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营销案例

2024-05-12

app营销案例(共14篇)

篇1:app营销案例

过节发豪礼,礼包不间断

《网游宝贝》是一款针对喜爱手机网游的人开发的一款新型的网游应用APP。它呈现给大家的是最全面的手机网游信息,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全面的网游资讯,最火爆的开服信息,还能随时观测到新游的动态。

最重要的是,每天都有礼包发送,在节日期间还有《我叫MT》《炉石传说》等游戏的海量礼包发送!用户可以随时对自己喜欢的游戏进行各类礼包预约,每天发放游戏激活码供玩家领取,做最给力的礼包活动!

篇2:app营销案例

20xx年8月,星巴克顺应了微信营销的大潮,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用户通过搜索或扫描二维码就能把它加为好友,其实这并非什么新鲜事,但有趣的是接下来的互动,用户只需选择一个表情符号发给星巴克,就会即刻收到星巴克的回馈惊喜——收听到代表不同心情的音乐。

星巴克在20xx年9月,推出了一款别具匠心的APP闹铃,用户在设定的起床时间闹钟响起后,只需按提示点击起床按钮,就可得到一颗星,如果能够在一小时内走进任一星巴克店里,就能买到一杯打折咖啡。

这款APP,对于星巴克来说,担纲着品牌推广与产品营销的双重重任。清晨的一杯折扣咖啡,反映的正是星巴克多年来积极与用户建立对话渠道的缩影,以提醒他们从睁开眼睛的那刻便与这个品牌发生关联,同时还兼具了促销的功能。指点传媒表示,这款实用的APP是星巴克众多案例中的经典之作。

篇3:移动APP营销策略探析

1.1 APP营销概念

APP (应用程序application) 营销指的是应用程序营销, 是通过特制手机、社区、SNS等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来开展营销活动。当前的APP营销多指第三方智能移动平台的应用程序营销。

1.2 APP营销特点

1.2.1 成本低

APP营销费用相对低很多, 只要开发一个适合于本品牌的应用就可以, 还会有一点推广费用, 但这种营销模式的效果是传统营销不能代替的。另外, 开发APP所需要的人力成本, 较之传统营销费用低了很多。

1.2.2 持续性

一旦用户下载到手机成为客户端或在SNS网站上查看, 那么持续性使用成为必然。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网络用户打发碎片化时间的首要工具, 有吸引力的APP必将产生用户黏性, 使用户持续使用。

1.2.3 精准营销

通过可量化的精确的市场定位技术突破传统营销定位只能定性的局限, 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保障和顾客的长期个性化沟通, 使营销达到可度量、可调控等精准要求。手机能够根据人群 (用户使用行为数据库) 、手机品牌机型、系统平台、手机价位、地域、投放时间、电信运营商等多重定向维度, 将目标受众可能感兴趣的广告或者与目标受众感兴趣的APP应用程序内容匹配度高的广告推送到用户的手机屏幕面前, 实现对手机用户受众的精准化广告传播。

1.2.4 提升品牌实力, 形成竞争优势

APP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 让用户了解品牌, 进而提升品牌实力。良好的品牌实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为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保持了企业和客户的密切互动沟通, 从而不断满足客户个性需求, 建立稳定的企业忠实顾客群, 从而达到企业的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的需求。

1.2.5 随时服务, 网上订购

由于移动终端体积较小、方便携带的特性, 以及覆盖范围日趋广泛的wifi环境和3G业务的普及, 网购等电子商务活动, 也更加频繁地被应用于移动APP。

2. 移动APP营销实施策略

2.1 广告植入功能性或游戏类应用

在众多的功能性应用和游戏应用中, 植入广告是最基本的模式。广告主通过植入动态广告栏形式进行广告植入, 当用户点击广告栏的时候就会进入网站链接, 可以了解广告主详情或者是参与活动, 这种模式操作简单, 只要将广告投放到那些下载量比较大的应用上, 就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2 开发现有电子商务网站的移动APP

这类应用主要是一些电脑网站的移植, 是电脑网站的压缩版, 能够满足智能手机用户快速浏览网站的需求, 手机用户利用此类应用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站, 快速及时地达到和电脑同样的使用感受。这类网站多以购物网站居多, 如淘宝、京东、聚美优品等以及一些团购类网站, 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查询信息及购物的乐趣。

2.3 借助社交网络等实现整合营销

借助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广泛传播性, 顺应APP营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整合其他营销手段, 整合多方技术, 带给消费者突破性的体验, 延伸移动营销的价值是企业APP营销的有效手段。企业的APP营销可以与传统广告、视频营销、店面促销、事件营销等独立营销方式进行整合, 形成整体协同效应, 最大化营销效果。而LBS位置定位、手机身份识别、AR增强现实、重力感应、陀螺仪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让APP营销可以通过多方技术整合拥有以前很多营销不能实现的技术特征, 引爆消费者眼球。

2.4 与LBS相结合开展本地营销

基于位置的服务 (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 , 它是通过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LBS营销就是企业借助无线网络, 在移动用户之间完成定位和服务销售的一种营销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让目标客户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最终实现宣传企业品牌、加深市场认知度。

移动营销的本质, 是线下营销:一是将户外的手机在线用户引导到线下消费场所;二是即时激发已经身处线下商圈的用户的购买行为。LBS是移动营销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应用, 基于用户所处的具体位置, 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娱乐, 可以是消费, 可以是促销。LBS中的"签到+点评"模式, 把线上与线下的营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安装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的APP, 可以将定位、扫描等技术整合, 这种融合了APP、LBS和AR技术的新颖的互动营销形式, 既能将APP的个性化、互动性和移动性特点, 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结合起来, 提升活动的真实体验性;也能通过AR (增强实境) 来强化互动感受, 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互联, 以更具创意的形式来吸引年轻时尚人群的参与。

2.5 开发品牌应用

这类应用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客户定位, 研发手机应用, 以达到营销目标。企业可以用趣味兼创意的内容与品牌或产品的核心概念相融合, 反映产品主旨或品牌理念, 让消费者在使用APP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产品和品牌信息, 让用户在娱乐或获取价值的同时对品牌形成一定的黏性, 提升品牌的亲和力, 树立品牌的良好口碑。

