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送达申请书范本

2024-05-06

公告送达申请书范本(共11篇)

篇1:公告送达申请书范本

关于申请人XXX诉被告XXXXX一案的

公告送达申请书

申请人:XXXX,,年月日出生,住,身份证号码:。

申请事由:向本案被告XXX公告送达本案民事起诉状及其它诉讼文书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XXX诉被告XXXXXX一案,由于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及邮寄送达方式无法向被告刘浩送达民事起诉状及其它诉讼文书,现申请人申请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杨园法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向被告XXX公告送达本案民事起诉状及其它诉讼文书,以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XXXX

申请人:

年月日

篇2:公告送达申请书范本

被申请人:张某甲,男,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身份证号:XXXX,住址:XXXXX。

申请事项:

向被申请人公告送达本案民事起诉状及其他诉讼文书。

申请理由:

申请人因与XX、XXX一案,现已由贵院受理。由于被申请人住所无人,采取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及直接送达方式无法向被申请人送达民事起诉状及其他诉讼文书。申请贵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的规定向被申请人公告送达本案民事起诉状及其他诉讼文书,以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枣庄市XX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3:公告送达申请书范本

关键词:民事诉讼,公告送达,现状,问题,建议

公告送达, 是指人民法院用张贴公告、登报等方法, 通知受送达人在一定期限内受领送达文书的送达方式。[1]作为解决民事诉讼其它送达方式不成的最后手段, 其有着独特的性质和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流动的愈发频繁, 法院选择公告送达的案件日益增多。而能否正确适用送达方式, 不仅与当事人的诉讼权益相联系, 也关系到司法权威的体现。为此, 笔者以所在实习单位的商事案件为样本, 展开相关调查。

一、公告送达现状透析

(一) 实际使用率持续较高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该基层法院在最近6个月中, 对受理的商事案件共进行送达工作4369次, 其中通过公告方式完成送达的次数为393次, 占送达总量的9%。通过计算近五年该院受理商事案件进行的送达工作的相关数据, 得到如下结果:2008至2012年期间, 各年中公告送达次数占送达总次数的比例分别为5.06%, 5.8%, 11.1%, 7.82%, 7.13% (见表1) 。送达是民事诉讼中一项基础性诉讼程序, 对民事诉讼活动的进程与当事人的诉讼权益均有影响, 而公告送达天然存在着送而不达的风险, 固在实际中应使用不宜太过频繁。就以上数据来看, 当前商事审判中公告送达使用率较高, 尤其是最近几年, 较之前的使用率又有所增加。

(二) 不同情况区别操作方式

公告送达尽管是一种拟制送达方式, 产生的却是与其他送达方式同等的法律效力, 而所采用的公告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最后公告效果, 这就要求法院慎重选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8条规定, 法院在适用公告送达时, 可以选择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报纸作为公告张贴或刊登的地点或载体。样本法院在实践中采取结合具体案件分情况选择公告方式的做法。对于在本辖区内的受送达人, 法院采用在法院公告栏和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并拍照存档的方式进行公告送达。对于非本地的受送达人则通过报纸刊登公告。同时, 法院视受送达人户籍所在地的不同而区别选择发布公告的媒体。受送达人属浙江省内的, 在《浙江法制报》上公告, 属浙江省外的, 在全国发行的《法制日报》上公告。

(三) “下落不明”认定不易, 适用极少

民事诉讼法第92条对适用公告送达的情况给予了限定, 即为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两种情况。关于“下落不明”, 民诉法上并没有严格的概念限定, 一般认为是指公民离开户籍地或经常住所地一定的时间, 去向不明, 并与家庭其他成员、原工作单位等失去联系。[2]该法院在实践中做出如下要求:认定自然人下落不明的状态, 需由公民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居 (村) 委会或其所在单位出具离开住所、不知下落、无法代收或转交的证明;对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公告的, 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无人经营、负责人不知下落、无法通过其它方法送达或转交的证明。由此可见, 将被送达人认定为“下落不明”并非易事, 需要有限定严格的材料作为支撑。且截至笔者离开实习单位, 该法院仍未有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获取相关证明的先例。从该院送达的实际情况来看, 采用公告送达的原因基本都为“采用其他方式无法送法”, 而“非下落不明”。

