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2024-05-14

保险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共6篇)

篇1:保险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案例:

2014年2月25日,丁某携带本人及林某临时身份证(林某长期居住福州,临时身份证号码3501271975********,身份证地址:龙岩xxx路xx号,有效期2014年1月8日至2014年4月8日),到某寿险公司福州中心支公司购买保险合同,保险费18万,保额100万。投保人:林某,被保险人:王某(林某丈夫)。丁某将首期保费现金

2.1万元交保险公司客户经理李某,李某用自己的银行卡刷卡缴纳保费2.1万元,并在POS签购单签署林某本人名字。

问题一:根据反洗钱法律法规,该保险公司如何履行反洗钱义务?

1、可根据委托书或代理协议,确认丁某代理关系,核对代理人丁某的身份证件,登记其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

2、业务员收取现金,视同现金收取保费,应开展客户身份识别。(保险中介公司收取投保人的现金保费后,集中转账到保险公司在开户银行的账户,视为现金缴费)。

3、根据户口簿或结婚证,确认林某和王某的关系;通过公安部联网核查系统或第二代身份证鉴别仪(不是强制要求),核对林某的临时居民身份证,登记投保人林某的身份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或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留存林某临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需要强调的是,登记客户的经常居住地。

4、提示客户更新信息。在办理上述业务时,应要求客户在身份证有效期到期前及时提供最新的居民身份证件;如客户在临近时未提供最新身份证件,应再次通知客户更新资料信息。

问题二:上述情形存在哪些违规之处?应如何正确履行反洗钱义务?

违规之处:客户经理用自身银行卡刷卡缴费、签署客户姓名,属于未按规定保存交易记录。

一是规范POS 机操作流程。要求POS 机操作人员把好核对签名第一关,严格核对银行卡正面客户名称或拼音、背面签名与投保人是否一致(对于银行卡背面未签名的应要求客户先签名)。对于业务员代为支付保费情形,应由业务员持本人银行卡或第三人本人持身份证件原件和银行卡刷卡。同时,应强化客户尽职调查,了解投保人与刷卡人之间的关系,并制作工作台账留档备查。二是规范收缴现金保费后代刷卡业务的流程。除按规定登记客户信息外,还应逐笔登记现金交易信息,包括投保时间、投保人、被保险人、现金金额、收取现金业务员姓名、刷卡人姓名、刷卡人账号等。

问题三:假设林某购买终身保险合同,每期保费6000元,以转账形式缴纳保费,保险公司是否应履行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应当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依据:银函[2008]287号:第十二条所规定的保险费金额依照客户按照保险合同应缴纳的所有保费来计算,既包括客户已缴纳的保费,又包括客户应缴纳但实际尚未缴纳的保费。银办函【2008】538号:对于期缴保费金额确定、缴费期限为终身的人寿保险合同,在满足下列任一条件时,采取客户身份识

别措施:一是缴费期限按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至被保险人达到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男子为69岁,女子为73岁)的年限计算,应缴纳所有保费达到《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起点金额。

问题四:假设林某因疾病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要求,并要求保险公司将退理赔款转入丁某的账户。保险公司应如何履行反洗钱义务?

重新识别客户身份。该客户将退保金转入第三方账户,符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17)项“保险公司支付赔偿金、给付保险金时,客户要求将资金汇往被保险人、受益人以外第三人”规定的异常情形。根据《识别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开展异常交易分析排查,并留存相关记录。

根据保险公司规定:未达到客户身份识别起点金额,应划分为低风险客户;达到身份识别起点金额的客户,应划分为中风险;符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异常交易情形的,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协助查询的,„„,应划分为高风险客户。据此,该保险公司将林某划分为中风险,理由为“投保达到识别起点金额”。

林某应为高风险。因为已属于异常交易情形。

问题五:假设保险合同成立,3年后林某前来办理保单质押借款业务。保险合同显示林某证件依然为临时身份证件。保险公司应如何履行反洗钱义务?

1、应提示客户更新身份证件。如果客户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应中止为其办理新业务。

2、对于保单借款业务,如果在投保时已采取的法定尽职调查措

施,可简化相关调查程序。

篇2:保险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A)

1、危险:危险是人们忧虑的、客观存在的能致人的严重后果但又无法知道其是否潜在灾难。

(A)

2、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A)

3、投保人:投保人是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

(A)

4、被保险人: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A)

5、保险人:保险人作为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它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A)

6、保险价值:保险价值是指保险标的的价值,也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拥有的保险利益的价值观。

(A)

7、代位赔偿请求权:在财产保险中,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时,保险人在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得在其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A)

8、委付:委付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保险标的物的一切权利转移于保险人,而请求支付全部保险金额的权利。

(A)

9、保险代理人: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A)

10、保险经纪人: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

(A)

