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景区规划设计

2024-04-15

贺兰山景区规划设计(精选5篇)

篇1:贺兰山景区规划设计

龙欣SEO 第 1 页 2013-4-13 贺兰山风景区旅游有感

贺兰山风景区坐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景区里主要的景观有小滚钟口,苏峪口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这里山峦叠起,树林茂密,西夏王朝时期,这里就成为一个避暑佳地。景区里有云杉林,在西北地区是非常罕见的。在树林里还有一座养鹿场。

拜寺口双塔建立在山口的两侧。拜寺口景色清幽,这里还有很多遗址,据说西夏时期,这里建造了很多寺院。贺兰山岩画主要描述的是游牧民族的一些生活场景。在古代,贺兰山上有很多游牧民族,像回鹘,鲜卑,突厥,吐蕃,匈奴等等。他们在岩石上刻下了生活狩猎放牧的场景。苏峪口森林公园是宁夏一个旅游胜地。临近沙湖旅游区和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小滚钟口一被称为小口子。因为地形就像一座大钟,中间的小峰突起孤立,叫做钟铃山。小滚钟口就因此得名。

本文由站长提供

篇2:贺兰山沿山气象站网密度设计

在进行天气预报, 开展气候研究时, 需要利用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来模拟特定区域的气象值, 为了保证这些模拟值可用、可靠, 则需要有相应的站网密度, 若站网过少会导致分析失真、预报不准等不良后果, 站网过多又会导致资源的的浪费, 因此需建立一个有科学根据的台站网体系。当前的站网分布基本上依据行政区划, 很少考虑合理布局。

基本方法

Munn分析说明, 气象要素在时间间隔上存在自相关性而在空间距离上存在协相关性, 而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与空间的间隔增大而变小, 这为探索自动气象站网的布局提供了参考路线。

结构函数

根据Gantin的研究, 结构函数可以用两点间要素分别距离各自时间平均值的差的平方的平均。即A, B两点之间的结构函数为:

式中f’ (A) 表示要素f在A点的平均值的偏差, 其表达式为:

式中分别表示要素f在A点的值、要素f在A点的时间平均值。

将式 (1) 展开, 则结构函数bf还可以表示为:

式中:

以上讨论了两站的结构函数, 但在研究中往往需要一个区域相互间结构函数。区域的结构函数通过以下方式计算。若用l表示A, B两点之间的距离, 则距离l可以由A, B两点的经纬度及地球半径计算, 其表达式为:

式中R表示地球半径, 值约为6371.11 km, 分别表示A、B两点的经度与纬度。

如果某地区有m个自动气象站, 那么依次计算它们相互间的结构函数以及相互间距, 可以得到m (m-1) /2对结构函数与对应的距离。将所有间距按每1 km分成一个等级, 与之对应的结构函数取算术平均值, 则得到不同距离对应一个结构函数, 然后将两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 便可得到某一区域的结构函数表达式。

观测的随机误差

对观测值而言, 往往存在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在计算结构函数时已被消除, 仅剩下随机误差。若区域内任意两点的随机误差互不相关, 区域内任一点的随机误差与另一点的偏差也互不相关, 即:

当两点重合时:

表示要素f在A点的随机误差的均值, 为观测的随机标准误差, 文章需要估算的大小。

因此, 包含随机误差的实际观测资料的结构函数可以表示为:

将式 (7) 展开并结合式 (1) 、式 (4) ~ (6) 可以得到:

假设区域内各点的观测随机误差相等, A, B两点的距离为l, 则式 (8) 可以表示为:

当A, B两点重合时, 即l=0, 则, 则式 (9) 可以变换为:

内插标准误差

文章首先从两点间内插与结构函数的关系入手。对两站点的中点进行插值C, 则C点的标准偏差表示为:。

那么C点线性内插标准误差E表示为:

将式 (11) 展开, 并结合式 (1) 、式 (4) ~ (6) 可以得到:

式 (12) 表示内插标准误差与结构函数的关系。将式 (9) 、式 (10) 代入式 (12) 可得到E与实际观测资料的关系:

利用此式, 可以根据实际观测资料计算出贺兰山沿山气温与月降水量在不同距离下的值。

利用以上方法, 可以计算出三角形内插和正方形内插与结构函数的关系。若气象站按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排列, 对其中心进行内插, 可以推算出内插标准误差为:

