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内容概述

2024-05-06

社会实践内容概述(精选12篇)

篇1:社会实践内容概述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谁都可以创造最后的辉煌!

谁不停地奔跑谁就会最先到达终点

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

高一包括:集合与函数概念;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空间几何体。

高二包括: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理科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案例)、选修4-4(坐标系、参数方程);文科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高三包括:一、二、三轮复习及模拟考试

高中数学的特点

1、高中概念多、抽象、难度加大、综合性强;

2、高中进度快,练习多,课后巩固时间少,要讲效率;

3、高中要求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被动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4、高一要打好基础;

5、高中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

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

 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因此同学们最好能养成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最好能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最好能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能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比较牢固

 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高中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要体现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要摒弃初中那种过分依赖老师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要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自行总结知识网络,而不过分依赖老师。

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从步入高中开始,我们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能因为中考过了或自己数学基础好,就一直处于过于放松的状态,开学后还没能紧张起来;也不能因为自己基础差或高中数学稍有点难就产生畏惧心理。这些只能给你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不论你的数学基础好还是差,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跑的快还是慢主要取决于以后的方法好坏和努力程度。其次,大家要有意识的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 以课本为核心,重基础

所有高考题,特别是我们广东省的高考题目都是来源于课本,但确又高于课本。我们应该要以课本为核心,特别是基础要抓好,很大一部分同学都不知道以哪一本参考书好,其实课本就是最好的参考书,里面有丰富的概念、定理以及习题。谁能够先把课本读厚,再读薄的话,那么他就成功了!以课本为核心,最多再要两种课外参考书就够了!每做一题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拿到课本找到相关的知识仔细思考,你会有很大的收获的!基础!基础!基础!我呼吁大家重视基础的学习!

篇2:社会实践内容概述

2、受理及主动电话业主,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到正确和满意的回复;

3、完成物业的报销、申请;

篇3:医疗注意义务的构成内容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下称《侵权责任法》) 第57条规定,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造成患者损害的,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1]。这里的诊疗义务, 即为《侵权责任法》上的注意义务的概念。医疗过失是医师在实施医疗行为的过程中违反其应尽的注意义务而引起医疗损害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作为法律义务的注意义务是整个医疗过失的核心, 也是判断医疗过失是否成立的前提。因此, 医务工作者有必要对医疗注意义务的概念、产生根源及内容作出阐释, 从而为客观、公正地认定是否构成医疗过失提供理论依据。

1概念

所谓注意义务, 是一个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 应该给予高度的谨慎和注意, 以避免给他人造成不应有的危险或损害的责任。医疗过失是指医师在实施医疗行为的过程中违反业务上必要的注意义务, 引起对患者生命、身体伤害的损害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而医疗注意义务是指医师在实行医疗行为过程中, 依据法律、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 以预见医疗行为结果和避免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它要求医师在医疗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与健康利益具有高度责任心, 在对患者人格尊重及对医疗工作敬业忠诚和技能上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时, 对每个环节的医疗行为所具有的危险性加以注意。医师的注意义务一般表现为对相关的法律和规章所规定的具体医疗行为的操作规程和医疗惯例是否遵守和执行。因此, 为了避免诊疗行为所带来的损害, 医师在治疗之前必须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害后果有所认识, 并且采取措施防止损害的发生。

2产生根源

2.1 医师职业因素

医疗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服务的职业性行为。医师对所从事行业经过长期、严格的专门训练, 必须在获得有关机关授予的资格证书、执业证明后才能执业, 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医师工作的中心是精神智力判断的工作, 而且其工作所涉的利益极为重大。

2.2 医患关系因素

医师等专家工作的专门性、高度技术性, 使得患者或其他委托人基于对其职业的信赖, 而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将自己的生命予以托付, 因而医师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这样一种信赖与被信赖, 托付与被托付的关系是确定医师等注意义务的基础。医师的治疗活动必须符合患者的信赖, 为患者的最大利益而行动, 否则便背离这种注意义务[2]。

3内容

医师的高度注意义务包括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避免义务。

3.1 结果预见义务

在确定医师是否违反结果预见义务时, 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医师是否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对于危险是否有预见的可能, 应以一般医师的医学知识为判断标准, 而不能以医师自己主观的医学知识及经验为判断标准。如果医师欠缺必要的知识、技能而导致错误诊疗, 则被认为是对注意义务的违反而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医师对医学新知识是否无知。医师对医学新知识欠缺认识而导致医疗损害后果的发生, 被认为是对此项义务的违反。因为作为医师不能顽固地继续用陈旧的被淘汰了的技术进行治疗。但是, 如果只有一种正统的治疗方法而其却不按照这种方法治疗, 其当然不能用临床诊断错误的辩词来进行掩饰。 (3) 预见义务在于预见发生结果的可能性。结果是否发生本质上是几率问题, 发生的几率愈高, 医师应注意的程度愈大。医学上的危险即使发生的可能性极低, 但有发生的可能且为一般医师所知悉时, 即有预见的义务。 (4) 医疗行为包括诊断、治疗前的检查、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行为、治疗病历的管理等行为。这些行为对患者的人身均有可能产生危险。因此, 注意义务的范围应及于医疗行为的全部。对于结果预见义务内容的确定, 应当着眼于对具体医疗行为注意义务的认定。一个完整的医疗活动是由不同的具体医疗行为组成的。

