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2024-05-14

如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精选9篇)

篇1:如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经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时代的呼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从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入手。自学能力是学生终生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指导预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上要有意识渗透目标,展示策略,指导自主策略,方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制定预习提纲,使预习任务具体化、目标化。例如,预习《争吵》一文,制定如下预习提纲:(1)拼读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3)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这样的预习提纲,使预习任务具体化、目标化。

2、选择预习形式,发挥学生自学潜能。预习指导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种预习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知道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式作出自主选择。如,教《掌声》一文,给学生提出三种预习形式(1)基础型:能正确读准字音,正确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2)作业型:能带着问题“英子为什么犹豫呢?从这两次掌声,你体会到什么?”进行自学;(3)自能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读中质疑问难。这三种预习形式,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学潜能。教师要重视预习检查,每教一篇新课文的第一课时,应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检查,让学生说说预习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

1、从课题处启疑。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如教《和时间赛跑》一课时,一上课,教师就指着课题问同学:“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谁和时间赛跑啊?” “ 怎样和时间赛跑,跑得赢吗?”“ 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就这样,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学习,这么一来,既培养了他们的质疑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学习热情,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又理清了学习主线,便于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关键词上激疑。小学课文中,有些关键词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便可领会文章的意旨。如《可贵的沉默》—文中的“沉默”一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们情绪由兴奋到沉默,又由沉默回到热闹呢?”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阅读课文,并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应当去了解、关心和爱戴自己的父母。

3、在重点句中导疑。重点句是指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思想和起承转合的作用。如教《赵州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重点句,围绕它质疑,学生就提出了“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赵州桥坚固?”“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赵州桥美观?”学生对这重点句一旦理解,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4、在课文空白处生疑。新教材的很多地方都留有很多空间给学生,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地方,要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对问题,新知识始终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如《月球之迷》一课后,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教师可以提问:“这些实验还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没有解开的谜?”对于这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阅读课外读物,自己寻求答案,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得以不同程度的培养。

三、组织学生合作讨论。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在突破“爬山虎的脚怎样爬”这个难点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先针对难点让学生质疑,他们先后提出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后为什么变成小圆片”、“爬山虎的脚为什么由直变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拉一把”等问题,然后“自愿结合,小组讨论”,即谁对哪个问题不明白而想解决,谁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谁能帮大家解决哪个问题就组合成一个合作组,教师在巡视中相机给予指点。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推举一个人汇报。这种生生互动的方式,采取了自主、自愿、自动的原则,鼓励学生互传、互帮、互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充分体现了“自主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读中感悟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可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意”的效果;读还可以发现、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描写的文字形象、生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老师可以设计三次读:

1、自由通读全文,让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

3、有感情朗读全文(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读一读,并说出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教师应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再对重点句子进行对比读,欣赏读等朗读形式,不断地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重音、语气和语感。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朗读,又保证了学习的主体不是依赖老师的牵引,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五、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课末阶段的评价可以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和效果进行反馈,并做简明扼要的小结。如学完《荷花》一文,让学生进行反馈。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1、这节课,我知道了阅读课时要借助课文中的图画进行阅读;

2、我懂得了观察不仅要按一定的顺序,还要抓住事物的重点,并进行合理的想象;

3、课堂上我能和同学合作学习,学习愉快;

4、我课堂上能积极思考问题,但还不敢说出自己的见解,今后我要大胆发言。这样,学生通过谈体会、谈收获、谈建议„„及时调节了自己的学习行为,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总之,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效的能自主学习,会自主学习,想自主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必须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把一些尝试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篇2:如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性学习

