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人才的培养

2024-05-15

政工人才的培养(共6篇)

篇1:政工人才的培养

我院政工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培养学员的专业能力,提高学员的实践素质,而且要注重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哲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哲学本身的功能以及哲学对于新型政工人才的作用所规定的。

一、哲学素养与新型政工人才。

从哲学具有的功能来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通过哲学教育,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会掌握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哲学的许多理论,比如唯物主义理论、辩证法、历史哲学以及哲学本身所具有的精神特质,都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具有普遍的方法论的功能。通过合理的哲学教育,可以把哲学理论转化为学员合理的观念和活的思维方式,成为政工人才思维不断创新、军队注重官佐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从新时期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新型政工人才的要求来看,政工人才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之中需要哲学素养作为基础。新时期的政治工作对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知识素养,具有实践能力,而且需要用哲学的思维去分析、把握和处理问题,而且需要具备哲学所具有的基本精神。可以预见,哲学素养将在新型政工人才的培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和基础性的地位。

二、哲学教育与新型政工人才的素质能力

哲学教育对于政工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而要实现对学员培养的上述功能,需要对哲学教育进行改革。笔者认为,除了在哲学教育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上的讨论式互动式等等之外,还应该特别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哲学精神的培养,二是哲学教育内容和途径的拓展和创新的问题。其中哲学精神的培养有为重要。

哲学精神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形上力量,是一个民族创新意识的核心。哲学教育是造化哲学精神的必然途径。哲学教育应着力培养人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实践精神、和问题意识。

1、怀疑精神。怀疑是哲学的一种基本精神,是哲学思想发展的动力之一。敢于怀疑权威、敢于怀疑被人们普遍认同的流行的思想,怀疑一切现存事物的合法性,才能去创造,才能大胆地进行探索。只有怀疑,才能超越才能创新。政工人才不是要对一切事物抱怀疑主义的态度,但是怀疑精神可以激发政工人才的创造力。

2、批判精神。 这是哲学最基本的精神。哲学本身的发展历史就是不断批判和否定的历史。特别是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批判精神。它最显著地体现在一个学派的开创者和后继者之间,即弟子对自己老师理论的批判。哲学的批判精神具体表现在:第一,对以前权威理论的批判。第二,对以前权威理论的前提批判。第三,对旧思维方式的批判。第四,自我批判。第五,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哲学素质的培养,批判精神的培养,有助于政工人才在以后的创造性工作中,不盲从权威,不畏强权,敢于批判错误的理论,敢于追求和坚持真理,敢于从实际出发创造出正确的理论。

3、实践精神。哲学不只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实践的精神理论。中外哲学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关系问题。相当多的哲学家都主张,实践、行动比理论、知识更为重要,行先知后,实践高于理论。人生中的一切问题都是在行动中产生,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兑现人生的要求。所以,人首先是行动者,人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创造自己的一生。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政工人才而言,关键的是敢于积极行动,勇于实践,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并在实践中去修正、补充、丰富、发展自己的理论。具有了强烈的实践意识,政工人才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体现政治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为军队建设做出实际贡献。

4、哲学家精神。哲学史是人类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思想图画,是人类精神的探险史。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超脱于世俗利害之外,沉思万物真谛,潜心于内在精神和外部世界关系的探究。为了追求智慧,坚持真理,他们有的被杀害,有的被监禁,有的被放逐,有的终其一生贫穷交加  他们博大宽广、深刻睿智。哲学家精神对于学员人文情怀和人格理想最为具体的熏陶。哲学家精神有益于培养学员健全坚韧的品质和人格。

5、问题意识 。人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就是研究的起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波谱说“科学开始于问题”。有了问题,人们才会有猜测性理论的大胆提出。所以他又断言“理论开始于问题”。实用主义也认为,一切都开始于问题即疑难境地的出现。然后再去设定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性理论,创造出新的方法,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在哲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试图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听课,带着问题从事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对待问题的真正态度,而不是带着问题而来,得到统一标准答案而归。所以通过哲学素质教育,使学员们认识到,在学习和各种实践活动中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问题。出现问题,才能促使我们去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才能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新型政工人才无疑需要这种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带着发现问题的眼光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促进政治工作的发展。

