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历年试题

2024-04-21

市政学历年试题(精选6篇)

篇1:市政学历年试题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市政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从狭义上讲,市政管理的客体是()A.城市的社会管理 B.城市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 C.城市的政治管理 D.城市的经济管理 2.城市政权学认为,市政学主要研究()A.城市政权及其城市管理的发展规律 B.城市行政管理 C.城市政府对有关公共事务的管理 D.城市政权建设 3.现代城市基础设施最突出的特点是()A.市场性 B.赢利性 C.私营性 D.强公共性 4.大城市和主要大都市区人口,向小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分散迁移的过程是 城市化类型中的()A.郊区城市化 B.过度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低度城市化 5.在城市诸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功能是()A.共同功能 B.主导功能 C.特殊功能

D.综合功能

6.一个城市可以成为不同层级城市体系的成员,并充当不同的角色,这是城市体系的()A.整体性特点 B.动态性特点 C.层次性特点 D.重叠性特点 7.狭义的城市规模仅指城市的()A.用地规模 B.人口规模 C.生产力规模 D.消费力规模 8.城市规模分布与中心地、市场区的等级体系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城市规模分布的()A.规模—中心地分布规律 B.规模—位序分布规律 C.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规律 D.动态性特征

9.被称为“强市长制”的市政体制是()A.市议会制 B.议会市长制 C.市长议会制 D.政治协商制

10.下列城市中采用议会市长制的是()A.芝加哥 B.波士顿 C.纽约 D.底特律 11.直辖市、市、市辖区的政协委员会每届任期为()A.3年 B.4年 C.5年 D.6年 12.我国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A.中共市委 3.市人民代表大会 C.市人民政府 D.市人民政协 13.人口超过800万的设区的市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名额为()A.35-65人 B.13-35人 C.11-23人 D.45人以下 14.我国一般把蓝印户口居民称为城市的()A.常住居民 B.准常住居民 C.临时居住居民 D.准临时居住居民 15.市民素质的内核是()A.市民的文化构成 B.市民的社团构成 C.市民的人格构成 D.市民的职业构成 16.我国数量最多而且成长迅速的是()A.直辖市 B.副省级市 C.地级市 D.县级市 17.英国政府迄今最主要的职能是()A.教育 B.福利 C.交通 D.环境

18.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19.下列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基本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城市基础设施有助于上层建筑调整 B.城市基础设施是市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C.城市基础设施应超前于生产设施进行建设 D.城市基础设施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20.城市环境是人类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由动物、植物、微生物、水、土 壤、大气、阳光以及建筑物、构筑物等共同组成的()A.地理环境 B.自然环境 C.人工环境 D.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复合体 21.城市经济管理的性质主要体现为()A.宏观属性与微观属性 B.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C.产业属性与专业属性 D.社会属性与行业属性 22.城市经济管理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A.获取最佳城市经济效益 B.政企分开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专业化管理 23.城市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一个纵横交错、高低衔接的综合教育体系,表现出城市教 育的()A.集聚性特点 B.综合性特点 C.先进性特点 D.超前性特点

24.城市政府主管科技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是()A.城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B.中国科学院城市分院 C.中央有关部委在城市设置的科研机构 D.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机构 25.图书馆、电影院、剧院、展览馆、运动场所等是城市文化设施中的()A.团体性文化设施 B.家庭性文化设施 C.商业性文化设施 D.公共性文化设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26.与市政学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有()A.政治学 B.行政学 C.管理学 D.城市学 E.社会学 27.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有()A.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B.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C.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D.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 E.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28.影响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有()

A.人口规模 B.自然条件 C.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其主导产业 D.城市消费水平E.行政区划 29.中心城市一般可分为()A.世界性中心城市 B.全国性中心城市 C.地区性中心城市 D.省区中心城市 E.地方性中心城市

30.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城市()A.人口数量 B.公共设置的数量 C.企业的数量

D.占用地面积 E.国民生产总值

31.德国的市政体制除了有美国的部分形式外,还有()A.市委员会制 B.市经理制 C.市议会参事会制 D.市议会监督委员会制 E.市人民代表大会制

32.市委常委的组成包括()A.常务委员 B.副书记 C.书记

D.秘书长

E.秘书

33.我国公民直接选举的范围仅限于选举()A.直辖市人大代表 B.市人大代表 C.县人大代表 D.乡镇人大代表 E.区人大代表 34.工业化阶段西方国家城市政府的新增职能主要有()A.能源与供水 B.医疗与保健 C.照明与福利

D.住宅与环境 E.教育

35.世界城市规划史上的重要文献《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观点有()A.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相对的 B.城市建筑物间应进行对话C.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城市规划成功的关键 D.应鼓励住房使用者参与住房设计 E.大城市的交通政策是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交通 3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A.发行债券、股票 B.国家和城市的财政收入 C.银行贷款 D.基础设施的运营收入 E.各种专项收费

37.实现城市垃圾管理的现代化必须要做到()A.垃圾处理无臭化 B.垃圾处理无害化 C.垃圾处理循环化 D.垃圾处理减量化 E.垃圾处理资源化 38.目前我国城市财政的预算支出主要包括()A.经济建设支出 B.教科文卫事业费支出 C.行政管理费用支出 D.城市维护和建设支出 E.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支出

39.我国城市中,户政管理机构对常住人口的户口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A.户口登记 B.人口卡片 C.居民身份证管理 D.人口统计 E.人口研究

40.城市文化管理的手段与方式有()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自主管理 E.教育手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1.简述城市化的主要类型。42.简要说明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43.西方国家市政体制有哪些特点? 44.简述近代城市规划理论史上的卫星城理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5.分析说明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

46.列举六项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并加以说明。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2分)47.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广东省在各级政府办或综治办设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在各镇街设立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中心,各居(村)委设立服务管理站,目前已形成省市县镇村五级综合管理体制。各地还将分别隶属于公安、房管、计生等部门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队伍进行整合,全省组成了一支近4万人的综合协管员队伍。在解决流动人员子女入学方面,不包括扩建学校和设备投入,全省年均直接补助流动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经费在25亿元以上。广东省人大、省政府制定、修订了《广东省流动人员管理条例》、《广东省流动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等12个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了流动人口暂住登记、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等制度,并逐步建立起以地方财政供给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相继取消了原批准收取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费、出租屋治安管理费、流动就业跟踪服务费等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省取消的收费每年为流动人口减负30亿元左右。(1)试总结广东省流动人口管理的基本经验;(2)谈谈你对广东省流动人口管理经验的认识。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市政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狭义上讲,市政管理的客体是()A.城市的社会管理 B.城市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 C.城市的政治管理 D.城市的经济管理 2.城市政权学认为,市政学主要研究()A.城市政权及其城市管理的发展规律 B.城市行政管理 C.城市政府对有关公共事务的管理 D.城市政权建设 3.现代城市基础设施最突出的特点是()A.市场性 B.赢利性 C.私营性 D.强公共性 4.大城市和主要大都市区人口,向小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分散迁移的过程是 城市化类型中的()A.郊区城市化 B.过度城市 化 C.逆城市化 D.低度城市化 5.在城市诸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功能是()A.共同功能 B.主导功能 C.特殊功能 D.综合功能 6.一个城市可以成为不同层级城市体系的成员,并充当不同的角色,这是城市体系的()A.整体性特点 B.动态性特点 C.层次性特点 D.重叠性特点 7.狭义的城市规模仅指城市的()A.用地规模 B.人口规模 C.生产力规模 D.消费力规模 8.城市规模分布与中心地、市场区的等级体系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城市规模分布的()A.规模—中心地分布规律 B.规模—位序分布规律 C.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规律 D.动态性特征

9.被称为“强市长制”的市政体制是()A.市议会制 B.议会市长制 C.市长议会制 D.政治协商制 10.下列城市中采用议会市长制的是()A.芝加哥 B.波士顿 C.纽约

D.底特律

11.直辖市、市、市辖区的政协委员会每届任期为()A.3年 B.4年 C.5年 D.6年 12.我国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A.中共市委 13.市人民代表大会 C.市人民政府 D.市人民政协 13.人口超过800万的设区的市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名额为()A.35-65人 B.13-35人 C.11-23人 D.45人以下 14.我国一般把蓝印户口居民称为城市的()A.常住居民 B.准常住居民 C.临时居住居民 D.准临时居住居民 15.市民素质的内核是()A.市民的文化构成 B.市民的社团构成 C.市民的人格构成 D.市民的职业构成 16.我国数量最多而且成长迅速的是()A.直辖市 B.副省级市 C.地级市 D.县级市

17.英国政府迄今最主要的职能是()A.教育 B.福利 C.交通 D.环境

18.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19.下列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基本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城市基础设施有助于上层建筑调整 B.城市基础设施是市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C.城市基础设施应超前于生产设施进行建设 D.城市基础设施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20.城市环境是人类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由动物、植物、微生物、水、土 壤、大气、阳光以及建筑物、构筑物等共同组成的()A.地理环境 B.自然环境 C.人工环境 D.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复合体 21.城市经济管理的性质主要体现为()A.宏观属性与微观属性 B.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C.产业属性与专业属性 D.社会属性与行业属性 22.城市经济管理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A.获取最佳城市经济效益 B.政企分开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专业化管理 23.城市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一个纵横交错、高低衔接的综合教育体系,表现出城市教育的()A.集聚性特点 B.综合性特点 C.先进性特点 D.超前性特点 24.城市政府主管科技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是()A.城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B.中国科学院城市分院

C.中央有关部委在城市设置的科研机构 D.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机构 25.图书馆、电影院、剧院、展览馆、运动场所等是城市文化设施中的()A.团体性文化设施 B.家庭性文化设施 C.商业性文化设施 D.公共性文化设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26.与市政学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有()A.政治学 B.行政学 C.管理学 D.城市学 E.社会学

