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业)

2024-04-12

2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业)(通用13篇)

篇1:2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业)

2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业设计)

一、初读课文我先知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的河流峡谷,它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与世界最高峰()咫尺为邻。美国的()大峡谷和秘鲁的()大峡谷都不能与它()。

二、数字填空我最棒

1、在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个垂直自然带。

2、雅鲁藏布江河床上的平均海拔在()米以上。

3、雅鲁藏布大峡谷长()千米,平均深度()米,最深处达()米。

三、语境注音我能行

1、高峰与深谷仅差.()几步,几千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2、他一副神秘.()的样子对我说:“我在少年活动中心认识了一个秘.()鲁的小朋友。”

3、我们来到了小兴.()安岭,伙伴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4、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四.看拼音写词语:

huā huì shānmài zhǐ chǐ kān chēng xiá gǔ

()()()()

()měi yù

rén jì hǎn zhì juān juān xì liú

bù róng zhì yí()()

()()五.比一比,组词语

玛()滔()卉()涓()

吗()稻()奔()捐()

拔()狭()姿()愧()

拨()峡()资()槐()

六.扩句和缩句:

扩句:列车开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句:星期天,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选词填空

严厉 严格 严肃

1、老师对每个学生要求都很()。

2、老先生()地说:“以后要早到。”

3、爸爸()批评了我。

坚定 坚决 坚强

4、敢死队的勇士向首长发誓:()完成任务。

5、他把一个()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

6、王二小面对敌人()不屈。

八、根据意思,写词语

1、很少有人的足迹到这里。()

2、显出,露出。()

3、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4、形容姿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5、使人捉摸不透,难以确定。()

九、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峡()拔()

壮()

低()

侠()拨()

状()

底()犹()滔()

植()

极()忧()涛()

值()

级()

十、小小变色龙(给多音字组词)

藏:

切:

秘:卷

十一、找朋友,寻对手(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1、近义词:

发现─()奇异─()神秘─(2、反义词:

寒冷──()

咫尺──()

十二、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

1、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上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读这篇课文,使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烈─())

篇2:2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业)

一、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4.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拓展实践。

教师出示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2.班级交流。3.演读课文。

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教后反思:

篇3:2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业)

记者从西藏生物影像调查 (TBIS) 团队获悉, 从2010年起, 针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进行的3次生物影像调查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果, 共收录600多种珍稀动植物的影像资料。这对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生物科考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西藏生物影像调查负责人罗浩说, 生物影像调查与传统科考不同, 其讲究“有图有真相”, 即记录到的物种信息必须包含高清的图片或是视频影像。这些珍贵物种的影像资料不是简单的“标本照”, 而是上升到摄影艺术高度与生物学用途的影像, 全方位地展示了动植物的生存现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信息。

生物影像调查中有相当一批收获是科学上的新物种、新亚种。首次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发现的墨脱缺翅虫, 有别于以往的发现地点, 这对于研究缺翅虫的扩散、迁徙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据了解, 西藏3次生物影像调查确定的数百种珍稀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和植物类只占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生物类型的极少部分。今后, 调查团队还将按计划继续深入大峡谷地区进行观测和记录。

“生物影像调查对濒危物种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罗浩说, 他希望通过影像展示, 使更多的人直观地了解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生灵, 激发人们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与保护意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处青藏高原, 全长504.6公里, 极值深度6009米, 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峡谷内包含了多个不同的自然带, 各类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科技日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科技网

篇4:雅鲁藏布大峡谷

可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杨逸畴从雅鲁藏布江源头开始一路考察下来,并未发现其支流帕隆藏布江同伊洛瓦底江上游之间有任何古河道的遗迹存在,论证了雅鲁藏布江是一条适应地质构造发育而产生的“先成河”,并非因布拉马普特拉河溯源侵蚀的“袭夺河”,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重要的地理发现。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对于青藏高原科学探险考察来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他们走进西藏东南部地区,进行地学、生物学方面的综合考察,取得了一个个意外重要科研成果,推翻了雅鲁藏布江是一条“袭夺河”的观点,便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地理发现。尽管这个重要地理已经过去了30多年,可回过头来还是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一块超基性石头,科学家推断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条大断裂带。

上世纪70年代初,尽管“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但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积极努力下,中断5年之久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又恢复了野外考察活动,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杨逸畴参与了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他们从雅鲁藏布江源头开始,沿江一路考察。1973年9月21日,当考察队大队人马结束察隅的多学科综合考察返回北京时,却留下了一支包括杨逸畴在内的8人小分队挺进墨脱,他们的主要使命是利用进入墨脱县短暂的开山季节,深入到雅鲁藏布大峡谷腹心地带,沿江测量雅鲁藏布江水,获得这一带的各项水力资源数据,从此拉开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的序幕。