(四) 对平均审理天数影响大

为提高诉讼效率, 立法者建立了民事诉讼审限制度, 即要求人民法院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审结案件。在实务中, 法院亦将审理期限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公告视为送达需经过60日, 加上确定选用公告送达方式需要的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普通程序不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 留给报社的刊登时间, 案件往往在开庭审理之前就需要历经近四个月的时间。而即便发布公告的期限属于法定扣除期间, 可以不计入审限, 其审理天数仍然会远远高于普通案件, 进而影响到平均审理天数的数据 (见表2) 。将每年公告送达占总送达的比例的数据与平均自然审理天数的数据进行对照, 两者虽并非完全同步, 但呈现一定的关联性, 尤其在2008-2010年间其总趋势完全相同, 体现了公告送达对平均案件审理天数的影响 (见图1, 图2) 。

二、实践中的问题揭示

(一) 其他送达方式未真正穷尽

依照我国民诉法规定, 送达时应首先采用直接送达与留置送达, 在这些方式有困难时, 方可采用委托送达或邮寄送达, 最后才将选择落于公告送达。该院采用公告送达的原因多为“采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 但在实际操作中, 案件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未果后通常即适用公告送达, 并不再审查核实是否可以其他方式完成送达。如遇法院工作人员“碰巧”知道受送达人在本院有其他案件, 且该案中提供了其他供送达的地址或可通过其他人联系到受送达人的情况, 法院则会再尝试前置送达手段。但这样的程序并非强制性规定, 而如此“碰巧”又少之又少。因此, 不少适用公告送达的案件, 实则并未穷尽其他送达方式。

不得不说, 这种现象的产生, 与现阶段法院案多人少的实际矛盾脱不了关联。随着民事纠纷日益增多, 法院审判任务也不断加重, 法院工作人员人数与案件数量的不匹配, 使得法院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取舍, 更注重审判效率, 而对送达工作保障不够。另一方面, 其他送达方式在实践中的诸多不畅通之处也影响了法院工作人员对送达工作的操作选择。比如直接送达耗时耗力, 邮寄送达往往得不到回应, 留置送达其所在单位代表以及其他见证人一般不愿意在送达回证上签字等等。这些因素使得在司法案件激增的现状下, 花费大量精力投入送达工作变得难以坚持, 也促成了法院工作人员在粗略完成前置送法手段后, 更愿意以“公”了之, 进入下一法律程序, 而不愿再细究是否真正已经到了使用最后的送达手段的节骨眼。

(二) 公告内容不规范、不全面

基层法院在适用公告送达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在开庭审理之前向被告送达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举证通知书、合议庭组成通知书、开庭传票等, 另一则是审理后裁判文书的送达[3]。根据民事诉讼法实施意见第89的规定:“公告送达起诉状或上诉状副本的, 应说明起诉或上诉要点, 受送达人答辩期限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传票, 应说明出庭地点、时间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判决书、裁定书的, 应说明裁判主要内容, 属于一审的, 还应说明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在实践中, 自行张贴的公告内容完全由法院控制, 一般符合上述规定, 具备诉讼关键信息。但需登报发布的公告, 报社出于字数、排版等因素考虑, 常会将法院传至其的公告内容进行删减, 使得部分关键信息不能得以表述。笔者翻阅了近期在《法制日报》、《浙江法制报》上刊登的公告, 发现对关键信息均有所省略。审理前的公告, 无一篇写明具体的诉讼请求;判决文书公告, 仅交代当事人的上诉权利, 而不说明判决的主要内容。而这些信息的缺失无疑将对当事人答辩、举证、上述等权利的行使造成不利,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原、被告为自然人的信息的描述仅限于名字, 没有其他信息。而我国公民重名的现象较多, 受送达人即使看到, 也很难确定案件是否与己有关。这样的送达内容极有可能造成“法律失效”[4]。

