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社区创建特色社区情况汇报

2024-05-10

XX社区创建特色社区情况汇报(共8篇)

篇1:XX社区创建特色社区情况汇报

分类服务与一体化管理相结合

积极推动社区和谐

——XX社区加强社会管理情况汇报

XX社区于2011年2月重新划分,由原XX社区划分为现在的XX社区和南美社区。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紧邻XX市场、XX汽车站,辖有南厦丰泽园回迁区和南夏三街、通大百货等老旧城区,有大小商铺600多间。常住居民1698户,6457人,其中原村民 人,流动人口 人。近年来,XX社区抓住辖区流动人口多、社会管理任务重的特点,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契机,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坚持分类服务与一体化管理相结合,努力促进原村民、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之间的融洽和谐,推动社区和谐。

一、创新社会管理实践情况

(一)拓宽载体,完善居民自治体系。根据不同群体的活动范围和服务需要,建立拓宽服务社区原村民、纯居民和外来人口的不同渠道,加强与各群体之间的沟通联系,指导推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一是巩固社区的主导协调作用。抓好社区自身建设,于2011年3月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产生了熟悉社区情况、群众威信高、素质高、年轻化的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同时,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通过建立公开栏、公开档案等方式,以党务公开统筹推动居务公开,促进社区党总支、居委 会运作的透明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社区班子在居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发挥党员楼长和居民代表积极作用,组建义工巡逻队等志愿队伍,加强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二是发挥股份公司的主体作用。加强与原村民合作股份公司南亨、夏美股份公司的沟通联系,指导完成股份公司换届工作,协助做好对股份公司运作的监管,使股份公司成为社区联系、服务和发动原村民的良好渠道。

三是建立流动人员服务机构。针对辖区内流动人口多、计划生育任务艰巨的实际,成立了流动人口驿站,面向辖区流动人口提供上门验证、优生优育政策知识宣传、就业指导等专项服务,使之成为外来人口之家。同时,建立流动党员驿站,使工作、生活在辖区的流动党员及时纳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范围。

四是发挥驻社区单位的积极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辖区各类资源,主动搭建社区建设的实践平台,与XX区城市管理监督局、XX工商所、XX区保安公司、通大百货公司和XX市公交运输集团公司结对共建,不定期地邀请共建单位探讨、解决社区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全方位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分类管理服务,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

一是开展“法律进社区”特色服务。针对流动人口、老城区居民中弱势群体多、原村民矛盾纠纷频发的实际,XX社区作为最早开展“律师公益服务在社区”的试点单位之一,与大同律师事务所结对共建,由律师事务所负责社区的法律援助工作,并每周三定期组 织开展法律咨询和宣传工作,提高了辖区居民学法、守法、用法、理性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意识,也使辖区居民不走出社区就能解决法律疑难问题,维护了各群体的合法权益。尤其近一年来,在街道、社区和律师的指导引导下,在南厦丰泽园物业管理、南亨股份公司产权等纠纷中,原村民都能依法表达诉求,合法进行维权,有效维护了社区稳定和谐。

二是积极解决困难居民的民生问题。XX社区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通过结对帮扶、居民互帮等方式,在关心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一年内办理了困难家庭低保申请25户、廉租房2户、廉租补贴16户、临时救济10人;办理城乡医疗保障530人、高龄老人津贴申请64人、老人证580人;帮助4050灵活就业

52、创业培训37人,切切实实的帮助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是加大对外来人口的服务力度。以外来人口集中的出租屋、商铺为切入点,加强安全生产巡查和宣传,严查黑旅馆问题,督促业主、商铺企业主落实消防安全相关措施,保障外来人口生命财产安全。在人流密集场所经常举办法律法规、劳动就业等政策宣传,协助街道做好用工检查,为广大外来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积极主动上门做好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加强优生优育知识和计生政策宣传,提供优质计生服务。认真落实上级政策,及时迅速做好积分入户工作,2011年共办理积分入户申请13人。

(三)找准利益共同点,努力促进不同群体和睦共处 一是积极开展社区文体活动。联合通大百货公司,每逢节假日在通大百货广场组织举办青年卡拉OK比赛、科普文艺晚会、流动电影等活动,寓科学生活、健康保健、计划生育等知识宣传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中,获得辖区及周边居民,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广泛欢迎。在南厦丰泽园步行街,组织开展了元宵灯会、暑期夏令营等活动,辖区居民群众不分户籍、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在这里共同参与、乐也融融。

二是深入开展净畅宁美行动。社区是广大居民群众共同生活的空间,XX社区由于人流量大、老城区基础设施差等问题,市容环境问题更备受社区居民关注。2011年,在街道的部署指挥和直接支持下,社区以XX市场作为“净畅宁美”工作的突破口,联合共建单位持续深入开展综合整治大会战,全面推进清污、治乱、疏堵、降噪、纠违、增绿和添彩工作,共清拆违章建筑600多平方米,硬底化近6000平方米,新建了街心公园1个,改建垃圾池4个,新划定停车位42个,并投入26万元对南夏三街28号周边的污水主管道进行了重新改造,使这区域长达七年的污水外溢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南夏一街、三街市容环境有了彻底改观,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认同度也大大提高。

三是维护社区治安秩序。成立义工巡逻队,并发挥小区综治队员的积极作用,每天定期在社区内进行巡逻,及时掌握辖区市容环境、治安、计划生育等情况,维护社区秩序。在股份公司的 协助配合下,及时掌握原村民情况,及时有效做好纠纷调处、禁毒等工作,维护了社区治安秩序。