11、实际全损:实际全损就是保险标的在实际上完全灭失或毁损。

(A)

12、部分损失:部分损失是指保险标的因保险事故造成的一部分损失。

(A)

13、推定全损:推定全损是指保险标的在保险故事发生后,受损程度虽未完全毁损,但已无法补救,故按完全损失处理的情况。

(A)

14、保险利益: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A)

15、责任保险:责任保险是指导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A)

16、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在全年年度决算时将保险责任尚未满期的,应属于下一年度的部分保险费提存未来形成的准备金。

(A)

17、偿付能力:偿付能力指保险公司对所承担的保险责任在发生金额赔偿时具有的经济补偿能力。

(A)

18、保险资金运用:保险资金运用是指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将积聚的各种保险资金部分用于投资或融资,使资金增值的活动。

(A)

19、定值保险:凡是在保单中记载有保险合同当事人事先确定保险标的的价值,叫定值保险。

(A)20、不定值保险:不记载有保险当事人事先确定保险标的价值而将保险标的实际价值留待需要确定保险赔偿的限度时估算的保险,叫不定值保险。

(C)

21、再保险:再保险又称分保,是指保险人为避免或减轻其原保险中承担的保险责任,将其所承保的危险和责任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其他人的一种

保险合同,即保险的保险。

(A)

22、再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是指明确分出公司和分保接受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协议,是有关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A)

23、比例再保险合同:比例再保险合同指原保险人按保险金额的一定

比例向再保险人进行分保,其再保险责任、再保险费、损失的摊付常以相应比例

计算的一种再保险,具体分为成数保险和溢额再保险两种。

(A)

24、非比例再保险:非比例再保险又称溢额再保险,指规定一个由分

出人自己负担的赔偿额,对超过这一额度的赔款才由再保险接受人承担赔偿的再

保险。具体分为险位超额赔款再保险、事故超额赔款再保险和赔付率超额再保险

三种形式。

(A)

25、成数再保险:成数再保险是比例再保险的代表方式,是以保险金

额为基础,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经协商在合同中约定固定比例,原保险人与再保

险人按此比例分担保险责任的一种再保险。

(A)

26、溢额再保险:是比例再保险合同的一种形式,即由原保险人先确

定自己承担的保险限额,即自留额,当保险金额超出原保险人的自留额时,才将

溢额部分办理再保险,并以自留额和再保险额为基础,确定每一危险单位的再保

险比例。

(A)

27、险位超额赔款再保险:险位超额赔款再保险是非比例再保险的一

种形式。是以每一危险单位所发生的赔款来计算自负责任额和分保责任额。

(A)

28、事故超额赔款再保险:事故超额赔款再保险是非比例再保险的一

种形式,是以一次巨灾事故所发生赔款的总和来计算自负责任额和再保险责任

额。

(A)

29、赔付率超赔再保险:赔付率超赔再保险是非比例再保险的一种形

式,是按年度赔付,即按赔款与保费的比例来计算自负责任额和分保责任额。当

赔款超过规定的赔付率时,由接受公司负责超过部分的赔款,有赔付率的限制,并有一定金额的责任限制。

(A)30、共同命运条款:共同命运条款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再保险条款,又称共同利益条款,是原保险人和再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

对共同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所作的承诺。其条款的主要内容是凡是有关保险费收

取、赔款结付,避免诉讼或提起诉讼等事故都由保险人为维护共同利益作出决定

或出面签订协议,因此产生的一切费用由双方按比例承担。

(A)

31、过失或疏忽条款:即在合同履行中,对原保险人的过失或疏忽所

造成的损失,再保险人仍应负责。

(A)

32、保护缔约双方的权利条款:此条款一般规定再保险人给予原保险

人选择承保对象、制订费率和处理赔款的权利;圆保险人则应向再保险人提供查

阅帐册,单据和有关文件的权利。

(A)

33、合同起讫条款:一般再保险合同规定本合同从某年1月1日起生

效,但任何一方可以在年终前3个月或规定的日期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在12月

31日24时终止合同。有的再保险合同也可以在条款中注明特殊终止合同的原因。

(A)

34、再保险手续费:是成数或溢额再保险合同中支付手续费的一种方

式。按原保险人向再保险人收取的报酬,其高低取决于原保险人的营业费用的多

少和合同成绩的好坏。

(A)

35、纯益手续费:是成数或溢额再保险合同中支付手续费的一种方式。

指出再保险合同或得盈利的前提下提出一定的百分率作为再保险人对原保险人的一种报酬,又称利润手续费。分保合同中如出现亏损就没有利润手续费。

(A)

36、保费准备金:保险人为了确保再保险人能依约履行责任,往往在合同中规定,将应付再保险费的一定金额或比例保留一定期间作为履行未满期责

任的保证,这就叫保费准备金。一般提存的比例为40%,也有按保险费的35%或

者50%提,时间为12个月。

(A)

