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的美文:谁给了谁幸福

2024-05-15

关于幸福的美文:谁给了谁幸福(精选4篇)

篇1:关于幸福的美文:谁给了谁幸福

我家曾经养过两只母猫,它俩在一个春天里先后生了自己的小猫,一只生了五个,一只生了四个,这样,我家那会儿就有了大大小小十一只猫。于是全家忙着联系各自的朋友送猫,好歹送出了四只。正发愁该拿这群猫怎么办呢,谁想到没出仨月,这些猫各自为政,跑得一只都不剩了。过年都没回来瞧一眼。

一年过去了,儿子偶尔还会念叨,那几只猫就这么走了。

我想,也许它们知道,我们早晚要送它们离开吧,于是干脆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就在猫们离开的半年后,“站站”来到了我们家。它是一只小土狗。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狗,静默如同一只猫,谦卑像一个君子,同时又胆小害羞,像一个小姑娘。

这只狗狗是“志愿”来到我家的。那个早晨婆婆去早市买菜,把菜篮子放在一边挑菜,买完菜一扭头看到一只尺把长的小奶狗正往篮子里钻,自然以为主人就在附近,就把它抱出来,可它竟然还是往里面爬。如此三番,婆婆干脆把它放在路边,径自回家。走了二三十米,回头一瞧,嗬,这小奶狗,一直在她脚边呼哧呼哧跟着呢!婆婆看看周围,不见狗的主人,又见这小狗着实可爱:一身浅黄色的绒毛,却长着一张小黑脸儿——脸部的毛是黑色的;四只小蹄子,是白色的。婆婆忍不住抱起它,等了好一会儿不见有人来寻,就把它放在篮子里提回了家。

没想到它待在篮子里,没一会儿的功夫,竟然沉沉睡去了。也许,它找到了家的感觉吧。

婆婆说,这种四只白蹄的狗有一种特殊称呼,叫“雪里站”。哈,真是太形象了!我提议就叫它“站站”,可是儿子为了纪念以前来到过我们家里的同名狗狗们,依然固执地唤它“豆豆”。可在我心里,它就是“站站”了。

是的,在“站站”之前,我们曾经也养过几只狗狗,但是它们都太吵了,邻居忍无可忍,我们也无比抱歉,最终无一例外地送了人。所以它刚来的时候,我并不认为它会在我家长久待下来。

站站是只小女狗。这是我们家第一次养女狗。越长大,越觉得它不像狗,至少不像以前家里的任何一只狗。倒很像一只猫。

首先它安静得像猫。它好像深谙我们的心思,来到我家快一年了,除了墙头上窜过一只野猫的那一晚我隐约听到它叫了两声,其他时候它都安静极了。

其次它像猫一样不卑不亢不黏人。人来从不主动迎合,人去也不在乎。永远不用担心它会热情的扑上来抓破我的丝袜。我最想说的是它的第三个特点。站站是我见过的最有自控力的狗狗。它自小在小院里长大,因此,它很严格的限制自己只在小院里才毫无顾忌地自由活动。

婆婆家的小院是它的活动区,阳台是它的窝。至于室内,它是绝不主动踏入一步的——除非我们引领它去。我们跟它玩耍,也会发现只有在小院里,它才放得开,窜来窜去,围着我们打滚跳跃,可一旦进屋,它就安静起来,很拘谨的样子,只会俯在地上,任我们摩挲它的皮毛。

沙发、床这些让别人家的狗狗垂涎不已的地方,它更是从不涉足。有时候,我坐在沙发上看书,它就会在我脚边停留一小会,看看我,又看看沙发,继而走开去。

我们吃饭,如果允许它进屋,它就蹲在离饭桌两米开外的地方,前腿伸直,上身笔挺,眼神平和,没有一丝馋相,就那么安静又出神看着我们吃,似乎沉浸到我们想象不到的世界里。偶尔招呼它过来,丢给它一块肉,它就会被吓一跳,继而俯下头,贴着地面,匍匐着过来,迅速地吃掉,然后又蹲回原处,继续着它的神游。有时我们回到家,一开阳台门,它不是迎上来,而是先退后几步,才会跑过来,我一抬手招呼它,它就又退回去几步,又舍不得跑远,就这样一步一挪蹭到我身边,直到我摸到它的头,它才趴下来。