若气象站按边长为l的正方形进行排列, 对其中心进行内插, 可以推算出内插标准误差为:

利用式 (13) ~ (15) , 便可以得到不同距离下的内插标准误差, 并得到相应的关系曲线, 从而计算出不同气象站密度对应的内插标准误差。

最大容许距离

根据Gandin的研究, 内插标准误差应低于观测的随机误差的原则, 可得:

将式 (16) 代入式 (12) , 有:

结合式 (10) 、 (13) , 可以得到:

计算所得到的最大Emax通常作为最大容许误差值, 与之对应的便可确定最大容许距离。

资料处理

贺兰山是宁夏首府银川的天然屏障, 它阻挡并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 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 其拔海高度2~3 km, 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 海拔3556 m。截止到2013年7月, 银川与石嘴山地区建设有区域自动气象站240余个, 其中贺兰山沿山地区建设有区域自动气象站近80余个。

文章的研究对象是贺兰山沿山地区, 约3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 站点分布如图1所示。所选择的区域站点海拔分布于1.1 km~1.6 km之间, 距贺兰山山脚平均距离约10km, 所选站点站间距最远约104 km, 最近约5 km。首先从逐日平均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的结构函数入手, 推算出这两个要素的内插标准误差和气象站间距的关系曲线, 进而推算出贺兰山沿山地区气温和雨量气象站网的合理间距分布。

由于各站建站时间不同, 特别是在沿山地区主要建站时间为2012年, 考虑数据的稳定性, 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近三年的日平均气温与月降水量数据作为计算样本。在资料处理的过程中, 为保证所选站点的计算样本数据尽量完整、可信, 首先剔除区域内数据到报率低于96%的站点, 且对所有站点进行数据质量控制, 其次若相邻两站点间距小于5 km, 则剔除到报率更低的站点, 同时为了避免相邻站点数据间过于相关, 在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处理中, 每间隔两天取一次记录作为气温场的计算样本。而月降水量的数据依据宁夏地区降水观测时段, 选择4月~10月作为雨量场的计算样本。

计算结果与分析

利用matlab中曲线拟合函数polyfit, 对不同距离下对应的结构函数进行曲线拟合。图2表示贺兰山沿山地区气温与雨量结构函数与距离的关系。

由图2可以看出, 气温与雨量的结构函数均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变化近似于线性关系。而在气温结构函数中, 不同季节对应不同的结构函数, 其结构函数从小到大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这主要是因为贺兰山沿山地区冬季与秋季的气温在空间间隔上变化较大, 而夏季与春季的气温在空间间隔上变化相对较小导致的。当距离达到一定的值时, 结构函数与距离的关系趋于平缓, 主要是由于贺兰山沿山狭长的原因导致的。由图2还可以看出, 在相同距离下, 雨量的结构函数比气温的结构函数大得多, 主要是由于在贺兰山沿山地区降水量的分布不集中, 且夏季局部地区常伴有阵性降水的原因造成的。它们对应的回归曲线方程, 如表1所示。

将表1中的回归曲线方程, 分别代入式 (13) ~式 (15) 便可以得到贺兰山沿山地区不同季节日平均气温与月降水量在线性内插、正三角形中心内插与正方形中心内插3种内插方法下的内插标准误差与距离的关系曲线图。

从图3~图4中可以看出:当距离小于某一临界值时, 不论气温还是降水量, 正方形中心内插的误差最小, 而线性内插的误差相对大一些;当距离大于某值时, 正三角形中心内插的误差最小。从图3~图4还可以看出, 该临界值在夏季时最大, 最大约为25 km, 冬季临界值最小, 约为5km。基于数据样本, 在选择内插方案时, 采用正三角形内插的方法。

结合表 (1) 与式 (13) ~式 (15) 、式 (18) 可以得到贺兰山沿山地区各季气温与降水量在三种布站方案下的最大容许误差及最大容许距离。

由表2可以看出, 气温的最大容许内插距离冬季最小, 秋季、春季、夏季依次增大。由表2还可以看出, 在满足内插标准误差小于观测标准误差的前提下, 正三角形方案的最大容许距离最大, 当处于此布站方案下, 不论是线性内插还是正方形中心内插, 均满足内插的标准误差小于观测的随机误差。在此方案下, 贺兰山沿山地区气温在布站精度小于等于24.9 km, 降水布站精度小于等于10.5 km。所以为满足观测要求, 贺兰山沿山地区布站精度小于等于10.5 km为宜。

