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阅读答案

2024-05-08

爱因斯坦阅读答案(精选11篇)

篇1:爱因斯坦阅读答案

爱因斯坦阅读答案

爱因斯坦阅读答案

爱因斯坦并不是个早慧的孩子。1879年3月,他出生于德国小镇乌尔姆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上小学后,和其他孩子一样,阿尔伯特接触了宗教。10岁时,他进入了古典氛围很浓的路德中学。对爱因斯坦的人生起关键作用的几年,便是这之后的几年。

12岁时,爱因斯坦便读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并自己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13岁时,他读了康德的哲学名著《纯粹理性批判》,他读完了长达12卷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他明白了自然现象有其固有规律。这些书籍中止了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

然而,他所就读的学校渗透了浓厚的军国主义精神,这使他感到窒息和痛苦。他没忍受更久。1895年,在他父母因生意失败移居米兰后不久,16岁的爱因斯坦离开学校去了意大利。1936年,他写道:“依我看,学校若是主要以恫吓、威胁和人为的权威教学,那是最坏的。这种教学方法摧残了学生们的健康感情、诚恳正直和自信心,培养出来的是唯唯诺诺的庸碌之辈。”

这种厌恶如此强烈,以至他求父亲为他申请放弃德国国籍。18,申请获准。

因为投考苏黎世理工大学失败,爱因斯坦勉强同意到瑞士的阿劳中学完成未学完的高中课程。但他对教育的成见很快就消失了。阿劳中学提倡教师有选择教学方法的自由,因此课上得十分有趣,学生们可以在实验室独立工作,高年级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也极为关心。

除去在阿劳中学的一年,爱因斯坦没有更多的机会享受这种理想的教育。但他还是通过某种方式自我实现了。192月,伯尔尼的报纸上,以这样一种方式,第一次出现了爱因斯坦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愿为大学生或中学生完全私人地补习数学和物理学……”

在这之前,爱因斯坦已经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但显然,他还是个无名之辈。注意到这条广告的,只有两个大学生。但爱因斯坦没能靠这种方法赚到钱,

因为他们三个人聊得过于投机,而使授课变成了长时间的讨论和共同学习,三个人开玩笑地将这个小团体称为“奥林匹亚科学院”,爱因斯坦被任命为“院长”。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们的视野中充斥了马赫、休谟、安培、黎曼、狄更斯、塞万提斯等人的哲学、科学和文学作品。他们被思想的交流迷住了,经常为某一页、某一句话争论,争论持续到深夜,甚至一连几天。

从某种程度讲,奥林匹亚科学院就是爱因斯坦心中理想的学校。他终生都对这个“幸福时代”充满感念。

在创立奥林匹亚科学院的那一年,经人介绍,爱因斯坦终于获得了伯尔尼专利局三级技术审查员的工作。宣告物理学革命的论文便是这个26岁的专利局小职员在1前提出的。那一年,爱因斯坦一共写了6篇论文,发表了5篇。其中一篇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便是后来众所周知的“狭义相对论”。发表这篇文章三个月后,爱因斯坦又写了一篇作为推论的短论文,提出了著名的E=mc2,它的发现,使当时困惑所有物理学家的问题迎刃而解。

由于名字频繁地出现在物理学杂志上,爱因斯坦渐渐有了些名气。他终于获得了博士学位,又得以在几所大学任教,先是在苏黎世,然后是布拉格,后来又去了柏林。但他并没因此而恢复自己的德国国籍。

遗憾的是,他到达后4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19,德国一批最有声望的知识分子发表了一篇为德国侵占比利时的行为辩护的《文明宣言》,德国几乎所有的文化名流都签了字,包括哈伯、伦琴、普朗克、菲舍尔等93个人。这份宣言后来被称为是“真正知识分子的无耻宣言”。签名者里,没有爱因斯坦。几天后,爱因斯坦在另一份反对《文明宣言》的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爱因斯坦并没因战争而停止自己的研究。狭义相对论发表后,广义相对论问世了。爱因斯坦一下子成了众人瞩目的中心。他不断被邀请参加各种活动、发表演讲。慕名而来的人似乎一下子从世界各地涌到他家门口。

19后,德国民族主义抬头,排犹势力甚嚣尘上。有人在柏林报纸上两度宣称要谋害爱因斯坦。他的相对论在德国也受到批判。但爱因斯坦并不担心这个。他关心的是能否永远地消灭战争,并为此到处奔走呼号。1931年夏天,爱因斯坦授权建立了“爱因斯坦反战者基金”。第二年,他又在一份致德国社会党和共产党的呼吁书上签名,促使他们联合起来,以阻止德国“变成法西斯的可怕危险”。这个警告太晚了。1933年1月,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两个月后,54岁的爱因斯坦再一次作出了“离开德国”的决定。

爱因斯坦本是个绝对和平主义者,但面对战争的危险,他说:“为了保卫公理和人民的尊严而不得不战斗的时候,我们决不逃避战争。”正是在这种转变下,1939年8月,因忧虑纳粹德国率先研制成原子弹,爱因斯坦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上签了名,指出:“……有可能制造出一种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能轻易地把整个港口连同附近地区一起炸毁,我的义务是提请您注意下列事实和建议……”这封信开始了美国著名的“曼哈顿工程”。6年后,日本广岛和长崎受到原子弹轰炸,死伤20万平民。当爱因斯坦从广播中听到这条消息时,惊呆了。他只说了一句:“我真痛心。”

爱因斯坦余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纠正他所犯的这个“最痛心的错误”。

1953年冬,芝加哥律师“十诫会”决定授予爱因斯坦人权奖。他不能前来,写了一封信供宣读:“…我所做的仅仅是:在长时期内,我对社会上那些我认为是非常恶劣的和不幸的情况公开发表了意见,对它们保持沉默,就会使我觉得是在犯同谋罪。”

1955年4月18日凌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留下的遗嘱是:“不举行任何葬礼,不修坟墓,不立碑或任何纪念性标志,骨灰由亲友秘密撒向天空……”这才是真正的、完整的爱因斯坦。“一位中国学者说,“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被超越的。”

(选自《中国青年报冰点专刊》,有删节)

