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五老峰,登庐山五老峰李白,登庐山五老峰的意思,登庐山五老峰赏析

2024-04-09

登庐山五老峰,登庐山五老峰李白,登庐山五老峰的意思,登庐山五老峰赏析(精选6篇)

篇1:登庐山五老峰,登庐山五老峰李白,登庐山五老峰的意思,登庐山五老峰赏析

登庐山五老峰,登庐山五老峰李白,登庐山五老峰的意思,登庐山五老峰赏析 -诗词大全

登庐山五老峰

作者:李白朝代:唐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篇2:登庐山五老峰,登庐山五老峰李白,登庐山五老峰的意思,登庐山五老峰赏析

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赏析】

这首诗是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一个风景点——五老峰。五老峰是庐山东南部由五座雄奇的峰岭相连组成的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峻。

“庐山东南五老峰”句平缓而起,开门见山,点出五老峰在庐山所处的位置。紧接着“青天削出金芙蓉”一句,便如异军突起,以奇崛之语写五老峰嶙峋峭拔之势。这句从视觉角度来看,是由下而上仰视所见。诗人仰观五老峰,见其突兀而立,气势磅礴,像削出的金芙蓉一般,矗立在青天之上。“金芙蓉”又名金莲花,其色橘黄,花瓣均匀,多生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作者以金芙蓉喻指五老峰,想象奇特,不但写出了五老峰的秀丽形状和金黄颜色,也道出了诗人写作此诗的时间是在秋冬之际。这金色的高山直冲“青天”,雄奇挺拔,令人叹为观止。一个“削”字,力重千钧,它化静为动,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五老峰的嶙峋之态,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功力的赞颂。此外,从色彩搭配上来看,山呈金黄色,而天呈青蓝色,暖色和冷色相协,使得画面更加和谐绚烂。

第三句转换视角,写诗人登临五老峰,由上而下观看九江一带所见景色。九江在庐山下,景色秀美,诗人俯视九江,便可饱览九江盛景。“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晚年李白在政治上屡遭打击,已心力交瘁,因而,隐居修道,便为晚年李白的主导思想。末句“吾将此地巢云松”,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扩展阅读:李白的诗词风格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扩展阅读:安史入幕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刻中(今浙江省膝县)。至漂阳(今江苏省滦阳县),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天宝十五载、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右拾遗。

篇3:登庐山五老峰原文及赏析

原文: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译文

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

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注释

⑴登庐山五老峰:诗题“登”一作“望”。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相连的五座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峻,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

⑵芙蓉:莲花。《李太白诗醇》王云:“芙蓉,莲花也。山峰秀丽可以比之。其色黄,故曰金芙蓉也。”

⑶九江:长江自江西九江而分九派,故称。九江在庐山北面。揽结:采集、收取。

⑷巢云松:隐居。《方舆胜览》卷十七引《图经》:“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

赏析:

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登庐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另一个风景点——五老峰。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交待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人们都说五老峰形似五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阳光照射下的五老峰,金碧辉煌,就如同盛开着的金色芙蓉花一般。而这种山势形状,原本是天工造化,自然形成的,但李白却偏偏说它是由青山削成的。这一“削”字下得极妙,它不仅相当生动地刻画出了五老峰的险峻陡直,同时也表明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五老峰的。

庐山南邻九江,如登上庐山小天池等景点向南远眺,就可望见九江、长江一带的秀丽景色。而五老峰本身就在庐山的东南面,靠得更近,也就更容易看清楚。原本是九江风光全在山下,尽收眼底之意,却被诗人说成“可揽结”,似乎可以随手采取到一样。所以这“揽结”二字又显得出奇了。倘若五老峰离九江不近,被其它山峰所挡,如果它不陡直,而是平坡斜面,也就无所谓“揽结”了。因此,首句所交待的“东南”方向和地理位置,次句以“削”摹写五老峰的陡直山势,是为伏笔一样,与此句的“揽结”完全照应了起来。

