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杆护栏设计要求规范

2024-05-14

栏杆护栏设计要求规范(通用7篇)

篇1:栏杆护栏设计要求规范

防护栏杆设计要求规范

资料来源于广州帕达龙铝合金栏杆公司 装载请注明广州帕达龙 1 防护栏杆的设计安全高度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相应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建筑设计规范福地的高度为面层以上的净空高度,第一次专项房必须扣除相应面层的厚度,安全高度起量位置从可踏面起算,采用玻璃做防护栏嘎达应执行“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现行标准 规范,采用金属材料做防护的,应符合”“刚结构设计规范”建筑钢结构行街技术规程“”刚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现行规范 怪才 居住建筑和有儿童活动的场所,防护栏杆必须采取防而且攀爬的构造。树立感觉的净空必须扶手规程要求 当采用玻璃做防护栏杆时,必须采用加层玻璃或干货加层玻璃,单外装饰为玻璃幕墙是,内侧应按”建筑玻璃技术规程“的要求采取保护措施,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碰撞后可能发生人体或玻璃堕落的情况,内侧必须采用可靠的护栏 防护栏杆制作一安装所使用的材质 规格 数量 和木材 塑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防护栏杆的施工前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先进行样板的施工,经有关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的安装,检查时应提供原材料合格证明 复检报告以及相关检查报告 护栏高度 栏杆间距 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护栏安装必须牢固,栏杆护手与立柱 卤煮于立体结构的链接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不得直接埋管或电焊于膨胀螺栓上,栏杆杆件应光滑 不得有毛刺 8栏杆安装预埋件的数量 规格 位置 以及防护与预埋件的链接节点应符合设计要求 焊接链接的金属 塑料栏杆及扶手必须进行满焊。预埋件链接节点 防雷链接节点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栏杆的涂装应均匀,无明显起皱

流坠

无漏刷 附着力良好 金属栏杆的除锈等级和涂层干膜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建材验收时应建材涂层的附着力和涂层干膜的总厚度,设计无要求时间应按”刚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并有相应的记录资料 在防护栏杆安装施工完工后,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工序的施工 房屋的建设单位应在移交房屋时出具栏杆等临空防护的合理使用年限和合理使用说明书。房屋管理者在房屋 使用过程中根据书面书对栏杆等临客防护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当使用年限超过设计确定的合理使用年限时,应该为他检测单位签定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后方可继续使用

篇2:栏杆护栏设计要求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第6章 交通与疏散

6.1 门厅

第6.1.1条 教学楼宜设置门厅。

第6.1.2条 在寒冷或风沙大的地区,教学楼门厅入口应设挡风间或双道门。挡风间或双道门的深度,不宜小于2100mm。

6.2 走道

第6.2.1条 教学楼走道的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内廊不应小于2100mm;外廊不应小于1800mm。

二、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应小于1500mm。

第6.2.2条 走道高差变化处必须设置台阶时,应设于明显及有天然采光处,踏步不应少于三级,并不得采用扇形踏步。

第6.2.3条 外廊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低于1100mm。栏杆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

6.3 教学楼楼梯

第6.3.1条 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第6.3.2条 楼梯不得采用螺形或扇步踏步。

每段楼梯的踏步,不得多于18级,并不应少于3级。梯段与梯段之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

第6.3.3条 楼梯梯段的净宽度大于3000mm时宜设中间扶手。

第6.3.4条 楼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0mm。当超过200mm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6.3.5条 室内楼梯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

楼梯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栏杆。

6.4 安全出口

第6.4.1条 教室安全出口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000mm。合班教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500mm。

篇3:栏杆护栏设计要求规范

一、电气水平定义和使用

1、1级——低电平

模拟信号50伏直流, 数字信号0~12伏直流。

1) ACOM, DCOM, SCOM和CCOM (公用信号) 。

2) 控制公共联络。

3) 50伏直流信号传输到灵敏的模拟硬件。

4) 所有与灵敏模拟硬件结合的小于50mv的部件, 例如张力计, 温差热电偶等。

5) 操作用的放大信号。

6) 功率放大信号。

7) 灵敏模拟硬件的隔离放大器输出。

8) 电话线路。

9) ≠12伏直流馈电给灵敏数字硬件的总线。

10) 所有与12伏数字硬件联系的信号线。

2、2级——中电平

大于50伏的模拟直流信号, 该信号带有小于28AC波动28伏直流灯和开关的线路。

1) PCOM, SHCOM.