27.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有()A.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B.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C.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D.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 E.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28.影响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有()A.人口规模 B.自然条件 C.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其主导产业 D.城市消费水平E.行政区划

29.中心城市一般可分为()A.世界性中心城市 B.全国性中心城市 C.地区性中心城市 D.省区中心城市 E.地方性中心城市 30.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城市()A.人口数量 B.公共设置的数量 C.企业的数量 D.占用地面积 E.国民生产总值 31.德国的市政体制除了有美国的部分形式外,还有()A.市委员会制 B.市经理制 C.市议会参事会制 D.市议会监督委员会E.市人民代表大会制 32.市委常委的组成包括()A.常务委员 B.副书记 C.书记

D.秘书长 E.秘书

33.我国公民直接选举的范围仅限于选举()A.直辖市人大代表 B.市人大代表 C.县人大代表 D.乡镇人大代表 E.区人大代表 34.工业化阶段西方国家城市政府的新增职能主要有()A.能源与供水 B.医疗与保健 C.照明与福利

D.住宅与环境 E.教育

35.世界城市规划史上的重要文献《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观点有()A.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相对的 B.城市建筑物间应进行对话C.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城市规划成功的关键D.应鼓励住房使用者参与住房设计 E.大城市的交通政策是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交通 3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A.发行债券、股票 B.国家和城市的财政收入 C.银行贷款 D.基础设施的运营收入 E.各种专项收费 37.实现城市垃圾管理的现代化必须要做到()

A.垃圾处理无臭化 B.垃圾处理无害化 C.垃圾处理循环化 D.垃圾处理减量化 E.垃圾处理资源化 38.目前我国城市财政的预算支出主要包括()A.经济建设支出 B.教科文卫事业费支出 C.行政管理费用支出 D.城市维护和建设支出 E.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支出

39.我国城市中,户政管理机构对常住人口的户口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A.户口登记 B.人口卡片 C.居民身份证管理 D.人口统计 E.人口研究 40.城市文化管理的手段与方式有()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自主管理 E.教育手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1.简述城市化的主要类型。42.简要说明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43.西方国家市政体制有哪些特点? 44.简述近代城市规划理论史上的卫星城理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5.分析说明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

46.列举六项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并加以说明。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2分)47.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广东省在各级政府办或综治办设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在各镇街设立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中心,各居(村)委设立服务管理站,目前已形成省市县镇村五级综合管理体制。各地还将分别隶属于公安、房管、计生等部门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队伍进行整合,全省组成了一支近4万人的综合协管员队伍。在解决流动人员子女入学方面,不包括扩建学校和设备投入,全省年均直接补助流动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经费在25亿元以上。广东省人大、省政府制定、修订了《广东省流动人员管理条例》、《广东省流动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等12个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了流动人口暂住登记、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等制度,并逐步建立起以地方财政供给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相继取消了原批准收取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费、出租屋治安管理费、流动就业跟踪服务费等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省取消的收费每年为流动人口减负30亿元左右。(1)试总结广东省流动人口管理的基本经验;(2)谈谈你对广东省流动人口管理经验的认识。

全国2009年7月自考市政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把市政理解为城市的行政管理,这属于()A.城市政权说 B.城市行政说 C.城市事务说

D.城市政策说

2.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大系统,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这是市政的()A.政治性 B.历史性 C.整体性 D.动态性 3.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A.农业发展 B.工业化 C.市场化 D.信息化 4.区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限,表明城市共性的是城市的()A.共同功能 B.主导功能 C.特殊功能

D.综合功能

5.城市在交通干线、江河流域的沿线地区,形成在空间上的一字排列形态,这是()A.金字塔型城市体系 B.多核型城市体系 C.网络型城市体系 6.各国普遍采用的衡量城市规模的基本指标是()A.人口规模 B.用地规模 C.生产力规模 D.消费力规模 7.大城市的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为()A.10~20万 B.20~50万 C.50~100万 8.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的()A.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C.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 9.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A.组成部门 B.直属机构 C.执行部门 10.市人大常委会设立的临时性专门机构为()A.工作委员会 B.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C.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D.综合性办事机构 11.直辖市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为()A.3年 B.4年 C.5年 D.6年 12.现代城市居民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是()A.心理素质 B.身体素质 C.科学文化素质

D.市民参政意识

D.派出机关

B.被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D.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D.100万以上

D.带状型城市体系

13.市民了解城市各项政务活动及其过程的权利指的是市民的()A.参政权 B.知情权 C.议政权 14.我国城市政府的基本职能是()A.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B.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 C.一般职能和专门职能 D.防御职能和建设职能 15.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产生于()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6.世界规划史上,提出邻里单位理论的是()A.霍华德 B.帕鲁 C.沙里宁 D.佩里 17.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A.银行贷款 B.财政支出 C.运营收入 D.发行债券

18.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要求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和建设的单位必须编制报告书,对该项目产生的污染或对环境

D.自由权

的影响作出评价并规定防治措施的制度是()A.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D.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19.国家要求我国的城市绿地覆盖率近期要达到30%,远期要达到()A.40% B.50% C.60% D.70% 20.在城市经济管理原则中居于首位的原则是()A.最佳城市经济效益原则 B.政企分开原则 C.兼顾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利益原则 D.协税护税原则

21.城市土地使用者转让土地使用权时,其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也必须随之转让,这叫作()A.“认地不认人”原则 B.房、地产一致原则 C.效益不可损原则

D.买卖不破租赁原则

22.我国城市社区类型中,住宅小区、居民小区等人们长期共同生产生活或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而在一定地域上形成的聚集区属于()A.自然社区 B.法定社区 C.功能社区 D.行政社区

23.在我国城市中,当市民无劳动能力或因自然灾害无法发挥劳动能力时,由国家和社会向其提供基本物质生活的保障制度是()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优抚 D.社会保障 2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下,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群众卫生组织是()A.爱国卫生运动委员 会 B.卫生防疫站 C.中国红十字会 D.中医(药)研究院 25.以广大市民为主体,活动方式上具有大众性、广泛性、普及性和日常性等特点的城市文化行为属于()A.专业性文化行为 B.商业性文化行为 C.群众性文化行为

D.教育性文化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26.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市政设施 B.市政工程 C.市政主体 D.市政客体 E.市政管理规律 27.市政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边缘学科,同市政学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包括()A.政治学 B.管理学 C.行政学 28.城市的特点包括()A.人口的高聚集性 C.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B.物资的高聚集性

D.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 E.文化构成的异属性

D.规划学 E.城市学

29.城市功能的具体发展规律有()A.叠加递减效应规律 C.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

B.叠加倍增效应规律

D.升级增量规律 E.衰变降级规律

30.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主要有()A.城市规模 B.城市体系 C.城市密度

D.城市布局 E.城市形态 31.我国城市各级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的是()A.合议制 B.复议制 C.一审终审制 D.两审终审制 E.三审终审制 32.我国城市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活动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实事求是原则 B.检察独立原则 C.法制原则 D.双重领导原则 E.互相配合原则 33.具体来说,市民参政主要包括()A.政治参与 B.经济参与 C.行政参与 D.司法参与 E.社会参与 34.西方国家市政职能在后工业化阶段的表现形式是()A.市民参政空前发展 C.公共服务国营化和聚集化

B.公共管理民营化和分散化

D.城市人口向郊区疏散 E.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市政管理国际化

35.城市环境污染的种类主要有()A.空气污染 B.土壤污染 C.水域污染 D.固体废物污染 E.噪声污染 36.城市垃圾管理现代化的标志有()A.垃圾处理的无味化 C.垃圾处理的减量化

B.分类倾倒垃圾

D.垃圾处理的无害化 E.垃圾处理的资源化

37.城市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要素是()A.税收征收管理主体 C.税收征收管理手段

B.税收征收管理依据

D.税收征收管理程序 E.税收征收管理客体

38.我国城市土地的主要特性有()A.位置固定性 B.差异性 C.耐久性 D.稀缺性 E.区位效益性 39.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有()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优抚 D.社会保障 E.社会互助 40.以下属于我国城市卫生业务管理机构的有()A.地方病防治所 B.妇幼保健院 C.中国红十字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1.中国的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2.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有哪些? 43.简述市政职能的特点。44.简述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5.论述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46.试述城市规划的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2分)47. 据广东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广东省“十一五”时期将重点建设和完善6个公路网,即全省高速公路网、D.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E.市卫生局

区域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公路水路运输网、交通信息网。届时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000公里,新建高速公路近400公里,比“十五”期末增加约19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78公里/百平方公里。到2010年,将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呈扇形向各市和“泛珠三角”省份辐射的高速公路网。

试从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和作用来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全国2009年4月自考市政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A.政治性 B.动态性 C.综合性

D.历史性

2.在市政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中,强调和注重组织结构、法律制度等方面研究的是()A.回归分析 B.定量分析 C.动态研究 D.静态研究 3.后工业社会时期,决定城市功能的首要因素是()A.科学技术 B.资源 C.地理位置

D.经济发展水平

4.“中心地”理论揭示了一定区域内中心地等级、规模、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它的提出者是()A.维特鲁威 B.沙里宁 C.克里斯泰勒 5.下列选项中,能够集中反映城市主要职能的是()A.城市规模 B.城市性质 C.城市结构 D.城市布局 6.一般地,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50万的城市,称为()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等城市 D.小城市 7.狭义的城市规模仅仅指城市的()A.用地规模 B.人口规模 C.生产力规模 D.消费力规模 8.下列属于城市规模成本中“门槛”成本的是()A.城市居民为获得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而支付的费用 B.城市居民因为房租、房价的上升而额外支付的费用 C.政府为鼓励城市企业和居民迁出城市所提供的各种优惠条件 D.政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修建地铁而投入的巨额资金 9.在我国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是()A.中共市委 B.市人民代表大会 C.市人民政府 D.市政治协商会议 10.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政府的()A.咨询机关 B.派出机关 C.执行机关 D.监督机关 11.在下列国家中,各城市普遍实行市议会制的是()A.法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D.滕尼斯

