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乡村景物作文

2024-04-26

描写乡村景物作文(精选18篇)

篇1:描写乡村景物作文

我一生见过无数风景名胜唯独对家乡村外的小溪,桃林,柳树情有独钟。

记得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小溪。小溪两边有几棵亭亭玉立的杨柳,杨柳的不远处有一片桃树林。

春天,杨柳长出了嫩绿的枝条,一阵风吹过,柳枝从河面掠过,荡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这时的杨柳就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梳理她那长长的秀发。

放眼望去,便可以看见桃林的桃树开花了,正散发着阵阵清香。一阵风吹过,一片片花瓣飘落下来,这时就像仙女下凡的境界一般.

夏天,我们吃过晚饭结伴来这儿乘凉,玩耍累了便会摘下一个果子坐在树下歇息。

秋天,我们便在林子里玩耍有时会痴痴的望着从树上飘下的叶子感觉它们就像有生命的小精灵在翩翩起舞甚至忘了回家。

冬天,光秃秃的树不畏严寒挺直了身子凝望着远方就像边疆卫士一样守卫着村庄的安宁,使村子不受敌人的侵犯。

啊!这就是我的村庄。我爱乡村的美景,更爱我的家乡。

篇2:描写乡村景物作文

春天到了,春姑娘乘着清风,带着温暖来到人间,她张开双臂,挥动着纤细的手,把色彩带给人间,把绿色带给大地,把花插上枝头,这时,几只可爱的燕子迫不及待的从南方飞回来,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夏日炎炎,大树郁郁葱葱,张开了绿色的大伞,为人们遮挡烈日,池塘里的荷花挨挨挤挤,好像在比美似的。小鱼们游到了荷叶下玩游戏,荷花们动来动去,又好像在说:“我最美!我最美。”

秋天来了,丰收占满了全部,你瞧,果园里树上挂满了火红的苹果,又大又甜的葡萄一点也不比苹果少,农田间,高粱那亮红的穗儿压弯了;玉米也向人们裂开了那金黄发亮的嘴……桂花也开了不少,那香味使人陶醉,真是“香飘万家”呀!

篇3:作文景物描写例谈

一、色彩的描写

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色彩描写。 色彩描写在文章中可起很大的作用,如果缺乏色彩描写,语言就会显得干巴巴的,文章就不会感染人。学生们在作文时,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色彩描写:1. 自然环境的描写,大自然本身就是五光十色的,抓住它们的色彩特点,准确地勾画,可以使人如见其景,如临其境;2. 具体事物的描写,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它们都有自身特定的颜色, 应该引导学生在相关的作文时,写进文章中的事物的色彩,就应该具备它的独特色彩:3.对动物的描写,不同的动物外形各有自己的颜色特点,在习作时抓住它们的特点,加以准确地描绘,可以使人如见其物;4.对植物的描写,不同植物的外形各有自己的颜色特点,抓住它们的特点,选择准确的色彩词语,就可以把植物描绘得有光彩,使人更加喜爱。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应该让每个学生学会认真观察,作好色彩描写,使文章更生动,更感人。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这段文字作者集中笔墨只描写了一种景物———春花,通过色彩对比, 写出了春花竞放的特点。

二、芳香的描写

芳香的描写,也就是通过嗅觉这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如果对其独有的芳香进行精妙的用笔,就会起到怡神悦态的效果。如《紫藤萝瀑布》中说芳香是“浅紫色”的, 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如鲁迅的《社戏》 中的第一段景物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里就有嗅觉的描写,其中一个角度就是,从芳香落笔的,整段话文笔优美,情景交融,充满了梦幻朦胧的味道。作者充分调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表现了自己看社戏途中的愉悦感受。

三、声音的描写

声音描写是写作的一项重要方面, 世上许多事物既有形态、色彩,也有味道和声音。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时,主要是依靠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器官,所以老师在教授学生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就不能只限于一个方面,而要发挥各个器官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其中也包括声音的描写。同样在 《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其中,“闹”就是从声音方面,描写春天的, 和文章前面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一起,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 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画面。《木兰诗》中描写黄河流水声和胡骑的鸣叫声,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急迫、心境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斗气氛。

四、形体的描写

形体是指物体的外在表现,它是一门艺术。如人体只有在四肢、躯干、头部及头部五官的合理配合下才能显示出姿态美、体态美、线条美和外部形态与内部情感的和谐统一美。

描写物体,就要抓住其形体特征, 如此写下的文章,才会生动传神,惟妙惟肖。抓事物的形体,这是笔者要求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手法。学生运用这种手法创作出的作文,可以使文章 “言之有物”、“言而有味”。

总之,初中生既不同于小学生,也不同于高中生,在作文教学时,必须要求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训练他们写出写好景物,写好了景物,就具备了写好作文的基础。当然, 仅仅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引导他们通过大量反复的阅读、积累,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丰富词汇,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只有整体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再让他们写出一篇篇质量上乘而优秀的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篇4:作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浅析

