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2024-04-26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精选6篇)

篇1: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学习多元智能理论 尊重学习主体

此文发表在《中国教育博览》杂志(2004年第十期)

朱金泉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只有尊重学生才会有成功的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结构,而是多元的。它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思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交际智能、自我省思智能等等。加德纳教授认为:一个小孩即使没有接受过任何音乐训练,他仍然可以显示出音乐上的才华,但他的其他智能可能很低;另一个小孩可能各种智能发展得很均衡,但没有一项是发展很高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多元智能理论首先尊重了学习主体在智力上的差别。基于这种认识,多元智能理论特别强调评价的连续性、多项度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学生的学习,而不是仅仅以学习成绩论英雄,这就尊重了学习主体学习的差异。

第一,尊重学习主体的特殊性。俗话说:“一个荞麦三个棱,十个兄弟十个性。”兄弟尚且如此,更何况有着不同的血脉关系、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个性气质、不同的生活经历的学生呢?

1、尊重学习主体的情感性。教育者面对的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这就决定了作为人的学习主体及其学习活动的情感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乐于接纳外界信息,创造欲强;相反,人在过度焦虑、心情抑郁的状态下,对问题难于作出迅速积极的反应,而且创造欲望低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才能使学习变成愉快的事,并由此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进而培养起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而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的获得,首先在于学生对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兴趣能够决定一个人活动的方向,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如果这种兴趣成为自觉,学生对于学习内容除了好奇,更增加了强烈的求知欲,就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或认识中获得新的发现,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追寻。因此,尊重学习和学习主体的情感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

2、尊重学习主体的差异性。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中国也有句古话:“十个指头伸出来也不一样齐。”学习主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尊重这种差异性则需要教师自觉的主观努力。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比如,对于自卑的学生,要善于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对于自负的学生,一味的表扬则容易使他们更加自负,就要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加谦虚谨慎。二是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比如,对于语言智能突出的学生,就要尽力满足他们讨论、辩护的需要;对于逻辑—数学智能突出的学生,就要尽力满足他们实验、思考、探索的需要;对于肢体—运作智能突出的学生,就要尽力满足他们触觉、动手学习的需要,等等。可见,尊重的前体是了解,了解学生的家庭、经历,了解学生的个性、气质,了解学生的智力、特长„„这才能有的放矢,对症 下药。

第二,尊重学习过程的多层次性。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而不同的学生,智力水平不一,生活经历各异,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理解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也必然各不相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时,就必须尊重学习过程的这种多层次性。

1、尊重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循序渐进是学习的一般规律,谁也不可能期望“一口吃成个胖子”。多元智能理论在这一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后设认知的历程档案模式”将认知分为客观层次、情意层次、认知层次、程序层次、后认知层次、应用层次等六个层次。客观层次的处理是对基本事实、人物、日期、步骤等等的认识;情意层次的处理是个人对所读和所学的内容所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识;认知层次的处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的处理,是对“理解”的理解;程序层次的处理是学生对所学基本动力学的了解的处理,是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后认知层次的处理是学生个人对学习的内在对话的历程,是对“认知”的认知;应用层次的处理是学生学习的统整和综合的历程。

显然,以上六个层次概括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遵循这种层进性,并力求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最高层次的学习目的。

2、尊重教学评价的垂直具体性。由于学生的多元结构中,同一种智能的发展程度不同,多元智能的发展程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情感态度不同,所以必然导致理解和处理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不同。这样,在评价学生时,我们就避免一刀切,不搞纯粹的横向分析、概括评价,而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发展的眼光、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比如,一个同学在某一时间段里,;逻辑—数学智能的发展相对缓慢,但其语言智能的发展却相当迅速。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批评他在逻辑——数学智能方面的落后,而要首先看到他在语言智能方面的进步,并大胆地拿起表扬的武器,让他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帮助他走出自卑的阴影,建立自信,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足,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事实上,只有垂直具体地教学评价——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即时的和阶段性的,才有利于学生的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也才是科学的教学评价。

