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价值观感想

2024-05-07

安全价值观感想(精选9篇)

篇1:安全价值观感想

安全价值观感想:

企业的各级领导和职工个人都必须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来确保企业生产和职工个人操作、作业安全运行。安全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安全的认知程度。换言之,安全价值观是每个人自身安全意识、安全观念、所处环境、安全技能等自身安全问题的综合反应。因此,要想避免和减少事故伤害,保证自身安全,必须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提高安全意识是树立正确安全价值观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思维意识来支配的,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首先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这就要求首先要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安全培训、事故案例分析、安全论坛、安全知识考试等方式进行。其中,事故案例分析是培育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让发生事故的过来人讲讲事故的经过,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一般来说,遭遇过事故或者受过事故伤害的人,他们的安全意识就会强一些,这是因为事故的经历已经在他们的心里深深扎根。安全规章制度的健全与落实执行是树立安全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特别是形成企业自身的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上,必须从强化制度、加强培训、从严管理等各方面入手,以人性化安全管理为依托,通过讲道理、摆事实,设身处地的为职工着想,深化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帮助职工克服麻痹侥幸心理,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通过行为约束,言传身教,企业和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建立相互监督、相互提高的正确安全价值观的运用,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有什么样的安全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篇2:安全价值观感想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化“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结合我院“二比二让聚力医院发展”活动为主题,医院党委下达了《关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各科室、各支部认真组织学习和讨论,大力弘扬和倡导卫生职业精神,彰显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引导医务人员加深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推进我院行风建设、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此,我开始深入学习党办发的医院核心价值观的资料,特别认真拜读了我们鲍鹰院长提出的“传承医院文化,树核心价值观,打造感动式服务”。一文。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件难事吗?如何打造感动式服务?平凡的我能做到吗?这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我脑海。

心里有春天,心花才能怒放;胸中有大海,胸怀才能开阔。平凡的工作要用不平凡的态度来完成。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护士的心是一颗颗天使的心,是爱心、耐心、细心,更是责任心。我们新时期的护士更应当与病人心连心,悉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无私的奉献支撑起无力的生命,重新扬起病患人生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顔,让一户户曾经失落的家庭都重拾欢声笑语。

张中南教授的经典著作《唤醒医疗》一书提出的人本护理,要求护士对病人实行整体护理,全面履行对病人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如果我们能很好的践行人本护理,那么医患关系便会更和谐,“白色冲突”也会消失于无形。

孙子曰:激水之急,至于漂石者,势也。我们护理的发展也一样,它需要一股持久而强大的驱动力和向心力作后劲。只有所有护理人员统一思想,统一观念,统一行为,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加快护理事业的发展。通过不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教育,把微笑服务、主动服务融入于我们的日常工作,切实做到首问负责制、首接负责制、首诊负责制;以精湛的技术,优越的服务品质为病人服务,进一步提高病人 1 的满意度。科室护士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大家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在重点难点问题上献计献策。如我们这科室以老年病人居多,在称呼上,我们改变了以前直呼其名甚至叫床号的习惯,我们会亲切的叫声“吴奶奶”“李爷爷”。而患者也常常把我们当作孙女似的,和蔼的叫“小沈”“小杨”。然后我们就会接上:“奶奶,今天感觉怎么样?需要我帮你什么吗?”虽然对话简单普通,却拉近了护患关系。我们也非常重视病情的早期观察。记得一个冬天的夜晚,夜班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有位糖尿病患者敞开着被子,于是便轻声上前帮忙盖上,不料患者说太热出汗睡不着。这时职业的警觉性让她有了思考:大冷天怎么会出汗呀?会不会低血糖了?于是立刻监测了血糖,果然患者血糖很低了,当即采取了措施,没有发生意外。鉴于科室糖尿病人居多的特点,我们重点加强了健康宣教,设立健康小屋,配备多媒体设备及胰岛素注射模、食物模具,定时为病人集中授课并一对一指导胰岛素的注射及饮食治疗中食物份数的交换等。

当然,离我们鲍院长要求的为病人提供感动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让病人“看好病、好得快、不出事、花钱少、感觉好”,我们需加倍努力。

一、护士的生活护理理念有待彻底改变。生活护理,不单单是生活照顾,护士可以通过生活护理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可以通过生活护理为病人带来舒适感、安心感、被关怀感;我们还可以通过生活护理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随着老年社会的来临,子女工作生活的压力,老年病人的生活照顾已成为一个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者,包括生活起居、饮食、外出检查等,需要医院的护士、后勤人员、食堂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应从细节上抓生活护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主动服务为感动服务,当然,我想,这些措施的落实离不开护士人员的合理配备及相应的收费支持及其他各流程的不断完善。