一、注意景物的整体和局部

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图片画面,学生的观察往往不能全面。只注意了鲜艳的色彩,尖锐的矛盾冲突,而忽视景物的背景和细节。例如在写雨景时,既要写远处迷蒙的雨幕,又要写芭蕉叶上滴落的串串珍珠。这样写景就注意了点面结合。

二、注意写景的动静结合

活动的画面比静止的画面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干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中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這是作者回忆故乡的榕树,枝叶婆娑,流水潺潺,鸭群嬉戏,又加以活动的人群,使画面动静结合,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作文《春天的早晨》,葱郁的树木,袅袅的炊烟,田间的老农,一切沐浴在金色的朝霞里,这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 用五觉描写景物

综合运用各种感觉描写景物,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例如:

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如烟似雾;润湿的泥土散发的清新和芳香沁人心脾;雨点滴入口中,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春风把雨丝送上你的脸颊如少女的手儿温柔细腻;俯身静听草长得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啊,潇潇春雨,春雨潇潇。 (学生习作《春雨》)

这段作文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写春雨,细腻传神,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四、注意描写景物的色彩

彩色的电影比黑白的电影前进了一大步,彩色的画面比黑白的画面对视觉更具有冲击力。例如:

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特别诱人的是牧野的黄昏,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这两段文字中,蓝天、白云、银灰色的暗花,夕阳的红火连锁映衬着蒙古包,牧女笼罩在金碧辉煌的世界中。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景物五光十色,准确的使用色彩词语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当然,这离不开细致的观察。

五、写景的最高境界——情景交融

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说出了景和情的关系。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一切景物都承载人的思想感情。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到了槐树的落蕊、牵牛花的蓝朵、农民的青衣、廿四桥的明月诸多景物,这些景物呈现处蓝白黑灰的冷色调,非常吻合作者当时苦闷的心情;当时北平有香山的红叶色彩绚丽,颐和园游人如织,这些暖色调不吻合作者心情。作者的心情孤独、苦闷、悲凉,笔下的景物自然就清、静、悲凉。此文写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篇5:描写乡村景物作文

啊!期盼已久的暑假终于来到了,这使我兴奋不已,忍不住地想大声喊叫,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暑假中,我去了农村,体验了一下农村的生活。也许是因为我老家在农村,所以,这次到农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车子到农村,一开车门,马上有一种极其清新的空气想你扑面而来,使你忍不住大声叫好。把车停在一边,我们迫不及待[注: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地下了车,情不自禁[注: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地向田野狂奔而去。这时,一个农民伯伯走过来,告诉我们今天的任务,并教我们农具的使用。我们开始高高兴兴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通过到农村的生活体验,我有了说不尽的心得和体会。

刚刚到农村,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有趣,什么事情都想干,于是什么事情都揽下来。

篇6:乡村景物的作文800字带评论

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金黄的油菜花开满田野,金黄的花衬着绿绿的茎和叶,夹杂在绿油油的稻田里,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之图,小草也探出了头,草丛中零星点缀着的小小的野花正仰脸冲我笑。

我和同伴一起在草地上打滚、翻跟头、放风筝。

不远处小溪旁的几棵榕树长出了嫩叶,嫩绿的叶了正逐渐茂盛起来,引来了无数的鸟儿,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农民伯伯赶快去插秧、播种。

乡村的春天真像一首诗。

春姑娘刚离开,夏哥哥就急匆匆地赶来了,天气变得格外炎热,强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

听,树上的知了唱起了歌,谁家的小肥猪热得躺在小路边的一摊水里,无论我们怎么赶它就是不动。

夕阳西下,晚饭过后,叫上几个小伙伴,我们在村头的大榕下,玩起了弹珠游戏,享受着这难得的清凉,老人们拿着扇

子在树下乘凉,他们时不时扇扇风,给他们的孙子孙女们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在灿烂的星空下这一切就像一幅画。

秋姐姐带着凉风悄然而至。

稻田里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熟了,稻田一片金色,好像是遍地都是金子,一阵风吹过稻田就像翻滚着金色的波涛的海洋,瓜园里青的、红的瓜把藤拉得直直的,长长的。

果园里,成熟的果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

秋天的乡村像一杯香甜醉人的美酒。

冷酷的冬大哥携着寒风而来,冬天的田野,显得有些冷清,稻田像被剃了的头似的,只留下了遍地的稻茬儿,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光秃秃的树杈在风中摇动着。

冬天的夜晚,来得特别快,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整个村庄似乎笼罩在轻柔的烟雾中,周围很安静,偶尔能听见

田里小牛的叫声,几声狗的吠声,很快家家户户飘出了饭菜的香味,这一切真像一首温暖的冬之歌。

我的家乡,四季如画的家乡,我赞美你。

评论

文章布局合理,开篇点题,下文描写乡村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景色突出家乡很美,最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欢。