12.下列市政体制中,市的议决机构与行政机构分设,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的是()A.市长议会制 B.议会市长制 C.市经理制 D.市议会制 13.在中共市委领导作用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是()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经济领导 D.思想领导 14.我国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A.民主集中制 B.市长负责制 C.民主协商制 D.委员会制 15.在我国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A.城市行政机关 B.城市权力机关 C.城市司法机关 D.城市咨询机关 16.下列属于市民在人格构成上的主要特征是()A.宗法主义倾向 B.权威主义倾向 C.消费主义倾向 D.家族主义倾向

17.现代城市居民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因素是()A.集体意识 B.环境意识 C.科技意识 D.参政意识

18.我国市民利益表达最为传统的途径是()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19.下列属于市政职能中建设职能的是()A.治安消防职能 B.环境保护职能 C.食品卫生管理职能 D.文化教育职能 20.城市规划史上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实践的是()A.昂温 B.嘎纳尔 C.霍华德 D .格迪斯 21.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A.政府财政支出 B.基础设施运营收入 C.银行贷款 D.社会集资 22.我国特有的维护城市治安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A.居民委员会 B.治安保卫委员会 C.公安派出所 D.保安服务公司 23.下列国家中实行“社会共济型”社会保障模式的是()A.德国 B.英国 C.新加坡 D.芬兰 24.一直困扰我国教育管理的“瓶颈”问题最突出的是()A.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B.教育管理手段单一 C.学校缺乏自主权 D.教育结构失衡 25.我国城市文化管理的首要原则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l5分)26.下列关于市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市政就是对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 B.市政就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 C.市政是个历史概念 D.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体 E.市政具有国家管理的属性 27.市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市政主体 B.市政客体 C.市政设施 D.市政工程 E.市政管理规律 28.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表现形式包括()A.城市密度 B.城市景观 C.城市布局 D.城市体系 E.城市形态 29.城市功能的类型有()A.共同功能 B.主导功能 C.特殊功能 D.综合功能 E.自治功能 30.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有()A.定性分析法 B.定量分析法 C.比较分析法 D.系统分析法 E.综合分析法

31.广义来看,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A.人口数量 B.占用地面积 C.国民生产总值 D.消费水平E.生产力水平

32.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主要有()A.市议会制 B.市经理制 C.弱市长制 D.强市长制 E.市委员会制 33.市政体制中的两对基本关系是()A.行政机构与司法机构的关系 B.代议机构与司法机构的关系

C.政党组织与行政机构的关系

D.代议机构与行政机构的关系 E.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的关系34.我国城市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所具有的自身特征包括()A.双向性 B.间接性 C.综合性 D.有限性 E.超前性 35.我国城市规划的类型可以划分为()A.总体规划 B.空间规划 C.分区规划 D.地方规划 E.详细规划

36.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专业机构有()A.市政管理委员会 B.园林管理局

C.环境保护局

D.交通管理委员会 E.城市建设委员会

37.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园林绿化的规划管理 B.园林绿化的建设管理

C.园林绿化的产权管理

D.园林绿化的监督管理 E.城市公园的管理

38.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坚持的原则有()A.“认地不认人”原则 B.房产地产一致原则

C.债权方优先原则

D.有偿转让原则 E.效益不可损原则

39.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的主要类型有()A.法定社区 B.自然社区 C.功能社区 D.经济社区 E.文化社区 40.从物质条件看,城市文化设施的构成有()A.机构性文化设施 B.商业性文化设施 C.公共性文化设施 D.团体性文化设施 E.家庭性文化设施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41.城市土地管理 42.城市社会保障 43.城市卫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4.简述城市体系的类型。

45.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哪些? 46.简述世界城市规划史上的“增长极核”理论。47.简述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12分)

48.试论述发展小城市对我国农村城市化的积极作用。

六、材料分析题(本题12分)49. 人均资源禀赋并不富足的中国即将步入“污染者付费”时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在“2007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年底前中国所有城市均将收取污水处理费,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同时所有设市城市均要在规定期限内收缴垃圾处理费。

目前,中国污水处理费严重偏低,36个大中城市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平均每吨只有0.6~0.7元人民币,不足处理成本的七成。同样,征收垃圾处理费在一些城市还属空白。在一些专家看来,在中国的资源低价政策下,谁多消耗了资源,就意味着谁多分享了经济利益。中国偏低的资源环境价格既未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亦未充分反映环境治理成本。

为逐步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官方引入了“污染者付费”的概念并予以强调。据透露,除了将收缴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外,中国还将提高工业企业排污收费标准,逐步将二氧化硫排污费标准提高至弥补治理污染成本的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年4月2日)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中贯彻“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试分析我国环保体系中“污染者付费”原则的理论依据。

全国2009年4月自考市政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A.政治性 B.动态性 C.综合性 D.历史性 2.在市政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中,强调和注重组织结构、法律制度等方面研究的是()A.回归分析 B.定量分析 C.动态研究 D.静态研究 3.后工业社会时期,决定城市功能的首要因素是()A.科学技术 B.资源 C.地理位置

D.经济发展水平

4.“中心地”理论揭示了一定区域内中心地等级、规模、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它的提出者是()A.维特鲁威 B.沙里宁 C.克里斯泰勒 D.滕尼斯 5.下列选项中,能够集中反映城市主要职能的是()A.城市规模 B.城市性质 C.城市结构 D.城市布局 6.一般地,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50万的城市,称为()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等城市 D.小城市

7.狭义的城市规模仅仅指城市的()A.用地规模 B.人口规模 C.生产力规模 D.消费力规模

8.下列属于城市规模成本中“门槛”成本的是()A.城市居民为获得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而支付的费用 B.城市居民因为房租、房价的上升而额外支付的费用C.政府为鼓励城市企业和居民迁出城市所提供的各种优惠条件 D.政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修建地铁而投入的巨额资金 9.在我国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是()A.中共市委 B.市人民代表大会 C.市人民政府 D.市政治协商会议 10.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政府的()A.咨询机关 B.派出机关 C.执行机关 D.监督机关 11.在下列国家中,各城市普遍实行市议会制的是()A.法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12.下列市政体制中,市的议决机构与行政机构分设,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的是()A.市长议会制 B.议会市长制 C.市经理制 D.市议会制

13.在中共市委领导作用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是()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经济领导 D.思想领导 14.我国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A.民主集中制 B.市长负责制 C.民主协商制 D.委员会制 15.在我国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A.城市行政机关 B.城市权力机关 C.城市司法机关 D.城市咨询机关 16.下列属于市民在人格构成上的主要特征是()A.宗法主义倾向 B.权威主义倾向 C.消费主义倾向 D.家族主义倾向 17.现代城市居民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因素是()A.集体意识 B.环境意识 C.科技意识 D.参政意识

18.我国市民利益表达最为传统的途径是()

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19.下列属于市政职能中建设职能的是()A.治安消防职能 B.环境保护职能 C.食品卫生管理职能 D.文化教育职能 20.城市规划史上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实践的是()A.昂温 B.嘎纳尔 C.霍华德 D.格迪斯 21.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A.政府财政支出 B.基础设施运营收入 C.银行贷款 D.社会集资

22.我国特有的维护城市治安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A.居民委员会 B.治安保卫委员 会 C.公安派出所 D.保安服务公司 23.下列国家中实行“社会共济型”社会保障模式的是()A.德国 B.英国 C.新加坡 D.芬兰 24.一直困扰我国教育管理的“瓶颈”问题最突出的是()A.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B.教育管理手段单一 C.学校缺乏自主权 D.教育结构失衡 25.我国城市文化管理的首要原则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l5分)26.下列关于市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市政就是对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 B.市政就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

C.市政是个历史概念 D.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体 E.市政具有国家管理的属性27.市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市政主体 B.市政客体 C.市政设施 D.市政工程 E.市政管理规律 28.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表现形式包括()A.城市密度 B.城市景观 C.城市布局 D.城市体系 E.城市形态

29.城市功能的类型有()A.共同功能 B.主导功能 C.特殊功能 D.综合功能 E.自治功能 30.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有()A.定性分析法 B.定量分析法 C.比较分析法 D.系统分析法 E.综合分析法 31.广义来看,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A.人口数量 B.占用地面积 C.国民生产总值 D.消费水平E.生产力水平32.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主要有()A.市议会制 B.市经理制 C.弱市长制 D.强市长制 E.市委员会制

33.市政体制中的两对基本关系是()

A.行政机构与司法机构的关系 C.政党组织与行政机构的关系

B.代议机构与司法机构的关系

D.代议机构与行政机构的关系 E.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的关系

34.我国城市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所具有的自身特征包括()A.双向性 B.间接性 C.综合性 D.有限性 E.超前性 35.我国城市规划的类型可以划分为()A.总体规划B.空间规划C.分区规划

D.地方规划E.详细规划

36.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专业机构有()A.市政管理委员会 B.园林管理局 C.环境保护局 D.交通管理委员会 E.城市建设委员会 37.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园林绿化的规划管理 C.园林绿化的产权管理

B.园林绿化的建设管理

D.园林绿化的监督管理 E.城市公园的管理

38.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坚持的原则有()A.“认地不认人”原则 C.债权方优先原则

