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壁垒分析

2024-05-14

保险业壁垒分析(共8篇)

篇1:保险业壁垒分析

中国保险业结构性壁垒分析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恢复保险业至今,中国保险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保费收入排名全球第6位,达到1.59万亿元,本文主要对保险业相关概念、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并从行政性壁垒和经济性壁垒两方面对我国保险业结构性壁垒进行了简单分析。1 保险业概述

1.1 保险相关概念及分类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保险是专门以风险为经营对象、为人们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同时具备储蓄功能。其本质是多数单位或个人为了保障其经济生活的安定,在参与平均分担少数成员因偶发的特定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补偿过程中形成的互助共济的分配关系[1]。具有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积蓄资金、监督风险的功能。

保险业: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它既可以指固定的交易场所如保险交易所,也可以是所有实现保险商品让渡的交换关系的总和。保险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保险人为消费者提供的保险经济保障。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保险形态的分类源于各国的法律,由于各国的保险法规对保险分类的规定不同,因而保险形态的划分在各个国家不尽相同,美国保险法将保险分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日本的法律将保险分为损害保险和人身保险,西欧国家一般将保险分为寿险和非寿险。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我国商业保险可划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其中财产保险包含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人身保险包括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健康保险。在后面分析中,多是按照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类进行分析。

1.2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古人有言:“天有四秧,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委积”制度的原始形态的保险制度。1805年英国商人在广州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现代保险企业广州保险公司;1865年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上海华商义和公司保险行创立,其后我国相继成立了20多家水火险公司,其中洋务派官僚李鸿章从招商局拨资创办“仁济和”水火保险公司是我国最具影响的华商保险企业。一战期间我国民族保险业在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发展中得以迅速发展,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保险业的发展遭致沉重的打击,但最终又迅速消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各类保险业务,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旧保险业进行改造和整顿,1952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外私营保险的改造任务,外商保险公司逐步撤离了中国保险市场,但由于“左”的错误思想影响,1958年10月,国内保险业务被迫停办,中断时间长达21年。1980年经国务院统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全面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同时大力发展涉外保险业务,自此中国保险业开始迈进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86-199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成立、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相继成立,打破了人保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1992年9月,美国的美亚和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打开了封闭了40余年的中国保险市场的大门。1992年以后,我国保险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国内专业性的股份制保险公司相继成立,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格局,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随着内地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中国保险市场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阶段。

截至2012年,全国保险机构总数总计有164家,其中保险集团10家,中资保险总公司101家,中外合资总公司52家。中国保险业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国有控股公司为主导,多家股份制公司、中外资公司、外国分公司以及相互制保险公司并存的竞争格局。2012年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3%,人均保费从2000年的126.1元增长到2012年的1143.8元,增长了8倍;我国保险业虽然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与世界相比,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释放,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保险业结构性壁垒分析

2.1 行政性市场进入壁垒

行政性市场进入壁垒,是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利用行政权力、通过行政指令等方式对潜在的市场主体进入特定的市场或行业的自由进行限制、干预所形成的市场进入阻碍。相对于经济性市场进入壁垒而言,行政性市场进入壁垒是一种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随机性和主观性。在我国行政性市场进入壁垒的存在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建国之后,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国家采取的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市场经济改革,但由于制度具有路径依赖性,我国政府为了防止市场出现因为自由开放过度而引发的不安全、无秩序现象严格控制市场的自由进入,这种控制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行政性市场进入壁垒。

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知道,我国过去长期对保险业实行严格的政府规制,国家通过一系列规制政策对保险业设置了很高的进入壁垒,特别是对外资保险公司和民营资本的进入,采取的是非常谨慎的态度,以致行政性壁垒成为其进入保险市场的最主要壁垒,这也是导致我国保险业国家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等法律条文规定设立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而且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并且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成立后,外国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抽回营运资金。申请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外国保险公司,应当具备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提出设立申请前,年末总资产不少于50亿美元,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完善的保险监管制度,并且该外国保险公司已经受到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关主管当局的有效监管,符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偿付能力标准,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关主管当局同意其申请,外国保险公司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合资在中国境内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其中外资比例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0%,外国保险公司直接或者间接持有的合资寿险公司股份,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比例限制。

2.1 经济性壁垒

经济性市场进入壁垒,是指由于诸多经济因素导致潜在竞争者不能自由进入特定市场或有关产业的经济性障碍。产业内现有企业阻止新企业从潜在性进入变成明显新进入的经济因素,就是经济性市场进入壁垒本文将着重分析保险行业的规模经济壁垒、绝对成本优势壁垒和产品差异化壁垒三个经济性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虽然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企业的规模都不大,与之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也没有实现规

