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教学大纲

2024-05-16

农业项目教学大纲(精选8篇)

篇1:农业项目教学大纲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PPP项目合同

PPP项目合同体系的合同组成

在PPP项目中,项目参与方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来确立和调整彼此之间哒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合同构成了PPP项目的基本合同体系。根据项目特点的不同,相应的合同体系也会不同。PPP项目的基本合同通常包括PPP项目合同、股东协议、履约合同(包括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料供应合同以及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等)、融资合同和保险合同等。其中,PPP项目合同是整个PPP项目合同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PPP项目合同体系中,各个合同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紧密衔接、相互贯通的,合同之间存在一定的“传导关系”。

1.PPP项目合同

PPP项目合同是项目实施机构与中选社会资本签订(若需要成立专门项目公司,则由项目实施机构与项目公司签订)的约定项目合作主要内容和双方基本权利义务的协议。其目的是在项目实施机构与社会资本之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双方能够依据合同约定合理主张权利、妥善履行义务,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顺利实施。PPP项目合同是其他合同产生的基础,也是整个PPP项目合同体系的核心。

2.股东协议

股东协议由项目公司的股东签订,用以在股东之间建立长期的、有约束力的合约关系。股东协议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条款:前提条件,项目公司的设立和融资,项目公司的经营范围,股东权利,履行PPP项目合同的股东承诺,股东的商业计划,股权转让,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及其职权范围,股息分配,违约,终止及终止后处理机制,不可抗力,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等。

3.履约合同

(1)工程承包合同。项目公司一般只作为融资主体和项目管理者而有本身不一定具备自行设计、采购、建设项目的条件,因此可能会将全部或部分设计、采购、建设工作委托给工程承包商,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项目公司可以与单一承包商签订总承包合同,也可以分别与不同承包商签订合同。承包商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于工程承包合同的履行情况往往直接影响PPP项目合同的履行,进而影响项目的贷款偿还和收益情况。因此,为了有效转移项目建设期间的风险,项目公司通常会与承包商签订一个固定价格、固定工期的“交钥匙”合同,将工程费用超支、工期延误、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风险全部转移给承包商。此外,工程承包合同中通常还会包括履约担保和违约金条款,进一步督促承包商妥善履行合同义务。

(2)运营服务合同。根据PPP项目运营内容和项目公司管理能力的不同,项目公司有时会考虑将项目全部或部分的运营和维护事务外包给有经验的运营商,并与其签订运营服务合同。具体操作中,运营维护事务的外包可能需要事先征得政府方的同意。但是,PPP项目合同中约定的项目公司的运营和维护义务并不因项目公司将全部或部分运营维护事务分包给其他运营商实施而豁免或解除。

(3)原料供应合同。有些PPP项日在运营阶段对原料的需求量很大,原料成本在整个项目运营成本中占比较大,同时受价格波动、市场供给不足等影响又无法保证能够随时在公开市场上以平稳价格获取原材料,继而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持续稳定运营,如燃 煤 电 厂项目中的煤 炭。因此,为了防控原料供应风险,项目公司通常会与原料的主要供应商签订长期原料供应合同,并约定个相对稳定的原料价格。原料供应合同一般会包括以下条款:交货地点和供货期限、供货要求和价格、质量标准和验收、结算和支付、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不可抗力、争议解决等。除上述一般性条款外,原料供应合同通常还会包括“照供不误”条款,即要求供应商以稳定的价格、稳定的品质为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

(4)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在PPP项目中,项目公司的主要投资收益来源于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收入。因此,保证项目产品或服务有稳定的销售对象,对于项目公司而言十分重要。根据PPP项目付费机制的不同,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可能是政府,也可能是最终使用者。以政府付费的供 电项目为例,政府的电 力主管部门或国有电 力公司通常会事先与项目公司签订电力购买协议,约定双方的购电和供电义务。此外,在一些产品购买合同中,还会包括“照付不议”条款,即项目公司与产品的购买者约定一个最低采购量,只要项目公司按照该最低采购量供应产品,不论购买者是否需要采购该产品均应按照该最低采购量支付相应价款。

4.融资合同

从广义上讲,融资合同包括项目公司与贷款方签订的项目贷款合同、担保人就项目贷款与贷款方签订的担保合同、政府与贷款方和项目公司签订的直接介入协议等多个合同。其中,项目贷款合同是最主要的融资合同,一般包括陈述与保证、前提条件、偿还贷款、担保与保障、抵销、违约、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等条款。同时,出于贷款安全性的考虑,贷款方往往要求项目公司以其财产或其他权益进行抵押或质押,或由其母公司提供某种形式的担保,或由政府作出某种承诺,这些融资保障措施通常会在担保合同、直接介入协议以及PPP项目合同中具体体现。

5.保险合同

由于PPP项目通常资金规模大、生命周期长,负责项目实施的项目公司及其他相关参与方通常需要对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风险分别投保。通常可能涉及的保险种类包括货物运输险、建筑工程险、针对设计或其他专业服务的专业保障险、针对间接损失的保险、第三人责任险、政治风险保险等。

