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所学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024-04-23

请结合所学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共11篇)

篇1:请结合所学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专题

题目:

一、请结合所学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1.请结合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不能局限于一种理论,要多种理论相配合来使用。同时还是要着重于学生的自身情况来决定。

对于小学生来说,我认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更适合一些。这是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但是主要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生对于具象的奖励和惩罚感受比抽象的效能感和成就理论的感受要更为深刻,因此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更适合其学习动机的提高。

同时在实际教育中,由于学生会对各种不同的强化作出反应。有的学生能因在班上受口头表扬而受到激励,但有的学生则不然。一个强化事件本身并不必然有效。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列。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对什么强化物感兴趣。在一个30多人的班级中,可以事先让学生填写一个问卷。如“在课堂里你喜欢干什么或玩什么东西?在课堂上你最喜爱干的三件事是什么?如果你去商店,你将买哪三件喜爱的玩具?”这些问题还可针对不同的年级加以修改。同时,教师选择强化物时应考虑年龄因素。有些活动如帮助老师、做谜题,对年纪低的学生而言可能是有力的强化物,高年级的学生,和朋友聊天、玩电子游戏、看杂志或听音乐则可能是更合适的强化物。因此,必须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有力的强化刺激和事件。

对于中学生而言成就动机理论更为实用。中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较为完全的发展,有辨别能力,具有表现欲。

因此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中学生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

因此,中学阶段的学生更适合运用成就动机理论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竞争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用一些需求层次理论的方法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可以建立兴趣小组,向同学们宣扬成就理论来实施。具体方法的实施,可以用学生和教材的互动,以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问答式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目的是激发学牛主动建构的学习态度,同时用成就动机中的理论.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相互质疑和辩论来激发小组的兴趣和成就动机。

在实施互动的同时,避免失败的动机。如果追求成功的动机超过避免失败的动机,则学习者就会奋发向上、积极努力,反之,则表现为焦虑、退缩等消极行为。因此在学习小组的组织中,应该注意任务的难度,避免题目太难使学生的失败动机大于追求成功的动机。

个人对自己是否有信心完成学习活动的自我知觉是影响动机强弱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次成绩的发表,用学生的认真获得的成绩来提高学生的效能感,和学生的信心。这样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每次活动的成长和进步。这样使学生每天都能信心满满,以高昂的斗志去面对每一天的学习,提高其效率和学习的动力。

总的来说,学习动机的提高要以学生的自身情况来定。大致的情况来说,年龄小的学生要以具象的手段为主,青少年要以提高意识的成就需要为主,具象的奖惩手段为辅。

篇2:请结合所学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创建愉悦的课堂环境,轻松而不失严谨的课堂气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是能让学生需要在你的课堂中开心的学习。

二、合理运用奖惩的方法来刺激学生学习动机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因为学习而得到强化(如教师表扬,家长称赞等)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因为学习受到了惩罚(如教师批评,同学嘲笑等)就会产生厌恶学习的动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一定的奖惩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实施有效的奖赏。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建立一套让学生明确的奖赏方法,建立学生认为合理公平的行为法则。对学生的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让学生感到无愧于接受教师的奖赏。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得到更大的奖赏。教师对学生的奖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相应的学龄阶段相符合。

2、合理应用对学生的惩罚。教师运用惩罚手段,是用不愉快的刺激来抑制或消除学生不适当行为的出现。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应就事论事,避免体罚学生。惩罚针对的是行为的后果,对于违法学习秩序的行为,必须跟相行为轻重程度给予相就的惩戒,达到压制不良学习的目的。

三、积极对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并做适合评价

教师反馈学生学习的结果,每天反馈比每周反馈的效果好,反馈的内容要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回答质量,课内外作业完成的质量。考试结果的反馈,要做到反馈使学生明确什么正确的反应,这比知道什么是错误的反应更重要。还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距离学习的质量标准的差距。恰当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结果和努力程度等内容。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为主,评价要让学生感到客观、公正,使学生心悦诚服。在学生的评价包括表扬与批评都应适度,表扬与批评结合使用,在表扬学生时指出其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中又肯定其进步的一点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开发学生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谈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使学生形成并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文从现代教学理念出发, 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实践, 谈一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学习数学的动机。

一、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

1. 使学生认识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 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年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 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 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2.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使学生明白只