2) +28伏直流总线, 该总线馈电数字继电器, 灯和输入缓冲器。

3) 所有与28伏输入缓冲器, 28伏灯, 28伏继电器连接的导线。

4) 6伏AC灯母线。

5) 模拟转速计和pilors.

3、3级——高电平

大于28伏的直流开关信号, 大于50伏直流模拟信号, 该信号带有大于28伏交流波动, 50伏, 20安的调节信号, 交流20安的馈电电流。

1) 2 5 0伏控制母线保险。

2) 除了28伏直流和6伏交流以外的指示灯。

3) 105到250伏直流继电器和接触器线圈。

4) 断路器线圈 (2 0安以下) 。

5) 小于2 0安的机械范围。

6) 静态主指示灯。

7) 电枢电压反馈。

8) 接地探测器。

9) 线路分流指示信号。

10) 所有小于20安培交流馈电。

1 1) 合适的插座和盘后灯。

1 2) 记录仪表, 图表, 驱动。

13) SCR (可控硅) 激发电路小于20安交流功率输入和直流输出。

3S级

20) 从COMM场所和线路电阻器来的信号。

21) 从线路分流到调节器的信号。

3G级

22) 所有线合用于105伏直流控制。

3U级

23) 超过500伏无保险丝的高电位。

4、4级——动力

电压从0到800伏, 同时电流20到800安的交直流母线。

1) 电动机定子回路。

2) 发电机定子回路。

3) Silcomatic (硅堆) 交流输入直流输出功率。

4) 变压器原副边超过5KVA.

5) 可控硅激发电路交流功率输入和直流输出 (大于2 0安) 。

6) 静止激发器 (可调节和不可调) 交流功率和直流输出。

7) 250伏车间母线。

8) 机械设备 (大于20安) 。

4S级

10) 功率>800伏和或者>800安培。

二、各种管线, 桥架距离要求

(一) 桥架间空间

表一表示一桥架顶与另一桥架底之间最小距离, 以吋表示。同时也表示两临近桥架间边的距离。也同样适用于桥架与小于100KVA的动力设备的最小距离。

(二) 桥架——管线间空间

表二表示桥架与管线间的最小距离, 以吋表示, 也同样表示桥架或管线与小于100KVA的动力设备间的最小距离。

(三) 管线间空间

表三表示室外成排敷设的管线间的最小距离, 以吋表示, 同时也表示管线和小于100KVA的动力设备间的最小距离。

附录

1、电平3.3G可允许和电平4共用一桥架敷设, 但其间应用一隔板分开 (该隔板不一定要求接地) , 其空间应满足电平4。

2、当不能实现分开桥架敷设时, 电平1和2可共用一桥架敷设, 其中用一接地钢隔板隔开。但这方法实际上不如分开桥架敷设和变更敷设路程在突发情况下有效。在电平1和电平2边靠边的敷设时, 安有一寸的隔开空间。

篇4:学校的栏杆设计荷载要求

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8.1.6条为强制性条文,条文内容如下:

8.1.6上人屋面、外廊、楼梯、平台、阳台等临空部位必须设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必须牢固、安全,高度不应低于1.10m。防护栏杆最薄弱处承受最小水平推力应不小于1.5kN/m。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5.5.2条为强制性条文,条文内容如下:

楼梯、看台、阳台和上人屋面等的栏杆活荷载标准值,不应小于: 1/住宅、宿舍、办公楼、旅馆、医院、托儿所、幼儿园,栏杆顶部的 水平荷载应取1.0kN/m;

