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征文

2024-04-24

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征文(精选14篇)

篇1: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征文

同学们,如果我问你们心中什么最伟大?我想,答案一定是两个字――祖国!祖国是我们永远的母亲,她为我们提供衣食住行,是我们的强大后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拥有无穷无尽的矿产资源和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唐朝的时候,我们的祖国十分强大,称雄世界,许多国家都来朝拜。到了明朝,祖国的疆域曾达到1100万平方公里。这些都是我们祖国辉煌的过去。

现在我们祖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却还是比不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看看生活中,很多爱时尚的年轻人爱追求现代潮流,去买什么外国的进口货:汽车、服装、鞋子、食品甚至外国人建的房子,真可谓五花八门,样样俱全。每一个有觉悟的中国人仿佛看到了这是在重演以前清朝的悲剧,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詹天佑曾说过:“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我们要发奋图强,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力量。我相信,过去的屈辱将会成为永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国一定变得更强大,像一只威武的雄狮,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征文

★ 爱国主义教育

★ 爱国主义教育课件

★ 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计划精选

★ 爱国主义教育口号

★ 爱国主义教育演讲稿

★ 爱国主义教育文章

★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 国庆节爱国主义教育演讲稿

★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

★ 爱国主义教育班会教案

篇2: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征文

郑城镇中学 九年级1班 张丽晴

当翩翩起舞的纸张,被一个带着甜美微笑的小女孩捡起,送进垃圾桶时,你心里是否会有一丝感动?当年迈的老人捡起垃圾桶旁边的塑料袋时,你心里是否会受到一丝鼓舞?当美丽的校园整洁的伫立在你的面前,你心里是否会有那么一丝欢喜?我想说,文明是每个人心灵的守护者,滋养着心灵的麦田,让心灵绽放绚丽花朵。

这里就是我的故乡,让心灵栖息的地方,在这一望无际的土地上,文明的尘土正热血沸腾。

又是一个绚烂的花季,春雨正击打着大地,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爷爷正冒着雨,护送那些没有伞的小学生过马路,冰冷的雨水划过沧桑的脸颊,他的手哆嗦着,小心翼翼的把每一个孩子送到安全的地带,把孩子们都送过去后,冷静的脸上终于舒展开来,露出会心的笑容。在商店的门口避雨的我,很感动,深深的为老师的行为感到自豪。在老人站过的地方,一朵蓝色的文明之花舒展了腰肢,伫立在春雨中。

时间一点一点的消逝已经到了冬季,天气很冷,呼出的白气就像是冬天唯一一点温暖的气息,马路中央站着的警察叔叔,阿姨们就像是在与冬天抗议,毫无畏惧的唱着激励的歌,宽阔的柏油马路就是他们的舞台,来往的车流就像一串串欢快的音符。他们的敬业精神,就是他们的最大亮点,他们的身躯像是松柏一般,再大的风,也吹不走他们对工作的忠诚,再猛的雨也浇不灭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就在红绿灯下,一朵橙色的敬业之花开在寒风中,坚韧刚强。

一个充满朝气的清晨,一个充满稚气的孩子声与小猫咪说话,厨房里,美丽的妈妈正在为这可爱的孩子准备早餐,满是爱意的早餐摆在餐桌上,孩子送给妈妈一个天真无邪的笑容而妈妈则安静的看着孩子吃完饭菜,一种幸福的感觉充斥着这个温馨的小屋,一朵紫色的和谐之花,散发着爱的芬芳。让天空中的白鸽传递幸福吧!

一朵朵文明和谐之花,争先绽放,让我的家乡更缤纷、更绚丽,让我们向那些怀有文明之心的人致敬。是你们的行动让整个天空都飘散着阳光的味道。

雷锋精神驻心间

郑城镇中学

九年级1班

李秀梅

两千多年来,“礼”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品格,心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重视“礼”提倡“礼”带着弟子身体力行“礼”向天下推行“礼”《礼记》与《周礼》《仪礼》并称“三礼”是中国先秦汉时期礼制文献的汇编,是了解博大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读典籍。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最具有特色的,也是最具有风格的。历史上还有老子,孟子,墨子等等。

他们都是炎黄子孙的传统文化奠基人,他们的传统文化是发扬了几千年的,一直弘扬到现在。他们的思想是具有哲理的,我们要行动起来,把这种思想发扬下去!因为他们的思想能够让我们领悟到传统文化的伟大力量和世间真理的所在。

近代的中国历史上也有数不清的有着传统文化的人民,他们也有许多贡献。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继承了先辈们的思想观念。他们用自己那双温暖的手帮助过多少受苦受难的人

们,他们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去温暖他人的心灵,而他们却不求任何回报。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他们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就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在新中国成立时期,有一个贫苦的孤儿名叫雷锋。在旧社会,他饱受苦难,曾当过勤务员和工人等。雷锋不忘党和人民的恩情,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的工作,默默无闻的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他节约粮食,从不乱花一分钱,尽量的为国家节约开支,他还被评为“节约标兵”。他把他攒的钱支援农村生产和灾区人民,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人们都自觉的向他学习。

在雷锋22岁那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不幸因公殉职。他牺牲后,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用行动体现了为人民服务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他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

同学们,想要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和伟人伟事,就走进它们吧!我们要多多接触,这样才能知道更多的伟人精神和伟人事迹。通过了解,相信你将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发。也有可能改变你为人处事的态度。

我们要时刻铭记:只要我们拥有一份鲜活的生命,我们就要活得精精彩彩,活得更有价值。我们要全力以赴的号召周围的人学习孔子和雷锋他们的精神品质,学习他们的思想品德。我们要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把这种精神一直发扬到未来,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爱!