试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以时间为经线,着重叙述了爱因斯坦一生的主要经历和他在物理学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突出表现了他身上所呈现出来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B.爱因斯坦生前曾两度离开德国,第一次是因为不能忍受德国的教育方式;第二次是为了反对不义的战争,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已经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国家观念。

C.爱因斯坦反对学校以恫吓、威胁和人为的权威进行教学,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有两所学校——瑞士的阿劳中学和他自创的`奥林匹亚科学院。

D.在美国的原子弹轰炸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之后,爱因斯坦非常痛心,他认为是他的错误导致了日本20万无辜平民的死伤,这件事促使他后来用大量的经历致力于人类的和平事业。

E.爱因斯坦一直反对战争,但他并不逃避战争,反对战争是因为他害怕战争会给平民带来伤害,害怕战争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害,不逃避战争是因为作为一个世界公民,他同样具有正义感和爱国情怀。

(2)文中多次提到爱因斯坦“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学校”,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爱因斯坦所向往的“理想的教育”是怎样的教育?(6分)

(3)本文是为纪念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一百周年而作的,文章重点写了哪些内容?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6分)

(4)请结合全文材料分条概括,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不可能被超越的”?(8分)

参考答案:

(1)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C得1分。

(C项,不全面。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还有德国的路德中学。A项,本文重点叙述的不是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成就。E项,错在“爱国情怀”。)

(2)第一,理想的教育应该解放人的思想,培养人健康感情和健全人格。(2分)第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关系和谐。(2分)第三,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方法,课堂生动有趣。第四,学校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学生可以在实验室独立工作)第五,学校不只是培养学生的智能,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后三点每点1分,任答两点即可)

(3)文章重点写了两个方面的爱因斯坦:前半部分主要写他青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的教育观,后半部分主要写他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为反对战争所进行的种种活动。(2分)

这样处理材料是因为:第一,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和平战士的爱因斯坦却鲜为人知,所以有必要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他,突出爱因斯坦的人道主义情怀。(2分)第二,介绍他所受的教育,他所崇尚的自由独立精神、探究精神,是为后文他所取得的物理学成就作铺垫;也为后文他反对军国主义、民族主义、纳粹主义作了铺垫。(2分)

(4)这是对爱因斯坦的高度赞扬,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人,完整的人,他既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2分)

①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他十二三岁读到一些书后,中止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他在学校里反对权威式的教育。

②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人权主义者,为反对战争他不允许自己沉默,一直奔走呼号。

③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留下遗嘱,不举行任何葬礼,不修坟墓,不立碑或任何纪念性标志,骨灰由亲友秘密撒向天空。

④他是一个严于自省的人。他意识到自己的科学研究被人利用,给无辜的平民造成巨大的伤害,他用余生的大部分精力来纠正他所犯的这个“最痛心的错误”。

篇2:爱因斯坦阅读答案

爱因斯坦(A1bert Einstein,1879—1955)这位出生于德国的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因为对理论物理学的开创性贡献,早已成为“天才”的代名词和科学界的标志性人物。全世界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和书籍多如牛毛,我们不可能通过一篇短文来总结爱因斯坦的天才或他的理论,如果只从科学史的角度去考量这位物理学家,就会发现他在德国甚至是整个欧洲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符号意义。

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的爱因斯坦,在早期并不像很多传说故事中描述的那样,是一个智力发育迟缓且有语言障碍的小男孩,他很早就表现出了超强的领悟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据他自己讲述,他第一次对自然界感到好奇,来自他爸爸送给他的一个小罗盘,那个始终坚定指向一个方向的罗盘指针使他第一次认识到了自然界的神奇。

15岁时爱因斯坦追随做生意失败的父母到意大利求学,后又转学瑞士,在学风开放的阿劳中学补习一年后考取了苏黎世理工学院,接受数学和物理学教育。随后,这位天才留在了充满着让他喜爱的自由气息的瑞士,却因找不到教职而成了专利局的一名小职员。当学术成就开始被全世界认可后,他开始执教于苏黎世大学,随后离开瑞士,执教于布拉格,后来又回到当时的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德国柏林。

回顾爱因斯坦早年的求学和执教经历,与罗曼罗兰笔下的人物——音乐家约翰克里斯多夫倒有颇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在少年时期对德国的沉闷空气感到压抑,之后游历欧洲,吸收各国文化的精髓,但最终在他们的作品中仍旧体现了德国思想和文化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完全无法忍受德国的应试教育,他因此选择在瑞士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在工作轻松的伯尔尼专利局做小职员的同时,丝毫没有放弃对“同时性”进行不懈的、深刻的思考,最终发展成为狭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正是在瑞士放松自由的氛围中,他和几位好友成立了“奥林匹亚学院”,一起研读哲学和物理学的经典著作,以马赫、庞加莱和休谟等人的思想为后盾,对牛顿经典物理学发起挑战。

爱因斯坦在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之后,回到了德国。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认识到德国在彼时仍然是世界物理学研究的中心,柏林聚集了世界上最出色的物理学家;另一方面,成熟的爱因斯坦可能对于表面显得僵化、教条的德国式思维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他的广义相对论,固然有着天才的迸发,但也有对于自然规律深刻的`认识和艰苦卓绝的追求,这正是德国精神的体现。这位终生追求物理学和谐统一的物理学家喜欢莫扎特远胜于贝多芬,他认为贝多芬是在创造音乐,而莫扎特只是从天堂中把音乐“拿来”。他做出这个评论的时候,不会知道后人评价他开创广义相对论同样经历了像贝多芬一样孤独而悲壮的奋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因斯坦受到德国纳粹政府的胁迫出走美国,他的再次出走成为德国作为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开始凋零和美国科学界崛起的标志。这位一生热爱和平的物理学家作为美国公民度过了他平静的下半生,他的经历,不仅是传奇,俨然成为20世纪人类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1.从全文看,文章第一段中爱因斯坦“在德国甚至是整个欧洲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符号意义”具体指什么?(6分)

2.文章先后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和莫扎特、贝多芬两位音乐家,有什么作用?(6分)

3.就本文来看,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伟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1.(1)挑战牛顿经典物理学,对理论物理学有开创性贡献。(2)他从德国出走美国标志着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的转移。(6分,每点3分)

