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养成教育总结

2024-04-11

小学养成教育总结(共10篇)

篇1:小学养成教育总结

在这个假期中,本着“安全、健康、愉快、和谐”的宗旨,以“手拉手”为核心,“安全第一”为前提,号召广大少先队员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现个性特长,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学校融入自然,在充分体验一个月寒假带给他们的乐趣的同时也收获着寒假生活的成果,现将我校学生的寒假生活进行如下总结:

1、写春联、贴春联、读春联

春节临近,家家充满着快乐的空气。孩子们和大人一起逛街购买象征“新年到来”的春联,而一些学书法的孩子则自己磨墨拈笔,自己动手写起来。到了大年三十,他们就和家人一起把大红的春联工工整整贴在大门上,津津有味地诵读、品析。还有的队员有兴趣地把临家的春联收集起来,准备开学后与大家交流,从一副副春联中再次感受到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2、“我是小能手”“我是小主人”体验活动

(1)“我是小能手”体验活动。各中队结合本班情况组织同学开展“我是小能手”体验活动。如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学习一项体育、艺术小技能,学做小家务。

(2)“我是小主人”体验活动。走入社会,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和参与了各类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公益活动。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做到“五个一”,全面开展一次家庭保洁工作,为全家买(做)一次饭菜,为父母和长辈做一件实事,为孤老或需要帮助的同龄人送去一份自己的温暖。

3、勤俭节约,合理使用压岁钱

在广大少年儿童中积极倡导“互帮互助、勤俭节约、合理使用压岁钱”等有意义的活动,过“欢乐中国年”。对于孩子

们来说,过年最开心的是收很多很多的压岁钱。我们教育学生继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合理的、有意义的使用“零花钱”和“压岁钱”。开学后捐出部分压岁钱,关心、支持身边有困难的人。

4、欢乐探究看“年俗”

我国各地的年俗文化博大精深。寒假中,我校开展了“欢乐探究看年俗”活动。通过开展探究各种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对队员进行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开阔队员的视野,培养队员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结合我校外地借读生较多的特点,让队员通过各种方式探究自己家乡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探究内容从“压岁钱的由来”、“吃汤圆的习俗”、“贴春联”等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这些活动,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既对队员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又锻炼了队员的`实践探究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5、上绿色健康网、做阳光青少年

加强对少先队员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重视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健康上网的教育,提高少年儿童对不良网站和信息的辨别能力,做到自觉养成网络文明行为习惯,并能在小伙伴中宣传绿色上网、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在假期活动里远离“黄、赌、毒”,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争当“安全小卫士”“禁赌小英雄”,营造文明健康的生活空间。

6、“安全自护”我能行

寒假期间,少先队员们根据学校精神及家长的要求,做到了注意居家安全、饮食卫生和外出交通安全,增强安全使用煤气、电器及防火、防盗、防骗等自我保护意识,切实提高自护自救能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平安愉快地度过了春节寒假,高高兴兴返校学习。寒假时间虽短,但在合理安排下,大部分同学学习休息两不误,他们在家里能合理安排时间,每天认真完成作业,同时在大队部的倡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队员们在活动中了解自我,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感悟人生,度过了一个快乐、健康、文明、安全的寒假。

篇2:小学养成教育总结

青沟子学校

我校进一步强化了文明习惯教育的领导与组织,在全面推广各种文明习惯的同时,确定重点内容,我校重点工作以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抓基础,抓常规,对学生的文明习惯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训练,从细处着手,科学、规范、有步骤的推进文明习惯教育工作,现将我校工作总结如下:

一、构建得力的领导机构,加强教师规范引领作用。

1、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各年级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习,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带头人。

2、强化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要确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育人的管理理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3.把文明礼貌和文明行走作为重点工作同时,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文明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二、文明习惯教育工作重点

本学期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活动,全面开展“文明习惯”教育活动。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文明礼仪内容,使文明习惯得到很好的扩展和延伸,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

