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挑战对策

2024-04-14

新挑战对策(共8篇)

篇1:新挑战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时期非营利组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作者:侯耀东 徐 莹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8期

[摘要]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兴起的时间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有外界环境的,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新时期必须从政策、管理思想等多方面进行转变、创新,来促进非营利组织全面发展,使它真正成为调节市场和政府失灵的第三部门。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政府

[中图分类号]C23

[文献标识码]A

篇2:新挑战对策

新疆伊犁尼勒克县职业培训中心:耿淑芬

论文摘要:中职学生的品德素养和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国民的整体素质,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立场坚定、思想合格、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一任务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关键字:中职学校 德育 挑战与对策

近几年来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助学优惠政策。在疆内部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优惠政策更是丰厚。各地区的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但在中职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高校连年扩招,高中热只升不降,加之许多学生家长对中职学校的错误认识和片面理解,认为中职出来的孩子都是当工人,社会地位低,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上职校。这就使得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生源不足。迫于无奈各中职学校纷纷降低入学门槛,导致生源素质下降,很大一部分学生厌学、叛逆、情绪化、易冲动,网络成瘾。这就使得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职学生的品德素养和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国民的整体素质,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立场坚定、思想合格、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一任务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职学校生源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1、初中毕业,未考取高中。这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不愿意上学,但在家长的坚持或者强迫下,勉强入校,以此应付差事,敷衍家长。这类学生的厌学情况比较严重,但是毕竟经过九年系统的义务教育,总体来说算是可以的。

2、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这类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继续上高中,自己也不愿意再学,即使上完高中考上大学,家庭也无力承担大学费用的,抱着在职校混个文凭的态度入校。在校表现为自卑心理严重,敏感、情绪低下,学习兴趣不高。

3、家里无法管教,拿职校当少管所的。这类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初中都不能按时毕业。这部分学生自身问题很多,家长头痛,学校头痛,年龄小判断是非能力有限,如果放任不管进入社会那更是容易出问题,家长只有强制让其进入中职学校混年龄,家长抱着能不能学上技术无所谓,只要别乱跑,有人管就行。这部分学生厌学、叛逆、情绪化、易冲动、网络成瘾。

4、初中毕业或辍学后在社会上待过一段时间的。这一类生源约占到学生总人数的五分之二,主要问题:自以为是、目无尊长、没有时间观念、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受不了课堂的约束。

二、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1、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第一:学生文化基础差,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高,对于课堂讲解内容一知半解,时间久了就失去学习兴趣,纯粹是为了混日子,完任务,对家长有交待而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

第二:对中职学校的不理解,认为学了之后没有出路,没有学习的动力。不是自愿选择到中职学校就读,迫于家长压力,心里有抵触,不愿学,不想学。

第三:自由散漫惯了,受不了学校的约束,抵触课堂,对抗教师。一上课就睡觉,老师一批评就顶嘴,吵架,闹的老师不想管,不敢管,放任自流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第四:没有人生目标, 他们常感到前途渺茫,又缺乏正确的指引和疏导,以至于很容易迷失方向,加之思想空虚很容易就陷入网络,上网成瘾,沉浸在虚无的世界中不能自拔。没有明确的生活和学习目标,抱着混日子的态度,迟到、早退、旷课那是家常便饭。

2、依赖思想严重:

目前在校中职业学生多为90后,也有00后的学生出现,在家都是娇生惯养的“小皇帝”,没有吃苦精神,责任意识淡薄,集体意识差,没有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等观念。他们凡事依赖父母,加之父母对孩子的事情过于包办,家长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想委屈孩子,让他们养成了需要钱就张口,不给就不高兴,闹情绪等问题,形成了一种就业不就业无所谓,反正有钱花的思想。

3、就业观念淡薄,难以定位职业方向:

学生好高骛远,不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难以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就业后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现象,对工资待遇期望值过高,而实际差距大,心里失衡。缺乏对工作经验重要性的认识,急功近利;怕苦怕累,过于骄气,缺乏团队精神与责任心。

这种情况在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不久就多有发生,工作上产生抗拒心理,抱怨颇多,不能很好的与人合作,不具备不耻下问的精神,造成无法开展相应的工作。结果是学生不想在学校学习,又不想参加实习或工作,每天无所事事,成了典型的无业人员,家长无奈,学校苦恼,又给社会增加了压力。

4、其他存在的问题:

⑴行为问题:破坏公物、组织纪律性差、文明礼貌差、不讲究公共卫生、粗言秽语、浪费粮食、不尊重师长、抽烟、喝酒、早恋等问题。

⑵自控能力差:容易和同学发生冲突,做事不顾后果、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一旦有约束就对抗、旷课、上课睡觉、随意迟到、早退、喜欢起哄,在学校常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⑶心理问题:个别学生存在心理障碍,自我封闭、固执偏激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师生沟通困难、同学间相处困难不合群,做事偏激、忧郁疑虑、容易亢奋冲动。