三、我院哲学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有一个事实我们无法回避,就是基础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的衰落。哲学教育在我院也面临着同样尴尬局面。通过笔者的亲身经历和调查,哲学基础教育在我院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1、教学内容问题,也就是人们所批评的“众口一词”、“陈旧过时”、“讲坛哲

学”大大落后于“论坛哲学”等等。由于目前教材、教学大纲以及考评机制等等因素的制约,我院哲学基础教育的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在哲学专业情况比较好,但是在哲学基础教育中暴露的问题比较多。一方面是所讲的东西没有新意。很多学员说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跟高中知识重复太多,学起来没有引人之处。一方面是所讲授的内容单调划一,一般都是课本上已经写的明明白白的东西,都是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不能激起学习的热情。

2、教学层次和课程设置问题。哲学基础教育不仅仅要使学员学到哲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一方面是对于非学历教育的学员没有相对成熟的哲学教育课程或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对于进行基础学些的学员来说,哲学课程只有《马克思主义原理》,相对于哲学教育来说比较狭隘,没有丰富的其他哲学的学习课程。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也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充分发挥我院哲学教育的深厚基础和巨大优势,提高哲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使新型政工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实质性的提高。

1、在哲学教育的内容方面,应该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同时,尽可能地介绍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内容,以便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中西哲学背景,从而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来龙去脉,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 了西方哲学的哪些优秀成果,做出了哪些崭新贡献,在中国现当代的发展中怎样吸收了  中国传统哲学的合理内容,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同时,这也能够使学生了解整个人类哲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形成博大宽广的哲学视野。

2、把哲学教育到公共基础课的地位。学界在哲学教育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大众化和精英化的争论,前者认为我们目前不需要哲学的本科教育,而是要把哲学的基础课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等列入大学教育的公共科目之中。而后者则主张教育的重点转向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实施哲学专业高素质研究人才的培养。笔者无意赞赏那个前者的看法,我院的哲学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更应该把哲学资源用在哲学的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上。具体实践层面上说来,就是把哲学课程列为必修课,提高学员的重视程度。

3、普及哲学导论课程。许多大学已经把《哲学导论》或《哲学通论》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课程不仅涉及了哲学原理,而且包含了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哲学精神、热点问题等诸多内容,为我院的哲学教育提供很好的借鉴。我院哲学研究在全国都有很得影响力和地位,应该凭借这一优势,加大哲学导论类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4、把哲学作为选修课的必选大类之一。一是加大哲学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二是规定哲学为选修课的大项,必须在这一大类中修满一定学分。

总之,哲学教育的功能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对于我军新型政工人才的培养,对于提高政工人才的综合素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至要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大力进行哲学教育的创新,使哲学教育与新型政工人才的培养密切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发挥哲学的普遍性功能,使我院的教育质量和政工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思维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

[哲学教育在培养新型政工人才中的作用]

★ 浅谈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论文

★ 销售中如何与人沟通交流

★ “三个面向”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

★ 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论文

★ 日语口语中与人的常见词语

★ 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论文的教育理论论文

篇2:政工人才的培养

论信息化视野下政工人才信息能力的培养

刘 斌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3)

摘要: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创造型人才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素质,如何培养和提高政治人才的信息能力,已成为面向21世纪的我军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本文在信息化视野下论述了政工人才以信息能力为中心的培育需求,构建了以课程设置为重点的信息能力教学培养体系,明晰了以联训机制为手段的信息能力培养权责,完善了以政策制度为保证的信息能力要素保障。

关键词:信息化 政工人才 信息能力

On the view of informationized, the information ability training of political work talents

Liu Bin(the Shanghai Branch of PLA Nang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Shanghai, China)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ability is the fundamental quality of creative talents in information era.How to train and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ability of Political work talents, have become the strategic problem for PLA in the 21th century.On the view of informationized, this article discuss training requirement of political work talents around the information ability,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education training put course offered above everything else, clear the training right and responsibility of information ability by the means of combined training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guarantee of key element of information ability by policy and system.Key words: informationized;Political work talents;information ability

人才培养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保证。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提出要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推动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培养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已成为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加大信息化政工人才培养力度,才能适应政治工作信息化的新要求。政工信息化人才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系统一体的全局观念、开放的世界眼光、复合的知识结构、现代科技素质尤其是信息素养、思维和能力。而政工人才的信息能力培养则是信息化政工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一、以能力培育为中心,明确政工人才信息能力需求

增强政工人才的信息素质,以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既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政工干部提高信息素质要努力提高四个能力。

