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024-05-10

浅谈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精选10篇)

篇1:浅谈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摘要:

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观念陈旧、目标性不强、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等,本文认为,在新的世纪,应该遵循幼儿学习和获得语言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语言教学活动,遵循以下六个原则:语言运用情景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合性原则、主体活动性原则和大量感知、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

关键词:幼儿 语言 问题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

(二)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

(三)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四)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

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组织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世纪,对人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幼儿语言教育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应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言教学,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在语言教育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语言运用情境性原则 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就是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一方面是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如谈话活动中幼儿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语言;文学活动中侧重理解和使用叙事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听说游戏要求幼儿使用敏捷应变的语

言。另一方面,日常的语言交往是真正真实而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

(二)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在实际中,许多人却简单的将幼儿创造性地培养放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这几年,许多教师上公开课都喜欢上艺术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比较容易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活动看起来新颖、好看。其实,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中,语言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反思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依然是由教师发起的提问很多。创造性地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应当是《纲要》所提出的幼儿“想说、敢说”的活动环境。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措施都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孔子的创立到朱熹的身体力行,已经有两千年之久,但实际运用得并不很好。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难以照顾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个别差异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只笼统地按能力差异施教。当代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认同儿童语言发展的既有人类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非常明显的个别差异,因而要求给每一个儿童提供符合个别需要的教育机会。《纲要》也强调“幼儿的 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种全新认识“智能”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客观地看待每个孩子的“智力类型”,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保证活动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本文想就笔者所接触到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改革情况,作一些回顾与思考。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 促进儿童的发展,应当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比较突 出地存在着重知识、轻发展的倾向。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又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对儿童的区别对待。北京师范 大学林嘉绥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组,1991年抽样调查了1093名大班和学前班儿童的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测试结果表明,对知识型问题,儿童一般都回答得较好,而对智力型问题,即涉及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发展的问题,则回答得不好。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和考虑的是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的内容:一是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这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 的智力开发价值。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集中于“数学事实”的获得上,而应该重

视儿童思 维能力的发展。1992年4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幼儿园数学教育研讨会,其中心议题就是“幼儿园数 学教育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反映了我国幼教工作者对数学教育目的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二是重视儿 童的一般发展,即重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和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不能局限在认知方面,更不能局限在数概念方面,还必须指向包括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和社会性等方面在内的一般发展目标。冯晓霞在《活动区的创设、利用及活动指导》(《幼儿教育》1994年7、8期合刊)一文中,所举的小班 数学区活动的具体教育目标就是分别从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动作技能三方面提出的。这表明在数学教育中,幼教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如何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较为明确和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 在以往的数学教育中,比较重视10以内数的认知、组成和加减运算的掌握。人们还未能从儿童数学概念 形成的基础,即儿童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这一角度来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因而数学教育不能 达到理想的效果。当代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儿童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即儿童必须建立相应的逻辑观念。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 教师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以往习惯于仅以儿童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 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事实上,儿 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儿童要接受和转换教师讲解、演示中的信 息,首先需要对这些信息有所体验,否则,就只能机械地记住一些数学用语。近年来,幼教工作者开始注意和研究儿童是怎样思维、怎样学习数学的。人们认识到,儿童学习知识首先 是通过行为把握,即用自己的手、脚来把握对象;接着是图形把握,即以印象的方式去把握对象;最后才是符 号把握,即以语言或数量形式去把握对象。对儿童来说,学习数学按照这一顺序是最优的方式。儿童获得数学 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摆弄它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得到的,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 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人们还认识到,数学概念表示的是一种关系,关系不存在于实际的物体之中,它是抽象的。例如,表示6 只苹果数量的“6”,不是代表苹果的具体属性,而是表示这一堆苹果计数后的抽象符号。数学的抽象开始于 对物体的动作,它要求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协调。皮亚杰曾经说过:“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 于事物的动作……”“数学的抽象乃是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其最初 的来源又是一些十分具体的行动。

当前正在探索在采用集体教育的形式时,如何区别对待、充分调动每个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以便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人们开始较多地采用小组和个别活动的形 式。这些形式可以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提供相应的活动内容和材料。由于学习内容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因而有利于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好地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加强儿童之间的交往 和相互学习,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但小组、个别活动形式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首先要很好地观察儿童的 活动,并通过观察及时地对儿童的发展水平作出判断,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其次要根据各个儿童的发展 水平设计活动、提供材料,并能同时指导和照顾不同小组的活动。因此,在儿童人数较多或教师经验不足的情 况下,往往不易奏效。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如何将集体、小组、个别这三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优点和 长处,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社会性三个方面,这已是大 家的共识。笔者认为,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研究、实践,人们对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要求已比较清楚,教 师一般容易把握。而儿童思维能力、动作技能、情感和社会性这些方面的目标还比较笼统,至于阶段的、具体 活动的目标该如何提,在多数情况下尚不够清楚,因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和操作。这是一个需要解决 的问题。2.教师如何指导儿童学习数学。教师必须指导儿童的数学学习,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在不同的年龄 阶段,在同一内容的不同学习阶段,教师的指导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幼儿园数学教育中一些重要的、关 键性的内容,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儿童学习;教师的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应该如何结合等等,这些问题也需要作 进一步的探讨。

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地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陈向群老师很会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有计划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如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浪费洗手液,陈老师就会跟小朋友说明我们幼儿园的洗手液是怎么来的,不能浪费,并要求他们两人带一瓶回来作为赔偿。这些日常生活突发的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我在见习初期的时候,看到小朋友椅子放得不整齐,我就会帮他们放好;他们告诉我饭菜吃不完,我就叫他们不要再吃了;他们要上厕所,不管当时在做什么活动,我都以为应该让他们去上厕所;他们不会自己脱衣服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们脱等等。

我以为我是在帮助他们,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经过陈老师提示后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的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幼儿教师心中应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

