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题

2024-05-03

法学专题(精选7篇)

篇1:法学专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课程

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学号姓名成绩

课程名称:《人文专题课:法学专题系列讲座》

论文题目:法学专题课感想

任课教师评语:

任课教师签字:考核日期:年月 日

法学专题课感想

一直对法律比较感兴趣,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也几乎没有选修过相关的课程,这学期的法学专题课算是小小的满足了一下内心的渴望。我们的法学专题课挑选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有吸引力的几个热点问题来进行分析,虽然每节课的时间都不是很长,但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都入迷,也很受启发。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每次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根据老师的讲授内容和自己的一些思考,写一下对法学专题课这门课的一些感想。

第一次课是谭华霖老师的《网络时代的法律挑战与对策》。谭老师以躲猫猫等最近网上比较火的三个案例入手,给我们分析了网络时代出现的一些法律问题。现在,我们越来越能注意到,由网络发展引导的社会舆论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了一些法律案件的发展,网民一边倒的支持或反对越来越多的使得案件向偏向大众意愿的方向倾斜。在学这堂课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问题,甚至反而认为这是网络时代舆论监督更为有效的一种体现。而通过这次课后我认识到,民意司法案件的影响远远没有当初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民意往往是倾向于弱势的一方,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现阶段,由于社会发展的一些不平衡因素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现象,使得公众仇官、仇富的心理十分严重。在民意的影响下,有可能使得一些司法案件的判决更加合理和公正;但于此同时,民意的作用也影响了司法的独立性。

另外我们不可忽略的是,民意是建立在大众感情上的,而民意可能是非理性的,尤其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形下,人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感情和意愿强加在某件事情上。另外,民意也是非常容易受到煽动和误导的。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虽然对于绝大部分网民来说是站在公平和正义的一方的,但不可忽略的是,媒体、网络推手等力量,在民意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部分细节被忽略、夸大或夸张,甚至是刻意篡改往往使得事实真相被扭曲。这样的民意是否是站立在公平和正义的一方就无法保证了。

由此分析,在司法判决中,我们虽然不能忽略民意的影响,但同时也不能奉民意于法律之上。民意可以在法律、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适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时候,独立、严格的司法规范程序和理性的判决才能保证公平和公正的实现。另外,司法要做到公开透明,树立公正的形象,接受舆论的监督,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反之,司法越不独立、公平,就离人民越远,人们就越不相信司法,民意才会与司法形成对立。

第三次课付翠英老师的课《“婚姻法解释三”中的物权法思想》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前一段时间,“婚姻法解释三”颁布后,曾一度引发了很大的反响,网络、报刊上也有很多的讨论质疑。很多人认为“解释三”的出台对婚姻中的弱势一方不公平,尤其是对于大多数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离婚有可能意味着净身出门,是婚姻破裂受害最大的一方。而对于更加有利的强势一方,其离婚的代价更小,因此可能造成更高的离婚率,所以有人将这部法律戏称为“离婚法”。有评论称,“解释三”不应重视了权利却忽略了公平。

但“解释三”也不容置疑有其很大的进步性。首先,“解释三”体现了时代需求。对于在婚姻中越来越被重视的房产问题,“解释三”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财产分配方法。其次,“解释三”对于结婚男女双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促进作用。当前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叫做“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正是这种思想使得很多女性丧失了独立性,而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一个“好老公”上。而根据“解释三”中婚前财产属于个人的的规定,无疑增加了这种行为的风险。第三,“解释三”中涉及小三主张补偿的条款被删,这虽然可能没有考虑到第三者当事人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充当“小三”的风险,对这一现象有遏制作用。

我认为,任何一部法律都有其局限性,往往不能考虑所有的情况,中国的法律体系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解释三”对于独立性的促进是其最具进步性的,这是“解释三”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在所有的课程中,陈巍老师的《证据与诉讼》、李亚梅老师的《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丁海俊老师的《人格权及其保护:侵权责任法》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就业方面给了很大的指导。尤其是陈巍老师的《证据与诉讼》,陈老师贯穿于整个课堂的两个“魔术”不仅极大的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也给了我们证据使用过程中切身的体会,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李亚梅老师的《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各种

法律问题,对我们的就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限于篇幅限制,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表述每节课的感想了。在这短短的六次课中,我了解了很多法律知识,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身边处处存在法律的身影,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不仅让我们知道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也有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相信,与我同上这门课的所有同学,也会从中受益,我想这就是这门课程带我们的最大收获。

篇2:法学专题

【摘要】在研究生班学习让我党员的觉悟以及自我修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各种研究生课程让我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这学期学习到的法学课程,我懂得了许多。在法学专题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结合我自身工作上的经历,我认为法律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社会性;

二、概念性 ;

三、民主性;