五老峰地处庐山的东南面,风光优美,山势又如此险峻,九江的秀丽风光又可尽收眼底,山上又有着白云青松,这一切都触动了诗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离去,故而说:“吾将此地巢云松。”后来,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而这出世的思想则全是由末句告诉读者的,前面的三句全成了一种铺写。如果说次句是诗人由下往上仰视,那么第三句则是由上往下俯视,这一上一下,一仰一俯,正是写法上的变换,从而将五老峰的山色特点也都写活了。其中“削”、“揽结”等字词的运用,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所具的风格。

创作背景

篇4:登庐山五老峰,登庐山五老峰李白,登庐山五老峰的意思,登庐山五老峰赏析

登庐山诗

作者:鲍照朝代:南北 访世失隐沦。

从山异灵士。

明发振云冠。

升峤远栖趾。

高岑隔半天。

长崖断千里。

氛雾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崭绝类虎牙。

m裣笮芏。

埋冰或百年。

韬树必千祀。

鸡鸣清涧中。

j啸白云里。

瑶波逐穴开。

霞石触o起。

回亘非一形。

参差悉相似。

倾听凤管宾。

缅望钓龙子。

松桂盈膝前。

篇5:登庐山五老峰,登庐山五老峰李白,登庐山五老峰的意思,登庐山五老峰赏析

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体裁:七律 龙尾道边来一望,香炉峰下去无因。

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

自笑形骸纡组绶,将何言语掌丝纶?

篇6:游庐山观后感 登庐山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庐山观后感范文 登庐山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庐山观后感范文 登庐山观后感1

暑期离开学只剩下两个星期了,可爸爸却仍然执意带我去庐山。凌晨时分,我们收拾好行李,奔向火车站。啊!终于能目睹梦想中的庐山了。

我们在九江下车,已是中午时分,我们都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可是还是迫不急待的朝庐山而去。

庐山,久仰你的大名,唐代诗人李白曾被你颇有气势的瀑布震撼,宋朝诗人苏东坡曾被你奇形怪状的山峰陶醉。你有着世界著名景点的称号,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自然风景名圣。你抖一抖身子,仿佛整个九江市都会为你而震动,你望一望云朵,就有云飘然而来,等着你的命令。

上山的路艰险而陡峭,若不是经过了人工修饰并加上了扶手,我是无论如何也爬不上来的。在上山的途中,云海如咆哮的海浪一般涌来,满有要和庐山在大小上一比高下的气势,可它哪里是庐山的对手?刚盖住这一角,那一边又显示出来,刚掩住那一边,这一处又露了出来。十分钟不到,云海就甘败下风,从庐山面前慢慢退去,庐山,你就是一名所向披靡的将军,演唱着你的不败神话。

在半山腰,有一大块号称“发财石”的巨石。出于好奇,我在石头上摸了摸,把从地上抢走的硬币塞进发财石的缝隙,又匆匆赶起路来。

在山顶,卖纪念品的小贩在市场呼喊,顾客只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在一潭叫“福运泉”的泉前停信了脚步,在泉的边缘洗了洗手,跟着庄旅游团向前走去。

再向前走去,一块骏石立在山的顶峰。我想摸,可是摸不到,想看,又被云海挡住了视线,只能望着那块刻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岩石的方向呆呆的出神。最后,导游那洪亮的声音把我的心从岩石上唤了回来,继续走向前去。

在出口,我们坐着缆车观看着这庐山所有的山峰和庐口瀑布。庐山的山峰奇形怪状,怎么说都不觉得夸张:有些山峰孤立一方,不与任何山接触;有些山峰热情过度,竟合二为一,成了更大的山;有的山峰是一层叠着一层的,不同的石质,给山峰增添了几分不同的颜色,使山峰绚丽多彩……庐口瀑布气势磅礴得大老远都可以听见它的声音,水雾到处飞,最后竟飞到了我的脸上、身上,我的心惊叹不已:“这庐口瀑布果然名不虚传!”

好一座奇峰罗列的庐山,好一个汹涌澎湃的瀑布。

游庐山观后感范文 登庐山观后感2

期盼已久的国庆七天长假终于来啦,妈妈带着我来参观远近闻名的庐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雄姿吧!

起先,我和妈妈来到庐山的参观入口处,距离山脚下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只听见“哗啦啦—哗啦啦—”的瀑布声。一路上,我们顺着台阶走下去,沿途看到了一排排苍翠茂密的大树,一条条清澈见底的溪水,一阵阵清新迷人的芬芳,还有那翩翩起舞的小鸟在空中优雅地舞蹈。真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呀!