6.其他合同

PPP项目中还可能会涉及其他的合同,如与专业中介机构签署的投资、法律、技术、财务、税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合同等。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PPP项目合同模板:

本合同于2017年【X】月【X】日由下列双方在XX市签订: 甲方:XXXX,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正式组织和存续的XXX机构,其住所为XXXXX,法定代表人为XXX;

乙方:XXXX,系按照其注册地法律设立、登记、注册及运作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住所为XXXX,法定代表人为XX。待XXXX成立项目公司,并由项目公司与甲方签署本合同的补充协议后,乙方即指项目公司。第一条 定义与解释 1.1 定义 1.2 解释

第二条 声明与保证 2.1 甲方的声明与保证 2.2 乙方的声明与保证 2.3 各方的声明与保证 2.4 违反声明与保证

第三条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PPP项目的合作范围和期限 3.1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项目概况 3.2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项目的合作范围 3.3 甲方前期投资的确认

3.4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项目合作的排他性 3.5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项目合作期限 第四条 前提条件

4.1 履行本合同的前提条件 4.2 前提条件的期限 4.3 前提条件的放弃 4.4 前提条件未实现 第五条 项目融资 5.1 乙方的融资责任 5.2 融资担保 5.3 甲方对融资的支持

第六条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的土地指标和土地出让 第七条 项目建设进度 7.1 首期启动资金

7.2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第八条 运营和维护

8.1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项目公司经营计划及财务资料的报告 8.2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项目设施的运营和维护 8.3 运营协调委员会 8.4 审计部门的监管 8.5 履行义务 第九条 产业发展服务

第十条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项目公司的成立及股权转让的限制 10.1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项目公司成立 10.2 股权变更的限制

第十一条 政府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 第十二条 履约担保 第十三条 双方承诺 13.1 甲方的承诺 13.2 乙方的承诺 13.3 双方承诺 第十四条 保险 14.1 保险义务 14.2 需购买的险种

第十五条 守法义务及法律变更和政府行为 15.1 守法义务

15.2 法律变更和政府行为

15.3 不视为法律变更及政府行为的情形 第十六条 不可抗力 16.1 不可抗力事件

16.2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期间各方权利和义务 16.3 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理 第十七条 甲方的监督与临时接管 17.1 甲方的监督权

17.2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项目质量管理 17.3 中期评估 17.4 甲方临时接管的权利

第十八条 违约、提前终止及终止后处理机制 18.1 违约与赔偿 18.2 提前终止及处理机制

第十九条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项目移交 19.1 期满移交 19.2 移交程序 19.3 提前终止的移交 第二十条 争议解决及法律适用 20.1 争议的解决 20.2 法律的适用 第二十一条 其它 21.1 环境保护 21.2 保密条款 21.3 税收优惠 21.4 通知 21.5 合同的文字 21.6 合同的生效 21.7 合同的补充 21.8 合同的附件

签署页】

本合同由以下双方于二零一七年X月X日在XX省XX市签署,以兹为证: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

篇2:农业项目教学大纲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

编写参考大纲

一、前引部分 1.封面

项目名称、编制单位(加盖公章)和日期;如封面材质不宜加盖公章可增加扉页,内容同封面,并在扉页编制单位上加盖公章。

2.《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资质证书为复印或扫描等复印件。3.编制单位签职页

项目单位、编制单位(加盖资质证书专用章,可选)、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签字或签章)、编制单位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签字或签章)、编制单位主管领导(可选)、《项目建议书》编制处(科、室)处(科)长(主任)(可选)、编制处(科、室)主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可选)、编制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签字或签章)。4.编制人员名单页

按编制单位内部管理要求顺序列出编制人员名单。5.前言(可选)

二、正文 1.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格式:×××省×××县×××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1.1.2项目实施单位 1.1.3项目法人代表 1.1.4建设地点

×××县×××乡(镇)×××村,乡(镇)、村可多选。1.1.5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包括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一种或多种建设类型作为建设内容),建设规模。1.1.6项目建设期

1年

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8建设效益 1.2 编制依据

包括国家林业政策、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面积及规模、主要建(构)筑物数量、主要机械设备数量、人员编制、投资估算指标;营造林成本,造林用苗指标,造林用工量指标,种苗基地供苗指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指标,林木生长量指标。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概要描述项目建设方案、投资规模及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建设地点或范围

以具体地块或小班为单位。3.2 项目区基本情况

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等。3.3项目建设条件 3.3.1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通信、供电、灌溉、排水等。3.3.2苗木供应

