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2024-05-12

人才建设工作自查报告(精选6篇)

篇1:人才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人才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人才建设工作自查报告1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的悉心指导下,xxx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积极实施人才强镇战略,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现将人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为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提供组织保证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1、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党委委员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全乡的人才工作进行统一领导。

2、构建了以机关各科室、各村为主体的人才工作体系,畅通人才信息网络,努力形成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局面,为抓好人才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3、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和形势发展,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不断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改进方法,整合资源,全面推进人才工作。

(二)狠抓政策落实,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政策,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积极营造“创造机会,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搭建平台,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提高地位,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良好环境;认真落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2、加强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乡党委专题研究,把人才信息库建设和村社后备干部培养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实行专人负责,动态管理。进一步摸清全乡人才情况,为培养、使用、引进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3、强化人才工作宣传。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利用广播、专栏、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体对我乡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进行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建章立制,确保了人才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乡党委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完善人才工作制度,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1、落实党政一把手抓科技、抓人才工作。党政一把手切实加强对人才和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并做到亲自抓,负总责,通过党委研究,把人才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做到人才工作有安排、有目标、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责任明确、经费到位、工作落实。

2、继续完善人才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定各单位、各村要按要求及时向乡党委报送人才工作情况,并做好相关人才信息库的建设。人才工作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和重要事项,须经乡党委会研究决定。

二、统筹安排,加大投入,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一)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

按照市级相关部门的安排,组织年轻干部上挂到市级部门锻炼学习,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跟班学习,同时经常性的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对机关干部、村四职干部全年共开展各类培训23次,1800余人。

(二)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和建设

由乡党委牵头,市农发局,乡农服中心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4期,培训400多人次。先后组织了无公害蔬菜、猕猴桃种植、冷水鱼养殖等各类技术培训。

(三)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

根据返乡农民工的技术特点和再就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返乡农民工学习农业、商业、服务业等专项技术培训或提供有关的培训信息、资料,通过培训使他们每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以帮助他们再就业或创业,同时为他们在家乡创业提供技术支持。

(四)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

认真实施大学生志愿者和“三支一扶”计划。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分别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要求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利用时间,上挂政府学习锻炼,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全面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素质。

人才建设工作自查报告2

县人民医院20xx年人才工程建设工作总结面向21世纪,卫生事业要快速发展,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科技人才;事业的承前启后,更要培养选拔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20xx年,医院加强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人才工程建设方面加大了力度。

1、大力弘扬先进

对取得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奖励,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报道,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2、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能者上,平者让,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通过竞争上岗,使德才兼备,开拓意识强,有创新精神的人员施展了才华。通过干部岗位交流,有效地实现了人尽其才。人事制度的改革给医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更激发了全院职工的工作热情,加快了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科室的科研活动

在经费、时间、人力、物力方面给予极大支持,20xx年医院科研立项两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余项。

4、鼓励自学成才,对专业对口的自考毕业人员在全院职工大会上给予表彰和奖励。

目前,提高原有学历取得各专业毕业文凭的医护人员有60多人。支持医务人员在职考研,并制定了有关政策,以利于吸引读研毕业后继续回医院工作。20xx年医院考取1名研究生。

5、多次为医务人员举办有关知识讲座,以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事故防范意识。

20xx年,医院为各级各类医护人员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医疗安全教育,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针对各科工作特点,讨论医疗事故隐患;还组织了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理论培训及急救技术训练,使医务人员进一步巩固了知识。一些新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年轻医生们更觉受益匪浅。

6、通过多种渠道选拔、引进人才。

20xx年从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医学院、江苏大学医学院等高等医学院校选拔录用了品学兼优的应届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11名。装修了新分配人员集体宿舍,并完善了生活、通讯设施,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并充分施展才华,为加强医院的专科建设和后备人才队伍打好了基础。20xx年还从外省三级医院引进了1名肾内科硕士研究生。为留住人才,奖励给引进的专业人才120平方米的新住房一套,并浮动两级工资。

7、重视人才培养,在医务人员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

加快外出进修培训速度,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外出进修深造。20xx年,医院共选派出各科优秀人员外出进行心血管、肿瘤、妇科、内分泌等专科进修,并分批组织近30名医务人员外出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有效提高了各专科的诊治水平。为了培养短、平、快的急需、特需人才,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来院查房、门诊,对本院中青年医师传、帮、带,事实证明,这种形式见效快,受益面广。人才高地的构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不可掉以轻心。

医学领域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之间的竞争,又是人才管理体制和模式的竞争。因此,县人民医院正着力于创建良性的软环境,触发人才潜能的发挥,用各方面的优势,去建设一个技术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医院。

人才建设工作自查报告3

市目督办:

20xx年,市投促局认真按照《关于做好<20xx年xxx市人才建设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自查总结的通知》(x组通【20xx】73号)文件要求,结合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招商引智”活动,引进了一大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大力抓好以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人才建设工作,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现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建设,确保推进人才建设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了局人才建设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锐任组长,按照党管人才重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局党组今年召开了3次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工作。

二、多措并举,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把人才工作提到战略性的高度,以引进高端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为重点,以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为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促进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加快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一是制定本局人才工作计划。二是建立本局及投资落户企业优秀人才、引进人才信息库。三是将人才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做到人才工作经费落实、人才培养等投入得到保障。三是组织本局各类优秀人才开展业务培训,搞好继续教育工作,提升人才素质。四是采取公开电话,单独约谈等形式广泛听取人才意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及时帮助解决各类人才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题,今年以来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锐召集我局优秀青年人才和到我局工作的20xx年xxx市首批人才进行约谈两次,面对面的听取他们工作中生活中的问题,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五是今年以来以庆祝“七一”建党节为契机,表彰我局优秀青年人才,树立了典型,加大了宣传,激励全局干部职工在工作中积极向优秀青年人才学习的愿望。六是努力为我局优秀人才搭建事业平台,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局党组非常重视市委组织部分配给我单位的xxx市20xx年引进的首批人才3名同志,他们已经到重点岗位上得到了充分的任用,施展了他们的能力。七是认真做好了20xx人力资源统计工作。

三、突出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相结合,依托产业引进人才

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紧密围绕加快产业发展,认真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大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大高端企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

(一)发挥信息服务产业区位优势,加大企业引进力度

加快我市创意产业聚集,促进产业提升,充分发挥xxx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的人才优势,新洽谈了维纳软件、德迈安科技、上海中晟易键通、华域数字项目,新签约了北京鼎讯同创等软件信息服务业项目,为加快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基地奠定了基础,并以此为产业凝聚核心,吸引涉及信息服务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入驻我市。

