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2024-05-18

高考生关于清明节的作文(精选8篇)

篇1:高考生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

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题记

风吹,雨飘,弥漫成一种情调,一种思念的情调。是的,今天是祭奠的日子,清明节。

风吹乱了扉页,杜甫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映入眼前.雨纷纷,虽是麻麻小雨,却连续下了四五天,阴霾的天空,偶尔飘过一丝冷风,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只有那山路上的行人的背影却如此清晰。

我久久地望着眼前的一切,思绪却飘向远方…….

“谁记得一切,谁就感到沉重”逝去的一切总在人们心中沉寂,历久弥新,那些被时间撕碎后重新拼凑的历史一幕一幕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以茶代酒,屈原,我敬你。萧萧江水,那悲愤在风雨中穿梭,屈原啊,当你看着国家在沉沦,心中在滴血,遭受贬谪之苦的你来到汨罗江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众人嫉余之娥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一声长叹,你摇了摇头,又向前走着,涛涛河水未能阻止你毅然向前的脚步---------风平浪静了,我却依稀看见屈原那不屈的灵魂!

时间流逝,当历史的印痕在岁月中碾过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中国四川的汶川,地震以山崩地裂之势呼啸而来,大地在刹那间变了颜色,成百上千的人在一刹那间被埋在了地下,哭声喊声连成一片,我仿佛又看到了温总理亲临现场的身影,武警战士,白衣战士那奋不顾身的救人场面,废墟下那一张张疲倦而坚毅的脸。汶川,加油!我们手牵手,心连心。我们祭奠逝去的灵魂,更加坚定了脚下的步伐。

四月的春雨,飘落在青青的山谷,我依稀看到了一个为救火而英年早逝的年轻退伍军人。一场特大山火让我们记住了这个名字:汤扬!这个生于长沙县的镇干部,在危险面前想着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是群众。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毅然奔向熊熊燃烧的大山。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祭奠英雄,更为他的高尚灵魂所感动。

泪水滴在手心,心被惊醒了。回忆故人往事,有一种冲动在心头悄然升起。看着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在进山的路上,我觉得也许该做些什么。

又是一年,清明。那永远的祭奠。

篇2:高考生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第 1 页: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 2 页:清明节的由来

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第 3 页: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清明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篇3:高考生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关键词:职校生,话题作文,审题能力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 也是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单招考试必考的科目。

自从2000年福建省实施高职单招考试以来, 高职单招语文考试作文大致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个阶段。笔者认为, 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 在高职单招语文复习及中职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如何培养职校生话题作文的审题能力谈谈看法。

一、引导学生明确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是当前职校生最为常见的一种作文训练形式。什么是话题作文?迄今为止尚无明确定义。怎样写话题作文, 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也没有系统安排。话题作文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作文形式, 也是这几年高职单招作文命题的主要模式。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一样需要审题, 但二者之间审题宽严有所不同: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加以审查与落实, 既要审文体、审范围, 又要审写作重点理解命题意图。话题作文只有一个松散的话题, 在话题的范围内,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文体, 题目可以自拟, 立意、取材不加限制, 写作重点也由自己确定。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虽然都有“材料”, 但二者对待材料的“态度”不完全一样, 在试卷上的指令也不完全一样。材料作文是根据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是阅读材料根据话题要求作文。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虽然都有“题”, 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 所有的考生都必须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 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 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

作为话题, 可以无限多, 举凡自然、社会、人生、艺术、学习、生活、情感、幸福等都可以成为话题, 但就高考作文而言, 话题又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即话题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就高职单招作文来看, 以下的话题是每年必须关注的作文话题。

关注自我———学会做人, 学会交往, 学会协作, 学会发展。

感受真情———亲情, 友情, 师生情, 乡土情, 爱国情。

话题作文的“话题”只不过是个引子, 它不要求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 进行分析。它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 只要与话题有关的, 不论写什么, 用什么样的体裁都可以。

话题作文是一种只提供一个写作话题或写作范围, 而没有限定立意、选材和写作方法的自选作文、自由作文。正是因为这样, 审题对于写好话题作文尤其重要。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题”, 包括作文话题、作文材料、写作要求。“审”, 即是对题的内容逐项细读, 咀嚼话题及各项要求的意味, 准确地把握话题中所“明示”和“潜在”的各项界定。对于题目提供的材料与话题, 动笔之前要好好地分析背景材料、作文要求及限制条件, 进而确定作文的写作内容, 否则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

二、帮助学生分析话题作文审题不当的原因

学生写不出高质量的话题作文, 审题不当是根本原因。学生审题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只看话题要求中的一个词, 而不顾其他, 就会出现审题不当。例如, 2009年福建省高职单招作文题:“舞台上, 几个角色演出一台戏;生活中, 众多角色组成一个团体。你对‘角色’有什么见闻或体验, 认识或感想?请以‘角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不得抄袭。”如果学生在作文中只强调舞台上的“角色”, 忽略了“生活”中的角色, 就有可能导致审题失误。有一部分考生立意时只侧重于“舞台”, 认为只要文章内容与“舞台”有关就可以, 如果忽视话题后边的限制性语言, 就有可能导致偏离题意。

(二) 顾此失彼, 理解狭隘。

也就是说, 对题意的理解不全面, 导致审题不当。如有的学生面对《诚信》文题, 往往把“诚信”拆成“诚实”、“诚恳”、“真诚与信任”、“真诚与自信”等, 导致审题偏差。又如2010年福州市高职单招质量检查卷作文题“照亮理想的月光”, 有的学生只写了“理想”而没有写到“月光”, 基础等级只能归入三类卷以下打分。有的学生只写了“月光”, 根本没有提及“理想”, 这就更属离题, 这类作文只能归入四类卷打分。

(三) 分析肤浅, 中心游离。

也就是说, 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和把握材料的中心, 导致审题失误。话题作文一般都会给一个材料, 而所给的材料都与写作的中心有关。例如2012年泉州市高职单招质量检查卷作文题:“1.曾有人问周恩来总理怎么没有写一部回忆录, 他说如果有时间的话他倒想写一部像卢梭那样的忏悔录。2.每年犹太人都要过一个‘赎罪节’, 到那天, 所有人都要到教堂里去祈祷, 为自己的罪过由衷地忏悔。请以‘忏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这个材料的中心是“忏悔”。忏悔不同于我们经常讲的后悔、检讨或自我批评, 不是迫于外界压力或是迎合某种需要, 而是真诚的自发行为, 它不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 更伴随着悔恨、愧疚、羞耻、自责等情感体验。只有深入地分析理解材料, 把握中心, 拓展思维, 才能写出生动感人、入情入理的好文章。人不可能不做错事, 但若有忏悔之心, 就能回归正确, 不至于错了又错, 不可救药。有忏悔之心的人是正直善良的, 而有忏悔之心的民族是强大的、优秀的。忏悔是对灵魂的自我拯救, 也是良知的闪耀、人性的升华。它能荡涤污秽, 净化心灵, 催人上进, 促人有为。也许在你的内心早就有过忏悔, 也许你的朋友也曾向你吐露过他的忏悔, 也许你已认识到忏悔对人的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 也许你感到正是由于忏悔意识的缺失使社会道德日益滑坡。有些忏悔虽然是迟到的, 已于事无补, 但对世人却是一帖清醒剂。抓住了这一中心, 记叙、议论或二者兼而有之, 对此文题皆相宜。