知道基本的礼节。如:鞠躬、招手、敬队礼等等。会使用礼貌用语;进教室、教师办公室前先敲门报告;课间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做健康的游戏;排队快、静、齐;不讲粗话,不打人;尊敬师长、同学团结互助;勤俭节约不浪费水电、爱惜学习用品、桌凳等。

虽然我们的文明习惯教育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的,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把我校的好习惯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篇3: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

小学养成教育是指从儿童、少年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实际出发,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规定为指导,遵循行为产生与习惯形成的规律,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小学生逐渐养成有利于自身成长,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交往、做事、生活等方面的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学会求知、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是小学生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期盼,也是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养成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1. 全程性和一致性原则

养成教育必须要遵循全程教育的原则,首先学校要制定养成教育的目标和计划,然后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信息反馈,总结评估的全过程。其次,学校要加强共建共育工作,优化学校内外教育环境,形成以学校为主,以家庭、社会教育为辅的教育机制,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保证养成教育的一致性。

2. 养成教育的规范性原则

养成教育是学校全体教师的事,学校要调动学校的一切力量,人人参与到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中,形成管理养成,教书养成,服务养成,自我养成的教育机制。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要求和束缚,建立健全学校制度,使养成教育按照规范化标准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

3. 引导性原则

要想做好养成教育,教师要通过形象的活动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

三、小学养成教育的途经探索

1.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养成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的行为习惯,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形象,教师以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以深厚的情感、大方的举止、和蔼可亲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学校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道德和思想情操受到感染和熏陶。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对小学生加以暗示,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增强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新学期学生报到前,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清理自己的学习环境和设施。每天早上,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早读,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一种学习习惯,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影响,有利于增加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 加强考核与评估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加强检查评比,而且这项工作必须坚持经常性。可建立科学的管理结构,班主任—科任老师—班干部—学生,层层检查,逐级落实,例如现在很多小学设置执勤生,从每个班级里选出一些优秀班干部定期对其他学生的校园纪律、课间操质量、环境卫生、学生关系相处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政教处对课间纪律进行检查,检查时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考核细则执行,要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列入班级考核,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还是靠学生自己,要把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学校可以实行学生成长档案评价办法,在学生记录中,增加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师评等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4.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作用

在养成教育中,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是两个重要因素,学校养成教育是否能达到良好效果,依赖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所以家长和社会的教育影响不容忽视,小学学校要协调好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家长要理解和配合学校的制度和教育方式,和学校在学生的教育上达成共识,这是养成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

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开端,是向中学过渡的重要时期,养成教育是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和教育事业进步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做好养成教育是当代小学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的事情,创新养成教育模式也是适应时代需求的主张。

摘要:小学是孩子的启蒙阶段,是孩子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养成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学校和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当代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阐述了养成教育应遵循的几项原则,提出了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养成教育,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淑媛.论小学教育中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5(1).

篇4:再探小学养成教育内容

一、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确定养成教育内容

养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直接指向人的,一切为了人的成长需要,为了孩子今天的健康成长、充分发展,为了他们明天的成功成才。从人的成长需要出发理解和实施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可以减少盲目性,调动主体性,找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

学生的成长以及他们将来获得成功的人生,需要有三种能力。

1. 获得物质支持的能力。获得物质支持,是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人的生存、生活需要多种物质支持,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琴棋书画等的精神生活皆赖物质支持。获得这些物质支持需要能力,主要表现为职业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说是人的第一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一般来说,这种能力越强,人的成就越高,发展越好。这种能力的基础在小学,小学是人的第一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的奠基阶段。

小学要培养的能力主要有五方面: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劳动与动手能力、活动能力、思考与创造能力。