四、约束性

【关键词】法律;规则;实践;概念

在江西省委党校研究生班学习的二年,学习紧张有序,充实又有成效。我所学习研究的党建专业让我获益良多,我在大学二年级就已经入党,到目前为止应该可以算的上是老党员了,在研究生班学习让我党员的觉悟以及自我修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各种研究生课程让我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这学期学习到的法学课程,一个过去从未涉及的专业,在校长的指导教学中,我懂得了许多。一直以来,总是忙碌于各种繁杂的党建及旅游建设方面的工作,不太与法律打交道,也就让我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认为与法律打交道是一件与我毫无相干的事,所以,我也总是敬而远之。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平常的工作中,也就自然而然地与之疏远了。而这次有幸在研究生班学习到法律,让我重新认识了法律,重新了解了法律的重要性,也重新正视社会中的很多法律事件。

省委党校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和理论骨干的学校,是学习宣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同时党校为国家培养了很多党政人才,它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现代化教学模式,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坐在教室,听着老师精辟的讲解,透过老师的精辟讲解,精彩分析,很多关于党政的疑惑迎刃而解。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学到了甜头,我们感到“来对了地方”。这是个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学做人,学做事的地方。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有老师的爱护,同学的帮助 在这个新的环境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的熟悉了她。平常跟你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而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来到这里,在校园学习的学员都是渴望知识,渴望充实自己的党政干部,在这种浓烈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干部。创新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勤奋是通向成功的基石,严谨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态度,求实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特点。

在法学专题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结合我自身工作上的经历,我认为法律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社会性

我认为法律是在社会中的规则,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社会中没有统一的规则,只凭自己的想法行事,犯了错误也没有权力约束。没有犯错成本的话那这个社会的犯罪率就会上升,混乱的社会就会引起人的心理恐惧最终走向灭亡。所以我认为法律首先就是规范社会的规则,大家都按照一定的规则行事,在条条框框内生活更加安稳。法律通过讲理使人良心发现,并归依法律,可以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法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社会性,它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具体可表现在: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历朝历代都是有自己的法律规则,时代在进步,由原来的奴隶制进步到现在中国的依宪治国,法律越来越人性化及合情合理,但实践不等于实验,实践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实践而不是做实验,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到现在我们才认识到新人口论是一种真理,又如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经过一百多年时间最后证明了单一公有制经济行不通。

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不可分。

研究者的相关背景,如教育水平、生活背景等等都与研究对象密不可分。而自然科学,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其研究对象则较少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影响,而法律的研究结果则较多的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许多地观点,不同的学科认识都有道理,不同的学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地观点。

二、概念性

法学我认为就是一套概念体系。掌握了概念体系就可以建立起一套法律概念,就具备了法律人地资格。法学之概念性来源于法律规则。如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分别为两个概念,欺诈行为又是一个新地概念 再如损害赔偿,直接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分为三个不同概念,只有在掌握了概念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规则。

文义解释就是指每一个法律条文都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所以要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了才能把握概念之含义。同时语言文字又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如法律上所说“产品”与社会生活中所说“产品”就不一致。所以我们就不能仅靠字面意思来理解,应该有多种其他的理解方式。一个法条可能就会有多种理解,因此法律人在现实生活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三、民主性

法律的制定需要在民主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说的就是法律是大众智慧的结晶,所以西塞罗说“法律是最高的理性”; 法律应是天下之公理公道,所有这些道理都使得法学成为最讲理的学问。而其他学问如号称是“时代精神之精华”地哲学大多数只是个性化地学问或者是私人学问,自言自语,都难免会成为一孔之见,一家之言,具有不可避免地片面性和局限性。

法律的制定自然也有严格的程序,严格地程序,对法律的层层把关,道道过滤,步步改进,都是会将法律尽可能地杜绝任性、私见和偏见,使之成为“天下之公器”。

四、约束性 社会经济目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实现,人们地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各种利益、诱惑在腐蚀着人们的心灵,社会上各种丑陋的现象也死灰复燃,在政府中贪污腐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那些不重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法律作为约束国家公民地工具,是需要大家认真学习及实践的。法律作为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它与我们每一个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的保护神。

篇3:法学专题

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就是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发展与衰亡。1991年以来,从不同角度进行苏联史的研究,总结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之一。对苏联法学教育的研究包含了对苏联解体内在原因的探讨,在法制、法学、法学教育成为现代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今天,对苏联法学教育的反思将有利于俄罗斯法治国家理论的实践。法律科学的成长不仅取决于其学科内部的因素,还因为其与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苏联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从产生之日起就有较强的辐射力,不仅对后来社会主义国家有超强的模范作用,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学形态也产生了巨大冲击。苏联法学教育孕育和成长的环境在苏联法制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深刻影响到十月革命后大批追随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学建设和法制发展,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乃至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苏联法学教育中一度存在的法律教条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等因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但作为一种独特的法律文化,它对世界法律文化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法学教育造就一批遵守规则、追求正义的法律职业者,从而形成一个高素质的、稳定的职业法律家群体是通往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法律人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操守代表公平与正义,维护着法律的尊严,维系着公众对法治的信心。今天的俄罗斯高扬“法治国家”的理念,重新审视法学教育,关注法律人才的培养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实践无疑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法治社会的建立、维系与巩固离不开发达的法学教育。对苏联法学教育的探讨将有助于对苏联解体的进一步认识,不仅对俄罗斯今天的法治化进程有借鉴意义,也将对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考,从而把握法学教育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的水平。