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 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为。否则, 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 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 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二、应用恰当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 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味可使多种器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能够最佳地接受数学信息;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可从以下几点贯彻:联系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揭示数学美,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 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 可以通过巧设悬念, 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3. 揭示数学美,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之中, 有数的美, 式的美, 形的美, 还有对称美, 统一美, 简洁美, 奇异美, 创新美, 真是“哪里有数, 哪里就有美”。如:“杨辉三角”从表面上看, 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 但从理论上认识它, 却在严整的排列中, 有优美匀称的规律, 犹如一座宝塔, 揉合了数学的和谐之美, 令人赏心悦目!追求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师在数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展示数学的美, 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愉快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进行情感交流, 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 增进与学生的友谊, 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 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 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 信其道”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 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 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 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引之以悟, 导之以行”的作用。

5. 引起认冲突。

引起学生的注意。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 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 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 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 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 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 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 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6. 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 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 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稳定的联系, 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 情绪力量, 它可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7. 适当开展竞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热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 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8. 及对反馈, 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 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 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 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 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优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总之,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尔后, 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 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 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 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 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 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 对美的东西感兴趣, 对实验、操作感兴趣, 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 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4:请结合所学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它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智力的个别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会影响学生学习质量。但除了智力因素占主要位置,我们同样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力,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方法等等。综合比较各种非智力因素,我认为动机处于核心地位。在智力因素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多放时间在非智力因素比如动机这个因素上就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在学习动机是一个潜在的存在学生心里的东西,我们作为教师只是将它调动,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下面就本人多年的工作经历来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

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动机中最重要和最重点的部分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其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出来,那么它们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就是给教师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了。在我的多年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我在教授课文MISS EVANS时,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播放电影TITANIC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歌曲旋律,回忆二十年代初发生的那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当中,这就创造了一种情境。播完之后,我随即对同学们发问: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在哪个片子里面出现?是否还记得最后那部分?是否记得杰克为了罗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后我突然一转,问道:如果你在船沉之时,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学生大多数回答是:为保住自己的生命而奋斗。那么我又问:大家都在为保住自己的生命而想尽一切办法时,你会把生命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吗?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们很有兴趣地讨论着,讨论了十多分钟左右,我让他们自己去快速浏览这篇文章,大家都非常有兴趣去看一下Miss Evans当时在船上是怎么做的。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个课堂的气氛也是非常活跃的。大家都在积极的思维,为何会如此呢?关键在于他们对此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好奇心和興趣,所谓的将快乐贯穿于教学之中,也就是这个道理。

二、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

从学生的心理来说,他们都是希望能很快学会,并且能很快达到要求。但在实践中却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面对困难的方式也各不一样。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是把学习当成掌握知识,获得某种能力的方式;而成就目标定向的学生则是把学习当成是为了获得对其能力的积极的评价或避免否定的评价。这种学生偏向于喜欢选择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回避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这种学生学习时毅力差些,遇到困难易失去信心,在一个班上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往往是这种类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运用赞扬和鼓励来对待这些学生,并且对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是应该有变化的。应该是循循善诱,多用启发的方法,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讲解被动语态的时候,在关于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的学习当中,学生常常不能完全准确地使用。其实它是分几步走的,在学生不能回答完全时,我们就应该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比如Mary has watered the flowers. 首先应该让学生把主语、谓语、宾语的位置找出来,第二步即是调换主语和宾语的位置,第三步才是下移谓语并修改,把has watered改成have been watered, been代表被动,have是随主语的复数形式而变化出来的。在整个过程中,第三步最复杂一些,但是如果按这三步走的话,每一步并不困难,只是如果加在一起变化就会困难一些。在引导学生按序做完后,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困难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如果把它一个一个分解开来,个个击破,就容易得多了,只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可怕了。树立这种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观念后,学生就会学会如何去面临困难。无论在教学或其它方面,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是最好的,即使是教师出手解决问题,也应该是启发的方式,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处理困难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当然这需要长期的培养和教师的耐心。

