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4-05-07

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共14篇)

篇1: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笔者在长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就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做了粗浅尝试,愿将自己的一点体会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体意识教学效率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由于教材内容比较抽象,许多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没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改往日机械死板的讲授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上的巨大变革,无疑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但仍有一部分教师生搬硬套、盲目模仿,学生被动适应,死板接受,从而使整个课堂沉闷压抑、难以迸发创造性的火花。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效率,现谈以下几方面体会与同仁交流:

一、要准确的把握师生双方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权威者”和“遵从者”,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一直以来处于服从、被动的地位。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与教师之间有相当大的距离感,严重影响了师生交往中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根深蒂固的师生关系无疑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使其在新课程改革中一时半会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打着课程改革的旗帜,“穿新鞋走老路”。然而新的师生关系则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人格上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容易成为朋友、心理相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因此,教师只有从传统师生关系的阴影中走出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实现角色转化,树立为学服务的意识,才能把学生推向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学生才能在放开手脚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迸发出创造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

二、要恰当的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

很多思品课的教师常常抱怨,在课堂教学中,一旦放开手脚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倒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但往往一节课下来课程进度却难以完成,似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进度成了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殊不

1知这是不合理的目标定位在作怪。很多思品课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仍然延用传统的习惯模式、面面俱到,点滴不漏,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了老牛拉慢车,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课改教材凸现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悉心整合教材,恰当取舍教材,精心创设突破重点、难点的情景,使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感悟教材,体验情感的目的即可。

三、要创设别致新颖的话题和情景引发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学过程与方法成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头戏。寻找新颖的话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成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勇跃探究,主动交流、深刻体验的催化剂。一般来说,思想品德课的理性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所以在思品课堂教学中,除了利用好教材中的探究材料外,多联系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事例,多联系时政热点,社会热点话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共呜,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的浓厚兴趣,使一堂课在轻松愉快、欢乐、和谐的氛围中圆满完成。

四、要对学生探究交流中的误区和僵局进行适时的点拔引导。

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往往由于教材内容的抽象枯燥,学生认知水平和亲身阅历的有限,在活动探究中容易出现偏离方向或者提不出合理的看法,甚至出现不敢交流的畏惧僵局。因此教师在创设话题和情境时,应有足够的预见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了解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在合作交流中适时的加以点拔和引导,使他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避免出现僵持或漫无目的开无轨电车,造成精力和时间上的浪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陈述的意见,我们不要过于苛求,那怕是一句话,或者看似荒诞无稽的论点,我们都要在肯定其勇气的同时加以恰当的点评,达到拔乱反正的目的,切忌对于交流中的不当恰言论进行简单批评和泼冷水,否则会堵塞言路,造成学生害怕其观点不正确而受到老师批评的畏惧僵局。所以适时的点评和引导起到了打破僵局,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有科学的合作方式和技巧。

1、师生合作要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心甘情愿地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牢记教师角色是学生探究、体验、合作、交流的铺路石,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尊重学生的见解,包容学生的缺陷、理解学生的困惑,学生只有在被尊重,被理解的过程中,才敢畅所欲言,毫不保留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尊严,对学生的不完美意见横加指责,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很难得到培养。

2、生生合作要有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生生合作是课堂合作的主弦律。生生之间由于朝夕相处,没有心理压力,交流起来无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们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效果。为了使生生合作高效科学,教师可根据情况,将相邻的六人分为一组,注意性格、性别的搭配。一般来说,好、中、差搭配容易带动。在陈述交流意见时应考虑机会均等,往往要更充分的考虑性格内向者,平时不爱发言者,自信心不足者的发言机会,使他们在不被冷落中得到锻炼。

总之,思品课教师只有在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学生学习实际,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篇2: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沿河镇东夏小学 杨玲

随着新课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的变革,教师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和意义创造的过程。在当今英语课堂教学当中,依然存在着教师单方面传授、满堂灌的现象,淡化、弱化学生的主体性的问题。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使其英语教学能够建立在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养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动机。

一切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主体内化,才能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动机就是这种维护和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竭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铸造学生的人格力量,激发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以形成学生强烈的内部动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识的对象。

二、激发主体情感,营造良好氛围。

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学习中的多种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特别是情感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营造英语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1)设境激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2)畅所欲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视学生为过路者,预设圈套、诱引或强拉他们进入教学中,而应该努力创设学生自我思考,自由联想,积极探讨的空间。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否则,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就会产生消极的惰性心理。教师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教学中要创造讨论的条件,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如每单元的look and say板块中,可让学生自己设计语言环境,进行对话,不要让学生局限在教师设计的语言环境中,遇到重、难点时,可设计一些障碍,使学生感到困难。

三、设计主体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活动是主体存在的依据和条件。主体是现实活动的主体。正如“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一样,主体的存在方式是运动。离开了具体的、感性的活动,任何人都无法获得主体地位。主体作用也无法发挥。离开了活动的人,只能是潜在的主体、可能的主体,只有承担和发动了活动的人,才具有主体的规定性。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人的活动是一种“人类机能”。