2.(1)增加了行文生动性和趣味性;(2)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爱因斯坦的求学和研究经历;(3)加深读者对爱因斯坦孤独悲壮(或“艰苦卓绝”)的研究历程的感受,了解他对音乐的爱好和深刻理解。(6分,每点2分)

篇3:本月阅读套题参考答案

1.C (完整理解文段1可得此答案) 2.C (满足不了人体需要, 不是说“营养不够丰富) 3.C (能帮助人体摄取营养) 4.A (原文是“有些分离出来的物质”, 不是全部) 5.B (A.和睦亲近。C.部落。D.财物) 6.B (A. (1) 动词, 到, (2) 代词, 他。B.均表转折。C. (1) 介词, 凭; (2) 介词, 用。D. (1) 介词, 同; (2) 连词, 和) 7.A (当时与何祇关系并不密切, “嶷宿与疏阔”) 8. (1) 当时人们议论想恢复旧郡, 授张嶷任越郡太守, 张嶷带领手下到郡 (2) 经过牦牛城寨时, 城寨首领襁负亲自出来迎接, 等到追至蜀郡边界, 他率领的跟随张嶷来朝贡的人达一百多9.齐宣王看到周文王的园囿认为大, 百姓认为小, 齐宣王就向孟子请教。孟子说:“周文王的园囿, 方圆七十里, 割草打柴的人可以进入, 射雉捕兔的人可以进入, 与百姓同享, 百姓以为小, 这不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听说郊关内, 有园囿方圆四十里, 杀死里面麋鹿的人, 如同犯了杀人的罪, 百姓认为它大不是很合情理的吗?”楚灵建章华台, 伍举劝谏说:“先王建立台榭, 榭只是为了讲军事, 台只是为了观气象。”10. (1) 两首诗的画面都很开阔。不同的是:《浣溪沙》的景物动态感很强, 词中的“逐”“拍”“出”使画面显得生动鲜活;画面以平面展开为主, 显得疏朗开阔。《折桂令》的景物以静态为主;画面纵横、上下同时展开, 显得错落有致, 丰富而富于变化, 显得壮阔多姿。 (2) 反映词人内心矛盾的两句话是, “白发戴花君莫笑”、“人生何处似尊前”。前句表现了词人忘情欢乐, 完全投入到了自然美景和觥筹交错中;后句表明词人借醉酒忘掉人生不得志的不快, 词人的内心深处是痛苦的。欧阳修刚正不阿, 忧国忧民, 可是宦海浮沉, 政治上多次遭受挫折, 内心的苦闷何以派遣, 也只有忘情山水, 借酒浇愁了。由此往深处看, 忘情山水的乐, 是派遣;借酒浇愁, 也是派遣。二者的本质又是一样的。11. (1) 反复“突突”声以突出老人难过的心情。 (4分) (2) 原句用了反复和对举的语言形式, 突出老人外出的时间长和家人焦急的心情, 改后失去了这种效果。 (4分) 12.“船”的命运是因环境恶化、河水干涸造成的, 作者希望人们珍惜环境, 不让悲剧重演。 (每问4分, 共8分) 13.老人一如既往地珍惜他的船, 表明他对过去环境和生活的眷恋, 希望环境还能好起来。 (4分) 同时也在唤醒人们的关注。 (4分) 14.此段主要运用了行为动作描写。 (2分) 通过对老人动作行为的细致描写, 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老人对船的眷恋不舍, 从而表现出老人对过去美好环境的眷恋和对失去美好生存环境的痛心。 (6分)

(命题者提供)

篇4:汤姆.斯坦德:阅读即为根本

汤姆·斯坦德发起了“图书馆计划”,一个致力于为中国上百所地处农村以及书本稀缺地区的学校提供图书馆和相关资源的非营利组织。自2007年至今,这项计划为中国21个省区的学校捐献了350多座图书馆和孤儿院。对于一个成立之初仅有500美元资金和一个伟大梦想的组织,斯坦德对于所取得的成就“一点都不觉惊讶”。

整个“图书馆计划”开始得非常低调,斯坦德本人对于组织协调整个计划却是做到了尽心尽力。当有人问他“图书馆计划”是如何成形的时候,他答道:“我们没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举动,头两个图书馆,怎么说呢,我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而我则已经无法离开这儿了。”斯坦德同样也对建造图书馆的这支团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实斯坦德本人在整个项目之中扮演了中坚力量的角色,他用他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感染了所有人,让大家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聚集在一起,并共同创造非凡的价值。

8年前,斯坦德已经为一家美国公司工作了10年的时间,那时,他觉得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斯坦德原本是要去墨西哥的,但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斯坦德了解了一些关于中国新年——也就是春节的信息。于是斯坦德认为自己很有必要看一看并感受一下这场盛会。所以在2003年,斯坦德在大连谋了一份教英文的差事。

但不久之后斯坦德就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块做老师的料,即便他自己很是享受教学的过程,但他内心还是觉得经商更适合自己。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爱上了中国,爱上了友好的中国人民、美味的食物以及无处不在的文化气息。对于斯坦德而言,无论他走到哪儿,即便是去到西方企业,身上都会有中国文化的影子。因为中国文化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熏陶和感染,而绝非是使其厌恶。所以他留了下来,并辞去教师的工作而转行重新经商。