三月了哩!一切沉睡已久的灵魂都被着温暖所唤醒了。在不平凡且充满着浓浓爱意的阳春三月里。你会怀念起谁呢?是他吗?那个最值得用我们的真情所敬爱的人——雷锋!

没错的,就是他!他就如同三月中使万物复苏,一切都焕然一新的春风,暖阳一般,抚平了万道心灵的伤痕,感化了千万颗冰冷而坚硬的心,曾在平凡且短暂的一生中做出了那么超凡的一切啊!在这人世中,藏有一种精神,它叫做大无畏,在许多人心中,隐有一种属于分享的快乐,它叫做助人为乐。谁说小人物不会施舍,不会助人为乐,谁说平凡的人就不会奉献,不会拥有大无畏,这些美的含义,就是这个平凡的小人物,他将一切都做到了,一切都从他的身上体现了出来,不只是大无畏,助人为乐。他的光荣事迹,已永远的流传在了人世间;他的精神,也已永远的铭刻在了我们后人的心中。

是的,永远流传,永远铭记。因为我们都是同一血脉的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要听从先辈们的教导。雷锋叔叔也好,其他已逝去但灵魂精神永不泯灭的人儿也罢,您们都时时刻刻的教诲着我,尤其是这个用亿万金钱也换取不来的真理——人要善。

善,这看起来是一个有些复杂,但非常普通的一个字体,可他的深层含义却无人愿用真实行动去演译。如果你像雷锋一样仔细的去体味它,那么,你就会惊喜的发现,善的实际意义其实也没有它字体表面上那么复杂,它是我国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雷锋一般,这个平凡的普通人会令我们深刻的记住。让我们也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善的文化魅力吧!如果你是一方寸土,你是否养育了一方生命?如果你是一片乌云,你是否遮住了沙漠上的那颗骄阳?如果你是一盏明灯,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善这个美丽的字体,我们将永远将这项中华美德传扬下去!

是你啊!雷锋,是你教会了我善的真理,我绝不会让我的人生岁月就这样在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中白白溜走的,我要向您这位伟大的传统美德发扬者学习,我要让我的人生不会留下遗憾,我要让我的人生因善而变的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篇3: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征文

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在积极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 我们也要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忽略了发展生产力, 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 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国际主义, 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1]。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 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世界上任何国家, 任何制度下, 都很重视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 更应如此”[2]。《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 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全过程中去, 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3]。

中学生是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 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期。然而, 我们不得不承认, 当前的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现实的困境, 教育形式化, 内容空洞化, 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 必须分析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困境的原因, 对症下药, 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一、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

1. 教育主导者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 学校领导和德育处是对学生进行整体爱国主义教育的机构, 在日常管理中, 运用升旗仪式、全校性的大会和集体性的活动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 各课老师也担负着将爱国主义内化到教学内容中去的任务, 特别是中学政治课教师, 更是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去。但是, 我们可以看到, 一些学校没有把《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到实处, 没有具体实施细则, 有些学校只注重形式, 而不管活动效果, 比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 看完没有信息反馈, 完全达不到教育效果。

此外, 有一部分教育主导者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不高, 有些人自身都不能够准确理解和完全领会爱国主义的实质, 这些都不利于中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塑造, 不利于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落实。

2. 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 内容空洞

当下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 多运用历史名人、领袖人物、革命先烈的事迹作为教育内容展示给学生, 比如刘胡兰英勇就义, 雷锋舍己为人等事迹。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的时代特征, 使得他们对于这些值得我们敬仰的人及其行为, 只能存在一种表层的观看心理, 不能完全理解和领会其中深刻的意义, 难以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育内容上, 学校教育内容空洞, 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结合不够。中学生有其身心发展特点, 他们对于直观性的东西和感兴趣的东西更容易接受。比如,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由于过于抽象使学生难以接受, 因为对于有的学生来讲, 社会主义是什么都还没弄清楚, 更别说要他树立社会主义信念了。

3. 爱国主义教育缺乏层次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多层次的, 既要包括爱国教育, 也包括爱校教育、爱家乡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作为学生, 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学校, 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要为自己是学校一员而感到骄傲, 在这方面很多学校忽视了爱校教育;学生也要了解并热爱自己的家乡, 中国地域宽广,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杰出人物和历史贡献, 许多中学生并不了解家乡, 也无法真正建立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国际主义一方面强调的是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另一方面强调中国应该与其他国家求同存异, 相互尊重, 共同进步。但是现在许多中学生没有这种国际主义思想, 教育者也未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使得一部分学生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4. 教育方法单一, 形式主义严重

在教育方法上, 灌输式教育仍然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 在一些学校, 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开几次主题班会, 老师宣讲, 学生跟从。这种方式对于主体意识尚不完全的小学生或许是有效的, 但是对于个体意志逐步增强的中学生来讲, 这种方式的效果是最差的, 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完全抗拒这类枯燥单调的说教。由于缺乏教育实践活动, 爱国主义很难内化成学生的内在情感并进一步付诸行动, 很多中学生的爱国主义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没有实际行动。