模经济。但是相对于新进企业而言,新进入保险市场的企业一般不具有与原有企业一样的规模经济或市场份额,即使部分外资保险公司整体实力强于中资保险公司,但其进入中国的仅是一部分,这一部分在短时期之内不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在与原有企业竞争中暂时仍会处于劣势。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其一,金融企业在固定资产上的沉淀成本相对于其他行业,特别是制造业来说,并不是新企业进入无法逾越的障碍,但是在我国,保险业进入受到严格管制,新企业的进入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疏通关系、游说金融监管官员等等,这些成本在企业往往很高,令新进企业难以承担。其二,保险业是一个与信用息息相关的行业,企业形象是其最大的财产,为此,各保险机构都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投资,以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对有利的位置,这些在企业形象方面的投资也是保险行业新进企业进入的最大壁垒之一。其三,原有保险企业已经拥有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从而具有人力资本优势,以及原有保险企业通过与客户长期业务往来联系而具有的业务优势,都是新进入企业必须面对的绝对成本劣势。成本优势的建立和发挥需要时间,保险公司业务一般都是覆盖全国,新进企业难以在短时间招募那么多的人才并建立起那么大的优势。

三是产品差别化壁垒。我国保险业产品差异化还较低,财险产品和人身险产品都趋于同质化。对于财险,保监会对于一些大的保险类别,例如车辆保险等,实行严格的费率和条款管制,保险公司很难在产品上有所创新,进而实现差异化;人身保险产品,尽管品种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市场上推出的产品中95%以上都是分红保险产品。虽然一些大的保险公司,例如平安、中国人寿等,它们推出的分红保险产品在利率上会略高于其它公司,但总体上,利率都趋于均等化,并不能形成产品的差异。在目前保险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的前提下,基于产品购买的方便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产品的差异化。尽管产品差异化较低,但是长期以来,人保财险、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等巨头由于“国”字背景和广告宣传,在国人心目中留下了资金实力雄厚、信誉有保障等良好的印象,加上本土文化资源等优势,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较高程度的偏好。其他新兴较小的中资保险先输一筹,而外资保险公司尽管可以凭借更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更为优良的业绩逐步改变消费者的偏好,但毕竟尚需时日。

篇2:保险业壁垒分析

一、绿色壁垒的涵义 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或安全,保护生态或环境为由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绿色壁垒是以保护生态环境或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而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笔者认为,绿色壁垒是中性的。正常的绿色壁垒是指合理合法的采取贸易措施以真正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而不正常的绿色壁垒即恶意的绿色壁垒,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名达到贸易保护目的之实的那些措施。

二、绿色壁垒的性质 绿色壁垒的双重性质使得它的存在具有合理性。绿色壁垒的第一个双重性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它被一些发达国家用来限制他国,其中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和发达国家国内市场的屏障,并具有一定的“合法”的地位。另一方面,它在客观上又起到了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护任何其他动植物的生态安全的作用。绿色壁垒的第二个双重性质是指,绿色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手段,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的“专利”。它可以被任何一个国家所采用,只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条件,每一个国家都可以采用绿色壁垒的方法,“合法的”对他国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设置一定范围和一定限度的“障碍”。

三、辩证地看待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1.必须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性质,也就是必须正确的区分善意的绿色壁垒和恶意的绿色壁垒。如果进口国是以保护生态、人身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社会进步为动机,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则可称之为善意绿色壁垒,是在贸易中应提倡和遵守的。如果进口国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目的在于利用其拥有的技术优势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一种贸易壁垒措施,笔者认为这就是恶意绿色壁垒,是在贸易中要加以抵制和防范的。2.善意的绿色壁垒对中国贸易的影响。(1)积极影响。绿色壁垒措施有利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一些产业的环境标准相对提高了,从长期来看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绿色壁垒给我国的许多产品创造了新的机遇。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当前,国际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绿色产品层出不穷,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用品”,从“生态玩具”到“生态时装”,从“绿色汽车”到“生态住宅”、“生态旅游”等,多种多样,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十分宽广。绿色产品具有较大的收入弹性,这意味着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该类产品的需求将会有更明显的提高。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讲,绿色产品将成为21世纪世界市场上主要的促销手段。(2)消极影响。绿色壁垒将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即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及实施所谓的反补贴措施,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准入相比,环境对竞争力的影响却更为广泛和深刻。这是因为,受市场准入影响的企业或产品,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而受竞争力影响的企业或产品则是普遍的、经常的。由于目前国际上对产品的环境标准尚无统一规定,因此各国对进口商品的环保要求亦不尽相同,在满足了一进口国环保要求 的同时,可能仍达不到另一进口国的环保要求,导致出口商品成本的不确定性。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产品的价格低廉是市场竞争的有利因素之一,如果要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要求,就必须投入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的资金和人力,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进而丧失价格优势,与直接的市场准入措施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目前我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据外经贸部的统计,目前我国已有4万家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私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其进出口增幅大大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但是,它们缺乏资金,缺乏适用的技术,不易获得信息,不易获得对环境损害小但价格较高、对生产工艺要求也较高的清洁原材料,额外的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相对高于大公司,因此,它们对环境措施也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环境措施的影响。3.恶意的绿色壁垒对中国贸易的影响。(1)首先,恶意的绿色壁垒标准繁琐、苛刻,增加贸易成本,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其次,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和相互报复。由于各国实施绿色壁垒的目的不同、对国际标准的理解不同以及必然涉及到经济贸易利益的得失,由绿色壁垒引发的贸易争端在所难免,甚至形成激烈的贸易冲突。(2)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移动。由于我国存在环境保护标准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市场准入门槛低等问题,在发达国家纷纷提高环境标准推行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低环保标准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引进大量的外资,发达国家也可能借机通过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这不但会损害我国消费者的利益,也将给我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长此下去,对外贸易将形成恶性循环。

