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波莉安娜》有感

2024-05-16

读《波莉安娜》有感(共15篇)

篇1:读《波莉安娜》有感

读《波莉安娜》有感

“即使我们想要一个洋娃娃,给我们的却是拐杖,我们也有快乐的理由:幸好我们不需要拐杖。”

——题记

《波莉安娜》是一本美国小说,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波莉安娜的11岁小女孩,在父母去世后来到波莉姨妈家生活,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改变了冷酷的姨妈,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在失去了双腿的同时,也在用乐观昂扬得无法抑制,万事都能看出好来的态度面对生活。

生活对于一个11岁的小女孩——波莉安娜并不公平,曾差点让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失去她宝贵而有又弱小的生命。但这个小女孩却用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坚强意志,打败了身边所有的不公平与困难,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用微笑面对生活!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哎!我很高兴曾一度失去了一双腿,否则的话,你永远永远都不可能知道,拥有一双健壮的腿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是啊!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惬意的事,如果你不付出或者失去,你怎么能感受到呢?你想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那么,你必须去奋斗;你想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那么,你必须去尝试„„

读了《波莉安娜》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世界上没有那一个人的生活会是完好无损的。只有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美的;只有经历挫折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有时候你失去一些东西未必是坏事,得到一些东西也未必是好事,事物都具有双重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坏关键取决于你对待事物的态度。如果,你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那么,功夫一定不负有心人。相反,则会令你陷入深渊之中。让我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波莉安娜》是一本很好的书,我推荐大家也读一读!

篇2:读《波莉安娜》有感

波莉安娜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她的父母都去世了,于是她便投靠到了自己的姨妈家。可是姨妈并不欢迎她,而是处处找她麻烦。但是波莉安娜总会找许多快乐的理由,然后破涕为笑。她给许多人讲过她的快乐理论,使这个小镇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可是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善良的小女孩。她遭遇了车祸,双腿失去了知觉。来探望他的人络绎不绝,鼓励她要对自己有信心。终于有一天,波莉安娜可以走路了!

读过这本书后,我的心中感慨万分。其实真正快乐的人就是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力量能够改变他人命运的人。而波莉安娜正是这样的人!她只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却改变了整个小镇上的人。她把快乐的种子传播下去,然后结出了快乐理论之花,花的芳香使每个人都沉醉在里面,都做起了快乐游戏。所以小镇上到处都弥漫着快乐的气氛。快乐就是没有忧伤,没有痛苦,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幸福。这才是快乐的真谛吧!

波莉安娜善良、乐于助人、真诚勇敢。对待别人没有一点儿私心,还想着怎样会使他人开心。她是一个善良天使,每天播撒爱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她仅仅只有11岁,却帮助了那么多郁郁不乐的人,使他们扬起对生活自信的风帆,快乐地前进。

篇3:读高更有感

看的多了, 不免对一些画家慢慢有了另一种新的认识。这有点像交朋友, 相处的时间长了, 一些客套、俗礼的东西就慢慢淡化。如果再能体会到一些人所难见的细微妙处, 就更能感受到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不凡, 之所以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绝对不是偶然性因素造成的。

对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 1848—1903) 的再认识, 亦是如此。只有真正面对他的作品时, 才能深刻地体会到画布上表现出的强烈悲剧性色彩以及对天堂乐土的人类家园的向往与追求。巨大的叶子上金黄与绿色的斑点;相同的底色上同一平面上的轮廓;深红色的沙土;橘黄色的天空———一切都在此时定格了。在第一刻就能以自己非凡的真诚和空前绝后的质朴打动人。这是什么?是被遗忘的儿时的童话、或是重新寻找天堂的传说、抑或关于天堂传说的神话……?而所有的这些感受, 如果不是数次接近原作, 反复揣摩, 用心体会, 单凭缩印到画册上的那些偏色跑调的图片, 是绝对难以体会得到的。陈丹青就一直主张, 年轻人如果有条件, 无论是靠自己的积累还是依家庭的资助, 都应该尽早的出去看看, 到欧美的博物馆中, 真正的领略一下大师的风采。