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不管是整个人类的主体性,还是个人的主体性,都不是主观自生的,不是主观精神的固有属性。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活动赋予,并在活动中发展的。’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教学,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途径。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a、呈现活动。b、练习活动。c、交际活动。每一类英语活动都有很多方式,很多活动是交叉进行的。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活动就无法交际,要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必须从组织活动人手。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识水平、英语基础;客体情况指英语特征、教学目的和内容、英语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的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连接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昕、说、读、写方面的有效训练。

学生只有在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英语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活化为交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开展各种趣味活动,使课堂教学引人人胜,别开生面,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提高课堂凝聚力,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四、结语。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外语、计算机的重要性益发凸显,成为获取各种信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全国范围内相当多的地方,都把儿童英语教学列入新时期的教学工程。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则成为小学领导和教师所面对的新问题。由于到了初中,学生会更系统地学习英语,且作为一门主课来学。因此,小学英语的教学既要扎实、可靠,又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由此看来,要让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英语入门,就需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方法,密切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篇3: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要正确的把握师生双方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 不少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课, 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有一定的关系,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独立意识的增强, 学生对高高在上的说教往往很叛逆, 所以正确的把握师生双方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如果教师高高在上, 学生一直处于服从、被动的地位, 就会形成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感, 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正常发挥, 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型师生关系无疑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使其在新课程改革中一时半会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而打着课程改革的旗帜, “穿新鞋走老路”。然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人格上平等, 互相尊重, 互相学习, 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引导者和参与者, 是学生的朋友, 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下, 师生之间容易成为朋友、心理相容、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因此, 教师只有从传统型师生关系的阴影中走出来, 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 实现角色转化,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才能把学生推向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 学生才能在放开手脚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迸发出创造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

2 要科学的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一些思想品德课教师由于不能科学的整合教材和把握教学目标, 常常抱怨在课堂教学中一旦放开手脚让学生积极参与, 大胆探究, 合作交流, 倒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往往一节课下来课程进度却难以完成, 似乎学生的积极参讨论与和教学进度成了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 殊不知这是不合理的目标定位在作怪。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时, 仍然延用传统的习惯模式、面面俱到, 点滴不漏, 不注意区分重点和难点, 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了老牛拉慢车, 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课改教材凸现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 教师要悉心整合教材, 恰当取舍教材, 精心创设突破重点、难点的情景, 使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感悟教材, 体验情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目标。

3 要创设恰当的话题和情景引发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 教学过程与方法成了整合教材, 生发教材内容, 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素。寻找恰当的话题,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 成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勇跃探究, 主动交流、深刻体验的催化剂。一般来说, 思想品德课的理性来源于生活实际, 用之于指导生活, 所以在思品课堂教学中, 除了利用好教材中的探究材料外, 多联系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事例, 多联系时政热点, 社会热点话题, 容易引发学生的共呜, 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使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 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激活了课堂气氛, 培养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的浓厚兴趣, 从而使一堂课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圆满完成。

4 要对学生探究交流中的误区和僵局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往往由于学生年龄小, 认知水平和亲身阅历有限, 在活动探究中容易出现偏离方向或者提不出合理的看法和主张, 甚至出现不敢交流的畏惧僵局。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难免会出现课堂冷场的局面。因此教师在创设话题和情境时, 应有足够的预见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积极参与学生活动, 了解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 适时的加以点拨和引导, 使他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避免出现僵持或漫无目的开无轨电车, 造成精力和时间上的浪费。另一方面, 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陈述的意见, 我们不要过于苛求, 那怕是一句话, 或者看似荒诞无稽的论点, 我们都要在肯定其勇气的同时加以恰当的点评, 达到拨乱反正的目的, 切忌对于交流中的不当恰言论进行简的单批评和泼冷水, 否则会堵塞言路, 造成学生害怕其观点不正确而受到老师批评的畏惧僵局。所以适时的点评和引导起到了打破僵局, 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信心, 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作用。

5 激发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要有科学的合作方式和技巧

(1) 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合作氛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 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心甘情愿地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牢记教师角色是充当学生探究、体验、合作、交流的铺路石, 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尊重学生的见解, 包容学生见解的缺陷、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 从而懂得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 学生只有在被尊重, 被理解的过程中, 才敢畅所欲言, 大胆发挥, 毫不保留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课堂教学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灵感。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尊严, 对学生的不完美意见横加指责, 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就很难得到培养, 所以民主平等的合作意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要科学的组建学生合作的小团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学生合作小团队是课堂教学合作的主旋律。学生之间由于朝夕相处, 彼此了解, 没有心理压力, 交流起来无顾忌, , 他们在相互讨论合作中, 取长补短, 互相启发, 往往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 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效果。为了使学生的合作高效科学, 教师可根据情况, 将相邻的6人分为一组, 注意性格、性别的搭配。一般来说, 好、中、差搭配容易带动。在陈述交流意见时应考虑机会均等, 往往要更充分的考虑性格内向者, 平时不爱发言者, 自信心不足者的发言机会, 使他们在不被冷落中得到锻炼, 增强自信心, 从而达到张扬个性, 培养主体意识的目的。

总之,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智育与德育为一体的学科,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任务。教师只有善于思考, 善于总结, 勇于创新, 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迸发朝气和活力。

参考文献

篇4: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主体意识;整体教学;高效阅读

我曾经读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的一篇文章《还是读得太少》,他倡导的“阅读课上少一点‘烦琐分析’‘无效提问’,需要的恰恰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对我的阅读教学启发很大。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好好思考,讨论交流,从书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提升,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做到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时间