二、深化社会管理、创建特色社区的工作设想

通过结合辖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张宜生书记在区委八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XX社区将坚持发挥党建龙头带动作用,创新思路,立足民生,依靠群众,努力使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具体实践。

一是深化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着力优化服务平台。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以社区综合服务为载体,着力为社区居提供公共服务、自助互助服务和多元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通过有效整合社区单位、专业团体、社区组织及社工、义工等一切资源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

二是优化社区服务阵地,提供多元化服务。社区现有办公场所仅有93平方米,功能设置不完善,不便于向社区居民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同时社区内缺少文体娱乐活动场地,使社区居民无法在社区内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只能去其他社区的活动场所,这大大限制了社区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希望区委、区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通过资金购买等方式有效解决服务场所不足问题。

三是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推动流动人口服务水平。XX社区作为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如何将流动人口 从“自 由人”变成“组织人”,把“组织人”变成“社区人”,把“社区人”变成“城市人”,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社区管理新模式。社区可通过劳动就业和培训、医疗保障、子女入学、计划生育服务、文化娱乐等等服务工作,使流动人口融入社区,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参与、同管理、同享受”的市民化待遇,从而增强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归属感,增进了流动人口的幸福感”。

篇2:XX社区创建特色社区情况汇报

XX镇XX社区于1984年10月成立,现有委员5名,XXX任主任。整个社区为农居混合型,辖区内有入住居民1495户,总人数5253人,在册党员58人,低保4户,残疾人18 人,流动人口约2000人,下设13个居民小组。

社区办公地点设在XX镇文化路“四中心”,现有服务办公面积1800多平方米,按人性化、民本化的要求设计建造,有宽敞明亮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医疗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年活动室、爱心超市、阅览室、书画室等,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需求。

多年来,XX社区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班子成员齐心协力、精诚团结,坚持服务构建和谐,共建幸福家园的宗旨,先后获“江阴市和谐社区”、江阴市“四星级红旗社区”、江阴市“党风廉政建设达标社区”及无锡市“民主法治社区”等十多项荣誉。

创建人口综合服务工作示范社区是我社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无锡市出台的《关于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决定》及人口综合服务工作示范社区的创建要求,结合社区扁平化工作,我社区紧紧围绕“加强人口信息管理、开展流动人口综合服务工作”的工作目标,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做起,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活动,详细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加强创建工作宣传,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活动,使创建活动在辖区内家喻户晓,开创了全民共建的新格局。现将近阶段XX社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开展创建“人口综合服务工作示范社区”活动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做好人口服务工作,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社区成立了以XXX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根据社区实际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发动组织居民群众及社区单位积极参加共创,形成了创建示范社区的工作合力。

二、建立“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社区服务大厅设置人口登记、党群工作、民政残联、宣教文卫、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劳动保障等岗位,工作制度健全。面向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在内的所有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受理服务。实行“分片包干”、“AB角”、“错时工作”等服务制度,实现社区服务全天候、全覆盖、零距离。

三、落实“一证二合同三承诺”制度。

社区服务平台协助公安部门受理外来流动人口暂住证或居住证的办理申请,负责登记申请人相关信息,签订《公民文明守法承诺书》。协同房管部门做好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工作,督促房屋出租人履行社会责任,签订《房屋租赁社会责任承诺书》。

四、加强社区人口综合信息管理。

建立由分片包干负责人、流动人口协管员、居民小组长、楼道信息员、物业管理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组成的人口信息采集队伍,明确信息管理员,及时掌握社区人口变动情况。

五、推进人口服务管理社区化、社会化、规范化。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所有辖区内居民全部纳入社区服务管理范畴,建立社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人口服务管理的社区化全覆盖。发挥好社会中介机构、物业管理机构、出租屋业主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明确落实各有关方面的社会责任,确保辖区居民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享有的基本权益和生活质量。

六、完善社区工作队伍建设。

社区事务工作站按每300户配备一名专职人员的标准配备了工作人员。并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含各类协管员)的考核管理。

七、保障基层工作经费充分到位。

社区工作经费不低于每100户12000元的标准。社区工作人员工资不低于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

八、健全工作机制,彰显工作特色。

1、关爱社区流动儿童,服务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的高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流动儿童在我镇也呈逐年增长之势。我们意识到伴随流动大军而来的流动儿童(此指6-15周岁的外来人口子女,下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我们社区开展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深入调查摸底,建立流动儿童登记制度。社区多次组织楼院长开会,组织工作人员入户排查流动人口及流动儿童底数,建立了详细的流动人口、流动儿童档案。(2)、利用多种活动形式,服务流动儿童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流动儿童,社区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安排和活动计划,定期组织社区流动儿童参加居委会举办的各项活动,丰富了流动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