许多教师在抱怨,自己的课讲得蛮不错的,重点也抓了,难点也解了,有的问题讲了N遍了,可学生就是学不会,学习成绩也上不去。问题出在哪呢? 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如果一味地满堂灌,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学,效果如何不言而喻。 那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什么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呢?凡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在智力开发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应该是目前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因为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和求知需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就从高中地理教学角度阐述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主性学习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地理情境教学是通过图片、实物等再现地理教材的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学习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于一体,非常有利于地理教学。比如讲到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时,先展示一幅西北地区的景观画面:广阔无边的荒漠,残存的风蚀地形,稀疏枯黄的胡杨树……学生一见,就会不自觉地想到一个词“干旱”。这时教师可以稍加引导:西北地区为何干旱?干旱对工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该如何应对?等等。学生一感兴趣就会乐于学习。 2.运用图物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地理教材里地图、插图非常之多,这些图物能再现教材描述的情境,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如能给静的图物以动感,则更能再现学习情境。例如,讲到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时,教师可用四个苹果表示地球的.四个节气,上面插上牙签表示地轴,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地轴倾斜的方向、四个节气的位置等。 3.通过实地考察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外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学到构造地貌时,可带学生到野外考察,判断褶皱、断层、背斜、向斜,辨认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等。学到环境问题时,可到当地“三废”排放严重的工厂去调查了解工厂布局是否合理,其原因是什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师生有效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高中地理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让学生体验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实现师生互动。 1.注重情感投资,促进情感互动 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首先应尊重、热爱、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些学生认为某位教师对他好,他就要学好他的课。 2.创设教学情境,加强认知互动 教师要精心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启发性、创造性,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在生动、多元的教学互动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也容易沟通想法。 三、实践“学习金字塔”理论,提高教学有效性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听讲达到5%,阅读达到10%,分组讨论达到50%,动手操作达到75%,教别人或马上应用达到90%。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效果大不一样。我们目前用得最多的就是效率最低的前两种,即教师讲和学生读。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或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转变学习方法,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成员一般应以上下桌4人为宜,最好每位学生都有一两科学得较好的科目,可以担任本小组的小老师。小组成员间要展开讨论,以及开展学生辅导学生等活动。要尽量运用最高级别的学习方法,即“教别人,马上运用”,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个学习方法有三:一是上新课之前,小组成员先像教师一样备课,把自己当做教师,把成员当做学生,向本组成员讲授。之后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教师只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二是做练习之前,教师应精选少量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小组成员先做后讨论,做到“马上运用”。避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习题上。三是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点,完成各种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下,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首要任务,力求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坚持让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篇3: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一、巧设教学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情境的创 设关键在 于情 ,要以情激趣,以最好的境、用最浓的情来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以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 亦可由学生自己提出。提出的问题要直击学生思维的燃点, 不要跑偏而远离课题。这样教学,不仅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 迅速调动 起来 ,而且还可以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是这样做的:先出示两道题(102×153=,99×145=)让学生各自计算 ,待大部分学生都快完成时我报出了答案, 并故意流露出骄傲得意的神情。看到我的样子,大部分学生很不服气,要求由他们出题,再比赛看谁算得快。我提了出题要求:一个因数应接近整百。学生出了三道题, 我的速度还是比学生快。这时已有学生议论起来,都想探个究竟。我抓住时机出示三个算式 :100×153+2×153,(100+2)×153,102×153, 让学生比较异同。学生此时才恍然大悟, 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

“我听见了就忘了 ,我看见了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华盛顿 图书墙壁 上的三句 话。它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故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的手、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协同并用, 以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 并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之后让学生根据 自己的知 识和经验 ,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比较得出原梯形与新拼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进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本领

有效的合作学习, 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在新的课程环境下, 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 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把握时机,发挥合作学习的巨大功能, 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课堂教学焕发出该有的生命活力。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测量出自己小组 组员事先 准备的圆 的周长。然后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以及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次让学生自选一 种方法测 出一个圆 的周长 ,并深入探讨: 测量的圆的直径是多少?周长呢?教师选几位学生的结果绘成一张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表。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得出圆的周长的公式。

篇4:如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问题情境;以生为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丰富多彩的课改方案纷至沓来,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呼声渐渐高涨。鉴于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引导高中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出几点看法。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数学情境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和生活元素,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比如:在学习学生普遍感到复杂和枯燥的数列问题时,我就设计了如下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索:

肯定有不少同学喜欢看《李卫当官》,对里面的主人公李卫用机智和权贵斗智斗勇的故事特别感兴趣,于是笔者就从李卫说起:

有一次,李卫看见一个豪强想用不公平的契约,欺诈一位老农,于是计上心来:“李官人!我看你和这位大叔的交易修改成这样行不行。以30天为限:第一天让他给你一万元钱,而您只返还1分钱;第二天给你2万元,你给我们2分钱,往后每天都递增一万元,你只需给前日返还的2倍,李公觉得有赚头不?”这豪强是个土财主心直往钱眼里钻,只就前几天一算就垂涎不止:“1分换1万;2分换2万;4分换3万……”算到这里他就急不可耐地阴着笑说:这可是你说的,30天为限,大家作证不是我欺负他啊。同学们想一想,李卫是在帮豪强欺负老农吗?为什么?然后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逐条展开分析,原来这就是数列问题,学不会就会吃亏的哟:

同学们根据数列知识,分别算一算30天契约内双方的盈亏:

①豪强得钱:根据交易规则,豪强的收入正好构成等差数列。于是,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等差数列求和:得出其30天收益为:S30=1+2+3+4+…+30=■=465(万元)

②再来算算老农的收益:再认真分析交易规则,我们会发现豪强给老农的钱符合等比数列规律,于是求和得出:S30=1+2+22+23+…+229。得出最后结论:S30=1073.74(万元)

这样设计,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而,通过这个情景故事,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轻松掌握等比、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技能,有效达成教学目的。

二、开放自由讨论,自主学习

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针对具体数学问题开放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如笔者在带领大家学习用正弦定理计算三角形面积S=■absinC时,就先让同学们对该公式进行思考,并随时提出自己猜想的有关问题,一位王同学就率先发难:“那么,我们可以用三棱锥两邻侧面的面积和两面夹角的正弦值的积再乘以■倍算得三棱锥的体积吗?”这时,我们先不管问题的正确与否,要首先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然后,再引导学生来一起探索求证:按学生的思路,我们来假设三棱锥相邻侧面夹角为θ,分别用Sl和S2来表示其面积。最后,大家通过探究推论得出这个猜想是错误的。这时我们再步步为营、趁热打铁:假设再在刚才的条件上再加一条三棱锥棱长为l,让学生判断三棱锥体积V与sinθ、l、S1和S2的关系,并写成与正弦定理类似的式子,让学生继续交流、思考和探索,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以参与者的身份在探索活动中只起到、指引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放开手脚,自主探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终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三、遴选教学精华,设置问题,引导探索

新课改是锐意的改革,因此,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则其善者而从之,在原来优秀教案的基础上遴选其合理成分,然后遵循“以生为本”的新理念,再糅合以新的教学方案,从而探骊得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能使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避免学生走太多的弯路,在师生互动环节上多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得到答案。

总之,一线数学教师应该始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活的动提供思维空间,产生想学习的欲望,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本质过渡。

参考文献:

[1]张金豪.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秦炎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0(10).

篇5:如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管得过多、管得过死,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经过多年教育实践经验,发现自主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对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与实施中的困难。

关键词:自主教学 过程与环节 困难与不足

自主教学是在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主动、全程参与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减少学生的压力感,增强其活跃的思维因子,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其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一、自主教学的前提

自主教学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在课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多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不但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便于改进教学,而且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带着一种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在课上,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用自己的爱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心理上、感情上没有厌倦和抵触的情绪,然后把学生的渴求放在第一位,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多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让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学习,逐渐变苦学为乐学。

自主教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小学阶段是其最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愿学、乐学,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使其终生受益。而这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是教师讲出来、问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点一点发现的、领悟的、归纳的。

二、自主教学的过程与环节

1.自主教学的过程应是:按照自主教学的模式,教师对全册教材,每一单元,第一课都应充分、全面地分析、总体的设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力争做到:

(1)学生提前介入教材,搞好预习。课本上的新知,要教给学生在课下学习的方法,使之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2)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上课,教师先落实预习的情况,以保持预习由课外到课内的延续性以及预习的质量。然后可以让学生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这样在课堂上他们就会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与老师一起去探求知识。对老师的要求、对课堂的期望值增高,就形成了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3)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课堂上要提高教师的点拨、引导的质量,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活动的余地,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我和体会成功的愉悦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有足够的时间去动笔,去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把教师从“独奏”中解脱出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去感受、去品味、去揣摩语言的意韵。课上要敞开学生的心扉,打开他们的思路,启迪他们的灵性,珍视他们的感受,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笑声、充满智慧、充满创造、充满光辉。

(4)要有一个适当的检测方法。可建立师生评议制度,借此了解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是否认可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2.在这几个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2)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3)学生对作品的理性认识。

