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师讲如何写日记

2024-04-23

郑老师讲如何写日记(精选3篇)

篇1:郑老师讲如何写日记

郑老师讲如何写日记 2010.5.21日

暑假就要到了,就和大家说说孩子怎样写日记。

不想写,是没有东西可写,另外就是方法问题第一:要让孩子去观察周围的事。

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身边的事物,有人,有事,有景,有物,就观察一点,那一点就是你感兴趣的,就是你愿意多看上几眼的,你就会看仔细的地方。这一点,就是一点,不必进行苛求不必让孩子进行整篇的练习,可以是一个片断,甚至也可能是几句话。让孩子多写了,他就有了压力,他就不想干了。慢慢的,孩子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就会有了兴趣,那时你不让他写长,让他写成篇,他都会写长,写成篇写好后,让孩子读一读,一者:口读耳听,听听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更重要的是自己写的事情能不能让自己感兴趣写好后,让孩子读一读,一者:口读耳听,听听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更重要的是自己写的事情能不能让自己感兴趣。二者:自己动一下笔,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改一改,把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地方,补充一下好的词汇,好的句子,慢慢就学会了修改自己的文章 观察是大有好处的:

1.观察是习作的起点,没有观察,那来习作的素材(事例),有了事例孩子写作文时就不会问“妈妈,写什么?”这些事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积累,写日记就是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慢慢吃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吃成一个“胖子”

2.这样达到了积累素材的目的,又提高了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3.那么观察什么呢? 举个例子:

果戈里 观察狗:

浅毛的狗:光滑的尾巴,腿上有很长的浅色的毛 长毛的狗:整个身子里生长着很长的毛 科里亚种狗:有很长的下垂的耳朵 姆鲁加种狗:放光的黑毛,黑色的鼻端 古人有“诗袋”“锦囊”“瓦罐”。。。而我有“日记”

一写日记,就要天天写,少天就不行。这个观点是错误 的,大人都做不到的,何苦要为难小孩子,就是让我天天写,我也不干。

有就写,没有就不要写,这才是正确的引导孩子写日记的方法。不要让日记一写就一大篇,非整篇莫行,就是写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点有何不行?

回过来继续说观察的内容。孩子现在存在一个问题,讲观察他知道,说来头头是道,到底看什么?怎么看,就张大嘴了 做家长的要教会孩子

1.怎样观察,观察什么,我以前讲了群里有,不再说

(1.出去玩,写游记,我看不必要求太高,三年级只要写一处,一个点,把这个点写好就不错了。写什么?怎样写?一。是让孩子找到兴奋点,他喜欢什么?就写什么?

2.就是涉及到怎样样写:我看了一下大家说的话,让我体会到一点,孩子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特别是怎样写?这和我们的眼睛观察是密切相关联的。眼睛一看是一个整体,是全部,然后哪儿吸引你就引起你的关注,那就是一个点,这个点就是你习作时的重点;景又从何入手?

天空:颜色、云彩、太阳、光线、冷暖、、、、、地上:山川河流,小溪、花草树木,昆虫、飞鸟、人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水时游的、、、、、都是你写作的素材,其中一定会有让你感举的事物 这样孩子就有素材可以写了。

下面就是怎样写具体了。要把动作写具体,人有动作,动物有动作,植物也有动作呀

观察顺序就是写作的顺序,这点一定要清楚,有的老师知道,就是这句话没有说出来。怎样观察?这就要调动“五觉”,视觉:看颜色,看大小,看形状,看动作,看神态、、、、、、看的东西太多了,一下子说不完,自己补充吧

触觉:皮肤感受到的。冷热、轻重、软硬、利钝,酸麻、光滑、粗糙、、、、、听觉:感受到的各种声音,风雨雷声,虫鸣鸟啼,击石流水,人声,出的各种声音,总之,自然界中一切声音、、、、、味觉:尝到的各种食物,包括无毒的植物的滋味(家长这点必须慎重,没有这方面知识的请不要拿孩子做试验)。五味——酸甜苦辣咸,说想法,说感受、、、、、嗅觉:鼻子闻到的各种气味,花草树林,空气,食物,土壤,水、、、、、太多了,自己想一下,就能想出好多的

