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蝶恋花赏析

2024-05-01

秦观蝶恋花赏析(精选12篇)

篇1:秦观蝶恋花赏析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①。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

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②。

俞平伯: ① “可无”犹说“岂无”,口气还要软一些。“时霎”,犹一霎。“可无时霎闲风雨”,实际一定会有闲风雨的.,至少是一刹那,却说得十分微婉。周邦彦《浣溪沙》:“一春须有忆人时。”实际上是一定有,却用这“须”字。这些都可见语助活用之妙。②这下片和前录黄庭坚《清平乐》词相近,流水落花既不可闻,难道飞云就可问么?浮云是最虚飘飘的,又岂能凭他遮住春的归路呢。全篇悲涼,却用微婉语写出。

赏析: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离去的依依不舍和惆怅之情。借女子之口写出,委婉含蓄,很有韵致。

上片前三句,“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似通人情的双燕,表现了佳人的空闺独守,孤寂无聊。由于孤独寂寞,佳人才看着“晓日窥轩”、双燕絮语来消磨时光。而多情的双燕,似乎也善解人意,在不断的呢喃中向人倾诉惋惜“春将暮”的情感。接下来,“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仍然写孤寂。随着时间的推移,又生出新的想法:屈指一算,太阳已经升起很高,难道就不会飘飘洒洒地下起一阵小雨?

下片前三句承“风雨”而来。“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春将归于何处?流动的溪水和落入水中的残花无法去问,那只好去问天上的云朵,可云朵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却又奈何?但别无它法,也只好寄希望于云朵了:“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美丽的云朵你且停下来,不要离去,我依靠你来阻止春天的归去。用语微婉,无理而妙,却悲凉满眼,贯穿全篇。

篇2:秦观蝶恋花赏析

答:主要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通过写双燕的善解人意,似乎与佳人一起惋惜“春将幕”时,难免会有“闲风雨”袭来的景象,借女子之口抒发了惜春之意。

(2)下片前三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

(3)这首词的末尾两句“无理而妙”,请对此作具体分析。(3分)

篇3:《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欧阳修的女性意识成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可以从当时的社会风气、婚姻观念、女性地位等作多角度分析, 而单就欧阳修本身对女性的态度来讲, 是跟他的成长经历分不开的。

欧阳修四岁失怙, 与寡母郑氏相依为命, 郑氏“世为江南名族……恭俭仁爱而有礼” (《泷冈阡表》) 。女性主导的家庭环境养成了欧阳修仁慈、多情和细腻的品格。而成年后与三任妻子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情感体验, 更使得欧阳修对爱情有着超乎常人的深刻理解。词人对母亲的敬仰, 对三次婚姻的悲欢体验, 使词人对女性情感有着深入细致的体察。他词中的许多女性形象, 其实就是词人对自己情感生活的艺术化观照。

且看词中。首句“深深深”三字写出了那个女子与外界隔绝、形同囚居的处境, 不但暗示了主人公孤身独处的境遇, 而且还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深几许”于提问中满含怨艾之情;“堆烟”极写视线之迷茫, 衬出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 写闺阁之幽深封闭, 这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 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显然, 主人公虽然有着优裕的物质生活, 但是精神上极度苦闷。这三个字既是对庭院的直接描写, 更是主人公心理的深入剖析, 景写得深, 情写得更深。就像一组电影镜头, 读者的视野随着“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由远而近, 逐步推移, 渐行渐深;又折返回来, 走进高墙深远, 走进一个贵族佳人心事深沉、怨恨莫诉的内心世界。空空的庭院里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女子, 期盼的人哪里去了?佳人登楼远眺, 她的目光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 向男子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但是唯有堆烟杨柳, 层层雾气遮住了企盼的视线, 男子寻花问柳的“章台路”就更看不到了, 遑论那个薄情的背影呢 ? 眼前美景 道不得 , “帘幕重重 ”, 究竟多少 重 , 一言以蔽 之 :“无重数”即“无数重”。深深庭院中, 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然而锁得住的是她的视线, 锁不住的是她的一颗痴情的心。