37、赔款准备金:赔款准备金是原保险人在应付再保险人的分保费中

扣存的另一种准备金。该准备金通常按业务年度的未决赔款的90%或多或100%

扣存,主要用于支付那些已经发生或尚未支付的赔款。

(A)

38、责任恢复条款:责任恢复条款就是指在发生赔款使再保险责任减

少以后,为了获得充分的保障,将再保险责任额恢复到原有的额度。

(A)

39、最后赔款净额条款:非比例再保险所指的赔款是指原保险人在一

次案件中实际支付的赔款金额和有关费用的总和,扣除可以收回的金额后的净付

赔款。这种收支相抵的最终赔款称为“最后赔款净额”条款。

(A)40、净自留赔款条款:超额赔款再保险中,再保险人仅对赔款超过原

保险人自负的部分摊付赔款,故有必要对原保险人自负额部分作明确的界定。这

叫净自留赔款条款。

(A)

41、最高责任限额条款:超额赔款再保险中的每一次事故的最后赔款

净额为对象,再保险人对于此项赔款净额所承担的一定额度,即为最高责任限额。

(A)

42、每一次赔款条款:每一次赔款条款是再保险合同中对于最后赔款

净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加以界定的条款,即规定损失是否在空间上属于同一原

因所引起,在时间上是否为连续发生事故。

(A)

43、风险:指在一定条件下的特定时期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差

异变动程度。

(A)

44、风险事故:指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它是损害的媒介

物。

(A)

45、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

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

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

金的商业保险行为。

(A)

46、财产保险:是以物质财产及有关的经济利益和损害赔偿责任为保

险标的保险。

(A)

47、责任保险:是一种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为保表的的保

险。

(A)

48、信用保险:是保障被保险人因债务人不能履行给付或拒绝偿付责

任所受的经济损失,而由保险人负责赔偿的一种保险。

(A)

49、保证保险:保证人承保权利人因被保证人的违约而致的经济损失的一种保险。

(A)50、诚信:就是诚实和信用

(A)

51、近因:对损失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

(A)

52、保险金额:是保险人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

(A)

53、可保利益原则:投保人对其所投保的保险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A)

54、第一损失保险:以一次事故咳能造成的最高损失额为保险金额的保险。

(A)

55、定值保险:保险金额由保险双方约定一个固定价值来确定的保险

(A)

56、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部利益或者人的寿

命和身体。

(A)

57、意外事故: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意料中的事故。

(A)

58、施救费用:保险标的在遭遇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时,为了

减少损失采取的各种抢救或防护措施而产生的一切费用。

(A)

59、共同海损:是指发生海上危险时,为解除船舶、货物遭遇共同危

险,有意采取的合理的抢救措施产生的一些特殊的牺牲和合理的额外费用。

(A)60、保险期限:保险合同成为和终止的时间

(A)61、损失:即指损害,既可以指物质的丢失和毁损,也可以指精神上的痛苦和耗损。

(A)62、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A)63、投保人:投保人是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

并按照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

(A)64、被保险人: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

保险紧请求权的人。

(A)65、保险人:作为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它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

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A)66、保险价值:保险价值是指保

二、填空题:

(A)

1、投保人和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A)

2、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返还保险费。

(A)

3、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依法变更合同,但是,货物运输保险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

(A)

4、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可以由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并在合同中载明,也可以按照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确定。

(A)

5、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A)

6、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权利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A)

7、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A)

8、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已经提出的保险赔偿或者给付金额,以及已经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提出的保险赔偿或者给付金额,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

(A)

9、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四倍。

(A)

10、保险公司对第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

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百分之十,超过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

(A)

11、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人的授权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行为,由保险人承担责任。

(A)

12、因保险经纪人在办理保险业务中的过错,给投保人、被保险人造成损失由保险经纪人承担赔偿责任。

(A)

13、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

14、为了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支持保险公司稳健经营,保险公司应当按照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提存保险保障基金。

(A)

15、除人寿保险业务外,经营其他保险业务应当从当年自留保险费中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和结转的数额,应当相当于当年自留保险费的百分

之五十。

(A)

16、根据保险业务技术需要标志,可以将风险因素分为实质性风险、道德性风险、心理性风险三种。

(A)

17、风险是保险存在的客观基础,没有风险,就没有保险。

(A)

18、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各种风险的客观存在,是保险关系产

生和存在的主要条件。

(A)

19、保险的基本职能主要有补偿损失职能、经济给付职能二种。

(A)20、财产保险按保险标的分类可以分为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四类。

(A)

21、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叫重复保险。

(A)

22、保险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可保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补偿原则。

(A)

23、最大诚信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告知、保证、弃权和禁止反言。

(A)

24、最早的财产保险为海上保险。

(A)

25、保险人的组织形式有国有独资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

(A)