阅读教学中非常需要有一些时段要你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的。如初读感知阶段,学生读得很投入:或自由小声读,或默读或边读边查找工具书,读后静心地思考、批注……这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激励学生珍视第一次读文章的感受。之后要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如,教学《军神》第一课时,目标之一是熟读课文。我引导学生试读—疏通读—正确读—流利读。学生读通课文后去完成“复述课文中刘伯承的主要表现”,这个教学任务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学生读、说等语言实践的时间充裕,阅读效率高。

二、安排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整体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教学的起点。因为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学习才会有兴趣,才会学得主动。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质疑问难环节,致使学生不善提问、不敢提问,不用于挑战权威。

怎么样安排学生的质疑问难?

首先,教师要在提问环节给学生示范,引导学生问“大”问题,以引领学生整体思考。如: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你理解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你没有想到的?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有别的理解和感受吗?……这样的“大”问题提出后,引领学生整体思考,潜心读书。教师就不要在其间穿插过细过碎的问题,那么期待学生自己见解的形成和完整思路的梳理就能实现。

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问题:紧扣课题提问,紧扣中心提问,紧扣课文重点、难点提问。如,教学《凡卡》一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乡下的生活多么快乐,和爷爷在一起多么幸福,可是爷爷为什么要那么狠心把只有九岁的凡卡送到遥远的莫斯科受苦呢?这正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学生把凡卡眼中的乡下生活与莫斯科的生活对比,通过比较体会出凡卡在莫斯科受尽了虐待。一个是快乐的回忆,一个是悲惨的现实,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反衬手法,学生初步了解了反衬写法的好处,深化了对凡卡不幸的认识。

三、给学生整体的文本

千万不要误把课文当成自己讲授用的,课文原本是拿给学生阅读用的,千万不要把文本撕碎支离,要整段整段地给学生阅读、理解和感悟,即由整体而入,部分深入理解,最后仍需要回应整体,全局把握文本。

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新型玻璃》大体有四个步骤。

1.自读课文,质疑讲疑:这一课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学生读后,教师引导学生解疑,并随学生回答将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板书在黑板上。

2.带着问题在仔细读全文思考,每一种玻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用途?(学生在文中画有关词句)

3.改变人称,写《新型玻璃的自述》,把全班分成组,分别写出这五种新型玻璃的自述。

4.学生写完后,各选一篇引导学生当堂评改。

这样,学生不仅认识到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还学会了说明事物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整段地表述,使阅读和说话训练落实到位

问答式阅读教学的回答是零散的,常常是单句话、半截话甚至是一个词,呈现不出整体的学习成果,说话训练也是肤浅而不现实的。于是阅读教学的自主性在这儿打了折扣,多向对话和互动往往难以真正形成。因此,要重视学生在自主阅读后,整段地表述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

当然,要引导学生表述方法,如教给学生一定的说话方式:“我读了……我觉得……我想到了……”有一定的范式,学生记起话来就不至于离题万里,还能有话可说。更要注意表扬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表述的自信心。可引导学生专心听同学发言积极评价等多种方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质,真正达到高效阅读教学的要求,让阅读课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篇5: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文章从小学蒙语自然课<水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设计出发,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蒙语自然课教学中的运用和教学效,以及培养小学生生态意识方面的.意义.

作 者:哈斯其木格 召那苏图 作者单位:哈斯其木格(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召那苏图(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篇6: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引言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 加大并规范教学质量的评估乃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参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已成为高校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评估方式。自实行以来, 对其研究就一直方兴未艾。美国第一次学生评教以及评教分析于1927 年出现在美国的普渡大学(Remmers andBrandenburg, 1927:519)。广泛的学生评教研究则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的美国, 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国内的学生评教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 世纪90 年代, 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学生评教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问题、评教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到了本世纪初,研究步伐加快, 内容更多地围绕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评教, 提高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到目前为止,对学生评教过程、评教指标、评教反馈等方面的问题提得较多, 对其评教的观念和内涵、评教的主体能动性的调动进行深入研究的较少, 而且缺乏这种普遍采用的评教是否起到预期的作用的实证研究、实证分析, 更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学生评教理论以及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实施模式和步骤研究。学生评教科学化、规范化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本研究试图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结合美国近年来高等学校学生评教的一些实证研究方法和结果, 并在对陕西省5 所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规范化、科学化学生评教问题, 如何发挥学生作为评教的主体能动性,从而真正实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的职业素养发展的目的提出一点建议。

二、科学化、规范化学生评教,发挥评教主体的能动性

(一)增强学生对自身参与评教意义的认识

我在对5 所高校的300 位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 认为学生评教对教师教学起较大作用的有60 位,占20%;能起一些作用的有180 位,占60%;不起大的作用的有60 位,占20%。60%的学生认为自己评教没有太大价值;20%的学生认为只是学校走过场,搞形式。学生对评教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没有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联系。大多数高校都是在学生期末考试前进行评教, 评估显得匆匆忙忙,难以深入。

教学管理者要正确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认识到参与评教的重要性, 认识到开展评教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信息,全面掌握学校教学工作状态,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同时便于师生之间互动与交流,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随着评教主体对评教意义认识的提高, 评估过程的正式性与科学性也会相应增强。