人儿走马章台, 花儿飞过秋千, 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 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 正是为了深化感情。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 并非刻意雕琢, 而是像竹笋有苞有节一样, 自然生成, 逐次展开。天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 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乱红”意象既是眼前暮春之景的实摹, 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 深婉不迫, 曲折有致, 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很显然,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所塑造的是一个贵族女性, 她温婉文静、内向贞洁、深情而又庄重。重重帘幕、深深庭院、堆烟杨柳中, 她备受感情的折磨和煎熬, 登高望远自伤情, 唯有主动压抑自己, 才能够勉强排解愁怨。在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温柔敦厚, 正是文人所需要传达的正统情思、优雅情趣。即便用深美闳约、酝酿最深, 因而“其言不怒不愤, 备刚柔之气”来形容亦不为过。

欧阳修善于淡化人物外在形象刻画, 着力于将传统的代言体转化为个人情感抒发, 借助人物自身特有活动, 勾勒出女主人公独特的心理过程, 探索女性心理的微观感触, 把她们的心理活动剖析到更深的层次。冯煦《阳春集序》评价晏殊写闺怨词说:“俯仰身世, 所怀万端;缪悠其辞, 若显若晦。”而欧阳修则显得既内敛压抑而又直观外露, 妇女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与细腻的内心世界, 在他的笔下显得层次分明, 个性鲜明, 耐人寻味。

本词上片通过想象丈夫在外的一些不轨行为, 表达思妇对丈夫的想念;下片则以门掩黄昏的特写镜头, 表达妇人的孤独与苦闷, 构思奇特, 重点揭示了贵妇人内心的孤寂愁苦的命运和心理状态。“玉勒雕鞍游冶处 , 楼高不见章台路”, 眼望远处, 心中却潮波澎湃。正如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所说, 在接受冯延巳影响方面, “晏同叔得其俊, 欧阳永叔得其深”。“俊”, 是俊爽、俊秀;“深”, 是深沉、深细。这些女子生活的全部重心就在于等待, 生命的亮点只在于那个曾经深爱如今远离不归的男子。在这个贵族女性身上, 我们看到是哀怨守候, 却又痴而不怒, 更多的是对爱情的忠贞执着, 专一痴情, 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特征。“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认为, 人的相思之苦与外在的各种景观没有多大关系, “花不语”“乱红飞”, 一切痛苦的根源只在人生的缺憾和人天生的“痴情”。诚如其《玉楼春》所述:“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痴情女子“无计留春”的感伤并没有获得“风月”的同情, 却更加令人为之叹惋。

诚然, 北宋时期, 士大夫多蓄养歌姬以作佐欢玩物。居庙堂之高, 他们以政治家和士大夫的身份出现;而处歌席上, 他们又以风流文人甚至是“多情种子”的面目出现。他们以男性欣赏的眼光去写歌妓舞女的花容月貌、莺声柳姿、娇情媚态, 追求心理上、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文人的艺术趣味也多放在了“香闺绣房”。我们相信, 位高权重、养尊处优的欧阳修亦恐难免此俗。然而倘若就此将他归入频涉秦楼楚馆, 留恋“章台路”的薄情男子, 又似乎不尽合情理。

他曾经写过《采桑子》十首, 全是写颍州西湖携妓游湖的事。当是时“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 姑娘们嘻嘻哈哈闹成一团。秀水与娇娃在侧, 他的目光却投向她们又掠过她们, 滞留于绿波间, 随风起灵感, 诗句缓缓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走出来, 十首词俱有空灵感。“行云却在行舟下……疑是湖中别有天。”在悠悠吟哦中, 我们却读到了另一种深藏的况味。

承上所述, 唐宋词中向来有“男子作闺音”的传统。清代田同之在《西圃词说·诗 词之辨》里 面提到 :“若词则男子作闺音, 其写景也, 忽发离别之悲。咏物也, 全寓弃捐之恨。无其事, 有其情, 令读者魂绝色飞, 所谓情生于文也。”欧阳修个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他的男子作闺音的作品也符合他的身份趣味, 缠绵悱恻的同时又高雅蕴藉。据此, 欧阳修又似乎是将自身转化为女子的角色, 在对异性的观照中隐含着对自身身世命运的观照。

