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团体

2024-05-07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团体(通用8篇)

篇1: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团体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大理市湾桥镇古生完小 2016年11月14日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活动目标:

①帮助团体成员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②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③检视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互动程度。④让成员学会敞开心扉,主动去接纳、喜欢和肯定他人。⑤学会信任和尊重他人,在安全氛围中促进自我成长。团体成员:以班级为单位来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团体规模:10人左右 辅导者:心理辅导员

活动场地:渝中区计生委心理咨询室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准备:纸、笔、椅子

一、开场白(3分钟):

各位小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参观学习。我是今天的活动组织者XXX,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同时提高大家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面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天的活动流程......二、准备活动(7分钟)(二选一)1.跟我一起做

领导者先做一个动作,要求大家不评价、不思考,也跟着老师一起做,连续模仿做3遍。(老师可选择做3~4个动作,比如扮鬼脸、握手等等。目的是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2.“坐地起身”暖身游戏

先派出两名成员,背靠背、臀部贴地、双臂相互交叉地坐在地上。当领导者发出“开始”的指令时,两人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要求在站起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也不能触碰地面。如果成功站起,则继续增加一人,三人一起手挽手地坐地起身。如果失败则重新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方可再增加一人。如此类推,小组成员全部成功地一起坐地起身后活动结束。正式活动(25分钟)一)心有千千结 1.活动过程:

①让每组成员手拉手围站成一个圆圈,记住自己左右手各相握的人;

②大家放开手,随意走动,听领导者口令,脚步即停。找到原来左右手相握的人分别握住;

③所有参与者的手都彼此相握,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手链”。紧接着,领导者要求大家在手不松开的情况下,用各种方法,如跨、钻、套、转等(但手不能放开),将交错的“手链”解成一个大圆圈。2.主持人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①面对“死结”,你们一组同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②你们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如果胜利了,你们是如何解开死结的?失败的有何感想? ③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死结”?我们该如何面对? 3.主持人点评:

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一些“死结”,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沉着冷静,齐心协力,这样子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和体谅他人,先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不要老是埋怨别人。二)盲人旅行 1.活动过程:

①将咨询室椅子布置成几个障碍物。随机将同学分为两人一组,一人当盲者,一人当领路者。盲者用布遮住眼睛,领路者以话语辅导盲者前进,并绕过障碍物,但两者不可以有肢体接触。

②时间限制为三分钟,三分钟后更换盲者为领路者,领路者为盲者,再进行三分钟。回到座位,自由发言,讨论刚才的感受。

注意事项: ①“盲人”戴上眼罩后原地转3圈,失去方向感后体验盲人的无助。

②“盲人”旅行过程中,“拐杖”只能用肢体动作引导,不允许进行语言交流,最好在适当的背景音乐中进行。2.主持人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①成为盲者的那一刻你是什么感觉?害怕?担心?还是兴奋?你相信你的搭档会正确的带路吗?当领路者一路领着你安全畅通的走完障碍物时,你的感觉又是什么?

②当你领着盲人顺利的完成任务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有成就感吗? ③当你看着两个人配合默契的完成任务时,你心里是什么感觉?想想,如果是自己,会顺利完成吗?

④你从这个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3.主持人点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当是团结合作相互信任的,你毫无条件的信任我,我才可以毫无顾忌的帮助你。就比如刚才的游戏,盲人完全信任领路者,而领路者感觉到了盲人对他的信任及尊重,为了不让盲人失望,必定会全力以赴的帮助盲人。如果,你不信任对方,迟迟不肯前行,还这里问,那里摸,领路者也肯定会不耐烦的,那样,你们的任务就很难完成了。所以说,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和尊重也是不可或缺的,“盲人旅行” 游戏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真实地体验和感悟信任、互助在交往中的作用,享受朋友间爱与被爱的幸福。三)你划我猜 1.活动过程:

将小朋友两两分为一组,每组抽签决定谁来比划谁来猜测,领导者给比划组各一组词语,要求小朋友用身体动作将其表达出来,每比划一个词语,猜测组要给出答案,如果错误则继续比划,直到所有的词语都比划完为止。最后根据完成任务的先后决出第一名和最后一名。2.主持人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①请优胜组谈谈感受,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能够最快完成任务; ②请最后一组谈谈感受,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任务的完成; ③请所有人自由发言,谈谈不被理解时的感受。3.主持人点评: 有时我们不能清楚地将自己的意思表达给其他小朋友,这时不要着急,我们应该巧用方法,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意思,促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四)卖西瓜 1.活动过程:

在本游戏中,男生代表0.5元,女生代表1元.。游戏开始,所有小朋友拉成一个圈,然后放手,在圈内随意走动,领导者喊:“西瓜大,西瓜圆,我家的西瓜圆又甜!”小朋友要接话:“你家西瓜多少钱?”领导者给出一个金额:“7块5!”这时小朋友要根据自己代表的价值和周围的小朋友组成7块5,在所有人中必定会有人落单。按照相同的形式进行若干轮游戏,连续三次输者可以小小惩罚:表演、讲笑话等。之后让小朋友坐下,各自谈谈在游戏中的感受。2.主持人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①询问哪些人在游戏中落了单,并请他们谈谈落单的感受; ②没有落单的时候又是什么感受。3.主持人点评:

在我们和小朋友的相处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小摩擦,有的小朋友或许会联合其他小朋友孤立他/她,这时我们就要想一下,假如我们是那个小朋友,心里肯定很不好受。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小朋友时伸出温暖之手,不要有意孤立其他小朋友,有了摩擦更要主动接触、主动交流。(可围绕孤立这个话题自行展开)

四、小结(5分钟)

1.领导者总结今天团体辅导的内容,并再次强调学习中要有耐心、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原则。强调敞开心扉、主动交往以及尊重和信任的重要性。2.组内所有成员相互握手示意,活动结束。

备注:

1. 在时间安排上,如果这些活动完整做下来,估计要一两小时,所以我们操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比较容易操作又能引起小朋友兴趣的活动,比如千千结和卖西瓜,而盲人旅行这样的活动对场地的要求比较高,也需要助手,可以再条件好点的地方进行。

