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案例: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

2024-05-11

人物案例: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精选12篇)

篇1:人物案例: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

2009感动中国

特别奖 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荣获特别奖。

事迹: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刘姝威这样评价他们:他们用19岁的肩膀铸造生命之梯,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涂光晋: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

杜玉波: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阎肃:挺胸踏浊浪,何惧生与死。至今江水上,清风满襟袖。

颁奖辞: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篇2:人物案例: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

长江大学见义勇为救人事迹感想

长江大学见义勇为救人事迹感想正文:长江大学见义勇为救人事迹感想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又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该校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三个风华正茂的生命就这样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又惊天动地,走得大义凛然却又令人痛惜;两名落水少年获得了新生,他们却献出了生命。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用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对“90后是崩溃的一代”进行了无比有力的反讽。该事件被有关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震动和无限敬意。但网络中却总有那么有一些人,似乎总也看不到人性闪烁的光芒,总要基于所谓的理性视野和“实事求是”精神,进行了一番“值与不值”的探究和思考。于是,“不会游泳该不该救人”、““救起两个人牺牲三个人值不值”以及“该见义勇为还是该该见义智为”等等话题便由此而展开。针对这些所谓理性、近乎麻木的“冷思考”,笔者不由得想起了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先生在评价“范跑跑”时的`一句话:“做人可以不高尚,但却不能无耻!”曾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第四军医大学的一位名叫张华的大学生为了救一名掏粪老农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社会上就曾引发过一场激烈的“一名大学生牺牲自己而救一名掏粪农民值不值得”的大辩论。而后来,某大型网站发起的一项“大街上听到有人喊救命,你会怎么样?”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出了六成不会出手相助的尴尬与幽默。更为荒唐的是,以个人生命至上、弃学生生命于不顾而率先“逃跑”的范美忠先生居然还得到了这些“理性者”的热捧。――怪哉,我们的社会已经冷漠到了如此残酷的地步了么?见到有人落水,只要是善良正直的人,都不会见死不救,即使自己根本就不会游泳。几年前,同是长江大学的“80后”学生赵传宇寒江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时年87岁高龄的作家魏巍在给他的信中写道:“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并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几年后的今天,长江大学的10名男女大学生在明知救人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同样为救他人而舍生忘死,但却因为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人生命的陨落而遭受了如此这般的质疑与冷嘲热讽。――难道,“理性”网评人就是这样担当社会责任的么?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要的“与时俱进”与“和谐”么?诚然,“生命至上”是人之根本,“科学施救”也应当值得提倡。但长江大学这10多名大学生搭救落水少年就不是“生命至上”的体现吗?在自己与他人面前,“生命至上”指向谁才算是一种更大的美德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一直为社会中国大学网()

篇3:人物案例: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

2008年1月16日, 春寒料峭的时节,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2006级1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杨继斌同学在乘夜班车回家的路上, 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 勇斗歹徒, 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那一年他才23岁。

2008年3月1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做出这样的批示:杨继斌同学品学兼优, 事迹感人, 应予宣传。另外, 他有与歹徒殊死搏斗的情节, 是否应定为烈士, 请研究。

杨继斌同学被授予“云南省优秀共青团员”、“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优秀大学生”、“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和“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在杨继斌事迹的鼓舞下, 2006级体育教育专业班级形成了“坚定信念、团结友爱、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班风。全班55名同学100%为共青团员;100%获得教师和普通话资格证书;90%以上获得“篮球裁判”、“足球裁判”和“排球裁判”资格证书;75%以上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70%的同学获得云南省一级计算机证书;12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学金、励志奖学金;49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一、二、三等助学金, 35人次获校级各种奖项, 1名推荐参加国家级“三好生”评选, 1名获省级“三好生”, 3名获校级“三好生”;2007—2008年度、2008—2009年度云南农业大学“先进班集体”, 2007—2008年度云南省“先进班集体”, 2009年度被团中央、教育部授予“全国先进班级”荣誉称号。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杨继斌班级的体现

我们不禁会问, 为什么这个班级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回答是肯定的, 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杨继斌班级中的具体体现。

(一) 杨继斌班级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指导思想,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是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和导向,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云南农业大学历年来始终坚持德育为先, 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体育学院坚持“崇德善智, 健体立美”的院训, 根据学院的专业特点和班级特色, 探索学生工作的新路子。把2006级1班作为一个试点, 从入学开始, 着重从德育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抓起;把打造一个成绩优异的班集体作为全体同学的共同目标, 形成了成绩好、专项技能强的同学与进步慢的同学相互结对子, 共同进步的氛围。第一学年结束后, 班上就有包括杨继斌在内的5位同学因成绩优秀达到自主选择专业的条件。

杨继斌2006年9月入学, 2007年7月7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于2007年12月参加云南农业大学第31期团校, 第33期党校学习结业, 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在杨继斌离开我们的第9天2008年1月25日, 中共云南农业大学委员会追认杨继斌为中共党员。英雄杨继斌走了, 但信念的光芒照亮这个班级每个人的心。从此以后, 英雄所在的班级同学们执着英雄的梦想, 意气风发, 团结进取。传承杨继斌高尚人格和品学兼优的奋斗精神, 正是这个团结温暖的集体持之以恒的源泉。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如杨继斌班班长徐国良在“英雄就在我身边的主题班会”上的发言:我们体育学院的全体师生应该向杨继斌同志学习, 学习他对国家、对社会、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感, 学习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他胸怀理想和远大抱负、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的治学精神, 学习他关心集体, 团结同学的优秀品质, 学习他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忘我斗志。虽然英雄杨继斌走了, 但杨继斌英雄事迹却一直在激励着2006级1班的同学们奋勇前行, 一个英雄的群体成长起来了。在学生党建、学风建设以及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有41名同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追求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二) 杨继斌班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坚定团结友爱思想

学风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 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 良好的学风是班级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杨继斌的见义勇为英雄事迹后, 学院班级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身边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事迹的激励下, 同学们学习更加刻苦, 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强, 班级凝聚力空前高涨, 出现了学习赶、帮、超, 工作争着干、比着干, 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良好氛围。班级党支部和班团干部提出了, 以“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创建和谐、优良的班集体”为目标来感召全体同学, 只有让同学热爱自己国家、热爱我们的社会、热爱所学的专业, 才会有奋斗的目标, 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班级形成了同学互帮互助, 和谐友爱的班风, 坚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