三、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结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好时坏是正常的。有些学生看到成绩高了,喜上眉梢;有些学生看到成绩不好,很懈气。这种心态是很不好的,所以同时我们也应该培养良好的面对结果的心态。其实影响结果的因素是很多的,并非单一,它主要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情绪、环境等等,所以在分析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种因素一起考虑。我国青年学者隋光远提出的“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就不错,很有实用性。首先他强调是努力的因素,他认为成功与失败都是与努力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有失败的话,他一般会把原因归于自己不努力的结果,如果更努力的话,就不会失败,就会有更好的结果。他认为这样理解失败,则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破坏其良好的内部学习动机。当然,还有现实因素存在。每个人所处的现实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本身的智力基础、自己的学习方法、所处的班级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气氛、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影响以及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父母即家庭对其的影响。在初中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的时候,对于这些现实因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正确对待,及时把失误的原因找出来,克服它,才能进步。所以在学校教学中,把竞争与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得教学效果有更好的提高。

四、正确运用奖与罚两种手段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面对的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他们应该用的方法都是表扬和鼓励,这与他们成长的环境有关,并且对于学生来说,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有利于保护其学习积极性。每一个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是希望能得到表扬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好的行为,对其多加鼓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肯定的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当然也应该适当运用批评,必要的批评也是要的。

篇5:请结合所学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用教师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概括出结论,而启发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渴望得到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必须考虑信息量的水平和大小。例如,在讲消费问题是,可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现象设置情境:一些学生攀比消费现象严重,人情消费流行,同学生日、节日互赠高档礼物,甚至到饭店中摆酒吃喝,对此人们又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这是礼尚往来,不进行这种“人情消费”,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影响同学感情;有的同学认为,重视友情是对的,但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到的,学生不应该背上人情债;还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家庭条件允许,进行适当的“人情消费”未尝不可。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为什么?这种源于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能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探求的强烈欲望。

2、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1)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机智地考虑多种强化手段,如口头表扬、物质奖励、允许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以赏代罚矫正学生的不良形为。(2)教师要把握好奖励与惩罚的分寸。过分的奖励会让学生只追求物质奖励,而把学习目标放在脑后。批评过度,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不良的后果。正确的做法是①奖励与惩罚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产生不良影响;②重视学生内在动机的强化,因为学生的内在动机更持久、稳定;③多用奖励,慎用批评。

(3)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与表扬要考虑时间、地点、个别差异等。研究发现:男人易受批评的影响,女生易受表扬的影响;对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表扬机会,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成绩较好但有些自负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之处

3、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应是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应全面。及时的反馈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鞭策和鼓励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有利于老师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起到促进的作用;有利于教师及早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有利于学生的奇思妙想,得到更快地推广;有利于我们教师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的课堂,达到我们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要时不时的走下讲台,看看学生的笔记,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整合后反馈给学生,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另外,课后作业要及时反馈。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通过当天批改作业,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在下节课进行指导以及调整今后的教学的方式和进度。学生通过教师及时的反馈,能够及时地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因此教师的课堂上和课后的反馈都要及时,而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积极的反馈。通过反馈,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结果,使课堂教学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方法、进度。

4、竞争与合作是最常用来激发刺激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通过竞争和合作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本质是利用了学生对上游的追求进行一种刺激。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竞争手段。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当然,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这种人通过努力可以不断提高名次。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

5、展示教师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建立恰当的教师期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影响。恰当的教师期待,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期待过高或过低,则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或停滞不前,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学习越来越差。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能动的人,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一个聪明而优秀的教师,会因材施教、因生而异,利用恰当的教师期待,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和谐、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篇6:请结合所学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自我价值理论 (self-worth theory) 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 (M.V.Covington) 于1984年提出来的。卡文顿教授认为, 自我接受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 自我接受的前提是肯定自我价值。在学校情境中, 学生常常把自我价值与能力相等同。因此, 在充满竞争的学校情境中, 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为增强和保护有关能力的自我概念所进行的努力。自我价值 (self-worth) 指个体对自身重要性价值的主观感受, 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的悦纳程度。在学校里, 当学生取得了好的成绩时, 就能够增强其个人优越感, 维护其积极的正面形象, 提升自我价值。反之, 则会威胁其自我价值。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成功的毕竟是少数,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功, 总有一些人会失败。失败是一种负面的影响因素, 它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情绪, 如失望、沮丧、自暴自弃等, 进而影响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认识。所以, 有些学生在长期追求成功而又得不到成功的情况下, 为了维护自我价值, 同时又避免缺乏能力的评价, 就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如降低努力来避免失败和失败的消极含义———缺乏能力。卡文顿教授的自我价值理论向我们清晰地论述了“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肯努力学习”这一问题, 即主要讨论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原因。