(二)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提高高科技项目的孵化能力

加大了对拉法基、普什宁江、银河都机等龙头企业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存量企业不断优化提升,依托入驻的高科技龙头企业,引进成长型、科技型孵化企业,培育新兴企业、培育产业化产品,加快企业向生产型、规模化发展,缩短研究、孵化向规模生产的周期。

(三)加大政策扶持,优化企业投资环境

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强化政策导向,大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氛围,形成能够极大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体制机制。一是配合修订完善了《xxx市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二是制定了《关于推进xxx市软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四)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健全投资促进组织机构

在原有“四个专职”投资促进中心和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海峡西岸经济圈四个工作组基础上,建立“四级”工作例会机制,定期召开市长办公会、项目现场办公会、企业家联席会、投资促进业务工作会等,为招商引资、项目有效推进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通过《xxx市社会投资重大项目推进情况专报》形式,有力有效地推进了项目的签建进程。

(五)坚持突出“效率”和“服务”两大主题,深化企业服务

切实加大对企业支持服务力度,强化土地、能源和水、电、路、气、讯等配套设施各类要素保障,不断夯实企业发展承载基础。建立了工业项目准入评审制、重大项目备案制、“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在为企业服务、项目管理服务方面更加规范和高效。建立了项目推进工作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将各部门投资促进目标完成情况、项目引进和促建、有效投资信息、企业服务第三方测评等指标全部纳入了考核内容,有力促进了投资促进工作的全面推进。

(六)以效能建设为抓手,大力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振兴年、投资促进年、改革突破年、管理提升年”的工作要求,坚持办实事、求实效,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接受群众监督。严格遵守机关制度,实行“亮牌上岗”,工作时间内佩戴工作牌,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进一步创新学习模式,提高业务能力。继续以“产业我推介”的创新学习模式,备课讲课,真正做到“人人精通产业工作,个个熟悉全局工作”,不断提高干部业务知识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目前,讲课已达多次,学习内容涵盖了城镇规划体系、外商投资企业知识、LED产业信息集成知识、生物医药产业信息集成知识、BPO概念知识、世界酒店业发展趋势等。

(七)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

积极利用宣传媒体、招商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公开工作。综合利用投资洽谈、旅游推广、文化交流、房产博览、节会活动多种渠道和各类平台,借助国内外知名媒体、第三方咨询机构、商(协)会等中介组织,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对外宣传的覆盖面,全面宣传推介xxx,提升xxx的知名度和形象。通过邀请国内外和省市各大媒体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模式,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我市“凤凰涅槃、欲火重生”的对外开放新形象、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吸引了多个国内外政府及知名企业等来我市考察访问。先后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大集团、大企业、大型商会到我市投资考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洽谈重大项目28个,包括xxx青城国际乐龄社区项目(暂定名)、华润万家大型综合商场项目、大润发二期项目、xxx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项目、民族文化产业园、华森新科技电子基因芯片成果产业总部基地项目、广州市一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空气动能发电技术项目、永达电梯、平板电脑应用项目、银杏种植基地项目、熙可猕猴桃基地项目、茶溪谷观光旅游生态园项目等优质项目;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1个,包括VTPxxx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时空之旅项目、熊猫天地项目(含五星级酒店)、CBD金融中心项目、精文国际商业中心项目、新加坡康威国际医疗城项目、天府国际·凤凰城项目、上海雪榕食用菌产业园(二期)、广州市一杰医疗器械生产项目和鹤鸣珍稀水果及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园项目;新开工重大项目62个,包括香江家居综合商场项目、xxxxxx益生健康中心项目、瑞士-xxx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凯撒里兹国际酒店管理学院)项目、太阳能发热产业园项目(一期) 、华西所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中心项目、无功补偿元件成套装置装配及制造项目、青城中国道茶生态观光园项目、有机蔬菜水果示范园区项目、三文鳟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大量项目的引进、落地建成投产有力地助推了三次产业振兴跨越,为我市经济发展与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引进了一大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切实抓好了以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人才建设工作。

四、扎实开展“招商引智”工程,招揽各类所需人才

结合工作实际,以项目引进为契机,开展引才引智活动,通过着力引进高端项目,引进了一大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一是大力推进北京鼎讯同创技术有限公司青城山软件研发中心项目。该公司作为国内专业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人力资源信息化领域具有丰富的研发及运营经验,力争通过该项目的落地,引进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二是全力推进我市与美国华域数字娱乐有限公司和xxx华域欢乐数字娱乐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华域数字影视制作基地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引进好莱坞顶级技术专家和一流的制作团队入住xxx,用好莱坞最新理念和最先进的制作技术,建设由数字影视制作区、数字影视培训和数字影视展示区等构成的数字科技产业基地——xxx《华域数字影视制作基地》,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科技和文化企业,着力为我市引进一大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人才建设工作自查报告4

xxx人才工作服务局:

根据xxx人才工作服务局《关于开展20xx年人才工作预考核的通知》(x人才发〔20xx〕35号)文件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就有关情况自查如下:

一、充分发挥职能,推进人才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为认真贯彻《xxx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报告制度》、《20xx年xxx市人才工作要点》、《xxx市20xx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的通知精神,我局制定了《市民政局20xx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点》、《xxx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小高地”(20xx-20xx年)建设规划》、《xxx市民政局20xx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小高地”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市民政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局党委会议,研究推进全市民政系统人才工作。安排好工作计划,重点就社区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二、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健全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奖励项目经xxx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给予20xx-20xx年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取得社会工作师(中级)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3000元。xxx市民政局根据要求,组织协调各县(市)区民政局,积极做好资金发放工作。符合发放社会工作师一次性奖励金人员共127人,共发放资金381000元,并于20xx年2月初前完成资金发放工作。9月在全市组织发放20xx年社会工作师一次性奖励,20xx年社会工作师考试合格38人,共发放114000元。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认知度

组织开展了以“牢记社工心,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社工宣传活动。通过街头展示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服务咨询等形式,普及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知识,展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成果,营造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提升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与认同度,为加强新时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形象和服务成效,激励鼓舞了广大社会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训,提升社会工作者能力

根据《关于实施20xxxxx市本级人才项目的通知》(x人才发〔20xx〕128号)精神,为提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能力素质,适应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和专业实物推进的需要,xxx市民政局委托xxx市启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各县(市)区举办全市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各县(市)区民政局与xxx市启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共同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工作,截止目前,以培训近八百人,提升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为促进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服务,积极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提升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经市政府批准同意,于9月中旬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xxx市社会工作高级研修班,参训人员为xxx市社会工作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人员,各县(市)区民政局分管领导,社区和社会组织具有中级职称的社工师共计48人。通过培训使社会工作者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对社会服务项目的督查,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服务需求