2. 因为是心理学活动,重点还是大家从活动中的体会,活动的效果也并非气氛越热烈越好,尤其对于小朋友,大家玩的高兴了比较容易让场面失控,所以一定注意控制气氛。

3. 小朋友可能没有分享感受的意识,领导者要注意用他们能理解和感兴趣的语言适当引导,但因为时间比较紧凑,可以随机应变。

4. 一定注意活动的安全性,这是最重要的,有的活动,如坐地起身和盲人旅行,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操作时一定注意。

篇2: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团体

一、活动目的: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加深班级同学之间的认识与了解,培养班级同学之间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二、活动场地:体育馆

三、活动材料:小蜜蜂6个、桌子4张、海绵垫8个、乒乓球4个

四、教学时数和对象:二课时(90分钟)、高一年级学生(2016年10月12日第八九节,20班和21班;2016年10月17日第八九节,22班和23班)

五、参与教师及分工:班主任、心理老师、体育老师、信息老师…… 教师分工:班主任——总协调

心理老师——主持

体育老师——设备及协助

信息老师——录像、拍照、无线话筒准备

六、活动前教师会议:2016年10月11日C1一楼心理团辅室

七、活动内容:

开场白(5分钟):

各位同学们,大家上午(下午)好,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这些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开展团体活动,很高兴可以和大家开展一段奇妙的心灵之旅。这次活动主要是为了通过游戏、交流和分享来体验团队的力量和与人交往的快乐。希望今天的活动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和感悟,成为你们高中生活中记忆深刻的一部分。

为了使我们今天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口头约定:

1、在整个活动时间内,听从我们的安排,不做跟团体活动无关的事。

2、全身心地投入每一个活动,认真地体验和分享。

3、当我们或其中一位同学在发言时,要全身心地聆听。

现在请每个班的同学站好,男生一列女生一列,然后按照“

1、2;

1、2;

1、2....”的方式报数,请同学们记住自己所报的数字,每个班相同数字的同学为一组,分好后,请先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跟着我的口令,让我们的双手快速亲密接触十下。1、2、3、4……8、9、10,谢谢,我们把我们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和现场的每一位同学。你们有信心成为全场最优秀的小组吗?

一、找零钱(20分钟)

1、假设男生是1元钱的硬币,女生是5毛钱的硬币。(如女生多男生少,可假设男生为5毛钱,女生为1元钱)

2、每个小组的同学围成一个大圆圈,集体向右转,双手搭在前面一位同学的肩膀上,伴随着主持人的口令(今天上街去买菜,买了[1/2/3/4]斤XX菜)圆圈逆时针转动,当主持人报出菜名时,全班同学集体问“多少钱一斤?”

3、主持人随意报出一个菜价,所有同学要根据男生和女生的面值迅速抱成一组,小组的面值之和等于这个菜价。没有成功进组的同学可以邀请他先站在一旁:“没有成功进组的同学先在旁边等一下,等这个活动结束后,我们会让他们体验一个特别的游戏哦。”

4、更换菜名和菜价,重复进行4-5轮,让成员体验进入团队的归属感和无法进入团队的感受,主持人在最后一轮报出的菜价最好是能够使全班每个同学都能够顺利进入小组。

分享要点:“当你没有成功加入一个小组的时候,你的感受如何?”

引导方向:每个人都有归属的需要,希望大家勇敢地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同时也愉快地接纳别人。(这个环节注重同学分享)

三、信任背摔(35分钟)

背摔规则:上一轮游戏中没有成功加入的每一位学员依次从桌子上直身向后倒下,其他学员在背摔台下平伸双臂做保护(老师示范)。

【背摔意义:从对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靠理智及对同伴的信任战胜恐惧,切身体验什么是“充分信任、相互依赖”】

背摔材料:海绵垫8张、桌子4张 背摔概述:“信任摔背”源于心理拓展训练,它对学生的心理锻炼有很强烈的作用,尤其对责任感及增强同学间的信任等集体精神的培养非常有效,且此练习具有极限挑战性和趣味性,深受学生的欢迎。

每组接受惩罚的同学依次从一张桌子上直身向后倒下,其他学员在背摔台下平伸双臂做保护。从对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靠理智及对同伴的信任战胜恐惧,切身体验什么是“充分信任、相互依赖”。

信任背摔注意事项

1.要求大家把危险物品(眼镜、手表、手机、首饰等物品)统一管理,助理负责整理、收集。

2.讲解动作要领:

(1)背摔者:身体直立,双手平举,双臂交叉,内收两肘夹紧并紧靠胸前。

(2)保护者:(织网)同性别人员两两相对,右腿膝盖内侧相扣,抬头直腰,双臂放于对方肩上,掌心向上,一内一外,五指并拢,头往后仰,空出空间,全神凝注,时刻准备。

(3)口令:背摔者:“我是某某,我需要大家帮助”。

(4)保护者:“我们永远支持你”。

(5)背摔者:“我来了”。

(6)保护者:“来吧”。

5.准备完毕,第一位背摔者上台,把背摔者移至背摔台前端,指导老师一手扶住练习者手腕。

6.指导老师帮助背摔者调整心态,做好准备,并随时观察现场情况,安全操作,严格执行。

7.教师助理要协助操作,对台下不规范动作进行纠正,组织对每位成功者进行鼓励。

8.教师宣布完成情况。

注意事项:

1.要求保护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撒手。

2.随时提醒大家注意保护,纠正保护动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中止训练。

3.整个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护人员的动作是否正确,精力是否集中。如发现有人嬉笑打闹或有人还未做好准备好,不可让背摔队员进行操作。

4.不管被摔人员在任何情况下,向任何方向发生坠落,都要有人能够接住并保护。

5.尤其要注意保护背摔人员的头部和脚部;

6.项目进行中教师随时关注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好队员;7.当背摔人员长时间不敢背摔时,应具体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适措施。如果因为害怕自己倒下的姿势不标准,可以对其进行放松性调适,告诉其训练的主要目的不是倒下的姿势,而是体验被队友接住的感觉;如果是害怕队友无法接住自己,则可以对其进行安慰,并让大家给予鼓励;如果经调试长时间仍无法背摔时,可以带他到一边有海绵垫的地方由低难度至高难度逐渐进行脱敏训练,最终帮助其完成正常训练。