从文本层面上来看, 这首词似乎仅是写一个侯门贵妇暮春时节的哀怨:情人薄幸, 任性冶游而自己又无可奈何。美景不常在, 青春难常驻。美好的事物总是匆匆凋零, 自身命运无法把握, 从而表达出对人生匆匆而无奈的深刻体验。而这种女性对青春易老的仇怨与欧阳修仕途坎坷、人生无常的失落是有相同之处的。欧阳修眼前有痛说不得, 因此借助女子之口、道自家之心声也就显得合情合理, 他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欧阳修把相思这一普通话题转换到人生哲理的层面, 超越了单纯的单纯的闺怨离恨而扩展为对命运的扣问。甚至有人认为“‘庭院深深’, 闺中既以邃远也。‘楼高不见’, 哲王又不寐也。‘章台’, ‘游冶’, 小人之径。‘雨横风狂’, 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 斥逐者非一人而已。殆为韩、范作乎。” (《张惠言论词》) 。

泪光莹莹之中, 花如人, 人如花, 最后花、人莫辨, 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贵妇人的丈夫见弃、孤独伤感、有容无人悦, 也正对应着欧阳修的年华虚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沦落之悲, 不言而明。叶嘉莹说:“在欧阳修那些风月多情的作品中, 我们可以体会出他心性中所具有的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赏爱之深情, 对生命之苦难无常的悲慨, 以及他在赏爱与悲慨交杂的心情中对人生的感受和态度。”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 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鲁迅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赏析诗词的一个关键问题, 就是要知人论诗 (词) 。欧阳修四岁丧父, 家境贫寒, 历经挫折, 却始终坚忍不拔, 终成朝廷重臣, 平生抱负得以一逞。《醉翁亭记》里, 看他饮酒行令, 看他投壶对弈, 看他陶醉在山光水色之中, 他难道真的忘记自己的志向了吗?那又何必在《伶官传序》中, 恳切地提醒当权者“满招损, 谦受益”, “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呢?满腹经纶、志存高远、兼济天下, 却难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空余惆怅和伤痛, 剩下的有怨、有恨、有苦、有悲, 那种孤独、伤感和文中寂寞的女主人公神韵相合。所以, 与其说这首词写的是闺怨, 倒不如说是词人以一首《蝶恋花》, 借独居深院的女子来表达自己 被统治者 抛弃的怨 、恨、伤、悲。

篇4:秦观蝶恋花赏析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或见《阳春集》。李易安定为六一词。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

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含蕴丰厚。“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乱红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乱红”飞过青春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当然,溯其渊源,此前,温庭筠有“百舌问花花不语”(《惜春词》)句,严恽也有“尽日问花花不语”(《落花》)句,欧阳修结句或许由此脱化而来,但不独语言更为流美,意蕴更为深厚,而且境界之浑成与韵味之悠长,也远过于温、严原句。

(选自经典诗词鉴赏网)

篇5:满庭芳 秦观 赏析

作者:秦观

原文: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万点 一作:数点)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评析

有不少词调,开头两句八个字,便是一副工致美妙的对联。宋代名家,大抵皆向此等处见工夫,逞文采。诸如“作冷欺花,将烟困柳”。“叠鼓夜寒,垂灯春浅”……一时也举他不尽。这好比名角出台,绣帘揭处,一个亮相,丰采精神,能把全场“笼罩”住。试看那“欺”字“困”字,“叠”字“垂”字……词人的慧性灵心、情肠意匠,早已颖秀葩呈,动人心目。

然而,要论个中高手,我意终推秦郎。比如他的笔下“碧水惊秋,黄云凝暮”,何等神笔!至于这首<满庭芳)的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更是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出场,便博得满堂碰头彩,掌声雷动——真好看煞人!

这两句端的好在何处?

大家先就看上了那“抹”字。好一个“山抹微云”!“抹”得奇,新鲜,别有意趣!

“抹”又为何便如此新奇别致,博得喝采呢?

须看他字用得妙,有人说是文也而通画理。

抹者何也?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所以,唐德宗在贞元时阅考卷,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煞是痛快)!至于古代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罗虬写的“一抹浓红傍脸斜”,老杜说的“晓妆随手抹”,都是佳例,其实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面本容之义。

如此说来,秦郎所指,原即山掩微云,应无误会。

但是如果他写下酌真是“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无多了。学词者宜向此处细心体味,同是这位词人,他在一首诗中却说:“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同样成为名句。看来,他确实是有意地运用绘画的笔法而将它写入了诗词,人说他“通画理”,可增一层印证。他善用“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其致一也。只单看此词开头四个字,宛然一幅“横云断岭”图。

出句如彼,且看他对句用何字相敌?他道是:“天连衰草。”

于此,便有人嫌这“连”字太平易了,觉得还要“特殊”一点才好。想来想去,想出一个“黏”字来。想起“黏”字来的人,起码是南宋人了,他自以为这样才“炼字”警策。大家见他如此写天际四垂,远与地平相“接”,好像“黏合”了一样,用心选辞,都不同俗常,果然也是值得击节赞赏!