结语

(1) 统计分析了贺兰山沿山地区近三年日平均气温与月降水量的结构函数与距离的关系, 其拟合曲线基本呈线性关系, 在研究的区域内, 结构函数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但不同季节的结构函数均不同, 气温的空间梯度变化在冬季最大, 然后是秋季、春季、夏季。

(2) 分析了内插标准误差与距离的关系, 当大于某一距离时, 无论是气温还是雨量, 正三角形中心内插的精度最低, 且这一临界距离仅在夏季气温时最大, 最大约为25km, 其余均在10 km以内。所以重点分析正三角形中心内插, 而在此内插方案下, 贺兰山沿山地区布站精度小于等于10.5km时, 均满足内插的标准误差小于观测的随机误差。

篇3:贺兰山景区规划设计

前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的葡萄酒业在其中也得到了发展。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基地的旅游业也受广大游客的欢迎,在游客参观的过程中,讲解员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专业的讲解会让游客们更全面的了解该葡萄酒基地,若在讲解词中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会使讲解更加的完整,游客也可以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本文就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业旅游讲解词的设计进行了研究。

一、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讲解词设计背景

(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讲解词开发与设计现状

宁夏贺兰山东麓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的优势,被公认为是种植葡萄酒最为适宜的地区,在产区内包括12.67万hm2的葡萄糖生产区,在宁夏像这样的自营葡萄酒庄园已经达到了30多家,在这些自营葡萄酒庄园中,除了可以购买葡萄与葡萄酒之外,游客还可以通过亲自采摘葡萄、制作葡萄酒等活动,亲身体验到采摘与制作流程,增加旅游的乐趣。除此之外,庄园内还设有文化欣赏展览,里边陈列着庄园的历史与其他的有意义的物品,游客可以通过这些展览深入了解庄园的历史,以及制作葡萄酒的具体流程等知识。宁夏现有葡萄基地2.16万hm2,其中葡萄产量已达到14.8万吨,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之一,其已初步形成了以青铜峡市、银川市、农垦系统、红寺堡区这四大葡萄产区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带,为葡萄酒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宁夏贺兰山东麓玉泉营葡萄酒基地曾获国家级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与“国家AAA级旅游区”等奖项,并在2011年举办了第一届葡萄酒博览会及旅游文化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生产基地的知名度,具有很大的旅游意义。

(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讲解词的意义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生产基地通过其生产环境及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的参观,其不论是在生产过程,还是周边环境的人文文化,都会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若在讲解过程中,加入一些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丰富讲解内容,吸引更多的游客,使单一的讲解不在枯燥乏味,而且还可以让游客朋友们更好的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了解周边的人文文化,所谓“入乡随俗”,这样的讲解可以让游客更好的融入我们这个大家族,更好的了解宁夏深厚的“葡萄酒”文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内容,让游客的在旅途中不在孤单枯燥。长此以往,这样的讲解会为旅游点带来更大的知名度,更是宣扬了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讲解词的可行性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讲解词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想法与传统的单一讲解有了很大的创新,也很有长期发展的可能性,但能否开展的成功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和讲解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努力程度了。首先,需要讲解人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并可以灵活运用于讲解过程中,但当前的讲解人员普遍无法达到此种掌握程度,这就需要相关旅游单位对讲解人员进行高素质训练,提高讲解人员的专业水平,在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相关情况之外,还要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并找出两者的相关点,在设计讲解词时自然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其次,相关旅游单位要提高培训力度,现在旅游单位对讲解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的较为松懈,若想提升讲解人员的讲解水准,就需要相关组织或机构加大培训力度,为学员寻求更加专业的培训老师,对讲解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全面增强其讲解能力。最后,就是旅游机构的设施以及培训资料的缺乏。现在大部分的旅游机构都不会为讲解员提供学习的资料,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讲解员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要提高讲解员能力的前提就是要增加硬件设备,为更好的讲解提供良好的条件。

除了以上这些困难需要克服之外,游客本身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有些游客会认为在讲解过程中对中华文化感到反感,认为其较枯燥,而在工作人员讲解过程中直接拒绝,或是作出抵抗的动作。对于此种情况,我们不能完全为了迎合个别游客的喜好而改变解说内容,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更多的游客,讲解人员要在讲解过程中尽量解说的风趣一些,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的契合点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葡萄酒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唇齿相依,相互依赖。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一次难忘的旅游经历,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时时刻刻都在感知着文化给我们带来的营养。在此以张裕公司为例,说明中国文化与葡萄酒旅游业的关系。