现有种苗供应能力及潜力,外调种苗的可能性及经济合理性分析等。3.3.3自然立地

造林地数量及立地条件分析。3.3.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

其他需要分析的项目建设条件。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5.项目建设方案

5.1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2 规模与布局

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几种形式的建设任务及布局,(附图)5.3 技术措施方案 5.3.1人工造林技术方案(1)造林地现状(2)林种选择(3)树种选择(4)整地(5)苗木与植苗(6)配置模式(7)抚育管护(8)苗木供应保障 5.3.2封山育林技术方案(1)封育区现状(2)封育类型(3)封育方式(4)封育年限(5)封育措施

5.3.3 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方案(1)低产低效林现状(2)改造方式(3)管护

(4)苗木需求量及保障供应 5.3.4 固沙工程技术方案(1)固沙区现状(2)固沙技术措施

……

5.4 实施进度安排

实施期限1年,安排到月份。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7.效益及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有林地面积、新增森林蓄积、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等。7.2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直接经济效益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等。7.3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解决农村就业等。7.4风险分析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8.2技术保障 8.3组织保障 8.4机制保障 8.5宣传保障 8.6资金保障 9.结论

附表:

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3、项目建设用苗量及苗木价格表

4、项目建设用工量表

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

附图:(彩图,打印清晰)

1、项目区位置图

2、项目区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 附件3

《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一、前引部分 1.封面

项目名称、编制单位(加盖公章)和日期;如封面材质不宜加盖公章可增加扉页,内容同封面,并在扉页编制单位上加盖公章。

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为复印或扫描等复印件。

3.编制单位签职页

项目单位、编制单位(加盖资质证书专用章,可选)、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签字或签章)、编制单位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签字或签章)、编制单位主管领导(可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处(科、室)处(科)长(主任)(可选)、编制处(科、室)主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可选)、编制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签字或签章)。4.编制人员名单页

按编制单位内部管理要求顺序列出编制人员名单。5.前言(可选)

二、正文 1.总 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格式:×××省×××县×××年农业综合开发×××(品种)基地示范(或加工)项目 1.1.2项目主管单位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1.1.4项目建设地点

×××县×××乡(镇)×××村,乡(镇)、村可多选。1.1.5建设性质

新建或改扩建

1.1.6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主要为示范基地面积,示范基地生产品种及产量;如有加工项目,还需增加加工产品规模。

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土建工程、道路建设、灌溉工程等。如有加工项目,还包括所需相应设备与土建工程。1.1.7建设期限

1年

1.1.8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9 项目效益 1.1.10科技支撑单位 1.2编制依据

包括国家林业政策、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面积及规模、主要建(构)筑物数量、主要机械设备数量、人员编制、投资估算指标;营造林成本,造林用苗指标,造林用工量指标,种苗基地供苗指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指标,林木生长量指标。1.4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等方面评价),风险评估,带动作用,问题及解决方案,结论与建议等。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阐述项目提出建设理由(如区域经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存在问题等)。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 3.1.2自然资源状况(1)气候(2)水文(3)土壤(4)大气环境(5)地形地貌 3.1.3社会经济状况(1)行政区划与人口(2)交通运输(3)供电及通讯

3.1.4 林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1.5本项目产业及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 3.2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3.3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3.3.1有利条件

3.3.1.1设施:交通、运输、通信、供电、灌溉、排水等。3.3.1.2苗木供应:现有种苗供应能力及潜力,外调种苗的可能性及经济合理性分析等。

3.3.1.3自然立地:造林地数量及立地条件分析。

3.3.1.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其他需要分析的项目建设条件。3.3.2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案

3.4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内容多可另成章节)3.4.1 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名称,所有制形式,注册时间、发展历程(沿革),主营业务,人员结构等 3.4.2建设单位资产及财务状况 3.4.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3.4.4单位或依托单位研发能力

如有科技支撑单位需附相关合同(或协议)证明。

4.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调查 4.1.2市场预测 4.2市场营销 4.2.1营销策略 4.2.2营销方案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5.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 5.1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1.1指导思想 5.1.2建设原则 5.1.3建设目标

5.2 项目建设规模与布局 5.2.1 示范基地建设规模 5.2.2 建设布局

5.3 生产技术方案或生产工艺流程

有产品加工的项目,还需简述产品加工生产工艺流程。不同示范项目,生产技术方案各不相同,以下内容仅作参考。5.3.1园地选择 5.3.2栽植区划分 5.3.3品种选择 5.3.4种苗 5.3.5栽植密度 5.3.6整地及栽植 5.3.7土肥水管理 5.3.8整形修枝 5.3.9病虫害防治 5.4 建设内容及规模 5.4.1 示范基地建设

包括品种或品种引进,整地,土壤改良等。5.4.2生产设施建设 5.4.3基础设施建设

有产品加工的项目,增加相应的建设内容 5.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分月安排进度,绘制项目建设进度表

6.环境影响评价 6.1 环境现状 6.2环境影响分析

说明并分析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6.3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如废弃物处里、污水处理,产品质量安全方案等。6.4 环境影响评价