26、保险中介人一般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

(A)

27、保险费率是计算保险费的标准,是单位保险金额在一定时期内应

交保险费的比率。

(A)

28、保险理赔的原则是㈠重合同、守信用㈡实事求是㈢主动、迅速、准备、合理。

(A)

29、保险业一向有社会稳定器之称。

(A)30、国家对保险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有各种准备金、财务核算、保险企业的资金运用等几方面的管理。

()

31、再保险合同大致可分为和两大类。

()

32、比例再保险分成数再保险和再保险两种。

()

33、非比例再保险分为、、三

种形式。

()

34、国际上通用的再保险条款主要有、和等条款。

()

35、再保险业务的分保手续主要是原保险人定期向再保险人编

六、简答题

(A)

1、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之间的关系?

答题要点:投保人为自己的利益而保险,同时是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投保

人以自己的财产为他人利益而保险,投保人为被保险人但不是受益人。投保人就他人财产为自己利益而保险,投保人为受益人但不是被保险人。

(B)

2、投保人违反告知义务有什么法律后果?

答题要点: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对承保作出决定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对承保作出决定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退还保险费。

但以上两种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合同未解除而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均不承担赔偿责任。

(A)

3、订立保险合同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题要点:⑴公平互利原则

⑵协商一致原则

⑶自愿订立原则

(A)

4、保险利益及保险利益的主要标志?

答题要点: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主要标志:⑴财产上的现有利益,我国财产上现有利益而生的期得利益。⑵基于有效合同而生的利益。

⑶对运送物或保管物所负的责任。

(B)

5、保险欺诈:

答题要点: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夸大损失程度或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故意欺骗保险的行为。

欺诈一方出于故意:明知欺瞒行为可能使保险人陷入错误认识,保险人因陷入错误的认识而为保险金的赔偿。

欺诈一方有欺诈行为:谎报保险事故,伪造有关证明、资料,编造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的行为及制造保险事故行为。

(A)

6、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是什么?

答题要点:⑴现有利益;⑵使用利益;⑶收益利益;⑷责任利益;⑸费用利益;⑹其他从属关系存在的利益(抵押权人、质权人、留量权人等)

(A)

7、责任保险有哪些?

答题要点:⑴公众责任险;⑵产品责任险;⑶雇主责任险;

⑷职业责任险。

(C)

8、代位求偿与委付的区别

答题要点:代位求偿与委付都是被保险人权益转让给保险人的行为。代位求偿是:被保险人财产发生保险事故,责任是第三者,保险人在赔付被保险人的财产损失后同时获得向责任方第三者追偿的权利。若追偿获得大于赔付的财产损失,两者的差值归被保险人。

(C)委付:是放弃物权的一种法律行为。当保险标的处于推定全损时,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申请,而保险人同意的物权转移行为,若标的物尚有相应的义务要履行,费用也由保险人承担,委付与代位求偿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仅接受权利而承担了义务,后者仅获得权利。

9、再保险的作用是什么?

●稳定保险业的经营,避免非常损失;

●扩大保险人的承保能力;

篇3:保险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由国家立法建立, 政府举办, 用于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补充医疗保险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各地医保经办机构举办的大病医疗保险、工会举办的大额互助医疗保险, 用于保障多层次的需求;商业健康保险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 也是一种补充保险, 一般用于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1.1 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差距

1.1.1 医疗保险起步早。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早在新中国诞生初期的1951年就已建立, 其制度标志就是当年国家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我国实行40多年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就是新中国建立的医疗保障制度, 在长达近半个世纪里, 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发挥了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 成为新中国医疗保障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历史阶段。现在有不少青年工人认为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从全民医保开始的, 这是对我国的医疗保险历史缺乏全面了解所致。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全民医疗保险, 与劳保医疗、公费医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 是指现在的社会医疗保险是通过改革劳保、公费医疗制度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区别, 是指我们形成了与劳保、公费医疗完全不同的制度模式, 这就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去它的生命力, 其根本症结就在于它不具有“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制度机制, 更未作为基本方针。

1.1.2 商业健康保险起步晚。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保险业复业时期。发展初期, 仅仅作为长期寿险业务的附加险种, 产品种类单一, 保障功能局限, 进入21世纪, 即2002年, 才作为长期寿险业务的主业和专业来发展, 尽管几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 但因“起步晚”的先天不足, 与基本医保的发展大趋势还不相匹配。