三、目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不只是我们一个学校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育部部长周济曾说过“德育工作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靠后”。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德育观念较为落后,缺乏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因为目前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对于那些看得见的成绩很重视,对于德育教育这种当时不出成绩,长久才能见效的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重知识轻能力。做为老师我可以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我们单纯的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能不能真正的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关于能力培养的大口号一直在说,可是真正做起来,做到的却没有多少。我们有些学生理论知识过关,但动手能力却是严重不及格,高分低能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其实我们在教育过程当中也没有少下力气进行德育教育,可是效果怎样?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了吧!效果甚微,德育倒挂现象在现在的社会已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3、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我们每年都有一个“雷锋月”,为什么是“月”,而不是“年”,这难道不是一种形式吗?在这个月里我们讲雷锋、学雷锋,那学生平时有没有雷锋的精神?平时有没有做过雷锋?过了这个“月”,我们追究过吗?我们的学生也是从小就接受了这样或是那种的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的,可见我们的德育没有走出课堂没有走出校园,没有接受过社会实践的考验,还只是停留在了理论学习的阶段。

4、德育成了课堂教育,德育工作者的教育。不少人认为德育工作是一种德育教育,课堂教育,形式教育。把德育工作归为某个人的责任,变成了德育工作者的德育,变成思想政治课和班主任的责任。大家都希望能生活在一个有序的社会里,人人遵守社会秩序,讲公德。希望在我们年迈的时候,上车有人让座,排队老人优先,路滑有人扶等等。可是今天我们德育工作是怎么开展的呢?仅仅凭某一老师、某一课程或是德育工作者就可以完成吗?那是不可能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的工作。是需要我们的每一位教育者共同去做的,他不是一堂课的教育,也不是某一个人的教育,这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四、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对策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给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作为教师,自身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连我们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修养都不够硬,自身的品德都无法令人信服,不能很好的起到一个模范作用。那么又如何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只有一支思想道德修养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才能以身作则的去要求学生,才能更有底气的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之风。因此在聘用、任用、考核教师时应以德为先,教师的专业修养不好仅是影响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学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以修正的。如果一个老师的品德不好那么对学生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会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不良的影响。

2、德育工作内容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

一是要符合学生思想认知,中职学生多数处在15岁至19岁之间,他们对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思想上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是正面的,光明面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社会上却不乏阴暗面,充满着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先进与落后之间的尖锐矛盾与冲突。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理想与高尚人生观的教育,但在社会上却可以看到安逸享乐、物欲横流的消极现象,这种学校德育与学生认识社会所看到相反的现象必然会使学生的思维结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产生裂痕,带来困惑,步入误区。

如果我们还是用老一套的教育方法,把德育工作目标制定的“高”、“大”、“空”,那么学生会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怀疑和排斥。所以德育工作中我们不能回避消极的一面,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消极阴暗的一面去发现更多光明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东西。

二是要符合学生所处时代的发展。我们讲雷锋的无私奉献,舍已为人的精神,但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不仅要有奉献精神还要求回报,以前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但现在我们讲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求学生有舍已为人的精神,但也不能干损人利已的事。因为人只有满足了自己的道德需求,他们才会考虑自己的道德言行是否符合他人要求。

3、加大感恩教育力度:“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教育和引导的,使学生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付出,老师的教导,学校的培养并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我们应该通过身边学生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逐步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感谢学校的大力培养,感谢老师的谆谆教导,感谢同学们的友爱和帮助,只有心存感激,才能更好的回馈社会。

4、课堂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对于过于理论,教条化的德育课,相信没有几个学生是爱听的,因为太呆板,毫无生趣。在文化课,专业课上渗透德育教育,要注重情感的投入,不能一味的强调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学生的情感的需求,课堂上要允许学生质疑,有不同意见,不能为了维护老师的“面子”而压制学生,这容易伤害师生感情,使师生交流因难,而无法达到课堂上渗透德育的目标。要根据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结合新疆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完成德育工作目标。

5、德育教育要适度提出行动要求要和奖惩相结合:对于学中职学生行动上的随意性,作为德育工作者和任课老师要对学生行动进行监督和引导,并适度提出符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德育要求,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对于做的不好的学生要及时提出指正,要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使学生有动力去完成老师提出的德育要求。

6、更新育人理念:学校的管理人员、德育工作人员及普通教师要及时更新育人理念,不能再现一言堂、棍棒教育、单纯的理论教育这些老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得提高思想修养,提升育人意识,要认识到教书育人,育人更重于教书,教好他们做人的道理,比掌握任何一门技能更能造福社会。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反复性的工作,我们不可能仅凭一堂课,一次班会、一次谈话、一场活动就把我们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改正过来。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从小事去做,从身边事做,培养他们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在中职阶段里我们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个遵章守纪,孝敬父母,讲诚信,有责任、懂感恩、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那我们的德育教育就是很成功的了。