三、政策建议 1.加快环境标准建设,建立自己的绿色保护体系。目前,发达国家一方面制定各种严格的环境标准,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或其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则利用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建设相对落后或不完善的情况,将其产品和一些在本国受到禁止的污染项目推向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应当建立起自己的绿色保护体系,防止我国的产品和一些弱势民族产业遭受发达国家的打击。我国在制定或完善环境标准时,应在符合国情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国际标准,特别是ISO系列标准。条件暂不成熟的,也应尽可能地向国际标准靠近或与之相匹配。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本国国内市场,防止境外污染项目或产业向国内转移,另一方面还可避免因标准不同而导致我国产品出口受阻。并且,这种建立在国际标准基础上的环境标准也易得到发达国家特别是WTO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承认。2.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和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保护我国贸易企业的公平贸易机会。给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以优惠待遇,是WTO关于发达国家成员国与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之间货物贸易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如“贸易壁垒委员会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贸易上的特殊要求,考虑到其在一定时期难以履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的特殊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成员国提出请求后,经审议可全部或部分地免除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应当承担的义务。”但是,这些待遇的实际获得还须发展中国家的极力争取。因而,我国在与贸易对象国进行贸易活动中应主动提出关于享受前述优惠待遇的问题,据理力争,并应合理利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保护我国的外贸利益和企业的公平贸易机会。3.科技创新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考查一下发展中国家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产品,不难发现,多数都是一些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创新的传统产品,如农副产品、针织服装、日用品及家用小电器之类。这些产品,进口国不仅能够生产,而且可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很显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进口国自然就会利用WTO给予成员国的权利条款,设置各种壁垒以限制进口。但我们鲜见有哪个国家会对尖端技术的产品设置壁垒,反而倒是出口国本身限制其出口。由此可见,拥有领先世界技术的产品是不怕、也不会受到什么壁垒的。所以,对更多的传统企业来说,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则是科技创新。老产品必须要有新创意,要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质量水准、新的环保功能和新的服务形式。任何一个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环保性能优越、又为市场所需的产品,才有可能无壁垒之忧。

篇3:保险业壁垒分析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中国保险业贸易,壁垒研究

一、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已经在金融市场上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中国的保险业远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实力与水平,增长潜力和空间仍十分巨大。2012年,中国保险密度为178.9美元,保险深度为2.96%,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与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身份极不相称。为了支持保险业发展,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我国保险业要扩大开放、健全市场、优化环境。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于我国金融改革和开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试验田。然而,一年来在自贸区公布的负面清单及相关政策中,有关保险行业开放的政策法规未有明显变化,我国保险行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为了实现已开放促发展,本文将研究当前在自贸区背景下我国保险业的贸易壁垒,以及进一步扩大保险业开放降低壁垒的具体方式。

二、保险服务贸易的贸易方式

贸易壁垒是指一国在法律上对外国商品及服务进入本国所设置的障碍。这些障碍的设置是针对具体的贸易方式而制定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在第一条中将所有服务贸易方式界定为四种类型,保险服务贸易中的四种类型具体表现如下。

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从一成员方境内向另一成员方境内提供保险服务。这种服务方式类似于货物贸易,有时伴随着货物贸易进行,如甲国保险公司向乙国的投保人提供进口货物的运输保险服务。保险公司也可以跨境提供一定的保险服务,而不需要附属于货物贸易,如甲国的保险公司可通过甲国当地的经纪人或代理人在乙国提供保险服务。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已经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跨境的保险服务购买。

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一成员方境内向另一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保险服务。较常出现的境外消费是当地保险公司为来自国外的游客或商人提供诸如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服务。这类方式提供的保险服务一般都是短期的。

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一成员方境内的保险服务的提供商在另一成员方境内建立保险机构,如分公司、代表处等,并通过该机构在当地提供保险服务。在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中,商业存在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它对于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一成员方的保险服务提供者通过自然人在另一成员方境内提供保险服务。这一方式的保险服务贸易,一方面与商业存在方式密切相关,因为有很多的外资保险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需要进入一国领土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在保险经纪服务或者保险附属服务,如咨询、风险评估等服务中也大量存在着“自然人流动”,如一方境内保险精算师到另一成员方境内提供保险精算技术指导并收取报酬的服务活动。

在保险业,不同类型的保险服务往往通过不同的贸易模式来提供。大型商业风险,如海上运输、航空运输风险等的保险服务,往往需要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寻找承保机构,再通过跨境交付或境外消费模式实现。零售的寿险和普通保险,大多通过在当地建立商业存多方式在出售给消费者。