2. 获得自我精神支持的能力。获得物质支持的能力,需要个体的精神支持,没有精神支持,人的物质支持能力甚至人的全部生命也失去意义和灵魂。精神支持是对自己成长和成才、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持。比如,遇到困难和艰苦,需要坚强勇敢做支持,取得成功需要虚心和进取做支持。人生有了正确的、强大的精神支持,才能有成就。人生的主要自我精神支持包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完善的人格、自信心、坚持力、抗挫折、艰苦奋斗精神等等。这些内在品质相互促进,形成强大的力量,共同支持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获得自我精神支持的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期。主要有下列培养项目:理想信念、勇气志气、坚毅顽强、艰苦奋斗、自尊自信、创新图强。

3. 获得社会支持的能力。社会支持是人才成功的重要条件和重要标志。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化的世界,更需要人们具有高度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人才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奉献社会;一方面要得到社会支持,吸取社会力量,二者统一,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小学阶段就要为这种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培养下列能力:合作与双赢、责任与共享、仁爱与助人、文明与礼仪、感恩与尊重、诚信与公正。

这三种能力是获得终身幸福和成功人生的能力,是使人现在健康发展、充分发展,将来成功成才的能力。获得这些能力需要教育和个体主观努力,需要从小养成,为成功人生奠基。“养成教育”是幸福人生的“人生课”,是走上成功人生的必要“经历”。任何天才从小缺乏此课都将失败,任何平凡的人,从小上好此课都将成就成功人生。

二、从学生成长的内在要素入手,理解养成教育内容

人的成长和发展,外因(教育、环境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成长取决于他们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教人教心”,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内在因素的作用,促进其健康成长,充分发展。

养成教育养成什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心理品质、正确的理想志向、良好的行为习惯、应有的行为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归结起来就是素质教育养成。我们要以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养成教育,那就应进一步明确,通常说的“行为养成教育”不能只限于“行为”的养成,它有丰富的养成内容:行为重要,也要有志向追求作为行动的方向和动力;规则约束重要,也要激发学生成长的自觉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在精神世界中树立自我,自主发展,主动的立德树人;行为训练重要,也要培养相关的价值观和信念作为精神支持;传授知识重要,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好,培养成长智能;学会做事重要,更要关注心灵,引导心灵体验感悟,把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生命和力量;体验感悟重要,更要总结提高,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水平和标准。随着年级的升级,不断有新发展、新成长,单个项目养成重要,更要注重相关项目的协同和互动,德智体美、多元智能互相促进。

这样的养成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推动学生发挥成长优势,发展多元智能,开发心理潜能。在养成教育中发挥教育的多种功能,养成中巩固,巩固中发展,不断优化养成教育的成果,这应当是养成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遵循人生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设计养成教育内容

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有所不同。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学习与成长有如下特点:一是学习成为主导活动,儿童的任务从游戏为主过度到以学习为主,即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因而对儿童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二是逐渐掌握书面语言,幼儿园的以口语为主逐渐被书面语替代。三是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快速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四是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渐发展起集体意识并掌握基本规范。

根据上述发展特点可以看出,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心理习惯,从而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促进自我认知、交往技巧的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幸福成长、成人成才。

篇5: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在养成教育方面,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许。下面,就我校如何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谈一些浅显的体会。

一、思想疏导是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实在令人担忧。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言语粗野。由于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上到父母,旁及姐妹,他们脑里想得有多脏,嘴里就说得有多臭。

二是生活习惯差。由于现在的学生80%是独生子女,学生离开家长后自理能力较差,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男同学)是典型的“三无”学生——无牙刷,无脸巾,无桶子。

三是适应能力差。小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渡期。除了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有诸多不适应以外,思想上的不适应更显突出。这三个方面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面对现状,我们曾经努力过,尝试过,试图想抓几个典型,处分几个“王牌”,以为可以惩一儆百。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标本的做法,效果不尽人意。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加强思想疏导是关键。特别是在当今独生子女众多的情况下,学校要想养成教育达到一定要求,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和命令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并利用班会时间

