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512防灾减灾日

2024-05-05

社区512防灾减灾日(精选8篇)

篇1:社区512防灾减灾日

天灾无情、生命可贵,我们应加强防范、远离灾难。5月12日是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记者特整理编辑了一组常见自然灾害自救逃生方法,希望大家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在危险时刻有效自救逃生。

火灾

逃生时把毛巾浸湿,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穿过烟雾,呼吸困难时也不能将毛巾拿开。大火封门无路可逃时,可用湿被褥、衣物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关闭所有窗户,等待救援。

当各通道被火封锁,可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撕成条拧成绳,固定于暖气管道等处顺绳缓慢下滑。如果被火困于二楼,可以向地面扔些棉被等织物后,手扒窗台,身体下垂,头上脚下自然下落。千万不要盲目跳楼,不可以乘坐电梯。

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时,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被发现的地方,并向窗外晃动或抛出鲜艳、晃眼的东西呼救。

地震

在楼房内遇到地震应躲在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可以靠进支撑力大而自身隐固性好的物件,不能钻进去。屋顶塌落时坠落水泥板会与支撑物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自然空间,人在这个空间即容易呼吸,又便于被救助。

在户外遇到地震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高压线、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大的广告牌及石化、煤气等有毒工厂或设施;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晃动过后下立即下桥。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在教室里遇到地震要在教师等人员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一定要保持镇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桌子等)躲藏,切忌乱逃生。地震一停,听从指挥,迅速有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不要盲目跳楼,也不要拥挤在电梯、过道上。

在工作时间遇到地震应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

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遇到地震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

在商场遇到地震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要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洪水

当天气预报连续报有暴雨或大暴雨时,居住在河谷、低洼地带,沿江沿湖地区的人们要提高警惕,随时注意水情的变化,可按照预先选择好的路线撤离,或及时采取其他适当的措施。

如果洪水来势凶猛来不及撤离时,可爬上屋顶、墙头或附近的大树上等候救援。土墙、泥缝砖墙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只能作为暂时的避难场所。

避难时,应携带好必备的衣物以御寒,特别要带上必须的饮用水;可吃些巧克力、饼干等高热量食品以增强体力。

被困时用手电筒、哨子、旗帜、鲜艳的床单、衣服等工具发出求救信号。

万不得已时,可借助木板、木床、箱子等可以在水上漂浮的东西逃生。

洪水过后,不要徒步过水流很快、水深已过膝盖的小溪。

雷电

远离开阔场地、大型广告牌和天线铁塔;不要到孤立的大树下、电线杆、塔吊下避雨和拨打手机;不要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铁路边;在空旷场地不要使用有金属尖端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等,更不要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金属器物扛在肩上,以免让自己成了“避雷针”。

打雷时要保证自己“低”一些“矮”一些,不要站在山顶和建筑物顶部,要尽快躲在低洼处,两脚并拢蹲下来,又手抱住膝盖,手臂不要碰地。

最好躲到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里;汽车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汽车被雷击中,它的金属构架会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

出门最好穿着橡胶运动鞋,避免挤在一起或手牵手。

台风警惕台风动向,注意收听、收看台风最新情况,不要在危险范围内活动;停止高空及户外危险作业;停止各种露天集体活动和室内大型集会。

切勿随意外出,把门窗捆紧拴牢。

当台风中心经过本市、本地时,风力会减到最小或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大风将会转风向并突然重新吹袭,要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

龙卷风

龙卷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

在室内,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

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

龙卷风已经到达眼前时,应寻找低洼地形趴下,闭上口、眼,用双手、双臂保护头部,防止被飞来的物体砸伤。

乘坐汽车遇到龙卷风,应下车躲避,不要留在车内。

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

跑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

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

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时,立刻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地跑,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树木。一定不要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也不要顺着泥石流方向奔跑。

篇2:社区512防灾减灾日

512防灾减灾日方案

背景 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日前下发的《关于做好XX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徐州市确定5月9日至15日为全市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今年我校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现就活动事项拟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为主题,开展系列防灾减灾活动,普及师生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升师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二、活动时间