1974年,由关志华任组长,章铭陶任副组长,有杨逸畴、鲍世恒、肖树棠等5名科学家参加的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考察组,从米林县派区出发,沿20世纪初英国人F.贝利、F.K.沃德曾经走过的路线,经大渡卡、格嘎、加拉到达白马狗熊,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这处江段进行了科学考察。

杨逸畴经过连续两年的科学考察,一个结论在心中孕育,雅鲁藏布江并非科学家们先前推测的“袭夺河”。而真正让他将这个结果公布于世,却是1981经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决定从第二年起,对南迦巴瓦峰地区开展登山和综合性的科学考察活动。

1982年2月,当杨逸畴一行到达一个叫大渡卡的村庄时,南迦巴瓦峰非常清晰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他们显得很激动,都欢呼起来。这时,杨逸畴发现南迦巴瓦峰的西坡挂着一条灰白色的冰川,特别想去看看。第二天,他们专门去了距离南迦巴瓦峰更近的格嘎村,带上几个向导爬到冰川上去搞测量。让杨逸畴特别惊奇的是,这条冰川没有连续性,有六段空白区,其末端还飞过直白村落入雅鲁藏布江中。他后来请教冰川学家张文敬,方知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跃动冰川。

泥石流、雪崩、急流等让科考队员们行进很慢,有时让大家意想不到,路上除了野兽以外,马蜂窝也很多。有次刚到宿营地,鲍世恒急着去草丛中小便,刚钻进一会儿,就听一声怪叫,人又从草丛里窜出来,原来是他不小心捅了马蜂窝。据当地老乡讲,3只马蜂能蜇死1匹马,足见这里马蜂的凶猛。鲍队员打着滚儿从草地里出来,头已经肿起,一下大了好几圈,像个巴斗。考察队没有队医和解毒药,只有蛇药,赶快用水化开,黑乎乎地抹了一头一脸,一月后才消肿。惹不起还躲得起,人遇上马蜂窝都绕道走。还有一次,为躲马蜂有人差点儿遇险,路途中树丛里有马蜂窝,大家实在不愿听老乡的话,为这几十米的马蜂道而改道几十米爬山,绕上半天。于是他们用雨衣包着头,裹住身体,然后低头缩肩一口气冲过去,结果有人只顾低头看脚下的路,跑过了头,一气儿冲过去,滚倒在路边坡下,幸好被树拦住,才没跌进峡谷。

当他们到达白马狗熊时,两边都是悬崖绝壁,中间是江水急流,根本过不去。向导告诉说,他们打猎时走到这里无法沿江下行,除非翻越西兴拉山绕个大圈子,才能走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顶端扎曲。他们本来打算绕道考察,可西兴拉早已大雪封山,根本没法走。当时所带的物资也几乎用尽,大家在一起商量,这次探险考察就此打住,从原路返回。虽然这次没能考察白马狗熊至扎曲之间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河流段,可两次的考察经历却让杨逸畴对大峡谷地貌有了详细了解。

这次考察中,地质学家郑锡澜最为辛苦,每走到一个地方就要敲敲打打,找石块作标本,装进自己的大背包里。有些队员的包越背越小,可郑锡澜的包却是越背越大。有一天上午,杨逸畴正在他旁边观察地貌,偶然听到他小声叫道:“咦,这个石头不一般”。杨逸畴走进一看,凭着青藏高原多年科考发现,这是超基性岩体,是地壳深处物质一下子裸露到地表形成的。这个发现让他意识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大断裂带,地质构造极为复杂。

nlc202309031932

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成因,曾有过许多种推测,可最主要的论点认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成因是河流袭夺的结果,强调它是喜马拉雅山南坡南北向河流的溯源侵蚀袭夺了北坡东西向河流,奇特的大拐弯也就成了“袭夺弯”。当时,板块理论炒得热火朝天,而雅鲁藏布江许多大支流呈反向汇流的特点,似乎又旁证了“袭夺弯”存在的可能。由此,科学家们推断雅鲁藏布江上古时期曾经由东向西流,认为最早流向了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后因两大板块相互碰撞而改道流向了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

1982年3月,杨逸畴在《地理研究》第1卷第1期,发表了让世界地理界为之震撼的重要地理发现科考论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的地貌特征和成因》。杨逸畴从雅鲁藏布江源头开始一路考察下来,发现雅鲁藏布江下游的“U”型大拐弯并非一个拐弯,而往下却是连续的多个拐弯,它们是适应不同方向断裂构造发育的先成河,而不是河流袭夺作用所造成的“袭夺弯”。

