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运维物资库存管控对策论文

2024-05-17

电网运维物资库存管控对策论文(通用3篇)

篇1:电网运维物资库存管控对策论文

1引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运维物资集约化管理要求,加快构建科学的电网运维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升电网运维物资供应链管理绩效,浙江省电力公司在全省范围内构建电网运维物资的中心库-周转库两级库存管理体系。电网物资中的运维类物资通用性较强,通过集中储备、统一调配可以形成备品采购和配送的规模效益,加上品种多、专业化程度高、配送外包和需求不可预测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基于推式的进、出、存库存管理模式库存水平不断上升。因此,需要建立供应链环境下科学的、优化的库存体系。传统的单库存管理思想只是从单个企业内部库存控制出发,缺乏对供应链整体考虑,牛鞭效应明显,无法及时准确地响应最终的物资需求。而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控模式服从于整个供应链的目标,在满足下游需求的同时,使供应链整体库存水平最低化,库存管理成本最小化,资源闲置浪费最小化。

目前,许多文献对随机需求环境下的供应链库存管控模型作了深入研究[1-5],主要聚焦于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协同式库存管理(CPFR)。但这些方法都是对供应链库存的局部的、简单的、单级的优化与控制,难以实现供应链全局化优化与控制的效果。从供应链整体优化角度分析,采用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方法可以实现供应链资源的全局优化,从而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库存管理效率[6]。国内外学者在多级库存管控领域做过多方面研究,Eppen等[7]较早在多仓库系统中提出集中订货策略,初步形成了二级库存系统的订货模型。Federgruen等[8]按照分仓库的需求不同,中心库使用(s,S)库存策略,并推广了分配策略。Shapiro[9]则分别从(s,Q)、(s,S)和(R,S)库存策略来分析供应链优化模型。戴更新等[10]基于随机需求和随机提前期条件,研究二级库存系统的优化问题,供应链系统成员均采用(s,Q)策略进行库存管理,订货数量为常数,以每个计划周期内系统运行期望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寻求系统的决策变量。通过研究综述发现,对多级库存优化目标主要聚焦于成本最优,而成本优化模型是基于库存水平作为关键变量建立的。因此,库存水平的大小决定了多级库存体系的成本高低。本文结合电网运维物资的复杂性,基于周期性库存盘点策略(R,S)来探讨基于多级库存管控模式下的电网运维物资管控策略。

2模型假设

2.1模型提出

假设电网运维物资的多级库存体系采用中心库-周转库的库存模式。电网运维物资单级库存体系下各周转库相互独立,多级库存体系由中心库和其覆盖的周转库组成,每个周转库产生独立的库存需求,通过ERP信息系统平台提交至中心库统筹处理。供应商首先将电网运维物资运输至中心库,由中心库配送至各周转库。因此,此中心库-周转库多级系统类似于单分销商多零售商的二级库存系统,中心库的作用是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使得多级库存系统总库存量降低,最终实现库存成本降低、提升库存周转等目标。

2.2模型假设和参数说明

相关参数假设和参数说明如下:(1)考虑到连续性库存盘点策略对库存信息系统要求较高,且连续盘点和订货不符合现实的电网运维物资库存管理流程,因此,周转库和中心库都采取周期盘点策略(R,S),其中Ri和Rc表示周转库i和中心库的检查周期(包括提前期),Si和Sc表示周转库i和中心库的最大库存水平,其中i表示第i个周转库,i=1,2,3,…,n;(2)单位时间为月,T=1,2,3,…,12;(3)周转库i的月需求量Qi服从正态分布N(μi,σi2);(4)si/sc:周转库i和中心库的安全库存水平;(5)zi/zc:周转库i和中心库的库存安全因子;(6):周转库i平均库存水平,单级和多级库存体系下的总平均库存水平;(7):单级库存和多级库存体系下的库存周转率。下面通过库存水平和库存周转率两个指标比较电网运维物资实行多级库存前后效果。

2.3单级库存体系和多级库存体系下的总库存水平和库存周转率模型

(1)单级库存体系下总库存水平和库存周转率。在周期性库存盘点策略(R,S)下计算每个周转库i库存水平,则每次周转库发出的订货量=最大库存Si-剩余库存+提前期平均需求[11-13]。

