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昊同志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

2024-04-15

陆昊同志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共5篇)

篇1:陆昊同志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

陆昊同志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09年10月16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近年来,全国各级青年企业家协会在共青团组织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青年企业家的成长发展,积极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帮助广大青年企业家提高自身素质,投身经济建设。特别要指出的是广大青年企业家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工作过程中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即将卸任的王晓会长,向其他各位副会长和协会全体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青年企业家队伍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它不仅直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着重要的贡献,很大程度上还是决定着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为经济发展到最后拼的就是企业的水平,企业的水平归根到底拼的就是企业家。在我们的协会中能不能为中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培养出最优秀的企业家人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所以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青年企业家协会工作。兆国同志非常关心中国青年企业家的成长,亲自出席了开幕式并为我们做了非常重要的讲话,特别是对青年企业家寄予了殷切期望,希望青年企业家要把个人事业发展融入国家建设大局,要积极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贡献,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这些讲话是兆国同志认真考虑以后提出来的,我个人感到思想性、时代性、针对性都是很强的,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领会。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在某种程度上讲,它是当代中国青年人参与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在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发挥作用、直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的代表性组织。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介、协会等社会组织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化程度跟社会组织的功能发挥有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政府职能不断转变,为社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创造了很宝贵的条件和机会。为此,团中央书记处决定借助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青企协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为中国青年企业家的成长创造更多条件。

借这个机会,我想结合书记处对协会工作的总体考虑和我们过去学习实践的一些体会,跟大家交流三个问题的认识,供同志们参考。

一、关于协会的组织功能设计

现在社会上各类协会很多,在座的很多同志有不少都是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或者都已经参加了不同的协会组织。市场经济条件下中青企协组织功能设计,我们初步考虑主要强调四点。

一是沟通交流问题。协会组织成员之间合理的、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沟通交流是促进组织实现功能的最基本条件。这是最低层次的功能,但要把最低层次的功能做好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关键要把握交流信息的价值含量。我们特别强调,宏观经济信息、行业发展信息的交流,企业管理最新技术、工具和方法的交流,以及提高青年企业家综合素质所需要的与有关特定的外部组织间的交流,与行业协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针对性的交流等等,都是极其重要的,评价这项工作归根到底要看交流时间和有效信息的比例关系。为什么我们这次会议时间没有安排那么长,不是准备的不充分,而是因为大家所在的领域很宽,集中起来开这样综合性会议,不宜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每次开会不在于来多少人、开多长时间才表明这个会是否重要,而在于价值含量跟时间的关系。企业的经营领域不一样,发展路径不一样,关心的市场条件也会不一样。比如,做钢铁的跟做食品的能坐在一块儿讨论的除了共性的财务问题和企业管理的新的工具、方法、思想之外,我想不会有太多的共同语言。虽然沟通交流是一个最基本的职能,但是专业化的重要行业信息交流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对我们各类协会组织都提出了挑战,秘书处要在交流的问题上下很大的工夫,要好好做设计,要把交流的内容专业化、行业化,要突出实效。

二是促进发展问题。协会组织如果做不了单个企业自身能用较低成本、较短时间完成的促进发展的事情,基本上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会员为什么要加入协会?这与共青团组织遇到的挑战是一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加入组织的根本性原因是协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都要思考的问题。促进发展总体上有两个目标相辅相成,一个是企业家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个是促进会员企业的发展,两者间的关系并不是必然的。有的企业家本人的素质高,但企业并不一定很大,这里有商业机会问题;有些企业家管理的企业很大,别人内心里却未必对你很尊敬,这里面有企业家自身素养问题。但在大多数条件下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协会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要探索好如何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帮助我们的会员企业家和会员企业有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企业发展。这个任务更高、更难一些,但不是没有路径。市场经济发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这方面工作我们可以有效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做新的探索。

三是在现有的政治体制框架下如何解决协会组织合法有效的维护权益问题。维护权益总体上要注意三个结合。一是要善于把会员群体的普遍性利益诉求结合起来。维护权益,个案的问题是重要,在帮助协调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二是要注意与法规的贯彻实施,甚至是与重要法规的制定过程有效结合起来。法规在制定或实施过程当中个人声音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组织整体的声音就有可能引起决策机构的关注和考虑,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问题上秘书处和各个产业委员会都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客观地讲,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是有清晰而明确的、权威性的反映青年企业家整体利益诉求渠道的,协会整体声音要用简洁、便捷的方式反映给中央有关部门。三是要注意与有序的政治参与相结合。这里要特别强调政治参与的有序性问题,很多意见可能都是对的,但总要在一定的合理制度框架内去反映和表述,意见才会被合理有序的听取和采纳。所以从这几点考虑,协会维护权益的工作要重点围绕青年企业家群体的成长环境问题、成长条件问题、重要产业领域的行业政策变化问题、不同所有制体系的利益平衡问题、准入机会问题等等。同时,更多的注意力要放在以青年人为企业管理者的企业群体的发展问题上。协会这次吸收的会员企业当中,中国企业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有近六十家,实事求是地讲,就企业家年龄这一点我们比很多发达国家好很多,这跟我们的发展阶段、文化环境和青年企业家所具备的战斗力都相关。如何维护好这个群体的成长,为这个群体的成长环境创造条件,这是各级青年企业家协会都要共同思考的重大问题。

四是青年企业家协会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支持和参与党的青年工作。这个目标是不能回避的,而事实上多年以来各级青企协一直在有力的支持共青团和党的青年工作。这是共青团的组织属性和角色任务所决定的,也是协会由优秀青年企业家组成的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更好地把青年企业家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引导会员在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效支持和参与党的青年工作,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促进好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每一个组织在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只有一个目标,而是多元目标的组合。考验我们在座的同志、考验我们新的会长班子、常务理事会的本领就在于找准结合点,而不能简单的偏向于某个目标,只偏向于某个目标工作就很难持久,也很难成为机制。能不能找到结合点要靠智慧,要靠对问题的本质把握。所以协会新一届理事会成立以后要把握好沟通交流,促进发展,维护权益与支持青年工作的结合点。分别看这些目标的实现都不是轻松的事情,要把它结合好是要费一点脑筋的,特别是担任会长、副会长的同志要有这样的准备。我看协会组织发挥作用好不好,影响力大不大归根到底也在于这几项重要职能结合点的把握上。事实上有许多类似组织作用发挥得就很好,比如中国美国商会,日本商会,欧盟商会等等,他们提出的白皮书意见都会引起企业界和政府的足够重视。我们还有一些民间的协会组织作用发挥得也非常出色,比如中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就很有权威性,每年的时尚周有一二百场活动,都是最权威的、经典的时尚发布展示,社会影响很大。所以说,事在人为。

本次换届书记处一方面根据企业规模和在行业当中的基本地位对副会长的组成做了一些考虑,同时也请秘书处的同志很慎重的推荐了人选,并征求了当事人的意见。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人在做好自身事情的同时有开放性的心态,愿意把自己的智慧外部化给其他社会组织,有的人却没有这样的愿望和目标,都应该受到尊重。不愿意外部化的我们就不一定请他参加这个组织,他获得的成就同样令我们尊敬。发挥协会功能要花一些心思,在多数情况下花心思就要花时间,不一定是来开会的时间,是想问题的时间。这是我想跟大家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关于功能设计问题,大家下午还有机会发表意见,我也不一定说得对,如果大家拿出更好的意见,我看还可以完善。

二、关于协会肩负的重要任务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所肩负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探索在协会的组织框架下,如何促进青年企业家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团中央书记处对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的判断。十年、二十年之后,如果在我们青年企业家协会当中不能够产生一批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那是协会工作的失败。所以有一些事情可以用短期效果来评价,有一些事情就不能用短期效果做评价,就像我们尊敬的、世界级的顶级企业成长一样,它们从来不用形容词表达自己,而是用时间的长度证明自己。所以我们这个协会成功与否,既要看当前做哪些更有效的工作,更要看在我们的会员群体当中能不能成长出一批在中国未来最有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家。优秀不仅体现在企业规模上,还要体现在企业家综合素质上,把握好经营企业和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底线。所以兆国同志特别强调综合素质,不光看知识本领,心态也很重要。对企业来讲,有一些看准的事该做不做,就会丧失发展机遇;有一些事不能做的时候着急了,就会动作变形乃至用非正常手段,结果就会出问题。企业家的素质提高,一方面是靠企业家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靠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靠个人努力与组织功能的结合,但还有一方面是要靠组织对人的才能增长的激励机制设计,从这个方面我想谈三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素质的标准问题。这个问题仁者见仁,但是我想有一个方向要明确。青年企业家在未来成长当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素质结合,就是一般性的管理能力素质与企业经营者特定的素质的结合。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人跟人进行比较,有些方面这个人很擅长,有些方面这个人不擅长,正是这样的各种擅长和不擅长的相互结合构成了我们社会进步的基本逻辑,这是亚当斯密1789年讲的,社会分工对效率的创造问