板块理论,解开了喜马拉雅山东端“地结”之谜。

板块理论是一个什么样的理论,杨逸畴对大拐弯成因的不同看法,是否违背了板块理论?这成为科学界关注的问题。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对于国际地球科学界来说,是一个空前伟大的时代。这一时期飞速发展的工程技术带动了古地磁、古生物以及海洋学诸学科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场地学革命。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磁极倒转说,演绎了8000万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对于历次古生物灭绝及其后的生物大爆炸有了新的认识,深海勘探使得特提斯古海的遗迹——地中海的沧桑史已经大致了然;曾与喜马拉雅同为深海洋底的阿尔卑斯山的每一块石头都被摸遍……

回首板块学说的建立,被公认为上世纪地球科学的最大突破。1912年,“大陆漂移”假说就这样在提出了,一些人称“有道理”,一些人摇头称“怎么可能”,而更多的人存疑,拭目以待:毕竟科学立论需要确凿论据。随着提议者的离去,这一假说一度沉寂;但是大地并未因此却步,若干年后的人们借助技术革命,忽然发现大陆正在移动,并且这种移动从来也没停止过,“板块构造”说脱颖而出。它不仅解释了海洋的形成、陆地的漂移,也解释了大陆碰撞的逻辑理论。这一系列新理论构成七十年代国际地学革命的核心,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因之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从事青藏研究的科学家们,由衷地感谢这一场地学革命。他们曾以传统地学经典有关地槽地台学说,解释青藏高原成因时,说的就不免牵强了:雅鲁藏布江以北是一巨大地台,它曾为浅海;喜马拉雅则是深海之下的地槽,有物质在其上不断地堆积,由于受到挤压而形成山脉。至于翻上地表的蛇绿岩,则被认为是地幔中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深大裂隙侵入到地壳上部冷却而成。然而,中国科学家多年的考察实践,难以自圆其说。正是在这一国际地学新旧交替时代,板块理论就能很好解释这些问题。

杨逸畴等首批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学家,同样得益于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学说的帮助。当地质学家面对从南到北那一条条裸露着深海物质的缝合线、地球物理学家们面对古地磁测定的岩石形成在赤道以南的位置、生物学家们面对雅鲁藏布江南北迥然有异的古生物区系群落……他们不再感到茫然所措,用板块理论就能解释其成因,许多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

当杨逸畴进入米林县派镇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地理现象,由西向东流的雅鲁藏布江,到这以后突然转向北东流去,穿切在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之间,并环绕南迦巴瓦峰转折南流,形成几百公里长的大拐弯,而且大拐弯中又套叠着一个个直角形的小拐弯,河道流路蜿蜒曲折,峡谷一个接着一个,最狭的地方不过70-80米。峡谷两侧的山岭海拔多数在4000米以上,从谷底到岭脊的相对高度都在2000米以上,切割深度和密度由下游向上,在大峡谷的顶端部位最大。

让杨逸畴更感到新奇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两侧山地前山靠近峡谷,谷坡坡度介于30-50度之间,山地呈脊岭状向谷地延伸,构成交错的山嘴或起伏的峰面,一般没有冰雪作用。然而,其后山南北侧以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垒峰为主的山系,海拔却在5000米以上,主峰最高却达7787米,呈金字塔形角峰高矗,其它山岭大多呈锯齿状,雅鲁藏布江就是从这级地面下切而成的。

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杨逸畴更是兴奋异常。雅鲁藏布大峡谷内外侧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还是冰川发育的中心,山岭白雪皑皑、山坡冰川悬垂,由于南来湿润气流可通过峡弯下段的谷地伸入,高山降水充沛,遇冷后形成大量冰雪积累,冰雪覆盖的山岭上雪崩滑道累累,导致雪崩和冰崩极为频繁。同时,谷坡洼地可以看到受冰雪崩坍补给发育的再生冰川,一些冰川舌可以穿越森林下伸到海拔3100米左右的雅鲁藏布江畔,属于我国罕见的季风型海洋性冰川类型。冰川融化后,常形成泥石流堵塞大峡谷江道。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如何形成的?先让我们从雅鲁藏布江说起。发源于喜马拉雅北麓杰马央宗冰川的雅鲁藏布江,是一条海拔最高的国际性河流,在我国境内全长为2057千米,由西向东与喜马拉雅平行前进,穿过中南部西藏,绕过南迦巴瓦,一泻千里,进入印度平原后,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孟加拉国汇入恒河,最终流向印度洋孟加拉湾。雅鲁藏布江在地质科学研究方面意义重大,这一条沿地质构造发育的河流,事实上是连缀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缝合带。在遥远的地质年代里,有两块古陆地曾远隔上万里重洋,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印度所在的板块脱离了远在南极附近的母体,向北漂移而来。与欧亚大陆相撞之际,便是古大洋消失之时,而连接的一线,发育成雅鲁藏布江。

