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

2024-05-13

党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共6篇)

篇1:党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只不过因其自身矛盾两方面斗争的长期性而存在得相对较长一些,最终还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去。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通过运用“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提出了共产主义的展望。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从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创立开始,共产主义“飘渺论”的观点就一直存在着,资产阶级攻击说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行的,也不应该实行。据他们说,“实行共产主义,就会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消灭人的“个性和自由、实行共产主义”,“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甚至别有用心地说,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教育”、“取消祖国”、“取消民族”、“消灭家庭”、“实行公妻制”,等等。

我国近几年来也存在很多这样的思想,他们极力否认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抽掉科学共产主义的阶级内容和阶级概念,把科学共产主义说成为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学说,而是所谓“人的解放”的学说,是“人的幸福和解放”的学说。并且认为,如果不是这样认识问题,那么,不仅完全的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是实现不了的。他们否认以往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共产主义的实践,他们还否认我国解放以来所建立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他们认为,我国“还没有取得社会主义的资格”;至于完全的共产主义,那就更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虚无缥渺的东西了。

一.共产主义可行性

•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共产主义也是这样。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人们的活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规律,它的实现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离不开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说,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虽然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共产主义渺茫”论则是错误的。

•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共产主义理想是一种社会理想,这个理想虽然远大,但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神秘。我们虽然对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的细节不能进行详尽的描绘,但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考察;完全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对其轮廓和基本特征不断加深认识。而且,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靠人的实践。

二.批判共产主义渺茫论的思想基础--“四条件”论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这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所谓“四条件”论。由于实现共产主义的“四条件”论,导致了共产主义“渺茫”论,使人们对共产主义社会“望而却步”。认为共产主义是“空想”,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只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种理想,是人们的一个奋斗目标,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使人们徘徊在共产主义的大门之外,不敢向前迈进一步,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改革的进程。所以,必须对实现共产主义的所谓“四条件”论彻底清算。

所谓实现共产主义的四个条件,只不过是实现共产主义后的结果,而不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人们作过许多论述,如《政治经济学》教课书中说,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第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条件”;“第二、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

提高,是实现共产主义必需的精神条件”;“第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彻底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第四,消灭阶级,国家自行消亡”,这就是著名的实现共产主义的“四条件论”。

所谓实现共产主义的四个条件,并不是人们通过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只是人们根据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想象提出来的。 关于第一个条件,其理由是,共产主义是按需分配,“只有社会生产的蓬勃发展,创造极为丰富的物质资料和充足的储备,才能充分满足社会和个人各方面的需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关于第二个条件,其理由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要求人们十分习惯于遵守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能够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工作,自愿地没有报酬条件地为公共利益劳动,自觉地按各个人的需要领取生活消费品。

所有这一切,只有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有了极大的提高才能办到”。关于第三个条件,其理由是,“要消灭这种差别,必须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大大普及和提高全民教育……才可能使劳动者真正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的共产主义劳动者,最后消灭历史上形成的劳动的本质差别和旧的社会分工,使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地选择职业,不致终身束缚于某一种职业。”。 关于第四个条件,其理由是,“只有到阶级和阶级斗争最终消灭,社会上已经没有什么人需要镇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已经实现,再也无需国家来保卫分配上的资产阶级权利,国际上也没有反动势力的威胁,国家才会因其自身的作用完全丧失和历史使命完结而完全消亡”。

从以上不难看出,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这四个条件,都是共产主义实现以后才会出现的事情,是实现共产主义以后的结果,而不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四条件”论导致了共产主义“渺茫”论由于这样一个明显错误的所谓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以上所谓实现共产主义的这四个条件,是实现共产主义以后的事情,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才会出现,在共产主义实现以前,在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是永远不会出现的,所以,人们自然会得出结论:既然实现共产主义的四个条件永远不会实现,那么,共产主义就是渺茫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它只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种理想,一个奋斗目标,是人们一种美好的向往,永远不能成为现实,于是,产生了共产主义“渺茫”论。

但是,所谓实现共产主义的这四个条件,把人们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完全堵塞了,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使人们看不到共产主义的任何光芒,看不清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看不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光明,使人们永远在共产主义的入口处徘徊,把人们死死挡在高级共产主义门外,不敢向前踏进一步,并把共产主义斥之为“乌托帮”,“空想”等等。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在客观上有两条,一条是向前进,前进到共产主义,一条是向后退,倒退到资本主义。根据以上实现共产主义的四个条件,既然社会主义远远不具备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向共产主义方向改革的道路走不通,那么,社会主义改革的唯一道路就只有向后退,退到资本主义,此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这就把社会主义改革引向了“歧途”,走进了“死胡同”。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无一例外地都把发展商品经济作为改革的唯一目标,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向共产主义方向改革,发展和完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不能不是一个历史性“悲剧”。

有一点不可否认,这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绝对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长期实践过程,这正是由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共产主义提出的较高,但又绝对是美好的、可实现的。为了实现他们,我们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步步为营,善于尝试和探索,逐步将它们达成。由于其中要尝试和探索,故曲折是难免的,需要我们去正确看待。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准备和必由之路。这是由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所决定的。很显然,对于很难完成的事情,我们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分阶段去攻。