为确保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安全运行、健康发展,根据xxx民政厅《关于印发<20xx年xxx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民办〔20xx〕40号)精神。20xx年福彩公益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主要有“三留守”关爱、社区矫正、贫困人口、困境儿童、三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项目以机构为主体,社区搭建支持平台,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带进社会资源。根据社区的入户走访情况,从中发现社区居民的生活、心理、精神、健康等需求,为社区贫困人口、特殊人群、老年人、“三留守”人员、困境儿童、社区矫正人员、涉吸毒人员、城市流动人口等开展个案、小组、以及社区工作,为家庭和个人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提供专业的技巧和方法。自协议签订之日起,社会组织根据具体项目实施内容与范围,派遣专业社会工作人员进驻项目社区,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截止目前,已向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拨付总经费的80%,每个项目16万元,10个项目共计160万元。所有项目确定个案工作252个,已完成230个,完成项目需求的91%,服务334人次。所有项目确定小组工作116个,已完成102个,完成项目需求的87%,服务1423人次。所有项目确定社区工作106个,已完成91个,完成项目需求的85%,服务12206人次。所有项目确定社会工作宣传40次,已完成35次,完成项目需求的88%,服务2130人次。社工机构在专业服务方面,满足项目的相关要求,能够按照计划开展工作,为社区提供了为老、为小、残障关爱、社区融入等服务内容。同时社工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也在服务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使服务流程更加完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调动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社工融入了社区,形成了社工与社区居民积极互动的氛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服务效果。

六、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筹备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工作。为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成立xxx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协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团结和服务广大社会工作者,积极推进xxx市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行业化建设,推进xxx市社区建设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加强社会工作调查研究

针对近年来xxx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和成效调查研究,对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提出建议。通过调查研究,促进xxx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的发展,努力使社会工作与全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着力破解专业社会工作前沿理论、重点政策和实务推进中的难点、瓶颈问题,深化研究、交流与合作。

(三)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监管

要加强对项目实施主体和派遣社工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把好参与实施项目社工的资质、人数、服务时间及服务质量等关口,建立考核登记台账。对工作中不履职、不作为等情况,责令限期整改,确保项目高效运行。加强项目经费管理使用,严格执行xxx项目经费管理使用有关规定。

人才建设工作自查报告5

20××年,我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培养、引进、使用好人才当作战略任务来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扎实开展各项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单位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市移民办成立于20××年,是xxx市人民政府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直属事业单位,机关核定参公编制22人,内设综合科、规划安置科、后期扶持科、计划财务科、移民信访科、纪检监察室6个科室,现有人员22人。其中,大学本科7人,大学专科12人,中专1人,高中及以下2人。

二、20××年人才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我办调整充实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主任赵武贵任组长,副主任张平、胡小艳和邹德伟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并由办公室承办日常事务。明确各科室工作责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落实,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各科室,努力为人才队伍建设多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我办原有参公事业编制15名,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2名,但实有人数22名,超编5名。今年通过党组的多方努力,争取到市编办为我办增加编制5名,目前我办现有参公编制22名,实有人数22名。该项工作的落实,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为留住人才、发挥各类人员在各自岗位的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强化理论学习,改进人才工作

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我办利用单位每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议精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以及有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人才工作等材料,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坚持实用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一年来,我办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机制,建立全面灵活的移民干部队伍培养理念,运用全面与重点结合、规范与灵活结合的培训方式。一是积极开展公务员网络在线培训学习。要求全体干部不折不扣完成今年的各项培训学习任务,并将在线学习情况和考试合格率作为公务员个人考核、任职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同时发挥好在线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举一反三,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提高能力水平和管理素质。今年机关全体公务员的在线学习率100%,考试合格率100%,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二是抓好干部业务知识技能培训教育。一方面结合移民工作实际,坚持组织有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和乡镇移民干部参加的大型学习培训,集中学习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471号)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20xx]17号),组织全办职工认真学习与移民工作密切相关的《招投标法》、《国土法》、《建筑法》等专业法律法规,定期进行自学与集中培训,使职工在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真正实现依法行政。另一方面积极参加xxx市移民办等上级部门的组织的业务培训,让广大职工进一步丰富业务理论,深吃透移民政策,掌握了解做好移民工作的方式方法。三是积极开展对移民的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移民搬迁安置后,由于生产方式和就业渠道的改变,给移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解决移民实际问题,我办积极向省、xxx市移民办反映并争取移民培训的相关政策,每年下达农业生产培训指标20××人次,就业技能培训指标100人次,为移民适应坝区农业生产技术和提高务工就业技能及个人素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今年在继续开展移民大、小春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的同时,根据移民意愿并结合市场需求,投入资金25万元,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开办了以蜀绣、月嫂和家电维修为主的移民技能培训班,培训移民300余人,目前,已有194名移民领取了职业技能合格证书。

20××年以来,我办人才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人才工作宣传需进一步加强,人才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力度还不够。我办将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增添工作措施,力争使我办人才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人才建设工作自查报告6

工作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局以“重培养、抓引进、优结构、促激励”为主要思路,立足长远规划、创新用人思路、用活体制机制,充分整合资源、优化队伍结构、激活队伍活力,为全市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将人才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引进情况

我市招商引资、投资促进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针对投资促进重点工作的需求,有针对地引进紧缺人才,并严格按照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和程序做好引进工作。人才引进方式主要是,先向市上上报人才需求计划,再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相关专业人员。

二、人才选拔与任用情况

我们深谙人才的领跑作用,在工作中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用人所长、任人唯贤。对各种热爱投资促进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突出工作能力和优异工作业绩的人员,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领导评议、群众测评、竞争演说等相结合的方式予以选拔和任用,以此推动我市招商引资、投资促进事业蓬勃发展。

三、人才培训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尤其针对招商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培训长效机制。一是与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仲量联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借力仲量联行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扩大我市的招商引资影响,邀请仲量联行相关人员对全市招商引资人员进行了5次授课培训,提高招商引资部门专业化技能。二是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专业学历水平、考取执业资格、提升专业职称级别。三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严格考核,不断完善综合能力和绩效考评激励机制。

四、人才使用效能情况

我局把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发挥队伍优势置于首位,从福利待遇、激励机制、工作环境、人文关怀等方面,为人才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措施,有力提升了人才使用效能。但从投资促进部门多年来一直沿袭的体制机制来看,仍缺少吸引人才的优势和条件,如人员力量较薄弱导致的工作强度较大,而福利待遇偏低等问题,这些都迫切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改革,以更多地吸引人才加入。