三、中国现有的保险贸易壁垒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在这10余年的努力下,我国的保险市场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扩大开放,接纳了外资保险机构的加入,保险贸易壁垒逐步降低。目前,根据我国GATS保险服务承诺表、保险法规以及相关监管规章,整理发现我国针对四种保险服务贸易方式仍存在如下的限制措施。

表1 目前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限制措施

四、中国保险贸易壁垒的度量

在国际谈判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量化保险服务贸易壁垒,因为只有对保险服务贸易壁垒进行量化,各个国家的保险业开放水平才有可比性,在多边谈判中才能明确地进行讨价还价。目前,国外学者对服务贸易壁垒的测量研究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其中运用在保险领域的方法有Mattoo(1998)的频度测量法,以及Dihel和Shepherd(2007)的频度测量法,另有量差测量法还未被应用于保险贸易领域中。本文将采用较新的Dihel和Shepherd频度测量法来测量中国保险贸易壁垒。

表2 不同贸易模式下的保险服务贸易限制评分体系

资料来源:Nora Dihel,Ben Shepherd(2007).Modal Esti-mates of Services Barriers.OECD Trade Policy Working Pa-pers,OECD Publishing,No.51.

1. Dihel和Shepherd频度测量法

Dihel和Shepherd(2007)针对澳大利亚生产力委员会(APC)频度测量法对壁垒的分类系统没有和GATS保持协调一致等缺陷进行了改进。该方法是先收集大量有关管制的信息,然后按不同类别来划分壁垒。确定保险服务贸易限制评分体系,然后先验性地给不同壁垒以不同权重,最终计算出一国的贸易壁垒值。具体的限制评分体系见表2:

为了保证权重的客观性,Dihel和Shepherd(2007)采用了要素因子分析法来给不同的限制赋予权重。每种要素被定义为观测值的线性组合。通过计量工具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可以得到以下权重表格。

表3 保险服务贸易限制的权重

在得到某一国家不同贸易模式下保险服务贸易的限制评分后,限制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L表示某一国保险服务部门子部门的自由化指数,Wi是该国第i种限制模式的权重,Ri表示该国第i种提供模式下承诺的限制程度。限制指数越接近于1则越严,越接近0则越开放。

表4 目前中国保险服务部门的限制措施得分

2. 中国保险贸易壁垒度量

寿险与非寿险在中国受到的限制程度明显不同,寿险受到的限制较多,且在保险经纪,再保险等领域,外资保险公司受到的限制也不同于前两者。所以,在量化保险服务贸易壁垒时,本文将保险服务部门划分为四个子部门,通过表2的评分体系,可以为表1的限制措施评分,从而得到表4。

采用限制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目前中国不同保险服务部门的限制指数(见表5)。

表5 目前中国保险服务部门的限制指数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四个保险服务部门中,寿险的总体限制最高,再保险的总体限制最低。从跨境交付上来看,保险经纪、再保险、非寿险都得到承诺,而寿险则不在承诺之列。境外消费模式下,只有保险经纪没有得到承诺,其他三个部门都没有限制。商业存在方面,寿险的限制明显大于非寿险,主要原因是目前寿险在股权结构方面对外资还有严格的限制。在经营范围上,再保险已经没有限制,但是另外三个子部门还是受到一定限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经营范围限于大型商业险经纪,国际海运、航空和运输保险经纪,及再保险经纪业务;外资寿险和非寿险公司不能经营企业年金管理等业务,另外他们不能进行交叉销售;在发放许可证方面,我国没有设置经济需求测试和许可数量限制,但应符合设立外资保险机构的资格条件。资格限制的目的在于确保所引进的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国际保险公司,以保证中国保险市场的稳定,保护国内保险客户的合法权益。

3. 加入WTO至今我国保险行业贸易壁垒的变化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我国的保险市场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开放成果,总体限制降低……这说明我国已逐渐兑现了当初加入WTO时的承诺。(见表6)

表6 加入WTO至今,中国保险服务部门的开放情况变化

资料来源:《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测量及其经济效应》

跨境交付模式下只有再保险的限制程度下降了。根据加入世贸的承诺,至2006年底,再保险取消了强制分保,中国再保险市场已完全实行商业化运作。境外消费模式下的限制水平没有发生变动。自然人流动的限制相对当初服务贸易所作的水平承诺有所降低,即外籍人员在中国工作证的有效期由原来的三年延长至最长五年。而变化最大的是商业存在的限制,在加入WTO时,除了再保险部门没有受到外资股权的限制外,其他三个部门都被要求外资股权水平,保险经纪和寿险的上限为50%,非寿险为51%。如今,除了寿险仍规定上限,其他三个部门均不受到股权限制。在经营范围上,保险经纪和再保险部门可经营的范围不变,寿险和非寿险部门的限制大为缩减,寿险现在可以经营团体险,外资保险公司可设立资产管理企业,而在2012年交强险对外资保险公司放开后,非寿险部门实现全面开放。在扩展分支机构方面,目前已经取消了地域限制,只是不少外资保险公司称其在扩张机构时,在审批程序上没有获得国民待遇。