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习导行”教育;对中年级学生按规范要求进行“自我约束”的行为教育;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自觉规范就是守法”的教育。特别是学校组织的《规范大家谈》主题班会,得到了广大学生的高度赞赏。班会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面对面发言,彼此指出优点,善意的指出缺点,看哪些同学做得好,哪些同学做得还不够。在活动中,学生明白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一个人成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道理。

二、注重引导是保障

小学生辨别善恶、美丑和是非的能力不强,不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就难以形成。为此,我们一是针对学生言语粗鲁的现象,加强了学生对文明语言的学习,要求学生人人都能背诵自编自写的具有农村特点的文明礼貌用语。此外,还要求师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要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学生一用普通话,那些粗鲁的土话和痞话就很难开口了。二是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我们特别注意观察学生平时行为中的细节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人不诚实,男同学爱打架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样做效果事半功倍。三是利用反面典型进行思想偏差的矫正。目前,部分家长行为上的不良表现给学生带来了不健康影响,导致在一些学生思想中形成了“文明礼貌”、“尊重他人”是“无用的戒规”的错误观念。一些学生打人骂架成为家常便饭,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号召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讨论,讨论怎样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讨论讲文明礼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学生通过讨论后,充分认识到在思想上、行为上没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致使自己犯了这样和那样的错误。

而后,我们又在家长会上加大表扬优秀学生和先进班级的力度。通过对反面典型的教育和利用先进典型引路,学生找到了建立文明、团结、互助、进取的同学关系的新路子。

三、创新管理是关键

具体做法:

一是分域管理。我们将学校分成中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区域,学习和生活完全分离。高年级学生原来由于受社会风气,特别是一届传一届的传统陋习的影响,学习、生活习惯普遍较差。对此我们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调整了工作重心,把重点放在了中低年级,并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其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这种暂时的“抓小放大”的做法,目的是要达到“由点带面”的效果。

二是教师示范。我们把每年的三月和九月份定为“行为规范教育月”。在教育

篇6:小学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一、亮点

1、学校能够依据《xx县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意见》结合校情制定出台《xx如东友好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分阶段细化了目标,根据学校活动安排分化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在学校宣传栏张贴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统一规定,如友好小学学生“八不准”、“四学会”等规定,能够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上下课、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眼保健操等时段对学生在不同活动中应该具备的基本养成教育要求进行明确提示,并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这方面的作法在全县具有推广价值。德育处、少先大队部工作职能发挥到位。德育主题班会、中队活动常规化、序列化。

2、学校能够坚持开展周一升挂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鲜明,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3、学校所有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地面干净,卫生用具摆放整齐,布置得当,美化工作做得实,为师生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体现出环境育人的先进理念;学校注重校园绿化、硬化、美化相结合。

4、学校注重健康教育,每天能够坚持开展师生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眼保健操,能够开展小学生运动会,能够有计划、有组织真实开展学生养成教育的兴趣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鲜明。

5、全校师生能够按时作息,很少有迟到早退现象;学生能够统一着校服、佩戴胸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佩戴红领巾,学生见到教师、客人能够主动行礼问好,上下课师生礼仪周到,在楼道内行走能够主动靠右行,学生放学列队整齐、班主任护送到分散地点;校园充满朗朗的读书声、歌声,体现出广大师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6、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气氛活跃,能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能用普通话。

二、存在的问题

1、卫生方面,楼道走廊窗台、各室舍门板上的尘土清理不到位;厕所内缺少手纸篓、冲洗不及时,男学生小便不能做到入池,厕所内洁具废弃得不到及时修理。

2、个别学生不能正确佩戴红领巾,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标志缺失,把少先队学生代表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3、各班级图书角图书丰富,但书柜都上锁,不便于学生自主阅读,图书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4、学校对校园显性文化在育人方面的潜移默化作用认识不到位,在教室内、楼道走廊应该将多年来师生的书画精品展示出来,真正实现文化化人的作用。

