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泥土运输施工方案

2024-04-25

混泥土运输施工方案(共7篇)

篇1:混泥土运输施工方案

混泥土路面运输承包合同

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建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经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工程名称:

二、工程地址:

三、承包范围:

(一)实质内容:汽车运输混泥土

四、工程价格及支付

万元。

(二)单价/㎡(每平方米叁元伍角正)

(1)此单价为含五公里内运输,超出五公里外另行协商。

五、安全责任

汽车运输过程中出现大小事故一律由乙方负责。,工程完工十天内付清。

七、违约责任:的违约处罚。

八、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九、本合同自签订之日生效。

甲方:乙方:

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 电话:电话:

签订日期:

篇2:混泥土运输施工方案

禁止施工现场扬尘和运输车辆带

泥土上路施工方案

制:

批:

编制日期:

****年**月**日

禁止施工现场扬尘和运输车辆带

泥土上路施工方案

一、主导思想及工程概述

(一)编制原因及主导思想

为保证社会环境环保,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标准为指导,以治理建筑施工现场扬尘和运输车辆带泥土污染城市道路为重点,现场成立责任机构,分解任务,明确标准,建立和完善建筑施工现场扬尘和运输车辆管理的长效机制,并能有效控制及处理,根据市住建委、市公安局相关文件精神和我公司《关于治理施工扬尘和运输车辆污染城市道路的控制专项方案》要求,我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特制订《禁止施工现场扬尘和运输车辆带泥土上路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湄潭县棚户区改造复兴安置还房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贵州湄潭中和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3、建筑面积:40000㎡

4、工程地点:遵义市湄潭县

5、设计单位: 贵州筑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6、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7、工程规模/层数:8栋/-1+1+4F

二、组织建立及责任制考核

本工程建立由建设单位领导,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工作的管理网络,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和易泼洒物控制的策划、组织、落实、并从财力、物力、人力上实施战略布置,将本工程的施工扬尘、易泼洒物控制溶入到整个管理中。

实施施工现场扬尘、易泼洒物控制,责任在领导,管理在岗位,关键是班组。因此项目部必须在建立和健全各项扬尘控制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将施工扬尘控制与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之贯穿于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成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环境因素的一个补充要素,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控制。

1、项目经理是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的责任人,须对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控制负全面责任;

2、各管理岗位人员须对施工扬尘控制列入施工全过程管理的范畴,对照自己的职责,加强管理;

3、班组长是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的第一责任人,须对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控制负全面责任;

4、上级公司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宜与项目经理签订责任状,将完成施工扬尘污染、易泼洒物控制的目标与项目经理责任考核挂钩,以进一步推进本工程扬尘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5、项目经理宜与各相关人员签订管理岗位责任书,按安全生产责任考核表进行考核;

6、项目部宜与各施工班组操作人员落实施工扬尘、易泼洒物控制责任,制定奖罚制度,以推动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的进程。

三、项目扬尘防治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一)扬尘防治管理体系

1、扬尘防治管理目标

实施全过程的扬尘防治管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无扬尘污染事故发生。遵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达到《建筑施工安全文明管理规定》中关于环境保护,扬尘治理方面的要求。

2、扬尘防治管理计划

项目经理部依据公司环境管理方案制定本项目的扬尘治理管理计划,确定扬尘治理管理目标,外劳务队伍扬尘治理管理,施工机械设备运行管理、能源资源的使用、扬尘和遗洒防制以及应急准备、扬尘治理监测和不符合项的纠正、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对施工中涉及到扬尘治理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

3、管理体系

成立扬尘治理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亲自挂帅,负责总协调,工地的安全部门具体负责实施,然后报公司审批备案。经理部派人每月组织监控本单位的扬尘治理目标,指标及扬尘治理管理方案的落实和实施情况。

4、确定本工程的扬尘治理保护管理工作

本工程扬尘治理保护工作具体的扬尘治理因素有:材料堆放处均有围栏围住,建筑垃圾及时清理,现场车辆轮胎清洗,施工作业面的清洗,现场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等。

除对以上施工扬尘治理因素进行长期和持续的管理,还要针对重点工程,制定相关的计划,确定具体的管理指标和措施,完善检查制度,明确相关责任。

(二)扬尘治理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部负责向本项目部职工和在场的专业施队伍进行有关扬尘防治要求和知识的培训,将公司的扬尘治理管理方针,扬尘治理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扬尘治理知识,应通过各种形式(文件,手册,会议,张贴于门前,写于外围墙等)传达到每一个员工,增强员工环保意识。

项目部对所属各施工队伍签订施工承诺责任书,明确各队伍在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治理保护责任,建立健全扬尘治理保护奖惩制度,奖罚分明,把扬尘治理工作同施工方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建立扬尘治理保护工作检查制度,在各施工过程中控制各扬尘治理因素,在关键施工工序,把扬尘治理保护同施工质量检查挂钩,采取扬尘治理保护工作一票否定制度,扬尘治理不合格,不整改,不准验收交下一道工序。并建立紧急事故处理措施预案,对不符合的扬尘治理保护项目,及时确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限定整改期限,加强结果检查。

(三)扬尘治理管理措施

1、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施工区域采用围挡,尽量采用封闭施工;

