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课 西瓜大苹果小

2024-05-18

第34课 西瓜大苹果小(精选3篇)

篇1:第34课 西瓜大苹果小

第34课 西瓜大,苹果小

教学对象:泰国中学2年级和5年级学生(零基础)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词(形容词),要求在课上时间内熟记于心。2.学会用形容词对事物进行描述和对比。3.学会简单的比较两个或者两种事物。

教学内容:生词(形容词)、句子、格式:“„„大,„„小。„„多,„„少。„„长,„„短。”。

教学重点: 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本课所学形容词在使用中一般遵循

“先大后小”、“先多后少”、“先长后短”的顺序。

教学难点:本课的形容词谓语句都是表示对比意义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强 调其对比作用。教学方式:板书 教学用具:

准备图片或实物:西瓜、苹果、梨、篮球、乒乓球等。

其他图片:各种球类、不同种类的水果、男生、女生、一些学生等。

汉字卡片:果、梨、桌、椅。学时安排:2学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老师拿乒乓球问学生“这是什么?”再出示各种球类的图片,边指边问“这是什么?”“这个呢?”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可以逐一回答出他们知道的球类名称。老师把“球:排球、篮球、乒乓球、足球”写成板书。如果图片中出现了学生不知道名字的球类,可以不问,也可以写出拼音,不必写汉字。说完球类名称,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出示水果图片,进入新课教学。

二、生词部分

1、复习水果

复习词语:水果、西瓜、苹果、梨。老师举球类图片说“这些是球。”同时指板书“球”字。再举水果图片说“这些是水果。”在板书“球”下面写“水果”,并领读几遍,然后问“你们知道这些水果的名字吗?”板书写上生词“水果:西瓜、苹果、梨”(如果图中有其它水果可以不说或只写拼音,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汉语程度适当增加一些水果类名词),与图片对应之后反复认读汉字,然后看图说名称。如:指整个图学生说“水果”,指西瓜学生说“西瓜”„„;或者说“梨”让学生指梨„„,以便熟记这一组词语。

2、学习生词

第一组生词:大、小、多、少。先用篮球和乒乓球作对比,说“篮球大、乒乓球小”,并在板书“篮球”下面写“大”,在“乒乓球”下面写“小”。然后分别对比西瓜和苹果、西瓜和梨,让学生说“西瓜大,苹果小。”“西瓜大、梨小。”再用简易的水果图片表示“苹果多、梨少”或“梨多,西瓜少”,带领学生看着图说几遍。最后写出“大小多少”,老师说一遍“西瓜大,苹果小。苹果多,梨少。”再让学生每人说一遍,学生可以按照个人喜好画图,并用图画说明 “„„大,„„小,„„多,„„少。”

第二组生词:男、女、头发、长、短。先用图片表示“这是男学生,这是女学生。”“这是男同学、这是女同学。”老师指自己说“我是女(男)老师。”指一学生说“他是男学生。”“她是女学生。”指几个人说“他们是男同学。她们是女同学。”让学生逐一练习,边指边说“我是男同学。她是女同学。”“我是女同学。他是男同学。”然后轻松一下儿,做游戏复习五官名称“眉毛、眼睛、鼻子、嘴、耳朵”,并增加“头发”。指女生图片说“她的头发长。”指男生图片说“他的头发短。”然后让学生跟别人比一比,说“我的头发长(短),他(她)的头发短(长)。”

3、练习步骤1:读

领读生词,齐读生词、点读生词。步骤2:比一比

指着实物:例如 西瓜 和苹果 比较,指着西瓜,学生说出相应的形容词-大;苹果则说——小。练习方法如上。比较图片方法如上。

三、句子部分 步骤1:示范

把本课形容词 “大小、多少、长短”排列在一起,朗读之后,老师做组句示范。如:爸爸妈妈的房间大,我的房间小。哥哥的书多,弟弟的书少。姐姐头发长,妹妹头发短。并将板书扩展成“„„大,„„小。„„多,„„少。„„长,„„短。”然后让学生用这个格式随意进行练习。步骤2:领读

领读上面的句子,领读两遍之后,请几个学生分别读。步骤3:替换练习

给出学生实物、图片,看着板书“„„大,„„小。„„多,„„ 少。„„长,„„短。”然后让学生用这个格式随意进行替换模仿练习。

第2课时

一、复习步骤1:热身 看该图片,读句子。步骤2:自由造句

给出实物和图片,利用实物和图片,学生两人一组,说汉语句子,看谁说的又多又准。

二、比较

步骤1:学习生词---比

以西瓜和苹果为例:西瓜大,苹果小。学生跟读。

接着老师说:西瓜比苹果大。苹果比西瓜小。利用手势,学生会明白其中含义。

再以篮球和乒乓球为例:篮球大,乒乓球小。老师再说:篮球比乒乓球大。乒乓球比篮球小。再以学生和老师为例:学生多,老师少。

学生会跟着老师说出: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步骤2:小结

举了3个例子,总结出:

„比„+大、小、多、少、长、短 步骤3:比较造句

学生根据总结出的格式,造句。

三、完成任务

发给学生事先打印好的资料,用适当的形容词填空。如下:

1、西瓜比苹果_________。

2、苹果比西瓜__________。

3、篮球比羽毛球_________。

4、羽毛球比篮球__________。

5、男同学比女同学_________。

6、女同学比男同学__________。

7、女生的头发比男生的头发_______。

8、男生的头发比女生的头发________。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篇2:第2课 小树枝,大树枝

创想园 这是由鸟老师和《父母必读》杂志共同耕耘的一片园地,是努力成为一片滋养想象力的园地。在这里,带着孩子从生活和大自然中汲取养分,用童心作调味品,烹调出一份份滋味独特的创想大餐。

鸟老师 姓名向华,网名“鸟英雄”。有些小朋友第一次见到鸟老师,就疑惑地问:“你的翅膀在哪里?”是啊是啊,我的翅膀在哪里?鸟老师不止一次地向小朋友解释自己是一只不会飞的鸟,像企鹅或者鸵鸟那样,而且为了和小朋友们一样,把本来就不怎么灵光的翅膀换成胳膊了。鸟老师原本是一个写动画剧绘本故事的人,偶然的机缘在创想园里和孩子面对面地一起玩起来。

课前热身

与玉兰枝一次偶然的邂逅

一位朋友家里种了几株玉兰,秋天剪下许多玉兰枝,送给我。她说玉兰在诗经时代就有种植,是一种芳木,折断一根枝条,闻一闻断面,有幽然如兰的香味。朋友剪下的枝弃之可惜,建议我烧烤用。这一大捆玉兰枝条放在教室的角落很多天,竟不知做什么用途。烧烤?我可不想,直觉可以做一堂课。有一天拿着一根树枝左右端详时,忽然发现它很像鹿的一部分,就选取适当的几根拼接在一起。接着就出现了鹿头、鹿角、鹿身、鹿腿……一堂树枝课就这样诞生了,当我手拿一根树枝倒过来问小朋友们:“看看,像什么?”他们很快就会喊出:“鹿!”“马!”“恐龙!”

最初衷的设想

树枝做动物其实是一种象形,孩子凭感觉判断事物,把局部的相似放大成整体;而大人凭借经验来判断,认知有脉络遵循,容易陷入框框中。孩子的感觉和人类文明蒙昧阶段非常相似,想必上古先民取一石一木在手,略加刻画,就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批艺术品。在汉苗的树枝课上,鸟老师希望孩子们能够与古人和自然接驳,从玉兰枝带来的“芳木”概念,从树枝不规则的形态,都可以将话题延展到文化与自然的概念上来。

上课啦!

男孩、女孩对树枝的不同兴趣

给孩子上课很有意思,大人可以有所设计,但进程往往像漫水一样,不知流向哪里。比如,和女孩子们沟通还比较顺畅,她们想要用树枝做小鹿,做小鸟,兴味盎然。而几个男孩一看到教室里堆满树枝就high起来了,举着树棍当武器,长枪短枪,“乒乒、乓乓”,打起仗来。

这种时候,老师要有一个“管还是不管”的判断。在确定无危险之后,可以先选择不管。男孩子的活力需要释放,把一根树枝想象成枪炮和想象成动物并无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大人要尊重孩子的想象力。不过老师可以做一些引导,建议他们将树枝改造,枪有枪样,剑有剑样。“一根光秃秃的树枝可没有技术含量啊!”于是在帮助女孩子们如何将树枝连起来做鹿角、鹿腿时,老师也可以教男孩们怎样做像模像样的冷兵器。像锯木头、做护手、缠手柄等,创作的成就感逐渐替代简单的打打闹闹所能获得的满足。

鸟老师这么做

等男孩们满足了英雄梦之后,还是要把他们拉回到自然之美的创作中。这个时候沟通是很顺畅的,男孩们玩腻了枪,很快参与到树枝动物的创作中,让鸟老师再一次感慨:堵不如疏。大人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兴趣点,那是想象力的原动力。我们大人有太多想“带入”到教育中的理念,但不要忘了,了解孩子“有”什么,“要”什么之后,才是“给”什么的问题。

小难点

1如何把做四肢用的树枝连接到躯干上去。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橡皮泥粘连,再用涂了乳胶的小报纸片将橡皮泥全部包裹住。报纸会随着乳胶干后变成坚硬的壳体,人工连接上的树枝就和天然长上的一样,不会晃动了。

2让孩子来领导爸爸妈妈。对三四岁的小孩子,上面的操作还是有点难度,所以家长也可以一起来参加,帮助孩子搭一搭,粘一粘。树枝课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都是很好的亲子游戏。不过在有大人和孩子一起工作的时候,大人对孩子的影响一定不要过度,要始终让孩子的想象力保持主导。一般来说,大人的想法往往更文艺,更规矩一点,孩子的想法往往更野气。

一段对话

妈妈说:“要4条腿好不好?现在怎么5条腿了!”