二、病情早期观察有待进一步加强。护士要运用专业知识早期观察到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以促进 2

康复。如发现病人有痛苦的表情时,我们要及时评估,及时监护生命体征,而不是仅仅做医生和病人的“传话筒”,我们要成为医生早期发现病人病情变化的“眼睛”。当然,这需要我们护理部、护理管理者及我们的资深护士一起对年轻护士的谆谆教诲及悉心指导,但更离不开护士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忠诚及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护士能自觉加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护理水平,让病人“看好病、好得快”更会“感觉好”。

三、护士的知识水平有待不断拓展与深化。护士完成治疗处置必需掌握药物作用,用法,副作用及操作的注意事项,可能并发症等。要给病人做教育指导,首先自己要掌握相关知识;要给病人做好心理护理,除了要善于洞悉病人的心理变化外,必须掌握沟通技巧,语言艺术以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要做好优质护理,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并在各个知识面上不断深化,才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篇3:安全价值观的探索与研究

安全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安全的认知程度。换言之,安全价值观是每个人自身安全意识、安全观念、所处环境、安全技能等自身安全问题的综合反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安全是人的第二层次需要,需求程度仅次于人对生存的需求。安全管理学中认为,如果想避免和减少事故伤害,保证自身安全,必须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安全价值观的基础是什么;安全价值观体现什么;安全价值观如何应用;安全价值观的本质是什么?文章将从这几个方面介绍安全价值观。

1 安全价值观的基础

一切价值观都来自于意识。安全意识是安全价值观的基础。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因为行为是由意识来支配的。在安全管理上,安全意识是决定安全价值观的基础。

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常见的几种负面安全意识包括:(1)混沌型:认为目前的安全水平还过得去,浑浑噩噩地生产工作,思想深处对安全问题不重视,这种安全意识与文化水平低下有直接关系。(2)自恃型:此类型多为技术熟练,专业工作年头多的“老”字辈员工,自恃经验丰富,在工作中无所顾忌,他们发生事故可能性很大。(3)任务型:为了保生产,赶任务,加班加点连续作业,超负荷运转,以致安全意识每况愈下,导致发生事故。为了根除以上几种错误的安全意识就必须要建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首先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这就要求首先要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企业在加强职工安全意识的建立可以通过安全培训、事故案例分析、安全论坛、安全知识考试等方式进行。

2 安全价值观的体现

安全价值必然体现在企业生产实际应用中。安全技能是安全价值观的体现。安全技能是一个人掌握安全技术的能力,实践证明,安全技能直接关系到作业者的安全状况,也从中体现出个人的安全价值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各工种安全技能的培训学习,使作业人员懂得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避免受到伤害。

在实际生产中,个别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对技能一知半解,尤其是到了陌生作业环境中,在不了解所处环境状况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伤害。例如:一名刚参加工作的电工,在刚接触工作时,由于对电路知识精通,对电路敷设规则不熟悉,那么他在作业时,极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其他工种也是一样,这就要求必须进行各工种安全技能的培训学习,使作业人员懂得怎样干安全,怎样干不安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避免受到伤害。

这是由于安全技能不过关造成的,也就是说自身的安全价值观存在问题,没有认识到安全技能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将安全价值观体现在生产实践中。

3 安全价值观的运用

价值观要对个人行为的约束;所以自身行为是安全价值观的运用。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目前全世界最常见的是交通事故。常见的交通事故大多是由司机的驾驶不当引起的。常见的不当驾驶行为有:无证驾驶、超速驾驶、酒后驾驶车、疲劳驾驶、超载驾驶等等。杜绝这些不当的驾驶行为是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这就要求每个司机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也就是指每个司机有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如果每个司机有正确的安全价值观,驾车时就会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要求,谨慎驾驶,安全行车。这就会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也是一样,有些人员违章作业一而再,再而三的造成事故。这就说明有什么样的安全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4 安全价值观的本质

价值观的本质是人们对社会的反映。保障安全是安全价值观的本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及家人平安顺利,这一切的建立需要有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指导。也就是说安全价值观的本质是保障自身安全,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活动下产生的,是心理活动的外在体现。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工业生产中大多数事故与人的因素有关。这就要求在安全管理上必须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深化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5 结论与展望

企业的安全问题是企业的重大课题。要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企业就必须引导职工建立正确安全价值观。具体方式就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让每个职工认识到安全价值观的重要性。

可以预见,随着每个职工对安全生产有认同感,养成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企业内部将会形成安全的良好氛围。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摘要:文章从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安全价值观的研究意义,介绍了安全价值观的基础,研究了安全价值观如何体现,讨论安全价值观如何实际运用,揭示了安全价值观的本质,最终得出安全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安全价值观的建立对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安全价值观的不断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我国的安全状况必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关键词:价值观,企业安全管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10.