引导分享:

1.谈谈突破心理障碍瞬间的感受和挑战自我的意义。

2.当你躺在队友的怀抱中时有什么感觉?(有没有感觉彼此间的内心距离拉近了)

四、解开千千结(25分钟)

各组同学分别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以最舒适的的方式把手拉在一起,记住自己左手和右手分别拉的是哪只手。

1、记清楚之后,请大家在自己的圆圈范围内随意走动,主持人喊停的时候大家保持不动,并确保自己左右两边的人都已经不是原来的同学。

2、请大家站在原地不动半分钟之内迅速找到自己左手拉过的手和右手拉过的手,然后紧紧拉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不能松开,形成一个“千千结”。

3、请大家集中智慧交流沟通,通过钻、跨、转等方法把这个结打开,重新回到最开始站的那个圆圈,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在活动过程中松手。

4、当各组都顺利打开千千结后,可以将全班同学合并成一组,增加“结”的难度,重新进行游戏。因人数较多,此时搅乱结的方法可以是主持人拉着一位同学的手在整个圈中穿、跨、钻等,尽量使得结比较复杂。分享要点:“你们是如何把结打开的?”“你们为什么没有把结打开?”“在打开结的过程中有没有领导者,你起到了什么作用?”“游戏结束后你有什么感悟?”

引导方向:团体合作,有效的沟通,领导与服从……

篇3: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团体

一、情绪调节的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团体特点的不同。

每个团体都有自身的特点, 情绪调节的辅导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团体特点的基础上。在设计方案时, 要根据团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特点可从团体发展水平和团体成员的构成两个方面分析。

1.发展水平

在辅导的实践中, 辅导者接手的团体, 可能是新成立的, 也可能是已经完全发展成熟的。

(1) 新团体

在团体辅导开始之初, 新团体的组成有以下三种方式。

(1) 通过宣传手段, 由成员自愿报名参加, 无条件限制。这类团体的情绪共性特征不会太明显, 成员在报名意愿和参加目的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散性, 但他们基本都有改变和发展自身情绪状态的强烈愿望。班杜拉指出:“如果患者没有愿望, 心理治疗是不会有效果的。”本类团体的自愿性为辅导方案的设计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前提。

(2) 第二类团体是由组织者依据事先设定的特定的情绪辅导目标或根据自身调节情绪的特长, 招募一些符合条件的成员。这类团体在凸显成员自愿性的同时, 还具备某种共性的情绪特征或某种共同的情绪问题, 在情绪调节方式方面也有较高的相似。

(3) 第三类团体是自然形成的新团体, 辅导者受邀对其进行情绪调节的辅导。例如新入学的大学学生, 他们组成了一个班级, 环境、人群、饮食、语言等原因造成了他们一系列的情绪问题。这只是团体形成之初产生的短期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团体的自然成长, 会逐渐得到缓解。

(2) 已成熟的团体

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 接触到这样一类团体:团体已自然发展成熟, 但存在某种消极特性, 如大学高年级的一个班集体或公司的一个部门。对于团体辅导, 国内众多专家都认为是一个新组建的团体从产生成长到成熟的过程, 也就是说, 团体的成员要走的是从互相陌生到熟悉甚至相知的路线。显然, 已有的以团体的发展成长为终极目标的辅导理论和方案设计思想对成熟团体不适用。对这类团体进行情绪调节的辅导方案设计,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这是从生活中直接截取团体进行辅导, 团体内部的关系脉络已经建立, 很难轻易打通, 产生改变。

(2) 现实中的团体, 因为目标、利益等因素, 大家很难敞开心扉, 真诚地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3) 每个人对其他成员的情绪特点、情绪表达和调节方式都有较深的了解, 团体内已形成稳定的评判态度。

(4) 团体内每个成员都已经建立起符合本团体文化情绪表达和调节方式, 目前的状态可以被团体所接受。这些方式可能是发自内心的情绪的真实表现, 也可能是维持工作和谐局面的表面表现。

2.成员的构成

在设计方案时, 要考虑到成员的特性, 如性别、能力、社会角色等。一般而言, 不同的团体, 其方案设计重点也有差异。

(1) 团体成员由相同社会角色的人构成。如大学团体, 公司职员团体等, 设计活动时要根据这一背景角色相同的特点展开。要让活动方案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及认知程度保持一致, 否则在引起情绪的共鸣上会遇到困难。

(2) 团体内成员拥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背景。方案的设计可着重于彼此不同经历的分享上。在交流中表现出自己的情绪问题, 帮助解决别人的情绪问题。同时, 活动要尽可能地简洁易懂, 让不同层次的人都能迅速领会, 并让大家都参与活动。

(二) 辅导者的不同。

1.心理学专业学生

学生辅导者多为研究生或高年级的本科生, 他们对情绪理论和团体辅导的基本技术有一定的掌握, 但还不够熟练。他们对团体的辅导, 可能是独立进行的, 也可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团体成员几乎全部都是低年级的学生, 可能是招募而来, 也可能是根据学校的要求由学校组织的。他们对团体的辅导是停留在练习和初步尝试的水平上。在给他们设计辅导方案时应注意不要有太大的技术难度, 避免在活动过程中出现较大的突发事件。同时, 方案要轻松, 凸显其趣味性, 这样可使得成员对团体、对辅导者不致失去信心和兴趣, 保证辅导活动长期持续下去。

2.心理学老师

老师对本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总体情绪特点有较清晰的把握, 所以他们组织的团体心理辅导往往是在预定目标的指导下开展的。老师承担着主动组织活动,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职责。他们的预定目标反映了学生现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 所以在设计方案时, 需充分了解前述心理问题和老师的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要根据老师的特长和喜爱的辅导风格, 设计出让老师得心应手的方案, 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导者的功效。