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认识到, 学业成功可以使人感到满足, 产生自我价值感, 而成功又是以能力为基础的, 能力高的人容易成功, 成功又给人以自我价值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同样对于他们来说, 失败的解释更多的是认为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不够, 成功更多地被认为是个人能力的展现而非努力的结果。在学校情境中, 普遍存在着“能力竞赛”, 学校的评价系统强调成绩和名次, 奖励也只是给予极少数学习成绩优异者。在这种典型的能力评价情境中, 当学生长期追求成功却得不到成功, 而他们又要维护自我价值, 不承认他们能力低, 也不认为通过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降低, 就会不努力、不发奋, 放弃学习, 用逃避失败来维护自我价值。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培养能力的增长观

能力是保证一个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学习能力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而个体所持有的能力观, 则会直接影响到他在具体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反应及其对努力的看法。Dweck和Elliott于1988年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能力观, 即能力的实体观和能力的增长观。能力实体观认为个体的能力是先天的、固定的、与生俱来的特质, 个人是无法控制的;能力增长观认为, 能力由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能所构成, 个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身的能力。当学生持有能力实体观而面临失败时, 就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 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取得成功, 自己的能力是先天就决定了的。因此, 他们宁愿选择主动地逃避, 也不愿付出自己的努力。所以,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积极乐观的态度, 保持能力的增长观。首先, 让学生意识到能力是一种用来解决问题的资源, 可以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加而增加;其次, 让学生知道能力是有多个维度、多种形式的, 所有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某些方面的专长。按照Gardner的多元智力的观点, 一般智力包括七种能力因素:语言能力、逻辑数理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这些能力, 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同时给以及时地反馈和奖励, 加强学生学习的愿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正确认识努力

卡文顿教授发现, 学生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而变化。一般来讲,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把能力和努力看成是同等重要的, 考试失败后并不感到羞愧, 而且认为努力才是好学生;但小学高年级以后, 学生因为有了多次竞争的成败经验, 他们不再把努力和能力看得同等重要, 努力后有了好成绩的学生, 说明他的能力较低 (因为只有能力低的人才会努力) , “努力是一把双刃剑”。因此,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越来越认同能力, 而较少地认同努力, 其学习动机相应地就越来越低。针对能力和努力的协变关系, 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 正确地认识努力。Weiner的归因理论中, 努力是个体可以控制的一个内部因素, 在学习的过程中, 它同能力一样也影响着学习成绩。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努力, 那么他们就会信心百倍, 并能够预期今后再次获胜, 从而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作为教师, 我们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对学习进步者给予奖励;作为学生, 要认识到能力和努力在学习中缺一不可, 不能采取偏见的眼光来看待努力而没有成功者, 要正确地分析原因, 从多方面来看待失败, 以期待下次的成功。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 正确地运用奖励

在学校这种典型的能力评价情境中,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校为成绩好的学生提供奖励, 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学校提供的奖励也是很有限的, 迫使学生不得不参与竞争或者自动放弃。从长远来看, 能力竞赛提供奖励使得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不一定是为了学习, 而是为了胜过他人以提升自己的声誉, 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动机。因此, 在学校中要建立合理的系统, 不能一切朝着学习成绩、名次看齐, 要多方面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 多角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鼓励各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对他们的成绩予以肯定, 而不仅仅只奖励学习成绩优胜者。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奖励, 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当学生取得某种进步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 让他们自己选择奖励的形式, 或者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学校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合理公正的评价系统,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归因, 正确地看待能力和努力, 学生也要保持一种建设性的能力增长观, 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习动机, 取得学业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Martin V Covington, Karen Man-heim Teel.学习障碍的消除策略[M].伍新春, 郑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篇7:请结合所学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成败归因 学习动机归因训练

一、引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对成功的追求迫切需要科学的成败归因理论指导,而学习动机的激发又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对这一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成败归因的涵义和影响因素