篇2:人才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工作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局以“重培养、抓引进、优结构、促激励”为主要思路,立足长远规划、创新用人思路、用活体制机制,充分整合资源、优化队伍结构、激活队伍活力,为全市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将人才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引进情况

我市招商引资、投资促进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针对投资促进重点工作的需求,有针对地引进紧缺人才,并严格按照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和程序做好引进工作。人才引进方式主要是,先向市上上报人才需求计划,再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相关专业人员。

二、人才选拔与任用情况

我们深谙人才的领跑作用,在工作中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用人所长、任人唯贤。对各种热爱投资促进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突出工作能力和优异工作业绩的人员,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领导评议、群众测评、竞争演说等相结合的方式予以选拔和任用,以此推动我市招商引资、投资促进事业蓬勃发展。

三、人才培训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尤其针对招商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培训长效机制。一是与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仲量联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借力仲量联行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扩大我市的招商引资影响,邀请仲量联行相关人员对全市招商引资人员进行了5次授课培训,提高招商引资部门专业化技能。二是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专业学历水平、考取执业资格、提升专业职称级别。三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严格考核,不断完善综合能力和绩效考评激励机制。

四、人才使用效能情况

篇3:人才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一、体育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多年来在各级体育部门的努力下, 我市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体育人才。

(一) 教练员队伍情况

目前, 全市有专业竞技体育教练员77名, 其中:高职15名, 中职41名, 初职21名。本科以上学历51名, 占全部人员的66%;专科学历20名, 占全部人员的26%。50岁以上的有23名;41-49岁21名;31-40岁19名;30岁以下14名。

(二) 运动员情况

我市现开展田径、游泳、跳水、射击、自行车、摔跤、拳击、跆拳道、体操、艺术体操、举重、柔道、散打、皮划艇、赛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排球、足球等21个项目, 在省体育局注册运动员近800人, 在市体校及各县区体育系统训练运动员只有大约400人, 2008—2011年向省队输送31名运动员。

(三) 群众体育管理人才情况

我市现成立有31个体育协会、16个体育俱乐部, 每年组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在400多场次以上。其中不乏国际徒步大会、香港明星足球赛等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的体育活动。目前, 市级直接从事群众体育管理的人才仅有4人 (体育总会2人、群体科2人) 兼职, 各县区均为文体局干部兼职, 没能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各协会的活动指导与监督。

二、体育人才队伍面临的问题

随着创建体育名城任务的加重, 特别是省内兄弟市体育工作的不断进步, 我市体育人才队伍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有:

(一) 运动员训练体制问题:

我市现在极需正规的体育运动学校。河北省11个市, 7个市有体育运动学校, 只有秦皇岛、张家口、衡水、邢台没有。没有体育运动学校造成了招生难、生源没保证的问题。

(二) 高水平教练员队伍问题:

我市体育专业人才和高水平教练员缺乏, 教练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目前市业余体校开设21个项目, 有教练员54人, 其中有伤有病及临近退休而不在执教岗位的近10人。由于受指标限制, 长期以来不能引进高水平教练, 造成赛艇、跆拳道、拳击、跳水、网球、羽毛球等项目只能采取临时聘任的办法, 不仅制约了项目发展, 而且也影响了教练员训练积极性。按照市体校目前开设的项目规模、再根据男女、甲乙丙各组竞赛要求、体育运动规律和省内其它地市规模, 市体校至少应配备65名教练员。

(三) 运动队伍管理机制问题:

长期以来, 我们在教练员、运动员及其它体育人才的奖励制度、激励机制、培训进修、升学升职就业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有效的、规范的具体措施, 更缺少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 造成了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良倾向。

三、2010—2020年秦皇岛体育人才培养需要采取的措施

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 2010—2020年期间, 我市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加快体育人才的发展。

(一) 改革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加强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实施意见》, 要大力加强我市运动员文化、职业教育工作, 切实解决运动员学训矛盾。市体校作为秦皇岛市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的龙头, 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基础设施上都为联合办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拟以市体校为载体, 依托国家正规学校的专业体育教学, 开创一种促进青少年业余训练和专业选手选拨的体育学校模式。

(二) 调整项目结构, 突出地方特色。

综合考虑我市的经济和场馆设施条件、教练员队伍状况、运动员人才资源等因素, 根据省运会设项的趋势, 依靠省自行车中心、游跳中心、水上中心调整项目结构合理布局, 扬长避短, 突出重点, 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我市现开展21个项目, 围绕下届省运会任务和我市实际情况, 根据“有所为, 有所不为”, 集中力量把现有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做强, 形成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的项目群。巩固和加强重竞技、射击、水上、自行车等传统优势项目, 进一步加大投入, 挖掘潜力, 扩大优势。对潜优势项目田径、游泳、跆拳道、羽毛球等项目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 以培养尖子选手为重点, 带动整个项目的发展。加快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等项目的社会化步伐, 走产业化的道路。

(三) 改革管理机制,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 教练员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各个运动项目技术水平的提高, 实践证明, 实现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 必须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教练员队伍。教练员的选拔培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工程。建立完善政府特殊津贴选拔、各类优秀人才推荐等制度, 积极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拔尖人才。加大高水平教练员引进力度, 制定引进优秀教练员和特殊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实施办法。

(四) 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加大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力度, 保证竞技体育规模、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

1、增加竞技体育训练竞赛专项硬件设施建设经费。

维修改善训练馆设施条件, 充分保障运动训练的需要。

2、加大对青少年训练的投入力度,

对管理规范、成绩突出输送率高的单项给予重点投入。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中竞技体育经费的使用比例, 将运动员伙食费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列支。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的有形和无形资产,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和兴办竞技体育事业。

3、制定完善各种奖励激励政策。

以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全市青少年训练的健康发展。我市制定出台了省运会奖励政策、奥运会、全运会奖励政策以及向高水平运动队输送奖励办法。随着经济发展还要不断完善增加。

