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讲课稿

2024-05-16

安全培训讲课稿(共8篇)

篇1:安全培训讲课稿

安全培训讲课稿

(二)陈炳生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一生平安》。

我知道,很多人大多会吟唱《祝你平安》、《好人一生平安》等祈祷顺利、求报平安的歌曲;我相信,同学们都理解“平安是福”、“平安是金”等话语所包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我断定,同学们都曾用“平安、健康、幸福、顺利”等吉祥词语对父母、亲戚、同学、朋友表达过良好的祝愿。是的,安全重于泰山,它历来都是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最基本的生命线,更是维系个人享受生活和集体保持稳定的最重要的保障线。

当前,中小学生中相继出现了不少因思想、心理、行为上的偏差而引发的伤亡事件,暴露出了当前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具有普遍性的安全隐患。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也许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就如上星期,有好几起同学打架事件,还有球场上发生的事件。篮球比赛本应赛出友谊,赛出风格,可有那么一些同学竟为输赢而大打出手,弄得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不难想象,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再说,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网吧熬个通宵;如果他过早地迷恋于少男少女的缠绵悱恻,无端寻愁觅恨、疯疯傻傻、痴痴狂

狂,甚至争风吃醋结恩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

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

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

各位老师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因此,个人就不仅只是个人。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共同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做个好人。只有好人,一生才能平安;祝愿好人,一生平平安安。

篇2:安全培训讲课稿

安全培训通知

为了加强我校安全管理、保障学校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 序,保护学生的安全和维护教职员工、学校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教师预防和处理学校安全事故的能力。定于2月26号对全体师生安全培训。

一、培训对象: 全校师生

二、培训时间和地点: 大门广场

三、培训内容:

《珍爱生命,建平安校园》

安 全 培 训 讲 课 稿

日期:2013年2月(附:照片)

大家好!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安全工作无小事,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是保持社会秩序良好、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标志,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重要职责,必须有对广大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把安全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片刻的放松,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切实负起责任,扎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鉴于对教育的期盼,各学校安全工作的综合形势,教体局经过精心的组织和安排,召开全学校安全工作及专职人员的培训会。这样的培训会在此之前是没有组织过的,由此也可以看得出,现在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的安全工作任务是多么的艰巨,现就培训会提出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当前我县学校综合水平还比较落后,学校安全管理形势相当严峻。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目标,是对各位学校管理人员的大考验。各位校长、副校长,如何完成任务,我想首先应有优秀的素质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今天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要求与会人员认真学习,加强交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我们安排的三位主讲,都是曾派出学习的人员,他们将现代学校安全管理的先进理念带回来,跟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从课程的安排也可以看得出,培训内容正是我们学校安全管理急需的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的具体工作措施、方法。希望各位抓住机会,仔细听、认真记。

二、学以致用,切实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会学习是好的,但仅有学习是不够的。正如温总理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天下之事,不难于立规,而难于规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意思是强调实施的重要性。要求各位学习了以后,将好的理念,再结合本校实际,完善安全工作,达到创建“平安校园”的目的,保一方平安。

三、对培训人员也提出一些要求:希望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多举一些安全管理方面的案例,提高各位校长的应急、处事能力。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在如何破解学校安全管理的难题上下功夫,借此机会来个大交流,让每位参会人员都有实际收获。

四、各位参会人员一定要遵守会议纪律,既来之,则安之,不得做于会议无关的事。

最后,希望此次培训会圆满成功,我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谢谢!

篇3:英语语法专题训练前的讲课稿

学生们刚接触英语时, 教师不是进行语法的讲授, 而是进行词汇和简单句子的操练。虽然问题以语境语用为指导, 但英语词汇类别及英语句子基本结构还是要进行专门讲解。我觉得大家在实践阶段务必要掌握语法体系的一半, 那就是“词法”这一块。词的词性就是一个词的基本用法, 所以学生们要明确知道十大词类及各词类的基本构句功能。如:名词的定义、分类和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及介词的宾语等。遇到特殊句型, 再接着讲作主补、宾补等。语法研习多一点, 答题困难就少一点, 这一点是不用争议的。