[2]罗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

[3]邱菀华,斯图尔特.价值工程方法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4]杨建昊,金立顺.广义价值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

[5]王乃静.价值工程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7.

[6]亚当斯密.国富论[M].天津: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

篇4:安全价值观感想

一、立法问题

(一)立法权限问题

1.条例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条例明确规定,对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责任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事故组织调查系政府职责,应当属于行政执法行为。我国工会组织的法律地位较为独特,既不属于政府部门,也非民主党派。法律有权设定其权利义务,但国务院在行政法规立法中作出影响工会组织权力义务的设定就值得商榷。

此外,从立法本意来说,对事故的“处理”不是组织事故调查的主要目的,事故调查组不是为查事故而设立,而是为了今后更好的预防事故发生、总结事故经验,以便采取更为有效的防范措施,实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减少,这才是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条例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但是,发生事故的单位可能是民营企业、或者是外资企业,具有“私人”性质。而事故调查权属于行政管理权,行政管理权具有“公权”性质,将“公权”赋予“私人”行使显然不合适,更何况事故调查行为是行政执法行为,“私人”组织行政执法活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就更为不妥。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就存在政府为民营、外资企业指定任命调查组组长的可能。

2.条例第三十二条第四款规定,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为人的行为是否需要受到刑事法律责任追究的立法权归属全国人大,涉及刑事的立法权是全国人大的专属权,行政法规立法中不宜作此类规定。

(二)法律条文的表述问题

1.条例第三条对事故等级划分进行规范,笔者认为其文字表述不够严谨。对于什么是特别重大事故,笔者的理解是指,“在同一起事故中”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以上”的事故。由于法律是针对社会不特定的对象、公众制定的,内行人可以读懂的文字不一定能让外行人也看得懂。笔者曾让几位中学生区分“有色”和“有色金属”,他们普遍表示仅对“有色金属”有些了解,对于“有色”则显得茫然。“有色”和“有色金属”在法律条文中的出现并不少见,不少条文中的“有色”就是指“有色金属”。笔者认为,将“有色金属”表述成“有色”是不严谨的。同样,条例对事故等级的划分缺少“在同一起事故中” 的限制条件,可能也会给人以误解,甚至误认为在同一行政区域的一定期限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可以累计叠加。

2.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笔者不理解的是,这里的有关材料为什么不包含复印件,难道复印件不是材料?还是另有特指。如果是另有特指,则应当在法律条文中加以明确,以便操作。

二、法律适用问题

(一)适用范围

条例第二条规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

如果一起事故未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济损失的,未危及公共安全,仅仅造成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经济损失,是否适用本条例?比如:单位自行发电,由于接错线路,发生短路烧毁及其设备,造成经济损失;再如,由于购买的材料、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导致发生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此类事故,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是否有必要去调查?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满足调查工作的需要?当前的生产经营单位,民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例不小,相对国有企业的数量而言,该比例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此类企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起数将更多。现行法律对人身侵权案件尚存“自诉”规定,即“不诉不理”、“不告不理”。笔者认为,如果事故仅仅造成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经济损失,未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济损失的,政府不需要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否则,物权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规定将很难得到相应的体现。

(二)几个概念的理解

1.迟报、漏报、谎报、瞒报

条例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迟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对事故虽然已经上报,但未在法定的时限内上报,不符合有关上报时限的要求。“迟报”基本不存在太大的异议。

“漏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对事故虽然在法定期限内上报,但是上报的内容不全,仅仅是整个事故的一部分,无法反映事故的全貌。“漏报”,仅仅启动了上报程序,对实体处分没有帮助。也有一说,对整个事故不报的行为也属于“漏报”。当然,“漏报”的前提必须是主观方面不存在过错。