小朋友们都非常天真可爱,我很爱他们,很喜欢和他们玩。幼儿园早上有半个小时是让幼儿拿着玩具箩到室外自由活动的,我会趁这个机会和他们玩成一片,和他们聊天。我会扮演小偷,小朋友就拿着超人的玩具开着”警车"抓我。我试着让自己变成小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我才会获得他们的欢心,才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依赖。但这样却并不代表小朋友会听我的命令做事。一个原因就是我还没有真正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和他们说话,命令他们做事。相反地,我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来督促他们做事。甚至有时候我把他们的话当儿戏,哄他们。有一次,姚清乐请求我教她折花,我不以为然地答应了,因为我以为她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她记得很清楚,而且每天都追着我问什么时候教她。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伤了一个纯真幼儿的心,我没有说到做到,失信于幼儿,我想是不可能令幼儿信服的。于是,我郑重地向她道了歉,并告诫自己今后要做到真正地尊重幼儿,对幼儿要讲信用。

我很庆幸能够跟中一班的小朋友及几位优秀的老师共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小朋友们给我带来的是无尽的欢乐,而几位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陈向群老师,她的音乐课让我打开眼界,受益匪浅。在实习期间,她很认真的阅读我们的教案,听取我们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上完课后,她会主动地找我们谈话,指出我们的不足,使我们能不断地改进。

主要参考文献: 肖湘宁著:《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张慧和、肖湘宁:《对幼儿园早期数学教育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学前教育研究》1992年第2 期。周欣:《新皮亚杰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1992年第5期。刘力:《皮亚杰的活动教育理论及其启示》,《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4期。王跃进等:《幼儿数学教育之我见》,《幼儿教育》1993年第5期。秦海之:《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篇2:浅谈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期 终 论 文

题目:浅谈藏区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作 者:_次仁扎西_ 学号:_080193440_ 学院(系):__________数理学院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教育技术(师范)_____ 评 阅 人:______孔令帅 教育学院_______

1—5

数理学院 08教育技术(师范)期终论文

浅谈藏区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次仁扎西 080193440 教育技术(师范)

内容提要:

在中国教育最容易被重视,也最容易被忽略。而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藏区的双语教育经历了辉煌而曲折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藏区的双语教育体系也已初步形成。但面对新世纪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一体化的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国家大力发展西部大开发时期,随着人才的需求的尤其能应对新型挑战的藏族人才的需求大增。我们开始发现过去藏区双语教育领域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浅谈藏区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和西部地区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双语教育、藏区、问题、教学

正文: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换言之,使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能代替或接近母语水平。比如,某个藏族孩子既可以在家里用藏语和家人交谈,也可以用汉语在单位与同事交流。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搞清。第一,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第二,双语教学提倡师生间的互动,而决不仅仅是听教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用外语授课。是达到既能学会学科知识,又能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掌[1]握外语的目的。在我国的双语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研究上还存在重双语国家的研究,轻单语国家的研究;重经验介绍,轻理论研究;重争论,轻实证研究的倾向[2]。藏区的双语教育也不例外,虽然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起步晚,性质相对内地比较复杂,争议大等目前藏区双语教育还存在着很多有待改善的问题。具体存在的问题简单罗列如下:

(一)、藏区双语教育内部存在的问题。

藏区相对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历史,因此它的内部环境造就了它与众不同的特色。就其教育教学带有很多民族特性,这使要在藏区实行双语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就从纵向观察了解,藏区双语教育内部存在一下几个方面问题。1.双语教育教学的发展不平衡。一是从双语教学的两种模式来看,“以藏语文教学为主同时开设汉语文”模式

2—5

数理学院 08教育技术(师范)期终论文

相对滞后于“以汉语文教学为主同时开设藏语文”模式,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牧区的需求;二是从学科上讲,理科教学明显滞后于文科教学;三是从教育类别上讲,高中双语教学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四是从区域范围来讲,拉萨市的双语教学与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林芝、昌都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牧区的双语教学与农区比较,农区的发展速度要快一些,牧区双语教学成为藏区民族教育的难点。

2.教学质量不高。

西藏、青海、四川、甘肃藏区双语教学的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从客观方面来讲,诸如起步迟,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条件艰苦,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等;从主观上讲,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就四川省为例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培养的人才是否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二是在校学生参加的各种综合性统一测试成绩(如会考、统考);三是毕业生的升学考试成绩。甘孜州1994年初中会考,全州初中汉语文会考及格率为45.88%,英语及格率为19.56%,藏语文及格率比英语及格率还要低[3]。藏语文会考成绩低于英语会考成绩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反映了四川藏区双语教学质量不高的现实。

3.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这是全国性的问题,但在民族地区特别突出。从教育投人的人均占有数来看,藏区的水平高于内地,但由于地广人稀,办学条件十分艰苦,高投入、低产出的矛盾客观存在。在一些农牧区,一听学校仅十多个学生。数十个学生的情况是一个现实问题。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水平低,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办教育。在四川巴塘考察时,据介绍,全县的财政预算拨款,教育预算拨款占全县第一,但是,由于教育摊子大,金额仍然十分有限,只能保教职工工资,其余需办的很多事都由于经费缺口大,不得不搁置下来。加之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靠地方财政和国家教育专项投入,社会集资筹资办学面十分狭窄[4]。经费不足成为制约藏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师资缺乏且不稳定。

藏区在推行藏汉双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随着藏汉双语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显得捉襟见肘,跟不上发展的需求,这是教师数量上表现出来的矛盾。其二是在专业结构和学历方面,藏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教师缺乏;而学历结构除有少部分大专毕业生外,绝大多放是中专毕业生,本科生屈指可数。其三是教师的总体素质(主要指藏、汉双语专业素质)较差。其四是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双语师资几乎还是空白。