在词法学习的递进阶段, 学习各词类在句中能作的成分是必不可少的。语言专业和法律专业最烦的就是“形式”, 而恰好注重“形式”也就是掌握好这两个专业的根本所在。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是英语句法学习的重要内容, 如果学生们心里拒绝接受教师对这些内容的讲解, 是无法学好英语的。英语句子要写得正确, 就得套用这样的结构形式。高考题中有个典型的语法考点———强调句型, 命题者可以从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以及被强调再带一个定语从句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但唯一不变的, 也就是一个“形式”, 类似于主系表结构, 后补一个定语从句结构。这恰恰又是一个要求学生区别的语法点。这么讲的目的只有一个———说明英语简单句型学习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 在掌握了简单句之后, 掌握并列句的构成就较为容易了。但对几个并列连词, 如for, when, while等却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大家很容易混淆它们, 主要是由于for还有介词的词性, 而when和while经常所见为从属连词的用法。

复合句是英语语法学习中很有特色的一块。我对它的理解是这样的:一个成分非常复杂的句子中, 无非还是六个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在这六个成分中, 根据词法, 一般会由名词作主语及宾语, 形容词作定语, 副词作状语。而当用句子来充当这三个成分时, 我们就会把它称作名词性从句 (即主语、宾语、表语和同位语从句) 、形容词性从句 (即定语从句) 和副词性从句 (即状语从句) 。谓语主要由动词的各种形式构成, 谓语只叫做“谓语”是不能体现它的完整性的, 应该叫做谓语部分, 原因是谓语不完全是指谓语动词的事儿。这点我们会在词法和句法复习中再谈。而补语成分则由能作表语的词来充当。谓语和补语这两个成分不产生从句概念。一个句子, 不管它带有几个从句, 我们能从中找到它的基本结构 (即一个简单句) , 就能理解整句话的主要脉络。这是很简单的, 难的在于引导各种从句的从属连词是什么。由于连词既起连接主句和从句的作用, 表明主从句之间的关系, 还在从句中充当一定的成分, 有一定的意义, 故复合句中的连词常成为考查的焦点。举例:

When asked what they want most from life and what they want most for their children, people answer that what they want most is only happiness.当问及人们在生活中最希望得到什么, 最希望他们的孩子得到什么的时候, 人们回答是“快乐”。

这里when asked...=when people was asked...直接用从属连词+分词作状语, 一般被认为是状语从句的省略。而what they want most from life and what they want most for their children此句是ask这个词的直接宾语, 因此叫做“由what引导的宾语从句”。换成主动形式即:When you ask people what they want most from life and what they want most for their children...主句部分people answer that what they want most is only happiness中, that引导了又一个宾语从句, 而宾语从句中what they want most在从句中又做主语, 整个宾语从句是个主系表结构。

学习了句法中三种层面 (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 的结构后, 对英语语言最精炼的结构就理解了。精炼是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 所以用词少而能表达清楚, 就不必说得“冗长”了。我认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大任务是把已学的“从句”用法, “精简”到非谓语形式的表达。

英语语法学习的流程就是“由词到句”, “句到主从句”, “主从句到句+非谓语形式”。非谓语形式在精简的句子中主要作形容词、副词和名词。三类从句都可省略成非谓语形式。

篇4:电源内部模型的探究(讲课稿)

1.第二节《电动势》是新教材新增加的一节,教材把电源类比成抽水机;把抽水机在抽水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类比成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克服“静电力”做功;把抽水机抽水所增加的水的重力势能类比成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做功所增加的电势能。新教材强调了电动势和电压的区别;强调了电动势是反映“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强调了“非静电力”是在克服“静电力”做功。插图2.2-1很形象的描述了电源内部存在着由正极指向负极的电场,在这个电场中,正电荷所受的静电力阻碍它继续向正极移动。因此,在电源内要将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必须要有“非静电力”。

从能量角度来看,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而且在平时的练习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题目,例如:

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非静电力做功,电能增加

B.对于给定的电源,移动正电荷,非静电力做功越多,电动势就越大

C.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从负极向正极移送单位电荷量做功越多

D.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的电荷量越多

2.本章第七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新、旧教材都有的内容,但人教版新教材在教材编写上较旧版完全不同:去掉了原来的插图,取代为插图2.7-2。

新教材把闭合电路分成两部分,即外电路和内电路。但在能量转化上却分为三部分:外电路、内电路、BC与DA反应层。新教材从能量角度,推导出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课本在讲能量转化时说道“内电路与外电路一样,也存在着恒定电场,正电荷也是在静电力作用下移动的。”这句话让很多学生理解为内电场对电荷做正功。好像与前面第二节所讲互相矛盾,到底应该是怎么回事呢?