(一)培育获取信息的能力。要加强信息技术素养,努力学习信息知识,包括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认知和方法,了解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工作原理及其发展趋势;在捕捉采集信息的方式上,应该做到,及时从大众传媒中获取信息、及时从微机网络中查找信息、及时从人员交往中获取信息、及时从工作实践中掌握信息;要具备较强的外语、计算机、2010年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论坛征文

信息网络技术,善于应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载体获取和处理信息。

(二)培育甄别信息的能力。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分析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具有很强的信息鉴别能力,善于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海洋中,正确区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关键信息与一般信息;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慧眼识珠的本领,挑选出有用的精品信息,排除无用的“垃圾”信息,从而优化信息环境,切实创造出有利于官兵健康成长的信息环境。

(三)培育驾驭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谋划决策咨询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指挥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处理信息的程序以及分发、传递的各种方法,高效地处理和使用信息;掌握信息作战有关理论,能够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政治工作,特别是能熟练地使用指挥自动化系统进行政治工作作战指挥,开展网上“三战”。

(四)培育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努力做到“九会”:会操作计算机和外设,会使用公文处理系统,会收发电子邮件,会使用网络查询资料,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页,会网上组织教育,会通过网络做思想工作,会运用网上视频系统开展文化活动,会运用野战无线局域网实施指挥;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军队政治工作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指挥中心等进行建设和管理能力。

二、以课程设置为重点,构建政工人才信息能力教学体系

信息化视野下政工人才信息能力的培养生成不仅需要在宏观上进行总体设计,而且需要在微观上有效开展;不仅需要部队搞好人才的岗位锻炼和任职使用,而且需要院校形成适应政工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培训体系和相互衔接的教学内容。

(一)注重课程科学设计。适应信息化视野下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的需要,要精心设置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突出主干、加强基础、强化实践的课程设计思路,打破各单位、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课程整体结构的有机融合和重新组合。要因人而异,优化课程;突出个性发展,实施有差异教育,实现差异培养对象的共同发展。要知行合一,互为佐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二者相互结合,达成理论与实践互为佐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要打牢基础,发展个性;既要定位于作战实际需求,为培养对象任职和继续学习深造打下基础,又要考虑培养对象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对象后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标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就当前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育的课程设置来说,应着力构建目标聚焦、层次配置、模块组合、轮辐向心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二)着力创新教学手段。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采取开放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以实践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要实行“小班化专题研究式教学”,努力使基础理论课教学过程,成为强化学院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训练过程,以适应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在授课方式上要增大决策咨询、案例分析、岗位模拟、联教联训、综合演练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比重。着力把“应用理论课”打造成一岗位任职需要为牵引的“能力培养课”。要大力发展网络教学,利用各级院校现有通信网、计算机网、数据链及仿真网络系统,构建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三)科学编配教学力量。培养政工人才信息化能力,关键是要有一支结构合理、混合编成的高质量教员队伍。努力培养一支基本素质信息化、能够始终站在军事变革前沿的教员队伍。积极抓好现有教员队伍专业信息素质的继续培养工作,吸收信息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学一线。要扩大教员外延,优化教员构成,打破只在院校编制内才算正式教员的传统认识,多渠道并举,让专家型人才为我所用。重视把院校教员放到信息化建设一线锻炼,加强院校与部队的双向代职和交流任职工作,安排教员到部队进行课题式调研,掌握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增强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工作的针对性。

2010年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论坛征文

(四)信息化的教学保障。先进的教学保障手段和设施,是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的物质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要重视院校教育保障手段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升教学保障资源的信息化水平。要加强政治工作模拟系统建设,集中精力开发各类应用软件,依靠这些平台对政工人才进行政治决策、方案评估、情况预测和应急处理等课目的能力培训,提供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提高运用政治工作的能力。要建立完整、先进的大型开放式网络教育系统平台,及时对校园网技术进行升级,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控制中心、多媒体教室、虚拟实验室、教学站点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建好多种政工网络课件库、素材库和试题库,用网络联通院校之间的数字图书馆,进一步丰富网上教育资源。

三、以联训机制为手段,明晰政工人才信息能力联培权责

科学制定联训机制是提高政工人才信息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目标、落实内容、督促教学、检验效果的有力举措。

