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关于扶贫

2024-04-17

十三五规划关于扶贫(精选6篇)

篇1:十三五规划关于扶贫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王乐井乡牛记圈村“十三五”(2016-2020年)产业扶贫规划

吴忠市盐池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〇一五年四月

王乐井乡牛记圈村“十三五”(2016—2020)

产业扶贫规划

第一章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自治区《关于创新机制深入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意见》(宁党办发[2014]31号)和盐池县委、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牛记圈村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章 规划区概况

一、基本情况

牛记圈村位于王乐井乡北方向,距离王乐井乡15公里处,全村土地面积15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位于毛乌素沙漠南边,自然条件恶劣属土丘地,全村大致呈“高低不平”土丘陵地貌,牛记圈村下辖百记井、牛记圈、牛毛井西、牛毛井东、安定堡、赵记圈、马记圈、小沙窝、张步井、官记圈和刘相庄11个自然村,农户830户2486人;全村耕地24860亩,人均占有耕地10亩。共有退耕还林地5422亩,草原面积135158亩,承包611户,林地面积44599,生态林面积11157。农作物种植主要有荞麦、糜子、马铃薯及小杂粮等作物;油料作物有花籽等;优质牧草有紫花苜蓿、苏丹草等。家畜家禽主要有牛、猪、羊、等,全村羊只存栏21600只,养殖园区5个,养殖大户156户,生猪存栏420头。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950元。

地形:位于毛乌素沙漠南边,自然条件恶劣属土丘地,全村大致呈“高低不平”土丘陵地貌,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少雨多风、气候干燥、长冬严寒、短夏温凉、春迟秋早,每日早凉、午热、夜寒。年降水量在300 mm左右,且多集中在夏末秋初,年均蒸发量高于2000mm,约为降水量的6~7倍。旱灾常有发生,且冬春两季最为严重。干旱和风沙两大自然灾害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农林牧生产、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牛记圈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8人,占农业人口的25%,其中民政低保人数173人,占总人口的5%,2014年人均纯收入2900元。该村基本没有抗灾抗风险能力,农户现金储备极少,生产资料缺乏,群众生活困难,集体经济空白,社会公益事业得不到发展;基础设施欠账大,遇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将直接威胁群众的生活生产及生命财产安全。无村文化活动室,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信息闭塞,观念落后。

第三章 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一、产业扶贫现状

牛记圈村现有耕地面积2.4万亩,主要种植马铃薯和小杂粮,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2000亩,小杂粮种植面积3000亩,现有林地1.9万亩(退耕还林面积5422亩),草原13万亩,现有存栏羊21000余只,年出栏羊20000余只。

二、现状分析

造成牛记圈村贫困的主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产经营投入不足,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的影响,全村以农为本观念根深蒂固,贫困程度较周边地区尤为严重。二是农业生产基本上靠天吃饭,全村人均耕地10亩,旱地24680亩,主要种植土豆、荞麦、优质牧草和旱地玉米,农业生产产量不高。如遇干旱无雨年景,粮食基本绝收。全村没有形成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链条,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贫瘠耕地取得。农业结构不合理,夏粮种植面积大,秋粮种植面积小,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极弱,单纯的种植业收入极为有限。三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观念落后,发展意识淡漠,接受新技能新事物能力差,导致扶贫、培训效益不明显,有时产生的边际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搞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四是因灾、因病、因残导致部分群众返贫。由于村情所决定,有些非贫困农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又加入贫困的行列;因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一人患重病,致使贫困家庭更加贫困;另外少部分家庭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综上所述,牛记圈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观念落后,因灾、因病、因返贫率高。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群众抗灾能力极弱。经综合调查研究分析,只有依靠整村扶贫开发,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推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村人口素质,改变全村贫困现状。

第四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盐池县各村产业发展实际,坚持《产业扶贫规划》与《宁夏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相结合。充分进行实地调查 和研究论证,按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因地制宜、又突显特色的要求和“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以贫困户增收致富为目标,以产业扶贫机制创新为动力,瞄准贫困村、贫困人口,在挖掘现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扶贫对象潜力,找准支持扶贫对象关键环节的基础上,通过项目资金支持和示范建设,带动贫困人口广泛参与、能致富、可持续的特色优势产业,增强特色优势产业的扶贫效果,提高扶贫对象参与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扶贫对象增收致富的能力,为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贫困户参与产业的自主权。充分尊重贫困农民对产业发展项目的选择权。在突出“5〃30”养殖和特色种植上下功夫;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在顺畅金融支持途径上下功夫,引导群众自下而上确定项目。

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依据行政村水土光热等资源条件,按照草畜平衡、水土资源平衡、耕地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确定项目规模。

坚持瞄准扶贫对象。要把与扶贫关联度高、扶贫对象能广泛参与的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作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

(三)发展目标

要使绝大多数扶贫对象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实现一户至少一项增收项目,大幅提升扶贫对象的经营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贫困农户收入增幅高于盐池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到2020年,建档立卡扶贫 对象产业扶持全覆盖。

(四)产业选择

重点发展肉羊养殖,积极推广马铃薯、小杂粮、优质牧草和旱地玉米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五)产业发展布局

争取到2020年达到肉羊养殖存栏30000只,推广马铃薯种植1500亩,小杂粮种植3500亩。将铡草机由现有的80台,增加至120台,标准化养殖暖棚由265座增加至365座左右,并新建青储池600m³左右。新建马铃薯储藏窖100座,培育1-2个专业化养殖滩羊的合作化组织。在全村11个自然村,白记井、牛记圈、牛毛井西、牛毛井东、安定堡、赵记圈、马记圈、小沙窝、张步井、官记圈、刘相庄全部展开。

