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结构

2024-05-12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精选6篇)

篇1: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结构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Course Design of Data Structure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信息计算、信息安全 总学时数:1周编写年月:2004年7月

执 笔:刘科峰、李小英、高学军

课程性质:设计(论文)/必修 开课学期:5 总学分数:1 修订年月:2007年7月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本学院本科专业的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数据结构》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应用练习。其目的就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根据数据对象的特性,学会数据组织的方法,能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机内部表示出来,并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学时分配

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除了在封面中应有题目、班级、姓名、学号和课程设计日期以外,其正文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 4.调试分析 5.测试结果 6.附录或参考资料

三、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四、课程设计选题

根据教材《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主编)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或选择下列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较综合性的题目,要求通过设计,在数据结构的逻辑特性和物理表示、数据结构的选择应用、算法的设计及其实现等方面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1. 运动会分数统计系统; 2. 停车场管理系统; 3. 民航售票系统; 4. 有理数四则运算器; 5. 文本格式化器; 6. 哈夫曼编/译码器; 7. 教学计划编制; 8. 计算机辅助考核系统;

9. 学籍管理系统; 10. 图书管理系统。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数据结构》的配套课程,学完《数据结构》后进行的综合性课程设计。

六、成绩评定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综合打分。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可运行的软件系统(包括源程序)。课程设计成绩:上机情况(20%)包括出勤情况、调试表现。设计报告占40%,设计作品占40%。

成绩评定实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不及格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需重新做课程设计,经指导教师考核及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有关的考查相关材料(文字材料以及磁盘或光盘)统一妥善保管。

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数据结构》,严蔚敏 吴伟民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数据结构题集》严蔚敏 吴伟民 米宁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2: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结构

楼梯间采用现浇混凝土楼盖,纵横向承重墙厚度均为190mm,采用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砌块、双面粉刷,一层采用MU20砌块和Mb15砂浆,二至三层采用MU15砌块和Mb砂浆,层高3.3m一层墙从楼板顶面到基础顶面的距离为4.1m,窗洞均为1800mm×1500mm,门洞宽均为1000mm,在在纵横相交处和屋面或楼面大梁支撑处,均设有截面为190mm×250m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沿墙长方向的宽度为250mm),图中虚线梁L1截面为250mm×600mm,两端伸入墙内190mm,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纵墙计算单元横墙计算单元

三毡四油铺小石子10.809009.90+油膏嵌实15mm厚水泥砂浆40mm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3‰找坡 +100mm厚沥青膨胀珍珠岩120mm厚现浇混凝土板33006.60+3.3010mm厚水磨石地面面层 20mm厚水泥打底 120mm钢筋混凝土板33003300

1、荷载计算:

(1)屋面荷载:

防水层: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0.4kN/㎡ 找平层:15mm水泥砂浆 0.3kN/㎡

800++-0.00

找坡层:40mm厚水泥焦渣砂浆3‰找坡 0.56kN/㎡ 保温层:100mm厚沥青膨胀珍珠岩 0.8kN/㎡ 结构层:120mm厚现浇混凝土板 3.0kN/㎡ 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17kN/㎡ 钢筋混凝土进深梁250mm×600mm 1.18 kN/㎡ 屋盖永久荷载标准值: ∑6.41kN/㎡ 屋盖可变荷载标准值 0.5kN/㎡ 由屋盖大梁给计算墙垛计算:

标准值:N1k =Gk+Qk=(6.41 kN/㎡+0.5 kN/㎡)×1/2×6.3m×3.6m=78.36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1=1.2Gk+1.4Qk=(1.2×6.41 kN/㎡+1.4×0.5 kN/㎡)×1/2×6.3m×3.6m=95.17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1=1.35Gk+1.0Qk=(1.35×6.41 kN/㎡+1.0×0.5 kN/㎡)×1/2×6.3m×3.6m=103.80 kN(2)楼面荷载:

10mm厚水磨石地面面层 0.25 kN/㎡ 20mm厚水泥打底 0.40 kN/㎡ 结构层120mm钢筋混凝土板 3.0 kN/㎡ 抹灰层10mm厚 0.17 kN/㎡ 钢筋混凝土进深梁250mm×600mm 1.18 kN/㎡ 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5.0kN/㎡