独特的地理构造,奇特的地貌环境,给雅鲁藏布大峡谷设下一个个谜。杨逸畴借助板块理论,解释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原因。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处喜马拉雅山东端,北与念青唐古拉山、东与横断山脉交接。这里地处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的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的东端,南迦巴瓦峰矗立在大峡谷的内侧,被地质学家们称为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地结”。与此遥相对应的是喜马拉雅西端终结处,也有一座海拔8125米的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环绕它也有一个河流大拐弯。喜马拉雅两端对称形成的一山一水一峡弯,蔚成自然地理奇观。而这被地质学家们誉为喜马拉雅东西“地结”的两座奇特高山,就像两颗巨大的“钉子”,将印度板块镶嵌在欧亚板块上。

nlc202309031932

杨逸畴查阅资料还表明,直到今天,印度板块仍在向北推进,作为最前锋的大峡谷地区孤军深入,将南来陆地深深楔入欧亚板块之中,在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中,河流持续深切,形成举世无双的大峡谷。

峡谷密集断裂,成为雅鲁藏布江是先成河的重要依据。

当印度板块朝亚欧大陆推进时,必然会受到对方的抵抗,自然向东西两方寻求应力的释放,必然出现喜马拉雅山脉东西两端的弧形转折,以及近似南北走向的密集断裂和褶皱。如何从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貌中证实地质学家的推断,就成为杨逸畴考察的重点。

杨逸畴凭着连续两年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考察发现,从大峡谷内部看,这里是一个向北东倾伏的背斜构造,背斜的西北翼出露地层以云母片岩、片麻岩为主,围绕南迦巴瓦峰构成一组密集的弧形断裂面,这一段大峡谷河流的环形曲折正是适应这种地质构造的结果。背斜东南翼出露岩层以各种片岩、片麻岩和千枚岩为主,所显示的构造既有褶皱也有断裂,而以断裂为主,都是规模巨大的压扭性断裂带。

雅鲁藏布大峡谷白马狗熊、岗郎和达波江段,构成了最为雄伟险峻的连续大峡谷,从上部到谷底都有交错山嘴、残留谷肩和多级阶地,明显表现出套叠的谷中谷,大峡谷强烈切割发育的形式,让杨逸畴异常兴奋。正是这样的强烈切割,大峡谷岩石比较破碎、风化强烈,若受到暴雨、地震的触发易产生崩塌和泥石流。有时一次巨大的泥石流,往往堵塞大峡谷江道,为河床提供大量巨大物体,影响河床的水文特性,改变河床的塑造过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河床多急流险滩、礁石星罗棋布,甚至出现小的跌水。

杨逸畴根据水文实测,加拉至米亚间7.8公里河段,水面下降350米、平均坡降竟达49.9‰。有的河段流速超过16米/秒,急流挟带着巨大的推移质,磨蚀着河床前进,发出隆隆的响声。就在他们考察的枯水时期,河床往往出露基岩,基岩上部兀立着的巨石。正是在这巨大水流的强烈侵蚀下,河床形成一系列纵向深栖、串珠状的深槽及单个的壶穴、洼坑等,基岩河床上还有许多鱼鳞状叠覆的拍浪侵蚀“瘫痕”,局部河床还有基岩耸立的中流砥柱。

雅鲁藏布江上、中游江段发育在东西向深大断裂带上,以断断续续出露的蛇绿岩为标志,地形上表现为宽大平直的贯通谷地,已为众多地理地质学家所公认。可杨逸畴考察派区以下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明显感到雅鲁藏布江下游则是顺应地缝合线东端构造的弧形转折造就的一系列密集的断裂和褶皱发育而成的。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河道适应着断裂构造带这个薄弱部位一步步下切发育,一些局部河段还适应着与主断裂相配套的那些横向断裂而发育,导致大拐弯中叠套着一个个连续的小拐弯。

在杨逸畴看来,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的大峡谷内侧地区,则是两大板块强烈隆升的上升中心,它的不断间歇性强烈上升,使大峡谷江段一个接着一个、一个套着一个。把大峡谷和整个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联系起来看,它无疑是一条适应自身构造发育的先成河流。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断续分布着从渐新世到中新世的杂色砾岩和砂砾,表明雅鲁藏布江的发育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中新世。杨逸畴在大峡谷内侧的南迦巴瓦峰周围,同样见到了保存完好的海拔5000米左右的夷平面,这就是原始高原面的残遗,从而证实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早是在这级面上发育并适应断裂构造而下切形成的,只不过现在的这级夷平面,因随着南迦巴瓦峰强烈的上升而发生了变形。

杨逸畴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后,发现大峡谷中至少形成了三级阶地,同样反映了构造隆升的阶段性特点。可这样的阶地,也因受到山崩、洪积等的影响而变得格外复杂。他由此推断,晚更新世以前老的河系发育,是在较高部位的宽谷地内侧侵蚀和下切同时进行的,而晚更新世以后到现在,则以强烈下切侵蚀为主,导致大峡谷流域同高度一级支流的悬谷瀑布十分普遍,更进一步表明这级阶地以后河谷下切,新构造的抬升是更为加剧的时期。