二、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1. 多元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社会上形成了多元价值的倾向。以往重义轻利、公而忘私的思想不再是主流, 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 寻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成为人们新的价值取向。从积极方面来讲, 强调个人尊严、权利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进步;从消极方面讲, 滋长了一部分人的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和拜金主义思想。这些负面影响, 也深入到了校园, 部分学生只注重对自己是否有利, 没有责任感, 完全不理会他人的感受, 甚至极端地自私自利。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2. 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特点, 已经具备独立的主体意识, 对于老师教育教导的内容, 有自己独立的分析鉴别能力并且选择性地接受。有的教育者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 居高临下, 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 无视学生的认识、分析和评价能力,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说教与灌输, 照本宣科, 一味强制学生盲目服从, 结果适得其反, 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 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

同时, 初中生与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也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初中生来讲, 形象思维能力较强, 抽象的内容他们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高于初中生, 形式化的教育方式对他们来讲, 教育效果也不明显。

3. 学校片面重视升学率

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 中学片面强调升学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也是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中国现行的人才选拔系统看, 高考仍然是一根让学校和家长无法回避的指挥棒。大多数家庭都把考上大学作为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基于家长的期望和要求, 以及社会以升学率作为对于学校优劣的评价标准, 学校也不得不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来, 并把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在这种压力下, 学校和教师就没有多少精力可以放在爱国主义教育上, 偏重业务, 轻政治素质, 一切以成绩为纲,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导致在中学里, 即使国家有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 学校也只是流于形式, 应付了事。

三、对策

1. 弘扬爱国主旋律, 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发展的曲折性

当前, 在一些人的心里, 把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截然割裂开来, 认为自己是爱国的, 但对社会主义制度却产生怀疑。邓小平同志提出:“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 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 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 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 每一个青年, 我们的要求当然要更高一些”[2]。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 首先要让他们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可以通过大量的资料、图片、数据, 让学生看到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 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 经济增速世界第一。而在面对重大灾难时, 社会主义优越性表现得更加深刻, 如2008年四川发生特大地震时, 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全力救助受灾群众, 并号召和发动全民共同努力, 抗击灾难, 重建家园。这样, 当他们意识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以及所取得的发展成就, 就会从内心产生一种自豪感, 增强爱国主义情绪。

同时, 也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从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 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许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都还不够成熟。根据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来看,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到21世纪中叶, 到那个时候, 才能初步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由于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社会, 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根本否定的基础之上的, 必然会遭受到来自西主资本主义方面的敌视、渗透和颠覆, 社会主义制度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也是导致其发展曲折性的重要因素。

2. 注重落实, 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深化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 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 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中学的各门课程特别是中学政治课中去。同时, 丰富中学教材内容, 特别是文科教材中增加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伟大成就、爱国人物、爱国事迹;在政治课教材中增加忧患教育内容, 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要客观看待, 让学生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意识。

中学爱国主义教育重在落实, 各级教育机构领导干部要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 德育处、青年团、少先队组织、教师具体负责, 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前提下, 根据初高中学生的不同特点具体落实,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一般性教育以外, 还应该开辟第二课堂和实践课程, 组织学生收看反映爱国主义的电影、电视剧, 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在学生中, 有意识地塑造身边的学生或者爱国典型, 时空上的接近感会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在日常宣传方面可以运用板报、校训、标语、开展爱国知识竞赛以及学生随处可见的国旗国徽等标识, 形成爱国主义的氛围, 对学生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此外, 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网络在我国的普及, 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孩子不看报纸, 不看电视, 但是大多数孩子都会上网, 可以说中学生是接触和使用网络最为密集的群体。因此, 我们要认识到, 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和最新的途径, 有利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所以, 要加强网络舆论导向, 净化网络环境, 运用高科技手段, 为学生提供一个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4]。

3. 家庭、社会和学校要加强互动, 保证爱国主义教育日常化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学生的成长与成熟,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支撑, 各负其责, 通力合作, 互为补充。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也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团结合作。首先,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和遵纪守法教育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 并且把这类教育贯穿到日常生活中, 内化为中学生自为的意识。其次, 学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除了利用好课堂这个重要渠道以外, 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 与学生家庭形成良好的互动, 及时反馈信息, 加强教育效果。再次, 社会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 党和国家各级政府机构要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 净化社会风气, 在宣扬真善美的同时坚决打击各类假丑恶现象, 给学校、学生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让学生和家长对社会主义国家充满信心。唯此, 才能打造一个学校、家庭与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络, 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0.

[3]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人民日报, 1994-9-6 (3) .

篇4: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征文

本刊讯(记者 李配亮) 为加快推进“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云南省教育厅与光明日报教育部联合举办“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大家談”主题征文活动。8月13日,“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新闻发布会在昆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等近20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此次征文活动得到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10余家媒体的大力支持。征文对象为海内外对“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有理论、有实践、有探索、有创新的各界人士。征文要求:围绕“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大家谈”这一主题进行创作,体裁不限,既可论述、议论,也可叙述(真人、真事),还可以是经验总结等;征文题目可自拟,也可按照20余个参考题目创作,篇幅在1 000~5 000字;文章应紧密联系实际,主题鲜明,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真实原创(所有文章应为作者创作,严禁抄袭);征文电子稿直接发邮件:jiazhizhuyijiaoyu@163.com,打印稿邮寄:北京市丰台区258号“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大家谈”征文组收。

据了解,此次征文活动即日启动,于2012年10月15日截止。征文办公室成立专家委员会,对所有来稿进行初评,并推荐在相关媒体上发表。征文截止后,在初评的基础上,评选出35篇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20名。征文组委会办公室将在北京举行表彰大会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与奖金。获奖征文将由征文办公室汇编成册,并交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篇5:爱国主义教育征文