我却不敢苟同这个对字法。

何以不取“黏”字呢?盖少游时当北宋,那期间,词的风格还是大方家数一派路子,尚五十分刁钻古怪的炼字法。再者,上文已然着重说明:秦郎所以选用“抹”并且用得好,全在用画人词,看似精巧,实亦信手拈来,自然成趣。他断不肯为了“敌”那个“抹”字,苦思焦虑,最后认上一个“黏”,以为“独得之秘”——那就是自从南宋才有的词风,时代特征是不能错乱的。“黏”字之病在于:太雕琢,——也就显得太穿凿;太用力,——也就显得太吃力。艺术是不以此等为最高境界的。况且,“黏”也与我们的民族画理不相贴切,我们的诗人赋手,可以写出“野旷天低”,“水天相接”。这自然也符合西洋透视学;但他们还不致也不肯用一个天和地像是黏合在一起这样的“修辞格”,因为画里没有这样的概念。这其间的分际,是需要仔细审辨体会的:大抵在选字工夫上,北宋词人宁肯失之“出”,而南宋词人则有意失之“人”。后者的末流,就陷入尖新、小巧一路,专门在一二字眼上做扭捏的工夫;如果以这种眼光去认看秦郎,那就南其辕而北其辙了。

赏析

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传说,唐德宗贞元时阅考卷,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至于古代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面本容之义。

按此说法,“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若直书“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全无了。词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的名句。这两个“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可见作者是有意将绘画笔法写入诗词的。少游这个“抹”字上极享盛名,婿宴席前遭了冷眼时,便“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以至于其虽是笑谈,却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作者炼字之功的赞许。山抹微云,非写其高,概写其远。它与”天连衰草“,同是极目天涯的意思: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暮冬景色惨淡的气象。全篇情怀,皆由此八个字里而透发。

“画角”一句,点明具体时间。古代傍晚,城楼吹角,所以报时,正如姜白石所谓“正黄昏,清角吹寒,都空城”,正写具体时间。“暂停”两句,点出赋别、饯送之本事。词笔至此,便有回首前尘、低回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叹。妙“烟霭纷纷”四字,虚实双关,前后相顾。“纷纷”之烟霭,直承“微云”,脉络清晰,是实写;而昨日前欢,此时却忆,则也正如烟云暮霭,分明如,而又迷茫怅惘,此乃虚写。

接下来只将极目天涯的情怀,放眼前景色之间,又引出了那三句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于是这三句可参看元人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抓住典型意象,巧用画笔点染,非大手不能为也。少游写此,全神理,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却流水孤村,如此便将一身微官濩落,去国离群的游子之恨以“无言”之笔言说得淋漓尽致。词人此际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画这一痛苦的心情,却将它写成了一种极美的境界,难怪令人称奇叫绝。

下片中“青楼薄幸”亦值得玩味。此是用“杜郎俊赏”的典故:杜牧之,官满十年,弃而自便,一身轻净,亦万分感慨,不屑正笔稍涉宦郴字,只借“闲情”写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词意怨愤谑静。而后人不解,竟以小杜为“冶游子”。少游之感慨,又过乎牧之之感慨。

结尾“高城望断”。“望断”这两个字,总收一笔,轻轻点破题旨,此前笔墨倍添神采。而灯火黄昏,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纷纷烟霭”的渐重渐晚再到满城灯火,一步一步,层次递进,井然不紊,而惜别停杯,流连难舍之意也就尽其中了。

这首词笔法高超还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体味,不能得其妙也。

篇6:鹧鸪天 秦观 赏析

作者:秦观

原文: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译文

耳畔突然响起黄莺的啼鸣,梦中惊醒的我泪流满面,新的泪痕叠着旧泪痕。丈夫远在千里关山,整整一个春季未寄一封家书,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他。

早上起来,没有人可以诉说一句话,只有空对着精致的酒樽。一天从早晨到到黄昏肠都断了。夜里刚刚灯油熬干了,窗外雨打梨花,还是闭门听着吧。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小令词调,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等。

⑵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⑶啼痕:泪痕。唐岑参《长门怨》诗:“绿钱侵履迹,红粉湿啼痕。”