B.房产地产一致原则

D.有偿转让原则 E.效益不可损原则

39.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的主要类型有()A.法定社区 B.自然社区 C.功能社区 D.经济社区 E.文化社区 40.从物质条件看,城市文化设施的构成有()A.机构性文化设施 C.公共性文化设施

B.商业性文化设施

D.团体性文化设施 E.家庭性文化设施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41.城市土地管理 42.城市社会保障 43.城市卫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4.简述城市体系的类型。

45.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哪些? 46.简述世界城市规划史上的“增长极核”理论。47.简述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12分)

48.试论述发展小城市对我国农村城市化的积极作用。

六、材料分析题(本题12分)49. 人均资源禀赋并不富足的中国即将步入“污染者付费”时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在“2007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年底前中国所有城市均将收取污水处理费,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同时所有设市城市均要 在规定期限内收缴垃圾处理费。

目前,中国污水处理费严重偏低,36个大中城市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平均每吨只有0.6~0.7元人民币,不足处理成本的七成。同样,征收垃圾处理费在一些城市还属空白。在一些专家看来,在中国的资源低价政策下,谁多消耗了资源,就意味着谁多分享了经济利益。中国偏低的资源环境价格既未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亦未充分反映环境治理成本。

为逐步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官方引入了“污染者付费”的概念并予以强调。据透露,除了将收缴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外,中国还将提高工业企业排污收费标准,逐步将二氧化硫排污费标准提高至弥补治理污染成本的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年4月2日)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中贯彻“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试分析我国环保体系中“污染者付费”原则的理论依据。

全国2009年4月自考市政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A.政治性 B.动态性 C.综合性 D.历史性 2.在市政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中,强调和注重组织结构、法律制度等方面研究的是()A.回归分析 B.定量分析 C.动态研究 D.静态研究 3.后工业社会时期,决定城市功能的首要因素是()A.科学技术 B.资源 C.地理位置 D.经济发展水平

4.“中心地”理论揭示了一定区域内中心地等级、规模、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它的提出者是()A.维特鲁威 B.沙里宁 C.克里斯泰勒 5.下列选项中,能够集中反映城市主要职能的是()A.城市规模 B.城市性质 C.城市结构 D.城市布局 6.一般地,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50万的城市,称为()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等城市 D.小城市 7.狭义的城市规模仅仅指城市的()A.用地规模 B.人口规模 C.生产力规模 D.消费力规模 8.下列属于城市规模成本中“门槛”成本的是()A.城市居民为获得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而支付的费用 B.城市居民因为房租、房价的上升而额外支付的费用 C.政府为鼓励城市企业和居民迁出城市所提供的各种优惠条件

D.滕尼斯

D.政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修建地铁而投入的巨额资金 9.在我国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是()A.中共市委 B.市人民代表大会 C.市人民政府 D.市政治协商会议

10.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政府的()A.咨询机关 B .派出机关 C.执行机关 D.监督机关 11.在下列国家中,各城市普遍实行市议会制的是()A.法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12.下列市政体制中,市的议决机构与行政机构分设,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的是()A.市长议会制 B.议会市长制 C.市经理制 D.市议会制 13.在中共市委领导作用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是()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经济领导 D.思想领导 14.我国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A.民主集中制 B.市长负责制 C.民主协商制 D.委员会制 15.在我国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A.城市行政机关 B.城市权力机关 C.城市司法机关 D.城市咨询机关 16.下列属于市民在人格构成上的主要特征是()A.宗法主义倾向 B.权威主义倾向 C.消费主义倾向 D.家族主义倾向

17.现代城市居民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因素是()A.集体意识 B.环境意识 C.科技意识 D.参政意识 18.我国市民利益表达最为传统的途径是()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19.下列属于市政职能中建设职能的是()A.治安消防职能 B.环境保护职能 C.食品卫生管理职能 D.文化教育职能 20.城市规划史上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实践的是()A.昂温 B.嘎纳尔 C.霍华德 D.格迪斯 21.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A.政府财政支出 B.基础设施运营收入 C.银行贷款 D.社会集资 22.我国特有的维护城市治安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A.居民委员会 B.治安保卫委员会 C.公安派出所 D.保安服务公司 23.下列国家中实行“社会共济型”社会保障模式的是()A.德国 B.英国 C.新加坡 D.芬兰 24.一直困扰我国教育管理的“瓶颈”问题最突出的是()A.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B.教育管理手段单一 C.学校缺乏自主权 D.教育结构失衡 25.我国城市文化管理的首要原则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l5分)26.下列关于市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市政就是对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 B.市政就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

C.市政是个历史概念 D.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体 E.市政具有国家管理的属性 27.市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市政主体 B.市政客体 C.市政设施 D.市政工程 E.市政管理规律

28.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表现形式包括()A.城市密度 B.城市景观 C.城市布局 D.城市体系 E.城市形态 29.城市功能的类型有()A.共同功能 B.主导功能 C.特殊功能 D.综合功能 E.自治功能 30.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有()A.定性分析法 B.定量分析法 C.比较分析法 D.系统分析法 E.综合分析法 31.广义来看,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A.人口数量 B.占用地面积 C.国民生产总值 D.消费水平E.生产力水平32.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主要有()A.市议会制 B.市经理制 C.弱市长制 D.强市长制 E.市委员会制 33.市政体制中的两对基本关系是()A.行政机构与司法机构的关系 B.代议机构与司法机构的关系

C.政党组织与行政机构的关系

D.代议机构与行政机构的关系 E.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的关系

34.我国城市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所具有的自身特征包括()A.双向性 B.间接性 C.综合性 D.有限性 E.超前性 35.我国城市规划的类型可以划分为()A.总体规划 B.空间规划 C.分区规划 D.地方规划 E.详细规划

36.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专业机构有()A.市政管理委员会 B.园林管理局

C.环境保护局

D.交通管理委员会 E.城市建设委员会

37.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园林绿化的规划管理 B.园林绿化的建设管理

C.园林绿化的产权管理

D.园林绿化的监督管理 E.城市公园的管理

38.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坚持的原则有()A.“认地不认人”原则 C.债权方优先原则

B.房产地产一致原则

D.有偿转让原则 E.效益不可损原则

39.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的主要类型有()A.法定社区 B.自然社区 C.功能社区 D.经济社区 E.文化社区 40.从物质条件看,城市文化设施的构成有()A.机构性文化设施 C.公共性文化设施

B.商业性文化设施

D.团体性文化设施 E.家庭性文化设施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41.城市土地管理 42.城市社会保障 43.城市卫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4.简述城市体系的类型。

45.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哪些? 46.简述世界城市规划史上的“增长极核”理论。47.简述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12分)

48.试论述发展小城市对我国农村城市化的积极作用。

六、材料分析题(本题12分)49. 人均资源禀赋并不富足的中国即将步入“污染者付费”时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在“2007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年底前中国所有城市均将收取污水处理费,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同时所有设市城市均要在规定期限内收缴垃圾处理费。

目前,中国污水处理费严重偏低,36个大中城市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平均每吨只有0.6~0.7元人民币,不足处理成本的七成。同样,征收垃圾处理费在一些城市还属空白。在一些专家看来,在中国的资源低价政策下,谁多消耗了资源,就意味着谁多分享了经济利益。中国偏低的资源环境价格既未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亦未充分反映环境治理成本。

为逐步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官方引入了“污染者付费”的概念并予以强调。据透露,除了将收缴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外,中国还将提高工业企业排污收费标准,逐步将二氧化硫排污费标准提高至弥补治理污染成本的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2007年4月2日)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中贯彻“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试分析我国环保体系中“污染者付费”原则的理论依据。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市政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是()A.聚集性

B.社会性

C.经济性

D.系统性 2.城市公益性组织的主要特点是()A.为全体大众服务 B.为残疾人服务

C.为组织内成员服务

D.为组织外的其他成员服务

3.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实质是()A.政府权力下放 B.政府权力向社会回归 C.人民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D.人民管理社会 4.日本各城市实行的市政体制是()A.市议会制 B.市长议会制 C.议会市长制

D.市委员会制 5.下列国家中实行市经理制的是()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6.我国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机构对由上级任命或聘用的事务类官员实行()A.绩效评估制 B.首长责任制 C.任期目标责任制

D.全权责任制

7.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这属于我国市政职能改革中的(A.职能转移 B.职能撤销 C.职能增加

D.职能强化

8.人口城市化的基础是()A.非农产业城市化 B.地域城市化 C.经济城市化

D.意识城市化 9.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战略研究的重点层面是()A.国家层面 B.乡镇层面

C.市县层面

D.省级行政区域层面

10.我国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编制程序、实施与修改都作了严格规定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1.提出田园城市理论的是()A.维特鲁威 B.埃比尼泽·霍华德 C.菲拉雷特

D.帕鲁

12.城市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做法体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的()A.生产性

B.公益性)22

C.自然垄断性 D.超前性

13.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进行部署的是()A.城市总体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14.绝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城市公共事业,绝不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治理、不可逆转的损害,这体现了城市公共事业管理效益的()A.社会效益为主 C.经济效益优先

B.环境效益优先 D.兼顾经济效益

15.政府合理布局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原则是()A.市场化原则 C.社会化原则

B.行政化原则 D.集中化原则

16.城市政府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成本费用的分摊,要与社会成员从城市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收益相联系,这是城市公共收入的()A.支付能力原则 C.经济效率原则

B.受益原则 D.行政效率原则

17.我国城市居住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是()A.70年 C.40年

B.50年 D.30年

18.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最基本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A.城市的资源质量 C.城市环境污染程度

B.人群健康 D.生态状况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1年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中提出的概念是()A.生态城市 C.可持续发展城市