题。关于企业家或者管理者的一般性素质的问题,大家有普遍的看法,大致包括学习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人事工作能力等。这些都是基本层面的,作为一个管理者可能是够的,但作为优秀企业家还不够,还有较高层面的要求。例如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出思路、出思想的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或者说非权力带来的领导能力。很多人的能力是权力给你的或者是制度权力,或者是继承性的权力,但是优秀的、杰出的企业家一定要有非权力带来的影响力,靠你对员工内心的、深刻的影响来获得这种领导能力。当然这是大家一般的看法,或者还会有其他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我今天主要想谈一下企业家的一些特殊素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程技术性的知识和管理类知识。企业家的特定素质要求跟党政干部不一样,跟共青团干部也不一样。例如共青团干部都去学EMBA不是必要的要求,但是对企业管理者来讲类似于MBA、EMBA的知识结构就是基本要求。像工厂的团委书记,如果没有认认真真念企业管理的知识,怎么能找到工作载体呢?企业运行最基本的知识不熟悉怎么跟经理、技术人员对话呢?怎么引导职工认同企业,接受管理呢?为什么企业要严格管理?道理很简单,接受严格管理的规则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组织化程度高,企业生产流程是高强度的组织化过程,严格管理才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为什么企业要有激励?道理也很简单,就是做到物质的与精神的结合,不能否认人的价值。因为企业中有一些岗位是不宜监督的,有一些岗位是比较好监督的,可监督的可以多强调约束,当然也要激励,但是不宜监督的岗位怎么办?只能多强调激励,当然也要约束。所以我想工程技术类的知识、跟企业生产产品类的知识,管理类的知识,这都是企业家所需要的特定素质、特定的知识和理论要求。另一方面是综合性素质要求。一是创新意识。我看这一点大家没有分歧,因为熊彼特先生讲了之后还没有什么企业家或经济学家对他提出挑战,都是在引用,就是所谓的“创造性破坏”的引用。我们把它称之为第一条最重要的意识,叫创新意识。这里强调的创新意识是在我们系统的、深入的掌握好经典的、传统东西的基础上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一般意义的、你过去没说过的创新或者你认识的人没说过的创新。这样的例子不仅在企业里存在,在我们的政府里也有很多,我们能简单的拿1998年的金融危机跟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比较吗?能简单的拿1998年被金融危机冲垮的马来西亚跟现在的中国做比较吗?根本就不能比,我们国际收支平衡下面经常性项目是放开了,资本项目是有条件的、较少的放开。所以我特别想说创新意识是对经典的、传统的有效把握基础上的新的创新。我们企业激励制度设计是不断在创新的,股权激励制度、期权激励制度,这些都是有其发展历程的。二是风险意识。这是企业家跟很多体系优秀人才完全不同的特定素质要求,这是那种能够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特定素质要求。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查一查,对风险意识讲的最深刻的是耐特在1921年的《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当中的表达,进一步强化了“如果没有不确定性就可以不要企业家,也就没有企业存在的必要”。企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因为有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产生了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他们要向其他人支付有保证的工资,而自己承担经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样使敢冒风险的人承担风险,并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不敢冒风险的人得到固定工资。所以评价企业经营者的收益高低是很难的事情,本身就是不确定的事情,不能看人家挣了钱就眼红。所以说有些事情我们要看得再深入一些,企业家的高收入主要源自于风险意识,源自于应对不确定性的那种必然的过程。所以风险意识我个人认为是企业家特定素质当中极其重要的,他要求我们用平缓的心态看待别人致富,也要求我们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企业家自己的谋利过程。三是决策意识。决策是一个非常系统、科学的过程,大家可以看看197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对于经济组织内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决策程序要面对复杂、多元的决策目标。所以有些人说企业家可以不在乎员工,但经典理论不是这样表述的,经理人只对股东负责,经典理论也不是这样表述的,美国也不是这么做的。我们学市场经济学什么?西蒙在1955年的一篇文章中,对合理选择的厂商行为模型讲得很清楚,厂商是目标冲突的结合体,是经理、股东、工人的结合体。为什么坚持强调正职的作用,严格意义上讲副职称不上企业家,最多能算企业高级管理者。因为只有正职才会面临生产、库存、利润、市场、工人收入等各目标的相互关系、冲突关系。用什么方式解决,厂商追求令人满意的总成就,而不完全是特定的最大利润。所以对我们企业经营者决策能力的要求不是简单地“定个什么事”,而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判断过程。四是竞争意识。有些经济学家对竞争的最新研究成果很深刻,中青企协的顾问里面有的做出过这样的研究,通过世界社会整体财富创造的历史进程发现,市场机制产生几百年创造的财富大概占到有史以来财富总量的90%以上,或者高达96%,这不一定很准确,但是高比例是肯定的。这里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条是跟这个制度的本质特征有关,这个制度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竞争,竞争鲜明表现有两个方面。第一你的产品好坏由别人评价,这跟我们自己评价自己的工作不一样,评价是由别人决定的,根本上是由消费者决定的,所有企业的产品和劳务最终的评价权力不在自己。第二在高度充分的竞争体系当中,好企业与坏企业,好产品与坏产品,有的时候相比较就差一点,但是差一点的就卖不出去,好一点的就会供不应求,这是竞争制度的本质内涵。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在每一个收入层级里都会竞争性的选择那些“更好”或“更多一点”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新的产业组织理论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很多行业当中只有位居最前列的几个企业和厂商才能保持持久盈利能力,这也说明竞争的残酷性和极端重要性。当然每个行业格局不同,结果也不完全一样,至少对垄断竞争跟寡头竞争当中这个结论一定是对的,而对完全竞

争的产业领域这个结论不一定对,但是它能够反映竞争的极其重要性。我们结合学习和思考可以看出,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决策意识、竞争意识是企业经营者或者企业家素质当中非常重要的特殊需要的素质。这完全不同于其他一些岗位,特别是不同于一般的党政领导岗位。

(二)关于学习的问题。学习对于青年企业家成长极其重要,是根本不可能替代的路径。学习要特别强调:一系统性,二经典性,三前沿性。学习,一是要系统,只有系统的知识结构才能产生出重要的工作力量,知识结构合理就意味着要系统,只知道某一个角度的真理,不注意真理之间的关联,就不能相互支撑、融会贯通。二是要经典,在部分文献当中、讲话当中、讨论会当中有“伪真理”、“半真理”的现象,所以要有判断力,要靠对经典的掌握来判断。大家要多看教科书,有些企业家写的书也很好,但是我一直主张在训练MBA、EMBA的时候多看经典教科书。因为,主流教科书里的理论都是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检验的。青年企业家时间是非常宝贵和有限的,学习的时候要强调经典的东西。三是要学习前沿性的东西,有一些最新的、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总结,可以全方位影响我们的经营思想,这些知识是要掌握的。比如,我在念大学的时候没有清晰的博弈论概念,产业组织的很多理论并不成熟,没有写到当时的教科书中。现在不了解产业组织理论就当不好董事,更当不好董事长,因为董事会在定发展目标时要对行业问题做出重要判断。