2/学校、食堂、剧场、电影院、车站、礼堂、展览馆或体育场,栏杆 顶部的水平荷载应取1.0kN/m,竖 向

取 1.2kN/m,水平

荷 载 与 竖 向 荷载应分别考虑。

篇5:栏杆护栏设计要求规范

1.幕墙设计单位接手较晚,幕墙埋件需要后置或其中一大部分需要后置,而且由于高大公共建筑层高较大,中间用轻型砌体填充,特别是《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33-2001)5.8.3条规定:与幕墙立柱相连的主体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如果幕墙埋件设置在轻型砌体上,则难以满足受力要求;而且后置埋件工程量大、造价高,不可避免造成工期和费用增加。

可能的情况下(很大程度取决建设单位的前期策划能力和对幕墙设计和施工的了解),幕墙设计和施工招标应在建筑施工招标完成后或与同期招标,以使幕墙设计早期完成,这样基础施工完成后,幕墙设计得以审核完成,预留预埋可以和结构同步,如果出现结构不能满足幕墙预埋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建筑变更予以满足。

2.幕墙设计和施工一体化有其减少协调环节、加快施工的优越性,但存在用料较小和构造措施不足的缺陷,有可能造成强度不足的危险隐患,虽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9.1.2第2款规定:建筑设计单位应对幕墙工程设计的出具确认文件,但由于幕墙设计单位其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许多石材工程甚至没有相应的力学计算和现场试验验证,石材及干挂体系的选择和确定均依据日常的施工经验进行,而建筑设计单位又缺乏幕墙专项设计技术能力,难以保证幕墙工程设计的安全性。

为了避免幕墙设计和施工同体单位出于企业利益考虑,出现用料较小和构造措施不足的缺陷,以消除安全隐患,一是建筑设计单位具有幕墙专项设计资质为佳,实现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整合,可以避免出现第一种情况;退而求其次,也应委托具备幕墙专项设计资质的其他设计单位审核为好,以免只走审核形式,给建设单位使用造成风险。

3.JGJ 133-2001第4.1.3条规定:石材幕墙中的单块石材板面面积不宜大于1.5m2,对于深化设计而言,应在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框定的范围内进行,但建筑设计单位对幕墙分格形式及凹凸效果等建筑效果的要求,设计时未注意到此项要求,导致单块石材板面面积过大,而且由于凹凸部位使用整块石材,毕竟石材作为一种天然材料其物理性质变化很大,特别是存在不易觉察的微小裂缝和在生成、开采、加工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轻微的内伤,即使计算安全,实际也会存在安全隐患。

深化设计时要考虑此项规范要求,对单块板面面积过大石材,在凹凸部位分割或对缝安装,以实现效果和规定双保证。

4.石材的干挂方式有钢销式、通槽式、短槽式、背栓式等几种形式。钢销式连接在销孔处应力比较集中,据已建工程反映,在应力集中处石材局部有裂碎现象,应予以淘汰,但目前规范并未禁用;应推荐使用短槽式和背栓式两种。比较而言,短槽式成本较低但安全性不如背栓式,通常用于石材重量不太大或安全系数要求不太高时;背栓式干挂牢靠稳定,但成本较高,一般用于较大块石材(厚度30㎜时石材面积大于1.5m2)或对石材安全性能要求较高时。而JGJ 133-2001第5.5.2条仅对钢销式限制用在非抗震或6度、7度抗震区,但对钢销式连接相仿的短槽方式未加限制,特别是北京地区、石材特别厚重时,缺乏规范依据。

5.施工过程中石材挂件使用燕尾式较多,属短槽连接,但由于切槽尺寸偏差,容易造成上、下两块石材表面错槎,从而造成平整度不足,部分工程还发现石板有伤痕、裂纹、色差、图案不符等缺陷,结构胶填补后,极难修整,而且安装完成后,使用过程中一旦损坏个别石材,也极难更换。