3.2 结果避免义务

结果避免义务的内容要求医师在保持应有谨慎的情况下而为的法律所要求的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违反结果避免义务成立过于自信的过失。在医疗行为实行过程中并不是采取一切措施就能排除危险的发生。因此, 结果避免义务对已预见的危险的存在采取适当的避免结果发生的措施就显得相当重要。一般而言, 避免结果的发生有2种方式: (1) 舍弃危险行为。要求医师对其预见到的医疗行为将会给患者带来危险的结果应舍弃, 如果医师继续施行该医疗行为而给患者造成损害, 就被认为存在过失。但是, 如果患者处于危急状态, 不立即手术就会有生命危险, 而周围没有医术更好的医师, 也来不及转往其他具备医疗条件医院的情况下, 造成患者损害的, 则可以紧急避险为抗辩, 否定医师的过失。 (2) 提高注意并采取安全措施。医师在认识或预见其医疗行为的危险后, 仍继续实行这种医疗行为, 如果医师提高警觉而保持客观必要的更高注意, 并采取了各种必要的安全措施, 而使危险行为不致发生损害结果, 意味着医师没有过失。当然, 医师在实施该医疗行为时, 必须履行其应尽的注意义务, 以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如果自信其不发生而不采取对策, 一旦损害结果发生, 则认定其违反了结果避免义务而承担过失责任。

总之, 只有全面理解医疗注意义务的概念、产生根源及内容, 才能正确认定医疗注意义务, 处理好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S].2009-12-26.

篇4:《极端气候事件》 教学内容概述

摘 要: 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定义和判定指标,归纳总结了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并提出了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极端事件 全球变暖 判定指标 适应对策

IPCC最新评估报告指出,1880年~2012年期间全球平均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升高了0.85℃[0.65℃~1.06℃][1]。近百年(1909—2011年)中国陆地区域平均增温0.9℃~1.5℃,增温幅度高于全球水平[2]。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发生显著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3]。如2008年初,中国南方地区遭受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此次极端寒冷事件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亿元[4-5]。极端气候事件突发性强,一旦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大,因而受到国际学术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拟系统阐述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定义和判定指标,总结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事件的变化特征,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人类应对和适应极端事件变化提供科学基础。

1.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定义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在特定地区、特定时间段内(一般为一年以内)气候系统出现的异常事件,其核心是天气气候记录或变量超过某一阈值。目前有关“阈值”的确定方法可归纳为两种类型:“绝对阈值”和“相对阈值”[6]。

1.1绝对阈值

绝对阈值是以一个特定值为阈值,该阈值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是固定的。如我国气象业务规范中通常把35℃作为判断高温事件的绝对阈值。绝对阈值物理意义明确,但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区域差异,一个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在另外一个地区可能是正常的。如2003年夏季欧洲出现的超级热浪(日最高气温持续超过30℃),同样的气温记录在赤道地区国家则较为常见,故绝对阈值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相对阈值

基于统计概率分析计算得到的极端事件判定阈值,称为相对阈值。国际上常用事件发生概率密度函数大于(小于)某一百分位数定义,如IPCC用事件发生概率密度函数小于10%来定义极端寒冷事件。相对阈值的概念更具普遍性和可比性,可确切地反映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内气候的极端特征。

2.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气候指数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常用事件出现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覆盖范围等指标描述其特征。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委员会等组织联合成立气候变化监测和指标专家组(ETCCDI),定义27个典型的气候指数(包括16个气温指数和11个降水指数)。我国学者在实际运用中,常用12个气温指数和10个降水指数[7]。这22气候指数的代码、名称和意义见表1和表2。

3.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

195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极端气候变化存在明显差异[2],[7-9],主要表现在:

(1)自50年代开始,全国范围看,中国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与低温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如寒潮、冷昼、冷夜日数、霜冻日数等,发生频率和强度呈显著减少减弱趋势,寒潮平均频次呈明显减少趋势,霜冻日数显著减少,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有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偏冷的气候极值降低。

(2)区域持续性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强度和影响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后由之前的略显减少趋势变为显著增加趋势;与异常偏暖相关的暖夜、暖昼日数明显增多,暖夜日数增多尤其明显,但高温事件频数和偏热的气候极值未见显著长期趋势。

(3)中国极端强降水日数、极端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降水量都有增强趋势,极端降水事件趋多,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极端降水量比例趋于增大。区域上,年极端强降水日数表现为东北、华北及四川盆地为减小的趋势,西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一直到华南则表现为增加趋势。

(4)全国遭受气象干旱的范围呈较明显增加趋势,其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增加更显著。

4.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给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很大威胁。因此,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应对工作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8]。面对日益严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如下方面的研究:(1)加强对极端事件的综合监测能力;(2)提高极端事件及其灾害的预警和服务能力;(3)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推动气象灾害应急协调联动工作;(4)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防灾避灾能力。

参考文献:

[1]IPCC.Climate change 2013: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M].Cambridge,UK and New York,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2]《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吴绍洪,黄季焜,刘燕华,等.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7-13.