斯坦德是在2006年决定要建这两个图书馆的,而这一决定来自他在大连时与朋友的闲聊。随后斯坦德周游了大半个东南亚——柬埔寨、越南、泰国等,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了一些开发性的工作。随后他又返回了中国,就职于大连的一家公司,并在周末时间扮演起了2家孤儿院的义工。斯坦德和他的朋友们都认为自己有必要回报社区。斯坦德发现这些孤儿院并没有图书馆,于是他又和一帮朋友从一些学校收集了点书籍,并从家人和朋友那儿筹了点钱去置办桌椅和书架。于是书籍摆上了书架,而快乐也填满了孩子们的心灵。其实斯坦德他们原先预期能募集到200~300本书,但没想到学校的孩子们总共捐出了将近6000本书来,这大大地超出了预料。欣喜之余,斯坦德把现场一些图片发给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而接收者又将这些信息传给更多的人。此后不久,便有不少人开始出资支持斯坦德和他的朋友们去继续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时间到了2007年,斯坦德做出了一个重大的选择。有人来到他的面前,给了他1万美金的支持,并希望他能辞去现在的工作而全心投入到为学校筹建图书馆的事业中去。此时此刻,“图书馆计划”已经有了很好的根基,并且这1万美金的支持给了所有人动力,让他们可以真正走到一起去形成一个组织。其实此时斯坦德正在越南的一家外资企业从事视频游戏工作,为了一个前途未卜的非营利机构而离开这一待遇优厚的公司,不免让人觉得有些疯狂。但斯坦德正是这样做的,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此后不久,一家企业的捐赠者为斯坦德的“图书馆计划”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地点。而第二天,又有一位同仁加入他们,她与斯坦德一起构筑这个组织。这一时期,他们的目标是为西安周边的农村地区提供图书馆。这已经不仅仅是某个个人或公司的行为,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提升了。这对于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激动的时刻。

也许有人要问了,斯坦德是如何掌控这一切的呢?当然,斯坦德本身就具备很强的领导才能,他具备思考并作出重大决定以及带领一个出众团队的本领。更重要的是斯坦德对于那些亟须帮助的地区和人民的真切情感,以及对那些给于他们支持的志愿者和捐赠者们的钦佩和感谢,这些才是支持斯坦德走到现在的根本。

在谈到自己组织的性质时,斯坦德表示说他无时无刻都在努力不去改变自己组织的私人性。每当斯坦德他们去某地捐赠的时候,当地的政府官员或者慈善机构就会站出来说:“我们欢迎任何人参与到捐赠图书馆的活动中来,我们也会为此而努力!”但是他们却从来不会提及这一切都是倚仗“图书馆计划”自己完成的。斯坦德他们得不到本应属于自己的赞誉与肯定。其实斯坦德他们确实是希望全社会都能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并在其中分享快乐与光荣。即便只是学生来帮忙拆分书籍、整理现场,每当工作完成之后,都会有人为他们组织一场小型的答谢会。

在资助人方面,因为“图书馆计划”与西安慈善机构有着合作关系,这就使得“图书馆计划”与捐助人有充分的合作空间,并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联系网。因此一旦某个机构希望在特定地区捐资建立一座图书馆,“图书馆计划”可以及时与当地政府联系,确定是否有此需求。“图书馆计划”与当地以及国际公司合作,并邀请公司代表前往施工地点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这一合作让团队在图书的筹集上从小范围的内部运作转变成整个领域的广泛自愿行为。

“我们让人们找到方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成功。”斯坦德自信地说。除此之外,“图书馆计划”还希望令孩子们意识到,学习是一个终身行为,是很有必要的。

正如斯坦德所言,大部分中国人都对书籍和知识充满了渴望。因为民众的数量巨大,假如你在周六的下午走进中国的任何一家书店,你体会看到随处可见的人席地而坐,或者斜倚在墙上——做着同一件事——读书。“我认为他们很饥渴——对书本和一切有教育性的事物。总的来说,根据我亲眼所见,他们消化了书本和知识。”

篇5:《孤独者爱因斯坦》阅读答案

在今天,所有的人都在赞颂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伟大神奇,不只是宇宙空间的飞行和研究,就是在计算机领域,信息的存储,也都离不开他的理论。但在相对论刚刚创立的时候,他却为了他所追求的真理,把自己置于孤独的境地。

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先是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后来又加上政治势力,都对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进行排斥和反对。科学被卷进了政治。

19,更大规模的敌视行动开始了。柏林大学的学生在爱因斯坦讲课时蓄意捣乱,爱因斯坦愤然离校。后来,柏林出现了一个专门攻击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魏兰德组织。他们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收买科学家,辱骂爱因斯坦。德国实验物理学家、19诺贝尔奖获得者勒纳也对爱因斯坦进行恶毒攻击。魏兰德更是疯狂,居然在报纸上说“要杀死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被迫离开柏林。

1910月,爱因斯坦赴日本讲学,11月中旬途经上海,接到一份电报,得知瑞典科学院已经决定授予他19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此,瑞典科学院评奖委员会受到来自德国科学界的指责,批评他们的行为太“轻率”了。作为一代科学大师,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的祖国被人变成了疯狂的野兽,杀戮仿佛变成了唯一的正义事业。他为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持了自己的操守。在一个为军国主义的暴行辩护的《文明世界的宣言》上,有93个科学家签名,另一个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只有4个人签名,其中之一,就有爱因斯坦。

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旁的两把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敢靠近他。他这样一个物理学家,被视为危险分子,他的周围充满了敌意。

1933年,成为德国国家元首,从此,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正在美国的爱因斯坦对德国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他公开宣布不再回德国。4月1日,德国普鲁士科学院开除了最享有盛名的、堪称国之瑰宝的院士爱因斯坦。1933年5月10日午夜,在一片欢呼声中,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书籍被投进柏林国家歌剧院广场中央的火堆里。

他的祖国抛弃了他,他周围的知识分子抛弃了他,他成了一个孤独者。

爱因斯坦的家庭和朋友也并不能成为他心灵的栖息地。爱因斯坦从不按传统习俗行事。传统习俗很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爱因斯坦的工作首先要求他的却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所以,他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僻:他常常忘记带家里的钥匙,即使在结婚当天,婚礼结束后,他和新娘返回住所也不得不喊房东开门。在生活上,他不修边幅,头发蓬乱,以致来求见他的年轻人不敢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后,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装束依然不变:一件浅灰色的毛衣,衣领上别着一支钢笔,甚至连面见罗斯福总统时也不穿袜子。

他平时生活简朴,因此剃胡须时只用安全刀片和水。朋友建议他使用剃须冷霜,他说:“只要刀片和水就行了。”朋友为了说服他,就送了他一管剃须冷霜。第二天,爱因斯坦好像有了什么重大发现,他洋洋得意地说:“你知道,它不扯胡须,使人感觉好极了。”冷霜用完了,他就又用刀片和水了。

他以拉小提琴为娱乐,却是一个不太高明的提琴手。他很少演奏现成的乐曲,而是喜欢拉即兴创作的准莫扎特主题,从中得到乐趣,得到科学的想象力。他用的也是一把廉价的小提琴。朋友赠他一把稍好些的提琴作为礼物,他却说:“琴太好了,我不配使用。”