5月12日为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序推进,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学校“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户振球

副组长:毛国良 丁彦华

成 员:张继忠、陈文翔、陈颂、汤秋、毛贵阳、王 成、黄思良、朱 秋、余飞、王琼及各班主任老师

四、活动内容

1、营造宣传氛围。

(1)集中出一期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的展板安保处。

(2)在校内悬挂宣传标语安保处。

(3)每名学生向家长发送防灾减灾公益短信各系

(4)广播站一期主题节目团委。

2、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1)5月9日国旗下讲话分管校长毛国良。

(2)利用主题班会上好防灾减灾安全教育课班主任。

(3)出一期防灾减灾知识黑板报班主任。

(4)活动周期间,各系科可根据本系实际,开展一次消防、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各系科。

(5)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我发现”活动。

学校要在开学安全工作大检查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师生积极参与“安全隐患我发现”活动,营造“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安全隐患人人查找”的浓厚工作氛围。对师生发现的安全隐患,学校要落实责任人认真整改,并建立整改档案,确保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6)开展一次防灾减灾宣传板报比赛。

由各班以防灾减灾宣传为主题办好一个专栏,紧紧围绕主题,精心策划,周密设计,办出特色、办出新意,各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教育专栏。

(7)在班主任层面开展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设计大赛”活动。各班制作专题教育课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提交作品,参加学校评选。

(8)组织开展“安全法制知识手抄报”比赛活动,征集、评选一批优秀作品,在校园内设置展板,进行公开展示,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五、活动要求

1、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学校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有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今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进一步提高学校应急管理与安全防范能力的关键时期,各部门、处室及系科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以对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国家、个人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切实有效地推进此次活动的开展。

2、抓好关键环节,强化安全教育 要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防灾减灾宣传周”内,要加强与新闻媒体互动,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渠道积极宣传安全知识、安全常识,指导师生掌握紧急情况时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防灾减灾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宣讲竞赛专题讲座、墙报、板报、观看宣传片等形式,深化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各类灾害风险,提高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开展“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的安全宣传教育模式,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宣传。切实加强学生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教育,把安全知识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警示教育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范围,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增强广大师生识险避险、自救互救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3、加强风险源头治理,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要针对学校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应急预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结合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全面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突出抓好校园消防、校园治安、防拥挤踩踏、防溺水、交通安全、危险化学品管理、特种设备管理等重点工作以及教室、宿舍、实验室、学生食堂、图书阅览室等关键场所和部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管理台账,明确人员责任,跟踪落实解决,及时堵塞各种安全漏洞。

4、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开展紧急疏散演练 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培训、演练等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资源整合、物资储备,建立完善学校应急救援处置机制,实现风险预警监测和防控;“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系要结合本系实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一次紧急疏散和逃生自救应急演练,增强学生规避危险、防范侵害的意识,有效提高师生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活动总结

根据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活动情况,及时做好活动总结,进一步丰富学校安全工作台账资料,同时将活动情况图文资料通过上传至学校校园网或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社会及广大家长宣传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情况,营造“人人学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讲安全”的安全学习氛围。512防灾减灾日方案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5月8日至20日为防灾减灾宣传月。为做好今年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经街道办事处同意,制定本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于宁波海洋国际生态城建设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街道实际,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普及防灾减灾和避险互救知识,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梅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活动主题

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

三、时间安排

5月8日至5月20日。

四、活动内容

(一)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宣传的新闻报道工作。通过举办街头咨询、悬挂横幅、印发科普读物、LED电子屏、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防灾减灾工作理念,介绍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和进展成效,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开展灾害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

以“防灾减灾日”为契机,组织各村(社)全面排查公共基础设施,公共设备和居民住房等存在的灾害隐患,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明确灾害来临时居民自救互救设施和应急避险场所;要加大资金支持,为各村(社)配备必要的紧急救援避险物资和装备;要鼓励和支持各村(社)居民家庭做好日常防灾准备,提升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能力。