5.双语教育教学规划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的现象比较突出。拉萨、山南、那曲等地区都先后制定了关于本地区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和规划。但一些地区和学校在计划执行中盲目性和随意性大,特别是在执行教学计划上,长官意志,各行其是,政出多门,对双语教学的质量和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给教育管理也带来了许多麻烦。

(二)、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与内蒙、新疆等地区的双语教育教学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可以从内蒙古和新疆以下方面来加以参照。认识起点高内蒙和新疆在教学工作中提出了三个面向的口号:“学好本民族语文,面向民族地区;学好汉语文,面向全国;

3—5

数理学院 08教育技术(师范)期终论文

学好外语,面向世界。”在处理民族教育的关系上,内蒙的提法是,坚持“两个高于,一个不低于”(即在教育发展速度上,蒙古族教育略高于汉族,其他少效民族略高于蒙古族,区内汉放教育不低于全国水平)的政策。

双语教育成效特别显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四率高”。内蒙古自只治区全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已达96%,其中蒙古族学龄儿童的人学率为97%,高出全区水平;新疆牧区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2.4%,小学巩固率为89.2%,毕业率为90%,普及率为81.5%。二是双语教育教学已经成了一个完整体系。

民族文字教材建设门类齐全,体系完备新疆的民族文字教材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俄罗斯等文种,年出版教材达1300多种。内蒙古年出版教材达1000余种。完善了与双语教育教学相适应的考试和招生制度内蒙、新疆自改革高考制度以来就实行了民族语文自行命题,到1989年又与全国统一试题接轨,除汉语(国家第二大纲)和民族语文自行命题外,其余均翻译全国统一命题。两区都成立了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授权的命题委员会。在制定牛谙度招生计划时,使民族学生的招生比例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体现了对民族教育“优先、重点”的方针和对民族学生特殊照顾的政策[5]。

(三)、个人几点看法建议

1.加强提高认识藏区双语教育 在双语教育实践中,大多数人对双语教育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人们的认识还有分歧,一部分人存在着思想认识不明确或缺乏深度等现象,影响着双语教育的发展。有人认为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民族语文的功能会逐渐削弱,主张双语教育的目标应是精通汉语文,双语教育就是使用民族语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见,担心学习汉语会使民族语的社会功能逐渐退化,认为双语教育应以民族语为目的;还有一些人认为民族语文是过渡性的拐棍,学习民族语只是权宜之策,对双语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语言融合主义”和“语言民族主义”极端思想的潜在影响仍然存在,制约和影响着双语教育的顺利发展。

2.加强研究总结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落实到下一步工作中。随着形势注意病毒在中国蔓延,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追逐名利,双语教育开始形式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其在社会上实际动手能力和人科学的格价值。而现在藏区大部分地区把能应付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样不仅违背了教育性质。更可怕的是在成了民愤,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藏族大学生藏文基础极其差,而汉语学的烂的一塌糊涂,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创新方面显得极其呆板,发现这样的教育结果人们开始怀疑现代化教育、怀疑双语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义。很多学者提出现在藏区的双语教育远远不及传统藏区教育。因此造成了其他很多负面的影响。3.扩大五省区协作范围

四川藏区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藏区同处于我国西部,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就教育而言,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过去在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和双语教育教学上采取了一些协作方式,主要表现于五省区藏文教材协作领导小组和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藏文教材审查委员会的成立。通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协作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十分有利于藏区双语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从藏区教育的形势看,教材建设的发展速度还跟不上需求,十分有必要加大教材协作的力度。再就是拓展协作的范围,例如师资队伍的建设。民族语文教

4—5

数理学院 08教育技术(师范)期终论文

学的考试命题、双语教育教学的科研问题等等,都十分有必要加强协作。当然,这种跨省区的协作难度比较大,需要国家民委、国家教委,以及五省区教委来共同推进。

结论:

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部地区的发展,而西部青藏高原地带的发展成了其重中之重。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藏区的发展关键要靠藏族人才,因此藏区双语教育某种意义上成了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教育教学上出现了腐败和失策,必然引起这个地区的混乱和不稳定,很多反面因素及容易趁机进入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和阻挠。总之,尽快有效改善藏区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时不可待。

参考文献注释:

[1] 双语教育_百度百科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452244.htm [2] 双语教育_百度百科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452244.htm [3]《四川藏区双语教育现状》[EB/OL].http://tieba.baidu.com/f?kz=756703884 [4]《四川藏区双语教育现状》[EB/OL].http://tieba.baidu.com/f?kz=756703884 [5] 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_百度文库

[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60b975fdc8d376eeaeaa3189.html

2010年12月21日

篇3:浅谈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政教人员数量少,素质低

在高考依旧发挥着强大作用的现实情况下,很多学校仍旧是以教学为重点,政教工作不属于重要的教育工作, 因此,大部分教师或者说优秀的老师都不愿意从事此方面工作。由于人员少、 素质低,就很难形成一项独立的教育工作,而只能机械地套用以前的制度,无法做到创新。学生的大部分问题还是只能求助于班主任,致使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研究社会、了解心理变化机制,从而也使班主任感到厌烦,不愿与政教处认真合作,导致政教工作难以开展。

2. 道德灌溉教育方式

有些教师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身份对学生,他们不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而只是用相对直接的问答式来教学,以劝告、 强制实行、批评、奖惩等固化的教育形式向学生实行道德灌输,这种教育方式是狂妄自大的教育,严重地阻碍了德育实效性的提升。学生的这种道德需要来源于道德上的实践, 学生品德的养成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 学校要把学生的实践活动作为必要内容, 并且应该纳入教育计划,切实给予保障,应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中,学生反对刻板、说教式的教育,喜欢自愿参加式的道德实践。