(二)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并把握评教标准

在对5 所高校的50 位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30 位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学生受自身知识、认知水平的局限,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理解难免肤浅、片面,没有资格和能力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其余20 位认为优等生具备评教能力, 而差等生不具备评教能力。但目前学生评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有些高校对教师的评估90%都来自学生评教。比如, 年加拿大学者A. Saroyan 和C. Amundsen在调研中发现,94%的加拿大大学对教师考评只来自学生评教(Saroyan & Amundsen,2001: 21)。所以,要改进学生的评教现状,不仅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参与评教的重要性,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评教本身的复杂性。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参与评教标准的制定

从5 所高校的学生评教指标调研中发现,有1 所是教学管理部门从国外名牌大学引进的,其他4 所是教学管理部门借鉴国内几所名牌大学的标准。

根据现代教学过程理论、教师评价理论和教学激励理论, 教学管理者作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作为评价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评价活动的客体, 这三者都应该参与评价指标的设计。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教授E. Guba 和维德比尔特大学副教授Y. S.Lincoln 在其共同著作《第四代教育评价》中提到, 评价应是参与评价的所有人特别是评价者与其对象交互作用、共同构建的过程。美国德州大学学者K. M. Obenchain 则说:“美国高等教育经历着从学术优势到消费主义的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学生扮演着守门人或消费者的角色。”(Obenchain, et al., 2001:101)这种转变部分是通过学生参与评教来实现的。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原校长朱迪斯就尝试让学生参与评教指标的制定。

2.培养学生科学地定位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想让学生科学地定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就必须培训他们准确把握教学因素,同时分析理解非教学因素是否影响到他们的评教结果。

纵观现代教育学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师发展的论述, 详细分析许多国内外著名院校的评教指标,综合比较后会发现,它们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定位虽有不同, 但也包含一些共同的要素。学生对有些要素把握得比较好,有些把握得不到位, 它们确实超出学生的能力和认真范围。比如,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与讲解是否清楚明了这两项标准学生把握得比较好。而对教师学科知识的丰富性的把握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而变化, 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把握得要充分。高年级学生认识到它不仅包括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还包括知识的前沿性、创新性、实用性、综合性、开放性等。对合理有效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低年级学生认为不提前下课、课堂上没有讲解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就算达到标准,没有考虑到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主次是否清晰、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等因素。所以,对比较复杂的指标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增强评教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同时, 还要尽量减少非教学因素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国外许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许多非教学因素过多地干扰了学生的评教结果,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如,美国H. G.Murray(1990)等教授在他们的学生评教研究结果中显示, 教师的性格对学生评教有显著的影响。温和有耐心、风趣幽默、热情友好的教师会得到好评, 其他指标的考评也会随机上升;而冷漠呆板、过于保守严厉的教师会得到差评,其他指标的考评也会相应下降。美国教育界流行一种“福克斯博士效应”(Dr. Fox effect)的说法。一位经过训练的演员上数学课,虽然本人没有丰富的数学知识, 但他的表演性依然得到学生好评。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作秀以吸引学生,而缺乏实质内容,致使很多教师和教学评论者认为学生评教就是“一场谁受学生欢迎的竞赛”。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W. M. Williams 和S. J. Ceci 就在该大学对塞斯教授的授课进行了研究。学生对塞斯教授的教学评价不高。学校让他接受培训,提高教学的生动性,结果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以往并没有大的变化。所以,有必要强化学生对教师过于作秀、为了博取学生欢心而上课的认识, 让他们更加重视教学的内容和实质。但同时也要让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不能忽视学生是完整的人, 要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达到人格的完善、灵魂的启迪、情感交融,从而得到生命多层次的满足和体验。

曾在牛津大学任教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H. W. Marsh 在1983 年到1993 年间对影响评教的非教学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发现:课程难易程度的认识、修课原因、分数期望值、对课程的兴趣与修课之前对课程的了解、课程任务的多少和难易度、师生的融洽度、学生在班上的排名、和其他教师以及课程的对比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评教结果。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影响程度分别占学生的72%、50%、68%、68%、62%、60%、50%、60%、60%。结果还显示, 教师的风度对评教结果的影响从一年级的69% 降到三年级的37%。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J. M. Ryan 和P.D. Harrison(1995)的实证研究也得到几乎相同的结果。

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自己评教与教师自评、同事评教、毕业生评教、督导评教结果,从差异中更好地把握评教标准。

(三)将学生评教与自评相结合

将学生评教与自评相结合需要设计规范合理的学生自评指标体系。随着教育评估越来越关注作为评教主体学生的意识,评教研究应该更多地转向学生本身的诉求,运用新的教育学理论,比如价值观理论和激励理论来科学地研究评教主体,研究他们评教的指导思想,研究影响他们评教的自身因素,如价值观、道德标准、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精力投入、对大学课程教学的认识与经验等。