我们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年代里,吃、喝、穿都不用愁。

可是,这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呀,是革命战士在用鲜血和生命所换来的。是他们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

这让我们回忆起,曾经日本侵略者杀害了无数的同胞,是中国共产党员要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与他们奋战到底,终于把侵略者赶了回去。在进行了无数次的激烈战斗中,曾经牺牲了许多的革命英雄,如杨靖宇将军身经百战,是一个令人敬畏的人物,就在他被敌人杀害时,敌人有残忍地剖开了他的腹胀,还有女将红枪、白马的赵一曼、儿童团团长王扑、放牛的王二小……这些英雄为革命而牺牲,为了新中国的胜利而献出生命。

新中国终于迎来了,中国在不断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不断地走向国富民强,普天下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开着轿子车、住着高楼大厦,可是这永远不能让我们忘记牺牲的革命英雄,是他们为后来的人们,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还要怎样做呢?好好学习、珍惜时间,为了长大报效祖国、建设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生活在幸福年代里的人们,一起努力吧、奋斗吧,在朝着国家更加繁兴旺发达的宏伟目标迈进吧。

评语:小作者以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为话题,展开了学生的认识、回忆,从而表达出学生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表达少年一代意气风发、建设祖国的情怀,为了祖国兴旺发达,认识到每一个人身上担负着的重任,使主题意义更加深远。

篇二:爱国主义教育征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而在近代的一百多年里,历经磨难,饱受屈辱,爱国志士们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了!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爱国主义和历史教育更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

面对小学生观看电影《紫日》时发出的笑声,我们感到痛心;

面对青少年沉湎于外来的游戏、动漫而不能自拔,我们感到茫然;

面对日本右翼否定历史、歪曲历史的种种挑衅,我们感到愤怒;

面对犹太人、韩国人对自己民族苦难过去的深刻记忆,我们感到敬佩;

尤其面对民族历史教育的淡漠,导致了一系列诸如“赵薇军旗装”等事件,更使我们感到震惊……

所有这些,我们感到的是一种责任。

江泽民同志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他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为了弘扬这一精神,我们在影视、网络流媒体、平面漫画、图书、动画、音乐、游戏等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领域内进行了探索,以期充实爱国主义和历史教育的精神食粮。但这与当前信息时代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为此,我们真诚地向社会呼吁:共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项目”,这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步。

这个项目情系过去、事关将来,为了不容忘却的历史,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人类的和平,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肩负起历史使命吧!

我们诚挚希望中国的企业家、社会各界人士、华人华侨、爱国同胞,同策同力,加入到具体制作——发行——推广的工作中来。期望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共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项目”做出您的贡献。

当我们大家面对良心与责任时,我们别无选择,否则我们将无地自容。

篇三:爱国主义教育征文

同学们,当你又一次面对庄严的五星红旗,你的心底是否涌动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当你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国庆节,你的脑海是否浮现**年前的10月1日。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永载历史的日子,那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日子。在天安门城楼上一片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这是五星红旗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第一次升起。在这面国旗上,凝聚了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愿望、信仰和追求,倾注了中国亿万人民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情挚爱。于是每年的十月一日就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常卓越和伟大的民族。我们有过繁荣昌盛的唐朝,有过强盛无比疆域辽阔的汉朝和元朝,更有灿烂美丽的唐、宋文化;但是也有屈辱的近代历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结束。这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曾经在养育中华民族的华夏大地上恣意横行,上演过无数的血泪斑斑的惨剧。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不会忘记国家和民族赋予的重任。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属于你们。为了祖国的明天永远长盛不衰,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你们有责任、有义务、挑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担。

篇6:爱国主义教育征文

曾经的“甜味”不见了。曾几何时,担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的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教育活动,征集学生征文七八十篇,逐一阅读、提炼,进行稿件重组,指导学生撰写故事稿,又在班级、校级讲故事比赛中进行遴选,在集中时间个别指导、培训。从素材的选定到文稿的修饰,从发音准确到语调恰当,从感情流露到体态语的配合,甚至服装的准备、台风的指导。当自己学校的学生一个个在县、市、省级比赛中拿回较好的奖项或名词时,我虽辛苦着,却也尝到了果实的甘甜。孩子们甜蜜蜜地抱回一摞书籍或《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可爱的笑靥中藏着的不只是收获的甜蜜,还有再读书进取的愿望。

曾经的“辣味”不见了。曾几何时,生与生之间的激烈角逐活跃着课堂内外,班与班之间的较量热闹着校园。放学了,教师办公室里还有老师在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讲故事……如今,曾经的麻辣火热不见了,听见的是“网上下载”,看到的是“高、大、空”,还不时有“撞车”现象。

篇7:爱国主义教育征文

今天清晨,天高云淡,我和爸妈到楚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我们来到宽阔的广场,正前方有一堵红色的“烈士墙”,墙上刻着在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剿匪等时期牺牲的烈士的姓名、年龄和家庭地址。

我们往左转上去,就是一座雕塑,其中一个人指向前方,其他四人都看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往左边的亭子走去,瞻仰“楚雄市革命老区纪念碑”,详读了碑文。

我们看来之后,心情很沉重。烈士们为我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要学习烈士们迎难而上、舍生忘死的精神,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好好儿学习,天天向上。