B.环保城市 D.绿色城市

20.城市中人们从事某些专门活动而形成的社区,叫做()A.功能社区 C.自然社区

B.法定社区 D.自治社区

21.残疾人社会福利管理包括的两方面内容是残疾人康复和()A.资助 C.生活

B.就业 D.保险

22.现代城市应对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和事件应贯彻的方针是()A.管理为主 C.决策为主

23.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核心是()A.决策体制 C.监督体制

B.执行体制 D.责任体系 B.协调为主 D.预防为主

24.市政绩效对市政管理实绩的测量主要属于()A.定性分析 C.专家论证

B.定量测量 D.系统评估 25.承担市政绩效管理外部监督职能的主要是社会中介组织和()A.纪委 C.大众传播媒介

B.公众 D.知识分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属于聚落的是()A.社区 B.建制镇 C.城市 D.城市群

E.城市带

27.城市与农村相比的本质特征有()A.高度的聚集性 B.社会性 C.经济性 D.系统性

E.开放性

28.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特点是()A.自我管理 B.自我教育 C.自我发展 D.自我服务

E.自我完善

29.市长负责制的优点是()A.结构优化 B.责任明确 C.效率较高 D.权力集中

E.行动迅速

30.根据人口规模,我国的建制市可分为()A.小城市 B.中等城市 C.大城市 D.特大城市

E.超大城市

31.市政社会职能关心的重点是()A.市民生活质量 B.市民素质的提高

C.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D.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秩序E.市民经济水平

32.下列属于城市政府管理经济手段和政策的是()A.价格手段 B.财政政策 C.计划手段 D.土地政策

E.税收手段

33.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具有以下作用()A.参考作用 B.指导作用 C.控制作用 D.调节作用

E.调解作用

34.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专业机构有()

A.交通局 B.环境保护局 C.园林绿化管理局 D.国有资产管理局

E.消防局

35.城市文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A.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制定 B.城市人才市场的管理

C.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管理 D.城市各项文化基础工作的管理

E.城市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控

36.城市政府采购应当遵循的原则有()A.有助于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 B.公开透明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公正原则 E.诚实信用原则

37.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有()A.水体污染 B.大气污染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物污染

E.食品污染

38.城市社会保险管理包括()A.养老保险管理 B.合作保险管理 C.医疗保险管理 D.失业保险管理

E.商业保险管理

39.城市公共安全通告机制向市民通告的途径和手段有()A.报纸通告 B.电视、广播通告 C.互联网通告 D.移动通信通告

E.向家庭发放小册子

40.市政绩效管理的评估方法主要有()A.平衡计分法 B.指标体系法 C.主观评估法 D.客观评估法

E.目标管理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41.简述市民参政的条件。

42.简述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43.简述小城市发展战略在内容方面的特点。44.简述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原则。45.简述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方式的特点。46.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类型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题12分)47.论述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内容。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2分)48.2011年4月,北京相继发生朝阳区和平街“4〃11”燃气爆炸、大兴区“4〃25”重大火灾事故。两起事故发生地,一为上世纪50年代三层老旧楼房,燃气管线等设施严重老化;二是居民自建四层违法建筑,完全没有任何消防安全设计。根据北京市政府通报,和平街燃气爆炸有6人遇难,大兴区旧宫镇火灾事件已造成18死24伤。

公安部消防局通报大兴火灾调查结果称,事发建筑系村民自建,未经有关部门审批,未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外来人员居住审批手续;建筑内有服装加工、员工宿舍和出租房,属“三合一”场所,住宿未与生产区域实行防火分隔,室内只有1条楼梯通道,未配臵消防设施器材;服装加工作坊开业之初,辖区公安派出所2次检查,发现存在无照经营、消防通道狭窄、缺乏消防设施器材情况,填写了消防监督检查记录,要求停业整改。但业主未予执行继续使用,导致火灾事故发生。随后,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区县在辖区内进行安全大检查,一旦发现违法建筑内存在生产、经营、出租、住人行为,须立即责令停止,并对该建筑采取强制措施。

和平街十二区燃气爆炸事故调查原因则没有对外通报。当地居民称,爆炸前曾向北京燃气集团报修,但事发前泄漏处未查出。和平街十二区上世纪60年代接通燃气,但管道至今没有更换。根据北京市相关规定,居民燃气两年内必须巡检一次,巡检由燃气供应单位负责。但北京市政市容委公布数据显示,巡检率只有40%。同样是在事发之后,北京市启动燃气入户巡检,对全市使用天然气的老旧楼房开展拉网式的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改。

公共安全专家常在不同场合援引香港“11〃20”火灾处理方式:1996年11月20日,香港嘉利大厦发生火灾,造成了41人死和80人伤的惨重后果。但事故调查后没有追究任何个人法律责任,却把事故原因归于当时的公共安全体制与机制,调查报告中特别指出了一些制度上的缺陷。随后修订了《消防安全条例》和《建筑物管理条例》,同时制定多个新的消防安全标准,建立了社区防火安全宣传活动的制度,成立了应对特大事故灾难的特别救援队。这些基础性工作推动了包括消防在内的公共安全领域的制度化建设,使香港应对重大事故能力明显提高,进入了安全稳定时期。问:(1)上述火灾事故凸显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存在什么问题?(2)参照香港经验,我国应建立怎样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市政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均无分。

1.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用以确定城市和划分城市规模的标准是(C)A.面积 C.人口

B.地形地貌 D.交通体系

2.在地域范围上,市政由以往单独管辖城市市区,发展到还管辖周围广阔的乡村地区,出现“城乡共治”局面是在(D)A.公元前6世纪的古罗马时代 C.19世纪

B.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3.在城市的特征中,区别于乡村的根本之点是(B)A.社会性 C.开放性

B.高度聚集性 D.经济性

4.我国市政体制中属于核心领导地位的是(D)A.市政府 C.市政协

B.市人大 D.市党委 5.以下属于我国城市综合经济管理机构的是(B)A.市交通局 C.市地税局

B.市财政局 D.市审计局

6.西方国家的市长和市议员的产生方式是通过选民(C)A.间接选举 C.直接选举

B.推举 D.联名提议

7.我国城市效仿西方设置市建制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在(A)A.清朝末年 C.中华民国时期

B.北洋军阀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8.在三位一体的市政控制体制中,领导控制的重点是(D)A.人事任免 C.信息筛选

B.财务审计 D.资源调配

9.城市复杂的社会生活结构决定了西方国家市政职能()A.形式的法制性 C.导向的服务性

B.内容的广泛性 D.程序的民主性

10.在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地理因素中,首要因素是()A.江河湖泊 C.平原

11.人口城市化的基础是()A.非农产业城市化 D.自然景观城市化

B.地域城市化 C.经济结构城市化 B.海岸 D.植被

12.将我国城市规划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的是()A.《城市规划法》 C.《城市统筹法》

B.《城乡规划法》 D.《城市总体规划法》

13.最早记录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是()A.《建筑十书》 C.《鲁班》

B.《周礼》 D.《论衡》

14.城市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决定了其首要目标是()A.系统效益 C.社会效益

B.生态效益 D.经济效益

15.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私人被授权进行投资建设,完工之后在一定期限内由私人经营管理,利润为私人所有,到期之后再将项目移交给政府部门,这称之为()A.承包 C.授予特许权

B.公私合作 D.专门谈判投入法

16.兴办基础教育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基础教育事业经费应该()A.多方投入 C.以财政拨款为主

17.城市公共财政的首要职能是()A.收入分配职能

B.社会化模式解决 D.以企业融资为主

B.资源配置职能 C.经济稳定职能

D.经济增长职能

18.城市生态系统组成要素主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同时还包括()A.政治要素 C.军事要素

B.文化要素

D.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

19.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是()A.生态环境污染 C.生态物种减少

20.社区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A.国家法律 C.社会和谐

B.政治稳定 D.服务社区居民 B.生态结构变化 D.生态链断裂

21.失业保险管理的特点是普遍性、强制性和()A.统一性 C.差异性

22.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方针是()A.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制度保障、防治结合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D.社会参与、防治结合 B.互济性 D.竞争性

23.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领导核心是()A.中共市委 C.企事业组织

24.衡量市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指标是()A.市政绩效 C.市政领导

B.市政制度 D.市政体系 B.国家机构 D.社会团体

25.市政绩效对市政管理实绩的测量主要属于()A.定性分析 C.专家论证

B.定量测量 D.系统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结构包括()A.社会结构 C.资源结构 E.自然结构

27.以下属于城市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是()A.市红十字会 C.市慈善总会 E.市共青团

28.科学合理的市政体制,表现为()A.权力配置得当

B.人工结构 D.环境结构

B.市基金会

D.市青年志愿者协会

B.权力关系顺畅 C.市政效益明显 D.沟通渠道畅通

E.权责划分明确

29.市政职能的状况取决于()A.该国国家性质 B.该城市的性质 C.城市的行政级别

D.城市政府的性质

E.城市政府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30.当代城市发展中,要全面推进()A.经济建设 B.体育建设 C.文化建设 D.政治建设

E.社会建设

31.城市规划具有的特性有()A.政策性 B.综合性 C.权威性 D.地方性

E.科学性

3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A.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B.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C.中心城区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强制内容

E.市区详细规划

33.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其供给方式有()A.企业供给 B.城市政府供给

C.市场供给 D.城市政府和市场混合供给

E.社会供给

34.城市公共事业的基础管理包括()A.规划管理 B.准入管理 C.价格管理 D.税收管理

E.安全管理

35.城市公共财政的主要功能有()A.维护公共安全 B.资源配置 C.收入分配

D.经济稳定与增长

E.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利用率

36.生态城市的特点有()A.和谐性 B.可持续性 C.整体性 D.高效性

E.区域性

37.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类型有()A.法定社区 B.自然社区 C.功能社区 D.综合社区

E.文化社区

38.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手段有())29

A.法律手段 C.信息手段 E.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D.宣传手段

39.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类型有()A.自然灾害治理类 C.社会治安类 E.基础设施类

40.市政绩效评估的方法有()A.主观评估法 C.数据分析法 E.专家鉴定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41.简述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特点。42.我国市政体制的特征是什么?