在烟台,农耕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点。辛勤致富、诗书传家是烟台农耕文化的精髓。在葡萄酒产业中,做好农耕文化与葡萄酒庄融合的工作成为了重点之一。烟台葡萄酒百年的历史与名人政要颇有渊源,把这些名人轶事、传说佳话、传世墨宝等,作为宝贵的酒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编撰各种旅游读物,强化其可读性、普及性和趣味性;与工业文化相融合。烟台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形成了“引进、创新”的工业文化,葡萄酒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与演艺文化相融合。烟台是著名的“京剧之乡”,群众基础雄厚、欣赏品味高,编排以葡萄酒文化为基因的戏剧影视,彰显烟台葡萄酒城的独特文化特色。张裕在制酒方面与传统的地域文化相结合,在带来利益的同时,还对烟台的当地特色文化进行了宣传。

(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特征分析(基于传统文化视角)

1、产业经营的三重性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同时具有工业观光的资源与设备、生态农业旅游中的农业资源、休闲旅游的特点。其综合了广大旅游地点的优势,以丰富吸引了广大的游客。

2、体验性

在各种旅游活动中,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专门设置了亲自采摘葡萄、制作葡萄酒等体验性活动,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其中传统的葡萄酒制法也可以让游客们充分体验到我国传统文化特色,体会我国传统的葡萄酒文化。

3、文化性

在发扬葡萄酒文化的同时,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入进去,例如蓬莱的八仙文化等。让游客在了解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文化的同时,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利于我国的文化发展。

4、教育性

通过聆听讲解人员的专业讲解,游客可以了解到制作葡萄酒工艺与部分农业生产知识,了解我国的传统制酒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再加上还可以通过实际的操作真正地体会到生物生长的过程,如果解说人员完整的解说,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5、高品位性

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对葡萄酒感兴趣的游客中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或是较高的收入,其追求高水平生活的品质,对葡萄酒有特别深入的研究。传统文化对于游客来讲是难得的艺术熏陶,可以在其中深刻体会到传统的地域文化特色。解说人员要针对这类人群进行更为详细的解说,在了解普通的制作流程等内容的同时,还应该多多介绍一些关于葡萄酒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的契合点分析

贺兰山东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累积;有着发展葡萄种植的优越条件。隋唐时,园艺事业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还建成了许多新的果园。“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脍炙人口的唐诗名句,是对当时宁夏河套平原风光的真实写照。而诗人贯休“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的著名诗句,则是对唐代宁夏地区已经大量栽培葡萄的佐证。两宋时期,宁夏河套平原是西夏少数民族割据权的政治经济中心,园艺生产出现了“丛林果木皆增盛”的繁荣景象。西夏种植的葡萄,因品质犹佳,使者在出使宋朝时,作为赠送路过州郡员的礼品,葡萄种植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在元朝建立后,对果酒的巨大需求,促进了葡萄种植业与葡萄酒生产的发展。元代诗人马祖常在“灵州”一诗中,写下了“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的著名诗句。类似赞美贺兰山东麓葡萄的诗词歌赋还有很多很多,可见其葡萄生产业的发展历史的悠久。

在酿造过程中,在许多展览的区域,仍旧保留着传统的制作方法与流程,这些操作方法供广大游客们观看,可以了解我国在葡萄酒业上的悠久历史。在庄园中还有古代使用的酒容酒器、制作器材等,其通过在博物馆向游客们展出,而表现我国悠久的葡萄酒文化。

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讲解词设计构思

(一)讲解词设计

对于讲解词的内容,一般主要包括欢迎词、景区概况、服务提示、结束语等部分。在设计讲解词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这几个问题。1、讲解词要围绕“葡萄”。“葡萄”是区别于其它旅游景点的主要特色,也是吸引广大游客的主要原因,讲解词要围绕这一点展开。2、尊重文化与游客。讲解词的设计要基于尊重本土文化与游客,只有用最真挚的情感,才能将最真切的酒庄文化传递给游客。3、坚持讲解词通俗与规范的原则。通俗的讲解会使游客更有亲和力,与此同时,讲解词还要规范,不要过分追求讲解的独特性。