(三)进一步提高综合减灾水平

防灾减灾月期间,各村(社)及相关部门要通过组织一系列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宣传、文艺演出等活动,实现防灾减灾进村(社)、进企业、进学校,进一步提升梅山全社会综合减灾的整体能力,认真分析当前减灾救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讨加强减灾救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细化工作落实方案,确保综合减灾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五、活动安排

(一)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1.活动内容:一是配合区民政局举行““广场宣传启动仪式,协助各相关区级部门(单位)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活动具体内容包括:资料发放(800份)、防灾减灾相关宣展(35块)、组织观看防震类电影、“您点我抽”征集意见活动、宣传车视频宣传等;二是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LED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微信公众号、发放宣传小礼品等形式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及相关减灾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防灾减灾工作理念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及时跟踪报道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相关情况。

2.活动时间:5月12日

3.活动地点:梅中菜场

4.牵头部门:社会救助与服务站

参与部门:区民政局、安监局、团区委、教育局、公安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春晓消防支队、街道宣传办、梅山卫生院、梅山广电站

(二)开展防灾减灾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1.活动内容:重点对学校、医院、公墓地、敬老院、爱心食堂、渡口、菜场、饭店、超市等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经营场所的消防、食品等风险隐患进行排查,制定防范处置预案,组织开展治理工作。

2.活动时间:5月8日至5月15日

3.活动地点: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

4.牵头部门:安监所

参与部门:公共事务科、城建科、农办、社救站、老龄办,边防派出所、供电所等部门

(三)组织减灾救灾救护培训活动

1.活动内容:通过组织减灾救灾救护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居民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救助及应急处置能力。

2.活动时间:5月10日

3.活动地点:成校报告厅

4.牵头部门:公共事务科

参与部门:区红十字会、梅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组织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

1.活动内容:(1)市防火中心到梅山街道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实地进行消防演练,不断提升相关单位及个人应对突发灾害的防护、救助及应急处置能力;(2)在梅西村组织一次消防演练活动,提升村民应对火灾的救灾减灾能力。

2.活动时间:5月12日

3.活动地点:成校报告厅

4.牵头部门:安监所

参与部门:综治办、社救站、老龄办、边防派出所、各行政村等

(五)组织观看防震题材电影

1.活动内容:由区科技局联系组织放映防震自救类型的电影,通过电影播放宣传防震及抗震救助方面的知识,提高群众的防震及救助能力。

2.活动时间:5月12日

3.活动地点:里岙影剧院

4.牵头部门:经发科

参与部门:区科技局梅山广电站

(六)组织气象知识进学校活动

1.活动内容:通过组织气象知识进学校活动,宣传台风、冰雹、雾霾等各类气象知识,提高学校师生应对各类恶劣气象灾难的救灾减灾能力。

2.活动时间:5月16日

3.活动地点:梅山学校

4.牵头部门:农办

参与部门:区气象台、梅山学校

(七)组织一次防汛防台培训及演练

1.动内容:组织各村社民兵应急小分队基干民兵,赴区民兵训练基地,进行防汛防台专业知识讲座,并对抢险应急器材进行演练,确保防台防汛工作井然有序,安全度汛。

2.活动时间:5月16日

3.活动地点:区民兵训练基地

4.牵头部门:人武部

参与部门:各行政村、边防派出所、城管中队

(八)组织一次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1.活动内容:赴各村(社)组织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宣讲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通过各种交通事故案例宣讲,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活动时间:5月8日至15日

3.活动地点:各行政村、社区

4.牵头部门:综治办

参与部门:交警中队

(九)组织一场防灾减灾文艺晚会

1.活动内容:组织一场防灾减灾专题文艺晚会,并在晚会期间穿插防灾减灾知识竞猜。通过文艺演出及知识竞猜的形式进一步提升群众应对各类恶劣气象灾难的救灾减灾能力。

2.活动时间:5月19日

3.活动地点:碑塔村文化广场

4.牵头部门:文体站

参与部门:宣传办、社救站、团工委

六、工作要求

(一)各行政村、社区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国家“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配合,明确组织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抓好落实。