1.2 商业健康保险尚未形成成熟市场

2009年,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人身险总保费的不到7%, 而作为成熟的保险市场, 此比例一般应达到30%左右。2008年和2009年,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保费收入在国家医疗总费用中的占比都不足2%, 而在保险市场成熟的国家, 此比例一般达到10%—15%, 高的达到20%—30%。从保费收入看, 2010年, 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574亿元, 其中疾病保险保费收入302亿元, 医疗保险保费收入270亿元。绝对额过小, 说明保障功能、覆盖范围十分有限。经营健康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只有近百家, 提供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服务。参考国际情况, 像我们这样的医疗保险人口大国, 健康保险公司应该达到几百家、几千家甚至更多。可见,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距成熟保险市场、距医疗保障体系的要求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商业健康保险自身的不成熟, 制约了其在医疗保险公共服务体系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经办基本医疗保险业务总体上看时机尚不成熟。

2 商业保险经办社会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尽管目前商业健康保险经办社会医疗保险的时机和条件并不成熟, 但这并不影响商业保险机构开展经办某些医疗保障项目的尝试, 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会医疗保险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必须走先尝试再进行制度化的实施之路。

2.1 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分工合作的要求

按照基本保障由政府提供、基本保障之外的需求由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的原则, 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会医疗保险业务是必然趋势。“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是中央新医改文件的要求, 也是多层次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 且是国际惯例。

2.2 激发医保经办机构内在活力的需求

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可以与医保经办机构在管理服务效率与质量上展开竞争, 这将会增强经办机构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提高其经办效率和服务水平。目前, 政府举办的经办机构大都实行“参公”管理, 这种管理机制有利于确保基金安全, 但也容易使经办机构缺乏危机感和进取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要加强经办机构的法人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从教育和制度上增强其内生动力;另一方面, 引进竞争对手也是一种激励办法。

3 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商业保险特别是长期寿险发展较早, 一些先进的理念、机制和技术完全可用于医疗保险经办服务。

3.1 商业医疗保险更注重测算

商业医疗保险在确定收费标准时, 能充分考虑各种疾病的发生概率, 并且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寿命等都作过精确的计算和科学的预测。如果把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大病医疗保障交给商业保险机构经办, 可以促使医保经办机构加强预算体系建设, 提升基金管理的科学性。

3.2 有利于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优势

目前, 医保经办机构在参保扩面、保费征收、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等方面多运用行政方式推动, 而商业保险在这些环节上只能选择市场运作机制。让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保障服务, 可以引进市场机制, 目前经办机构在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上欠缺的正是市场机制, 如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并没有普遍实施, 谈不起来的现象依然存在。商业保险机构没有行政优势, 只能通过谈判签订服务协议。其实, 谈判机制运用好了, 比行政手段更能解决问题。有选择地让商业保险机构进来, 可以对医保谈判机制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军.保险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晓, 刘蓉.社会医疗保险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3]田勇, 冯振翼.医疗保险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篇4:高考哲学主观题及考点分析

36题(29分)、阅读 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将比称为“中国之谜”。

材料二: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

材料三: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懒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

【参考答案】

(3)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3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3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3分)

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1分)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2分)

【评分说明】须准确展开原理,且结合材料分析得当,才能给相应分数。

【解析】本题以改革的必要性为命题出发点,以分析其哲理及阐述现实意义为设问,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属于要求采用演绎法来作分析的题目。本题看似一个设问,实则有两个问题,弄清这一点是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

既然是要采用演绎法,则需要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知识要点列出来,包括“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两个方面,并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以及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不同。解答本题第一个问题,首先要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分析改革的必要性。为何不能不改革?则要回到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点来分析。第二个问题,是谈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现实意义是指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则应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即课本中“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这一角度来作答。

【启示】从近三年的广东文综试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主观题对《生活与哲学》考点的考查均是摈弃了过去常见的归纳法,转而要求采用演绎法。如2010年的“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011年的“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2012年的“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演绎法与过去常见的归纳法不同,归纳法注重的是立足材料,仔细分析材料中所包含的相关的哲学道理,如过去常见的设问形式为“分析材料中所包含的某某哲学原理”等。演绎法则是要求考生从设问所提及的考点出发,立足于考点,将相关原理准确展开,再回到材料中去寻找相符合的材料要点,并在答案中体现出来。从考生的角度来讲,若考生对题目所考查的考点掌握熟悉的话,只要善于理论与材料相结合,演绎法其实更有利于考生取得更高的分数。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这种演绎法的训练。

对于这种类型题的解题过程,可简单概括为:一看设问,二抓考点,三列要点,四读材料,最后把原理和相关材料相结合形成答案。简单来说,就是拿到一道题目时,应该先看设问,而不是先看材料,从设问中找准命题的切入点,看清楚考查什么考点,如果是属于演绎法的题目,则先把该考点的相关要点罗列出来,然后带着这些要点再去阅读材料,在材料中找到可以跟这些要点相结合的关键词句,最后形成答案。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切忌简单罗列知识点,而完全脱离材料,这样的答案不可能取得高分。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考点分析