(三) 杨继斌班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坚定报效祖国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不懈奋斗中,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杨继斌班级能够及时把握时事政治的脉搏, 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一是开展《杨继斌追思会》学习杨继斌的爱国热情, 重温杨继斌在入党时的发言, “我的家乡腾冲县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光荣抗战的历史名城, 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家乡的革命故事。和顺侨乡艾思奇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国殇墓园都是我常去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 你会深深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团结的民族精神。”二是开展《观看汶川特大地震观后感》主题班会, 通过抗震救灾, 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大爱无疆的伟大壮举, 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三是开展《看北京奥运, 为中华民族而骄傲》主题班会。从参加的204个国家和地区派代表团参加, 有40多项世界纪录被突破, 有130多项奥运会纪录被改写, 到首次作为举办国的中国第一次登上奥运会金牌榜首位100枚 (51金、21银28铜) , 让世界惊异, 让国人难忘。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凝聚起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四是开展党课专题教育《改革开放辉煌的30年》, 了解中国现状,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现状, 对比改革30年以来的翻天覆地巨变, 升华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努力学习完成学业, 回馈社会, 报效祖国。

(四) 杨继斌班级以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树人生观, 坚定立志成才

由于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 原有的道德规范已被打破, 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建立, 一些人道德缺失和沦丧。在这种情况下, 杨继斌班级开展了“学习八荣八耻, 模范遵守校规校纪”的主题班会, 全班同学形成共识, 班级形成了“坚定信念、团结友爱、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班风。班上同学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 常常到各个社区进行体育指导, 到附近学校进行实践教学;每年的3月5日, 该班都会举行“学雷锋, 做好事”等一系列活动:义务植树, 擦洗道路两侧铁栏, 到社区拣垃圾, 增强环保意识。全班55名同学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 没有酗酒、打架斗殴等违反校纪校规事件发生, 没有一人违反校规校纪, 没有一人受过处分, 全部圆满完成学业。

三、以杨继斌班级为榜样,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杨继斌班级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班风, 如此好的学风, 如此好的成绩?这不是偶然的, 是长时间优秀思想的熏陶、严格要求和榜样的力量激发的结果;是云南农业大学历年来始终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开学养正, 耕度至诚”的农大精神, 坚持着“厚德博学, 明理尚农”的校训, 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的结果;是体育学院坚持“崇德尚智, 健体立美”的院训和教师言传身教的结果。从杨继斌的班级的变化、成长和突出的成绩, 折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 给我们一种启示, 要以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事迹为典型来引导大学;要以杨继斌班级为榜样发挥示范的力量,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一) 强化理论基础,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那样, “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首先要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旋律, 占领高校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渠道、各种教育手段和媒体, 强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做到人人皆知。其次,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讲坛、融入学术等,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做到春风化雨入, 润物无声, 潜移默化的正确引导大学生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第三, 寓教于乐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吸引当代大学生, 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 帮助大学生能在多种复杂的思想意识中来进行比较、来选择和鉴别, 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才能识别和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 自觉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影响,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

(二) 创新教育途径,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3]当前,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原有的教育途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必须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才能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从新生入学开始抓。从新生入学开始, 学校宣传部门、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学院, 就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系列讲座、系列培训等活动来推进。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社会的热点问题、师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入手, 与办实事结合起来, 与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 提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 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上下联动共同推进。要发挥党组织、行政部门、校工会、校院团委和学生会的作用, 上下联动, 形成合力, 共同制定。例如:唱红歌、文艺汇演、辩论赛、专题墙报等。特别是互联网的作用, 要选拔熟练掌握网络运用技术的思想政治队伍, 设计好、自作好、管理好网络, 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 是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能力的有效方式。要结合专业实习, 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开展, 例如:选择革命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三下乡活动、从走长征路等[4]。

(三) 创新道德教育,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高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网络的进一步普及,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急剧变化, 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弱化。因此, 要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一是创新高校德育观念。高校德育要把握时代脉搏, 增强德育的现代性、时代性, 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 要从德育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以至整个德育体制进行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德育中要强化服务意识, 坚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集中学生的智慧, 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二是创新德育内容。在当前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思想观念多样化的情况下, 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最新凝聚和当代诠释,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道德取向, 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取舍、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三是创新德育方法。从过去的法偏重于强迫式、灌输式, 不管学生愿不愿意、认同不认同,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的方式, 逐步过渡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让学生增强自我选择能力。加强社会实践、道德实践环节, 实施养成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 对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和腐朽的东西采取比较鉴别的教育方法, 帮助学生分析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价值观的错误所在, 使学生通过比较,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5]。

(四) 发挥榜样力量,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道德的力量是无穷尽。当前高校要用典型事例来引导学生, 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来激励学生。一是要挖掘身边真正反映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典型事例, 进行整理, 形成专题讲座开展教育。例如:我院收集制作出《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事迹》专题讲座课件, 作为党课开展教育。以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乐观向上、顽强拼搏、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弘扬正气、乐于奉献优秀品质来激励和引导大学生。二是以树立学习、纪律和班风好的集体 (班级) 为榜样, 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例如, 我院组织班级开展了向获得“全国先进班级”的杨继斌班级 (06级体育教育专业) 学习活动, 学习他们“团结、爱国、成才、报国”的班风, 来推动学院的学风建设。通过这一活动促进了班风的变化, 学院的学风、教风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涌现出思想、学风、纪律等方面比较突出的09级体育教育专业班级, 经过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定, 授予09级体育教育专业班级为《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示范班》。三是要遴选出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具有时代特征的事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药摆脱枯燥呆板的局面。在当今, 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出现的价值理论偏重务实、价值取向趋于理性、价值追求突出个体、价值实现围绕自我的现象, 就要开展“学习杨善洲精神, 争做合格大学生”的活动, 使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建立在坚实而丰富生活实际基础之上, 以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 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见义勇为英雄杨继斌的浩然正气则昭示着, 播撒一种典型, 我们则能弘扬一种精神;播撒一种榜样, 我们能找到一个目标, 收获更多的精神财富。榜样的力量可以形成一种风气、凝聚成一股力量, 激励更多的人找到前进动力。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党中央针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也是高校的重要历史责任。以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班级为榜样, 强化理论基础, 创新教育途径, 深化德育教育, 发挥榜样力量, 培养合格人才,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不仅具有时代性,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性。

关键词:大学生,杨继斌,榜样示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秉琦.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河北大学学报, 2007, (5) :5-9.