高更的生平是小说家的绝妙素材。与家庭乃至社会的决裂;市民中的革新家的悲剧;流亡远方的岛屿;与另外一个悲剧性人物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的超乎寻常的友谊和决裂;在获得世界的赞扬与荣誉前夕默默死去。一生的艰难与荣耀, 似乎都基于他所具有的狂野的西班牙人的基因和原始秘鲁人的血液之中, 正是这些矛盾的性格, 才造就了他作品中鲜活的个性特征。

高更是一个很少为人理解的孤独者。终生奋斗不息, 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创作主张, 曾先后几次毅然离开巴黎, 前往太平洋上的小岛。生活在近乎与世隔绝的岛国, 为用颜料来表现他的艺术本质的观念而斗争。他的这些观念植根于西方绘画的伟大传统之中, 又吸收了大洋洲岛国土著居民岩画艺术中的有益成分, 并深受东方艺术尤其是日本浮世绘的启发和感染, 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地描绘了远岛上的土著民族及其生活。他早期作品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 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后来多次到法国布列塔尼的古老村庄进行创作, 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版画及东方绘画的风格感到兴趣, 遂逐渐放弃原来的写实画法, 形成了独具风格特色的个人绘画面貌。作品大胆地用明朗的色块与线的组合, 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

还是让现藏于冬宫博物馆的这些作品来说话吧!

《海岸边的女人》这幅画由远及近, 以浅淡的蓝紫色配以橘红的色块表现背景的沙滩和海面, 用一种微弱、平和的对比关系, 营造了平面中无忧无虑的自由感受。橄榄绿的长裙和妇女们棕色的肌肤, 穿插在背景色块之中, 运用近乎垂直的色块的构成, 恰恰衬托出了远岛居民们质朴、直爽的性格特征。尤其是画面左侧, 那个臂挎水果篮的妇女, 直愣愣的站着, 以略带惊奇的目光, 回过头看着那个给小孩喂奶的妇女。第三个则轻松地站立着, 继续着她们平静的谈话。远方的人影也是照旧进行着自己的事情, 互不搅扰、悠然自得。整个画面的气氛非常宁静和含蓄, 人物动作、表情都很深沉, 有难以捉摸的魅力。

《拿果实的姑娘》中, 赤色的沙地、令人激动的金色阳光的斑点、简陋的茅舍、姑娘健美的裸体和稚拙的眼神, 再加上中景里两个席地而坐的女孩子那纯净、无邪的眼神、深色的树叶, 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浪漫, 透出些许耐人寻味的神秘气息。

《塔希提风景》中的红色的树叶和女人的精巧的轮廓、宁静的羊群、画中人物看似若无其事、游离不定的目光, 实际上却暗示着无尽的遐想和耐人寻味的深邃含义。单纯的平面性表现手法, 通过高纯度色彩的巧妙对比, 描绘出了如梦幻般的诗意境界。充分展示了颇具东方艺术韵味的单纯之美和装饰性魅力。

《摘果实的男人》、《向日葵》、《谈话》、《塔希提的田园生活》《偶像》等等这些油画, 无不充斥着金黄色的、浅蓝色的、绿色的———真实的远方岛屿的故事。使观者能真切地感受到远岛居民无尽的爱、质朴的生活方式和平和的精神状态。而有些作品中还能明显地看到与圣经故事有所关联, 如《婴儿》一画中描绘的情节, 很明显与基督诞生的传说很相似。但更多的还是表现当地居民的现实生活, 以古代宗教故事的题材为载体, 着重强调了远岛居民与当时欧洲大陆文明的显著差别。高更在画完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以后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 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 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 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整整一个月, 我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癫狂状态之中, 昼夜不停地画着这幅画……尽管它有中间调子, 但整个风景完全是稳定的蓝色和韦罗内塞式的绿色。所有的裸体都以鲜艳的橙黄色突出在风景前面。”这分明是在给我们讲述着他所向往的单纯、宁静、和谐的天堂传说的人生理想和理想破灭后孤独、矛盾的内心感受。