你再瞧瞧!脚下那不起眼小草,一阵微风吹过,它们整齐地弯下了腰,好像被风逗得捧腹大笑,笑容满面地欢迎我们的到来。一旁的溪水也被逗乐了,正在欢快地向前奔跑,当我想要张开双手去拥抱它的时候,它就像一个受到惊吓的小女孩,害羞地躲着我,一股脑儿从我的手中溜走。

过了许久,我们终于来到了山脚下。这时的瀑布声好像要把大地震得颤动起来,“轰隆隆—轰隆隆—”“这瀑布可真高啊!”每当我抬起头来,都会情不自禁地吟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上这句诗再合适不过了。

从整体上看,瀑布会呈现三种形态。顶层是乳白色的,好似白龙出洞,若隐若现,又如山蛇蜿蜒而上。中间层是透明的,不禁让我猜想这里不会就是五百年前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水帘洞吧。底层则呈现白中泛青的颜色。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呀!那一层层溅起来的涟漪,好似朵朵鲜艳的牡丹花,显得特别可爱。

最有意思的当然要数瀑布下那一片水池,泛着幽幽的绿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面姑娘妆扮用的梳妆镜。微风荡漾开来,水面偶尔还会有一阵阵的波纹。听当地的人说,这水池非常独特,别的瀑布下的水池都会因为瀑布的冲击掀起大浪,但庐山瀑布下的水池却只是偶尔泛起波纹,和别的水池远远不同,真是别具一格!

如此彻人心魄的庐山,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游庐山观后感范文 登庐山观后感3

薄雾席卷庐山,雨滴偶尔也会光顾疲乏的我们,凉凉的电流在皮肤下涌动,温柔绵延,这便是我印象中的庐山。

听说,通往三叠泉的那条路,我们走了四千多级台阶,累是累,但是三叠泉那壮观的激流冲刷了心中所有的劳累,原来当时李白看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这般雄美。我坐在三叠泉的身旁,静静的瞻仰着自然的.馈赠,水声强劲有力,久久冲击着耳膜,即使我距离三叠泉百步开外,但泉水依旧溅到了我的身上,模糊了我的眼睛,遮住了我的视线,于是我摘下眼镜,但三叠泉的雄壮仍然清晰如初,水从山间迸发,似乎在宣誓自己的雄心壮志,志在千里。水砸在小潭里,溅湿了游人的眼,温热了游人的心。水波暗涌,似乎有一条蛟龙卧在小潭,蓄势待发想要冲出水面。于是觉得,所有的累也值得。

庐山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植物,也有水,她还原了大自然的冰山一角。我只举得很空灵,就像山与水都是活物,下一秒就可以与你畅怀心事。

最后一站是外国人的功劳,他们在庐山上建了一个别墅群。我刚靠近一个哥特式的欧美建筑,旁边的人就对我们喊道:“这是婚礼的教堂。”于是,我和同伴直接冲了进去,原来多年以前的教堂就这般美丽纯洁,刚踏进教堂的那一瞬间,我仿佛看见一个穿着雪白婚纱的女孩与新郎正在神父的见证下交换戒指,只有一种感觉,就是神圣庄严。教堂中央有许多木椅,似乎还有信徒在祈祷,两边都是欧式琉璃彩窗门,整个教堂都被一种柔和而纯洁的光笼罩。这个别墅群的建造者李德利会不会也在教堂里虔诚的祈祷?忏悔者一生的罪恶。我觉得此时,站在这里,你的一切罪都会被宽恕,你会觉得无比安心。莫非一座建筑就可以让你有一个信仰?让你渴望了解更多,让你渴望融入。

我曾在教堂里低头,虔诚的许下心愿,并且我相信,它一定能实现。

其实在这趟旅行中我们参观了许多美景,但能记住并且留下深刻记忆的却也只有那么几个。爬山的过程很艰难,但是回过头来看看身后走过的路,我会觉得无比自豪,因为每一个脚印都是真实存在的,汗水与疲倦会提醒我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上一篇:爱妈妈下一篇:国旗下讲话:学习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