三、指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如前所述, 写好话题作文, 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审题, 审题不准造成的影响极大, 一旦偏离题意, 得分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话题作文不是没限制的, 只不过限定的范围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范围宽了一些。审题

WENJIAOZILIAO

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弄清题目中到底有哪些规定。

作文的审题方法一般可分为直接审题法和间接审题法。

直接审题法就是直接解剖题目的词语, 分析词语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而确定命题的范围和写作重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命题作文的审题。

间接审题法要求写作者按照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 联想、想象、思考与话题有关的生活情景、社会现象、生活经验、历史故事……确定立意、选择文体、拟定题目, 进行作文。这种方法适用于话题作文的审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审题方法, 为提高作文能力和水平奠定基础。

(一) 不要漏掉题中的任何一句话, 一定要把题目反复看几遍。

就像做数学题一样, 如果一个已知条件都没用到, 这个题就很可能解错了, 作文题目也是一样, 每句话都要考虑到, 想一想这句话对作文内容作了怎样的限定, 写作时应注意什么, 然后才能动笔。

(二) 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特别是有的题目中用了比喻、寓言等材料, 一定要弄清比喻或寓言的含义。

(三) 学会分析材料。

有时候, 材料比较复杂, 在审题时, 要学会分析。如“照亮理想的月光”, 关键词是“月光”, 月光在材料中的含义有四种:一是实指的月光, 可以借助它来抄写乐谱。但光凭月光还不足以支持巴赫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二是明亮温柔的月光, 一种美好境界的象征。三是哥哥的帮助, 这种帮助虽然微不足道, 却是必不可少的, 有如屋顶上的月光, 在艰苦的岁月总是无法叫人忘怀。从这个角度出发, 可以写亲情、友情、爱情。四是艰苦的环境。巴赫靠哥哥的辛勤演奏来生存, 徒步求学, 借助月光抄乐谱, 这样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一位音乐大师。从这个角度来看, 逆境造就人才, 似乎也可以写, 但范围较大, 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篇4:高考生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关键词:艺术生;高考语文;有效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069-04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1999年艺术院校开始大量扩招,再加上艺术高考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艺考热”应运而生,但也随即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针对“艺考热”,2014年教育部要求除个别院校保留校考外,其余艺术专业全部进行省统考,文化课成绩不低于对应普通高校批次分数线的70%。就拿星海音乐学院来说,自2014年起该学院本科按综合分择优录取,演奏类综合分的计算公式为:(专业分÷100)×80+(文化分÷750)×20,从该公式可看出对于艺考生来说,专业和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艺术生文化课分数要求越来越高,那么,能否提高文化课成绩将成为决定艺术生最终能否如愿踏入大学校门的关键。

高考录取分数逐年在提高,而从近几年的艺术生高考的成绩来看,他们的文化课成绩堪忧,录取率呈现下滑趋势。2015年参加高考的音乐生有7538人,达到录取分数线330分以上(含演奏专业)有4262人,占56.5%,达到255分以上(含舞蹈专业)有6671人,占88.5%;2014年参加高考的音乐生有8040人,达到录取分数线320分以上(含演奏专业)有5137人,占63.9%,达到260分以上(含舞蹈专业)有7158人,占89%;2013年参加高考的音乐生有7958人,达到录取分数线305分以上(含演奏专业)有5075人,占63.7%,达到210分以上(含舞蹈专业)有7769人,占97.6%;2012年参加高考的音乐生有8042人,达到录取分数线310分以上(含演奏专业)有5178人,占64.4%,达到210分以上(含舞蹈专业)有7912人,占98.4%。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在高考各学科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017年最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出语文学科的分值将由原来的150分提高至180分。既然语文学科权重如此之高,那么要提高艺术生的文化课分数,首先就要提高语文学科的分数。

笔者在音乐附中任教十五年,曾多次担任高三级语文教学工作,根据艺术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提高艺术生语文学科分数的方法。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艺术生高考语文的有效复习策略。

二、艺术生高考语文的有效复习策略

(一)了解艺术生特点,科学规划复习时间

艺术生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涯,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要用来提升专业技能,对文化课不够重视,所以文化基础相对普通中学的学生而言比较薄弱。到了高三复习时又要备考术科,在时间上不能保证正常的文化复习,大部分艺术生在高三上学期选择辗转各地高等院校找专业老师专心学习专业,基本不复习文化课,只有参加完1月份的省联考和2月份的各校单考后才能安心回校上文化课,而此时已进入3月份,任课教师要在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应考能力就一定要做到合理规划,科学备考。

根据学校的教学时间安排,可将备考复习分为两轮,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梳理考点,理清知识网络,加强复习方法指导,可争取在四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复习主要是进行专项训练,根据学情和考情,精选各地高考题或优质的模拟题,突破重点难点,查漏补缺,加强整卷训练,提升应考能力和技巧,规范答题,确保得分,复习时间可从四月底开始到五月底结束。

(二)充分认识艺术生学情,优化复习,提高效果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提高学生的高考语文分数,一定要对学情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经观察,高中艺术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及学习特点如下:一是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不牢,知识点容易混淆,比如表现手法、诗歌鉴赏的术语等;二是缺乏知识积累,包括文言实词、虚词及文化常识等;三是不会审题或审题草率,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差;四是解题能力差,缺乏方法的积累,答题不规范。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复习时主要是坚持“四化”基本原则,抓基础,以考促学,注重方法的指导,设定合理目标,增强学生的备考信心。

关于艺术生高考语文的有效复习策略

1 .坚持“四化”基本原则

(1)序化。序化即掌握了知识的主次、先后、纵横、上下等等关系,使原有的知识形成一个很好的系列化结构组块,牢牢地储存在记忆的仓库中。语文知识点十分庞杂,要记牢这些知识点并且不混淆,一定要帮助或指导学生将知识点序化,理清知识主线,熟记基本知识点。理清知识主线可用“知识树”的方法,一目了然(如下图所示)。

也可将具体的知识点都序化,方便识记。例如在讲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中的间接抒情时,可分类序化所有间接抒情手法。

又如作文也可序列化,可以按审题立意 (话题、命题、材料)、思路结构 (议论类、记叙类)、材料选用 (议论类、记叙类)、分析说理 (议论类)、语言表达 (议论类、记叙类)、开头与结尾、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体特色、深刻、丰富、新颖这样的序列进行训练。

(2)类化。类化就是将复习的知识采用类聚法归类,达到“一道题,一组题,一类题”的效果。在讲授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时,类聚法能使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诗歌意境鉴赏题时,先汇总考查意境的各种提问方式,然后告知学生看到这些提问方式时可以明确这是在考查诗歌的意境,明确题型后再指导学生按照意境鉴赏题的答题思路回答问题。可在课堂上做一两道典型的意境鉴赏题,并详细分析,再让学生做类似的几道题进行巩固,还让学生回家后在习题册里自行找出同类型的题做,加强他们对这类题型的判断。

现代文阅读亦然。例如,在高考现代文题目当中经常遇到一种题型,问“为什么要写中心人物以外的人呢?”或“在次要人物里,为什么写这个,不写那个呢?”,教师可以将这类题归纳为“人材作用题”,告知学生这类题型的一般提问方式为“写A,为什么却要写B?”或“写B,对A有什么作用?”,并指导学生从表达目的(扣人物、扣主题)、表达效果(扣文体、扣读者)四个方面全面答题。学生复习时有了这样的知识类化,就不会感觉无从下手,做题时也能胸有成竹了。

(3)活化。活化就是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情境性,教师可以精选鲜活的例题进行讲解,加强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像语言运用题最适合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题材的例题,分析答案时学生容易发现自己的存在的问题,介绍做题方法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例如:在下面对话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清晰,语言连贯得体。

张宇:你好。你们的短信说“货品已经发出,预计二日到”,今天已经第三天了,怎么货还没到呢?