1.成败归因的内涵

成败归因是指人们试图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试图为自己的成败寻找能力、努力、态度、知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的原因,并将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分为两种维度:内外因维度和稳定性维度。1979年又提出另一维度——控制。他认为努力、注意等因素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而能力、运气、心境等因素是不受人的意志控制的,是不可控因素。四因素能力努力任务运气三因素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

不稳定不稳定不可控可控不可控不可控

2.影响因素

(1)自我意识。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由于自我意识发展程度和社会化程度不同,其成败归因倾向也不同。研究表明,小学生多倾向外部归因,如将成功较多归因于教师教的好,而较少察觉自身能力作用;对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任务太难。进入高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增长,归因倾向呈现从外部向内部转化的趋势。

(2)人格特征。罗特提出内控和外控两种人格倾向。外控者知觉到某种强化跟随自己的某些行为之后,但又不是全凭自己行为而定,就会视为运气或命运的结果。内控制会将随后的强化看成全凭自己行为或特质而定。

(3)抱负水平。研究表明,高成就抱负水平的学生倾向将学习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失败并不降低自信心和对成功的期望水平,反而促进其更加努力争取成功;低成就抱负水平的学生倾向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差。

(4)他人成败信息。成败归因是一个社会比较和评价的过程,只有找到一个参照系并确定自己在其中的位置,才能形成明确的自我评价。当个人成败与集体中大多数人成败一致时,个体做出外部归因,反之做出内部归因,特别是个体与集体中大多数人成败相差极大时。

三、成败归因风格影响学习动机

首先,按着费鲁姆的观点,动机=效价*期望,即动机激发是对目标认识和期望水平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既影响效价又影响期望,直接诱发学习动机。成败归因导致对学习目标不同认识,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体会到胜任感,并认为学习目标可以达到,而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则体会到无助无能感。

其次,学习动机的自我调节是动机形成过程的中介因素,包括期望,自我效能,意志水平等。成败归因风格不仅影响期望还影响自我效能感和意志水平。例如,将成功归于能力,学生会体验到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同样,将成功归于努力,学生会在后继学习中投入更多的努力,付出坚定的意志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所以,归因倾向具有激发动机和调节动机强度的作用,而且影响学习动机中的期望变化。

四、积极归因风格的作用及培养原则和方法

1.积极归因风格内涵及作用

(1)所谓的积极归因,即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归因方式,当成功是多做稳定归因,失败时多做不稳定归因,才有利于促进个体积极的行为动力。例如,把成功归因于能力等内在原因,会使个体产生愉快感,增强成功的期望,并愿意继续争取成功。而考试失利时,归因于试题难度太大或试题太偏,自己复习时又不够努力,这样就不会对自我价值感影响太大。从而不会降低努力程度。

(2)积极归因的作用。积极归因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的核心作用体现在:它决定个体在成就情景中的动机及其强度。自我效能感作为积极归因与学习动机之间的中介因素,可以激发学习动机。体现在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可以积极从事挑战性活动,并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且在困难面前可以采取得当的策略。反之,低自我效能感的人,为了避免失败,常常选择低难度的任务,甚至自我放弃,必然导致结果不如人意,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了他的自我效能感。国内外不少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呈正相关。

2.积极归因的培养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引导他们做出不同的归因结果。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引导他们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不是自身能力问题,这样有利于改善情绪,激发他们奋发向上。

(2)发展性原则。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自我意识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要引导学生形成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恰当的归因风格。

(3)归因训练的方法。归因训练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根据福斯特林的观点,归因训练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错误归因训练,二是再归因训练。

①错误归因训练。错误归因训练的理论基础是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二因素理论。此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的生理唤醒的基础上,用积极认知解释这一生理唤醒时,就能引起愉快的情感;而用消极认知解释时,个体的生理唤起就能引起愤怒的情感。可见积极的归因方式,用于加强个体积极的心理暗示,具有重要作用。

②再归因训练。再归因训练以维纳,舍利格曼和班杜拉的理论为基础。

篇8:请结合所学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激发高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必要性

动机(motivation)是指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动机对个体的行为和活动有引发、指引、激励功能。而学习动机主要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教育心理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真正具有持久活力的学习动力来自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由此产生的求知欲。

而在预科阶段,汉语的学习对高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来说,是学习一切专业知识的基础,如果在这一阶段,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打不好,就会在很大程度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导致其在后期进入专业学习时听不懂,而成为学困生。