孩子回答说:“小鹿一跑起来,腿数不清了。”

鸟老师点评

孩子的回答其实很有逻辑。认知是严谨的,而动物有几条腿的问题,小朋友早就知道,所以3条腿或5条腿不属于认知范畴。他们愿意顺应树枝原始的形态,一眼看出其合理的一面,这和认知并不矛盾。树枝创作本来就是写意的嘛,就让孩子们用最天然的树枝来创想吧!

课堂上,如果老师说:我们今天做什么。那只是一个提示,并不是要求。做枪做剑是一个例子,有的小朋友不做动物做植物,都没问题。还有的女孩子在一根形态很好看的树枝上装饰了橡皮泥和彩纸做的花,变成一株小花树。老师需要跑前跑后地看看如何帮孩子们实现他们的想法,就足够了。

分享创作:树枝上的树枝

弄了半天终于明白,这个小男孩是要用很多小树枝,左一根右一根地接在一根光树枝上,做成一根有很多分杈的大树枝。经过几次确认:小男孩是想做树枝而不是一棵大树,这可真有意思。

我们大人口口声声地说要尊重孩子的想象,如果孩子把一根小树枝想象成大树枝,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赞叹呢?孩子的性格个个不同,这位理性的男孩只想做一根地道的树枝,那就不要让大人的所谓逻辑影响他。做树枝的过程很漫长,大枝上接小枝,每根都要连接,很有技术含量,最后做完和一根普通树枝并没有太大区别,而小男孩既高兴又有成就感。我们向每个人介绍说:“看!这是我们自己做的树枝,厉害吧!”

下课了

感谢大自然

我们的树枝课就是这样,接受自然的赐予,顺应儿童的天性,随时准备应对变化,同时能够收获惊喜。看着孩子们做出的千变万化的树枝艺术品,我和孩子心里最感谢大自然。我们可以创造出一百个树枝作品,树枝树叶是自然的恩物,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自然之美。大人们也跟着一起感受了一番,经常听到某位家长感叹:“哎呀,真没想到树枝还能这么玩!”我愿意把他(她)的话翻译成:“真没想到自然这么美!”是的,孩子的创造让大人也发现了许多美好,包括平常被忽视的“枯枝败叶”。一个小创意能够启发很多人,我很高兴地发现树枝课是一堂如此有感染力的课。感谢孩子,感谢秋天!

篇3:苹果小天地大

有一天,爸爸照例给我买了苹果,我一看,居然有两个是破的。我问是怎么回事,爸爸说:“回来时,不小心摔破了。”然后笑了一下说,“破的,儿子不赏脸,那就给你妈妈吧!”

可不幸的是,第三次买回来的苹果还是如此,而且还多了几个破的!我抱怨道:“爸,你怎么买回来的苹果都有破的呀!是不是路旁买的便宜的啊?”爸爸只是微笑一下。之后他每一次买回的苹果都有破的。

我觉得其中一定有蹊跷,爸爸挣的钱虽然不是很多,但也不是爱贪便宜的人,为什么买回来的苹果都有碰坏的?

那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爸爸在桌子上敲着什么,他根本没有注意到我。我出于好奇,便蹑手蹑脚地藏在墙角想看个究竟。爸爸居然在敲击我喜欢吃的苹果!一个,两个,三个,一连敲破了三个!当时我真想上去逮個正着。原来爸爸每次买回来的苹果都是他亲手敲破的。而且都让给了妈妈。

“爸……您……”爸爸不知所措,只好将原因告诉了我。原來妈妈总牙疼,医生建议她多吃蔬菜、水果,最好是苹果。可是妈妈生来就不爱吃蔬菜,苹果又太贵,于是……

没想到我眼中粗狂的爸爸,对我,对妈妈的良苦用心竟如此细腻。风里来,雨里去,累的是他自己,而心里牵挂的却是我和妈妈。

“对了,你可要保密啊!不然,你妈可就不吃了!”爸爸替我擦去眼泪。此刻,我心里又酸又甜,原来爸爸是这样爱妈妈的。贵苹果当然好吃,可妈妈又舍不得吃,只有破的妈妈才吃。

苹果小,天地大。在泪眼婆娑中,我看见爸爸的身影越来越大。

【指导教师:张文芬】

附:(2015年辽宁沈阳中考语文作文题)

一把伞,撑起的是一份情怀;一棵树,挺立的是一种高度;一张纸,书写的是一个世界……敞开胸襟,渺小与平凡之中,蕴藏着天地的博大。

请以“ 小天地大”为题目,写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上一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药店经营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