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1.95kN/㎡ 由楼面大梁传给计算墙垛的荷载:

标准值:N2k =Gk+Qk=(5.0 kN/㎡+1.95 kN/㎡)×1/2×6.3m×3.6m=78.81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2=1.2Gk+1.4Qk=(1.2×5.0kN/㎡+1.4×1.95 kN/㎡)×1/2×6.3m×3.6m=99.0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2=1.35Gk+1.0Qk=(1.35×5.0 kN/㎡+1.0×1.95 kN/㎡)×1/2×6.3m×3.6m=98.66 kN(3)墙体自重:

女儿墙重(厚190mm,高900mm)计入两面抹灰40mm其标准值为:N3k =2.96 kN/㎡×3.6m×0.9m=9.59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3=9.59 kN×1.2=11.51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3=9.59 kN×1.35=12.95 kN 女儿墙根部至计算截面高度范围内墙体厚190mm其自重标准为:2.96 kN/㎡×3.6m×0.6m=6.39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3=6.39 kN×1.2=7.67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3=6.39 kN×1.35=8.63 kN 计算每层墙体自重,应扣除窗面积,对于2、3层墙体厚190mm,高3.3m自重为:(3.3m×3.6m-1.8m×1.5m)×2.96 kN/㎡+

1.8m×1.5×0.25 kN/㎡=27.85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27.85 kN×1.2=33.42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27.85 kN×1.35=37.60 kN 对于1层墙体厚190mm计算高度4.1m其自重为:(3.5m×3.6m-1.8m×1.5m)×2.96 kN/㎡+1.8m×1.5×0.25 kN/㎡=29.98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29.98 kN×1.2=35.97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29.98 kN×1.35=40.47 kN

2、内力计算:

楼盖、屋盖大梁截面b×h=250mm×600mm,梁端在外墙的支撑长度为190mm,下设由bb×ab×ta=190mm×500mm×180mm的刚

a01hf性垫块,则梁端上表面有效支撑长度采用墙偏心距e=h/2-0.4a0。h为支撑墙厚。,对于外由可变荷载控制下的梁端有效支撑长度计算表:

楼层 h/mm f /N/㎡

N /kN 600 4.02 11.51 600 4.02 140.1 0.41 600 5.68 272.52 0.80 0/N/mm2 0.034

1

0/mm

5.41 66.10

5.55 67.80

5.63 57.90 由永久荷载控制下的梁端有效支撑长度计算表:

楼层 h/mm f /N/㎡

N /kN 600 4.02 12.95 600 4.02 154.35 0.45 5.57 68.05 600 5.68 290.61 0.85 5.62 57.76 0/N/mm2 0.038

1

0/mm

5.41 66.10 外重墙的计算面积为窗间墙垛的面积A=1800mm×190mm墙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模型与计算简图如下

纵向墙体的计算简图

各层I-I、IV-IV截面内力按可变荷载控制和永久变荷载控制组

合分别列于下表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纵向墙体内力计算表

截面上层传荷

楼层

Nu 3 2 1 /kN 11.51(7.67)147.77 280.19

本层楼盖荷载 Nl

/kN 95.17 99.0 99.0

截面I-I

IV-IV NⅥ

/kN 147.77 280.19 412.61

e2

/mm 0 0 0

e1

M NⅠ

/mm /(kN/m)/kN 68.56 6.52 114.35 67.88 6.72 246.77 71.84 7.11 379.19 表

NⅠ= Nu+ Nl M= Nu·e2+ Nl·e1 NⅥ=NⅠ+NW(墙重)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纵向墙体内力计算表

截面上层传荷

楼层

Nu 3 2 1 /kN 12.95(8.63)162.98 299.24

本层楼盖荷载 Nl

/kN 103.80 98.66 98.66

截面I-I

IV-IV NⅥ

/kN 162.98 299.24 435.5

e2

/mm 0 0 0

e1

M NⅠ

/mm /(kN/m)/kN 68.56 7.12 125.38 67.78 6.30 261.64 71.94 7.10 397.9

3、墙体承载力计算:

本建筑墙体的最大高厚

H04100mm21.58c20.81.0692624.46h190mm满足要求

承载力计算一般对I-I截面进行,但多层砖房的底部可能IV-IV截面更不利计算结果如下表

纵向墙体由可变荷载控制时的承载力计算表

计算项目

M/(kN·m)N/kN e/mm h/mm e/h

第2层

截面第3层

截面I-I 6.52 114.35 57.02 190 0.3 17.37 0.26 342000 15 10 4.02 357.46 >1

6.72 246.77 27.23 190 0.14 17.37 0.44 342000 15 10 4.02 604.93 >1

IV-IV

第1层

截面

截面I-I 7.11 379.19 18.75 190 0.099 18.42 0.45 342000 20 15 5.68 875.15 >1

IV-IV

0 280.19 0 190 0 17.37 0.69 342000 15 10 4.02 948.64 >1

0 412.61 0 190 0 18.42 0.63 342000 20 15 5.68 1223.81 >1 H0h

A/m㎡ 砌块MU 砂浆M f/(N/mm2)

Af/kN Af/N

纵向墙体由永久荷载控制时的承载力计算表 计算项目

M/(kN·m)N/kN e/mm h/mm e/h

第2层

截面第3层

截面I-I 7.12 125.38 56.78 190 0.30 17.37 0.26 342000 15 10 4.02 357.46 >1

6.30 255.98 24.61 190 0.14 17.37 0.44 342000 15 10 4.02 604.93 >1

第1层

截面

截面I-I 7.10 397.9 17.84 190 0.099 18.42 0.45 342000 20 15 5.68 875.15 >1

IV-IV IV-IV

0 435.5 0 190 0 18.42

0 293.58 0 190 0 17.37 0.69 342000 15 10 4.02 948.64 >1 H0h

A/m㎡ 砌块MU 砂浆M

0.63 342000 20 15 5.68 1223.81 >1 f/(N/mm2)

Af/kN Af/N

由上表可知砌体墙均能满足要求。

4、气体局部受压计算:

以上述窗间墙第一层为例,墙垛截面为190mm×1800mm,混凝土梁截面为250mm×600mm,支承长度a=190mm,根据规范要求在梁下设190mm×600mm×180mm(宽×长×厚)的混凝土垫块。根据内里计算,当由可变荷载控制时,本层梁的支座反力为Nl=99.0kN墙体的上部荷载Nu=280.19KN,当由永久荷载控制时,本层梁的支座反力为Nl=98.66kN,墙体的上部荷载Nu=299.24KN。墙体采用MU20空心砌体砖,M10混合砂浆砌筑。由a0=57.76mm A0=(b+2h)h=(600mm+2×190mm)×190mm=186200

190mm=324000mm2mm2<1800mm×

故取

A0=186200mm2

2垫块面积:Ab=bb×ab=190mm×600mm=114000mm

计算垫块上纵向的偏心距,取Nl作用点位于墙距内表面0.4 a0处,由可变荷载荷载控制组合下:

280190N11400093.40kN1800mm190mm 190mm99.0kN(0.457.76mm)2e37.0mm99.0kN93.40kN NU0Abe37.0mm0.195h190mm查表得=0.69 A0186200mm2r10.35110.3511.292rl0.8r0.81.291.032 Ab114000mm垫块下局压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N0NL99.0kN93.40kN192.4kN

rlAbf0.691.032114000mm25.68kN/mm2461.09kN

N0NLrlAbf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下

299240N11400099.75kN1800mm190mm 190mm98.66kN(0.457.76mm)2e35.75mm98.66kN99.75kN NU0Abe35.75mm0.188h190mm查表得=0.704 垫块下局压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N0NL98.66kN99.75kN192.4kN

rlAbf0.7041.032114000mm25.68kN/mm2470.44kN

N0NLrlAbf

由此可见,在永久荷载控制下,局压承载能力能满足要求。

5、横墙荷载

(1)屋面荷载:

防水层: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0.4kN/㎡ 找平层:15mm水泥砂浆 0.3kN/㎡ 找坡层:40mm厚水泥焦渣砂浆3‰找坡 0.56kN/㎡ 保温层:100mm厚沥青膨胀珍珠岩 0.8kN/㎡ 结构层:120mm厚现浇混凝土板 3.0kN/㎡ 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17kN/㎡ 屋盖永久荷载标准值: ∑5.23kN/㎡ 屋盖可变荷载标准值 0.5kN/㎡

标准值:N1k =Gk+Qk=(5.23 kN/㎡+0.5 kN/㎡)×1/2×1.0m×3.6m=10.31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1=1.2Gk+1.4Qk=(1.2×5.23 kN/㎡+1.4×0.5 kN/㎡)×1/2×1.0m×3.6m=12.56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1=1.35Gk+1.0Qk=(1.35×5.23 kN/㎡+1.0×0.5 kN/㎡)×1/2×1.0m×3.6m=13.61 kN(2)楼面荷载:

10mm厚水磨石地面面层 0.25 kN/㎡ 20mm厚水泥打底 0.40 kN/㎡ 结构层120mm钢筋混凝土板 3.0 kN/㎡ 抹灰层10mm厚 0.17 kN/㎡ 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3.82kN/㎡ 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1.95kN/㎡ 由楼面大梁传给计算墙垛的荷载:

标准值:N2k =Gk+Qk=(3.82 kN/㎡+1.95 kN/㎡)×1/2×1.0m×3.6m=10.39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2=1.2Gk+1.4Qk=(1.2×5.0kN/㎡+1.4×1.95 kN/㎡)×1/2×1.0m×3.6m=13.17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2=1.35Gk+1.0Qk=(1.35×5.0 kN/㎡+1.0×1.95 kN/㎡)×1/2×1.0m×3.6m=12.79 kN

横向墙体计算简图

(2)横墙自重承载力计算

对于2、3层墙体厚190mm,高3.3m自重为2.96 kN/㎡×3.3m×1.0m=9.768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9.768 kN×1.2=11.72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9.768 kN×1.35=13.19kN 对于1层墙体厚190mm计算高度4.1m其自重为: 2.96 kN/㎡×3.3m×1.0m=12.14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12.14kN×1.2=14.57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12.14 kN×1.35=16.39 kN 本建筑墙体高厚比

H04100mm21.5826h190mm满足要求。

横向墙体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表 计算项目 第3层

N/kN h/mm H0/m

24.28 190 3.3 17.37 0.69 190000 15 10 4.02 527.02 >1

第2层 49.17 190 3.3 17.37 0.69 190000 15 10 4.02 527.02 >1

第1层 76.91 190 4.1 21.58 0.59 190000 20 15 5.68 636.73 >1 H0h

A/m㎡ 砖MU 砂浆M f/(N/mm2)

Af/kN Af/N

横向墙体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表 计算项目 第3层

N/kN h/mm H0/m

26.8 190 3.3 17.37 0.69 190000 15 10 4.02 527.02 >1

第2层 52.78 190 3.3 17.37 0.69 190000 15 10 4.02 527.02 >1

第1层 81.96 190 4.1 21.58 0.59 190000 20 15 5.68 636.73 >1 H0h

A/m㎡ 砖MU 砂浆M f/(N/mm2)

Af/kN Af/N

篇3: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结构

在一些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随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高职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 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工学知识基础的能胜任工业产品艺术造型与色彩、功能与结构、外形与工艺等协同设计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由于专业建立的时间短, 目前仍存在很多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其中主要问题是课程内容的确立与课程实施手段的研究。《工业产品结构设计》课程就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工业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研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个工业产品的设计包括外观造型设计与内部结构设计两部分。据调研, 现在做工业设计的人员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一般不懂产品内部结构的实现, 设计的产品造型往往不易制造。企业在招聘结构设计师时, 只能招聘机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 (机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也没有进行产品结构设计方面的系统培训) , 而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的结构设计人员又不懂外观造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造型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需要多次反复商榷才能达成一致, 这样势必造成许多人力物力的浪费。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基本没有接受结构设计方面的系统培训, 或培训的内容不够合理。