建筑幕墙面板构造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可以随时单独更换任何一块需要更换的面板,这一点对石材幕墙显得更为迫切因为石材是天然材料石材有很多隐缝加工过程不易被发现,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会造成裂缝,一旦裂缝形成,如不及时更换会酿成大祸。因此,对石材挂钩应选用每块石材能单独更换的挂钩形式,T形钩、蝶形钩都是上下连续挂钩,不能随时单独更换任何一块需要更换的石材面板,要选用L形钩,每块板上、下都采用L形钩固定时才能实现单独更换任何一块面板的目的,在使用L形钩时下部挂钩是与槽梁整体连接,上部挂钩是活动的在上部挂钩安装定位后要采用限位装置,保证其在振动时不脱落(见图1)。

6.JGJ 133-2001第4.3.3条规定:幕墙的钢框架结构应设温度变形缝。由于温度的影响,钢骨架(主、次龙骨)变形较大,接头部位应设应设热胀冷缩措施,一般做法是一端加设连接件焊接,另一端采用长孔螺栓连接,以适应温度热胀冷缩的需要,而当前深化设计缺少细部节点,施工过程中出现凭感官认为两端均为焊接,造成钢骨架温度次应力产生。

7.由于建设单位的特殊要求,单块石材细长,虽然面积符合要求,但应保证石材使用荷载的抗弯性能,特别是不利荷载组合情况下的抗弯性能。

JGJ(33-2001)第5.5.8条规定:当两侧连接时,支承边的计算边长可取为两槽槽长中心线的距离非支承边的计算长度取为边长,当四侧连接时计算长度可取为边长减去槽长度中心线至板边的距离(见图2)。

看来,四边支撑对于提高石材板块自身的抗弯能力有很大帮助,特别对于高大的板块,尤为如此,而规范中缺少高度尺寸下侧面连接的限制,建议增加石材高度超过1000mm,应设置侧立面连接的规定。

8.JGJ133-2001第4.4.1条规定:石材幕墙应考虑防火层。以防因为意外因素造成局部火灾,从而导致内部保温材料整体串火燃烧,造成保温层失效3,也会造成钢骨架结构因温度变形导致整体垮塌,现行设计中均无每楼板层隔火设计要求,从而给使用埋下安全隐患。而《建筑装饰工程石材应用技术规程》(DB11/T 512-2007)鲜有涉及,通常做法是采用1.5mm厚镀锌钢板内包50mm厚防火保温矿棉板,镀锌钢板一端用射钉固定在剪力墙上,射钉间距500mm,另一端用自攻螺丝固定在横向角钢龙骨上。

9.在幕墙安装过程中,由于标高尺寸控制不准或偏差,容易造成窗台部位倒坡,和由于修整倒坡问题造成窗台板或檐口同大面分隔缝不在同一标高,从而造成建筑风格的改变,偏离建筑设计意图,要避免出现上述问题,除了施工过程中控制龙骨安装标高外,二次设计时应根据建筑设计图纸中窗口标高尺寸,标明窗口部位的龙骨、石材标高,单独画出干挂石材节点大样图,详细标注出石材的形状、尺寸及连接方式,对其他部位,如建筑物的雨篷、屋檐、及其它复杂部位石材,亦应如此。

10.二次设计门窗口处石材详图出现未考虑建筑设计图中的窗间墙及门口尺寸(见图3),石材表面与窗间墙平齐,造成石材安装与门窗无法交接,被迫将原门窗居中改为外移,才解决交接问题。

建筑设计窗间墙尺寸为实际施工尺寸,二次设计时注意将石材按照门窗居中做法深入到门窗间墙侧边(见图4),才能实现设计意图。

11.石材缝密封是4很关键的一道工序,因为保温层一般粘贴(钉)在外侧填充墙上,一旦漏雨水,吸水率高的保温层会影响保温效果,吸水率较低保温层虽然不会影响保温效果,但雨水会透过保温层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填充墙内,进而阴湿到内饰面层。