7.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 7.1机构设置与职责 7.1.1机构设置 7.1.2机构职责 7.1.3劳动定员 7.2经营管理模式 7.3经营管理措施

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竣工后的管理措施,如工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7.4技术培训

根据生产技术要求,对项目单位员工及基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的方法、措施和拟开展的主要工作。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8.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依据 8.2投资估算 8.2.1总投资(1)建设投资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2)流动资金

其中:铺底流动资金。(3)其它

需说明具体投资渠道 8.3资金来源 8.3.1中央财政资金 8.3.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8.3.3自筹资金及来源 8.3.4银行贷款及其它 8.4资金使用和管理 8.4.1财政资金

使用范围、报帐管理等。8.4.2自筹资金

说明资金筹集能力,资金来源和筹集措施。同时在附件中出具相关证明。8.4.3银行贷款及其它

9.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结论 9.1经济效益分析 9.1.1 基础数据

项目计算期、相关的取费标准、财务制度规定、税收政策、银行贷款利率等。

9.1.2 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1)销售(营业)收入(2)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 9.1.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9.1.4 财务效益分析(1)盈利能力分析

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税后、静态),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和财务净现值(税后)等。(2)银行贷款清偿能力分析(有贷款项目)9.1.5 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2)敏感性分析 图、表表示及文字说明。9.1.6 财务评价结论 9.2社会效益分析

辐射带动能力分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与林农增收致富分析等。9.3生态效益分析 9.4 综合评价结论 9.4.1 结论 9.4.2 建议

附表

1、项目投资估算表

2、流动资金估算表

3、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5、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表

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7、现金流量表

8、银行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有贷款项目)

9、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图(彩图,打印清晰)

1、项目区位置

2、基地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或平面布置图

4、其它附图

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

2、土地使用证或土地租赁合同

3、项目单位上年财务审计报告

4、项目单位龙头企业认定材料

篇3:农业项目教学大纲

近年来, 我国进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期。食品安全问题被列为中国商业十大热点问题之一。“问题食品”之多, 涉及范围之广, 造成恶果之重, 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如何找到有效的跟踪、管理、追溯与评估方法保证安全, 是中国目前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鉴于此, 在物联网网发展的大环境下, 江苏联通联合无锡大来互动网络有限公司, 与无锡市某生态农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额超千万元的项目协议, 三方联手打造我省首个针对有机农产品 (蔬菜) 的智能信息化项目。

项目实现方案

1、项目介绍

感知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管控系统通过现代传感技术及通信技术对有机蔬菜从来源、生产、检测体系及现代物流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可视数字化管理, 并为消费者提供全过程可视追溯查询平台, 通过对种植不同品种农作物的农业设施大棚部署基于无线智能传感网络而开发的物联网管控系统终端, 系统可全面自动采集农作物生长环境信息, 透过传感器网络将实时数据连接到通讯模块, 并通过联通公司2G/3G无线传输发送至智慧农业系统平台;从而实现对设施大棚通风系统、内外遮阳系统、湿帘水泵、滴灌喷淋等设备进行远程操控;也可以通过智慧农业系统平台将监测结果和控制设备实现联动, 用户只需要输入相关农作物生产环境参数即可实现对农业设施大棚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全自动控制, 为设施大棚内所种植的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实现增产增效;智慧农业系统平台可以实现界面提示、声音告警和短信联动报警等多方面提醒方式, 确保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收到相关告警信息, 使之响应速度达到最高。相关农业科技人员及涉农科研院所根据各自职责分工, 将被授予不同的管理和查看权限, 根据各自系统登录账号, 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或联通智能终端方式登录系统平台, 实时监测农业设施大棚内相关传感器动态信息、监控视频信息、进行远程技术指导、农产品生长数据模型库建立、农产品生长数据调用查询、农产品食品安全级生产过程全程溯源等功能。对江苏省内或者其他地区相关物流企业或个人开通网上信息发布平台和有授权的查询功能, 使其可以快速便捷的在物联网精准农业管控系统查找第三方物流信息, 使其能保证将农作物24小时内送至货主手中。

2、网络架构图

3、系统功能:

(1) 、RFID电子标签

在蔬菜身上安装电子标签, 并代表该蔬菜的ID代码。当蔬菜进入RFID固定式阅读器的识别范围, 或者工作人员拿着手持式阅读器靠近蔬菜时, 阅读器就会自动将蔬菜的数据信息识别出来。如果将阅读器的数据传输到物联网农业示范应用平台, 便可以实现对蔬菜的跟踪。通过使用RFID等无线技术的管理监测设备自动记录影像与土壤酸碱度、温湿度、日照量乃至风速、雨量等微气象, 详细记录农产品的生产成长记录。

(2) 、无线传感器节点 (WSN)

在传统农业中。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都很有限, 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 获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 而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 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无中心节点的全分布系统。通过随机投放的方式, 众多传感器节点被密集部署于监控区域。这些传感器节点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通信模块和能源单元, 它们通过无线信道相连, 自组织地构成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3) 、智能温室控制