针对目前的社会现状, 我们将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定位在既懂外观造型设计又会内部结构设计, 能将设计师的创意变成真实产品的高技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美观又经济实用的产品。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避免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达到需求与供应一致的理想状态。

因此, 在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急需要进行《工业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本课题的研究必将对高职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良好的效果, 且具有切实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2 课程的设计思路

2.1 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首先, 根据行业专家对工业设计专业所涵盖的设计制作职业岗位任务和设计制作能力进行研究分析, 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识规律, 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的项目模块。

2.2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课程内容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为目标。因为不同产品的结构设计特点和能力要求不同, 需通过具体产品种类的结构设计技能入手, 组织学生完成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培养学生结构设计的实践能力。因此, 本课程采用项目化形式进行组织。

2.3 课程开发的逻辑步骤

课程开发的重点在于探寻与该课程更适合的方法技术和内容的组织方法。本着从目标找手段、从内容找形式的实践逻辑出发。该课程开发的基本逻辑步骤是:

2.3.1 课程的基本单元有哪些。

2.3.2 每个基本单元的内容是什么。

2.3.3 所有单元需通过怎样的方法技术构建起来并组织成课程。

3 课程的内容选定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 本课程根据工业设计行业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中所应具备的结构设计技能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确定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种类产品的结构设计为载体组织项目化课程内容。

课程的项目单元主要有:

3.1 工业产品的壳体形状结构:a.塑料产品结构;b.钣金产品结构;c.金属铸件产品结构。

3.2 连接结构:a.固定连接结构;b.活动连接结构。

3.3 密封结构:a.静密封结构;b.动密封结构。

3.4 家具类产品结构。

等等。

4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法, 选用典型的产品为载体, 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每个项目单元都选一实际案例, 用实际工作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一致, 强调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教学目标。如:在塑料产品结构项目里选用手机或台灯作为案例;在钣金产品结构项目里选用数字机顶盒或电脑机箱作为案例等。教师讲解一个案例, 学生实践一相应的企业实际产品或虚拟产品。

请企业兼职教师完成部分教学任务, 让学生到校内外结构设计工作现场, 以及到模具厂参观实习, 与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交流, 帮助指导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知识与技能。

在项目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和创业精神。

5 教学评价

本课程建设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注重对学生学习设计过程的关注。关注评价的多元性,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训成果、技能竞赛及考核情况, 以及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 尤其对于其设计被企业采用的学生予以特别鼓励, 可考虑折合相应学分。做到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

6 课程资源的开发

结合课程要求我们开发了配套的课程教学包, 包括教材、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中外优秀结构设计作品以及学生作品数据库等。

7 结论

本课程主要适用于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 亦可作为所有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选用。相信本课程的实施必将对高职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柳冠中.工业设计的再设计[J].装饰, 2001 (4) .

[2]林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10) .

[3]杨和平.论高职院校经营[J].教育与职业, 2005 (9) .

[4]张泽.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 .

[5]盖海红, 秦学武.浅谈高职院校的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05 (2) .

[6]杨泉良, 杨清玲.高职院校专业的调整与改造[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 .