(三) 成本与收益极度不平衡

公告送达与其他的送达方式的重要区别之一, 就是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才可以实现, 这一点在选用报纸刊登公告的时候体现的尤为明显。样本法院登报公告一般发布在《浙江法制报》或《法制日报》上。目前, 报纸的公告报价较高, 《浙江法制报》与《法制日报》刊登一次公告都为300元, 超过一定字数限制还需要另外增加公告费。根据《诉讼费用缴纳办法》的规定, 诉讼过程中因公告发生的依法应当由当事人负担的费用, 人民法院根据谁主张、谁负担的原则, 决定由当事人直接支付给有关机关或者单位。如此这额度不小的登报费用就落在了原告的诉讼成本中。

过高的诉讼成本常会使当事人望而却步。不仅如此, 不小的诉讼投入, 也常没能有尽人意的实质效果。登报公告送达属于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方式, 其以期通过媒体的信息流动, 使得法院的送达行为得以完成。从传播学角度来说, 传播效果是能够检验传播目的的实现程度的标志。[5]但是, 从司法实践来看, 虽然每年发布公告的商事案件总量不少, 但因看到报纸的公告而到法院应诉的当事人则可以说微乎其微。也即在司法实践中, 登报公告呈成本与收益极不平衡之态。

(四) 普通程序流于形式化

在实际操作中, 法院的常规办案模式为, 一旦案子进行了公告, 就不加具体区分即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而这常使普通程序流于形式化。实践中公告的效果并不理想, 大多数的公告案件, 被告都不会应诉, 开庭时只有一方当事人, 并没有对方的抗辩。很多情况下, 对于事实较为清楚的案件, 法官独任审理与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并没有太大区别。目前,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办案效率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在能适用简易程序的时候选择普通程序, 无异于人为地增加了办案周期, 拉低了效率。同时, 在民商事案件数量激增而法官数量不能与之完全相互适应的现状下, 不恰当的审理程序的适用, 同时也就意味着可贵的司法资源的浪费。

笔者认为, 公告并非必须适用普通程序。《民事诉讼法》第157条规定, 简易程序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就简易程序的具体适用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规定中, 明确将“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排除在外。结合适用公告送达的“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的两种情况, 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涉及公告的案件, 唯有被告下落不明的才须依法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换言之, 非因被告下落不明而公告的, 法律并未强制要求必须适用普通程序,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亦可。

三、完善公告送达之建言

公告送达在实践中呈现这些问题, 有源于送达法律制度本身缺陷的桎梏, 也有司法环境客观条件的限制。从立法层面进行制度重构固然是标本兼治的良方, 但将所有制度的完善都寄希望于法律先行并不现实。在现行法律的框架内, 对于完善公告送达, 我们并非无所作为, 其中仍有很多方面存在可改进之处。

(一) 遏制过度使用, 提高其他送达方式效率

不恰当的公告手段的使用, 不仅会损及受送达人的利益, 也将危害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和严肃性。遏制公告送达的过度使用趋势, 提高其他送达方式的效率是一个突破口。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职权送达主义, 法院是唯一合法的送达主体, 当事人没有送达义务[6]。这种体例之下, 相当一部分当事人怠于参与、协助送达, 完全寄希望于法院查找被告的下落。这不仅增加了法院的工作负担, 也成为了提高送达效率的障碍。然而, 当事人虽然不是送达的主体, 但我国民诉法却规定了原告的起诉条件之一为“有明确的被告”。据此, 法院在受理案件时, 有权要求原告提供被告详实的基本情况, 包括被告的住所地、临时居住地、户籍地、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等各种信息, 从而为送达的顺利进行积累必备条件。

另一方面, 则可以强化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职能。最高人民法院的《证据规则》明确规定, 涉及程序问题的, 法院应主动调查收集证据。在送达领域, 如受送达人不在住所地的, 法院通过调查其是否有临时居住地, 有无变更工作场所, 调查其原住所地或户籍地有无其他成年家属, 调查其成年家属是否与其保持联系, 调查本院有无受送达人的其他案件等, 毫无疑问将为提高前置送法方式的成功率注入有利因素。

(二) 充分利用优势, 多选用室外张贴方式

受送达人能否真正知晓公告刊登的内容, 公告方式的选择是否得当占了关键。结合目前实践, 报纸公告存在诸多弊端。报纸登公告的的位置通常为中缝或广告栏等边角余料处, 其特征是字体奇小, 信息极度浓缩, 除非是有目的性地找寻信息, 一般读者根本不会关注这样的“密集区域”。即使是法院工作人员为整理卷宗而剪辑报纸公告时, 在依循报社提供的版块提示下, 在报纸上找到本院发布的公告都不属易事。