第三,尊重学习方式的多角度性。学生个性、气质、经历、智力的差异,必然导致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事物、探究问题,其结果也必然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尊重教学设计的多角度性。加德纳教授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这样的见地:如果你要教重要的东西,那就决不只有一种方法来教。多元智力作为一个存货单,可能很有用途。”就是说,达到我们教学目的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你要过一条河,可以架一座桥,可以造一艘船,可以乘飞机,可以游泳,等等。“条条大道通罗马”嘛!就拿语文教学来说,要教读一篇课文,可以指导学生写出课文的内容提要,可以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评价课文中的人物,可以指导学生写读后感,等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指导教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尊重学生智能多元的现实,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尊重主体思考的多角度性。学生智能的多元性,决定了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智力优势出发,进行自己的探索,作出自己的判断。指导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春》,我提出一个问题:课文最后的三个比喻句有什么作用?有的说表现了春天新、美、壮的特点,突出了春天的可爱;有的说是对全文的总结,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指导学生学习安徒生的《皇帝新装》,分析评价人物时,多数同学看到的是皇帝和大臣的愚蠢、虚伪,有些同学却说那两个骗子其实就是英雄,他们看到了统治者的腐朽并大胆地捉弄他们、出尽了他们的洋相,怎能不是英雄呢?还有些同学说文章中的那些市民也是作者批判的对象,他们明知道皇帝什么也没穿,却不敢说出来,这不证明了他们的懦弱和麻木吗?„„可见,教师必须多换几个角度思考问题,至少要有胆识鼓励学生、发动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形成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局面。死死地抱住教学参考书不放,只能抑制甚至扼杀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北京二十二中的孙维刚老师曾经说过,他指导学生解题,总是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然后跟他们一块解答,即使明知道要走进死胡同。当学生看到这种办法已经行不通时,再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重新想办法。正因为孙老师尊重了学生思考的多角度性,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不在一颗歪脖子树上吊死”,“不一条道走到黑”,所以,同一个题目,他的学生才会想出几种甚至十几种解答方法。

总而言之,尊重学习、尊重学习主体,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探究,甚至是尊重学生的错误。因为既然是学习,就离不开创造,就不能拒绝错误。否定学生的错误,就是否定学生的探索,否定学生的思考。只有正确地评价学生思考的失误,才能保护学生的创造心理不受伤害,才能保证学生的潜力不断发挥,才能保证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规律,才能保证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大脑。

篇2: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姚素霞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形式,即使俩个人在某种智能上都有优势,但这种优势智能与其它方面优势智能的组合是因人而异的同样具有较高的音乐智能,有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肢体运动智能两者结合表现为音乐舞蹈的能力,而另一些人表现为演唱能力、演奏、作曲等。不能要求每个孩子一个模式。我们要善于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如音乐强---唱来学习,运动强---表演来学习。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学习困难实际上属于“潜能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只要我们找到开发潜能的有效方法,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优化为学力,我们的学生一定都可以成为学业优等生。因此,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人际关系,将会使学生学会自主解决学习困难,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就应当为每一个孩子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开掘、发展他们的各项智能,扬长避短,使他的智能形成优化的机构。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掌握多元智能理论后就要重新定位教育目标,力求培养学生的八种智能,尽量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使学生观发生改变,鼓励学生建立信心,有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观也要发生改变,即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挖苦学生,不能讽刺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力导,适时而教,力求因材施教,全方位开发学生智能,提高素质,勇于实践,提高分析诊断能力。

篇3: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习兴趣

多元智能理论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霍华德·加德纳首先提出的, 他是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他主张把人的智能划分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八个方面。人的任何行为都需要在其中某些能力的帮助下完成, 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是与这些能力息息相关。下面我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以及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 重视学生共性的问题, 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在各学校基本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 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促进了教学的发展, 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就是只重视学生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 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智能的培养, 结果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方式单一, 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语文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要求也是统一的, 但是全班有很多学生,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 优势和劣势也各不相同, 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对于有些学生来说, 优势无法发挥, 潜力无法挖掘, 这就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 影响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学识字