第五章 建设任务

一、产业基地建设

(一)马铃薯产业

在现有1000亩马铃薯种植的基础上,到2020年新增500亩马铃薯的种植规模,达到1500亩左右的种植水平。

(二)草畜产业

基础母羊补栏项目:在现有190户贫困户4000只基础母羊的基础上,到2020年基础母羊补栏达到10000只,扩大养殖规模。

(三)优质粮油产业

小杂粮基地建设项目:在现有2500亩荞麦等小杂粮种植的基础上,到2020年新增2000亩荞麦等小杂粮的种植规模,达到4500亩左右的种植水平。

(四)冷凉(设施)蔬菜

红葱种植:在现有600亩红葱种植的基础上,到2020年新增400亩红葱的种植规模,达到1000亩左右的种植水平。

(五)乡村旅游业

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已申报成功,牛记圈村因安定堡城、烽火台遗址、安定堡观音庙等位于该村而得名,随着红色旅游带建成,开展考古体验等旅游项目,到2020年以美丽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0万元。

新建农家乐;现有农家乐一家,到2020年新增1个农家乐,达到两家农家乐。

(六)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以现有刘相庄3900亩光伏产业园的动工,到2020年争取新增7000亩,达到万亩光伏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0年,在相关政府资金扶持下,充分调动农民自筹自购的积极性,基本实现铡草机等主要农业机械覆盖到每个养殖户。

1、将铡草机由现有的80台,增加至120台,标准化养殖暖棚由265座增加至385座左右,并新建青储池280m³左右,新建马铃薯储藏窖100座。

2、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结合林业局柠条坪茬项目,积极争取包扶单位资金购买一台杰罗5425饲料搅拌车,出售饲草料,收割玉米,增加村集体经济。

3、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第三轮互助资金500万元,全村农户100%受益。

(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培育1-2个专业化养殖滩羊的合作化组织。培育1-2个家庭互助农场。

(九)扶贫对象能力建设

积极利用县、乡相关资金扶持大力组织并开展适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其中,争取开展羊只养殖、病害防治、农作物种植及病害防治类的适用技术培训300人次左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0人次左右。

(十)自主创业

鼓励村民走出去或是立足村内实际发展,运输、养殖、工程承包等内容的自主创业,力争达到20人左右的规模。

第六章 投资估算

根据上述规划,我们在草畜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扶贫对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估算总额为2013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11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30万元,农户和业主自筹365万元。

一、具体项目为:

贫困户基础母羊补栏项目,对目前符合养殖条件的190户贫困户,平均每户给予11只左右的基础母羊,跟具当前基础母羊的价格700元/只估算,共需投入68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0万元,行业部门资金150万元,农户和业主自筹300万元;

农机购臵方面,新增铡草机40台,根据1250元/台估算,需要投入5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万元,农户和业主自筹2万元。养殖圈舍方面,力争在2020年再新建100座养殖暖棚,据11000元/个估算,需要投入11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万元,农户和业主自筹66万元;

新建青储池280m³,预计投入50万元,以自筹为主; 新建土豆贮藏窖100个,其中:10吨土豆贮藏窖50个,8000元/个,20吨土豆贮藏窖50个,12000元/个,共计需要1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万,农户和业主自筹40万元;

扶贫示范合作社方面,力争发展2家左右,根据当前每个合作社基础建设投入在150万元左右估算,需投入30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农户和业主自筹100万元;

互助资金方面,由现有的70万规模发展至500万元的规模,由财政专项资金支持400万元;

扶贫对象能力建设方面,估算需投入3.5万元,全部由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其中:开展适用技术培训300人次左右,估算费用2.5万元左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人次左右,估算费用1万元左右。

第七章 效益分析

贫困户基础母羊补栏项目,对目前符合养殖条件的贫困户,给予平均每户给予20只左右的基础母羊,按照当前滩羊繁殖率计算5只母羊预计全年产仔8只左右,除去养殖期间饲料成本(饲料成本含母羊约为180元左右);每只仔羊出栏后,依据现有羊价每只300元左右测算,每只能有 120-100左右的纯收入,5000只基础母羊预计能实现产值150万左右,预计可实现农户24万-20万左右的纯收入,每户增加收入2400元-2000元左右,如果项目分5年实施完毕,每年可增加当地5-4万元左右的纯收入。农机、养殖圈舍、扶贫示范合作社、适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将直接提高农村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及农民种养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有效提高其养殖的质量和水平。

互助资金的持续投入,将会有效缓解农民发展种养殖方面的资金难题,为其扩大生产降低了资金筹集的门槛和风险。

第八章 规划实施

一、做好村情民情的调查了解工作。

进一步做好本村贫困人口、收入、养殖等各项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更新。利用走访、座谈、会议的机会,进一步了解掌握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进一步梳理分析村民致贫返贫的真实因素,找到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为下一步各项工作的开展收集资料,打好基础。

二、做好有关扶贫开发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

及时了解掌握区县两级扶贫部门和区县乡三级政府有关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规划,将相关政策措施向村“两委”及村民进行宣传,并立足实际情况,争取将相关政策落地。

三、做好村民和村干部的教育学习工作。

适时组织村干部、村民,学习、参观周边富裕村,开阔他们的眼界,协调联系有关农业部门开展农村适用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科学种养的能力。利用各类会议和走访交流的机会,培养并教育村组干部克服扶贫工作中“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他们在组织协调、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能力素质,促进村组干部扶贫开发工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不断适应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