“谎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主观方面存在故意,以故意隐瞒事故真相或者编造、捏造虚假事故进行上报的行为。其形式上已经上报,时间上也满足法定要求,但是由于反映的内容不符合事故的客观真实,需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瞒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主观方面存在故意,对本应依法上报的事故人为的加以全部隐瞒或者部分隐瞒。其后果是,事故的真实性没有得到及时的反映。从形式上看,“瞒报”与“迟报”相近;从结果上看,“瞒报”与“漏报”、“谎报”相近;从主观恶性上看,“迟报”和“漏报”均不存在主观故意,而“瞒报”、“谎报”则存在主观故意。

如何对违法行为进行准确定性,是行政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关键,关系行政执法机关能否“依法行政”,关系到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能否不败诉,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政府形象的树立。现实遇到的难题是,在事故报告中,究竟什么样行为应当定性为“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它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如果定性错误,可能导致适用法律上的错误,导致行政违法。

鉴此,笔者建议对事故的上报行为仅作二类定性:一是“迟报”,即只要上报的内容是真实的,仅仅是时间程序上、形式上不能满足法定条件,即可以认定为“迟报”;二是“错报”,即只要上报的内容存在不真实的情况,这里包括全假或者部分假,迟报、漏报、谎报、瞒报都属于“错报”。这样的分类可能更能方便执行,更有利于操作。

2.负责人

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按照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规定,我国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是本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是本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主持本行政机关的工作。在行政机关正职缺失时,主持本行政机关工作的副职是负责人。无论正职主持工作还是副职主持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只有一人,任何行政机关不可能同时存在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负责人”。笔者认为,事故发生时,有关负责人能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施救固然是好事,一能体现领导对事故的高度重视,二能对事故施救起到较好的协调作用,这些都是积极有益的。但是,社会存在分工,政府与部门之间虽说分工不分家,但事实运作过程中存在分工合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正是这种社会分工才出现职责分工,才有权责对等的需求,才有恪尽职守的要求,才能减少推诿扯皮现象。如果所有的事故都要求人民政府负责人赶赴现场,只恐怕人民政府负责人力不从心,加上政府负责人每天承担大量的日常工作,也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应对事故,客观现实中也没有这种必要。社会要发展,事故发生也就在所难免,而且是天天有事故。倘若让省长、市长、县长凡事故必躬亲,经常奔波于事故现场,疲于应付事故而荒于政务,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办到。笔者考虑,既然政府的“负责人”只有一个,而政府的“领导”可能配有几个,能否将赶赴现场的“负责人”改成“领导”,这样或许会更有利于操作。从人头数量来看,多配几个政府副职可能更大,更有助于解决“负责人”奔赴现场的精力体力问题。

3.“现场有关人员”、“本单位”

条例第九条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由于事故可能在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场所以外的区域发生,这里的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是指那些人?是与事故单位存在组织、人事、工资、劳动关系的人,还是与事故本身造成的后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且在现场的人员。笔者认为,在事故现场的自然人合法权益因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受到侵害,该自然人应当属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如果该自然人与事故发生单位没有工作隶属关系或者是没有固定职业,要他们向他们的各自“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事故的施救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也有悖于条例的立法本意; 特别是对于没有固定职业的,谁又该是“本单位负责人”?需要具体的规定,以便于操作。

4.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

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笔者认为,应当谨慎启动应急预案,能够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的尽可能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施救。因为每个事故应急预案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需要涉及多个部门,需动用大量的人财物力。该程序一旦启动,其耗费将一直延续到事故现场清理、伤病人员救治直至善后处理,成本将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一个启动应急预案的标准,该应急预案就很容易被启动,势必给事故单位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也会无意义地牵扯政府精力,占用社会有限公共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当前,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对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条件加以明确。现实中也没有一遇到事故就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必要。比如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很小的事故,在车间作些简单处理就足以消除影响的,这就没有必要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5.“有关”的范围

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所有的人不应当都是有关人员,“有关”人员的范围也既不宜盲目扩大,也不宜过度缩小乃至于将真正有关人员排除在外,这就需要一个标准来认定。没有标准,可能也只能依据调查组的主观意志来自由判断?容易导致把无关的人员牵扯进来。操作起来的结果很可能造成影响生产经营单位的正常活动,甚至变相成为违法干预、侵害生产经营单位的自主权。事故调查行为属于行政执法,有些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由企业牵头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该调查组是否也就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如果“有关”单位和个人拒绝提供,该调查组又该采取什么措施?