三、意见和建议

1、学校要在卫生工作方面追求精细化管理,不要存留卫生死角,学生因年龄小、个头低无法完成的卫生工作,建议教师动手,帮助学生完成。

2、要把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学习习惯、锻炼习惯、安全习惯等常识要通过多种渠道在“知”的角度上让学生明确掌握,要尝试开发成校本课程。

篇7:小学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养成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内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目的,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

二、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张明恒

副组长:张永俊

成 员:各班班主任

少先队组织学生一天一检查,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将检查结果每周一在升旗仪式上公布。

三、确定目标 坚持不懈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四、分阶段实施 目标明确具体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校纪班规,中心校养成教育方案内容等,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检查约束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五、教育内容充实易操作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标准,根据中心校实施方案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中高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①早睡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六、实施措施得当: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年级组、班级管理网络,发挥各年级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明确教育主题,安排当月工作,提醒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每个月,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学校确定等方式评选出“校园之星”。并根据本月的中队争星情况,评选出“行规优秀班级”。学期结束再从每月的“行规优秀班级”中评选出本学期的“文明示班”。这样,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评优结合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学

七、具体工作安排细致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日积月累、反复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行为习惯的养成特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行为规范逐条分解,分周落实养成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周:严格守纪,按时作息 第三、四周: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第五、六周:专心听课,大胆发言

第七、八周:活动讲文明,认真做“两操” 第九、十周:学会交往,举止大方

第十一、十二周:热爱劳动,认真做值日 第十三、十四周: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第十五、十六周:不挑吃穿,勤俭节约 第十七、十八周:诚实守信,知错就改 第十九、二十周:认真复习,考试不作弊

每两周一个主题,一张考核表,针对具体目标分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主任总评”等几项内容。各班主任注意材料的积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期末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养成教育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体系。此外,学校开设了红领巾广播站,举行了读书演讲比赛、“好习惯伴我行”手抄报评选、数学口算竞赛、作业评选、绘画展览等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增强道德认识与情感体验,通过具体的的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真正做到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篇8:小学生养成教育实践探究

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需要着眼儿童的日常生活, 从行为训练入手, 综合多种教育方法, 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做人、做事的良好习惯, 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 从而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实践。

一、健全制度, 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 除了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外, 还应该在校园内设置礼仪墙、文化角, 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 同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 如《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学生校外行为准则》《学生文明礼仪标准》《学生养成教育行为指南》等, 从校内到校外规范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 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 去引导和规范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构筑网络, 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事实证明, 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 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为此, 完善校内组织机构, 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发展学校少先队, 构筑校内外结合的立体养成教育工作网络, 形成全方位育人的生动格局, 对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以党支部和校委会组成养成教育的决策机构——领导小组, 负责教育工作的决策和指挥;构建政教处、少先队共同组成的中层执行机构———检查小组, 负责布置并检查每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构建年级组、班集体、家委会组成的实施机构———行动小组, 他们是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具体任务的实施。

三、活动实践, 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认识实践化、具体化, 是实施主体性教育,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 学校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在校内, 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 由学校少先队组织, 结合养成教育的要求,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予以表扬;利用每周升国旗的机会, 组织学生做国旗下的演讲, 就平常学生中典型的好人好事进行点评, 表彰先进, 树立“讲文明真光荣”的良好风气;利用手抄报、壁板、橱窗等宣传养成教育知识, 利用校园文化熏陶,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

在校外, 发展和建设德育实践活动基地。我们可以建立文明使者小队, 利用节假日深入到活动基地, 组织学生发放文明宣传材料、走访十星级文明户, 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特殊的节日组织学校文明宣传小队送文化进社区, 到社区街道打扫卫生, 清理垃圾, 慰问孤寡老人, 参与文化舞台演出。在为创建社区文明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 学生收获过了快乐, 实践中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