二、设计情绪调节的方案时会遇到的困难

(一) 情绪调节理论的局限性。

1.笔者在研究中发现, 国内外大多数的情绪调节理论都是针对个人展开的, 所以它们强调的情绪特点的探究分析和具体辅导方法, 可真正用于团体辅导的很少。缺乏理论指导是设计情绪调节方案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目前在团体辅导中使用的较多的情绪治疗理论是理性情绪治疗 (rational-emotivetherapy, RET) ,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Elillis创立的。他强调RET的哲学基础之一是现象学的观点, 即当事人情绪和行为困扰的根源是主观的反映并理解现象所导致的。RET理论将认知的建设性改变作为情绪调节辅导的主体, 但笔者发现, 团体成员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的构建是在长期的成长中发展起来的, 且每个成员的认知存在很大差异, 短期内改变团体成员的认知显得非常困难。

2.对情绪的调节, 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如何评判调节的功效, 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和个人差异, 很难做到有的放矢。团体中的每个成员的情绪状态和情绪水平存在差异, 每个人对情绪的认知和情绪调节方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在群体中针对某一特定的情绪问题进行调节辅导, 操作性显然不高;同样, 将具体的情绪调节方法放在一个团体中来教, 也不具备可行性。

(二) 技能的迁移。

在辅导过程中, 方案设计者会遇到的另一个困难是, 成员建立起来的与人交往的技能和情绪调节的方式, 能否迁移到现实生活环境中去?新团体中, 辅导者竭尽全力营造出一种高度信任的交流环境, 给予不泄密的保障;成员与成员之间在团体之外彼此陌生, 不存在经济、利益等联系;社会赋予人的某些责任、义务和必须遵守的准则, 在团体中被屏蔽了。人们在生活中为保护自己、适应环境而建立起来的情绪表达原则和调节方式, 在团体中可以丢开, 敞开心扉, 做真实的自己。走出了这个团体, 回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时, 他们在团体中建立起来的与其他团体成员之间真诚互助、友善信任的态度, 能否也应用到生活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 具体的技能能否顺利转换迁移?

对成熟团体而言, 由于是直接截取实际中一个存在的团体进行辅导, 因此不存在较大的迁移困难, 但这对方案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活动, 往往必须打破其已有关系构成, 改善其内部关系。

三、对方案设计的几点建议

(一) 以树立合理的情绪调节理念为辅导目标。

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实现情绪的良性调节, 以树立团体中个体正确的情绪调节观念为切入点和最终目标, 展开情绪调节方案的设计和辅导活动的开展。笔者通过比较, 发现斯坦福大学GROSS教授的情绪调节理论对树立团体中个体的正确情绪调节观念有切实的指导作用。

(二) 设置实际生活场景, 保证技能的迁移。

在设计方案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交流及团体的成长, 而应从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场景出发, 多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冲突情境, 真正达到提高成员情绪素质与调节能力、树立正确情绪调节观念的目的。

(三) 针对不同的团体特点, 设计出与之相符的情绪调节方案。

1.新团体中各成员之间的情绪调节能力和日常的情绪状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些人是乐天派, 有些人易冲动, 脾气大, 有些人情绪冷漠, 对各类刺激不易产生反应。樊富珉教授指出, “不同背景不同问题的人在一起, 有利于了解不同人的心理行为, 差异越大, 复杂程度越高, 才有更充分的机会认识和改变自己”。笔者认为, 为引导成员培养正确的情绪调节观, 设计方案时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设计出的辅导方案在引导大家互相熟悉的过程中, 要能让他们对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调节方式有较为准确的认知。方案还要为他们提供彼此帮助、彼此支持、相互评判和相互建议的机会。通过交流, 了解他人的情绪特点和彼此不同的调节方式。

(2) 设定的情景活动, 应该是能够引起组员情绪反应冲突的活动。在参与中为本小组的集体利益, 组员必须合理地安排、表达自己的情绪, 协调与其他组员的情绪对立, 最终成功完成任务。在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中, 组员逐步达到接纳自我、理解他人、合理调节自身情绪和树立正确情绪调节观念的目的。

2.樊富珉教授还认为, “存在相同的问题, 可使参加者相互认同, 产生‘同病相怜、克病相助’的关系, 共同积极地投入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具有某种共性情绪问题的新团体, 辅导者可在预定目标的指导下针对团体的共性来设计方案。在活动中, 辅导者应注重观察团体成员情绪的表达, 看他们能否表达出自己经常出现的情绪, 能否接受这些情绪体验, 把对情绪调节的辅导放在活动后的交流、讨论中进行。

3.针对成熟团体的辅导活动, 往往必须打破其已有关系构成, 改善其内部关系。笔者认为在对成熟团体的设计方案时, 可先从最基本的层面出发, 通过团体发展历史的回顾, 勾起他们对彼此友善和感激的回忆, 建立起初步的信任感, 缩小日常相处中产生的隔阂;接着, 通过一些情景活动, 引导他们在团体中合适的表达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一些简短有趣的团队游戏, 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肯定自己、接纳他人、互助合作、付出牺牲的重要性, 有步骤地引导其树立合理的情绪调节观念。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篇4: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团体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教育;实践探索

进入大学以后,每一位大学生都是怀揣梦想,对未来充满着向往与期待,希望能够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然而,远离父母和家人后所面临的全新生活环境也极易导致诸多心理问题,既有对新环境的适应较慢,也有人际关系交往中的障碍,更有面对就业压力所带来的焦虑和困扰。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抑郁心理,对未来发展产生迷茫的情绪,甚至自暴自弃,不思进取,这也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展开积极探索。