3. 移动APP营销发展

在不断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普及率大幅提升, 用户的行为习惯逐渐改变, 企业通过APP开展营销活动成为一种趋势与必然。通过HT-ML5技术打造的跨平台移动应用将成为趋势;结合了社交之后, 不但能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交流方式, 还能改变企业营销及用户服务交付的方式。另外, 随着云技术、NFC (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 的升温, 以及移动搜索、基于地理位置的超本地信息搜索功能的加入, 移动APP营销这一推广方式, 将进一步融入每个用户的衣食住行。APP营销作为企业与用户之间形成消费关系的重要渠道、连接线上线下的天然枢纽, 日益成为整个移动营销的核心。

摘要:随着新工具与新技术的发明应用, 无线互联网所带来的移动营销方式也开始突破式地影响企业营销过程。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 使得作用于其上的APP应用程序广为流行。移动APP营销也就开始就受到了各个行业以及消费者的关注。本文力图通过对APP营销特点的挖掘, 探析有效的移动APP营销策略, 为企业拓展营销途径打开思路。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APP,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杰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营销策略.经营管理者, 2012 (08)

[2]悉星.APP营销纵横谈.市场观察, 2012 (02)

篇4:盘点2015七大APP营销案例

巨头的合并使得想要占得更多市场赢取更多用户变得更加艰难,这时候,营销手段和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今天就来盘点一下2015年七大APP营销案例,给众多想要在移动浪潮中占得一席之地的创业者一些信心:在巨头纷争的年代,只有抓住受众才是唯一的王道。

1、时光小屋“高考头条”VS网易新闻“娱乐头条”

当今年代,可谓是“得头条者得天下”,在今年高考期间,一个高考头条刷爆朋友圈,转发人群大多是25-40岁之间的人,就在大家纷纷转发的同时也会发现,在生成头条链接的最下方,有一个时光小屋APP的标识,点击就可以下载该APP,这种默默在旁边不影响受众分享乐趣的做法引起了众多好评,而这次事件营销也为时光小屋这个记录孩子成长的APP达到了亿万次的曝光。

无独有偶,就在这两天,另一个“娱乐头条”也纷纷降落朋友圈,这次的营销事件是由网易新闻客户端策划的,方法与“高考头条”如出一辙,输入自己的姓名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条与各大明星相关的新闻链接,照目前朋友圈的刷屏程度来看,此次营销效果也应十分理想。虽然网易新闻是借用了之前别人用过的方法来进行营销,但优势在于比起时光小屋,网易新闻客户端生成“娱乐新闻头条”与本身关联更紧密,因此造成的转化率应该更高。

4、天天P图——全民cos武媚娘

在还没有花千骨更没有芈月传的年初,最火的电视剧恐怕就是范爷的《武媚娘传奇》了,这部被剪的只剩下大头照的剧引来众多粉丝追捧,而剧中除了被剪掉的胸还有精致的妆容可以看,天天P图就是抓住了娘娘的妆,只要上传头像,即可一秒变娘娘。这次营销事件使天天P图在极短时间内冲上了大陆、台湾、香港、越南等亚太区app榜单头名。

6、大众点评H5营销——这个陌生来电你敢接吗

又是一个H5营销,大众点评为推广其19.9元看《复仇者联盟2》的活动推出了了一个名为“这个陌生来电你敢接吗”的H5,在视觉呈现上,设计方非常讨巧地躲开版权问题,只利用了各个英雄人物的武器来展现“复联2”的内容。而一开始的电话界面又非常有代入感地将用户引入到一个与自己有关系的故事里面。此次营销加深了受众对大众点评的认可,对手机界面的挖掘很到位。

2、途牛网(途牛APP)——只要心中有沙,哪里都是马尔代夫

在今年夏天最热的时候,成都沙湾路十字路口,一名男子穿着大裤衩,坐在马路边的沙滩上,拿着一杯饮料,摆出一副在马尔代夫享受阳光的表情。瞬间在各大社交媒体火了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次营销事件引起了比较大的轰动和关注,但是由于广告主的露出并不多也不够明显,知道这是途牛网所做案例的人并不多,但不管怎么说,比起那些“袒胸露乳”的男模女模在身上印一个二维码吸引大众关注的低俗营销来说,这个案例有创新、与品牌关联度也紧密,绝对算得上是今年的优秀营销案例。

3、手游《全民突击》——吴亦凡入伍

小编清楚的记得在某一天的上班路上,看到了吴亦凡要入伍的消息,心想无数少女粉丝该哭晕在教室了。点击链接才发现这不过是个噱头而已。但是这个案例最大的亮点在于H5做的有创意、有技术,不会让人有点进去发现被骗后的嫌弃,反而有种惊喜,这也是造成最终分享转发的人群遍布各个年龄段,也让腾讯这款《全民突击》短时间内达到了大量的曝光。这个H5营销案例堪称史上最火H5。

5、小咖秀的爆红

秒拍旗下的短视频对口型APP小咖秀在上线短短两个月就冲击到各大下载排行榜前三名的位置,小咖秀CE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小咖秀从提出想法到上线只用了几天的时间,而投入的人力也只有10人而已,看起來只是因为运气好罢了,但实际上,秒拍公司在小咖秀上线前已经尝试过几个类似APP,在综艺《康熙来了》播出后,小咖秀又使得只要人们搜对口型搜到的全部都是小咖秀(实际上康熙来了中使用APP不是小咖秀),因此,小咖秀能火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只有看到时机并抓住时机的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活下去、火下去。

7、和阅读——三分钟带你看完花千骨

在内容上紧跟热点并且带有创新,在传播渠道上利用大V进行传播扩散,结合自身的产品和独有的内容,通过新媒体渠道做好内容营销,以带动APP的品牌传播和下载。最重要的是:内容有趣,明明只有两分钟的文案和内容,却偏要凑够三分钟,还任性的告诉你,最后一分钟只有音乐!我猜好多人转发都是因为不忍心只有自己傻乎乎的听完了音乐吧!