我曾经以为它是个胆小鬼。但听婆婆说,有一天晚上下雨,电闪雷鸣的,它居然在院子里站了半夜,直到雨停了,才回到窝里。婆婆说,它这是在看家护院呢。

站站的吃喝,简单粗暴。婆婆完全是以前农村养家狗的喂法,有啥吃啥,剩菜剩饭,随手给它,它绝不嫌弃。小院里有一方婆婆挖的小池塘,随手养的一棵睡莲已经开出了一小朵粉。站站渴了,就会趴在塘沿上,伸出舌头,卷几口水喝。

我确信,它不是一只普通的狗。它深谙我们的心思,去掉了狗狗所有的坏脾气,来到我们家。它一定知道我家以前的狗狗是为何离开的,所以才那么安静,以至于当我跟邻居们说起它,他们都会睁大眼睛,说,你家又养狗狗了,咋一点没听见动静呢?我就笑了,笑得像“站站”一样安静。

忽然感觉很幸福。以前我总觉得,是我们给了狗狗猫猫们幸福。现在想来,生命中,谁给了谁幸福,怎么说得清呢。

今天,我在办公室里,又想起它,想它此刻在小院里干什么呢,一定是正趴在小池塘边,一边看一朵睡莲,一边等着我们回家。

公众号: 文侯读书

篇2:关于幸福的美文:谁给了谁幸福

是谁给了我们幸福生活

是谁给了我们幸福生活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常听太婆念叨:“还是共产党好呀!以前,女孩子都不能上学,自从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平等了,女孩子也能走进学校大门,学习文化知识了,真得好好感谢党啊!”当时,我也不了解什么是共产党,新中国,只觉得他们一定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吧!

到后来,轮到我上学了。记得刚入学那一天,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我们的学校,“太美了”!我不禁发出一声感叹。一排排整齐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敞亮的教室,高科技的教学仪器,一切都令我兴奋不已。到家后,还听爸妈在议论:“没想到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孩子们上学都不要交书本费了,还办了少儿医保呢!”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幸福了!

上二年级,我挂上了红领巾,少先大队的辅导员经常教育我们,红领巾是代表红旗的一角,是老一辈共产党员好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每个队员都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终于慢慢地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了解。爸爸也常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呀,在每次国家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亲临一线,人民军队总会奋不顾身地抢救人民,为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的战士甚至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了。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真的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高中优秀作文 原创分享 ,天天向上,等到建党100周年的时候一定能为党和祖国献上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浙江省金华市东苑小学五(5)班吕姝蓉

篇3:语文给了我们幸福的人生

朱智贤指出:“人类生活虽千差万别, 然可总括言之, 在谋生活的丰富而已。吾人由少壮以至于老, 其必一刹那间的心意表现, 无不在于求需要的满足。其欲望既起, 则必求所以满足需要的方法。一己的经验不能有圆满的解决, 于是不得不求助于前人的经验。”前人的经验已作为一种文化记录在民族的语言里, 我们语文课程所选择的内容都是本民族最优秀的文化, 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塑造人的才智生命、道德生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教我们学会生存

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人才的标准之一提了出来。人首先能够生存, 才能进行一切人类活动, 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我们知道《一个村庄的故事》说的是人类只有利用自然, 保护自然, 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否则, 人类将会受到自然的报复。这是在启迪我们人要很好的生存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黄河的主人》讲的是一位艄公战胜了惊涛骇浪, 像一位巨人一样挺立于黄河之上, 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他凭什么成了黄河的主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成了黄河的主人。”这不是在教学生生存的经验吗?学生会明白我们“凭着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到了大森林里会成为大森林的主人;到了太空, 会成为太空的主人;在人生的长河里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语文教给我们社会规则

社会规则是人类确立的一些共同的价值标准, 用道德、习俗、法律、制度来阐明或未阐明的共同遵守的规则。一个自然人变成了一个受社会规则约束的人, 才是一个社会人, 才会被社会所接纳, 才能立足于社会, 从事社会活动。在漫长的人类史中, 人们为了有序的生活, 已经形成了很多社会规则, 如伦理的、情理的、艺理的、法理的等等, 有的正在形成, 有的还未形成。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强迫学生遵守规划, 而是通过引导他们领悟到规则背后的精神价值, 并自觉维护。学生学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会明白长幼有序的道理;我们再看《穷人》里的桑娜, 自己五个孩子全指望丈夫打鱼维持生计, 已经够他受的了, 可是邻居西蒙死了, 西蒙的两个孩子成了孤儿, 桑娜毫不犹豫地把这两个孤儿抱了回来。“她的心跳得厉害,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标准驱驶她非这样做不可。她怕丈夫会揍她, 没想到丈夫和她惊人的一致, 这就是人性的良知, 没有规则的规则。学生受这些规则背后的精神所感动, 恻隐之心会逐步确立, 在日后的生活中定会自觉维护这些规则。这些例子使我们明白:语文是通过社会规则背后的精神、价值提升着学生的精神, 让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使自己的行为自觉的符合社会规则, 为社会所接纳。