[4]王遵娅,张强,陈峪,等.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4(2):63-67.

[5]陈洪滨,范学花.2008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14(3):329-340.

[6]秦大河,张建云,闪淳昌,等.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国家评估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7]管兆勇,任国玉,龚道溢,等.中国区域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

[8]翟盘茂,李茂松,高学杰,等.气候变化与灾害[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9]Zhai P.-M.,A.-J.Sun,F.-M.Ren,et al.,1999:Changes of climate extremes in China.Climatic Change,42(1):203-2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051);信阳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0201403)。

篇5:物业员职责概述内容

2. 制订部门工作计划,建立和健全部门管理制度,各岗位具体工作内容,职责范围、服务质量标准、并监督贯彻实施;

3. 定期对部门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与辅导,并做好培训记录,每周组织召开部门例会及岗位培训,梳理短板,强化服务意识及业务能力提升;

4. 定期与项目商管公司沟通,听取意见和要求,取得商管公司的理解和支持;

5. 定期检查客户文档资料、装修资料,确保文档完整性;

6. 对部门体系记录表格进行审核;

7. 负责对所有客户诉求及处理的跟进及汇总,进行案例分析;

8. 组织部门开展客户沟通访谈,完成《客户访谈记录》,覆盖率需达100%;

9. 组织部门进行楼层巡查,及时发现本中心存在问题提报相关部门,并将具体情况作好记录;

10. 负责报修单的统计分析;

11. 汇总本月催款进度、未付款客户诉求及跟进状况;

篇6:物业员职责概述内容

2.负责落实本项目员工的岗位责任并对员工进行监督指导及绩效考核;

3.熟悉公园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司领导要求,根据公园实际,完善有关项目管理规章制度,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4.负责组织项目公共卫生、绿化养护、安全防范、车辆管理、供电、供水、消防等管理和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

5.负责对保安、保洁、绿化以及工程维修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6.负责编制项目物业服务费用收支预算,并严格执行;

7.负责项目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管;

篇7:行政助理工作内容概述

一、日常工作

1、每日巡查;

2、;与销售部保持高度的沟通;

3、学校环境的日常维护;

4、每周工作计划中的工作;

5、确保各类办公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6、对保洁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提醒;

7、日常办公用品、易耗品的采购;

8、周末之前的准备工作:

 办公区重点检查打印机,复印机,复印纸,过塑模,咖啡(伴侣)及方糖是否够用;购买/准备周末活动课物品;

 游戏区及测试室的电脑的检查

 周五再次对教学区及办公区大检查(包括多媒体教室播放电影的设备调试,所有教室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桌椅的摆放,灯,空调开关等等)

 游戏区及测试室的电脑的检查;及时补齐前台手提袋,宣传页

二、公寓管理

1、公寓的租赁;

2、公寓日常费用的缴纳;

3、公寓续租手续的办理;

4、公寓退租的办理;

5、公寓日常巡查的完成;

6、公寓日常日常问题的处理;

7、新到外教公寓准备;

8、离职外教公寓打扫及修复;离职外教结算数据报至人力资源部。

三、库房管理

1、库房数据的准确性;

2、库房的干净整洁;

3、各类库存数据达到警戒线及时提醒行政部经理;

4、与销售部保持高度沟通,做好出入库记录;

四、课程相关工作

1、与销售部进行沟通,提前2个月统计开班所用教材;

2、新班开课前一周 提前统计各级别开班所需的教材需求,检查本校区库房教材的库存是否能满足开班需求;

 准备开班所需物品;

 全面检查教学区及办公区所有设备,确保都正常运行;

 开课前将各级别需配发的教材准备;

3、及时提供教务部所需的教学用具及教学设施的调试;

4、积分礼品的兑换与准备;

5、结课前一周 提前与外教确认好需要打印证书的班级和学生人数、姓名;

 个别班级是否需要准备礼品;

五、其他

1、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

2、各类大型活动的采购与配合(万圣节、圣诞节等)

3、各类大型员工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出游活动、员工联谊比赛等)

六、外教相关工作

1、与外教课程相关的工作;

2、与外教公寓相关的事宜;

3、与外教在校日常工作相关的事宜;

4、外教生活性的需求与协助;(外出购买机票、火车票等;日常水电、网费的缴纳;

等等)

篇8:社会实践内容概述

由湖北肖家地广播发射台主编, 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核批准并发布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行业标准《中波广播发射台工艺设备安装规范》, 自2006年2月1日起执行。该标准于2008年4月获得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7年度科技创新奖标准类三等奖。这部标准的颁布实施为中波广播发射台工艺设备安装提供了技术规范, 对当前广泛开展的中波广播发射台建设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 严格执行这部标准能够确保中波广播发射台工艺设备安装质量, 确保安装后的工艺设备安全和高质量的运行。本人是《中波广播发射台工艺设备安装规范》的主要起草人, 现就该标准的主要内容作简要概述。