网店客服:不好意思, ①

张宇:噢,那我就在2号等着签收了。还有,你们短信说“已付包装费保险费送货费由收货方付”,我到底该付哪些费用呢?

网店客服: ②

张宇:我明白了。谢谢!

网店客服: ③

张宇:没关系。你们能改进工作就行了。

语言连贯题是近几年全国卷语用题的保留题型,所以高考前务必要让学生掌握。那么怎样写才能达到语言连贯的要求?复习时笔者选择“网购”这一学生十分熟悉的题材作为典型例题,学生做题时觉得没难度,答案五花八门,但能得满分的却不多。怀着好奇的心理,学生在听分析时特别认真,在区别②中“我们已付送货费和保险费”与“我们付包装费和保险费,您付送货费就好”、“ 我们的快递员到时将会给您解释清楚的”的不同,还有③中“非常抱歉为顾客您带来麻烦”与“非常抱歉,文字产生歧义是我们工作的失误,给您添麻烦了”、“真对不起啊,因为出现这一工作失误,希望您能谅解”的不同后,学生对做语言连贯题中“明话题、明位置、找提示、说通畅”的答题方法有了十分感性的认知,印象深刻。

(4)精化。精化是指复习内容要精,这样才能做到“纲举目张”,以便“厚积”能“薄发”。高考语文考点如此之多,艺术生复习的时间却如此少,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提高成绩,教师要有大刀阔斧的勇气,精选复习内容着重复习。经观察,诗歌鉴赏、文学类阅读、文言文阅读(翻译)、语言运用这些内容要让艺术生在短时间内提高较难,那么我们就不必花太多时间复习。而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选择题)、论述类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写作这些能够在短时间攻克、拿到分数的内容则要“细化、深化”地复习与反复练习。

2.抓好基础

对于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艺术生来讲,去钻研难题、怪题既耗时又耗力,抓好基础才是明智的选择。打好基础一是利用好教材,包括课文、注释和知识短文;二是选做基础训练题。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是复习文言文最好的复习材料,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把高中学过的每一篇文言文都复习一篇,我们只选择高考要背诵的文言文以“字字落实”练习的方式详细复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翻译时“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原则的意识,也复习了重要的实词、虚词,亦帮助学生背诵该篇目。2016年高考考查情景式默写,这样的复习方式能帮助学生复习文章内容,把握文意。经过多次实践证明,这样复习文言文的效果甚佳。以下节选《师说》练习当中的一小部分:

古文: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至于基础训练题,我们可选择各地的高考试题进行训练,这些题目难度适中,出题严谨,也很典型,做这些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议,节省了复习时间。

3.以考促学

由于复习时间短,所以我们无法像普通中学那样“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但也不能忽视考试的重要性。通过考试可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让他们学会仔细阅读题干和题肢,领会命题意图,答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点醒目,术语准确,书写规范,全面提升他们的应试技能;通过考试亦能让学生反省、调整和指导自己的复习;通过考试还能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考场心理素质、时间分配及把握、全局全卷把握能力等等。既然如此,每复习完一个专题,教师都可安排学生做专题测试,针对常错点、易错点,以基础为主,查缺补漏;当复完一轮后,可安排每周做一套模拟试题,保持做题感觉,调整做题的速度和时间分配,强化考试能力。

4.注重方法的指导

语文学习贵在长期积累,仅凭高三积累的知识实在有限。因为要积累的内容太多,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而做题方法的指导不会让学生觉得束手无策,而是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增加了做题的信心。王大绩老师介绍的“检索·加工”方法对于解答语病、成语、句子衔接、必考阅读题特别适用,去除干扰信息,挑出关键词使解题效率提高。例如:

[2015年全国一卷·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此题只要删去次要信息,找出每句话的关键词“经验丰富”、“充分沟通”、“战略措施”和选项近义成语中的关键词“老谋”“远虑”“熟虑”,再一一对应,就能很快选出答案C。

关于新材料作文,学生容易审错题或行文思路不清楚或无内容可谈,那么如果教师能给学生提供新材料作文的基本写作结构模式,按照这种模式经过多次训练,基本上学生在考试中还是能取得40分左右的分数。

新材料作文的基本写作结构模式如下:

第一部分 (摆出材料中的事实,提出问题,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部分 (分析材料中的事实,分析问题,主要回答为什么或者为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段 (设问,引起下文。可以单独成段)

第三段 (分析外在原因、客观原因,写出第一个层次)

第四段 (分析内在原因、主观原因,写出第二个层次)

第五段 (联想社会材料,分析社会原因,写出第三个层次)

第三部分 (解决问题,提出措施)

这一部分,在第二部分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综合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按照分析的层次,一一照应上文,提出解决办法。

第六段 (解决问题,提出方法与措施,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第七段 (解决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第四部分 (收束全文,首尾照应)

作为文章的最后一段,尽可能收束有力度。在内容方面完成有点到面的升华主旨,实现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转换;在结构方面,完成首尾照应,使结构完整。

第八段 (收束全文,升华主旨,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5.设定合理目标,增强学生的备考信心

有目标才有动力,但目标的设定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根据高考对艺术生的分数要求及多年来学校语文的平均分,设定一个分数总体目标,全年级设定个人最低标准,不低于85分,一般学生争取90分,基础较好的同学争取100分,尖子生突破120分。

分数目标可落实到每一块的题目上。比如语言运用题9分争取全对,最多错一题,错两题就是重大失误了;文言文选择题9分争取全对,最多错一题,翻译10分,争取拿5分;默写6分不应失分;诗歌鉴赏7分,不低于3分;必考阅读9分,争取拿满分,最多错一题;选考阅读22分,不低于11分;语用12分,争取拿6分;作文60分,要求38分以上。这样语文就可以争取得到90分。

因为学生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学力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作为教师还应该帮助每个学生制定自己的语文成绩目标,并将目标分数量化到具体的考点当中。设定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产生学习的动力,进而实现预设的目标。

艺术生高三最后三个多月是决定他们最终能否如愿踏入大学校门的关键,语文教师只有科学安排、打好基础、讲究方法、注重效率、精讲精炼、不断鼓励,艺术生才有可能在高考语文当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解正宝.从图式理论看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J].学语文,2002(5).