(二)各行政村、社区及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经费保障,保证宣传活动顺利实施。

(三)宣传活动期间,各行政村、社区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消防和大型活动治安管理的相关规定,落实保障措施,确保活动安全。

篇3: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研究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灾害频发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早在远古时期先祖们就为了生存与各种自然灾害做抗争,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防灾减灾的历史。当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因此, 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相对于城市, 农村社区被认为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农村地区面积广大, 基础设施落后, 生态更加脆弱, 加之社会结构松散、社会管理涣散, 农村更易受到自然灾害的损害。加强农村社区防灾减灾建设, 培育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 促使社区在灾害来临前做好预防灾害的措施, 是降低农村社区的易致灾性的关键。

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社区防灾减灾现状

㈠我国农村地区防灾减灾的相关政策政策是政府对资源的一种权威性分配, 也是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在长期的防灾减灾实践中, 我国政府始终以提升城乡基层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为重点, 以提高全社会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水平为基础, 全面提高综合防范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社区层面的防灾减灾工作, 把社区作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的平台, 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社区防灾减灾的方针和政策。

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将解决农村安全问题列为“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内容之一, 并提出“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提出“注重村庄安全建设, 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 加强农村消防工作”。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 把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作为今后减灾工作的八大任务之一, 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 全面提高城乡社区防御灾害的综合能力。同时,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对社会公布了灾害信息员这一新职业。2008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首次提到“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指出“我国农村自然灾害多、受灾地域广、防灾抗灾力量弱, 必须切实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提高社区“尤其是广大农村社区和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是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影响的核心, 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2009年, 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 经国务院批准, 自2009年起, 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截至目前, 我国已经举行了五届“防灾减灾日”的宣传, 且为了扩大宣传效应, 每届都提出了相应的主题。2011年6月6日国家减灾委发布了《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将人才建设作为增强国家防灾减灾综合能力的重中之重, 着重培育和发展基层防灾减灾队伍。