2 关于设备接地安装

中波广播发射台的接地系统包括工作接地、保安接地和高频接地三部分, 涉及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运行稳定等重大问题, 该标准对接地系统的安装提出了具体规定。

对高频接地的安装明确规定:机房高频接地母线应采用紫铜带, 其宽度和厚度应与机房所用设备的功率容量相匹配, 所有分地线也应采用紫铜带。高频接地的所有接头焊接时, 应先将焊面烫锡, 锡面应光滑、平整, 焊接应牢固, 不得有残渣、气孔、裂纹, 接头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紫铜带的宽度。若接头有拉力或引力作用时, 应再用铆钉铆固。

对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明确规定:接地极施工完毕后, 必须测量接地电阻, 其电阻值必须小于或等于4Ω。接地电阻的阻值如达不到要求时, 可采用下列措施进行处理:增设接地极或增大原有接地极的面积;更换土壤, 将接地极附近的土壤, 换用电导率较高的土壤;施加降阻剂, 在接地极附近的土壤中施加无腐蚀性降阻剂。

3 关于机房设备安装

该标准对机房设备布置、发射机机箱安装、音频信号源接收设备安装、监控监测监听设备安装提出了具体规定。

对发射机机箱安装明确规定:发射机各机箱安装位置应符合机房平面设计图纸的规定;机箱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各机箱必须对齐, 前后偏差不得大于2mm;机箱的底框应用地脚螺栓或膨胀螺栓与地面紧固;各机箱应用螺栓连成一体, 机箱箱体应分别用不小于50mm×O.3mm的紫铜带与高铎接地母线连接;底框若加垫铁片时, 铁片与底框外沿对齐, 不得凸出或凹入;安装后的机箱应平稳、牢固。

对卫星传输音频信号源接收设备安装明确规定:卫星接收天线应架设在机房附近且前方无干扰又不影响周围环境的地方, 天线底座平台宜用水泥混凝土浇筑, 平台大小应符合天线口径及当地抗风强度的要求, 平台的安装平面应水平;卫星天线的立柱应垂直, 垂直偏差不得超过2‰;卫星天线的各转动部件应加注黄油, 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调整完毕后应紧固各调节螺丝;卫星接收机应安装在室内相应的机柜中, 连接卫星接收设备的电缆应可靠, 中间不得有接续。

4 关于元件和部件安装

该标准对大型电容器安装、大型电感线圈安装、高低压成套配电柜和变压器调压器安装、发射机冷却系统安装、馈筒馈管馈线安装、天线安装、并机网络安装、天线切换开关安装、假负载安装、天馈线调配网络安装、控制台安装提出了具体规定。

对馈筒馈管馈线安装明确规定:安装馈筒时, 馈筒检修孔应朝外;馈筒、硬馈管安装应平直;馈筒、硬馈管直线段支撑点的间距不宜超过25O0mm, 拐弯处两边必须加支撑架;馈筒、硬馈管内部不得有杂物和灰尘, 绝缘子上不得有污迹;芯管用绝缘子支撑在馈筒、硬馈管的中心部位, 平直通过, 不得弯曲或下垂, 芯管中心与馈筒、硬馈管轴线重合, 馈筒的芯管中心最大偏移为3mm;馈筒卡环应用螺栓紧固, 不留毛刺;馈筒连接端、馈管法兰盘及馈筒盖板连接螺栓应齐全、紧固, 芯线连接应可靠;馈筒、馈管外导体两端应用符合载流量要求的紫铜带与高频接地母线连接;馈筒、馈管穿墙孔口四周的缝隙应用防水材料封堵;软馈管架空安装时, 馈管应平直, 馈管底部对地面的距离不得低于4000mm, 馈管直线段悬挂点的间距不宜超过1500mm;软馈管地沟安装时, 应沿沟内安装金属支撑架, 其间距不宜超过1500mm, 馈管应放置在支撑架上, 馈管底部距离沟底不小于300mm, 馈管放置完毕后, 地沟应加盖板;软馈管转弯时, 转弯曲率半径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不得直角转弯;明式馈线安装应符合《中短波广播天线馈线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5057的有关规定;高频电缆馈线安装应按本规范软馈管安装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天馈线调配网络安装明确规定:调配网络所用元件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从地网导线的汇集中心牢固焊接一条200mm×1mm紫铜带引进调配室内, 作为调配室的高频接地母线, 调配室的屏蔽层应与高频接地母线焊接;雷电泄放线圈接地端应用40mm×1mm紫铜带与高频接地母线焊接, 焊接应光滑牢固;调配元件接地端应用厚1mm紫铜带与高频接地母线焊接, 紫铜带的宽度视载流量而定;调配网络输入端与馈线 (管) 引入端及调配网络输出端与天线引入端均应用紫铜管连接, 紫铜管两端焊接特制的接线端子;紫铜管的直径视载流量而定;馈线 (管) 终端的地线应用厚1mm紫铜带与调配室高频接地母线焊接, 紫铜带的宽度视载流量而定;各调配元件应按设计图纸安装, 相邻电感元件应适当远离并垂直放置;元件间的连线应用满足载流量要求的紫铜带或紫铜管, 连接端面应宽、平, 端头应圆滑, 不得有尖角毛刺;元件安装应牢固, 接线端子螺母应拧紧, 不得有松动和接触不良现象;网络组件有屏蔽要求的, 应将组件安装在金属屏蔽箱里。