爱因斯坦是绝对的理论家。他对自己理论的实际应用没有丝毫的兴趣。他的E=mc2也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式——它表示任何已知物质中未释放出来的能量。但是爱因斯坦不愿意沿着大街去看一个反应堆制造原子能。他的光电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却认为这一系列方程式相对来说并不重要——他也没有丝毫好奇心去观察他的理论是如何使电视成为现实的。

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社会公众如同洪水暴雨似地对他表示关注使他感到困惑。以色列人民还请他去当总统。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受到这种关注,为什么要把他作为与众不同的人突出出来。

一头卷曲的白发,一件普通毛衫加一只烟斗,加州理工学院人人都知道这个形象是谁。由于要求他写自传的人络绎不绝,爱因斯坦只好要求冯·卡门想个办法让他避开。卡门为他在洛杉矶奥列薇拉大街安排了一个住处,那是条艺术街,街上行人以留长胡子、穿羊毛衫而远近闻名,因此,他走在大街上从未碰上过麻烦。结果谁也没有认出这个人就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为人坦率,心口如一,直言不讳。一次,他应邀出席一个“面向全国”的广播节目,有个播音员发现了这位科学巨匠,就擅自宣布爱因斯坦要向全国听众发表讲话。爱因斯坦非常反感,立刻站起来说:“我没有话要讲,因此讲不出什么话。今后如有话讲,再来向各位奉告。”说完,立刻就坐下了。

他拒绝著名作家的来访或很有成就的画家为他画像,很少有例外情况。只有一次他改变了态度。一位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自然被他拒绝:“不,我没有时间。”画家坦率地说:“但是我需要使用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爱因斯坦回答:“是这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你画。”

他的妻子爱尔莎喜欢招待朋友到家里来喝茶,有时为了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下也会叫他下楼和他们一起聊天。他的回答往往是粗暴的声音:“不!不!我不!再这样打扰我,我简直受不了了!”他在孤独中体会着快乐。

篇6:《挑战爱因斯坦的人》阅读答案

(2)第一段写了卢鹤绂回国时带了大量的研究资料。表现了他的学者的身份和爱国精神。(2分)在引出了传主的同时,引出下文内容。(2分)同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结合文本,适当分析)

(3)①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用“天空”比喻权威,用“洞”比喻开辟的新境界,(2分)表现了卢鹤绂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2分)

②从语气中可看出卢鹤绂的强大的自信。这份自信源于他多年的深厚的学术积淀。(2分)

篇7:爱因斯坦阅读答案

①对于现代物理学,19是个有点特殊的年份。在这年9月的德国《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爱因斯坦所写的三篇论文。三篇论文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使作者享有大物理学家的盛名。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此文宣告了相对论的诞生。

②在科学论文的最后,通常会有一大堆的引文索引,但这篇论文的结尾却是光秃秃的。爱因斯坦没有提及任何同行的工作,只感谢同样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贝索的“热忱帮助”。

③对于爱因斯坦,贝索是个有点特殊的人物。尽管终其一生,贝索也许连半个物理学家都算不上,但在当时他却是最理解爱因斯坦的人。全欧洲都找不到比贝索更好的“思想共振器”,爱因斯坦后来曾这么评价。

④1955年3月15日,贝索在日内瓦病逝。3月21日,爱因斯坦在给贝索亲属的吊唁信中,写下了如下一段话:“现在,他又比我先行一步,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笃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尽管这种幻觉有时还很顽固。”

⑤这是我所见到的.最难以忘怀的悼词之一,它是由两种特殊的金属熔合成的合金,一种是高贵的情感,另一种是幽邃的智力。它既包含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也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学思想。此前一年,爱因斯坦曾与贝索在信中讨论过“时间箭头”的问题。爱因斯坦指出,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中,均不存在所谓的时间箭头(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当然也不存在),亦即基本的物理方程式均不提供过去和未来的区别。这段悼词应该是源于这次讨论。

⑥但这也是一位聆听着死神脚步声的老人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不到一个月,爱因斯坦的病情就恶化了。他拒绝了人为延长生命的手术建议,因为他要庄严地死去。4月18日,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逝世。

⑦我个人以为,爱因斯坦对死亡的感受可以与孔子媲美,至少可以与司马迁笔下那位悲歌慷慨、唱着“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孔子媲美,尽管前者显得内敛,后者则溢于言表。像爱因斯坦目睹着他的亲友先他而去一样,孔子也目睹着妻子、儿子以及他的心爱的学生颜渊、子路先他而去。颜渊死时,孔子曾发出著名的感叹“天丧予”,大概可算作世界上最短的悼词。

⑧后来,我读到了更多的关于时间的书,像什么《时间简史》、《时间之箭》之类,甚至还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似乎,我又多了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⑨有一阵子,这段话不那么使我感动了。我甚至以为,那不过是一位大物理学家的机智与幽默罢了,但不久我便发现,这是一种假象。我还发现,我所拥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其实都是多余的,顶多也不过是一架维特根斯坦的梯子:一旦爬上屋顶,就必须把它抽掉。

⑩这太奇怪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这个奇怪的世界。

【注释】【维特根斯坦】奥地利哲学家,罗素的弟子。

1.我们高中阶段所学过的《 》一文中,作者曾称赞爱因斯坦“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他一生的三大支柱,成了他的血和肉。”(1分)

2.第③段中“对于爱因斯坦,贝索是个有点特殊的人物”,说贝索“特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第⑤段中作者说爱因斯坦给贝索的悼词“是由两种特殊的金属熔合成的合金”,“合金”一词具体包含了怎样的含义?(4分)

4.第⑨段中作者引用维特根斯坦关于梯子的言论:“一旦爬上屋顶,就必须把它抽掉。”其用意是什么?(3分)

5.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突出爱因斯坦论文“光秃秃的结尾”,意在指出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成就极高。

B.本文从爱因斯坦给贝索的悼词中引发了对爱因斯坦的敬仰和对生死、时间的哲学思考。

C.全文采用夹叙夹议写法,“叙”得简练,“议”得精当。

D.本文语言精练准确,例如对爱因斯坦悼词所作的比喻式评价就非常精当。

6.纵观全文,概括爱因斯坦对死亡的认识和感受。(4分)