篇7:作文描写景物开头

在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为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渲染环境、提供背景,能给人以美好清新的印象。写景的内容,可以是天气情况、自然风光、建筑设施,可以是动景静景、远景近景、美景劣景、大景小景等。小朋友们都爱好景物,也最喜欢写景,这种开头,会一下子抓住读者,有助于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然,开头运用景物描写,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写景的文字不能过多,不能一写到景物,就没完没了,无始无终,结果,景物写了很多,显得头大身子小,文章不匀称;二是要重点突出,主要景物多写一些,次要景物点一下即可,不能样样都写,结果都没有写好;三是写景是为人和事服务的,要与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有密切关联,景与人事不能脱节,更不能把景物写成了文章的累赘。

请看下面这个开头:

瓦蓝瓦蓝的天,丝丝缕缕的轻云如烟般缭绕,夕阳的光辉洒满田间,万条金线接天浮动,玫瑰色的光彩,映在绿得发黑的菜上,叶面上像抹了一层油,亮闪闪的。

篇8: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表达情感

众所周知, 现行中小学语文课本所入选的文章, 无论是记叙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还是古代的诗词歌赋等等, 尽管题材不同, 形式多样, 风格迥异, 总是不乏景物描写。只有这样, 文章才能显得文字活泼, 内容丰满, 意蕴深邃, 精彩纷呈, 以至于产生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景物描写范围之广, 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雾、日月星辰、江河湖泊、高山流水、名胜古迹等, 然而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愚以为首先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譬如, 现行九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的《故乡》一文, 其体裁为小说, 当小说的主人公“我”渐近故乡时, 作者鲁迅做了以下一段景物描写: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蓬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这段景物描写, 可谓气氛阴沉, 色彩暗淡, 文字呆板, 将二十年后故乡一派衰落凋敝的景象描绘得入木三分, 把小说中的“我”此次回乡的悲凉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文章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现代白话文如此, 古诗文亦然。

二.暗示下文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除了表达情感之外, 还兼有其它。铺垫下文就是其它作用之一。这种作用需要结合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景物描写所处的语言环境加以分析。如:现行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本文第55自然段中, 当参加完小学毕业典礼的英子走进家门, 发现家里异常安静时, 作者做了这样的景物描写: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 散散落落的, 很不像样。这里寥寥数语, 表面上看只是对院子里的景物作了轻描淡写的描绘。而实质上作者是匠心独运, 以花喻人, 通过对院子里夹竹桃垂败散落的描写, 暗示下文英子的父亲在医院病逝的凄凉情形, 从而把英子丧父的悲痛心情推向极致。

三.渲染气氛

当然,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也不能千篇一律, 在特定环境中, 根据表达的需要, 景物描写又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如现行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斑羚飞渡》一文第11自然段, 在斑羚一老一少结对飞渡悬崖时, 作者这样写道:山涧上空, 和那道彩虹平行, 又架起了一座桥, 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这里作者把斑羚飞渡时形成的弧线这种景象与空中的彩虹这种自然景物有机融合在一起加以描写, 意在渲染斑羚飞渡时的悲壮气势, 让读者领悟到为了种群的生存, 老斑羚甘愿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四.推动情节

还是以《故乡》为例。《故乡》根据情节的发展描写了现实中的故乡、回忆中的故乡和理想中的故乡, 这三个故乡都安排了特定的景物描写。因为我这次回故乡的目的, 是想卖掉老屋, 又是冒了严寒, 所以这就自然而然看到了衰败、凋零的故乡。但作者没有停留在对故乡的议论和哀叹之中, 而是通过母亲的口提到闰土引起回忆, 而且引出了记忆中的故乡。特别是把少年闰土月夜守瓜图描绘得明快艳丽, 人物英俊活泼, 相映成趣。展开故事情节后, 冷酷的现实随即摧毁了少年闰土美好的形象。这篇小说中唯一欢快的情景就被对“故乡”现实描写的低沉空气驱散了, 剩下的只是“我”的一种忧郁和感伤。实际上, 故乡的全部美丽都属于记忆中, 而且是仅仅停留在少年闰土身上。篇末借助渐渐远离故乡的“我”朦胧之感再一次幻化出神奇的境界:海边, 碧绿的沙地;上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它似乎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之路, 或者说坚定了我追求理想中故乡的决心。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 渐渐地使读者的心灵进入了我回故乡、忆故乡和离故乡之中去,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篇9:浅谈作文中的景物描写

学生的作文如何写具体呢?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提到,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描写”作为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显然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应如何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呢?