[2]王大绩.王大绩精讲高考语文检索·加工[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篇5:关于2014高考艺术生报告

2014年行业与校区联手,打造最强势合作,希望迎来一个招生丰收季节。现就咨询师行业单作如下分析;

1.2013年高考生四校状态

河西高三 考生计189人次其中艺术考生58人/次

湘钢高三考生计38人/次,其中艺术高考生7人/次

东站高三考生计13人/次,其中艺术考生1人/次

易俗河高三考生9人/次,其中艺术考生无。

2.河西艺术生

河西艺术生2013年按每生16次课程计算,计收费296960元加上20%超基础课时。计算收入应为35万元左右。

河西咨询师按4 人计算,每人应收9万元。

3.河西咨询师按月应收艺术生最底金额线

2013年11月6000元

2013年12月8000元

2014年1月 12000元

2014年2月15000元

2014年3月30000元

2014年4月25000元

2014年5月8000元

4.其他校校区咨询师

湘钢校区按河西的80%,易俗河、东站校区按河西的70%

篇6:高考生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关于对音乐专业艺术生的培养及迎高考

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年一度的专业艺术高考还有3---4个月的时间,在新形势下,如何抓好音乐专业生的培养,并指导学生做好迎考的准备,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要任务。根据市近几年来的报考情况,以及全省的招生计划,院校录取情况等,把我的一些有关想法和大家探讨一下,以便共同商榷,互相交流。由于缺少资料,加上个人水平和经验有限,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当前艺术高考的形势分析

1、艺术考生人数增多,但招生计划没有增加,录取率并不乐观。这几年,音乐生在全国的报考人数呈增加趋势。据统计,2005山东省的艺术考生达14.5万人,2006年突破16万人,2007年17万人,2008年估计也要15万以上,其中音乐生约占三分之一,河南省的音乐生也在万人以上。考生人数剧增,但有些院校并没有扩大招生规模,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一流院校,都基本上不扩招。用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院长的话说:我们实行的还是精英教育,是质量第一。中央音乐学院甚至还有所压缩,因为招生规模,要受到环境、设备、师资力量的限制。有些学校扩招,但规模不是太大。有的理工科学校开设艺术系,但师资力量跟不上。这样的学校,专业基础好一点的学生是不愿报的。这样对考生来说竞争越来越激烈,致使录取率越来越低。例如: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录取率为3.8:1,05年为5.5:1;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4年为10:1,05年为19.1:1;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04年为9.5:1,05年17.9:1.至于北广(传播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录取比率就更低。

2、考试难度加大。如中央音乐学院对视唱练耳的考试要求做了调整: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从级别C升到了级别B,视唱规定由两个升降号变成了三个升降号。声乐、民乐、管乐、艺术管理、打击乐、吉他等专业由D级升到了C级,视唱由一个升降号改为两个升降号。

再者,文化课考试方面,数学成绩全部记入其考试成绩总分,这也增加了考生的负担。这个问题对我们的考生好像暂时不利,但从长远看,意味着生源的质量在提高。但目前,对我们的考学造成的压力是有所增加。

以上这些情况,对我们音乐师生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有许多学校新开辟了艺术学科,有的老校新增加了有关专业,这些又为我们增加了报考院校和专业的可选择余地,增加了成功的希望。

二、备考有关策略

(一)学透文件,掌握政策

1、关于招生计划。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中规定:高职(专科)院校及本科院校按艺术类招生的高职(专科)专业,均须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31所独立设置本、专科专业的艺术院校及普通高校按艺术类招生的本科专业,由学校自行决定是否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像北京地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只面向全国安排招生计划,不再向各省具体分配招生计划,录取原则以专业成绩和文化课成绩为唯一标准。这就是说:专业好一些的学生,尽量报考高一些的名校,直接参与全国的竞争,不必在省内排队,减少中间环节,更加接近公平,对我们当地的考生更有利。因为山东考生素质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文化课。如果分了指标,你山东也只能是分到全国的几十分之一,那么许多优秀生就得争这

一、两个很有限的指标,就得有许多考生在竞争中被淘汰。你本省、本市的在一起比,你就不一定有优势了。而不分指标,直接参加全国竞争,就不指标限制,特别是我们的文化课成绩,与其他省市比,还是有优势的。象有些学校的有些专业,是按专业分加文化分的总和来排队,这样对文化课成绩好的同学就有利一些。

2、专业认定省级统考成绩。艺术类本科招生,可使用省级统考成绩,这对于报考省内院校来说,统考有可能更公平、公开、合理一些。(我省在讨论),“据说我省09年实行专业统考”。

3、数学成绩计入总分。06年已经实行,关于这个变化,许多考生特别耽心,怕数学分影响成绩。其实,数学成绩大家都不太好,反正都差不多,影响应该不是太大,现在你把语文、外语考好些,分数也能上去。从长期看,加上数学有利于培养高素质艺术生。雨果有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金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缺少数字是不行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包括绘画)都是强调单线条、平面思维,西方音乐中的复调、和声、对位法、十二音序列体系都很严谨,逻辑性很强,而中国古代音乐,复调性差一些。中国古代的音乐家如孔子、嵇康都是文人墨客,而西方的爱因斯坦是精通乐律的物理学家。所以光强调形象思维,缺少逻辑思维不行。将来我们的音乐还是难以超越。与其回避,还不如正视它,以后对语、数、外都要认真学好。

(二)研究招生简章,让学生对号入座

部分音乐院校的录取原则:(1)中央音乐学院对语文、外语两科成绩提出具体要求,即音乐学、音乐教育、艺术管理、音乐治疗方向要求考生语文成绩不低于75分,外语不低于60分,文化分+专业排序,其他专业语文不低于60分,外语不低于45分。(2)中国音乐学院要求艺术管理的外语为90分,音乐学外语为75分,音教为60分,其他专业不低于45分。在文化课合格的情况下,原则上按专业成绩排队。音乐学按总分排队,艺术管理按文化课加专业二、三试分数的合计成绩排队。(3)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采取文化课划线、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队,录音艺术专业的专业课成绩占35%,文化课占65%,两项相加总分排队。(4)上海音乐学院:英语要求:史论专业70分,表演专业50分,按专业从高到低录取。(5)山艺艺术管理类,专业30%+文化70%排队。今年的录取分数较高,低于二本线很少,(6)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高价),A音乐表演类:文化课上线后,按专业排队,B、音教,按结构总分比例:专业60%+专业基础20%+文化20%。C、音乐学结构分为专业60%+文化40%,D、录音艺术(音乐音响导演)专业加文化总分之和排队。

根据以上情况,我认为文化课特别是语文、外语好的学生,其专业如果不突出可选报音乐学、艺术管理、音乐治疗、录音、音教等专业,而专业突出,文化课差一些的可报演唱、演奏、作曲等专业,做到扬长避短。