二、高职少数民族预科生源的汉语学习现状

近年来,新疆区内的高职院校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但是,进入高职的生源却参差不齐,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的学习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动机不强,直接导致了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效果差,进而很大程度地影响了预科结束后的专业学习。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少数民族学生预科汉语学习的现状。

1.从地缘出发的语言环境因素

新疆地处中国西部边陲,又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在进入高职的少数民族生源中,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县、乡、村的生源为主。这类学生虽然从小学开始学校就开设了汉语课程,可因为离汉民族居住区较远,平时使用汉语的机会少之又少。由于没有汉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从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很难内化为语言技能,所以导致大量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生在预科前对学习汉语缺乏兴趣,对学好汉语缺乏自信心。

2.从教师出发的传统教学模式因素

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中,大部分承担汉语课程授课的教师为少数民族教师,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对母语翻译学习存在很大的依赖性,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往往把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的汉语言教学变成了汉语言知识的讲授课、课文的朗读课以及生词的听写课,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在预科前,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跟教师读,没有时间去思考、去分析,没有把语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技能。不能开口讲,也没有场合与人交流,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只是把汉语当作一门参加高考的课程来学,而不是当作一门交际技能来学。

3.从学生出发的学习动机因素

进入高职预科后,虽然汉语课由专职的双语教师授课,授课方式也灵活多样,但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薄弱,认读识记起点低,一部分学生因为跟不上进度而对学好汉语没有信心;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恒心与毅力,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消极怠学;也有部分学生到职业学校就是为了混张文凭,以便就业,对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兴趣都不是很大,更谈不上吃苦,但由于汉语成绩(MHK三级证书)与毕业证挂钩,这类学生在汉语学习中被动应付,所以学习效果很差。

三、如何激发高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汉语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1.从教师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枯燥深奥的书本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时下流行的话题当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教师最容易挫伤学习动机的行为是对一部分学生的过分指责和偏爱,而最容易激发学习动机的行为是教师的表扬、对学生的期望以及学生自己获得的学习成就感。

2.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任务导向、翻转课堂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下,教师要培养学生预习和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回归主体地位,以引导探究和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渐代替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使学生由厌学、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想学、能学、会学、愿学,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获取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教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标准答案,不迷信权威。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互联网的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将词典、教材、音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随身“携带”,如果教师还使用过去传统模式的授课方式,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

除了正常的备课、上课以外,教师可以进行互联网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在充分掌握先进的网络和媒体技术的前提下,有效整合网络资源,将课堂需要的资源、视频材料和自己建设的微课程上传至指定网站,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另外,利用好QQ、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或用微信公众号建立微课堂,定期将课余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编辑成教学小帖发给学生,供学生参考学习。

4.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延续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评价的环节,教师要弱化终结性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过程评价机制,注重少数民族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通过对阶段性评价的监测,鼓励每位有点滴进步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成就感,从而使他们找回学习汉语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提高预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学习兴趣,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闫丽萍.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9,(2).

篇9:请结合所学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生物,在中学阶段是一门必修科目,它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描述万千纷繁有趣的生命现象,本应为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年学生所喜爱。但由于生物学科教材中有不少枯燥的概念,深奥难懂的原理,它又在众多的科目中处于“副科”的地位。所以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名普通生物教师,如何在学生时间少之又少的情况下,通过教学过程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向课堂要效率呢?下面就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用新奇的课堂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如此。第一堂生物课应像一出优秀的戏剧的序幕那样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上课开始,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新鲜、好奇的情境,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如用“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不干不净,吃了得病”等日常俗语导出相关的人体消化系统方面的内容。这种新奇导语,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使他们对生物这门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生物直观教具主要有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音、录像、幻灯和照片等。生物课上利用各种教具指导并鼓励学生上台当“小老师”,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另外,生物是一门生命科学,有很多有趣的值得探讨的东西。如鸟类这一课主要是以“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为主线展开的,让学生收集鸟类图片资料,使学生对鸟类有整体的感性的认识,继而呈现家鸽的活体、骨骼标本及模型让学生观察,满足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求知欲,最后,让学生通过交流、思考,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加强直观教学效果。

三、设置丰富的活动情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生物课上适当增加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趣闻轶事,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如讲“保护环境”时,老师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立刻鸦雀无声。“某个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来越好,产量也有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但是,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身体缩短,最多矮了30cm。这是什么病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此外,教师还要用清晰的有节奏的语音和有逻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美感,为教学服务。

四、进行课堂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学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我采用了“课堂抢答积分制”,以学生所在行列为单位,课堂提问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了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课堂抢答,激发了学生显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且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应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将趣味性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需要有机联系起来。根据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利用生物学本身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惠芳.心理学教程.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张红星.生物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物学.2005,(2).