(五) 多渠道培养体育产业人才。

篇4:人才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三、踏石留印,积淀人才小高地建设新经验

(一)领导重视,观念更新,开创人才工作新格局

自治区各级领导对小高地建设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视察广西时,十分关注小高地建设。2010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视察广西时曾亲临广西百色现代农业小高地视察;2006年4月,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奇葆曾到柳州、桂林的小高地进行视察指导。2014年7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开放合作聚贤纳才的活力,强力打造一批人才优先发展示范点,激活全区人才事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人才小高地能够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关键是制度设计的优越性,切合广西实际,制度建设就有了适宜土壤,工程建设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小高地建设的成功实践,首先是人才工作观念的革新,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深入人心,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为全社会共识,促进了人才工作新格局形成;其次,成功拓宽了人才开发和集聚的新形式和新途径,形成了富有成效的人才工作新机制,成为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示范和标杆,推进了全区人才政策、人才工作机制的完善,带动了全区人才工作的全面进步;第三,小高地制度设计中“聚集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发展,提升民生质量”建设模式已基本形成;第四,在运行模式、建设内容和工作机制上做出示范,引领市(部门)级小高地建设运行,推动全区小高地集群的整体进步。

(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探索人才开发新途径

各小高地不断实践,在人才开发和使用方面探索出了多种成功途径,其中包括:以项目为载体,快速聚集高层次人才的方式;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高层次人才为广西发展献智献策的方式;以领军人才为龙头,柔性引进人才团队为广西服务的方式;通过异地学术交流,提升本地人才的方式等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得到了有效地实践。目前,大部分小高地活跃着一批来自世界各地“候鸟式”和“联姻式”的人才,与小高地进行项目联合研发的达500项。为吸引人才,各载体单位通过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薪酬福利等各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了优越的生活待遇和工作环境,凝聚了人心。许多载体单位,对引进的人才,给予薪酬待遇全单位最高,住房条件全单位最好,工作环境全单位最优,各种优惠政策享受最多,形成一个人才济济、受行业瞩目的“人才特区”。小高地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聚集。

建设小高地,不仅带来了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更树立了人才工作的新理念。在科学人才观的指引下,各地各部门通过小高地的建设,牢固树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观念;牢固树立了面向市场找人才、在竞争中选择优秀人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拔尖和领军人才的理念,正是这些人才工作理念,进一步开拓了人才工作视野,创新了人才工作方式,开创了人才工作局面,推进了各级小高地健康快速发展。小高地建设所带来的人才观念的转变,成为小高地工作最重要的成果。

(三)切合实际,选准载体,搭建人才创业新平台

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与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在聚才引才方面欠缺“硬实力”,但广西也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正是基于对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充分认识,广西坚持从经济实力、科研水平、人才基础出发,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辐射带动”的思路,在建设载体的选取上,紧紧依托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学科,以及优势企事业单位,是小高地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的经验。由于结合广西实际,遵循突出产业、资金、科研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则, 人才小高地大多数属于我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学科,项目和产品的研发水平都处于国内一流水平,不少产业富有广西特色,科研和生产的优势明显。重点加优势,建设载体的准确选取,为小高地建设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形成了覆盖产、学、研乃至行政服务等领域的集群式人才开发新格局。

(四)集中力量,特殊倾斜,构建政策新体系

完善政策体系和创新人才激励保障的政策措施,是小高地聚才引才效应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2004年以来,自治区制定了小高地建设实施办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项目化管理办法等政策,明确了小高地在资金投入、土地、税收、引才、引智、人才培养、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以及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的优惠政策,给予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分配自主权,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推行兼职兼薪,探索股期制、协议工资制;综合调配优质培训资源,优先考虑小高地中青年人才培养需要;强化项目化管理,分类完善项目资金激励机制、新增效益分配机制、绩效评估与淘汰机制,层层分解任务,使主管部门、载体单位和各类人才共享动力、共担压力,激发创造活力。从2005年最初的项目化管理,到2013年实施分级考核,小高地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小高地的优胜劣汰、促进良性循环,体现了小高地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根据初步统计,自治区级小高地先后出台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政策350多项,形成并构建了小高地的基本政策框架。各市、各部门及小高地载体单位根据自治区小高地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定配套措施,形成人才开发、绩效考评、优惠待遇、科研制度、激励制度、资金管理等配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机制,促进了高层次人才的快速聚集和有效发挥作用。

(五)产学研用结合,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新发展

通过人才引进,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建设小高地的根本目的。各地各部门在小高地建设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一目标,立足于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实现了人才与项目对接,人才与产业互动,使人才工作服从服务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各小高地建设各方做好人才工作的内动力,实现了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快速推进,两者相互促进,实现了良性循环。十年来,小高地在促进我区产业发展尤其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nlc202309032119

四、寻求突破,再创人才小高地新辉煌

(一)清醒认识,人才小高地建设进入“瓶颈期”

小高地紧紧依托“三重一优”领域,载体类型、分布及体制、机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小高地十周年建设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形成了较强的人才聚集机制,在高层次人才及其人才团队的引进、培养、使用,产学研结合,人才与项目对接、人才与产业互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预想效果,形成了品牌效应,展现了广阔前景。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小高地建设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面临新的困难和新的问题。

1.建设重点必须适应经济社会新形势新要求

小高地由最初的13个发展到目前的50个,数量上的提高并不意味着质量上的提升,是将小高地建设重点放在继续扩大规模,还是调整方向由扩面向抓小高地质量提升转变,涉及小高地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制造业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产业发展的未来导向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小高地建设必须准确把握和适应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趋势,在小高地数量适度扩大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提升小高地建设的结构性质量,将小高地建设的重点转向适应产业发展趋势、体现广西资源特色、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建设领域。

2.人才小高地机制体制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

小高地建设还缺乏科学有效的高层次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一是激励政策缺少明确的绩效目标指向,难以与载体单位发展规划相结合。不管是引进什么水平的、什么学科的高层次人才,考核指标大多是静态的、一刀切的,这样的考核指标既不利于激发高层次引进人才的科研积极性,也不利于小高地整合自身资源,做大做强其主研产业。二是对于高层次引进人才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由于担心人才流失,考核指标更多偏重于定性而非定量,造成看得见投入,却难以看到产出实效。

小高地建设还缺乏有效的遴选和竞争退出机制。现行的小高地遴选机制、政策倾斜带着浓烈的“马太效应”,遴选评价标准更有利于大、强、富的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体制内的企事业单位,这对未能入选小高地建设项目但成长性较高的微、小单位尤其是民营小微企业形成了挫伤。由于缺乏科学的遴选机制,小高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地域间欠缺合理的规划,导致结构布局局限明显,产业关联度低,是目前小高地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由于小高地的行业分布离散度较高,各个小高地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短,辐射能力有限,难以有效发挥带动作用,制约了人才的集聚、人才团队的形成和人才链的延伸。同时,小高地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已成为当前小高地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退出机制的缺失,导致管理部门对入选小高地载体单位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个别小高地载体建设单位疏于对小高地的管理与效用的发挥,小高地仅是获取资金和项目申报的一个手段,未能实现小高地建设之初的承诺和发挥小高地人才集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3.建设载体的管理水平必须进一步提高