㈡当前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面临的困境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就是统筹考虑各种灾害及其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积极采取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 综合运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防灾减灾资源, 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协调配套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风险评估、防御救助等各个环节, 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本领[2]。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指凡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相关的行为都可称之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行为。一般情况下, 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大致可以从四个维度的进行研究。一是宏观的政策层面, 尤其指中央政府制定的社区减灾政策;二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建设, 既包括中央政府开展的工程建设, 也包括社区自行开展诸如避难场所等硬件建设;三是具体社区减灾管理, 如社区的应急预案建设、社区的演练活动、社区防灾减灾的机制建设等;四是社区居民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如居民的减灾意识、居民的防灾减灾技巧等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风险加剧, 农村社区防灾减灾面临诸多困境。一是农村社区的防灾减灾设施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基础牢、质量好、抗击灾害的标准高, 就能较有力地抵御自然灾害, 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就会少些。首先, 住房及其结构是影响居民生命安危的重要因素, 然而, 在农村尤其是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区民房大多以土木结构和泥草房占绝大部分, 抗灾能力差, 这在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特大灾害中均有印证。其次, 农村社区的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2008年初, 我国南方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 许多道路、供电、供水、通信、广电设施抗灾保障能力不高。再次, 绝大多数社区中缺少应急避险场所和医疗卫生站, 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能力十分有限。二是农村社区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和应急预案监管机制不健全。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前提。准确、及时、畅通地监测预警预报各种自然灾害, 能够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能够为群众转移避险减少灾害损失赢得宝贵时间。然而, 由于当前我国灾害预报体系尚不完善, 加之农村社区的落后和信息相对闭塞性, 农村社区灾害预报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应急预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灾害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后, 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 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是为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做出的详细安排, 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农村社区灾害预报体系经过几年的发展, 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正向乡 (镇) 和村一级推进, 但预案建设普遍面临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应用性不够的难题和困境。如在玉树地震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性工作评估中就存在下列问题:就指出应急预案不规范, 预案雷同、重形式、轻内容;不同的预案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调;预案缺乏必要的演练等。这种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但其可行性较差的状况, 与应急预案监管机制不健全有很大的联系。三是农村社区民众灾害意识不够。灾害意识通常包括灾前预防意识 (平时对灾害的预防意识) , 灾害思想意识 (居民对灾害政策、法规、防治措施、防治体系的理解) , 灾时救灾意识 (面临灾害时可能的心理及行为反应) , 灾害风险意识 (对自己遭遇灾害风险的认识) 。当前, 农村除了易受到常见自然灾害的侵袭外, 还有诸多人为灾害在威胁着农村社区的安全, 比如, 大型水电站、煤矿、化工厂等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再加上地方小水电、小煤矿、小矿山、小化工等高危小企业几乎全部在农村社区, 使得农村地区灾害隐患多, 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进一步削弱了承受和防御灾害的能力。虽然农村地区是因灾破坏的最严重地区, 但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并没有因为灾害的发生而明显加强。一方面, 农村由于教育水平普遍落后, 农民文化素质低, 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危机意识, 多数农民缺少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演练, 把灾害的发生当做是小概率事件或直接忽视灾害问题, 当灾害发生时没有经过成熟思考的逃生路线, 影响了自救效果, 当灾害发生后也大多也只能被动等待政府救援。再加上, 当前农村人口结构发生改变, 男性劳动力大量输出, 人口构成以留守人口 (老人、妇女、儿童居多) 为主, 这部分人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 信息化程度弱, 对灾害信息和知识处于未知或半未知状态, 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弱, 当灾害来临, 这部分人更易受到灾害的伤害。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防灾意识, 村民在生产或经济活动中对自然资源进行不合理的利用和掠夺性开发, 各种破坏农村资源、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活动频繁发生, 使得一些传统自然灾害中的人为诱因越来越强[3]。

二、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培育

㈠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村民灾害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村民灾害意识是提高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前提, 提高互救自救能力是本质, 社区的本义就强调邻里间的守望相助, 就是要培育村民自救互救、守望相助的精神。建设防灾减灾型农村社区, 说到底是为了保障居住在农村社区内居民的安全, 但这并不是说居民只是被动接受保护的客体, 相反, 居民应从自身做起, 成为积极应对各种灾害的主体力量。如果社区居民不具备相应的危机意识和自救常识, 再完备的法律、再完善的安全设施也无法保障每位居民的安全。首先, 要了解可能的灾害。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识别和宣传当地的主要灾害的产生原因、产生时的预兆和自救方法, 为防灾减灾做好各种准备。其次, 要进行定期的防灾减灾演练。一方面由村干部组织村民进行逃生演习, 并在演习中总结避灾经验和技巧;另一方面, 加大学校教育中关于灾害知识和自救技能的比重, 让学生将防灾自救的技能带回家庭之中, 进而提高每个家庭的抗灾能力。最后, 了解政府预防灾害的政策, 推行防灾人才体系建设。防灾人才建设具体到农村社区就是把村干部、社区内外减灾志愿者、减灾技术专家、减灾政策顾问均纳入农村社区防灾人才队伍中, 形成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的中坚力量, 在灾害预防组织救助灾害教育等方面发挥各自特长, 共同努力将农村社区减灾防灾工作朝着系统化、细致化、人本化的方向推进。