(一)培训目标统筹细化。我军现行的三级培训,尽管安排了一些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内容,但层次不够分明,内容不够系统,培养目标不够细化,应根据现实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手段,将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分解细化。要区分层次、分级分阶段实施,避免交叉、断档、重复等现象。初级培训主要是掌握政工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打牢政治人才的政治思想素质;中级培训要全面系统的掌握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提高运用操作能力;高级培训要突出培养政工人才的信息决策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二)课程内容立体有序。培训内容是培养政工人才信息能力的载体,应以信息素养为指向,以岗位需求为牵引,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合理设置。在纵向上,要层次清楚。战术层次,重点进行信息知识、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战役层次,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政工信息指挥系统、中级干部政工训练系统等课程的学习和操作。战略层次,主要安排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爆发的信息战的经典案例分析、国际局势、国际安全等课程的学习。各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既要衔接有序,又要避免交叉重复。在横向上,要突出重点。初级院校负责信息能力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培训,在生长军官步人军营的起始阶段,就要向他们灌输政工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和文化。中级院校负责在信息化背景下政工人才的信息能力训练。高级院校要组建专门的政工信息人才培养机构,对培养对象进行集成培养,实现培训内容上的军种融合、指技合一。

(三)教学过程全程评价。教学评价作为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质量保证的一道最关键的盾牌,必须作为人才培养链条中的关键一环,抓全、抓细、抓实。教学过程全程评价应同时关注到教员、学员和机关,把计划评价与随机评价、评价教学现状与评价发展潜力、在校学员评价与毕业学员跟踪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结论科学、准确。为此,要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创新评估方法、建立长期跟踪问效机制。要建立院校教学培训过程指标,从培训过程看,主要包括培训组织与管理、培训内容设置与标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与督导等等。评估过程中,主要看这些指标与培养政工人才信息能力的目标要求、特点规律等内在指标的一致性程度。

(四)综合要素分级联考。培养和选拔合格的信息化政工人才,既要制定严格的能力标准,也要采取科学的考核方法,实施各级各类培养机构分级联考。可借鉴外军的成功经验,制定和颁发《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训考核标准》,对各级各类信息化政工人才经过相应的级别培训后应达到的标准作出细化、刚性的规定,为考评提供基本依据。要建立联合考核机制,各级各类院校和培养机构对政工信息化人才进行联合考核,实施综合考评。要坚持考查和考核相结合,结合平时工作考查政工指挥人员的政治素质、工作实绩、组织指挥能力,通过考核了解政工人才的信息化作战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心理承受和应变能力。要坚持定期考核与随机考核相结合,特别是结合重大综合演习活动,进行全方位考查考核。

2010年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论坛征文

四、以政策制度为保证,完善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要素保障

政工人才信息能力教育培养体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多种要素进行保障,才能确保其有效、顺畅地运行。

(一)加快政策制定步伐,完善制度保障。政策制度建设是确保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必须克服以往存在的“措施先行、政策滞后”的弊端,实现制度建设与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相携而进。要严格招生制度,确保把最具潜质的人才推荐到院校。要严格认证制度,尽快出台《信息化条件下政工人才信息能力资格认证标准》,提高信息化政工人才的毕业门槛,明确规定,只有拿到《资格认证书》的毕业学员,才有资格进入岗位任职。要严格使用制度,确保人尽其才、训用一致、精确定位,防止因使用不当而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实现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工作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二)增加投入力度,提供硬件保障。可在各院校原有的文献检索课基础上,增加部分人力、物力的投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突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三要素,进一步增加计算机检索内容,并推出具有军事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特色的系列教材。建立全院信息检索中心,建设好各院校图书馆局域网,并尽快形成地区性、全军性、全国性信息工联网,积极加入因特网,配备必要的终端设备,切实提供学员实习条件与机会。通过实践,真正实现信息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加强教学体系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建议教务部门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兼顾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切实将全方位、全过程、系列化的信息能力培养体系纳入院校教学体系。在全体教员、学员中普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知识和技能,在专业教学组织中充实有关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在图书馆中设置信息资源应用专职教学机构,配备专业教员,以发挥图书馆在信息能力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把信息能力培养目标的评估纳入整个院校教育目标的评估体系。最后,建立这样一种教育机制,只能提供信息能力培养的途径,能否达到目的,最终还取决于教育对象的认识。因此,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务必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培养自己信息能力的学习与实践活动。