篇4: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结构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结构;现状;问题;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更多的变革,媒体行业也在经历着嬗变。传统媒体行业面临诸多的挑战,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新型视觉传达人才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新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市场人才标准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设计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呈现来给观众传达各种信息与情感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从概念上看就能清楚的明天,视觉传达艺设计就是一种给人看的设计。这一概念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在日本流行,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东京世界设计大会。到1988年这个概念才正式传入我国,并为广大学者所接受,逐步引入艺术类专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还是没有推广这一个视觉传达设计这个概念,学术界、教育界都是以艺术设计来称谓。2012年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以及专科目录才正式增设艺术学门类学科,并将原来的藝术设计专业进行重新定位和细化,裂变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具体专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的表现内容也不再局限传统内容范畴,将表现形式、方法、呈现材料等向更为光宽广的领域延伸,向更好地科技层次提升。同时,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发展变化,公众的鉴赏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原有的艺术设计裂变出来的专业门类又进一步向数字媒体、交互、展示、界面以及多媒体等更多的信息化科技应用分支拓展延伸。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将传统的静态媒体时代几乎彻底的解构与颠覆,原来的静态媒体已经不能在现代市场保留足够生存和延续生命的领地,尤其是数字化媒体对整个社会环境和艺术市场更是冲击得无立足之地。视觉传达从以往的平面化、静态化迅速向综合化以及动态化转向。而视觉传达的传播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静态展示,而是走向了动静结合,呈现的方式也从原来单一的二维空间走向了现在的三维、四维空间。 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专业结构更多的是平面印刷设计,更多的是二维层面和静态形式的呈现,带给观众以形状和色彩的感受。以此来设置的课程造成学生的思维观念相对单一,设计意识不强,操作能力简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综合媒体应用技术不断增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需要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此,很多高校很早已经着手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构建新型的课程结构体系,并针对课程结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模式,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评估以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及课程调整。具体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对知识点进行科学分类,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点结构体系。第二,结合艺术发展与科技进步,设置专门的交叉知识模块。第三,增设更具时代感和创新艺术元素的新颖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培养艺术思维,把握现实作品与设计理念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第五,做好教学方法综合评估,剔除落后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全面重视学生的综合应用创新能力考查。

2 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专业课程与基础课安排顺序不合理

视觉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中需要合理安排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重和顺序。但是,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强调学生的绘画基础,重视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这是非常基础性的教学,也是决定学生以后发展和提升的重要课程。但是,很多专业课程设置时过分重视基础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绘画方面的基础性训练,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没有在教学中得到明确区分,也就不能够设置较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其次,应用能力是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但是,在应用能力培养安排更多的课时,做出过多的训练,一定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提升,无法保障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性。很多课程都是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造成课程设置和规划不够清晰,无法细化并做到专业能力的多元化。

2.2 综合课程与实践课程安排不科学

视觉传达设计展业不同于其他的理论研究学科,需要重视学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技能,这是学科性质决定的,课程安排中加大比重是无可厚非的,教学中强调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学生的理论素养是必不可少,人文素养更是决定他们的专业应用技能提升层次和艺术文化水平的关键因素。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需要专业技能,需要能够创作设计出较好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背后是思想,要带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体验,进而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从而获得一定的心理愉悦或者精神共振,以此来达到艺术表现的效果。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理想,没有了艺术审美标准和人文精神,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都是一个空壳,是没有血肉和精神的骨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价值。由于我国视觉传达专业过分强调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导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匹配,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不相称,专业课程知识点相对单一,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的思路相对狭窄,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学生缺乏综合知识课程的支持,不能接受更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素养的滋养,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后期生长不旺。

2.3 课程基本结构不能做到协调与全面

构成课程结构的要素要全面,还要体现一定的逻辑顺序,需要合理安排各个要素的组织关系,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并且能够将这些关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课程设置不是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和排列组合形式,而是要讲究科学性和操作性,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习惯与转换效果。但是,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不全面,且无法做到相互协调。课程设置需要从多角度综合考虑,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服务他们的理论素养与应用实践能力,结合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规律,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步丰富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稳步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结合教学目标、专业发展和行业环境,将学科知识真正能够转变成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综合素养。对课程做好逻辑层次划分,从基本的知识构成来更好地设计课程体系,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发展目标的统一。但是,我国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出现了不少问题,目标地位不够清晰,课程内容相对混乱,不能把握学科功能,也就无法突出专业特色。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课程结构,不能做到全面综合考虑,无法实现要素的协调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社会发展及市场发展变化联系非常紧密,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接受新理念,掌握新技术,拓展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课程设置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

3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及创新的原则分析

课程结构设计与创新是教学过程的前提,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安排有利于教学组织和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创新课程结构设置能够紧跟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确保人才培养与时代接轨,造就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3.1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计与创新的根本依据