2、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并适量洒水、减少污染。

4、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漏、飞扬、卸运时采取码放措施,减少污染。

5、现场内所有堆放场地均在混凝土地面;施工场地、道路经常洒水湿润和清扫,防止扬尘。

6、对运输车要加强防止遗撒的管理,要求所有运输车必须装设防止遗撒的活动挡板,并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出现场。

7、为严防车辆携带泥上路,在施工现场大门口处设置截水沟、沉砂井、水管、水枪等设备,在出场大门处设置清洗冲刷台,并派专人对车辆出场进行冲洗,车辆经清洗后方可出场。

8、工程施工,为防止施工作业时的粉尘外扬,污染环境,待采用脚手架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有效地控制施工粉尘外扬,有效地避免环境的污染。

9、工程材料的堆放按施工总平面进行有效的布置,为减少转运时产生的扬尘而污染环境。且工程施工的废料及弃渣定点堆放,禁止在施工现场高空抛撒散渣和废弃的建筑粉料等。

四、具体防治措施

1、施工现场周围采用砖砌围墙进行封闭,围墙高度不低于2.5米。

2、安排专人每天两次对道路进行淋水降尘,控制粉尘污染。

3、建筑结构内的施工垃圾清运,采用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运输或采用容器吊运或袋装,严禁随意凌空抛撒,现场垃圾池表面用密目安全网进行覆盖,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并适量洒水,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浸染。

4、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物、飞扬、卸运时采取码放措施,减少污染。

5、现场内所有交通路面和物料堆放场地全部铺设混凝土硬化凡是土方工程施工均采用密目安全网覆盖,作到黄土不露天。

6、结构施工阶段所用混凝土均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对预拌混凝土运输车加强防止遗撒的管理,要求所有运输车卸料溜槽处必须培养装设防止遗撒的活动挡板,混凝土卸完后必须清理干净方准离开现场。

7、在大门处设置车辆清洗池、沉淀池。车辆经清洗和覆盖后出场,严防车辆携带泥砂出场造成道路的污染。

8、施工区内派清扫班每日进行定时清扫,及时洒水,确保路面清洁;日常车辆进料,必须对车辆进行冲洗,保证灰土不带出工地。生活区、办公区由保洁员每天进行日常清扫工作;

1)每日进行1至2次清扫,清扫的灰尘和垃圾必须及时处理至垃圾存放点,不得滞留; 2)在清扫前,必须对路面、地面进行洒水,防止清扫时产生扬尘而污染周边环境; 3)车辆进料必须进行登记,车辆出门必须进行洗车,入料车辆拒不执行洗车,一律不予放行,并及时报告项目部;

4)做好保卫工作,与本工程无关的扬尘污染源禁止带进工地; 5)生活区垃圾箱必须及时更换垃圾袋,及时清运,及时上盖。

9、施工现场的沉淀池由清扫班清扫,并形成记录。1)工地内沉淀池必须做到三级沉淀;

2)日常每周一次沉淀池进行清理,特殊情况下(如浇灌混凝土)必须及时清理,保证管道畅通;

3)不得将漂浮物和固体物件排入沉淀池; 4)专池专用,不得代替其它排水池; 5)不得损坏沉淀池;

6)定期对沉淀池的沉淀排污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排污达标。

10、建筑垃圾临时储存间由材料员负责管理,及时通知环卫部门清理。1)建筑垃圾必须分类堆放,不得混堆; 2)禁止超量堆放;

3)保持周边清洁,不得散落; 4)及时做好记录 5)垃圾及材料运输管理

11、垃圾及砂石等材料的运输,能导致在运输途中的撒、漏、扬等不良现象,造成扬尘污染和其它环境影响,必须实施控制。

1)垃圾的清运和砂石材料的进场必须由车厢自动翻盖的车辆实施封闭运输,无此设备的车辆禁止进场运输;

2)禁止超载,必须保证车厢封闭完整,不留漏缝; 3)车辆出门必须用水冲洗;

4)自动反倒时必须缓慢进行,禁止猛加油门而造成排气管冲灰产生扬尘。

12、露天材料堆放管理:钢筋、黄砂、石子等均为工地露天堆放材料,如管理不好,将产生钢筋粉飞扬、砂石尘飞扬等粉尘污染,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1)严格控制成型钢筋进场,钢筋进场后立即整理归堆上架,做好标识; 2)石子、黄砂堆放在专用池槽,控制进料量,做到随到随用,不得大量囤积; 3)石子、黄砂必须堆积方正,底脚整齐,干净,并将周边及上方拍平压实,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如过分干燥,必须及时洒水;

4)使用砂石时禁止将所有遮盖的密目网全部打开,稍打开一角,用后拍平盖好。

13、阶段性管理 在加强基础设施日常管理同时,必须按以下五个阶段进行动态管理,由负责同志定期或不定期做好扬尘污染的监控工作。

14、基础施工阶段

1)与土方施工单位签订文明施工管理协议,协议中必须强调防止施工扬尘污染的责任制,共同做好扬尘控制;

2)工程土方开挖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车辆安排,做到随挖随外运; 3)土方开挖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车辆安排,做到随挖随外运; 4)除做好硬地坪外,其它露土部位必须保持密实,不得随意开挖翻土。