(四)盘活各方资源,加强联合保障。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一所院校难以完成,需要协调多方力量,盘活多种资源通过联合培育共同打造。一要发挥军队院校培养政工人才的“主渠道”作用。政工人才信息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提高其综合能力素质,从“知识型教育”转到“能力型教育”上来,不断增强其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二要探索院校、部队、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政工人才的模式。政工人才信息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院校只能为政工人才提供基础的知识和相应的专业训练,其知识能力的发展提高,还要依靠部队教育训练和科研机构的实践锻炼。三是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政工信息化人才。要与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双向交流,大力开展开放式教育,吸纳有志于国防事业和具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信息技术特长的青年到部队中来,通过系统的政治工作业务培训和岗位实践锻炼,使其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与政治工作能力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具有信息化优势的新型政工干部,成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波.努力提高政治干部的信息能力 【J】.广州:政治指导员,2006:8 【2】沈国权、罗剑明.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2006.【3】陈岸然.联合作战政治工作【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4】杨保明、朱宁、马立峰.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C】.石家庄:海潮出版社,2008.2010年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论坛征文

姓名:刘斌

专业:军队政治工作学

院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政工系

个人简介:刘斌,男,1979年9月6日出生.山西省交城县人,汉族.现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政工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军队干部管理与人才培养. 联系电话:0531-813850(军线)

***(手机)leon001@163.com(民网)

篇3:高层次公安政工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高层次公安政工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是构成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是实现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和公安民警切实履职的重要保障。而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大批水平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高层次公安政工人才。根据公安机关与对公安政工人才提出的实际要求, 高层次公安政工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警察职业道德, 忠诚可靠、业务扎实、敢于创新、精于实战, 具有扎实的公安思想政治文化理论基础, 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具备应用公安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胜任公安机关思想政治与文化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公安政工人才。

二、高层次公安政工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当前, 公安机关对从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有较大的需求, 需要我们培养理论水平高、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知识修养深厚、综合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1. 警察职业意识培养。

警察职业意识培养是警察个体对警察职业的信念和态度, 体现了警察个体对警察职业的取舍、理想等主观偏好。人民警察的忠诚意识体现在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和对法律的忠诚上。 (1) 因此,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我们必须坚持以忠诚教育为重点, 全力打造学生的忠诚意识, 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上忠诚可靠的公安高层次专门人才。责任意识:对于人民警察来说, 责任高于一切。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警察职业的法律性在警察头脑中的反映。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树立学生对法律的信仰, 在行使职权时努力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作为一支纪律部队, 人民警察必须强化自律观念, 自觉遵守宪法法律以及有关条例、禁令, 确保在政治、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不出事、干成事。 (2) 因此, 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其学习生活进行警务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素质培养。

道德素质。公安机关对政工人才提出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具有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和道德品质所产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其中, 道德品质尤为重要。政工干部在品德上的垂范作用, 是一种“无声”的、最具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是成为群众信赖的知心人的重要条件。因此, 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大公无私、鞠躬尽瘁的品格, 在工作和生活上, 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做到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专业素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是着重于从精神层面致力于战斗力建设。公安政工在实践中主要包括:政治领导、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思想教育、政治宣传等具体工作, 具有鲜明的专业性, 这客观上要求公安高层次政工人才具有与专业工作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素质。知识素质。深厚的人文素养要求高层次公安政工人才具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在学习和掌握公安政工专业理论的基础上, 还要掌握公安业务知识、公安行政管理、公安法规等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 按照人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去开展工作, 会更富有成效。因此, 还应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身心素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 这就要求公安政工干部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学生在校学习阶段, 持续的体能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

3. 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在当前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条件下, 公安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严峻挑战, 公安工作日趋复杂, 这就决定了从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造思维、开拓进取, 以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新需求。因此, 我们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 各公安院校都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与建设上突出公安实践和专业特色, 加大实训教学力度, 努力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为此, 我们应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公安业务实践, 在业务实践的过程中, 促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与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使自己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文字功底、口头表达等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科研能力。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生, 在强调“应用型”的基础上更应突出复合型教育, 在“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基础上, 应努力实现“教、学、练、战、研”一体化, 特别在“研”上突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研”即围绕专业学习和公安业务实践开展的科研活动。高层次公安政工人才培养要注重在“研”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学生科研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高层次公安政工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机制