篇8: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卓越贡献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一国的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愈深, 愈是能激发他的爱国心。”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 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 进而产生对创造祖国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和现代经济政治生活文明的人民热爱尊敬之情。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 人才辈出, 群星璀璨, 在创造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 还创造了不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 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 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讲授大量丰富的史料, 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 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 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 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 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在道德情感的领域的教育中赢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真挚、感人、可信, 它“述事之中即见其指”, 通过形象、具体、行动的人物的事件去感染、熏陶人, 正可谓“细雨润物”, 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 因此, 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 历史上所有站在时代前列的杰出人物, 任何一个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 无一例外都是爱国的。从古到今, 自上而下, 爱国事例俯拾皆是, 不胜枚举。如“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的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明朝后期奋战十年, 荡平倭寇的戚继光;明末清初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 使台湾回归祖国的郑成功;鸦片战争中, 虎门销烟, 抗击扩侵沙俄, 收复新疆, “引得春风度玉关”的左宗棠;甲午战争中, 浴血奋战, “平壤城头留英名“的”左宝贵”;戊戌政变后, 甘洒热血,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辛亥革命时期, 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所有这些, 都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的爱祖国、爱人民的赞歌, 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发扬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崇高的品德, 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 为今天的中学生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在爱国主义教学中, 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和科技成就要充分利用, 对中外文化有辉煌的科技成果, 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在许多重要的科技领域, 如天文、地理、医学、数学等方面长时间的保持着一系列“世界之最”, 为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

篇9:浅谈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学生;引与扶;知与行;管与放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5-0003-03

作者简介]徐继元(1975—),女,广西灌阳人,本科,桂林市灵川县大圩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如何使这一主旋律融入中学生思想中,使之成为激发中学生热爱祖国的驱动力?近几年来,我们认真地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性规律,在多角度探寻爱国主义教育辩证艺术方面,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进行了如下几种尝试:

一、引与扶

“引”表现在德育中,就是引导、指导、诱导。所谓“扶”,即帮助、扶持。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是很多的,我们老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一项内容都抓得那么具体周到。我们在教育中可指明方向,指明路径,让学生自己去“走”。如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首先从爱学校、爱家乡做起,就是向学生提出要求,宣布计划和目标及实施方案等,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诱导学生去行动,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校绝大多数学生树立了热爱学校和家乡的观念,主动维护学校公共秩序和积极做好事,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是不成熟的中学生。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思想往往是不成熟的,或认识有偏差,或理解不深刻,或行动不自觉、不持久,在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扶”着他们去走,多指导。如我们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有极少数学生认识有偏差,行动不持久,我们就利用校会、班会和政治课教学反复强调。热爱祖国具体表现为热爱家乡、热爱学校,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总是“知之愈深、爱之愈切”。只有知家乡的人,才能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

二、知与行

无论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教育,都要先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认识到某方面的知识,弄懂某方面的道理,这是使学生思想产生质变、获得进步的第一个步骤。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指挥的,然而人的行动还会受习惯的支配,有时候认识到了未必有行动。因此说,在“知”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引导,形成习惯,这时“知”才能巩固,“知”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例如,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就是遵循知与行的辩证教育框架的。在教育中分知(知国)、爱(爱国)、报(报国)三个层次进行,我们认为知国才能爱国,爱国才能报国。所以,知国是基础,爱国是关键,抱国是目的。也就是说,知国、爱国是“知”,报国是“行”。因此说“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升华,“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可以说,没有“行”的“知”是失去意义的“知”,没有“知”的“行”,也就是盲目的“行”,是不巩固的“行”。只有将“知”与“行”结合实践,教育才真正有收效。这是“知”与“行”的第一个意义。“知”与“行”的第二个意义是“知”“行”互促。因为人们的认识总是不断深化的,知道的东西未必有深刻的理解和切身体验,而通过“行”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使人们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认识提高了,又可以促进“行”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的活动中,在讲明道理后,引导他们组织纪律检查和文明、卫生监督员,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回乡进行社会调查等。而恰恰在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和社会调查过程中,他们亲身感受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和前途的光明,在监督、检查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和教育,并自然而然地对爱学校、爱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而这更高层次的认识,又会激发他们更好的行动,“知”与“行”又能起到互相促进作用。

三、管与放

爱国主义教育总离不开“管”字。比如升国旗仪式时如何列队,大家的姿势怎样,保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面貌等要求,教师应给学生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给予严格的监督。通过这种严而有序的管理,使学生从内心感到祖国的尊严和伟大,从而坚定他们爱国的自豪感。然而,人总是有个性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行为举止特征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不可能要求千人一 面,千口一腔,一切按我们的要求进行。在不逾规矩的情况下,应允许学生作出自己的思考,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当今社会变革时期,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往往呈多元化格局,人们的思想在发展,观念在更新。那么,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只要不损国格、人格,只要没有辱国之行为,没有违反社会道德准则的东西,学生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许多问题我们可以不约束学生。比如,我校在学生中以班为单位开展“自治自理”实践周活动,由学生来当实习班主任,代替班主任管理一部分事务。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自治自理”实践周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管理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爱校信心,得到了学生的赞成和学校领导、老师的肯定,也就打消了那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看法。这就是说,当管则管,当放则放,管有益于学生和社会,放也有益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益于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阔思维的爱国人才。