转变家长观念, 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的良好途径。因此, 要努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一是利用家长委员会对家长进行培训, 用现代教育思想转变家长观念;二是积极实施家长开放日制度, 请家长全程陪同孩子的一日生活, 让家长参与到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中来。利用“致家长一封信”“文明从我做起”倡议书大造舆论, 掀起文明教育风暴, 通过发放家长文明行为调查表, 调查家庭成员在邻里关系、家庭教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做法, 结合生动现实的例子影响学生。开展以“小草报春晖”为主题感恩教育活动, 让学生给父母唱支歌, 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 给父母洗一次脚, 写一段悄悄话。开展以“我是社区小黄莺”为主题的社区关系优化活动,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文明行动协调邻里关系。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促进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公德的生活习惯。

四、全面考查,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写并印发文明礼仪手册, 由班主任带领学习, 让学生明确在各个方面的文明要求。日常工作中, 结合“班级自主化管理”活动, 通过每天填写自查自律表, 促使学生对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对学生表现出的突出问题, 通过文明小团队“会诊”活动, 逐人逐项加以整改。

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采用全员评价, 即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评。所有评价实事求是, 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 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申报、演讲、评选、表彰”系列程序每学期评选一次“养成教育好少年”“文明礼仪之星”“文明小使者”等, 在学生的身旁树立榜样, 从而掀起学先进, 赶先进, 争当文明人的热潮。

篇9: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教育;养成教育;有效途径

一、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养成教育是指从儿童、少年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实际出发,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规定为指导,遵循行为产生与习惯形成的规律,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小学生逐渐养成有利于自身成长,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交往、做事、生活等方面的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学会求知、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是小学生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期盼,也是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养成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1.全程性和一致性原则

养成教育必须要遵循全程教育的原则,首先学校要制定养成教育的目标和计划,然后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信息反馈,总结评估的全过程。其次,学校要加强共建共育工作,优化学校内外教育环境,形成以学校为主,以家庭、社会教育为辅的教育机制,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保证养成教育的一致性。

2.养成教育的规范性原则

养成教育是学校全体教师的事,学校要调动学校的一切力量,人人参与到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中,形成管理养成,教书养成,服务养成,自我养成的教育机制。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要求和束缚,建立健全学校制度,使养成教育按照规范化标准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

3.引导性原则

要想做好养成教育,教师要通过形象的活动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

三、小学养成教育的途经探索

1.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养成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的行为习惯,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形象,教师以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以深厚的情感、大方的举止、和蔼可亲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学校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道德和思想情操受到感染和熏陶。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对小学生加以暗示,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增强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新学期学生报到前,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清理自己的学习环境和设施。每天早上,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早读,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一种学习习惯,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影响,有利于增加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加強考核与评估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加强检查评比,而且这项工作必须坚持经常性。可建立科学的管理结构,班主任—科任老师—班干部—学生,层层检查,逐级落实,例如现在很多小学设置执勤生,从每个班级里选出一些优秀班干部定期对其他学生的校园纪律、课间操质量、环境卫生、学生关系相处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政教处对课间纪律进行检查,检查时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考核细则执行,要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列入班级考核,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还是靠学生自己,要把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学校可以实行学生成长档案评价办法,在学生记录中,增加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师评等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作用

在养成教育中,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是两个重要因素,学校养成教育是否能达到良好效果,依赖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所以家长和社会的教育影响不容忽视,小学学校要协调好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家长要理解和配合学校的制度和教育方式,和学校在学生的教育上达成共识,这是养成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

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开端,是向中学过渡的重要时期,养成教育是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和教育事业进步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做好养成教育是当代小学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的事情,创新养成教育模式也是适应时代需求的主张。

参考文献:

[1]王淑媛.论小学教育中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5(1).

[2]高会娟.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6(7).