15、结构施工阶段

1)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全部密目网进行外围封闭,密目网达到2000目,无损坏和漏洞,旧网在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

2)结构周边的临边防护必须用密目网设置,底部设置防空隙的踢脚板,防止垃圾从楼层外围散落而产生扬尘;

3)现场一律使用商品混凝土;

4)楼层清理垃圾时,预先洒水湿润。待湿透后再进行清扫,各楼层垃圾集中堆放,用劳动车从施工升降机清运至地面,为防止垃圾在清理时应风吹、抖动而产生扬尘,在使用劳动车清运时,每部车上都必须遮盖密目网。禁止从预留筒、内天井或电梯井向下抛扔垃圾,更不准从结构外围抛扔垃圾;

5)清理脚手架垃圾时,禁止抛翻和拍打竹底笆,必须预先进行洒水,然后用扫把清扫,集中堆放在楼层内,用劳动车运下;

16、装饰施工阶段

1)由于装饰期间的建筑垃圾品种较多,故在现场设施的垃圾堆放点必须进行分隔,以便分类堆放装饰建筑垃圾; 2)拆除脚手架,禁止焚烧直接掀翻竹笆,必须先行洒水并清理垃圾; 3)施工现场禁止焚烧垃圾废料等;

4)装饰用的石膏粉、腻子粉等必须袋装,并装入库集中管理;

6)装饰阶段应相应组织成品进入施工现场,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所产生的扬尘污染。

17、总体施工阶段

1)管道沟必须分段开挖,安装完毕后立即回填,尽量减少翻开泥土的暴露时间; 2)如开挖堆积时间过长,必须进行表面压实,并用绿网进行覆盖; 3)绿化土进场时必须随到随用,禁止堆积时间过长而产生扬尘。

4)工程结束前不得拆除工地围墙,如因正式围墙施工妨碍必须拆除临时围墙时,必须设置临时围挡措施。

五、建筑垃圾装运

(一)委托符合要求的车辆运输建筑垃圾。

1、按照遵义市市容环卫局公布的装运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及运输车辆名单,选择其中的运输单位和车辆装运建筑垃圾。

2、进入本工地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必须持有环卫部门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

3、运输车辆符合本市对装运建筑垃圾车辆的车型规定和密闭要求。

4、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做到车容车貌整洁良好,驾驶人员自觉做好车辆维护保养工作,做到车辆不超载;装运渣土后及时对车辆进行冲洗,保证车容不整洁、车厢不密闭不出工地。

(二)做好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

1、工程开工后,及时向市安监站书面报告本工地建筑垃圾装运处置方案(包括本工程施工节点、建筑垃圾装运计划及具体实施时间和措施等),控制建筑垃圾装运处置的不规范行为。

2、在文明施工方案及措施中,制定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场作业的管理要求,落实建筑垃圾专管措施和人员职责,明确一名建筑垃圾运输责任人,负责督促做好车辆进场后的作业管理。

3、建筑垃圾装运做到文明作业,不违反操作规程,风力达到5级及以上时应当停止作业;待运建筑垃圾做到密闭遮盖存放。

4、工地大门内设立车辆冲洗设备;总包单位督促运输车辆保持车容车况整洁完好,严禁“滴漏跑冒”的车辆驶出工地。

5、对不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严禁进场装运建筑垃圾。

6、对照有关规定要求,定期组织对本工地建筑垃圾装运作业的自查自纠工作。

7、重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在工地作业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接受舆论、社区及市民的监督,及时调查处理有关投诉并回复投诉人。

(三)接受监理单位对本工地建筑垃圾装运工作的监理,及时改正建筑垃圾装运管理的不规范行为。

篇3:混泥土运输施工方案

1 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泥土技术基本概述

清水混泥土又被称为装饰混泥土, 在土建施工中实行一次性浇筑, 它不仅具备装饰作用, 还具备很强的实用性。清水混凝土技术运用于土建施工中, 不仅可以节约建筑材料, 减少工程投资成本, 还有效的避免了因装饰而引起的负面影响, 有助于推动建筑业的发展, 而且在土建施工中灵活的运用清水混泥土, 还能避免建筑完工后出现的墙壁裂缝问题, 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

然而, 清水混泥土在使用时, 需要严格的遵守具体的操作步骤, 才能体现清水效果, 不需要进一步的材料装饰, 增加了建筑物的古典美。与一般的混泥土相比, 清水混泥土不仅省去了土建施工中的混泥土浇筑后的修饰环节, 而且由于其具备光滑、平整的表面, 展现了混泥土的本质特色。当然, 清水混泥土的施工工艺要求相对较高, 一般忽视了施工工艺的具体操作程序, 就会严重影响其装饰效果。

2 清水混泥土技术在土建施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清水混泥土原材料的选配问题

清水混泥土主要是用水、水泥、掺合料等不同材料通过一定的比例调配而制成的。然而这个调配过程却来不得半点疏忽, 一旦原材料调配失误, 就会出现材料颗粒过大、水泥碱浓度过高等问题, 这就会导致清水混泥土的外观甚至是性质发生变化, 增加了土建施工的困难。