篇5:APP营销成功案例5个

知道1Cast吗?很多人都会摇头,但在国外,它可是差旅、商务人士、时尚人群获取即时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这个以独特的方式构建起的个性化视频播放APP,提供来源于主要电视和有线电视新闻的最新鲜的视频资料,在“免费下载+广告支持服务”模式的驱动下,获得了极高的用户量,被世界各大电视台头条新闻报到,并引起了很多顶级广告主的关注。其直观的用户界面,全天候的视频资讯及时播放,也备受用户好评,自然也深得广告主青睐。其中,豪华汽车品牌infiniti在1Cast上进行的手机APP广告营销就赢得了目标用户的高度关注。

篇6:app营销案例

APP是Application 的缩写,俗称客户端。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第三方应用的合作形式参与到互联网商业活动中去的,之后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开放化,以及iPhone智能手机的流行,APP作为一种萌生与iphone的盈利模式开始被更多的互联网商业大亨看重,成为了很流行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通常分为面向个人消费者和面向企业用户两种,借助于APP可以积聚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受众,也可以获取大众流量和定向流量。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很多商家都在尝试用这种第三方平台创造利益价值。比如专注于吸引时尚年轻群体的instagram、足迹,个性有趣的美拍、摩擦等,都在一段时间里受到了大众的热捧,随后便有了一大批的效仿者但往往如昙花一般火得快,消失得也快。在APP应用泛滥的今天,生活类社区APP的寿命最长,并吸引着大量投资者的目光。这类APP找准了某个用户群体潜在的需求,进而提供针对性的优质内容绑定用户。

社区APP的概念比较宽泛,指由若干的群体或者组织聚集在一个领域里形成相关联的集体,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移动客户端输送信息等,形成“近距离”可交流,可评论的小圈子。其主要特点是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用户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有着较为紧密的社会交往。社区包含一切,但似乎它什么也不是,“社区”里的小伙伴们隔着千山万水也可以交流,评论,点赞。一些社交性质的社区APP几乎占据了80后,90后的手机屏幕,且在苹果的app store,谷歌的Google Play Store,诺基亚的Ovi store,黑莓的BlackBerry App World,微软的Marketplac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的下载量都非常高。

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互联网科技公司,新闻传媒业等各个行业都在打造自己的社区APP。当然,房地产,物业管理企业也不甘落后,他们瞄准小区居民这块蛋糕,专注于对社区居民的服务,这样一来社区APP似乎已然成为物业公司服务居民的一块香饽饽,各种类型的小区服务APP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家政服务类

整合线下家政、家洁资源,提供线上信息查询、预约、支付、投诉等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查找附近的家庭保洁小时工。还可以根据服务员登记的经验、价格、距离、籍贯等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保洁阿姨,并与阿姨直接取得联系。如:阿姨帮、E家政家洁、懒人家政。

商品配送类

提供周边商铺、超市的在线订购服务,并利用线下店铺的人力资源或专业配送人员,为电商购物解决“最后1公里”的配送问题。不仅为社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还自建物流配送团队独创专属社区001的即时送服务,让社区用户尽享足不出户的购物体验。如:爱鲜蜂、社区001、59stor。

代收代寄类

线下开店或利用合作店铺资源,为用户提供货件代收、代寄服务,并以此聚集人气衍生出其他服务。它和淘宝、当当等电商,顺丰、圆通等物流商合作。主要针对网购人群快递包裹签收不方便,所开发的一项代收货服务项目。提供的服务有代收货,寄件及一些增值服务。使得8小时外收取快递成为了主流。如:收货宝、嘿客。

社区服务类

配合物业公司提升服务品质,或是提供社区便民服务。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予用户帮助,服务涵盖了物业、外卖、出租车、搬家、居委会等。如:住这儿、智慧社区、小区无忧。

社区综合类

社区内部的综合在线论坛,为用户提供在线沟通、经验分享、交友、二手交易等服务,并提供便民信息查询、商户查询等服务。通过整合小区周边的生活服务、搭建小区内住户的交流平台,牢牢维系住小区内的住户。如:北京像素、考拉社区、叮咚小区。

物业社区APP

在加紧布局,欲在这场无硝烟的大战中占据有利位置。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过于粗糙,成本高,运营艰难。所以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降低成本,吸引顾客成为了各行业追求转型升级的跳板。随着房地产大亨万科“住这儿”APP的上线,大规模的房企纷纷整合旗下资源开通APP,为业主提供各种服务,抢夺电商“闭环”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有包括花样年、万科、龙湖等多家房企推出社区APP客户端,涵盖物业服务、金融服务、社区团购、周边消费推荐等,业主不出小区就能通过手机APP交水电气费、交物管费,还可以实现网上订餐、订购晚餐食材、进行旅游预订等。

经典案例

2013年7月,彩生活的“彩之云”APP正式上线,它将业主的需求整合成为一站式的服务,通过识别业主的一些及时性,特殊性的公共需求,来与外界合作。例如,电脑维修、开锁、通下水道等等。彩生活和这些商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商家成为社区服务的供应商,业主打电话或登录彩之云(彩生活社区服务平台),就可以享受相应的服务。

2013年11月,万科物业APP“住这儿”与业主见面。包含了社区交流,社区公告,投诉报修等功能,业主的账单,邮包,报修单等都清楚地显现在屏幕上。用户可以清晰掌握所在小区的最新公告,热点事情,并且可以由住户自己在APP上发起相关活动。通过该APP,业主可直接登录万科房屋交易厅,进行相关交易服务。

2013年12月底,蜀信物业APP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这是一款业主专属的手机应用,指尖一点,物业费查询,物业公告,附近商家优惠,天气交通就能马上知晓,业主还可以和客服人员进行在线交流。业主凭物业账号和密码登录,苹果和安卓系统都可用,一户一个账号,但多名家庭成员可在自己手机上同时登录。

2014年初,绿城物业服务集团“幸福绿城”APP与用户见面,其功能几乎涵盖全部传统物业的服务内容。业主可了解到小区的最新信息,随时报修、提建议,也可随时购买桶装水和粮油米面等生活品。还能找到家政、洗衣、外卖、购物、旅游等其他日常服务内容。

2014年3月,重庆龙湖地产首款APP上线,它是基于智能移动终端打造的软件平台,业主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上都可以使用,该物业APP着眼于为业主提供物业的地面服务,不仅让业主对社区服务一目了然,而且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遥控生活”。

2014年4月,中航物业“优家园”APP上线,其涵盖了小区常规物业服务、缴费服务、居家服务、社交活动等多种功能,并且集成了包括日常衣食住行、娱乐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源,目前已经开通了社区资讯、服务预约、一键开门、社区共建等12大板块,共计30多种功能。

2014年8月,光大地产旗下十几个小区的APP“云上城”上线,包括快递服务,物业账单等多项功能。另外还设置了商城功能,APP与周边商家联动,业主若需要叫外卖、买日常零用品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来实现。

2015年伊始,华远地产APP“在一起”正式上线,包括投诉报修,社区生活、个人生秀,积分换购,家政生活,跳蚤市场等多项服务内容。旨在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物业公司与业主的服务模式。