我想协会工作要有侧重,重大的学习任务肯定不能主要由协会来完成,主要靠企业家自己努力,协会可以集中最优秀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智慧,提供学习框架,提供学习要点,提供经典书籍,并且请最权威的学者做高效率、经典性的辅导。什么叫高效率,一本书很厚,很短时间内看不完。而学者效率高,他读了二百本书,给你讲一本书,讲的就快。商务部当时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有一套读书机制,就把最经典的经济学著作和世界最知名的著作读薄,一本书50万字,他只给你几万字的东西,帮你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协会要思考这样的方式,框架好不好,要点好不好,权威性够不够,专家能不能做最好的学术辅导?教授之间也存在很大差距,有的教授你问问题能把他问住,有的教授可以用他高强度的知识积累梳理出最重要的思想和方法线索。这次协会邀请的顾问不多,协会不需要很多人挂名,但是这些顾问无论从实践和思想层面都可以为青年企业家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请的学者有三位,主要是中青年的代表。林毅夫先生在世界银行任职,有规定不许兼职,但是他本人很愿意为我们协会做工作。樊纲教授在宏观经济方面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张维迎教授在企业理论方面有权威性和代表性;钱颖一教授在比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转轨研究方面有权威性和代表性。部委的顾问和企业家顾问也将结合所从事的工作,为协会做一些工作,真正为青年企业家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大家下午讨论还可以提出来,在学习方面协会能干什么。不知道大家怎么学习,我经常是要跟同志们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一方面我们的知识量、信息量不够,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知识爆炸,垃圾信息也很多。如何判断和选择?所以,仅靠协会秘书处承担这样的任务是不行的,但如果各方面的顾问进行知识推荐,秘书处可以做程序性的判断,并向大家推荐。因此,要建立与顾问的定期沟通机制,协会的网站要做好,沟通的办法要畅通。协会要为中国整体的青年企业家成长服务,我们的使命超过所有的商学院。完成这一使命,要靠集体力量,借助大家的智慧。

(三)关于实践的问题。在实践方面,协会能够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主要靠大家自己,但是在实践当中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要树立自己能力结构的目标和知识结构的目标,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我接触到中国第一流的企业家都在这个方面有极强的本领,最短的时间内要判断出自己哪方面强,哪方面弱,学的东西都不一定是大学时候学的,也不是第一专业学的。二是要弥补能力缺陷。三是要敢于否定自己,企业家敢不敢否定自己的不足,那直接决定盈利能力。敢说哪里决策错了,怎么变成对的或者可能对的,首先要的是勇气,特别是企业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是真的要向有些领导同志学习,说错了我就纠正,公开纠正。当然还有一点要注重向高手学习,注重实践锻炼中的规律总结。协会要给会员提供机会,怎么向高手学习,怎么在实践锻炼后形成新的规律认识,这都关系到企业家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关于协会工作的方法和原则

不仅团中央书记处对协会给予极大的希望,社会发展到今天,国家、民众对企业家群体同样寄予了希望。政府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是管规则、管秩序,发挥促进二次分配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进程当中,通过企业和企业家不断的创新发展,为社会提供新的产品、服务,极大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跟自然的关系。手机、家电、交通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其中企业的作用极其重要,企业家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所以公众在社会进步当中对企业家寄予很大希望。当然政府也起到推动和促进事业发展的作用。因此,要形成尊重企业家,认同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发展的氛围。针对这方面我对协会的工作再提一些意见。

第一,要在感情纽带基础上建立理性认同。现代的社会组织很多,很多是联谊性组织,泛化了组织基本功能。人有社会交往的需要,需要认识一些自己组织体系之外的人,但这个不能成为协会的宗旨。协会还是要首先强调它在感情纽带基础上的理性认同。比如说,首先要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我们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这个都不认同,就会在困惑中工作和生活。第二要认同中国青年企业家

所肩负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青年企业家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成长于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有能力也应该担负起惠民报国的责任。再比如说理性认同当中,科学发展观的很多重要思想跟企业发展是一致的,自主创新的重要思想战略,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战略都是与企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的。这些理性认同要培养,要在协会当中确定,因为大家代表着重要的力量,可以发出声音。认为有问题可以交流,什么地方不准确,什么地方需要丰富,什么地方便于让更多的人接受,可以在协会这个平台中达成共识,统一思想。

第二,要努力形成协会组织化的整体力量。我们充分相信新一届常务理事会和领导机构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能够给广大青年企业家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的条件,从而形成组织化的整体力量,也就是经济学上讲的外部性的规模收益。如果协会组织力量很强、影响力大,在跟本组织之外其它体系交流的时候就有权威性;如果组织力量不够,整体战斗力不强,水平不高,就难以产生影响力和话语权。人以类聚,彼此尊重,相互协调,这是社会生活基本准则。因此,协会开展工作和举办活动,要充分尊重协会会员的意愿,不搞轰轰烈烈、不切实际的形象性工作。要本着有利于青年企业家成长,有利于青年家企业家交流合作,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服务协会会员个体的发展,实现协会组织化整体力量的不断提升。我刚刚访问越南、马来西亚、朝鲜,这几个国家都提出要跟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交流,包括现在很多省也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交流要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建立在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协会秘书处在组织到各地的考察、交流活动中,要慎重细致,要把存在的商业机会、产业结构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了解清楚,然后用最便利的方式广泛发给全体会员,根据大家自己的判断进行选择。另外一点是要考虑用共青团的整体优势集中褒扬有作为、优秀的青年企业家,为他们创造成长环境。可以考虑出版中国优秀青年企业家人物系列传记,把青年企业家最经典的思想和智慧集中起来,向广大青年人宣传这些值得整个民族为之自豪的人。企业家个人出书影响力是有限的,但通过组织化整体力量来褒扬这些群体,就会有更大的影响力。同时,要在其他的传媒上广泛宣传,下一步中国青年发展论坛要以青年企业家创业为主题,以大家的创业历程、创业经验和创业方法为主要内容,激励更多的青年人尊重企业的创造,尊重企业家的才华,学到那些最本质的成功经验。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要探索建立中国青年企业家调查系统,发表每年一度的中国青年企业家发展报告。当协会整体力量越来越强的时候,就要特别的彰显这个重要群体对一些重大经济问题的判断、认识、看法。下一步我们将请中国青年企业家群体讨论应对危机的哪些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哪些措施是需要下一步注意和观察的,哪些产业领域现在遇到了竞争当中的问题,哪些遇到来自外部的挑战。秘书处要在有关部委的指导下确定选题,如果到了一定层面一起讨论重大问题并产生认识,就会互相启发。在达成共同认识、共同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对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判断,就可以协会的名义上报有关部委,为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从而积极服务政府决策过程,同时为青年企业家发展创造更加有利和有针对性的条件和空间。青年企业家协会组织化的整体力量是互相促进的,当我们的份量越来越重,就表明中国青年企业家群体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直觉判断越有价值,只要是整体化的直觉和判断有价值,就能够影响宏观决策,所以我们的会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到一定程度再讲多还是少的问题。第三,要特别坚持专业化的工作方式。这是较大的挑战,但是中青企协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建立了专业委员会。本次大会根据协会会员的整体情况和协会发展需要,将专业委员会调整为产业委员会,就是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会员界别,发挥专业化的作用,提高协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市场经济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分工创造效率,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标志着市场经济深化的程度。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委员会的建设,把真正热心于协会工作的同志选任为产业委员会的领导和秘书处人员,不断丰富和活跃各产业委员会的工作和活动,使行业相同、业务相联的企业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经验,共享信息。同时,以各产业委员会工作的日益活跃,推动中青企协工作的整体提升。

我就代表书记处讲这些意见,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供大家参考。

(2009年11月6日印发)

篇2:陆昊同志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

http:/// 时间:2011-11-28 9:29:36 来源:湖南领导人

才网

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2011年11月18日)

周 强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一、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的五年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省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奋力前行、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对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严重洪涝干旱灾害,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影响,全省各级党组织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扩大内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重大挑战,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胜利完成了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篇章。

经济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7689亿元增加到16038亿元,四年翻了一番多,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也实现翻番。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形成了机械、食品、石化等7大千亿产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迅速崛起,一批发展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企业家脱颖而出,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06年的47.5%提高到2010年的55.8%,全省人民梦寐以求建设工业强省的愿望正在成为现实。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实现连续8年增产,总产量突破600亿斤,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金融、信息、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迅猛增长。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洞庭湖区关停排污不达标的234家造纸企业,湘江流域综合治理顺利启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38.7%提高到2010年的43.3%。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环长株潭城市群、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大湘西武陵山区三大区域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长株潭城市群成功实现通信并网同号升位,并成为全国“三网”融合试点的唯一城市群,长沙地铁、三市城际干道和轨道交通、湘江长沙航电枢纽、湘江风光带和长沙国家超算中心等一大批城市功能设施建设,使三市的功能品位大幅提升,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发挥,环长株潭城市群特别是省会长沙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湘南开放开发势头强劲。湘西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大大加快。

基础设施实现大跨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打基础、增后劲,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未能办成的大事。能源、水利、信息、环保、城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城镇气化工程和第二轮农网改造顺利实施,交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645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14.8万公里,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洛湛铁路建成通车,沪昆高铁和长沙高铁枢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改扩建后跻身全球大机场行列。覆盖全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使我省区位优势明显提升,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带来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涌向湖南的可喜局面。