本考点看似简单,但是考生要准确掌握并保证在考试中逢考必得,则应对它进行深入钻研。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实践决定认识,即课本中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里,考生必须弄清楚相关知识的层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告诉我们,实践决定认识,而它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考生切不可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与其四个方面的表现相提并论;二是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此点在课本中并未明确阐述,但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的第四个表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表述中,则有相关的论述(详见下文)。此要点需要注意的是,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而在讲述认识的反作用时,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不同作用。

对于选择题而言,考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果考查细微点的话,常为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要点,或者其四个表现中的任一个或几个,对于这样的题目,则应分清楚四个表现的不同。

以下是该考点的知识体系及简要分析,对考点的掌握,应该注重对关键词句的掌握,依靠关键词句来记忆、掌握考点。

(一)实践决定认识(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关键句: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这里需要注意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取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类,一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交流等方式获取间接经验。

对此要点的理解可简单概括为:“认识从无到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关键句: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选择题的解答过程中,只要选择题题干材料中包含有以上三个方面中的任一个或若干个,都可以判断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要点。

可简单概括为:“认识由浅入深”。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关键句: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这即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可简单概括为:“检验正误、成败”,材料中常见“实践证明”“某某结果表明”等关键词。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关键句: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可简单概括为:获取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即“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这表明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延伸,即“认识指导实践”)

1.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2.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立足实践。

2.重视科学理论的重要作用。

3.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作者单位:汕头市金山中学南区学校)

篇5:案例题及答案

1、光明房地产开发公司与购房人是否存在违法问题?有哪儿个方面?

2、光明房地产开发公司应否审查装饰装修方案?理由是什么?

3、此案关于装饰装修合同条款及补充协议是否有效?业主是否违约?陈述你对此案的处理意见。

参考答案:

1.存在违法问题。开发公司有三处违法:在售房合同中订立的装修条款并指定装饰装修公司违法;光明房地产开发

公司不再审查装修方案违法;收取渣土清运费和扰民费违法。

2.光明房地产开发公司应该审核装修方案。根据有关规定,物业公司应该审查装修方案,并监督实施。本案在物业

公司尚未实施物业管理前,开发公司必须代行物业管理资格,因此光明房地产开发公司应该审核装修方案。

3.根据法律规定本来合同中的装修条款及协议是违法,因此是无效的。法律还规定无效的协议从订立起对当事人就

无约束力,因此本案业主没有违法,不属于违约。

4.处理:(1)没有交费的业主无需交费。(2)以交费扣除清运的实际成本后,多余费用返还给业主。(3)装修的业

主(前期业主)与装修公司的争议,另案处理。

16、业主K与开发商签订购买别墅合同,开发商没有把阁楼部分和天台计入销售面积,合同书上标明的别墅建筑面积为280平方米。K业主于2004年3月1日收楼后因为忙于生意直至半年后才入住,发现物业服务公司的通知上写明需尽快交纳其360平方米建筑面积(含阁楼与天台建筑面积)的物业服务费,收费时间从2004年3月1日起计。K业主认为物业服务公司在物业服务费计费面积和计费时间上均存在问题。而物业服务公司认为,开发商与业主之间在销售合同中达成的关于销售面积的约定不能影响到物业服务公司按物业实际建筑面积(含阁楼与天台面积)收取物业服务费,同时计费时间也没有问题。试依法理为据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物业管理的计费面积原则上以房产证上标明的建筑面积为准,天台通常不计建筑面积,阁楼部分是否计算建筑面积

应以房地产测绘部门测绘结果为准。

如果开发商未与业主K就阁楼部分和天台部分达成交代物业服务费的协议,物业公司应以房产证上标明的建筑面积计算服务收费额,但不应自己擅自加入天台等面积,否则,业主有权拒绝。

如果收取物业服务费时,产权证尚未办理下来,物业公司应暂时以开发商与业主K签订的购房合同上的建筑面积为准计费;待房产证办妥后以房地产测绘部门实测的房屋建筑面积为准计费,可以让业主K补交不足部分或返还多收的部分。

篇6:民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定稿)

1.[案情介绍] 李某因意外事故失踪后被法院宣告死亡。因李某是昔日上海的大财主,时值文革期间,其妻张某为表明与丈夫划清界线,便将李某留在家中的所有财物上交国家。12年后,李某从海外归来,要求撤销原死亡宣告并由政府归还已被妻子处分(上交)的财产。

[问题](1)人民法院在李某申请下是否会撤销原死亡宣告,为什么?(5分)

(2)人民法院是否会判决政府返还李某的财产,请阐述理由?(5分)

2.[案情介绍] 甲男居住在乙女的隔壁,甲时常聚集三朋四友在家打麻将及其他娱乐,声音极大常至深夜2.3点。乙女休息不好工作业绩下滑问题被所在的外企辞退。辞退当日乙女登门请求甲以后夜里小声点,以免影响邻居休息。由于双方语气都欠佳发生争执,甲拉住乙的衣服说:“我是赌徒,你就是妓女。”在双方挣扯间乙衣服被撕破,上身部分裸露。