⑷鱼鸟:犹鱼雁。相传鸿雁、鲤鱼可以传递书信,故云。消息:音信,信息。

⑸关山:关隘山岭。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⑹芳尊:精致的酒器。亦借指美酒。“尊”通“樽”。

⑺安排:听任自然的变化。

⑻甫能:宋时方言,犹今语刚才。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时间未详,其作者也尚有争议。清代王鹏运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案语以为北宋词人秦观所作。汲古阁未刻词本《漱玉词》收此词,以为李清照所作。而《全宋词》归入无名氏的作品。

赏析

此词上片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梦”是此片的关节。后两句写致梦之因,前两句写梦醒之果。致梦之因,词中写了两点:一是丈夫征戌在外,远隔千里,故而引起思妇魂牵梦萦,此就地点而言;一是整整一个春季,丈夫未寄一封家书,究竟平安与否,不得而知,故而引起思妇的忧虑与忆念,此就时间而言。从词意推知,思妇的梦魂,本已缥缈千里,与丈夫客中相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境中得到了满足。这是何等的快慰,然而树上黄莺一大早就恼人地歌唱起来,把她从甜蜜的梦乡中唤醒。她又回到双双分离的现实中,伊人不见,鱼鸟音沉。于是,她失望了,痛哭了。

过片三句,写女子在白天的`思念。她一大早被莺声唤醒,哭干眼泪,默然无语,千愁万怨似乎随着两行泪水咽入胸中。但是胸中的郁懑总得要排遣,于是就借酒浇愁。可是如李白所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怀愁怨,触绪纷来,只得“无一语,对芳尊”,准备就这样痛苦地熬到黄昏。李清照《声声慢·秋词》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意相似。唯李词音涩,声情凄苦;此词音滑,似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然无限深愁却蕴于浅语滑调之中,读之令人凄然欲绝。

结尾两句,融情入景,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这里是说,刚刚把灯油熬干了,又听着一叶叶、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就这样睁着眼睛挨到天明。词人不是直说彻夜无眼,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婉曲地表达长时间的忆念,用笔极为工巧。

篇7:秦观宋词原文赏析

如梦令 秦观满庭芳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

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樱。

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

木兰花 秦观

秋容老尽芙蓉院,

草上霜花匀似翦。

西楼促坐酒杯深,

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

红袖时笼金鸭暖。

岁华一任委西风,

独有春红留醉脸。

--------------------------------------------------------------------------------

木兰花慢 秦观

过秦淮旷望,

迥潇洒、绝纤尘,

爱清景风蛩。

吟鞭醉帽,时度疏林,

秋来政情味淡。

更一重烟水一重云,

千古行人旧恨,

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望断衡门。

芦荻浦、雁先闻。

对触目凄凉,

红凋岸蓼,翠减汀萍,

凭高正千嶂黯。

便无情到此也销魂。

江月知人念远,

上楼来照黄昏。

--------------------------------------------------------------------------------

南歌子 秦观

霭霭凝春态,溶溶媚晓光。

何期容易下巫阳。

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归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

南歌子 秦观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

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

南乡子 秦观

妙手写徽真,

水翦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

东邻,

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

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

无情,

任是无情也动人。

--------------------------------------------------------------------------------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鵷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

如梦令 秦观

池上春归何处,

满目落花飞絮。

孤馆悄无人,

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无绪,

帘外五更风雨。

如梦令 秦观

楼外残阳红满,

春入柳条将半。

桃李不禁风,

回首落英无限。

肠断、肠断,

人共楚天俱远。

--------------------------------------------------------------------------------

菩萨蛮 秦观

虫声泣露惊秋枕,

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

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

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

鸦啼金井寒。

--------------------------------------------------------------------------------

如梦令 秦观

门外绿荫千顷,

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

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弄一枝花影。

--------------------------------------------------------------------------------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沈沈如水,