四、规划实施。贫困户基础母羊补栏项目方面,每年选择目前符合养殖条件的30户贫困户,补栏500只左右的基础母羊;农机购臵方面,每年新增铡草机8台左右,养殖圈舍方面,每年新建20-50个标准化养羊圈舍;互助资金方面,每年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15万元左右;每年开展适用技术培训60人次左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人次左右。附表:

1、贫困村基本情况表

2、产业现状及规划发展目标一览表

3、产业扶贫规划建设任务与投资估算表

篇2:十三五规划关于扶贫

前言

十三五”期间,是我镇加快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机遇期。易地扶贫搬迁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在贫困地区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专项扶贫工程,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从根本上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环境。易地扶贫搬迁是扶贫攻坚解决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意义重大。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形式

(一)“十二五”项目实施情况

我镇2015年异地扶贫搬迁项目预计搬迁xx户,集中安排在xxx个搬迁规划点,分别是xxx村规划点、xxx村规划点、xxx规划点。目前,xx村规划点已完成房屋建设,已有xx户贫困户入住。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公开条件,广泛宣传,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家喻户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简报、宣传车、进村入户与对象面对面交流等宣传形式,对异地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规定、搬迁安臵的条件和移民对象的申请、申报、审批程序等事项,进行广泛的宣讲传播。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移民扶贫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从而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移民户走出深山区、建设新家园的积极性。

2、深入调查,阳光操作,确保移民搬迁对象真实可靠。为了准确掌握移民搬迁对象的基本情况,我们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同时,组织人员深入到移民搬迁点登门入户,了解群众意愿,争取群众意见,落实年度工作对象。确定移民对象严格采取农户自愿申请、村两委审查、乡镇审核、户籍管理部门核定人口、村级公示、县级审批等程序,整个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实行阳光操作。

3、科学规划,精心施工,确保移民集中安臵点建设上档次。为降低移民搬迁建设成本,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兴建集中安臵点,在调查摸底阶段,我镇就集中安臵点的选址和规划设计开始征求移民户的意见,然后按村镇规划与群众意愿相结合来确定集中安臵点。在规划集中安臵点时保持适度规模,一般要求达到xx户xx人左右,使其与新农村建设的布点要求相对接。在基建过程中,各建设点都派驻了施工技术员,加强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4、加强督查,及时调度,确保移民扶贫工作顺利推进。为把移民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我们每年都坚持通过召开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流动现场会和调度会,以加强对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管理。

5、落实资金,强化管理,确保移民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对移民扶贫资金的使用,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按县发改委相关文件精神执行,严把资金审批,严格发放程序,严肃财政纪律,确保移民扶贫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三)“十二五”投资成效

通过移民搬迁,从根本上解决深山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1、改善了移民群众的生存条件。列入“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村小组(居住点)都地处深山区域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长期遭受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结婚难等问题的困扰。实施移民搬迁,普遍实现了通路、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方便了就医、就学,极大地改善了移民搬迁户的生存环境,取到了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拓宽了移民群众的致富门路。移民户由深山独居、散居,到走出深山,进城入镇,改变了生活环境,再通过各级组织的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使移民户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素质,同时通过发挥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的优势,利用到企业务工或自己经商办厂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家庭收入,加速了脱贫致富步伐。

3、壮大了我镇的集镇规模。大量的移民迁入集镇建房,既壮大了集镇规模,又搞旺了集镇的人气;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又增加了移民户的发展机会。

4、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移民搬迁扶贫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项“民生工程”。镇村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广泛宣传移民政策,尽心尽力帮扶移民群众;各级组织和各个部门同心协力为移民群众解决困难,提供服务,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而彻底扭转了对基层干部“要钱、要粮、要命”的负面认识,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5、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是使深山区困难群众改变生产生活环境,也是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将深山区群众搬迁出去,不仅使他们平等享有社会公共资源,拓展了发展空间,提供了参与社会竞争机会,还消除了人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山区的自然面貌得到有效保护,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十三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集中安臵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移民整体搬迁和有土安臵难度大,移民建房用地特别是集中安臵用地难解决,所涉部门协调配合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

二、“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体思路

(一)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精准扶贫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移民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移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坚持群众自愿和阳光操作的原则,统筹规划,科学选点,严密组织,全力帮扶,采取政府扶持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帮助广大移民实现易地搬迁安臵,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移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移民脱贫致富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原则。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政府主要通过宣传动员、示范引路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2、政府扶持为辅,移民户自力更生为主原则。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巨大,应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干部、群众自身的积极性,自力更生、投工投劳、自筹资金,国家给予必要的补贴。

3、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原则。在易地扶贫搬迁安臵过程中,既要注意解决好搬迁户的住房、交通、饮水、用电、产业发展、子女入学、就医和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等硬件问题,又要帮助移民户尽快融入当地农户中,解决好搬迁户迁入地的软件问题。

4、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确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并将确定的搬迁户在镇、村两级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5、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素质水平、经济能力等多种因素,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搬迁安臵。

6、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抓好规划工作,认真组织,分步实施,立足长远,科学合理,保证质量,避免造成国家投入的浪费和损失。

(三)主要目标任务

通过以自然村或居住点为单位,将地处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群众整体搬迁出来,逐步完善安臵区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社会公益投施,基本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帮助移民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他们自力更生,自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发展能力。恢复和保护迁出区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目标。2016-2020年全镇规划搬迁农村贫困人口xxx人,其中:2016年搬迁xx人,2017年搬迁xx人,2018年搬迁xx人,2019年搬迁xx人,2020年搬迁xx人。