小高地管理水平低的问题涉及多个层面,既有小高地管理的牵头负责部门在政策管理、协调推进、监督指导、考核奖惩等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各地方人社部门在具体负责、上下沟通、配套服务等不到位的问题。同时,部分小高地载体建设单位对小高地建设不够重视、人才工作意识淡薄、内部管理脱节、参与意识欠缺等,出现重评审、轻管理,重资金、轻投入,重形式、轻内容等种种现象;联合体小高地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导致成员彼此缺乏合作热情。尽管各小高地均已按规定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工作机构,但只是最基本的“制式”机构,还没有真正进入内在和深层的机制层面去影响小高地建设,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性环节所必须具备的制度和机制方面,如专项资金使用立项审批、内部审计、项目审计等,仍须亟待完善。

(二)下一步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如何突破小高地发展瓶颈,进一步提升小高地建设水平,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面实施广西小高地提升工程的核心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2010年第三次全区人才工作会议出台的《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等“1+3”人才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小高地建设提升工程。结合上述文件精神,在回顾总结小高地十周年成效、查找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同时,对于下一阶段如何全面实施提升小高地建设工程,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推陈出新,优化结构,继续遴选新的人才小高地

现有的自治区级50个小高地,前3批建设期都已超过5年,自身造血功能已经建立,且其依托的建设载体是本身基础较好的优势单位,为使有限的专项资金能发挥更高的效益,辐射带动更多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行业领域和企事业单位,建议对2009年以前建立的小高地停止常规扶持性专项资金资助,继续遴选新的小高地。到2020年,在全区建成70个自治区级小高地,形成一批国内有影响的品牌人才团队。

2.提质增效,从追求数量向专注质量转变

十年来小高地建设,部分是在高端人才比较缺乏,甚至是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设立的,但经过几年努力,引才聚才有了较大突破。当前要提升小高地的建设水平,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发挥好人才作用,因此必须在遵循原有的小高地建设原则与思路的前提下,提出创新主导的路径,及时调整小高地的建设方向:即今后广西小高地建设的重点由从追求数量的增加向专注质量的提高转变,从广种向深耕转变。用足用活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精品,提升水平,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快速聚集和小高地作用的有效发挥,切实提升小高地的建设质量。要依托小高地推进各类创新创业基地和平台建设,提高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吸纳和承载能力。支持一批高层次人才资助创办与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配套的各类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3.增加活力,建立完善人才小高地评估、激励、退出机制

建立小高地的评估机制,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进,运用好评估结果,实行奖惩措施。建立优胜劣汰的激励竞争机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小高地评估,建立退出机制。具体措施为:(1)2009年以前设立的小高地,从2015年起停止常规扶持性专项资金资助,保留小高地称号,继续享受小高地政策,具备条件的可申请奖励性资助,即以奖代补。(2)2011年以后设立的小高地建设周期为五年,从批准设立之日算起,建设期内享受常规扶持性专项资金支持,建设期满后停止常规扶持性专项资金资助,保留小高地称号,继续享受小高地政策,具备条件的可申请奖励性资助,即以奖代补。(3)考核评估为不合格的小高地,从评估下一年度起停止常规性专项资金资助,也不再保留其小高地称号。(4)建设期满后或被取消小高地称号的小高地原建设载体不能以同一或相近的建设主题再次申请设立小高地。

nlc202309032119

4.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措施

在原有小高地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过去十年的总结回顾,以与时俱进的思路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特殊政策措施,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降低人才准入门槛,营造良好的聚才环境。进一步打破所有制、部门、地域界限,扩大引领范围,充分发挥小高地集聚、培养和承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特区”功能。强化小高地项目化管理,完善项目资金激励机制、新增效益分配机制、绩效评估与淘汰机制,全面提升小高地建设水平。形成健全有效的退出机制。现有政策明确规定了五年建设期未达要求和考核不合格撤销资格两种退出的情形,但欠缺具体可操作的退出评价标准、考核体系及奖惩机制等,必须加以细化。同时,小高地还应区分不同情况增加其他有效的退出机制,比如,载体条件变化时(如领军人物变动、经营情况大幅变动等突发性因素)应有中途退出机制;外部条件变化时(如行业生产方式、市场形势等进步或退化因素)应有调整性退出机制。今后,小高地要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从注重事后的评审向事前的培育引导转变,从重评审向重建设管理转变。如果通过建设小高地,人才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是提高而是下降了,经济社会贡献不是进步而是退步了,就应该取消小高地的资格。特别是对由多个建设载体单位组成的小高地联合体,要积极探索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要加大资金监管力度,确保资金的使用投向方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在小高地建设引导方面的作用。

5.依托平台,提升层次,强力打造人才聚集区

加大平台建设力度,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突出团队建设,切实形成规模效应,打造人才聚集区。要紧紧围绕小高地的建设目标,选择各类载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运用各方面的力量。在小高地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引进八桂学者和特聘专家,将小高地建成区域性、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科研平台和创业基地。要打破城乡地域界限、企业校所界限和公私所有制界限,加强统筹、发挥特长,鼓励合作、公平竞争,集中力量打造聚集高层次人才的优秀平台。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对各载体大型科研设施实行资源共享,提高设施利用率。各小高地要借助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交流会、论坛等方式,形成聚才引智机制,及时跟踪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以此发现人才、引进人才,使小高地科研始终保持前沿性、前瞻性。

6.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再造人才工作新格局

小高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继往开来的人才开发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部门要建立管理机构,在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加强指导,落实监督,努力形成职责分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结语

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十周年取得的丰硕成果、显示的旺盛活力、展现的广阔前景,归根到底在于遵循了人才开发规律,因此,全面实施人才小高地提升工程必须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人才观,准确把握人才开发的基本规律,通过破解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创新人才激励保障的政策措施,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搭建平台,使人才这个最重要、最能动的生产要素真正解放;必须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人才小高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才的优先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人才工作会上指出的“要抓住当前建设战略支点、强化发展支撑这样一个时机,顺应群众发展的愿望,搭建好一些好的平台,起到聚集人才的作用。现有的平台要不断地总结,把它建设好。比如人才小高地建设……与产业的发展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配套,党委政府重点发展什么产业,工作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人才工作就相应地跟上去”。