43.简述我国重管理、轻服务市政职能导向的具体表现。44.简述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45.简述我国城市人口的运动趋势。46.简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题12分)

47.论述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标志。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2分)

48.2010年7月,北京市政协经过调查形成了一份《关于促进首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案》。这份建议案显示,2009年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而“十一五”规划确定2008年常住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625万人。快速增长的人口给北京带来了巨大压力。据测算,北京每增加1人,日交通出行量就要增加2.64次,尽管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很快,但新增交通供给能力很快被人口增量所抵消。公共交通供给能力被抵消的一个后果就是汽车保有量的激增。资料还显示,教育方面,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由2000年的9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41.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66.9%在公办中小学就读。此外,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更加突出。北京市政协调研显示,目前北京市98%的能源靠外地调入。

人口快速膨胀的问题不仅发生在北京,上海市2009年的常住人口为1921.32万人,广州市常住人口也已经超过1400万。在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城市居民的生活。有观点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正处在城镇化的高峰。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6.6%,这个数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以预想的是,在未来,我国将会有更多的城市步北京等城市的后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拥堵、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将不可避免地出现。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10月11日第2版

试结合案例分析:(1)城市化战略的重要性。

(2)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应该坚持的发展道路。

B.城市消防类 D.卫生防疫类

B.客观评估法 D.目标管理法

篇2:市政学历年试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设立地级市、县级市报中央人民政府审批(√)

2、城市化最重要的动力是科技发展(×)

3、突出和发展城市主导功能的基础是确定和发展城市的第三产业(×)

4、市长议会制被称为“强市长制(√)

5、市行政决策主体是市委(×)

6、职能转变是城市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

7、划分城市人口的依据是居住地(√)

8、城市的共同功能表明城市的共性并区分城市与乡村(√)

9、城市的一般职能主要是指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10、城市土地是一个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1、目前世界性组织及各国在对城市化水平作衡量时,最常用的指标是(A)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人口收入水平C.城市劳动力构成 D.城市人口教育水平

2、以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周围的中小城市围绕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呈环状集中分布的城市体系称为(A 市体系

A.金字塔型

B.多核型 C.网络型

D.带状型

3、根据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的大小,广州市应划分为(C)A.全国性中心城市

B.国际性中心城市 C.地区性中心城市

D.省区中心城市

4、桂林山水使桂林市具有旅游旅游中心的功能,这一功能被称为(C)A.城市的共同功能

B.城市主导功能 C.城市的特殊功能

D.城市的综合功能

5、各国普遍采用的衡量城市规模的基本指标是(D)

A.城市的GDP

B.城市的国民收入 C.城市土地面积

D.城市人口数量

6、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A)

A.市人大

B.市政府 C.市委

D.市政协

7、市政职能的主体是(A)

A.城市人民政府

B.市民 C.市委

D.市长

8、决定城市基础设施必须保持必要的竞争的特征是(D)A.生产性

B.公益性 C.承载性

D.垄断性

9、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时国家出让的只是(B)

A.土地的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的占有权

D.土地的划拨权

10、我国城市文化管理的首要原则是(D)A.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 D.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三.论述题(25分)结合广东的实际,谈谈你对转变城市政府职能的必要性和目标的认识。的城)答:

1、必要性:

(1)城市政府职能存在弊端:如政企不分、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事务、职能重复、交叉和错位。(2)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只有转变职能,界定好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解决目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不到位并存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可以概括为5项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保护环境。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向此方向努力。

2、目标:

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市场活力,让企业、社会更有创造力。具体来说:

(l)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城市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城市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

(2)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城市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

(3)深化城市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城市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

(4)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城市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工作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工作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5)按照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城市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城市行政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制化。

四.材料题(30分)

城市水资源

四年前,在一次以“北京的水资源”为题的专家研讨会上,大家很赞同这样的观点:“有水的城市,才是永生的城市。”当时与会的国内专家们对北京严重的缺水形势和应当采取的措施做了大量阐述。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数字就是: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三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在人家有三十盆水使用的情况下,北京人只有一盆水。遗憾的是,生活在这种高度贫水的地区,北京全社会却几乎没有任何对水资源的警觉。最为典型的实例就是,这几年在北京地区大面积铺设的耗水量极大的进口冷季型草皮和高尔夫球场。由于电视镜头对这些所谓现代化绿地的反复渲染,报刊杂志对这些西式草坪的盲目追崇,使我们的社会出现了在密云水库水位严重下降的情况下,绿化工人还在大肆耗用着自来水来浇草皮的现象。而面对这样糟蹋北京人珍贵的水资源的现象,几乎没有任何普通人在路边停下来,去向浇草人提醒一句:“不要浪费水”。一位生活在美国康州的朋友告诉记者,康州是一个丰水的地区,但康州禁止抽取地下水,城市的生活用水完全来自水库。几年前康州因少雨而水库水位下降,康州政府向全州居民发出的第一道特别令就是:禁止浇草坪,违者可被处以三个月的监禁。理由是:草地死后还能复生,而水库的水第一要保障的是人的需求。在这样有威力的特别令发布之后,康州的居民们都以极为认真的态度来珍惜从自来水管中流出的每一滴水,所有的孩子们停止了玩水枪。这就是全民对水资源的危机意识和保护态度。与之相比,我们就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回答下面的问题:

1、阅读和分析材料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城市建设与保护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答:

1、资源和环境是一个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像案例所揭示的即使水资源短缺,也不注意保护水资源,甚至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案例在国内的其他城市也时有发生,加剧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状况。其原因首先是缺少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缺乏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其次是相关制度、政策的不完善和政策、制度的执行存在问题。

2、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必须把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政府在编制和审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和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要求,使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促使环保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最终形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篇3:市政学历年试题

外语测试中的听力测试手段主要包括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items)、简答题(short answers)、要点记录(note taking)、听写填空(partial dictation)、综述填空(gap-filing on summaries)等。“Listen to This”第一册《英语初级听力》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或英语初学者的课堂听力测试材料,该册教材共有5个单元预备课程和36个单元正式课程;其题型集中表现为选择,判断,填空和简答;其录制内容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兼有;选材均为80年代的有声资料。

1 效度和信度

信度和效度在语言测试中是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是衡量语言测试质量的重要依据。信度指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即同一份试卷对同一组学生进行两次或多次测试所产生结果的一致度;效度指多大程度上测试了想要测试的内容,即是否测试了试题设计者想要检测的内容。

笔者在武汉某二级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学生中选取了50名学生(有效47人)作为研究对象,他们的高考英语成绩均在90分以上。本研究的工具是《英语初级听力》练习题。

1.1 信度

进行信度测试时,为了保证测试的时间距离,特选择在第一学期第4周随进度将unit 9作为课堂测试,而在最后一周的复习周重新测试一遍,采用再测信度来测量试题的外部信度。

把学生的两次课堂测试成绩输入Microsoft Excel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学生的测试结果散点基本上是在x轴和y轴间的45度线上,说明两次测试结果相关较高。再将测试结果输入SPSS使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公式的变式计算,结果为r=0.76,这是比较高的外部信度值。

1.2 效度

在这个部分的测量中主要以测量内容效度为主,即检验测试的内容是否有效,是否测试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

表1反映出主要测试技能集中在听辩语音特征和特定细节部分,这主要是听辩能力的测试,而判断交际功能和句间关系听力技能几乎没有涉及,推导隐含意义和说话人态度略有涉及,这种测试技能的分布态势会导致学生在国内的各种大型听力测试考试中某些听力能力的偏颇。

2 测试内容的区分度

2.1 选择题

《英语初级听力》中的听力选择题全部是三个选项,基本集中在每单元的第一部分对话练习和第二部分篇章理解的第一题。

例一:Unit 16-Section 1-Dialogue 2

(1)Where does this dialogue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In a clothes shop

b.In a restaurant

c.In a factory

(2)What is the second speaker looking for?

a.A size 40 pullover

b.A size 36 pullover

c.A size 40 V-neck pullover in grey

(3)What is the biggest V-neck grey pullover the shop has?

a.A size 38b.A size 37c.A size 36

(4)What will the shop probably do for the man?

a.Order a size 36 V-neck grey pullover

b.Order a size 40 V-neck grey pullover

c.Send him a size 40 round-neck pullover

在《英语初级听力》教材里这样的试题屡见不鲜,实际上这道试题不用听学生也能将正确答案猜出,如看完2、3、4题的题目和选项,试题1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肯定是在服装店;而第3题的题目又暗示了试题2的选项V-neck grey pullover的正确;第2、3题的题目和选项以及前面的推测基础完全可以预测第4题的答案为b;也就是说虽然是4道题目但学生只需听录音完成第3题。

这样的试题不仅达不到测试和训练的要求,并且放在每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中往往让学生感觉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做题的兴趣。

2.2 填空题

例二:Unit 11-Section 2-A.Telephone Conversation

—Hello.

—Hello.________?

—It's_Me__.

—Who's__You__?

—Why?__Me__,of course.

—Yes,I know.It's__You__.But______?

—I've told you________.I am__Me__.

—I know you are_You__,but I still don't know who you are.Anyway,I don't want to talk to you_____.I really wanted_______.

—Who do you want?

—__Janet_!

—__Janet_?Who's_Janet__?

—Why,__Janet_lives where you are,doesn't she?

—There's no_Janet__here._______do you want?