从大的方面来说,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我们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做好德育工作。从小的方面来说,希望在我们年迈的时候走出家,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可以看到我们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做好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期刊2012年3月刊推荐稿件---《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于淼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单 位:尼勒克县职业培训中心姓 名:耿淑芬联系电话:

篇3:新挑战对策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高校校报担负着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具有自身独特的话语优势、信息优势、育人优势、文化建设优势等。新媒体巨大的传播优势和新型的传播理念使高校校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校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在校报的内容上如何应对呢?这是值得人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校报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内容对策

(一)坚持正确办报宗旨,明确办报定位,突出办报特色。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校报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高校校报担负着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校报的办报指导思想,高校校报必须明确办报宗旨,主动承担舆论引导、信息交流、文化育人和促进和谐的职能和任务,努力办出特色和水平,不断拓展目标受众的群体,寻找立体发展的空间。校报要形成自身特色,打造个性化校报品牌。要根据本校实际,将学校多年的文化和历史积淀折射出来,把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等与校报的高水平、高品位、高格调相融和,以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天津师范大学报》为例,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对高校传统纸质媒体校报的新要求,《天津师范大学报》在原有基础上及时进行了改版扩版,进一步明确了报纸的办报宗旨和定位,突出师大特色。由四开四版扩版为对开四版,再将报纸改为彩色印刷。一版要闻版,二版教学科研版,三版学生工作版,四版文艺副刊。坚持“以图片带版面,以版面带栏目,以栏目带内容,以内容带记者、通讯员队伍建设”的办报思路。将办报的流程设置为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阶段都环环相扣。

(二)突出新闻策划。

校报作为高校机关报,必须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主动出击,加强新闻策划,突出自身特色。“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发掘已知,预测未来,着眼现实,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活动。”新闻策划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报道,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有效的新闻策划可以将有限的新闻资源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高校校报只有通过加强新闻宣传策划的力度,克服常规性报道多等问题,选好角度,大力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度,在报道的微观选题、角度、深度、表现方法上有所创新,以深见长,以宽见新,以活见优,以新闻作品的思想性、理论性、精辟性吸引读者,向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以《天津师范大学报》为例,每期都要开策划会。围绕热点问题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提出本期校报的报道重点和亮点。抓住学校工作的规律和重要的节点进行新闻策划,例如,每年的教师节、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学雷锋纪念日、教学工作会议、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等。2012年6月份成功推出毕业生特刊,把学生在师大学习生活四年间学校发生的大事和学校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回顾,让每一位毕业生再次体味他们的成长之路。刊登校长、各学院院长对毕业生的毕业寄语,配以制作精美的信封发给每位毕业生人手一份。

(三)提高文化品位,坚持报纸的新闻性,树立“新闻精品”意识。

提高高校校报的文化品位,做文化大餐,不做文化快餐。克服贪大求全,切忌 “米不够,水来凑”的思想。报纸受版面限制,无论怎么扩容,在信息量上都无法与网络相比。因此,报纸必须树立“新闻精品”意识,即高质量、高水准的新闻作品,也就是俗称的好新闻。高校校报根据大学生、教师这些高层次人群的特殊需求,必须坚守独特的文化品格。大学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应该是社会文化的前导,所以高校校报应该承担构建大学校园文化,重建新时期大学精神,引领当今前沿的社会文化的任务。关键点是要用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新颖的办报理念,传递校园信息,解读大学精神,传播大学文化。校报要有自己的理念、自己的内容、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述方式及自己的文化。以《天津师范大学报》为例,坚持走“新闻精品”路线,压缩常规报道篇幅,突出深度报道,不仅提高了报纸办报质量,而且增大了报纸的信息量。

(四)打造品牌栏目。

高校校报可开设若干个品牌特色栏目进行精耕细作,以提高内容可读性,形成自身独特风格。 精品栏目是提升报纸形象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校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高校校报要围绕学校工作大局,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的精品栏目,扩大阅读面和影响力。校报要积极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根据学校工作当前的发展重点,创设出有影响力的精品栏目或专栏,发挥精品栏目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天津师范大学报》为例,内容栏目化,通过精品栏目的设置来打造报纸的品牌。这些固定精品栏目的推出,不仅提升了报纸的质量,而且拥有了固定的读者群,大大提升了校报的影响力。二版的“学术讲堂”、“图说师大”、“新书架”,三版的“菁菁校园”,四版的“学思管锥”、“校友回声”、“艺术长廊”等多个形式稳定、特色鲜明的栏目,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已成为校报的精品栏目,大大增强了校报的影响力,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五)加强深度报道,重视典型报道。