思想文化和社会建设成效显著。高度重视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和主题宣传活动,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加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省群众艺术馆、省青少年活动中心、省科技馆、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里耶古城遗址公园等标志性文化工程,推出了《湖湘文库》等一批精品力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教育强省战略,城乡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免费,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建设了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全省五年内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5项、位居全国前5位,发明专利批准量增长2.3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5%,特别是“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百亩片亩产926公斤超级杂交稻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抢占了世界科技的制高点,为国家乃至全人类作出的贡献将不可限量。健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民体育健身蓬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关心下一代以及老年工作等进一步加强。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不懈地为民办实事,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6566元、5622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6061元、2232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35.1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0万人,实现县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扩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积极推进新型农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洞庭湖和“四水”流域渔民上岸定居解困工程、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贫困农民解困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立并适时启动低收入居民生活补贴与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联动机制,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和救灾应急体系,提高优待抚恤标准,有效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体的突出民生问题。扶贫开发成效明显。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资源环境、土地管理、财税、价格、国资监管、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顺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改革成效明显。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成品油税费改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加速发展,五年新增上市公司31家,创造了全国资本市场的多个第一,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湘股板块。医药卫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区域合作、部省合作、对外经贸合作和社会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与央企对接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内与23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68家央企对接合作项目223个。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民间投资持续活跃。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重大战略投资者进驻湖南,一批优势企业成功“走出去”,在实现跨国经营上取得历史性突破。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地方立法、依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等工作不断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作用有效发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有效发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落实。宗教、对台、侨务工作得到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健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社会组织管理不断加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制定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等一系列重要规章,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正司法。特别是制定和实施《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开启了全面建设法治湖南新征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取得新进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明显提高。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干部监督管理,顺利完成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加强对市级领导班子管理,高度重视县委书记队伍建设,注重从基层选拔干部。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落实基层干部待遇保障,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坚持开展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的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继续加强。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了一批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辉煌成就,更为可喜的是,全省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科学发展伟大实践的推动下,广大干部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开放合作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现代文明素质空前提高,昂扬向上、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充分展示。全省上下风清气正、政通人和,专注干事、齐心创业、砥砺奋进的氛围日益浓厚,同心同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共谋发展的合力不断增强。三湘大地到处充满发展活力,展现勃勃生机,湖南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在亲身感受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对湖南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满怀豪情地迈向富民强省的新征程。

五年的历程极不寻常,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省委奠定的良好工作基础上,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方面热情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湖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向始终关心支持全省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向同我们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为我省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民解放军驻湘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向中央驻湘单位和中央企业,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湖南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丰富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做好湖南的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把中央精神与湖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挑战,努力化挑战为机遇,不失时机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创新发展举措,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凝聚各方面力量和智慧,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这些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经济总量还不大,人均水平还比较低,综合竞争力还不强;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制约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社会矛盾还比较多,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摆在我们面前。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不断开创全省工作的新局面。

二、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今天的湖南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正孕育新的突破,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转移;国内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少,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产业加快转移,中部崛起面临新的机遇;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和结构转型升级时期,虽然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多年形成的发展能量蓄势待发,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这些表明,我们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更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因势利导,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在新一轮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未来五年的总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新跨越。确定这一任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这一代湖南人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

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就是要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按照这一要求,要努力实现“六个更加”:经济发展更加科学,发展速度保持全国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民主进一步完善,法制进一步完备,法治湖南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全面加强;文化更加繁荣,文化事业加速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壮大,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环境更加优美,绿色湖南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宜居水平明显提高;人民更加幸福,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幸福感明显增强。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要把两型社会的理念、目标、方法全面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全面完成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第二阶段的目标任务并向第三阶段推进,引领带动全省各地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科技创新和土地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全国发挥示范作用。全省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湘江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各类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是实现未来五年任务的总战略。基本思路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方向和目标,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为基本途径,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推进节能环保、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人本发展,加快建设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

“四化两型”建设是历届省委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是立足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在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和科技大发展中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是对历史机遇的准确把握和对时代挑战的科学应对。“四化两型”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主题与主线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的有机结合,是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具体实践。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本质是加快科学发展,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目的是创造全省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归根结底是要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转型发展、科学发展道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化两型”建设是湖南未来的希望之路。只要我们坚定地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不动摇、不徘徊、不折腾,一步一个脚印,一环一环紧扣,我们的任务就一定能如期完成,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如期实现,三湘大地就一定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实现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奋力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1.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现阶段我省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实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手并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四化联动”,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富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扩张和集聚集群发展。加速推进“四千工程”,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两型化、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着力培育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大园区、大品牌,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促进中小微型企业转型升级,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区、现代产业的集聚区。

2.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实施粮食高产增效工程,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计划,发展农产品加工集群,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构建农民培训体系,着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现代农民。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强村镇布局规划和村庄整治,全面提高乡村规划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建设美好宜居新农村。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以武陵山区、罗霄山区为重点,以湘西自治州为主战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3.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坚持以大城市为依托,着力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辐射作用和省会长沙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市州中心城市和省际边界地区中心城镇发展,积极发展小城镇。坚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在重点做大做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同时,培育发展一批区域性城市群。加快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和中心镇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加强城市规划,凸显城市人文个性和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发展质量。强化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市民出行环境,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进一步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农民工是“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生力军,要高度重视和热情关心农民工,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他们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促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他们享有更好的公共服务。

4.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坚持把推进信息化作为抢占发展制高点、提升长远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长株潭和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推动“三网融合”,加快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坚持以集约共享为方向,推广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应用,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商务、生产、生活、社会管理的信息化。认真抓好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试点工作,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5.大力推进科教兴省,建设创新型湖南。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基础在教育,根本在机制,关键在人才。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推进科教兴省,建设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培育和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品牌和产品。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依托重点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创新水平。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加大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广纳各方人才,大胆使用人才,以良好的环境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促进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造就新的湖湘人才群,构筑中部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6.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环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提质和产业升级,统一规划区域内资源开发、产业布局、设施配套和市场建设,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发展、融合发展,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群。加快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推动湘南加速崛起,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开放开发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对接合作,在更大规模、更高水平上开创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局面。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为契机,加大大湘西开发开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成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和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支持各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园区为载体,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提高县域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县域发展环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经济强县,争取更多的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按照适度超前、优化布局、完善网络、综合提升的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支撑保障能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电网、电源点、输送通道、储备基地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和能源布局,破除能源瓶颈制约,强化能源安全保障,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防洪、排涝、防灾、灌溉、供水配套完善的现代水利体系。把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实施“三个一”行动计划,努力扩大投资总量,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增强投资对调整结构、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消费的带动能力,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8.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改革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源泉。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来湘设点、开展业务,培育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完善土地、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推动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扩大开放是内陆地区加速崛起的必由之路。积极实施开放崛起战略。推进外贸扩总量转方式,促进进出口均衡发展、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开放度。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继续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优化投资环境,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和引导省内优势行业和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并购、境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设立境外工业园区。努力扩大开放领域,加强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和深化与东亚、东盟和欧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加强与港澳台、泛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区、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等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生崛起。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广阔的胸襟、更加高远的眼光,学习借鉴境外一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和兄弟省市区一切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开放发展水平。

四、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建设两型社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须把两型社会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绿色湖南。

1.以长株潭试验区建设引领带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强力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二阶段的改革建设,加速实施以两型产业振兴为主导、以两型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八大工程,加快形成改革突破、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两型产业和民生保障等五大支撑体系,努力实现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机制,率先积累传统工业化成功转型的新经验,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的目标,带动和促进全省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

2.大力发展两型产业。两型产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标志。抓紧建立健全两型产业的体制和技术支持体系,严格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两大边界限制,优化企业布局。坚持环保优先,严格环境准入,切实做到新上产业项目不放松环保要求,承接产业转移不降低环保门槛,扩大产业规模不增加排放总量。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积极发展太阳能、沼气、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加强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研发和应用,创建两型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两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

3.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重点行业和用能大户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强耕地保护,厉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强水资源节约,推进水利综合改革,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和高效利用。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再生利用产业化。加快建设一批循环利用模式的产业园区,重点抓好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4.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以重金属污染治理为重点,实行全流域、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整治,建设美丽繁荣的湘江生态经济带。切实保护好东江、柘溪、五强溪、江垭等重要水源地,确保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大流域的水环境、水生态安全。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力度,有效防止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青山绿水是我省巨大优势和巨大财富,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加强对林地、湿地、风景名胜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和修复,大力植树造林,巩固提高退耕还林成果和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碳汇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以绿色、环保、生态为主题,创建一批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乡村。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5.健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制度和机制。抓紧制定和完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加强资源环境执法,推进资源环境执法体制改革,创新执法方式,依法推动和保障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和流域水环境保护领域实行生态补偿。完善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全面推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建立健全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完善考评机制。培育文明健康消费方式,开展两型社会创建活动。