5 关于电缆敷设

该标准对敷设高频、音频、控制电缆, 以及敷设电力电缆提出了具体规定。

对敷设高频、音频、控制电缆明确规定:电缆敷设前, 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齐全、清晰;电缆的外护套完整无损, 电缆应附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测量电缆的芯线对芯线、芯线对屏蔽层的绝缘电阻, 其阻值应达到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电缆敷设应顺直、无扭折, 转弯须均匀圆滑, 不得折成死角, 并有一定余量;在同一槽内敷设不同用途的电缆时, 应分层或分开排列, 不得互相交错或绞缠在一起, 出线位置应有编号, 标明电缆去向;线槽内必须干净、无沙石和其他杂物;电缆芯线及屏蔽网与电路连接时, 若采用焊接, 应焊接牢固, 锡面光滑;若采用压接, 应焊好或压好接线端子, 并与接线部位压接紧固;若采用插接, 应做好插头, 插接应可靠;多根电缆同槽同向敷设时, 应根据其用途和种类分组后, 用线匝将其捆绑成束, 并加以固定;机房计算机信息监控网络的电缆敷设应符合《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第5.1节的有关规定。

6 关于发射机系统调试与测试

该标准对节目传输系统调试、天馈线调配网络调试、并机网络调试、发射机调试、系统联调和测试提出了具体规定。

对天馈线调配网络调试明确规定:应在当地电磁波干扰最小的时段, 对中波发射天线进行阻抗测试;天馈线调配网络调试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阻塞网络应在阻塞频率上谐振, 阻塞频率不得偏离设计值;

(2) 网络输入端阻抗与馈线 (管) 特性阻抗必须匹配;

(3) 馈线 (管) 输入端阻抗与发射机输出阻抗必须匹配;

(4) 天馈线系统的行波系数必须达到《中、短波广播发射台设计规范》的要求;

(5) 网络元件不得过热、放电打火、产生过大的机械检波声;

(6) 天线防雷系统安全可靠。

对发射机调试明确规定:

调试发射机低压直流电源, 用调压器对低压整流电路的电源变压器初级依次加交流标称电压、低于标称电压5%的电压、高于标称电压5%的电压, 分别调试各组低压直流电源, 各组低压直流电源应符合说明书的规定;调试发射机高压直流电源, 对高压整流器通电调试时, 必须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程, 调试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标准电压表校正高压整流器的电压表, 使其电压表指示正确。

(2) 各整流器加电后, 其直流输出电压应符合说明书的规定。

(3) 各整流器应无过热和放电打火现象。

调试发射机控制保护系统, 调试时应遵循设备安全技术规程, 确保设备安全, 调试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说明书规定的开、关机程序, 依序按下各开关按钮, 调试各控制模块、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电磁闸、指示灯的动作使其符合说明书的规定。

(2) 监控保护系统的机箱门开关、功放器连锁、编码器连锁、气流、温度、网络驻波、天线驻波、低压电源失常、欠激励、过激励、交流进电欠电压与过电压、三相电压不平衡、功放电源过电流等故障监控保护电路应反应灵敏, 动作准确, 保护到位, 指示正确。

调试发射机输出调谐匹配网络, 调试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三次谐波滤波电路的谐振频率应是本频的三倍频, 不得偏离。

(2) 网络输入端的输入阻抗与功率合成器输出阻抗必须匹配。

(3) 网络应在本频谐振且网络负载在一定范围调整时仍能调谐于本频。

(4) 网络元件不得过热、放电打火。

如对发射机的运行试验明确规定:在符合发射机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海拔高度工作条件下, 加1kHz正弦波信号至100%调幅度, 连续工作10分钟;加1kHz正弦波信号, 连续冲击至110%调幅度数次, 每次冲击时间持续数秒, 间隔数秒, 发射机应无异味、无异声、不过热、不过载、不掉档、不放电打火, 运行稳定。加语言音乐信号至正常调幅度24小时连续工作, 发射机应正常运行, 用普通收音机在覆盖区收听播出效果应声音清晰、明亮、宽厚、稳定、无噪声、无失真、无阻塞。