高校校报作为新闻纸质媒介,周期性略长,过于追求新闻时效性不现实,应扬长避短,在深度报道上狠下工夫,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高校校报的主要受众是师生员工,他们的接受力、理解力都较普通社会大众要高,因此,要拓展校报的生存空间就要求校报不能简单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平铺直叙的还原,更要从深度广度上做文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曾提出过“三层报道”的概念: 第一层报道是对事实直截了当的报道; 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 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深度报道就是在后两层报道的基础上形成的,加强深度报道就是要变告诉读者“是什么”为告诉读者“为什么”。校报的深度报道主要有二种形式,一类是组合报道,包括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等,就是围绕一个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进行全方位、连续性的立体式报道,及时地展示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报道新成果,这种深度报道的好处是可以向受众提供连续性、多角度、深层次的新闻视角,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事件的背景资料、进展情况和来龙去脉。二是单篇报道,包括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等,是通过调查得到的大量背景材料,来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报道方法。这种深度报道可以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以《天津师范大学报》为例,每次学校召开重要的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时,一版刊发消息稿,在二版的“学术讲堂”栏目中则对学术会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报道,包括背景资料的介绍,具体的会议内容等。另外,校报可以就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学风建设,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学生考研就业等热点话题推出一系列深度报道。

(六)重视典型报道,突出榜样力量。

典型具有时代特色,也最有说服力。高校校报要积极关注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树立先进,挖掘典型,用事实说话,用典型引路。加强宣传无私奉献、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宣传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宣传发生在校园内的各种好人好事。这些先进的、典型的人和事,会使校报产生真实感、亲切感和可信度,使学生很自然地在这种影响的引导之下受到感染、启发、激励和教育。如《天津师范大学报》品牌栏目“人物关注”,就先后对学校几十名各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劳动模范等进行报道,展示天津师范大学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的成果和水平,调动了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天津师范大学报》专版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了学校退休干部王辅成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宣讲“三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忠诚传播者的感人事迹。大家无不为王辅成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这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达人” 的精神风采所折服,特别是他那持之以恒、坚毅好学的优秀品格给广大师生以深刻启迪,在全校师生员工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而面对广大学子开设的“菁菁校园”栏目,更是报道了学校优秀大学生和优秀班集体的典型事迹,在学生中影响很大。

(七)重视“新闻评论”。

篇4:新形势 新挑战 新对策

6月25日,由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主办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安全发展论坛”在福州福建会堂隆重召开,把今年第五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气氛推向了最高潮。省安委会各成员单位领导、各设区市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和公安、交通、安监局长,交警、消防支队长,各县(市、区)安监局长,省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以及部分企业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安全生产新形势、新挑战、新对策”。论坛通过研讨和交流,旨在拓展视野,站在更高层面,审势安全生产大格局,努力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增强驾驭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努力寻求安全生产标本兼治之策,不断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省安全生产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国务院参事闪淳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铁民、全国政协委员纪明波、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项目官员朱常有等国内安全生产权威专家,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主席伍达伦、澳门特区政府劳工局事务局局长孙家雄、台湾中台科技大学副教授谢明宏等港、澳、台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开明、福建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沈斐敏等省内专家出席并作精彩演讲。

上午,大会开幕式由福建省安监局局长、福建煤监局局长陈炎生主持。李川副省长首先代表福建省政府对出席本次论坛的“两岸四地”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通过本次论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安全发展出谋献策,为福建省安全生产工作深层次问题展开研讨的成果寄予厚望;同时也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李川副省长、省政府刘文豪副秘书长到观众席入座,与参会代表一起兴致勃勃地听取国务院参事闪淳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铁民所作的专题报告。上午的专题报告由福建省安全生产管理协会邓云贞会长主持。

闪淳昌以“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安全生产五要素到位”为题首先发言。从较高层次阐述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指出“安全生产是当前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既是热点、难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就如何推动安全生产五要素到位问题,闪淳昌作了精辟的分析:“安全文化是根本、安全法制是利器、安全责任是灵魂、安全科技是手段、安全投入是保障”。演讲中,闪淳昌指出,实施安全生产五要素到位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方略。这一方略,顺应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五要素”的提出,既抓住了我国安全生产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又具有前瞻性。“五要素”把安全文化和法制建设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以期提高公民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同时,还强调了企业的主体和政府的监管主体责任,特别是对安全监管监察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铁民在演讲中首先从学术角度,并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剖析了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依然严峻”的总体形势;对比国外工业化国家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所处的阶段,认清当前的不足和优势,提出建设保障型社会,倡导先进安全文化,树立现代安全生产理念的主题思想。刘铁民的演讲诙谐幽默,引经据典,案例丰富,论坛会场不时响起了阵阵掌声与会心的笑声,会场气氛不断活跃起来。