三大功能

综合上述几大房地产企业物业服务APP的功能作用,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类APP的三大普遍功能,分别是:

社区服务功能

在传统的物业服务模式下,社区内部业主与物业沟通渠道单

一、效率低、信息量小,造成物业服务人员处理业主反馈不够及时,不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交流的要求。如今这些问题在物业APP的帮助下能够很好地解决。比如物业服务客服中心可以集中发布停水停电、小区设施维修等物业服务信息,用户预约服务或投诉建议可以附上文字说明及现场图片等信息,且能快速到达客服中心并形成相应的工单或通知转到相关人员处,信息量和传达速度大大提升。如对工单处理的每个节点设置时间记录并进行监控,同时给用户预留服务评价选择,就可以实现服务指标的量化评价和监测,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绩效考评和监督。不仅如此,物业服务企业还可以通过物业APP其他社区服务功能的应用,实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品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

社交活动功能

客户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流沟通、召集和参加活动等操作;物业服务客服中心也可以发布文体活动及团购、健康和安全常识等推送信息;甚至可以组织完成精确身份验证的对象参与到某次业主大会组织的投票或者其他调查中,无论你身处何处。这项功能既给客户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拉近业主邻里之间的距离,打造和谐社区,也让物业服务企业能给客户提供更多更及时的服务资讯,让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

社区商务功能

这是一项承载着物业服务企业开拓经营渠道,实现创收的重要功能。物业服务企业做好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等物业APP基础功能,获得客户的信赖,让客户愿意使用你的APP,愿意在上面消费,这项功能才有了开展的基础。物业服务企业立足社区、贴近居民、拥有广大居民的基本信息,各类商家也希望借助于物业服务企业的优势,分享为终端客户提供服务的利益。物业服务企业只要善于谋划,社区商务功能基本上可以将客户所在小区周边的日常衣食住行、娱乐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源整合进来。这一功能模块一旦经营得好,达到一定的进驻量和交易规模,可以给物业服务企业带来可观的收入。

业主眼中的物业APP

罗先生:万科的APP使我们的信息透明化了,比如,发现小区的乱停车现象,就可立马拍照发送到手机APP的“投诉”页面,20分钟后物业管理员“小宝”回复已派人去处理。APP让我们更有参与感,增强了与物业的互动性。还能看到物管的回复和处理过程,多了一层监督的意味。

常小姐:很喜欢光大APP的这种模式,以前缴物业费要跑去物业管理中心,经常需要排队等候,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小区里面的公告,也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查看,省时省力。

田小姐:彩生活APP提供的服务很全面,值得信赖。家里的水管坏了,在“彩之云”APP平台上查看最近的商家并与之签约,进行预约上门服务,就可以体验到方便,简单,快捷,有品质的服务了。

篇7:app运营成功的案例

可口可乐手机App:CHOCK手机app营销成功案例手机app营销成功案例。透过电视广告与手机互动,与用户做贴近的新型互动体验。用户下载此款App到手机后,在指定的“可口可乐”沙滩电视广告播出时开启App。当广告画面中出现“可口可乐”瓶盖,且手机出现震动的同时,挥动手机去抓取电视画面中的瓶盖,每次最多可捕捉到3个,广告结束时,就可以在手机APP中揭晓奖品结果,奖品都是重量级的,如汽车之类的,吸引力很大。此款App品牌营销创意也成了可口可乐攻破传统电视广告与线下用户互动的难题。

篇8:移动App营销研究评述与展望

一、移动营销相关文献研究

移动App营销作为移动营销的新模式,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首先对移动营销的相关概念以及移动营销模式进行梳理。

(一)移动营销概念

移动营销是互联网营销的一部分,国内外学者分别对其进行了定义。其中,Venkatesh[1]认为,移动营销是指企业使用移动媒体、设备或技术与顾客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交流与推广。Neven[2]指出,移动营销是指利用交互式无线介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以促进商品、服务和理念的推广,从而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我国学者魏巍[3]认为,移动营销是指以吸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用户为目的,用户通过登陆企业网站平台,浏览企业定制广告、下载或使用App程序并提供各类服务的形式建立客户数据资料库,进而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最终实现盈利。

(二)移动营销模式的分类

学者们基于企业移动营销战略、移动营销渠道以及消费者的接纳程度三个视角对移动营销模式进行了梳理,如表1。

这三种分类方式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根据企业采取移动营销的战略进行分类的方式,将企业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价值区分开,针对用户个性化需求产生了不同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提高产品关注度。同时,这种分类方式使企业将营销和销售两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预测营销效果。

根据企业采用的移动营销渠道分类的方式,分析了企业通过何种方式向消费者传递消息。这种移动营销的分类方式较为常用,随着手机功能的逐渐完善,移动营销模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这就需要企业结合自身产品特点,选择适合其长远发展的移动营销模式。

根据消费者对企业移动营销的接受程度进行分类的方式,考虑到了消费者接收信息的主动性程度,如果企业盲目的向消费者推送营销活动信息,使得消费者在未经许可前提下收到信息,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企业在实施移动营销时应有一定的策略,结合消费者的接纳程度,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

二、移动App营销相关文献研究

(一)移动App营销的概念

近几年,国内专家学者对于移动App营销的概念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表述。其中,聂雅兰[11]认为,App营销是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在第三方应用平台发布应用程序,吸引用户下载使用,以此进行发布产品、宣传活动或服务、提供品牌信息等一系列营销活动的营销方式。李欣璟[12]认为,App营销即应用程序营销,是指企业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来开展的营销活动。袁政[13]认为,App营销是指企业在移动应用商店或者Web网页等渠道发布程序,吸引用户下载,然后通过程序展开相应的营销传播活动。

(二)移动App营销模式的分类

移动App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营销模式,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如表2。

(三)移动App使用意愿

App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如果消费者不接受,营销效果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对消费者采纳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目前,使用态度—使用意愿—使用行为模型是在移动App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学者们常用的模型基础,如表3。

国内外研究多是以TAM模型为基础,预测并解释用户采纳和使用行为。还有一些学者将TAM模型与其它模型结合使用,这样不仅增强了模型的解释能力,而且还能在单一的理论模型中融入其他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此外,UTAUT模型是也近几年学者们较为常用的模型,该模型是在TAM、TPB等8个著名的信息技术接受和使用模型的基础上形成的,更加符合现实情况,解释消费者个体采纳和使用行为的能力更强。