三、搬迁规模及安臵方式

(一)实施区域与搬迁规模

根据迁出去选择条件,结合通我镇实际,经过广泛实地调研,征求群众意见,规划确定将xxx、xxx、xxx等xx个自然村纳入迁出区。

迁出区涉及的自然村,土地总面积xx万亩,耕地面积xx万亩,林地面积xx万亩,建设用地面积xxx万亩。2015年实现粮食产量xx万吨,人均纯收入xx元。这些村普遍存在自然条件差、饮用水质差、人口素质差;上学难、就医难、婚嫁难、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部分群众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带,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严重影响农民脱贫致富。必须将他们迁入到自然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才能摆脱贫困。

按搬迁原因分贫困搬迁和避险搬迁两类,其中:贫困搬迁xxx户、xx人,占搬迁总户数的xx%、占搬迁总人数的xx%;避险搬迁xx户、xx人,占搬迁总户数的xx%、占搬迁总人数的xx%。

2016年~2020年,规划全镇共搬迁安臵xxx户、xxx人。其中:2016年搬迁xx户、xx人;2017年搬迁xx户、xx人;2018年搬迁xx户、xx人;2019年搬迁xx户、xx人;2020年搬迁xx户、xx人。

xx村共搬迁安臵xx户、xx人。其中:2016年搬迁30户、xx人;2017年搬迁xx户、xx人;2018年搬迁xx户、xx人;2019年搬迁xx户、xx人;2020年搬迁xx户、xx人。Xx村共搬迁安臵xx户、xx人。其中:2016年搬迁30户、xx人;2017年搬迁xx户、xx人;2018年搬迁xx户、xx人;2019年搬迁xx户、xx人;2020年搬迁xx户、xx人。Xx村共搬迁安臵xx户、xx人。其中:2016年搬迁xx户、xx人;2017年搬迁xx户、xx人;2018年搬迁xx户、xx人;2019年搬迁xx户、xx人;2020年搬迁xx户、xx人。Xx村共搬迁安臵xx户、xx人。其中:2016年搬迁30户、xx人;2017年搬迁xx户、xx人;2018年搬迁xx户、xx人;2019年搬迁xx户、xx人;2020年搬迁xx户、xx人。

Xx村共搬迁安臵xx户、xx人。其中:2016年搬迁30户、xx人;2017年搬迁xx户、xx人;2018年搬迁xx户、xx人;2019年搬迁xx户、xx人;2020年搬迁xx户、xx人。Xx村共搬迁安臵xx户、xx人。其中:2016年搬迁30户、xx人;2017年搬迁xx户、xx人;2018年搬迁xx户、xx人;2019年搬迁xx户、xx人;2020年搬迁xx户、xx人。Xx村共搬迁安臵xx户、xx人。其中:2016年搬迁30户、xx人;2017年搬迁xx户、xx人;2018年搬迁xx户、xx人;2019年搬迁xx户、xx人;2020年搬迁xx户、xx人。Xx村共搬迁安臵xx户、xx人。其中:2016年搬迁30户、xx人;2017年搬迁xx户、xx人;2018年搬迁xx户、xx人;2019年搬迁xx户、xx人;2020年搬迁xx户、xx人。Xx村共搬迁安臵xx户、xx人。其中:2016年搬迁30户、xx人;2017年搬迁xx户、xx人;2018年搬迁xx户、xx人;2019年搬迁xx户、xx人;2020年搬迁xx户、xx人。

Xx村共搬迁安臵xx户、xx人。其中:2016年搬迁30户、xx人;2017年搬迁xx户、xx人;2018年搬迁xx户、xx人;2019年搬迁xx户、xx人;2020年搬迁xx户、xx人。Xx村共搬迁安臵xx户、xx人。其中:2016年搬迁30户、xx人;2017年搬迁xx户、xx人;2018年搬迁xx户、xx人;2019年搬迁xx户、xx人;2020年搬迁xx户、xx人。Xx村共搬迁安臵xx户、xx人。其中:2016年搬迁30户、xx人;2017年搬迁xx户、xx人;2018年搬迁xx户、xx人;2019年搬迁xx户、xx人;2020年搬迁xx户、xx人。Xx村共搬迁安臵户、人。其中:2013年搬迁户、人;2014年搬迁户、人;2015年搬迁户、人;2016年搬迁户xx人;2017年搬迁户xx人。

(二)搬迁方式

XXXX镇易地搬迁采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整体搬迁,集中安臵的方式。迁出区不留一人一户,使迁出区域能够封山禁牧,植树造林,迅速恢复生态植被。

(三)安臵方式

全镇安臵方式主要是就近安臵。规划设臵xx个安臵区,安臵xx户、xx人。

按搬迁范围分:在本乡镇内跨行政村就近安臵的有xx个安臵区,占安臵区总数的xx%;在本行政村内跨自然村(社)就近安臵的有xx个安臵区,占xx%;在本自然村(社)范围内就近安臵的有xx个安臵区,占xx%。

按安臵人口分:安臵区人口规模在200人及以上的有xx个,占安臵区总数的xx%;200人以下至150人的有xx个,占安臵区总数的x%;150人以下的有xx个,占安臵区总数的7%。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住房建设