高更的油画色彩明度极高。他试图以明亮的色彩来加深大自然给我们的印象。迫使我们看到的所有一切都是过于亮丽, 过于动听, 是的, 过于响亮。可以想见, 高更的画笔轻快地在画布上来回游弋, 轻轻的触感描绘出他那朴实、真挚的内心感受, 得心应手, 表里如一。1893年, 在巴黎举办的高更画展的序言里, 有这样一句话:“艺术家前往那里, 不是为了用新的题材来使自己的心灵复苏……他不屑于被我们的世俗眼光、偏见和在艺术与生活方面的条条框框, 以及我们的只知道模仿的习惯, 还有令人窒息的风景画。他想找寻自己的圣殿和前行的道路。这也说明了他为什么去到远方, 为的是忘记我们。”

高更本人其实和许多现代艺术家一样, 在给我们讲述有关色彩和阴影间的音乐般的画面, 讲述神话般的和弦。其中蕴含着类似音乐的旋律, 旋律中又容纳了喜悦、灾难、悲伤与希望等等情感的因素。使人不时地联想起色彩斑斓的波斯挂毯;布列塔尼的彩色玻璃画和中世纪教堂里的壁画, 无不笼罩着神性的伟岸光辉。通过这些画作, 高更把他那付诸毕生心血, 追寻得到的天堂乐土的神话, 毫不吝惜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美术丛译.1980 (2) .

篇4: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她,是一位悲剧美的女性化身。她生性淳朴善良,富有同情心,却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卡列宁——一个十足的做官机器,冷酷,虚伪,自私。

安娜压抑住了她对爱情隐约的纯真憧憬,却遇到了风度翩翩的伏伦斯基,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舞会上,他们一起跳卡德里尔舞。伏伦斯基臣服于安娜,因“她的眼神和微笑中闪动的难以克制的光辉,像火一样燃烧着他的全身”。这爱火过于猛烈,最终将一切焚烧殆尽——安娜怀孕了,她在没有和丈夫离婚的情况下,和伏伦斯基私奔了。

他们去欧洲旅行,这幸福使安娜充满了生的欢乐,而伏伦斯基却并不觉得特别幸福——他需要社会活动,他无法像安娜一样把感情完全投注在一个人身上,他们的关系也渐渐恶化。社交界对安娜不认可,心爱的儿子也长期不在身边,安娜的生活中只剩下伏伦斯基的爱。然而,当这爱渐渐淡漠,她也唯有走向毁灭之路。

“那里,倒在正中心,我要惩罚他,摆脱一切人,也摆脱我自己!”她卧倒在铁轨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托尔斯泰对俄国社会的无限控诉,对安娜的无限同情。

当时的俄国正处于大变动时期,封建的俄国受到资本主义的冲击,“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建立”。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风俗习惯,都在变动。俄国在旧世界与新世界的十字路口徘徊,而每一个怀有爱国之心的俄国人内心都受到强烈冲击。此时,托尔斯泰那敏感而仁慈的心灵也感到惶惑。他想接触人民受到的苦难,却发现自己是那样的无能为力。

也许书中的人物列文更像是托尔斯泰自身的写照。他希望通过改革来改善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却发现这是行不通的。农民会认为地主老爷是在想新的方式折磨自己、剥削自己,他们生来就有地位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在骨子里无法交流沟通。列文拥有美满的家庭,但他依然在精神上感到苦闷,他甚至想过自杀。他对于上帝始终持怀疑态度,但他的精神是无比纯洁的。

列文对安娜的看法也许比其他任何人都来得透彻,他说安娜是一个多么奇妙、可爱和可怜的女人。他看得出安娜的不幸,发现她脸上有一种洋溢着幸福的光辉并且努力把幸福传递给别人。他们都是具有很多美德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安娜最后臥轨自杀,因为生活将她击垮;列文的改革则因为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无法改善而搁浅。