(三)有关对策

1、尽可能兼报多所艺术院校,尽可能多拿到几个院校的专业通知书,这样才能填报艺术院校专业志愿。如菏泽电业局工会的李科长,他领着孩子考了七、八个学校,专业也过了几个。如首都师大的录音专业、中国音乐学院的艺术管理,还有西部的一个什么211大学中的音乐制作专业,等等,这就有了选择的余地,他打电话反复征求我的意见,我建议他报了中国音乐学院的艺术管理专业,因为要上还是上名校啊。后来结果如愿以偿,已被录取了。去年单县有2个女生因报的学校太少,且都是较高一些的,结果都没录取。

2、拓宽思路,选择学校专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选准了,即使专业水平不太高也能获胜;选不准了,虽有实力也难以录取。下面就针对有关专业进行分析。(1)音乐表演专业:发专业合格证的比例是1:3,但排名稍后的往往被淘汰,真正录取的是专业顶尖的前几名,如果不是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又没有在级别较高的比赛中获过奖,也没跟知名教授学习过,那么你最好不要报这个表演专业,特别是那几个一流的音乐学院。相比而言,首都师大、中央民族大学等学校较易一些,至于省级的一些,就更宽一些了。

这个情况也不绝对:如中央音乐学院报的比较少,大部分考生过高地估计了专业考试的难度。其实,拿王次昭院长的话说:有的同学不知道自己已具备了竞争的条件,不去试一下,是一生的遗憾。要说难是真难,但要说公平竞争,中央音乐学院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2)音乐教育专业:要求专业全面,但不要求单项特别突出,能唱歌、会弹琴这就能考。音教分多种:像许多师范大学的音乐学,实际上就是音教,或者叫“音乐师范”。(3)音乐学专业:真正的音乐学就几个大的音乐学院,研究一切音乐现象,音乐理论,包括音乐史学、传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音乐评论等。文化课好的,文笔好的,又有些键盘或乐器演奏基础的,可以报音乐学。

(4)其他新兴专业:艺术管理、音乐治疗、录音艺术、音响导演、音乐编辑等等,这些专业对演唱演奏技术要求不是太高,适合那些专业学习起步晚的学生。象艺术管理、说实话,开始我也对此也不感兴趣,现在国家提倡发展文化产业,将来这个专业肯定有用武之地。象风糜全球的“女子十二乐坊”就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教管理的青年教师策划的。像录音、治疗等专业,都很有实用性,这些专业肯定没有传统专业竞争激烈。

(5)流行音乐专业:现在有很多院校都设了流行音乐专业,如武汉音乐学院的演艺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的通俗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的流行音乐系、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的社会音乐系、天津音乐学院的现代音乐专业、南京艺术学院的“流行音乐演唱、演奏”专业等,这些学校的流行音乐专业设有通俗歌曲演唱、电吉它、贝司、萨克斯管、架子鼓、电子键盘,四川的甚至还有流行歌舞专业,这对喜欢流行音乐的广大青年学生来说,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者说发现了“新大陆”。因为许多人怕传统音乐难学,对什么美声啦、钢琴啦、小提琴啦等等,望而却步,但对流行音乐却爱不释手,这下可以对口选择,从而使专业领域拓宽了许多。

(6)关于艺术特长生考试:文化课较好专业特长出色又不愿以艺术为职业的同学,可选择艺术特长生的道路。在清华、北大、人大、上海财经、北京交通管理大学、青岛大学等等,许多院校都在招艺术特长生,一般降低20分。参加艺术特长加试除了到本校应测外,还可参加清华大学冬令营专长测试,然后将证书复印件寄到报考学校。该成绩单全国通用。各大学都成立乐团、艺术团。06年北大特长生45人,清华60人,除了声乐、管弦乐器较缺,特别是铜管乐如小号、长号。

3、考前找权威老师指导。一般来讲,报哪个学校,最好找该校的老师辅导一下,一是老师能告诉你怎么准备,因为他(她)对本校的要求非常清楚;二是能得到专业上的提高,纠正学习中不规范的地方;三是如得到老师的认可,成功便有希望。

三、部分音乐专业的考试程序及内容

关于专业考试,有的是初试、复试,有的是一、二、三试,下面分专业按顺序介绍一下考试内容。初试内容,中央音乐学院考试程序是:

1、音乐学专业:(1)音乐学基础知识,包括中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三方面的知识(有的选二项);(2)音乐评论(命题或听音乐作文)。中国院是先考音乐表演技能、乐器或演唱均可,当然还有命题作文,而上海院、山艺的初试为乐理及音乐学基础;天津院是先听写,加上乐理及论文写作。

复试:中央音乐学院(1)口试(当面了解考生理论素质、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2)视唱练耳(B级,视唱规定三个升降号);(3)乐理;(4)钢琴:a、练习曲299以上,b、乐曲、奏鸣曲快板乐章;c、复调:巴赫创意曲或平均律赋格段。中国院:(1)口试问答;(2)演唱、演奏:报乐器的唱民歌或戏曲,报演唱的奏乐器;三试为乐理和视唱练耳。上海院的复试是论文写作,视唱听音、乐器演奏、口试,交论文1-2篇(这个都有);天津的复试是音乐学常识、音乐风格听辨、视唱(2个升降号内)、和声。还有个面试,演奏乐器,唱民歌、戏曲、论文简述等等。

2、艺术管理:中央音乐学院基本上同音乐学。中国院的管理初试先进行文化素质测试,语文、数学(2:1比例)。不计入总分,只做进入复试的参考。

3、音乐教育方面:初试:中央音乐学院(1)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史、评论、听辨、乐理);(2)口试:视唱视奏(含二部),歌曲(唱法不限),其他学校如上海、天津等大部分院校的音教,都是把表演分成三种:声乐、钢琴、综合类,考生自选一类。山艺音教系音乐学(师范类)、山师大、首都师大、上海院等面试加诗歌、散文朗诵、形体舞蹈等。复试:中央音乐学院(1)口试,综合文化素质,可加试第二乐器;(2)视唱练耳;(3)乐理;(4)钢琴。其他校:中国院(1)技能同初试,曲目不重;(2)乐理与视唱练耳;(3)口试:钢琴、声乐加视唱视奏。综合类考生加时事及文艺常识内容;(4)声乐的检查发声器官。上海院有即兴伴奏及第二乐器加试。首都师大及山师大声乐的均加朗诵及形体。天津的面试:舞蹈、板书、常识、朗诵(自选)。首师大的音乐学(师范)分一、二、三试,一试为笔试,听音13%,乐理9%;二试为主项40%,三试副项25%,视唱13%,一、二试通过方可进三试,一、二、三试成绩之和为专业总成绩。

4、流行音乐方向:天津的初试为(1)歌曲2首(唱法不限);(2)通俗键盘:复调、乐曲加即兴演奏;(3)萨克斯管:练习曲、乐曲各一首,视奏;(4)鼓、吉它、贝司都有练习曲、乐曲、即兴演奏及视奏。

复试:视唱(2个升降号内)听写、乐理。

三、音乐生的培养及专业训练

1、音乐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是短期内能够奏效的。我们提倡学音乐从娃娃抓起,长流水,不断线。我们的生源如果是从小坚持学音乐的,当然最理想。从小学习钢琴或其他乐器,稍大一点,嗓子条件好的,再加上声乐的训练及有关音乐理论学习,嗓子条件不好的,就不必勉强了。有的学校在升高中加试中,把声乐作为必考项目,其实应作为选考项目。因为现在除了声乐,还有别的专业可选择,至于视唱练耳,宜越早训练越好。