二、苏联的法学教育影响了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建立

从1950-1953年,中国建立了一种与社会主义法律相适应的法学教育体系。设计这一体系的基本价值判断是:原有的大学法学教育已经随着旧法废止而失去继续存在的意义,必须以全新的形式和内容取而代之。1950-1953年间的重要举措奠定了法学教育机构的基本布局、形成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分离的局面,这一切在以后又成为制度化事实而固定不移,其影响至90年代仍然无所不在。这些从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律的开设就能初见端倪。

人民大学的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引进,新中国的教育体制是照搬苏联模式。教材、课程、教学计划、系所和教研室设置无不以苏联的大学为楷模,法律教育自然不能例外。1951年教育部制定的《法学院、法律系课程草案》规定:“阐述新法制的进步性及优越性”应是贯穿各课程的主线:“讲授课程有法令者根据法令,无法令者根据政策……如无具体材料可资参照,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原则,并以苏联法学教材及著述为讲授的主要参考资料”。根据教育部1953年推出的统一法学课程,当时法学院(系)开设的课程有:苏联国家与法权史、苏联国家法、苏联民法、苏联刑法、土地法与集体农庄法、人民民主国家法、中国与苏联法院组织、中国与苏联民事诉讼法、中国与苏联劳动法、中国与苏联行政法、中国与苏联财政法。这一套法学课程的设计者,实际上已经把苏联法律与中国法律合而为一或者认为两者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差别。从1952-1956年,中国翻译、出版了165种苏联法学教材。

法学教育的空白从一开始就由苏联模式全面填补并相袭不变。以维辛斯基为代表的前苏联法学家关于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特别是他关于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是法律最基本特征的观点得到推崇,被中国法学家奉为最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法的解释。整个50、60年代,大学法学教科书基本是前苏联教科书的版本,课程设置是按前苏联的模式,课堂上讲授的是前苏联法学理论,不仅在教材和课程的设计上照搬前苏联模式,就是大学、研究所、教研室的设置和教学计划,授课方式,也无不以前苏联为楷模。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是新中国法律教育的发源地。人民大学法律系分设“国家与法权理论”、“国家法”、“刑法”、“民法”四个教研室。在教研室内,苏联专家、翻译、中国教师组成若干小组,苏联专家通过翻译向中国教师传授苏联法学,中国教师当场记录,课后与翻译一起整理课堂笔记,第二天或稍晚的时候再按笔记向学生演讲。人民大学法律系的教学,主要是依靠苏联法学专家的帮助,学校的教研室事实上就是苏联专家在向教员们进行教育,学习成绩好的已开始进行教课了。人民大学要培养政法教师,并要摸出政法教育的东西来。人民大学法律系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全国高校法律系培养师资和从事法学研究的专家。一方面,苏联专家为人民大学法律系举办师资培训班;另一方面,从人民大学法律系两年制研究生班毕业的学生被分配到其他学校的法律系任教。苏联专家的讲义、苏联的法学教材在人民大学经过翻译、整理、改写成为各大学统一使用的法律教科书。在1954年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高教部明文规定:“中国人民大学应将所编译的苏联法学教材进行校阅,推荐各校使用。”

在整个50年代,人民大学的法学教育都受着苏联的影响,至今我国的法学教育也有苏联模式的影子,可见苏联法学教育对我国的影响程度。

三、法学教育中国模式的初步形成

综合研究构成法学教育模式的基本元素及其保障性要素,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法学教育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习苏联模式,到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借鉴大陆法系模式,又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混合模式,再到科学发展观提出后中国特色模式初步形成的变迁过程。经过60多年的发展,以多元化人才培养为教育目标,以多轨制法学教育制度为培养方式,以多类型知识建构和多层次学历、学位结构为教育内容,以理论与实践多重组合的教学模式为教育方法,构成了中国特色法学教育模式的基本元素;以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司法行政部门的行业指导、法学教育行业协会的自律性管理和法学院校自我管理的四位一体教育管理模式,以法学教育和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律职业为互动的教育就业机制,形成了中国特色法学教育模式形成与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保障性要素。可以说,2010年,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历史与现实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法学教育模式形成的必然性,同时也警示我们存在的问题及其面临的挑战。未来中国法治的特征正在从以立法为中心向以司法为中心的转变,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将逐步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1951年6月教育部《法学院、法律系课程草案》[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8-02/28/content_7687348.htm.