[2]李元峰.以思政课教学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机制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12) :55-56.

篇4:见义勇为大学生被暴雪游戏收录

今年5月23日,广州番禺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校园内,该校大一学生吴宏宇发现有人在偷车后立即去追。途中,他坐上南华工商学院学生谢同学驾驶的摩托车,两人一起追截偷车贼,但却被偷车贼恶意撞击,导致严重摔伤。经抢救,吴宏宇因伤势过重身亡。5月25日晚,超过2000名关心他的老师、同学自发到事发现场悼念。吴宏宇也被省一级层面认定为见义勇为人员。

吴宏宇生前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是这样的:有没有等守望先锋的,明天开服。但是他最终没有等到在游戏中战斗的那一刻。有玩家听闻吴宏宇的故事后,发帖向暴雪公司提议,让这位英雄在《守望先锋》的世界里留下一点影响。网易暴雪合作部看过帖子后,求证其为真人真事,且与游戏中英雄守望世界的主题理念契合,于是向美国暴雪娱乐公司总部提交了网友的建议。

点击 将吴宏宇收录游戏角色,采用的是一种自然、深入人心的方式推动价值观念的传播。对于暴雪公司将吴宏宇收录为游戏角色,吴宏宇的父亲认为,“这是一个纪念,在某种程度上是还了儿子的心愿。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宏宇的事迹,学习他挺身而出的精神。”

篇5:向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英雄集体学习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部决定授予徐彬程等15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陈及时、何东旭等同学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不怕牺牲、挺身而出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在高校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三个风华正茂的生命就这样走了,走得悄无声息而又惊天动地,走得大义凛然却又令人痛惜;两名落水少年获得了新生,他们却献出了生命。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我们要学习他们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广阔胸怀,学习他们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不为名利、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在我们的身边,总是有那么一些人默默地帮助别人。或许是给问路的人指点、或者是帮拿行李、或者是为盲人带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怎样,让我们向为救人而牺牲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位同志表示我们最崇高的敬意,愿他们一路走好。

见义勇为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难道就能见死不救吗?难道就能无动于衷吗?良心会安吗?救人有危险这是不容置疑的。见义勇为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继承、去发扬的。生命是无价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精神一直在支撑着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是我们的自豪。

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见到有人落水,只要是善良正直的人,都不会见死不救,即使自己根本就不会游泳。这种为正义事业英勇赴难的精神,成为我们民族成就一切正义事业、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值得我们好好珍惜,世代相承。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英雄的光辉事迹,是我们民族传统的见义勇为美德,发扬光大的具体写照,是传统美德转化为现代价值的一支颂歌。

如果遇见两个鲜活的生命、充满稚气的孩童就要被江水淹没的情景,也许也会有人需要去考虑,需要去犹豫,然后才想好如何救人。然而对于他们,他们的脑里只会想到救人这两个字,这是真正的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愚蠢吗?不,一点也不!如果我们的社会变成了“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那么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我无法想象,也不敢去想象。不管被救者是怎样的人,见义勇为的人去帮助他人,这根本不需要考虑,因为救人本来就不需要什么理由,见义勇为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为了救孩子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这种勇敢的精神,这种奋不顾身的行为怎能不令人感动?他们的见义勇为实现了他们的个人价值,已经是一种很伟大的贡献了。见义勇为是一个美好的闪光点,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人去学习!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无价的,可就是这种舍己救人、勇敢无畏的精神在支撑着我们的民族,这是你我引以为傲的。所以,在五千年中华传统美德的中国,我们一定要将见义勇为的精神发扬光大,将这种精神世世代代相传下去。

在“10•24”英雄集体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热爱生命、见义勇为的崇高品质,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前赴后继、敢于担当的团队精神。他们的英雄壮举是我辈的骄傲,是人性的光辉,是社会的良心,是民族的精神,是时代的楷模。

篇6:大学生见义勇为表彰通报

林海峰同学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践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力地传递了社会正能量,集中展现了我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在此,对林海峰同学这种见义勇为的可贵行为予以通报表扬,并奖励500元。希望全体同学向林海峰同学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美德,弘扬正气,为建设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积极贡献。

篇7:大学生见义勇为现象的讨论

[摘要]见义勇为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见义勇为是高尚的道德风尚,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应大力提倡并高度发扬,以维护社会的正义,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高校更应该提倡和发扬见义勇为的精神,并需建立完善的制度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及其应得的补偿。[关键字]:见义勇为、立法保障、社会责任意识、社会风气、道德风尚

近年来,大学生见义勇为的事迹常见诸报纸及电视新闻,我们学院亦有不少值得讴歌的见义勇为事迹,更有许多见义勇为的无名英雄。见义勇为,社会关注,学校关注,领导关注,学生关注,这体现了正义的力量,道德的共鸣。然而并非每个见义勇为者都是那么幸运,见义勇为,有令人拍手称快的,亦有令人扼腕痛惜的,有英雄的传奇,亦有英雄的悲剧!这引发了不少人的争论,太大的英雄代价,值得吗?要不要提倡见义勇为?英雄烈士固然不少,然而冷漠的看客亦不少,更有不以为然者,对见义勇为者嗤之以鼻,则莫不令人心寒!本文就此作重点的分析和讨论。

一、何谓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见到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这个成语最早是出自《论语》中的《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见到仁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这里的“义”指的是“仁义”。见义勇为是我国古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道德标准,是崇高的道德精神追求。在《论语-卫灵公》中:“志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在《韩非子》一书中写到:“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民为利所趋,士为名而死。由此可见,古代仁人志士对仁义的追求是不计代价,不计成本的,坚持理想和仁义可以不惜代价,这就是“勇”。见义勇为,就是要有舍生取义的气概,知其不利而为之,即所谓之“勇”。