五、自贸区背景下中国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建议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是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举措和尝试,拥有良好的平台和机制。同时我国的保险业在加入WTO后的十多年间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时至今日,中国保险市场已经具有了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条件,可以借助上海自贸区的优势开展以下尝试,以期实现以开放促进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1. 在自贸区范围内进一步放开保险经纪、寿险、非寿险的跨境交付业务

若经实践,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且这三类业务的进一步放开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冲击不大或有助于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则在全国范围内降低保险经纪、寿险、非寿险的跨境交付的限制程度,以促进中国保险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2. 在自贸区内设立外资专业养老金公司试点

就我国目前保险业的发展来看,是可以抵挡外资养老金公司带来的冲击的,并且我们可以借助外资保险公司养老金业务方面的成熟体制带动我国养老市场的发展。

3. 在自贸区内取消寿险公司的股权限制,允许实力雄厚的外资独资寿险公司的设立

我国台湾的保险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适时适度的开放保险市场是台湾保险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借鉴台湾的开放经验,尝试给予外资寿险公司独立的权利,相信其完善的经营理念与长久的产品设计会为我们中国内地的保险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若以上建议试点成功,并在我国保险市场全面推广,那么我国保险经纪市场开放程度将提高28.66%,寿险市场开放程度将提高66.16%,非寿险市场将提高61.72%。(见表7)这将给我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必将有助于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4年8月)中提出的“深化我国保险业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释放和激发行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活力”的总体要求。相信这也是我国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

表7 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开放后限制指数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13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EB/OL].http://www.circ.gov.cn/web/site 0/tab 5205/info 3901869.htm,2014-1-22

[2]孙祁祥,郑伟.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Z].2012-6-30

[4]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Z].2014-7-25

[5]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外资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Z].2006-7-21

[6]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Z].2013-5-30

[7]中国保险报中保网.“保八条”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保险业种好自贸区三块“试验田”[EB/OL].http://www.sinoins.com/zt/2013-12/31/content_84470.htm,2013-12-31

[8]谢梦婧.保险服务贸易相关文献综述[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09(11)

[9]Nora Dihel,Ben Shepherd.Modal Estimates of Services Barriers.OECD Trade Policy Working Papers,OECD Publishing,No.51.2007

[10]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Z].1995

[11]国际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Z].2001-12-10

篇4:国际贸易壁垒分析

关键词:贸易壁垒;分析;趋势;措施

现阶段与工业革命产生前做对比,各国经济贸易的方式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并出现了两种主张,一种是自由贸易,另一种是贸易保护主义。这两种贸易主张一般出现的规律是:国际贸易政策的主张与各国的经济是有相关性的。自由贸易与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繁荣的时期相吻合,当本国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实施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萧条、经济危机时期相吻合,当本国出现这种情况时,主张贸易保护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都得到了相应的好处,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国际贸易政策。一些国家极力推崇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能优化本国的资源配置,最终实现互利。然而,我们要从事物的两面性来看,既要认识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认识到事物有风险的一面。

上述已经阐述了自由贸易的好的一面,有风险的一面是它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本国比较弱的产业才会在外国流入a本国,这样一来就会冲击本国的产业,使本国的产业很难在有所发展,它还会很大程度的限制民族产业的发展,使本国经济难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因此,很多国家认识到国际贸易政策的利弊之后,就都采用两种贸易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促进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提升民族产业的竞争力。

一、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形势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受其害,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使其被限制的产品越来越广。目前,发达国家针对发达国家所采用的贸易新壁垒中,涉及的面越来越广,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天上、地下、陆地、海洋、动物、植物等。只要你想得到的,均会被限制。只有能够采用的,全都用上了。

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影响面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苛刻。新壁垒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根据具体的业务进行设置的。它不仅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而产品、产业的发展,使其技术含量和结构得到广泛的提高和升级,预测的难度越来越高。新贸易壁垒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之前针对单一的产品或产业的贸易壁垒转化成了高尖端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其新壁垒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越来越强。更有甚者,发达国家凭借其自身优势强调一些发展中国家做不到的人类健康与安全和生态平衡。恰好迎合了人们对人体健康和其环保性能的需要,让人们觉得这种贸易壁垒是理所当然的。进一步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这些产业,使其在国际竞争中落后对方,到最后只能俯首称臣。影响了本国整个行业的不景气,一个产品不合格,整个行业将受到牵连。

二、国际贸易新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新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威胁我国产品出口市场。新贸易壁垒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威胁,对出口市场的巩固和扩大造成直接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主要是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市场很大,技术水平较高,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强,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劳动者的利益。我国出口贸易面对发达国家的这些现状时,面对着严重的挑战。

抑制我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由于每个国家的自然条件不同,发展的阶段不同,人们的认识水准不同,造成了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也会产生不同,新贸易壁垒使我国在一定程度上的劳动力成本低优势难以发挥,进而是我国在国际贸易当中受挫。