[2]霍宪丹.中国法学教育反思[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3]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度[J].比较法研究, 1996 (2) .

[4]震江.中国法律四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篇4:法学专题

【关键词】专题教学法;开放教育;远程教育

一、课程概况总揽

开放教育主要教授对象为成人在职学员,因此学员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相对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来说,都是比较特殊的;并且,我们的面授课时间宝贵,面授中不可能对所有知识点都进行讲解,只能讲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钻研创新教学方法,迎合学员的特殊情况,力争知识传授量达到最大化。

《民法学》基本内容主要由七大部分組成,即民法总论部分、物权部分,债权部分,人身权部分,知识产权部分,财产继承权部分,民事责任部分。本课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定为学年课,两学期总学时为162学时。

二、创新之处

我所设计的创新理念是进行专题教学,将民法学的各个重点内容类化为若干专题,每次面授课有针对性的讲述1-3个专题。专题教学法的好处是只对重点内容进行面授辅导,其余非重点内容全部由学员课后自学了解。对于在自学中有困难的学员,可以通过每学期两次的网上答疑时间统一向责任教师提问,也可以随时发送E-MAIL到责任教师指定邮箱询问。

三、民法学(1)(2)教学设计

1.面授辅导设计

《民法学》(1)(2)的计划学时均为81学时,学时分配情况相同,教学时间均为27学时;余下三分之二为学员自主学习时间。

①关键的第一学时。民法学(1)(2)专题均为26学时,预留1学时作为首次面授课向学生说明情况、布置教学任务之用。详细介绍本学期的教学安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②专题教学的具体应用。民法学(1)基本内容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民法总论部分、物权部分。所划分的专题有14个:民法基础理论;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公民(自然人)与法人;合伙、个体、联营;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物;民事法律行为与时效;有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物权概论;财产所有权;善意取得与财产共有;相邻关系与其他物权。

民法学(2)的主要内容是债权部分、人身权部分、知识产权部分、财产继承权部分、民事责任部分。所划分的专题也有14个:债权;不当得利之债和无因管理之债。债的其他理论;合同分论;人格权;身份权;法定继承、代位继承;遗嘱与继承;违约责任;侵权责任。

③期末复习课。在进行完全的专题教学之后,还要安排期末复习,教师将本学期全部考核范围进行梳理,学员可以理顺知识结构,把所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将知识点变成知识面。

2.多媒体教学设计

①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教材,分为主教材和辅导教材。主教材为《民法学》(王利明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06年8月第二版),是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依据,是音像教材的基础。辅导教材为《民法学学习参考资料》(出处同上),配合主教材,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主教材的内容,重点是现行民事法规、案例分析。

②CAI小课件。针对各个专题都制作了相应的课件。课件的形式和内容丰富,效果直观,应用于课程教学也更符合远程教育的教学理念。

③三维案例。案例教学乃法学专业教学之根本,在知识点的讲解上,绝对不可无案例。否则便是枯燥的脱离实际的,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因此,我在小课件中尽量加入一些生动的、能引起学生共鸣、并适合讨论的视频案例,使教学效果大大改观。

④网上教学、网上答疑和BBS论坛。网上教学和答疑安排在教学过程的中前期和中后期,不早不晚,恰到好处。在专题讲座之外的知识点,为学员自学范围,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通过网上答疑向责任教师提出;当然,面授过程中有没理解,没消化的问题,也可以在网上提问;网上答疑,可以使平时不方便参加面授课的学员得到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一些平日比较腼腆的学员因网络的平等性也可以放开手脚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

⑤实时解惑E-MAIL信箱。针对平日的小问题,学员可以通过主讲教师公布的指定网络信箱来进行提问。相对于网上答疑来说,E-MAIL信箱具有灵活性,及时性的特点。

⑥更新网上资源。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定期发布教学相关信息及辅助资料。例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文章;最新法律咨询;与课程相关法律法规;教学活动信息;网上作业;网上自测习题及参考答案等。

⑦中央电大的录像资料。此资料虽非我校自主资源,但对教学工作帮助甚大。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中央电大专家的讲授进行自主学习,既丰富了学员的学习方式,也又现了远程教育的真谛。

篇5:法学考研专业系列-民法专题三

专题三

被监护人的侵权责任

母法条:

民法通则

13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任监护人的除外

相关法理

属于特别侵权责任之一,构成要件:被监护人实施了侵害行为/造成了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被监护人与责任承担人有监护关系

无过错原则

知识点

1,承担原则: 被监护人无独立财产的,由监护人全部承担,但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适当减轻责任

被监护人有独立财产的,应先从其财产中支付,余额由监护人承担,但单位任监护人时,单位不承担

2,父母离婚后的责任分担

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独立承担,不能独立承担的,另一方才与其共同分担

补充性连带责任

3,委托监护时的责任承担

原则上仍由监护人(委托人)承担

另有约定的,仍由监护人对第三人承担责任,后可向受托人追偿

受托人确有过错的,由委托人与受托人对第三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监护人不明时

由顺序在前的有监护能力的人承担责任

5,擅自变更监护人的:

由变更前后的监护人承担

6,单位的赔偿责任

幼儿园,学校,精神病院(无行为能力人)

受到伤害的,有过错的单位应给予适当赔偿

致人伤害的,仍由被监护人承担全责----单位有过错的可适当承担

7,18周岁的变通

侵权时不满18周岁,诉讼时已满:有经济能力的由本人承担

侵权时已满18周岁,原则上由本人承担,无经济收入的,抚养人垫付,垫付有困难的,可判决或调解延期给付

子法条

民通意见:

158,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的,可以责令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159,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有明确的监护人时,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不明时,由顺序在前的有监护能力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160,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161,侵权行为发生时行为人不满十八周岁,在诉讼时已满十八周岁,并有经济能力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没有经济能力的,应当由原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篇6:民法学专题课程学习报告

民法学专题课程学习报告

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侵害时,懂得法律人们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法治社会在进步,法律知识与法律素养的获得的重要性显得不言而喻。法律与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基本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成为了在未来社会立足基础。我选择学习《民法学》之后,我就深切感到,这不仅仅是一门选修课,这是一门人生素质的必修课,这是培养法律素养的好机会。经过半个学期的民法学的学习,我开始对法律有了全面而深刻认识。我们的《民法学》课程从基础的民法的概念及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力滥用、守法、公序良俗原则)开始的。接着我们正式进入了民法学的研读。

“人生处处皆民法”,民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早上买菜做饭会形成买卖关系,吃完饭坐车上班会产生运输合同,下车不小心被狗咬会产生动物侵权问题,去医院路上交话费不小心交到其他的号码上产生不当得利问题......其实也正是因为有民法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和谐,变得稳定。我们学习民法不能单单只从书本上的文字知识出发,还要结合现实生活来学习。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民法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民法的价值,此外我们还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即所谓民法学习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民法知识只有能够被运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才会被我们所热衷;同时实践活动也对我们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创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7:法学院 本期专题:毕业典礼致辞

发布时间:2013-07-03 10:22:01

【我要纠错】

【字号 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走向社会后拼什么

上世纪50年代大家在拼搏,更多的是拼“血”„„再后来大家在拼“碗”。有人说这个社会可能已经进入到了拼“爹”的时代。走向社会以后到底要拼什么?今天我最后要讲的话是,我不希望你去拼“爹”,我希望你去拼“德”

徐显明

我相信对出席典礼的所有毕业同学来说,这一定是一生难忘的时刻。我和本届要毕业的同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原因在于四年前我作为校长把你们迎接到了山大,你们一定不会忘记四年前9月份在星空之下的夜晚我们一起讲故事。

明天起你们要离开了。四年前我给你们讲过山东大学校内的故事,一共6个。我今天想再和大家讲几个故事。87届法学院有一位校友,名字叫马俊欣。他在离校之前一次体育活动中从双杠上摔下来,导致了终生的残废,直到今天他的左手、左腿都是麻木的。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山东大学给了他最大的关爱,更主要的是社会接纳了他,他被分配在河南郏县成为一名检察官。就是这样一个行走全部都是有障碍的残疾人,他去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表彰为全国检察系统的一等功臣,中央政法委发文号召全国的政法机关干警都要向马俊欣学习。他刚到郏县检察院的时候,院里只有他一个人具有高等学历,但经过他几年的辛勤努力,郏县检察院的干部都获得了大学的文凭。所以我把马俊欣的故事当作“卡耐基第一定律”的最好例证。卡耐基早年是最困苦的一个人,一个电报员,最后成为了一个钢铁大王,成为上一个世纪初整个美国最富有的人,在当时他就拥有35亿美元的资产。他来了一趟中国以后,把中国儒家的思想带回到了美国,决定把35亿美元全部贡献给社会,现在美国六百多个城市都建有卡耐基图书馆。所以卡耐基在总结自己人生的时候,他讲的第一条定律就是“苦难是意志坚强者最宝贵的财富”。

我要讲的第二个故事,主人公是1980级的一位校友,他现在可以说是全世界科学界最瞩目的人,现在是清华大学的副校长,之前他是最年轻中科院的院士之一,在2005年他41岁的时候就成为院士,这个人的名字叫薛其坤。他为什么成为最受瞩目的科学家呢?因为杨振宁有一句评价,他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最终验证,获得了诺贝尔奖级的科研成果。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基础物理和实验物理走向世界到目前为止的最高成果。作为山大的校长,我更感兴趣的是薛其坤的这个研究群体,他的合作伙伴叫王玉鹏,和薛其坤同届的山东大学光学系毕业生,现在是中科院物理所的所长。而最早发现这个效应并且向薛其坤报告的人叫何珂,是山大物理系毕业的。讲到薛其坤的时候,有人把他叫作“711”。什么叫“711”?早晨7点钟进实验室,晚上11点钟离开,二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所以有记者采访薛其坤,问他:你成功的最大奥秘是什么?他只有一个回答,他说:在我的品格当中勤奋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二十几年的勤奋最终成就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当然,他也有过许多坎坷,山大毕业的时候两次考研究生都失利了,但他的意志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最后如愿以偿,再后来在美国有连续7年的海外研究经历。