一、运用“五觉法”描写景物

“万事开头难”,学生初练描写,最困难的莫过于不知道应该写什么?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应该交给他们一些描写的套路。

“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从而表达出对事物的多重感知的方法。如果能够在描写过程中,视、听、嗅、味、触等“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学完朱自清先生的《春》,我曾给学生留过一个作文题目《秋天的校园》,开始很多学生反映不会写。于是我给他们提示了一些古诗,让他们思考分别从哪种感觉写的:于是他们从“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懂得了应用眼睛去观察秋天的色彩;从“八月秋高风怒号”懂得了用耳朵去聆听秋天的声音;从“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懂得了用鼻子去嗅取秋天的味道;从“天阶夜色凉如水”懂得了用身体去感受秋天的温度……很多学生觉得开窍了,写作一发不可收。

其实初一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和第七段关于春夏秋冬的百草园的描写;《社戏》中关于“夏夜行船”和“月夜归航”的描写都是练习“五觉法”的很好的范例。

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

掌握了“五觉法”,只是让学生有了可写的内容,要想增加文章的文采,必须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练习运用修辞,可以有意识的做一些修改训练。比如把“天空,更加蓝;云,更加洁白;水,更加清澈;大地,更加广阔。我,更加美丽。”加上修辞修改成“小鸟,因天空而更加轻捷;微风,因轻云而更加温柔;鱼儿,因湖水而更加可爱;树木,因大地而更加茂盛。我,因初中生活而更加美丽。”

三、抓住事物的特征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它需要老师的强迫和激发。我曾经搞过一次关于“寒冷”的小组对抗,让学生去寻找寒冷时人和动植物的反应,却不允许出现寒、冷等字眼,说不上来或重复的组淘汰,来决出优胜组。结果原本要进行一节课的活动整整延续了两节课,同学们连冷的时候摸到暖气时感觉很热还是没感觉都讨论到了,这一篇“寒冷”的作文写得极其成功。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去写一个季节,却不允许他们在文中直接点明季节,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寻找能体现四季特征的细节,如春季融化的冰雪,待放的花蕾;夏季盛开的鲜花,如茵的树木;秋季累累的硕果,金黄的麦浪;冬季皑皑的白雪……

四、情景交融

会景物描写了,学生往往陷入另外一个误区。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考试没考好,见到蓝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欢唱的小鸟也无心欣赏。”还振振有词的说当时天气确实很好,可如果你真的心情不好,明媚的阳光只会让你觉得刺眼;歌唱的小鸟也会让你觉得吵人才对。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同样面对寒冷的冬天,毛泽东感受到的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岑参看到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妩媚;孔子则体会到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哲理。

篇10:景物描写作文

穿好衣服,往窗外一看,哇!屋顶上、地上都是白白的雪。

出门上学的时候,天上又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真的就像鹅

毛一样飘在身上和地上。下课以后,我和同学们在雪地上玩

雪球,玩得袜子都湿了,回家被妈妈说了一顿。

景物描写作文150字

篇11:描写自然景物作文

草原的早晨可真冷呀,妈妈给我穿上了薄羽绒服还冻得直哆嗦,胡曼飞干脆裹上了被单。此时的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西方还像夜晚能见着闪烁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为了找到最佳观赏点,我们决定走出蒙古包,到远一点的山坡上看日出,我们一路小跑,跑了一会儿也不觉得那么冷了。

我们开始看到东边的天空出现一条细细的白线,妈妈说是太阳露出了一点点头,我们继续向前走,仔细观看,发现那并不是太阳而是一朵白云。慢慢地,天边越来越亮,开始出现一道红霞,我们欢呼着“太阳出来了!”那霞光真美丽呀。妈妈和胡曼飞妈妈赶紧拿出相机不停地拍照,要记录整个日出的过程。这时陆续也来了不少看日出的游客,大家都在等待着美丽的日出时刻。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太阳渐渐地从月牙到小半圆到大半圆直到完全跃出地平线,太阳完全升起了!金色的阳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就像穿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真是美不胜收!妈妈给我和胡曼飞在不同的角度拍了许多照片,其中一张我们站在日出的霞光下面的背影照特别有意境。

我从未看过日出,这是我第一次而且是在美丽的大草原看日出,太美好了!真是不虚此行!

篇12:描写家乡景物作文

神仙居的山真奇啊,一座座连绵不断,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像将军,像睡美人,像骆驼,形态万千;神仙居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亮,倒映水中;神仙居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最有意思的就是”将军岩“和”睡美人“了,”将军岩“就像一位刚打胜仗回来的将军,想告诉国王这个好消息呢。”睡美人“就像一位羞答答的少女,正躺在”床“上做”她“的美梦呢。