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为识字是以后学习我国深厚文化的基础, 也是今后学生学习写作的前提。但是我国的文字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不采取合适的记忆方法就很难让学生快速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生识字的时候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充分考虑学生智能的发展。比如, 在让学生学习一些象形文字时, 教师可结合具体的图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字的写法、含义。如教学生认识“山”和“口”字时, 教师就可以拿出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的图画以及人张大的嘴的图画让学生看, 通过视觉的刺激使学生对这两个字记忆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促进了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发展,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实物识字 (如水、梨) 、同学姓名识字 (如李明、王磊) 、谜语识字 (如林) 、形近识字 (如众、森、品) 等多种方式。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字, 同时还能发展他们的自然智能、人际智能、逻辑智能等, 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 重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阅读对小学语文的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的重要性, 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 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以及学生之间阅读能力的差异, 关注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 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 注意发展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在实际的阅读课上, 对于同一个问题, 学生可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因此, 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 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 并坚持下去, 然后鼓励学生多与其他同学沟通, 并积极思考, 让学生的智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逐步提升。同时, 对于学生的优势智能特点, 教师要多观察, 从而使学生取长补短, 获得更大的发展。

3. 加强写作的练习, 实现学生的互改互评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中, 写作能力是必须要重视的一种能力, 写作能力的高低能够判断出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 因此,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写作教学一直是重头戏, 并且, 写作也是提升学生语言智能的有效手段。在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 他们会调动自己的语言思维, 他们的智能水平也能够因此得到体现。对于小学生来说, 作文就是他们自我意识的一种有效激发, 能够让他们与自我进行交流, 在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方面,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同学的作文, 让他们共同找出作文的不足, 共同分析作文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就会得到有效的发展。

4. 坚持口语交际, 提升口语水平

通过语言描述创设交际情境是培养口语交际的一种特别经济实用的方法。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再现当时的情境,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结合有关的情境积累, 借助想象, 丰富交际情境, 可以有效开发语言智能。图画表现的是事情发展过程中某一瞬间的情境, 它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给学生一定的情境。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图画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在阅读观察提示的基础上, 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画, 利用学生视觉空间智能展开想象, 再现图中的情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改造图画提供的情境, 创造出适合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其中有无数交际情境需要学生自我思考, 在生活中提炼总结方法, 提高知识和能力。因此, 教学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联想等手段再现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 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摘要:目前, 小学语文教学越来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而多元智能理论则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H].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篇4: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数学学习;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13-01

20世纪8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对传统智能理论提出了挑战,他们力图摆脱传统的测量取向,从更广阔的视角建立智能理论。其中以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零点项目》研究所所长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最为著名。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源自他对于智力本质的探索。多元智能的提出对教育界产生极大的影响,对各个学科的学习以及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背景

1、多元智能的理念由来己久

几百年以来,在西方,人们关于智能的认识一直存在着两种态度的对比。一类人将所有的智能都看成是一个整体,我们把这类人称为“刺猖派”;另一类人认为智能是可以分成若干组分的,我们将这类人称为“狐狸派”。属于刺猖派的这类人,不但相信人由单一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能力,而且相信这是人类特别的属性。他们常常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智能或者智商来进行排序,而智能的高低、智商的大小是上帝赐予的。属于狐狸一派的人,则特别推崇大脑有许多不同功能或部分。事实上,早在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就有了自己的三艺(语法、逻辑与修辞)和四科(数学、几何、天文与音乐)之分。随着心理科学的出现,人类具有更多心理能力的假设被提出来了。弗朗茨·约瑟人·高尔提出人类拥有37种能力或者力量;吉尔福特认为智能有120种向量......