与之相较, 室外公告张贴虽然覆盖面小, 但具有针对性强的优点。每个人、组织都与一定的区域相关联, 在受送达人经常出现的地区张贴公告, 其亲友及当地群众更易于知晓送达内容, 从而借助人脉网让受送达人接收诉讼文书的信息。法院管辖案件中的当事人多与本地域有所联系, 也为采用此种方式提供了现实基础。此外, 采用张贴公告的方式, 公告内容全部由法院控制, 能够避免诉讼要点被删除的情况, 同时也省去了公告费用, 能够减轻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免除了与报社沟通等待刊发等时间, 能够缩短结案周期。当然, 采取张贴为主的公告方式, 对法院的人力资源又是一大考验。对此, 不妨借鉴一些地区的有益经验。如温州泰顺法院实行的“邮政公告送达”, 通过与邮政局的合作缓解法院的工作负担。[7]

(三) 结合当事人属性, 差异化选择公告媒体

在主张张贴应成为公告送达的主要方式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视登报公告的实践意义。张贴公告的优势, 在受送达人永久性的离开其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或与其交际圈彻底切断联络时, 将无法得到施展。在无法推测当事人去向的情况下, 选择潜在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作为公告发布的平台具有合理性。

当前, 对于公告媒体的选择, 撇开发行范围这一基本要素, 法院更多考虑是刊登周期的长短、公告费用的多少等因素, 而并没有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足够重视。以样本法院为例, 尽管法院依受送达人户籍所在地的不同区别适用了登报媒体, 但总体上媒体的选择仍较为单一。而在没有考虑诉讼信息接受者的个人属性, 没有考虑受送达人是否有机会接近这种刊物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 即便选择的公告媒体平台从表面上看是覆盖了大量人群, 很多情况下, 其诉讼信息的传播价值却只是为零。案件本身是充满了冲突与矛盾的社会关系[8], 在诉讼中, 每个受送达人、每个案件都有自身的特点, 结合此种差异化选择媒体, 是法院扭转不菲公告费用与不如人意的公告效果不平衡局面, 维护当事人权益所能作的努力。

四、结语

公告送达作为一种推定的送达方式, 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扩大当事人和相关利害关系人“知晓”的范围, 进而实现对他们权益的保护, 其适用情况关乎一系列程序的进行, 甚至影响整个案件审判上的公正性。基层法院在司法实践中, 为不断推进送达工作持续做出相应调整。然而, 目前我国公告送达制度仍尚显粗陋, 操作中亦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的现状不可忽略。在效率与公平、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下, 进一步发挥公告送达的作用, 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 科学完善我国公告送达,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3:160.

[2]凌勇.从本案看公告送达的成因及其他[N].江苏经济报, 2008, 10 (29) :B03.

[3]张晋红, 蔡伟珊.论民事诉讼公告送达制度的完善[J].人民论坛 (中旬刊) , 2010, 5:044.

[4][美]哈罗德, 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上海: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15.

[5]周庆山.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94.

[6]谭秋桂.德, 日, 法, 美四国民事诉讼送达制度的比较分析[J].比较法研究, 2011 (4) :85-98.

[7]梁建国.邮政公告送达”增出庭应诉率[EB/OL].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08-04/02/content_826314.htm?node=9, 2013-8-25.

篇4:公告送达滥用原因与对策

一、违法、滥用公告送达的原因分柝

(一)客观原因

1 直接送达耗时耗力,挤占法官较大精力。部分案件中,送达的工作量却往往比审判等其他工作还要费力、费时。为了“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法官不得不降低标准实现送达任务。

2 送达不专业、不规范、不灵活,效果不好。文书送达工作,事关诉讼权利义务和胜败结果,法律要求相对严格,应当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处理。但从目前法院的司法实际来看,并无专业化处理。另外,现有公告方式难以达到通知效果。如法院采取在人民法院报上刊登法院公告的送达效果并不好,原因之一在于人民法院报并不是普通老百姓经常接触的报纸。