学生的.自评指标体系最重要的一项应该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这是目前的评价指标所缺乏的。因为传统教学一直认为,“只要学校内部制度运转正常,学生自然就能学好……但现代教育越来越强烈要求学校对学生, 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Wergin, :2)。管理者经常发现当问及学生有关他们的学习结果时,学生往往回答效果不明显。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Bloom和Bacon在对俄亥俄州立大学的5万学生调研中发现, 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收获了多少,基本上还是看考试分数。所以当代教学评估必须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纳入评教过程。美国当代教育家K. A. Feldman就提出学生评教中更多地注重教,而忽略了学生学的问题,强调把学习结果放进评估指标中进行研究。堪萨斯州立大学就设计了一种针对教师教学、课程以及学生学习进行反思的检查表,该表分为对教师的评价、课程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四)形成一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机制

对五所大学目前的学生评教来看,基本上都在学期末进行。这时,课程已经结束,教师对评教结果重视有限。所以,要将评教融入日常教学, 加强学生阶段性评教和自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分析,及时反思教学,及时解决问题。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原校长朱迪斯就尝试让学生分阶段对教师进行评估,及时反馈结果给教师,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这样可以形成比较深入的评价, 它可以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除了量化的结果之外,师生会处于不断交流之中,教与学同时处于不断的改进之中。这样会让学生随时感受到评教产生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评教的积极性,使学生就成为课堂教学积极的建构因素。而以往的评教只对教师考评产生结果,而真正反馈到课堂教学中的还很有限。

Marsh 则让学生各自建立一个档案袋,随时记录自己的问题和收获,定期相互交流,然后将交流结果汇总起来,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将结果反馈给学生。这样更加有效地形成师生的双向互动。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Bloom 和Bacon (1995)经研究也发现,学生档案袋不仅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进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有机地和教师教学紧密相连,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论

篇7: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1月27日,在平凉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强化目标意识 提高课堂效率”教研活动,通过听 示范课及专家讲座,对自己启发很大。再回过头看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有精美的课件、有小组合作学习、有自评互评,但课堂效率并不高。也许我们已经矫枉过正了,花俏的形式掩盖着空洞的缺乏价值的内容。我们要学会拒绝作秀、学会从容应对,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扎实、朴实、真实、愉悦、和谐、生动。

一、深入挖掘教材、扎实备课。在平凉所听的三节课,老师对教材都非常熟悉,课本上每一页每一段每个词都了然于心。尤其是《跳水》一课,各环节过度自然、衔接紧密,整堂课圆活流转、一气呵成,虽然手中拿着教案,但不仔细看,你找不到老师进行到那一环节了。还有张玉栋老师的说课,对学情了解非常深入,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在写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如:千人一面、外貌特征不能凸显个性、抓不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所举事例与人物性格不符等等。

二、转换角色,与学生一起学习。怎样的教师才具有亲和力,通过听课,让我有了深刻体会。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转变教师角色,但我们从没有全身心地把自己融入课堂,投身与学生中间,作为一个学习者、探究者,与学生共同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张玉栋老师的课堂上,你常常会看不到老师在哪里,因为张老师总是俯下身子蹲在学生旁边与学生讨论交流。

三、正确认识自己,发掘潜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能够了解学生,却常常不了解自己。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张老师讲他上《介绍好朋友》的作文指导课,首先在黑板上写下自己 的名字让学生读,然后问学生,以前喊过老师的名字吗?学生说没有。又问叫老师名字什么感觉?学生说紧张、害怕等等。又问如果是叫你朋友的名字紧张吗?然后告诉学生老师就是你们的朋友,再让学生喊老师名字,老师亲切地答应。然后接着问,站在你们面前的朋友什么样?学生说帅、酷。老师接着问了,怎么帅?怎么酷?一步步引导学生描述人物外貌,介绍性格特征,在亲切的对话中,无声无息教给学生写人的方法。每为老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我们自己要善于发现发挥,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我们所听的三节课中,都有学法渗透指导。如《跳水》一课,老师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可爱的草塘》一课,用课件 出示了谈感受的方法、学习课文的方法。

五、教师要好好学习。高林生老师的讲座趣味盎然,举例顺手拈来,模仿惟妙惟肖;张玉栋老师用一首诗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都源于厚积薄发。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应该:做有丰富内涵的老师,让学生从 你那里知道更多;做有亲和力的老师,让学生把你当朋友;做善于创新的老师,让你的课堂灵动欢乐;做务本求实的老师,让你的教学从容有效。

篇8: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转换角色, 体现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意义的“师道尊严”让教师居高临下, 单向传递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 教师不容易看到学生的潜能和主动精神, 也不会把学生看成值得尊重的人,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表明, 教师的关心和期待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由居高临下的领导者转换为知识的促进者, 学生求知活动的伙伴, 平等中的首席。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点拨者和参与者, 成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 成为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判者之一。

1.在学习中, 首先让师生双方活动的地位重心移位, 即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体, 让“教师讲, 学生学”变为“学生学, 教师导”, 教师从“演员”变为“导演”, 教师着眼于学生的认知结构, 从如何沟通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知识结构去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学生的主动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的机会, 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广泛的表现天地, 这也符合儿童的爱动、爱说的特点。

2.在讲授中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唤醒他们的情感。充分调动他们的脑、手、嘴, 使他们能想、能干、能谈, 进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珍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教学中, 要还给学生表达的权利, 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这样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且教师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和亲近。

4.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育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地预习, 使学生直接面对教材文本, 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适当地介绍一些为学生所陌生的, 又与所谈话题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