参考答案:

篇8:爱因斯坦阅读答案

我的孙子还比较小的时候, 语文常常不及格。 我就奇怪, 你语文怎么会不及格呢? 我给你讲讲。 他说你讲不了, 你根本就不懂。 我连初中的语文都根本不懂? 后来我一看, 我真不懂。

第一个选择题是这样的, 原句是:在我的窗外长着一棵杨树。 下边写着几个选择:有一棵杨树长在我的窗外;隔窗望去有一棵杨树;我看到窗外有一棵杨树。 这几个里头你挑一个最符合原意的句子。

我一看几个都符合。 我的水平太低了。

第二个选择题:保尔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下面又是几个句子:A:人, 最宝贵的是生命, 因为生命对于人, 只有一次。 B:生命对于人是非常宝贵的, 因为它只有一次。 C: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所以它非常宝贵。

我看完这几个, 又都觉得对, 可在孙子面前又不甘心败下阵来, 于是就发挥自己的最大智慧, 挑选了一个。 孙子一查答案:错, 零分。

由此, 我联想到高考作文, 如果这个孩子是中等水平, 千万别想什么出奇制胜, 让他四平八稳地写就行了, 起码能得个及格。 可是这个孩子如果智商特别高, 突然来一个绝的、怪的, 按老师这种答题思路, 恐怕“风险”就太大了。

语言是灵活的, 很多时候并没有“标准答案”, 中小学的汉语教育搞成这样, 令人费解。 究竟应该怎么教孩子学好母语, 我不是教育学专家, 不好乱讲, 但祖先留给我们的汉语这么美, 实在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怎么传给子孙, 而不是一门心思研究让孩子们摸不着头脑的“标准答案”。

前一段网上宣传, 说王蒙提出来要进行汉语保卫战, 因为现在英语学得太多了。 这纯粹是胡言乱语, 我是谈到过这些问题, 但我没有提过“保卫战”。 其次, 我也不认为学英语是汉语水平降低的原因。

如果说学英语学得好, 你可能没有辜鸿铭学得好, 没有林语堂学得好, 没有钱钟书学得好, 但他们的中文都比英文更好。

而且, 我宁可相信学好母语是学好外语的基础, 学好外语是学好母语的参照。 所以, 如果你的汉语水平屡屡出现问题, 那就是因为你汉语太差, 而绝不是因为你的英语太好。 你不能以学好英语为借口不好好学汉语, 也不能以学好汉语为借口不好好学英语。如今社会上很多地方, 包括一些媒体的语文水平太差, 恐怕, 一来和从小接受的“标准答案”式的汉语教育有关, 二来也和这种爱找借口的思维有关。

(选自2007 年第11 期《小作家选刊》, 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是一篇议论文, 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我”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 提出了相反的观点, 独辟蹊径, 极富思辨色彩。 而王蒙则基于现实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了孩子的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质疑甚至批判。

[读有所思]

篇9:阅读训练答案

(一)1.lonɡ diāo 2.略

3.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4.(1)丢失 羊圈 (2)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5.略

(二)1.(1)魏国 楚国 南方 北方

(2)①马好 ②路费多 ③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3)①√

2.B 3.略

(三)1.mò qián 2.略

3.捉它很容易。

4.“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5.四件事。捕鼠(没捉着老鼠,还说老鼠太瘦了);捉鱼(没捉着鱼,被鱼尾巴打了一下,还说是利用鱼尾巴来洗脸);掉进泥坑(还说是用这个办法治跳蚤);掉进河里(还说在游泳,结果沉没了)。

6.猫爱吹嘘自己,掩饰过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所以被淹死了。

7.结合实际谈启发,言之成理即可。

四年级阅读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一)1.叼走 幼儿 清淡

唠叨 幻想 谈话(答案不唯一)

2.(1)大自然的规律

(2)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二)1.biān bǔ bì ruì

2.灵活 敏捷 启发

3.三心二意 五颜六色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4.(1)蝙蝠的眼睛被他们把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2)塞住了耳朵,蝙蝠就像失控的汽车到处乱撞。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不能安全飞行。

5.三,蝙蝠在夜里靠什么飞行,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1.严密 立刻 启示

2.风马牛不相及 声名狼藉 逐臭之夫 污秽

3.A 4.略

五年级阅读主题:语言表达的艺术

(一)1.shì shèn yì wèi yìnɡ qín

2.(1)拜见 就,于是 (2)给……看 说

(3)没有

3.略

4.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谈轶事

(二)1. jú zhǐ 贼 赔

2.微笑 傻笑 冷笑

3.得意洋洋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4.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这是因为水土不同。

5.(1)种植用的土地 楚国的风气(楚国偷盗的风气)

(2)三,没出息,做了盗贼;羞辱晏子,显楚国威风。

6.略

(三)1.鲁莽 野兽 宰相 牢固

腥味 猩猩 冒犯 规范

2.管家 无可奈何 盛情 恍然大悟

3.安然无恙 豁然开朗 勃然大怒 浑然一体 迥然不同 怡然自得

4.(1)因为……所以…… (2)如果……就……

(3)如果……就…… (4)如果……还能……

5.清政廉洁、有远见

六年级阅读主题:难忘的历史

(一)1.rěn zhònɡ zhuó

2.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3.可以体会到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面对危险和困难,坦然自若、临危不惧。

4.略

(二)1.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全句: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2.(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总分

(2)引用 对比

3.张思德同志牢记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三)1.chǔ wànɡ cónɡ ái

2.祸 殃 张 结 羞 怒 遍 鳞

3.略

4.(1)第一个是过度疲劳而休息。 第二个是死亡、牺牲。

(2)吉鸿昌坚贞不屈,忠于抗日,视死如归,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赞扬其英雄气概,并为英雄的死感到惋惜。

5.(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2)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3)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篇10:爱因斯坦的故事答案

爱因斯坦是现代伟大的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点儿小事中受到启发。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居然 突然 竟然),他又想起了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了自己在做什么。这么一分神,使他猛地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目斯坦想到这里马上站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教育 教训)。

爱因斯坦是个非常(爱惜 爱护 珍惜)时间的人。有一次,天下着毛毛雨,爱因斯坦头戴宽边帽,在桥上来回踱步,时而停下来思考,时而提笔在卡片上写着什么。凑巧,他的一位朋友坐着马车过来,探出头问:“你在这儿干什么呢?”“噢,我是应约在等一个学生。”朋友下了车又问:“瞧,衣服都湿了,一定等了好长时间,不可惜你的时间?”这时,爱因斯坦举起手中的卡片一晃:“不,不!我非常有益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个出色的想法呢!”