对于“半路出家”高一高二分流的学生,选择专业要适当,即选哪些短时间内易于掌握的专业。我们高中老师直接面对的当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基础好的,因势利导顺其发展即可。如果起步晚,就要认真帮他选择专业。条件好的,训练声乐也较快。又如管乐器:小号、长号、萨克斯、笛子、舞蹈等,只要方法得当,进步也很快。还有一些理论知识,通过强记硬背,收效也很快。至于钢琴和弦乐,时间短了不好办。但现在声乐、音教等都要考钢琴,有个别人采取临时突击的办法,也能应付一下。但基本功肯定不行,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尽早练习钢琴,以免用时再临时突击。

2、抓好视唱练耳训练:无论是应考,还是平时,都要对音乐生加强视唱练耳训练。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辨和如何表现音乐的能力,是检测学生的基础音乐潜能和音乐基本素质的标准,同时也是衡量考生音乐天赋和才能的必考科目。各大院校对视唱练耳不及格的采取一票否决。因为视唱练耳不好的学生,将来很难发展。一个音乐家必须具备常人无法达到的“音乐的耳朵”,敏感、敏锐的耳朵是成为一个好的音乐家的最重要的前提。

下面就谈一下视唱练习的训练方法

(一)音准和节奏是学好视唱练习的基础,视唱与练耳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视唱与听音应同步进行,唱准音高和节奏是第一步,用固定唱名法练习视唱,有的学校教学生用首调唱五线谱,这不利于培养固定音高,不利于练耳,且正规院校也不认可。(1)首先要唱准音阶和八度内的旋律音程,用模唱固定音高、模击常规节奏型的方法。结合乐理,掌握四度内狭音程,然后唱宽音程,用搭桥法练习。如1-5,唱12345或135;小七度如6-5,先唱6135,然后唱6-5。也可...用反向搭桥法如6-6-5。(2)结合乐理,用自然音程的音准概念,去.套用带变化音的音程,如唱2-#4,就用唱1-3的大三度感觉去唱,其余依次类推。(3)音程与和弦的听辨:在各个音级上构唱音程和和弦,如1-3,2-#4,3-#5,在每个音级上构大三度。调内调外都得练,不管什么调,掌握熟了,再回到调内。先进行性质听辨,然后再用理论推出音名。理性结构即用乐理识别它,音响结构指音之间的距离感。听和声音程与和弦时要感性与理性双管齐下。(4)节奏与旋律交叉训练,如果节奏乱了,旋律肯定也记不对。要多做节奏练习,划着拍子口中念节奏或打节奏。节奏熟了,再加上音高,就成了旋律。久而久之,视唱练耳都能提高。

(二)把握好视唱谱子中的跳度和速度。(1)养成正确读谱的习惯,先看一遍,看准调号、拍号、速度、表情标记,有无难点,然后再开始。(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要慌,不要紧张。(3)注意表情和线条美,用中弱音量、柔美的声音把每个乐句唱清楚,连贯流畅,注意表情,强弱和风格,这样才能完整。

3、关于基本乐理的准备:乐理的学习也很重要,因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院的有些专业对乐理的要求是达到入学即修毕的程度,入校后不再开乐理课程。所以乐理要学好、考好,现在的乐理试题,不再是简单的背概念,你要熟悉题型,否则无从下手。如“写出以G音为下中音的和声大调与旋律小调的上行音阶”。这一句话题中包含几个知识点:音阶结构(和声大调降V1级,旋律小调上行升V1、V11级),音阶的音级名称及不同调式音阶中各音级之间的音程关系等等,虽然这些书上都学过,但如不能融会贯通,你就不能准确地答出来。所以要多做题,才能熟练掌握。有些组合法的题要好好计算一番;音程、和弦、调式判断的题一般都有,各种音阶要熟悉,民族调式三种音阶,移调记谱,近关系调等,大体上就这些内容。

4、声乐作品的准备:一般要5首甚至6首歌曲,二试、三试各唱两首,一试从中选一首,有些不能重复。一般要有歌剧选段,学美声的外国歌曲要唱原文,如意大利文。有的自带伴奏或光盘,有的学校指定人员伴奏,有的要测歌曲的定调。

5、钢琴曲的准备:有的要求较低,如民大的音教要求车尔尼599以上程度,音乐学一般要求在299或740程度。一般说达到中国音协业余考级9-10级的都可考试。中国院的音乐学除了钢琴,还可加其他民族乐器,甚至声乐。

6、面试(口试)的准备:除了朗诵、形体、即兴小品外,还要唱民歌,熟悉音乐名人名作,及各种文艺名著。社会百科知识面越广越好。

7、考前冲刺,全理安排时间,从身体上注意劳逸结合;从心理上减轻压力,树立信心,战胜恐惧心理,保持正常心态。今年不行,明年再来,要有决心,有个女生,拼博八年,终于考上了中央美院,这叫“有志者事竟成”。

以上从艺术高考的形势,有关文件规定、各校的专业要求、录取原则和专业选择、考前准备以及音乐生的辅导几方面谈了一些信息、个人的理解和建议,但愿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参考荣世生同志06年音乐学术发言材料

菏泽市教学研究室

篇7:高考生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我“算是挺能折腾的。开始就效力于学生会,又在各个社团间辗转奔波,因为当初总把未来的自己想得很万能,所以当自己跨进大学的门,总想着凭着一股青春热情,能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可是一个学期过去了,自己又长了什么本领?好吧,“我“不妨坦白地说说自己。最初,“我“曾想把自己整成一个“武林高手”,然而在跆拳道协会呆了两天之后,因不堪各种痛苦的训练,就果断地逃跑了。后来,“我"又想把自己熬成一个知识渊博的“大神“,可看到懵懂的数字题时,就撂下笔,很怂地溜了。再后来,“我”想在软件上大展手脚,结果刚听了几分钟,就转身奔“元圣“周公去了……这一路走来,“我“总在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也不对,到头来什么都没学会。

突然很怀念中学时期的自己,虽然学习压力大,但每天都有奔头,每天都很充实。忙碌过后偶得闲暇,显得弥足珍贵。而如今,当努力变得可有可无,当安逸成为生活的主色调,“我“居然没有底气保证不迷失自我,不丢失当初的自己。

其实现在的“我“还是那个“我“,只是在全新的环境里遗忘了那个曾经专注、认真的自己!“我“该做什么,其实很简单。正如香港大学某教授所说:大学生,就应该早起吃点早餐;跑跑步;专业课认真听;公共课看看自己喜欢的杂志;中午小睡一会儿;下午参加个社团活动或打打篮球;晚上和朋友散散步;或去自习室安静地看书……社会不需要学霸,更不希望所有学生随便放弃学业去谋生!我们要做的只是平稳地、完整地读完大学,找到自己擅长的技艺,看一些能丰富自己思想的书,认识几个知心贴心的朋友,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学精自己想要从业的专业知识……能做到如此,我们就已经很优秀了!