见义勇为是儒家思想的道德标准,是仁人志士的道德准则。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主导着我国的政治文化思想,见义勇为也成了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道德追求,成了我国的优良道德传统。时至今天,见义勇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着其广泛的思想基础和现实意义。在一些地方立法中对见义勇为作了法律的界定,规定见义勇为指“公民在法定职责之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这说明了,见义勇为已经立法了,公民见义勇为有其法律依据了,维护社会正义,见义勇为,已经由道德的标准转化为法律规范,社会的公义已逐步提到了法律的制度上来了。

二、大学生见义勇为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大学生是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有较高的知识文化和道德水平,也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在见义勇为方面走在青年的前列,对促使社会风气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近年来,时有大学生见义勇为事迹见诸报纸和电视新闻,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我们嘉应学院也发生过见义勇为的事迹。如: 2005年3月13日,电子系团总支干部、干事李金艺等四位同学协助校保卫抓住一个潜进我校偷盗自行车的嫌疑人,受到了保卫们的赞扬。参与此事的同学都是笔者本人的师兄和同级的同学,笔者对此赞不绝口,然而他们都认为这是他们的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当然也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在其他高校也有很多大学生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其事迹如下:

2004年11月22日中午11点20分,南京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朱登峰,与另一名同学刘文元及好友鲍爱华,在新模范马路与中山北路交界处的华夏银行门口,勇斗一名当 1 街抢包的持刀盗贼,10多分钟后,三名大学生将小偷制服。在与该小偷搏斗过程中,朱登峰被刀捅伤。

2005年2月28日中午,江西某大学来深求职的旅游英语和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小张,在南山区学府路荔苑小区路边修车铺,看到有小偷想偷一小姐的手机,挺身而出大呼 “有人偷你手机了!”,从而制止了小偷,但却遭到小偷的打击报复,《羊城晚报》对此做过报道。

2006年3月2日下午5时许,山东艺术学院大四学生李全在从章丘返回济南的一辆中巴客车上,出面阻止盗窃行为,行窃歹徒拔刀威胁。李全与歹徒展开搏斗,结果手、背部被刺伤。为此他在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召开的“平安历下”表彰会上,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受到嘉奖。

......

在这众多令人讴歌的见义勇为事迹背后,人们不禁会思考,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做?其价值又何在?是逞着英勇,还是冲着名誉?或是其他因素。从以上及无数见义勇为事迹中可以看出,这些见义勇为的事迹大都是突发的,情况是紧急的,是要冒着危险做的,对自己不利的事。在那个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如果当事人是你,你有那么多的思考空间吗?你有时间去衡量和计算见义勇为所需的成本和代价吗?很明显,面对正义,作出究竟勇为还是不为的抉择,是闪瞬间的。而左右这种抉择的是一种潜意识,而不是经过反复的揣摩和仔细的推敲,因为时间上已经不容许了,潜意识下的判断会决定你勇为还是不为。而这种潜意识则是由你的道德理念、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决定的,这个潜意识源自于外在环境。外在环境就是社会道德标准,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观念。外在环境对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外在环境又跟传统的道德理念和价值理念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当然跟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也密切相联。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许多多的大学生,面对正义,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不惜牺牲。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受到了正面的、良好的、传统的道德教育,受到先进的社会风气的深刻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里,提倡见义勇为,维护社会正义,社会的道德标准影响着国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所以,大学生见义勇为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的,是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体现。

三、大学生见义勇为的悲剧及其反思

1982年7月,西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生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七旬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就在张华舍身救人的事迹广为传播,张华本人也被授予烈士称号并成为全国大学生学习的榜样的时候,一场围绕着张华的争论在全国大学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在肯定张华同学精神价值的同时,也认为其结果是“不合算”的,一来国家在一个大学生身上所花的钱就这样白白付之东流是一种损失,二来一个大学生的价值也应当在更能体现其才能的方面去实现。这也是所谓的英雄“成本论”。因见义勇为而产生的悲剧也不仅此例,下面再作举例:

1999年11月26日,苏州一所大学文秘专业的舒俊,在回家的车上汽车突然起火,他脱险后,为了抢救被困的人,不顾一切将车上的人一个个救出,但是他的双手和脸部被二度烧伤,从此他工作难找,爱的世界更是没有他。

2003年1月16日,山西省阳泉市北大街七一广场13号楼,两名歹徒行窃后正准备逃跑时,被25岁的大学生樊文彬拦住。凶恶的歹徒竟然向樊文彬开了枪,50多颗霰弹留在了他的身体里。但是他由于交不起医疗费,医院已对他停止治疗。

......

从以上几个事例中我们看到了英雄的悲剧,看到了社会的一些冷漠,莫不为英雄的“得 2 不偿失”而感到愤慨和痛惜。也因此引发了人们对见义勇为价值的争议,不少人在肯定见义勇为的精神价值的同时,对其“得不偿失”的结果感到痛惜,亦对见义勇为的现实意义表示质疑,认为见义勇为是“鲁莽”的,“不值得”。有的人甚至认为,见义勇为是一些人爱出风头,爱管闲事,甚至不惜将自己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作为赌注。也有人认为,见义勇为不值得提倡,理由是英雄主义的做法无异于违背人性的“激进”行为。

见义勇为“得不偿失”,甚至遭到社会的漠然相视,这说明了社会对见义勇为的立法保障还不够完善的,同时见义勇为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和应得补偿的意识也不强。我国对见义勇为的立法保障是有的,但保障机制不完善,法律的可操作性也不强。如上述事例中的舒俊,因见义勇为双手致残,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第109条,他就应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但是他并没有。即使获取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是由于双手致残带给他工作上的不便,使他成了弱势群体的一分子,社会理应给予优抚和就业保障,但是也没有。为因见义勇为而致残的人保障社会就业和一定的关照,对此立法的保障是有所欠缺的。在现实中,由于没有侵害人或侵害人根本无力承担赔偿责任,而受益人也往往无力提供补偿时,单纯依靠《民法通则》也很难维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这些都说明了对见义勇为的立法是不够完善的,而且保障机制也不完善。见义勇为者出于传统的美德意识,往往也不会主动去“索取”补偿,法律观念又不强,结果是流了血又默默流泪。这也是很不合情理的!