下午的主题演讲由福建省安监局副局长、福建煤监局副局长丁明干主持。内地、港、澳、台等六位嘉宾及省安监局副局长施惠财先后作了精彩演讲。演讲主题涉及内容广泛,各位演讲嘉宾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或分析问题、或介绍经验、或启发思维,让参全人员享用了一顿安全定理理念的“丰盛大餐”。演讲者的精彩论述,有的让人油升共鸣,有的不时发人深醒,有的令人茅塞顿开。会场上有的人紧盯屏幕,有的人提笔速记,有的人频频点头,也有的人与旁边窃语两句。论坛上每个人似乎都有了自己收获,找到了内心的共鸣。即使到会后还不时能够听到大家对某些问题的议论,许多人都对本次论坛感到受益匪浅和意犹未尽......

论坛结束时,福建省安监局副局长裘松樵致闭幕词,对本次论坛的成功表示祝贺和满意。认为这是一次具有高层次、广泛性、代表性,内容新颖的安全生产交流活动。

同时为扩大论坛影响,当晚,还在东南卫视《海峡沦坛》栏目专门播出安全生产圆桌论坛,邀请香港职业安全卫生协会前理事长罗志明,中台科技大学副教授、台湾新竹工业技术研究院顾问谢明宏,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陈瑞晶作客电视台,就“城市安全与重大危险源”展开现场讨论。

篇5:新挑战对策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基本医疗保险接近全覆盖,作为医疗卫生事业主力军的公立医院也面临着新常态: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提升门诊量加大、分级诊疗推广大病增多、基本医疗全覆盖收入下降、医疗市场进一步放开竞争加剧等,公立医院应该深刻认识形势发展新变化,调整内部结构适应新常态,加强合作增强新动力,统筹人力资源实现新发展。

一、卫生事业新常态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速

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拉开了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大幕。意见提出,从2015年到2020年,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近年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速。一是多层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扩大试点城市范围;启动4省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工作。二是优化医疗资源分配,进一步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大力推进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三是转变医院运行机制。实行医药分离,使医院的发展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卖药,转变为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技术水平来实现,杜绝盲目扩张。四是放开民营医院设立限制,由于民营医院起点高,经营机制和人才机制灵活,医疗质量标准高,护理及服务理念更为先进,使之具有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分流了部分高端客户。

(二)基本医疗保险接近全覆盖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成。自建立以来,发展迅速,成效明显,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基本达到了“ 病有所医”的政策初衷。

2013年,我国投保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5.71亿人,比上年末增加0.3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74亿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96亿人。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8248亿元,支出68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 22.7%。全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新农合的农民达到8.02亿人,参合率为98.7%。全年共筹资2972.5亿元,人均筹资370.6元;支出2909.2亿元,补偿支出受益19.42亿人次。

二、公立医院发展面临新挑战

(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提升,门诊量加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加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普及健康知识的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思也在不断提升。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就使人们既有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意识,也有了去医院看病和住院的经济能力。

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工作量达73.1亿人次,同比增加4.2亿人次,同比增长6.1%。其中,医院27.4亿人次(占37.5%),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4.6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9.8%,同比增长7%,民营医院2.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0.6%。医院医护人员平均每天负责诊疗7.3人次和住院2.6床日,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工作量明显更重,日均担负诊疗7.6人次和住院2.7床日(见表1)。

数据来源:《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二)分级诊疗推广大病增多

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和健康需求的提升使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工作量大幅提升,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但在不同的医院,这种矛盾表现的程度又不一样,主要表现为广大病患出于对公立医院的信任,不去基层医疗机构,一窝蜂地挤到公立医院,导致基层医疗机构“不看病”和公立医院“病全看”。为了进一步优化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诊治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开展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就势在必行了。

2013年,公立医院医护工作人员担负的工作量还是远远高于民营医院的,特别是公立医院中的三级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是民营医院的148%,是一级医院的128%(见表2)。

数据来源:《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三)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导致收入下降

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工作量在逐年提升,但是由于为了确保分级诊疗的实施效果,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政策,导致公立医院的收入不升反降。一是差异化的基本医疗报销制度,规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拉开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间的报销比例差距,使得公立医院的报销比例相对较低;二是推行门诊患者基层首诊制度,使得到公立医院就诊的一般都是治疗难度大、比较耗费医护人员精力和医疗资源的病例,公立医院收入下降。

2013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2%,按可比价格上涨4.5%(注:201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6%);人均住院费用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6%,按可比价格上涨3.9%。但是由于医保政策的窗口指导作用,导致各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涨幅不一。二级医院门诊费用上涨5.6%(当年价格,下同),涨幅较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低于三级医院0.4个百分点;二级医院住院费用上涨5.1%,高于三级医院0.3个百分点。