一、团体辅导的内涵

团体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主要应用于团体情境下,具有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双重功效。以教育、职业辅导、社会交往或个体发展为标准进行划分,不同团体辅导也呈现出不同特征,具有各自不同的工作重心。总体来说,团体辅导强调对个体情感、思维和行动的综合考查,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成员间自由互动交流,鼓励成员自行决定对问题的目标定位和解决方案,无需进行深度重建人格,更加关注与个体毕业相关的自我潜能挖掘,具有发展性。在必要的情境下,团体辅导也会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共情手段,营造一种轻松、愉悦、信任的氛围环境,让个体通过倾听、交流和合作来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此,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反映”“澄清”“角色扮演”和“解析”,教师在此过程中多以辅助角色出现,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和合作,并能积极有效地付诸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二、应用团体辅导开展大学生心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1.团体辅导与知识讲解完美融合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也导致在广大学生当中流传着一句话:“毕业就是失业。”当然,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部分学生的激情与斗志,以更加激昂的精神状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也会给部分成绩较差、意志较弱的学生带来畏难情绪,甚至会被这种压力所击垮,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上课心不在焉。针对这一现状,很多大学辅导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充分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考虑将团队辅导引入大学心理课堂教学实践,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向学生灌输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实现对现有课堂教学知识的深度拓展,充塞并活化课堂知识,让学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积极传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正能量。当然,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也应与课堂知识教学相一致,结合后者来设定团体活动开始与结束的时间点,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2.团体辅导有助于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旺盛斗志与激情的群体,对各类活动的参与热情度高、积极性强,因而有别于传统教学实践的团体辅导活动在形式上也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与积极参与。团体辅导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对新环境的适应与体验,以及在团队活动中的协作交流,都有助于广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在与各类主体相关心理辅导活动中,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个体自身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更能帮助他人建立信任感,以团体辅导活动中的“信任背摔”为例,要想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合作伙伴的压力,就要我们建立彼此间的信任,要克服内心的恐惧,保持好自己的身体状态。再以“同舟共济”为例,每个人都要牢记团队的愿景与目标,在团队利益面前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当进入沼泽地的时候,也必须秉承“一个也不能放弃、一个也不能抛弃”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收获团队协作所带来的信任感与归属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3.有助于引导团队成员的自我探索

将团体辅导应用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在互动交流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辅助引导角色,学生才是开展团体辅导教学法的主人翁,才是活动的真正参与主体。课堂交流活动在形式上也多种多样,有集体之间的互动,也有个体之间的互动,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开放的互动交流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将生活、学习、情感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游戏的形式释放出来,得到身心上的缓解与放松,并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借鉴学习他人的长处,在自我探索中不断完善调整自己的认知,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主动、自主的行为习惯。

与传统的心理知识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团体辅导教学方式在形式上更为活跃,在寓意上更为新颖深刻,并能引起广大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与积极参与,本文在介绍团体辅导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其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积极功能,希望借此推进其在大学生心理教学实践中的更好应用。

参考文献:

[1]钱利清.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战线,2011(9):123.

[2]李明.“团体辅导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初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6):60-65.

[3]方金荣.浅析心理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的效果与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1(1):55-57.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篇5:中小学室外团体心理活动方案设计

1破冰与暖身:微笑握手

(1)请每位同学在30秒内尽可能多地去和其他成员握手打招呼,老师说结束时,立刻回到原位。

(2)分别请单位时间内握手次数较多的和握手次数较少的学生分享体验。(3)小结:同学们,也许心有一道门,与别人交往,很多时候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我们用微笑握手就可以打开一扇窗,与他人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正所谓“打开心窗,拥抱阳光!” 2 建立信任:同舟共济

(1)前后两个同学一组,每组一张报纸

(2)操作:小组成员将报纸铺在地上,代表汪洋大海中的一条船。两名成员必须同时站在船上,同生死共命运。成功完成任务后,可以将报纸面积减半,继续试验,完成后可将报纸面积再减半,再减半„递减直到游戏结束,(3)请各组成员派代表分享体验。

(4)小结:人生旅途我们共同走过,同学,朋友间只有相互扶持才能共度难关,平时有伤心事,有烦心事不要忘了身边的同学、朋友与老师,让我们同舟共济!3.共同努力:心有千千结

(1)左右5男5女组合成一组,每组10人,各组同时进行。各组同学手拉手围成圆圈,并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边分别拉的是谁。

(2)记住后,当听到老师说放手时,大家立刻放手,并离开自己的位置在小组圆圈的范围内走动,要求是走得越乱越好,再当听到老师说“停”时,大家都立住不动,迅速找到原来左、右手所牵的那两只手牵住。

(3)手牵住后,小组内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手链”。请大家在一定时间内将交错的“手链”解开,恢复到开始手拉手的大圆圈。解“手链”过程中,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如“跨、钻、套、转等,就是不能放开手。

(4)再把班级成员平均分成两组,依次整合围成两个大圆,按照之前的方法进行。最后还可以尝试一个班一个圈进行。(5)请成员分享体验

(6)小结:在生活与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结”,有人怀疑,有人动摇,有人绝望,有人放弃,但是,在一个集体中,如果有人指挥,有人配合,有人建议,那新的思路、新的希望,就会带来新的局面,心上千千结也能因此而解开。

4.依依惜别:快乐传传传

(1)每班男女生各两列(最后几个同学适当调整,两列人数相等),每个队员按顺序站好,第一名队员用鼻子吸住吸管吸传给第二个同学,(把吸管夹在嘴与鼻子之间注意尽量夹一少半的长度然后与另一个人脸对脸给他),期间不能用手接触吸管,只能用鼻子吸住吸管的姿势把吸管往下传,一个接一个,快乐传传传,直到传到最后一名队员为胜。

(2)活动结束,用时最短的队为胜利者,注意如果中途吸管掉下来,则要从第一个同学重新开始。

篇6: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团体

本章要点:

探索生命的意义、培养尊重生命的态度

翔珍爱每一个生命的价值,热爱生活

生命与死亡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通过生命教育心理辅导,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含义及意义,学会珍爱生命,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感悟人生。

班级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涉及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仰、感悟人生、珍爱生命等。

活动一:沧海一粟----树与人

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2.协助学生检视自已的生命历程。3.协助学生领悟人生命的可贵。

主题:生命存在的意义

活动目的:体验人生的短暂

活动内容:

1.参天大树。

2.树与人的对话。

3.分享时刻。

理论分析:生命教育在生理与身体层面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仆人生理与身体的成长和发展,增进身体的健康;并学习对物质适度的感受与期待,使个人得以减少对物质的沉迷,以使有限的人生不至于过度耗费在追逐仆人感官的享受与物欲的满足上,而能投注精力在心理层面的成长与发展上。以便发展出更具独特性与社会性的生命意义,提升个人的人生与生命的价值。

活动方式:绘画法

活动材料: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自然界中都有哪些种类的树?你喜欢哪种树?