刺猖派与狐狸派的争论,从几个世纪以前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大脑研究领域,出现了“定位论者”C localizers(相信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是传递不同智能的媒介)与“整体论者”C holists(认为智能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大脑的总体属性)之争;在智能测试领域,亦出现了长期激烈的两派争论。一派以查尔斯·斯皮尔曼为首,相信一般智能因子的存在;另一派以瑟斯顿为首,假设了一组基本心理能力,其中,各种能力强弱相同,没有哪一种能力得天独厚。

因此,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在智能这一重要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但与此同时,一方面,人们己经花费巨大努力,从各种不同渠道得到了大量相关智能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传统的智商概念和智能一元论的观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这种怀疑主要表现在智力测验的分数与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并不一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20 世纪80 年代,西方心理学家对传统智能理论提出了挑战,他们力图摆脱传统的测量取向,从更广阔的视角建立智能理论。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零点项目》研究所所长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当代社会承受三种偏见带来的危害,这三种偏见分别是“西方主义”、“测试主义”和“精英主义”。这三种主义都是过分强调单一能力的作用。西方主义可追溯到苏格拉底时代,人们将西方文化当作偶像来崇拜。虽然逻辑思维很重要,但它们不是惟一的思维方式。测试主义的偏见在于只重视人类可以测量出来的能力及其测试方法。如果某种能力无法测出,就认为这种能力不重要。精英主义就是那些能够对给定问题按照数学、逻辑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但不能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霍华德·加德纳在认真比较和整理关于超常儿童、显示出特别天赋的人、脑损伤病人、白痴天才、正常的儿童、正常的成年人、从事不同领域工作的专家以及处于多种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于1983 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并在后续作品加以完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源自他对于智力本质的探索。加德纳认为智力既不是单一的复杂实体,也不是一系列过程的联合。他认为存在几个相对独立地运行着的智力,而人的智力剖面图反映的就是各项智力能力的独特排布。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及其性质结构的新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并非像人们过去想像的那样,主要是由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构成的。他提出,人类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探索智能以及存在智能。语言智能指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作家、诗人、记者、演说家、新闻播音员都显示出高度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指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工程师和电脑程序设计师都显示出很强的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如航海家、飞行员、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所表现的能力。空间智能不但能够使自己的空间自由驰骋,能有效地调整空间位置,还能创造或解释图形信息。音乐智能指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如作曲家、指挥家、乐师、音乐评论家、乐器制造者和善于领悟音乐的听众。身体运动智能指人能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如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和手艺人所表现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指人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如成功的教师、社会工作者、演员或政治家。自我认识智能指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运用这种知识计划和指导自己人生。如心理学家、哲学家。自然探索智能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如动、植物学家、猎人、生态学家和庭院设计师。存在智能就是对人生和宇宙终极状态的思考。这些智力相互联系,而且通常有一个主要或次要的智力。加德纳认为,这九种智力基本上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只是由于遗传或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各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不同。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生物生理潜能”,强调它与文化环境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只要某种能力在一个文化背景中被视为是有价值的,这种能力就应被确定为智能;否则,这能力就不应被认为是智能。加德纳的研究只看重那些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价值的人物,而不是抽象的人的能力。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概念,“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人类智力的判断,依赖的不是考试成绩,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特别强调该能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受重视的程度。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启示

1、学会自我鼓励,激发数学学习能力

加德纳认为,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与智商测定理论的最大不同是智能是可以开发和发展,而智商测定理论则直接把智商量化。在表现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智能以多种形式展现,用适当的方式可以激发各种智能之间的互相促进。坚信每个人都有成材的潜力,每个人都具备学好数学的能力。

2、数学学习方法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每一个体的智能发展是有差异的,有快慢不同,深浅不同,多少的不同等,而“智能又可以是学习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提出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过程,因此数学学习有必要追求方法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例如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编故事记忆数学知识,作文章深如思考数学知识;经常经行操作性的论证和思考;用图表和表格等方式总结数学知识;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分享学习成果;写数学日记,反省自己数学学习的策略和不足。如此一来,数学学习为我们提供了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反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多种智能综合提升的机会。