2.2 清水混泥土的浇筑问题

清水混泥土的浇筑工作, 主要是涵盖摊平、捣实、抹面和修正等环节, 而且环环相扣, 任何一个环节的都会影响清水混泥土的最终性质, 达不到理性的应用效果, 进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其中, 常见的浇筑问题就是清水混泥土的浇筑高度与相关的规范高度不符而导致混泥土出现离析的现象等。

2.3 清水混泥土的振动捣实问题

振动捣实是清水混泥土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 其中, 振捣时间的长短、力度的大小、模型的填充度、清水混泥土裂缝的清除效果等都影响振动捣实的效果。一旦清水混泥土的振动捣实出现问题, 在土建施工中就很可能会出现房屋建筑缺觉、房屋表面出现空隙等不良后果, 严重的影响土建工程的质量。

3 清水混泥土技术在土建施工应用中的质量控制

3.1 严格的控制模板的安装程序

在安装模板前, 需要仔细的核对模板与安装面的各项数据, 比如说, 核对相关配件的规格以及数量、核对建筑基层里外各模板的控制性与规定的标高等等, 同时要检查安装面的清洁度, 及时的清除残留墨线以及油渍和锈迹等, 而且要均匀的喷涂脱模剂, 对模板的表面要采取保护措施, 比如说安装防漏浆装置等, 确保模板的顺利有序安装。

3.2 分层有序的开展清水混泥土的浇筑

遵循分层有序的原则, 逐层逐步的开展浇筑工作, 合理控制浇筑的速度, 特别要把控好两层清水混泥土的浇筑时间, 要再第一层情书混泥土充分凝结的基础上开展下一层浇筑, 当然, 浇筑的间隔时间也不宜过长, 一般应控制在两小时以内。此外, 还应该从分考虑已安装模板的承载力度, 适当的挑战清水混泥土的浇筑速度, 以达到良好的浇筑效果。

3.3 调整好清水混泥土的振动捣实工序

清水混泥土的振动捣实可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两种, 在具体的土建施工过程中, 应该根据浇筑层的具体特点来调整振捣方式。一般情况下, 若浇筑层的厚度和振捣机的长度比例为八分之一, 则采用机械振捣方式;而当浇筑曾厚度为150mm时, 采用人工振捣比较合适。而且, 在具体的振动捣实工作中, 需要明确振捣机的施工位置, 检查振捣机插入点的分布是否均匀, 查看振捣点区域的浮浆是否出现沉淀现象, 待检查确认完毕, 方可开展振动捣实工序。

3.4 定期的养护清水混泥土

清水混泥土在土建施工的应用中, 需要特别注意定期的开展养护工作, 避免清水混泥土的凝结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具体的养护工作包括:初始阶段的结构构件的拆卸, 一般相关的结构构件在土建施工完工后二十四小时之内要拆除, 而且要严禁使用粗麻袋等具有色差污染的材料覆盖在清水混泥土的表面, 尽量采取喷涂专业的养护液或者是简单的加盖塑料薄膜来保护清水混泥土的表面, 而且这一养护过程要持续半个月左右。其中, 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预防清水混泥土的水分蒸发, 避免出现建筑墙面出现开裂、断层现象, 破坏清水混泥土的整体美观性, 而且还会降低清水混泥土的耐用性, 所以有必要对清水混泥土进行定期的洒水以保持水分平衡。

4 结语

综上所述, 清水混泥土在土建施工中的实际运用价值是其他建筑材料无法轻易取代的, 它具备保证工程质量, 提高工程效益的综合经济效益。然而清水混泥土技术在我国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 而且由于技术条件限制, 其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所以, 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进程中, 我们要积极的推广清水混泥土技术的应用, 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不断的挑战和完善该技术, 推动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磊.高层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及工程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2]任旭冉.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 2014.

[3]陈洪毅.清水混凝土桥梁工程外观质量控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4]李晓波.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技术浅析[J].四川水泥, 2015, 05∶249.

篇4:浅谈混泥土施工裂缝问题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 裂缝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裂缝现象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现象,但是由于其影响性比较严重,因此,一直受到研究者和施工者的重视,对于如何避免这一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笔者作为一名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问题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程度,因此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文,希望可以为促进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也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混凝土裂缝概述

自从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以来,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现象就很难避免,在通常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一直作为最主要的施工材料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大量采用混凝土,而且混凝土自身的一些特性,导致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现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裂缝现象不仅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的提高,而且会导致一些渗水现象的发生,进而减少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混凝土施工裂缝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采用有效措施避免了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才有可能减少建筑的渗水现象,进而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

二、混凝土工程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

2.1 荷载原因导致裂缝的产生。

荷载裂缝产生的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特点,随意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针对以上的原因,在施工前应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考虑各种施工荷载的影响,同时对结构的形式、特点及施工顺序进行深入的研究,避免施工过程过程的荷载引起的裂缝的出现。

2.2 由于温度的原因导致裂缝的产生。

水化热是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多发生在浇筑后的3~5d,当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温度应力与温差成比,温差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该温度应力时,便开始产生温度裂缝。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

2.3 施工材料质量问题导致裂缝的产生。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如果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强度不足、含碱量过高等导致水泥质量不合格而引起裂缝的产生;如果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将导致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而引起混凝土收缩加大。