篇8:高考生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一、高考复读生群体概况

高考复读生群体是指完成了高中三年学业参加过应届高考后并没有升学或就业, 而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准备来年继续参加高考的往届学生群体。根据学生应届高考分数的高低, 可以将学生分为上线复读生群体和非上线复读生群体;根据复读生复读学校是否和原来就读学校相同, 可以将学生分为本校就读复读生群体和择校就读复读生群体;根据学生复读意愿的主动性, 可以将学生分为主动复读生群体与被动复读生群体。近年来, 我国高考复读生群体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大;主动复读生群体和上线复读生群体比例上升。2002-2006年, 全国总共有1000万复读生, 且平均每年增加24万人。2006年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为950万, 其中应届生667万人, 占70%, 复读生占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的30%, 有183万人。[1]在2007年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1010万人中, 有289万人为往届生, 占28.6%。[2]

二、高考复读现象揭示的高考制度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社会现象?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复读背后广泛的社会关系、经济利益和文化观念等, 但过于强调高考复读是这些社会系统的驱动, 忽视了高考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高考制度作为高考复读现象的重要原因之所以被很多研究者忽视是因为他们认为高考制度归根到底也是由社会结构决定的。然而, 高考和社会结构并不是线性对应的, 高考制度设计是社会的一种主动行为, 体现了政府的价值取向和政策选择, 所以不能认为社会结构完全决定高考制度, 进而导致单纯注意高考复读的社会原因而忽视高考制度是高考复读的内因。高考复读群体是社会外因和高考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高考复读不能忽视高考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高考复读是考生追求高校文凭的主动行为, 更是规避不合理高考制度的一种被迫行为。高考复读现象揭示出高考制度的三大问题, 对研究高考制度有重要的启示, 高考改革要重视从高考复读生群体进行制度设计, 使改革更具科学性和社会性。

(一) 高考改革频繁, 学生不能适应

高考是我国的举国大考, 高考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关系考生的切身利益。高考有其自身的规律, 我们在改革的同时要特别谨慎, 充分调研和实验, 不能过于激烈和频繁, 应该采用理性的渐进模式。但由于高考的重大弊端使很多人激愤难平, 主张要对高考彻底革命或进行休克式的改革, 加之行政人员不懂教育和追求政绩的主观动机, 高考改革实际上往往是仓促进行, 缺乏理性研究的高考设计一旦出现问题后又不得不重新改革, 导致改革过于频繁。过于频繁的高考改革会对中学教育秩序产生重大的冲击, 特别是由于改革是政府主导的单方面行为, 缺乏中学的主体参与, 缺乏理性的沟通和对话, 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导致中学教育不能及时有效地衔接高考改革方案。这在客观上会增加大量的复读生。

(二) 高考命题和阅卷不能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

高考命题和阅卷的科学公正一直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改革的努力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 标准化考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这一目标的达成并不让人满意。首先, 就高考试题质量来看, 因为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 试题必须确保很高的质量,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 试卷的信度、效度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 由于评价测量理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教育考试机构还不够成熟及教育评价资源的不足, 高考试题质量总体来看并不让人满意, 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成就;各门科目之间、不同年度之间和不同省份之间试题质量差异很大。其次, 从高考阅卷来看, 高考阅卷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的阅卷质量不高。主观题测量考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如推理能力、想象能力、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多种能力, 以及考生的社会经验和情感态度等个性心理特征, 不同的教师可能有很不同的评价, 同一个教师的多次评价也可能很不相同, 因此, 阅卷教师要反复琢磨、认真推敲和多方讨论才能保证较高的阅卷质量。由于高考是举国大考, 高考阅卷任务繁重, 时间紧张, 阅卷教师数量有限, 素质参差不齐, 难以保证阅卷质量。我国高考制度只是简单地公布考生各门科目的分数, 并没有详细地反映考生每门科目的每道试题的成绩, 考生很难判断自己的高考分数是自己真实成绩的反映还是评阅误差导致的不良影响。事实上, 根据访谈了解, 多数复读生谈到自己运气不好, 在高考阅卷上可能遭遇不公正的问题。再次, 从个体差异来看, 不能否认的是, 试题风格与考生的个体差异存在匹配与不匹配的问题, 当试题风格与考生个性相匹配时, 考生就有较大的优势, 否则, 考生将处于劣势。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评价学生的能力必须基于一定的情境, 试题要结合学生生活和地方文化背景设置一定的情境;但另一方面, 基于学生生活和地方文化设置的试题, 使一部分熟悉该情境的学生处于优势, 而使不熟悉该情境的学生由于缺乏背景知识处于劣势, 不能很好地展示他们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在一考定终身的选拔制度下, 即使试题质量很高, 但考生如果因为考试时社会环境和身心环境的影响而导致不能正常发挥, 往往也会选择复读。

(三) 录取规则不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学生不能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

我国当前的录取机制主要有“志愿优先”的传统录取模式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 这两种录取模式都不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学生不能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

传统的录取机制是依据“志愿优先”的规则分批次录取。其基本形式为:根据考生的第一志愿将其匹配至相应学校并按分数降序排序, 然后按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向该校投档, 各校按照分数审核录取, 超出计划数的考生不被录取, 进入下轮投档, 依此规则操作N轮, 至全部考生的所有志愿都被考虑, 若仍有学校未用完招生计划, 则将所有尚未被录取且选择“服从校际调剂”的考生按分数排序, 根据其调剂志愿予以录取, 直至所有考生都被考虑或者所有学校的招生计划额都用完, 招生工作结束, 没有被任何学校录取的考生落榜。[3]在“志愿优先”的录取机制下, 考生的录取结果由其考分和志愿共同决定。由于志愿顺序与录取次序相对应, 因此, 除了充分准备考试以提高成绩外, 考生还可以通过操纵志愿申报的顺序影响录取结果。录取结果实际上是众多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复杂博弈过程, 又由于考生规模大, 博弈关系极为复杂。考生在博弈过程中并不能知悉所有竞争对手的情况, 如果考生在博弈中选择了错误的策略, 就有可能出现高分低就或落榜的后果, 导致产生大量的高考复读生。

平行志愿是一个志愿多所学校, 投档时是按一个志愿看待, 也就是说, 无论这个志愿中有多少所学校, 都是一次性投档, 只投给符合投档条件的一所学校, 由学校审查录取。一旦学校退档, 也不会再投给其他平行志愿学校, 只能转下一个志愿。由此, 平行志愿存在两种风险:一是考生填报志愿过高, 档案投不出;二是档案投出, 学校退档。这两种风险同时存在。那些认为只要实行了平行志愿就可以减轻填报高考志愿的压力、增加录取机会的想法, 实际上是对平行志愿认识的误区。第一志愿仍然十分重要, 第一志愿为平行的几所学校, 一志愿录取率更高, 所以一旦一志愿未被录取, 可选择的二志愿学校范围更小。平行志愿中的几所学校理论上是没有顺序的, 但是在具体操作中, 招生部门只能从一所学校检索开始, 以从上到下的顺序逐个检索考生所报平行志愿中的不同学校, 在检索过程中, 一旦符合投档条件, 就自动投档。一旦出现考生所报平行志愿中的多所学校都符合投档条件, 网上录取系统只能投向最靠前的一所学校, 不可能同时投向多所学校, 一旦接受投档的学校因学生条件、所报专业等不予录取需要退档, 也不会再投向其他平行志愿学校。[4]实行平行志愿后, 志愿填报的压力依然存在, 很多学生为了能被录取, 不得不填报“同意专业调剂”, 因此, 实行平行志愿后, 虽然减少了考生高分低就或落榜的比例, 但考生专业满足率下降了。由于所学专业对考生的就业和学业成功都非常重要, 当被录取的考生对调剂的专业不满意时, 考生就很可能会选择复读。