6.“擅离职守”

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具有法定职责岗位的“擅离职守”比较容易理解,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岗位职责可能随机程度会大一些,随时可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比如岗位撤并、出差在外、无法及时赶回,客观原因失去联络无法联系,交通工具不变或者没有交通工具等等,都可能导致无法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条例规定的“擅离职守”该如何理解,如果没有主观上的故意,是否应当被认定为擅离职守?谁有权认定擅离职守?这些需要明确规定,才有利于操作。

三、其他问题

(一)事故报告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的细化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事故单位的名称、证照登记编号、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及其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单位成立时间、办公地点或者住址、经营范围、主管机关等等。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及事故的简要经过

时间上统一以公元时间、24时制。地点上明确到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门牌号(当地的“土名称”。当地的交通状况,事故现场的描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点线、条块结合等等。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上岗前或者事故发生前的现场人数清点、统计,事故发生后的人数清点、统计。可以从劳动防护用品领用情况、核对交接班对照表等方面推算事故现场的人数。损失方面重点统计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商品存货及其他物件损失情况。

4.已经采取的措施

事故上报情况,现场施救情况,现场指挥情况,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现场交通通讯情况,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情况。现场无法解决需要支援情况,比如:存在哪些未能自行克服的主要问题,对财产如何保护,对人身采取那些保护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7.对报告中陈述的事实应当提供、随附有关证据。

(二)公安机关的追捕归案能力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公安机关的侦查缉捕能力不容置疑,也是其业务之重点。但笔者还是有些疑虑,对公安机关提出高要求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要求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可能要考虑现实。前阶段有些地方提出“命案必破”,结果是否所有的“命案”都已“侦破”,即便把一个地方的所有警力都都投入命案的侦破工作,想要“命案必破”也很难。从公安机关现有人员素质、设施配备、其他装备等主客观条件来分析,能保证依法立案,并采取积极的强制措施加以侦破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有些犯罪嫌疑人不是主观上想让其归案就能归案的,不仅我们国家目前做不到,就西方最发达的国家也无法办到。“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做不到的,而且不仅是现阶段做不到,将来也做不到,除非人类已经建立完美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已经不存在任何社会矛盾。

(三)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

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可以看出,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的形式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国务院直接牵头组织形成的调查组,第二种是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牵头组织形成的调查组。这种“授权”是否需要通过行政法规立法的形式予以确定还是通过发布国务院决定的形式予以确定,目前尚不清楚。如果是以行政法规立法形式确立,那么,如果没有法定事由并依照法定程序,被“授权”的部门对此类特别重大事故均有权直接代表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因为这种“授权”具有显著的“独占性”、“排他性”。

(四)地方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

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司法实践中,“授权”与“委托”通常都是合并使用,“委托”应当办理“授权委托书”,委托的核心是授权,没有授权的委托是空洞的,委托是形式,授权是内容,不宜将授权和委托人为地分开使用。此外,地方政府无权“创设”进行“授权性”立法。在同一条例作出“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等二种不同的规定,不难看出这二者之间应当存在较大区别。相对前款规定的“授权”,笔者认为,条例规定的“委托”应当理解成单项委托,即接受委托的部门自接受委托之日起至事故调查结束形成事故调查报告之日止,这期间有权以委托人的名义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对于其他事故,未经委托人委托,该部门没有调查权,不能当然的取得合法的调查资格。条例对如何办理和执行授权委托也没有具体的规定。

(五)行政执法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得跨越行政区域进行行政执法活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如公安机关刑事侦察活动)

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以上”二字应当删除)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的属地原则无可争议,也符合我国目前的行政管辖的基本原则,即由行为发生地管辖为主。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其参加的地位?作用?是否作为事故调查组成员,履行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职责?如果履行职责,意味着跨行政区域进行行政执法,这将涉嫌违宪。另外,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如何得知发生事故?谁负有义务、负有责任通知、报告“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这些问题,条例没有解决,实践中是很难操作的。

(六)建议建立事故调查组人员的回避制度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是指参员事故调查的各成员单位,不是指个人。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似有不妥,应当是调查组人员应当与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笔者认为,在对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中应当引入或者建立回避制度。