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

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

门外马嘶人起。

--------------------------------------------------------------------------------

阮郎归 秦观

宫腰袅袅翠鬟松,

夜堂深处逢。

无端银烛殒秋风,

灵犀得暗通。

身有限,恨无穷,

星河沈晓空。

陇头流水各西东,

佳期如梦中。

--------------------------------------------------------------------------------

阮郎归 秦观

褪花新绿渐团枝,

扑人风絮飞。

秋千未拆水平堤,

落红成地衣。

游蝶困,乳莺啼,

怨春春怎知。

日长早被酒禁持,

那堪更别离。

--------------------------------------------------------------------------------

阮郎归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

阮郎归 秦观

潇湘门外水平铺,

月寒征棹孤。

红妆饮罢少踟蹰,

有人偷向隅。

挥玉箸,洒真珠,

梨花春雨余。

人人尽道断肠初,

那堪肠已无。

--------------------------------------------------------------------------------

水龙吟 秦观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

桃源忆故人 秦观

玉楼深锁薄情种,

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

闷即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

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

听彻梅花弄。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

望海潮 秦观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

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

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

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

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

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

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

望海潮 秦观

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

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

一丛花 秦观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

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

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

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

一落索 秦观

杨花终日飞舞,奈久长难驻。

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

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洄,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

虞美人 秦观

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

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

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

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

醉桃源 秦观

碧天如水月如眉,

城头银漏迟。

绿波风动画船移,

娇羞初见时。

银烛暗,翠帘垂,

芳心两自知。

楚台魂断晓云飞,

幽欢难再期。

--------------------------------------------------------------------------------

望海潮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锺。

--------------------------------------------------------------------------------

望海潮 秦观

篇8:江城子 秦观赏析

《江城子》

年代:宋 作者: 秦观

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赏析】

篇9:画堂春 秦观赏析

原文: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画堂春翻译:

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画堂春字词解释:

①画堂春: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山谷琴趣外篇》于两结句各添一字。

②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

③弄晴:展现晴天。霏霏:雨雪密也。《诗・小雅・采薇》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亦状云气之盛。《楚辞・九叹・远逝》有“云霏霏而陨集”。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

④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杏园是唐时著名园林,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秦中岁时记》:“进士杏花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则二使皆有罚。”此处以杏园借指北宋汴京之琼林苑,杨侃《皇畿赋》:“彼池之南,有苑何大。既琼林而是名,亦玉辇而是待。其或折桂天庭,花开凤城,则必有闻喜之新宴,掩杏园之旧名。”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这里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杏园憔悴,用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故知此词写落第心情。

⑤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

⑥“放花”二句:明沈际飞评日:“此恨亦知不得。”因抒落第之恨,事关政治,故云“知不得”。

画堂春背景:

篇10:鹊桥仙 秦观赏析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篇11:鹊桥仙 秦观赏析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两个对句点出了织女去会牛郎当时的情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纤云”“飞星”是相会的景物描写。这种描写不仅写出了秋天七夕的澄净明远,点明节令,为织女相会构出大自然的广阔背景,而且烘托出相会时的特定氛围,特定情境。传说中,天上的绮丽变幻的云彩,是出自织女勤劳灵巧之手而成。“纤云弄巧”表现织女织锦之精巧。一个“弄”字,拟人化手法,点出了那满天的瑰丽的云霞也颇通人性,为女主人的一年一度的相会,感到高兴。“飞星传恨”,“传”,同样暗示了“星”的善解人意,说明连那穿梭太空的流星此时也在牛郎织女中间不断奔波,传递着缠绵情思,做起了信使的角色。它们也被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

“银汉迢迢暗渡”描绘了织女渡过迢迢银河要与朝思暮想的丈夫聚会了。“暗”字,一是点出会于七夕,夜晚渡河;二是描绘相会无声无息,人间难以察觉。民间有一说法,说人们只有在密密的葡萄架下,屏息静思,才会聆听到七夕相会的悄悄话。一年一度,暗渡迢迢银河,迢迢的不仅是银河的宽阔无边,而且暗指别离一年的相思,如银河水之绵绵无边。