二、抓住课堂主阵地, 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全凭一堂堂积极有效的好课的不断积累。因此, 在积极有效的英语教学中, 我们要把握住“课堂”这一主阵地, 突显学生的主体, 把学生的长期发展放在首位。坚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 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设置悬念, 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制造课堂悬念, 让学生猜想, 让学生有所期待, 让学生乐于参与, 使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教planning for the weekend这一课时, 我设计了一个听力练习, 是一位老师和朋友谈论他们的周末计划, 然后做5个判断题。在出示题目之前, 我先让他们猜这个老师是谁。多媒体出示的老师图片被一个笑脸遮住了。我用英文描述:She is an English teacher.She is taller than me, She is younger than me.其他学生猜。这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们猜不出来, 我继续说:“She taught you last year.”学生们都兴奋地说:“She is Miss Zhao.”因为赵老师是他们五年级时候的老师, 是他们熟悉的人, 学生肯定有兴趣知道她的周末生活。

教单词时我也经常采用这种方式, 用图片或英文解释, 让学生猜单词, 学单词, 教学效果很好。为了能猜中单词, 学生会提前主动预习单词, 这种主动学习的效果比被动记忆好得多, 单词不容易遗忘, 学生们乐学、爱学、好学。

2.贴近生活, 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 英语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 在教学中要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 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谈论身边的事情, 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网络时代, QQ是学生们课外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深受学生喜爱。在上“On the farm”这一课时, 我想到农场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是蛮远的。而QQ农场是学生常谈论的话题, 于是我截取了QQ农场里的几个画面, collect eggs、milk cows、water flowers...当他们熟悉的可爱的农场图片呈现在课堂上的时候, 学生们兴趣盎然, 学习效果非常好。当然最后, 还是要提醒学生少上网, 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3.自由汇报, 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每天上课前, 我坚持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把口语练习和学生所学的课文内容结合起来, 让学生一开始先做到了张嘴说英语, 再进一步纠正、提高。我们在上课前, 先有一个Duty Report值日生报告。每天一个同学先向教师报告一下当天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天气等。随着学习的深入, 再进行变化, 加入新的内容, 比如自己的情况, 自己同学的情况, 到自己家庭情况等等。先让基础好的学生作示范, 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进行辅导,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进行一次比赛, 比一比, 谁说的内容多, 谁能把所学的东西全部运用到值日生报告中去。比如学习了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后, 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介绍身高、体重, 跑步、跳高等情况。学习了季节后, 我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四个季节的天气情况。通过这种形式, 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提高了, 对每个同学都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在一个同学说的同时, 其它同学必须认真听, 帮助他纠正错误。同学们听得很认真, 某个同学报告中的一个细小的错误, 都能被找出来。这样不仅训练了听力, 同时学生吸收别人报告中的优点, 加入自己的报告中, 使自己的内容不断丰富。最后, 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说出一篇内容丰富的值日生报告。有时, 我们进行问答练习, 让一位学生当老师进行提问, 这样既要求听懂, 还必须说对。通过这些形式, 既训练了口语, 又训练了听力, 而且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4.突破限制, 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被束缚在座位上, 活动空间狭窄, 课堂气氛压抑, 这样既扼杀学生天性, 又影响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我们把教室的每一个空间还给学生, 解放他们的大脑等身体各器官, 让他们在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中自由活动,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把课堂变成孩子们真正的乐园。课堂中, 在教师的组织下, 课桌可以自由移动, 座位可以自由交换, 学生可以自由流动。有时必要的话, 可以把课堂搬到教室外或校外, 让学生充分自由运动, 体现其主体意识。如在教Asking the way这一课时, 我就让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了街道, 用指示牌表示道路和地点。教师通过自己的走、说来呈现要教学的内容, 学生在老师很生动的演示中, 很好地理解了老师说的话, 学生在后面的小组练习中, 也很好地动了起来, 学生身临其境, 他们尝试的劲更足, 表达生动, 真实有效, 特别是学生对左右的概念更加清晰了。

摘要:当今时代知识激增, 更新过程加快, 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受用终生的知识, “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 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教会学生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使其真正地学会学习, 热爱学习, 提高教学效率。

篇9: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中 音乐欣赏课 学生 主体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学生获得音乐感知、理解音乐作品、体验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职中音乐欣赏旨在以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提供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职中音乐欣赏课中就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来构建音乐欣赏课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欣赏课中,去聆听、交流、感悟、体验。

一、培养学生欣赏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从职中教材所选编的欣赏作品来看,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或世界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但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有限,加之生活经验所影响,学生对这些音乐作品往往听不懂,于是,也就不太喜欢音乐欣赏课。同时,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来看,欣赏中依然以讲授为主,如此,学生对音乐欣赏更是兴趣了无。因学生音乐欣赏兴趣匮乏,欣赏过程中也就较为被动,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不深。

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首先还得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以学生所熟悉的作品来引入所要欣赏的音乐作品,形成过渡和衔接。如现在很多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但对艺术歌曲或民歌却知之甚少,如在《歌唱》的欣赏中,先以学生所熟悉的《红豆》、《征服》、《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导入,辅以介绍廖昌永而用《山丹丹花开》过渡到《歌唱》,让学生在听中更好地了解流行歌曲与美声(美声节奏感、修饰感较强,声音纯净;流行歌曲唱法较为自由、口语化、大众化)的区别,在进入欣赏活动中,如此,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其次,要能结合作品而引导学生形成过渡,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歌剧,而这些作品和学生的生活离得较远,如果脱离了作品,直接从乐理角度去讲授,学生自然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学中要能结合作品而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以情境方式导入。如《樱花》的欣赏中,可先引导学生了解日本歌舞伎介绍及片段欣赏,然后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在聆听聆听中思考速度快还是慢,节奏是舒缓还是紧凑,旋律是级进多还是跳进多,音乐中采用了哪几个音?