2.4 施工地基的原因导致裂缝的产生。桥梁工程一般跨度大,宽度窄,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竖向基础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即便变化很小也会对结构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一旦它超过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将会导致结构开裂,产生较大裂缝。基础沉降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地质差异太大或勘察不详、结构荷载或基础类型差别太大等。

三、如何采取措施减少混凝土施工的裂缝问题

3.1设计单位应该提出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的具体要求和混凝土养护的基本要求,控制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确保混凝土收缩与膨胀相抵消;按《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变形缝。

3.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二掺(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一高(高粉煤灰掺量)”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极拉值”的抗裂混凝土。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计量要准确,坍落度抽检工作要加强,不能流于形式。

3.3混凝土振捣要密实,拆模后要挂草帘或铺草浇水养护保湿。新浇筑的混凝土就象刚刚出生的婴儿,需要体贴关心和爱护。混凝土的养护不仅对防止早期表面裂缝显得重要,它对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发展、混凝土的进一步成熟和耐久性等也同样重要,在过去许多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中对养护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

3.4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的位移和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情况,不能漏振,过振,且在第一次振捣后要进行第二次振捣。

3.5配置大体积混凝土宜使用低水化热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水泥、矿渣水泥,此外可掺加膨涨剂、适量的粉煤灰等,掺粉煤灰是一项既能减少由温度应力而使大坝开裂的危险,又能提高混凝土某些性能的经济有效的措施;同时要采用塑料薄膜和草袋覆盖,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摄氏度。根据构造要求情况配置必要的钢筋起到限裂的作用。

3.6《规范》中要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很多方面要通过原材料的选用和控制来达到设计要求。在设计时要选用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同时注意选用低碱或无碱外加剂以及选用合适的掺和料抑制碱性骨料反应。

3.7对泵送混凝土,则要在满足其可泵性、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出机时的坍落度、降低砂率、并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

裂缝是水利建筑物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水利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水利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水利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所以,必须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区别对待,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以保证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构件的安全、稳定、经久、耐用。从本工程来看,混凝土施工,不应只注重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还要结合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等情况, 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全面审核,使混凝土配合比与施工方案相协调;同时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监理, 特别是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应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 严格按规定要求施工,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严把质量关, 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周波,陈怀明.谈水工混凝土外观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山西建筑.2008-12-20

[2]徐跃祥.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全面控制[J].湖南水利水电.2007-08-20

篇5:混泥土运输施工方案

摘 要: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路桥施工项目不断增多,其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与应用,对于交通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文章将主要探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路桥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为今后路桥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路桥;钢纤维混凝土;技术

由于路桥工程的质量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进步有很大影响,如果路桥工程存在问题,一方面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另一方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所以,保证路桥工程的质量非常关键。其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由于自身的独特优势,在路桥工程中获得了普遍应用。

1 钢纤维混凝土的作用和特征

1.1 钢纤维混凝土的作用

钢纤维混凝土即是掺杂了钢纤维的砼,钢纤维属于一类新式材料,其具备的优势已获得了行业肯定,而砼作为主要的施工原料,其关键地位也极为关键。它们都具备自身特殊的优势与缺陷。当前,许多新式材料均采用混合方式,且各类原料的优势混合是属于几何倍数持续提升的。钢纤维具备的柔韧性与强度混合到具备硬度的混凝土中,成为一类极佳的建筑原料,技术人员能够利用后期的保养与科学维护,保证钢纤维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1.2 钢纤维混凝土的特征

(1)抗变形能力。应用钢纤维混凝土的路桥工程,在长时间的超负荷条件下,依然可以保证其自身优良的伸缩性,保证材料和应用该技术施工的路桥工程不容出现形变问题;(2)抗压性。该技术具备极强的抗压性,路桥工程中应用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可以确保路桥出现剧烈的撞击和其他损伤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断裂情况;(3)抗冲击性。因路桥工程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有直接影响,因此,其需具备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确保路桥工程遭到猛烈冲击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证不会坍塌或是断裂,避免对人们的使用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2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运用的领域

2.1 道路工程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运用

实行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钢纤维混凝土往往应用在路面的施工环节,通常包含:(1)新建工程:钢纤维混凝土技术被应用在新建施工的道路工程中,是为了能够降低路面厚度,此举能够切实提升道路工程的使用年限;(2)修补工作:并非全部道路工程均需进行新建,部分道路工程的.使用达到了其使用寿命,某些部位需进行修复,则要采取合理的修复方式以确保增加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与使用年限。

在道路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是在摊铺整平钢纤维混凝土的过程中,应使其保持均匀连续。在具体施工中,采用分撒机实现钢纤维均匀分散,并不断加入搅拌机中。在控制管理搅拌机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时,应采取先干后湿的方式处理,有效避免钢纤维产生结团。二是振捣工序。作为道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钢纤维采用纵向条状集束排列,可明显提高混凝土边缘密度,钢纤维混凝土结构采用机械振捣方式确保达到一定的强度和密实度。三是施工中的其它注意事项。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中,对整形处理等其它方面提高重视,应根据不均匀、不规则的纤维分布等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进行整形处理,采用压纹机处理好压纹,以免产生钢纤维外露的情况。