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湖南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努力扩大人民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巩固和发展全省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1.推进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提高人大代表素质,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作用,加强宗教、侨务和对台等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充分保障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权利。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拓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和形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其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

2.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改革和完善党委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立法机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公民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全体党员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高度重视互联网民意表达,积极推动网络问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政府服务行为,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司法保障机制,推进公正司法,维护司法权威。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

3.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形成人人守法的良好风尚。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养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全省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企业要依法经营,社会组织要诚信自律,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4.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完善党内监督程序,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宪法法律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人民政协按照章程开展民主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和审计监察专门监督,强化司法监督。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各群众团体的监督作用。高度重视舆论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健全问责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走在全国前列。

1.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和根本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广泛搭建平台,利用各种载体、途径和资源,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扩大核心价值体系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吸引人们自觉践行。密切关注社会思潮动态,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把方向。充分发挥我省优秀传统美德底蕴深厚、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和诚信文化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以坦诚打动人心,以真诚赢得群众。加强理论研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集中广大干部群众的意志,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湖湘文化的内涵,努力使之与现代文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凝聚、鼓舞、激励全省人民的作用。

2.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省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无线覆盖提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基层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多给低收入群众和生活困难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广大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推动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和传承。

3.在创新体制机制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着力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内容形式、生产方式、传播手段的创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在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及高端科技产业的融合,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湘西民俗文化发展试验区和大湘南文化创意生产基地,培育壮大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扩大湖南广电、出版、动漫、演艺、网络等品牌优势,增强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积极引导农村文化消费,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外向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4.努力创作更多的文化精品,培育更多的文化人才。文化繁荣兴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有影响广泛、传之久远的文化精品。支持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不断推出更多反映时代要求、具有湖湘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化作品。高度重视优秀文化人才培养,努力培育一批年轻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培育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要特别重视文化名家的培育,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使一批文化领军人物脱颖而出。

七、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要求。坚定实施富民优先战略,深入推进“八大民生工程”,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促进民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开创全省人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1.努力扩大就业。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大力支持自主创业,引导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构建更多的创业平台,着力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创造就业机会。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加强劳动执法,完善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强省必先强教。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步伐。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合格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投入保障监督机制,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合理配置,鼓励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健全教育资助体系,探索建立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促进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健全包括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在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切实提高工资性收入,着力增加经营性收入,逐步增加财产性收入。重点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的增收,尤其要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更加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努力实现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低收入者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收入增幅,促进共同富裕。完善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保障困难家庭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完善垄断行业、国有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着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4.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扩大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水平,加快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发展社会福利和养老事业。加大以公租房、廉租房等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力度,搞好公平分配,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努力实现住有所居。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等疾病的预防和医疗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改善医疗服务,让人民群众看病更方便、治病更便宜。全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优生优育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出生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健康促进行动,提高人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困难群体解困救助机制,着力解决困难职工、贫困林农、水库移民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

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信息网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认真做好老干部服务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依法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健全完善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加大平安创建力度,积极预防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八、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实现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关键在党。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特别是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带来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要加紧学习和掌握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用心研究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着力破除一切束缚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努力取得领导科学发展的主动权。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省情的深刻变化,加强对国内外发展动向特别是给我们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的研究,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积极应对“四个危险”,始终保持对党愈久弥坚的赤胆忠心,对党的事业炽热如火的热情,坚守共产党人的本色,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2.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定因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推进“四化两型”建设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把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把广大干部培养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骨干。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注意在关键时刻、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推进重大工作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一心为公、敢抓敢管、埋头苦干、老实正派的优秀干部选拔任用起来,不让老实人吃亏,让肯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激励。从战略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交流机制,不断优化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协调利益关系、驾驭复杂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做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尤其是同媒体打交道、运用和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既把网络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履职工具和管理手段,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又注意加强和改进对网络的科学管理,特别是导向管理,做到善待善用善管媒体。

3.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统筹抓好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科研机构等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新领域组建党组织的力度,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成为一个坚强战斗堡垒,每一名党员成为一面闪光的旗帜。各级党委要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基层,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到基层,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转保障机制,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努力夯实基层组织,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广大基层干部处于工作第一线,肩负的任务重、面对的矛盾多,对基层干部要真正重视、真诚关怀、真心爱护、大力支持,要进一步加大从基层选拔干部的力度,努力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

4.大力加强作风建设。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落实党员干部调查研究、住村(社区)入户、结对帮扶、接访下访以及乡镇(街道)民情台账等制度,坚持领导带头,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多到条件差、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去,多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体会群众冷暖诉求,感受群众喜怒哀乐,掌握群众所思所想,进一步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总结这次党代会前广泛开展的“迎接党代会、迈向新征程”“三问”活动的成功经验,建立凝民心、集民智、聚民力的长效机制。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时刻警惕不良作风侵蚀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力戒形式主义、空谈阔论,力戒不思进取、因循守旧,集中精力谋划发展思路、抓工作落实、抓具体矛盾的化解、抓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

5.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明确责权为重点,健全完善党委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和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实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落实党代会代表提案、提议、询问制度,积极探索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党委重大决策程序,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和完善党委讨论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和规范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常委会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做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坚决克服个人独断和软弱涣散现象。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严格执行党的制度,令行禁止,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6.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惩治和预防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加强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监督,带头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始终把法律法规党纪党规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加大治本力度,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坚持把监督和制约权力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点,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依纪依法办案,形成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合力,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发挥聪明才智,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驻湘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促进地方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关心和大力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不断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加强国防动员和全民国防教育,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开创军政军民团结的新局面。

篇3:陆昊同志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

1. 为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服务是协会的宗旨

从行业来说, 要提供信息、指导繁荣产业文化、规范行业行为, 将整个行业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同行业比较, 走向全球最大的行业。从企业来说, 我们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咨询、提供商机、为企业健康发展开展交流考察, 让企业做大做强, 特别是我们各个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从政府部门来说, 主要是标准规范的制定、修改、修订和市场机制的健全方面, 协会应该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2. 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

从协会管理来说有两大方面:

(1) 协会自身的管理。比如我们协会的一个分会和十二个专业委员会的管理, 包括协会本身的民主管理、协会4000多个会员之间的管理。协会自身的管理首先强调的是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 而不是去管人家, 是通过服务实行管理。

(2) 行业的管理。政府部门委托的这一块是行业管理, 行业的标准规范、行业的市场秩序以及行业其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为政府部门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 是我们最好地协助政府做的行业管理。

3. 专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是服务的主体

我们服务靠谁, 为谁服务?我经常强调协会有三个家:一个是专家, 我们的一个分会和十二个专业委员会都有各自的专家委员会, 或者专家顾问团。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 给专家提供平台, 让专家们了解国际前沿技术, 同时使中国建筑制品由制造型变成创造型, 把产品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另一个是企业家, 企业家是我们行业的主力, 也是协会的主力, 专家是协会的宝贵财富、是协会的实力所在, 而企业家是协会的主力, 把科技转变成生产力靠企业和企业家, 我们办协会重点要放在使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企业家健康茁壮成长。还有一个是社会活动家, 发动社会方方面面为我们行业进行宣传、为我们行业发展进行推动和强有力的咨询服务, 这是我们的服务主体, 也是服务的对象。

4. 壮大行业、做强企业是服务的主要内容

所谓壮大行业, 就是对行业的规范、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的科技进步使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作用显得更加强大, 同时要做好行业结构调整, 包括全国生产力布局状况, 行业布局发展。对企业来讲, 主要指导企业的转型升级, 使企业规模逐步做大, 效益显著、品牌突出。我多次讲过我们国家现在特别注重品牌建设, 在制造业相当大的品牌还在国外, 而中国的最新品牌要我们现代企业家来创造, 要我们协会来推动, 突出品牌发展战略或者说为品牌服务、为做出品牌的企业和企业家服务。

5. 所有的服务都是双向服务

(1) 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双向服务。住房城乡建设部领导对我们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特别信任, 全力支持, 部里的标准定额司、标准定额所、市场监管司、人事司、质量安全监督司、节能和科技司, 以及住宅产业化中心、科技服务中心, 还有各个研究部门等, 我们协会协助部里组织了五十项标准。节能和科技司给我们下达了软课题项目, 有关钢结构住宅课题的研究, 要协会组织专家去完成;市场司正在研究《钢结构总承包资质》, 我们很多项目是以钢结构为主的, 而不是土建混凝土为主的;还有在建筑节能方面, 与科技发展中心也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我们各项业务的开展给予了有力的指导服务, 在此我代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对住房城乡建设部及相关的司局表示衷心的感谢!