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出口的产品有其我国的特征,由于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自然而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就会相对来说要多很多,再加上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较低,面对纷繁复杂的产品标准高门槛,我国基本上束手无策,使我国有些产品远远落后发达国家的要求,最后导致其国际竞争力下降。我们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纺织品、机电产品受新壁垒影响最严重。

三、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新壁垒的措施

(一)宏观方面的措施。(1)构建一个应对贸易新壁垒的防预体系。我国已经在一些领域采取了果断措施,例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也收到了未曾想象的效果。但是,由于新贸易壁垒不断出现,这些措施在应对新贸易壁垒时还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新贸易壁垒防预体系。这个体系要与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体现有效性和可行性。(2)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国际标准化是站在国际的角度上,一种通用的产业标准。它是反映了国际先进的科技水平,先进的国际水平与较高的质量水平相对应,已经形成了一个国际共识。它对贸易争端起到了一定的参照和指导作用。采用国际标准的实施,避免本国的标准与世界标准脱钩的问题,对经济的发展在便利性的基础上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更容易了解市场需求,打破国际贸易壁垒。(3)建立一套完整的贸易壁垒调查制度。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制定与实施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它是一套完整的制度,对可能采取贸易壁垒的国家政府一点宽容的余地都没有,具有很强的威慑力。使其在制定相应的措施前,必须仔细考虑面临的国际环境,贸易壁垒调查要时刻铭记于心,这样使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的意识增强,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潜在贸易壁垒的产生。

(二)微观方面的措施。(1)制定科技兴贸战略,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新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非常的强,这就要建立健全新产品研发机构,通过科研的力量使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随着新贸易壁垒措施要求越来越苛刻,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适应新环境是一条非常明智的道路。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溶于产品为一身,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采取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开拓新市场。由于各国的国内现状不同,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对进口产品的检验标准也不是统一的。所以就造成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性。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第一要务之外,还要努力开拓新市场,第一时间对市场进行多元化格局,避免依赖性过于严重,某一个国家市场关闭,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3)转变经营观念,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走出去”的战略接下来是很多国家坚持的战略。有条件的企业一定要敢上,时机成熟的企业要大胆“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绕过国外各种贸易壁垒,使我国产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

结束语:我国外贸企业必须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去抵抗外贸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经济带来的压力,坚持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外贸环境,同时,外贸企业要随时洞悉国际市场的动态变化,根据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各项产业的结构,力争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经济健康、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心全. 当前国际贸易壁垒的新特点及对策[J]. 中国检验检疫. 2004(12)

篇5:绿色壁垒案例分析正

专升本2班

周泾泾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日益加强,国际贸易额的不断扩大,贸易逐步全球化,许多国家的本国的贸易受到冲击,逐步恶化,集贸易保护和环境保护于一身的绿色壁垒也因此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我国的大量贸易顺差和诸多问题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也频频遭受来自国外的绿色壁垒障碍,损失重大。所以如何应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同时构建我们自己合理的绿色壁垒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中医药品广受欢迎,可是出口常常遭受壁垒,2008年,多种中药材对美出口量大幅下降,党参下降了80%,冬虫夏草下降了67%,沙参下降了48%,田七下降了47%,地黄下降了46%,贝母下降了39%,人参下降了38%。

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枸杞,由2007年的290吨下降到2008年的29吨,降幅达90%。就拿宁夏的枸杞来说,枸杞药性平和,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的功效。枸杞还能增强免疫力,具保肝、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适合抵抗力低、身体虚弱者服用,常服可延缓衰老、强身健体、美肤养颜。枸杞作为宁夏的特色农产品,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认识了解宁夏的一张名片。宁夏是枸杞的原产地,素有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宁夏,宁夏枸杞在中宁之说,国际市场的开放为宁夏枸杞贸易出口带来了无限商机,但是,宁夏枸杞贸易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水平,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国际竞争力不强,难以突破绿色壁垒。

案例:杞农之困

2011年7月的宁夏中宁县,满眼皆见的是路边晾晒的枸杞。这个时节,正值枸杞盛产,全年一半的产量几乎产自这个时节。中宁,这个位于宁夏中部的小县城是全国著名的枸杞生产基地,枸杞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0%以上。然而,此时,很多枸杞生产商却在犯难。来自瑞士市场生态研究所(IMO)的检查人员检查,不仅新添了检查合同的细则,还增加了网上追踪系统。IMO是全球首批从事有机产品认证的机构之一,同时具备欧盟和美国认证许可。这是出口有机枸杞的第一道门槛,即获得由出口目的地国家认可的有机认证。例行检查每年一次,但是2011年却格外严格。事实上,欧盟和美国几乎已经对中国枸杞关上了“大门”。近年来,枸杞的出口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10年,西班牙一度是中国枸杞的第一出口市场,出口额为774万美元。然而2011年以来,受到欧盟更为严格的限量标准,西班牙进口额锐减。来自宁夏林业局的资料显示:2007年1月-2009年3月期间,我国共有24批出口到美国的枸杞产品因为检出农药残留、亚硫酸盐、色素、恶性杂质以及标签、成分未作说明等问题而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拒绝入境。自2007年以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以枸杞干果在美国无明确农残限量标准为由,要求农药残留一律不得检出,一旦检出,就拒绝入境。宁夏有机枸杞也就此基本停止对美出口。有机枸杞,就是不用任何化学农药的枸杞。以欧盟有机食品农产品农残法规要求,枸杞鲜果中的农药——啶虫脒的限制含量为0.01mg/kg,这一含量意味着在生产过程完全不能使用农药。这对于病虫害泛滥、一年至少打药6次以上的枸杞生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篇6:保险业壁垒分析