7 关于发射机安装验收

该标准对发射机安装验收项目和验收报告提出了具体规定。

篇9:伤痕文学作品苦难内容主题概述

关键词:伤痕文学 苦难内容 主题讲述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伤痕文学”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思潮。1977年,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发表于《人民文学》上,人们麻木的心灵还没有完全清醒。而小说中“救救孩子”的呼声却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从而拉开了伤痕文学的序幕。1978年,卢新华在《文汇报》上发表的小说《伤痕》,突破了以往文学创作的规则,对人性、人道主义进行了描写,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在历经了种种坎坷之后,最终得以发表,也最终得到了肯定。在作品中,人们内心压抑已久的愤懑终于有机会倾吐,当这种倾吐形成文字的时候,就形成了“伤痕文学”。当时相继出现了一批伤痕文学作品,作者大多是被那个特殊时代洗礼的知识青年,他们以真实、无雕饰甚至有些粗糙的文学形式,描述了特殊时代的苦难生活。本文主要从伤痕文学作品中苦难内容的主题入手,来探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学作品的主题讲述。

一 新历史时期沿着新文学叙事模式完成的文学创作

伤痕文学作品其价值不在于对伤痕本身的描述,而在于这种叙事模式反映出的历史事件以及通过这种模式反映的历史创伤。苦难内容讲述的目的在于让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洗礼;让历史的遭遇得以再现。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家通过这样的主题讲述,完成了历史创作。

苦难既是人们经验存在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观念存在和价值存在的方式,包含着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和命运等诸多不同的理解。之所以同样的人面对同样的苦难会有不同的苦难感受,对于苦难也有着不同的理解、阐释和接受方式等,这里面除了个体性因素和经验性成分以外,它和人们不同的文化出身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文学环境中,苦难自然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叙述话语,但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文本中,其功能也不相同。生活于动乱年代的人们,受到的伤害不仅是肉体上的,在精神上的伤害也是长期的。当十年噩梦骤然停止的时候,人们满身的伤痕和满腹的冤屈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奔涌而来,这种充满控诉欲望的社会心理倾注到文学上就成为了诉说历史之痛、声讨罪魁祸首的“伤痕文学”,对于梦魇般经历的回忆和关于苦难耻辱的痛述几乎成为了“伤痕”小说的唯一内容。这种苦难体现在两代人的身上,一代是父辈,一代是年轻人。几乎所有的伤痕文学文本都是对一个或几个苦难故事的叙述,而在当时的评论中,创伤、内伤和外伤也是评论中运用较多的词语。从作品的内容和主题上来看,可以说苦难的内容是伤痕文学的主要叙述内容。

从《伤痕》、《枫》、《重逢》……到《小镇上的将军》、《大墙下的红玉兰》、《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这种苦难叙事也是有很大的受众空间的,不仅迎合了大众情感宣泄的需要,同时也具备了心理疗伤的功能,但在这些作品中,苦难的描述并不是目的。我们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文本中,苦难都会在党的英明领导下被克服,而经历了苦难洗礼后的人民更加忠诚,维护了政治理想的崇高和纯洁,也使得苦难更有价值。

二 以比较简单的故事情节渲染苦难的生活内容

《伤痕》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故事的主要人物是王晓华母女二人,故事从母亲被打成反革命成为“叛徒”开始,王晓华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母亲划清界限后到东北插队。但是,王晓华并没因為离开母亲而免于受到伤害,她还是要面对入团受阻、恋爱受挫等一系列不公平的对待,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王晓华拒绝了来自母亲的任何的温暖和呵护。九年之后,国家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粉碎了“四人帮”,母亲的“叛徒”身份也被改正,冤案得到平反,王晓华被允许去看她的母亲。而此时的晓华也想得到母亲的原谅,可是当晓华匆匆赶回认母之时,母亲却已经离开了人世,最终母亲也没能见上女儿最后一面。我们不难看出,是“四人帮”让晓华两次失去了母亲,也是“四人帮”一手制造了让晓华无法愈合的内心伤痛。而晓华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的那一刻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骨肉离散,亲人反目,家庭破碎,这些都是70年代末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伤痛。王晓华因为母亲的问题不能正常的入团、入党、生活、恋爱,而王晓华对于母亲的拒绝同样也在伤害着母亲,母女身处两地共同经受的生活和情感上的双重煎熬因妈妈的平反而被化解了。此时,身为母亲,终于有机会向女儿说出自己的心声。她告诉女儿,自己的冤案已经昭雪。当女儿得知这一切真相时,他们的恩怨到此化解,给了母亲最大的宽慰。晓华也和恋人一起朝着美好的未来出发。