(4)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升华。

三、自主教学的优点与效果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自主教学本身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气氛宽松和谐。教学的本质在于参与,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自主教学的开展,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出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民主局面,使学生由静态学习转变为动态学习,由接受型转变为参与型,师生间的关系也由权威型变为指导型,由服从型转变为参与型。学生在舒畅、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记忆、创新,使教学活动充满了民主、平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锻炼说的能力。自主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准确、完整的表达能力。自主教学强调在课堂上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去发现问题,通过读去思考问题,通过读去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借助读去感知语言材料,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读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来,读出作者的构思来,读出感情来,读出意境来,读出知识来。

3.养成良好的习惯。自主教学在于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习,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4.提高自学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教给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学生能自己主动地学习,以使其自学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四、自主教学的困难与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教学的开展难点最根本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一个演员、主持人的综合性的角色。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整个课堂教学的驾驭,要达到开合自如、潇洒轻松、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程度,这是教学能力的体现,是教学的高层次、高境界的体现。真正成功的自主教学,绝不仅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而目前教师的基础进修、眼界的开阔、教学的研讨等等,都存在着种种条件的限制。其不足是:

1.我们的教材缺乏多层次、多方面的适应性,真正能启发学生自觉思考、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能更强地引起学生兴趣并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文还不是太多。

2.是对学生的启发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还较简单、粗糙,仍有待于完善。

3.教师的点拨、引导要做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恰逢其时,还有一定难度,这需要教师知识功底、教学经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大幅提高。

篇6:如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等,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让学生们剪下一个圆,师: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学生动手操作)师: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生1: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生2: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师: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学生动手操作)生1:相等,都是2.3厘米。生2:相等,都是2.4厘米。生3:相等,都是2.5厘米。生4:相等,都是2.8厘米。师:你们的结论,教师不否定。请在你们的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记下所量的长度。(学生动手操作)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量的数据。生1: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2.3厘米 2.3厘米。 生2: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生3: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生4: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师:观察你们所量的数据,从你们所量的数据中,有没有规律?若有,这个规律是什么?生:有,相等。师:相等说明了什么?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师:你们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用字母r表示。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它们都相等吗?生:有无数条,都相等。师:回答非常正确。…… 此小节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通过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首先让 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学生1:都有两根针。(长长的细细的一根叫分针,短短的胖胖的一根叫时针)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学具的时针、分针。学生2:都有12个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接着让学生自己转一转,说一说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小组讨论交流)学生3:顺着时针转的。这样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间,而开放的课堂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摆放在一起。生2:摆放整齐。生3:把好玩的摆放在一起,好看的摆放在一起,好吃的摆放在一起。生4:把同样的东西摆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开放课堂,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动手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 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各小组动手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把汽车摆放一起,把火车摆放一起……生2:我们把奥特曼摆放一起,把机器人摆放一起……生3:我们把梨子摆放一起,把苹果摆放一起……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你现在这样分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类?(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生1:我们把玩具可以按有轮与没有轮来分。生2:我们把图片可以按画面来分。生3:我们把水果可以按颜色、味道来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放手让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摆一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篇7:如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特别是对老师而言。“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且相信学生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学习似乎是最大的问题。所以有一点看起来很重要,学生和老师都要把知识带入课堂,让学生了解该学什么,以及该如何学,并且记住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都要以这些知识为出发点。必须记住以下要点:

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意味着老师不能越俎代庖。

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取消老师的角色,而是意味着老师不能控制他人。

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是让学生根据自然的学习规律去开展学习。

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老师丧失权力,而是意味着老师不再控制学习的结果。

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想要改变或责备他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是去照料学生,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是去修正学生的学习方法,而是向学生提供支持。

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是去评判,而是让他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是忙于安排所有结果,而是让他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结果。

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是去保护,而是给他人提供机会去面对现实。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是去否认,而去接受。

篇8:如何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证明,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在课堂上要运用一切手段, 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直接的兴趣,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整合对人的思想、情感产生巨大的感染和冲击, 使学生尽快地将身心投入其中。如在讲英法火烧圆明园时, 先用多媒体展示被洗劫前的圆明园皇家园林的壮观景象, 使学生从心底油然生出民族自豪感。继而再展示现在圆明园内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的场面, 学生不禁会问: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为什么会遭到侵略?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 灵活运用教学形式, 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问题意识, 引导主动探究

1. 故意设疑, 学生解疑

古人云:“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有时教师留下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脑解疑效果要比老师讲好得多。如学完中国近代史之后, 学生已经掌握了为挽救中国命运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都失败了,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了等基本史实。但中学历史教学绝不仅仅限于对历史问题的一般性掌握, 更主要的是对史实进行比较分析。所以, 我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史实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 就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引向了一个较深的层面, 学生们积极地思考讨论, 自主性得到了发挥。