(二)需注意的技巧和问题

在讲解词设计的过程中,注意不能太过单调枯燥,还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游客可以全面的了解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文化,还对我国的葡萄酒历史有所认识。讲解设计还要有创新,区别于一般讲解词。除此之外,对于游客的问题,讲解员要有耐心的进行回答,争取照顾到每一位游客的感受,对于年纪较大的游客,讲解员应给予特殊照顾,扩大讲解的音量,保证参观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旅游职业素质培训、葡萄酒知识培训、世界中国葡萄酒历史知识培训、宁夏本土文化的知识培训等,提高讲解质量。

四、小结

篇4:高君宇故居景区规划设计

高君宇故居位于太原市娄烦县静游镇峰岭底村。高君宇故居红色旅游景区规划范围:东起高君宇故居以东150 m处, 西至汾河库区移民住宅区东侧, 东西长约600 m;南北沿山谷之间展开, 宽约200 m, 规划面积11.8 hm2。规划包括高君宇故居修复完善工程, 党团培训教育基地及峰岭底村新农村建设工程三部分。主要工程规模包括:新建建筑面积8 400 m2, 修复整饬建筑面积近4 500 m2, 水溪河道驳岸治理近800 m及广场、停车场、景观绿化等。

1) 规划设计目标。

以高君宇故居修复完善为核心, 通过对规划用地内的自然、文化、产业资源以及故居、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的有机整合, 形成具有独特地域人文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

2) 规划设计原则。

a.故居修复的政治意义与人文内涵相结合。b.景区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c.故居修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2项目规划的意义

2.1 高君宇同志的生平及时代意义

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 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高君宇同志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和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于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时期的党团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高君宇故居景区建设对于山西红色旅游发展的意义

2005年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公布了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作为太原市红色旅游资源中文物保护单位最高的景点, 高君宇故居纪念馆入选并将与山西省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太原解放纪念馆等经典红色景区一样, 成为太原市重要旅游景点。

2.3 高君宇故居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高君宇故居景区建设为核心, 带动游客、信息、文化、旅游商品、资金的流动, 有助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对于推进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示范效应。

3项目规划背景条件

1) 区位条件。

地理区位:高君宇故居位于娄烦县城东北约20 km处的峰岭底村, 距太原市区约100 km。高君宇故居坐落在沟谷中, 依山而建, 坐北朝南, 有溪流从门前穿过。故居东侧为自然山丘, 坡地植被绿化较好, 西侧地势较为平缓开阔, 为村内居民的居住区。交通区位:215省道从峰岭底村前穿过, 从现有交通条件来看, 高君宇故居交通区位较好, 距太原市区约2 h车程。随着太古高速公路的建设, 时间距离将会进一步短缩。

2) 资源条件。

高君宇故居红色旅游景区所在的娄烦县旅游资源丰富, 既有娄烦古国都城遗址、米峪镇战斗遗址等人为古迹, 也有云顶山、花果山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 还与全省最大的水库汾河水库为邻, 剪纸、面塑、刺绣、二人台等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 构成了区域旅游协作发展的良好条件。

3) 用地条件。

规划区内的用地为居民的宅基地、居民房屋之间的闲散空地和小片林地。新建项目主要使用闲散地和居民拆迁地, 仅党团教育基地涉及部分林地。

4) 设施条件。

本规划的特色在于旅游景区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合二为一, 峰岭底村中的供电、供水、道路等许多设施可以共用, 旅游配套设施可由村和景区共同承担建设。

4总体布局与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4.1 总体布局

规划区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高君宇故居参观游览区, 党团培训教育基地, 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商贸区。三者以贯穿规划区东西向的溪流和主要道路景观带有机贯连为统一整体。对贯穿用地东西的溪流实施河道改造和蓄水工程, 形成青山绿水、林木葱茂的旅游区景观意向。用地中部临主要道路一侧设游览区前导入口广场, 广场成为整个区域的景观交通节点。向东伴山间溪流延展而上的游览轴线上, 依次布置主题陈列馆, 故居入口广场, 高君宇故居以及山坡上部娄烦县革命历史展区, 形成层次丰富, 形式多样的景区环境;由前导广场向西拾级而下, 进入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商贸区。

4.2 空间设计

整个景区成“一条旅游环线、两大景观轴线、三大功能分区、多游览点”的空间框架。各景区空间形成界面丰富、错落有序、形态自然的景观节点和轴线序列, “以点带轴, 以轴带面, 互为呼应, 有机结合”。