3. 学校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的一些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并没有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的道德教育。强迫性教育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限制,把学生简单地认为是道德的被动接收者。这样无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政治教育,并且我们在政治教育中一味强调道德义务,而没有正确处理好义务与权利的关系,使学生受到了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管束,学生独立的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你如果向学生提出了一条禁律,那么你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鼓励。”笔者在很多学校了解到,学生认为学校的许多规定、许多禁令都是错误的,教师的“卡”“压”又使得学生非常害怕,不得不遵从“规定”。当然, 依据一定的纪律、规章来管理学生是有必要的,但不能一味地靠着这些规定, 被尊重是学生们一致的愿望,要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心境中遵守“游戏规则”。

4. 政治教育内容陈旧滞后

政治教育内容陈旧滞后体现在学校不能很好地将宏观的内容体系和当下的社会思潮与时俱进地结合在一起,不能有效地将思想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 德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程度不足

学校党支部的管理人员、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班主任以及其他一些与德育工作有关的人员,他们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中流砥柱。但是由于很多学校没有对这些与德育有关的老师开展过比较全面的培训,因此导致很多老师德育的理论素养相对较低,并且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思路也非常模糊,在工作上也是缺少相应创造性。这形成了中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障碍,使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地进行,政教工作无法很好地开展。

6. 经费紧缺对于德育起着约束作用

篇4:浅谈当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矛盾冲突;传统教育;教育问题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没活过。”这是影片中的经典台词。Keating老师的教育方式对于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很大的抨击,像一股新鲜的血液满载精神的力量,让学生们体会到从来未有过的生命的活力,最终伴随着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不幸悲剧,他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教育岗位。看完这部影片,联系实际,我想谈一谈自己对当代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认识。

一、对于威尔顿预备学院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影片中威尔顿预备学院是美国最好的大学预备学校,家长们极尽所能送孩子去威尔顿学习,为了让他们上一流的大学,就先让他们上最好的预备学校。这让我联想到很多学校,在该校总会有一个名人榜,名人榜上总会标注某某某毕业于该校几几年等一系列的名人展示,以提升学校的声誉。这使学生们以登上名人榜,成为学校所注解的成功人士的目标去奋斗,而忘记本身的追求。也致使引发出一系列教育不公平的问题。这是一种塑造人而不是育人的做法。

一个国家需要不断发展就需要培养众多一流的人才,各大高校便是这一重大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而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绝大部分老师们并不想突破这一种对学生并无好处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在考试中拿高分,可以让学校获得好的社会评价,自己也可以因此步步高升。同时,由于学生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依然存在,在渴望自己孩子能尽可能拿高分的思想下,家长们也更希望学校老师可以采取这种应试教育模式,来提高自己孩子的分数,而非能力。作为学生,因为长期的应试教育,接受的是灌输式的教学,往往自己的想法被束缚,对老师的依赖性大大增强,不愿意自己去摸索,去发现,只等着老师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该怎么做等等。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功利的教育。

二、教师的观念和素质对学生思想观念和素质的影响

影片中Keating老师的教诲,使尼尔放开自己展现出表演天赋。而校长的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及最后为了将尼尔的死推在Keating老师的身上,而威胁学生的一系列做法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一种讽刺。MCAlister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他的嫉妒心理,致使他只能成为一个知识的传递工具,而不是一个思维的开发者,学生修养的引领者。教师的素养就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搞好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修养。教师的素养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形象直观的形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整个民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对尼尔自杀行为的思考

有人认为正是Keating老师对尚不完全懂事的学生强行启蒙,才导致了尼尔的死。但也有人认为尼尔的死是死于专制的家庭教育的束缚与尼尔觉醒后追求理想的冲突。影片中的尼尔是一个有理想,有热情,充满青春朝气的少年,本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等着他,但他选择自杀来祭奠自己的自由的理想,让我们在悲痛之余不禁沉思,“死亡”难道就是尼尔唯一的选择吗?我们中国古人常说中庸之道,这并不是消极折中,而是一种顺应事物发展规律,不走极端的大道理。“不知名无以成君子”,生命本身就有很多不确定的和不能掌握的因素。孔子七十岁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将外在和内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我觉得这种自由才更为可龋。

尼尔的死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说: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可是,什么是幸福呢?对于学生来说怎样才是幸福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在于沉思或者静观。幸福对于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理解。而把所有人所理解的“幸福”总结出来,就是对“幸福”的真正定义,就像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上的所有需要(包括饮食、性爱、安全、温情、他人认可、成功、意义感等)的满足。但常常,这些需要是矛盾的,所以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满足需要的能力,更是要帮助学生规划一生的幸福,让他对出现在他面前的复杂的、矛盾的需要,学会认识、审察、反思、选择与承担。所以让学生获得幸福就是:“帮助学生(个体与复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幸福”。让他们面对挫折、矛盾和选择的时候有勇气、有思考、有担当。

四、父母的“希望”不应是孩子的人生目标

影片中有一个鲜明的人物——尼尔的父亲,他只是众多送孩子去威尔顿学院上学的家长之一。他希望孩子按照他规划的人生去生活,而无视尼尔本身的兴趣爱好。影片中家长把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在这一点上,五十年代的美国和当今的中国不是惊人的相似吗?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生命和家长的现实主义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体制化固有的惰性、刻板僵化和对生命的扼杀,不也是惊人地相似吗?近来学者们在教育教学中提倡主体间性,而在人际交往,家庭相处中提倡主体间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与人之间应该做到互相尊重。父母对孩子的人生中有引导权,但不应有决定权。教育的目的不是塑造一种外在的占有式主体,而是要生成一种人性丰富的人,而主体间性就是对片面的主体性的丰富与发展,是对现实生活世界中的人进行重新的认识。家庭是教育的石基,但是家长不应该是急进派的改造家。有时候家长和老生应该站在孩子、学生的后面,给与指导,让学生意识到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他自己的选择和努力。

以上是我对该影片的一些简单的感悟及看法。人是社会的主体,而教育与社会息息相关,只有教育好人,才能得到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而良性的社会环境需要人的创造。其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像Keating老师那样打破传统教育,用上进的思想去引导学生,但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把如何去理性的选择和控制。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唤醒教育工作者的励志影片”。作为教育研究者,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它不应该把人培养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工具,那样的教育其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产品”。我们不能让教育的功利凌驾于精神教育之上。

参考文献:

[1] 从《死亡诗社》的悲剧反观教育的深层本质 张西宁 《电影文学》 2013年06期.