这才是一点点,告诉孩子,孩子不就会写了,写得好与差,表扬一下。孩子不想写主要是不会写,让我们家长做不会做的事,你会积极主动去做?我怀疑。)2.观察什么:天上飞的 这多吧,鸟、昆虫、、、、、、他们的羽毛,色彩、他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份,让你感兴趣的部份。他们飞行的姿态,飞行时翅膀的搧动,脚的摆放,停落的姿态 他们的鸣叫、、、、、、指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从什么地方观察,观察什么,不要让孩子问:看什么呀? 另外,天空中太阳、阳光、蓝天、白云,月亮、星辰、风、雨、雷、电、、、、、他们在静态是怎样的,在动态下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变化的、、、、、、其中让自己选择一点让自己感兴趣的写下来,哪怕是一两句也行吗

下面我先点主要的。就是怎样观察人,这是孩子写作文时的难点,又是我们孩子在学校里要常做的文题

首先是看人物的特点,这个人那点吸引了你,例如:姚明,他的高那才叫吸引了我,潘长江那个矮才叫吸引了我。看人物的表情,那就是神态,在各种场合下,他脸部的喜怒哀乐、忧愁、、、、、、的体现

看人物的动作,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做的,其中最吸引你的地方,让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人物是怎样说的?言为心声,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把这些观察到,写在自己的日记里,积累了素材,到时需要时就自然而然就出来了。以上就是我讲的日记习作的第一关就是“写什么”

“写什么”就是学生习作中最大 难关,而攻克这一难关的武器就是观察,就是积累素材 日记怎样写:有几点 1。要真实 2。要及时 3。要思考 4。摆进“我” 5。有格式 6。单设本 7.创多样 1.要真实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

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2.要及时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一放久了,事例就会遗忘,细节就记忆的不清楚了,再写这事就大大地打了个折扣。

要及时,为写文章时的生动具体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3.要思考

把自己观察的到的感受写进去,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难道你没有感受吗?你没有感受你就没有兴趣!

所以,写进自己的感受这是水到渠成的事 4.摆进“我”

在文章中要把自己“摆”进去,写出自己的感受、感慨,情感 5.有格式

第一行写上年、月、日星期、天气 第二行,空两格后写日记的内容 便于自己日后的查阅 6.单设本

有一本专门的日记本,能便于长期保管的日记本 好保存,好提取,起书名,月目录,编页码,妥保管 月目录=有目录 7.创多样

日记不能单一的内容,有:

观察日记,系列日记,科技日记,教训日记,学法日记,成长日记,好事日记,走味日记,旅游日记、、、、、、、

篇2:郑老师讲如何写日记

1,划分小作者的四种分类:(10分钟)

痛苦大王,胆小老鼠---------A,一个字写不出来。B,写出来的也是像乱码一样,没条理,左一句,右一句,没有一丝联系,纯粹凑够字数。C,三五产品,无中心

思想,无结构框架,无故事情节。D,大头作文现象严重,时不时的出现

无头作文,胡乱写一篇,没头没尾。

开水先生,废话宝贝----------A,能写出来,作文就像白开水,流水账式的文章。小小作家,敢写能写------------不仅能大胆的写出作文,而且条理清晰,有感而发。作家奥特曼,生情并茂---------条理清楚,感情丰富,语言优美。

2,作文提纲问题:(15分钟)

第一段,点出中心思想,如何开头漂亮。------心脏

第二段,六要素问题: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结果。------身体

第三段,总结------脚丫

环境描写------血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3,游戏------数字谜语法。(25分钟)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3,习惯------观察与写日记

小学生日记的十种形式

1、观察日记: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反映一个中心。

2、剪贴日记:把自己喜爱的邮票、图画、照片贴在日记本上,并且按照图意写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加以说明。

3、信息日记:把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最新信息记下来。

4、气象日记:把每天的天气、温度、风力、风向和出现的自然新气象记下来。

5、台历日记:把周围实实在在发生的重要事情如实简要地记在台历上,少则一句话,多则一段话。

6、摘录日记:把看到或读名家语录、格言、座右铭或写人状物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

7、学习日记:把课本上学到的、课外书刊读、印象较深的心得体会、联想记下来。

8、活动日记:记下参观访问活动和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参加一次记一次,抓住要点写。

9、实验日记:如养花、种向日葵或搞科技小制作,把过程、结果记下来。

10、思考日记:把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优缺点和心理活动或道德品质成长变化过程摘要记下来。最后一种形式要求较高,宜在高年级中有针对性地指导试用。