JGJ 133-2001第7.3.9和第8.0.4条均要求进行接缝部位的淋水检查,即使验收时合格,以后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耐候胶破损渗漏,影响到保温效果或内部装饰。

从可靠的角度讲,精心施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应从深化设计入手,进行多重防护。填充墙外部抹灰效果较好,但造价高;可行的办法把硬质保温层粘接在一起,不但防水,而且也有利于防止保温板缝产生冷桥。

12.石材幕墙内侧的外墙保温与空心砌块连接应采取粘接方法,设计如不特别说明,施工过程中往往采取塑料涨栓连接,框架填充墙大部分采用空心砌块,涨栓理论上应位于砌体灰缝处,但实际操作时,大块保温板材铺贴在砌体表面后,很难分清何处是灰缝,大部分涨栓位于砌块空心部位,造成涨栓脱出、保温层大面积脱落,保温没有保证。

以上仅就施工中常见问题提出深化设计应着重注意的各个方面,供同行参考。石材幕墙深化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筑风格、连接方式多种多样,需要紧密结合建筑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要求、现场实际情况、工程经验及施工能力,不断完善,统筹兼顾,才能出精品、创佳绩。

摘要:根据石材幕墙工程施工及设计的工程实践,对石材幕墙施工中存在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对二次设计的要求,同时对相关规范中目前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以使干挂石材的设计与施工达到相互衔接,实现耐久、防火、防水、保温、美观等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石材幕墙,深化设计,要求,规范研究

参考文献

[1]GB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

[2]JGJ133-2001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S].

篇6:栏杆护栏设计要求规范

关键词:电子护栏,报警系统,安全功能

现代社会伴随科技发展的同时, 人们的安防意识也不断提高, 现代化的安防技术也逐渐被广泛应用在诸如金库、油库等重要区域, 以防止各种非法入侵和各种破坏活动的发生。根据以往经验, 上述区域的安保部门给出的都是相对比较传统的防范措施, 比如在外围周界处设置一些人为的屏障或阻挡物品, 如铁栅栏、围墙等。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犯罪分子已经逐渐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入侵金库等部门并实施破坏活动, 因而传统的防范手段己很难满足各个要害部门、重点单位安全保卫工作的需求。

基于上述原因, 安装智能电子护栏报警系统成为一种必要措施。电子护栏装置是一种“有形”的报警系统, 能真正地能给人一种威慑的感觉。在给入侵者造成心理压力的同时, 也能对潜在的入侵行为进行明显的预防和警示, 从而有机地把报警系统和警戒系统结合起来, 实现了要害部门和重点单位安保工作的目标———以防为主, 防报结合[1]。现如今, 在各个周界安防领域中, 智能电子护栏系统已被广泛使用。

一、智能电子护栏装置的系统功能

与传统的电子围栏相比, 智能电子护栏具有更加完整且分界明确的围栏系统, 在阻挡作用和威慑作用上也有着更强的体现, 如接近报警、触网报警、断线报警、短路报警等。

(一) 接近预警。

当入侵者触摸围栏或接近亦或攀爬围栏时, 系统将及时发出预警开关信号, 此信号通过声音控制模块及音响就能实现声音预警功能。在报警时发出“危险, 请勿靠近;危险, 请速离开”的声音警告。

(二) 触网报警。

当入侵者利用辅助工具触碰到围栏时立刻报警, 同时合金线电压自动切换到高压模式, 并及时输出报警信号。

(三) 断线报警。

当合金线意外断开或被人为剪断时立刻发出报警, 此时合金线电压自动切换到高压模式, 并发出报警提示。

(四) 短路报警。当合金线被短接时立刻报警, 与此同时合金线上电压立即切换到高压模式, 并有报警提示。

智能电子护栏装置的控制系统配有电子地图接警软件, 每个电子护栏系统的每个防区都会被控制系统进行点对点的控制。在电子地图上, 可直观找出显示报警防区的准确位置, 并显示报警信号, 也可查询和打印报警类型及报警时间的记录。