同样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确切地说,是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做好各方面准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为共产主义的早日实现,做好物质、精神、道德和其他各方面的准备,以期最终达到渠成水到般地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篇2:党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

一、把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结合起来

首先,我们交流第一个问题,把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结合起来。按照党章的规定,党章的总纲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实际上它说出了我们党的最高理想,这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那么共产主义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去理解,一个是它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实现形式,人类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的形态,它是一种最高级的社会形态,这是一个基本的内容。第二,共产主义是一种价值观。第三,共产主义是一种最高的理想,是我们党最高的理想。

过去,我们长期把它主要的停留在是一种作为社会制度的实现形式我们去强调,这个当然不错,但是由于往往仅仅从这一个角度强调,在实践中有一点急于求成的这样一些想法,甚至是这样一些实践,所以导致共产主义它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实现形式它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省人事的不是很充分、不是很够,这样导致回过头来大家对共产主义这样的社会制度的实现形式本身又有怀疑或者不同的看法,回过头来总结经验,我们党从十六大开始,修改党章的时候,就在我们原来关于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工人阶级社会这个提法之前加上了一个党的最高理想这么一个提法,那也就是说,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我们共产党人要坚持,但是我们党通过这些年的实践,逐渐的意识到作为人类社会最高级形态的实现形式,它是需要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而且它的实现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而我们中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将处在,并且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那么不仅说是初级阶段,离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那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就能够理解它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长期、艰巨、复杂,我们不把它作为一种理想和价值去追求,因此党章现在突出强调的是它作为党的最高理想,我们去追求,去探索,去实践,这是我想十六大党章修改时候一个很重要

那么现在我们说要学习贯彻党章,那实际上就是要把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结合起来,特别是在长期艰巨、复杂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这种结合,它很有现实意义,很有实践意义,那么怎么结合呢,首先就需要我们要了解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只有这个东西认识清楚了之后,我们才能找到一种结合点,那么按照我们党的文献正式的提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大概有这样一些准确的表述和理论认知和判断。首先,这个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都要经历的一个起始阶段,而是特指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或者准确的讲是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经历的一个特定的阶段。

那么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只管自己的事情,是我们自己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至于别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是否也是需要有一个初级阶段的必经阶段,这个不是我们管的事,也不是我们来说的,实际上我们党这样的定位非常好,就避免了引起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担心、忧虑和嫌疑,是不是我们党对他们的一些事情指手划脚,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就是强调这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必须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这是我们理解现阶段它的一个基本定位。 同时,这个阶段它既不同于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也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阶段,它是处在一个中间的这么一个阶段。还有,这个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阶段是逐步的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它具体来讲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者的农业国逐步的实现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的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的阶段,一句话,它是一个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也是我们现阶段的任务是从这样初级阶段判断的逻辑起点上来思考我们党现阶段。

按照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来思考和部署我们现阶段的一个任务,这是我想跟大家简要交流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基本特点,然后怎么样把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基本特点要求统一起来,结合起来。

所以,实际上要求我们在本职工作中就是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同时立足现阶段的实际,做好现阶段的工作,特别是按照党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来把我们远大的理想落实到扎扎实实的具体行动上来,这个关系处理好非常重要,如果说处理不好,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很有偏颇的,如果缺少了最高的远大理想,我们可能现阶段的一些工作部署或者说我们的实践就没有总的方向和目标的追寻了,但是如果只有现阶段的一些想法,而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精神的追求,那可能我们就会失去方面,这两者一定要结合起来,当然如果只有最高的远大理想和目标而忽略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不结合,那我们可能就陷入一种空想,因此我要强调这两者要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简要的交流第一个问题。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今天交流的重点,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这实际上是我们体会把党的最高理想把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结合起来,目前需要理解和把握的核心的问题。这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叫做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而这些方面的建设跟过去的建设是不一样的,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整体推进和部署,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我们体会,它是把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跟中国的国情,特别是现阶段的发展阶段的特征结合起来,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几句话是我们党的十七大报告一个准确的提法,它实际上给我们描绘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和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国家发展呈现了一系列阶段性的特征,这个阶段性的特征包括什么呢,就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已经走到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同时这个阶段还体现了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这样的一些基本特征。那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按照我们的总体目标要求,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进步可以说用几个“前所未有”来概括,一个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前所未有;第二,中国经济规模的变化或者说我们扩大是前所未有;第三,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速度前所未有;第四,中国贫困人口减少的数量前所未有;第五,中国城市化率的增速前所未有,所以经过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一点是我们理解科学发展观以及按它的要求进行总体布局党的现阶段任务的逻辑起点和前提,这里面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列举一些数字,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