1. 形成一个联接教学和实践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对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应用能力及将来就业都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公安政工业务实践环节涵盖丰富, 日新月异, 因此, 加强学校与公安机关的合作, 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 这对培养公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安业务实践。公安业务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校和公安机关这两种不同教学资源的优势, 通过同学们亲身参与公安机关的实际工作, 培养正确的警察意识,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建立模块式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高层次公安政工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应建立一套符合人才培养方向和公安机关实际需求的“模块式”教学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应包括“基础模块”、“方向培养模块”和“公安业务实践模块”三部分。“基础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公安类基础课”和“公安思政工作基础课”三个子模块。“方向培养模块”则主要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开设方向课, 主要包括:公安政策学研究、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警察伦理学研究、公安廉政与腐败、公安政工学等。除此之外, 学生在校参加科研和学术活动也应作为本模块的重要内容。“公安业务实践模块”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和公安机关业务实践。此外, 还应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模块”, 以弥补学生相关知识的不足。

3. 形成研究生科研创新机制。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 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打造一个包括研究生创新项目、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参加专业领域相关学术会议、建立学生学术交流组织和学生科研创新团队等的多元学术交流平台, 并通过学校的研究生科研政策及相关经费支持, 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 形成科研创新机制非常必要。

4. 形成一种教师不断学习、参与实践的师资培养机制。

精理论、懂实践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根据高层公安政工人才培养的目标, 要求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还应有丰富的公安业务机关实践经验, 了解和熟悉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因此, 我们应鼓励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深造, 并让教师到基层公安机关进行业务锻炼, 教师也要注重以真实、鲜活的公安政工实践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来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够了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5. 建立多维学生考评机制和人才质量跟踪机制。

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建立以考核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为基础, 以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思想道德和创新精神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为了更好地向公安机关输送人才, 还要在学生毕业后建立毕业生档案, 通过开展用人单位定期回访、召开新老生联谊会以及进行公安机关用人情况调查等方式,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跟踪机制。

摘要:高层次公安政工人才的培养对于创新公安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公安院校高层次公安政工人才培养实践, 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以及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公安政工,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汝宽.论公安教育改革模式下侦查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贵州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0, (5) :103-106.

[2]王光森.警察院校大学生警察意识培养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8) :94-95.

篇4:企业政工人才的培养途径探究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人才队伍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只有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人才,才能让企业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如今的高速发展的新世纪,社会给予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那么政工队伍建设也自然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让企业适应这样的生存环境,只有企业上下万众一心,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培养出一支适应性强、应变性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工队伍。

一、培养政工人才的主要途径

(一)政工人员的观念、知识的更新是前提

要想建设出一支稳定的复合型政工人才队伍,首先必须对其观念、知识等进行结构调整和更新,确保他们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要对企业中现存的政工干部缺乏、知识陈旧、观念腐朽、思维定势等等现象进行必要的改善和更新,为实现这些,企业必须做到:首先,要对一些较为先进的知识经济观念进行总结,如知识资源观念、知识产品观念、知识再生产观念、新社会组织形式观念、新知识经济人才观念等等,并对每一位政工人才进行培训,从而使企业的干部带头实现创新思想新飞跃。其次,要加快实现政工干部的知识更新,一方面要钻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专业知识,扩充自身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关注高新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本行业的最新工艺应用技术等等,从而让自己形成纵横逆向比较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框架,具备各方面的本领,另外要培养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创造能力,对自己的个人修养进行必要的武装和完善,争取超越自我。最后,知识结构的调整要通过加强职工“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来实现,让企业中不同层次、不同知识层面和不同等级的干部人才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最优结构组合,从而让企业的这个团队更具有智慧。

(二)对政工人才进行合理且富有弹性的价值定位

在新经济体系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因素是人,而不是机器,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因此,人自然也就成了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胡主席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式是“以人为本”,这里强调的就是把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要想培养出杰出的政工人才,这就需要考虑人才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然后尽可能的去满足他,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鼓励和协助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发展进步,实现双向的胜利。政工人才的价值要得到充分承认,同时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也就是“以工作为中心”,要转向“以人为中心”,因为人才是企业的最大资源力量。要设计出有利于人才实现自我同时又能满足企业目标的管理措施,从而吸引和留住政工人才。改变传统的“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观念,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设计有利于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目标相结合的管理措施,真正吸引和留住政工人才。