再往前说,我找了一个我们1979级校友的故事。这个人的名气现在比薛其坤要大,他就是宁高宁。宁高宁是我们1979级经济系的学生。他1979年报考山东大学的时候第一志愿是中文系,但是中文系把他拒绝了。入校以后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他不断地找到校方要求能读中文。但是我们中文的老师告诉他,如果你读中文的话你成不了小说家,你要学中文学完了你只能写书评。这句话对他打击很大,他说我不愿意只评价别人,我希望别人来评价我。所以一年之后他对经济学有了兴趣,现在他被评价为上世纪影响整个中国的主要的经济人物。他离开山东大学到美国的匹兹堡去求学,MBA这三个字母对他来说很陌生。在匹兹堡大学读书两年了最后弄明白,这原来就是为了做生意而准备的,所以他还是不感兴趣。于是他开始听经济学的课程,但是美国的经济学和中国的经济学是不同的,必须以数学为基础,所以这个时间他开始恶补自己需要的课程,最终他学成了。回国后进入华润公司,后来成为华润的老板。在他带领下,华润从600亿的资产发展为9000亿,正当华润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突然被调到中粮,现在的中粮已经是世界级的粮食企业。当蒙牛出现危机的时候,宁高宁义无反顾地担任了蒙牛的董事长。王石评价宁高宁,说他是中国可以和摩根相比的一个人物。在一次宴会上柳传志激动地说:“我今天终于知道了宁高宁成功的原因,原来是山东大学给了他灵魂。”当初中央考察他,问及这个团队高层为何全是山大毕业的,他作出了一个最有我们山大特色的回答,他说:每当出现困苦、出现危机的时候,只有山大人留下来了。

再往前的一个故事,是我们的老校友。他毕业于齐鲁大学,他是科学的巨匠。当时有人说你是浙江人,你不要到山东去。因为他的名字有人给他看了,说你去必有后灾。他的名字叫束星北,告诉他的人说:你看这个“束”字,如果你到山东去,“束”字在“口”字那个地方横一把刀,将来你必有厄运。另外你是浙江省人,南方人,你更适合于在南方生活,你为什么不到之江大学来呢?你名字当中已经有了“北”了,不要再北,应该回南。他认为这是迷信,科学家的第一素质就是要破除迷信。1972年李政道从美国回到中国,当时周恩来总理向李政道提出一个建议,希望李政道和杨振宁等具有爱国情怀的这些诺奖获得者能够为中国培养一批科学家。李政道当时的回答说:“总理,中国有最好的科学家,我的老师束星北,他的水平比我们要高得多。”总理就问这个束星北在哪儿?当时束星北已经消失了好几年了。1957年那场反右斗争开始不久,山东省委选择了被称为“中国雷达之父”的物理学家束星北到济南讲课,他到了济南以后作了题为《用生命捍卫宪法的尊严》讲座。为此,他回到山东大学以后,被组织定为山东省最大的右派。从此就离开了他心爱的教学岗位。1972年李政道的话提醒了总理,因为当时我们正要进行一次导弹的试射,要进行计算,找到了束星北。在那个背景之下,束星北没有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居然把400公里左右导弹的射程给计算出来了。

上世纪50年代大家在拼搏,更多的是拼“血”。血缘非常重要,你的出身决定了你是否成功。再后来大家在拼“碗”,一定要获得一个“铁饭碗”。在我们读书那个时代,我把它叫做拼“学”。不知不觉到了今天,有人说这个社会可能已经进入到了拼“爹”的时代。

走向社会以后到底要拼什么?今天我最后要讲的话是,我不希望你去拼“爹”,我希望你去拼“德”。

(作者为山东大学校长)

做勇于担当的西政人

未来的天空,有彩虹,更有风雨;未来的道路,有坦途,更有泥泞。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论何时何地,在你们的身后,永远有母校殷切的目光。母校将永远关注每一位校友,永远在乎每一位校友。你的每一分成就,都将增添西政的荣耀

付子堂

几年前,各位同学怀揣着青春的梦想,承载着父辈的期望,从天南海北相聚于美丽的山城重庆。从此,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西政人”。