二、智能电子护栏装置的系统特点

(一) 工作模式多样化。

智能电子护栏装置工作模式的多样化, 使得它可以给用户多样化的选择, 并可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合理的工作模式。

1. 高压模式。即一般情况下具有高压报警功能的高电压脉冲电子护栏系统。

2. 组合模式。

同时具备感应和高压的工作模式。在无人接近围栏时, 电子护栏工作在感应模式下, 合金线上的电压是低压;当有人靠近围栏时, 围栏就可以感应预警, 并提示靠近者离开, 而一旦有人入侵, 系统立刻报警并且合金线上的电压立即转变为高压, 威慑入侵者离开。

(二) 阻挡、预警和报警三重工作模式。

当入侵者靠近防区时会及时给予预警提醒, 使入侵者被阻挡在防区之外, 而不是把入侵者在防区内抓起来。智能电子护栏装置能真正威慑到入侵者, 从而达到以防范为主, 防治结合的安保目的。总体说来, 它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电子护栏装置可以在持续工作、布防或者撤防任何一种工作模式之下工作, 即可根据需求设定需要的工作模式。二是可采用蓄电池做备用电源, 使得智能电子护栏系统在停电时也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工作。三是能根据需求和现场环境进行设计安装。若对系统的安全防范等级要求较高, 则可与监控系统等产品配套使用。四是安全程度高。电子护栏装置虽采用脉冲高压, 但能量低, 作用时间又短, 因而绝对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三、智能电子护栏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 系统示意图。

电子围栏系统主要由主机、感应探测器、电子围栏三部分组成。电子围栏是分布于周界的有形的脉冲式电子网络。

(二) 单防区探测器接线示意图。单防区探测器接线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四、电子护栏装置与其他产品的比较

电子护栏装置与红外、张力网、高压电网相比有着许多的优点。在威慑感方面, 由于红外是隐形的, 因此没有威慑感;电子护栏是一种“有形”的报警系统, 能给人一种强烈的威慑感[3]。高压电网在阻挡作用方面效果非常明显, 但会对入侵者造成人身伤害。与它不同的是, 电子护栏在不给人体带来伤害的同时, 就能达到阻挡入侵的效果。在误报率方面, 电子护栏装置的误报率极低。在安装调试方面, 电子护栏容易安装。在可靠性方面, 电子护栏可靠性高。在成本方面, 电子护栏的成本较其他几种而言是最低的。综上所述, 电子护栏比红外、张力网、高压电网等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五、主要危险点及预防措施

(一) 安装前须做好安全措施。

施工人员需要在围墙上施工, 因此要求施工人员施工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 如使用安全绳索等, 以避免出现高空坠落事故。

(二) 危险区的隔离。

由于电子护栏具有脉冲能量,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火花, 所以当有可燃气体存在时, 安全监督员必须在电子护栏附近, 竖立一道与之相同的相当于一道接地网的虚拟防护墙。在系统施工前应确认系统控制设备、系统前端导线、施工人员与电力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三) 在安装电子护栏时的注意事项。设备器材、导线等可能会导电的工具和设备。因此需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防止在使用设备、工具时, 因误碰变电设备或输电线路, 而发生触电或损坏电路的事故。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变电站相关安全距离的要求, 保证全体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或将任何设备器具抛入非安全区域;在有架空线路的围墙段施工时, 禁止将梯子、导线等抬举超出安全距离。施工过程中, 若需要对某些器具临时接电, 则要在专业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接电操作。

(四) 其它常识类注意事项。诸如雷电天气不施工、野外环境防止蛇虫叮咬等。

六、结语

使用电子护栏系统, 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现场安全人员的数量及费用, 减少了公司的支出。并为电网的安全提供保障, 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贺琰旻.电子围栏行业发展趋势探析与创新功能分析[J].中国安防, 2013, 3:51~53