(三)为政工人才创造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企业培训即可看出,如果企业愿意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对人才进行必要的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人才的素质,同时还提高了其工作效率,而且使人才能够感觉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从而让人才对企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归属和依赖感。如今,企业培训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人才选择工作岗位考虑的重要隐私之一了,企业对人才进行必要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是吸收和留住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当然,这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从而为每一位人才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创造一个学习及职业成长的工作环境,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和未来成功铺好垫脚石,使他们能够清楚的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看到个人在企业中的发展前途,这样就可以保证人才与思想政治工作牢牢的栓在一起,更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注重从内部选拔政工人才

领导岗位的职位空缺在企业发展中也是很关键的一项,也即领导的选拔,这时要考虑首先从内部选拔人才,是每一位人次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希望,也即努力的工作,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就有机会担任更为重要的工作,就会有晋升的机会,从而从精神上鼓励人才的士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如果企业过多地从外部来提拔人才,会让内部人才有挫败感,让他们觉得企业不够重视他们,因此,也就影响了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当然,要在内部进行提拔时,必须要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选拔,但是,当内部提拔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为了增加组织的新鲜血液,提高组织活力和创新精神,就应从外部提拔合适的人才。

(五)建立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薪酬制度

在企業管理过程中,薪酬也是人才比较关心的一方面,较好的薪酬也是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适当的薪酬水平、科学的薪酬发放制度,尤其是合理的薪酬结构等,可以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人才的工作动机和工作热情,从而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贡献力量。薪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流向。用贡献的统一标准,科学合理地评价不同岗位的贡献价值,建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各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薪酬制度,将有利于培养和留住政工人才。如果岗位薪酬水平差异过大,又缺乏其他的补偿激励办法,就会影响后备人才的培养。

(六)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外经验表明,成功的企业一般都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使人才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人才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如果缺乏鲜明的企业文化,没有共同认可的价值规范,人才离心离德,人才流失就难以避免。人的需要是复杂的,既有物质的、安全的等级较低层次的需要,也有社会交往、受人尊重的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要。相比而言,高素质的人才更注重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企业来说,创造一个尊重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帮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十分重要。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要培养人才的归属感。

二、结束语

培养出一批具有巨大价值的政工人才是每一个企业发展的一种需要,如何吸引、培养、留住人才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同事也是紧迫的现实任务。通过本文的论述,企业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出一支具有强的责任心、高素质、高质量的政工人才团队,充分发挥政工人才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

篇5:政工人才的培养

摘要:政工干部作为高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方面,是办好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推动高校的发展,保持高校稳定和完成育人根本任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针对当前高校党务政工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高校党务政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

;组织建设;后备干部队伍

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取决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水平,而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又依赖于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办好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务政工干部作为高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方面,是办好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推动高校的发展,保持高校稳定和完成育人根本任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这支队伍的自身建设十分重要,抓好其后备队伍建设更为关键,它不仅直接关系到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而且关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是高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源。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务政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使干部队伍建设全面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一、当前高校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现状透析

近几年来,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及有关文件精神的鼓舞和指导下,高校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不少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被选拔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和专业化建设向前迈出了大步伐。目前,就党务政工干部队伍总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干部政治信念坚定,有着较强的党性和业务工作能力,具有不为名利、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精神。但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多元化发展,各种社会因素的消极影响,使这支队伍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部分高校只注重抓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管理和后勤等方面的改革

其二,队伍整体年龄趋老,断层现象严重。在现有高校党务政工干部队伍中,70年代以前的人员占相当大的比重,70年代及其以后出生的人员比重偏小,老中青结构比例失衡。

其三,队伍稳定性差,后继乏人。人员流动性大,进新人员愈显困难。不安心党务工作已日益成为高校党务政工干部的普遍心态。挑选品学兼优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留校从事党务政工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其四,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党务政工干部如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其四,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党务政工干部如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崔荣平坚持“四个结合”抓好高校党务政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而忽视抓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或只重视抓现职干部队伍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而忽视抓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后备力量建设。

其五,高校党务政工干部的出路太窄。大部分党务政工干部不仅有眼前之虑,更有后顾之忧。由于从事党务政工工作,党务政工干部钻研业务的时间和精力受到了很大影响,久而久之,业务荒疏,难以成就。特别是年轻党务政工干部,现在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如果没有业务支撑,职称上不去,将来的发展将会大大受限。