爱因斯坦的生活十分(简单 简洁 简朴),穿戴也很普通。他未成名时,经常穿着一件旧大衣,步行在纽约繁华的大街上。一次,有位朋友碰见他,看他穿的大衣破旧极了,就劝他添件新的。他笑着说:“没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数年后,他已成了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工作、待客仍旧穿那件旧大衣。凑巧,他又和那住朋友相遇。朋友再三劝他换件新衣服,否则实在不相称了。爱因斯坦双手一摊,又笑了:“没关系,反正这里的每个人都认识我。”

1.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文中第2、3、4自然段的中心句。

4.读了这篇短文后,请你说一说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突然 启发 珍惜 简朴

2.难道我没有非常有益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吗?

3.见第2、3、4自然段的第一句。

4.“略”

知识扩展:读《爱因斯坦的故事》有感

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他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

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爬上去,他这时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就沉思起来,忘记了自己是在半空中,结果他一下子从梯子上摔下来,他竟不觉得疼,他还在思考: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运动的。

通过读爱因斯坦的故事,我得了启发,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思考,当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更要认真思考。如果我们克服了困难,成功也就在前方召手了。

篇11:爱因斯坦阅读答案

我的答案:C 4公元前584年,人类第一次预报了()。A、月全食 B、地震 C、日全食 D、海啸 我的答案:A 5“惯性起源于遥远星系施加的影响,是一种相互作用”,这是什么原理?()A、马赫原理 B、等效原理 C、惯性原理 D、开普勒定律 我的答案:A 6《风俗伦》的作者是谁?()A、牛顿 B、卢梭 C、莫培督 D、伏尔泰 我的答案:D 7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是哪个国家?()

A、苏联 B、俄罗斯 C、美国 D、中国 我的答案:C 8《力学史评》是谁的著作?()A、牛顿 B、马赫 C、爱因斯坦 D、胡可 我的答案:B 9下面哪一位是钱学森的老师?()A、外尔 B、杨振宁 C、冯·卡门 D、冯·布劳恩 我的答案:C 10“上帝是不掷骰子的”,这句话是谁说的?()A、牛顿

B、爱因斯坦 C、波尔 D、霍金 我的答案:B 11被称为“圣人可汗”的隋朝开国皇帝是谁?()A、杨广 B、杨勇 C、杨坚 D、李渊 我的答案:C 12物理学家焦耳是哪个国家的人?()A、德国 B、奥地利 C、英国 D、意大利 我的答案:C 13 裴松之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A、东汉 B、西汉 C、南北朝 D、西晋 我的答案:C 14牛郎星距离织女星多少光年?()A、5光年 B、8光年 C、10光年 D、16光年 我的答案:D 15“地恒动而人不知,譬如闭舟而行,不觉舟之运也”体现了什么物理学原理?()A、相对性原理 B、惯性原理 C、浮力定理 D、杠杆原理 我的答案:A 16薛定谔得出波动方程的时候多少岁?()A、25 B、29 C、35 D、39 我的答案:D 17在恒星演化中,主序星会演化为?()A、白矮星 B、黑洞 C、红巨星 D、中子星 我的答案:C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印度最发达学科的是()。A、物理学 B、数学 C、哲学 D、神学 我的答案:D 19爱因斯坦得到正确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得到了哪位数学家的帮助?()A、黎曼 B、罗巴切夫斯基 C、彭加勒

D、希尔伯特 我的答案:D 20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哪件重要事情?()A、三家分晋 B、烽火戏诸侯 C、周邵共和 D、盘庚迁殷 我的答案:A 21“安史之乱”发生在下列哪个时期?()A、贞观年间 B、开元年间 C、神功年间 D、天宝年间 我的答案:A 22开普勒是哪个国家的人?()A、丹麦 B、德国 C、意大利 D、英国

我的答案:B 23哪位哲学家认为不存在脱离物理实体的时间与空间?()A、莱布尼兹 B、牛顿 C、孔子 D、柏拉图 我的答案:A 24“相对论”的结论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同时”是相对的 B、尺缩效应 C、动钟变慢 D、安培定律 我的答案:D 25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有两次经济危机,那么第一次经济危机是发生在哪一年()。A、1920-1921年 B、1923-1924年 C、1919-1923年 D、1929-1931年 我的答案:A 26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是谁?()A、吴仪 B、吴健雄 C、翁帆 D、王明贞 我的答案:B 27数学史上的三大作图难题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三等分一个角 B、化圆为方 C、立方倍积 D、鸡兔同笼 我的答案:D 28下面哪位不是因为发现天然放射性射线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A、皮埃尔·居里 B、玛丽·居里 C、贝克勒尔 D、伦琴 我的答案:A 29在惯性系中,惯性力和质量成()。A、反比 B、反相关 C、正比 D、正相关 我的答案:C 30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著名文学家?()A、东晋 B、西晋 C、南宋 D、北宋 我的答案:D 31“通古斯大爆炸”发生在哪一年?()A、1900年 B、1905年 C、1908年 D、1918年 我的答案:C 32爱因斯坦1902-1909年在下面哪个单位工作?()A、大学 B、中学 C、家庭教师 D、专利局 我的答案:D 33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约在多少年? A、公元前2000年 B、公元前1700年 C、公元前1500年 D、公元前500年 我的答案:C 34 闪米特人是阿拉伯人和()的祖先。A、美洲人 B、土耳其人 C、欧洲人 D、犹太人 我的答案:D 35 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中不包括()。A、焦耳 B、凯尔文 C、克劳修斯 D、卡诺 我的答案:A 36《科学与假设》的作者是谁?()A、爱因斯坦 B、波普尔 C、牛顿 D、彭加勒 我的答案:D 37下面哪一项不是霍金的主要成就?()A、霍金辐射 B、奇性定理 C、面积定理 D、弦理论 我的答案:D 38以下哪个国家不是签订《波茨坦公告》的国家之一?()A、苏联 B、中国 C、美国 D、英国 我的答案:A 39 特洛伊城古城的发现者是()。A、荷马 B、普罗米修斯 C、克拉提诺斯 D、谢丽曼 我的答案:D 40 临界质量与下列哪项有关系()A、核子的性质 B、是否被中子反射物料包围 C、是否有中子吸收材料 D、以上都有影响 我的答案:D 41 何时开始认识到蟹状星云是超新星爆发的遗迹?()A、1919年 B、1731年