四、高与低

面对受教育的学生,教育者的姿态要做到“高”与“低”的结合。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境界、知识修养、才智见识、道德风范等各个方面都要比学生高,否则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因此,我们时时要以自己各方面的高素质去培养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把他们引向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但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我们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不能处处以师长自居,而要做学生的朋友,平等待人,亲切地关心、勉励学生。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桂林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扫烈士墓等。参观和祭扫活动,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信念,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了思想,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得到了学生的赞许。因此我们既要站得高,又要放下架子;既要像老师,又要和学生交朋友;既要理解学生,又不能随意迁就他们,迎合他们。只有把握好其间的关系,才能俯仰自如地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我们根据学校“德育为首,教育为主,管理从严”的治校方针,在针对中学生多角度地探寻爱国主义教育的辩证艺术中,进行了认真的设计和积极的实践,成效显著。而要深入地探寻爱国主义教育辩证艺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还有许多新课题,有待于我们继续积极地探索、实践,把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抓紧抓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出更多、更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薛文杰.中国和平崛起视野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

篇10:爱国主义教育征文

陈大燮先生是我所知道的具有伟大奉献精神的人之一,他生前的所为都是我们现在为人处事的榜样,陈先生生活简朴,与他的妻子一直都在无私奉献,从不对国家政府提出任何要求,即使他患上疾病也不愿惊扰别人,也要完成手头上的事情。他的无私奉献,他一心只为了国家着想,处处为国家节约,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并教导着自己的后人要奉献,他生前所有的积蓄,那是他和他的妻子省吃俭用下来的所有积蓄,都把它交给了学校党组织。陈先生教会我们要有活跃的学术思想,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将理论应用于生产建设。陈先生在很多方面都给了后人深刻的影响,他的优秀品质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要向陈先生学习,学会奉献。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干出来的江山稳固持久。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需要广大有志青年,特别是知识分子为国家的发展奋斗,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从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老一辈先进知识分子,到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他们的感人事迹无不闪耀着爱国奋斗的光芒。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在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90多年的历程中,广大知识分子始终坚持胸怀大局、心有大我、担当道义,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甘于奉献,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国奋斗精神已经成为一代代知识分子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爱国奋斗精神是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动力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奋进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这正是广大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黄金时代。有人期盼着中国梦的实现,也有人嫉妒、恐惧甚至千方百计阻挠中国的崛起。面对严峻的形势考验和各种风险挑战,需要进一步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时代交给我们的考卷。作为读书人的知识分子,要不忘初心,牢固树立家国情怀,不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以新的担当和作为,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让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如果我们仅仅将爱国奋斗挂在嘴边,放在脑里,那么这是无用的。必须将爱国付诸行动,要奋斗要奉献,要让爱国不再是一句空话。

篇11:爱国主义教育征文精选

第一篇:爱国主义教育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看到这首歌词,大家可能都很熟悉,它是在五十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写给自己鼓舞士气的战歌,在抗美援朝的时代中对于挫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对于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时,中国刚刚解放,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公然侵略朝鲜,在我国边境胡作非为,制造事端。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我人民解放军雄纠纠,气昂昂渡过鸭绿江,开赴战线。蜿蜒的小路,如海的人流,那场面着实让人感动不已。看着看着,我的眼眶模糊了,为祖

国有这样的英雄队伍而振奋,为有这样的钢铁长城而鼓舞。

两个英雄战士的事迹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始终不能抹去。战士黄继光为了战争任务的胜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枪口,为战士们赢得战机而争取了时间,为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邱少云在战争中埋伏在荒山野草中,为防止引起敌人的警惕,被敌人的炮火点燃了自己的身躯,至死不呻吟一句。为了战士,为了胜利,为了国家,他纹丝不动,直到燃成灰烬。多伟大的英雄,多光荣的战士。

电影中这些志愿军英勇无畏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和震惊。人民志愿军几天几夜不吃饭,为战争而奔波忙碌,不知疲倦。他们永不放弃,勇于挑战,为国家而战,为和平而战,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不值得我们发扬吗?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不会再去经历硝烟漫漫的战争时代,不再会像黄继光一样那样去阻挡敌人的枪口,但是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却在我们心底激荡不已,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应发扬他们的爱国精神,把这种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学习中去,勤奋学习,将来像英烈们一样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第二篇: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爱国主义教育

华夏五千年悠悠历史,积淀了多少文明与沧桑;川流不息的黄河之水,传承了多少信念与希望。中华民族面对挫折而不倒,历经劫难而不衰,原因正是凝聚在人们的心中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爱国是犹如屈原般,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终生为了国家,正直而行,竭忠尽智,将个人的命运融入国家的命运。面对着大势已去的楚国,不愿与国家分开的诗人,将自己的身体与灵魂一并投入汨罗江中化为永恒。爱国是犹如杜甫用七寸之笔,写尽人间疾苦;用一腔热情,写尽满腹感慨。在安史之乱后国势衰微的大唐帝国前,见之而泣,闻之而悲,目睹长安城的荒凉,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爱国是《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英雄气概,爱国是陆游笔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临终嘱托,爱国是岳飞精忠报国,直捣黄龙,还我河山的铮铮誓言,爱国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雄心壮志。爱国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爱国是孙中山为救风雨飘摇中的中华民国而奔走,越挫越勇,永不言弃;是毛主席在窑洞里点燃的星星之火燎原;是邓*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大地。

但爱国并非一定要作出轰轰烈烈的事迹名垂青史,平凡的生活,亦能体现爱国的真谛。

爱国是犹如赛场上奋勇拼搏的运动员,强忍着身上的多处伤痛,为了那小小的一分拼尽全力。爱国是犹如实验室里忙碌工作的科学家,为了得到一个精确地结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繁琐的论证过程。爱国是犹如三尺讲台无私奉献的老师,为了使自己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听明白,不厌其烦的解释一个简单的问题。爱国是犹如病床边救死扶伤的医生,为了使每一位患者尽快康复守护在岗位上不分白天黑夜。爱国亦犹如大公无私的公安干警,为了人民的生活安定,常常使自己置身危险当中,而浑然不知。