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的背景下,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一定能切实提升水平,不断向纵深发展,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形成人才辈出、活力迸发、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生动局面,为广西建设成为西部重要人才聚集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小高地打下坚实基础,为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步伐,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篇5: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海勃湾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乌海市委党校、乌海市行政学院、乌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2010 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 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 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 400 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 10 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 40 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 30 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 7 次,培训人员 30余人。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海勃湾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 20 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 4000 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形成,我区不断创新引人用人机制。一是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海勃湾区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班子、调动干部队伍活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了公开考选、竞争上岗、全程征求意见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根据《海勃湾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继续做好干部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落实,着力构建“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营造了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三是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优劳优酬、公平合理、能升能降的分配制度。同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职工队伍当中,打破用人方面的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身体体检的程序,公开招考了环卫局副局长 2 名、检察院副院长 2 名,公开选拔名备干部 47 名,公开招聘教师 45 名。此外,还通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接收 2010 高校毕业生 13 人;招收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高校毕业生 44 人通过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促成人才引进 412 人。2010 年,我区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短缺,人才队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慢;受地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才的引进仍然面临着较大困难,人才总量规模要继续拓展等问题。在 2011 年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和乌海市相关人才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工作全面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2011 年 1 月 25 日篇二: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近年来,xx区紧紧围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用好现有人才”这一人才战略核心内容,大力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在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分布状况等更趋优化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现将2010年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和宣传,落实工作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我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根据我区《xx区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年初人才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我区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加强人才工作宣传。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大力开发人才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今年我区从继续加强人才宣传工作,积极借助xx区党建网、《xx区组工》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我区人才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信息。此外,还通过报送信息的形式对各单位人才

工作进行交流宣传,推广各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人才工作调查研究。近两年,xx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及时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变化状况,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人才成员单位认真对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不断调整我区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区在完成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xx区人才工作机制的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还按照xx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对我区高层次人才调研要求,完成了《关于开展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调研》课题。人才调研工作的开展,为我区下一步安排人才工作和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xx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xx区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和《xx区人才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继续协调财政做好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等人才开发基金安排工作,为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是把招商和招才相结合,加大引智力度。随着xx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到我区投资兴业的企业不断增多,我区以此为契机,今年继续把人才和智力引进放在突出位置,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招才引智,重点引进那些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来实现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如:2010年新引进了华油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陕重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制造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真正实现了实现了产业聚才、项目引才。此外,为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根据企业意愿和实际需求情况,我区积极与科研院所10多位专家教授进行联系,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定期到企业服务提供方便。

三是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人才。根据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我区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或不定期举办就业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吸引了大量的专业对口、有潜力、有素质的人才。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12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412人。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 “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xx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xx市委党校、xx市行政学院、xx市社会主义学院2010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400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10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40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

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

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30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7次,培训人员30余人。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xx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20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4000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

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篇三: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县卫生局党组2010年度人才工作

自 查 报 告

按照县委人才办的安排,局党组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卫生人员队伍为己任,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选拨与培养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的人才工作新局面。现自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明确任务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保障。局党组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事关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为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领导,局党组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胡才芳任组长,副局长邓爱平、彭庆尧、纪检组长夏千明任副组长,局机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卫生系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卫生系统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局党组坚持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大人才选拨力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一是局党组组成考核组对12个乡镇卫生院的班子进行了届中考核,调整充实了部分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给年轻有为的同志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二是以竞争上岗的方式,全面完成了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年轻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配合县编办、县人事局到大专院校直接选聘研究生、本科生各1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0名,极大地缓解了我县卫生人才奇缺的矛盾。

(三)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强化继续教育工作。我局分别与长江大学、湖北民院联合在巴东开设本科、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函授站,截止目前,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取得本科学历以上的达到50%,取得专科以上学历的达80%。

二是加大专业进修学习的力度。我局抓住对口支援的机遇,分别与北京市卫生局、同济、协和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免费进修培训的协议,各医疗卫生单位共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达150人,培养了一批业务带头人。

三是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我局分期分批对全县726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业务培训,对123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中专学历教育培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引进难,人员补充机制不健全,致使我县卫生人才严重不足。全县卫生系统自2000年至今共流失卫生人员518人,但补充专业技术只有114人,预计到2012年还将流失300人左右。近几年,我县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已处于全州乃至全省先进行列,但在发展的同时,人才紧缺的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我县实施新农合项目后,住院人次和门诊人次成倍增长,卫生系统人才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已严重制约着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专业技术人员调配机制不健全,乡镇卫生院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向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合理流动,致使现有卫生人才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甚至造成部分专业技术骨干因县内无法流动而流往县外。

(三)乡镇卫生管理人才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乡镇卫生管理人才队伍难以稳定。“十一五”期间,全县乡镇卫生院快速发展,已跃入全州乃至全省先进行列。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是他们善于管理,大胆改革,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才使得巴东乡镇卫生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他们牺牲的却是个人利益,为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他们的待遇必须少拿;为抓管理,他们荒废了自己的业务;为了医院的发展,他们照顾家庭的责任必须放弃。但他们一旦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无力解决其困难,就连他们想改变一下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无法满足,这无疑对他们的积极性是极大的挫伤,使得他们不安心于管理工作,导致了我县乡镇卫生管理人才队伍难以稳定,甚至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不愿从事管理工作。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篇四: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区经信局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按照“上下联动、分层组织、突出重点、分批培训”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部门联办、企业自办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为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新时期人才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2011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完善有关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确定培训重点,明确了培训内容。同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人才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相关股室具体抓的人才责任网络。加强宣传,通过编印《经信信政策汇编》、《企业政策汇编》、《企业产业规划汇编》,深入企业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企业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人才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企业人才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

-1-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搞好自主培训。在积极做好企业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自主培训工程,促进了企业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中,富海集团、通海集团、东方实业、北方实业等重点企业均制定了培训计划,编撰了培训教材,安排了专项培训经费,其中通海集团在我局的引导下,企业自身编纂了企业文化与职工培训手册,做到人手一本。还有三丰香油等企业自己出资分期分批到知名高校学习。企业自主培训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实行激励与发展并存的培训战略,组织镇、街道分管领导、重点企业厂长(经理)和经济能人赴威海、德州、滨州、临沂等经济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引导企业确立现代管理理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各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2-

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2家。

四、扎实做好企业人才摸底调查

为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建立健全区企业人才队伍,推进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区经信局在全区规模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采集工作。以企业为单位,全面收集整理相关人才信息,对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分布现状,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认真认真调研,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人才信息动态,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为科学制定企业人才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五、努力为企业人才引进工作服务 针对区企业缺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情况,区经信局加强同区组织、人事、劳动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免费为各企业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同时,加强与工业企业人事主管和办公室负责人的联系和交流,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组织企业对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学习,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合适自身发展情况的人才