对于见义勇为是否应该受到物质上的嘉奖的问题,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反对的人认为,对见义勇为进行嘉奖,一是“弱化了见义智为”,“鼓动”青少年的无谓牺牲,二是跟见义勇为的道德精神本质相悖逆的。如果见义勇为者得不到应得的补偿和嘉奖,这无异于贬低和否定见义勇为的价值,最终的结果是见义勇为者反而成了真正的“受害者”,这才是让青少年作“无谓的牺牲”。这不是在强化了“见义智为”,而是在弱化见义勇为,令勇者却步,从另一方面“鼓励”了那些瘪

三、流氓、盗匪之流的胡作非为!就见义勇为的精神本质而言,它体现了 “君子喻于义”的高尚道德品质,舍生取义的崇高品德,对其“义勇”社会不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吗?英雄讲“义气”,如果不给予鼓励,那么社会的“义气”又何在?况且古云:“无功不受禄。”既然有功于社会,那么领功受禄也是名正言顺的。

一些人以单纯的利益价值来判断英雄壮举和由此升华的精神价值,是价值理念的倒退!是对见义勇为价值的片面性的衡量!他们只会加减乘除地计算“成本”和“代价”。他们觉得一个大学生去换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农是“不合算”的,“划不来”的“交易”,牺牲一生的事业前程和幸福去救人是“不值得”的,为了一点儿并非自己的财产去跟盗匪斗争,受伤了却没人理睬是“不明智”的,因此否定了见义勇为的价值。他们只看到单纯的利益价值,忽视了见义勇为作为社会道德准则的重大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见义勇为颇遭一些人的非议,不为一些人认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继承的封建传统文化、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的复杂性。儒家思想一方面重义轻利,甚至杀身成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另一方面儒家又主张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实际上无为而治,是保守主义。苏轼曾言:“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其志甚远也。”其中的“勇”即是“忍”,这也几乎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在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中,我们也可窥见出中国人的“大智大勇”,如:“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安分守己”,“韬光养晦”,“是非因口出”,“枪打出头鸟”,“只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大家都奉行这些准则,便造成了对“过街老鼠”,不是喊打,而是“忍”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传统之流弊由此可见!当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和价值理念冲击也很大,这就要求社会更加需要对道德进行法律化,以维护传统美德,社会正义。

见义勇为真的没有了现实价值吗?其价值何在?高校是否需要大力提倡见义勇为?笔者就此在下文作详细的分析。

四、大学生见义勇为的价值及其意义

见义勇为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是毋庸置疑的,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需要,也是为大部分人所认同的。但是面对许多悲剧性的见义勇为事件,许多人对其价值就产生了质疑,对见义勇为的现实意义表示怀疑,甚至有人认为,社会的治安和正义应该由公安部门进行维护,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完全可由司法部门进行解决,见义勇为是不需要提倡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无谓牺牲只会带给社会的沉重负担。有些人对见义勇为的态度是左右摇摆的,甚至陷入了“两难”的选择。

对此笔者阐明自己的观点,见义勇为就其精神价值而言是无可估量的,就其社会影响力、维护社会正义和社会安定的价值而言也是不可估量的,就其提高整个国民的道德素质和促进社会风气进步的价值而言也是不可估量的。见义勇为其潜在的价值已而远远超出了其表面的现实价值,在表面上看,见义勇为可能是“亏本”的,成本上“不划算”的,但是其所起到的社会影响力和对社会的贡献,又是任何实物价值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就必须大力提倡见义勇为。

邪风不改正气不立,社会的正义需要全民的共同维护,要激浊以扬清,不能采取姑息养奸的做法。社会如果不倡导见义勇为,是从另一方面对社会邪恶之徒的姑息,对其嚣张气焰的放纵和对其胡作非为的另一种鼓励。国家总理温家宝今年四月十一日在韩国首尔会见当地的华人华侨、留学生、使馆工作人员等人士时,强调要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价值。他在访日期间,在东京下榻的酒店内与中国驻日使馆人员、留学生、华侨代表及赴日表演的中国艺术团体成员见面时,再次强调“要实现社会公义,就要把社会公义提到制度上来看待。”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上他也多次强调要维护社会的正义,要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价值。中央领导对维护社会正义如此关注,多次强调,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维护社会正义,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精神文明和道德的建设,更关系到了社会的稳定。从这个层面上看,见义勇为对维护社会正义和稳定是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的。

五、高校必须大力提倡见义勇为

面对大学生诚信度的下降,校园不良风气的增长,以及一些大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佝偻化,在高校提倡见义勇为更具其现实意义。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是灵魂的加工厂,如果学生在高校不能接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那么他们走出社会后,也许不是“次品”,但是可能是“危险品”,更有可能是鲁迅笔下的“看客”。见义勇为不仅仅是学生道德素质的问题,更关系到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道德意识的问题。如果说不宜提倡中学生、小学生见义勇为,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减少无谓的牺牲,那么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就没有理由拒绝见义勇为,没有理由逃避成年人应负的社会责任,他们理应责无旁贷地树立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这样将来在社会上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

高校必须大力提倡见义勇为,是高校应负的社会责任,这是对见义勇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不正之风的鞭策;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和价值理念,也是在促进校园风气的进步;是为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也是在为社会道德之风树立好的榜样。那么高校应该如何积极倡导见义勇为?这就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去鼓励学生见义勇为,并维护和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和应得的补偿。对见义勇为者的嘉奖是对其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其行为的鼓励,更是对邪恶的鞭策。在我国出现过了见义勇为者通过法律索取补偿的案例,笔者认为这不是精神的倒退,而是社会的进步,公民法律意识的进步。见义勇为者维护其合法权益和应得补偿,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能够用法律去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见义勇为者又有多少?他们大多是吃了“亏”,却又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人们把他们捧上天,但他们却“亢龙有悔”了。4 英雄的悲剧就在此了!在我国的《民法通则》第109条规定:“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也可以给予适当补偿。”这里就为见义勇为者获取补偿提供立了法律依据,所以见义勇为需要补偿,需要嘉奖,不是无凭无据,而是有法律依据的。