(七)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篇5:有关价值观之感想

敬爱的党支部: 12月13日晚,来自政法学院的余四川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的生动的党课。所谓价值,即是在主体与客体的联系中,客体对主体的存在、发展和完善所具有的效应。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谈到人生观,价值观,就不禁让我想起前不久发生的长江大学救人事件。看到媒体有关10.24长江大学救人事件的时候我被震撼了。江水无情人有情。为救溺水的两名儿童,三个花季少年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我想,在遇到险情的那一刻,肯定来不及多想,这十余名大学生以为区区血肉之身就能抵挡住滔滔江水,无奈天不遂人意,一阵挣扎过后人梯被毁,为了挽救更年轻的生命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我们扼腕叹息的同时必须肯定这种见义勇为的人梯精神是值得高度赞许的,比起很多人的冷眼旁观、麻木不仁,这群充满热血的大学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境界最高也是代价最高的一节道德课。只是生命之花已经无法再重新绽放。在这义举被频繁传颂的过程中也引发我们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勤俭、善良为传统美德。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是人人有责,见义勇为更是其中之要义。先别说见死不救是不可取的,无论你有无能力,当你遇见有人身陷险境的时候你都应当在能力范围内尽全力伸以援手。更何况据报道很多事故现场其实只要有人愿意伸出援手是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的,因此对于居然存在渔民见死不救只为赚取捞尸费的说法,让人感到义愤填膺。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逝者已矣,是为不幸;生者如斯,情何以堪!

围观者见死不救的说法虽然历来都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但是见死不救究竟能否定罪,这在法律上又是一个有待商榷的议题。面对那些视他人生命为草芥之徒,我们不禁发出抗议。当然这里并不是号召大家盲目地救人,前提是要在保证自身安危之下进行及时、恰当的救助或者求援。我们不鼓励为了挽救一个生命而不顾另一个生命的行为,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都是平等的。那些冷漠麻木的人,如果哪一天,当你自己深陷险情而求救无门的时候你又会怎样?我无法想象那些可怜可爱的孩子在冰冷的江水中挣扎、哀嚎的情景,谁能不为之动容?很多时候,善念之在一念之间才能体现,这并不是冲动,而是一种本能。孟子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仁之端的恻隐之心,并不是为了名誉为了功利为了金钱,应该是出于一种道义的责任,一种人文的关怀,一种人间的有情。看到获救的孩子跪谢那些痛失亲人的家属而被叮嘱要好好学习报效社会之时,我忍不住心酸。一些生命得到延续,而另一些生命却从此消陨,为的只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让社会有爱,让人间更美好。

逝者已往矣,来者犹可追。我想,这些幸运的年轻的生命从此肩负的已经不再只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生,可爱的哥哥姐姐为他们所作的也只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希望他们能做得到,也相信他们能做得到!大学生的义举体现了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相反,一些人的见死不救,落井下石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卑劣的一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

篇6:生命价值观主题班会感想

星期一晚我们班举行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主题班会。关于这个话题是很难得出个统一答案。什么是生命价值观?有人认为是你怎么看待你自己,怎么对待你的生活,你怎样思维和如何处理身边的事;有人认为是个人对外界的认识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后对社会作出的各种奉献的精神。

啊坚给我们比较全面的演讲了这个大课题。他告诉了我们科学家认为的生命价值观的含义,生命价值观的历程,并通过钱学森的事例贯穿其中形象地讲述了现代生命价值观体系是包含生命价值观的三个历程——生命性生命价值观、社会性生命价值观、精神性生命价值观的多元化的生命价值观。他的演讲太抽象了,我们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透这深奥的课题。

生命价值观每个人似乎都持有不同的看法,经过激烈的辩论后我们还是得不出一个较统一的答案。生命价值观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有人认为物质层面比较重要,所以有人热评10月24日事件3个大学生换来两个小孩是不值得的,认为社会培养他们花了不少的资源,而小孩又得要重花社会资源去培养出两个大学生。但是从精神层面考虑,大学生见死不救社会会有怎样的责备啊,社会养出个没良心的大学生真是我们的悲哀啊。道德意识,人性的良知……许多事前都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

对于我们这些马后炮们认为的困难抉择,我们的英雄们肯定都会立刻选出同一个决定——救人。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知识,我们还学会各种美好精神,懂得道德,知道回报社会。我个人认为那3位英雄们的决定是对的,他给我们这代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的鼓舞,给我们指引正确的价值观。有个活了一百年没人记住他,有人活了二十几年,人们记住他几个世纪。

又有人说这是在用生命换荣誉。紧急关头谁想得这么深?我们总不能把所有美好的东西丑化,为什么总不相信别人的精神美,为什么总认为别人做好事是私利的。不是说以高昂的姿态生活,生活就会给带给我们快乐吗?我们应该往好的方面想,我认为英雄们是出于高尚的美德,绝无其他。