那么,在发展成就前所未有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标志着我们国家已经由缺乏财力,难以解决长期挤压问题的阶段进入到具备较为雄厚的财力,能够逐步解决长期挤压的问题的阶段。这就是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发展主要是靠能源、资源的投入,然后高能耗、低产能、低效率、高污染,这个特点也非常鲜明。另外,我们主要是靠投资拉动也比较多,当然出口有一些贡献,投资拉动也比较多,消费的需求还不够。同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中国的贫富差距拉大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另外,中国城乡差距之大在世界上也是比较突出的。还有,中国待业、失业之多,就业压力前所未有,中国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状况极为严峻,因此中央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我们总体的目标这样一个要求下,中央强调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恐怕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转变发展观念,由过去的强调增长速度开始转变为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种发展就是要求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现在整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事业建设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和内涵。所以我们应该从这样的一些角度把我们最高的理想和现阶段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结合起来思考,现在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们有哪些主要的政策,然后这些政策怎么解读,这些任务怎么去完成落实呢,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要深化体制的改革,这是我们现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体制改革里面主要有这么一些方面。

1、深化体制的改革

(1)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国家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既然核心定在这儿,为什么要定在这儿,因为今后中国往前走,解决能源、资源以及我们发展技术瓶颈,这些核心技术专利要靠我们中国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我们不管有多少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综合国力怎么强,我们不大可能花钱轻而易举的买到国外的核心专利和技术的。

前些年我在美国哈佛大学培训的时候,它的一些官员政要来演讲的时候曾经半调侃的跟我们说,中国太发达了,太强大了,今天我们美国人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你们中国制造,那我们也不会被它忽悠,我们就问他个问题,你们美国人能不能把你们的高新技术和核心专利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转让给我们中国人呢,他的回答是NO,不可能的,所以要靠我们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怎么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这就需要体制的一些支撑,包括现在有体制的制约瓶颈要改革,比如中央提出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这个环境好不好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提升问题,这个环境就说全党、全社会包括主要是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鼓励创新这种环境,为创造

打造一个平台,打造一个环境,哪个地方创新的环境好,那么哪个地方发展就快,哪个单位也是如此。我前几年曾经到南方的一些地方调研,比如说浙江的一些地区他们就讲,他们那个地方能够发展的比较快,主要得益于他们鼓励创新,鼓励人才成长的这么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什么人只要是人才,我都给你施展拳脚的机会,你有技术我们怎么样通过技术的研发投入,增加投入,同时爱惜人才,给他一个很好的创新条件,这样能够很快的把创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入到企业,进入到市场流通领域,那么他就非常有效果,我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完善科研立项评价体系

另外,完善科研立项评价体系,特别是要完善对重大的科技研发项目给予重奖,这些年科技部一直在做这个事情,现在的力度越来越大了。同时,还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要自主创新,要投钱的,比如说企业要投钱的,但是如果我投了钱研发出来之后,我的科技成果很快就被别人克隆、复制了,那有的企业就不愿意投钱,所以从国家角度来讲必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从这种法律制度上给企业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一个法律和制度的保障,这是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2、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1)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再比如说,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央提出要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也就是说今后哪些是归中央管,中央来投钱;哪些事归地方政府管,地方政府来拿钱,哪些事可能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动起来管的,那么地方政府要出一部分钱,中央应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拨过去一部分钱,这样把我们的一些民生包括基础设施,民生建设这一块能够做起来,那么财权和事权相匹配,这个改革这几年也在逐步的推进,这是我们观察现阶段任务一个很重要的视角。

(2)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还有就是要形成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现在开始逐渐的推开由省直接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也就是说剔除市管县中间的环节,那么上面的钱财政转移支付直接可以到县这个层级,为基层的百姓得到实惠,能够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这是一个很好的体制通道,这几年逐渐逐渐的铺开了,据我了解今年力度更大一些。

(3)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还有就是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这个已经开始到位,改革的力度也很大,比如说排污要有指标的,同时如果这个不用的党的最高理想与现阶段奋斗目标话可以转让给别人,但是总量国家是控制的,这样的话资源有偿使用,但是生态环境你要有一个很好的保护机制,尤其是生态环境补偿,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很多地方是限制开发区,或者禁止开发区,一些风景名胜区,一些沿江沿河流域,过去我们老百姓讲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护生态和环境要可持续发展,那就不能污染这个地方的环境,可是老百姓突然发现靠山不能吃山,靠海不能吃海了,那当地老百姓是受穷的,不能增产增收的,我给你保护了资源生态环境我怎么办呢,这是前几年南方的一些省会省市主要领导同志在研讨时候他们提出一个建议,中央采纳了,所以中央就提出一个制度叫做生态环境补偿,这些地方保护资源生态和环境,你对全国乃至世界都有贡献,但是中央通过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给你补偿,这样就使得这些当地的官员就不会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而搞污染的企业破坏生态和环境,它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就有政绩,老百姓同时会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这些相关的产业链上做文章,能够增产增收,同时国家能够补偿一块,日子就比较好过,这个目前也都开始到位,开始推进了,这是我们讲的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3、深化城乡一体化的改革

同时改革方面还有深化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城乡一体化,中央提出城乡一体化并不像有些同志理解那样,说城乡一体化将来都把农村变成城市了,不是这样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化的建设,这个速度要加快,大概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是45.7%,大约到目标是要实现城镇化率60%,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城镇化这部分,尤其小城镇恐怕他跟我们城市有一个一体衔接的问题。