3.通过翻阅赵凯华、陈熙谋编《电磁学》第二版,林海兵《电源论》,结合平时对原电池的使用和理解,我感觉第二节课本的讲解有些太仓促,让学生产生错误的概念模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我觉得应该这样建立模型(如右图所示):

外电路电场方向从正极指向负极而且对电荷做正功。内电路中在静电力作用下电势发生两次跃迁,分别在正、负极板附近,在跃迁过程中非静电力做正功转化成电势能。B处跃迁使得在电源内部C处形成由B指向A的电场,并在电场力作用下使得电荷运动,电荷电势能减少,只是该部分电势能减少量转化成内电阻产生的热。A处跃迁使得外电场由正极指向负极,并使得电荷运动中,电势能转化成外电路消耗的能量。

在用原电池进行实验时,电压表的正极接在负极附近也说明在电源内部也就是C中B侧为高电势,进一步证明了C中静电场由负极指向正极,电荷运动时,静电场做正功。

4.综上所述,以前在做题过程中所讲的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使电荷克服电场力运动并转化为电势能的说法值得商榷,那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在读林海兵《电源论》时,感觉描述较为准确,电源内部由于极化,情况比较复杂。为了让学生更直观轻松的了解电源内部,我觉得上述模型更简洁些。建议课本在修改时可选用更好地模型和解释,使得第二节的说法应该更准确、详细!

作者简介:邹建光,男,1962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山东省淄博市教研室,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马文吉,男,1980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山东淄博桓台一中,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篇5:新教师培训讲课稿

陈晓君

一.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课堂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的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及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在低段教学中我们常用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图片导入实物导入法等方法。那么在高段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导游解说法。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导入。出示课件,威尼斯概括文字资料。威尼斯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教师以导游的形式简介了威尼斯概况。教师设置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跨过千山万水,去游览威尼斯,看看威尼斯的小艇。

2、悬念设置导入法

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文时,开篇就布疑阵:“如果天空中飞着一只鸟,大家想想,用那些方法把它打下来?”学生纷纷说:“枪、弹弓、箭„„”至此,我话锋一转说:“古时候有个射箭的能手却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阅读、思考。

3、情景创设导入法

人是一种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实际用语言,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形象、生动、感人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

4、背景导入法

有些课文,由于成文年代较早,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陌生,难于理解。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七律长征》一课的导入:同学们,六十多年前,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历经十一个省,在毛主席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击溃敌人多次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达到陕北。1935年9月28日,在全军干部大会上,毛主席即席朗诵了这首《七律长征》。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5.结合实际导入法

如课文《学会看病》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生病以后怎么办?是自己上医院,还是父母陪同去?作为医生的妈妈为什么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独自上医院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6.揭示课题导入法

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抓住题眼“将”“相”,设置问题:“将、相、”各指什么?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而后我让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在告诉老师“将指谁?相指谁?”他们为什么不团结?后来怎么和好?这样的导入既抓住了题眼,也抓住了中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求知欲及学习兴趣来达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效果。7.质疑导入法。

如《迷人的张家界》的导入。你听说过张家界,知道张家界在哪里吗?课文是哪几方面描写张家界的迷人?读了课文你一定被张家界的自然风光迷住。

8、用音乐、歌曲导入。

讲课文之前,播放一段乐曲,在情感上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草原》一文,上课铃一响,一首悠扬的《牧羊曲》立即将学生带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教《月光曲》一文,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时而铿锵有力,时而舒缓缠绵。令学生陶醉,此时,老师再说这优美动听的乐曲便是《月光曲》。

9、以旧引新导入法

例如我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吗?课文概括的写了小兴安岭树木成林,几百公里连成一片的美景,然后分述春、夏、秋、冬四季小兴安岭不同的特点,做了具体的描写,而今天要学习的《林海》一文中基本也是这样写的,但它比《美丽的小兴安岭》写得更具体、细致、生动形象。那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加以比较,找出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地方?”这样的导入既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也对新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无定法,但导必有法,设计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针对所选教学体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实际,来选择导入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设计,巧妙运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力求新颖、别致,只有这样不断地实践探索才会创造出更佳更奇的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创造更好的开端。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

1、重视读,有序读,多样读。

要重视读,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有序读,要遵循“练读-试读-品读-演读”、“读通-读顺-读懂-读美”、“整体读-分段读-整体读”的程序进行读文和进行朗读的训练。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太过单一,要多样,要有交替,要有变化。相同的方式和方法,一般至多能连续使用两次,决不能超过三次。另外,苏教版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美,要注意根据课后要求和提示,重视和训练“美读”和背诵。