墨脱大地震导致大峡谷中的村庄地面陷落,谷地河床瀑布消失,整个山河面貌为之改变,是否成为先成河的证据?杨逸畴借助板块理念,解释大地震产生的原因。墨脱大地震再次证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是适应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造成的断层带发育而成的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就是印度板块的先锋,向欧亚板块俯冲,南迦巴瓦峰对面的加拉白垒雪峰将其抵住,是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强烈上升的中心,是地形构造转折最急剧、地应力最集中的地方之一,这里是我国大陆最为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山地在强烈上升,河流在强烈下切,以快速抬升为特点的现代构造运动,在这里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强烈,全世界都会给予关注。1950年的这场大地震,就是一次发生在人们眼皮底下的强烈现代地壳构造运动。

杨逸畴提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先成河后,必然会引来坚信“袭夺弯”科学家们的质疑。可在他看来,“袭夺弯”要成为可能,既要弄清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形成的原因,也要弄清雅鲁藏布江和大支流帕隆藏布江相互袭夺的关系。这中间无论谁袭夺谁,被夺河上是否有倒流河?袭夺弯以东是否有断头河?雅鲁藏布江从上游到下游,坡降的演变符合正常河流塑造的过程,二级高原夷平面的分布情况有着发育的一致性,并没有出现古雅鲁藏布江由东向西流的地势,反证了雅鲁藏布江就是一条适应性的先成河。

杨逸畴同样考察了帕隆藏布江、伊洛瓦底江上游,并未发现两者间有任何古河道的遗迹存在。至于雅鲁藏布江一些大支流反向汇流,他曾分析了大峡谷以上的16条大支流,与干流成锐角相交汇入的有6条,与干流垂直相交汇入的有5条,与干流流向呈钝角相交反向汇注的只有5条,如萨迦藏布、年楚河、拉萨河、曼曲、帕隆藏布等,其发育几乎都是适应同方向断裂构造的结果,同样不能作为“袭夺弯”的证据。由此,杨逸畴大胆推断,古雅鲁藏布江不可能通过帕隆藏布江汇入伊洛瓦底江入海,雅鲁藏布大峡谷河道是适应两大板块之间巨大密集的高角度弧形断裂带发育而成。随着南迦巴瓦峰的不断上升,河流不断下切而形成峡谷。

篇5:2雅鲁藏布大峡谷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读11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的感情。(3)感受到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求方法进行验证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感悟大自然的壮美神奇。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主解读文本之后,提出问题,融于课堂活动之中。

重难点突破方法: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自己处理信息,合作完成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探险任务。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与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关的图片,相关文字知识。

2、课件用演示文稿的方式。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看拼音写词语:

huā

huì

shān mài

zhǐ chǐ

kān chēng()()()()

xiá

gǔ měi yù

rén jì hǎn zhì()()()

juān juān xì liú

bù róng zhì yí()()

2、比一比,组词语

玛()

滔()

卉()涓()

吗()

稻()

奔()捐()

拔()

狭()

姿()愧()

拨()

峡()

资()槐()

3、补充词语。

涓涓()()滔滔()()皑皑()()

帘帘()()蒙蒙()()咫尺()()

4、请在下面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照片

一()山

一()河

一()事

一()世界

一()雨

一()画

一()花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古代称八寸为咫,比喻距离很近()。

(2)可以称作,也可以称为。()

(3)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6、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发觉

(1)、张衡()了地动仪。(2)、上个世纪,科学家()了雅鲁藏布大峡谷。

(3)、我弟弟()我看着他,立刻把手藏到背后。

呈现

出现

(4)、不同高度的大自然带()出不同的自然景观。

(5)、转过弯,一条大河()在我们眼前。

7、指出句子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A、列举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实例

(1)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2)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一争高下。()

二、课内理解:

1、读课文,填空。

(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一个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峡

谷()。

(2)、雅鲁藏布大峡谷,长(),平均深度(),最深处达(),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2、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段话主要描写了峡谷的什么?()

A、雪山冰川、原始林海的奇异景观。B、原始林海及生物多样性。(2)大峡谷的山景色奇异表现在()

(3)大峡谷的水千姿百态,表现在既有(),既有()、既有(),又有()。

三、课外拓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观日落

我最爱看日落的景观。今天我又登上楼的最高点,观赏日落。

我抬起头,只见那万里晴空本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越来越蓝,越来越浓了,简直像画家在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太阳已经斜靠着西山,它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露着红红的脸蛋。站在它的周围,有一束束灿烂的光,一圈圈柔和的圆晕,它身边的天堂却呈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花,显得分外壮观。