二、分组:

按树的种类分组(杨树组、松树组、白桦树组、柳树组、苹果树组等)。

三、发展活动

(一)参天大树

每个同学画出自已喜欢的大树,想象它有多少岁,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饱受了多少世间沧桑,它都有哪些价值?自已和它相比,是怎样的感觉?

(二)树与人的对话

每个同学与自已画的树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并将对话写在树的下方。

(三)分享时刻

1.小组分享与讨论。

2.全班分享与讨论。

3.辅导教师结合大家的“作品”进行总结。

活动二:意外人生----盲人打棒球

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2.促使学生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

主题: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

活动目的:

1.体验眼盲者的不方便之处。

2.了解并珍惜自已的生命。

活动内容:

1.盲人打棒球。

2.自我竞赛。

3.分享时刻。

理论分析:在心理层面,生命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主要在于协助个人发展建立有效的人际与人群关系的技巧,以产生有意义的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以及发展积极正向的自我和自我认同。终极目标是协助个人寻求自我实现的生活。

活动方式:游戏活动法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全班同学坐在自已的座位上放松闭目一分钟,看看能听到几种声音。

引起动机

各位同学知道什么是盲人棒球吗?盲目人真能打棒球吗?他们一出生就双目失明,完全没有视觉概念,生活中平常走路都得靠手杖小心翼翼地走,连快速走路都不敢,怎么可能会跑甚至打棒球呢?(允许同学发言)

二、具体活动

(一)盲人打棒球

辅导教师说明:盲人打棒球与明眼人打棒球有所不同,他们用听觉来代替视觉,用的球也比一般棒球大,会发出“哔哔哔 ”的声音,投球手通常由明眼人担任,而且和打击手同一队,他们必须培养默契抽出好球,让视障球员根据声音判断方位。但是,一旦有人打击出去,在场任何一个人都会莫名感动,那是一种心灵上的快乐,很难形容。而我们今天不是要打棒球,而是要让大家来体会一下,眼睛看不到时内心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以及可能带来的不方便。

规则说明:

1.首先,将桌椅挪到一旁,中间尽量空出大空间。

2.每一组成一直排,每组8人共4组。

3.组员蒙上眼睛,走向前,同组的同学指挥被蒙眼睛者,经同级同学的指挥,拿到棒球后,便返回出发点,并将其放置水桶内。

4.然后,换下一位同学带上眼罩,往前拿取棒球,如此直到8人都做完为止。

5.教师示范。

(二)自我竞赛

进行小组自我竞赛的测验,测量各级合作完成的时间,原则上以组内团队合作为原则,不进行组对组的比赛。

每组进行组内会议,彼此沟通协调如何以最短的时间达到目标。

(三)分享时刻

1.你觉得盲人在生活上有何不方便?

2.如同盲人在生活上都有许多不便之处,你生命中也会遇到挫折,心里有何感受?该如何克服?

3.说说该如何珍惜自已,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四)辅导教师总结

生命过程中总会有波折,对盲人来说,看不到世界万物,存在着很多不便;对你们来说生命中肯定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你们是逃避还是去面对?同时,是不是更该珍惜周遭的亲朋好友呢?

活动三:万物之灵----生命线

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经验的意义。2.促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促进成员发展身、心、灵整合的健全人格。

主题:生命存在的意义

活动目的:了解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活动内容:

1.60年后的相聚。

2.生命线。

3.分享时刻。

理论分析:人类的生命具有三层意义,即生物层面的基本意义、社会层面的社会意义以及个体层面的独特意义。个体独特的生命意义则包括了其独特意义与社会意义。然而,人类为万物之灵,人类的大脑功能非其他动物所能及。也因此造就了人类的行为不尽然受到本能的约束,而有个人自由意志的选择性行为。这也是人类生命的最大价值所在。人类可以选择自已如何过一生,使生命的意义得以摆脱完全受制于本能。

活动目标:通过自已的生命线,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已的人生轨迹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反思管理局的目标和追求,并最终提升自已的生命价值。

活动方式:绘画法

活动材料: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60年后的相聚

预测60年以后大家相聚的情景。

二、生命线

操作:在纸上画一条线,在右侧标出箭头,这一条线代表你的生命线,起点代表你出生的时候,在终点写出你的预测死亡年龄。然后找出自已现在所处的位置。加快过去发生在你生活中的事情,并将它们按时间顺序在生命线上列出来,根据感受,愉快的可以放线条上方,不愉快的可以放在线条下方;然后再想象未来想要做的事情及可能发生的事情,仍然按可能愉快或不愉快放在线条的上下方,然后仔细看看你的生命线,它就是你的心灵地图。

三、分享时刻

1.面对生命线你想到了什么?

2.它们给了你什么启示?

活动四:珍爱生命----生命玻璃杯

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表露自已的烦恼,互相分担与关爱。2.辅导学生注意呵护自已的生命,使其坚强。

主题:珍视生命存在的意义

活动目的: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活动内容:

1.生命玻璃杯。

2.生命之河。

3.小帮手,大挑战。

一、生命玻璃杯。

辅导教师指导语:“生命犹如玻璃杯,精心呵护不易碎;生命犹如玻璃杯,能盛蜜水和泪水;生命犹如玻璃杯,透明如水有言以对。那静悄悄的玻璃杯,可盛满我们的心扉,启迪我们勇敢地把生活面对。”

全班每个同学画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里面写上自已的烦恼,即一滴泪水,不署名。(背景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

二、生命之河

1.所有的玻璃杯收上来。

2.玻璃杯“大洗牌”,然后发下去,每个人得到一张别人的玻璃杯,认真做答。

3.以邻座为单位,分享并解答每个玻璃杯的烦恼。

三、小挑战,大帮手

1.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上台,介绍本组得到的玻璃杯中的烦恼及解决方法。

2.针对普遍烦恼,其他组的同学再说出他们的解决方法,体现小挑战,大帮手的用意。

活动五:和谐宇宙----外星人看地球

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2.辅导学生尊重自已和他人,关注社会。

主题: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保护地球保护人类,保护生命

活动目的:1.发展尊重他人、关怀社会、增进团队合作。

2.促进国际了解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理论分析:环境教育理论认为:就时空而言,从责令的环境保护延伸到关切我们下一代的生活环境,进而追求永续的发展;对自然的价值观则由人类中心的利我想法,转化为欣赏自然,接受万物存在本身的价值。

在心理层面的生命教育,主要目标与任务便是促进个人人生观的建立与不断的提升,减少现代人虚无感的产生。这个过程必须经由协助个人发现自我生命存在的意义为起点,而以领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意义为终极点。所谓领悟人与自然或宇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领悟天人合一的道理。

活动方式:游戏讨论法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今天你要买张通向哪个星球的宇宙飞船票?