“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当历史的厚重云烟被拂去,托尔斯泰留下了一幅浅灰色的俄国人物百态图。但更重要的是,书中众多人物形象,将永远熠熠闪光,照亮后人前进的路。

篇5:读《波莉安娜》有感

读了波莉安娜这本书,我最喜欢第四章:游戏。波莉安娜发明了一种快乐游戏,她还把这个游戏教给救济会的人。这个游戏是这样玩的:把自己喜欢,想要的东西写在信里,然后交给救济会的人,他们会把好心人捐来的东西送给你。波莉安娜想要一个布娃娃,但她却得到了一副拐杖。波莉安娜仍然很高兴,她总是那么乐观。

我还喜欢第十一章:在潘德莱顿森林。一天,波莉安娜去风景优美的潘德莱顿森林散步。忽然,她看见一个受伤的男人躺在树荫下。波莉安娜马上跑了过去,那个受伤的男人请求波莉安娜跑回他家给奇尔敦医生打电话。波莉安娜想也没想,赶快跑去了男人家。因为医生的及时赶到,那男人的病总算得到了治疗。 总这一点可以看出,波莉安娜非常的乐于助人。

篇6:读《波莉安娜》有感

在暑假的空闲时间里,我读了一本好看的书。这本书的书名是《波莉安娜》。一开始看了几页后,只是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便把它放在了一边,不再理会。可是又忍不住心里想了解后面故事的好奇心,于是,又拿了起来认真的读了起来。到了后来,我是真正的喜欢上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主作家埃莉诺・霍奇曼・波特,她是美国著名童话作家。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十一岁的波莉安娜,她的母亲早早就去了天国。她和做牧师的父亲生活在一起,非常不幸的是,她的父亲也去了天国。所以,她只好来到很远的波丽姨妈家。但是,这个富有、独自住着一幢大房子、脾气古怪的波莉姨妈并不欢迎这个外甥女。但波莉安娜发现,其实姨妈只是古板一些、老旧一些,她并不是一个刻薄寡恩的女人,何况大屋里还有慈祥的.园丁汤姆大叔和善良的女仆南希。当牧师的爸爸曾经教会波丽安娜一种“高兴游戏”,要把生活上痛苦的事都转化成快乐的事,并让身边的人也体会出人生到处充满幸福的真谛,波丽安娜开始行动了:她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身边每一个人,用自己的爱心去关怀亲人和朋友。波莉安娜给这个小镇上的许多许多人讲过她的“快乐理论”,她觉得自己是在玩快乐的游戏。她讲给久病在床、厌倦一切的斯诺太太,老汤姆,南希,怪人彭德莱顿,查尔顿医生……镇上的每一个人都被她所感染,镇上曾为生活烦恼的人们都高兴了起来。当她遭遇车祸躺在病床上时,探望她的人络绎不绝。小镇的女人们谈论波莉安娜的不幸时旁若无人地泪流满面,男人们也在各个角落里为她流泪……波莉小姐也从负责变成了对波莉安娜真正的爱。曾经被波莉安娜快乐阳光普照过的人都出现了,他们鼓励她一次次不懈地努力,爱心终于发生奇迹,某一天,她终于又可以走路了,这个永远乐观的小女孩说:“现在我为有一段时间失去双腿而感到高兴,因为,你永远,永远不会知道,你的双腿是多么可爱,直到你失去它们。”

波莉安娜的乐观、坚强、活泼、善良的性格是其中我最喜欢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样我们才可以开心的过每一天。波莉安娜说:“现在我为有一段时间失去双腿而感到高兴,因为,你永远,永远不会知道,你的双腿是多么可爱,直到你失去它们。”这句话让我们明白要珍惜你所拥有的,别等失去了才珍惜。