篇10: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一、贴近生活实际,优化养成教育

当前小学德育改革的主题是: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德育只有贴近现实生活,根植于儿童生活的现实世界,以生活为教育源泉,才能求得育人实效。因此,我校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和实际特点,从抓日常、抓环境和抓师德入手,落实具有层次性的养成教育。

1、从身边小事做起,体现一个“细”字。我们都听过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肺腑感言“回顾我的经历,在幼儿园学到的最多。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把东西放整齐……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而“这些”,就是指习惯。养成好的习惯,终身受其益,养成不好的习惯,则终身受其害。在习惯培养上,我校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太谷县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出具体的《王诲庄校园学生养成教育方案及细则》、养成教育教材。结合我校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节约习惯、学习习惯的教育。我校还根据年级不同和螺旋训练的要求,将习惯培养细化分解到月、周教育目标中。做到每月侧重一个好习惯,每一天一次重复训练,每周一次小表彰。

2、注重环境创设,浮现一个“润”字。我校本着“以优雅的环境影响人”的理念,用心营造校园的书香和儒雅氛围,到达“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育人效果。我校尽力做到校园环境中处处显教育,教育重养成。我校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以下四个特点:(1)新:从资料到形式有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吸引学生。今年上半年我们投购置了2个不锈钢垃圾筒,购置了二十块名人名言牌匾,并悬挂横幅标语“习惯成自然,少成益终身”、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坏习惯是获取幸福的绊脚石”等标语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2)实:即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我们在每个班都张贴了养成教育宣传标语,如“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养良好习惯,获取幸福人生;撇弃不良习惯,打造秀丽人生”等等。在教室角落布置了“我来露一手”才艺展示栏、“班级养成教育评价专栏”、“优秀作业展台”、“图书角”,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3)近:就是贴近学生生活,针对校园实际。校园内诸如“请使用普通话”、“请勿喧哗”、“行走轻步”之类,无不贴近学生实际。(4)小:就是切口细小,要求明确。即放开德育的“高帽”,放低姿态,把“小题大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

自身的行为做起,如开展“弯弯腰、捡一捡”活动。在校园看到班级、走廊或是操场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在家里自觉帮忙父母做家务,在户外做到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并监督身边的亲人也这样做;再如:开展了每一天都说礼貌话的活动,让孩子对同学、老师和家长及每一天接触的其他人都用礼貌用语,讲礼貌话。

3、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凸现一个“情”字。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促使他们往好的方向转化,把高尚的师德化为以德育人的行动。我校在全员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师德建设,强化师德垂范,要求教师:一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去影响学生;二要有无私奉献精神,树立终身为师的志向;三要爱生至情,用真情感染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还要求教师时时检点自己,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衣着整洁,首先自己要洁净整齐;要求学生谈吐礼貌,首先自己要举止得体;要求学生刻苦认真,首先自己工作要一丝不苟。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影响感染下,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二、分层次进行养成教育,使知、情、意、行贯穿于各阶段教育的始终

(一)分阶段进行养成教育

我校注重各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促进养成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提高。如对一二年级学生,强调一个“学”字。组织学生经常学习《守则》、《行为规范》等,让学生牢记条文,以文悟道,以理导行。使他们明确做一名小学生务必懂得哪些是就应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并让学生明白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个性在遵守纪律方面,要求学生要落实在行动上。对三四年级学生,注重一个“实”字。从意识、情感逐步过渡到意志上来,有计划、有目的反复训练和经常渗透,使学生向着自觉的方向过渡。对五六年级学生,突出一个“会”字。重点训练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养成自觉遵守《规范》及校规校纪的毅力和恒心,逐渐地由“他律”发展过渡为“自律”,最终到达发展自我教育潜力和养成教育的目标。

(二)分载体进行养成教育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按照两种方式进行养成教育:一是在学科中渗透,二是在活动中养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层次进行好习惯的培养,采取不同措施和要求,使知、情、意、行贯穿于各阶段教育的始终。