2、关注社区人口老龄化,服务老年人安享晚年。

XX社区是人口老龄化较高的区域之一,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总量大;二是老龄化增长速度快;三是高龄化日益凸显。首先我们针对街道地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的特点,着重在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方面下工夫,积极整合社区资源,拓展养老设施,加大养老投入,使月城社区真正成为老年人温馨快乐的银发乐园。其次,加强老年文体团队的培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篇3:XX社区创建特色社区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 为促进社区就业更加充分, 两市在省厅统一部署下, 创新工作思路,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以开发就业岗位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为重点, 以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四级网络作用为切入点, 以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为着力点, 以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为突破点, 不断提升创建层次和质量, 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创建活动, 打造出一批工作规范, 亮点纷呈的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两市2012年度共申报创建社区17个, 我们实地调研走访了17个, 调研面达100%。工作中我们从充分就业、平台建设、基础信息管理、就业政策落实、就业援助服务等六个方面进行验收评估。主要采取听汇报、看台账、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电话询访等方式对两市创建工作进行了详细了解。一是分别听取各市、区 (县) 社区开展创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着重了解创建工作中主要做法和工作亮点;二是实地走访社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查看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六到位”情况, 硬件设施、创建工作资料、台帐是否建立健全, 核实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率和“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相关情况, 系统动态管理信息是否与台帐相匹配;三是询访协理员, 了解是否与其签订合同、工资待遇是否达到规定标准、是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是否取得了协理员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四是现场电话联系辖区内失业人员对社会保障政策知晓度及满意程度, 随机抽查符合要求。从调研的情况看, 两市能紧密结合实际, 把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均成立了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领导小组, 各区 (县) 、街道、社区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 按照省厅的部署, 及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实施办法, 细化创建标准和考核要求, 促进了创建活动有序的开展。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活动, 使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较好地落实到位, 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 “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 辖区内失业人员的就业率在90%以上。两市都能按照创建要求, 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 配备LED大屏或液晶电视、触摸屏, 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持三级以上等级证书并签订劳动合同, 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办公设施等全部落实到位。同时重视和加强软件设施建设, 制定了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工作职责、服务规范, 并公布上墙。建立健全了就业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了四级实时联网。总的来说, 两市申报的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绝大部分都达到了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标准。

二、做法和成效

(一) 以健全基础信息管理为前提, 提升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创建的针对性

两市各创建社区均能按规定建立辖区内本地户籍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台帐, 并按季度及时更新;按月重点更新就业困难人员及零就业家庭基础信息;初步建立了辖区内非本地户籍劳动力及用人单位基础台帐, 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岗位的对接, 促进社区岗位开发、就业援助、创业服务、政策扶持四位一体运行。常州市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建立了预失业信息管理功能, 与退工办理、社保缴费信息相关联, 协理员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本社区最新失业人员名单, 变居民登记寻找服务为协理员上门送服务。镇江市进一步完善了调查登记制度, 依托街道、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定期开展“进家入户”家访活动, 重点对辖区内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调查走访, 建立跟踪服务卡, 实行回访制度, 并建立台账和数据库, 输入江苏省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同时, 基层平台还通过加大采集用工信息、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市区开发街巷保洁员、百米一岗、社区辅警员、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1755个。两市社区面对散居在本社区的外来人员, 均能主动与警务室联系, 利用外来人员办理流动人员居住证的方式采集基础信息, 逐一登记录入就业管理信息系统, 并及时提供服务。

(二) 以目标管理考核为手段, 强力推动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两市把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创建作为贯穿2012年就业工作的主线, 专题部署, 结合本地实际, 出台配套文件, 精心组织实施, 并对社区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 制定示范社区常态化考核机制。

镇江市创建活动由辖市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分级实施, 把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与创业就业其他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列入人社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之中, 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对基层平台场所建设开展了考核验收。对基础工作、就业援助、政策落实、创业就业服务、创新举措等方面进行考核, 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励。在工作经费上规定每个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不低于4万元, 每个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不低于1.5万元, 每个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不低于2万元, 每个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不低于5000元, 健全奖励机制, 制定了《关于实施社区扶持创业奖励的通知》等文件, 对街道 (镇) 、社区 (村) 平台每扶持创业1人分别奖励500元;对社区、街道每发放并回收一笔贷款, 分别给予200元和40元的奖励;对街道、社区每推荐安置一名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 分别给予社区和街道200元和20元奖励、安置一名困难群体分别奖励社区和街道400元和40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 再增加奖励50元, 以进一步调动基层平台服务创业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常州市坚持六个强化, 狠抓工作落实。1、强化组织领导, 明确创建目标, 将创建工作纳入常州市政府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考核。对优秀和合格的社区分别给予1.2万和1万的工作经费奖励, 有效推动了创建工作。2、强化学习评比。组织各创建社区认真学习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评估标准”, 对照创建标准逐条梳理, 齐头并进。3、强化创建标准。切实加大创建工作检查力度, 并结合新一轮政策情况, 按照“一社区一册”的要求, 建立健全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档案。4、强化动态检查。常州市人社部门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考核, 填报《常州市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季度考核表》, 督查创建指标的完成情况。5、强化典型引路。在创建过程中, 常州市大力开展市外市内的学习, 借鉴先进经验, 今年4月钟楼区组织52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参观了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无锡市新区江溪街道前进花园社区和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 获取了宝贵的经验。6、强化宣传氛围。先后在常州政府网、日报和晚报上刊登了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报道和公示, 有效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 以政策扶持为核心, 强力推进创业就业普惠共享

两市在创建过程中, 始终将宣传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作为工作的主线, 积极落实包括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创业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内的各项就业创业政策。

镇江市为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创业就业, 在已有政策基础上, 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 提高初始创业补贴、扶持创业奖励和贷款等标准。1、提高初始创业补贴标准。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在本地领取营业执照稳定经营6个月后, 一次性初始创业补贴从1000元提高到3000元。2、鼓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对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创办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的, 一次性创业升级补贴从2000元提高到1万元。3、放宽创业贷款政策。个人申请贷款最高额度从20万元放宽到30万元,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高额度从200万元放宽到300万元, 贷款最长期限从2年放宽至3年。4、支持创业载体建设。对被评为省和省级以上的各类创业载体, 在原有建设补贴的基础上再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5、加强创业指导服务。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和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 每扶持1人成功创业的, 奖励标准从500元提高到1000元。6、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对近三年来毕业的大学生在镇江市区创业并正常经营纳税一年以上和带动2人以上就业, 同时缴纳社会保险的, 给予一次性4000元奖励;对近三年来各类新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每新录用1名就业困难人员, 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 同时缴纳社会保险的, 给予1500元/人的一次性带动就业补贴。