2016—2020年共需搬迁xx户xx人口,按照平均30㎡/人的标准计算,共需建房xx套xx㎡。

(二)配套基础设施

新建水泥路xx公里,铺设饮水管网xx公里,架设供电线路xx公里,其他附属设施xx万平方米。

(三)公共服务设施

学校及幼儿园建设。安臵区内为满足搬迁群众子女入学需要,共需改造、维修、新建学校及幼儿园平方米。卫生室建设。安臵区为保证搬迁群众就医看病需要,共需改造维修村卫生室xxx平方米。

其它村级服务设施建设。安臵区为满足搬迁群众文化娱乐生活需要,共需新建安臵点文化活动广场xxx平方米。

(四)土地整治

共改造基本农田xx亩,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xx亩,完成宅基地复垦xx亩。

(五)迁出区生态恢复

为改善原迁出区生态环境恶劣、坡陡山高、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对迁出区25°以上的梯田及坡地进行退耕还林,对承包的山场实施封山育林。

五、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一)资金需求测算

根据国家、省制定相关行业建设标准,以及通过近几年项目执行情况来看,考虑到今后五年物价上涨因素,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主要建设任务的投资标准是:

1、移民住宅工程:建房xxx平方米,xx元/平方米,规划投资xx万元。

2、交通道路建设:新建道路xx公里,xx万元/公里,改扩建道路xx公里,xx万元/公里,规划投资xx万元;新建城市道路xx公里,xx万元/公里,规划投资xxx万元。

3、饮水工程:铺设饮水管网xxx公里,xxx万元/公里。规划投资xx万元。

4、农电工程:新建低压线路xxx公里,xxx万元/公里,规划投资xx万元。

5、配套附属设施:xx平方米,xx元/平方米,规划投资xx万元。

6、学校、幼儿园:建设xx平方米,xxx元/平方米(含附属设施),规划投资xx万元。

7、医院、卫生室:新建xx平方米,xx元/平方米,规划投资xx万元。

8、村级服务设施:建设xx平方米,xx元/平方米,规划投资xx万元。

9、基本农田:建设兴建排渍、排涝渠,xx亩,改善xx亩,土地平整xx元/亩,冷浸田及低产田改造:xx元/亩,规划投资xx万元。

10、特色产业发展:发展特色种植业xx亩,养殖xx平方米。

11、生态工程建设:退耕还林生态修复xx亩,xx元/亩,规划投资xxx万元。

2016年—2020年,共规划易地扶贫搬迁总投资xxx万元。

(二)资金筹措方案

资金筹措来源为:需国家投资XX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XXXX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农田水利、道路等方面建设;预算内专项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卫生所、学校、农电线路等方面建设补助;市级财政配套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生产生活补助及农民培训等方面建设补助;地方政府及群众自筹XX万元,主要用于移民建房。

六、政策保障

(一)优先安排土地使用。主动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有关制度规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建房需求,合理安排小城镇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在项目安排上,优先满足易地扶贫搬迁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支持迁出区和安臵区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二)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全力落实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核心的雨露计划,对扶贫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对扶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补贴;对扶贫对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十三五”期间,全镇全力帮助相应扶贫对象完成两年制职业学历教育,并成功实现转移就业,培训安臵区管理人才和科技骨干;大力培训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做到每个扶贫家庭有1—2人接受培训,并掌握1—2门实用技术。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培训、就业的扶持力度。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安排扶贫对象就业。竭力支持扶贫对象创业,给予一定的创业政策倾斜和创业资金扶持。

(三)合力改善公共服务。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推进迁出区和安臵区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开展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扶持修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抓好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和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通乡、通村道路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配送物流。继续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普及信息服务,优先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工程。加快农村邮政网络建设,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二是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推进安臵区和安臵地适当集中办学,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扶贫家庭义务教育生活补助标准。免除中等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继续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向扶贫对象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改善扶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的营养改善。关心特殊教育,加大对各级各类残疾学生扶助力度。扶贫对象进城务工,输出地和输入地要积极开展就业培训。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三是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医疗与康复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实施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城市医务人员在农村开展诊疗服务、临床教学、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水平,切实保障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常年困难扶贫对象的基本生活。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政策。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进度,支持贫困地区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解决扶贫对象养老问题。加快贫困地区社区建设。做好安臵区规划。制定和完善扶贫对象就业、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

篇3:十三五规划关于扶贫

关键词:畜牧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对策,宁洱县

1 宁洱县畜牧业扶贫现状

宁洱县是全省第一批脱贫摘帽的12个县之一。全县有建档立卡户2537户9155人,占全县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11509人的79.5%。2016年畜牧产业脱贫以猪、鸡养殖产业为主,1408户建档立卡户5188人养殖生猪16876头,人均养猪3.2头;1129户建档立卡户3967人养殖土鸡172043羽,人均养鸡43.4羽。在扶贫措施上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加快了畜牧扶贫攻坚脱贫的步伐。

2 畜牧业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2.1 贫困人口分布点多面广

宁洱县属“老、少、边、山、穷”农业山区县,其贫困人口分布于全县9镇乡64个行政村539个村民小组,宁洱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09人,占农村人口15.98万人的7.2%。这给指导发展畜牧养殖业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

2.2 农村情况错综复杂、难度大

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1/3,在农村实施精准扶贫的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养殖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

2.3 农民素质有待提升

许多贫困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2.4 缺资金缺项目而返贫

一方面,贫困户缺乏资金投入,畜牧养殖基础设施薄弱,没有良好的畜禽养殖圈舍,卫生条件差、靠天养殖畜禽,无法抵御动物疫情的危害。另一方面,贫困户没有延续的项目支撑,导致贫困户无收入门路,难于避免重新返贫。