(四)民营医院发展迅猛加剧医疗行业竞争

相对于公立医院的公办性质,民营医院由于可以承担相对较少的社会责任,而具有更多的相对优势。一是更容易采用市场机制运作,使其能对针对价格不敏感的病患群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比如民营医院没有那么多的患者,所以可以完善服务体系,改善服务流程,使医疗服务可以更精细化、人性化;二是实行市场化定价机制。民营医院在一些高新医疗技术项目和特需服务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服务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定价灵活定价,市场化程度高,价格灵活,总体上低于非营利性医院。三是管理机制灵活。大多数民营医院所有权明晰,利益归属清楚,管理机制灵活,自主权力相对较大,绩效激励制度灵活,能够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因此,近年来,民营医院取得了长足进步,进一步加剧医疗市场的竞争,加大了公立医院的生存压力。2010年,我国共有民营医院7068个,2013年已经达到11313个,增长60%;2010年民营医院诊疗病患1.7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3%,2013年达到2.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0.6%,市场占比提升2.3%;2010年,民营医院住院人数为800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4%,2013年达到1692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2.1%,市场占有率提升3.7%。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内部改革

一是要深刻认识并积极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基本医疗全覆盖的新常态,主动适应患者就医需要,从而实现提升市场份额和发展质量的目的;二是要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观念,向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从而吸引全民医保格局下的患者群体。三是要改革医院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实行管办分开,医药分离,推进法人化治理结构,引入多中心治理机制。

(二)完善合作机制,构建分工科学的合作体系 分级诊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医保、医疗、医药的整体联动,需要运用财政、价格、管理等综合手段,还必须加快提升公立医院治疗大病、重病的能力和效率。建议公立医院一是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与合作,多采取“走出去”的策略,定期组织医生去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将小病“消灭”在基层;二是加强与医学院、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对疑难杂症、群体性突发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升公立医院医护人员治疗大病的医术水平;三是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加强与各级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疾病诊断、治疗,以及慢性病和健康管理、康复、保健、妇幼计划生育和疾病预防中的合作,强化与各专业医疗机构间的合作互补,从而能够集中精力治疗“大病”,提升医疗效率。

(三)完善财务机制,节流增效提升效益

一是加强财务建设,完善财务机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充分用好财政拨给公立医院的经费,加强医院硬软件建设,引入先进诊疗设备,引入高层次医护人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医保与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合力实现为患者服务的目标。医疗机构与医保机构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即为参保患者治疗疾病,具备平等合作的基础,与医保机构构建谈判机制,确定双赢的医保支付制度和药品支付价格,主动适应医保政策对医院经济收入的影响,主动适应按病种付费、按人头支付和总额预算等多种定额预付方式。

(四)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篇6:新挑战对策

引言: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财务管理,它在医院管理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它是医院正常运作的有力保障。但是目前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不足,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因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加强与完善,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有利于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本文将对目前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在新医改形势下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对策。

在新出台的关于新医改形势下医疗改革政策中明确指出,医疗改革的重心是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到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财务管理,它在医院管理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它是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医院财务管理的不完善,将导致广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所以,医院一定要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完善。

一、医院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在对医院中所有与资金有关的使用、分配等业务活动进行的组织、计划、考核等工作统称为医院财务管理。医院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完善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能保证医院财务的正常运行、有利于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然而,我国目前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它不利于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对医院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加强对医院财务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下文将对目前医院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对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认识的挑战

很多医院的管理者对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认识都不太正确而且也不足够重视,导致管理者对此认识不正确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足够重视对市场动态的关注、树立的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认识观念不够正确;甚至还有一小部分的医院管理者医院的重心是治病救人,所以医院财务管理不重要。另外,还有很多医院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使其降低了医院财务管理效率。还有就是医院财务人员对财务的评价和分析欠缺,在医院很多账目都是电子版的、是通过电脑打印得到的,并没有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没有对医院的财务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果对其进行审核将会耗费很大的精力。所以,医院管理者和医院财务人员一定要改变以上观念,并对医院财务管理加以正确认识。

(二)对医院财务预算制度的挑战

预算管理就是对资金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对医院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规范性。但是,现在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这一方面存在着问题,主要问题是对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不够强,觉得预算只是根据要求编制预算表。其次没有对医院财务预算进行科学的编制,主要表现在在预算编制前没有进行足够的科学论证,从而使得编制的预算不够合理。这些做法将使得医院中有限的财务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甚至很有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进而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三)对医院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挑战