课程结构安排和创新变化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和人才发展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结合教学计划,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描述相对笼統,知识给教学或者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思路或者方向。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构建课创新课程结构设置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进行细化,确保专业培养目标能够成为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结合市场对人才要求及艺术、科技自身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创新。

3.2 教学目的是课程结构调整和变革的基本前提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方法,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影响和组织下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某种变化。这是著名教育家泰勒对教育的著名言论,学生能够有所变化和提升,学生能够真正得到锻炼,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课程结构设置和创新安排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学目的,把握好教学目的,服务于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创新需要真正把握教学的目的,能够体现视觉设计专业学科的基本观念,能够将其中的各种概念、原理与知识体系融合起来,将学科的主题思和人才培养标准融入课程设置结构中来。这就要求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和创新都应把握教学目的,全面审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为课程结构调整和创新确立基本原则。

3.3 充实通识教育是优化创新课程结构的主要途径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消除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优化课程结构体系,需要在保障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对学生进行更多的通识教育,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好感知生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以更好的艺术设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生,让作品更有现实价值,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革思维。

总之,社会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寻求突破,产业也在经历重大变革,传统意义的平面印刷媒体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具创新特色的视觉传达专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市场人才标准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奎.建构与融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与创新[J].美与时代(中),2014(12).

[2]许海.跨界设计视域下高职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6(09).

篇5:飞机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心得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解决。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会节约很多时间,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此次课程设计,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和与人合作共同提高,都受益非浅,今后的制作应该更轻松,自己也都能扛的起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篇6:课程设计(数据结构)

1、运动会分数统计

任务:参加运动会有n个学校,学校编号为1……n。比赛分成m个男子项目,和w个女子项目。项目编号为男子1……m,女子m+1……m+w。不同的项目取前五名或前三名积分;取前五名的积分分别为:7、5、3、2、1,前三名的积分分别为:5、3、2;哪些取前五名或前三名由学生自己设定。(m=10 , w=8 , n=15)功能要求:

1).可以输入各个项目的前三名或前五名的成绩; 2).能统计各学校总分(用链表);

3).可以按学校编号、学校总分、男女团体总分排序输出(快速、基数);

4).可按学校编号查询学校某个项目的情况;可按项目编号查询取得前三或前五名的学校。

界面要求:有合理的提示,每个功能可以设立菜单,根据提示,可以完成相关的功能要求。

存储结构:学生自己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自己设计,但是要求运动会的相关数据要存储在数据文件中。

测试数据:要求使用

1、全部合法数据;

2、局部非法数据。进行程序测试,以保证程序的稳定。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请在上交的资料中写明;

2、迷宫求解

任务:可以读入一个任意大小的迷宫数据,分别用广度和深度搜索的方法求出一条走出迷宫的路径,并将路径输出(最佳路径); 要求:以较为直观的方式显示结果

3、Huffman编码

任务 :对一篇英文文章,统计各字符出现的次数,实现Huffman编码; 要求:输出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和编码,其中求最小权值要求用堆实现;

4、营业窗口队列模拟

任务:实现具有n(n=3)个窗口的现实队列模拟,统计每人的等待时间。要求:

1).随机产生顾客的到达时间和服务时间存盘。2).利用存盘数据实现队列的插入和删除。2).当有顾客离开时,根据队列长度调整队尾。3).考虑顾客中途离队的情况。4).考虑顾客具有优先级的情况。

5、公交线路提示

任务:建立南京主要公交线路图。要求:输入任意两站点,给出最佳的乘车线路和转车地点。

6、家谱管理系统

任务:实现具有下列功能的家谱管理系统 功能要求:

1).输入文件以存放最初家谱中各成员的信息,成员的信息中均应包含以下内容:姓名、出生日期、婚否、地址、健在否、死亡日期(若其已死亡),也可附加其它信息、但不是必需的。