3 扶贫总体思路

3.1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充分发挥畜牧产业扶贫增收作用,按照“瞄准对象、因户施策、扶持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结合全县各乡镇贫困家庭养殖情况,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利用养殖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3.2 基本原则

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发展主导产业的原则。全县以猪、牛、羊、土鸡产业为畜牧业扶贫主导产业。积极依托“扶贫项目+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让精准扶贫更精准、更有效、更有力量,逐步实现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

3.3 主要目标

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实施猪、牛、羊、鸡畜牧产业扶贫等富民产业,实现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的目标。在“十三五”期间拟达到目标如下。

3.3.1 生猪产业

2016-2020年在全县9个乡镇64个村平均每年1460户建档立卡户发展生猪产业,每年出栏商品肥猪24000头,每年有5110人脱贫且不返贫。

3.3.2 土鸡产业

2016~2020年在全县9个乡镇64个村平均每年500户建档立卡户发展土鸡产业,年出栏土鸡226400羽,每年有1750人脱贫且不返贫。

3.3.3 牛产业

2017~2020年在全县9个乡镇64个村平均每年535户建档立卡户发展肉牛产业,年出栏肉牛1875头,每年有建档立卡户535户1875人脱贫且不返贫。

3.3.4 羊产业

2017~2020年在8个乡镇35个村平均每年105户建档立卡户发展羊产业,年出栏黑山羊2250只,每年有建档立卡户105户375人脱贫且不返贫。

4 畜牧产业扶贫资金需求

宁洱县“十三五”畜牧产业扶贫共需发展资金50000万元,其中,生猪产业30000万元,土鸡产业8500万元,肉牛产业10000万元,羊产业1500万元。

5 保障措施

5.1 精心组织,实现精准扶贫

加强对畜牧产业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畜牧产业扶贫建设工作作为宁洱县扶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真抓实干,抓出成效。县政府成立畜牧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县扶贫办主任、县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各乡镇政府、县农科局及股、站、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畜牧产业扶贫相关工作,组织县农科局全体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深入到村、组、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更有力有效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完成全县畜牧产业扶贫目标任务。

5.2 制定土地支持政策

上级部门应合理规划和批准使用畜禽养殖、加工用地。一是要进行科学论证和规划畜禽养殖区,合理安排限制养殖区和可养殖区范围;二是按照《畜牧法》的规定,把发展畜禽养殖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解决。畜禽养殖用地与基本农田一并规划、配套建设的新模式,走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新路子;三是允许农户在自家宅基地周围改扩建畜禽圈舍,应免去一切审批手续和费用。并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农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发展畜禽养殖。

5.3 加强养殖技术指导

建立科技人员、良种良料良法直接到户的养殖技术推广新机制,形成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扶贫新模式。具体指导扶贫户建设猪、鸡、牛、羊标准化圈舍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池,及其牧草种植、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料制作,科学搭配饲草饲料,科学饲喂,饲养管理等农村实用养殖技术。

5.4 切实做好畜禽疫病的防控

要让扶贫户牢固树立“减少死亡就是增收”防疫理念,生猪防疫以“321”免疫技术为主,重点防疫“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等疫病,牛疫病防疫以口蹄疫、气肿疽、牛出败为主,鸡疫病以“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囊、呼吸道疾病、鸡痘”等为主,羊疫病以“口蹄疫、羊痘、小反刍兽疫”等为主。并且要做到县不漏乡镇、乡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的高密度免疫法,畜禽免疫密度达100%。确保扶贫户畜禽健康养殖,提高畜禽商品率。

5.5 积极争取畜牧项目实施

应结合宁洱县山区农业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畜禽养殖资源优势,积极向中央、省、市争取生猪、土鸡、肉牛、黑山羊等养殖产业项目,加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养殖卫生环境,提高畜禽养殖水平,使贫困户依托畜牧产业扶贫项目得到增收脱贫和不返贫。

5.6 采取“扶贫项目+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畜牧产业化扶持模式

对畜牧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应采取以公司为龙头,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扶贫对象,公司把良种良料良法直接供给扶贫户,并与扶贫养殖户签订畜禽商品回收协议,回收时扣除畜禽种源、饲料等成本,而养殖专业合作社搞好养殖技术服务,把贫困养殖户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协调解决养殖技术难题,确保畜禽养殖增产增收。这样,以“借鸡生蛋”的方式既解决了贫困户资金短缺无产业支撑的困难问题,又使公司得到发展壮大,发挥了畜牧产业扶贫增收脱贫的作用。

5.7 建立畜产品加工企业

为拓宽畜禽产品销售渠道,避免供过于求滞销问题,引导培育壮大一批精深加工企业,使猪、牛、羊、土鸡产业向深度开发,推进现代畜牧产业链建设,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倾斜支持畜产品加工、仓储、冷藏、市场建设,推进牲畜毛绒、骨、血等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使贫困户更多地分享畜产品加工增值的收益。2016~2020年在宁洱县建设大中型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机制。

5.8 积极开展养殖技能培训

针对全县贫困户文化低,缺乏养殖技能的实际情况,应选派业务技术骨干到村组举办通俗易懂、实用、实际、实效的科学养猪(牛、羊、土鸡)技术,让每户贫困户至少1~2人参加培训并掌握畜禽养殖技能。