2.2 桥梁工程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运用

2.2.1 桥面

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和一般的混凝土彼此有效融合,提升桥面使用阶段因太大的载重所需的承载能力。在铺装过程中,利用对铺装厚度的减少,使结构自重显著降低,使桥面负荷达到规定范围,并利用对桥梁伸缩缝隙和混凝土结构之间强度的提高,以免桥面产生坑槽、剥落等现象。

2.2.2 桥墩

在桥梁施工建设中,加固处理局部桥墩结构可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桥面产生裂缝后,将产生表层剥落等现象,这时为使桥梁结构提高抗震性和整体性能,通常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喷射到桥梁局部,以提高桥梁加固处理的有效性。可该环节的应用中需严格把握钢纤维的用量,如果出现问题就极易造成桥墩牢固性能下降。

2.2.3 桥梁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能谱降低其他建筑原料的用量,降低桥梁工程总体重量,进而节约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利用集中处理桥梁上部的应力,使桥梁结构的受力得到有效改善,控制好桥梁的变形情况、结构自重等方面,使桥梁明显降低结构负重,进而确保桥梁具有稳定安全的结构。

3 路桥工程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具体应用解析

3.1 制备钢纤维混凝土

(1)选取搅拌机。通常情况下,在路桥工程建造阶段,适宜的搅拌机包含了强制搅拌机与双锥反转出料搅拌机,还需着重考虑进行搅拌的时候需设定合理的搅拌机的利用率,防止搅拌机发生超负荷工作而导致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与使用性能无法满足施工标准的情况。(2)设定投料次序与搅拌时间。操作人员在进行材料制备阶段,需严格掌握材料的添加次序与搅拌时间,并严密观测材料搅拌时候的搅拌技术。确保材料的添加次序、搅拌时间和搅拌技术可以获得最佳的优化,确保生产的材料可以符合施工的有关设计规定。(3)材料运输。进行材料运输阶段,是导致钢纤维混凝土发生离析情况的重要因素,建筑公司在运输材料的时候,要尽可能选取出料口规格相对更大的运输车,并且尽可能的减少材料运输的距离,进而减少运输花费的时间。那些条件允许的建筑公司也能够选择应用泵送模式实现钢纤维混凝土的运输。

3.2 浇筑和接缝环节

进行钢纤维混凝土浇筑和接缝的时候,建筑公司需着重注意确保其结构的整体性。进行混凝土原料倒料的阶段,每回倒料均需相压15-20厘米,且不可出现浇筑接头的情况。实行混凝土原料振捣的环节,建筑公司在运用振捣棒的时候,需将钢纤维纵向条状集束排列,进而抵消板体收缩产生应力和温度产生的改变。建筑公司在混凝土成型阶段需应用真空洗水技术和抹平技术,避免混凝土原料发生纤维外露的情况,应用合理技术以防止拉毛导致的纤维外露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与桥梁工程属于交通工程的重要构成,其对整个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优良的交通工程可以确保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具备很多优势,在路桥工程施工中被更多的运用,因此,需切实了解这类技术的优点和应用,方可保证其在路桥工程施工中的功能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仝芸.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J].山西建筑, (4).

[2] 李进兴.市政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华民居,(11).

篇6:钢筋混泥土的加固措施探讨

关键词:钢筋混泥土,加固,措施,建筑物

当前,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建筑领域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大多数建筑物中, 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都是钢筋混泥土, 它主要是由水泥、石集料、水 (H2O) 、砂子以及其它的建筑材料来混合配置而成的。但是由于受到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共同影响下, 很容易会导致裂缝痕迹的出现, 降低了钢筋混泥土本身所具有的稳固性, 严重的影响了自身的承受能力以及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增加了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减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此, 采用各种措施来提高钢筋混泥土的稳定性, 保证建筑物的最终质量和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几个提高钢筋混泥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1 增添承载构架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增添承载的构架来对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的, 这个方法在操作的时候, 方法比较简单容易, 而且修护的成效也是比较理想的。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漏洞, 例如我们如果使用这种方法, 虽然增加了钢筋混凝土的稳定性, 但是却使得建筑物的外形和自身拥有的功能发生改变, 从而致使建筑物的立体空间面积变得越来越小, 而且这样的做法也会导致加固工作量增大。按照如今的加固的基本原理, 增添承载的构架将会导致力传到建筑物自身, 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局限性, 只适用于建筑物的全面加固中, 而不适用于某些建筑物。