(四)App营销其他相关研究

除了对消费者的移动App使用行为和使用意愿的研究,学者们还对移动App营销的其他相关方面进行了补充。例如Steven[28]通过对不同品牌App进行研究发现,消费者使用品牌App对于品牌态度和购买意愿具有正向影响。David[29]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于零售App的兴趣水平与消费者购买和分享信息的行为意向正相关。Dube[3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用户在使用App过程中,间接使用经验在整体服务体验中发挥重要作用。金学成[31]研究了App体验对品牌沟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App的娱乐性、功能性和社交性对品牌沟通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三、研究评述

文献研究表明,虽然现在已有不少学者对移动营销和移动App营销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但在研究时仍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一)移动营销概念描述不统一

国内外学者们对移动营销的定义多是基于企业的角度,认为移动营销是企业进行产品宣传推广的一种渠道,却忽略了消费者利益。传统企业普遍考虑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而互联网思维的真正内涵是考虑怎样才能使消费者更便捷,怎样保持企业与消费者的长期互动,无限制的接近消费者,从而构建顾客忠诚,这符合唐·舒尔茨提出的4R营销理论。本文认为,移动营销的目的不仅仅是企业通过促销等活动来增加产品销售,移动营销可以通过大数据、LBS等技术,分析客户需求,保证客户利益至上,从而实现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局面。

因此,本文结合4R营销理论,将移动营销定义为:基于移动设备和网络,以快速响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目的,随时随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和推广的过程,最终实现企业和消费者互惠关系最大化。

(二)移动营销模式分类模糊

根据现有文献来看,移动营销模式的分类较为模糊,国内外专家学者还没有总结出统一的、普遍适用的分类方法。多是基于企业移动营销战略、移动营销渠道以及消费者的接纳程度这三个视角展开研究。然而,这些多样化的分类方式既不利于后续学者开展理论研究,也不利于指导企业开展移动营销。

(三)移动App营销概念描述单一

研究多是基于企业自建App的单个方面对其进行定义,而没有考虑到其他模式。由于内容或技术设置等局限,设计一款能够突出企业品牌又能符合消费者需求的App十分困难,有些企业选择联合时下热门App进行品牌推广营销等活动,这样既能够保证用户基数,又可以节省预算。

因此,本文对于App营销定义为:基于移动设备和网络,企业通过自有或第三方App发布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活动信息,并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过程。

(四)移动App营销模式分歧较大

学者们对于App营销模式的分类主要包括:广告模式、品牌App以及联盟App。然而许多学者将广告植入与广告投放的概念相混淆,下文将会对二者概念进行区分。最终本文将App营销模式概括为四类:App广告植入、App广告投放、品牌App以及联盟App。

广告植入:与传统营销不同,App广告植入是指广告商策略性地将品牌或产品信息融入到App中,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来达成一定广告效果的广告形式。

广告投放:是指广告商将产品信息以广告的形式投放到App中,当用户点击广告内容时就会链接到指定界面,了解产品详情或是进行试用甚至购买。App广告投放与广告植入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链接网址到指定页面,广告植入的主要目的是让消费者认识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而广告投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消费者对产品进行深入了解,并增加销售。

品牌App:即企业根据自身特色开发和推广属于自己的App,具有娱乐、互动、社交和购物等一种或几种功能,帮助消费者了解企业产品和服务,强化品牌形象。

联盟App:是指基于一个软件平台,多个商家共同进行营销活动,如淘宝网、大众点评网等。这种营销模式的费用较低,还能够联合多种行业,聚集人气,实现各商家之间的顾客共享。

四、未来研究展望

现有的移动App营销研究文献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客观来说,与迅速发展的企业实践营销活动相比,其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还比较滞后,亟待后续研究者进行补充。具体来看,还有以下几部分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第一,针对企业的营销组合方面,将移动App营销与其他营销活动相结合。移动App营销仅仅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一部分内容,企业选择哪种营销模式更适合企业发展现状?如何将移动App营销巧妙地融入到整体营销过程中去而不产生矛盾和冲突?这些问题有待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

第二,缺乏移动App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现有文献较多地集中在消费者对移动App的态度、接受与使用方面,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研究较少。态度是内在的,难以客观精确的衡量企业营销效果,而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营销效果。不同的移动App营销模式产生的营销效果不同,哪一种模式更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这是如今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更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9:玩转APP营销

Cherry看中一块最新推出的手表,经朋友推荐,她在手机里安装了一款App,了解这款手表的详细信息。然后,通过“查看门店”这项功能,找到离公司最近的一家门店,很快如愿买到了这款手表;

Alex最近疯狂地迷上了一款轮胎制造商推出的手机小游戏——换胎达人,一有空闲就拿起手机,体验装卸轮胎的乐趣。在游戏中,还逐渐掌握了技巧,对轮胎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是对该轮胎品牌产生了亲切感,变成了忠实用户……

在2012年的广告预算规划中,有超过20%的知名品牌广告主首次把移动营销列为关键指标。让自己的品牌占据用户手机桌面,如同当年桌面软件占据用户PC一样,而App营销则是整个移动营销的核心内容,是品牌与用户之间形成消费关系的重要渠道,也是连接线上线下的天然枢纽。

开发出一款成功的App,既要符合自身品牌的定位和诉求,也要考虑到受众的使用黏性。

在品牌的定位上,首先确定品牌App的功能策略及体系策略。

功能策略分为“全功能包含品牌”、“单一功能展现品牌”两类。所谓“全功能包含品牌”指的是,一款App里包含除推广品牌以外还带有多种功能。如“全家FamilyMart”推出的App,实现了“产品信息”、“门店信息”、“卡路里测算”、“选餐机”等多个功能;而“单一功能展现品牌”,顾名思义,一款App实现一个功能,或是推广品牌文化,或是发布品牌产品信息,或是一款小游戏,清晰明确。而体系策略则分为“产品型”、“品牌型”、“综合型”。

其次,需要考虑如何让受众接受这款App。由于消费者和用户对品牌App的理解已经从好奇上升到熟悉,并且成为用户了解和接触品牌的必须途径,因此,分析消费者和用户的行为,挖掘他们内在的需求和兴趣点,是App创意与品牌结合的重点。

UNO新品男士洗面奶上市之际,推出了一款品牌App。考虑到用户的年龄层在20-35岁的年轻男士,娱乐活动丰富,因此这款App集娱乐、交友、品牌元素于一身,除了优惠信息外,还开发了摇骰子、交换名片两种功能,让用户迅速成为宴会达人,广结好友。

又比如大白兔奶糖,为了迎合受众,推出了一款可爱十足,以糖果造型为元素的游戏类App,找到相同的糖果并使它们连成一排,就可以获得积分,非常受小朋友喜爱,给许多手机用户的孩子们带来了乐趣。

Interbrand评选的Best Global Brands2010 Top100品牌中,拥有品牌Apps共1631个,而到2011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2343个。

为了不让App淹没在浩瀚的应用

商店里,有效的推广极其重要。

在中国,由于水货机、越狱、版权和支付等因素,除官方应用商店外,还存在很多其他获取App的重要渠道。如互联网和WAP下载站,已经超过手机应用商店,成为最受欢迎的两个App获取渠道。除此之外还有排行榜推荐、论坛讨论帖、病毒视频传播等多种渠道,十分碎片化。为了能使App推广更加高效,须采用整合的推广方式。

而品牌App的未来会如何发展?