目前,很多医院管理者一般比较重视对医疗人员的培养,他们认为对医院管理人员的培养可有可无;这样的做法同样也忽视了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不够专业、使得财务管理观念落后。更有甚者,有些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基本上没有财务管理知识,完全是基层提拔而来;这些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很低,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比较低,这样就严重降低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如果长久的这样下去,将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出现很大的漏洞,并将严重阻碍医院的发展,降低医院的竞争力。所以医院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二、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提高资金管理效益是医院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医院的所有资金运转基本上都是依据编制的预算来进行的,而且医院的经济效益也与医院的财务管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医院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加强与完善,我认为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采取的对策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的重心是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到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想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一定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所以,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医院的财务管理、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对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财务预算管理,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首先,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从而使得医院财务预算管理逐步向全局性医院财务管理迈进,要对医院财务的预算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从而使得编制的医院财务运算具有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编制的医院财务预算一定要细节化,一定要做到对医院各个部门、各个项目的预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个部门的财务有依可寻、才能提高对医院预算财务的可控性与可操作性。其次就是要提高医院预算财务的科学性,因为只有能够给医院的预算财务提供一个科学的论证,才能有效的提高财务预算的可操作性、才能使得医院的财务能够合理的分配、才能提高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对医院收入与支出的管理

为了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一定要加强对医院收入与支出的管理。首先,一定要加强对医院财务收入的管理,这主要是因为高额的药费、高额的医院器材都使得医院投入了很大的成本。例如为医院采购药品等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在对医疗器材室实行统一的采购标准。这样做不但是对医院工作人员的肯定,还是对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其次就是加强对医院财务支出的管理,对于加强对医院财务支出的管理可以从合理核算项目成本、通过招标进行医院所需药品、器材的采购两方面入手;通过以上两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医疗成本,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三、总结

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财务管理,它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医院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加强与完善。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不断有利于医院的长久发展、提高医院的竞争力,还有利于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篇7:新挑战对策

摘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专门针对广播和电视培养的播音员与主持人队伍,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涌现的新媒体以及各媒体逐渐走向融合的新媒体环境的需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接收方式也不断的更新和丰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新的媒体环境也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主持人作为媒体业人员队伍中的一部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勇敢地接受挑战。许多主持人在新媒体的刺激下,开始进行职业规划,参加职业训练。

关键词: 新媒体 职业规划 职业训练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①

21世纪,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模式培养的主持人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在新世纪主持人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首先,从业者的具体职责界限越来越模糊,“播音员”“主持人”“记者”都只是一个称谓, 其本质都是“传播者”。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概念越来越宽泛,已经不仅仅指播音员、评论员,有时记者也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比如美国2009年1月份上线的Global Post新闻网站,总部设在波士顿,共有18名的全职员工,包括高管、场销售人员和编辑,但有超过80个兼职记者,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在这个团队里,没有主持人,记者负责日常的采访、摄影、组稿、节目主持等各种工作。

其次,媒体形式的丰富和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主持人的影响力有待于提高。电视已经不是人们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手机电视、网络视频、手机报等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信息传播打通了媒体间的壁垒,在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不同媒体往往从不同视角,发挥特长,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报道,用户的选择大大增加,而新媒体环境中的高科技渐渐抢夺了主持人的光芒,在这种 ①石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二页。情况下,主持人急需提高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力。例如,微博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获得信息、交流意见的平台,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主持人。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时,微博用户老榕改名为榕通社,从不同于央视的角度报道叙利亚战况,因为报道方式和选取角度的不同,二者的报道有差距,结果央视的主持人和记者受到了观众许多质疑。

再次,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这要求主持人的态度和观念也要与时俱进。用户已经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信息,反而更加注重自身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多媒体融合、并存的格局下,传播由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转变为多向传播,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增强,公众的话语权不断增加。传统的主持人向受户灌输的方式已经不适用时代的需要。

新媒体发展的如火如荼,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必须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大部分电视节目主持人都经过了专业的训练,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媒体的要求,主持人应该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用户、主持人三者角色的变化,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对自己进行职业训练,为自己的未来制定职业规划。

第一,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的能力将更加全面。电视是集声音、图像等技术为一体的艺术,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深厚的文化积淀表现不是靠主持人漂亮和帅气的外表, 而是要靠主持人雄厚的知识储备和出众的气质、修养。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对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人们希望主持人能具备多种才能,可以主持不同风格、类型、渠道的节目满足不同群体的要求, 这就需要从业者必须具备更多方面的素质。比如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每人基本上都能担起两档以上的节目。

第二,学会和善于利用新媒体扩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播音员、主持人的社会角色已由转述者和沟通者逐渐转变为内容生产者。在广播电视媒体之外,很多播音员主持人都拥有自己的博客、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①前几年,博客成为一种新兴的写作方式,比如柴静,作为大家熟知的央视主持人兼记者,不仅将电视作为自己的主持舞台,博客也成为她的第二舞台。在自己的博客里,她 ①关杨,《新闻传播》期刊,《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思路研究》,2011.9 或是反思,或是采访手记,都让读者看到了这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记者的努力与付出,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的曝光率越来越高,所以新媒体环境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创新是电视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主持人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的精神。媒体资讯业的迅速发展, 观众可以选择的机会增多了, 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 应该在不断的创新中抓住受众者, 在不断的创新中开拓受众群体。播音员主持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主持的层面,而应该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创新。