㈡进一步完善设施安全建设完善的安全设施是建设防灾减灾型社区的基础, 具体包括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首先, 继续完善农村社区房屋建设标准。对于农民居住用房, 国家进一步加大补偿力度, 以政策引导和资金补偿的方式促使农民修建更加安全的住房;对于农村危房改造, 科学选择居住地点, 提高农民住房抵御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农村公共设施, 如在学校、医院、工厂等建设过程中, 则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 多部门严格把关, 并接受上级检查和公众监督, 确保建筑工程达到国家房屋建设标准。其次, 建设农村社区中的避灾场所。与城市社区不同, 农村社区没有较大的广场或花园, 大多数农村校舍中的操场也不能满足避灾需求。因此, 要在每个农村社区建设一处结构牢固、布点科学、方便转移的避险安置场所, 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应急避险和基本生活保障。最后, 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提高农村社区的抗灾保障能力。

㈢完善农村社区预警预报体系, 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方面, 完善自然灾害灾情上报与统计核查系统, 尤其重视县级以下灾害监测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密度, 优化功能布局, 提高监测水平, 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 建立灾害监测—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系, 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 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警能力建设。另一方面, 因地制宜,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并定时演练。在制定预案前必须要了解当地灾情、民情以及抗灾能力, 因地制宜编制应急预案, 同时预案应明确社区灾害应急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内容, 规范紧急状态下救助工作程序和管理机制。

㈣健全就在组织体系健全救灾组织体系是建设防灾减灾型社区的保障, 在国家层面, 强化国家减灾委的综合协调职能, 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综合减灾协调机构。在农村社区层面, 也需要社区内部合理分工、相互配合, 只有建立起一个健全有序的防灾减灾行动体系, 才可能使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展开并落到实处。具体而言, 要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 依托农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 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广泛参与, 建立健全村级灾害信息员制度, 畅通灾害发现报告渠道。

加强农村社区防灾减灾建设, 提高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 涉及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前, 在联合国“安全社区”建设的倡导下,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农村社区防灾减灾面临诸多困难, 能力不强, 因此, 加强农村社区防灾减灾建设势在必行, 只有不断加强、完善防灾减灾建设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才能最终将农村社区建成安全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沙勇忠, 刘海娟.美国减灾型社区建设及对我国应急管理的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⑵.

[2]李学举.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J].中国减灾, 2008, ⑾.

篇4:社区512防灾减灾日

2008年2月,彝族山区遭遇多年不遇大雪灾,牲畜被冻死,水管被冻裂,土豆籽种被冻伤。祸不单行,雪灾之后紧接着风灾,全村三分之一的房屋瓦片都被掀落,大树被吹倒。乐施会、绿色流域、丽江慈善总会等发起了对上南尧8个村的总体救助。

紧急救灾结束之后,绿色流域深刻意识到生态脆弱地区发展工作中必须纳入防灾减灾内容,随之向乐施会和南都基金会申请资金,在山区8个彝族村进行全面灾害管理培训,制定社区参与式灾害管理规划。

在以往的观念里,救灾总是在灾害发生之后,投入大量资金都是为灾后重建。然而,灾害本是可以预防和管理的,大灾并不必定意味着大难,如果预防管理有序,就可以适度减少损失。参与式社区灾害管理是国际上先进的防灾减灾方法,强调以社区为主导,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减少灾害隐患,增强社区抗灾抵抗能力,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无疑,这种理念比灾难发生后再去重建能更有效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2008年末,绿色流域组织了上南尧8个彝族村社代表参加灾害管理培训。上南尧村是高寒山区,冬季经常遭受暴风雪袭击,夏天时有滑坡、泥石流。收入微薄、防灾抗灾能力弱的村民们应对乏力,只能一次次无奈中咬牙度过。培训者向村民们讲授了灾害发生的原理,让村民了解本地可能出现的各类灾害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村民们分成小组,画出自己村庄的社区图,包括山脉、河流、道路、田地和森林;画出村庄建筑物及基础设施分布,详细标出每户人家的住处。然后把历史上发生过的灾害标示在社区图上:哪里发生过洪灾、雪灾、风灾、滑坡和泥石流?哪些地区是高风险区域?未来有哪些灾害隐患?老人们记得,哪年哪里发生过水灾,羊被冲走了几只,还冲走了一个小孩子。通过老人的讲述,全村人渐渐走进了自己家乡的灾害历史,把这些讲述记录下来,就共同编写出村庄灾害大事记。许多自然灾害都有周期性规律,了解过往灾害发生的时间,可以推测它们离再次发生可能有多远,有多严重,让人们更实在感受到防灾减灾的紧迫性。就这样,全体参与培训的村民一步步将时间和空间整合到社区图上,在这共同回忆的过程中,当地传统知识也被激活与唤醒。