到此诗人笔锋一转,没有顺势描写相会的具体情景,而是不落俗套地来一句议论,议论中含有深沉的抒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 “玉”暗示了相逢的可贵。连相逢时候的“风”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见聚会的宝贵难得。那是熬过一年365日才赢得的一夕短暂小聚,但就是这短暂的聚首,恰恰比人世无数凡夫俗子的庸俗爱情伟大得多,由此可见他们爱情的弥足珍贵。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表现了相逢时的情景。满腔的相思化为相逢的儿女柔情,像迢迢的银汉水绵邈深长。水虽然阻隔了两人使各居一方,只能遥相对望,但情如 “抽刀断水水更流”,永无断绝歇息时。“佳期如梦”,牛郎织女沉浸于相会的美妙时光里,幸福的突然来临让他们如在梦中,何况他们在日日的翘首遥望中,不都常在夜夜的梦中重温上次相逢和想像下次相逢的快乐吗?如今,身在何处,相逢是梦中的虚幻,还是现实中的真实?这也从侧面映衬出牛郎织女的不渝情感和深切怀念。“水”“梦”,既实又虚,给七夕会蒙上旖旎神秘的色彩,让读者为之遐思神往。“忍顾鹊桥归路”,天近拂晓,分手的时候又快来临。“忍顾”实乃不忍回顾之意,相逢太短暂,意犹未尽,不舍分离。一“忍”字蕴含内心多少细腻、矛盾的情感:酸楚、孤寂、缱绻、留恋。但还是要分离,又开始漫漫的望眼欲穿。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画龙点睛之笔,把整阙词的主旨格调拔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于婉约情思中现豪迈气骨。正是这句体现了词人的爱情观:何必感伤别离的愁绪,何必在乎非得朝共暮处的长相厮守,只要两情心心相印,天长地久。这样的爱情才是人间至情、至爱,更为感天动地。这种独具丰采的构思,别出心裁的意境,给读者以旷达高亢的心灵启迪和回味绵长的情感回荡。因此这句爱情名言,流传千古,呈现出历史弥新的艺术魅力。

通观《鹊桥仙》,不仅是代表秦观艺术风格的名作,更是爱情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字眼传神,立意不凡,虚实相间,叙议结合,情景交融,真可谓一曲脍炙人口之绝唱。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鹊桥仙 秦观》赏析

2.《虞美人》《鹊桥仙 秦观》教案

3.鹊桥仙 秦观作品

4.鹊桥仙 秦观评析

5.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

6.朗读鹊桥仙 秦观

7.鹊桥仙 秦观中心思想

8.鹊桥仙 秦观

9.鹊桥仙 秦观赏析

篇12:秦观《摸鱼儿》重九赏析

休株守。尘世难逢笑口。青春过了难又。一年好景真须记,橘绿橙黄时候。君念否。最可惜,霜天闲却传杯手。鸥朋鹭友。聊摘取茱萸,殷勤插鬓,香雾满衫袖。

拓展:摸鱼儿词牌格律

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十一句七仄韵

例词:【北宋】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仄平平(读)仄平平仄(句)平平平仄平仄(韵)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

中平平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仄(韵)

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

平仄仄(韵)仄中仄(读)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中平中仄(韵)

无人独舞。

仄仄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仄(韵)。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仄仄(韵)

青绫被,休忆金闺故步,

平平平仄平仄(韵)

儒冠曾把身误。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中平平仄(韵)

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平仄仄(韵)仄中仄(读)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

中平中仄(韵)

功名浪语。

仄仄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仄(韵)

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注】此调当以晁、辛、张三词为正体,余多变格。至若欧阳修、《梅苑》无名氏词,又自成一体也。 按程垓词前段起句、第二句“掩凄凉、黄昏庭院,角声何处呜咽”,“黄”字平声,“角”字仄声。第七句“倚阑愁绝”,“愁”字平声。唐珏词后段第三句“故人应动高兴”,“故”字仄声。程词第八句“不堪重说”,“不”字仄声。李昴英词第十句“后期长在”,“后”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下七词。 何梦桂词前段第四句“折不尽长亭柳”,李彭老词后段第五句“一叶又秋风起”,俱作折腰句法,与诸家不同。 姜夔词前段第五、六句“闲记省。又还是、斜河旧约今再整”,后段第六、七句“云路迥。漫说道、年年野鹊曾并影”,“再”字、“并”字俱仄声,亦与诸家不同。 何梦桂词前段第四句“空操离鸾烈女”,“烈”字仄声。第五句“试回首”,“试”字仄声,“回”字平声。后段起句“还自笑”,“自”字仄声。第三句“忘却儿童迎候”,“却”字仄声,“童”字平声。第五句“一曲啼红满袖”,“满”字仄声。第六句“眉休皱”,“休”字平声。 又李俊民词前段起句“这光景、能消几度”,“景”字、“几”字俱仄声。张炎词后段起句“景如许”,“景”字仄声。俱与调不合,谱内亦不校注平仄。[3]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上一篇:新目标七年级下册英语下一篇:qzzn整理浙江真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