常州市大力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 依托街道、社区平台, 在全市每个角落掀起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热潮。同时, 将培育创业明星纳入就业服务目标管理, 由社区向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政策扶持, 办理相关证件, 帮助协调经营场地, 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及社会保险补贴, 介绍员工等服务, 并以街道为单位召开创业明星报告会, 以组织培训为载体召开先进典型座谈会, 以身边典型事迹教育身边的人, 带动身边的人走创业之路、做创业之星。

(四) 以人为本, 真情相助, 推动就业援助精细化、常态化

总体而言, 两市在开展创建过程中, 均能以服务的科学、规范、精细为目标, 针对不同类型的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和政策帮扶, 使促进就业落实到位。均建立了“一人一策”就业援助台账, 建立“出现一人、认定一人、扶助一人、稳定一人”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 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对援助对象进行登记跟踪管理服务, 按月进行跟踪服务, 实行动态管理。

常州市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很多是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文化程度低、健康状况差, 就业非常困难。为此, 各创建社区首先制定了首问责任制、就业援助制度和承诺制, 建立“一人一策”的援助方案, 做到了“四个明确”:明确就业困难人员家庭结构和收入状况, 明确援助目标, 明确援助责任人, 明确援助效果;其次是动员社会力量, 组建维修服务队、美容理发队、电脑培训队、丝网编织队、烹饪培训队等“志愿者帮扶队”, 随时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新北区藻江社区工作人员自创“八心工作法”, 同时社区深挖资源, 集思广益, 组织大学生村官这一年轻群体与社区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一对一”结对。天宁区红梅西村社区开展关爱零就业家庭专项活动, 与“零就业家庭”人员签订《“零就业家庭”再就业援助协议书》, 建立“一户一表一卡一册一档”制度, 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并定期进行跟踪随访, 目前该社区6户零就业家庭10人全部实现了再就业, 并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

镇江市高度重视就业援助工作, 把它作为检验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成效的核心价值, 赋予了新的内涵, 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 分门别类、逐户逐人制定和落实援助措施, 做到了“援助一户、稳定一户”, 同时为进一步帮扶社区人员就业, 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对接服务机制, 由经办银行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平台一对一结对, 开展服务。二是对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及时登记、核实和确认, 开展定期、不定期入户调查, 做到“不漏一户”, 动态清零。三是制定个性化援助计划。针对不同的就业困难群体, 帮助其设计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就业方案, 分别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岗位、职业技能鉴定和扶持政策等“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四是建立就业信息援助制度。利用街道及社区平台有针对性的采集用工信息, 每月举办一次街道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超市”, 每季开展一项以帮扶就业困难群体为主题的“专题活动”。五是注重培训成效。把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有机结合, 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能培训。同时把每年三月作为培训月,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万人创业普训”活动, 引导和扶持0.86万人走上了成功创业之路。六是完善后续跟踪服务。实行三必访制度:有困难必访, 创业后必访, 未就业必访。有效提高了就业的稳定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发展还不够平衡

尽管地方各级政府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提速推进, 但四个城市之间, 甚至同一省辖市内的各县 (市、区) 创建水平不尽相同。这既有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的客观原因, 也有极少数领导对基层平台建设和承载工作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劳动保障协理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相对薄弱的主观因素。

(二) 部分地区示范社区创建基础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2011年是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第一年, 各地按照省厅示范社区创建评估标准, 对基础台帐和统计报表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和细化, 但有些社区台帐内容不完整或更新不及时, 甚至无省厅评估标准明确要求的就业援助协议和方案, 有的援助方案, 个性化不突出, 跟踪服务记录, 就业指导内容记载有的比较单一或不全, 极个别社区的就业服务工作台帐仅停留在最初始的笔记本流水帐形式, 与创建示范社区的更高要求差距甚远。

(三) 个别社区对本辖区内的新增失业人员情况无从了解

有些县 (市) , 《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工作放在县 (市、区) 本级就管中心, 由于没有建立县 (市、区) 、街道 (乡镇) 、社区 (村) 的反馈机制, 又没有开发相关信息系统软件, 使得社区服务平台对本辖区内新登记失业人员情况无从了解, 造成对社区新增失业人员情况不清、底数不明, 在省、市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检查过程中, 有些县 (市) 的社区新增失业人员居然没有几人。

(四) 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虽然各市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 市、县 (市、区) 、街道 (镇) 、社区实现四级联网, 但由于软件系统不统一, 系统的功能模块也各有差异, 如有的系统中就业援助、就业困难人员跟踪记录模块尚未建立, 有的动态跟踪信息没能及时录入, 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不能充分反映。部分社区虽有软件功能, 社区平台工作人员权限只能进行查询, 不能进行失业登记、动态跟踪服务记载等。

四、几点建议

(一) 宣传创建特色和亮点, 共同提高示范社区创建水平

在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中, 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建议各市将本地区特色亮点进行汇总总结, 制作成相关资料, 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各省辖市间也可多沟通、学习和交流, 了解兄弟城市在创建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 共同提高创建水平, 更好地发挥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典型引领作用。

(二) 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社区平台业务工作和操作流程

在充分调研全面梳理社区平台职能的基础上, 结合江苏省就业创业工作实际和工作要求, 制定全省统一规范化、标准化社区平台就业创业业务工作和操作流程, 全面提升和优化平衡全省社区基层平台工作水平。

(三) 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就业创业服务的作用

发挥各市、县 (市、区) 、街道 (镇) 、社区四级信息系统联网全盖的优势, 根据工作实际, 优化升级软件系统功能, 充分利用信息查询、数据统计汇总、打印等功能, 科学开发统一的电子台帐信息系统,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均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对日常工作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测。