2).实现数据的存盘和读盘。3).以图形方式显示家谱。

4).显示第n 代所有人的信息。

5).按照姓名查询,输出成员信息(包括其本人、父亲、孩子的信息)。6).按照出生日期查询成员名单。7).输入两人姓名,确定其关系。8).某成员添加孩子。

9).删除某成员(若其还有后代,则一并删除)。10).修改某成员信息。

11).按出生日期对家谱中所有人排序。

12).打开一家谱时,提示当天生日的健在成员。

要求:建立至少30个成员的数据,以较为直观的方式显示结果,并提供文稿形式以便检查。

界面要求:有合理的提示,每个功能可以设立菜单,根据提示,可以完成相关的功能要求。

存储结构:学生自己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自己设计,但是要求相关数据要存储在数据文件中。测试数据:要求使用

1、全部合法数据;

2、局部非法数据。进行程序测试,以保证程序的稳定。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请在上交的资料中写明;

7、排序算法比较

设计要求:利用随机函数产生1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50000随机整数,利用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表插入排序,希尔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十种排序方法进行排序(结果为由小到大的顺序),并统计每一种排序所耗费的平均时间(统计为图表坐标形式)。

8、算术表达式求值 [问题描述]

一个算术表达式是由操作数(operand)、运算符(operator)和界限符(delimiter)组成的。假设操作数是正整数,运算符只含加减乘除等四种运算符,界限符有左右括号和表达式起始、结束符“#”,如:#(7+15)*(23-28/4)#。引入表达式起始、结束符是为了方便。编程利用“算符优先法”求算术表达式的值。[基本要求](1)从键盘读入一个合法的算术表达式,输出正确的结果。(2)显示输入序列和栈的变化过程。

9、电子小字典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微型电子字典,实现生词的加入,单词的查找、删除,修改等操作。

数据结构:键树

10、校园导游程序

[问题描述]用无向网表示你所在学校的校园景点平面图,图中顶点表示主要景点,存放景点的编号、名称、简介等信息,图中的边表示景点间的道路,存放路径长度等信息。要求能够回答有关景点介绍、游览路径等问题。[基本要求](1)查询各景点的相关信息;

(2)查询图中任意两个景点间的最短路径。(3)查询图中任意两个景点间的所有路径。

(4)增加、删除、更新有关景点和道路的信息。

11、稀疏矩阵相乘

任务:以三元组形式存储稀疏矩阵,实现矩阵相乘。

12、平衡二叉树

任务:平衡二叉树的建立、结点的插入和删除。

13、B-树

任务:3阶B-树的结点的插入和删除。

14、HASH表

任务:以班级学生姓名(拼音)为关键字,建立HASH涵数,实现HASH表存储,用链地址方法解决冲突。

15、„„(自选合适的题目)

成绩评定细则:

1.正确性:程序是否可以运行,结果是否正确(20分)2.功能的完备性:是否实现要求的所有子功能(20分)

3.课程设计报告中的算法说明的清晰程度,课程设计报告中总结的深刻程度(20分)4.独立完成情况(40分)总计:100分

加分项目:

1.健壮性:异常处理的情况

2.可读性:代码编写是否规范,是否便于阅读。如函数、变量命名,‘{ }’的缩进,关键位置适量注释等

3.功能的完善:除要求实现的功能外,完成了其它的功能,实现了功能的完善 4.界面的设计:可视化界面,或者交互良好的DOS界面 5.……(自荐加分项目)

代码量要求:>=1000行。

代码总量 = 课设题目1 代码量 + 课设题目2 代码量…… 若代码总量低于1000行,则成绩按比例打折。

编程语言:C或C++语言

编程环境:Microsoft Visual C++ 6.0

检查方式: 1.总体上检查程序的代码量,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功能的完备性,代码量,程序的结构是否合理;局部检查三个以上函数块 2.检查程序时同时检查课程设计报告的电子文档

时间安排: 上机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报告上交时间 3 课程设计检查时间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所有的课程设计报告,均要有封面,包括:课题名称、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成绩和指导教师;

2.给出自己采用的数据结构; 3.给出算法设计思想;

4.给出实现的源程序,并在必要的代码处给出注释; 5.给出测试数据和结果;

6.给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另外可以提出算法的改进方法;

上一篇:三八妇女节女人当自强演讲稿下一篇:银行员工违规处理办法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