[2]范瑾, 郭歌, 牛利涛等.智能电子设备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5, 27 (3) :87~91

篇7:栏杆护栏设计要求规范

1 高速公路路侧护栏的安全性

路侧护栏一般都是设计在平行车道一侧的安全防护设施, 路侧护栏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当出现车辆失灵时, 车辆距离路侧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大于设置路基护栏时, 此时需要设计路侧护栏。科学合理的设计路侧护栏能够起到以下作用, (1) 阻止车辆偏离行车道或者发生碰撞的障碍物, 与人工设计的构筑物发生碰撞。 (2) 失控的车辆能够通过路侧护栏的导向作用, 从新回到行车道。 (3) 路侧护栏具有一定的张力, 在发生车辆碰撞时发生变形, 从而减少对车辆的冲击力, 降低人身伤亡。根据相关数据调查, 路侧护栏设施很大程度提升了高速公路的安全性。

根据数据统计, 在所有国内发生的交通事故中, 发生在普通公路的安全事故为45%, 发生在高速公路的安全事故为30%, 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65%。数据表明国内有30%的交通事故, 都是由于车辆和障碍物发生碰撞的单车事故, 并且, 还在呈上升趋势。现阶段, 国内高速公路正处于白热化建设阶段, 路侧护栏的设计还处于初期。现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学者对高速公路的路侧护栏进行深入探究, 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因此, 在进行国内路侧护栏设计时, 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进行应用, 有助于提升高速公路路侧护栏的安全性。

2 高速公路路侧护栏的平面结构和类型

根据路侧护栏设计的位置, 护栏一般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护栏端部、护栏标准段、护栏过度段。护栏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作用, 护栏端部, 是护栏的起始端, 是最先和事故车辆发生碰撞的位置;护栏标准段, 主要作用是对事故车辆起着从新导向的作用, 强度要求较高;护栏过渡端, 是进行不同护栏连接的区域, 作为和护栏标准段的过渡区域。

3 高速公路路侧护栏安全设计的主要因素

3.1 提升高速公路路侧护栏设计的理念, 闪避净距设计

所谓的闪避净距就是路侧护栏和行车边缘的距离。闪避净距设计是为行车人员的视角因素进行考虑。行车人员对于车窗外的物质没有准确的距离感, 经常会由于错觉感觉到车辆和护栏之间的距离较小, 驾驶员会迫使车辆和防护栏保持更远的距离。因此, 闪避净距的设计与高速公路的设计宽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设计的路侧护栏较短且独立存在, 必须将护栏设计在路侧的闪避净距之外, 避免驾驶员由于视觉的影响, 发生交通事故。如果设计的路侧护栏较长且连续, 需要护栏设计在路侧的闪避净距之外, 必须由护栏的端部到护栏的标准段从闪避净距之外逐渐过渡到路侧的护栏位置为止。这样可以起到驾驶员慢慢适应路侧护栏, 不会产生视觉错觉的影响。

3.2 高度公路的路侧护栏安全效果的保障和障碍物的安全净距

在路侧护栏与事故车辆发生碰撞时, 出现偏移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路侧护栏设计的越大防护效果越好, 对于驾驶员和车辆的伤害越小, 因此, 在对路侧护栏防护效果考虑过程中, 还需要考虑到路侧护栏本身的变形程度对侧向空间的需求。

如果路侧护栏设计在高填土路堤的上方, 就必须满足路侧护栏和路基边缘最小的闪避净距要求。只有满足路侧护栏的侧向净距前提下, 才能够保证埋设在路基下面的路侧护栏有足够的安全强度, 并且还要吸收路侧护栏与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动能。根据碰撞实验证明, 路侧护栏与路堤边缘的最小距离要保持在0.6m以上。安全净距与土壤自身的强度、边坡的坡度、发生车辆碰撞时的实际情况以及路侧护栏的埋设深度等都有很大关系。