生命价值观,谈不尽,不能谈尽。我要用我的一生慢慢去体味。

16109宿舍

篇7:践行核心价值观,教师规范感想

中学校教师的道德素养不仅反映个人形象,而且影响学生的人格养成,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即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对教师道德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导向、规范和促进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对中学教师言行的引导和规范,对于促进中学教师端正工作态度、提升道德素养,进而把完善自我与教书育人有机统一起来,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教师道德规范。对中学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职业行为等提出了统一标准。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教师道德伦理规范和行为过程,培养系统、完善且行之有效的教师道德伦理规范,使教师道德准则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学校实际,并在责任、权利、义务等方面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规范和标准。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习。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才能增强践行的自觉性。教师应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结合本校实际,在教师中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认真学习,深刻阐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要素和实践途径,促使教师对自身道德素养进行评价反思,及时化解教育伦理难题,提高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科学的教师道德伦理规范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指引,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道德伦理规范和准则的认同感。

篇8:安全价值工程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关键词:价值工程,安全价值工程,煤矿安全,应用

长期以来, 由于目前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状况的不理想, 对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峻, 突出表现在煤矿事故的频繁发生, 不但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 更为重要的是对人员伤亡的影响。虽然, 近年来, 虽然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与高空作业的日益规范化, 使煤矿生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业务水平想比较而言, 仍然值得进一步改进与提升。其中将安全价值工程的相关原理与方法运用到煤矿安全中便是一个尝试。

毋庸置疑, 价值工程主要是指通过相关领域的协作来系统的分析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 并旨在追求以最低的使用周期, 来实现生产的最佳效益的一种思想方法和现代管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技术, 价值工程可以适用于社会中的诸多行业, 例如:机械、纺织、轻工、矿业、煤炭、冶金、水利、农业、石化、电子等等。而就安全价值工程而言, 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旨在运用相关价值工程的理论与方法, 并依靠部门成员的集体智慧和能力来对部门中的某种措施进行安全功能的分析与研究, 力图以一种最安全、低损寿的方式来实现必要的安全生产功能, 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安全价值工程主要有两大优点是:首先, 可以直接降低或阻止相关事故或危害事件的发生, 从而减少对人、社会、企业和自然造成的损害,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第二, 能保障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同时维护经济增值, 最终实现为社会的增值。

1 安全价值工程的工作思路如表1

2 安全价值工程在煤矿安全应用分析

2.1

安全价值工程在矿安全设备采购决策中的运用

安全价值工程方法最突出的优势便是当在进行多方案优选方面选择的时候能够选择最优方案, 使安全价值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以采购安全设备为例, 过去, 企业最经常用到的方法便是首先排除那些剔老旧而且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的设备, 然后再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和资金的多少, 来确定所要购置的设备。但是, 运用这种方法所购买的设备往往和最终的决策结果也不一定能达到最大的优化。但是运用安全价值工程的方法, 则不会出现上述这种情况, 因为安全价值工程的方法是从功能和成本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对能满足企业安全需求的设备, 不但要进行定量评价, 而且还以单位安全投入成本所带来的安全功能提高程度作为优选指标,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最优的科学方案。安全设备优选关系到企业生产的成本大小, 同时更直接关系着企业安全工作的好坏, 所以这是企业都常遇到和关注的问题。在煤矿企业中以选购瓦斯抽放泵站为例, 通过价值工程方法为煤矿企业提供优选方法和步骤进行安全设备优选。其结果表明, 通过安全价值工程提供的方法和步骤找到的安全设备, 往往是安全价值最大的, 从而节省了企业的资金提高了效益及安全管理水平。

2.2 安全价值工程在煤矿通风系统改造方案中的应用

矿井通风系系统是由向井下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络和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等构成的体系的总称, 由通风机和通风网络两部分组成。在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中, 运用安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煤矿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优选评价筛选制定最优方案。首先从安全功能角度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 并做出通风安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专家评分和参考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个方案的功能系数, 然后通过归一化处理确定各个方案的成本系数, 并进行比较, 找出最佳方案。最后, 比较目前广泛应用的进模糊评价法和安全价值工程方法, 可知模糊评价有许多不足, 其结果表明安全价值工程方法在进行方案优选时更为科学、合理。