(四)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平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组织领导

篇4:XX社区创建特色社区情况汇报

关键词:社区文化;彰显特色;终身教育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党委政府对社区教育的投入正在逐年加大。出现了政府搭台、社区配合、居民参与、资源共享的喜人景象,政府的大手笔、重投入为改变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夯实了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区委曾多次组织区委领导班子亲临柘汪镇指导社区规划和建设。

一、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完美结合

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本社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改善社区环境。最终目的的实现要靠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整体得到发展。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都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产物,它们突破了传统封闭教育的时空观,主张教育不限于学校,教学不限于课堂,开放式的现代教育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全社会教育,因此,二者都具有教育理論的先进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施教人员的全员性、教育过程的全程性、教育特色的区域性和教育的公平性。2013年4月9日上午,赣榆区体育局于主任一行来柘汪镇社区教育中心,为“赣榆区柘汪镇大学生村官及镇村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举行了开班典礼。会上有20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了培训,会后有国家级体育指导员现场指导了太极拳及广场舞。此举极大地调动了我镇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我镇社区加快开展体育活动开创了新局面,同时,把我镇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教育服务网络

社区资源是社区内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教育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包括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

要实现这样一个教育目标,仅靠社区本身的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组织和实施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应形成合力和有机整体。要加强社区各类教育文化资源的统筹,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现有教育资源,推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社区学校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加强协调与沟通,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社区内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开放,有效利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自身的网络,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彰显社区特色,完善社区教育机制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努力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社区开展了富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

新海石化和镔鑫特钢是柘汪镇两大著名企业,涉及人员多,面积广,效益高,生产设施齐全,不免会产生诸多安全隐患。为此,社区教育中心多次聘请县消防部门工作人员、公安人员和医疗救护人员亲临现场进行了防毒防火以及安全施救等多项实用演练,此举有效地消除了职工的安全隐患,让社区教育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经过摸底排查了解到,全镇更有5.3万人,其中30岁以下居民对电脑和外语方面的学习需求较高;30~45岁的居民最需要掌握对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识;而46岁以上的居民则最需要掌握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对下岗失业人员而言,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就业的技能培训。在岗群体的培训形式需求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时间安排上应尽量利用晚上时间,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学习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群体对节假日的社区培训也有较高的需求,社区教育应重视节假日针对学生的教育培训工作。弱势群体的居民文化程度都较低、技能匮乏,针对这类群体的社区教育培训,在组织策略、培训内容与方式等方面应有细致周到的考虑,要特别重视培训内容与形式的实用性。技能培训可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实际效益。为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学习的内在动力,首先,要从源头上激发,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居民的学习需求;其次,从学习活动本身来激发,提供与学习内容对口的机会和条件;再次,社区教育工作者可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多参与一些经验交流活动,建立沟通和互动机制,给他们搭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平台。

四、擦亮社区品牌,扩大社区教育影响

社区教育也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品牌,以创建社区教育特色、打造社区教育品牌为目标,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地位。

目前,柘汪镇农民拔河队代表江苏省多次参加了国家级的重量级拔河比赛;易筋功健身表演队是赣榆区唯一一个表演队,曾多次为连云港市民提供参观现场的机会;棋牌联赛、秧歌队、太极拳队、农民乐队、京剧票友以及广场健身舞等都有极为可观的规模,这些亮点都受到了社区各界的高度赞扬。

随着社区康居的逐步实现,社会已开始向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为特点的社会发展,社区教育正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体现,为实现终身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开创了教育的新时代。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生活质量和基本技能,良好的社区教育模式对调动社会办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健全社区功能,积极吸取各社区先进的社区教育经验,才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骆守琪.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农村社区教育按需施训模式[J].中外企业文化,2013(22).

篇5:XX社区创建特色社区情况汇报

xx社区位于xx镇镇区中心地带,社区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4亩,管辖5个自然屯,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87人。社区党总支部下设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1人。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社区党总支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创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为总体目标,拓展社区服务域领,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浓厚的人文环境,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一事一议”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开始实施时,群众对这一政策的响应并不积极。在社区党总支部的努力下,经过耐心细致的宣传发动,社区群众转变了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争取项目。2011年成功申报了“绿稠屯人饮工程”、“社区东西街、西门街排污管道整治工程”、“社区旧街道路灯安装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422910元,受益群众达2012人,在凭祥市所有村(社区)中名列前茅。“一事一议”项目亮化了街道,也温暖了群众的心。绿稠屯的村民代表们激动地将“情系百姓,水通万家”字样的锦旗送到镇政府办公室,感谢镇党委、政府帮助村民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饮水难问题。

二、“两会一节”打造社区文化品牌

xx社区历来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在社区党总支的组织引导下,xx社区成立了舞蹈协会,协会成员每晚聚集在社区广场组织居民学舞、练舞,男女老少翩翩起舞,呈现出一片欢乐和谐的景象。

每年春节,社区还举办xx镇春节文艺晚会,每年吸引2000多人前来观看,极大丰富了春节期间群众文化生活。农历五月十二是xx壮家“歌圩”,社区党总支把这一传统民族盛会发展成每年一届的“xx镇山歌艺术节”,使这一传统的文化活动得以完好的保存和延续,并成为xx社区的文化名片。通过“两会一节”等文体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品位,增强了社区文化内涵,丰富了广大居民的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促进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三、“三电合一”搭建为民服务信息化平台

xx社区是凭祥市“三电合一”试点社区。社区党总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整合电视、电话、电脑三方面资源,搭建为民服务的信息化平台。一是通过广西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为居民在线播放各种农业、卫生、教育、传统文化等群众关注的节目,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二是公布“12316”三农服务热线,群众可以通过电话拨打免费热线,向专家咨询各种农业生产问题;三是以xx社区党建网为平台,把各类政策信息、招工信息、产品信息等发布到社区网站上,使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新农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危房改造等业务。“三电合一”信息化平台使社区居民及时获取各种有利信息,为群众的工作、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四、“四项措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xx社区党总支部立足实际,切实抓好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深入各屯开展调研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查找