但是再怎么城市化,今后中国还会有大量的乡村,所以应该是城是城,乡是乡,在基础公共服务方面,公共服务方面应该城乡均等化,比如基础道路设施,公共卫生服务、教育,这些应该均等化,但是乡村应该有乡村的生态,乡村的风貌,你去一看它就是乡,它不能都变成城市,都是高楼大厦,都是水泥建筑,那就不行了,那反而是理解的偏颇了,所以我们现在强调是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几年包括今年两会期间,政府的财政预算也是往这方面倾斜,大量的投入这方面的一些钱在搞这些事情,包括社区的公共医疗,包括农村、城乡的教育,医疗等等,我想这我就不展开讲,是这个意思。

还有,前年全国人大出台一个《城乡规划法》,也就是说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发展方向,今后城乡要一体规划,过去我们的法律叫什么,叫《城市规划法》,现在叫《城乡规划法》,一字之差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深刻内涵,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我们现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中国的现代化,我们要想实现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把我们的社会阶段再往前推进的话,没有“三农”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所以要统一一体来规划,那么规划有什么好处,统一规划就有一个大的发展战略,而不是说乡村自己规划自己,这样新农村建设有的地方如果理解不了,理解不好的话,它就变成一个村庄建设,新村庄建设,然后就是大拆大建,而且表面上建的很漂亮,但房子里面空空的,没有增产增收,那只盖了房子修了路了是不够的,还要使得增产增收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一体来规划,一旦规划定型以后轻易不要翻烧饼,不要老是动的,不要大拆大建的,所以这个我们想规划太重要了。

再比如说城乡一体化有一个提法,一个政策叫做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现在据了解包括很多城市农民工的子女,包括一些免费的医疗,什么疫苗的接种等等,只要父母有城市居住证都可以享受这些待遇,这就是我们这些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采取的一些具体政策以及主要的任务。

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当然在体制改革方面还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行政管理体制不管具体的部门是合还是并,总得要求是要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

同时,统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质数,严格控制行政编制,要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这是它改革的目标,因为时间关系,这个部分不来展开讲,这是一个大的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说体制改革方面的,里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了。

5、在民生方面的改革

(1)优先发展教育

那么在民生重点方面优先发展教育,这是中央明确提出来的,穷什么不能穷教育,今年两会期间在教育的投入方面首次是拿了冠军的,是占GDP总量的4%,所以一个国家兴旺最核心的问题是看教育,所以要把教育这一块做大做强,当然教育方面有一些具体的政策,比如说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也就是说政府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教育的公共服务产品,要让他们穷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孩子能够有学上,上得起学,至于说富人,有钱人,你愿意选择私立学校,上双语学校,没有关系,可以去的,但是必须兜底的是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公益性质,那么这个要把它做大做强。同时,也不排斥,也鼓励民间资本来办教育,那是另外一个渠道,这两个不是说对立的,不是一搞公益性质民间资本就不能办教育,一说办教育,民间资本可以办教育,就提出教育要产业化,要完全市场化,这个都不对的,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同时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这个前面我讲了,现在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这是教育的优先发展的问题。同时,制定了一个总体布局方针,六字方针,教育是什么?普及、发展、提高,普及和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职业教育这个部分大家看到什么民工荒、技工荒等等,现在越来越凸显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前些年走了一些弯路,有些地方都把职业教育下马了,砍掉了,现在证明,现在看来实际上中国再怎么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这一块领域是不可或缺,也是高等教育不能替代的。现在有很多现象表明,大学本科生出来之后,由于我们办学的结构,专业的设置质量,扩大规模以后,教师师资跟不上,往往有的时候大学毕业出来找工作比职业教育的学校学生找工作还要难,因为人家有一技之长,拿来就能用,企业特别愿意要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不一定要本科学校的学生,这也是给我们高等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我们怎样提高教学的质量包括专业的设置等等,这是教育方面的,政府要投钱的,我们大的政策是保证民生的。

(2)增加收入,推进收入分配的改革

民生这一块除了这个以外还要增加收入,推进收入分配的改革,这也是今年两会期间大家关注的,据人民网调查是首要的问题,温家宝也讲了,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它切分的公平,那么怎么能切分的公平呢,首先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强调效率和公平,过去大家知道初次分配我们讲效率,再次分配讲公平,现在开始逐渐总结实践经验,我们强调两个领域都要强调效率和公平,比如说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和公平,怎么公平呢,现在有哪些不公平呢,就是要提高“两个比重”,一个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要提高;第二,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居民收入中的比重要提高。

第一个是什么意思,就是前些年我们为了解决脑体倒挂,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么一个脑体倒挂的情况,然后我们放开了分配的方式,原来就是按劳分配这么一个方式,后来又增加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发展这么一个要求,多种分配方式是什么呢?比如说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开始参与分配了,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进步,一个非常重要的分配制度,如果没有这样的话,我们讲一个国家如果脑体倒挂太厉害,你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个国家是不能发展的,但同时把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之后,这一部分是解决了,提高他的收入了,但是突然发现我们劳动者,尤其是一线员工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整个收入分配中的盘子是逐渐的缩小了,也就是说别人提高没关系,我这一块也得水涨船高吧,所以现在中央提出劳动报酬,劳动者的收入要逐渐的提高,这个比重要提高。