3 安全价值对对煤矿安全决策的启示

对安全价值进行分析, 安全价值最大化应用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追求目标, 煤矿安全决策水平的提高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煤矿自然灾害危险程度相当或相近的情况下, 单位安全投入的成本与其所带来的安全功能的提高程度是衡量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同时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安全管理中投入的成本不同, 保证的安全度也不同, 所以要实现相同的安全功能, 所投入的安全资本就必须不同, 因为其矿井的煤矿自然安全危险程度不同。要追求安全价值最大化, 就要让煤矿中的人、机、环、资金、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有机整合起来, 并且要求相关机构和人员密切配合协作。单位安全投入成本所带来的安全功能提高程度可以作为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优选、优先解决安全隐患和安全装备设施招投标优选的依据。

总之, 安全价值工程与价值工程一样, 是一种强大的经济管理工具, 煤矿安全生产可以运用安全价值工程对所有有成本支出的安全工作进行经济优化和最优方案, 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 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全国煤炭技工教材编审委员会.采煤概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2]曾宪林, 马致山, 等.煤矿价值工程及案例分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1.

篇9:安全价值观感想

[关键词] 价值观;意识形态;路径

[基金项目] 该文为2013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22-1

一、西方价值观渗透的表象与原因

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反映,虽然有利于思想碰撞和文化繁荣。但各种思想不断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形成挑战却是不争的事实。

近些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崛起给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带来巨大压力,出于利益的考虑,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行以价值观渗透为本质、文化输入为表象的意识形态侵蚀,妄图通过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来影响中国社会的思想走向,妄图在中国推行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进而维护其东亚利益和战略。

大多数经济活动、科技合作都会包含一定程度的价值属性和文化元素,所以这种渗透大多利用中国对其资本和科技的依赖来实施的,通过经济投资和文化交流植入西方的价值理念。而且,这种价值观渗透是以新闻、影视、文学、网络等文化与科技产品为载体,隐蔽于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背景下,推销其政治制度、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对我国主流社会思想进行歪曲和攻击,营造出社会不公的舆论氛围,促使人们产生思想混乱和认知错觉,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进而给国家意识形態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这种渗透悄无声息、阻力极小、危害极大,其目标是更替一个国家的社会思想乃至道德评判、价值取向,酝酿舆论发酵,逼迫社会主流意识发生转型,最终指向体制变迁和制度颠覆。这种价值观渗透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外交的隐性干涉,是西方强势话语霸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诸如好莱坞大片充斥着全球的各大影院,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并且得到强烈追捧,这种视觉风暴在潜移默化中将西方的价值理念、制度模式、生活观念传递给被渗透国家的受众,拜金、享乐等消费主义文化观念逐渐得到传播与根植,这种变化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消极影响难以估量。

当今时代,互联网日益普及,新型传播媒介对公众的影响日渐深远。不可否认,美国在互联网技术上拥有短时间难以超越的优势,因此,互联网逐渐成为西方媒介宣传价值观念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以此来影响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主流思想,这也是公众的信仰缺失的原因之一。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传播与渗透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深更广。

不难看出,美国对全球互联网、电影、电视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超过了它对大型装备制造业的控制,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一代受其影响颇深,许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向度等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原有的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这已经严重影响并改变着后者的民族认同、社会认同、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

二、意识形态安全策略的实现路径

首先,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性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灵魂与旗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基,是意识形态的牢固屏障。应当始终坚定不移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全社会的指导思想,增强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基础。与此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与具体世情、国情、民情相结合,汲取其他文化中的先进成分为我所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格局,扭转文化传播领域被输入的被动状态,逐步尝试中国价值观的反输出和反渗透。

其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整合作用。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不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交融与冲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导致社会思想意识的多样化。因此,要处理好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和文化形态的多样化的关系,采取和而不同的方针,提倡互补和融合。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同时又要坚持批判和斗争,更要吸收其他思想的合理因素。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整合作用,使马克思主义在同其他思想的并存和竞争中壮大,使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更加稳固、更加安全。

第三,弘扬传统文化优秀基因,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厚重而深远,其中有很多积极而优秀的元素值得被肯定,应当大力弘扬。要鼓励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工作者深入研究、挖掘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促进社会与公众重塑价值信仰、坚定道路自信。积极构建具有东方特色的话语平台和传播范式,借助互联网和影视传媒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及其蕴含的意识形态。逐步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精神文化品牌,继续在世界各地广泛建立孔子学院,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第四,提高民众对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视。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的存亡,因此要提高民众对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视。加强民众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素质。面对西方价值观渗透时,广大民众要提高警惕,并且增强甄别能力,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价值理念,规避不合理的、不合时宜的理念与意识形态,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班组建设班长总结报告下一篇:出勤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