3结论

本文构建了电网运维物资中心库-周转库的多级库存体系,建立了周期性库存盘点策略下的库存水平和库存周转率数学模型,通过实例数据的分析比较结果得出,多级库存模式下库存储备定额更加符合电网物资的需求特征,能够有效降低运维物资的库存水平,提高库存周转率。

篇2:电网运维物资库存管控对策论文

一、协议库存采购模式下物资合同管理的特点

协议库存采购模式下的合同管理首先与供应商签订明确采购额度、采购单价、采购期限的框架采购协议, 在未来实际需求发生的时, 将实际需求与采购结果进行匹配并签订包含具体项目信息、物资规格、数量、合同金额的供货单, 供应商以供货单为依据进行合同履约、结算的一种合同管理方式。

二、协议库存采购模式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合同集中签订模式难以实施

由于在协议库存采购模式下, 采购物资往往价值低、供应分散、确定性低且时效要求更高, 原来招标时间固定、批次合同集中签订的模式难以实施, 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若固守原有的合同签订方式, 合同签订工作势必成为整个采购过程中的短板。最终造成工程等物资, 物资等合同的局面。

2. 供应商违约风险不断加大

协议库存物资采购结果是在框架协议约定的有效时期 (一般为1年) 内陆续匹配实际需求, 这就决定了在招标、框架协议签订完成后, 还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才能进入合同的履约环节, 履约的时间不确定性也更强, 这样就导致在合同履约时, 往往会出现采购物资市场价格已经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 从而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违约风险。例如:若采购物资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供应商往往会以采购物资的原材料价格变化为由, 拒绝生产履约并要求解除或变更合同, 甚至直接选择违约。

3. 物资供应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在物资供应履约的过程中, 由于实际需求提出具有随机性, 而需求的到货时间、数量的计划性又较差, 经常出现需求提报后要求在较短的供货周期内完成供货的情况, 而此时供应商在接到供货单后, 由于生产周期、运输等因素, 往往无法第一时间完成供货, 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变得异常突出。

4. 物资琐碎复杂结算周期过长

由于使用协议库存采购的物资往往价值低、物资规格琐碎复杂, 到货后涉及项目单位多, 且对应的工程数量也极其庞大, 在只靠供应商自行办理付款手续的方式下, 严重拉长了支付周期, 造成供应商回款速度慢, 无法保障持续供货, 挫伤供应商积极性。

三、协议库存采购模式下合同管理优化策略

1. 优化合同签订流程, 开展常态化签约模式

在协议库存模式下的合同签约环节开展“常态化签约”, 即将合同签订流程由批次集中签约优化为标准化、流水线、常态合同签约模式, 即将原1-2个月一个集中批次的合同签订周期、供应商参与合同制作到签约全流程的集中批次签订管理模式, 在按要求采用合同标准范本、全面采用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 将合同制作和会签流程与供应商签约流程分离, 分别进行管理封装, 再通过供应商服务大厅实施一站式服务“窗口”常态化签约, 确保“随到随签”。

2. 优化物资定价方案, 应用价格联动机制

采购物资价格变动对采购人与供应商都存在着不可确定的风险。从合同管理的角度寻求降低违约率的方法, 就需要对原有的定价机制进行优化, 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条款。为此, 创新的在合同中增加了价格联动的条款。对于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物资, 应根据原材料基准价格及联动公式自动生成联动后的价格, 并与供应商按照联动后的价格签订供货单。

通过价格联动的条款, 能够使供需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避免由于时间带来的价格变动风险, 在价格上涨时避免供应商违约, 提高合同的执行率;在价格下降时能够充分发挥杠杆物资的议价优势, 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

3. 优化物资供应环节, 实施寄存物资管理

为解决物资供应环节的难点, 在与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的基础上, 通过提前在招标采购时事先约定, 创新实施寄存物资管理。寄存物资管理是指在协议库存物资采购方式下将所有权归属供应商的物资先存放在电网公司实体仓库内, 待货物领取后与供应商进行定期结算, 完成物权转移的一种供应管理方式。主要包括:确定寄存物资目录、制定寄存物资储备方案、生产送货、质量检测、存储保管、出库领用、补库等环节。这一管理模式的核心是通过科学预测, 供应商提前合理生产、储备物资, 做到物资需求“随要随有”, 达到提高物资供应速度和效果、降低物资供应成本的目的。