第二个,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总体来讲中国的综合国力强了,这个经济实力也强大了,我们这个蛋糕做大了,但是因为我们国家需要花很多钱,其他领域的分配拿走了,但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没有跟着往上走的,或者跟的幅度是不大的,所以按照我们要增加收入的话,居民收入这一块要提高,大盘子多大,你要多给我切一点,至少要水涨船高,要让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体现在“两个比重”不断提高上,同时还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这也是解决我们今天要调结构、扩内需,今年提出这样的要求,调结构、扩内需,在这个基础上GDP增长大约在8%左右,扩内需,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啊,能够增加他的消费能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实事求是的讲,高收入群体,特别是工作了一定年限之后,他的消费需求是下降的相对来讲,这是国外的著名经济学家提出这样观点的,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原理,而年轻人也好,低收入者也好,他刚刚参加工作,然后需要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个时候他的消费需求是最强的,但是消费能力是很低的,这个时候我们就想办法让这一部分群体的收入怎么样逐渐的增加一些,那也是拉动内需很重要的方面。而相反,工作时间很长,收入很稳定,已经有了长期的积累,再增加他的收入,他投入到日常消费领域的比重是很小的,他基本都解决,都有了,该有的都有了,所以从消费群体来讲,消费能力来讲,迫切需要解决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上来。

篇3:党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

理想既源于现实, 又高于现实, 同时, 还可以转化为现实。那么, 理想怎样转化为现实, 成功怎样实现, 现实的此岸如何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除了让学生知道理想的概念之外, 成功还需要哪些主观因素呢?这是我在教授这一内容时觉得应该让学生明白之处。

一、成功的关键是态度

教学必须回归生活, 给学生创造一种他们熟悉的、亲切的学习环境, 是每位学生的真正需要。以往的教学情境设置所采用的内容也可能来自于“生活”, 但是, 往往由于这种“生活”不是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和观察到的生活, 不是他们正在过着的、体验着的生活, 因此不能构成学生自己的生命活动, 不能给他们以真正的触动。

我在教授这一知识时经常听到学生如此感慨:“为什么成功总是离我那么远?”为此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实例:

先把一只老鼠紧紧攥在手里, 老鼠用尽全身力气也逃不出去。这只老鼠挣扎了一段时间后, 不再抵抗了, 几乎一动不动。这时再把它放到一盆水里, 它立刻沉了底, 根本没有试图游水逃生。再把另外一只老鼠不经过手攥阶段直接放到水里, 它很快游到了安全的地方。

环境固然重要, 更为重要的是你自身的努力。成功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当条件具备、一切顺利时, 成功的获得也许并不值得惊讶, 只是身处逆境、身陷困境时, 你还愿意争取吗?

其实学生缺少的是对成功的一种态度。态度是什么, 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怎么看, 怎么办, 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积极的态度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 你必能成功。

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 而是后天习得的, 是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 通过交往接受别人的示范、指导、劝说而逐渐形成的。所以, 单纯的说教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

二、打开想象力的翅膀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只知道概念是不够的, 在端正态度的基础上, 还必须让学生知道想象力的重要性。所以我在《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加入了大量的实例。

实例一:大量的名人名言, 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

所谓天才人物本来就是指那些十分富于幻想的人。……天才人物总是积极主动地使用幻想能力。总之, 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用幻想来开道, ……在幻想的遥远彼岸获得启示之后再返回到现实之中, 因而思想的跨度极大。 (高桥浩)

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幻想、梦想和预言, 即对潜在的明天的想象。 (托夫勒)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让学生在名言警句中获得直接的感受。

实例二:老年的托尔斯泰婚姻事业都不是很如意, 当他沉浸于无法自拔的悲伤、仰天长叹、苦苦思考时, 无意间却看到窗外树上的一只乌鸦, 这只乌鸦在树上来回徘徊, 最后突然振翅一跃, 飞上长空。托尔斯泰幡然醒悟:人不也需要有一双能飞翔的翅膀来冲破现状吗?

展开讨论:爱因斯坦所说的“能飞翔的翅膀”是指什么?我们的成功需要想象力吗?通过课堂讨论, 学生知道人的一生中, 总有难以达到的境界, 总有无法企及的深度, 总有不能逾越的高度。所以, 不能没有想象, 想象力是心灵的眼睛。只有打开想象力的翅膀, 才会有力地展开幻想的翅膀, 充满活力的思想浪潮才会不止歇地翻腾。人的任何愿望, 只有经过想象力的阶段, 并且与信心、计划相结合, 才能转化为现实。一个人如果不能“想得美”, 那他怎能有开发自己能力的欲望, 怎会投入精力去获得成功呢?所以, 打开想象力的翅膀, “想得美”又何妨, 为自己设计一个最美的将来, 它才会引领着你不断走向成功。

三、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我在设计《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时, 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 让学生了解自信对成功的重要性。

实例: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 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 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 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 珍妮虽不信, 但是挺高兴, 不由昂起了头, 急于让大家看看, 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 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 “珍妮, 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 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 可往镜前一照, 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