二、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欣赏重在聆听和感悟,但结合职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来看,在欣赏过程中依然存在以教师的讲授来代替学生的感悟的现象,“师讲生听”的模式依然没有转变,欣赏课中师生间的互动不足。应该说,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乐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要注重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听、唱、说、想,从而更好地参与到音乐欣赏过程中,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在欣赏中获得体验。

首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唱。要对音乐作品获得感悟,听是关键。在欣赏课中不仅要多引导学生聆听,还要注重在听的过程中以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如《鼓舞》的聆听中,可启发学生思考音乐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热烈的、激动的、富有震撼性),可以听到哪些声音(呐喊声、鼓声、歌唱声),让学生在聆听中初步感知。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多唱。在欣赏课中,在引导学生聆听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去哼唱,学习作品后可学唱,也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作品,这样更利于学生多角度把握作品的特点,获得体验。

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说、所想。在音乐欣赏中,虽然学生能在聆听中获得一定的感悟,但很多时候却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故而教学中就需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如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的欣赏过程中,可在引导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思考主奏乐器是什么?乐曲分几段?(二段体结构)听后交流,教师再介绍协奏曲,再引导学生欣赏印子,思考是什么主奏乐器?表现了什么?如此,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对作品的节奏、旋律、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在交流中体验也会得到增强,从而更好地体验作品。

三、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欣赏

音乐欣赏并非是被动行为,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在主动欣赏中获得体验。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多引导学生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乐理知识去分析作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当然,音乐欣赏能力和认知能力、文化修养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中还需多角度去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养。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去听作品。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尤其是课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多听,在听中感受作品的节奏、旋律、音色等的变化和特点,尝试体会作品的情感。如在心情烦闷、学习压力较大的时,可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作品听听。

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的背景的基础上,学会应用音乐知识去分析作品。如在《马太受难曲》的欣赏中,要先了解什么是巴洛克音乐,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和宗教有什么关系,然后结合对基督教的了解,结合作品的1和72曲对其调性、节拍、速度、场景、感情基调、演唱形式、音乐特点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感受宗教音乐的特点。

音乐欣赏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只有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对其欣赏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喜欢音乐,在此基础上结合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应用乐理知识去分析作品,多角度感知、体验,在音乐意境中感知、了解、体会、感受、体验。如此,音乐欣赏课才会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敏:激发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能动性[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2年第11期45-46页。

[2]叶军:中职音乐赏析课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艺术科技,2014年第8期178-178页。

[3]丁秀萍:职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浅议[J],西北职教,2009年第5期 43-43页。

篇10: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李朝红,牛润明,安蕊梅

(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3)

摘要:交互化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师生与媒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完成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在交互化教学中关键是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途径包括解除学生顾虑,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优化小组结构,营造课堂氛围、教师放权,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等。通过对这些途径的分析,为保证交互化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篇11: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蒋庆香1,卢友涛2

(1.山东省临沂莒南第三中学;2.山东省临沂莒南一中)

篇12: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重庆市酉阳县第二中学 冉诗全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推动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方法的需要,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现状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作出了研究与探讨。

篇13:落实“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效率

一、在教学心理上, 将心比心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 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如何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从教学心理讲, 教师应该主动换个角色, 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所想所感, 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若能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 课堂教学就会少一点“照本宣科”, 少一点“满堂灌”, 而多一点“生动活泼”, 多一点让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对学生的教育就会少一点“训斥”, 而多一点“摆事实讲道理”。“教师最好忘记自己是教师”正说明了这一点。总之,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只有从心理上互换角度, 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将心比心”, 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落实,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在教学思维上, 符合学生的“胃口”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关于原有知识对当前学习活动的影响, 先哲们早就有所领悟, 我国古代就有“以其所知, 喻其不知, 使其知之”的精辟论点。

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 在教与学的矛盾中, 学生的学是主要方面,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 教必须以学生的接受为前提。在政治课教学中, 所谓符合学生的“胃口”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教师的教能使学生有兴趣学, 能唤醒其学习动机, 即解决愿不愿意学的问题。二是要求教师的教能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即解决能不能学的问题。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一方面, 它是落实“双基”知识的教育, 而不是专业教育, 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就不能以教师现有的思维水平来确定教学的深广度;另一方面, 它要求适应素质教育、创造性教育的要求,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而过深的、学生无法接受的知识肯定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把教材知识与生活材料有机结合的教学, 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上“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时, 笔者就把1998年以来电视机市场上价格大战的材料组织成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给出一组对比材料, 即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排长龙凭票子走后门抢购彩电的事实与今天的电视机竞相降价的现状, 引导学生思维, 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调节”作用的结论。第二个问题是呈现长虹、康佳、TCL等电视机厂家针锋相对的广告词及竞相降价的举措这一材料,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市场激烈竞争背后的基础是靠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 顺利地理解了“刺激”作用的结论。第三个问题是呈现出一份市场调查数据, 即以当时的39个电视机品牌2000年留下的销售记录目前仅剩下13家为例, 以此来分析让学生理解“优胜劣汰”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主体地位的落实, 积极启发引导学生,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主体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在教学方法上讲究艺术, 巧妙布白