C、1928年 D、1931年 我的答案:B 42 下列不属于两河流域文明的是()。A、泥版图书 B、黄金头盔 C、黄金匕首 D、司母辛鼎 我的答案:D 43以下哪个事件与赵匡胤没有直接关系?()A、黄袍加身 B、杯酒释兵权 C、斧声烛影 D、黄巾起义 我的答案:D 44下列哪位人提出过关于时间的哲学思想?()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奥古斯丁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45拉希德石碑目前保存于哪个国家?()A、法国 B、埃及 C、英国 D、意大利 我的答案:B 46“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发现者是谁?()A、克劳修斯 B、能斯特 C、开尔文 D、焦耳 我的答案:B 47惯性定理认为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会保持下列哪种运动状态?()A、匀速曲线 B、加速直线 C、匀速直线 D、加速曲线 我的答案:A 48 视亮度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星的亮度,它和哪两个因素有关?()A、看到的星的亮度和这颗星的大小 B、看到的星的距离和这颗星的大小 C、一颗星的真实亮度和它的距离 D、看到的星的密度和它的亮度 我的答案:C 49把连接不同宇宙的“管道”,或连接同一宇宙不同部分的“手柄”称作什么?()A、黑洞 B、白洞 C、虫洞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50提出白矮星有质量上限的科学家是谁?()A、钱德拉塞卡 B、泡利 C、爱丁顿 D、查德威克

我的答案:A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1彗星的慧尾密度非常高。()我的答案: ×

2汉章帝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我的答案: ×

3薛定谔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概率波动力学的创始人。()我的答案: × 4 不同的可裂变材料的临界质量相同。()我的答案: × 5 印度佛教文化中,弹指一挥间是1.2秒。()我的答案: ×

6历史上伏波将军只有马援一人。()我的答案: ×

7“热力学第零定律”认为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我的答案: √

8诺贝尔奖是可以授予给死去的人。()我的答案: × 9 在宇观尺度上,物质的分布始终是均匀各向同性的。()我的答案: ×

10伽利略认为匀速圆周运动也是惯性运动。()我的答案: ×

11奇性定理认为时间有开始但不会有终结。()我的答案: √

12真空在洛伦兹变化下是不变的。()我的答案: ×

13美国在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名字叫做“小男孩”。()我的答案: × 14裂变反应的三分裂和四分裂是钱三强和何泽慧做出来的。()我的答案: √

15麦克阿瑟将军没有参与朝鲜战争。()我的答案: ×

16爱因斯坦任职的第一个大学是格廷根大学。()我的答案: ×

17发现电离学说的是瑞典物理学化学家阿累尼乌斯。()我的答案: √

18月亮终究也会自身形成黑洞。()我的答案: ×

19引爆原子弹的方法有“枪法”和“内爆法”两种。()我的答案: √

20矩阵力学主要是由海森堡、玻恩和约丹他们所写的三篇文章建构起来的。()我的答案: √

21中子星的发现是先有理论的预言,然后才在天文学上发现的。()我的答案: √ 22 汉尼拔·巴卡是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军事家。()我的答案: √

23“相对论”的质量公式最先是由爱因斯坦给出的。()我的答案: × 24 天文学家休伊士和他的学生贝尔在剑桥大学卡迪文许实验室发现了脉冲星,后来被证实是白矮星。()我的答案: √ 25 天文观测中还没有明确的观察到喷流。()我的答案: ×

26中子星表面的温度能达到1000万度。()我的答案: √

27在所有情况下,黑洞与外界的热平衡是稳定的平衡。我的答案: √ 28 当宇宙在膨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云团的中心温度升高到1500万度以上的时候就会点燃热核反应。()我的答案: √

29从“伽利略变换”能推出“洛伦兹收缩”。()我的答案: ×

30霍金的面积定理认为,黑洞的表面积只能随时间增大,不能减小。()我的答案: √

31狄拉克认为真空是能量最低的状态。()我的答案: √

32狄仁杰是宋神宗时期的宰相。()我的答案: × 33 公元一百年,丢番图出版六卷《数论》。()我的答案: ×

34毕达哥拉斯定理即是勾股定理。()我的答案: √

35在黎曼几何中圆周率是大于π的。()我的答案: × 36 以2g的加速度在银河系中加速过去,体重是原来的两倍。()我的答案: × 37 波斯帝国国被后人尊称为“铁血大帝”。()我的答案: √

38伽利略的逝世和牛顿的出生都是在1642年。()我的答案: √

39视界就是人眼睛能够看到的边界。()我的答案: ×

40等效原理在大的空间范围内也是成立的。()我的答案: √ 41 安史之乱平息之后没多久,唐朝就再次实现了统一。()我的答案: √ 42 白矮星是由主序星演化来的。()我的答案: √

43原始人的思维倾向于儿童化。()我的答案: √

44火车以0.9倍光速在运动,在火车上的人以0.9倍光速同方向运动,我们就会看到火车上的人速度超过光速。()我的答案: ×

45公元前200年以前,阿里斯塔克提出了日心说。()我的答案: √

46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我的答案: √

47虫洞可以分为洛伦兹虫洞和欧几里得虫洞两种类型。()我的答案: √

48感受到惯性力的加速度是真加速度,经历加速度的人会比较年轻。()我的答案: √

49数学家希尔伯特和闵可夫斯基是小学同学。()我的答案: √

上一篇:高二政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小王子》读后感优秀文章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