[2]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王坤庆 2008年10月 第1版.

篇5:浅谈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与局部,上层与基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论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作 者:安斌 作者单位:庆城县玄马初中,甘肃庆阳,7451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6)分类号:G632.3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现状 问题 建议

篇6:浅谈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党员是直接的生产经营者,对其进行教育培训是最具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一方面要明确各党(工)委领导责任。要根据上级部署,作出党员教育培训的计划,组织实施各项工作运行制度,做好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信息沟通作用。另一方面是明确基层党组织直接责任。基层单位党组织要结合本村、本单位实际,负责具体安排落实,调动广大党员参与的积极性,扎实开展党员教育的各项活动,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的工作,保证党员教育的质量和覆盖面,认真组织好党员民主生活会与民主评议等工作,对参加教育培训不积极和不合格的党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同时负责建立党员教育培训资料档案,配合上级党组织的检查指导。

二是统筹兼顾,紧跟时代。一是根据时代特点,把加强党性教育、政治理论指导与开展科技、经济、法律等教育相结合,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是根据工作实际特点,做到有组织领导、教学计划、固定场所、教学设备、必要的活动经费和活动内容。三是根据党员特点,把开展培训与解决党员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激发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党员的先进性,既要强调“自律”,更要坚持“他律”。要健全党员日常管理机制。主动进入党员的各项社会活动之中,实施跟踪教育、管理与监督,真正做到党员走到哪里,教育、管理和监督就跟到哪里。特别是对流动党员,要随时联系,让外出务工党员始终与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要健全党员激励约束机制。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使党员保持党性的行为获得正面评价和舆论支持,违背党性的行为得到有效监督和及时纠正。

四是创新方法,增强实效。采取科学、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有效增强教育培训效果。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真正“走出去,请进来”,实行开放式培训。一方面把课堂搬到基地里,对农村党员进行实用致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把“致富能手”、“农村实用人才”请进课堂,“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增加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充分利用和发挥远程教育快捷、方便、灵活、实用的优势,尽快让这一最新、最灵活、最便捷的教育方式为党员所接受。同时,采取抓头带尾、抓点带面和抓大带小等方法,通过传、帮、带,使贫困户自觉学习发家致富好的经验与做法,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五是更新内容,增强针对性。教育培训要出成效,必须

篇7:浅谈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迅速发展,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这段话毫无保留的显示了今后的社会发展趋势。随着对这种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投入也日渐增加。而目前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更为少儿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各类学校和私人开设的美术训练班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对于少儿美术教育呈现的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能不让人感到欣喜,然而在这股热潮的背后却隐藏着太多的让人担忧的因素。笔者在此仅列举几条。

一、教学模式的不完善

中国目前的少儿美术教学还没有形成一种完整的、统一的、适合于中国的少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虽然我国的老一辈美术教育工作者们从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艰苦的探索,并且近些年来有关于少儿美术教育的成果也日渐丰硕,如:情感思维教学法、眼高手低教学法等等。但是,仅就目前的少儿美术教学而言还不能象很多的应试科目一样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各地的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们都还是各自为战,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制教材或根据自身的喜恶来制定教学内容。这样一来,有很多好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就不能及时的推广普及;另一方面,自行编制的教材更多的考虑的是社会因素,而较少顾及少儿的心理和生理的承受力,直接影响了少儿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  —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欠缺

笔者曾经就本地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做过一个调查。其中美术专业的本科生只有5%左右;大专毕业生有30%35%;中专毕业生有45%;还有一些是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做的兼职。就此情况而言,很多的美术教师对少儿美术教育理论都缺乏深入的研究,往往容易把少儿美术教育与成人美术教育混为一谈。在教学中一味的强调技巧的训练。可是有些教师自己的绘画技巧就很不完善,又如何能做到学高为师呢?少儿美术教育与成人美术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少儿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时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品质,完善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健全的智力。当前的这种片面做法,直接影响了少儿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三、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具有盲目性和急功近利思想

基于对社会的迅速发展的深刻认识,现在很多家长都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看到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就送到美术训练班去学习,希望孩子在绘画方面能有所成就,过早、过高的对孩子提出了技术性的要求。以成年人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在不符合自己标准时就给予批评、指责。孰不知正是这种不懂少儿美术教育规律的做法扼杀了少年儿童的天性,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少儿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社会不良因素对少儿美术教育的冲击

有人曾经说过少儿美术是一块“唯一未被污染的绿洲”。然而,随着近年来少儿美术教育热潮的兴起,很多人在功利思想的驱使下,正悄悄的想这块“绿洲”伸出了“黑手”。首先是各种私立美术训练班的兴起。这种美术训练班的主要目

—  — 的不是培养未来的美术人才,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态获取暴利。这种美术训练班的师资力量是可想而知的。授课教师可能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但是根本就不懂美术教学规律,更谈不上对美术教育理论及少儿心理学的研究。其次,现在社会上各种名目的少儿绘画比赛、考级络绎不绝。这些比赛、考级大多是由一些民间团体组织举行的,只要小选手交纳一定的费用或包销多少出版物就可以参加比赛或发表作品。有很多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是为了让孩子有一定的成就感,明知这些赛事、考级没有多少价值,但还是从不丰厚的收入中拿出一笔不小的数目交纳上去。正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这些人有没有想到过,他们的这种做法不仅直接影响了少儿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极大的危害。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之中,很多事情都是在尝试和探索中,但是我希望成年人能更多的为孩子们想一想。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痛苦和失败之后,能够为孩子们开创出一块没有污染的纯净的天地。