2、思路清,教路明,易操作。

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教路”一般为“导课-读文-理解-升华-总结”。其中最大、最重要的环节是“读文-理解”,一般又遵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规律。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易于操作,富于实效,除了“导课”和“总结”外,一般教学环节应控制在3-4个为宜。这样,便于把握,便于记忆,便于操作。

3、问题少,问题精,主题明。

每篇课文的教学提问要注意整合,要注意抓“纲”,一般不超过3个提问为宜,这样便于把握,便于记忆,便于操作。教学问题要精心设计。一是表达要清楚,指向要明确;二是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回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三是要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表达习惯的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只有提问少了、精了,教学才能集中,主题才能鲜明,课文也才会有“整体感”。

4、讲得少,讲得精,讲得法。

新教师容易抛开教材,抛开学生,滔滔不绝,一讲到底。一定要注意克服,只在“导课、重点、难点、总结”处精讲即可。教师要注意调整身份,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伙伴就行了。主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协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方面发挥作用。教师的讲,旨在激起兴趣、启发思维、引导方法、总结结论、赏识鼓励。因此,要讲得少,讲得精,讲得法。

5、既有点,又有面,训练实。

每节课要做到“读、讲、练结合”,有读、有讲、有练。在“双基”(拼、点、字、词、句、段、篇、修等基础知识和识、书、读、听、说、写等基本能力)训练上,一要有“点”,即要依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选准几个点进行训练;二要有“面”,即要有“全面训练”的思想,课与课、篇与篇相互补充,全面、平衡发展,总体上要符合“长期求全面,短期突出点”的要求。在学生参与方面也要注意“有点”“有面”,如果先进行了“个别训练”,在“个别训练”的启发、示范之后,还要进行“全员训练”落实;如果先进行了“全员训练”,在“全员训练”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个别训练”检查、反馈。

三.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一堂课的好坏,透过板书设计这面“镜子”就可以看出来。独具匠心、恰到好处的板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要体现教材的思路

合理的板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并确定板书内容、格式,力求体现教材的思路。

2、板书要突出重点难点

教师在设计板书的内容时,要体现课文的中心、故事的高潮,要能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理解内容实质。在板书时,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

3、板书要强化直观形象

板书具有直观性,可以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还可以帮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花钟》,让学生了解“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是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钟面。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在钟面上标出了各种花的开放时间,接着交流“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4、要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板书

教师巧妙地使用折线、箭头、圈点、方框及各种特殊符号,创造性地设计出整齐、醒目、易懂、易记、主旨鲜明的板书形式,常常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桂林山水》的板书设计:

5、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板书设计

篇6:员工礼仪培训讲课稿

一、着装要求:

1、着装整洁、大方,颜色力求稳重。纽扣须扣好,不应有掉扣。不卷裤脚,不挽衣袖(施工、维修、搬运时可除外)。

2、上班时,按公司要求统一着工衣,佩戴工牌。工牌应端正佩戴在左胸口袋位置。工衣外不得着其它服装,工衣内衣物下摆不得露出。下班时间不得着工衣,佩戴工牌。

3、上班时不得着短裤、短裙(膝上10cm以上)及无袖、露背、露肩、露胸装。

4、上班时应穿平跟鞋,女员工不穿松糕鞋。丝袜不应有脱线,上端不要露出裙摆。鞋应保持干净。禁止穿拖鞋、雨鞋或不着袜子上班。特殊岗位因工作需要可穿雨鞋。

5、上班不准戴吊坠耳环及其它夸张饰物。

二、仪容:

1、注意讲究个人卫生。

2、面部应清洁、无油腻,男员工不留胡须。提倡女员工上班化淡妆,不得浓装艳抹。

3、头发应修剪、梳理整齐,保持干净,禁止染色、梳奇异发型。男员工不准留长发(以发脚不盖过耳背及衣领为适度),禁止剃光头,女员工留长发应以发带或发夹固定。

4、指甲修剪整齐,保持清洁,不得留长指甲,不准涂有色指甲油(化妆柜员工作需要可除外),上班时间不得喷香水。

5、上班前不吃葱、蒜等异味食物,不喝酒,保证口腔清洁。

6、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应检查并及时整理个人仪表,整理仪容须到卫生间或工作间。

三、礼貌用语

1、称呼语:称呼顾客为先生、小姐、女士、夫人、太太、阿姨、您好!如果知道姓氏的,最好称呼其姓氏。

2、欢迎语:您来了、欢迎光临!