篇7:读波莉安娜有感

暑假里,我读着《波莉安娜》,深深地被书中的小主人公吸引着。她是一个阳光一般快乐的女孩波莉安娜,她是一个十一岁的女孩,身形瘦弱,穿着红色的格子棉布衬衫,脑后梳着两条粗粗的淡金色辫子,浅黄色的遮阳帽,小小的脸蛋长着雀斑,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着春天的活泼动感。她善良,爱笑,虽然不漂亮,但是却像春风一般轻盈,像湖水一般清澈,像花朵一般热情如火。她从小就没有母亲,后来父亲也去世了,她只能和她那富有的但冷僻、脾气怪异的波莉姨妈在一起生活,在那里,她使脾气乖戾的波莉姨妈变得和蔼可亲,使不愿见人的来诺太太变得平易近人,还使孤寂的小镇变得生机勃勃。而同时她自己也是快乐的。这都归功于她的父亲经常教她做的快乐游戏从不快乐的事情中去寻找快乐的理由。这样不快乐的事情就会变得快乐。我听过这样一句话:人有可能常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儿而觉得烦恼,但每一个人都有寻找快乐的理由,重要的只是人们能不能发现这些理由。其实,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快乐,而是我们缺少去发现快乐的思维,波莉安娜以乐观的心态看待任何一件事情,但从不盲目的寻找快乐,她坚决不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女孩经过的所有事情都是那样的不平凡,同时她也用那样不平凡的态度对待这些事情。正是她告诉了我,每件事都有它美好明亮的一面,重要的是抓住这样的一面;正是她告诉了我,人不管多美多富,只有心美了,整个人才会高尚优雅;正是她告诉了我,快乐是需要分享的,快乐是需要传递的,只有不断扩大快乐的范围,世界才是快乐的!正是她告诉了我,快乐是人生的意义之一,人生的快乐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也告诉大家,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快乐!

篇8:读《诗经》有感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是一个感情真挚、率直奔放的时代!

瞧, 在河之洲, 雎鸠鸟鸣, 窈窕淑女, 君子划舟, 寤寐思之, 辗转反侧。女子娇美, 男子率真, 思念与爱慕随着小河流水, 流入琴瑟美梦之中。

瞧, 崔嵬之上, 有一位征战在外, 伤怀家人, 仆疾马病的丈夫在沽酒怅饮;丈夫在外, 一位女子“首如飞蓬。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女为悦己者容, 丈夫不在, 为谁装扮呢?在水一方, 伊人却有淡淡的愁怨,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恋人的距离有多远呢?皎洁的月色,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情兮”触动一个男子的思慕之心, 浪漫的情怀穿透古今。

在书里, 借酒抒怀的思念, 女为悦己者容的坚守, 虽近却远的怅惘, 月下相思的浪漫……是如此浓厚和真实, 它让我对那个时代十分向往。几千年前的人的生活状况与现在有很大的差异, 但不变的是情感;当现代的物质生活、道德标尺环绕着人们时, 我更加怀念远古中华大地上的情的浓烈, 爱的真挚, 思的浪漫, 怀的坦荡。

时已逝, 情犹在!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是一个战争频仍却不失细腻诗意的时代!

《诗经》里有很多描述战争的古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真实地刻画了战士们在战争中同仇敌忾的决心。

然而, 我更多地被它多情的诗句所吸引。“我徂东山, 滔滔不归, 我来自东, 零雨其濛”, 士兵的征途漫长, 士兵的归路更迷茫。想想家里“果贏之实, 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 蟏蛸在户”, 缺乏了男主人的家庭生活何其艰辛。归途中的细雨淋湿了山野, 淋湿了心情。它飘飘洒洒地穿越历史, 淋湿了我的心灵。

《诗经》里写道:“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依依的杨柳, 霏霏的雨雪, 迟迟的行道, 饥渴的征途, 伤悲的心灵化作依依的柳枝, 触佛着我们的内心的是情思。