篇10:成功app线下推广案例

如果这样你还担心没人参加?表怕!要知道人都是群居性动物,总喜欢往人多的地方走,担心现场冷清就让工作人员排队当托吧,总会有好奇心强的人过来一探究竟的!

2、现场宣传物料的准备

篇11:企业app成功案例

产品价值 :

1.通过APP企业终端可以完美的展现车库咖啡最新举办的活动和具 有商业价值等相关信息.终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身的观看.

2.车库咖啡可以设置活动日期提醒功能和消息提醒功能,到相应的时间内会自动的将活动事件的信息传达到具有车库咖啡终端的手机上.

3.车库咖啡可以通过自己的企业终端举办一些,创业项目有奖征集活 动吸引大量的创业者参加进来,车库咖啡可以把具有一定思路的项目与风险投资对接.

篇12:app营销案例

一、手机APP开发接入二维码推行这种战略,也能够称之为“线下推行”是将公司企业APP使用程序与二维码相结合的一种推行方法,用户扫描后即可链接到公司企业APP使用界与公司所进行的活动等其它进行互动,也可所以用户扫描后直接装置公司企业APP使用程序,让每个用户都把公司装上自个的兜里。只需用户按装了公司企业APP使用程序,公司即可向用户不时发布资讯提示,最新资讯 第一时间抵达用户,增强用户体会度。

二、对于公司品牌定制APP推行程序渠道咱们可认为美容院开宣布关联的app开发程序,而这种程序可所以体会式的、互动式的、管理式的等等。由于如今的年青女性对生活及其它一些物质的推重,在生活中各各方面的需要都比较高,正由于这种需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也是咱们所应该为消费者的需要所有必要做到了。就如一款“秀丽说”APP使用来讲,真实契合广阔年青女性消费者的需要,如今的年青女性又有那个没有去过“秀丽说”。一些成功的事例都是经过重复的琢磨试行而演化而来的,当在开发某一项APP程序时不行盲目的去做决议,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与剖析,经过实效性的数据及其它种种数据归纳的去进行某项APP开发程序,躲避一些不行遇见的危险。

篇13:app营销案例

一、现代都市青年群体的消费特征

按年龄将整个社会进行大概的划分,即为儿童、青少年、18~35岁、35~65岁以及65岁以上五类人群,其中18~35岁为年轻人,人数超过3.5亿,占全国人口比率的27%,实为一个非常庞大消费群体。

在此年龄阶段的现代都市青年,他们思维活跃,追求时尚,对未来充满希望,大胆追逐时尚和潮流,注重生活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其消费的显著特征在于彰显个性,追求新颖和精神享受,乐于接受新兴事物。单纯从年龄再次对“年轻人”进行“再细分”,现代都市青年消费群体可以分为三类:18~25岁、25~30岁和30~35岁,分别为小年轻人、中年轻人和大年轻人。小年轻消费群体处于青少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价值观、兴趣爱好等还不十分稳定,行为方式也比较容易受情感的影响,常常自助购物,不纠结,直接选择商品,同时也会由于广告、款式、颜色或价格等因素发生冲动性消费行为。然而,中年轻消费群体的事业开始逐渐稳定,收入逐渐上升,他们对物质要求标准也显著提升,更加追求精神的享受,注重档次和品质,价格不再是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然而,大年轻消费群体相对趋于成熟,他们在长期的消费生活中,对品牌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倾向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很难轻易改变。

总的来说,现代都市青年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越来越强调个性化需求,追求消费过程的快捷和惠利,移动网络营销的方式应运而生,如微信营销、微博营销、APP营销等日益被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和运用。

二、APP营销概况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规模在2012年达1 435亿美元,超过电视机的规模,成为了终端市场规模最大的王者。同时,在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已经达到了3 183.9万部,跃居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通过移互联网手机上网非常方便,台湾“低头族”比例超过英美国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移动互联网媒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各大企业的青睐。APP作为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功能的扩展,因其载体的特殊性及使用的便捷性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了通过将产品移植至各种移动操作平台进行营销。

2012年,超过20%的国际知名品牌在的广告预算中首次将移动营销列为关键指标,企业通过APP应用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进行新一轮的营销活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与必然,APP营销也逐渐成为整个移动营销的核心,更是企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达成消费关系的重要枢纽。APP营销,多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在百度百科上的定义是通过特制手机、社区、SNS等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来开展营销活动。

随着智能手机和i 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而目前国内各大电商,均拥有了自己的APP客户端。这标志着,APP客户端的商业使用,已经开始初露锋芒。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下一个战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加入到这一激烈的竞争中来。APP已经不仅仅只是移动设备上的一个客户端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互动的重要途径。目前用户基数较大、用户体验不错的几款APP营销客户端,比如婚恋类APP有百合婚恋、世纪佳缘、珍爱网等;网购APP有淘宝、京东商城、唯品会等;K歌类APP有唱吧、全民K歌、酷我K歌等。APP营销被更多的现代都市青年消费群体所使用和认同,注重用户体验和感知的企业将更加重视APP营销的拓展和升级。

三、APP营销特点

APP客户端被越来越多的现代都市青年用户安装于自己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移动设备上,当然,安装后再卸载的现象也不少,可他们使用APP越来越频繁,与APP营销具备成本低、展示性强、精准性高、快捷性强及互动性高等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成本较低

与电视、网络、报刊等传统媒介营销方式相比,APP营销模式的成本较低,且互动性强,需要企业的网络中心或技术服务中心设计开发出一个适合自身品牌特征的应用程序端,再加上后期的宣传推广,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便可以进行安装和浏览。对于客户首次使用APP进行消费时,很多企业选择让利,为客户提供较为满意的体验过程。