1、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这一养成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以思品课、班会课为龙头,各科教学配合,联系学生实际,把道理在课堂上讲深讲透,并且提出适当要求。对边缘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组内研讨,达成共识:在数学、英语课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在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在微机课上培养学生远离网吧,辨别是非的意识。同时我们强调知行结合,相互贯通。所有老师对学生一天中,某一时刻的优秀表现都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个性是在晨会、班会上班主任要给学生创设进行养成教育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我教育,自我养成优良品质和习惯的潜力。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行为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在理论中实现,承载它的就应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构成,在活动中巩固,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为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秉承效果实、形式小的原则。

(1)“实”字着手

德育阵地是否生动有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育效果。为此,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在校园和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校园教育,润物无声。在校园我们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由各个中队收集资料,透过自编自演的小品、快板、相声、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对某些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加以辨析,能够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就应怎样做。如:针对“如何做勤快人、养成勤劳的好习惯”这一主题,我们组织全校召开了“向懒惰说拜拜”主题班会。学生们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自己的、别人的一些懒惰事情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从中进一步体会懒惰可耻、勤劳光荣的道理。为了把理论转化为行动,我们请老师、家长共同监督、督促,每周反馈学生的表现,让好习惯的种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壮大,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除此以外,我们还开展了“五好”活动,即:“走好路、排好队、做好操、上好课、扫好地。”从“实”自入手,从实处着眼、以实促行,为了让这些活动在学生脑海里扎根,构成人人以具有良好行为习惯为荣的意识,我们还开展了“弘扬典型、学做规范”活动,学生发现身边的优秀队员事迹,透过故事、演讲等形式先在班级里宣传,然后由年组选取好的事迹利用升旗仪式在全校进行宣传,渲染校园文化氛围,弘扬正气。透过这样的活动,把养成教育推向了新的高度。

如果说校园活动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和铺垫,那么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锻炼、内化这些好习惯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因此,今年暑期校园组织学生到校园周边的工厂、农村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前我们先提出了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善于助人等等。刚开始孩子们在的表现还不尽人意,有些孩子我行我素,同校园的表现不一致,我们了解到这种状况,及时地开展了《我对农村知多少》、《我为家乡做多少》、《我是家乡小主人》系列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进行调查,开展清除小张贴、为残疾人送温暖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熟,就应用自己的良好品行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2)“情”深义重

学生在校园得到更多的是理论上的知识,而在家庭中得到的才是行动上的感知,家长也是实实在在的监督人,并邀请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请他们在家中指导和帮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给父母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心里话;送父母一件自制礼物;给父母做一顿晚餐;给父母过一次生日等。透过活动的开展,家长看到了孩子可喜的变化,以往无谓的争吵不见了,家长十分支持这项工作,我们从家长喜笑颜开的表情中感受到了家庭和谐的乐章。

三、建立评价机制,深化养成教育

几年来,我校从组织、制度、资料、效果等方面初步摸索了一套养成教育的评价方法,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单项评价方面,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每学期评选“卫生之星”、“礼貌之星”、“守纪之星”、“朗诵之星”、“书法之星”等星级小明星。在综合评价方面,开展校园“校园十佳小明星”评选活动。评比资料包括衣着、卫生、礼貌言行、礼貌待人方面。

2、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校园不仅仅要求校园内部、教师内部、学生内部搞评价,最后请学生家长对学生行为习惯及校园养成教育工作进行评价,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有的班主任为了更全面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状况,进行了“三访”:家访、电访、信访。

四、养成教育初见成效

经过实践的检验,我校的养成教育还是初见成效的。教师提高了养成教育的认识,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职责感,训练学生更耐心、更细心了,点点滴滴把功夫下在塑造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得到了训练,懂得礼仪谦让,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教学楼内,自觉排队;友爱同学,助人为乐的人多了,打仗骂人的学生少了。学生会学习了,掌握了常规的阅读、写字的方法,爱阅读、会阅读,掌握的知识多元化,写作潜力不断提高。总之抓养成教育,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上一篇: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使用的有效性课堂观察下一篇:对两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