神仙居的瀑布更加吸引人。因为山行像”大象“,瀑布就像从象鼻里喷出来一样,所以称作”象鼻瀑“。”象鼻瀑“的水流量是神仙居景区所有瀑布中最大的。瀑布下的潭水清澈见底,潭中的小鱼快活的嬉戏着,其中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呢。从象鼻瀑右边拾级而上,可以陆续看到上游十几道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瀑布,不得不让我们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它们沐浴春光,任微风拂面,舒展着如伞般绿油油的嫩叶,争着抢着展示自己最美丽、最迷人的一面。我陶醉在这片花海中,如一叶扁舟,飘荡着,欣赏着,品味着,真可谓“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啊!我按捺不住好奇心,才走两步,眼前景色突变:一个翡翠般的水塘映入眼帘,水波圈圈荡开,像要和阳光拥抱在一起,反射出金子般的耀眼光芒。

垂柳倒映在清凌凌的水里,绿绿的;碧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水里,蓝蓝的;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水里,白白的。仔细一看,水底更是一个鱼的天堂!(下面有点乱写,请别见怪)大的一群,小的一群,大的小的又一群;黑的一伙,白的一伙,黑的白的又一伙。它们在水里游呀游,跑呀跑,时而跳跳龙门,时而玩玩游戏,无忧无虑,真让人油然而生几分羡慕之情。没等我回过神来,淘气的小家伙跃出水面,“咚——”的一声,顿时水花四溅,似仙女散花。紧挨迷人水塘的,是一块翠毯般的稻田。田中稻苗麦麦,如新生的婴儿,好奇地张望着、探索着这草长莺飞的世界。当然,还少不了默默无闻的黄牛,汗流浃背的农民。他们为丰收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呀!是他们,谱写了一曲洪亮的生命之歌呀!再看看那山,身披绿袍,为家乡站岗,为家乡放哨,多么一个无私的巨人啊!……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一道秀丽的风景线?

篇13:立体景物描写探微

一.远远近近, 形成立体感。

描写景物就像画一幅风景画, 要选好观察点, 按一定顺序写。有的先写全貌, 再写部分, 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 先画轮廓, 再突细节。远景给人以全貌, 但不细切, 近景给人真切, 又缺乏立体感, 这就要求作者将观察中的距离伸缩。

如:云团缓缓的移动着, 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了出来, 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金盘, 辉煌灿烂, 金光耀眼, 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 荷叶上的青蛙草丛里的蚂蚱和树上的小鸟, 都被这突然降临的光明惊醒, 欢呼、跳跃、高声鸣唱起来。

本段既有远景勾勒———亮堂堂, 又有近景描写———青蛙、蚂蚱、小鸟, 是通过远近不同画面组合而成, 给人以立体感。经常用到的有如下两种换景方法。

1.定点换景

如: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 不必仰头, 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 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2.移步换景

如:揪着草, 攀着乱石, 小心探身下去, 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 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二.物物我我,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是客观的, 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 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 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 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 情由景所背负, 景为情而浸蘸, 情是灵魂, 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 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 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关键要挑选好景物, 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 正所谓“亮景写喜情, 暗景写悲情”。写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大自然的壮美, 更重要的是写出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 只有情景交融才能让人感受到你笔下的景物生动, 形象, 真切, 令人陶醉。

鲁迅在《故乡》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 没能享受阳光雨露, 在寒风的摧残下, 只能是“断”了, “抖”着, 一个“断”字, 何等伤痛;一个“抖”字, 何等凄惨;由静到动, 何等传神。此情此景, “我”心伤故乡之情, 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 自然渗透感情, 景与情可谓有机交融。

三.虚虚实实, 意境深远。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 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 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 未来之景, 或引发想象, 创造出新景象, 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 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 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 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 同时达到深远境界。因此, 在实写之时, 要适当进行虚写。《雨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 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 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 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 联想到“绸带”、“小船”, 这种虚实相间, 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 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 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这种由实到虚, 再造出新画面, 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 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同时, 写景不可能把所有的景物一一写出来, 而应截取那些富有代表性的部分, 其余留下空白, 让读者进行联想。如:“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荷才露尖尖角”只截取一支由此而产生时空纵横想象, 形成立体感。

四.动动静静, 情趣盎然。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 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 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 而聚散的云彩, 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 既要注意它的静态, 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 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 而只写动景, 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 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两相对比, 相互映衬, 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 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如李白诗:“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李白借助动态语言描绘出天姥山的气势磅礴, 令人赞叹。又如:“它们不怕山高, 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 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 在半空展开杈叶, 像是和狂风乌云去争夺天日, 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 不见你来, 独自上到高处, 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 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 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 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 谁少了谁, 都像不应该似的。”作者李健吾凭着他那神奇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 把泰山松描绘得千姿百态、情趣横生。