[问题]分析本案中有哪些民事关系,并分析其构成要素。(10分)

3.[案情介绍]某木制品进出口公司因业务需要向外订购某种稀有木材,因市场信息不对称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应。面对交货期一天天逼近,公司上下非常焦急。此时,本地另一木材公司上门提出愿出高于市场平均价3倍的价格出售相当数量的木材。进出口公司无奈之下只好同其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进出口公司依约支付了3倍价款,木材公司也保质保量交付货物。但一年半之后,因进出口公司领导更换,新的经理提出这一合同是无效合同,遂起争端。(本题共10分)

[问题]

1、经理提出这一合同无效是否正确?为什么?(2分)

2、木制品进出口公司能否请求撤销该合同?为什么?(2分)

3、如果木制品进出口公司要求变更该合同的内容,司法机关能否变更?为什么?(2分)

4、如果本案中稀有木材属国家保护物种,严禁采伐,本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2分)

5、如果发生第4问的情况,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2分)

4.[案情介绍]李某受单位委派到某国考察,王某听说后委托李某代买一种该国产的名贵药材。李某考察归来后将所买的价值1500元的药送至王某家中。但王某的儿子告诉李某,其父已于不久前去世,这药本来就是给他治病的,现在父亲已去世,药也就不要了,请李某自己处理。李某非常生气,认为不管王某是否活着,这药王家都应该收下。

[问题]1.李某的行为的法律后果到底应由谁来承担?(5分)

2.药是否应由王家出钱买下?为什么?(5分)

分析:1.李某购买名贵药材是受王某的委托才进行的,其行为应属民事代理。《民法通则》

第63条第2款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本案中李某购买药材的行为后果应由王某承担。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2条的规定,当被代理人死亡后,代理人由于不知道被代理人死亡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仍然有效。

也就是说,代理人因实施代理行为所取得的后果应由被代理人的继承人受领,由此所产生的债务作为被代理人的债务,以被代理人的遗产或者其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来承担。本案中,王家理当出钱买下此药。

5.案情介绍]1987年12月,胡某所在单位决定派他到加拿大学习两年,因办理出国手续一时钱不够用,遂向朋友张某借款3万元,并立字据约定胡某在出国前将钱还清。但胡某直到

1988年7月27日出国,都一直没有还钱。此前张某虽然经常来看望胡某,但也对钱的事只字未提。胡某在国外两年与张某也有过联系,但都没有说钱的事。1990年8月,胡某回国。1990年10月张某因买房急需用钱,找到胡某,胡某当即表示,全部钱款月底还清,并在原来的字据上对此作了注明。11月5日,当张某再次来找胡某要钱时,胡某却称,他的一个律师朋友说他们之间的债务已超过两年的诉讼时效,可以不用还了。张某气愤至极,第二天就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胡某偿还3万元的本金和利息。

[问题]1.胡某对王某债务的诉讼时效实际上是否已经届满?(3分)

2.胡某在1990年10月在字据上对月底还钱作注明的行为有何种效力?(4分)

3.张某能否通过诉讼要回胡某所欠的钱,为什么?(3分

分析:1.《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该规定,民事权利一般在两年后法院不再予以保护,权利人将丧失胜诉权。本案中,胡某于1987年12月向张某借的钱,直到1990年10月张某才第一次向胡某要钱,其间已过了近三年,胡某债务的诉讼时效实际上早已届满。因此,当时胡某如果表示不愿偿还此款,张某将无法通过诉讼索回他的钱款。

2.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1条的规定,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履行义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反悔的,不予支持。此处义务人履行义务不仅仅指义务人实际履行义务,也包括义务人对履行义务重新作出承诺。本案中,胡某1990年10月在字据上的注明即是一种重新承诺,不得反悔。

3.张某要求法院判决胡某还款的请求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但不是因为时效没有届满,而是因胡某已重新作出承诺。

6.[案情介绍] 年仅15岁的宋姣是某中学高一年级的发明兴趣小组的组长,他个人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搞成了一项发明,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其发明专利权和荣誉权的归属问题人们争执不休。

[问题] 这些发明专利权和荣誉权由谁享有,为什么?(10分)

7.[案情介绍] 2004年3月8日,原告杨某将一辆林肯牌小轿车停放在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8号院内,持有停车证。3月17日在车身上发现有划痕,3月23日被告马某(10岁)在划车时被当场抓住,马某承认划车的事实,同时指出其他划痕是由其同学付某所为。由于马某和付某都是未成年人,原告杨某要求马某和付某的父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问题]本案应由谁承担责任?为什么?(10分)