3.3 高度公路的路侧障碍物对路侧护栏安全设计的影响

如果路侧存在着对于车辆安全行驶构成严重威胁的障碍物时, 要对障碍物的实际危险情况和位置进行路侧防护的设计。国外有学者对于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在低速车道上车辆和路侧防护拦发生碰撞的基础上, 对于车辆驾驶员的反映速度、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等进行分析, 根据行车速度和平均行车量等, 科学合理的设计路侧护栏。

3.4 柔性护栏和刚性护栏过渡区的设计理念

由于路侧护栏的各个位置的功能都有很大差别, 不同类型的护栏在高速公路不同的路段的应用时, 需要进行不同类型护栏之间的相互连接。例如, 在桥梁的路侧一般都是使用刚性护栏, 而桥梁两侧的路段采用柔性护栏, 如果桥梁两端的路侧护栏相互独立, 有可能会出现车辆卡在缝隙中发生安全事故, 对于车辆和驾驶员造成伤害。因此, 就需要对桥梁和两端的路侧护栏进行连接, 构成一个完整的主体, 才能使路侧护栏作用发挥到最大。那么就需要进行过渡设计, (1) 增加波形梁的刚性, 在柔性护栏的波形梁护栏性水泥护栏过渡时, 将过渡段的设计改为双波形结构护栏。 (2) 增加护栏的立柱的强度, 护栏的波形梁护栏性水泥护栏过渡时, 可以缩小护栏立柱之间的距离, 从而加密护栏的立柱和护栏的深度。

4 现阶段国内路侧护栏设计的不足之处和整改措施

4.1 有开口的路侧护栏设计

在通讯设施不发达的年代, 在高度公路上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 为了能及时对事故进行出力和救援, 在高速公路的相应位置会设计紧急救护电话。这种措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 部分的路侧护栏没有满足最小长度的设计要求。 (2) 对于紧急电话的入口处, 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 由于上下路段较长, 且有相应的路段开口, 不连续的护栏不能够对事故车辆起到正确的导向, 防护和承受车辆冲击的作用;自身就会成为一个障碍物, 对于失控车辆造成严重的威胁。

整改措施为:将开口出的护栏进行梯形叠加, 不仅可以保证护栏的连续性防护作用, 也能够满足开口的需求。

4.2 路侧护栏的侧向净距设计

国内在高速公路路侧护栏的应用现状, 大多是采用刚性灯柱和隔离网紧邻路侧护栏, 还有很多防护栏已经发生了变形, 个别的防护栏仅剩局部区域。对于发生变形的路侧护栏没有进行及时更换, 给车辆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很大危害。

整改措施为:可以在刚性构筑物前面增加木立柱, 不仅可以减少路侧防护栏冲击后的动能, 减少对车辆和行驶人的伤害;还可以减少由于碰撞发生的侧向变形。

5 结束语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 人们对于高速公路的需求更大了, 因此, 做好高速公路路侧护栏的安全设计工作, 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命安全都是有很大帮助。

摘要:高速公路路侧护栏的设计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主要防护措施之一, 根据国内多年的路侧护栏实践证明, 如果公路路侧护栏设计不合理就会成为高速公路的危险品、障碍物, 对于行驶的车辆带来很大威胁。本文主要对高速公路路侧护栏的结构组成、类型以及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等进行分析, 并且对于影响高速公路路侧护栏的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侧护栏,安全设计

参考文献

[1]贺玉龙, 孙小端, 陈永胜.完善我国高速公路路侧护栏的安全设计[A].第六届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下卷) , 2006 (12) :125-126.

[2]唐琤琤, 贡锁白.路侧护栏设计[J].全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研讨会, 2001 (09) :142-143.

[3]宋慧.高速公路安全护栏端部设计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 2007.

[4]马香娟.高速公路路侧护栏设计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 2006.

[5]刘建波.缆索护栏在高速公路路侧安全防护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 2013 (08) :178-179.

上一篇:初三除夕日记两百字下一篇:关于安全的检讨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