3 缺乏必要约束和惩罚机制。我国现在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社会诚信缺失,体系不健全,反映在送达中多表现为受送达人及协助人有故意躲避送达或拒收的情况,原告方也有诚信缺失行为:如原告为了剥夺被告的诉权,实现缺席判决,故意虚假提供被告送达地址。而我国法律对诉讼中违反诚信的行为缺乏规制和惩罚,给送达工作造成困难。

(二)主观原因

1 对公告送达负面影响认识不足。在当事人即使收不到的情况下。公告送达结果推定为送达成功,这是公告送达与其他送达方式相比最为明显的优势,同时也是一种缺陷。这一缺陷可能带来多个层面的问题。首先从当事人权利保护视角看,当事人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要行使权利,首先必须要了解自己已经受到起诉,因公告送达很难通知到受送达人,如果滥用公告送达可能对当事人的知情权、应诉权,继而对答辩权、举证权、质证权等一系列的权利造成损害。其次。从审判视角看,以公告送达的案件容易造成冤假错案。公告送达导致抗辩平衡失控、证据未经质证,事实可信度大打折扣,判决难免形成一边倒的局面。第三,从判决公信力视角来看,由于受送达人诉讼权利被剥夺,导致产生不满情绪,势必造成执行难度增加。

2 公告送达毕竟是一种推定送达,且在司法实践中公告送达案件大多为缺席审理、缺席判决,直接影响案件审理结果的公正性,所以公告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送达方式。司法实践中,由于公告送达简单好用。效力明确,一些审判人员遇到送达困难时往往倾向于公告送达了结送达程序。

3 公告送达审查把关不严。公告送达适用条件之一是受送达人下落不明。“下落不明”一般是指“离开住所地后没有音讯”,并非含义明确界限分明的法律名词,法律也未对此有特别规定予以解释。这就给法官灵活适用法律留下了一个较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由此导致法官操作尺度不一,不仅做不到慎用,甚至积极适用公告送达,主观随意性大,滥用不可避免。

4 防范恶意不够:如有的当事人利用配偶外出的机会或者故意安排诉讼文书退回而进行欺诈式离婚等。依据法律之规定,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能申请再审,无法救济。此种恶意诉讼严重破坏正常司法活动,侵犯配偶的诉讼权利,剥夺了对方配偶的婚姻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慎用公告送达,切实加强对恶意诉讼的防范。

(三)送迭制度枸架缺陷

1 当事人的送达积极性未调动和利用。实践中。当事人一般彼此都很熟悉,均有较强能力查找到对方,这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能力资源。但现行立法中,原告虽然有能力有愿望帮助法院,但立法却没有以权利义务形式让原告参与到该项工作中来。

2 公告送达审查程序未建立。目前,公告送达由承办法官自己决定,并不需要特别的公开的和专门的监督。如果能够对是否选择选用公告送达制度,设置一项公开审查程序,对是否适用公告送达进行听证论证,将会充分体现司法的公正性和公告适用的合理性。

3 审查标准不严格。公告送达适用条件之一是下落不明,而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达到什么情况或条件才能构成下落不明,才具有适用公告方式的合理性。

二、改变公告送达的司法现状

(一)从强化送达能力入手,减轻审案法官送达压力,减少公告送达案件数量

目前法院送达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外包或外聘部分人员专事送达,以减少审案法官的送达工作压力。其次要因地制宜,不断提高送达水平。不断探索完善法院与邮政部门的合作方式,提高邮政部门专递服务质量。对于在农村居住的当事人的送达,因村委会干部具有较大的权威,也都拥有较强的联系能力,应当加以充分利用。另外,送达人员也要讲究送达方式方法,尽力消除当事人的误解及抵触心理,有效化解送达阻力,从而减少公告送达案件数量。