制约和影响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然后组织班子成员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二是实行社区重大事项议事办理制。党总支书记以身作则,严抓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才智,保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三是实行分工负责制,书记放权不包办,副职认真抓落实。相互之间在权力上不争,责任上不推,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格局,工作上拧成一股绳,使班子真正成为社区的领导核心。四是社区党总支部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对一周来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党总支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

五、“五个下移”创新社会管理

篇6:XX社区创建特色社区情况汇报

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市新渔农村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暖人心促发展”工程总指挥部的部署和有关文件精神,为做好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社会,从2008年7月开始,我们XX社区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结合XX社区的实际,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精心组织、宣传发动,积极工作,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在原先创建的基础上,对充分就业工作加以巩固。

一、基本情况

XX社区成立于2005年6月,位于XXX街道的东北方,由香莲、老佃房2个农业经济合作社和樟州、月岙2个渔业经济合作社组成。社区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是以渔业为主,旅游产业和农业并重的新型渔农村社区,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人文情怀。辖区内有闻名遐迩的乌石塘景区、渔家乐和已落成开学的中国佛教学院。2009年经济总收入4.14亿元,各经济合作社总收入300余万元,渔农民人均纯收入18221元。辖区内有船厂3家,冷冻厂1家,渔家乐40家,还有一个在建的阿尔法游艇俱乐部。社区内有居民有1149户,总共3819人。外来人口2050人。社区现有劳动力总数1988,从业人员1962人,98.7%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得到充分就业。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621人,占劳动力人数的31.65%,从事二、三产业的1341人,占劳动力人数的68.35%。

二、成立组织,完善制度 为更有效地完成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任务,XX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了方案,明确了任务,确定了工作人员,实行专项工作。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室,由唐友道任主任,并配备了兼职工作人员一名,社区专门调配了一间面积为20平方米的办公室,作为劳动就业专用办公室。配备了专用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还落实了劳动就业保障制度、培训经费预算,使社区的劳动就业、培训工作在制度上得到保证,在物资上得到支持。

在制度建设上,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室工作职责、劳动保障室工作流程、劳动保障室服务内容、劳动保障室档案管理制度、就业培训目标责任制、就业帮扶制度等。并做到制度上墙,将工作内容、服务流程、工作职责制成图版进行公示,在社区政策宣传栏上,及时发布最新就业再就业政策和求职用工信息。

在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台帐管理过程中,结合社区的实际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登记,重点掌握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低收入家庭、无人挣现钱家庭,使台帐登记健全,全面掌握了社区的基本情况,并且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动态化管理。

三、就业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提供和就业培训情况

在就业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提供等服务工作中,发放宣传资料300余册,口头宣传500人次,提供就业信息14次,新增就业56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9人。

技能培训是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社区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的适应性不高的特点,根据社区实际需要,结合市 场,和街道成人学校相互合作,以增加就业技能为切入点,分批次地举办了电脑技能、养殖技能、种植技能、双转渔民烹饪、四A职务船员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在岗人员、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共147人,其中24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深受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的欢迎。

同时,大力开展创业培训,特别是家庭旅馆和厨师烹饪的培训,带动了渔家乐的发展,在原有33家农家乐的基础上,又新开了7家,实现新增创业7人,并带动了20人实现就业,其中有8家被评为三星级渔家乐小宾馆。真正实现了以培训带动创业,激发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

四、在保证渔业产业优势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渔农民转产转业 我们XX社区樟州、月岙两渔业区现拥有钢质捕捞船只214艘,总计马力53722.8千瓦,船上共有从业人员2047人。2009年,全社区渔业总产量22355吨,实现渔业产值24366万元,占到全街道渔业产值比重七成,更是XX社区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份,保持渔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仍是长久之计。为保持传统产业优势,社区在月岙、樟州两个渔区,组织带头船老大利用伏休间隙,到温岭等地区参观学习先进捕捞作业方式,在稳定现有近洋渔业捕捞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渔民发展资源节约型的生态、高效渔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产出效率的持续低下,从渔农产业中挤出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形势严峻。为此,社区一方面加大对广大渔农民朋友的帮助宣传力度,积极提供和发布各类就业信息,去年至今总共发布信息14次,提供144个岗位。另一方面,通过对渔农民朋友提供就业和再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自身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使社区的一些闲散劳动力能充分享受到职业介绍与自主择业带来的好处,并及时将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补贴及时反馈给就业者,扩大政策的影响力,激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积极性。

2010年社区学院同街道成教一起,开设了电脑知识、宾馆从业人员服务、四A职务船员证书等培训班12次,培训人数达294人,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知识。积极引导群众抓住XXX开发建设的有利时机,鼓励引导社区内的劳动力向运输、餐饮旅馆、文化娱乐公共服务等第三产业转移。对社区内的40家渔家客栈的从业人员进行服务理念方面的培训和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宾馆的服务质量和档次,更好地吸引游客,实现增收。

另外,社区还积极依托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及省级重点工程佛教学院建设工程以及个体企业,掌握和挖掘就业机会,分析就业需求,掌握用工信息,及时与用工单位进行协商,全方位提供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的XX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经符合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特向区及市申报充分就业社区称号。