过了一会儿,太阳的光更柔弱了,可它的脸颊更红了,像个大红球,向着天空,向着地面,向着山峦喷出了红艳艳的嫩光。它身边的晚霞不断扩大着范围,在更换着锦衣,粉红的、红的、紫的……五光十色,好看极了。霎时间,艳丽的晚霞弥漫了大半个天,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的绸段。

太阳慢慢地向西山背后退去,最后一跳,便消失得无踪无影。它身边的晚霞也在归林的鸟雀声中收起最后一丝光泽。我疑视天边,我的心久久陶醉在这日落的景观之中……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艳丽()

壮丽()

2、查字典解释带点的字。

(1)霎时间:

(2)无踪无影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想想这样打比方的好处。

4、作者按()顺序描写了日落的景观。由于作者抓住日落时太阳的(),先写太阳像(),再写太阳像(),最后写太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日落的壮观景象,四、相关链接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又名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峡谷)大峡谷。于1992年向世界公布。由于高峰和峡谷咫尺为邻,几千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篇6:2.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201494 课时:2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篇7:2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业)

yǎlǔcángbùdàxiágǔ2《雅鲁藏布大峡谷》

zàihàochēng

shìjièwūjǐde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yǒuliǎnggèshìjièzhīzuì

yīgèshìqīngzànggāoyuán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shìjièzuìgāodeshānfēng

zhūmùlǎngmǎfēng

yī世界最高的山gèshìshìjièzuì

峰——珠穆朗玛峰,一

shēnzuìchángdehéliúxiágǔ个是世界最深最yǎlǔcángbùdàxiágǔlín

长的河流峡谷——

gāofēngyǔshēngǔzhǐchǐwéi

gòuchéngle雅鲁藏布大峡谷。高峰与深谷咫尺为jìnwànmǐdeqiánglièdìxíngfǎnchā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kānchēngshìjièdìyīdezhuànglìjǐngguān

成了堪 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yǎlǔcángbùjiānghéchuángdepíngjūnhǎibázài雅鲁藏布江河mǐyǐshàng

床的平均海拔在上

最高的大河。

端的shìshìjièshàngzuìgāodedàhé3000米以上,是世界tādexiàyóuwéiràoxǐmǎlāyǎshāndōngduānde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zuìgāofēngxíngchéngyīgèqítèdemǎtíxíngdà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拼音课文

guǎiwānchángzàiqīngzànggāoyuánshàngqiēgēchūyītiáo拐弯,在青藏高原长

上切割出一条

xiágǔpíngjūn

shìqiānmǐdejùdàxiágǔmǐ

zuìshēnchùdá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shēndù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bùróngzhìyídeshìjièdìyīdàxiágǔ

měiguóde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kēluólāduōdàxiágǔhébìlǔdekēěrkǎ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dàxiágǔcéngbèilièwéishìjièzhīzuì

dàntāmendōu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bùnéngyǔyǎlǔcángbùdàxiágǔyīzhēnggāoxià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yǎlǔcángbùdàxiágǔ

争衬

高下。着

雪山

yúnzhēcónggùtàicóngjuānjuān

yìngchènzháoxuěshān 冰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川bīngchuānhéyùyùcāngcāngdeyuánshǐlínhǎiwùyǒngshénmìmòcè

dàxiágǔdeshuǐ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dewànniánbīngxuědàofèiténgdewēnquán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xìliú

泉,从涓涓liánliánfēipùdàotāotāojiāngshuǐ

dàxiágǔdeshān

zhēnshì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qiānzībǎitài

水,真是

cóngbiànbù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rèdàiyǔlíndeshānmàidàozhírùyúntiāndeáiái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xuěshānràngréngǎnjiàorúshénláizhībǐ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拼音课文

dàxiágǔdeqíyìjǐngguānháitǐxiànzài 生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zàitongyīpōmiànshàngshēngwùdeduōyàngxìngshàng物的多样性上,在同一坡面上,cónggāodàodīxíngchénglejiǔgèchuízhízìrándài从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

出不同的bùtónggāodùdezìrándàichéngxiànchūbùtóngde不同高度的自然带zìránjǐngguān

yóurúlíngkōngzhǎnkāideyīfúshénqí

zàizhèlǐ

kěyǐjiàndàocóng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měilìdehuàjuàn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可以见到从hánlěngdeběijídàoyánrèdechìdàofēnbùde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dòngzhíwùxǔduōzhēnguìdelínmùhéhuāhuì

gèzhòngzhēnbúkuì动植物。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shēngchángzàirénjìhǎnzhìdedìfāng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