8.[案情]郑老汉在老伴亡故后与独生子共同相依为命,近日,因儿子感染疾病,急需治疗费用,苦于爷俩都下岗了,十分着急。邻居王某早就想购买郑老汉家祖传的一幅郑板桥字画,一直因郑老汉不想出卖而不得。这次,王某认为机会来了,遂找到郑老汉,提出以5万元的价格购买该幅实际价值20万元的字画,郑老汉因仓促之间还无法找到买主,不得已答应了这桩买卖。双方交货付款完毕。后郑老汉的儿子终因不治身亡,郑老汉十分痛心,心灰意冷,明确表示不再追究王某的责任。逾半月,郑老汉终因过度思念儿子也亡故了。其弟郑老二继承了郑老汉的遗产,得知郑老汉与王某的买卖后,要求王某补足价款或者返还字画,王某不允,郑老二遂诉至法院。

[问题] 1.郑老汉与王某之间的字画买卖行为效力如何?为什么?(5分)

2.郑老二是否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该买卖行为?为什么?(5分)

【解析】本题涉及意思表示的瑕疵与合同效力问题。本案中,王某乘郑老汉处于急迫状态下,以1/4的价格购买字画,给郑老汉造成较大损失,构成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对于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依民法通则的规定,为无效民事行为,但依合同法第54条规定,只要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因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本案中,王某与郑老汉所订立的合同不存在损害国家利益问题,因存在乘人之危的情由,故该合同为可撤销的合同。

9.[案情]某书画装裱店与著名书法家赵某签订了一份委托书法作品创作合同。双方约定,赵某交付装裱店20副对联作品,装裱店支付赵某5000元报酬。赵某因不慎跌倒致使右臂受伤,不能创作,于是他委托他儿子代为书写了全部对联,以此交付装旅店,装裱店支付了全部报酬。但是不久装裱店感到作品风格与赵某不同,遂请专家鉴定,结果发现属他人作品。

[问题] 1.赵某能否委托他的儿子代理其创作?(5分)

2.赵某儿子的行为是否属于无权代理?(5分)

分析:1.《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亲自代理”

本案中合同既约定由赵某创作全部对联,同时书法创作具有很强的人身属性,必须由本人亲自实施,是不得代理的行为,赵某无权委托他人代为履行。

2.赵某儿子的行为不属于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的民事行为,它包括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无权代理经被代理人追认可以产生代理效果。

但是不得代理的法律行为是不能由他人代理的行为,即使有合法的委托也不行。这些行为主要是具有人身属性的行为、违法行为或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的不得代理的行为。

10.[案情]南某某是某中学学生,15岁。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南某某看到商场正在进行有奖销售,每消费20元可领取奖券一张,最高奖金颇为5000元,便买了一瓶价值为20元的洗发水,领到一张奖券。几天后,抽奖结果公布,南某某所持奖券中了最高奖,南某某非常高兴,将中奖的消息告诉了母亲萧某,母子二人马上去商场兑了奖,萧某把这5000元钱放到家里的箱子中。第二天,南某某与萧某发生争执,南某某一气之下,便偷偷将柜子中的5000元钱拿出,到商场中购物消气,其见到商场中正在促销钻戒,便花了4800元买了一只钻戒。几天后,萧某要购买股票,想用箱中的钱,却发现箱中的钱已不见,于是质问南某某,南某某在质问之下说出真相。但南某某认为钱是自己中奖所得,自己有权决定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萧某则认为南某某还小,钱应当由自己和南某某的父亲支配。于是马上拉着南某某到商场,说南某某购买钻戒未征得父母同意,要求退货。售货员说钻戒售出无法退货。

[问题] 1.南莱某购买洗发水的行为的法律效力如何?奖金究竟属谁所有?为什么?(3分)

2.南某某购买钻戒的行为的法律效力如何?萧某能否要求退货?为什么?(3

3.萧某是否有权持此笔钱用于购买股票?请说明理由。(2分)

4.假设南某某没有告诉萧某,直接到商场领奖,商场能否以南某某是未成年拒绝兑奖?为什么?(2分)

分析:1.南某某购买洗发水的行为属于与其年龄、智力及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故有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单独获得奖励,因此奖金应归南某某所有。理由是: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故南某某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下列两类民事行为有效:

一是与其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用的民事行为;二是接受奖励、赠与、获得报酬等

纯获益的民事行为

2.南某某购买钻戒的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行为。萧某有权要求遇掉钻戒。理由是: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而该合同在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父母拒绝追认,则合同归于无效。南某某用4800元购买钻戒,属于标的数额较大的民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须征得其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既然其母亲萧某拒绝追认该合同,则合同归于无效。既然合同归于无效,则其母亲萧某有权要求退掉钻戒。

3.萧某无权将此笔钱用于购买股票。理由是: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萧某购买股票井非为被监护人的利益,故其无权将此笔钱用于购买股票。

上一篇:PCR学习心得下一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