篇8:浅谈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美育,德育,问题,作用,对策

美育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过去一直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 后来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先生增加了“美”, 1999年, 美育正式写入教育纲要, “好学生”的标准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进化变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之后又提出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其中也提到了美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中, 美育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就美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美育教育的作用及采取的对策做一些探讨。

1 什么是美及美育

美的含义, 一种解释为大羊为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美, 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意。”所谓“美善同意”, 说明美的事物起初是和实用相结合的。也就如我们现在讲的真善美, 只有真和善的事物才是美的事物。另一种解释不同意大羊为美的看法, 认为美和羊没有关系, 美字是表现人的形象。美字的上半部所表现的是头上的装饰物, 可能是戴的羊角, 也可能是插的羽毛, 有的同志推测:“像头上戴羽毛装饰物 (如雉尾之类) 的舞人之形……饰羽有美观意。” (康殷释辑《文字源流浅说》) 而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 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所谓狭义美育, 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所谓广义美育, 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因此, 我们在开展教学时, 有必要把美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去,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美育教育应该与其他教育一样摆在同样的位置, 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据教育部体卫艺司艺术处万丽君介绍, 我国目前中小学学生约两亿人, 高校学生约3000万人, 这意味着我们的艺术教育应该覆盖到约2.3亿名学生身上。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 即总课时数为857至1047课时, 但在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很多学校觉得, 艺术方面的课开不开无所谓, 有的学校, 一到初三艺术类课程就停了, 有的学校音乐课是数学老师兼的, 此外美育资金和设备也存在各种问题。在高校美育教育不受重视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例如, 音乐课在大一才开设, 而且一个星期才开设一两节, 大二、三、四根本很少开设。体育课也如此, 一般也是大一才开设, 而且也是每周两节课, 二、三、四年级几乎没有体育课。因此, 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根本没有谁愿意当体育委员, 因为几乎没有事可做, 一些班主任甚至不选体育委员。

3 美育教育的作用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 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美育。孔子提倡诗教、乐教, 而诗教、乐教就是美育。他提出一个人的人格塑造的步骤是“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美育在其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从孔子开始, 中国哲学还逐渐形成了人生境界的学说, 强调塑造人格、培育民族精神。这是中国教育、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要求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要求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些都提到了美育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育可以激活不同事物意义之间的“大跨度联想”, 对创新思维极其重要。具体而言, 美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作用:

3.1 以美育德

德育即道德品质教育, 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的形成, 德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美育的作用不容忽视。美育对人的思想、意志、情感有重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品德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沌洁, 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的源泉。”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发现文学、音乐、美术的道德教育价值。

3.2 以美启智

人的智能可以区分为一般智能 (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 和特殊智能。特殊智能是一般智能的基础上经过专业训练发展起来, 又促进适应性更强的一般智能的发展。例如绘画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力, 审美记忆力、审美注意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的分析判断必。事实上, 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很多能力是相通的。例如美术家所需深刻细致的观察力,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也是科学家所需具备的。我们有不少科学家, 同时也是艺术家。

3.3 以美健身

美育与体育动力的关系早已为人熟悉。早在远古时代, 作为狩猎的工具石球, 弓箭, 即是最早的审美对象, 也是现代体育运动器械的雏形。我们有不少人喜欢看完体育比赛。前不久结束的广州亚运会, 当我们看到我国飞人刘翔来到田径赛场上时, 多少人为他鼓掌, 为他呐喊, 为他加油。当刘翔跑出了13秒09的好成绩时, 多少人为之激动, 心潮起伏, 浮想联翩, 这是体育与美的结合的典型途径。

3.4 以美促劳

个体正确的劳动习惯、劳动观念的形成, 劳动能力、劳动知识的获得, 尽管主要是劳动教育的产物, 但美育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自己的劳动, 产生一种愉悦感, 幸福感,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创作的愉快, 而这种喜悦和愉快的心情又促进自己养成一种良好的劳动习惯。例如一位书法爱好者, 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一幅书法作品, 那种喜悦感由此产生, 在同学老师的赞美声中又会进一步促进自己的创作热情。

4 开展美育教育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方法是多样的。既可以通过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美的教育来实现, 也可通过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现实美的教育来实现;既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实现, 也可通过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的方式来实现。下面就几种主要的美育教育途径谈一些看法。

4.1 书法美的教育

书法是一种静态的表现艺术。中国书法以汉字为基础, 是中华民族审美经验的集中表现, 是一种民族艺术。中国书法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 形成各种书法流派, 而且在书法的发展

中汲取了姊妹艺术 (如绘画、建筑、音乐等) 的经验, 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 它的美在于整体和谐。通过点画运动和用笔、用墨等的, 在整体结构中表现一定的情感和意蕴, 给人精神上美的影响。学校可以开设书法课, 也可以成立书法协会, 定期或不定期地请一些书法家来校做学术讲座, 或者开展书法比赛, 以提高同学们学习书法的热情, 这样可以使同学们的课外时间不至于没事可做。

4.2 音乐美的教育

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表演艺术。通过音乐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和感受能力。通过音乐欣赏, 可以唤起和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 丰富人的情感, 唤发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因此, 必须重视音乐教学。一个经常唱国歌的人, 可以说他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会是很低的。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学生开展音乐教育, 特别是爱国歌曲的教育。例如江西省举办的红歌会, 在全国都比较有名, 打出了它的品牌。而通过听红歌, 经常能够让人感动, 这可能就是红歌的魅力吧。