穿

梭其间,真不愧

dòngwùwángguóyěshēngdòngwùpānyuánchuānsuōqíjiān野生动物攀zhíwùlèixíngbówùguǎnhédeměiyù“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yǎlǔcángbùdàxiágǔdefāxiàn

shì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

要的地理事件

yǎlǔcángbùshànggèshìjìrénlèizuìzhòngyàodedìlǐshìjiàn上个世纪人类最重zhīyīkěyǐyùliào

zàiběnshìjì之一。可以预料,在本世纪,雅鲁藏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拼音课文

dàxiágǔbìjiāngchéngwéishìjièrénmínguānzhùdeyī大峡谷必将gèrèdiǎn

篇8:《雅鲁藏布大峡谷》评课

李小芳老师所执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略读课文。教学中,李老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别出心裁的教授方式,设计出了层次清楚的教学过程。

教学中李老师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在引出课题后不久,老师就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学习课文。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景观。

在学习方式上,李老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大胆地在全体同学面前交流读后的感受。让学生了解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用比较的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又让学生分别从第三自然段中三个“从什么到什么。了解到排比的修辞方法;从第四自然段中“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画卷”体会打比方在文中的作用。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归纳语言,积累语言,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有三方面: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解决重难点,保证一课时能完成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在理解词语时用词语配图片的形式,直观、形象、省时。在理解大峡谷的奇异景色时,让学生谈感受后欣赏景观图片,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带着感受朗读课文,突出了重点,加深了印象。

2.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自读自悟感受画面。在学生充分读,悟,又通过图感知课文的画面后,课文内容在学生脑海已形成表象,学生的以小导游身份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时也自然水到渠成。

3.李老师的板书设计很好,言简意赅,符合孩子的特点,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字迹工整美观.总之,本节课较好地展现了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

评课人:李艳荣

麻晓敏

赵晓红

张伟

牛娟

刘小平

李洁

篇9:《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重点难点:

一、导入(PPT1:图片)

导语:在我们祖男辽阔的大地上,近年来,又发现了一处的景观,它有着特殊的地形地貌,那儿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导读提示我们这样学习。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六面,默读“阅读提示”,找出要求朗读。再出示学习目标PPT2。

三、自我检测。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小组齐读。4号在小组内过关,再比一比。加分

师: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弄懂词语意思。现在老师说词语意思,生说出词语。形容距离很近。不容许提出怀疑。可以称为,可以称作。④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⑤非常神秘,使人捉摸不透。⑥人很少到的地方,形容很荒凉。

师:刚才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其实,有时候,一个词语也可以让我们看到一幅画面。下面老师说一个画面,同学们说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叮咚,叮咚,一条细流涓涓向前流淌着。(涓涓细流)像美丽的窗帘挂在山前,瀑布飞流而下。(帘帘飞瀑)滚滚的水,向前奔流而去。(滔滔江水)

四、设问导读。

师:同学们真厉害,希望在阅读课文时也能边读边想象画面。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你眼前的画面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请用一两个词来形容,可以从文中找。(壮丽,神奇,神秘莫测)师板书:壮丽、奇异

五、合作探究一

师:下面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课文,去感受这壮丽的景象。(出示PPT)读要求: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二自然段,联系课后的资料袋,思考: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1、学生合作探究。

师:刚才各个小组都学得很认真,但我觉得

组的组长组织得更好。所以给他们组加2分。

2、交流展示,小组汇报。

读了第一、二自然段课文,你对大峡谷有哪些了解?小组汇报。

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出示PPT表格比较。通过填写表格,你们能解决刚才的疑问吗?

师:所以它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可尔卡大峡谷又怎能和它一争高下呢?同学们,来,我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看到表格来说。

师:这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PPT图片

师:看了图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呀

生1雅鲁藏布大峡谷可真壮观呀,如果能亲眼去看看,那该多好呀。生2:马蹄形大拐弯可真是奇特,让我大开眼界。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吧。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六、合作探究二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有着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课文又是怎样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奇异的景观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1、出示合作探究

(二)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生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水千姿百态,我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吧。生1读第三自然段。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呀?

生2:大峡谷的水可真神奇呀,皑皑的雪山覆盖着山顶,高耸入云。山角下,温泉沸腾着,峡谷中的瀑布一泻千里,滔滔的江水翻滚向前,说它千姿百态一点也不夸张 师:我们来感受一下大峡谷中千姿百态的水吧。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你们知道大峡谷中的水为什么会这样千姿百态呢? 师:在这句话中什么叫咫尺为邻呀?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中描写水千姿百态的这一段吧。大峡谷水奇,那里的山也奇。PPT出示句子,奇在哪?读一读,找一找。学生交流,然后出示PPT图片小结。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大峡谷中还有哪些奇异的景观呢?

师:生物指的是植物和动物,分别奇在哪里呢?