其实高中新课程所倡导的是一种“教与学”的新课改观念, 强调因学而教, 而不是因教而学。在这种新的观念下, 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 必须保持与生活零距离接触, 贴近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从中提取鲜活的生活素材, 尝试设定现实的情境, 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 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 化解学生学习, 甚至是生活中的难题。这样, 学生才会习得富于真实情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 学生的人格才会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得到真正的陶冶, 学生的知识、能力才会在生活化的情景中获得真正提升。高中学生在本质上仍然是孩子, 是发展中的学生, 给予生活化的故事使他们体验自信的重要性, 可谓水到渠成。

要充满希望。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 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 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 生命就生生不息。你抱着下坡的想法爬山, 便无从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闷而无望, 那是因为你自己沉闷无望。改变你的世界, 必先改变你自己的心态。

四、比成功更可贵的

目标实现之后怎么办?我不是成功了吗, 我要不要再努力了?经常有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的教学设计中, 我也注意不断找准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设计。我采用了这样一则实例:

早期的登月太空人艾德林在登月成功后不久即发生精神崩溃, 事后他在一本书上写到, 导致他精神崩溃的主要原因是他忘了登月之后他仍然要生活下去。除了登月之外, 他再没有其他可供追求的目标了。据说企业界的一些高层主管在他们退休之后, 大概只能活18个月。

目标的实现, 就是成功?如果是这样, 成功不免肤浅。成功是什么?学生最后和我一起探讨的结果是:不断超越自己。

我们往往看重的是追求的结果, 却常常忽略了追求本身, 其实比成功更为可贵的是追求本身。每个追求者都渴望成功。攀登者的眼里永是山顶上高高飘扬的红旗, 永在前方的骄阳是夸父不停追赶的目标。但有人因成功而停止追求, 他不是真的成功。单纯追求成功, 只是不断趋向既定目标, 在达到梦寐以求的高度后会流于虚空, 会寂然相对, 会英雄落寞。任何一次目标的达成, 只是你无限人生发展链条中的一环, 如果你认为自己达到了终点, 那你就错了。成功并非追求的终极, 而是追求本身, 追求使年轻和不再年轻的心永不落伍。

通过《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知道》的课堂反思, 我知道高中的哲学课堂, 重要的是如何使学生认同我们主流价值观而不流于说教, 如何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知、情、意、行统一, 如何使充满叛逆、想要挑战权威的中学生认同书本理论观点?这是长时期摆在政治课和所有政治教师面前的难题。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中学开展理想教育有利于实现“为了学生”、“基于学生”、“通过学生”、“发展学生”的德育目标。学生成功的获得既需要艰辛劳动的付出, 更需要不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树立坚强的信念、态度, 坚韧不拔, 充满自信, 并且把这些美好的状态贯穿于人生奋斗的全过程。

关键词:《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现实

参考文献

[1]何东亮, 丁瑜主编.师范教育心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2][美]罗伯特·宾厄姆·唐斯.塑造文明和心灵的巨人及其思想.华夏出版社, 2006.

篇4:理想是什么

美国广告业名人李奥·贝纳(Leo Burnerr)曾不停说这句话,以至于美国广告业的一些杰出人士将此语当成“口头禅”。

为了“摘星”, 李奥·贝纳蓄势已久,甚至是太久。生于1891年的他,一直到60岁时才获得巨大成功,甚至立下了一面广告界的“芝加哥学派”的旗帜。此前,是当记者、当广告公司的撰文主管、自己创业等等漫长的守望,为了终有一日达到理想的守望。

谁能一直相信自己,只做那些正确的事,孤独地坚持到60岁?

很少很少。为了生活,绝大多数人都不得不沾上一点污泥。他们与理想的距离,也总差那么一点点。有时也是谬以千里的一点点。

有一天无意中从电视里“看到”另一个人,也曾如此坚持。那就是拍了风靡大陆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青衣》、《士兵突击》等电视剧的导演康洪雷。从1985到2000年,他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挣扎在影艺圈,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他给自己的期限是2000年,如果再不成功,他就转行。然而恰在那一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后推掉许多热门题材,拍了《青衣》(插一句,原作是一篇非常好的小说,作者毕飞宇)。许多人说,你看吧,那个家伙一定是骑虎难下。他答,我就骑在马上面,不下来了!

骑在马上,不下来了。还好,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从平凡的岁月里,挖掘打动人心的细节,打造与众不同的影视剧。刚开始看他的近镜头,觉得这个人好自负啊;及至于了解了原委,才领悟到有时自负是多么好的品质。它让你伸手摘星,将理想藏在心里。

我的理想?从少年时起,便希望自己成为龙应台那样的人。有学识,且不断增进学识;有正义感,且敢于在文字与生活中展现这种正义感;有品格,不为周遭的环境所左右,等等。一直到现在,我依然非常欣赏龙应台。可早已知道,自己成不了她。我只是个普通人,曾经忘却伸手摘星,曾经忘却那些梦想与激情。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不曾有意识去做错“大事”。至于小的过错,与你与他一样,不多却也不断。常常会后悔某时的表现不够好;某时的识见不够通达;某时的心绪不够大气等等。人生就在这小小的烦忧中,有所进益却如此缓慢,一年又一年。

今天,李奥·贝纳的这句“当你伸手去摘星……”,让我心有所动。我们每一个平凡人,可以因坚守理想而变得不平凡。何况,离60岁还有许多许多年。那么,为什么不?