……

在上述填空题空格中粗体部分已将该题中重复答案“Me”、“You”、“Janet”部分表现得很清楚,全文共23个空,重复部分达11处,比例约为50%,并且这些重复空格测试的均是人称代词和专有名词,这与一般听力填空测试实词(以动词、名词、形容词为主)的要求有所违背,这也确实没有达到测试大学生听力技能的要求。

2.3 判断题

例三:Unit 18–Section 2–D.Monologue–part 2

()Football game is described as twenty men fighting for two hours to kick a ball into a goal.

该题的错误点非常明显,常识中足球运动需由22个足球运动员完成,这里虽然可以理解成文化常识的测试,但出现在听力测试里并不合适,因为听力判断题主要测试被试者的短时记忆能力。

例四:

(1)The person in dialogue 2 has had no meat pie for his meal.(Unit 15-Section 1-Dialogue 2)

(2)The woman in dialogue 4 will only have something to drink.(Unit 15-Section 1-Dialogue 4)

第15单元的9个对话练习里不难发现上述同类型的判断题,在句中均有非常明显的辅助判断词,学生潜意识里知道全盘否定或肯定的句子90%会是错误的,这种错误设置的题大量存在并不利于学生短时记忆技能的训练。

2.4 简答题

例五:C.Conversation at Perfect Partners Ltd,a Dating Agency.(Unit 13-Section 2-C)

(1)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happen?

Suggested answer:Perfect Partners Ltd

(2)What kind of partner are they looking for?

Suggested answer:A friend of the opposite sex.

(3)Do they know each other before?

Suggested answer:Yes

(4)Do they want to be on good terms again?

Suggested answer:Yes

(5)How much does their meeting cost?

Suggested answer:25 pounds

该篇听力理解材料涉及两部分题目,第二部分5个问答题,除最后一题外,其他题目都很容易从direction部分或问题的表述中猜出正确答案,如第1题只需看标题;题目2不太合理,似乎提问想研究他们是否为同性恋,听力材料全文并没谈到这个话题,只是从第一部分的测试题用表格以区分出两个顾客是一男一女;题目3的答案从题4的“be on good terms again”便可得出,不认识怎会“重修旧好”?第5题的问题已经提到收费了,侧面说明这次婚介是成功的,所以第4题答案也很明显。这样的简答题实际上也实现不了该种题型想要训练的听力技能的提高。

3 结论

测试对教学的作用可以是有利的也可以是有害的,如何界定测试内容的反拨作用可以从以上三点---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来考察。测试题,尤其是作为听力教材的课堂测试材料如果无法有效积极地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技能则需要改进和调整。《英语初级听力》在国内英语教育界已使用超过20多年,很多材料和出题形式已经不太适合现在英语学习者的需要。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尘不变的,高校招收的新生外语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接触的真实语料也愈趋多元,因此测试训练材料也应不断适应老师和学生的需求而有所改进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194-269.

[2]刘龙根,孙怀庆.外语测试学导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32-39.

[3]刘润清,韩宝成.外语测试和他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177.

篇4:某市政府办公室遴选工作人员试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百姓融入广阔的网络生活。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7亿多,互联网已成为群众意见表达的最大平台、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和渠道。其普惠、便捷、共享的特性,为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效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纽带”。

某市政府秘书长指出,办公室人员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主动融入网络生活,善于运用网络理政。

新时期的政府办公室干部,要把网络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手段,运用网络“汇民智、分民忧、解民难”,搭起一座官民良性沟通的“桥梁”,为市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和信息支持。

【试题】

作为市政府办公室干部,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网络理政?不超过500字。

【答案要点】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弘扬主旋律,聚集正能量,把市委市政府的意志、决策、主张宣传好展示好,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另一方面,要学会在网络中“走访”,准确把握网民的思想动态,汇集民声民智,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让互联网成為市委市政府同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具体说,在五个方面进行网络理政:(1)用网络测量民意。第一时间掌握网民民意主流,对网民的情绪和民意趋势进行研判,为市领导提供决策参考。(2)用网络公开信息。对应该公开的信息第一时间向广大网民公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搜集好网络反馈的声音。(3)用网络提供服务。通过建立网络服务的各类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互通,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更多的便民服务。(4)用网络回应质疑。对公众的诉求要及时做出回应,答复好群众关切。(5)用网络开展协商。对要出台的政策规定的主要内容在网络中适当公布,让广大网民发表意见和建议,确保出台的决策更加符合实际,贴近民心。

篇5:市政学历年试题

(一)一、填空

1、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6、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二、名词解释

1.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三、论述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李贺诗歌的艺术成就.(1).奇特的构思与想象.李贺的诗往往给人一种神秘、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

(2).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如《李凭望篌引》诗中一系列的典故,使人读起来如坠入里雾中,一片朦胧.(3).新奇意象的运用.李贺以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在《天上谣》中诗人以超常的想象,设想天上美好的世界,从而感叹人间岁月的匆忙。

(4).奇警峭拔的语言艺术.在语言运用上,李贺力避平淡,在设色浓丽中又追求奇警峭拔。炼字造句传神又极富特色。李贺善用通感的方法,把事物系上感情、感觉等.李贺非常注意语言的创造性,遣词造句,力避陈言,语羞雷同,另创新词。

唐代文学试题

(二)一、填空

1、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二、论述

1、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1).诗中有画,(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细微的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使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融入其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清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2).诗中有禅,(一些作品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渗入了禅宗佛理的关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3).诗中有声(王维工于音律,善于描摹大自然的声响,来刻画景物,创造意境)(4).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创造.2、联系具体作品,谈谈安史之乱对杜甫创作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前面比较愉悦,后期目睹了民生凋敝 生灵涂炭的惨状,诗风大变,变得雄浑苍厚,体现出悲天悯人的情怀,更具代表性,就是忧国忧民,对国家的担心和忧虑,想为国家出力。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史之乱后,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足以体现了安史之乱使杜甫的诗歌创作转为了忧国忧民的状态。唐代文学试题

(三)一、填空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二、论述

1、举例说明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征。

(1).以心象融铸物象.李商隐这样的诗人处境恶劣,心事有口难言,有“几欲是吞声”的隐痛,于是在潜心摹写自己心象的同时,又须着意将其客观化,将难以直接表现的心象,渗透或依托于物象之中,令人抚玩不尽.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呼起兮,声象君之东音“,这一系列的意象给读者丰富的暗示和联想.(2).比兴、寄托和象征的融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利用谐音以“丝”寓“思”,语含双关;双关、谐音不露声色地与其他手法揉合起来运用,进一步扩大丰富了比兴、象征的范围。使诗歌内容的含蕴和诗歌意象的暗示性大大增强,诗境的朦胧程度也大大增加了.(3).朦胧的诗境和凄艳的色调.《无题》,全诗以梦醒时的长叹起,以幻觉消失后的怅恨结,迤逦而去,首尾照应。将失意的爱情写的朦胧瑰艳,哀感缠绵。亦真亦幻的意境,铸造成一种朦胧凄美的气氛 唐代文学试题

(四)一、写出作者姓名

1、《东皋子集》 王绩 2、《盈川集》 杨炯 3、《陈伯玉集》 陈子昂 4、《长江集》 贾岛 5、《樊川文集》 杜牧 6、《王子安集》 王勃 7、《幽忧子集》 卢照邻

8、《王右丞集》 王维 9、《昌谷集》 李贺 10、《樊南文集》 李商隐

二、分析

1、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首联是对当年东吴灭亡历史的回顾。“下”与“收”二字,连贯而成,相互呼应。前者表明王濬兵来之迅猛;后者写出东吴政权覆灭之命运,冠以“黯然”,更见惨凄。颔联是承上联具体地写出金陵政权“黯然收”的景况和原因。颈联两句是诗人触景生情,对历史上的兴亡,发出伤心的慨叹。尾联是全诗的主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

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三、论述

1、依据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谈谈他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在诗歌理论上也很有建树。他以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和创作的实践,相当准确地反映了唐诗发展的趋势。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全面表达了他的诗歌理论主张。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这一理论主张,符合文学发展的趋势,适合了诗歌创作中新的审美意识,它既是初唐反对绮靡文风的总结,又对诗歌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呼唤着唐诗繁荣期的到来。

他的创作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能彻底摆脱齐梁的浮艳习气,为端正唐诗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贡献。作品大多是有感于政事所作,有的是抒发抱负,有的是托物言志。从宇宙、历史的变化中感悟人生、思索人生的意义;有感岁月如流,人生有限,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慨等,表现出了他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不平。他的诗语言古朴,格调雄浑,具有建安、正始的遗风。2、论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它“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它涵盖了盛唐文人在文学中表现出的开阔的眼界,自由活跃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激奋昂扬的气概。它展现了强大民族鼎盛时代的整体精神风貌。

唐代文学试题

(五)一、写出作者姓名

1.《河东先生集》 柳宗元 2.《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 3.《香奁集》 韩偓 4.《唐风集》 杜荀鹤 5.《孟东野集》 孟郊

6.《元氏长庆集》 元稹 7.《韦苏州集》 韦应物

8.《元次山集》 元结

唐代文学试题

(六)一、写出作者姓名

1、《骆临海集》 骆宾王 2、《王司马集》 王建 3、《昌黎先生集》 韩愈 4、《张司业集》 张籍 5、《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 6、《杜少陵集》 杜甫 7、《张曲江集》 张九龄 8、《高常侍集》 高适 9、《岑嘉州集》 岑参 10、《华阳集》 顾况

二、论述

1、谈谈长安十年的生活经历对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

杜甫在陕西长安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他在长安期间写成的一系列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传世诗篇,标志着他经历长 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认识有了新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1.诗歌分类