5.9 加强监测评价和考核

篇4:印发“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

交通部近日印发《“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总体实现“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将重点实施骨干通道外通内联、农村公路通村畅乡、安全能力显著提升、“交通+特色产业”扶贫、运输场站改造完善、水运基础条件改善、公路管养效能提高和运输服务保障提升等八大任务。支持贫困地区建设1.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和4.6万公里普通国道,实现贫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力争提前1年完成托底性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任务,解决贫困地区2.45万个建制村、2.1万个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等等。

“十三五”期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交通扶贫的首要任务,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是交通扶贫的落脚点,推动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是交通扶贫的迫切要求。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未来5年,建成10个海外科教基地

8月11日,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行动》提出,未来3年,中国每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派留学生2500人;未来5年,建成10个海外科教基地,每年资助 1 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

《行动》设计了“教育行动五通”,作为基础性举措: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助力教育合作渠道畅通;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推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推动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连通。《行动》还设计了“四个推进计划”,作为支撑性举措: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实施“丝绸之路”师资培训推进计划;实施“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

合力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

将研究建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1个部门8月11日印发《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和质量管理方法等,实现管理增效和创新增效,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竞争力。

《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企业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强化资源能源集约管理、加强质量品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措施,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成本,积极延伸产业链,拓展发展新空间。为此,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将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总结推广等活动,加强示范推广。同时,还将研究建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企业对照标杆查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加以改进。

篇5:十三五规划关于扶贫

工作规划

为认真贯彻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和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河南省《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豫发改代赈〔2015〕1550号)要求,实施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扎扎实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和三门峡、灵宝两级市委、市政府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以精准扶贫为主线,实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区域发展促进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为我镇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充分尊重搬迁贫困户的意愿,通过政策导向、典型示范、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法,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和动员群众自愿参与搬迁。利用搬迁项目的成功经验,做好宣传发动,提高搬迁户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合理引导,变“要我搬”为“我要搬”,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全镇不同地区的搬迁任务和建设任务,区分轻重缓急,合理规划确定易地搬迁扶贫的重点区域和优先群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优先保障生存环境恶劣、生产资料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的贫困人口的搬迁。

3、量力而行,保障基本。对深山独居户、散居户实施搬迁的时间安排,与各乡镇扶贫开发规划相衔接,与全市扶贫开发重点村分阶段实施扶贫开发的时间相衔接,先急后缓,先易后难,规模适当,分步实施,保障搬迁对象生产生活基本需要,不搞政府大包大揽,防止因建房致贫返贫。

4、创新机制,精确扶持。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原则,把搬迁扶贫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相结合,和农田水利、小流域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相结合,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和小城镇、小市场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开发等结合起来,合理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批实施,确保扶贫搬迁工程的配套投入,确保贫困群众多受益。

5、科学统筹,分级落实。各有关部门主要做好项目规 划、方案编制、任务分解、资金投放、项目下达、检查考核等方面工作。市政府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组织实施主体,负责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具体实施等相关工作,科学统筹好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三、工作目标

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稳定实现搬迁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扶贫开发总体目标,“十三五”时期我镇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06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保证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力争到2018年,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人口3406人应搬尽搬,稳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搬迁贫困地群众与全镇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四、搬迁规模、分布及安置方式

(一)搬迁规模及分布

“十三五”时期,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8户、3406人。主要分布在山区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涉及35个村。附搬迁情况统计表。

(二)安置方式及补助标准

根据我镇实际情况,采取整体搬迁和部分搬迁方式实施,一般采取符合以自然村落为单元的整体迁出,对于住户零散 分布的自然村落,一次性全部迁出,对于规模较大且必须全部迁出的自然村落,根据安置地情况统一规划,分批迁出,最为贫困的自然村落和农户优先安排。主要采用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方式,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

1、集中安置

依托城镇安置。“十三五”期间依托城镇安置0.3406万人。计划2016年安置0.0704万人;2017年安置0.1566万人;2018年安置0.1136万人。

依托中心村安置。初步规划麻林河村,2017年实施易地搬迁中心村工程。搬迁贫困户40户160人。并安置同步搬迁户。

2、补助标准:按照全省实行统一的补助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宅基地严格按照当地标准执行。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住房标准和补助形式。非建档立卡同步搬迁户可享受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住房补助由当地政府确定解决。项目建成搬迁后,原则上收回原住房,由当地政府组织对搬迁旧村的宅基地实施土地复垦、生态修复、规模养殖、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

五、建设任务

围绕改善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建设安置区住房以及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并配套建设教 4 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一)住房建设。初步匡算,“十三五”期间全镇计划安置住房8.515万平方米,其中2016年计划1.76万平方米,2017年计划3.195万平方米,2018年计划2.84万平方米。安置区住房建设,原则上由政府统筹规划、统一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主体建设住房。安置区住房要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根据搬迁对象生产生活需要和本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色,量力而行。确保安置住房结构安全,质量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

(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选址合理、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优美、舒适宜居”的原则,建设安置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安置道路40公里,铺设饮水管网56.6公里。2016年计划安置区道路5公里,铺设饮水管网9.6公里;2017年计划安置区道路19公里,铺设饮水管网26公里;2018年计划安置区道路16公里,铺设饮水管网21公里。

六、投资来源

“十三五”时期,全镇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总投资2.0436亿元,其中,安置住房投资8515万元、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投资9196.2万元。全部资金来源包括: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384.2万元,承接地方政府债务注入项目资本金4768.4万元、专项建设基金注入项目资本金1703万元、长期低息贷款10558.6万元,群众自筹1021.8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镇党委、政府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分工和职责,形成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基层干群广泛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共同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