第四,在新媒体环境下,加深对受众的了解和互动。新媒体时代更加强调用户的主动性,随着电视节目类型的丰富,受众选择的空间变大,不同电视节目的受众已经进行细分,为了吸引受众,电视节目必须更好的满足受众需求,主持人只有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才能了解观众的需求,工作才会有改进。

第五,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理想,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多媒体融合时代,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具备传统媒体所要求的精湛的业务能力,还必须观照多媒体平台,具备全媒体观念,掌握多媒体传播所必需的技术手段。①

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天津电台就“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主持人——《当话筒遇到微博》”座谈时提出“言论是媒体的旗帜,这就要求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主持人要具备言论能力,即口语议论能力,对具有一定生发空间的社会话题能用新闻语言谈出观点”。虽然这是对广播主持人提出的要求,但同样也是适应于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人要想谈出自己的观点,必须有足够的积淀,这就要求主持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

篇8:新挑战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加深了世界文化和思想的交流、渗透。高校成为各种文化交流的主要阵地, 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在抵御不良文化侵蚀, 保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其中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西方敌对势力对高校师生“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停止;非法宗教势力和邪教组织、封建迷信活动等, 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挑战值得警惕;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 对师生思想文化观念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学术研究领域的扩展, 信息接受方式和意见表达渠道的多样化, 高校师生在思想和价值观上的统一性被打破。这种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信仰。主要表现为:师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给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社会转型时期, 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各种深层次问题暴露、新旧矛盾显现;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媒对传统传播业是一个挑战。加快对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 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 是当前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培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滞后于教育改革的发展。突出体现在: (1) 怎样明确宣传定位问题。怎样使高校宣传思想部门真正成为思想解放的先行者、改革开放的助推器、舆情民意的侦察兵、社会稳定的减压阀、领导决策的智囊团。 (2) 如何把握宣传规律问题。如何实现政治规律、宣传规律、新闻规律以及市场规律的统一, 做到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3) 丰富手段创新问题。坚持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 对学校各项决策, 宣传部门要说得清、讲得透, 以理服人, 要让师生员工听得懂、记得牢, 学以致用。 (4) 消除盲区问题。要不断适应新形势, 不断扩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载体, 占领新阵地, 扩大覆盖面, 解决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盲区、断层问题。

认真总结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教训, 积极探索在高等教育环境中、在知识群体中加强思想工作的规律和途径, 审时度势, 针对国际国内形势采取新的措施。

加强宣传思想理论研究, 在形成宣传工作指导思想体系上下工夫。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具体的实践;加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 探索人们思想行为产生、形成、变化的基本原理;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着力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加强对体现时代进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的借鉴和吸收, 注重在理论研究中融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等内容, 深化理论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坚持“三贴近”原则, 在增强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和感染力上做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高等院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从高校实际出发, 抓住关键点、选准切入点、突出闪光点、关注敏感点, 通过方式和方法创新, 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时效性。高校师生独立性、自主性和平等意识强烈, 他们对各种理论、思想和观点都有自己的见解, 更喜欢在思想交流碰撞中主动地选择和接受先进的理论和思想。高校师生的这种思想特点, 决定了宣传思想工作不能采取简单的理论灌输方式, 让他们被动地接受教育, 那样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而是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让广大师生主动参与到宣传教育活动中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吸引力中提高宣传教育的时效性。

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宣传队伍, 在不断开拓和巩固宣传思想阵地上要成绩。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他们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宣传思想工作的效果。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要重视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二是要支持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进行理论研究, 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不断增强理论底蕴;三是要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者对校园网、校刊、校报、电视、广播、宣传橱窗和展板的管理能力, 在实现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互补共享的基础上, 办出特色, 打造精品, 不断满足校内师生员工的需求, 达到宣传手段的联动和互补, 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效应。

总之, 我们只有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教训, 积极探索在高等教育环境中、在知识群体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途径, 坚持贴近高校师生生活、贴近高校师生实际、贴近高校改革发展实践, 把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就一定能够担负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的重任, 就一定能够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促进

参考文献

[1].杨小冬:《关于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作用的思考》,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5 (11) 。

[2].何独明、李景国:《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法刍议》,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教版) 》, 2005 (11) 。

[3].郭大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中国高教研究》, 2006 (3) 。

[4].秦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 《光明日报》, 2006-10-01。

[5].陈达云:《试论构建和谐校园若干关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6 (12) 。

[6].沈壮海:《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理论力作》, 《求是》, 2005 (17) 。

上一篇:初中写人作文:我的启蒙老师作文下一篇:把反省当成每日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