(二)从完善送达制度入手,合理分配权利义务,充分调动原告协助送达积极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原告及被告对自己送达地址权责规定,但却没有对原告提供被告送达地址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规定。目前的送达制度将送达主体仅限定在法院这单一主体上,忽视了原告等利害关系人对送达工作的协助意愿。在将来的送达制度中,应适当修正目前送达制度的完全职权主义模式,引入当事人责任与风险承担机制,将原告的送达主体地位、送达义务予以明确。使之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协助法院完成送达任务。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可视当事人的协助能力要求其承担协助确定送达地点、提供受送达人下落、协助邮寄送达等义务,并将原告是否积极履行送达协助义务作为法院决定案件流转进程快慢的一个考量因素。

(三)从司法政策完善入手,严格谨慎使用公告送达,突出公正优先性

从司法解释的内容来看,虽然明确了法院要求原告方协助送达的规定,但却不是义务,因送达不能的结果并未使原告方承担不利益,反而大部分原告因此而获益,促使部分原告为积极公告送达和缺席审判,故意向法院提供虚假地址,恶意提起诉讼。由此,应从司法政策上予以引导,遏制公告送达过度使用的趋势,加大对公告送达运用的限制。一是加强对原告是否履行协助义务的审查,防范原告主观故意不提供准确地址或怠于协助履行送达义务。二是强化公正优先性,建立严格的公告送达适用条件审查制度。严格谨慎运用公告送达制度。从严把握公告送达的适用条件,从严认定“下落不明”,决不能一找不到人就采取公告送达。三是强化职权调查。在原告无法提供被告的准确地址的情况下,法院应主动运用职权调查被告下落,只有穷尽手段而不能的情况下,或有确切证据证明“下落不明”事由存在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公告送达方式。

(四)从司法实际需要入手,建立健全与公告送迭有关司法制度

篇5:公告送达申请书

_________人民法院:

原告_______诉被告_______ 纠纷一案,因按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及邮寄送达的方式无法向被告送达民事起诉状及其他相关诉讼文书,故请求人民法院公告送达。特此申请

申请人:___________

篇6:湖州中院规范公告送达意见

关于规范民商事案件适用公告送达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为规范公告送达的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商事案件诉讼文书送达问题的若干规定》的要求,结合我市民商事案件适用公告送达的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第一条

公告送达应符合《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即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

第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通过邮寄送达、委托送达、直接送达等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视为下落不明状态:

(一)按照受送达人的身份证地址、户籍地址、房屋产权地址和个体工商户、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或登记注册地无法找到受送达人,并且无法查到其他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的;

(二)受送达人地址明确,但受送达人长期外出,联系不到的。

第三条

对本辖区案件的受送达人,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直接送达事务,集中送达有关诉讼文书。

该机构或人员可实施弹性工作时间制,在非工作时间内进行送达。

第四条

送达人员按照原告提供的本辖区受送达人的地址,通过邮寄送达、委托送达、直接送达等送达方式无法送达,需要公告送达的,应由受送达人住所地公安机关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证实其下落不明,或以其他适当的方式证实。

第五条

公告送达案件,应制作公告送达前的送达记录。送达记录应注明案号、案由、当事人基本情况、送达方式、送达情况、送达人签名。

第六条

送达人员通过邮寄送达、委托送达、直接送达等送达方式无法送达且通过法院调查核实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承办法官可以提请公告送达,经庭长审核并报分管院长审批,符合条件的予以公告送达。

第七条

公告送达案件,自然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或登记注册地在受理法院所在行政辖区的,适用张贴公告的方式。公告张贴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一)受送达人是自然人的,应当同时在法院公告栏、自然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物业小区等场所张贴送达公告。

(二)受送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同时在法院公告栏、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或登记注册地等场所张贴送达公告。

在法院公告栏、自然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物业小区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或登记注册地等场所张贴送达公告的,应当张贴在上述场所的明显位置并以拍照的方式予以固定。

第八条

公告送达案件,自然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或登记注册地不在受理法院所在行政辖区的,适用报纸刊登公告的方式。根据受送达人住所地是否在本市(地级)、本省范围等情况,决定刊登公告的公开发行的报纸的级别。

第九条

公告送达应按照程序的进程,载明内容:

(一)公告送达起诉状或上诉状副本,应说明起诉或上诉主要内容和请求,受送达人答辩期限、举证期限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受送达人为自然人的,还应注明受送达人户籍所在地、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

(二)公告送达传票,应说明出庭地点、时间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后果,张贴公告的还应直接载明出庭日期;