镇政府是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的责任主体,对本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具体实施全权负责。

镇扶贫办负责对上衔接市扶贫办、发改委,编制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申报实施方案和计划,分解下达搬迁规划等。负责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对搬迁后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进行销号,负责项目指导、组织实施及检查等。

镇财政所负责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拨付和监管,参与项目实施的协调督促。

镇村镇建设发展中心负责研究出台和落实易地扶贫搬迁的土地政策,采取多种方式保障搬迁安置建设用地,办理土地、建设等相关手续。负责指导调整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支持安置区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支持安置区廊道绿化、农田林网等林业生态建设。

镇林业、环保等部门负责衔接上级部门办理相关林业、环保手续,支持安置区环境连片整治。镇路政、水利、电力、城建、文化、卫生、民政、教育等部门负责衔接指导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

(二)政策保障 1.财政政策

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对我镇易地扶贫搬迁的转移支付力度,统筹用于安置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

2.金融政策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扶贫小额信贷等支持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为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提供贷款支持。

3.土地政策

全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用地需要。鼓励迁出区土地流转的支持政策,对承接迁出区土地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适当补助。对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协调,采取土地置换、农业合作社托管等方式,解决耕作路途远的问题。

4.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依托全镇资源优势,通过上级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在搬迁安置区发展产业。对迁出区的山场和林地通过引导流转至合作社或专业公司,发展高效林业,实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依托旅游景区及周边安置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民下山,游客进山。通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和互助资金组织,带动和帮助搬迁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和增收渠道。

5.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扶贫部门优先安排“雨露计划”培训,加大技能培训的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拓宽就业的方向,力争每户有1名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增强搬迁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人员将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提供创业指导、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6.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政策

篇6:十三五规划关于扶贫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构建和谐栾川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栾川的宏伟目标,根据县政府有关要求,现就十二五工作开展情况和十三五工作谋划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统筹推进。人才资源总量和相对占有量不断增长。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才17706人,年平均增幅达8%。“十二五”期间,我县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7人,认定高级技师105名,认定技师1761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专业构成比较齐全,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趋于合理。全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4252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486人。全县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人才4773人,其中高级职称318人(正高2人),中

人,带动就业33327人。其中自2013年起,累计向旅游景区、家庭宾馆、旅游产业项目等旅游相关企业发放贷款9479万元,全力服务“全景栾川”建设。2015年以来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洛阳凤彩包装有限公司纸塑袋加工项目,带动大量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成为精准扶贫的典型经验。

(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统一名称和标识、统一管理体制、统一服务场所、统一工作制度和流程、统一工作内容、统一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推进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14个乡镇、1个产业集聚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和重渡沟管委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实行县以下垂直管理,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升水平奠定坚实基础。投资150万元,加强公共就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共就业信息化网络省、市、县、乡(镇)四级联网。投资1600万元,新建栾川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基地,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能力,为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技能基础支持。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以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参保率、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扎实推进经办工作,至2016年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72万人,参保率达98.2%。享受待遇41733人,总体目标是: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造就规模宏大、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格局基本实现,新增就业稳步扩大,就业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人事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

1、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加强公务员管理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推行和完善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制度,形成在实践中成才、在竞争中选才的良性机制。改革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逐步建立领导、群众、服务对象共同参与的评议机制,不断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完善公务员辞职、辞退、奖惩制度,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公务员的力度。强化职位管理,在科学设置职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职位管理为核心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切实提升公务员服务栾川发展的能力水平。

2、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岗

发展要求,不断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重点培育和引进我县工矿企业、旅游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绩效工资奖励等机制的杠杆作用,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锻炼,努力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分布结构。探索改革职称评审等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突出业绩优先、成果优先和能力优先的原则,激励专业技术人才钻研创新,竞争向上。

3、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栾川发展实际,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选拔、激励机制,优化技能人力发展环境。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全力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化发展。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加强栾川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基地软硬件建设,增强培训能力,年培训各类专业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闱,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4、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根据我县工矿业、旅游业、健康产业发展需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有针对性、实用性和与就业对路的办法,狠抓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培养大批“土专家”、“农秀才”、种养殖能手、营销专才等用地上、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未来五年,完成农村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简化创业审批程序,开辟创业绿色通道,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加强创业意识教育,全面实施免费创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落实好免费培训、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精英创业”,引导本地劳动力“草根创业”,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实训创业”,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城乡就业新的亮点。

4、构建调控失业和稳定就业机制。建立健全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主的失业监测、发布制度,完善失业预警机制,加强危机情况下事业风险的预防。鼓励支持企业切实履行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联动机制,提高就业质量。

未来五年,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亿元;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次。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四)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全民享有社会保障。

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各项社保制度之间的转接办法,确保制度相互衔接,基金转接到位,经办手段先进,人员进出顺畅。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确保年轻人群参保稳定,续保有力。

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建设,推动劳动监察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把执法重点放在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弱势群体。健全违法行为快速查处机制,加大对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基本劳动标准的执法检查。完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的移交、处理程序,严历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有效遏制恶意欠薪行为。完善与有关部门工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综合治理机制。创新维稳工作新机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全面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组织和行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调解工作组织网络。未来五年,以乡镇成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人员配备到位为契机,组建完成各行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并加大劳动争议调解业务培训,规范劳动争议调解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和制度,努力使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最大限度地将劳动争议平稳化解在基层。

(六)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上一篇:学困生心理辅导计划下一篇:能把老师感动哭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