3.严平.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物学.1999,(1).

4.徐占胜.“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中学生物教学.2002,(2).

篇10:请结合所学学习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足这一问题, 例如, 没有明确的目标,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足, 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等。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大学英语教师一直所探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学习动机的几个主要理论来研究, 在实际教学中, 学习动机理论对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方面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强化论

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强化论”, 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 而且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他们认为, 动机和学习无需区分开, 引起动机和引起习得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强化来实现。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强化, 例如, 取得好成绩、受到赞扬等, 他们就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相反,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得到强化, 例如, 没有取得好成绩、受到批评或处罚等, 他们就会缺乏学习动机。使用强化而不是奖励, 因为奖励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 而强化则是一个中性术语, 可简单定义为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也就是说当一个操作发生之后, 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时, 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 即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了。

根据强化论的观点, 我们可以利用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 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很多学生对于学英语没有足够的自信, 往往都是知难而退。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多留心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 适时地给以鼓励和赞扬, 对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大有帮助。

第二, 正确利用考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练习和考试是强化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许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大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 鼓励学生积极备考, 让他们既感到压力, 又不要因畏难而失去动力。如果学生在老师帮助和鼓励下顺利通过了四、六级考试, 他们在学习中也就得到了强化, 原先没有信心、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的学生也就信心百倍、动力十足了。

二、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他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又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 人们才会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于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如果学生满足不了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爱和尊重, 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求知、去实现较高的目标。因此,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大学英语教师还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 尊重学生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二十岁左右的成年人, 他们有鲜明的个性, 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 对新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但思想并未完全成熟, 容易冲动、犯错误。因此在教学中, 大学英语教师不应当一味地灌输知识、把前人的观点强加到学生身上, 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判断和选择, 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信仰和个性差异, 并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

(二) 多与学生交流, 在生活上关心学生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普遍都存在教师教学任务重的问题, 一个老师同时担任几个教学班级, 而每周跟同一班级接触的时间只有2-4个学时。许多学生感到跟老师接触的机会少之甚少, 甚至一个学期结束了, 老师还叫不出一些学生的名字, 这让学生觉得老师不够关心自己, 也会使部分学生因此丧失学习的动力。所以, 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在课后多花时间与学生交流, 除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生交流外, 还可以利用现代便捷又颇受学生喜欢的通讯方式, 如网上聊天、发电子邮件等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和关心学生。这种情感交流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必定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动力。

(三) 以学生为中心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多但课时少, 要掌握好英语, 学生必须在课后自觉地去消化、吸收并扩充课堂所学。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注意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只有让学生感到了主体地位, 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他们才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 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进度和内容。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的。他的动机理论认为, 人的行为受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 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 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 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 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体系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行为的出现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 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 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 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 明确学习目标, 培养学习策略,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都发现, 进入大学后自己的英语水平很难以提高, 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水平的下降使他们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而学习动力的失去又导致水平的下降。这种恶性循环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时在老师督促下学习, 而大学里没有老师督促的情况下, 学生便失去了方向, 不知该如何去学习。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和习惯, 只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二) 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

个人的成功经验是提高自我效能感最直接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安排的任务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先安排一些难易适中、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 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例如, 在口语训练上, 很多教师都发现, 愿意开口练习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 而其他同学都畏惧开口说英语。为此, 在话题设计上,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在训练时可以让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能力稍差的学生搭配练习, 让不愿意开口的同学在带动下练习。当他们尝试到开口说英语的成功经历后, 会逐渐形成较强的自我效能感。

(三) 树立榜样

由于替代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可以借助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 教师自身就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一个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 并具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较高道德素养的教师, 必然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 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其次, 学生之间也是相互学习的榜样。可以通过报告、座谈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英语学习中的心得, 分享成功的经验。

(四)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发挥言语劝说功能

言语劝说包括他人的说服性鼓励、建议、告诫、劝告以及暗示。言语劝说是否可靠有效, 要根据劝说者是谁、他们的信誉、他们对活动的了解情况来决定。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言语信任度越高, 就越能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因此, 只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的言语劝说才有实现的价值。

(五) 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人的评价。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做出及时而全面的评价, 无疑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和试卷成绩等各个方面。评价的形式应该是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结论性评价与描述性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苏妍.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J].新西部, 2009 (14) .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振宏.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与应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4]、陈栩, 张建霞, 郭斯萍.谈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6 (9) .