3、问候语: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晚安

4、祝贺语:节日愉快!圣诞快乐!新年快乐!生日快乐!

5、道歉语:对不起、请原谅、抱歉、打扰了。

6、告别语:再见!欢迎下次光临!

7、道谢语:谢谢、非常感谢!

8、应答语:是的、好的、我明白了、谢谢您的好意、不客气、没关系。

9、征询语:我能为您做什么吗?您喜欢……?请您……好吗?请问您需了解……?

四、电话礼仪:

1、电话铃响三声之内接听电话。

2、听电话应先说:“您好,全家乐(或××部门)。”

3、座位无人时,应主动协助接听电话。

4、打错的电话同样应礼貌对待。

5、打电话简洁明了,不要在电话上聊天。

6、不模仿他人说话的语气、语调,不开过分玩笑。

7、通话完毕应待对方先挂断电话,方可轻轻挂断。

五、行为、举止

1、应保持良好的仪态和精神面貌。

2、坐姿:坐姿端正,不得翘二郞腿,不得坐、卧、趴在工作台上,不得将腿搭在工作

台、座椅扶手上。

3、站姿:站立时应做到站姿端正、挺胸收腹、面带微笑,双手在体前交叉或放在背后;

站立时脚呈V字型,脚跟分开,双脚与肩同宽。

4、行:行走轻稳,挺胸收腹,肩要平,身要直;禁止与他人拉手,搂腰搭背,奔跑。

5、手势:为顾客指引商品或方位时,手臂伸直,手指自然并拢,手掌或手掌侧面向上,指向目标。

篇7:法律援助培训讲课稿[推荐]

一、前言:劳动法律体系:(1)《劳动法》

(2)《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的核心,自2008年元月1日实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18日535号国务院令公布,自公布之日实施。

(3)工伤事故的认定与法律处理:包括《工伤保险条例》及《工伤认定办法》

(4)劳动纠纷处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年5月1日实施。

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意义: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一)、什么是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现实劳动过程中建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部颁布实施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规定: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并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偿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要通过找一个工作岗位,获取相应的报酬,来维持基本的生存,这样就形成了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许多其他方面的社会关系都是由劳动关系衍生出来的。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最大的和谐,和谐社会一定是广大劳动者正当利益真正实现的社会,也一定是双方都能够共赢共荣的社会,没有健康和谐的劳动关系,整个社会和谐将推动广泛而坚定的基础。

(二)、为什么要制订《劳动合同法》?

1、劳动合同制的来由: 1980年 部分地方

1983年2月 劳动人事部关于实话劳动合同制 1986年7月 国务院《国家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1994年7月 人大常委《劳动法》

——1995年1月1日实施

——已存合同制工人3500多万

——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利益的法律。

——签订劳动合同成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

2、劳动合同制存在许多问题。▲劳动者的从属性地位。

3、用工多样化,出现新劳动关系。劳务派遣——保姆

非合同制用工——兼职(技术人员)

三、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理

(一)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

1、劳动关系:指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并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劳动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义务关系。

▲特征:依附性、从属性、有偿性 例:修山镇挂横幅事件

2、劳动合同: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判断劳动关系需要一个规则,(正如结婚证是确定婚姻关系的凭证一样),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条件,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凭证。

▲特征:双务、有偿合同;诺成合同;要式合同;内容法定性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

1、要约和承诺(合同法13条-31条)

合同的订阅是指当事人依法就合同的内容经过协商一致达成协议的行为。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2、常见的几种形式(1)招聘广告

属于要约邀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为合同条款关系,不属于合同条款。

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广告内容可能具体要约的性质。(2)录取通知书(3)招聘行为

(4)毕业生就业协议

(三)劳动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1、协商一致,签字生效

2、实际用工生效

(四)劳动合同的形式

1、法定形式:

2、法律后果

3、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在用工期间与劳动者虽未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付出了劳动,用人单位给付劳动者报酬或工资,而形成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五)几种特殊的用工方式

1、非全日制用工

(1)工作时间(2)允许兼职(3)合同可以用口头形式、无试用期(40附另有约定外,双方均可随时解除合同(50工资以小时计结算不超过15日(6)社保医保自理。

2、劳动派遣和人事代理

劳动派遣是指依法成立的劳动派遣机构依据其他用人单位的用工需要,派遣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到用人单位工作接收单位支付用工费用的行为。