语文引导着价值观

于丹在《论语心得》里说, 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他的性格、机遇和价值观确定的。我也认同这个说法, 因为价值观决定着人的态度, 态度决定着人的行为, 行为关系到人的命运。可见价值观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我们的教材里, 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里, 有大量的科学的价值取向的范例。学生学了这些范例, 会慢慢走向趋于真理的价值判断。因为学生是在向心理年龄, 社会年龄比自己大的多的人, 社会共同推崇的人学习做人做事。学多了定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 在日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时, 表现出一种从容和淡定。如, 学生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 收获的不仅是要遵守纪律, 还有牺牲一人, 保全全体的价值观念。

语文启迪智慧

“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 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因为智慧是创造之母, 智慧是幸福之花, 智慧是文明之梯, 智慧是和平之光。人类的智慧创造了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哲学是人类最高智慧。在我们的语文课程里或是通过故事, 或是通过寓言, 或是通过格言、诗词等形式来揭示一些哲学思想, 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智慧。如, 《刻舟求剑》、《鹿和狼的故事》等课文。智慧需自我构建方能生发出来, 是教不出来的, 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倡导的“熟读”、“体悟”、“对话”显示的正是教育启智的取向。

语文可以塑造高尚的人格。何为人格?即人的品性或品质。 (这里主要指道德品质)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幸福的最首要的因素是我们自身———我们的品质和性格。”从这里可以看出人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如何塑造高尚的人品?“这要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即社会问题、遗传问题、教育问题。在这里我们只讨论语文教育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

我们知道, 道德品质的塑造要遵循两个规律———社会规律和道德形成规律。道德形成规律指道德品质的形成要遵循一个过程, 即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对于道德认识的发展, 语文不是靠概念、说教进行的, 而是通过一个个清晰的、鲜活的、感人的道德形象的榜样力量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发展的。如学生学了刘胡兰、董存瑞、威尔逊船长等人物所树立的形象后, 会产生道德认识———爱祖国、爱人民是无尚光荣的。

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是密切地联系着的, 我们现在课堂上运用的情景再现, 表情朗读, 内心体验, 师生对话等途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道德意志的锻炼, 道德行为的引导, 在我们语文课“拓展与延伸”环节, 多有体现, 不必赘述。

从古至今, 道德教育最核心的内容, 最高的标准其实就是“爱”。而我们语文教科书里一篇篇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故事的内核都是“爱”。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种爱, 一个有爱心的人, 他爱别人, 别人享受到爱的阳光的同时, 也会去爱他、敬他, 他的内心是无比幸福的。学生有了仁爱的品格, 也便奠定了他幸福人生的基础。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 语文具有这种培养以爱为核心内容的道德品质的功能。

篇4:关于幸福的美文:谁给了谁幸福

非常欣喜地看到官方公布的这一结果,换个角度讲,这说明政府部门已经公开承认当前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进步,预示着政府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了。然而,在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标之下,存在的问题仍然讓人难解,更让“改革成果全民共享”这一承诺更加难堪。

首先,这样巨大的差距是如何养成的。拿着国家多年积累的百姓血汗钱再去赚百姓的钱,到头来功劳却成了个别人的专利,正是因为能力超强、成效显著,个别人便心安理得地年年拿巨额年薪。笔者无意去招惹那些拿巨额年薪的人们,自觉能力不够,但是斗胆问下:这种做法是否经过充分调研,13亿百姓是否真的心里服气?也就是说,在决策时,老百姓的意见是否真的没必要听取?

其次,在拟订这样的薪酬标准时,是先考虑到“让个别人先富起来”呢,还是先考虑到“社会公平”呢? 当前社会上弥漫的“仇富”心理如此严重,以及被查处的某些腐败干部贪污的钱财数额如此之大,都表明了我们在“社会公平”上出现了问题。网上曝光的个别干部为什么那么不经查,而且还很少听说网上曝光了却查不出问题的,这种现象尤其值得重视。收入分配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已经到了该严肃认真地反思的时候了。

上一篇:七年级下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一路欢笑,一路歌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