智能温室控制主要是根据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光照以及风速、风向、雨量等气候因素, 来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 创造出适合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同时还需对影响作物生长的各种营养元素进行动态的配方管理。在这种控制中, 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光照等被控量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关系, 某个被控量的改变, 会影响到其他被控量的变化。

针对智能温室的特点, 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应是一种具有良好控制精度、较好的动态品质和良好稳定性的系统。对植物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求制定出监测的标准, 对温室环境监测, 将测得的参数进行比较后进行调整。

温室生态环境控制系统的由三个部分组成:信息采集信号输入部分, 它包括室内、室外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照信息采集等;信息转换与处理部分, 主要功能是将采集的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标准量信息进行处理, 输出决策的指令;输出及控制部分, 控制风机、喷雾系统、遮阳系统及窗的开关等系统, 使植物的生长实现工厂化的生产控制过程。

可控制的设备:根据采集到的各种信息与温室内栽培作物的专家系统知识, 对排风扇、湿帘降温系统、喷滴渗等灌溉系统、内外遮阳网系统、加温系统、湿度调节系统及补光系统等各种设备进行控制, 以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宜条件。

本系统由联通WCDMA-3G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同时温室监控系统中添加手机短信发送功能, 可以在监控软件中设定紧急状况的短信通知功能, 实现大棚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

(4) 、现场图像传送

为了便于过程追溯, 本项目建立农庄蔬菜大棚图像传输系统, 根据需要, 每小时对监控的大棚菜地进行拍照存档, 并通过联通3G网络进行图像实时传送。下图为实时监控画面。

案例意义

1、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可观, 每亩地成本8000元, 收益:蔬菜成活率提供40%-60%, 每亩有机肥使用量下降30%, 人力成本下降50%, 系统投产一年后可以收回成本。可以广泛采集植物生长数据特征库, 实现大部分品种的跨地域种植。

建立准确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体系, 并进行试验, 形成“科研机构+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低成本、傻瓜化绿色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形成产业规模后, 工程有望成功复制到全国。从中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应用示范, 广大农户将获得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从信息服务中尝到了甜头, 可采取收取少量服务费的方式维持项目的持续运行。信息的使用, 必将会引进通信服务集成商的兴趣, 通信中会给服务集成商带来一定的市场空间, 无论是设备、信息流量、相关产业的带动都会出现一些新的利润增长。通过农业信息通信服务的形式, 以及建立网上销售平台等业务, 从而获取一些基本费用。最终发展为依靠信息增值服务自行解决运行费用问题, 形成可以良性的绿色农业信息服务的长期运行模式。

该物联网农业示范区项目完成后, 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通过技术转化与扩散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近期 (3年内) 通过技术扩散, 预计能够为相关企业增加产值约5000万元, 中期 (4—6年) 增加产值达2亿元。力争实现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保持良好持续的发展能力, 较长时间内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2、社会效益:

项目将通过农村信息化技术的突破, 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管理与发展模式, 实现传统农业的绿色化改造, 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模式, 提高农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示范区应用, 辐射与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 加快实现农村跨越发展模式探索。

项目将有利于提升农民的信息能力,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改变农民的传统生产观念、生产方式、有利于农民做出生产决策, 并且激发农民学习科技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培养造就懂科学、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充分体现科技进步对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联通项目中的收益

联通积极参与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 除基本的数据、图像传输的数据流量费用外, 通过项目实施, 让更多的人了解联通3G网络的品质, 使用联通3G手机。按生态农庄试验田1000亩计, 平均1亩设置一个传输点, 需要3G无线模块1000台套, 按50元计算, 可获通信收入5万。

摘要:近年来, 我国进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期“, 问题食品”之多, 涉及范围之广, 造成恶果之重, 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如何找到有效的跟踪、管理、追溯与评估方法保证安全, 是中国目前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 江苏联通联合无锡大来互动网络有限公司, 与无锡市某生态农庄发展有限公司三方联手打造针对有机农产品 (蔬菜) 的智能信息化项目。

篇4:农业项目教学大纲

关键词:质量工程 本科教学工程 微观管理模式 系统化 信息化

2007年初,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这一工程以项目为载体,旨在把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重点从规模扩展转移到质量提升上来,在“十一五”期间对促进高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在影响、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提出了“质量标准建设 ”、“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五项具体建设内容,旨在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实施总体效益良好,项目宏观管理方面,国家、省市、校三级项目建设体制及相关管理办法、评审程序、评价标准等已相继完善,但在微观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探索“质量工程”项目微观管理存在的缺陷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对策研究,对“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微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申报结果、忽视过程建设

从2007年“质量工程”项目启动以来,地方农业院校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上都收获颇丰。但部分院校对于申报结果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项目本身的建设,从而忽略了“质量工程”建设在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真正内涵。项目组往往更为关注申报结果,为能够争取到建设项目,在申报过程中集中优势资源,组织高水平、高素质人员参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撰写申报材料,对项目加以包装修饰,而对所申报项目的过程建设和微观管理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即使项目申报下来,对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