(二)展示性强

APP也是消费群体与企业交流互动的平台,尤其是都市青年群体,更加注重通过APP全面了解产品信息,感受产品的亮点和魅力,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企业将通过网络技术部门,不断完善和强化APP上的各个操作选项,力争为消费群体提供各种信息和咨询,让他们更加了解品牌、企业及产品。APP移动应用及客户端,具有较大的丰富性和有趣性,更加全面地展示企业的方方面面,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让用户了解企业品牌,认同其品牌内涵,进而提升品牌实力,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三)精准性高

APP的推广为的是抓住更多的有效客户,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密切互动沟通,从而不断发现并满足客户个性需求,建立稳定的企业忠实顾客群,把潜在顾客群体转化为事实客户,实现客户链式反应增殖,从而达到企业的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的需求。客户忠诚度的建立和深化,有利于企业对客户的循环开发,有利于企业美誉度的传播,有利于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比如“今日头条”APP,根据微博行为、阅读行为、地理位置、职业、年龄等挖掘出兴趣点和偏好,用户每次动作后,10秒内更新用户模型,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精准的资讯。

(四)快捷性强

现代都市青年消费群体“低头族”现象、“手机不离手”现象十分突出,他们更加倾向于使用APP客户端,一旦产生需求,随时浏览,随时下单,操作简便。同时,用户对APP的使用,易于开展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流。由于都市青年的个性化消费倾向,自身的偏好、格调和品位等等,各类信息易于被归纳和统计,有利于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定价、促销推广、服务安排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互动性高

APP营销特别注重与用户的互动性,基于对用户需求的考虑,APP客户端界面操作选项的丰富性都是尽可能地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目的在于让用户在自己的APP实现更多的订单和成交,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四、针对现代都市青年消费群体的APP营销模式

针对现代都市青年消费群体的APP营销模式包括购物模式、广告模式和用户模式三大类,三大模式不是完全绝缘隔离,而是相互交错,购物模式里也有广告模式和用户模式,广告模式中也提供购物模式和用户模式,用户模式中也包含购物模式和广告模式。

(一)购物模式———以京东APP为例

京东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201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自营式B2C电商市场的占有率为56.3%。目前,京东集团旗下设有京东商城、京东金融、拍拍网、京东智能、O2O及海外事业部。为了拓宽销售渠道,京东APP提供数万品牌、四千多万种商品,囊括家电、手机、电脑、母婴、服装等13大品类。手机京东APP(JD.COM)———让购物更便捷,由“首页”“分类”“发现”“购物车”“我的”五个模块构成,“首页”模块由京东超市、全球购、京东生鲜、京东金融等主题大类组成;“分类”模块旨在为用户提供搜索功能,主要为专场推荐和热门分类;“发现”模块为用户提供许多网络分享,如社区、店铺头条、必买清单等网络咨询;“购物车”模块专门为用户提供比京东正常报价稍低的手机专享价;“我的”主要是个人设置、店铺关注、服务反馈等记录性信息。

由于京东在国内的迅猛发展,再加上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都市青年对京东购物的青睐和偏爱特别突出,一方面,都市青年工作时间紧,生活重心放在事业上;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因为广告、款式、颜色或价格等因素发生冲动性购买,所以他们更多会选择便捷的网络购物形式,期望尽快收到快递,满足目前的需求。

(二)广告模式———以今日头条为例

目前,移动应用内广告模式的收入增长迅速,逐渐成为主流,移动应用开发商们在APP广告的内容和形式上将会更多地致力于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喜好的广告模式。

以“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为旗号的“今日头条”APP,是国内社交化的资讯阅读应用,同时也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它为用户推荐有价值、个性化的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用户们可以便捷地了解热门资讯,并和网友互动,发表对资讯的意见和看法。两年时间,累计用户超过1.8亿,日活跃用户超过1 8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4 000万,日使用总时长达3.5亿分钟。基于强大的营销优势,红米手机在“今日头条”APP通过广点通推广,90秒10万台红米手机全部售完,超过用户14.8万点击抢购。7天连锁酒店利用“今日头条”APP,经过专业的素材优化指导,点击转注册的注册转化率达到180%,日曝光达到5 500万,点击率提升60%,注册成本降低50%。又如将韩都衣舍的广告定向为都市年轻女性及付费用户投放,空间粉丝增长30万,成交额达到8万元。成功案例不胜枚举,最终实现共赢局面。

现代都市青年用户由于快节奏的生活,他们需要在空闲时间浏览新闻及热门信息,由于都市青年的跟风从众心理,他们会受到优质广告、价格、服务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他们关注并使用“今日头条”APP,在此植入具有吸引力的广告,期待用户关注新闻资讯的同时也浏览“今日头条”上的广告,力争提高成交量。

(三)用户模式———以支付宝APP为例

支付宝APP(https://www.baidu.com/s?wd=%E6%94%AF%E4%BB%98%E5%AE%9D%E9%92%B1%E5%8C%85&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 Akx TZn0IZRq IHck Pjm4n H00T1d Bnvnvuy N9my Dkrj RLPAm L0Zw V5Hcvrjm3r H6s Pf K-WUMw85Hf Ynjn4n H6sgv Ps T6Kd Thsqp Zw YTj CEQLGCpyw9Uz4Bmy-b Ii4WUv YETg N-TLw GUv3En Hbdr Hc LP1RYr Hbsn1md P1D3n0)是国内领先的移动支付平台,由“生活”“口碑”“朋友”“我的”四个模块构成,如“生活”模块提供信用卡还款、跨行转账、充话费、缴水电气费等服务,且全部免手续费;“口碑”模块提供美食、休闲娱乐、外卖、KTV、酒店预订等个性化服务;“朋友”模块通过加好友进行交流一系列活动,与微信的交流模式类似;“我的”模块提供由内置平民理财神器余额宝,具有余额增值和付费功能。支付宝钱包2015年2月9日宣布从2月11—19日,与品牌商户一起向用户发放约6亿元的红包。其中,现金超过1.56亿元,购物消费红包约4.3亿元,参与用户达到数亿人次。2016年,微信、QQ和支付宝的用户使用数量排名前三。越来越多的现代都市青年消费群体更加青睐功能丰富的支付宝APP,支付宝也越来越能够合理满足都市青年群体的需求和偏好,逐渐成为都市青年生活的一种重要工具。