▲特点:(1)三方当事人、两上合同关系

(2)劳动者与派遣单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3)劳动者与直接关系(4)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3、聘用合同

四、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主要合同义务

1、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

2、告之义务

(二)合同的主要条款

1、必要条款

2、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中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特点:(1)单方拟定,未与相对人协商

(2)目的是不特定人重复使用

(3)条款无协商余地

▲后果:(1)格式免责条款和强制责任条款无效

(2)解释:不利于提供者

3、就业歧视 ▲概念 ▲类型

▲后果:(1)录用歧视:无录用义务、赔偿范围为应聘费用

(2)使用歧视:请示无效,违约之诉

4、人事担保

5、规章制度

(三)期限

▲类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

▲服务期、试用期的规定

(四)劳动报酬

1、法律适用

2、最低工资

3、加班工资:条件;标准;不支付的情况;不定时工作制加班

4、休假工资:带薪年假;探亲假

(五)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

五、劳动合同的履行

1、履行、变更、转让

2、中止履行

3、情事变更

六、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

1、终止:条件

2、解除:法律特征;解除情形

3、经济补偿

篇8:党务干部培训班讲课稿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工作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认真抓好党员教育工作,不仅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内在需要,而且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结性,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什么是党员教育工作,也就是说什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质上看,党员教育就是为了实现党的政治任务、政治目的,即巩固党的执政位,而做去党员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去做人的工作,做人的政治思想的转化、引导工作。我们党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就等于把握了一切工作的主动权和领导权,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最重要的光荣传统之一,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之一。它教育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先进群众,使他们认清自已的历史使命,使他们树立了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使他们理解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决策,使他们培养起大公无私、严守纪律的高尚品格,使他们勇于实践、勤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建功立业。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才使我们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立于不败之地。

党员教育的对象是党员,即做人的工作,这就决定了党员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以人为本,坚持疏导和引导。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又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执政为民做为大会的主题,坚持执政为民即是以人为本,是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和推动。广大党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先进分子,是这个伟大进程中的带头人和领导者。所以在党员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更加至关重要。

一、党员教育的主要目标

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带头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要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把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共产党人终身所信仰、所向往、所执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要使党员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同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始终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旗帜鲜明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做党的(新世纪范本网http://,原创范本免费提供下载基地。)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执行者、宣传者和实践者,自觉抵制违背和损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思想和倾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使广大党员认清形势,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做建设小康社会的先锋。

㈡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若在前,享受在后。

要让党员明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标志,是党一贯坚持的唯一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要教育广大党员正确对待社会发展中的利益调整,树立和坚持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相统一,国家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树立和坚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相统一,群众利益先于个人利益的观念,不与民争利,不患得患失,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大公无私,为党、国家、人民奉献一生。要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使之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要经常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根植于群众之中,同群众打成一片。

㈢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

要教育广大党员,提高理论学习的自学性,把理论学习变成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种自觉行动,倾注满腔的热情和极大的兴趣,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模范;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掌握先进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确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头脑;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促进和推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在新形势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㈣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严守党纪国法,坚决同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做斗争。

1、要教育党员增强法制观念。带头学法守法,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成为执行国家各项法律和法规的模范;而且要带头护法,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坚持依法治国,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既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更要用法律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2、要教育党员自觉维护党的纪律。要使广大党员认识到,党的纪律既是自觉的纪律也是铁的纪律,坚持党的组织原则,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把自己置身于党的领导和监督之下,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敢于同一切歪风邪气和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

3、要教育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方面树立良好形象,成为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模范。

二、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

㈠突出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1、坚持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着力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教育。这三个组成部分构成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

2、坚持进行毛泽东思想教育。主要应了解掌握: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关于改革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其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3、坚持邓小平理论教育。应掌握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教育中要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

4、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创造性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党的建设领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新的献。着重进行先进性教育和创新精神的教育。

㈡突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经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这个奋斗目标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员应该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始终不渝地去努力。

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既是我们实现奋斗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精神,又是完成初级阶段历史任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㈢突出地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学说的基本原理,党内生活的基本制度、规定,以及党史、共产主义运动等基本常识。它是共产党员应知、应懂的必修课。要组织党员重点学习党的性质、党的目标、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纪律、党的作风、党员标准等基本知识,使党员加深对党的认识,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党的宗旨,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论和行动。