没有惨烈的战场, 没有尖锐的控诉, 有的是作战的决心, 有的是细腻的描写, 是诗意的悲哀。生活是艰难的, 但几千年前的中国人留下的是诗意的细腻。

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这是一个女性独立、自尊的时代。

读诗经时, 文中女性痴情、坚忍、自尊、不让的特质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个载驰夫人!卫国已破, 哥哥也死, 自己远嫁许国。可她巾帼不让须眉, 自己的祖国和父母危在旦夕, 她毅然“驱马悠悠, 言至于漕”, 许国大夫长途跋涉阻止, 但却不能阻止她救国救家之心。她说:“大夫君子, 无我有尤。百尔所思, 不如我所之。”你们这些大夫君子, 不要对我责备。你们一百个人所考虑的, 都不如我为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她“控于大邦, 谁因谁极”的策略最终救了卫国, 历史证明最终齐桓公派兵助卫, 并赠她鱼轩。何等的智慧, 何等的勇气, 何等的尊严!

还有那个遭到丈夫抛弃的女子。年轻时丈夫抱布贸丝, 痴心一片来定情, 年老时,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当年海誓山盟, 如今抛之脑后。一个遭到丈夫无情抛弃的女子, 没有哀哭怜惜之相。最后那句“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几多悲愤, 几多无奈, 但还有几多果断。爱情没有了, 我们就这样完了!何等的决绝。

《诗经》里的女性展现出的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现在的我。它让我想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坚忍、顽强、诗意、自强不息。

穿越了千年留下来的是精神、情感和民族的气节。我们的先人们多情、细腻、自尊、率真, 他们早早地就诗意地栖居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了。

篇9:读《波莉安娜》心得体会

书中的主角——波莉安娜是一个身体瘦弱,脑后梳着两条粗粗的淡金色辫子,小小的脸蛋上长着雀斑的乐观女孩。她的妈妈很漂亮,原本有一个富翁很喜欢她的妈妈希望她的妈妈可以去跟自己过高贵的生活,而妈妈却选择了与一个自己喜欢的穷困潦倒的牧师在一起,家里面的人都变得对波莉安娜的妈妈冷淡起来都说她是个傻子,可妈妈却一点都不会后悔。后来妈妈生病去世了,波莉安娜跟爸爸来到了慈善联合会过日子,许多阿姨都很喜欢波莉安娜对她十分好,波莉安娜的许多衣服都是来自募捐箱里的,也有一些是慈善联合会的阿姨们买的(当然很少)可这个天真活泼的女孩从不抱怨,开开心心的过自己的日子。直到有一天,爸爸也去世了,波莉安娜被寄养到自己的姨妈家去了,姨妈既是个有钱的人也是个很讲究礼仪、不苟言笑、严格而又神秘的人,就连姨妈住的小镇里的人也是不喜欢笑的人,波莉安娜多次“闯祸”,而由于她有一颗乐观面对一切的心,将姨妈与这个死气沉沉的小镇变得生机勃勃,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姨妈总是装作不疼波莉安娜,其实心里不由得爱上了她,一次波莉安娜遇到了当时追求妈妈的富翁,她用自己那种乐观的心里感化了富翁,富翁三番两次的想让波莉安娜跟自己生活,可姨妈很是舍不得,要是在以前姨妈还把不得早点把波莉安娜送走呢!没办法富翁还是没有成功。在最后,一切揭晓,原来姨妈之所以会那么神秘、无情是因为他曾经爱上过这个小镇的一个医生,可后来两人不知为什么分开了,才会导致姨妈有这种性格。可就在这时,不幸的是发生了:波莉安娜被车撞到了,她的腿出现了问题,许许多多的人来看望她,他们个个神采奕奕,因为他们都被波莉安娜感化了。到后来,姨妈与医生结婚了,波莉安娜安心的去了一个好的医院,并把自己的这种精神又带给了全医院的人。

正如波莉安娜所说:“没有什么值得我忧愁的!你不知道吗?其实,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都是在玩着一种游戏。”如果我们能够在任何时候乐观一点,多往好处想,告诉自己:我其实在玩着一种游戏,那你还有什么忧愁的呢?这样这个世界就将会是美好的、生机勃勃的!