五.浓浓淡淡, 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写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一审美观念告诉我们:描摹景物不可只“浓”或只“淡”, 而应该“浓”和“淡”相配适宜得当。“浓”就是要浓墨重彩, 即对景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精雕细刻;“淡”就是轻描淡写, 即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怎样做到“浓”“淡”相宜呢?“浓”绝不是事无巨细都需花费笔墨, “淡”也绝非都寥寥数笔, 简笔勾勒, 而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 分清主次, 恰如其分地进行选择。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 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从性质、形态、大小、色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 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 使之简洁、传神。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 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 简笔勾勒, 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 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 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其次, 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青草味儿”, “花的香”, 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 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 从多方面, 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 具体生动, 美妙感人。又如《鄱阳湖日出》:“如果天气好, 还可以看见鄱阳湖上的日出。水天相连的地平线上, 由淡青变为淡黄色, 渐渐又由淡黄变为绯红、深红、金红, 紧接着金光四射, 跃出一轮红艳艳的朝阳!霎时间, 整个鄱阳湖显得生机勃勃, 碧蓝的湖面上金波闪烁, 白帆点点。再看看含鄱口左边高耸云霄的五老峰和右边陡峭的犁头尖山, 啊, 百里鄱阳湖一齐被收揽在这两山夹峙的豁口中了, 含鄱口由此而得名。”

再如杨朔 《黄海日出 处》: “好几天来, 一直阴沉沉的要下雨。可是现在, 天空像绷紧的淡蓝色绸缎, 清澈明亮地笼罩在海洋和陆地上。嫣红与金黄的透明云彩, 簇拥着它。一轮旭日, 庄严地从水波涟涟、亮光熠熠的海面上升起, 而海洋好像在它下面颤抖和脸红起来似的……这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

篇14:描写乡村景物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景物描写;作文教学;分析

有一定阅读量的人们都会发现,一段好的景物描写能够良好地展现出一个画面,有效地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让人们很容易接收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段对春的描写,选取了春天最吸引人的特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在小学作文中,我们几乎不会发现这样的描写,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启发学生的同时,把一些有助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一、训练学生的感受观察能力

景物描写中,无论是对所写事物粗略地描绘,还是细致地刻画,都要抓住事物特征,这是关键。如果没有真实、准确的把握住所写对象的特点,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空洞甚至是错误的。小学生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喜欢跑跑跳跳,往往没有耐心停下来好好观察、感受什么。所以,在课堂上训练学生们的观察感受能力是很好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们得到了训练,一旦学生养成了善于发现、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这样在生活中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训练,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往往来源于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景物描写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

二、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表达的都是感情,没有感情的景物描写是没有血肉的。所以,对于事物的观察,都要落脚到情感上。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多想法,这时就要利用这种天性加强训练。课堂上,老师可以准备一幅风景画或者一段文字作为材料,让同学们在观察和阅读过后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不会完全相同,应该请不同同学发表感想,这时的感想不要求文字优美,只要能正确反映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这种训练应该和观察事物联系起来,这样能让学生在观察过后就能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举两得。

三、加强阅读,模仿写作

有的学生观察到位,想法丰富,但是到动笔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自己丰富的想法反映不到纸上,这说明对于写作的方法还没有掌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加阅读,才能慢慢体会到别人是如何把感情通过一支笔描绘出来,如何让读者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这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看出效果,但是依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读书也要求读好书,只有读有益的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做好推荐书目的工作,在语文课本之外,老师应该给学生留阅读作业,将对学生景物描写写作有益的文章或者图书推荐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后根据某一段进行模仿写作,这项工作也可以偶尔放到课堂中进行。在进行长期训练后,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语感,能用一段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或者烘托出某个气氛,这就达到了目的,而学生的内在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综合训练

前面一些训练都是基础工作,属于准备材料,只有前面一些是不够的。有的学生会观察、有想法、能写出一段不错的景物描写,但是全文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这也是不行的。

第一,老师应该教授文章的条理顺序。无论是文章还是观察事物,顺序都是重要的,有序的观察和结构能让文章表达清楚,让读者清楚明了。所以,在进行观察训练时,老师要加入对观察顺序的引导,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老师也要时刻提醒描写事物的顺序,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写作习惯。

第二,老师应该教授修饰方法。没有修饰的文章写的好叫朴实,写的不好叫平淡。而小学生几乎达不到朴实的效果。在进行模仿写作时,学生往往会不经意地掌握几种修辞手法,但这对于他们是模糊的。在对修辞手法进行系统地讲解和专项练习过后,学生们才会在理论上有所领悟,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会更加熟练,这样会对文章增色不少。

第三,在小学作文中,景物描写往往服务于记叙文,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时,应该多加强调景物描写的运用。在作文批改时,对于用的好的景物描写要给予鼓励,不恰当的景物描写给出修改意见,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五、小结

小学作文对学生以后的写作起到奠基作用,不能忽视,所以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巧妙的方法来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当学生把景物描写成功的运用到文章中时,说明他对写作已有了初步的感觉,对于以后的写作很有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努力会成功,老师努力一样会成功。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2(23)

篇15:描写家乡景物作文

阳春三月,坝桥上的木莲藤长出了新芽;石板之间的缝隙中,探出了草儿嫩绿的头;在石板的角落,也冒出了五彩斑斓的野花。这些星星点点的野花就成了石板桥上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桥下,叮叮咚咚的河水潺潺流淌,没有一点沉睡的迹象,而坝桥,就是被这流水的歌声换醒,睁开了她迷人的绿色双眼。