二、坚持“四个结合”,切实加强高校党务政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第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的召开,为高校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和教育方针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围绕教学科研中心,结合“人才强校”和“人才强国”战略,搞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加强党务政工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高校共同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篇6:政工人才的培养

张磊(1)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政工人员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坚实力量的政工人员,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工作开展的成效,因此,提高政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尤其关键。本文重点论述新时期政工人员应培养的基本素质及提高素质的几个途径。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今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政冶思想工作的大主题,政工工作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政工人员身上肩负的责任是非常巨大的。为了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形势发展要求,政工人员需要加强如下几大基本素质的培养,方可造就一支有含量的政工队伍,从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行,促进我国社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2.政工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2.1政治素质。政工人员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是需要政工人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首先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具备更高的理论素养、政策领悟水平,才能做好“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实践者,进而才能巩固夯实政治思想工作基础。其次,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时刻以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利益为重,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才能稳扎稳打。

2.2知识素质。政工人员的知识素质高低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要做好思想政冶工作,是需要运用到各科各类的知识的。古语有云“肚里知识多,手中钥匙多”,“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充分说明,掌握丰富的知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名政工人员,应把理论知识作为一门“必修课”,争取学习更多更扎实的学科综合知识,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使工作有更大的起效。

2.3道德素质。政工工作者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具备高尚的品德素质。每一位政工人员应始终保有热爱科学、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精神,时刻树立扬善除恶的观点,提倡真善美,遵守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如此才能身传言教,取得公众的信任。

2.4作风素质。“公生明,廉生成”、“正人先正已”,这些古训强调了人格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靠真理、组织的力量,还要靠政工人员自身的人格力量。政工人员应以身作则,用模范行动带动群众,服务群众。摆架子、拉帮结派、以权谋私等坏作风应予杜绝,这样才能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树立良好形象和威信,使工作取得大进

展。

综上所述,可见政工人员需培养的这几大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就当前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现状来看,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从另一面来说,政工人员素质培养还有待加强。笔者认为,政工人员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不断的完善自我,寻找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素质。

3.政工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政工人员所具备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作风素质等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与否,政工人员只有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这些素质,方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顺和有序。

3.1掌握现代管理知识,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念思想政治工作其实就是对人做思想工作,其服务范围宽广,对象多是广大员工。

面对这样一个大范围、多数量、流动性强的群体,政工人员不仅仅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做些管理方面的工作,协助领导完成思想政治工作,因而,政工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努力学习与掌握好现代管理知识,是政工人员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前提,提高管理能力,首先需要树立全局观念,其次就是要充实管理心理学及现代管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政工人员在为他人做思想政冶工作时,才能做到言传身教。

3.2加大政工人员培训工作力度,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当前。政工队伍在社会上仍存在许多弊端,为武装好政工队伍的头脑,必须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思想。通过对政工人员开办各类重要思想的培训会,建立落实政工队伍考核与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其理论含量,运用到实践行列中。在实践中,努力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争取存做思想政冶工作巾提高理论创新能力,适应新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创新发展的需要。

3.3掌握专业知识,着力提高引领群众思想的能力政工人员不仅要在自身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学习中,精益求精,还需对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有所涉及。因为,在当前新时期经济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员工已经从量化到质化的转变。特别是青年人群,大多都是德.智、体,美、劳兼备的高素质群体。了解与掌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对象的专业知识,方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及时找到突破点,合理的有针对性开展各项工作,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3.4注重政工人员政治素养的培养,着力提高其工作能力政工人员的政治素养要依靠品质因素、才能因素、作风因素才能得以表达。注重培养政工人员的品质、学识、才能与作风等基本素质,提高以情感人的能力、以智取胜的能力、以德服人的能力,使其整体能力得到大的提升,思想政治工

作才会有高效的发展。

4.总结

目前影响和制约政工队伍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因素,有组织方面和个人方面,为了使思想政治工作有高效发展,必须为政工人员创造更好的条件。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注重对政工队伍建设的认识。组织需明确工作指标与任务,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政工队伍成长环境。加强培训,强化学习,为政工人员提高素质提供平台。培养政工人员素质,关乎思想政冶工作的成效,政工人员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把自己塑造成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新时期政工人员,进而组建更具成信的思想政冶工作者队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成效。

上一篇:人民警察警员职务套改下一篇:校园足球协会成立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