4.3 文学美的教育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 简称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有不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如诗歌、小说、散文等。在这些文学艺术中有很多很好的素材可以影响和发展学生的审美结构,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例如孔子劝人学诗, 因为“不学《诗》, 无以言。”又如文天祥的《正气歌》, 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也是让学生感受豪情壮志、崇高悲壮等审美情感的良好教材。

除此之外,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途径还有很多。例如可以把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来作为我们开展美育的如素材。这样的一种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学生在自然的审美中形成一种愉悦心理, 达到心胸开阔, 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杨辛, 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3]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9:浅谈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语言测试;问题;词汇;语法

H319

英语学习到一定阶段需要相应的测定,才能继续深入推进英语教学和学习水平的提升。但是,现阶段,国内关于英语的语言测试,并不是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大学四六级英语等,这是大学生毕业的必经之路,也是就业的一块基本砖,所采用的主要测试形式主要是笔试,通过对词汇、语法等的总结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囊括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听力训练、语法选择与写作,唯一的不足之处是缺乏说的测试。因此,可以总结出国内英语语言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需要立足于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切实增强国内英语语言测试结果的效度,为深入推进英语教学发展而服务。

一、国内英语语言测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题型设计缺乏科学性

不管是教育部门所制定的考试试题还是教师出试卷进行英语测试,在设计试题的过程中都几乎偏好选择题型,英语语言测试没有全面从听说读写考察,对于其他题型也十分缺少,比如填空题、主观题都比较少。一方面,题型设计太单一,没有立足于英语语言测试结果的目的性合理选择和设计,仅仅是沿用传统的题型,虽然在评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节约评卷时间,也可以减少人力资本的投入,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掌握度并不高,导致英语语言测试结果的真实性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认识不足,对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与水平把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所选择和设计的题目客观性太高,一旦学生无法拿捏和选择,猜题的现象层次不穷,有限的问答及阅读时间内,考试试卷所设计的题目与难度也还需要进一步考量,利用选择题全面考查学生对英语不同层次词汇和语法等的知识掌握远远不够,对相关的语言知识题与听力、阅读等的技能题发挥不足。

(二)英语词汇和语法考查有待强化

在进行英语语言测试过程中,不管学生是处于哪个阶段,英语词汇与语法的考查都是关键点,也是英语语言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自然而然也是英语语言测试内容的重点之一。其一,在进行英语语言测试时,不管是谁在设计和选择题目时对于词汇和语法的考查根本做不到全面性,对于不同阶段学生的测试缺乏全面认识的标准,在进行试题设计时更多的是选择手头辅导资料,或者之间摘抄一些题目,或者从生词表中选取,对于词汇的选择随意行比较大,导致英语语言测试出题的结果就是客观题较多,缺乏主观题,仅仅靠写作试题评断学生的理解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其二,在编写选择题时,如果进行完全的摘抄,并不能达到考查的效果,所以形成了所选择语料的不真实性,在词形、词句搭配和词序等选择的时候存在着一些错误信息,误导学生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形成错误的假设思想与理论。其三,词汇的选择缺乏生活语境,根本无法全面覆盖考试大纲要求,所要求的知识点根本达不到试卷的内容效度,对于真实性的社会需要与现状反映不足,导致英语考查脱离现实,所设计出来的试题与时代发展脱节。

(三)阅读理解词汇量及相关问题

究竟怎么安排阅读理解中的词汇量,也是多数出题者头疼的问题之一,在试题中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思维反应能力,仅仅强调“读”的重要性是不够的,一旦所选择的阅读材料题材脱离了人们的生活与当今时代,根本无法得到英语语言测试所预期的效果。一方面,一般情况下,许多出题老师,都是希望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越多越好,但是在整体社会趋势下,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兴趣点去学习,是很难全面学习和掌握,而且学生心理和认知能力有限,对于试题选择材料的发展规律认识不足。

二、推进国内英语语言测试的对策和建议分析

(一)立足于测试目标调整题型设计

应以教育部门为主导,以制定的考试试题为载体,引导教师调整和改进英语测试试题。其一,在设计试题的过程中减少选择题型的设计,增强主观题型,从全面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二,增强英语语言测试结果的真实性,以合理的题型充分认识测试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突破英语知识与水平把握的局限性,并增强口语测试的相关试题,增强所选择和设计的题目的主观性,引导学生准确拿捏和选择,在有限的问答及阅读时间内进一步考量学生对英语不同层次词汇和语法等的知识,并掌握好阅读等的技能题技巧。

(二)科学选择英语词汇和语法

其一,全面设计和选择题目,对于词汇和语法的考查做到有根据,不脱离基本的语法学习内容,立足于不同阶段学生的测试,树立全面认识的标准,不仅仅是选择手头辅导资料,而是选择更多的辅导资料增强对词汇选择的灵活性与专业性,杜绝随意行行为。其二,在编写选择题时,应结合出题者理性的思考,不能单纯地进行摘抄,以考查效果为效果增强英语语言测试语料的真实性,杜绝词形、词句搭配和词序等选择的错误信息,形成正确和准确的判断。其三,应以生活语境为导向,全面覆盖考试大纲要求,增强试卷的内容效度,紧密结合社会需要与现状反映,把握好时代发展特点选择词汇。