(三)公告送达判决书、裁定书的,应说明裁判主要内容;属于一审的,还应说明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第十条

公告送达案件,应在卷宗中记明原因和经过,并附有以下材料:送达记录、送达材料、办案人员到受送达人的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的查找笔录、公安部门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其他能够证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材料。如果是张贴方式公告的,应有张贴公告的照片,并记明张贴的时间和地点;如果以报纸方式刊登公告的,应剪贴报样,并记明登载报刊的名称、时间和版面。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中院审委会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篇7:民事调解书能否公告送达?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4条第1款的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七章第二节规定的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从该条款的规定来看,并没有规定民事调解书不能够公告送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5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并经审判人员审核后,双方当事人同意该调解协议经双方签名或者捺印生效的,该调解协议自双方签名或者捺印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据此,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中,生效的调解书也可能存在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不能送达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进行送达。

在采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中,参照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并经审判人员审核后,双方当事人同意该调解协议经双方签名或者捺印生效的,该调解协议自双方签名或者捺印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也存在需要公告送达的情形。

有的案件一审时,人民法院对该当事人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判决书。根据判决书的主文,该当事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其他当事人上诉,最后二审法院调解结案。根据调解书的内容,该当事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样,对该当事人也应当用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调解书。

篇8:民事公告送达疑难问题探析

一、如何认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在法律意义上来讲,即受送达人离开住所或居所去向不明,经查找,仍然不能知道受送达人的下落。但对下落不明时间法律没有规定,有人认为受送达人离开住所去向不明必须持续经过了一段时间,方可认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笔者不这么认为,因为如果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满一段时间才能公告送达,则会严重影响诉讼效率。民事诉讼一审普通程序的一般审限为6个月,如果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满一段时间才能适用公告,则一些案件不得不中止,导致诉讼拖延。笔者认为,只要有关组织能证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即可公告送达。在审判实践中,个别办案人员责任心不强,在通知受送达人不到后即采用公告送达,这严重损害了受送达人的诉讼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及经过。笔者认为,因受送达人下落不明而公告送达的,应当有受送达人住所地或居所地基层组织或其同住成年家属证明。

二、何为其他方式无法送达

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送达方式有直接送达、委托送达、留置送达、电子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这其中只有当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时才可适用公告送达。也即只有穷尽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时才可采用公告送达。但在审判实务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有些案件本来是能查找到受送达人的地址而直接送达或留置送达的,或是可以采用邮寄送达、委托送达等方式送达的,却因怕麻烦等原因而直接适用了公告送达,违反了公告送达的法定程序。案件受理后首先应通知当事人到法院或指定地点接收法律文书,当事人拒不配合或无法联系的,应到当事人的住所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如果其不在住所且其家属或有关组织证明其下落不明时,可公告送达。但实践中有一种情况比较复杂,即多次到受送达人住所或居所送达,但恰逢当事人或其家属外出而导致的送达不能,这种情况下是否也应视为采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笔者认为,如果这种情况下不能公告送达,则将使办案人员不得不为了送达而频繁往返当事人住所,浪费人力物力。但应规定比较严格的条件,如到当事人住所地三次无法送达的,则可以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

三、关于公告的方式

篇9:送达通知书范本

【第1篇】学生违纪处分决定送达通知书

时间: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

______同学: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反了校纪校规,经查属实。依据《_____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试行)》第条第 款和《_____学院学业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第___条第___款规定,学院经研究决定,给予你____________处分,现将学院文件送达与你,请签收。

根据《_____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试行)》第三十三条和《_____学院学生校内申诉规定(试行)》第三章第七条规定,如果你对该处分决定有异议,可以在接到本处分决定书起5个工作日内,向学院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诉,逾期学院将不再受理你提出的申诉。学生委托代理人参加申诉活动,应以书面委托书的形式确认代理人身份及其权限。

特此通知。

学生签字:______ 送达人签字:______

___年___月___日 ___年___月___日

【第2篇】公告送达执行通知书

_____________:

本院执行的___________一案。因你下落不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向你公告送达本院(___)___字第___号执行通知书。执行通知书载明:责令你自本通知送达之日起___日内履行____书确定的义务:

(1)清偿本金___元,利息___元及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___元(截至___年___月___日);

(2)(诉讼费用___元(其中申请执行费___元,执行中实际支出费用___元,其他诉讼费用___元)。

逾期不履行,本院将依法强制执行,并继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加倍债务利息直至执行完毕。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特此公告

___年___月___日

【第3篇】劳动关系解除送达通知书

________同事(工号:_______):

您自20____年____月_____日至今(20____年____月_____日),部门调度员及主管曾先后六次打电话要求您来 公司上班,您均未来公司上班且未申请任何相关请假手续,公司人事部也曾在20____年____月_____日打电话解释并要求您来上班,但您仍未上班,此已违反了公司《管理制度》确定的旷工项,即未 经公司同意擅自不上班或在工作时间内未提供正常劳动者;现公司根据《管理制度》3.50条之规 定,即连续旷工三天者,按自动离职处理,公司有权追究因其旷工期间所造成之损失。现正式与 您解除劳动关系。

送达地点: 送达人(一)签字:__________

被送达人签字:_____________ 送达人(二)签字:__________

部门主管:_________________ 部门经理:__________________

承办部门:______________(盖章)

篇10:公告送达申请书范本

2009年第1期

我局对广州市黄埔区领盛制衣厂(纳税人识别号:***)税务违法案件已调查完毕,且已对该纳税人制发《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穗黄国税罚告„2009‟2001号)。但因其下落不明,无法以直接、委托等方式送达。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向该纳税人公告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内容如下:

一、违法事实

你厂于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期间,购进货物取得海关专用缴款书16份,税款金额合计1,331,961.39元,号码分别为:No***696-L02、No***695-L02No***787-L02No***779-L02No***825-L02No***802-L02No***709-L02No***380-L02、、、、、、、No***793-L02No***783-L02No***644-L02No***675-L02No***711-L02No***710-L02No***379-L02、、、、、、、No***378-L02,经海关协查证实,上述海关专用缴款书均为虚假抵扣凭证。

经核查,截至2008年4月25日我局对你厂实施税务检查进场之日止,你厂对上述虚假海关专用缴款书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331,961.38元,未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涉及少缴增值税税款1,331,961.38元。

二、处罚决定及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你厂上述违法事实是偷税行为,我局决定对你厂上述违法行为处以少缴增值税税款1,331,961.38元的百分之五十的罚款,即罚款为665,980.69元。

你厂有陈述、申辩的权利。若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在获悉本告知内容后3日内向我局(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丰乐北路150号)书面提出听证申请,逾期不提出,视为放弃听证权利(此项适用条件:对公民罚款2000元以上;对法人或其他组织罚款10000元以上)。

以上公告内容自公告之日起满30日,即视为送达。公告所涉纳税人见公告应及时到我局领取《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正本。

篇11:邮寄送达申请书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我(单位)申请邮寄方式送达你局发放的行政审批许可证照及文书等相关资料,收件地址为:。

我(单位)郑重承诺以下事项:

(一)我(单位)承担上述材料邮寄递送的全部费用,因邮寄件产生的任何问题我(单位)将自行与邮寄公司协商解决;

(二)我(单位)不存在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不存在正在被立案调查或采取行政强制,司法协助、被予以行政处罚等情形以及法院预警企业、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预警企业等限制情况。

(三)若在后续审查过程中发现申请材料存在缺漏件、错件及审核无法通过的情况,我(单位)承诺及时配合登记机关补齐、补正申请材料,待审核完毕后再行邮寄相关行政审批许可证照及文书。

我(单位)承诺以上事项真实有效,如因以上信息填写有误导致行政审批证照及文书无法送达或延误送达,所有法律责任和经济后果由我(单位)自行承担。

签名:

年 月 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公告送达申请书范本】相关文章:

公告送达申请书范本08-10

公告送达申请05-01

公告送达申请书范文06-10

浅析公告送达制度的改进措施09-11

送达申请书04-15

送达申请书范文05-21

送达回证送达回执07-14

送达回证送达回证07-14

送达05-22

寄件送达证明04-07

上一篇:送给宝宝的新春祝福语下一篇:不放弃就有希望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