4. 优化合同结算环节, 实施主动计划型付款

为应对付款周期过长的局面, 主动调整付款模式, 实施“主动计划型”付款。一是合同签订完成后, 由合同结算人员整理出项目物资合同付款台帐, 根据工程项目进度及合同条款主动把握付款节奏;二是由物资履约人员跟踪物资的到货、验收情况, 到货后及时督促项目单位进行到货验收, 统一组织项目单位、供应商在指定地点集中办理结算手续, 减少供应商奔波次数, 大幅缩短了单据办理的时间;三是通过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短信平台、电话通知等多种渠道主动通知供应商办理结算手续, 递交发票, 积极解决供应商办单、付款过程中的问题, 对符合付款条件的合同及时纳入付款计划。

四、结语

经过对协议库存物资从采购到签订、供应、结算各环节进行优化、调整, 确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使整个合同管理流程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供应商违约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物资供应服务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和平, 王正蓉, 赵蓉.解析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J].科技与创新, 2015, (15) :56-57.

[2]董付梅.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流程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3) :118-119.

[3]王艳红.浅谈电网物资履约品控管理的方法[J].低碳世界, 2013, (24) :100-101.

篇3:电网运维物资库存管控对策论文

【关键词】联合库存模型;应急物资;管理

一、联合库存模型的构建原则

在构建联合库存模型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战略性原则,企业的战略规划需要和系统结构的发展保持一致。(2)动态性原则,需要预见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避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延迟,甚至失真。(3)协调性原则,需要注意各个供应链之间的协调关系。(4)简单性原则,对于每个供应链的节点,务必做到精简。(5)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相结合,设计模型不仅压考虑全局,还要考虑到局部。为了让研究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本文设计的模型主要有一级和二级仓库构成供应链系统。

二、现有库存模型

按照一级和二级仓库的物资供应关系,整理出现有的库存模型,关系简图如右图所示,A代表每年中标的应急物资供应商,B代表地市供电公司自己联系的应急物资供应商,上一级仓库为一级仓库,地市供电公司为二级仓库。从图中可以看出,二级仓库需要向一级仓库上报需求信息,而一级仓库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信息,连同二级仓库的需求信息,整理后一同提交给A供应商,然后A供应商全部配送给一级仓库,一级仓库再配送给二级仓库。如果二级仓库缺货时,可以自行采购或者请求一级仓库调拨。满足应急需要。

三、联合库存模型和现有库存模型比较

在现有模型之中,对二级仓库的应急物资配送,一级仓库需要结合自身制定储备计划。随着现在技术的发展,二级仓库对需求预测越来越精确,二级仓库自身的需求计划和实际使用量越来越接近,这样一级仓库对二级仓库的支持需求就会减少,导致一级仓库物资储备闲置浪费。使用联合库存模型,一级仓库不需要制定自身的需求储备计划,而是将全部二级仓库的需求信息合并作为应急的需求,一级仓库作为负责方,只负责向A供应商提交订单,并配送物资。

二级仓库上报所需求的物资全部都储存在自身仓库,每个仓库都需要制定独立的需求计划,如果二级仓库的实际使用量和预测需求量出现误差,就会增加应急物资的管理成本。使用联合库存具有风险分担作用,所有的物资都储存在一级仓库,降低了物资需求的变动性,提高了应急物资的使用率。比如在一个二级仓库物资短缺时,可以使用其他二级仓库的物资对其进行配送。

四、联合库存模型和现有库存模型效益比较

本篇文章利用数学关系式,比较应急物资管理的现状和联合库存模型在安全库存、成本方面的比较,证明联合库存模型的可用性。

1.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意义

(1);iN∈

(2) SS:安全库存水平;

(3)务水平决定:安全系数,由物质服α;

在联合库存模式中,一级仓库不需要制定需求计划,也就是上式中Q降低,总库存的成本降低了。所以上过上述的数学公式可以证明,基于联合库存模型的应急物资管理可以降低所有仓库的总安全水平,节约全部仓库的库存成本。

六、结束语

结合现有的物资管理现状,提出使用联合库存的方法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本篇文章通过构建現有库存模型以及联合库存模型,并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证明了联合库存模型在应急物资管理中的可行性,改善应急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洪杰铨.联合库存模型在广东电网应急物资管理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上一篇:几何画板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几点应用下一篇:西交大招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