3、注重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强调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启示我们在数学学习中要重视对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所谓的数学问题是指人们在数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境状态。它是一种情境,它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它具备一定的挑战,它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到开发数学思维的作用.从本质上看,数学问题解决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是以数学思考为内涵,以数学问题目标为定向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通过数学问题解决活动,可以反映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可以反映自我调控与自我反思能力。这是因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要经历主动的假设、积极的探究、努力的尝试、及时的反思、不断的修正等一系列的行为过程。要善于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决方案的设计与执行、问题解决结果的回顾。除了在课堂细节上加以重视外,还可以多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研究性学习和课程开展活动,更全面地提升个人的智能发展。

今天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能力的要求日趋综合,必须承认并开发人的各种各样的智能和智能组合。必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调动起人类的所有能力,人们就不仅仅是更有能力或对自己更有信心,而且更会积极地、更投入地为整个团体或社会的利益而工作。

参考文献:

[1]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2] 霍力岩.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李广学.高中数学学习方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4]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Linda Campbell等著.王成全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5] 刘远毅.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方法的思考.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篇5:多元智能理论学习心得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心得

说起多元智能理论,老师们应该都不陌生吧。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传统智力理论应用于教育,产生了一种学校观,一种教学观,一种评价观,一种学生观。传统理论自身具有的只局限于学业智力范畴,只通过传授学业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只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等一系列偏颇,不但对学生的智力发展造成了直接不良的影响,而且也从整体上导致了学校教育以片面追求学业成绩为目的,而最终导致教育的难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试化倾向。

而多元智能挑战的正是传统理论的这种应试化现象。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教育哲学,也就是说怎么样来看问题,从新的角度来看问题,拓展了对人们的广阔视野,产生对人的更为全面、更为清晰的认识,因此觉得多元智能理论是真正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我们教育是研究教育人的,但我们弄不清楚人就来谈教育,我们的教育就会滞步。元智能帮助我们更为清晰地来认识人,来认识人才。也就是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来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我们要调整我们以前的一些教育观念,来推进我们教育的科学化,调整我们的哪些教育观念呢?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是认为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之下,我们的教育至少在这些方面大家应该作些调整。

篇6: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学生在不同的智能方面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某

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在学生突出的那一方面进行引导;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学习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多元智能;数学学习;个性化

一、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

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提出了“智商”的概念:智商即智力商数,它是用数值来表示智力水平概念。1935年,亚历山大第一次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之外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都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智力因素发展的意向性因素。但是,这一理论提出后,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

1967年,美国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戈尔曼主持。《零点项目》主要任务是研究在学校中加强艺术教育,开发人脑的形象思维问题。在从这以后的二十年间,美国对该项目的投入达上亿美元,参与研究的科学家、教育家超过百人,他们先后在100多所学校做实验,有的人从幼儿园开始连续进行20多年的跟踪对比研究,出版了几十本专著,发表了上千篇论文。多元智能理论就是这个项目在80年代的一个重要成果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参与此项研究中首先重新考察了大量的、迄今没有相对联系的资料,即关于神童的研究、关于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关于有特殊技能而心智不全者的研究、关于正常儿童的研究、关于正常成人的研究、关于不同领域的专家以及各种不同文化中个体的研究。通过对这些研究的分析整理,他提出了自己对智力的独特理论观点。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并认为支撑多元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力,这些为多元智能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在我看来,多元智能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并实施“六艺”。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即今文学); 数:算法(即今数学).在我国民间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一句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句是“隔行如隔山”。因为每一个行道都具有特殊的性质和特点,也就有特殊的智能要求。外行往往看不懂门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明有三百六十多种智能可能当中的某些行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解释可以用其中的同一种解释。这正是多元智能的思想的另一种说法。是我国的特色解释。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Gardner,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1。语言(Verbal/Linguistic)2。逻辑(Logical/Mathematical)3。空间(Visual/Spatial)4。肢体运作(Bodily/Kinesthetic)5。音乐(Musical/Rhythmic)6。人际(Inter-personal/Social)7。内省(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8。自然探索(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9。生存智慧(Existential Intelligence,加德纳后来又补充)另外,有其它学者从内省智能分拆出“灵性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