(三)合理選择阅读理解词汇量、并普及英语语言测试注意事项

在英语语言测试试题中,要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与水平,而是阅读理解能力与思维反应能力,所以必须合理选择阅读理解词汇量、并普及英语语言测试注意事项 。一方面,结合学生处于的学习阶段合理设定和选择词汇量,以整体社会趋势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心理和认知能力引导并强化对试题选择材料的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考查结果的真实度。另一方面,应强化英语语言测试的培训与普及,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不管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都能以稳定积极的心态面对,当然也需要适当减少阅读理解中的生词,杜绝学生浮躁、紧张的心理,从整体上提升语言测试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英语语言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题型设计缺乏科学性、英语词汇和语法考查有待强化与阅读词汇量三方面问题,需要立足于测试目标调整题型设计、科学选择英语词汇和语法、合理选择阅读理解词汇量与普及英语语言测试注意事项,才能深入推进英语语言测试为英语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浅谈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Xx局纪委书记 xx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新时期、新任务对反腐倡廉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深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途径,创造新方法,才能不断开创我局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当前我局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坚持教育为主,防范在先的工作理念,一直把廉政教育放在突出位臵,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于促进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我感到,对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制约和影响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比较突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对思想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是一项“软指标”、“虚任务”,是一项可做可不做的工作;个别单位尚未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到整体工作之中而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没有真正地从思想和认识上把宣传教育当做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落实的措施不够得力,效果也不明显。还有的人甚至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思想教育对于遏制腐败的作用根本就不大,抓教育不如查案子;一些单位对党员干部重提拔使用,而轻视教育和管理;还有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反腐倡廉教育是书记和政工

1干部的事,纪委有要求时就搞一搞抓一下,基本上是应付差事,得过且过,不积极,不主动;更为忧虑的是有些主要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重视”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是忙起来不要。

2.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从全局看,当前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制度建设普遍滞后,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一方面,我们已有的制度不但不健全而且落实也不到位,一些日常性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仍然缺少有效的制度规范,随意性比较大,效果也往往因单位和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另一方面,这些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强,结合单位实际不紧密,比较笼统,也影响了落实的效果。因此,全局在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长效机制,特别是缺乏把反腐倡廉教育有效地贯穿于全局各项业务工作方面较为系统的制度机制。同时,不少单位部门和个别同志,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中有些冷漠,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热情不高,信心不足,被动应付,敷衍塞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宣教”的格局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尚未发挥作用。

3.方式方法比较陈旧。近年来,我局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紧贴中心工作,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但在经常性教育方面缺乏突破和创新,仍以开会、学文件、读报纸、看宣教片等单一的灌输型、警示性教育方式为主,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以案说法、现身说法、典型案例释法等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方法比较少。

二、对进一步强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对于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我局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结合工作实践,我认为应当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大家知道,反腐倡廉对于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讲,主要是教育的问题。无数事实表明,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犯错误,关键是从忽视学习,疏于教育,放松改造,失去信仰开始的,绝大多数腐败分子在忏悔时都承认自己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就是长期放松思想改造,很少认真读书学习,从而导致其思想觉悟越来越低,自我约束的能力越来越差,最终彻底忘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进行道德约束是反腐倡廉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说,人的可塑性决定了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能够解决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仰的问题,也能够增强大家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在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思想教育是处于基础性地位的,特别关键。制度和监督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没有打牢思想道德和法制纪律这条防线,那么再完备再有效的制度也会有空子可钻。去年我局某单位一党员职工发生嫖娼案件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所以,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必须作为反腐源头治理的首要任务,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当前,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局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自觉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2.突出重点,灵活多样地开展思想教育。一是加强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反腐倡廉教育。事实表明,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是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抓好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就等于抓住了廉政建设的“龙头”。要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方面,以着力加强权力观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宗旨教育和正反典型教育,时刻牢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个禁止、52个不准”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以领导干部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我局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树立良好的风气。对一般党员干部重点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使之爱岗敬业,勤政廉政,牢固树立廉治从政的观念;对于普通职工群众应着重搞好廉政意识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提高全局职工积极参与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增强反腐倡廉的意识。二是创新教育方式,转变教育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廉政教育也要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加强。要从填鸭式、号召式的单向灌输教育方式转变为探索平等讨论、共同学习的互动交流方式。要紧紧抓住本单位本部门容易引起腐败行为的思想心理因素,进行相互教育、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在讨论交流中统一思想,提高觉悟的目的。要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采取廉政提示、个别谈话、质询戒勉、廉政承诺等形式早打招呼,及时提示敲响警钟,从而使受教育者心灵受震撼,思想有收获,认识有提高。三是坚持主题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事实证明,反腐倡廉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单靠某一阶段的教育就终身管用,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围绕着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既要立足于当前,更要着眼于长远,搞好经常性教育。我想,我们对于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可以集中一段时间、选定一个主题、运用各种形式开展反腐倡廉的主题教育的。同时也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干部易于接受、乐意参加的教育活动。四是充分利用正反典型,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正面典型是党员干部的表率和楷模;反面典型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对于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提

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等方面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通过正反典型的鲜明对照,这既能从正面典型中受到感染,找到差距,明确方向,又能从反面典型中看到危害,举一反三,引以为戒。特别是在当前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通过正反典型的教育,我认为可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真正明白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并从本职工作出发,从自身作起,多做一些有益于党和人民,为市政局增光添彩的事情,旗臶鲜明地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和不良现象作斗争。

3.狠抓落实,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大家都知道,制度建设是一项最根本、管长远的重要性工作,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而防治腐败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我们要坚持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作为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抓,充分发挥反腐倡廉教育制度体系的功效作用。要努力掌握和运用好制度这个有力武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格按照党纪国法,对一切敢于以身试法的人要坚决予以惩处,以增强制度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查办案件,深入研究和剖析发案的原因,进一步发现体制、机制、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并从中探索和把握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盲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制度和防范措施,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局反腐倡廉教育的制度体系,以期达到最终防范腐败的目的,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具体讲,我认为制度建设应当体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要体现时代性。制度建设一定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即根据我局发展变化了的情况,加强调查研究,要对一些已经过时的制度及时废业;对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必须继续坚决执行;对一些不够完善、不够严谨的制度,必须加紧修订和完善;对一些还没有涵盖到的方面,要根据工作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规章,及时填补空白。二是要有系统性。我认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

上一篇:2010年高新区治安巡防大队工作总结下一篇: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