爱国是每一个学生都认真的学习,是每一个农民都勤劳的耕作,是每一个职员都努力工作,是每一个军人都无私奉献。

爱国无论是在纷繁的乱世还是在祥和的盛世,无论是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爱国的真谛只有一个:每一个人都将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



篇12: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征文

关于开展第二届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影评活动的安排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中小学影视教育育人功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县局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影评活动,现就具体事宜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时代风采为宗旨,通过学生影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活跃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对象 全校所有学生

三、活动主题

弘扬爱国主义,展现时代风采

四、活动的形式与基本要求

(一)、征稿内容

1、在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视作品,进行爱国主义影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所观看的影片,各语文老师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影评座谈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撰写影评,并参加影评比赛活动。

2、评论角度可以是主题精神、时代主旋律、拍摄技法分析、导演手法剖析、叙事结构、光影构图、场景运用、演员表演等与电影主题和艺术有关的所思所想。

3、参加影评活动的影片应为全省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开展以来,省教育厅推荐的影视教育影片,其他影视作品的影评不参与本次活动。

(二)、稿件要求

1、文体不限、3000字以内

2、上交稿件时需按要求详细填写作者姓名、班级、学校及指导教师等信息。

3、指导教师对影评作品要有针对性的评语。

(三)、收稿要求

1、各班推荐1——2篇优秀稿件参与评选,上交稿件必须有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

2、稿件截止日期:2016年4月30日

五、评选表彰与奖励

1、学校成立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影评活动评委会。

2、各班推荐的优秀作品将进行专版展出并向县局推荐5篇优秀影评作品

3、本次影评活动分别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8名,对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学校将予以奖励。

六、几点要求:

1、各班主任、语文老师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对本次活动要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组织指导好学生观看影片,写好影评

2、各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紧扣活动主题,调动生活积累,选取独特视觉,写出真情实感,切忌内容浮泛,杜绝抄袭。

篇1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中学,历史,爱国,教育

一、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修养, 心有全史, 学高为师

历史课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文化基础课, 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 不仅要向学生传播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知识, 更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是说, 历史教师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崇高职责, 是学生的引路人。所以, 历史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用高尚的人生追求影响教育青少年。

熟读史籍, 驾驭史料, 心有全史, 学高为师。历史教师必须做到心有全史, 才能把历史讲通、讲活、讲准, 否则就会把历史讲成一些孤立的点的偶然聚合。历史教师应熟读一些中外历史的重要书籍, 在熟读历史要籍的基础上, 注意提高对各类基本史料的判断能力, 辨别真伪。总之,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有川流不息的活水。

二、历史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 以“名人效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 是人类的幸福”。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 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并以此为人类造福。”辛亥革命时期有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 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有这些, 都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的爱祖国、爱人民的赞歌, 体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发扬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崇高的品德, 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 为今天的中学生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他们理想的共同点都是为民族、为人类谋幸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用真情实感去激发学生, 从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 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通过这些生动事例的讲授, 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 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 激励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不息。

三、通过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卓越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 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 到公元15世纪以前, 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可以这么说, 中国古代科技是近代欧洲科技发展的源泉。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 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天文、地理、医学、数学等方面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系列“世界之最”。坦普尔在他的著作中说:“现代世界已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可能有一半以上源自中国”。在众多的发明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四大发明”, 马克思曾把其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我们祖先曾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 这让我们自豪, 但我们不能用古代的辉煌来安慰今天的落后, 同时我们不能因现在的暂时落后而颓废, 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 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 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时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人民币不贬值、今天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胡锦涛提出四举措和我国政府陆续出台的刺激经济方案等均展现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风采。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形势每况愈下的今天, 我们更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其为祖国富强而刻苦学习的热情。

四、摆出事实, 联系古今, 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它会在现实中具体地反映出来。因此, 我们必须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使之古为今用。如讲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这一内容时, 列举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使学生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深恶痛绝, 从而树立起为中华崛起而发愤读书的豪情壮志;如讲述郑和下西洋时可与当前南海危机相结合, 激励学生为富国强兵而努力;如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 我们便把当年林则徐禁烟和今天的禁毒联系起来, 说明两者都是不同时代的爱国之举, 其宗旨都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我们青少年绝不能上当受骗吸毒;如讲述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的历史时, 我们便把它和今天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联系起来, 说明两者都是为了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 我们青少年应该拥护党和政府这一正确的方针,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历史教学中, 使用教具、图片、历史地图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办法