2、微观管理机制不健全

“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项目的立项评审,相关的规章和程序已经比较严格和规范,各类项目申报流程、评审模式基本成型。但是,项目申报审批成功以后,往往会出现下面两种现象:一是高校对项目立项后的建设过程疏于管理,没有明确的项目管理办法,项目责任不明晰,奖惩标准及措施不明确;二是教育部、教育厅等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的监管措施也不是十分完善,对立项后的项目建设及管理要求比较宽泛,缺乏明确的奖惩标准。微观管理机制不健全,往往导致“质量工程”项目“头重脚轻”,华丽开场却无法完美收官,项目应用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3、项目管理手段落后

“質量工程”项目运作,往往需要经历规划、申报、过程实施、过程监测、过程改进等系列管理流程,地方农业院校教务部门这一全程管理过程中通常需要承担发布信息、收集材料、汇总数据、组织评审、通报结果、向上推荐等工作,二级教学单位管理人员还要根据学校教务部门要求承担传达信息、收集材料、统计数据等具体工作。多数院校二级管理仍停留在人工操作层面,各个环节需要通过电话沟通,各项材料手工收集,不仅耗费人量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且效率不高。以优秀教学团队评选为例,学校在网页发布评选通知后,要电话通知到二级教学单位,二级教学单位管理人员要电话通知到本单位所有成员,申报材料仅申报书就需要一式七份,二级教学单位先要手工收集申报材料,汇总之后再派人送到学校教务部门,而且传统评审方式是组织专家通过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会议组织、负责人汇报、专家投票、统计结果等等一系列工作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一个项目尚且如此,“质量工程”所有项目的申报评审则是一个相当纷繁复杂的过程。因此,项目管理手段落后,是制约“质量工程”项目高效率运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微观管理对策研究

1、重视过程建设,完善管理办法

地方农业院校应该从各方面加强对“本科教学工程”过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制度管理是一切工作规范有序的基础,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微观管理需要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保证其过程建设的规范性。以吉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为例,学校目前仅有《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和《质量工程项目网站制作与维护工作方案》两个相关制度出台,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也仅仅是在运行过程中进行一次中期检查,建设项目提交项目建设任务书,立项建设的项目提交经费预算。因此,在今后的项目微观管理过程中,应制订一系列关于“质量工程”项目设置、立项原则、过程管理、经费使用、结题验收等全过程管理办法,更好地发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在本科教学和管理内涵建设方面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2、加强质量监控,健全管理机制

在今后的项目微观管理过程中,地方农业院校应实行项目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学校应该在建立健全一系列项目管理办法基础之上,明晰项目责任,明确奖惩标准及措施,相应制定奖惩制度;同时发挥二级管理单位的监督与管理作用,对所有项目不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于实施较好的项目,从“本科教学工程”专项经费中住家项目建设资金,对于没有按规定及计划进行建设的项目,停止经费投入或限期整改,必要时终止项目建设,取消项目的建设权。

3、探索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手段

学校依托原有的教务管理平台,将“本科教学工程”作为子系统纳入其中,也进行了一定的成果展示。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需要整合优秀资源,给建设者和使用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公共资源共享。这就需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微观管理手段的创新,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管理。完善的本科教学工程网络管理平台,从学校层面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进行宏观管理,使项目规划、申报、过程实施、过程监测、过程改进等系列管理流程在网络上进行,通过计算机方面快捷的完成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浏览、查询、上传、下载、分类及汇总等工作,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实现系统化、自动化管理。同时将历年来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进行集中管理,提供国家标准、组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建立一套完善的后续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叶大鹏.“本科教学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索.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12.

[2]蔡忠兵.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围观管理的问题与对策.黑龙江教育,2011.2.

[3]赵霞.新形势下,高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可续发展的思考.大学教育,2014.6.

[4]宁鹏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信息化的实践研究.价值工程,2013.10.

篇5:农业项目教学大纲

如阅读以下详细内容或有其他要求,请联系我们。

一、总

二、市场预测

三、建设规模与新产品方案

四、场址选择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六、原材料燃料供应

七、项目总体布置

八、节水措施

九、环境影响评价

十、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十一、项目实施进度

十二、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十三、财务评价

十四、社会评价

十五、风险分析

篇6:农业项目教学大纲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1、项目概要

1.1项目编制依据

1.2项目名称

1.3实施单位

1.4项目法人

1.5建设地点

1.6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1.7项目建设期

1.8项目总投资

1.9建设效益

2、项目区基本情况

2.1自然立地条件

2.2土地、水资源利用情况

2.3苗木供应情况

2.4基础设施条件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基础设施条件

3.2苗木供应情况

3.3自然立地条件

3.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5、项目建设内容

5.1人工造林

5.1.1造林地现状

5.1.2整地

5.1.3苗木

5.1.4配置模式

5.1.5补植

5.1.6幼林抚育

5.2封山育林

5.2.1封育区现状

5.2.2封育类型

5.2.3封育方式

5.2.4封育年限

5.3管护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7、效益与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7.2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直接经济效益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7.3社会效益