培训结束后,一份社区灾害管理规划在村民充分参与中被制定出来,全名就叫《上南尧东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波多罗设立了防灾小组,村里建立了灾害预警系统,发生了灾害老百姓也知道该向哪个部门报告,并寻求救助。村里还配备了高音喇叭和六部对讲机,以备手机没有信号时使用;另外配备一台发电机防止光伏电站出问题。村里还请来丽江消防队帮助演练地震逃生,如果再有地震发生,村民不至于像1996年那样慌乱地从外面往屋子里跑。流域小组还动员各家在房前屋后种了防风树,选择四季不落叶树种。项目资助了每家饲草草籽,饲草长得很快,可以自己留种,收获之后晒干收藏,到下大雪就不用到纳西村庄买玉米杆或米糠了。这是最成功的项目之一,效果一直保持到现在。四个新修蓄水池也在近几年连续干旱的困境下,保证了全村人畜饮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绿色流域还申请了专门资金,帮助每户加固了房屋抗震结构,替换了防风防雪的实瓦,改善家庭供水管保暖措施,还制作了《彝族社区灾害管理手册》发到每户人家。

2013年春天,彝族山区遭遇了一次大范围森林火灾,考验着培训后的防灾小组。一个冬天都没下雪,风高物燥,山下村民到水源林抓鸟,烧火做饭时引发了山火。看着远处浓烟冒起,刘正伟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村委会和乡政府,同时赶到光伏电站拉了闸,再用高音喇叭通知村民上山救火。灾害小组迅速动员起来各负其责,男人们提水灭火,女人们打下手准备送饭。天黑了,火还没有完全扑灭,刘正伟安排了村民轮流放哨。第二天,波多罗这边山火刚扑灭,对面阿则雄吉古又烧起来了。那天风特别大,火从江边烧上来,情况紧急,流域小组赶紧组织村民们和大火比赛,抢在大火烧到村子之前砍出来了一条1000多米的防火隔离带,把大火隔离在村子两边山林之外。大火终于止步于波多罗村的防火带。

篇5: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使师生掌握正确的应急减震方法,确保我园地震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任,演练前各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进行有关地震知识和演练安全知识的教育,演练时所有教职工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安全导护工作,确保演练活动安全、顺利地开展。

5月13日上午,防震疏散演练拉开了序幕,首先各班老师再一次向幼儿说明演练程序和演练要求。10点整随着“地震警报”响起,各班级老师立即告知幼儿“地震了,不要慌”,并指挥幼儿紧急避险(指导幼儿双手护头,蹲在课桌下或教室承重墙角落等)。1分钟后,随着紧急疏散的信号响起,各班老师组织幼儿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室外安全地带。

演练结束后,本次演练活动小组组长对本次演练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整个演练过程做到急而不乱,稳定有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提醒幼儿今天是演习,如果真的地震了也要像今天这样不慌不乱,积极自救。

篇6: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

1、通过周一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教育,号召全体师生做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积极配合学校的抗灾防灾演练,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从个人做起。

2、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宣传有关防灾减灾的知识。

3、开展一次全面系统的防灾减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认真查找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风险隐患,把教室、食堂、实验室、图书室等人群集中场所作为检查的重点,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4、举行了地震疏散演练活动。本次的演练活动不仅增强了师生们的防震避震的安全意识,还提高了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达到了预期。

5、各班级开展以“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为主题的班队会,对学生进行防震、防火、防雷电、雷雨天气、泥石流等安全教育,让学生将安全牢记在心中。