炎炎夏日,木莲藤的发梢已经垂到了水面。一场雷雨过后,石板缝中张出了绿色的青苔。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顽皮的孩子们脱去鞋子,挽起裤脚,坐在河边,把腿泡在水中,凉爽之意随后就来。孩子们在水中玩闹嬉戏,河面上飘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久久不散。远处,几只白鹭“飞落”在河面上。忽然,不知是谁扔出几枚水泡,落在白鹭的身前身后,随后就上演了:“一行白鹭上坝桥”的场景。

秋风送爽,让人的心情十分愉悦。在飘落的黄叶中,坝桥依然是那么翠绿,只是桥上星星点点的野花,早已消失。河边的银杏树,开始落叶,一片片金黄的小扇,飘落在水面上、坝桥边。让人觉得,诗情画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美好。当月圆之夜到来时,就会出现“天上一轮月,地上一只月”的情景。水面上,桥的倒影让坝桥成为一轮圆月。许多人坐在圆月上,吃月、论月。

阵阵寒风,让河面上结出了一层薄冰,似乎,一触即碎。当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此时,坝桥立刻成了雪桥,几个孩子买来炮仗,一点,一扔,“砰”冰河上立刻出现了一个鸡蛋般大小的洞。冰河、雪桥,这漫天的雪花,让这个迷人的小村庄,变成了雪的王国。

昔日的坝桥是那么秀丽,只可惜现在,家乡再也没了她亮丽的身影。

家乡的一处美景家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美丽而又动人的,那是有自己所有喜欢的东西和地方。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的一个地方。

那里是一个鸟语花香、景色宜人、长满奇花异草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盘古园。盘古园位于天中广场的北面和市人民政府玉带河的东面。天中广场的北面有一座顶天立地的盘古雕像,显得高大而雄伟。弯弯曲曲的林荫小路盘绕在假行山之间。两旁绿树成荫,鲜花芬芳扑鼻,令人心旷神怡,凹凸有致的鹅卵石路面干净、整洁。八角亭上的琉璃瓦金光四射,亭下面的彩柱显得富贵辉煌,亭角上风铃声环绕耳际,非常舒心,绿草像一个个翡翠仙子……

篇16:描写家乡景物作文

……

车子多了,街热闹了,人也富了。

早晨的空气是比午日的清新,也透彻了人的精神。沿着街道,继续着往日的跑步,多多少少的人也登上了“这一天”的甲板,准备短途的航行。那日子的平静倒也勾起了我往日的激一情,无忧无虑,对家乡景色的欣赏。绿意缠一绵,树,的确是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好东西。可那物是人非,花儿依旧的情景,却也使自己有些伤感……

外出读书的我还是我,而家乡的我却不再是我了。在时间与心的陪伴下,我长大了。头发长了,就如我的思想长了;个子高了,就如我的`理想高了。然而,只是无聊时的一篇小说,或许只是个故事,莫名其妙的便成了一个把柄,被别人“逮”着。“小心点,看你儿子,搞不好,在找对象。”妈妈是了解我的,我不用管那些闲言碎语,。但是,就找对象而言,我不想多谈,这倒不是因为某种原因,只是无用而已。

在别人的眼里,我变了!在我的眼里,家乡变了!

Basketball后,就与同学去他家里。这时候,天更亮了,太陽更烈了,我们拖着疲劳的身一子,向目的地缓缓挺进。一个眼神,熟悉的飞过;一个身影,也熟悉的飞过。然而,我的兴奋被一瞬打磨——磨的很光滑——我竟握不祝我惊讶,这个曾经对我特好的老师,如今只是一瞥的应付。我所有的感动随同那一瞥瞬间的消逝。往日,那津津乐道的讲课,那关心之极的泪水(上课悄悄落下),还有那特别特别的留言,晃若春秋大梦。而现在,仿佛我已梦醒,只伤心的泪水穿入心里,不知所措。

同学也不见,也我“不见”。我认识的,不认识我;我不认识的,更不认识我。总之,独自一人,没有他人,漫漫的回想,漫漫的伤心,如同秋风残月,留给黑夜凄凉。要找寻点快乐,那简直像下地狱。我担心,我的家乡,会不再是我的家乡,只是一个短暂的住所,留给我曾经,就赶我走。

篇17:描写夏天景物作文

下过雨后,傍晚,妈妈把从街上买来的桃子、西瓜、梅子都拿出来。她把西瓜切开,乐乐拿起一块西瓜,对奶奶说:“奶奶,吃西瓜。”奶奶说:“谢谢乐乐,我的好孙女。”奶奶说完,用手接西瓜。

妈妈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在给乐乐赶蚊子。院子里树上的知了在叫,好像在说:“我也要吃西瓜。”

池塘里,荷花开的好美啊!青蛙从这片荷叶,跳到那片荷叶上,荷叶上有几滴露珠,露珠仿佛一颗颗珍珠一样,洁白的珍珠在给青蛙帅哥照相呢。

篇18:巧用妙法,描写景物

学生在写作中如何将景物写得形象生动逼真, 从而达到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嗅其味的艺术效果呢?