这八个范畴的内容如下:语言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逻辑数学智能,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这类人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的。空间智能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形象的空间智能为画家的特长。抽象的空间智能为几何学家特长。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都擅长。

肢体运作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他们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都有这种智能优势。

音乐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人际智能,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这种智能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内省智能可以划分两个长层次:事件层次和价值层次。事件层次的内省指向对于事件成败的总结。价值层次的内省将事件的成败和价值观联系起来自审。

自然探索智能,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的能力。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自然探索智能应当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其它类型智能,人的智能还可以从其它角度进行分类:记忆力:对于事物的记忆力,包括短期和长期的记忆力,形象和抽象的记忆力等。形象力: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形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感性认识能力。抽象力:在形象的基础上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理性认识能力。信仰力:在形象和抽象的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对于人生和世界总的观念的能力。创造力:形成新的形象、理论、信仰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发展的培养及对教育的影响

1、多元智能发展的培养

过去的多元智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因为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由小做起,并慢慢推广至其它层面。然而,广义来说,多元智能理论的框架不单能在小学及幼儿园的层面推广,在中学、大学、甚至研究院或在职培训也是合适。近年不少国际MBA的课程都加入了创意思维的课程,以加强学生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创意方面的开发,这就是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其中一个范畴。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由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更了解学生,我们可以将理论用于两方面1.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2.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

2、对教育的影响

(1)、要热爱每一名学生,教学过程要关注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至少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知——自我认识能力、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八种。每个人的智能只是发挥和组合程度不同而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加德纳等人对特殊儿童的研究更证明了这一点。有这样一位“白痴天才”,他的心算速度比别人用计算器计算还快,但他不仅生活难以自理,而且连话也不会说。作为一名科任教师,你所发展及考察的只是学生的一两种智能,不是他们智能的全部,是不能分层对待他们的。我们要热爱每一名学生。(2)、每种智能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教学要遵从这种规律。

研究表明,每种智能都具有独立的发生发展历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状态极为不一。儿童期音乐——节奏智能发展比较快,所以像莫扎特4岁学作曲,很快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青年期身体——运动智能呈高峰期,所以三、四岁的儿童或七、八十岁的老人不可能在运动场上叱咤风云。青壮年期逻辑——数学智能呈高峰期,一般数学家四五十岁后难出成就。而言语——语言智能中老年呈高峰期。作家青年时期作品一般比较幼稚,晚期作品成熟老练。教师教学要遵从这种智能发展的独特历程规律,不能求“生”所难。(3)、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

加德纳认为,每种智能都有自己脑中的位置,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尽管目前对智能在脑中有自己特定的神经部位这种认识还处于猜测阶段,但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中确实存在与多种智能相对应的生理区域。如果大脑皮层的某一特定区域受损,其相对应的智能就会消失,但其他智能仍能正常发挥其多种功能。如,大脑皮层左前叶的布罗卡区受到伤害,个体就会发生语言——言语智能障碍,但其他智能仍然正常。所以语文教师不要期待篮球打得好或数学学得好的学生有朝一日将这种能力迁移到语文学习中去,或数学教师希望歌唱得好的学生将这种智能迁移到数学学习中去。各种智能是相对独立存在的,是不作迁移的。教师不可去做迁移智能这中无效工作。我们担负着发展何种智能的责任,就应依据这种智能的发展规律去开发。