师:多么神奇呀,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大峡谷的奇异景观。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真的是太奇特了。再补充“动物多样性”的奇异。

这壮丽奇异的大峡谷是什么时候才发现的呢?还是10年前科学家才发现的。(出示课文中的插图)98年10月下旬开始,人类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

生齐读5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热点)

七、拓展。

篇10: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

【简介】

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雅鲁藏布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2800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质工作少有的空白区之一。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于2000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雅鲁藏布大峡谷即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总体规划》中,西藏的有关专家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的动植物保护、地质地貌保护等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划,划分了各个保护区域和保护物种,制定了完美的保护措施,拟议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6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9万人。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瞩目,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编辑本段]

【发现与命名】

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作巨大马蹄形转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1994年,中国科学家们对大峡谷进行了科学论证,以综合的指标,确认雅鲁藏布干流上的这个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2133米,长370公里)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长90千米),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量齐观。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及时报道了这一消息,全球为之轰动。

篇11: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状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重点: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状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难点:

1、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这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齐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长句与难句,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断词正确。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状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适宜的字梳理归纳出“奇”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透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好处。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你还明白哪些奇观能不能介绍给大家。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奇观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六、总结全文。

篇12: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

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两侧,壁立高耸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和加拉白峰(海拔7234米),其山峰皆为强烈上升断块,巍峨挺拔,直入云端。峰岭上冰川悬垂,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壮:从空中或从西兴拉等山口鸟瞰大峡谷,在东喜马拉雅山无数雪峰和碧绿的群山之中,雅鲁藏布江硬是切出一条笔陡的峡谷,穿越高山屏障,围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大拐弯,南泻注入印度洋,其壮丽奇特无与伦比。

深:在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间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深处达5382米,围绕南迦巴瓦峰核心河段,平均深度也5000米左右,其深度远远超过深2133米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深3200米的科尔卡大峡谷和深4403米的`喀利根德格大峡谷。

润: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峡谷南段年降水量高达4000毫米,北段也在1500~毫米之间,故整个大峡谷地区异常湿润,布满了郁密的森林,形成了世界上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峡谷。它与发育着荒漠植被的干旱的科尔卡大峡谷、与发育着单一松林的比较干旱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是不同的。

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林木茂盛。由于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而且许多河段根本没有人烟,加上大峡谷云遮雾罩、神秘莫测,所以环境特别幽静。这也是上述三个大峡谷所无法比拟的。

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连续的峡谷绕过南迦巴瓦峰,长达496.3公里,比号称世界“最长”的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还长56公里。

险: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许多河段两岸岩石壁立,根本无法通行,所以至今还无人全程徒步穿越峡谷。相比其他三条大峡谷,谷地中都有路相通;科罗拉多大峡谷,游人可乘牲畜在谷地中穿行游览;科尔卡大峡谷,游人可徙步沿谷地旅游;喀利根德格大峡谷,谷地中村庄星罗棋布,沿谷地的小路是当地发展徒步旅游的主要路线。就水道而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段,河水平均流量达4425立方米/秒,远远超过67立方米/秒的科罗拉多河和另外两条河流,其河流流速高达16米/秒,水流湍急,跌水相连,至今未有人能漂流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其水流的险恶程度也远在诸峡谷之上。

低:系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低处的巴昔卡,海拔仅有155米,远远低于上述三个峡谷的任何一个最低点。

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为奇特的是它在东喜马拉雅山脉尾闾,由东西走向突然南折,沿东喜马拉雅山脉南斜面夺路而下,注入印度洋,形成世界上最为奇特的马蹄形的大拐弯。它不仅在地貌景观上异常奇特,而且又成为世界上具有独特水汽通道作用的大峡谷,造就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奇特的森林生态系统景观。

秀:整个大峡谷的自然景观可以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秀甲天下”概括。谓其秀甲天下,主要是指无论在秀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都独领风骚。就广度而论,大峡谷是山秀、水秀、树秀、草秀、云秀、雾秀、兽秀、鸟秀、蝶秀、鱼秀、人秀、村秀……不仅如此,大峡谷的秀还有其深远和雄伟的内涵。例如大峡谷之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溪流、帘帘飞瀑直至滔滔江水,固态、液态、气态、雪花、溪流、大江、秀丽深入到水的各种形态、各种尺度规模。而从力度来看,数百米的飞瀑,16米/秒的流速,4425立方米/秒的流量,其力度甚为壮观。再如大峡谷之山,从遍布热带季风雨的低山一直到高入云天有皑皑雪山无一不秀;茫茫的林海及耸入云端的雪峰给人秀丽的感受更如神来之笔。生于斯长于斯的众多的生灵,更以其独特的形体和生命的活力迸发出秀丽的光彩。

篇13:2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业)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者:范巧巧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从电视上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这篇课文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①读准多音字:

闷(mâ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②同桌交流。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生交流,品读。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板书:

1、观潮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近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的: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4.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上一篇:辽宁:10月15日-16日社会生报考英语四六级下一篇: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