小说尽力描写人物经历的种种不幸,但最终烟消云散,一片艳阳天。这些小说里的苦难叙事极尽渲染铺陈,从中也是为了衬托伟大的党和革命事业的光芒。

在《伤痕》中,经历了丧母之痛的王晓华在悲伤之后更加坚强,“苦痛的面庞”变得“激愤”起来,化悲痛为力量,当女儿知道真相时,心中升起的是对妈妈无限的愧疚。并立志不忘血的历史,也不忘记党的恩情,要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至此,一个历尽磨难、坚强不屈的女战士的形象如在眼前,她仿佛双拳紧握于胸前,目光炯炯有神,经历过的苦难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沧桑,但目光却依然纯净坚定,苦难仿佛就是一个革命的大熔炉,它把一个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小女孩锤炼成了一名坚强的、合格的战士。人民群众在苦难的生活中依然坚守对党的忠诚和信赖,维护党的光辉形象,虽然自己心灵和肉体上受尽折磨,但内心的信念却未曾改变,而维护革命事业的忠诚信念也使得他们经历的苦难更加有价值。经过苦难的磨砺,他们或者获得了合法的政治身份,得到了主流话语的信任,或者得到了精神的锤炼,拥有了思想上的升华,在《伤痕》中,经历了九年生活上的折磨和丧母之痛的晓华终于获得了合法的政治身份,名正言顺地加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队伍中,原来不敢拥有的爱情现在也如愿以偿了。这些似乎是想要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维护了政治理想的崇高和纯洁的苦难是宝贵的,是一种精神财富,主人公重回政治中心就是苦难洗礼的价值所在。

三 特定历史时期的苦难在人道伦理层面的体现

在伤痕文学作品中,苦难叙述的一个基本结构性的冲突,就是至高无上的社会权威同人的对立,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不正常的现实压抑着正常人的自然本性、扭曲着正常人的生活状态,在这种苦难的生活环境中人们苦难地生活着。在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精神与物质上陷入双重贫困的“天堂公社”的人们,不仅不容于小豹子与存妮的青春冲动,还将正常的性爱看作是“人世间最丑最丑的丑事”,甚至在青年们的心目中,爱情也成了羞于启齿的神秘字眼。年轻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感到的不是幸福,而是莫大的可耻,她怨恨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这是多么可耻的事情啊。在这样的历史时期,非常态的父母包办、买卖婚姻就具有堂而皇之的合法性。极“左”政治在这里侵犯的是人的生命权,通过对性爱、爱情、婚姻等价值上的颠倒,取消了人的历史主体资格,把人变成了可以交换的物。在这种社会现实中,人们的生活是苦难的,精神是苦难的。

伤痕文学作品中还体现着从人的自然本性、人的天道伦理出发,对历史的背约行为进行控诉,对在这种行为所造成的人与人分裂、人与社会分裂、人性的颠倒加以同情和理解。正是因为价值意义被颠倒,正常的被视为不正常的;对的被视为错的;善的被视为恶的,人才会走向非我并遭受非我的奴役,人才会生活在苦难之中。《记忆》可以说是这种“颠倒”的最好图解。18岁的电影放映员方丽茹,因不小心把伟大领袖接见外宾的纪录片倒装放映几秒钟,便被定为现行反革命送回农村劳动改造。但是,小说中非常具有戏剧性和讽刺性的是,当年给方丽茹戴上现行反革命帽子的市委宣传部长,无意中用了一张印有领袖画像的报纸包鞋,招来了灾难。这种偶然性,终于使人们认识到:一个人只不过是无意中颠倒了影片,而我们,却在有意的颠倒了一个人。作品中这两个命运相似的人的悲剧同样来自于“颠倒”,一个是放映行为上的颠倒,一个是日常行为上的颠倒,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偏离了原来的位置和人的正常生活,都因为行为上的失误开始了苦难的生活。在这些小说中,极“左”的政治对人性都具有巨大的摧毁性和广泛的伤害性,这种特殊的历史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四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伤痕文学苦难内容的叙事方式

文学都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主题内容都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文学样式,也会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滋养。纵观历史,我们知道,旧社会也有悲剧发生,很多好人被社会所毁灭,究其原因,是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所引起的。探究悲剧的制造者,我们会发现是社会的维护者或社会的宠儿。这种悲剧,会使人感到十分沉重的压抑,但通常是无可奈何的,甚至宣扬命运的不可战胜,有的也能激起人们对旧社会的不满和抗议。但伤痕文学中的社会悲剧则不然,它不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引发苦维生活的,是暂时得逞的恶势力。所以,伤痕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会使人产生对于受害者的同情,也会让受害者团结起来跟恶势力抗争;人们不会对社会制度产生怀疑,人们会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热爱自己的祖国。

作家也是由此去理解对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苦难回忆与写作的,卢新华在《谈谈我的习作〈伤痕〉》中就有体现,他在作品中塑造王晓华这个典型人物,目的不是让我们为她流泪,同情她,而是让人们对她产生同情时也有对她的批评,让人们在她的人生经历中醒悟,明白造成王晓华母女苦难生活的,不是当时的社会,而是“四人帮”的精神毒手才使王晓华和母亲有了如此的痛苦生活和经历。我们在正视作品中人物苦难生活的同时,应尽快地抹去心灵和思想上的伤痕,并找到今后人生中为之奋斗的目标。卢新华这种苦难叙述的“功用论”,既可以看作是对上述号召的响应,也体现了作者创作的出发点。动乱结束,光明的前景在向人们招手,在这样的文化环境和集体心理下回望过去的苦难经历,悲伤痛苦感大大减轻,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回望过去的苦难,伤痛感是大打折扣的。《记忆》中的描写可以说明当时人们的这种心态。