一、立即抓住写作主体

“主体”即指作文题中的描写对象。见到写景状物的题目, 要立即选准观察点, 抓住题目中要求描写的景和物进行分析, 分析主体的特点, 描绘主体的形象。抓主体也就是抓主要矛盾, 抓住了主体, 就突出了特点, 文章就不会走题。这样, 思维就不会涣散, 写作速度也就加快了。譬如写《故乡的吊桥》、《高高的脚手架》、《人民英雄纪念碑》、《河边垂柳》等题目, 见到题目, 丝毫也不要犹豫, 立即抓住“吊桥”、“脚手架”、“英雄纪念碑”、“垂柳”等题目中要求描写的主体物, 分析它们的特点, 瞬间便可下笔写作。

二、描摹景物主要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 每一个事物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这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特点。状物作文, 应力求所写事物形象逼真, 让人如见其物之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 抓住物体的个性特征来描绘, 这样才能使读者对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描虎不能像猫, 画叶不能像花”。由于物体的类型不同形态习性各异, 因此我们在描摹物体时, 就要抓住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加以描绘, 才能把其写真写活, 真实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写景状物的基本功。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把鹅状写得准确传神, 吟咏该诗, 一幅“春鹅戏水”的水彩画就历历在目。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呢?我以为就是得力于“白、绿、红、青”四个表色彩的词语准确地再现了描写对象, 从而产生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三、局部描写也要仔细刻画

如果不写“细”处, 一味写全局大部, 文章就会患“贫血症”。一些学生写景状物三言两语, 寥寥几笔。虽然准确, 但空洞无物。观察景物要尽量细一些, 角度多一些, 视点小一些。那些写景状物的经典名篇无不是在“细”字上下功夫, 刻画出一个个精彩细致的特色镜头。如宗璞的写景名篇《紫藤萝瀑布》不仅准确写出紫藤萝整体像流动的瀑布, 而且从局部细致刻画一穗花、一朵花的花苞与花舱的风姿, 以及颜色光彩的细微变化。细致了, 文章才会具体, 内容才会丰富。观之要洞烛幽微, 明察秋毫, 使景物纤毫毕现。

四、围绕主体迅速辐射联系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彼此互相联系的, 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或物也一样, 它们总是和周围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这个原理, 我们写景状物不能孤立、静止地写主体物, 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很多学生面对写景状物的作文题, 觉得无话可写, 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写联系物的方法。所谓迅速辐射联系, 就是说抓住主体物以后, 要尽快找到主体物的联系物。只写主体物会显得单调, 内容贫乏, 一写联系物, 文章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辐射联系, 就是说以主体物为中心, 观察点移向主体物的周围事物, 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找联系物。比如写《家乡的小河》, 除了写小河这个主体物之外, 还可以写河中的鱼虾、鹅卵石, 河上的小桥, 河边的树木, 等等。

五、借助各种感官的不同体验展现景物特点

观察, 不仅要看, 而且要听、闻、摸, 多方面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从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多方面把握事物的特征, 以便真实、细致地进行描写。

如朱自清《春》:“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这几句对春天美景的描写文字, 以花、蜜蜂、蝴蝶、小鸟、风为关照对象, 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写起, 抓住事物的特点, 恰如其分地运用“红的、粉的、白的、闹着、飞来飞去、抚摸、酝酿、呼朋引伴、应和”等形容词和动词, 把它们的“春”态写得生动可感, 赋予了春天青春少年般地健康、活力等生命特征。这样, 春天的景色就从形、声、味、色各方面显现了出来。在朱自清笔下, 春的景色借助人各种感观的体验, 以及作者精心的体味, 完成了从植物到动物的状写, 使景状物达到了极致。

六、利用多种修辞手法丰富景物内涵

要想生动形象地把所描写的对象勾勒出来, 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段是必要的。因此, 写景状物的文章要多种修辞手法交错运用, 多角度展现景物内涵。比喻是景物描写中最常见的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景物明白、生动, 并可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大大丰富景物形象的内涵。拟人也较多地运用在景物描写中, 用人的形态、动作, 甚至情感来描画景物, 使之表现得具有人一般的思想情感, 会说话思考, 有喜怒哀乐, 具有生命的活力。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就要绽开似的。”作者把紫藤萝花比喻为“帆”和“船舱”, 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 显得生机勃勃。拟人比作“笑容”, 更显得美好可爱, 也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上一篇:伤人的检讨书下一篇:孩子亲近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