篇7:滨湖社区创建文明社区情况汇报

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滨湖社区文明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崇文街办滨湖社区居民入住始于1987年,南临李家渊、北连长港路、东起园林北路、西至工农路,占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居民住宅楼59栋,现有住户1621户,居民4800多人。社区内环境优美,整体面貌整洁、规范、有序。

近年来,滨湖社区在区委区政府和崇文街办的领导下,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区在2008被评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社区及区平安社区;2009被评为区充分就业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及创建湖北省卫生城市先进集体。在开展创建卫生城市的活动当中,社区坚决打击牛皮癣泛滥的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表扬。社区开展的“居民说事”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一、政府重视、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社区建设上台阶

滨湖社区于2002年7月由原来的洪

二、洪三两个居委会合并组成,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建设和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坚持把社区建设和文明社区创建作为加强城区基层组织建设。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社会保障,完善社区功能的重要一环,坚持解放思想,不等不靠,加大投入,推动了社区建设。滨湖社区办公及为居民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宽敞明亮,社区内外环境优美整洁。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居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为社区的文明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狠抓党建、以党建带动文明创建和居民文明素质建设 社区建设、文明社区创建、社区党建三位一体。社区建设是龙头,文明社区创建是载体,社区党建是保证,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创建思路和队伍职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智能化、建设标准化、工作一体化的模式,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文明社区。

社区党建工作突出两点:一是加强社区党员思想教育工作,要求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积极为社区居民群众服务,在群众中树立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二是与社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开展活动,进行科普健康知识宣传,组织大型的积极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帮困救残,爱国主义教育等引导居民采取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两方面的工作,促进了社区文明建设和服务,受到了居民群众的好评和欢迎。我们与社区单位联合,积极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进社区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等都服务了居民,倡导了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了社区文明创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提高“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服务质量

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以优美整洁、一目了然、直接无距离的办公环境,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居务公开,方便居民,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欢迎。要求社区工作人员使用文明用语,不得对居民说粗话,讲重话。让来到社区居委会办事的居民切切实实感受到社区工作人员高效文明的办事风格。

四、四城同创,促进社区文明建设

2009年来市委市政府全力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我社区开始大力整治社区环境卫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极大地促进了社区文明建设。尤其在2010年上半年以来,为推动市“四城同创”工作,我社区带头自拆违章搭建的两个车库,帽于社区带头,自民自拆率达到90%,此次拆除违章户220户,18000平方米。街办社区充分注意到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境,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维护大局稳定为出发点,及时全面启动扶危救困的民生工程,一边拆,一边积极主动为困难群体,供相关的的专项扶持,赢得了居民的广泛支持。拆违工作结束后,区委区政府加大社区建设设入,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硬化所有道路,疏通所有下水管网,完善绿化设施,做到条条路硬化,楼栋楼房之间有绿化,新增铺设雨水管道420米,新增雨水收水井97个,改造楼道间泥巴路12条(其中:铺设水泥路4200平米,铺设方砖人行道1520平米),铺设线石3800米。池、绿化带进行了绿化补栽,累计补栽各种灌(乔)木近500余株。本着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对自小区入住以来,从没清淤过的化粪池,社区组织按“三个一点”的方法,即居民中收取一点,辖区单位支持一点,街办 出一点的办法实施清淤。如今,经过专项整治后的社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内居民由衷地高兴。多次主动到社区表达他们对政府感激之情,对社区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五、开展居民说事、推进社区民主自治

在区委和街办党工委的领导下,社区积极开展“居民说事”工作,社区办公楼内设有居民说事厅,让居民有解决不了的事情都到居民说事厅来议、来理。通过“居民说事”,居民解决了问题,推进了居民自治,社区凝聚了民心,密切了社区与群众的关系,加强了理解,促进了社区文明和谐。如在今年四城同创工作中,有居民对此不是很了解与配合,于是,社区召集部分有影响力的居民及某些不太配合的居民在居民说事厅就目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商议,说出居民各自所涉及到的实际困难,大家各自坦出心里话,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如今看到社区内的变化,曾经某些不太配合的居民都表示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滨湖社区的文明创建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指导下,在我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抓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巩固成果、继续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将滨湖社区建成环境优美、居民平安、服务规范、人际和谐、群众满意的文明样板社区。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社区品位,为社区居民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滨湖社区的各项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滨湖社区

篇8:社区创建民安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云露社区是金平区鮀江街道管辖下的一个涉农社区,区域面积0.8平方公里,现有户数800多户,有常住人口5000多人,流动人员200多人,党总支党员105人。集体现有土地234亩,其中:耕地39亩,水田80亩,鱼池15亩,集体自留用地100亩。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厂房、铺面、自用地及鱼池出租。居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做手工业、农业种殖及小商贩为主。集体经济年收入19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近5000元。辖区内现有企业四十多家,铺面一百多家,是交通发达、文化、经济逐步走向繁荣的涉农社区。

近年来,我们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区群众的宗旨,加大力度搞好村政建设,紧紧围绕“创建平安和谐社区”的工作目标,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结合社区实际和特点,着力培育良好的社区人文氛围,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社区的文明程序。进一步把社区建设成为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消防安全、风尚文明、人际和谐、居民自治、党建扎实、幸福安居的新型社区,以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先后评为省、市、区 “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市“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双拥模范单位、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安全文明小区、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我们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一、统一认识,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贯彻好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工作部署,社区 1 党支部、居委会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成立了以林楚明为组长,陈瑞法为副组长,其他两委成员为成员的创建民安社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陈瑞法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发动居委组织、宣传、国土、消防安全、治安、民政、计生、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到创建民安社区工作中来。在此基础上,还制定民安社区创建方案和工作计划,同时落实人员、经费,指定专人负责,广泛发动党员、居民代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切实推进创建民安社区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的带动作用,云露社区呈现齐心协力共创民安社区工作的生动局面。