忽然可以放下一些小的得失。我在某个场合中如此发言:评价一个人不看一时一事的得失,而是要放眼长远。对我们自己,亦同此理。

理想是什么?它是我们心灵的春天。

她不一定导向通俗意义上的成功,却一定会让你与众不同。

如春天花草的悄悄生长,当你遇见时只见那一刻的美好灿烂;如夏日湖面的波光粼粼,在阳光下会闪耀你的眼;如一朵菊花,带着春的讯息在秋天绽放金黄。如此愉悦,如此自然。若清风拂面。

篇5: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3月15日下午,虽然天空下着细雨,但仍挡不住全校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第34期党校开学典礼,上第一堂党课的热情。校领导的讲话振奋人心,点燃了我们在座每一位学员的激情。带这由来已久的向往,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对党组织的渴望,我们认真聆听王泽应教授的第一堂党课——党的最终目标与现阶段的任务。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辨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首先,最终目标为现阶段的任务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而现阶段的任务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大凡登过山的人都会知道,欲登上顶峰必须拾级而上,循序攀登,最后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要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那就必须实现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最低纲领;其次,没有最高目标,现阶段的任务就会失去灵魂,偏离正确的方向,没有现阶段的任务,就不可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好当前的工作,那么最终目标就如同空中花园。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将最终目标与现阶段的任务对立起来,割裂开来。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过去的一个时期,我们党对国情认识不够准确,尤其是对共产主义这个问题认识比较简单,认为很快就会实现共产主义,做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设想和描绘,试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欲速则不达,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此作了总结。一方面,强调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另一方面又指出,我们今天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好,才是为真正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做出了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根据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的自身建设实际,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升华了认识,打开了思路,进一步坚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也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永远保持党的旺盛活力和坚强力量,提供了新思路。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要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心中有个大目标,又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把当前任务完成好,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任务而努力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到来,当代的大学生当以全部精力、全部热情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任务而不懈努力,贡献出自己全部的智慧!数计院一班一组:谭颖 2003-3-16

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主题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今天晚上,在党校的组织下我们大家学员们一起学习了“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下面我向党组织回报我的思想。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正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奋斗目标;深入理解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模范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为完成新世纪的三大任务而努力工作。

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科学论断,并要求所有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奋斗终身。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已经消亡。无疑,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根据邓小平同志从1979年到1984年再到1987年先后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翻两番”以及“本世纪末走两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等战略构想,经过十二大,到十三大正式提出来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O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在时间上从1980年到2050年,历时70年;在发展程度上,依次实现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第一次科学地制定的分阶段、有步骤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战略目标。

“三步走”的第一步目标,即第一个翻一番实际上到1987年就已经实现了。在此基础上,“九五”计划提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到1997年底也已经提前实现了。由于人口增长和汇率变动等因素,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人均八百美元”这个指标,到2000年也已胜利实现了。200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按美元计算达到10483亿元,当年全国人口12.6亿,人均约为825美元。由于外商在华投资增长较快,1986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超过国民生产总值(GNP)。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0655亿美元,人均达到854美元。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价也由1985年的100美元兑293.67元人民币,变为1999年的100美元兑827.83元人民币;尽管20年来我国大陆人口比1980年增长了2.83亿人,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原来的预计,200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按现行汇率计算均超过1万亿美元,人均都超过800美元。这表明,邓小平同志设想的“人均八百美元”的战略目标,到2000年如期实现了。中国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已经变成现实了,12亿多中国人终于同生活贫穷、供应短缺的时代告别了。2000年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豪迈地向国内外宣布: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就是十六大作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科学判断的由来。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早在1997年,当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将完成时,党的十五大就对我国到2010年、202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发展目标作出了展望和大体部署。这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新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五大的这个战略部署,也可以叫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小三步”。现阶段,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去发展,始终把社会发展放在经济发展之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消除不和谐的因素。当前摆在我国面前的问题是住房、教育、医疗、社会问题。住房问题已不只仅仅是经济问题,它已经上升到政治问题;政府这些年鼓励农村医疗事业;我们要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作为当代大学生生我们要树立生活的目标,规划人生,将大的目标实际化,确定近期目标,最后实现自己人生目标。我们要在党的带领下为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任务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此致

篇6:党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

(四):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奋

斗目标

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党自始至终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作出了科学的预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也就是通常说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的描述,慨括起来时: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国家消亡;劳动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些社会特征,尽 只是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但这已经向我们表明: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我们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不仅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而且也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说明共产党人的理想是最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为豪的理想。

自1847年第一个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得巨大胜利,从一个游荡在欧洲的“幽灵”,变为遍及全世界、对人类命运起决定作用的滚滚洪流。现在,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已在世界一部分国家建立和发展起来,尽管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曲折和失误,今后可能还会出现曲折和遇到障碍,但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在全世界最终实现,这是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规律,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必然结果。