内容提示:由于生产耐磨铸件产品的原材料主要为稀有金属,因此采购原材料也将占用大量资金。

1、技术壁垒

球磨节能技术作为在传统耐磨铸件产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和产品,其融合了材料学、物料检测、失效分析、摩擦学、系统工程、表面工程、工业设计、机械原理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较高技术含量,需要大量的投入和长期的技术积累。目前,我国耐磨铸件企业大多还停留在产品本身的技术发展,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受技术水平限制,大多企业还无法将技术研发扩展到产品应用外延要素,因此无法形成系统的球磨节能技术解决方案。

2、专业人才壁垒

由于形成完整球磨节能技术解决方案,对研发设计人员在理论基础、技术功底和实践经验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具有丰富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经验的人才较少,新进入企业难以获得充足的相关人才,从而无法满足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方案设计的要求。

3、资金壁垒

篇7:保险业壁垒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精密环境工程涉及到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安装施工、环境检测、维修保养等多个环节,这就对公司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流程化和标准化要求很高,且、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大,管理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精密环境工程行业深度研究与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1)专有技术与人才壁垒

精密环境工程是一项整体性系统工程,要保证整个工程的成功实施,在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安装施工、环境检测、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施。

(2)专业资质壁垒

企业从事精密环境工程承包业务必须具备建筑部门核发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电子工程、消防设施工程等专业承包资质。

(3)区域进入壁垒

由于国内精密环境工程承包业务具有区域壁垒,在某一区域具有竞争优势的精密环境工程承包商向其他区域拓展业务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①客户资源少

客户资源是精密环境工程承包商进入新区域并拓展业务的必要因素。一般而言,新进承包商要在该区域内掌握主要客户资源需要3 年以上的时间。

②树立品牌知名度所需时间长

品牌知名度是精密环境工程承包商能否在新区域内顺利开拓新客户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新进承包商要在该区域内树立起主流品牌需要3-5 年的时间。

③服务体系不健全

服务体系是精密环境工程承包商能否在新区域内占领市场并长期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新进承包商要在该区域内建立相对健全的服务体系需要2 年以上的时间。

(4)项目管理壁垒

篇8:国际贸易壁垒分析

1 例外条款中的贸易壁垒

WTO规则中的例外条款, 归纳起来有五种类型, 即基本原则的例外、一般例外、安全例外、发展中国家成员的例外和免责规定等。其中, 基本原则的例外, 主要包括“最惠国待遇”的例外、国民待遇的例外、开放市场原则的例外和公平竞争原则的例外;一般例外, 主要包括货物贸易的一般例外、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般例外;安全例外, 主要包括在战争、外交关系恶化情况的例外;免责规定, 主要包括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国际收支限制措施、保护幼稚产业措施、义务豁免、有关承诺的修改或撤回等。

上述例外条款的实质, 是指WTO成员依据本国国情和保护本国工农业发展, 可依据例外条款的规定采取新的贸易壁垒措施, 包括新的关税壁垒措施和非关税壁垒措施。例如, 在开放市场原则的例外条款中, WTO允许成员在特殊情况下实施进出口数量限制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在安全例外条款中, 允许成员在战争、外交关系恶化等情况下, 可以采取贸易壁垒措施, 如限制对特定成员的进出口产品、贸易禁运、限制其他成员的进出口, 以及解除与其它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免责规定中允许成员为保护本国幼稚产业而实施关税壁垒措施和数量限制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在免责规定中还允许成员在国际收支发生严重困难时, 可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值, 即重新启用非关税壁垒措施。

2 反不正当竞争中的贸易壁垒

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框架下, 有四大基本原则, 即非岐视原则、开放市场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和透明度原则。它是各成员国必须遵守的贸易原则, 也是约束国际贸易行为的准则。其中, 公平竞争原则要求WTO成员应避免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措施, 纠正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 开创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特别在货物贸易中, 要求各成员国的贸易公司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手段进行或扭曲国际贸易竞争, 尤其不能采取倾销和补贴方式在其他成员国市场销售产品。

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国际市场秩序, 世界贸易组织特将倾销和出口补贴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并在《反倾销协定》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 允许成员国政府对倾销和出口补贴征收补偿性关税。然而,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 滥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征收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造成新的贸易壁垒, 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 这种情况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