1) 一条旅游环线设计。

景区入口沿主干道→前导广场→高君宇故居入口广场→党团教育基地→商贸一条街→“农家乐”→村民活动中心为主要景观节点的空间序列主环线。

2) 两大景观轴线设计。

从景区入口沿溪流和主干道到高君宇故居东西延伸的参观游览轴线, 党团教育基地经过商贸一条街到村民活动中心的体验、游览休闲轴线。

3) 三大功能分区设计。

高君宇故居参观游览区:高君宇故居是景区的核心和灵魂, 整个区内围绕着高君宇生平事迹展开、布局, 景观设计要大气、突出历史感。布局上前导广场→主题陈列馆→故居入口广场→高君宇故居→娄烦县革命历史展区为主要景观节点的空间序列轴线。党团培训教育基地:是对核心景区功能的延伸, 是整个景区规划的亮点。为了保持高君宇故居所在地的自然和人为的完整性, 党团培训教育基地布局上适当向东错开, 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功能分区。景观设计上要突出时代感。布局上强调院落空间组织, 并与自然地形结合, 以一条逐步抬升的风雨廊道将接待服务、培训、住宿、餐饮设施紧密联系起来。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商贸区:商贸一条街、居民活动中心、卫生所、停车场等新建项目。这些设施既服务于游客, 也服务于村民, 景观设计要突出地方乡土特色。此轴线依溪水而设, 富于自然节奏感, 形态规律中见自由, 形成脉动有序的特征。

4.3 建筑单体景观设计

高君宇故居核心建筑群的修复完善工程, 严格遵循文物保护的各项要求, 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追求历史真实性。主题展示区则以高君宇生平的典型事迹为线索, 以蜡像模拟、实物、图像等形式, 烘托出鲜活独特的氛围。

新建建筑的设计秉承地方建筑文脉和地域风格的原则, 在建筑空间形态的塑造方面, 结合当地民居的建筑样式和空间组织模式, 构成丰富多样的院落空间, 力求体现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自然、质朴淳厚的建筑艺术特色。在建筑造型设计中, 充分运用地方材料, 在比例、色彩和体量组合上借鉴民居建筑处理手法, 展现地方建筑神韵。

5道路交通及旅游线规划设计

规划区内道路交通设计原则:

1) 道路设计遵从地形走势和沟谷水溪的自然地貌特征, 将各主要景区贯穿为环状游览线路, 既避免了走回头路, 又提高交通效率;

2) 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商贸区道路设计尊重现有民宅布局特点, 道路系统自然舒缓、宛如天成, 顺应村落自然小路布局自然展开;

3) 党团培训教育基地的道路设计则依托主要干道设置, 便捷、通畅。

规划区内道路景观设计:主干道宽度为6 m, 确保必要时机动车辆顺利通行, 各功能区内主要道路设计宽度为4 m, 以步行为主, 兼顾消防、服务车辆通行;道路绿化区内修建游览小道, 宽度为1.5 m~2 m, 用石材硬化路面。

机动车停车场集中设置于整个规划入口处的北侧空地。配置停车位39个, 设计大型车位9个, 小型车位30个。如此布局可减少对景区的视觉和噪声干扰, 便于管理, 同时也便于村民利用。适当加宽停车场附近道路, 若遇节庆、大型活动时, 沿道设置临时停车位, 以解决停车场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同时减少停车场过大设置造成的土地浪费。

6绿化规划设计

6.1 绿化规划设计体现的原则

1) 采用点线面相结合, 绿化要覆盖景区内所有空地。2) 树种选择要“适地适树, 因地制宜”, 新栽树种要与固有景观相协调。3) 绿化要安排植物配景的层次、色彩和时序, 使植物景观与建筑、聚落、山体呼应。4) 对现有植被要严加保护。

6.2 绿化布局的思路

1) 高君宇故居参观游览区:

故居及其广场周边, 景观视线要突出故居建筑, 绿化以草、灌、花木为主。

2) 党团教育培训基地:

适宜种植高大的树种, 尽量形成与周边视线割断的幽静环境。

3) 农家院落:

大量种植花木, 选择性地栽培适宜的果树。

4) 溪流与道路两侧:

溪流选择自然的湿生植被;较宽的道路要以乔灌结合;步行小道以灌木、花卉为主。

5) 周边山体:

乔灌结合, 落叶与常绿搭配, 形成自然的层次、色彩和时序变化。

7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设计

7.1 高君宇故居保护

高君宇故居为晋西北农村特有的建筑风貌, 对高君宇故居的修复和整治, 不仅具有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意义, 也体现了对晋西北民居建筑的保护意义。在故居修复中, 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 对原有建筑遗迹做深入研究, 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原貌, 修缮、复建的过程要有详细的记录。

规划在高君宇故居南侧建设党团培训教育基地, 其建筑风貌要与高君宇故居的建筑相协调, 严格控制建筑的高度, 不要破坏高君宇故居在环境上的完整性。

7.2 高君宇故居及其周边的自然遗产保护

高君宇故居体现了古人对聚落环境的认知和选择, 对其周边自然环境要进行必要的保护。对其所在村的村落环境也要进行必要的保护。规划建议, 高君宇故居所在的峰岭底村要加强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 条件成熟时申报历史文化名村。

规划区内严禁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项目建设要制定水土保持方案, 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好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和地形地貌。规划区内依山而筑的建筑、道路, 要防止山体的滑坡和坍塌, 对其进行地质地貌勘探, 设置护坡、防护栏等必要的保护措施。

规划区内的溪流是景区的景观轴线, 严禁改变水资源、水环境等自然状态的活动。河道的修整要自然, 以免造成对水系生态的破坏。合理利用溪流的水资源, 营造水域景观, 构建亲水环境。河道上修建小桥, 要有观赏性。要加强河道两边的水土保持, 防止自然或人文施工导致河道淤积。

摘要:通过高君宇故居景区规划设计实践的论述, 体现了通过对规划用地内的自然、文化、产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 使故居修复展示、党团教育基地创立与新农村建设三大主题有机融合, 从而形成具有独特地域人文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

关键词:故居,景区规划,红色旅游

参考文献

篇5:龙腰山景区规划设计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日益提升, 尤其是城市居民, 对于走进自然、回归自然意识的提升, 使得城市景观成为必须, 但同时伴随着人们对景观的破坏, 如何保护景观的完整性和特色性, 改善城市景观, 提高景观舒适度, 成为了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龙腰山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彭祖北路铜山行政区内, 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 龙岩山是人们进行日常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龙腰山景区的公园绿地主要集中在4个入口处, 分别是东、南、西、北4个入口, 面积分别为15hm2、13hm2、12hm2、9hm2。4个入口均分布在居民区周边, 其中东入口为主入口。每个入口都有丰富的植物配置, 并配有运动娱乐设施以供居民休息娱乐。公园绿地景观营建前山脚下片植雪松、无患子、枫树、马褂木等, 景观效果差。各个区域的植物品种差异性不大, 不能够形成景观特色。基本无中下层植物, 土壤贫瘠, 色彩单调。龙腰山公园四周多为住宅区、学校和政府部门, 人群多样。为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针对目前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所造成林相破坏及景观单调等问题, 使得景观的改造已迫在眉睫。龙腰山整体图如图1所示。

2 总体设计构思

龙腰山的山体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围绕3条主线展开。一是结合山体周边千亩玫瑰园景点的景观风格特色, 在充分开发场地可利用空间, 为周围居民提供足够多的逗留、休闲、体育运动空间, 服务于周边居民使用的同时, 使山体景观与玫瑰园景点特色相呼应统一, 使整个龙腰山景点相串联。二是在保护龙腰山现有景观资源的基础上, 充分挖掘场地文化内涵, 增加场地文化特征。三是考虑周边景区的功能与作用, 在龙腰山景区内多设置一些体育锻炼休闲空间, 不仅满足周边居民的使用, 而且可以很好地提高山体的使用率。该方案的设计宗旨是为市民提供一处集生态旅游、文化熏陶、体育锻炼为一体的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龙腰山平面图如2所示。

3 设计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保护龙腰山现有植被资源, 在此基础上增加植被林相结构和竖向丰富性, 恢复被侵占山体景观和游憩功能。对山体边坡的恢复尽可能采用生态性修复措施。

3.2 实用性原则

与铜山区周边几大风景区相连接, 形成良好的景观延续性, 增加市民休闲、娱乐的空间。

3.3 经济性原则

充分利用场地现有资源, 减少土方工程量, 降低改造成本;保留和利用现场原有植被;乡土树种的使用可以减少成本, 同时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乡土植物景观;铺装材料方面, 选用质朴简洁的地方材料。