杜甫在长安生活十余年,留有诗篇240首,占其总数量的近五分之一,这些诗作内容基木上可以分为几类:反映杜甫到长安后困难生活、杜甫在长安与达官贵人交往、杜甫在长安经历“安史之乱”、怀念李白、在长安游玩以及其他方而内容。奠定其文学创作地位的一些上乘佳作即完成于诗人在长安时期。2.诗歌内容与地位

杜甫诗歌内容与他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他在长安主要生活在下层,他观察现实社会的结果写了大量反映社会各方面内容的诗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写出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时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北征》《二吏》等诗篇,讲述人民苦难,痛斥统治阶级贪残,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在长安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诗歌写作思想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以诗写史,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

唐代文学试题

(七)一、填空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6.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7.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代文学试题

(八)一、填空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6.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7.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8.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9.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二、论述

1.谈谈韩孟诗派在诗歌创作方面的特征

①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物质。②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③雄奇怪异之风。

④以文为诗。大胆创新,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写出了不少“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的佳作。

⑤以议论入诗。无视古典诗歌重形象、重比兴、重趣味的传统,屡屡在诗中大发议论,直接表述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形成了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唐代文学试题

(九)一、填空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4.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7.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0.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四、论述

1.谈谈陈子昂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方面的得与失? 作为诗人,陈子昂的诗开创了唐代现实主义诗风。后来的李白、杜甫和韩愈,都受到过他的影响,难怪韩愈认为唐诗的由衰转盛,从陈子昂开始。杜甫也称赞他“名与日月悬”,而李白更是把他比喻为文坛的麒麟与凤凰。这,就是陈子昂的“得”

篇6:市政学历年试题

市政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9

2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狭义的市政主体是指

A.城市全部政治力量

C.城市国家行政机关

2.我国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

A.中共市委B.市人大C.市政府D.市政协

3.我国各城市的妇联实行

A.团体会员制B.联盟制C.自愿制D.联合制

4.市政体制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取决于

A.生产力水平B.国家政体C.历史传统

5.西方国家的市长和市议员的产生途径是

A.选民直接选举B.选民推举C.选民间接选举D.选民联名提议D.民族习俗 B.城市全部政治组织 D.城市国家机关

6.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城市政府开始大力推行公用事业的民营化,对公用事业管理遵循

A.分类管理原则B.市场化原则C.直接管理原则

7.我国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机构对由选举产生的政务类官员推行

A.全权责任制B.任期目标责任制C.绩效评估制D.首长负责制

8.城市科技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是

A.为配套产业服务

C.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9.规划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依据是

A.支柱产业B.行政地位C.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D.城市性质

2013年4月市政学试题及答案D.间接管理原则 B.为主导产业服务 D.大力发展科普工作

10.提出城市具有居住、游憩、劳动、交通四大功能的城市规划大纲是

A.《建筑十书》B.《雅典宪章》C.《马丘比丘宪章》D.增长极核理论 11.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A.5年B.10年C.15年D.20年 12.城市每家企业的生产、每户居民的生活都离不开基础设施,这体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的 A.生产性B.公共性C.承载性 13.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必须纳入 A.城市发展计划 C.行政地位

14.我国城市公共事业领域的资金投入以

A.政府为主B.国营企业为主C.社会力量为主D.私营企业为主 15.以商品形式向市民提供精神产品和文化娱乐服务的市场是

A.城市人才市场B.城市文化市场C.城市金融市场D.城市商品市场 16.城市公共财政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为基点,其前提是

A.服务市民B.市场失灵C.服务企业D.营利 17.我国城市土地一般指城市市区内的土地,属于

A.国家所有B.集体所有C.企业所有D.个人所有 18.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最基本、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

A.城市的资源质量B.人群健康C.城市环境污染程度

D.生态状况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D.产业结构

D.基础性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1年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中提出的概念是 A.生态城市B.环保城市C.可持续发展城市

D.绿色城市

20.城市中人们长期共同生产、生活或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而形成的社区,称为 A.自然社区B.法定社区C.功能社区D.自治社区 21.我国城市中负责城市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部门是 A.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C.市公安局

22.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领导核心是

A.市政府B.市人大C.城市安全职能部门D.中共市委 23.城市公共安全控制机制包括控制和

A.决策B.预防C.监督D.执行 24.衡量市政管理业绩的基本标准是

A.市政绩效信度B.市政绩效指标C.市政绩效效度 25.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是

A.市政绩效B.城市经济效益C.城市社会效益

D.城市生态效益D.市政绩效满意度

B.市民政局 D.市财政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6.生态城市作为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区,其主要特点有 A.和谐性B.可持续性C.整体性27.下列属于中共市委设立的工作部门的有

A.政策研究室B.办公室C.组织部 D.高效性E.区域性

D.宣传部E.统战部

28.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有 A.城乡分离 B.发展呈现多样化 C.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D.重工业中心

E.第三产业的中心 29.市政体制涉及的方面有

A.决策审批B.人事任免C.经费分配D.业务指导30.下列属于我国城市人民团体的有

A.市总工会B.市妇联C.市共青团D.市工商联31.市政体制内容的两对基本关系是 A.政党组织与代议机构 B.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 C.代议机构与国家机构 D.代议机构与行政机构

E.行政机构与国家机构

32.我国城市政府的社会职能包括

A.户籍管理B.流动人口管理C.民政管理D.社区管理33.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城市规模B.土地开发C.产业结构D.资源优化34.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有 A.城乡统筹原则 B.合理布局原则 C.节约用地原则 D.集约发展原则

E.先建设后规划原则

35.城市公共财政的主要功能有 A.维护公共安全 B.资源配置 C.收入分配

D.经济稳定与增长

E.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利用率 36.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的社会意义有 A.促进经济增长 B.提高人均寿命 C.保障市场竞争

D.体现基本人权

E.工作联系E.市政协E.司法行政管理 E.建设布局

E.维护社会稳定

37.我国城市公共收入的公平原则具体可分为 A.人均分摊原则 C.户均分摊原则 E.支付能力原则

38.城市社会保险管理包括 A.养老保险管理 C.医疗保险管理 E.商业保险管理 39.市政绩效的特点有

A.公共性B.系统性C.技术性 40.市政绩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的方面有

A.经济B.效率C.效益D.效果E.效能

D.工具性E.非人性化

B.合作保险管理 D.失业保险管理 B.受益原则 D.单位分摊原则

非选择题部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41.简述我国城市中民主党派的作用。42.我国原有的市政体制有何弊端? 43.简述我国市政职能确立和调整的原则。44.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5.简述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46.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题12分)

47.论述建设生态城市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2分)

48.某市市政府将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置于城市化进程之中加以研究,在分析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结构转型与区域变化的态势、总结实施公共安全管理的成熟经验、分析公共安全管理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把握该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共性与特点,提出了构建该市公共安全管理网络体系的对策。逐步建立起“五网络一中心”的社会安全网络:社会保障和救济网络、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社会公共安全网络、抗击自然灾害网络、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网络,以及以110为平台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中心,形成了指挥统一、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使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和“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问:(1)分析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成因。(2)联系实际谈谈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 市政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0292)

一、单项选择题

1——

5、CBABA6——

10、ABBCB11——

15、DBBAB 16——20、BACAA21——

25、BDDBA

二、多项选择题

26、ABCDE27、ABCDE28、BCE29、ABCDE30、ABCD

31、BD32、ABCDE33、ABCDE34、ABCD35、BCD

36、ADE37、BE38、ACD39、ABCDE40、ABC

三、解答题

41、(1)积极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2分)(2)发展城市社会主义民主;(1分)(3)为城市现代建设献计出力;(1分)

(4)协助城市有部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2分)

42、(1)市政职能转型不到位;(2分)(2)市政机构设置不合理;(1分)(3)城市行政区划不够优化;(1分)(4)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不合理;(1分)(5)配套制度改革不深入。(1分)

43、(1)市政职能取决于城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制中的地位;(2分)(2)市政职能取决于城市的特色和工作重点;(1分)

(3)城市政府要履行一级地方政府的一般职能和专门职能;(2分)(4)市政职能必须依法确立和调整。(1分)

44、(1)科学地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1分)(2)科学地预测城市的人口规模;(1分)(3)科学地规划城镇体系和城市布局;(1分)(4)科学地规划城市基础设施;(1分)

(5)科学地认识和尊重城市发展的承载力;(1分)

(6)部署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重点、措施和步骤。(1分)

45、(1)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2分)(2)城市市民生活的基本条件;(1分)(3)为生产生活提供优良条件;(1分)(4)避免和减轻各种灾害的危害;(1分)(5)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分)

46、(1)法律手段;(2分)(2)行政手段;(1分)(3)信息手段;(1分)(4)宣传手段;(1分)(5)经济手段。(1分

四、论述题

47、(1)因地制宜原则;(2分)(2)以人为本原则;(1分)(3)综合性原则;(1分)(4)区域整体性原则;(1分)、(5)集约化原则;(1分)(6)有机集成原则;(1分)(7)重点性原则。(1分)(结合实际具体展开3分)

五、材料分析题

48、(1)①自然环境的脆弱和社会环境的失调;(1分)

②城市公共安全的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核电站安全、信息安全、转基因食品安全、恐怖主义活动等新的公共安全问题;(1分)

③科学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所引发的技术设备故障;(1分)

④经济全球化导致受国外影响(如事业、金融危机、跨国犯罪等)而诱发或加剧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1分)

⑤城市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关联性,成为处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紧迫性的基本原因。(1分)(2)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1分)②统一指挥;(1分)

③各专业力量分工与写作;(1分)④物资及时充分供应;(1分)

上一篇:新生代表致辞演讲稿下一篇:销售助理的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