叶圣陶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如果把课堂比作一张白纸, 上面的图案全是老师的画作, 那么对学生来说, 他们能做的除了看还是看, 根本无法参与进来, 当然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生成, 这显然违背了“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教改理念, 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适时留下空白, 充分激发学生急于填补空白, 并使之完善的内在情感欲望, 让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和发挥的余地, 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质疑、讨论和生成, 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来填充这些空白, 老师只须穿针引线的引导就行了。

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艺术, 淡化过去程序化的教学方式, 用更艺术的教学方式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这种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 使教学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奇效, 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思维的乐趣。

四、在教学时空上, 疏密有度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常会遇到一个教学疏密度的问题。“度”的界限是什么?一个教师不应该以自己有多少知识来讲多少, 而应该以学生能接受多少知识来决定讲多少。通常所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但一桶水全部倒下去, 学生也不一定有一杯水, 有一桶水的目的是让教师能进行最佳的知识组合, 使输出的知识适合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应反对“满堂灌”的“高密度”教学, 做到“疏密有致”教学。这包括教学时间上留有余地, 教学内容上留有问题。所谓教学时间上留有余地, 是指在课堂上既要给学生留下听的时间, 也要给学生留下动脑思考的时间, 留下动口发言的时间, 留下动手练习的时间。使学生真正做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 组织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效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谓教学内容上留有问题, 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 尤其是解决重点难点知识时, 要善于设置问题, 并通过设问、提问、设置悬念等方法, 留下一定的空隙时间, 让学生在思考中填补内容的空白。

篇1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课堂效率

一、联系旧知,发现新知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探究新知识。例:教学小数减法的计算,可让学生根据小数加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去发现。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小数加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出示有关课题让学生板演。

1.53+0.62= 856-678=

1. 5 3 8 6 5

+ 0.6 2 - 6 7 8

接着,根据板演内容,指一名学生口述计算方法,在学生已掌握了复习内容的基础上出示尝试题(新知内容):

0.26-0.14= 3.67-1.89=

0.2 6 3.6 7

- 0.1 4 - 1.8 9

为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参与度,我这样进行启发:能根据已学知识直接试做的可直接解答,解答完后可随意看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内容(例题)后,再进行尝试。顿时,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良好,很快完成了尝试题。之后,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再组织学生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相同之处:也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和本位相加后再减。进行小数减法题计算的关键是:差的小数点要对齐被减数上的小数点来点小数点。

二、看书质疑,讲解重点

课堂教学毕竟是学生学,如果仅由教师讲,学生就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位,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质疑讲解”呢?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这种思想,我让学生看书自学,把发现的新问题(不懂的)提出来,先让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轮留当)板演在黑板上。学生提出的较简单的、与重点联系不太紧的问题可随时指名学生讲解,不必板演出来。例:小数减法这一节内容,学生提出:“小数减法在现实生活中都用在哪些地方?”“小数减法不列竖式可以计算吗?”“小数减法是怎样产生的?”我就让学生直接口头讲解,不再板演。这样既能得到预期效果,又可节省课堂时间。学生提出的与重点内容联系紧密的问题要指名学生板演出来。例:小数减法这节内容,学生提出:“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数减法题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板演后,由学生讲解。学生讲出的都是自己的看法,说法不一,最后教师再重点讲解。这样做至少有三个优点:

1.学生讲教师听与教师举例给学生听,在学生心理状态上完全不一样,学生占到学习的主动地位了。

2.学生对教材理解得更深刻,否则,将讲不出道理来。

3.学生要讲出道理,就会动脑筋思考,进行类比推理,灵活运用旧知识,这远比由教师指出所用的旧知识效果要好得多,这是发挥学生课堂上主体作用的充分体现。

三、放手操作,探索新知

课堂教学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画画、比比,通过操作探究获得知识,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一个定理、一个难题等都可让学生通过操作去解决。

例:教学“一位小数大小比较”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剪好的同样大小的两个正方形纸片;引导学生按如下方法进行操作:

1.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学生操作(分分,画画),教师巡视,让分得快的学生把自己纸片的粘贴在黑板上。

2.分别在每个纸片上标出一个小数并涂上颜色,指名上黑板操作。(0.5、0.9)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不同的小数哪个大、哪个小?学生会很快说出“0.5”小于“0.9”。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一位纯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小数点右边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一位纯小数的比较方法有了深刻地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

四、系统看书,总结新知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教师总是爱自己总结,其实,很多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总结,能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发现新的问题。例:教学商不变规律,课末我说:“哪位同学想以我知道了为开头,把这节课的内容总结一下。”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同学说:“商不变规律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有同学说:“利用商不变规律还可以对末尾有零的整数除法题进行简算”等。最后教师加以肯定,并给以表扬。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主动学习方法渗透,注重质疑问难,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医院实习医生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