2. 巧设悬疑, 启发质疑

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怎样让学生肯问, 而且主动问?教师要巧妙构思, 设置悬念, 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好奇心, 使其发挥自主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如何为“巧”呢?即问题设置要隐秘、自然, 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超越学生的思维水平, 让学生“跳一跳, 就能摘到桃子”。因此, 教师要选择重点的、有价值的问题, 组织学生探究。让学生质疑、相互辩驳的过程就是深思求解、新思路酝酿的过程, 也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

三合作交流是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认知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 学生看到同伴的成功, 会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兵”教“兵”, “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是典型的合作学习, 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如讲到近代英国为何首先成为世界强国,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并指导分别从四个角度去探究问题:从政治的角度——较早地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从经济的角度——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文艺复兴传到英国促进思想解放;从地理的角度——新航路开辟, 使大西洋沿岸工商业发达, 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学生通过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 既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增进了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四注重赏识评价, 保持自主学习热情

1. 多鼓励、多赞赏

学习的最大内驱力来自于学生对成功的体验, 多多鼓励学生发表独创性见解, 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掌握现成的知识和结论, 而是积极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建构中。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 教师应以敏锐的洞察力, 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如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时, 可以鼓励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查资料, 写历史小论文, 然后老师推荐到学校校报上发表。学生不断获得自主学习成功的体验, 在自我成功体验的喜悦中不断提升学习热情。

2. 巧用评语, 进行期望性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 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对于学生的进步或积极因素, 哪怕只有一点点, 也要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帮助他们体验进步乃至成功的欢乐, 那么, 学生会在愉快的氛围中, 意识到今我胜昨我, 充满自信地向下一个目标发起冲击。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 教师应用热情的言语和恰当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篇9: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性学习

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如果一味地满堂灌,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学,效果如何不言而喻。

那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什么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呢?凡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在智力开发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应该是目前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因为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和求知需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就从高中地理教学角度阐述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主性学习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地理情境教学是通过图片、实物等再现地理教材的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学习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于一体,非常有利于地理教学。比如讲到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时,先展示一幅西北地区的景观画面:广阔无边的荒漠,残存的风蚀地形,稀疏枯黄的胡杨树……学生一见,就会不自觉地想到一个词“干旱”。这时教师可以稍加引导:西北地区为何干旱?干旱对工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该如何应对?等等。学生一感兴趣就会乐于学习。

2.运用图物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地理教材里地图、插图非常之多,这些图物能再现教材描述的情境,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如能给静的图物以动感,则更能再现学习情境。例如,讲到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时,教师可用四个苹果表示地球的四个节气,上面插上牙签表示地轴,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地轴倾斜的方向、四个节气的位置等。

3.通过实地考察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外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学到构造地貌时,可带学生到野外考察,判断褶皱、断层、背斜、向斜,辨认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等。学到环境问题时,可到当地“三废”排放严重的工厂去调查了解工厂布局是否合理,其原因是什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师生有效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高中地理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让学生体验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实现师生互动。

1.注重情感投资,促进情感互动

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首先应尊重、热爱、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些学生认为某位教师对他好,他就要学好他的课。

2.创设教学情境,加强认知互动

教师要精心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启发性、创造性,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在生动、多元的教学互动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也容易沟通想法。

三、实践“学习金字塔”理论,提高教学有效性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听讲达到5%,阅读达到10%,分组讨论达到50%,动手操作达到75%,教别人或马上应用达到90%。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效果大不一样。我们目前用得最多的就是效率最低的前两种,即教师讲和学生读。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或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转变学习方法,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成员一般应以上下桌4人为宜,最好每位学生都有一两科学得较好的科目,可以担任本小组的小老师。小组成员间要展开讨论,以及开展学生辅导学生等活动。要尽量运用最高级别的学习方法,即“教别人,马上运用”,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个学习方法有三:一是上新课之前,小组成员先像教师一样备课,把自己当做教师,把成员当做学生,向本组成员讲授。之后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教师只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二是做练习之前,教师应精选少量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小组成员先做后讨论,做到“马上运用”。避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习题上。三是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点,完成各种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下,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首要任务,力求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坚持让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下一篇:清代民族经济法述论/李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