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遭受反倾销及反补贴最大受害国, 不仅损害了我国政府形象, 而且削弱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壁垒后时代中,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尤其要研究应对反倾销和反补贴引发的贸易壁垒的对策, 及时消除对外贸易的各种障碍。

3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壁垒

由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利益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 通常称为“绿色壁垒。它与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 并称为21世纪三大贸易壁垒。随着关税壁垒日益削弱, 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普遍为经济发达国家所采用。

WTO允许成员对进口食品和动植物及其产品实施卫生检查和检疫措施, 其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与健康, 这是国际贸易通常的惯例和作法。然而, 一些成员借口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安全或健康, 滥用卫生检查和动植物检疫措施, 并把它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 严重影响国际贸易正常发展。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壁垒措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为保护境内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免受进口动植物中的虫害、病害、带病有机体或致病有机体的传入和传播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 (2) 为保护境内人类或动物的生命或健康免受进口食品、饮料或饲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和毒素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 (3) 为保护境内人类或动物的生命或健康免受进口动植物携带的病害和虫害的传入和传播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

对进口食品、饲料、饮料进行卫生检验和对进口动植物进行卫生检疫, 它是一把双刃剑, 当我国出口此类产品时要防止进口国采取的超出WTO规定而采取的贸易壁垒措施, 当我国进口此类产品时要进行严格卫生和病疫检查, 防止危险性病虫害和有毒、有害生物的传入。这是未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新课题。

4 与保障措施有关的贸易壁垒

世界贸易组织的保障措施规则, 是为保护进口国国内市场和产业免受进口产品增大的冲击而制定的, 该规则允许成员采取增收关税和数量限制等措施, 对其市场和产业进行救济。然而, 一些成员利用保障措施规则, 对进口产品实行贸易壁垒措施, 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保障措施规则, 由下列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 《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19条“对某些产品进口的紧急措施”及其《保障措施协议》。其实, 《保障措施协议》是第19条内容的具体化, 是“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新协议, 它的全称应为“免受进口损害的保障措施”。该条款规定, 当进口产品数量不断增大, 并对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 允许该成员加收保障性关税和进行进口数量限制, 从而对受到损害的产业进行救济, 故称为进口“安全阀”。然而, 一些成员滥用保障措施规则, 对进口产品实施额外的高额关税和数量限制的双重贸易壁垒措施, 严重阻碍了进口产品的正常贸易, 扭曲了保障措施规划的约束力。

第二, 《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12条和第18条有关“为保障国际收支平衡而实施的限制”的保障条款。该条款规定, 世界贸易组织允许成员为保障本国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内市场的稳定, 可对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这就是说, 进口国政府可根据本国当年国际收支情况, 预防货币储备严重下降而造成的进出口贸易的巨大逆差, 可对进口产品采取紧急限制措施, 包括对进口产品征收补偿性关税、数量限制和其它非关税措施等。这实际上是给予进口国“例外”的权利, 随时采取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三, 《农业协议》、《纺织品和服装协议》中的特殊或过渡性保障措施条款。《农业协议》是GATT第八轮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成果, 它将农产品国际贸易纳入WTO法律框架约束之下。该协议最重要的新规则, 就是通过关税化取消原有的非关税措施, 现行关税和关税后征收的新关税在10年内 (2004年) 逐步降低到零关税或低关税水平, 并要求各成员开放农产品市场, 但最不发达国家成员不承担任何义务。与此同时, 《农业协议》还设立了特殊保障条款, 允许成员国对进口农产品的突然增加或价格下跌作出相应的反应, 包括采取进口紧急限制措施和关税壁垒措施。

必须指出, 与保障措施有关的贸易壁垒, 与反倾销和反补贴有关的贸易壁垒不同, 前者以进口数量增加为依据, 后者以进口产品价格降低为依据。

5 与技术性措施有关的贸易壁垒

所谓技术性措施, 是指在WTO法律框架下, 各成员国为了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护人民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命、营造和谐社会环境、保证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防止市场欺诈行为, 而采取的相关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定程序有关的技术措施。然而, 由于各成员国制定的技术法规、产品标准和评定程序存在着较大差异, 因而对进出口贸易造成极大的阻碍, 客观上造成技术性贸易壁垒。此外, 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 故意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进口产品实行限制, 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由此可见, 国际贸易技术性措施引发的贸易壁垒, 是WTO关税化后时代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为了统一和协调各国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GATT缔约方在乌拉圭合回多边贸易谈判中修改了东京回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旨在指导WTO成员国制定、采用和实施合理的技术性措施, 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及其评定程序, 减少和消除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与此同时, 该协议强调各成员国尽量采用国际标准, 加强与国际技术标准组织 (ISO、IEC、ITU) 之间的协调, 维护国际市场秩序, 促进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 随着国际市场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以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地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贸易保护工具。因此, 我国在出口贸易中更要警惕技术性贸易壁垒筑起的贸易陷井。

参考文献

[1]吴艳.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研究[J].WTO技术壁垒, 2011, (9) .

[2]朱钟棣.贸易壁垒的应对和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上一篇:2020年东京奥运会口号下一篇:小学古诗情景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