第二、学校应该展开以见义勇为为主题的讨论和相关活动,对校园见义勇为事迹给予宣扬和表彰,对见义而不为的现象也要给予披露和批评。如果对见义勇为在制度上给予了重视和鼓励,而在实践中却闻不到风声,这就是光在打雷而不下雨,时间长了,学生免不了会淡忘了。比如我们学院的《嘉应学院学生奖励条例》中就明文规定“见义勇为奖:在学生事迹出现后,各系及时向学生工作处报告,符合条件者,及时评奖”,“见义勇为奖,除发给证书外,视程度给予500元以内的奖励”。在《条例》中还提到,见义勇为还可以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的依据。但是笔者调查过不少学生,问他们是否知道学院对见义勇为的奖励方法,不少同学都表示一无所知,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有制度鼓励见义勇为。鼓励见义勇为只有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在活动和话题讨论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地引起学生的关注,正确引导学生道德观念。

第三、学校在倡导见义勇为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见义智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因为学生见义勇为而引发了不少令人悲痛的牺牲,有些悲剧是可以避免,既然可以避免,就要智为,这也是对社会人本精神的践行。如永州市宁远县禾亭镇永佳水库发生一起重大溺水事故七人死亡,原因是一名女生不慎失足落水,同伴见状想要救人,但在施救过程中又有6名女生相继落水遇难。这些学生本来就不会游泳,却跳下去救人,精神当然是好的,结果却造成了惨痛的悲剧!如果他们当初能去呼喊大人救人,这也不会造成那么大的牺牲了。所以见义勇为,还要看可不可为(这并不含有避开祸害的意思,而是指要看见义勇为是否毫无把握),不可为而为之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对社会也是不利的。引导学生见义智为,是让学生学会维护社会正义的基本技能和常识,并不是对见义勇为的“贬值”。

第四、高校在大力提倡见义勇为的同时,也有必要利用其影响力引起社会的注意,并呼吁社会健全对见义勇为的立法,促进全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在当今,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并不完善。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人们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一度忽视了社会道德利益,致使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而社会并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得见义勇为者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样就造成了见义勇为许多悲剧性的事件,这是关乎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所以高校有责任在这一问题上呼吁社会给予重视和解决,有责任为完善我国的法律以维护社会正义出谋划策!

六、总结

见义勇为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体现。大学生见义勇为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体现。见义勇为的价值在于它的社会影响力,在于它对社会风气进步和整个国民道德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在于它对维护社会的正义和稳定所起的作用,这些价值是任何实物价值无法比拟的。对见义勇为的价值必须给予肯定,必须给予鼓励和嘉奖,必须建立健全的制度以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和应得补偿。

高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灵魂的加工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也负有提倡见义勇为的社会责任,必须对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和树立榜样的作用。大学生能否见义勇为,不仅关系到大学生道德素养,更关系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作为有较高知识文化和道德素养的社会先进群体,以及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分子,应责无旁贷地树立自己见义勇为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发扬见义勇为的精神。

作者简介:广东省嘉应学院

电子系04(1)班

叶选文

笔名:薛吴痕 邮政编码:514015

联系电话:***

[参考文献]:

1、吴汉东:《法律的道德化与道德的法律化》1998载于《法商研究》

2、《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思考》2000年5月27日载于《人民法院报》

3、方向东:《见义勇为的立法评价与思考》2005年3月27日

4、《法律基础》2004年05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思想道德修养》2004年4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6、《中华道德启示录》2006年出版

篇8:见义智为的女大学生

藏族姑娘泽仁永措是天津科技大学大二的学生。 4月18日凌晨两点左右 , 在从成都开往北京的列车上, 熟睡中的泽仁永措被人推醒,她睁开惺 忪的眼睛 ,“嘘———” 发现身旁一个30多岁的女子正把右手食指放到嘴边,示意她不要说话, 同时又紧张地拿眼扫了下身边正熟睡的中年男子。

泽仁永措一下子警惕起来,睡意全无,不解地望着眼前的女子。 女子指着身边的男子小声对泽仁永措说:“我是被他骗来的, 已离家20多天了,可我又不敢报警,担心家里孩子有危险。 你能不能帮我给 妹妹发条 求救短信 啊? 求求你了,号码是……” 说着就报上了手机号码,满怀期待地望着泽仁永措。

泽仁永措 尽管将信 将疑, 但善良的她还是给女子的妹妹发了条短信。 妹妹很快回复道:“好心人,谢谢你! 我姐姐在 哪儿 ? 有没有危 险? ”沟通后,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此时中年 男子醒来 ,看到女子好像在和人交流,起了疑心, 就将泽仁永措和女子的位置调开。 泽仁永措发现, 男子一直不让女人和他人接触, 即使女人去卫生间也死死盯着。 “怎么救下这个被拐的女子呢? ”她的脑子飞速地运转着,“如果不报警, 凭我一个弱女子是根本斗不过这个男人的, 必须想个办法。 ”

想到这里, 泽仁永措决定向乘务员、 乘务长及乘警反映情况,寻求帮助。 18日上午,泽仁永措向乘警报了警。 为证明自己不是谎报, 她把相关联系方式和聊天记录提供给乘警看。 乘警也很重视, 一方面肯定了泽仁永措的勇敢,让她注意保护好自己,不要害怕; 另一方面迅速部署下去, 派人观察男子的动向并制订抓人救人计划。

接下来, 泽仁永措一边装作玩手机, 一边继续与女子的妹 妹以及警 方保持联 系。 乘警也以检查身份证为由多次巡视。 随着目的地的临近,男子更加警觉,他开始问泽仁永措:“你是哪里人? 你要去哪里? ”还问泽仁永措到北京 的原因以 及家庭住 址、工作或上学的情况,泽仁永措都一一淡定地回答,没有露出一点破绽。

4月19日早晨 ,经过20多个小时后, 列车就要抵达北京,此时,乘警在第一时间对男子进行了控制, 并成功抓捕,随后他被两名乘警带走, 被拐女子随即获救。

经历了一路的 “斗智斗勇”,低调的泽仁永措回到学校后并 未向任何 人谈起此 事, 直到收到被拐女子发来表示感谢的锦旗。

“泽仁永措真勇敢 ,她是我们心目中的巾帼英雄! ”泽仁永措 的大学室 友纷纷称 赞。 社会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让我们也为女大学生的机智和勇敢点赞吧。

篇9:见义勇为该不该破格上大学?