生活中,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和女儿一起读书。每当看到一本钟意的书,总会毫不犹豫的买回家和女儿一起慢慢分享,又或者听女儿讲起哪本感兴趣的书,也总会千方百计地帮她买下来。于是,和女儿同看一本书,便成了一件我们都乐此不疲的事情。

我们一起因为海伦凯勒的自强不息而感动,一起因为波莉安娜的乐观向上而感慨,一起因为恩利克的懂事而流泪,因为贝贝在经历种种磨难后得到幸福而欢欣鼓舞……

当女儿第一次当上升旗手写下一篇日记时,我卖回《今天我是升旗手》,一边陪肖晓经历喜怒乐,一边帮女儿仔细分析黄蓓佳在描述同一件事情时和她有什么不同,当肖晓历经种种挫折终于当上升旗手后,我们又一起为肖晓感到由衷的高兴,由此女儿也明白了当上一名升旗手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篇10:《波莉安娜》读书笔记

《波莉安娜》讲述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女孩来到姨妈家,遭受姨妈的种种惩罚、刁难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最后改变了姨妈,改变了整个小镇的人的故事。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果我们像波莉安娜一样乐观、开朗,那么,一切就会变得好很多吧?就拿我最讨厌的400米来说好了。有一次,老师突然提出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就要罚跑。开跑了!我边跑边安慰自己:老师提出的时间一定是不过分的,一般同学应该都可以达到。我400米又不是很,我一定能通过的!于是,我咬紧牙关,使劲摆动手臂,一下子超过了好多同学,我屏住气,一个冲刺,终于到终点了!虽然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豆大的汗珠一个劲地往下滴,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这乐观的态度让我战胜了自己!

篇11:《波莉安娜》读书心得

《波莉安娜》这本小说塑造了一个乐观向上的小女孩,她从小丧失父母,与冷傲的姨妈一起生活。她在每一个困难与打击面前去发现快乐,并且享受快乐。她的热情与快乐深深地感染了她身边每一个人,甚至让整瞧瞧小镇都重新获得了生机。

主人公波莉安娜总会在不快乐的事情里找到快乐的理由,在任何时候都坚强有勇气,都要一如既往地欢颜。她住在小阁楼里,没有地毯、没有画,只有光秃秃的墙壁和地板,但她认为阁楼里的小窗户就是一大幅美丽的画!她教会我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她教会我要享受生活。有一部电影中有一个游戏理论,犹太血统的父子被抓进集中营,父亲为了安抚儿子,告诉他这是个游戏,只要躲开那些“会大声吆喝的军人并不发出声音就可以得到一辆坦克。在故事结尾,男主角的期待换回了成果——直到战争结束后,儿子还天真地以为这是游戏,但年幼的儿子却不知,父亲为他献出了生命。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境遇的话,至少可以用游戏的理论来保护自己的心灵不受伤害,要享受生活,珍惜快乐的日子。

生活中失意的时候,最需要来自朋友的鼓励,而不是敷衍和藐视。受伤的心灵最敏感,能轻易分辨出来自别人的问侯是真切的关怀,还是仅仅出于礼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生命战场上的失败者,每个人都有沮丧失意的时候,当你看到朋友灰心丧气在时,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鼓励要发自内心,真诚、坦率、充满善意。

篇12:波莉安娜读后感

《波莉安娜》讲述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女孩来到姨妈家,遭受姨妈的种种惩罚、刁难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最后改变了姨妈,改变了整个小镇的人的故事。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果我们像波莉安娜一样乐观、开朗,那么,一切就会变得好很多吧?就拿我最讨厌的400米来说好了。有一次,老师突然提出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就要罚跑。开跑了!我边跑边安慰自己:老师提出的时间一定是不过分的,一般同学应该都可以达到。我400米又不是很,我一定能通过的!于是,我咬紧牙关,使劲摆动手臂,一下子超过了好多同学,我屏住气,一个冲刺,终于到终点了!虽然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豆大的汗珠一个劲地往下滴,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这乐观的态度让我战胜了自己!