还有民政部也给了我们全力支持。民政部给予我们协会中国先进社团组织荣誉, 又评为四星级社团组织。审批成立光电建筑构件应用委员会、喷泉水景委员会、辐射供冷供热委员会, 在协会组织建设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指导服务, 把三个委员会进行了扩大和充实, 在此我代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对民政部表示最大感谢!

这就是双向服务, 你把政府部门服务好, 政府部门才能支持你, 你作为政府部门的助手, 只有自己有能力, 才能当好这个助手。

(2) 与会员单位之间双服务。我们同广大的会员单位, 特别是理事单位的会员单位、副会长单位的会员单位, 也是双向服务的。我多次讲过什么是协会, 协会就是为会员单位创造商机的商会, 不为会员创造商机, 你搞什么活动叫人家花钱、花时间、花精力来, 谁愿意来。由于我们为会员创造了商机, 我们广大会员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副会长单位各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单位以及众多的会员企业对协会的工作给予了全力支持, 在这里我也表示感谢!

(3) 与专家之间双服务。我们为专家提供平台、为专家服务, 我们各个分会专家的工作是勤恳的、是踏实的, 有的专家甚至80多岁了还要为行业发展服务, 我们协会总结工作的时候, 我们对专家包括国外的专家, 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4) 与兄弟社团之间双向合作服务。中国当前的协会社团组织有相当一部分是交叉的, 是有联系的。我们协会与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房地产协会、中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很多活动都是共同组织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他们是我们这个协会的嘉宾, 我们也是他们协会的嘉宾, 我们相互之间充满信任。我讲过什么是协会, 协会就是协作办会, 加强我们对兄弟协会的协作就是双向服务, 对此我对兄弟协会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5) 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双向合作。可以说这几年新闻媒体大量报道了我们行业发展状况, 报道了我们会员单位的新的成就。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建筑时报、中华建筑报、中央财经报, 还有中央和地方的电视台、电台以及各种网站, 他们对我们会员单位甚至于比我们还了解, 多次报道协会会员单位的情况。新闻媒体发挥了巨大作用, 起到行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起到了企业的导航作用。同时也在全社会中对我们钢结构以及建筑部品知识的作用及其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进行了舆论导向服务在此我对新闻媒体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二、服务方式

协会的服务方式体现在很多方面, 我主要讲以下几点:

1. 咨询服务

所谓咨询服务就是帮助会员单位攻坚克难, 中国没有做不到的东西, 外国所有的东西中国都能做到, 我们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全世界的前沿技术我们都能学到, 在此基础上还能发展。咨询服务是协会一项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只有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咨询服务才能凸现协会的力量。

2. 营销服务

所谓营销服务就是帮助企业创造商机, 树立信誉、树立品牌, 评选我们产品的品牌, 评选我们信得过的企业, 评选我们像钢结构的金奖等等。营销服务就是创造商机, 推介先进, 拓展市场的服务提高社会对产品对企业的可信度和知誉度的服务。

3. 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体现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方面面, 我们发动产学研之间的服务, 使院校、建研所和我们企业紧密结合。有个统计, 近四年我们协会的会员单位发明的专利至少有500项之多。还有我们的工法, 钢结构施工的工法。这都是我们特别重视的科技创新。让协会在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行业发展过程中成为会员单位的良师益友和可信赖、可依靠、有能量的行业组织。

4. 人力资源开发的服务

我们强调行业企业的四大人力资源:

(1) 企业家队伍。企业家是具有资本、有管理能力的人, 中国现代企业家知名的是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和联想集团的柳传志等。这些企业家成为了美国哈佛大学作为中国成功的现代企业家教材, 进行学习。我们成功的企业家队伍还不大, 但从事企业家工作的人很多很多, 也就是说我们企业家队伍在不断壮大。协会要为企业家健康成长服务, 我前年看过一个材料, 有四十几岁的企业家被累垮了, 病死的, 还有违反党纪国法的成了经济犯罪进了监狱, 还有一种是被人所害, 这是值得我们惊醒的, 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智商注重科学;儒商注重诚信;更多的华商注重自信和胆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协会的职责。

(2) 技术专家队伍。我们的技术专家、博士生、工程院院士, 还有各个行业的专家包括国外同行业专家是协会的财富, 也是协会工作的能量所在。

(3) 管理专家队伍。我们企业要搞好管理, 无论是金融管理, 还是财务管理。过去说我们的企业管人事不懂人事。管财务只管收账进账, 不懂资本经营, 那不行。科学发展一要技术、二要管理, 特别是当今时代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和文化管理。

(4) 工人技师队伍。所有国家的工人都是由农民过来的, 历史是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由农民变成工人。我不太赞成农民工这个说法, 今天工地上的是我们建筑业的产业工人, 工厂里的是我们建筑部品的产业工人, 要有产业工人的素质和要求, 壮大工人技师队伍也是协会的职责所在。

5. 信息服务

现金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 国内外信息的发布、世情的分析, 中国国情以及行业的行情分析、企业的企情分析, 在经济建设时期非常重要, 我们所有发明创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 是在前人的肩上往前发展的, 必须掌握大量的信息情报。信息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服务。

6. 法律服务

两个律师事务所和我们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 维护我们会员单位的自身权利, 包括国内外的权利, 要维护中国产品的权威, 中国企业的权威。法律服务是企业家的外脑服务, 包括降低管理成本, 化解经营危机, 预防市场风险, 从而实现会员企业的长久发展。

7. 标准规范服务

包括制定标准、修订标准、宣贯标准的服务。

8. 合作服务

包括银企合作 (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 产学研合作, 产业链和产业群之间的合作, 国际合作等, 合作是更高层次的竞争策略。

9. 走出去战略实施服务

包括国际交流、国际考察、国际展销、国际商贸等。

1 0. 新闻媒体服务

包括广告宣传、媒体搭桥, 新闻监督等。媒体服务应成为协会的长项, 为会员企业创造好的经营环境。

三、服务能力

我们讲服务要有能力, 要为你服务没有能力不行。一句话要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还要不出事。要有求真务实、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的能力。

1. 学习与研究的能力

(1) 学习的价值。要真正意识到学习的价值, 中国共产党要办成学习型政党。美国要搞人人学习之国, 德国提出终身学习理念, 新加坡提出2015学习计划, 日本要把大阪、神户办成学习型城市, 我党要办成学习型政党, 学习是财富之源, 学习是人生价值之本, 会员企业要成为学习型员工, 要成为知识型员工。要有对学习价值的高度认识。

(2) 学习的目的。要做到学有所得, 学以增智, 学以致用。

(3) 学习与研究的能力决定了服务的水平及效果。

2. 掌握世情的能力

(1) 掌握世情是为了尽一个大国的责任。要掌握世界情况、国际情况, 作为企业你不要忘记了你是大国的企业, 你的行业是中国一个大国的行业, 要尽到一个大国的责任, 我们要对人类发展做到一个大国的责任包括节能减排, 我们总理在国际上也提出了中国作为大国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 这个责任要落实到行业、落实到企业。协会要有掌握世情的能力, 才能使我们的会员企业尽到大国的责任。

(2) 掌握国情的能力为了道路自信。要做到高度自信, 中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十八大提出的要求, 也是我们要有自信力, 在中国办企业我自信能够做到最大、能够做到最强、能够做到最优, 我不行我儿子行, 儿子不行, 孙子行, 要有这种自信。协会要开展各种有益活动, 促进企业自信, 企业家自信。

(3) 掌握行情的能力为了发展行业特色。我们有管钢结构生产的、管建筑部品的, 都是为房地产服务的。行业有行业的特点, 协会要特别重视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 我们要看到我们行业里有相当一部分技术还是落后的, 是小作坊生产, 但是也有一部分是集成化生产, 是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我们现在最新的也有、最落后的也有, 中国的有、外国的也有, 要用最新的理念、最新的装备来充实自己。协会要有行业发展的号召力。

(4) 增强掌握企情的能力是为了提高会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 这是非常需要的。协会的活动要受企业所欢迎, 会员单位参加活动要有所得。最近, 协会秘书处向会员单位印发了国务院及部门下发的扶持中小企业的58个文件, 协会要帮助会员企业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文件。