5月31号之前,他们只是江西宜春的两个普通的高三男生。但在中巴车上与歹徒搏斗并受重伤之后,他们闻名全国,并引发了一场关于见义勇为该不该免试进入大学的热烈争论。争论双方谁都不能说服谁,但他们自己却要作出选择。养伤一个月之后,他们参加了一场考生只有他们两人的高考,分数并未对外公布。权衡之下,他们抵挡住了名校,诸如清华和澳门大学的诱惑,选择了本省相对普通的大学。按照他们老师的推断,以他们的成绩,正常发挥,结果可能在二本和三本之间。所以即便南昌大学和江西财经不是名校,他们也可以说是上了更好的大学。

这种结果公平吗?对于柳、易两位同学来说,受了这么重的伤,连个好大学都上不了,于情是不是说不过去?对于其他的普通考生而言,考试就该看成绩,见义勇为是另一回事,可以用其他方式奖励或者补偿,破格上大学真的合适吗?以后再出现类似的事又该怎么处理呢?

你怎么看?

应该破格录取

南山一木 作为孩子,他们的高大行为让一车“成人”汗颜。孩子得到什么样的回报都不为过。因为这是社会对他行为的承认与褒扬!我们的社会,有太多的负能量在张扬,“扶不扶”“诈捐”等等,而孩子们能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就是我们未来社会的温暖的希望!社会需要正义,正义的力量,在每一个人身上或者内心深处潜藏,也需要释放!

雨夜听涛 柳艳兵的行动已经为自己交上了一份满分的答卷,我们的国家现在缺少的的不是成绩,而是能够像雷锋那样能够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正能量的见义勇为的好青年。但凡能做到见义勇为的,不是偶然的机会下表现出来的勇敢,而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一个自私自利的人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是不会站出来,拿自己的生命(特别是在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高考期间)来和歹徒拼命的。

天章 目前高考制度的公平性事实上也只是相对公平——保送、加分、特招等此类高考政策不是存在的吗?说对见义勇为者进行保送就会破坏目前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实在是不能服人!

新华 有人认为,因为柳艳兵和易政勇被录取,明年高考可能会有人自导自演“夺刀游戏”。其实,各地对见义勇为的认定都有严格的程序,只要程序公开、公正,自导自演的夺刀秀不可能得逞。质疑本无可厚非,但别让质疑成为一种亵渎。何必纠结于“夺刀少年”的高考分数,他们获得录取通知书凭的是品德高分,他们带给社会的正面效应早已超越了一个简单的数字。

杨公振 柳艳兵的事情提供了一种高考之外的新的评价标准。柳艳兵的行为甚至表明了原来的评价标准是多么不合理。如果还有人抱守残缺地妄图封堵对孩子的多元评价,就是逆潮流而为之。我们看似维护了一时的“公平”,却不想着所谓的“公平”是基于什么价值的失去而维系,看不清多元的价值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有多么重要。那些说“公平无法保证”的人们,要么是懒得去用更好的方式保障公平,要么就是没有能力在新的社会语境下完成这件早就该开始做的事。

反对破格录取

猴哥 表彰奖励英雄模范,目的就只有一个:弘扬其精神。值得注意的是,绝对不能给予英雄模范人物任何特权!因为这将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之一就是公平。国人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呼声很高,却又在这些方面大都认识模糊,令人担忧。

聖之夏 任何加分都是扯淡,品德好的人怎么才算好,怎么打分法,谁打分?只能说柳艳兵做的事不假,很勇敢,采访说的话也很理性,是一个人品很好的学生。但是如果有人打主意通过这个途径寻租的话,就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如果想使高考进步为一个公平的平台,那么任何加分都是影响公平的因素。

王思想 可以说,中国高考的基本规则是公平的,但是被辅助规则和特权给破坏了。见义勇为是品行,上大学需要的是智力(衡量标准是分数),两码事。孩子品行好,可以给与名誉和物质奖励,但用公共教育资源去奖励,这就是因一种行为却获得另一种权利,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比如看到一个厨子的绣花手艺好,就奖励他做将军。这与文革时期的村支书推荐上大学、与汉朝的举孝廉有多大区别?

颜溪 见义勇为者救人于危难之时,常常要冒着生命危险。见义勇为者受伤致残的为数不少,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高中生基本都是未成年人,他们首先应该学习的是怎么保护好自己,而高考涉及到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对许多考生来说都意义非凡,以高考录取优惠來鼓励见义勇为,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多的学生在见义勇为时更加奋不顾身,其实等于是把他们往火坑里推。

杨早 中国有着强大的德治传统。而德治其实就是一种人治。统治者动用权力资源,滥发功勋,与他们滥用刑罚,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本质上都是用权力打破规则。两位考生是好人,做了好事,所以舆论都赞成给他们报偿与奖赏。可是,用什么方式报偿与奖赏,却大有分别。高考是一种差额竞争,不是考级过关。任何资源的重新调配,一定会有人得益,有人受损。公平要保证内在规则的合理运行,所以我不同意破格录取两位考生。

篇10:人物案例: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

一﹑活动名称: “学习见义勇为王新刚优秀大学生精神”主题活动

二﹑活动宗旨:为了让同学们深刻地领会大学生英雄集体的精神价值,充分认识开展向大学生英雄集体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升同学们地思想道德境界,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为了在全班形成良好的学习先进人物精神地氛围,特举办2009级生物技术班“学习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精神”主题班会.三﹑活动主题:学习见义勇为王新刚优秀大学生精神 四﹑活动时间:2012年5月26日

五﹑活动对象:2009级生物技术本科班全体同学 六﹑活动地点:教三303教室 七﹑活动主要内容:

(一)引出主题——团支书刘慧媛开场白。

(二)宣传委员宣读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授予王新刚同学“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的决定》和《中共河南省高校工委 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授予王新刚同学“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的决定的通知》。

(三)同学们自愿上台发表感言上台发表了自己对大学生王新刚这一事件的感想,并讲述现在存在地更多的英雄事迹,分享心得体会。

(四)宣誓环节——全班同学举手宣誓,誓词如下:

今晚,我郑重宣誓,决定向王新刚同学学习,发扬团结互助、见义勇为地精神。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有为青年。