2 充分借助碳纤维来提高稳定性

当今, 在建筑行业里面经常会使用到碳纤维这种建筑物材料。它具备了以下几个优势: (1) 相对于其他的建筑物来说, 碳纤维材质较轻, 在施工的时候, 方便运输和存储。 (2) 自身具有很高的强度性, 是其它建筑材料无法比拟的。 (3) 很多建筑物材料很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 受到腐蚀而发生变质, 但是碳纤维本身却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能, 在施工的过程中, 如遇到雨天或者湿度较高的天气, 不用担心没有及时用到而带来任何经济上的损失。 (4) 自身温度稳定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力很强, 不会轻易受到来自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 在当前的建筑物行业中, 用碳纤维来对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的方法被大力推荐和使用, 其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实践证明, 如果在在钢筋混凝土上使用碳纤维来提高钢筋混泥土的稳定性, 可以有效的防止钢筋混凝土发生变形, 提高钢筋混凝土抵抗消耗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延长了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如果我们采用碳纤维来进行加固而且对钢筋混泥土进行横向的包裹, 它作用的原理主要在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把碳纤维进行横向的包裹, 它的作用就相当于被剪断的钢筋一样, 和钢筋来一起承受剪力。因为碳纤维的抗拉力要比钢筋的抗拉力要强很多, 等同了配筋率的提升, 提高了其抵抗剪力和承受的能力。断开的裂缝出现了之后构架自身的性能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1]。二是把碳纤维进行横向包裹, 还会给里面的混泥土带来影响, 当受到外力的混凝土部分到达峰值应力之后, 会向横向膨胀变形而且突然增大, 碳纤维的环向应变也发生明显的曾大变化, 环向的约束力增大, 导致混泥土应力-应变曲线逐渐下降直到变得平和缓慢。此时, 提高了极限压应, 避免了受压部分混泥土过早的受到损害, 完全的发挥出了纵向钢筋的塑性变形的基本功能, 对于构架的延长性来说明显的得到了良好的改善[2]。

3 在其外部进行加钢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混泥土的外部粘上钢板, 这种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构架的承载能力来对有关的构造进行加固[3]。粘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这种方法的好坏。所以, 为了使粘贴的效果达到最好, 一般都会使用以下的工艺手法来进行。首先要在混泥土的表面进行基本的处理, 第二是进行配胶, 然后在进行粘贴, 第四是进行加压和加固, 第五是要进行固化, 最后就是要进行详细的检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最后一定要做好防止腐蚀的处理工作。在操作的的过程当中, 应该要请有着良好的专业技术的施工团队来进行, 这样才可以保障粘钢的效果, 以及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安全[4]。

4 直接对其进行加固

直接对其进行加固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补劳加固方法, 大力提高构架表面的承受能力和强度。一般在施工的过程中会用到以下几种方法:

(1) 使用同一种建筑材料砼和普通钢筋, 提高原构架的稳固性和强度, 采用一些有效的构架方法和增宽砼和钢筋表面的面积, 力保后面加入的部分与原来的构架可以很好的粘贴在一起, 从而加大表面承托能力和刚强性。 (2) 采用外包刚加固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来对原构架进行加固, 在保障原构架表面面积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构架承托能力的一种积极效手段。 (3) 采用预应力加固的方法:这种方法则是采用型钢或者高强度钢筋等建筑物材料, 通过施加外力后使后增添的材料与原本的材料一起受力, 提高构架的牢固性。 (4) 采用补助构造的加固方法:这是一种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对体外进行加固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主要是使用其他不同的材料来做成简易或者繁复的构架帮助原来的构架减轻承载力的方法[5]。使原构架发生变形后把承托力分担给后面添加的构架, 共同工作, 从而提高承托能力, 确保其的稳定性。

5 采用外包钢进行加固

这种方法主要是使用我们的角钢来进行外包的一种有效手段。使用4个或者2个角来对进一步提升构架的稳定性。现阶段, 在很多建筑物的施工建设过程当中, 都是采用传统的加固手段, 一般的加固手段具备了效果理想、操作程序简便的优点。在施工的过程当中, 需要特别谨慎的是, 在进行外包刚加固的时候, 一定不能增添原构架的表面面积, 也不能快速提高表面的承受能力的混凝土来进行加固。

6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在对混凝土进行加固的时候, 选择正确的加固方法固然很重要,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方法, 都是需要人为去进行操作实现的, 所以操作水平的高低会影响着加固质量的好坏。为此, 施工人员应该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施工技术水平, 学习完善, 自我提升, 掌握各种各样的加固技术方法, 不管是在面对任何建筑物上, 都能够根据建筑物自身的外形和特点, 采用合适的加固方法来提高稳定性。同时, 还要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施工的过程中, 要秉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 禁止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借此从根本上来提高钢筋混泥土的稳固性, 让建筑物的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道。加固方法进行得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钢筋混泥土的牢固性, 而钢筋混泥土的牢固性又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所以在施工的过程当中, 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形状特征、建筑材料等来进行仔细观察, 然后选用正确的加固方法来进行加固, 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除此之外, 施工团队还应该要充分考虑其它因素, 例如加固的方法是否容易操作, 是否符合市场经济效益原则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新型的建筑物材料也会不断的涌现, 所以施工人员应该要与时俱进, 时刻留意加固技术的发展变化, 学习并且把其实际运用到工程建筑物中, 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保障人们生命财产不受到损害, 推动我国建筑领域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大宾.结构加固与改造方法评述[J].科技风, 2011 (10) :29-39.

[2]梁耀伦.加固补强在实际结构工程运用[J].科技信息, 2010 (36) :36-45.

[3]魏智义.浅谈加固技术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2) .

[4]曾晓.浅谈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补强施工[J].科技信息, 2010 (19) :110-119.