7.4风险分析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8.2技术保障

8.3组织保障

8.4机制保障

8.5宣传保障

8.6管护保障

9、结论

附表:

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3项目建设用苗量表4苗木规格、价格表5工程量表6投资估算表7资金筹措表 附图:

篇7:农业项目教学大纲

罗春梅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农业推广课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到了就业必须的推广技能。

一、在农业推广课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1、调研式。就是以某个内容为学习项目,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调查,摸清与该项目有关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最终完成任务。如教师提出“某地科技成果转化率及转化途径的情况调查”或“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等项目,引导学生针对某个乡的情况进行现状调查,搜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2、模拟式。如以某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演讲为案例,通过学生寻找材料准备演讲题目——写稿和准备教具——练习演讲——公开演讲整个过程,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来体验推广工作的感受,发现自身的不足,克服自己的弱点,掌握推广演讲的技能。

3、归纳式。如以“如何灵活应用农业推广方法”为学习项目,先由学生去搜集有关的各种农业推广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教师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农民间文化素质的差异、推广的具体内容的差异等多方面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分析归纳总结出结果。

4、参观式。如以参观当地某一项农业推广成果的档案资料为案例。通过对当地已获得的某一项农业推广成果的全部档案资料,如成果申报书、技术鉴定证书、应用效益证明、主要技术总结报告等进行参观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间针对农业推广成果的必备条件、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的工件程序等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写出心得体会,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1、搜集信息。在教师提出项目后,由学生围绕项目涉及的内容搜集信息。

2、制定计划。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制定项目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与教师经过分析讨论后最终得到认可。

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内的分工及小组成员间合作形式后,按照确定的方案和程序工作。

4、成果展示。项目实施计划的工作结束后,对形成的成果进行展示。

5、评估总结。主要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可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示例]:“某优良品种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的教学。

篇8:农业项目教学大纲

1 发展现状及成效

1.1 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夯实了基础,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大方县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水利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为切入点,加强农业基本设施的建设,结合项目区实际,治理了河流、整理了田块、绿化了山头、改善了排灌系统,形成了渠道网络纵横,路、桥、涵相配套,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一步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据统计,全县农发项目区累计建高位水池472个,安装输水管道156.319km,修建引水渠52.43km,河道改造4.17km,修排洪沟8.19km,机耕道36.976km,田间步道18.33km,综合治理面积7266.67hm2。

1.2 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将单纯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改为种植蔬菜,由一年一季变为一年多季,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目前,全县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达4666.67多hm2,总产各类蔬菜17.5万t,产值达1.54亿元,反季节蔬菜的生产已经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1.3 实现了农业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逐步建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区农民增收。如达溪镇冷底村808户农民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147.2hm2,蔬菜商品率达95%以上,实现总收入270万元,户均增收3341元,最高的达万元;人均增收771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66元的39.22%,最高的达1500元,极大地激发了项目区农民种好蔬菜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

1.4 有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田园面貌、居民区发生了显著变化,山头绿化了,河流与耕地得到治理,农田灌溉系统得到改善,机耕道、田间步道纵横交错,高位水池、田间供水池、人畜饮水管网深入村寨,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县8个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例入省、地、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 主要做法

2.1 抓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为培养造就一批掌握农业科技知识的新型农村劳动者,使广大群众达到转变观念、学会技术、增强素质、提高和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增强致富的本领,大方县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的实施,有步骤、有目的地在项目区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几年来开设了蔬菜栽培、畜禽养殖、疫病防治、果树、种植业、水产、蚕桑、农机等专业,培训农民70958人,有8645人获得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绿色证书”。在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奠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2.2 以推广适用农业技术为重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优质蔬菜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把品种改良和提高品质放在突出位置,使劣质、产销不对路的品种逐年减少,优质高产高效、适销对路的品种明显增加。全面推广良种良法,按照“八个统一”组织生产,即统一提供良种农药、统一整地施肥、统一拉绳开箱、统一育苗移栽、统一种植行向、统一配方施肥、统一中耕除草、统一组织销售。

2.3 以建设科技示范区为重点,整合力量,实行科研、生产、推广相结合,构建完善的技术服务网络

一是明确领导干部责任制,各示范区均由一名副乡级领导驻点负责,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二是县科技局安排科技特派员长期驻点技术指导;三是县农业局组织专业技术服务小组巡回服务、现场技术培训;四是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给予大力帮助,专家教授不定期到项目区进行技术培训和辅导,在种子、肥料、温室大棚等物质技术上予以重点扶持;五是实施远程教育,在县委组织部的帮助下,各片区都安装远程教育设施,有效地指导群众种养殖,掌握市场消息,及时调整种植品种。