八﹑活动的总结和意义: 本次活动在同学们的宣誓中圆满地结束了。大学生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地精神将永远保存在同学们地脑海中。除了学习他们的事迹外,同学们还更多地列举了社会上存在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这是一场盛大的震撼人心的学习,先进人物的精神荡涤这同学们的心灵,特别是宣誓活动,更是把整个班会活动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篇11:人物案例: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

见义勇为是当前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现实中既有象魏青刚似的英雄给人们带来的感动,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痛,还有未成年人盲目见义勇为而献身使人们感动和心痛的同时开始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表示:‘80’’、‘90’后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为国争光,勇夺奥运冠军;可以在抗震救灾、奥运、国庆盛典、世博会中身体力行,展现志愿者风采;也可以结梯救人,英勇献身。”对于长江大学学子见义勇为事迹这则新闻来说,尽管人们依然会质疑大学生们救人方式的科学性和生命价值的对等性,但是,在我看来,这并不能否定见义勇为作为一个时代命题的价值和意义。

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

见义勇为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义不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竭力维护。社会是一个联合体,只有相互搀扶,相互为善,世界才可以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四位大学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四个风华正茂的生命就这样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又惊天动地,走得大义凛然却又令人痛惜;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并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

正如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大二计算机专业学生师贞臻说:他们都是无名英雄,为我们年轻人做出了榜样,他们是荆州“人梯精神”的延续。他们是父母的骄傲,是社会的良心,是民族的精英,是时代的楷模!

是的,学生所体现的正是一种高亢的民族气节,他们别无所求,只为录求那份欣慰,让身心得到升华,他们,她们,所展现的是人性的光辉,他们真正找到了精神的彼岸。让我们将大灾大难、大是大非等关键时刻涌现出的英雄精神升华为平时的生活、平凡的岗位中的表现,把“感恩、责任、勤奋、忠诚、奉献”等时代精神时刻放在心中。

篇12:人物案例: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作为英雄刘开瑾生前所在的高校——重庆信息技术职业院校的师生代表,在这里参加重庆市教工委、教委隆重召开的向见义勇为英雄,全国优秀大学生刘开瑾学习大会,深情满怀,感动万分,我们虽然为失去了开瑾同学久久不能拂去心中的惋惜哀痛,但更为涌现这位英雄大学生而倍感自豪。

刘开瑾同学09年考入我院,是我院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班委生活委员,他来自祖国西北边陲新疆伊犁州的新源县农村。刚上完大一,今年暑假,他为了减轻父母供他上学的经济压力,赴安徽蚌埠市勤工助学,7月15日刘开瑾在蚌埠市的淮河岸边发现两名儿童落入淮河急流,他一边大声呼喊“救人”,一边拾起岸边漂浮物扔向落水儿童,儿童没有抓住漂浮物,眼看儿童在水中上下沉浮挣扎,死神步步逼近,在这危急关头,根本不会游泳的刘开瑾义无反顾,下水施救,将漂浮物奋力推向儿童,这位儿童抓住浮物被成功救起,另名儿童也相继获救。而刘开瑾却被滚滚淮河水吞没,献出了宝贵生命。

刘开瑾英勇牺牲的信息传来之后,我院迅即派院领导赶往蚌埠市协助办理相关事宜送别开瑾,并由我赶赴新疆参加迎接英雄骨灰回归故乡及慰问开瑾家人活动。

我们从重庆到安徽到新疆,耳濡目染、深深感受到刘开瑾英

雄事迹震撼感动着江淮大地,巴渝山川,天山南北,各地人民纷纷赞颂这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共青团中央命名刘开瑾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教育部追授他为“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称号,重庆市政府、教工委授予他为“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安徽省委省政府,蚌埠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蚌埠市举行了万名市民参加的追悼大会和送别仪式。授予“刘开瑾为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称号并正在报批开瑾为“见义勇为烈士”,7月26日由蚌埠市政法委书记等领导亲自护送刘开瑾骨灰回归故乡。新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伊犁州党委政府分别在乌鲁木齐机场和伊犁机场隆重迎接英雄魂归故里,召开追思英雄座谈会,授予刘开瑾“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称号,高度赞颂了刘开瑾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好孩子,是新疆人民的骄傲,是当代青年的光辉典范,英雄原籍的新源县委县府举行全县上万名各族群众干部学生参加的追悼大会,寄托家乡人民的哀思,缅怀这位从小受人喜欢的青年学子。

是的,刘开瑾牺牲时刚刚22岁,22岁正值花样年华、梦想迭出,22岁正值风华正茂、壮志高远。然而,在他人生死危难之际,他把生的希望带给人家,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的壮举发出了青春的誓言,树起了时代的丰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崇高道德品质、无私奉献、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他的壮举充分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希望的一代,充分表

现了中华传统美德薪火相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见义勇为,弘扬正气仍是80后90后大学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刘开瑾英雄事迹给人们的启迪是全方位的,他的英雄行为、伟大壮举绝非偶然,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早已闪烁出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风骨光辉:五岁时就曾将一掉进水沟的小孩拉起来,上初中时就能冲上马路中间勇救险遭车撞的孩子,上大学一年中,尽管自身贫困,还常零星点点支助同学,玉树地震募捐活动时,他将当月仅剩下15元钱生活费捐出10元。他默默无闻、热心班务、勤恳工作,无愧一名优秀班委干部,诚实忠厚,纯朴善良、学习勤奋、追求进步是他出色的人格品德,班里、系上师生皆知,无不赞赏。他牺牲后,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份在我院21期业余党校培训时写的入党申请书,申请书表达了他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他决心身未入党心先入党,最终成为一名大学生党员的迫切愿望,学院党委已追认刘开瑾同学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他为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见义勇为杰出大学生”称号。

刘开瑾能成为一名舍生取义、无私奉献、品质崇高的优秀大学生,离不开生养他的淳朴可敬的父母的教育,家庭环境的熏陶:离不开中学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但更应该是我们信息职业学院作为全市大学生思想政治先进集体和市两新示范先进党组织,在市教委的领导下,这些年狠抓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弘扬传统文化、吸收儒家德育思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现代性有机结合所取得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坚持党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的结果。开瑾英雄事迹的涌现是重庆信息学院的骄傲,更是重庆市大学生共同的骄傲。

上一篇:动画剧本创作方式下一篇:幼儿园运动会可爱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