-3-

培养和职工培训计划。在规模企业中积极推广各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六、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区经信局积极组织各股室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认真领会贯彻文件精神,并深入各企业广泛宣传各项人才工作政策。同时,为使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区经信局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通过每周固定学习时间,规范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定期邀请专家授课,领导亲自点评等,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了考核和奖惩办法,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制定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对人才的使用打破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用人倾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各股室负责人的选任上,区经信局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选人用人。同时,大力推行轮岗制度,每名干部职工定期或不定期到不同岗位锻炼,全面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年来,我局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培训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企业重视度不够、企业自主培训

-4-

有待进一步规范等方面,下一步我们根据企业不同性质和需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创造一个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干好事业,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推进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篇五:人才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中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深入查找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谋划2014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有关要求,省局决定开展年度人才工作自查和总结,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自查总结的方式

本次自查总结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各市(区)局在县(区)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总结报告,分别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报省局人事处。

二、自查总结内容

(一)本市(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结构分布等情况;

(二)本市(区)全年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成效和创新举措;

(三)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2012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情况;

(五)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及进展情况;

(六)2014年人才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整体安排和推进措施等。

以上材料请于11月10日之前报省局人事处。

联 系 人:齐昌明

联系电话:(029)87291463

三、相关要求

各市(区)局要高度重视自查和总结工作,要按照《通知》精神,在自查和总结中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数据翔实、总结全面。查找问题要深入细致,原因分析要准确到位。工作思路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2012年、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搞好绩效评估。省局将在年底前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情况的抽查。

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现将我县人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人才队伍

二、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

人事系统根据“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以创新发展、创优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力、提升人才竞争力,打造制度引领优势,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以下简称“两创、两提升、两引领”)为工作目标,着力构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合理配置、企业主体开发”的工作体系,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拓展平台载体,发挥市场作用,优化发展环境,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跃升,人才效能与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加快提升了城市创新创业水平。“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人才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人才总量大幅增长。至201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0.34万人(不含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规划调整数),年均增长13.3%,每万人口人才数已超过157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9.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10.7%,占人才总量的65.8%,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已超过1030人。3.2倍、2.1倍。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达到6%。高中初级职称人才比例为6:34:60,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人才的年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人才素质显著提升。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高级专家人才2485人,是“十五”末的1.8倍。其中,省特级专家2人、省市政府重奖专家17人、国家 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1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6人、“省151人才工程”人才106人、“市4321人才工程”人才357人。——引进培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35.8万余人。其中院士1人(柔性服务30人),研究生学历人才1.4万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5万余人。全市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80余万人次,培养经济社会领域紧缺专门人才近万人次,选送近1000人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培养。

——人才国际化程度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外国专家人才3400余名,完成外国专家项目500余项。其中实施“海外工程师”项目160个,2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10位外国专家获省西湖奖。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引进海外留学生人才1491人。至2010年底,全市留学生创业园达到9家,海外留学人才达到2050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10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

二、企业人才开发的探索实践与主要成效

(一)创新实践

1、确立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2007年宁波基于代表生产力水平的企业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偏少,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偏弱的现实,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确立了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投入优先向企业倾斜,人才流动优先向企业集聚,创新载体优先在企业建设,科技成果优先在企业转化,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开发”的运行机制,人才从机关事业单位吸纳为主向企业吸纳为主转移。

2、完善面向企业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梳理已有人才政策,把政策受益面扩大到所有企业。把企业人才优先开发作为政策导向。200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对企业引进和培养的领军和拔尖人才给予住房补贴、科研资助、重奖激励,并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出台了《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专门针对企业引进的海外工程师最高给予60万元资助,以大幅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出台了《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企业吸纳和储备毕业生给予培训补助、社保补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浮等各种优惠。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增强了人才流向企业的动力,调动了企业自主开发人才的积极性。

4、提升市场配置企业人才的能力。做大做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洽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外国专家智力项目洽谈会、留学生归国创新创业项目洽谈会、“才富·宁波”中高级人才洽谈会、国内外“宁波周”专场人才招聘会、赴国内外重点城市、重点地区、重点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等综合性、行业化、分层次的大型引才活动,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的人才市场配置及相关服务。2006年,宁波出台了《宁波市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机构近200余家,其中民营人才中介机构190家(有外资背景的4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基本形成了涵盖人才猎头、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企业管理咨询等较为完整的人才市场配置业务。

5、优化企业人才开发的外部环境。为探索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益,2008年以来全市人事系统面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508家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技项目开展服务活动。以市县两级政府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人才中介机构多方联动的机制有序开展、整体推进。每年定期发布《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和《人才紧缺指数体系》等企业人才开发综合信息,探索企业主体、行业认可、政府核准的职称评定制度,开辟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政务咨询,并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并逐步确立了表彰激励制度、咨询企业家制度和交流学习制度。

篇6:教育系统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20**年全县人才工作整体部署,按照20**年教育系统人才工作计划,我们扎实履行工作职能,积极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按照县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的要求,现将半年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点人才项目推进情况及特色工作。

一是“学习型教师”培养工程。

3月18日下发了专门文件,并在县博物馆举行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邀请河北省唐山市岔河中学校长张斌利为全县800名教育干部和骨干教师作了《读书,打好教师职业生活的底色》的报告。目前,各学校已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和读书项目,开展了系列读书活动。但因各学校进展情况不平衡,6月24日县教育局组织了专门调研和督查。计划于暑期结合读书活动,紧扣主题,开展教师远程网络培训、教师课件制作培训、专家业务辅导培训等活动。

二是人民满意的教师、学校、校长创建活动。

5月20日县教育局印发《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人民满意学校(园)”、“人民满意校(园)长、人民满意教师”争创活动的实施意见》,组织了启动仪式。目前,各学校已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正在策划各类活动。

三是教育系统人才信息库建设。

通过近半年的各类人员信息统计、分类汇总,基本能掌握全县教职工、教育干部的数据信息资料,可以涵盖各项内容。此外,按照县老干部局的要求,完成了离退休人员信息库建设。

除重点项目外,一是深入开展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讨论活动。开展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征文、演讲比赛和“我为教育建言献策”等活动,以活动促工作,以活动促提升。二是继续开展“爱我,敢于担当,跨越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了全县教育系统“干部讲坛”、“教师讲坛”,承办了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第四期“干部讲坛”,在全县教育系统营造了浓郁的学习之风。

上一篇:高二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社区警务室民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