今天的毕业典礼,是你们生命中的又一个成人礼。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正式由学子转型为校友,融入社会;典礼过后,你们就要整装远行,开始一场更为漫长的人生跋涉。校园里的那些甜蜜的欢笑、苦涩的泪水,都将打包进你们的行囊,储存在一个名为“西政记忆”的永久文件夹里。

而我,作为校长,作为西南政法大学校友总会会长——更重要的,也作为你们的师长、师兄,很想把两个关键词送给大家:“青春”和“责任”,希望各位同学能够一并下载并收藏。

两个月前,2013年4月26日,另外一所高校的一位毕业研究生,向社会奉献出了她的毕业作品。这位研究生就是当年的“小燕子”——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赵薇同学;这部毕业作品就是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其中,有这样两段台词:“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青春是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场相逢,忘不了了;青春是场伤痛,来不及了。”

是的,青春终将逝去,正如同学们终将毕业。但请相信,青春是人生最绚烂、最唯美的风景;而“西政人”,就是风景中的风景。

那么,青春究竟应该有怎样的内涵?

青春是短暂宝贵的,所以,应该用来挥洒,而不是随意挥霍。

青春是富有力量的,所以,应该自强不息,而不是犹豫观望。

青春是充满期待的,所以,应该学会担当,而不是任情恣肆。

虽然毕业是重要的成人标志,但各位同学的青春还面临许多挑战。甚至可以说,奋斗历程才刚刚开始。作为毕业前的最后一课,我想与各位同学重点分享融入社会、取得成功的第二个关键词:责任。

苏格拉底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必勇于担当。荣誉属于过去,梦想属于未来;唯有责任,属于当下。

在这个伟大时代,我希望各位同学,一定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即将遭遇的各种挑战和痛苦;一定要有充分的魄力,勇于承担对民族、对家庭以及对自己的责任。

作为西政人,必须勇于担当:为民族担当,彰显公民责任;为家庭担当,呵护老幼安康;为自己担当,实现人生理想。

今天,经过学位委员会各位导师的拨穗,你们毕业了。热闹过后,可以静静地想一想:“西政人”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人?或者说,“西政人”究竟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我以为,西政人首先应该承担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奉献青春的公民责任。青年人要有出彩的机会,更要有出彩的梦想。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寄语全国青年:“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梦,都在思考中国梦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责任。”“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习主席对“中国梦”的阐释,触动并点燃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中国梦”。

而西政精神的第一句,就是“心系天下”。被誉为当代民法史“活化石”的我校德高望重的金平教授有句名言:“许国不畏身家累,除弊应如金石坚”。这是老人家当年作为研究生导师,为自己的一位学生所作临别诗中的一句,这位学生就是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金老师曾经叮嘱周强同学:“中国是一个大国,需要很多优秀的政治家,但是不要做政客。要对国家、对民族充满希望,对社会负有强烈的责任感。”

历史走到了今天,今天又将成为历史。西南政法大学2013届的毕业学子们,请一定要记住所肩负的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你们有责任将你们的命运、你们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

其次,西政人还应该承担为自己亲人们的幸福而奋斗打拼的家庭责任。今天,有不少家长、亲人来参加毕业典礼。各位同学一定要记住:他们是此生最疼爱你的人;你有责任为他们的幸福生活而自强不息,你有责任让他们为你而骄傲。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或许,你暂时还没有找到十分满意的工作;或许,曾经的爱情、理想可能会被社会现实击得粉碎;或许,在前行的路上,有着更加浓重的黑色,还有着更多的失望甚至绝望„„但是,千万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必羡慕嫉妒恨他人“高富帅”的际遇;而一定要有自信:我能,我行。我有责任去奋斗、去打拼、去追梦;有责任让父母永远以我为骄傲。任何时候,自强不息的信念都不能放弃。只要追梦,就能圆梦;也只有追梦,才能圆梦。

最后,西政人应该承担为母校的不断发展壮大而尽力奉献的校友责任。一位83级校友曾说:“当我们进入西政的那一天起,我们身上就注入了西政的永远DNA。”西政精神由一代代西政人所铸就。历史赋予我们力量,无论何时,都要记住自己是“西政人”。

因此,请大家一定要永远记住:从学生转型为校友后,你们要像师兄师姐帮助你们那样,去帮助你们的师弟师妹;你们以及你们之前和之后的校友,也是一个大的团队,必须和衷共济;你们有共同的经历和背景,你们也负有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为西政争光的责任。

未来的天空,有彩虹,更有风雨;未来的道路,有坦途,更有泥泞。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论何时何地,在你们的身后,永远有母校殷切的目光。母校将永远关注每一位校友,永远在乎每一位校友。你的每一分成就,都将增添西政的荣耀。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法治永远是我们的理想

衷心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在工作中成长成才,以自己的工作业绩来回报母校。在未来的岁月,无论我们富贵与贫贱、也无论我们职务的高低,只要我们积极地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母校都将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王利明