篇7:浅谈水利大坝工程混泥土施工管理

关键词:水利工程 大坝混泥土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32-01

自我国恢复国民经济依赖,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做出巨大的投入,水利建设关系到国家发展、经济建设,更关系到国民生活,是我国快速发展的投入的一个方向。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各个大中小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就在丰收喜悦的同时,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进一步令人担忧。由于工程量巨大、规模大,技术水平与质量管理在某些方面还是不能满足观要求,尤其是在大坝的建设过程中,混泥土的质量问题成为最常见的质量问题。混泥土是否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与抗震性将危及到整个水利大坝工程建设的实施。因此,在今后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作为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在质量环节上的管理,提升整个团队的管理水平,把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控制引起行业内所有相关人士的重视,这也将成为施工企业的主要方向和核心[1]。在目前还不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中,尤其是大坝工程混泥土的施工管理,只有严格按照各项施工的规范进行,就可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延长使用寿命,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必须给予及时处理,具体分析,从经验中总结教训,为企业的未来施工的安全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1 混泥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也称砼,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也就是由于自身的形成特点,在硬化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细小的裂纹与空隙、气泡的在内部结构中形成,对整体的硬度、密度、整体性、抗震性产生影响。长时间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就会有裂缝产生。这些裂纹收到刚进材料的腐蚀,导致混泥土结构的渗透能力下降,影响材料的强度,势必影响混泥土的使用年限[3-4]。有关裂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

1.1 理化因素影响导致裂纹

在整个的水利大坝工程中,当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水泥是会发生水化的反应的,这时候就势必会产生一定的水化热,最终导致大体积的混凝土出现体积的膨胀,之后在慢慢的随着温度的下降热量就会向外部散发出去,导致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和表面的温度温差变化很大,这就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在对混凝土降温的过程之中,混凝土本身会发生比较明显的体积收缩,大体积混凝土极有可能产生基础部位的贯穿裂缝和脱离基岩约束部位的表面裂缝或深层裂缝。

1.2 设计因素

荷载引起的裂缝如果在计算施工中,一方面一旦设计的不够合理,就会导致荷载的承受能力就会不正确、安全系数也会不够,另外在设计结构时,构造设计的不够科学合理、没有重视施工的可能性、擅自更改施工材料,和施工的正常顺序、擅自改变受力的结构等都会引起荷载裂缝。

1.3 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的出现一般是在混凝土没有硬化的时候产生大的这种裂缝可以分为塑性收缩裂缝和塑性沉降裂缝,其中塑性收缩裂缝是在浇筑混凝土时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表面温度出现了变化致使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有比较严重的温度差存在,从而产生裂缝。塑性沉降裂缝是在混凝土没有硬化前,一些比重比较大的骨料下沉导致混凝土的竖向体积变小从而出现裂缝。

2 混泥土施工管理措施

2.1 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水利大坝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原材料的选用会直接影响到施工工艺。随着骨料含水量的不断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水灰比,为了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在进行生产时要做好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所有的技术指标要达到规定要求后才可以使用肖骨料中杂质的含量超出规定范围时,会对水泥的水化造成影响,削弱水泥石和骨料的粘结力度,降低混凝土自身的强度。原材料进场后试验室、施工单位物资部门、建立人员都到场验收并实行签单制度在施工的过程中艰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取样检测滥理人员抽取10%的样品进行检测,为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规定施工单位物资部门同意对原材料的报验、存储等进行管理沛」定具体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原材料使用和存储的质量控制,对出现的问题要求施工部门及时对其进行调整材料的领用单上要将厂家的生产批号、使用位置标注出来建立出具体的材料使用台账将材料的跟踪管理做好。

2.2 混凝土配合比的审批

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首先对试验大纲进行检查库查试验人员的资格检查试验仪器的合格率从而保证试验的准确性。试验结束后对施工单位提交的试验报告进行审批并送往业主试验中心进行复核所有没有经过监理审批的配合比不能使用库批过的配合比不能对相关参数进行随意更改本工程一共进行了三个阶段的配合比试验相关专家对施工单位提交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评审,通过不断的对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和调整确定了具体的配合比。

2.3 混凝土施工时质量控制

碾压:在碾压的过程中,下游坝面、廊道四周、结合位置等特殊位置使用小型振动机进行碾压。在碾压时首先进行了两次净碾压,然后进行七遍有振碾压,最后再进行两次静碾压碾压后混凝土表面有具有微弹、泛浆、粗骨料不集中的状态在碾压层的内部铺筑时,留下宽度为20一3Oem的宽度和下一个碾压带同事进行碾压。每个碾压条带碾压完成后艰据网格布点对压实度进行检测要求压实度在98.6%以上。

切缝:在切缝时胺照先碾压后切缝再骑缝补碾的顺序进行施工,各层的混凝土碾压好后,进行切缝切缝后在缝中嵌入裁剪好的彩条布,并将彩条布衔接处的距离控制在10cm以上洛层的成缝面积要在设计面积的60%以上,为了保证切缝的准确性在对混凝土切缝时荆用测量放线将结构缝的位置在上游模板和下游模板上标记出来在切缝前使用标定线在混凝土表面生进行划线并沿着线进行下

3 结语

加强水利大坝工程混泥土的质量管理能力和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可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大坝混泥土的质量问题,确保整体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今后的施工建设中,一定要加强质量管理控制,确保施工的安全、有效进行,避免发生质量事故。

参考文献

[1]盛亚男.浅议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价值工程,2010,29(18):27.

[2]贾永乐.水利大坝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管理措施.科技与企业,2013(20):227.

[3]钟进章.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混凝土,2004(10):14-16.

上一篇: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刘禹锡,和下一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