从作品内容上来看,早期作品中表现的是往昔岁月中的苦难、悲惨的人生经历。反映的是一种愤懑不平的心理宣泄,表现了祖国在当时动乱中的灾难,表现了生命在特定时期所遭受到的侮辱,也表现了人有特定时期的非人遭遇,这也体现了伤痕文学的历史意义。

在“伤痕”小说的文本中,通过对数年的恩怨是非,人物悲喜命运的讲述,最终印证的就是“革命事业的必然胜利”和“党领导人民在同困难作斗争中的无往不胜”的历史结论。从社会角度来看,伤痕文学是党在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必然产物,它逐步实现了文学政治意识形态叙事向个人叙事的转型,逐步完成了跟文革文学叙事风格的历史性断裂,从而拥有了自我当代文学史的特质及意义。

參考文献:

[1] 周保欣:《沉默的风暴——后当代中国小说苦难叙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 王琼:《“伤痕文学”:作为话语的权力书写》,《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5期。

[3] 张业松:《打开“伤痕文学”的理解空间》,《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3期。

[4] 邓利:《再论伤痕文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代文坛》,2008年第5期。

篇10:人事处职责概述内容

2、熟练招聘渠道的使用操作,管理现有招聘渠道、并开发新招聘渠道;

3、了解并掌握部门的用人需求,发布招聘信息,针对职位要求对候选人进行面试、评估、筛选与推荐;

4、负责候选人面试安排、结果反馈、背景调查、安排入职等后续跟踪服务工作;

5、根据业务需要和招聘需求,开发校企合作项目、组织校园招聘活动或参加人才市场招聘会;

6、协助用人部门进行人员评估、员工关怀、员工状态跟进等工作。

★ 人事处工作职责内容

★ 组织人事处工作职责

★ 人事处工作总结

★ 高校人事处工作总结

★ 组织人事处工作年终总结

★ 学院组织人事处工作总结

★ 人事处处级干部年度述职报告

★ 中管金融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

★ 职责是什么

篇11:行政前台工作内容概述

1.熟悉公式员工分机号,及时接听总机电话并准确转接 2.接待来访人员,耐心解答闻询

3.遇到航空公司等贵宾来访,如已经预约直接引导至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办公室,如未预约过,将其引领至1002会议室稍后,马上通知相关领导;并及时为客人送上茶水饮料,不可让

客人空等!

4.寄发公司月结快递,并做电脑记录,以便月底对账

5.每日根据业务员的工作需要安排送票师傅,并填写(外派师傅记录单),保证每日外派事

宜按时完成,如有困难及时与业务员商议其他时间完成,杜绝延误工作现象 6.协助公司同事认证填写(外出情况说明单)7.管理(请假单)和(打卡情况说明单)8.随时接收传真并交给相关同事处理

9.根据每月(值班表)提醒1301办公室的同事到1001 值班 10.随时添加打印机纸张及传真机纸张,以免延误打印 11.定期填充打印机墨粉和传真机墨水,并做记录 12.每月定期清洗公司地毯(徐监督保洁公司完成)

13.保持前台区域地面卫生,1001,1002,1301玻璃门的清洁卫生 14.1002及1301会议室会客使用后及时整理干净,椅子归位 15.检查公司打印纸使用情况,及时上报购买

16.公司桶装水的、饮用完及时订水,办公室茶,咖啡及时补充 17.完成上级交代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18.随时观察办公室加湿器中的水,及时填满!19.定期给办公室的花浇水

篇12:《朝花夕拾》的内容概述

《阿长和<山海经>》

讲述的是鲁迅回忆小时候一位小时候照顾自己的女工——阿长,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自己愉快且充满想象力的童年生活,在文中仔细介绍了阿长与自己在生活中的交往,并且能清晰看到作者由“憎恶——敬意——淡薄——敬意”的感情变化。阿长在文中被刻画的充满血肉,跃然纸上!

鲁迅的文章,我觉得之所以能感动众人,与他细微的观察力是离不开的,在文中细致的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出身贫寒,行为举止甚至可称为“粗鄙”的平常劳动妇女形象,但与周围人们(远方叔祖)对“我”的态度对比,却是抱着一颗纯真热忱的心去关爱“我”。在众人也无法也不愿帮“我”取得的《山海经》时,目不识丁的阿长却满足了“我”的愿望。

这份回忆无疑是对作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仔细阅读课文,能从很多“我”与阿长的对话中体会到,那真挚而充满温暖的情谊。

《狗•猫•鼠》

以前就已大略看过,现在重新阅读,也只是浅尝辄止,不得要领。结合网上不多的赏析,大致理解了文意。文章从开头就解释了写这篇文章的由衷,解释“仇猫”的原因。但其深意还是讽刺当时黑暗社会的某类人——应该是那些欺软怕硬、滋生舞法扰民的政府官员,也表达了对弱势百姓们穷苦潦倒状况的同情。

可谓是寓意深远,对动物特点描绘的也是入木三分。

又从网上得到以下资料: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教学设计>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上一篇:大一高数期中考试试题下一篇:保育员职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