波莉安娜能把生活中痛苦的事情都转化成快乐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行?让我们跟着波莉安娜做个“快乐游戏”。给予自己一个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吧!

篇13:《波莉安娜》读后感

作文依然是那么悠扬的旋律,感人的歌词,还有,那久久难以忘怀的感觉,仿若回到了梦中的那个童话世界--!500字作文糖葫芦在我小时候似乎并不常见,过年的那几天才会有人到乡下去卖。这太多太多的伤本不该出现在你小小的身躯上,残缺不全。试想,贝多芬如果身体健壮,即使因家族遗传病致使耳聋,也不会并发多种疾病在痛苦中闭上眼睛,而是继续创造在人类的音乐史上留下更多振奋人心的生命乐章!

一个十一岁善良的小女孩――波莉安娜,她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她与当牧师的父亲相依为命,每天都过着艰苦的生活。可在波莉安娜十一岁的时候,她的父亲也离开了她,去天堂了,但波莉安娜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世而失望哭泣,反而能去勇敢地面对困难。波莉安娜成了孤儿,也只好去投奔到她唯一的亲人――住在贝订斯镇的姨妈波莉小姐那里。姨妈是妇援会的一员也是个脾气不好、冷漠孤傲的人,后来波莉安娜才知道原来波莉姨妈是因为年轻时与恋人的一次口角,便于恋人分开了,性情也随着变得冷傲。波莉姨妈笃信基督,认为做人要尽到自己的职责。而波莉安娜却努力地用自己的心身去改变波莉小姐,很快便使波莉小姐原来古板单调的生活变得勃勃生机,精彩起来。波莉安娜将父亲交给她自己的“快乐游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使每个为生活烦恼的人变得快乐起来,这也使波莉小姐与自己的恋人重逢,结为终身伴侣。

波莉安娜――这个勇敢而善良的小女孩在我的心里深深扎根。实际上波莉安娜也有痛苦,她没有父母亲,还先前来到波莉小姐家受冷漠,只是她并不愿意用自己的痛苦去埋没快乐。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快乐其实就在我们的眼前,如果我们善于经常去发现它,那么快乐这个宝贝就是你的了。正是波莉安娜告诉了我快乐是需要分享的,她那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心态,纯洁朴实的心灵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愿意和波莉安娜一起过快乐的生活~

篇14:波莉安娜读后感

这本书的主人公――十一岁的波莉安娜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儿,可她却从未因为她的身世而哭泣,她是一个非常乐观的女孩儿,她用乐观的视觉看待生活。她自从住进了脾气乖戾、冷漠傲气的姨妈家后,她的“高兴游戏”便流传开来,并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人。她把沉重的打击都看做是一个磨炼,她都会用乐观、享受的态度来看待那一个个沉重的打击,她值得我敬佩。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乐观,不能悲观。而我往往却总是悲观的。一次,我不小心在画上滴了一滴墨,我愁眉不展,不知该如何是好,心怡、静怡却很乐观,拿了根吸管便开始吹起来,那副画锦上添花,更加美丽、漂亮!

篇15:波莉安娜读后感

波莉安娜有一大特点:乐观。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波莉安娜经常和爸爸玩一个游戏,叫快乐游戏,不只是简单地笑,而是发现快乐,善于从失望中寻找快乐。

波莉安娜爸爸去世了以后,波莉安娜只好住到救济所。她很希望得到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希望社会上的人为她买,救济她。但是事实,没有人给她买洋娃娃,只给她一根拐杖。

波莉安娜没有伤心,反而高兴。为什么呢?波莉安娜说,她为自己不需要拐杖而高兴,因为证明她不是残疾人。

是啊,我们要善于寻求快乐,而不是让快乐自己送上门。

生活中,一个快快乐乐的人,肯定会比一个有忧有虑的人好生活。快乐不仅让自己身体健康,也让身边的人不再愁眉苦脸。

上一篇:加快建设幸福美好乡镇讲话稿下一篇:图书馆少儿部寒假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