(4)、人人都能成才,我们要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积极的学生观。学生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教学上要力能给每名学生以多元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激发潜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观,既要针对不同智能“对症下药”,又要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要彻底改变“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形式。多元智能倡导全面且辨证的评价观。教师要多方观察,辨证分析学生的优弱点,要牢固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教学理念,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队伍。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第一,多元智能理论注重人类智能的全面发展,多元性是它最大的特征,它不否定任何一个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组能力。第二,多元智能注重人的差异性,认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侧重部分。在教育中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的优势,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积极自信的学习心态。第三,实践性和文化性是多元智能的又一重要特点。加德纳认智力就是人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实践教学中,积极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活跃自己的思维,培养创造性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就是遵守国家课程改革的方向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是明智的选择。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教育,每个人都能使自己的八项智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学生之间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基于这种观点,每个人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有不同的特点,而对不同的个体而言,其“最佳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让每个人找到自己学习数学的最佳“切入点”和“生长点”,就可以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发展的可能。

传统“四环节学习法”即把学生学习过程分为: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所有的学生,不论其智能特征如何,均按同一模式进行数学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模式化、机械化,其基本信念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的前提下,即所有学生都是能够用同一种方法,而且都将在同样的时间学习同样的教材。在这种信念之下,教学活动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学习方式、知识结构、自身需求等方面的不同,教学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所代表的成人手里,学生则处于一种被控的过程之中。有些中考数学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到高中后成绩不好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进入高中后未能及时改变学习方法,仍然沿用初中的方法进行学习。由于课程难度和学习内容侧重点发生变化,在初中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中就可能行不通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某些较低层次和某种技能及行为方式的学习中能迅速取得成效,但在较高层次的学习中就往往难以奏效;高中数学学习中应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每个学生必须要有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八种独特而又相互作用的智能体系: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意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不同的人的八种智能在每各自身上的表现都不尽一样。因为智能组合类型的不同,所以不同学生的学习类型及智能类型都是独特的。个性化预习的思考首先所有的学科,所有的教师都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预习新课是不科学的。高中学习科目繁多,学生课外自主支配的时间有限,如果所有的学科学习都按同一要求,难免顾此失彼。其次,每个学生在上数学课之前都按同一标准进行预习,没有必要,学生数学课堂听课效率与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水平有关,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有关。每个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智能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同,就要设法在上课之前力争减少这种差异,而同一标准的预习只能起到相反的作。个性化课堂学习的思考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来看,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最终得到发展的当然是逻辑—数学智能。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每个人的各种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因而每个人的学习类型也就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要使每个人的逻辑—数学智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关键在于课堂学习时,让每个人从各自的最佳切入点进入学习。个性化复习的思考在教学中,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对于不同形式的内容理解和记忆有着很大的区别。如“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对数学表达式这种简捷的形式较敏感,他们比较擅长于用符号语言来表述数学问题。“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对文字或语言表达的形态较敏感,他们对数学内容的学习经常是“先记忆、后理解”,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空间智能”强的学生则长于对图形的感知,一些数学图形在他们头脑里有很深的印迹。这些智能特征对他们学习数学会有一定的影响。个性化作业的思考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看,传统的分层作业形式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与学生实际的智能差异相吻合。个性化作业实际上是一种“自助式”的作业形式,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作业,由学生根据各人的智能特点,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作业形式。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才智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毫无能力、毫无天赋”。在数学学习上,八种智能中的某一二个智能对学习成绩影响较大。承认智能的差异性,放弃智能优劣论,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类型,帮助他们找到适合各自智能特点的个性化学习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逻辑—数学智能及其他智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美).沈致隆译.多元智能 [M], 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9.[2] 李广学.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M].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3] 加德纳著.李心莹译.重建多元智能.台湾: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0.[4] 钟祖荣, 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开明出版社, 2003.[5] 郭福昌, 王长沛.多元智能在中国.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6] Linda Campbell等著.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王成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相逢也只是偶然下一篇:物流快递客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