二、设置健全,加强防范,治安良好

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加强社会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成立了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治安联防队,设置社区警务室,制订了各项管理制度。在车流量比较多的云露长荣路路段设立减速线4条。通过努力,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能够协助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防范和管理措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和群防群治体系逐步完善;社区无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无“黄、赌、毒”、非法传销及公开搞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无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成为金平区“三无”社区之一。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机制建立健全,社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纳入信息化管理,及时有效化解可能发生的群众上访,妥善处理民事纠纷,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较高。

三、敢于投入,改善环境,环境优美

创建民安社区工作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们为给居民群众提供一个优美愉快的生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不惜投入大量“钱力、人力、物力”,整治环境,净化空间,完善设施。一是投资50万元建设长荣路,并完成水泥路面铺设和两边绿化;二是投资60多万元对云露北一、二、三街进行水泥路面铺设和配套地下排污水管;三是投资14万元对老区两条主干道路进行水泥路面铺设;四是投资70多万元增设溪畔住宅片区自来水口和配套PVC管1000多米;五是投资30多万元兴建弦乐室、文化室、老年活动室、篮球场、乒乓球室和文化广场等;六是投资近4万元配套区域内路灯200多盏;七是投资8万元配套垃圾转运点30多处,同时雇佣卫生管理人员对垃圾进行清理,使垃圾日积日清;八是投资2万元配套区域内主要道路减速带;九是投资近6万元配套消防器材和增设区域内消防栓等。现在,居委整个住宅区的主干道已建成水泥路面,并配套建设下水道排污管,新住宅区规划、建设布局比较合理。目前住宅区内基本做到无“五乱”(乱张帖、乱摆卖、乱拉挂、乱停放、乱堆倒);居委的主干道、边角地、空地都进行植树绿化;最近,居委会组织对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并组织对路边杂乱树木进行修整,大大改善了居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利用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四、建立网格,分片包干,落实责任

一是社区着眼于理顺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划分网格。以社区居委会为基本单位,以户为基本组成单位,根据合理布局、便于管理为原则,社区居委会范围划分为四个网格。二是引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建立社区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在全面摸清辖区服务对象情况的基础上,建立集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住房、劳动保障、计生、民政信息、医疗卫生、消防、党建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通过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把综治维稳、城市管理、计划生育、消防安全、劳动就业、民生服务、基层党建、群团组织、文明创建等管理工作综合纳入其中。在夯实“三有”(有人办事、有址办公、有钱办事)的基础上,向“四优”(设施优良、管理优化、服务优质、环境 优美)迈进。三是按照“定人、定岗、定任务、定责任”的原则,每个网格确定一名责任人,负责网格范围内的各项具体事务。进一步规范管理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建立定期走访、上门服务、民主恳谈、信息维护、联系卡、工作汇报、考核等工作制度,构建全面覆盖的动态监管网络;这次以创建民安社区工作为契机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长效化,强化社区职能、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五、注重实效,加强管理,服务完善

近年来,居委为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群众,逐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居委设立了多功能活动室、警务室、人民调解室、劳动保障服务室、文化图书室、卫生计生服务室、弦乐室、乒乓球室、云露文化广场、老人居(三所)、老年妇女活动室(二所)、职工之家、篮球场等。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积极落实好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社区就业、医疗、低保、救助等公共服务,认真细致为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优抚对象、流动人员等提供专项服务。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制度,组织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一支义务消防队、义务联防队等。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限期要求其进行整改,通过治理,效果明显。几年来,社区没有发生重大消防安全事故,辖区平安和谐。一系列的硬软件设施配套,加强了社区服务居民群众的阵地建设。近期居委发放了关于创建民安社区方面调查问卷(有治安情况、环境卫生情况、消防情况、幸福感等方面问题共十项),调查结果满意率都达到100%。

六、风尚文明,人际和谐,人民安居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的时间明显增多,活动的空间更加广泛,社区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连年来,我们抓住文化在熏陶人、教育人方面的巨大作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用先进高雅的文化形式培养青少年的良好思想品质。我们充分利用宣传栏、阅报栏、标语、上门送宣传画册、致居民群众一封信等形式,宣传法律、环保、计生、婚育、科普等知识,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科学、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在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灯迷、舞骆驼、弦乐演奏、乒乓球赛、篮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辖区内没有发生家庭暴力、虐待妇女儿童、不赡养老人等现象,家庭成员及邻里之间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和谐人际关系。既净化了居民群众的思想,又提高了居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在浓烈的文化氛围中,居民群众的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七、尊师重教,热心教育,成绩优异

云露社区一直以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多年来联合原鮀东设立教育基金,专款专用,专门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及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为了鼓励青少年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对考上大学专科的给予奖励400元,考上大学本科的给予奖励600元,在社区重教措施的鼓励下,大部分青少年学生学习优良,几年来每年都有近四十名学生考上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全社区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居委近年来还发动社会热心人士积极捐资助学,每年大约发出助学金1.5万多元,较好地解决困难学生的“入学难”问题。

八、居民自治,村务公开,党建扎实

我们坚持依法依规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我们建立了党支部、居委会议事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工作制度、云露社区民主自治章程、云露社区居民公约等近四十项规章制度做到党政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真正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使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近年来,我们社区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仍存在差距。我们有决心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真抓实干,与时俱进,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把云露民安社区创建活动推上新的台阶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老师总结的马克思下一篇:随迁无业证明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