㈣突出地进行文化和科技知识的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加紧对党员进行文化和科技知识的教育,组织党员学经济、管理、科技、法律、文化等知识;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自身素质和工作实际出发,按照干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精通一行的要求,更新知识,增强本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内行和能手。在学习时要注意本职工作缺什么知识就学什么知识,急需什么知识就先什么知识,对已经掌握了一定知识的要逐步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三、党员教育的主要方法

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是由教育内容和党员的具体情况决定的。方法运用得当,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党员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集中培训;二是上党课;三是报告会;四是党员活动日;五是民主评议党员;六是创先争优活动;七是电化教育;八是个别谈心谈话;九围绕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开展大讨论;十是选择有效载体,进行主题实践活动等。

通过对各种形式的党员教育,总结、归纳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㈠情理相融法

“情”和“理”是做好党员教育的基本要素。具体地讲,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首先,党员教育要做到以情感人。我们这里所说的感情,主要是指具有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同志感情,而不是拉拉扯扯的“哥们义气”。实践证明,要使党员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到情真理切,情理结合。如果无情,即使道理讲得再多,也不可能打动人心,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为了能和广大党员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达到实施教育的目的,我们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经常深入到广大党员中去,虚心向广大党员学习,善于吸取广大党员的智慧和经验。

2.要关心广大党员的疾苦,帮助他们克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3.要尊重、信任广大党员,切不可伤害广大党员的自尊心。动辄训人、讽刺挖苦,只会给党员教育工作设置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障碍。

4.说理要充分、透彻,以事实教育人。说理贵在透彻,就是要把自己所讲道理的含义讲准,内容讲清。说理贵在真,靠讲空话、大话是不行的,说一些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假话更不行,干巴说教、硬梆梆的灌输,不会有生命力。

㈡“导”、“禁”并举法

正确运用好“导”与“禁”,是做好党员教育的基本方法,“导”,就是疏通和引导。进行党员教育时,对某些党员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既要善于疏通,不能压制、堵塞,又要善于引导,不放任自流。在强调疏导方针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采取“禁”的办法,即严肃 党纪,严格国法,以国法党纪去约束某些党员的错误行为。正确而灵活地运用“导”与“禁”,在方法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克服方法上的片面性。既不能放任自流,也又不能统得过死。对于思想问题行政命令是不能解决的。单靠“禁”是禁不住的。

其次,要把“导”贯穿在“禁”中,把“禁”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实际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许多问题不能令行禁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虽然作了一些“禁”的规定,但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道理没有讲清楚。因此,在下“禁令”时一定要做好疏导工作,提高执行“禁令”的自觉性。

第三,要划清界限,抓住问题的关键。“禁”是告诉党员不应当做什么。“导”则是告诉党员应当做什么,怎样去做。一个是反对,一个是提倡,二者要旗帜鲜明,不能模糊不清,似是而非。

㈢逆反心理消除法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时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我们把这种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那么怎样消除逆反心理呢?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党员领导干部要作风正派,大公无私,处处起表率作用;要主动同普通党员沟通心理,建立感情,做到心理相容,相互理解,真正取信于党员,赢得广大党员的信赖。

2.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在党员教育中,既要暴露阴暗面、落后面,又要宣传光明面、先进面,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不应把注意力放在一些党员阴暗面和落后面,而应放在好的进步的面上,这样才能焕发党员的进取精神和对事业的信心。

3.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经验证明,教育者的知识面宽,教育方法科学,工作的吸引力就强,感召力就大,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性就小。反之,则使受教育者产 生逆反心理。

㈣因人施教法

就是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问题和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要做到困人施教,对症下药,首先教育要分层次。在党的队伍中,既有领导者,又有普通党员;既有老同志,又有年轻人;既有党政机关的党员,又有一线的党员;既有汉族党员,又有少数民族党员等等。他们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生活习惯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就应该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要做到因人施教、对症下药,还必须研究和掌握每个党员的个性。人的个性包括兴趣、习惯、智能、气质和性格五个方面,其中性格是个性的核心。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和社会经历不同,所受的教育和兴趣爱好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所以要求我们在党员教育中必须采取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的方法,摸透教育对象的性格和气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党员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㈤自我教育法

是指党员根据党性原则和党的要求,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以求得自我进步、自我更新的教育形式。

从当前党员教育的实践看,自我教育一是采用设问法。即向党员提出问题,启发党员的思想,发动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例如,有的地区在党员中开展了“入党为什么?入党后干了什么?应给后代留下了什么?”的“三问”活动。还有的党组织采取了让党员重温人党志愿书和人党誓词的活动,这种设问法的特点就是启发党员自己去思考,总结自己的工作,让党员自己教育自己。二是进行党员自我评价。通过开展一些具体的教育活动,让党员进行自我剖析,通过查摆对照,找到不足,达到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促进的目的。