3. 品牌活动的影响力

(1) 品牌价值。协会要开展活动, 我多次强调品牌活动、品牌价值。如果质量好是一个产品物理属性的话, 那么品牌不光是物理属性还包括产品的情感属性, 所以一个企业家终身是为创造一个品牌而奋斗的, 我们要学习品牌的价值。协会所开展的活动要有较大影响力, 参与人数多, 社会知誉度高才能称得品牌活动。

(2) 品牌战略。作为企业、作为行业, 要推进品牌战略, 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要固步自封、不走老路邪路, 不做人家做过的、社会要淘汰的产品, 要做先进的品牌产品。协会有责任组织专家根据不同会员企业、不同产品去制订好, 促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4. 人格魅力与凝聚力

就是说你要有能力, 人格是关键。我经常讲过政府工作靠权力办事, 靠“三定”方案当然也要受人民拥戴。而协会则要靠魅力、靠品德、靠品行和企业打交道, 靠不断创新开展工作, 要有事业心、责任心, 要有向心力、凝聚力, 要有亲和力和号召力。

5. 推进联盟合作、构建和谐文化氛围的能力

现在全球全人类都在讲联盟, 如东盟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五十国集团、金砖四国等都在谈合作, 我们也要开展合作。企业要推进联盟合作, 构建行业和谐文化的氛围。

(1) 在为人处世上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 就是两句话一个所有事情都是人做的, 另一个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人。共产党的最高原则是为了人的全面解放。我们除了要干企业之外, 也是造就一代企业新人。

(2) 在市场活动中以和为本。现在说市场是竞争的、是你死我活的、是残酷的、是无情的、是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的, 这是过去老话, 不完全确切, 当前合作是更高层次的竞争, 谁善于合作谁就站到竞争的制高点。要以和为本, 做到合作共赢。

(3) 在社会责任方面以诚为本。我们一个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 要对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当代政府尽到我企业的责任, 千万不要假、吹、赖、骗, 要以诚信为本。

(4) 在研发过程中以实干为本。一句话就是要干出成就、干出成效, 要实干实绩, 要把研究成果变成生产力, 要用实干推动我们行业的发展。

篇4:陆昊同志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

(2011年10月6日)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庆云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九届会员代表大会自2006年12月份召开以来,庆云县工商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带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工商联章程,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做好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团结、教育、引导、服务工作,培养了一支爱党、爱国、拥护改革开放、热爱工商联工作的积极分子,为庆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健全网络 完善体系 增强工商联工作活力 2007年初,针对乡镇(街道)商会组织不健全的情况,县委统战部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对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商会组织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已在4个乡镇(街道)建立基层商会,在肉鸭养殖、机床配件等行业建立了行业商会。五年来,先后发展新企业会员30名,成功实现了由注重会员数量到注重会员质量的转变。

二、加强学习注重安排 增强工商联工作凝聚力 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水平。五年来,工商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组织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各种形式,组织会员集中学习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文件等。五年来,工商联举办法律、企业管理等各类培训班共8期,培训人员达380余人次。二是重视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推荐工作。县工商联配合县委统战部积极向各级人大、政协推荐人选,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平台。截止 2 目前,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当选为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4人、市政协委员5人、县人大代表18人、县政协委员25 人,其中县政协常委11人,有27名会员进入县工商联(商会)领导班子,有5名会员被聘为纪委、公检法、城管等部门的社会监督员。三是积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几年来,会员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建议案五十余件被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们还多次配合省、市、县人大、政协开展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专题调研,报送上级和有关单位参考,受到好评。

三、创建载体 开展活动 增强工商联工作影响力

一是创新思维配合县委组织部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按照大企业党建抓个体,抓好中澳、鼎力、金诺、天庆化工、信誉商厦等骨干企业的党组织建设。中澳集团探索了“公司党委+基层党支部+养殖户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新模式,鼎力集团以党组织的凝聚力团结人心,以党员的战斗力推动发展,实现了党建与企业发展的互 促双赢;按照小企业党建抓群体,抓好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党建工作,以非公企业园区和乡镇党委驻地为基本单位划分区域化管理范围,建设指导站,将非公企业和市场全部纳入党建指导站进行管理。目前,共在全县建立非公企业党建指导站11个,其中有5个建在企业园区,1个建在市场,5个建在乡镇党委驻地,并将党建指导站的职能延伸到了产业链、旅游景区等领域;按照全部企业党建抓规范,注重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规范开展,确保达到有办公场所、有工作机构、有档案记录、有运行机制、有党的活动、有经费保障“六个有”标准。二是在全县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百企连百区‛活动。“百企连百区”即100个民营企业对接100个社区,利用工商联所具有的资金、项目、和人才等优势,推进村庄合并社区建设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砖添瓦。截至目前,有11家企业与11个社区结成了对子,例如,中澳集团投资7亿元,结合“合村并居”,建设产业带动型新农村“中澳社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有2000多户农民入住新社区变成产业工人,户均年增收可达8万元以上,目前在全县已建设了380 处标准化商品鸭养殖农场;鼎力集团在乔王社区建成了全县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共发展肉牛养殖户30余户,肉牛年出栏量达2000余头,以“枣农合作社”为基础,在全县建设了8处枣园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10余万亩;鲁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建立自己的标准化示范园,拥有6000亩无公害金丝小枣出口基地和3000亩无公害蔬菜果品基地。三在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继续开展‚‘创先争优学树比’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活动。按照上级要求,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等十部门联合开展“争当”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大力倡导“回报社会人人有责”的理念,开展了“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数据库。2007年以来,先后有40余名同志被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荣誉称号。四是深入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光彩事业活动。几年来,县工商联深入开展“双思”教育活动,始终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倡导会员“爱国、敬业、守法”,投身光彩事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几年来,会员企业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捐资助学、扶危济困达300万元以上,在汶川、玉树地震救灾中,为政府分忧解难,共投入40余万元。

四、强化职能 完善服务 增强工商联工作向心力

一是以维权为抓手,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以工商联法律服务中心和企业文化服务中心为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维权服务,截至目前,为民营企业和个体业主提供法律咨询300多人次,为企业代理劳动仲裁及其他非诉讼案件29件,代理民事诉讼案件28件。二是以联谊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几年来,先后与浙江余姚、河北吴桥、临沂费县等工商联建立了友好商会,组织了冀鲁四市民营企业家庆云行、德州市建筑行业商会赴庆考察活动,并多次组织民营企业参加鲁台经贸洽谈会。三是以招聘活动为平台,为企业和求职者建立通道。几年来,县工商联和县人设局联合举办了三次“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累计发放就业政策宣传品上万份,为200多家企业提供就业 6 劳动力6000多名。四是以会员为主体,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县工商联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年来,会员企业通过扩资膨胀,累计招商引资达30亿元以上。

各位代表,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中,广大会员风雨同舟,共同拼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县工商联四次获得省工商联、五次获得市工商联先进单位表彰,2人获得省工商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此,我代表县工商联向一直关心、帮助、支持工商联工作的各级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领导要求相比,还有很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巩固成果,克服不足,再创辉煌。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今天的庆云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个突破、四项提升”战略工作重点,按照“提速、提质、提标、提效”的工 7 作标准和“敢闯、敢试、敢冒、敢干”的工作理念,努力建设幸福庆云。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抓大事,办实事,积极为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大跨越、大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发挥桥梁纽带助手作用上要有新作为

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工商联优势,当好政府助手。全力配合县委、县政府办好“

5、18”、“

10、18”等特色经贸活动;坚持“请进来”方针,加强与发达地区工商联的联系,加强经贸交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企业行为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开展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劳务输出、扶贫济困等工作;引导民营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解决就业、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二、注重调查研究,在参政议政上要有新亮点 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参与全县政治经济社会中重大问题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为我县经济社会 8 发展和非公有制企业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增强他们的参政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履行职责,建言献策;精心组织撰写“两会”提案、议案,不断提高提案、议案质量,做到谏真言、献良策。

三、重教育引导,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上要有新抓手

按照“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真学习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加上级统战部、工商联、行业商会举办的培训班、论坛、讲座,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教育引导和培训工作;完善各类评选表彰机制,大力弘扬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精神;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光彩事业。

四、加强自身建设,在提高工商联工作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执行力上要有新举措

重视会员发展,不断壮大会员队伍,实现会员总数 9 突破200名的目标;引导行业商会规范、健康发展,使其在招商引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思考型、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五型机关和队伍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拼搏才是代表着未来。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为建设幸福庆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5:陆昊同志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