同学们,在人民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几年里,你们亲自见证和参与了学校,特别是法学院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法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平台,以人大法律人共同体的凝聚力为强大动力,全面提升法学学科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在新一轮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科位居全国高校法学一级学科第一名。这是法学院继2004年和2009年两次学科评估排名第一之后,连续第三次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榜首,继续在全国法学教育界和对外法学交流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同学们,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家有机会在我国最好的法学院学习和生活,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也留下了难忘的人生记忆。课堂上,老师们的娓娓讲授、同学们的积极讨论,碰撞出了理性和智慧的火花;在校园的草坪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谈笑风生,收获了友情和知己;辩论场上,同学们唇枪舌战,展现了青年法律人的活力与风采;游学路上,同学们充满自信,增进了国际交流和来往;在社会实践的岗位上,同学们挥洒青春的汗水,展现着人大学子的风采。宁静的法学院图书馆留下了同学们伏案学习的身影;巍巍的明德法学楼印证了同学们成长的足迹。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明德楼的各大讲堂,同学们挤满讲坛、甚至席地而坐,成为我们法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里,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收获了青春和梦想、成长和友谊。

同学们,这将是你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最真挚的情分、最美好的回忆。我本人作为法学院的一名教员,亲眼目睹了同学们的成长经历,体验了大家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青春年华,分享了大家成长的快乐。希望我们共同将这段美好的经历永远留存在心里。

从人大学子到人大校友,你们将满载收获的喜悦迈向人生新的阶段。在此,我提几点感受,愿与大家共勉:

第一,作为一名人大人,希望同学们发扬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发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怀揣中国梦和个人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我们应该始终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结合起来。青春永远伴随梦想。但梦想成真离不开艰苦奋斗,理想总离不开现实。我们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向着理想的高峰攀登。

第二,作为一名人大法律人,希望同学们永远秉持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甚至身处逆境,我们都不要忘记我们是一名人大法律人。我们需要坚守对法治的崇高信仰。崇尚正义、崇尚宪法和法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正如同学们所感受的那样,法治建设是一条艰苦而漫长的道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为之不懈努力。但法治永远是我们的理想,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第三,作为一名人大的校友,希望你们永远心系母校。一个人一生最值得怀念的,一是故乡,二是母校;一个人最需要感恩的,一是母亲,二是母校。老师们永远是你们的良师益友,母校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感恩不仅仅是爱心的传递、情感的共鸣,更是一种责任的承担,一种道义的坚守。我们要把心中的感恩化作修生之志、齐家之举、治国之行、平天下之责。作为人大的一名教师,我衷心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在工作中成长成才,以自己的工作业绩来回报母校。在未来的岁月,无论我们富贵与贫贱、也无论我们职务的高低,只要我们积极地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母校都将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铭记人大法律人的生活信条

韩大元

记得你们入学时,我作为院长在开学典礼上曾承诺:当你们毕业时不会为选择人大法学院而后悔。然而当你们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时,我的内心却是不安的:我的承诺是否兑现?我注意到,个别同学的工作还没有落实,部分同学虽找到了工作,但自己未必满意„„我理解此刻同学们的心情,除了法律服务市场的变化外,我们自己也需要反思,人大法学院这张名片含金量到底如何?

过几天你们就要离开校园,走向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心中未免恋恋不舍。你们为人大法学院留下了太多美好记忆,感谢你们参与了法学院的发展,感谢你们对法学院真挚的情感。你们选择人大法学院是一种缘分,从此结下了永恒的感情纽带。这种纽带将连接你和母校,你和老师,你和同学之情,也会成为应对挑战的精神动力。人生并不一定与成功相伴,失败与苦恼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铭记人大法律人的生活信条,实现“人文情怀、追求真理、崇尚法治,奉献社会”的价值观,并通过你们杰出的表现,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与生命力。

走入社会,你们会感受到,生活就是“好事多磨”,难免会有周折,保持淡然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人大法律人是坚强的法律共同体,它所坚持和传播的法治精神具有无穷的力量。价值的选择是优先的,我们要以“人文”为生活哲学与道德力量,要坚守法治底线,捍卫法治精神,追求法治理想,致力于塑造人性之尊严,把爱传播到所有弱势群体之中,让正义之光普照祖国大地,使我国的每个公民都拥有尊严与自由。

希望你们勇敢地拥抱未来,保持自信与乐观。而自信建立在健康之上,所以特别嘱咐大家要珍爱自己的健康。健康乃是人生的最高哲学,要想成功,必须有强壮的身体。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希望你们在工作中感到疲倦、苦恼时,能够回想起你们在人大的生活。人大法学院会牵挂你们,会成为你们坚强的后盾。人生常有得失,岁月几多悲喜,人大法学院永远是大家可寄托的精神家园,岁月虽流逝,精神家园永存。

最后,送毕业生同学们八个字:健康、自信、宽容、责任。

上一篇:城改办工作职责下一篇:二年级二班班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