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全体党员追求并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作为共产党员,一是要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二是要通晓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了解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要在行动上百折不饶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党员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也不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一般成员,而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其先进性就体现在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一生为之奋斗的自觉性。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定信念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涌现了许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先锋战士。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举起马克思主义旗臶,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共产党员为了共产主义事业,面对敌人的枪弹,献出自己的生命,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如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北洋军阀的逮捕,在敌人的绞刑架下,他大义凛然地说,不会因为今天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会得到光辉的胜利。另一位早期党的领导人瞿秋白是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的,他被捕后,一再拒绝敌人的劝降和诱惑,临刑前,他笑着说,为中国革命而死,是人生最大的光荣。然后他盘腿坐下,毫无惧色,英勇就义,变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在生死关头无所畏惧的豪迈气慨。

在党的历史上,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甘洒热血,笑对死亡的共产党员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正是他们,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光辉形象。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员为实践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舍生忘死,视死如归,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也继承和发扬了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在这些好干部、好党员身上,都充分体现了他们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精神。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1992年慨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本质特征,分别表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社会主义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且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确定,是资本主义所达不到的,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但要看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如果只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不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就不能解释发生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曲折和反复。因此,每一个共产党人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同时,要注意把共产主义当作现实性的运动,努力把阶段性的目标同共产主义结合起来。对我们来讲,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从当前的一点一滴做起,靠的是我们扎实的努力。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奋斗目标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通过党在各个时期的基本纲领来实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做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指出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据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在现阶段的总任务和开创新局面的纲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我们党现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主义的初始阶段 我们党是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科学的把握二者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清楚的认识和自觉地做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当明确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奋斗目标是什么,以实际行为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党章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段论述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这一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第三,这个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做长期的努力奋斗,而不能有丝毫懈怠。

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过在生产力落后、经济部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有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这个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主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从时间上说,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更多的时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概括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总方针、总政策,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社会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的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战斗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政治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前进。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实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党在新的时代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的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充分显示出来。开放包括对外对内的全面开放,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2.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首先,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低,不少人尚未摆脱贫困的状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起来,这个目标就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骤”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2006年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表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没有真正的民主政治,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但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缺乏民主传统,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不仅十分重要和紧迫,而且非常艰民主政治是个发展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只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发展。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

第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因此,我们始终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3.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自力更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国家建设的成功经验。坚持自力更生和实行开放是统一的,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们既不能用自力更生来排斥对外开放,也不能因为实行对外开放就放弃自力更生。正确的态度是用自力更生精神来搞好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

总之,党的基本路线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全局和根本,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制定其他一切具体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是最可靠的保证。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把党的基本路线载入党章,这不仅为维护党的基本路线的权威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有力保证,而且为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提供了最终于总的准则。每个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明确纲领。党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纲领的成熟。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国情,总结党领导革命斗争近20年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在党的七大上,他又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作了进一步阐述,正式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在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面的经验,特别是近20 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内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发展。发展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党的基本纲领所包含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我们的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更有力的政治保证;我们的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的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践证明,只有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将党的中心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国家沿着强国之路走向富强;只有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将党的中心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国家沿着强国之路走向富强;只有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只有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才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重要保证。

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向前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进程的重要阶段,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小康”是一个充满了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一般认为,在儒家思想里小康是指比大同理想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形态。“大同”、“小康”的提法最初见于《礼记〃礼运》中记述的孔子与其弟子子游的对话中。“大同”就是高度的和平与安乐,而“小康”则是低一层的和平和安乐。“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分别是儒家的最高目标和现实目标。中国共产党人赋予小康新的内涵,把中国人民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逐渐由一种美好的设想转变为一种发展战略。我们今天讲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这样一种把世世代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变为现实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

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思想,经过十二大、十三大,我们党逐步形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这就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已分别于1987年和2000年实现。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基本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展望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六大把新世纪前20年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划出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所谓“承上”,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第二步战略步骤,在这个基础上起步的;所谓“启下”,是说经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阶段20年的奋斗,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任务的新变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小康水平;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内的综合性、系统性目标。党的十六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根据十六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新期待,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五个方面谋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些新要求既与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到2020年奋斗目标相链接,保持了目标的连续性,又根据新的情况和条件充实了奋斗目标,增强了目标的针对性。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消耗、保护化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穷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可以预见的是,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们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的国家。

三、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阶段性纲领的统一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也有确定长远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阶段性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共产党员既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又要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而奋斗。

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终目标,也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这一纲领,党必须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具体任务和不同情况,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行动纲领。这是因为,党的最终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由低到高发展的。制定正确的实现共产主义的行动纲领是是共产党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注意各个阶段的制定,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就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任务,党的二大又提出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斗争纲领,从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了社会主义的建设纲领,这一纲领由于以后“左”的路线而没有始终的贯彻执行,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行动纲领,这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纲领,从而使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更加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共产党员既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又要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奋斗,广大入党积极分子也必须坚持最高纲领与现阶段的统一,自觉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四、入党积极分子要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党的纲领路线的实现,从来不是靠空谈,而是靠实践。共产主义事业是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它需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每一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在逐步接近我们的最高理想。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就是要把共产主义理想同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我们党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在现阶段,一个共产党员只有百折不挠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事业中去,才是对共产主义理想忠诚的表现。

上一篇:工会安全责任制下一篇:开学教师会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