6、组织学生观看灾害题材影碟,推进学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深入进行。

篇7:512防灾减灾日讲话稿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和大家谈一谈关于防地震的知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面对地震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1、如果我们在室内,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2、如果我们在户外,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xx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等。

当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我们感觉到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强有感地震,少数能造成轻微破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是极少数。因此,当遇到地震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特别在高楼和人员密集场所,就地躲避最现实。有时地震并没造成任何破坏,但惊慌失措的人们互相拥挤踩踏,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的事故。要记住地震来临时:不要跳楼,不要坐电梯,在人员密集场所不要拥挤,这样,我们就可把伤害降到最低。

篇8:社区512防灾减灾日

关键词: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网格化研究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造成的灾害损失愈来愈大。如何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立有效的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化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从总的来看,气象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参与。党的十八大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2015年,永州市委、市政府把网格化管理作为全市社会治理机制改革的重点,气象防灾减灾作为城乡社区治理机制中重要环节,不仅对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民众避灾能力起到前导性作用,更是在灾害发生时,如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民众互救的防灾减灾应急机制提出新的要求。

一、永州自然灾害状况和地理环境

永州市地处湖南南部,南岭北麓,山高坡陡河谷深。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温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永州市气候要素时空分布不均,山区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水热分布差异大,局部小气候复杂。气象灾害繁多,暴雨洪涝、高温干旱频繁,“三寒”明显,雷雨、大风、冰雹年年成灾,连阴雨、雪灾冰冻时有发生,及其诱发的气象衍生灾害如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渍涝、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连年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

二、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现状

当前,永州市已初步构建成以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气象预报预警系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应急保障系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为一体的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体系。但近年来,随着城乡人口不断增加,气象灾害的频发及次生、衍生灾害的不可预料性,城乡基础设施的负载能力日益减弱,民众对气象灾害有效防御的脆弱性日益凸显。通过建设加强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最大程度避免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建立永州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指挥系统

1.理顺气象防灾减灾指挥机制,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系统

2013年底,永州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成立,气象、国土、公安、水利、民政等36个单位为成员单位,同年底,召开气象防灾减灾现场办公会。2014年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并入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2015年永州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得以落实,与此同时,部分县区探索乡镇气象防灾减灾新机制,地方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场等签订气象防災减灾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各责任单位成立气象防灾减灾领导机构、构建“八有”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做好辖区内气象仪器和设施的维护、保护等工作,年底对各责任单位实施考评。

2.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指挥有体系、防灾减灾有平台

加强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市级气象信息发布平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对接市云计算中心和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立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分平台。配置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服务站,签订防灾减灾责任书,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职责、气象服务和管理的制度和应急流程,制定城乡社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规划等。

3.气象信息员队伍有落实,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有保障

一是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当前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职责。二是确定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分管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确定固定的网格管理人员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接收员。三是按照现有的“七有”标准(有工作场所、有人员配备、有应急配置、有接收终端、有宣传培训、有防灾减灾志愿都队伍、有长效发展机制)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标准,强化城乡社区气象信息员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工作人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四是强化信息发布和上报,灾害来临前,信息能够按照网格分布发送到网点,实现“信息网上传,人在网中走”;能够及时收集灾害性天气情况。五是按照应急预案,能够排查灾害隐患点。

4.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有重点,专项培训效果佳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民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目前,永州气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充分利用3.23世界气象日活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5.17科技活动周、6月“安全生产月”、应急宣传等各类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气象防灾减灾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完善相关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参与各类应急演练。

针对城乡社区易发的气象灾害,编制城乡社区气象灾害风险防御宣传手册,印发分灾种的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举办气象科普知识讲座和学生科普知识竞赛等,创新科普宣传的载体和媒介,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扩大信息的传播率和覆盖面。缩短气象科普宣传与受众距离,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打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的单向性,加强与居民的交流、互动,开展各类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建立气象科普示范社区,提升社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品质。

四、结束语

上一篇:银行贷款居间协议范本下一篇:扶贫工作宣传活动标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