我们讲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如果将秦始皇兵马俑、地动仪、长城等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 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 会使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如在讲“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利用大量图片展示日军在南京制造的种种罪行;如在讲沙皇俄国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其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霸占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时”可展示《沙皇侵占中国西北领土示意图》。“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时会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 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六、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乡土历史更具体、更亲切, 因而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乡土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 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爱祖国的情感, 是从爱家庭, 爱学校, 爱故乡, 爱集体农庄, 爱工厂, 爱祖国语言开始的”。定西地区虽然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山区, 但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发达, 钟灵毓秀, 物华天宝,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汉有“畜牧为天下饶”之记载, 隋唐有“天下称富庶无如陇右”之赞誉, 在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定西也曾被誉为“彩陶之乡”, 曾一度出现过“车马塞道、轮轴辐辏、商贾不绝、极盛一时”的景象。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 定西自古人才辈出, 涌现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令人瞩目, 可谓“人杰地灵”。从文化名人、清官廉吏到帝王将相, 可谓灿若群星, 光照史册。汉代著名武将廉褒、辛武贤、辛庆忌、庞德, 后秦君主姚苌、姚兴, 西凉武昭王李暠, 北魏名臣李冲, 唐代宰相赵璟、李石和军事家李晟、李愬, 宋将王德、河北五马山寨义军首领马扩, 元代开国功臣汪世显, 清代第一名将岳钟琪等都功勋卓著, 名流千古。东汉夫妇诗人秦嘉、徐淑的文学作品, 文字清新, 情真意挚, 首开魏晋六朝骈俪之先河;十六国时期王嘉的志怪小说《拾遗记》, 文笔靡丽, 成为小说在唐代正式出现之前的最高形态;中唐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之传奇, 曲折奇丽, 脍炙人口;五代牛峤、牛济希叔侄之词作风流蕴藉, 堪为花间派佳作;金代邓千江的名篇《望海潮》词, 被杨慎誉为“金朝第一”;明朝金銮的散曲清园浏亮, 享有盛誉;清代张晋、吴镇的诗词雄浑雅致, 为人所重;王了望的书法卓尔不凡;近代学者张维治学严谨, 其史学、金石学也成就卓越。在民主革命时期, 定西大地也曾写下光辉的历史:在这里1917年爆发了甘肃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甘肃护法运动;1935—1936年红军的足迹遍及这里的山山水水;在这里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榜罗会议”;在这里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大气磅礴的光辉诗篇《七律·长征》。解放战争时期, 这里是陇右地下党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根据地。红军的精神世世代代激励着这里的中华儿女。通过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使他们激发出对家乡的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从而更加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家乡, 并把自己同家乡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通过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 要向学生讲清讲足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60年来, 中国由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与此同时, 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 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家庭财产由无到有, 由少到多, 跨越温饱、小康并逐步向富裕迈进。科学、教育、航天、军事、外交、经贸、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 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当学生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之时, 他们就会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将来自觉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是我们还要使学生了解, 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国情。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 还要广大青少年学生艰苦奋斗, 努力学习, 以便将来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综上所述,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遗产, 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 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霞光, 崔振邦主编.定西史略.甘肃人民出版社

篇14: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征文

关键词:中学历史;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23.41

加强中学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题之一。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历史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确定远大目标和坚定信念,而且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历史教育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灵魂,更是中学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爱国主义情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源动力,是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正是这种伟大的情感支撑着一个民族前进的步伐,也正是这种永垂不朽的精神捍卫着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尊严。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历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爱国主义应该是全民教育,其重点对象就是青少年。所以说,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永葆青春的主题。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身的爱国主义热情感染学生

教师对一个人的人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我们常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在我看来,中学教师更是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有着深远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关键导向。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应该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历史立场,在民族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冷静对待,站得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现在随着金钱,名利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包括人民教师都已渐渐偏离了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在外界诱惑力的引诱下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做人的基本素质。这样的教师不仅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反而让学生误入歧途。所以,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弘扬伟大的爱国主義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操,以自身的爱国主义热情感染学生。

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都是“90后”的新一代青少年,他们所接触的文化比较开放。他们有着安逸的生活条件,优越的物质基础,受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较大。从小父母都是拿最好的给他们,衣食住行都从来没有忧心过。加上现在的互联网,电视,电话等高科技的信息传播媒体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吸取更多的思想,这样难免会受西方国家自由开放的教育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所以他们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感受已经淡化了,大多数学生都以了解国外的主流明星或时尚话题为荣。这样,许多学生对于自己本国的很多文化都不是很了解,而且这种趋势现在还越来越明显。所以针对新一代中学生的新特点,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也就是历史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加强自身的历史理论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历史立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深化历史经典,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历史经典包括历史人物、事件等,是弘扬中华民族千年不朽的精神文化之最直接的题材。以激励人信守忠义的岳飞,教人刚正不阿的包青天,尽孝护国替父从军的花木兰,都是催人向上、忠国爱国的著名历史人物。从本质上讲,历史经典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通过典型的历史故事发挥正面促进作用,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良好素材,对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适应、甚至反感以前的教条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接受习惯,以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学到理论知识,更能够起到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作用。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不妨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多媒体教学有选择的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影视作品和歌曲,这些都能够以录像或音频的形式在历史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这不仅符合学生追求的主流,与此同时也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利用时事素材,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在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安定,能够追求自己的理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但是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高枕无忧的心态,要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让学生能够有居安思危的意识。现在的中国经济总体在迅猛发展,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科技不断进步,所以我们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等等。

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的利用国内外时事素材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比如最近的云南盈江地震,日本海啸以及核辐射,叙利亚局势等等,这些新鲜的时事素材都能成为很好的教学素材。当学生看到叙利亚人民还生活在战乱之中,看到地震中的灾民吃住都有困难的时候,会触碰到他们心灵的深处。当看到他们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在炮火中坚守自己的国家,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我们应该让学生把握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灾难教训所体现出的重要精神,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加强中学生的民族意识,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正确把握其轻重缓急,教导他们不要随便崇洋媚外。所以说历史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应该注重时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在教育体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所以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进行。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做学生爱国主义的榜样,利用历史经典和时事素材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其人生观、价值观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能够以正确的思想教育为牵引,树立远大目标,去其糟粕思想,汲取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上的正义精神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兰珍莉.对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04

[2]李玉刚.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J].学周刊.2012.12

上一篇:塞曼效应预习报告下一篇:海蜇王自述优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