3.4 服务性原则

服务城市、服务社区、服务山体本身, 满足市民体育、休闲、娱乐。

3.5 延续性原则

增加山体绿化, 丰富多样的植物不仅构成铜山区一道美丽的绿色飘带, 而且确保山体生态系统循环的基础条件。龙腰山景观的保护恢复与开发利用, 使之与泉山森林公园、千亩玫瑰园、楚河休闲旅游带、汉王风情旅游区、玉带河休闲旅游带几大景区, 形成良好的景观延续性。

3.6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的途径有3条:适地选树、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及重视乡土树种的应用。在进行荒山荒地绿化时, 应按照林业建设的要求,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重点、合理布局, 搞好荒山荒地绿化建设。其次, 应提出相应的目标和管理措施, 使工作更具针对性, 提高工作力度和效率。

4 指导思想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以造林技术为依托, 为实现山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景观, 要按照植物群落演替思想、适地适树思想、树种生物学特性等原理和要求, 运用小群落单独或混交布局。要从龙腰山的实际情况出发, 体现科学性、前瞻性、易于操作性、高标准性, 依照城市林业的规划和建设标准, 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实现景观价值、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 最终实现集生态、景观、旅游、经济、文化于一身的城市森林景观。

5 主要景点规划

5.1 云溪竹径

道路两旁以竹林造景、曲径通幽、郁郁葱葱、步入竹林, 便见修竹挺拔, 摇曳生姿, 让人神清气爽, 林间有石景, 与翠竹相映成趣。在对其进行规划时, 应该因地制宜, 合理选择植物, 龙腰山居民区周边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营建参考以上条件, 所选植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 并且选用了一批乡土植物, 如银杏、柳树、桃树、紫薇、柿树等。居民区周边公园绿地除常绿及落叶的基调树种以外, 还选用了一批观赏树木, 种植了一定数量的宿根花卉, 以及在广场及坡地留有大量的草坪。在对植物选择的时候, 所选植物要能够保证封闭空间的完整性, 去除遮挡物的干扰, 使功能区能够划分明显。

5.2 绵羊坡

宋神宗元丰年间, 苏轼与好友一起登云龙山饮酒而醉, 并吟“醉中走上黄茅岗, 满冈乱石如群羊”。这些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 表面光洁呈灰白色, 若隐若现, 这一自然天成的山坡变成了徐州山体的一大特色, 涵盖了徐州特有的文化内涵。

5.3 玫源

龙腰山山脚有千亩玫瑰园, 这是徐州特有的一处景观点, 龙腰山公园绿地群落构建主要分为春、夏、秋、冬4个主题。春季为主要观赏季节的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运动休闲区和入口区, 其代表植物主要有白玉兰、紫玉兰、广玉兰、紫荆、垂丝海棠、红叶李、樱花、碧桃、七叶树等春季开花植物。夏季为主要观赏季节的植物群落, 主要分布在疏林草地区和入口区, 其代表植物为夏季遮荫效果好的悬铃木、重阳木以及夏季仍具有观赏性的紫叶李、红枫、合欢、苦楝、紫薇等。秋季为主要观赏季节的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山坡广场和休闲草地区, 主要代表植物为色叶树种, 有银杏、榉树、栾树、花石榴、桂花、无患子、乌桕、马褂木、枫树等。冬季主要以置植物的枯枝或常绿植物为主要观赏对象, 因此, 冬季主要有榉树、榆树、雪松、香樟、桂花等代表植物, 分布在生态体验区、运动休闲区。

5.4 望玫坞

这个位置是龙腰山的一个制高点, 此处是欣赏山脚下千亩玫瑰园美景的绝佳位置, 在夏季必定会引来很多人前来。园林植物对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持碳氧平衡、吸收有害气体、滞尘效果、杀菌作用、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等。龙腰山景区内植物能够吸收空气粉尘的树种有:夹竹桃、女贞、广玉兰、香樟、珊瑚树、构骨等;对光化学烟雾抗性较强的树种有银杏、海桐、夹竹桃等;对氯及氯化氢抗性强的树种有构树、榆树、紫荆、槐树等;对氟化物抗性强的园林植物有丁香、金银花、大叶黄杨等。

6 小结

上一篇:vb课程设计报告36下一篇:记帐员岗位职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