㈥典型教育法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榜样的强烈倾向。这种倾向源于人的社会从众心理。在党员教育中,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树立一批典型,以引发模仿心理,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我们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都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典型对于进行党员教育,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党员教育中,树立典型,进行典型教育,一般应注意抓好这样几个环节:

1.立足真实、客观。树立典型,必须使典型具有榜样性和说服力,这就需要典型必须有真实性和客观性。近年来,有些典型教育的效果不佳,往往同树立典型和典型教育中的失实有关。

2.注重层次。党员的思想状况存在差异,层次性有高有低。因此,在一个基层党组织内,应既有先进典型,也有后进变先进的典型。否则,典型单一,忽视各个层次的特点,这样“点燃一盏灯”,就很难收到“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也可以采用反面的典型教育,这是纪检工作中经常采取的教育方法。通过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党员违纪的案例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为什么一些党员会犯错误,怎样犯的错误,以及犯错误的危害,并从中提炼出带有教育意义的观点。这种典型教育对于增强党员的党性党纪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

3.鲜明的时代性。共产党员的标准、党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能习惯于旧框框、老眼光,不管形势怎样发展,仍抓住老典型不放,用过时的典型的行为和思想教育党员,往往会使人有一种格格不人之感,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时代造就着新的典型,只有用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去教育党员,才能使广大党员焕发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的前列。

㈦对话教育法

对话是人类最基本、最广泛的交流方式。它是领导者与群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能够进行“双向思想交流”,使得群众的疑问有地方提,委屈有地方诉,要求和呼声能够迅速地上传下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讲,对话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

一般说来,党内对话可主要运用以下方式:

1.解答式。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对话方式。主要是由党员群众提出问题,党务工作干部根据提出的问题一一对答,这种形式的对话对教育者的要求较高,需要做出迅捷的反应。

2.探讨式。当觉察到党员中有某种倾向性问题,找一些党员进行个别谈话或集体谈话,以探询的口吻了解党员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查明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时消除消极因素。

3.辩论式。对一些党内问题,往往干群之间有着不同的看法。对于这种认识分歧,可采取争辩式对话的形式,干群双方各谈各的观点和论据,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达到喻事明理的目的。

4.漫谈式。这种对话不必明确主体和客体,干群坐在一起,像座谈一样,谁都可以提问,谁都可以回答,气氛融洽,共同交流。

对话不仅需要讲究形式,而且更应注重方法和艺术,要使对话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就需要把握对话中的一些基本要领。

1、要有准备。要事前了解情况,心中有数。对话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党员目前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最有可能出现什么“热点”、“疑难”话题,甚至会遇到什么样的“将军”场面。都要通过摸底和调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平等交流,体现民主。要平等待人、开诚布公,切忌打官腔,满口大道理,盛气 凌人。这样的话,就会在无形中与党员群众划出一道鸿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应该在对话中放下架子,学会角色心理转换,也就是“将心比心”。要善于站在党员群众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体察群众的心理、困难和要求,这样,才能做到互相理解,才能有平等的交流。

3、讲究语言艺术。一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讲话要直言不讳,开门见山,实实在在。这样的形式为党员群众所喜欢,也易于为人所接受。不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故作高深,不能回避现实问题,避重就轻。二是要幽默风趣,而又不粗俗。要努力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教育者要意识到,自己的“威信”、“威严”决不是来自“官相”、“官腔”,相反,幽默风趣会使自己的形象的更趋完美和富于魅力,使自己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三是语言要注意“忍”。对话是要使党员群众的疑问有地方提,委屈有地方诉,这就要求党务工作干部要有“忍”的功夫,学会控制自己,耐心听取党员群众的提问、诉说,甚至是面对面的指责和批评。在有时言语过激的情况下,应善于控制情绪,调节语态,注意说话分寸,切不可出口训人,更不可恶话伤人。在出现僵局的情况下,不妨讲个笑话缓和一下气氛,也可适时转换一下对话内容,尽量使对话在平和的语言交流中进行。

总之,党员教育工作要做到入脑、入心,就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实际中求真务实,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地与时俱进。

上一篇:小学生补课究竟“补”了什么?下一篇:青少年“叛逆期”的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