[5]、贺亚玲.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报, 2010 (2) .

篇11:谈谈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 提升内在需求

1 思考、质疑,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应当充分鼓励他们敢于“求异”,而不是跟着老师走,去一味“求同”。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充分质疑,有的与课文主题紧密联系,有的质疑某句话的意思,个别学生甚至质疑词义。我感到很高兴,因为他们都在思考问题,都在仔细研读课文。

2 创设文本情景,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 课后资料及相关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教师不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就无法真正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意图,对于文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我在教《二泉映月》一文时,让学生查找阿炳大量的资料,上课时,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为阿炳痛苦的经历所惋惜。我认为只有学生了解了阿炳痛苦的经历,才能真正地理解乐曲的内涵,才能被文本所感动、吸引。这样,学生就更愿意听乐曲,愿意读课文,让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

(2) 多媒体应用。多媒体以图象、动画、影像、声音等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能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中黄河和羊皮筏子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怎样感受到的“黄河的磅礴的气势”和“羊皮筏子”的样子呢?我通过一段黄河的录像加以配乐,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已经远远超越了视觉与听觉上的感受了。学生争先恐后要求朗读描写黄河的课文,试图表达出黄河的气势。此时学生已经完全被文本所吸引,仿佛已经亲临黄河,该段录像取得了预期效果。

(3) 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师自身必须具有高昂的激情能有效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黄河的主人》一文时,我在两个班采取不同方法教:在一个班,我没有范读第1自然段,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只读出了响亮,没有读出急促;在另一个班,我范读了,学生鼓了掌。之后让他们再自读、齐读。学生读得都很到位,非常想通过朗读把黄河万马奔腾的气势表达出来。教师常用范读表达自己的激情,这种方法也能很快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他们继续学习。

二、 运用外在诱因

1 积极开展竞赛,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我常采用小组朗读竞赛方式,学生们不甘示弱,竭尽全力读好课文,另外我再加以读法指导,学生进步很大。尽管竞赛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但竞赛要适量。过于频繁的竞赛,反而会制造紧张气氛,加重学习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所以,要开展适合学生能力层次的竞赛。通过竞赛,全员参与,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教学质量。

2 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以激发学习动机。

(1) 评价要及时。当学生回答正确,但犹豫不决时,教师要先对回答予以肯定,而后让其解释理由。这样,评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评价对学生产生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2) 评价要恰如其分。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产生权威感和信任感。否则,评价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走向反面。

(3) 评价要具体化。一般来说,被表扬的行为越具体,效果越好。教师应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首先指出其优点,然后再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勉励其改之。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学好的信心,同时产生努力改正不足的愿望。例如,在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学生读“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强调了“喷发”“太阳”“香气息”这些词,我予以表扬:“老师通过听你的朗读,仿佛已经感到了太阳的香气息,眼前似乎已经看到了那群喷发着太阳香气息的孩子们,似乎已经闻到了太阳的香气息啊!”学生听了我对他们的表扬以及评价,于是信心大增。可见,通过具体化的评价,学生就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就有的放矢,学习积极性会提高。

(4) 评价要多样化。因为每个学生的优点都不可能一样,他们的进步大小也不可能一样,所以,在评价时应避免用单一的、空洞的评语,而应当使用各种生动而贴切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使他们感到有进步,使他们确信还能做得更好。

对于后进生,首先要让他树立信心,创设成就情境,让学生产生成就行为,并对此及时给予反馈,加以口头鼓励、适当肯定。当学生取得初步成功的时候,对其学习反馈结果予以归因,来改变学生自己原有的归因方式,提高其认识水平,激发其学习动机。

上一篇:本科毕业论文排版方法下一篇:延安市子长县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