五、针对现代都市青年消费群体的APP营销策略

通过增加个性需求服务、提高自身被关注度、推行更多的APP专享让利、设置装卸简便的过程等策略来推动都市青年消费群体的APP营销,使其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一)增加个性需求服务

18~35岁的现代都市青年,随着年龄和收入的增长,兴趣和偏好逐渐稳定,更加注重注商品档次和品质,重视购物体验过程,他们占据着使用APP并发生消费行为最大比例的人群,为了维持并提高消费者比例,需要增强个性化需求服务。比如,近两年,都市人群对“滴滴打车”的需求日趋增高,由于出行方便以及价格优势,打车软件受到更多都市青年的追捧和肯定,支付宝APP和微信APP先后在自己的客户端的第三方服务板块引入“滴滴出行”,就是希望用户在使用支付宝APP或微信APP,不用退出,就可以直接使用打车服务。星巴克APP为用户提供“查找门店”服务,支付宝APP为用户提供股票资讯等个性需求服务员。由此可见,企业需要在自己的APP建设方面增加个性需求服务,使其具备强大的功能体系,满足都市青年的个性化追求。

(二)提高自身被关注度

都市中年轻消费群体对物质商品的要求明显提高,他们更加注重档次和品质,大年轻消费群体趋于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化消费行为。与此同时,喜爱网络,离不开互联网和手机的都市青年,由于自身文化素养和实际经验的积累都在不断提升,“打铁还需身子硬。”企业要努力发展内涵建设和品牌建设,实现口碑营销,这样一来,既能提升企业自身的被关注度,也是争夺用户资源的有利武器。

(三)推行使用APP的专享让利

“没有人会跟钱过意不去。”鼓励更多的用户安装并使用APP,就需要推出更多对其有利的“优惠”。比如,使用支付宝完成转账、滴滴打车、信用卡还款等,自然会生成积分,积分会显示用户的等级;使用支付宝APP跨行转账无手续费、手机充值享受折扣价格;使用微信进入“滴滴出行”,首单免费等等,都是通过推出更多的APP专享让利吸引更多的目标顾客群体,都市青年顾客群体往往非常乐于享受此专享让利,甚至以使用类似专享让利为骄傲。

(四)装卸要追求简便

APP的安装和卸载一定要尽可能地简便,易于操作,且操作时间较短。比例不小的用户,为了减轻手机内存压力,他们喜欢用的时候安装,用完了马上就卸载,下次再用就再安装。基于此,安装和卸载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造成用户的不耐烦和不满意,即使用户只是短时间地使用,也要尽力为其提供良好且满意的体验过程。

据统计,使用APP及实现APP营销的人群更多地集中在现代都市青年用户群体,这是现代企业的APP营销策略的重要目标顾客群体,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统计和整理用户信息,准确把握APP营销特点,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致力于为其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实现盈利和客户资源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熊小彤.APP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实证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4.

篇14:APP营销VS传统无线营销

传统的手机媒体营销大多是比较初级的短信推送形式,消费者在接受之前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容易产生反感;App则不同,是手机用户主动下载使用的。

“我想对App做一个重新定义,其中的a应该是accept,这意味着,App是让用户‘接受’后主动安装,而非企业强行推送的。”立邦中国区公关兼品牌传播总监吴佳伦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谈到。

2012年1月,涂料行业创新营销的先行者立邦推出的业内首款色彩营销App“立邦刷新生活”从微博平台延伸到iOS和安卓手机系统,在之前的微博推广过程中,立邦收到来自用户的各种评论和建议,这让吴佳伦更加重视通过提升App的使用体验来黏住用户,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消费者主动下载并长期使用。

擘注无线营销的飞拓无限营销高级副总裁叶保伦同样强调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来引发App的主动下载:“移动互联网看上去跟互联网一样,但是前者还有定位、照相、重力感应、语音等功能,同时,手机虽然携带方便,但是毕竟屏幕较小,App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消费者使用是否方便。”

传播内容:丰富表现VS文字信息

传统的手机媒体营销往往是单纯的文字形式,所传达的信息和表现力都有限,不利于消费者全面深入地理解产品信息;而AprI可以在程序中加载图片、视频等丰富的表现形式,并且可以根据手机媒体重力感应、触屏等特点达到真实生动的体验效果,创意空间要大得多,

“传统无线营销主要通过手机媒介进行信息的告知和传播,而App营销则能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体验培养品牌喜好。”重庆顶津食品公司企划部主管陈世陵告诉《广告主》杂志。

作为极具活力的企业,康师傅也一直在关注和尝试各种媒体营销形式,看到如今不断涌现的App的高互动性和给用户带来的良好体验,2011年夏天,康师傅西南分公司——重庆顶津为“传世新饮·酸梅汤”在当地尝试了App营销,并推出“传世寻宝”的手机游戏。这次营销选择了将时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手机位置化“签到”与App互动小游戏相结合,消费者接受任务后,用手机在活动现场和户外广告投放地点签到,就可获得相应的勋章并赢得抽奖机会,而“传世寻宝”小游戏主要是让消费者在游戏中通过背景图像、音乐、游戏动作等,自然而然地了解酸梅汤制作的工艺以及生津止渴的功效。

传播周期:长期依赖VS单次告知

美国移动应用分析公司Localytics发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的调查报告显示,有26%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App的次数在10次以上。App往往是手机用户打发碎片时间的途径,他们中很多都是“应用控”,如果让他们喜欢上一款App,就相当于有了一个与之长期接触的渠道,这比单次告知性质的手机媒体营销手段能产生更长远的效果。好的手机应用还能在用户群体中形成口碑效应,这又进一步拓展了其传播范围,延长了传播周期。

此外,吴佳伦告诉《广告主》杂志:手机App营销与传统手机媒体营销最大的区别就是很容易估算效果,比如,用户参与或者转发、下载、反馈等信息都可以让企业在第一时间直接了解,是快速与消费者沟通的营销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手机媒体营销,App的使用人群更精准,而且互动性强”。麦悠互动客户总监何蓉说。不过,首次试水App营销的重庆顶津依然感觉这种传播方式的覆盖率不足,这大概是习惯了高举高打的快消品开展手机App营销时无法立即适应的一个方面。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app营销案例】相关文章:

app推广营销案例07-31

app营销推广案例07-31

营销案例04-21

营销案例论文05-24

万科营销案例05-24

深度营销案例05-26

邮政营销案例04-09

营销案例启示04-15

生活营销案例04-26

有趣营销案例05-07

上一篇: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下一篇:工作态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