2010年4月8日 10:40

上海市第九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上海市侨联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和中国侨联指导下,带领全市广大归侨侨眷和各级侨联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的五年;是全市各级侨联团结广大归侨侨眷,广泛联系海外侨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完成上海市第九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推进

上海侨联事业不断发展的五年。

一、坚持发挥侨界资源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出新贡献

五年来,上海各级侨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发挥海外侨胞优势,多次在上海举行有影响的经贸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国内企业赴印尼和澳大利亚举办经贸洽谈会;积极做好重点华商的服务工作,参与上海重大项目建设;积极牵线搭桥,推动华商在沪投资,引导和扶持海外优秀人才来沪创业,吸纳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上海发展所用。有针对性地向海外华侨华人宣传2010年上海世博会,努力提高上海世博会在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友人中的认知度,引导他们以多种形式关注世博、服务世博、参与世博;组织动员侨界人士积极参加“为文明增色,为世博添彩”活动,学习宣传贯彻“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争创城市文明建设示范群体,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贡献力量。在遭遇金融海啸、国际经济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上海各级侨联紧密围绕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对经济工作的重大部署,积极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稳定人心,帮助广大侨资企业家努力

克服生产经营困难。

上海各级侨联深入了解和正确反映侨情民意,围绕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向各级党委和政府建言献策。通过每年两次参政议政专题会议,建立健全与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沟通服务机制,主动向他们提供提议案素材,为他们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提供服务。市区两级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每年在400份左右,不少议案、提案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归侨侨眷和各级侨联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作用进一步增

强。

二、坚持以侨为本、为侨服务,推动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

五年来,上海各级侨联充分认识到老侨、新侨都是侨联工作的宝贵资源,把他们团结凝聚起来,保证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侨联工作的必然选择。积极为老侨服务,一年春秋两次的侨界帮困送温暖活动按照制度化、规范化要求健康发展,五年帮困款项共近200万元人民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各区县做好早期老归侨工作,强调“经济上帮困、生活上排忧、精神上解闷”,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归侨心坎上。重视为新侨服务,为来沪考察、投资、旅游、观光的华侨华人提供方便,体现家的温馨;通过多种形式支持海外华侨华人生存发展,帮助他们抓机遇、谋发展;积极

巩固发展与新归侨、留学回国人员的日常联络、沟通的平台,主动协调矛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上海各级侨联针对老侨、新侨不同需求,不断探索,积极推动科学维权、主动维权、依法维权。加强信访工作,做到制度、人员、时间“三落实”,为侨界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提供权益保障。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实现各区县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或“侨界法律志愿者服务团”全覆盖。发挥市侨联和市律师协会的资源优势,联合建立街道侨联分会与律师事务所结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畅

通侨界利益诉求渠道制度等“科学维权五项制度”,提高侨联维权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三、坚持准确把握海内外侨情新变化新特点,海外联谊、侨联对台工作展现新局面五年来,上海各级侨联不断提高做好海外华侨华人工作自觉性,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海外联谊。广泛联系海外侨界重点社团、知名人士,成功承办“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第二次委员大会暨2007世界华侨华人杰出青年论坛”、“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纪念大会、“华侨华人与上海世博会——回顾与展望”等重大活动。市侨联五年共接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客人近650批、7300人次;组团或参团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拓展海外联谊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侨务外宣工作,与有关部门联手举办“中国国际赏石精品博览会”、“郎静山摄影艺术奖”评选、“亲情中华——上海侨联、印尼百灵鸟合唱团联谊演出”、“华侨华人青少年夏令营”

等,以多种文化交流形式,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海外侨胞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上海各级侨联关注台海形势,经常通过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向侨界群众宣传中央对台政策。积极推动我同台湾岛内侨界社团以及海外传统侨团的联系和交流。支持和参与海外侨胞及其社团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反独促统”活动。市侨联和一些区县侨联多次组团或参团出访台湾,促进上海与台胞多领域合作与交流。由市侨联发起并主导的“上海、台北、香港、澳门青少年朗诵比赛”

已举办十一届,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成为上海侨联对台工作和港澳工作的重要品牌。

四、坚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形成新平台

五年来,上海各级侨联大力弘扬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传统,把开展公益活动作为侨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努力搭建公益事业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发起成立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关心、支持上海的慈善公益事业和参与世博会的建设。依托华侨基金会,坚持每年为老侨办几件好事、实事,为患有大病重病的早期老归侨发放医药费补贴,为本市所有早期农村老归侨每人每月发放补贴,为全市近千位80岁以上老归侨实现“三节”(生日、中秋、端午)送温暖,着手组织近2千名侨界“五老”代表性人士分期分批参加“侨爱心休养中心”休养活动,连续4年筹款推出“真情送健康”活动为早期归侨免费体检近7千人次。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探索与个性——上海中国画院赴美国纽约切尔西艺术博物馆藏品展”、“„侨之情‟上海侨界书画公益展”等。会同市计算机行业协会,依托华侨基金会和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推广中心共同开展“再生电脑公益行”活动,将节能减排与公益事业有

机结合,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评价。

五年来,市侨联和一些区县侨联分别与西部和长三角地区侨联组织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并组

织港澳委员、海外侨胞和侨资企业家赴这些地区考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介绍项目和引进人才、资金,每年在助学助教及推动合作交流都有新举措,各级侨联和广大侨胞捐建侨爱心小学几十所,资助贫困学生几千人。踊跃投入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全市侨界捐款3亿多元。响应中国侨联“捐出一元钱,为建设北川中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号召,募集善款133

万元,荣获中国侨联“援建北川中学特别贡献奖”。

五、坚持探索侨联工作运行机制,基层组织建设、群众性思想教育活动取得新拓展五年来,上海各级侨联在探索侨联工作运行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符合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努力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团结联系广大归侨侨眷。街道(镇)侨联组织运作体系基本顺畅,有173个街道、镇成立侨联分会,覆盖了中心城区所有街道和郊区一定数量的镇。侨联组织网络向新侨人士比较集中的科技园区、商务楼宇、机关延伸,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杨浦科技园区、黄浦区科技京城和卢湾区淮海中路商务楼宇以及青浦、嘉定、金山等工业园区先后成立侨联分会,静安区聘请楼宇侨联专员、建立4大楼宇“侨之家”,浦东、卢湾等区探索建立教育、卫生、建交等系统侨联分会,形成上海侨联工作新的延伸点。高校侨联组织建设迈出新步伐,已有15所高校成立侨联,在团结、凝聚归侨侨眷和留学归国人员参与科教兴市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政工程侨联等大中型企业侨联克服困难,坚持开展活动,为企业老归侨反映诉求、提供服务等方面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工作。侨联青年委员会、女侨胞联谊会、华商联谊会、海外科技促进会、华侨历史学会、华侨摄影协会及归侨校友会、留学人员和家属联谊会等社团组织,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工作,成为侨联工作的重要平台。上海各级侨联坚持建立健全侨界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机制,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侨联和上海市侨联成立50周年等重大节庆为契机,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行党的政策方针和时事形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侨联宣传阵地建设,发挥《上海侨报》《上海侨讯》在上海侨联宣传工作中的作用。有计划地做好“侨界十杰”及其他侨界先进人物评选和事迹宣传工作,进一步发掘侨界先进的资源优势,弘扬侨界爱国奉献精神。围绕中心,把侨界喜闻乐见的活动列入常年工作加以规范,精心打造“侨之春”、“侨之夜”、“侨之庆”、“侨之情”等系列活动品牌,建立健全600多个“侨之家”社区侨联活动阵地,把中国侨联“组

织起来,活跃起来”的总要求,切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社区侨界。

六、坚持开拓创新、强基固本,侨联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新提高

五年来,各级侨联努力加强侨联工作理论研究,积极参与中国侨联先后开展的“文化交流年”、“能力建设年”、“聚侨心促和谐活动年”和“调研创新年”等主题活动,促进了侨联各项工作创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干部认识,振奋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服务侨界群众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加强侨联机关内部建设,完善机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流程与运作

规范,不断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提高效率,努力营造积极进取、争先创优的氛围。在市委统战部的关心和区县党委的支持下,区县侨联班子不断得到加强,区县侨联呈现蓬勃

向上的工作局面。全市5000多名侨联基层干部和联络员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工作制度进一

上一篇:大四上学期教材计划下一篇:先天下之忧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