“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篇3:郑老师讲如何写日记

一、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同时延伸历史课的文化内涵

在当今“分数至上”的教育大背景下, 历史教学势必以学生高考分数为衡量标准, 在这一指标的压迫之下, 历史教学本应具有的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素质教育功能被忽略了, 变成了一些僵硬的教条式教育。袁腾飞认为, 中学历史是一门讲授社会发展演进的课程, 不应当是公式化、抽象化的结论堆积和枯燥僵化的材料罗列, 应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并主动地将其思维活动起来, 从而在学生头脑里形成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要充分通过历史典型材料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正义感, 然后在兴趣的带领之下, 让学生感悟历史, 理解历史的进程, 认识历史的本质, 学会分析判断历史问题。

以袁腾飞讲授“维新变法”的内容为例, 为了说明当时广开言路,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的维新政策, 他以一则光绪帝吃鸡蛋的故事为导入语, 以此生动的事例来说明“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所带来的具体的变化, 在此故事的引导之下, 枯燥的历史活了起来, 学生不仅理解了故事中所包含的变法道理, 还学会了对历史事件意义的认知。在历史教学中, 历史学习的价值之一在于人性化, 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升华不是教师灌输的, 而是要通过自身的感受和心灵的启迪, 甚至是强烈的情感震憾才能获得, 这也正是当今我国历史教育及其他的素质教育的追求。

二、以学生兴趣为中心,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按照现在教材设计, 初中、高中阶段的很多历史课程内容是重复的, 而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新鲜感和兴趣感。对于已知的内容, 学生显然不感兴趣, 听课的热情不高是必然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授课难度。历史课程本身的时间性、空间性, 人物和事件的连贯性又要求高中历史课必须有一些内容上的重复和衔接, 授课内容的重复似乎也无法避免。所以教师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的欲望才能真正讲好这一门课程, 而在这一点上, 袁腾飞幽默风趣的讲史风格为日益僵化趋向功利的历史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善于启发引导学生, 讲解层次分明, 语言简洁准确”, 这是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校长石彦伦对袁腾飞的评价。袁腾飞在教学交流中曾经多次提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 优秀的历史老师要学会因势利导, 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必须知道现在的中学生喜欢什么, 以及他们惯用的思维方式。以袁腾飞讲“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例, 袁腾飞介绍林则徐采用的销烟方法是在海边挖池子, 把海水引进来, 然后投进石灰和鸦片搅拌, 产生化学反应后销毁, 而学生则认为这种方法不环保, 不符合现代人的理念, 而以这些学生的年龄、心理和人生经历就应当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后袁腾飞再说到虎门销烟, 就会解释说:“林则徐这么做, 现在看来不环保, 但在当时还算高明的做法。”

在考试的实践中, 袁腾飞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应试教育并不矛盾。如在学习“唐朝陶瓷艺术的代表作是唐三彩”的一课中, 袁腾飞形象地讲解道:“唐三彩跟今天的纸人纸马一样, 死人用的, 活人不会用这东西。你看电视剧《孝庄皇后》里, 满人进中原一路上抢了不少宝贝, 拿出来一看, 全是唐三彩。这不是胡说八道吗?谁把纸人纸马当宝贝挨家摆着?这是冥器, 民国时农民刨出来都砸了, 嫌晦气。宋朝人觉得浪费, 改纸人纸马了。”这样一则小故事, 将唐三彩的用途生动地讲解出来, 学生一定会记得很牢。

三、以教材为中心, 同时注重书本以外知识的讲授

袁腾飞的课之所以精彩, 是因为它文史兼备、信息量大, 这与他颇具匠心的课程设计不无关系。他认为历史老师讲课一定要层次分明, 板书言简意赅, 语言简洁准确。只有这样, 学生在课后看笔记时, 只需看大小标题和摘记就能清楚勾勒出这一节课的层次和重点, 把历史事件烂熟于心。

自高考改革以来, 高考历史就涵盖于文综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历史课的份量, 同时也增加了教师讲课的难度, 2005年以来, 历史科目的考题一直居难不下, 成为高考中的一个新难点, 很显然, 传统的死记硬背学习方式已远远无法应对灵活多变的高考试题, 因此对于学习方法和授课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如今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 教师们正在尝试转变教学方式, 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 增强教学理论的钻研。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只有我们不断学习借鉴像袁腾飞这样优秀的历史教师的优点, 潜心钻研, 注意积累, 才能把历史课讲得更加生动, 更加有个性, 也能让学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精神收益。

上一篇:二年级幸福作文:寻找幸福的旅程下一篇:兰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学习十七大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