2.4 提高农产品质量,树立发展精品品牌农业的意思,努力提高反季节蔬菜市场竞争力

一是强化产品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由无生产标准向标准化转变,参照国内外有关生产标准制定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规程,编写《大方县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科技书指导农民进行生产;二是从源头上入手,大力推广生物菌肥和农家肥的使用,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不断提高反季节蔬菜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使无公害意识深入人心,以无公害蔬菜标志创品牌为主题,把提高产品质量为重中之重,以产品的质量建立和提升市场信誉。目前,达溪镇冷底村已被定为贵州省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2.5 扶持发展蔬菜协会,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效益

通过协会组织办好政府难统一起来的事,经济技术部门难包起来的事,农民单家独户难做到的事。通过协会组织,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为农民的产品销售搭起通往市场的桥梁,帮助农民闯市场。产前提供种子、技术和市场信息,产中组织专家、科技人员给农民传授技术,产后帮助农民跑销路。在扶持发展蔬菜协会中,农业部门、科研部门、供销社在启动资金、肥料、种子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管理上派乡干部入会指导。全县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成立了8个蔬菜协会,入会的农户达80%以上,协会的成立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对接市场、掌握联系客户、及时反馈市场农产品信息,协会组织农民生产、农资供应、技术服务、田间管理及产品的销售。达溪镇冷底村蔬菜协会每年组织销往成都、重庆和贵阳的反季节蔬菜1600万㎏以上,生产的产品能较好地与市场接轨,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

2.6 大力调整蔬菜种植内部结构,引进新品种和优良品系

发挥区位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减少低值、销路差的蔬菜品种种植面积,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品种,既满足了市场,又增加了收入。目前,全县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达10多个大类100多个品种。

3 存在问题与对策

3.1 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和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

基地内一切劳作都是人畜承担,农业耕作方式还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运作,机械化生产仍然一片空白,蔬菜新品种的引进没有经过试验,距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扶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注重推广新农机、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含量。

3.2 农村蔬菜协会运作机制不够健全

(1) 农业信息闭塞,蔬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手段落后,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民增产不增收。在各地农经网上的信息多是迟到的信息,甚至有的信息是误导信息,因此,要尽快建立高效的农村经济信息和服务网络,农业综合开发应适当增加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投入。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后,市场的供求变化较大,农民确定蔬菜种植品种、种植时间时,只有掌握及时有效的农产品供求信息,才能选择生产具有当地优势、价值高、销售畅、利润大、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蔬菜产品,去吻合市场需求,追赶市场步伐,农民才能以较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利润。

(2) 协会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会员多数情况下是各行其事,形不成合力,协会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凝聚力,不能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必须健全协会运作管理机制,完善协会规章制度,以制度约束规范会员的行为。

(3) 缺乏营销专业人员:协会会员大多数是普通农民,协会营销人员主要是依靠当地的牙子(中介人),在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专业知识缺乏。协会只有聘请熟悉市场经济、懂得营销的专业人员承担产品的销售,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协会会员进行相关的业务、管理、营销、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协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协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4) 缺乏运作经费:由于缺乏相应的业务经费,有的协会人员外出联系业务的费用都是自己负担,形成营销人员自负盈亏,自己联系自己销售,没有销售能力的会员的蔬菜产品销售无保证。要进一步发挥协会的作用,只有坚持在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下,积极地扶持协会的发展,建议在农发资金中予以一定的扶持,投入必要的经费,使协会能正常运转,使之发展壮大。

3.3 产业不配套,资源浪费大,副产品转化利用率低

蔬菜基地的建成,产生大量的蔬菜下脚料,除少部分用于养猪外,其余大部分下脚菜叶丢弃于田间未利用,腐烂后臭气熏天,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据测算,仅达溪镇冷底村蔬菜基地每年丢弃的下脚菜达320万㎏以上,可饲养生猪1500头。建议在每年农发科技推广项目中投入一定资金配套养殖业发展,综合投入、综合开发,充分利用废弃物发展养殖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3.4 缺乏县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菜农都是就近交易,销售渠道不畅,有时造成大量蔬菜积压甚至腐烂,给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产地市场的缺乏,严重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只有花力气搞活市场营销,产品优势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按照“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思路,加快县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建议在农发有限财政资金中每年建设一定数量的县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这样有效地加快产地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完善产地农产品市场体系,而且还能在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县级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5 积极探索支农资金整合的有效途径

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下转P86)(上接70)展和新农村建设,打破部门分割,发挥资金的积累优势,形成引导效应,集中力量办大事,使支农财政资金能分期分批集中投入,做到投资一项见效一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摘要:大方县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 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把农业综合开发与县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 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增效, 带动了农民增收, 有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依托,农业项目,发展,特色农业

参考文献

[1]周凯等.《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山区生态建设》. (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上一篇:清明思念亲人的句子下一篇:创业经验交流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