三、高考改革的努力方向

高考复读是高考制度的产物, 它既是一种追求高校文凭的主动行为, 也是一种规避不合理高考制度的被迫行为。这种行为本应该作为社会公民通过个人努力追求成功的正当权利而受保护, 但事实上, 有关高考复读的社会评论和教育政策却使复读生处于弱势地位。社会评论认为高考复读浪费本来已经有限的教育资源, 侵害了应届生的权利, 使应届生处于弱势地位, 恶化了本来已经很严重的应试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认为高考复读侵占公办学校教育资源, 禁止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或复读生插班复读, 有的高校或有的专业不愿意招录复读学生。近年来, 部分省份通过高考方案改革阻断考生复读的退路, 通过学科组合变化或是考试形式的变化促使一般学生复读难度骤增。人性化的社会应该将通过个人正当努力获得成功的机会平等地慷慨地给予每一个公民, 当出现通过不合理手段去获取正当成就机会的社会群体时, 社会不应该只是进行简单的批评和粗暴的封堵, 而应该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高考复读现象揭示高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基于高考复读生群体的主体视角, 我国高考改革要朝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切实保障高考的科学公正。

(一) 确保高考改革的平稳进行

要确保高考改革的平稳进行, 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 高考改革设计要有社会群体的充分参与。高考制度改革涉及到学生、家长、教师等各类群体以及中学、大学等各个层面, 牵涉到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组织利益, 是一项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社会制度变革。我们不能将高考改革简单地定位为制度的变革, 而忽视其背后的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因此, 高考改革需要建构一种科学合理的机制, 要让不同的利益主体将其利益要求表达出来, 从而充分保证高考制度利益的代表性, 使高考改革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偏好, 确保高考制度的设计以“利益相关者的共识”为合法性基础。当前看来, 定期举办高考信息发布会、高考制度改革记者招待会、高考政策听证会等相关特别会议显得异常重要。这一方面有利于考生、家长的意见表达和平等的沟通对话, 使考生、家长等利益主体的各种观点和利益需求得到表达和充分讨论, 以确保最终高考政策的出台和制度的设计更加趋于公正与合理。与此同时, 在广泛聚合公众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出台高考政策, 将会更加科学和有效, 并能有效协调个人利益、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 保证高考制度改革的有序推进。[5]

第二, 高考改革必须尊重我国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 处理好高考制度的适应性和超越性的合理关系。当前, 社会各界提出了各种高考改革方案, 从中央到地方, 从政府科研机构到民间教育专家, 不可否认很多方案满怀教育激情和真知灼见, 把握了我国高考的发展走向, 但其理性不足, 没有充分考虑我国国情, 方案的可行性问题和方案将会带来哪些一系列的社会效应都缺乏深入研究。我国人口分布、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极不平衡, 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利益关系复杂, 社会公平问题凸显,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问题突出, 社会弱势群体众多等是制约高考改革的基本国情;人情问题、面子问题、关系意识、职业偏见、文凭偏见等民族文化心理根深蒂固是制约高考改革的基本文化传统。高考改革要充分尊重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 周密设计, 科学实验, 谨慎试行。高考改革要合理处理高考制度的适应性和超越性问题。必须明确高考改革只有在适应我国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可能性前提下才能实现其超越性, 并引导素质教育实施和发展高考的社会功能。

(二) 从教育测量走向教育评价, 科学引进等级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 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合理互补, 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有机结合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从内容上看, 教育评价包括教育测量与非教育测量两方面。教育测量用数字来呈现结果, 非教育测量用文字描述来呈现结果;教育测量主要属于量化评价, 非教育测量主要属于质的评价;教育测量是结果评价, 非教育测量是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并重;教育测量属于正式评价, 非教育测量是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并存。[6]

从教育测量走向教育评价, 我国的教育考试机构必须转型。要拓展教育考试机构的功能, 逐步实现从单一的考试机构管理向考试机构管理与教育测评服务并重转变, 从行政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我国教育考试机构不仅要组织高校招生考试, 更应该充分运用高考的各种资源更好地服务政府、教育和社会, 做好考试数据统计分析, 详细地公布学生各门科目各个模块的考试成绩, 引导学生全面评价其专业潜能, 引导高校更有针对性地录取考生, 建构教育立交桥, 促进各种类型和各个层次高校的均衡合理发展。

从教育测量走向教育评价, 我国的高考招生要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事实上, 目前很多省的高考改革方案就体现了这个基本理念。辽宁省明确把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山东省实行基本能力测试, 考查学生技术、体育、卫生健康、艺术及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海南省将学生的会考成绩按10%计入高考。

(三) 改善高考录取机制和志愿填报方式, 切实维护考生权益

改善高考录取机制和志愿填报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实行网上实时在线填报志愿的尝试。高考成绩出来后, 考生登陆网报系统, 在选择某所高校的瞬间即可知道本人填报这所高校的排名位次, 还可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时进行调整, 这样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盲目性, 提高志愿填报的准确性, 使考生能够“清清楚楚报志愿, 明明白白上大学”[7]。

第二, 增加志愿表格和考生信息栏的项目, 让考生能够表达更多更复杂的意愿。除了有条件服从的选项外, 考生还可以在附加说明栏内填写自己对专业学习的能力和认识、在校期间的获奖情况等。这类说明对投档程序也许暂时不起作用, 但是可作作为高校录取人员用于专业分配的参考。

第三, 改良投档办法, 实行一档多投, 将档案一次性投放到多所大学, 档案可以直接投放到高校的系科。档案一次性投放到多所大学, 学生可以收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多所大学可以同时收到同一个学生的档案, 学生和大学之间进行双向选择, 增加双方的选择权。以系科为投档单位可以大幅度缩小考生专业不服从的比例, 从而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减少厌学、逃课现象。

参考文献

[1]米红, 徐益能.高考复读:中国教育的沉重话题[J].学习月刊, 2006 (8) .

[2]雷宇.应届生几成弱势群体[N].中国青年报, 200785.

[3]何颖.更好的公平与更高的效率——高考“平行志愿”录取机制改革的政策分析[J].教育科学, 2008 (3) .

[4]高福勤.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中的几个要素——兼论高考平行志愿改革[J].考试研究, 2009 (1) .

[5]倪明胜.制度改革的政治学理论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

[6]黄牧航.从教育测量走向教育评价——论新课程改革后高考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趋向[J].中国考试, 2009 (5) .

上一篇:线下校本研修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教师节美好的祝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