二、分组:按星球分组(水星组、木星组、火星组、金星组、土星组等)

三、发展活动

1.各小组起组名(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发现地球上存在哪些问题,列举出来。

3.讨论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地球上存在的问题。

4.全班分享。

5.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将组名写在黑板上,看看哪个组名新颖、有创意。

6.每个小组派另一名代表上台介绍本组的情况。

7.即兴发言。

四、辅导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感受和谐地球。

活动六:电影欣赏----《荒岛余生》、分享、讨论

活动目标:1.借助影片内容引发新生思考。2.观后共同分享感受和心得。

篇7:团体心理活动方案(模版)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协助成员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志愿式、发展性团体。

【团体对象】

高一及以上年级的学生,男女生数量要求基本平衡。

【团体人数】

12~16人,为便于分组活动,团体人数最好为偶数。设团体领导者和团体协助领导者各一名。

【时间频率及次数】

共6次,每周1次,每次90分钟。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为参加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了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互相支持,集思广益,特别适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团体心理辅导结合一定的心理训练和辅导,对于提升人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三次团体

单元名称:沟通从倾听开始

单元目标:协助成员掌握倾听的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

活动准备:

一些画有简单线条的图片(见图

1、图2)、纸每人2张、笔每人1支、小纸箱1个、抄写好沟通练习的大白纸1张(详见“

(四)沟通练习”部分)

活动程序:

(一)“我说你画”暖身游戏(10分钟)

1.活动过程

团体成员自由组合。形成若干个两人小组,领导者给每组中的一名成员出示图1,并确保另一名成员无法看到。然后请前者向后者描述图片的内容,后者根据前者的描述画出该图片。要求在描述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言语表达。不能用手比画。比比看哪一组画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每组中的两个成员交换角色,领导者出示图2,重复上述游戏。

2.领导者点评 人际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时候你所表达的并不一定就是别人所理解的,你所听到的未必就是别人想表达的。沟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双方要不断反馈、调节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二)“倾听的技巧”(20分钟)

1.分小组进行讨论“可以运用哪些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来表达你在认真倾听”,然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2.领导者总结

(1)倾听的言语技巧,如避免沉默不语;变换回答的方式,不要总是回答“嗯、嗯、嗯”,“对、对、对”等;适当地插入提问,或要求对方进一步补充说明,表达对对方所说内容的兴趣;指出共同的经历和感受;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表达对对方所说内容的理解等。

(2)倾听的非言语技巧,如身体面向对方,并适当地前倾,使对方感觉你在洗耳恭听;保持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所说的话感兴趣;停下手中正在做的事;面部表情随对方所说内容而发生变化;利用积极的面部表情和头部运动,如微笑、点头、扬眉等;避免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持开放的姿势,表达对对方话题的接纳态度等。

(三)“秘密红帐”(25分钟)

1.请每位成员观察团体中其他成员的良好倾听行为,并把它们写在纸条上,放人小纸箱内。要求:

(1)只允许记好的行为,不准记不好的表现。

(2)写清楚被赞扬的成员的姓名。

(3)允许记录多个成员的良好倾听行为,只要你认为某个成员在倾听的某个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把它写下来。2.领导者当众宣读纸条的内容,以激励每位成员在今后的团体中自觉练习倾听技巧。

(四)沟通练习(30分钟)

1.请每位成员谈谈。当你的朋友向你倾诉他的烦恼时,一般而言你会作何反应?并简要说明你作出这样选择的理由。

(1)朋友向你倾诉:“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我又没考好。我不敢告诉父母,为了供我上学他们拼命地赚钱,已经很辛苦了。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每天早晨起来,我都鼓励自己要努力地学习,但是感觉压力很大,要考上重点好难呀!”

你会如何回答? A.你要想开一点,面包会有的,只要努力一定能考上的。

B.你不用太悲观,这次好多人都没考好。

C.你应该告诉你的父母,他们也许能帮你,和你一起想办法。

D.你不敢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你。可是你的压力也非常大,不知道自己一个人是否扛得过去。

(2)朋友向你倾诉:“我最近倒霉透了,谈了两年多的女朋友居然把我给甩了。哎,我真想一死了之!”

你会如何回答? A你怎么这么想,一次失恋就成这个样子,也太没出息了。

B.哎,是挺倒霉的。你再想想有没有什么跟她和好的办法? C.我比你更倒霉呢,我都被人家甩过两次啦。

D.不用这么难过,俗话说得好,天涯何处无芳草,改天我帮你介绍一个更好的。E.谈了两年的女朋友居然和你分手了,你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觉得活着没意思了。

2.领导者点评

人际沟通的关键在于让你的朋友感觉到,你是在认真地听他说话,而且理解了他的意思。理解了他的心情。以上两个案例的几个答案中。只有最后一个反应最为恰当,但很少人会选它。因为它只是用自己的话把别人所说的内容简要地翻译了一遍(这种沟通方法被称为“意译法”),似乎是在说废话。很多人都有好为人师的倾向,误以为朋友向自己倾诉就是需要自己帮他出主意,因此在沟通中急于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别人的感受,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提出劝告。事实上只有倾诉者才最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才能为自己的行为作选择。他通过倾诉,希望寻求的只不过是一种关心、理解和心理支持。而意译法恰好可以满足对方的这种心理需求。因此,把对方所说的意思简要地反馈给对方,就是最简单但是又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小窍门。

(五)小结(5分钟)

1.领导者小结倾听的言语和非言语技巧,并鼓励成员在团体中和团体外的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技巧。

2.预告下一期团体的内容。

第四次团体

单元名称:人缘来自好性格

单元目标:

1.协助成员认识在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人格特质。

2.协助成员检视自身的人格特质,发展受人欢迎的特质,克服不良特质。

3.进一步增强团体的凝聚力。活动准备:

纸每人1张、笔每人1支、用于记录“魅力指数”的记号笔1支(详见“

(二)魅力测试站”部分)

活动程序:

(一)“坐地起身”暖身游戏(10分钟)

1.将成员随机分成两组,确保两组的人数以及男女生的比例差不多。

2.每组先派出两名成员,背靠背、臀部贴地、双臂相互交叉地坐在地上。当领导者发出“开始”的指令时,两人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要求在站起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也不能触碰地面。如果成功站起,则该小组继续增加一人,三人一起手挽手地坐地起身。如果失败则重新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方可再增加一人。如此类推,小组成员全部成功地一起坐地起身者为胜方。

3.在游戏过程中,领导者负责发出“开始”的指令,并监督各小组不要犯规。

(二)“魅力测试站”(50分钟)

1.领导者描述情景:你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里你结识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有真诚的、善解人意的、乐于助人的、体贴的、热情的、善良的、活泼开朗的、风趣幽默的、聪明能干的、自信的、心胸宽阔的、脾气古怪的、不友好的、饶舌的、自私自利的、自负傲慢的、虚伪的、恶毒的、不可信任的、性情暴躁的、孤僻的、冷漠的、固执的、心胸狭隘的,等等。

2.组织成员进行讨论:你最不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最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并简要地说明理由。请每位成员在心底对自己作一个评判(不需要说出来),你认为自己最类似于以上哪两种人?优缺点各选一个。然后仔细倾听其他成员对此的评价,从而了解自己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3.领导者根据成员的发言,记录下每种性格的魅力指数。最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喜欢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反之,最不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讨厌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所有成员发言完后,计算每种性格的总分,得出该性格的人际魅力指数。

4.组织成员进行分组讨论“如何培养最受欢迎的三种性格”,以及„如何克服最不受欢迎的三种性格”。

(三)“人际财富”(25分钟)

1.给每个成员分发一张白纸,一只笔。然后请成员跟着领导者的指导语和示范,绘制自己的人际财富图。

(1)首先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实心圆点代表自己。

(2)然后以这个实心圆点为中心,画三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代表三种人际财富或者人际圈。同心圆内任意一点到中心的距离表示心理距离。将亲朋好友的名字写在图上,名字越靠近中心圆点,表明他与你的关系越亲密。

(3)写在最小同心圆内的属于你的“一级人际财富”。你们彼此相爱。你愿意让对方走进自己心灵的最深处。分享你内心的秘密、痛苦和快乐。这样的人际财富不多,却是你最大的心灵慰籍,也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力量。

(4)写在第二大同心圆内的是你的“二级人际财富”。你们彼此关心,时常聚在一起聊天戏耍,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努力奋斗。虽然你们之间有些秘密是无法分享的,但这类朋友让你时常感到人生的温馨。

(5)写在最大一个同心圆内的属于你的“三级人际财富”。这些朋友,可以是平时见面打个招呼,但是需要帮助时也愿意尽力帮忙的朋友;可以是曾经比较亲密但渐渐疏远,却仍然在你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朋友;也可以是平时难得见面,却不会忘记在逢年过节问候一声的朋友。(6)同心圆外的空白处代表你的“潜在人际财富”。尽量搜索你的记忆系统,把那些虽然比较疏远但仍属于你的人际财富的人的名字写下来。

2.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分享

一般而言,一个成年人需要与大约120人维持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其中包括2∞50人心理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如果人际关系过疏或过密,都容易引发个体的心理问题,或孤独无助,或自我迷失。你的人际关系现状如何?是否合适?你认为是自己身上什么性格品质给你带来了好人缘?或者如果你的人缘不太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试着一边整理自己的人际财富,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比如是否因一时愤怒的情绪而失去了曾经的知己;是否因太自我中心忽略他人的感受而被周围的朋友渐渐疏远),找出自己需要继续发扬和改进的地方。

(四)小结(5分钟)

1.领导者鼓励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馈,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积极发展受欢迎的性格特点。

2.预告下次团体的内容。

第五次团体

单元名称:解开人际千千结

单元目标:

1.协助成员改变对人际冲突的消极看法。

2.协助成员掌握建设性解决人际冲突的基本技巧。活动准备:秒表1个

活动程序:

(一)“电波传递”暖身游戏(10分钟)

1.让所有成员手拉手站成一圈。任选某一成员(如A)作为“电波”传递的起点。当领导者说“开始”时,A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向相邻的同伴传递“电波”(即一个信号,如轻捏一下相邻同伴的手)。当每位成员收到“电波”后要用最快的速度传递给下一位成员。如此类推,直到“电波”回到起点,即A处。当A收到电波时,大喊“收到”。

2.领导者在一旁负责发出“开始”的指令,并用秒表记录下每次“电波”传递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即从领导者喊“开始”到A喊“收到”之间所用的时间。公布每次的结果,然后鼓励大家再来一次,希望下一次能传递得更快一些。

3.当所有成员都熟悉操作之后,领导者要求变更“电波”传递的方向,如由原来的沿顺时针方向传递变为沿逆时针方向传递。当“电波”沿着新方向被传递几次之后,再一次加大传递的难度,如要求队员们闭上眼睛或是背向圆心站立。

4.在游戏快要结束的时候,为了使游戏更加有趣,悄悄告诉A同时向两个方向传递“电波”,而且不要声张,看看这样会带来什么有趣的效果。

(二)“解开千千结”(45分钟)

1.活动过程

(1)所有成员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圈,然后举起右手,抓住对面另一成员的手,再举起左手,抓住另一个人的手。但是不能抓自己身边成员的手,也不能两只手抓一个成员的两只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结”。

(2)然后要求成员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个“结”解开。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尝试了半个小时“结”都没有被解开,领导者可以允许某两只相邻的手断开一次,但必须马上封闭。

2.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分组讨论:(1)一开始面对这个复杂的“结”的时候,感觉是怎样的?在解开了一点以后,你的想法是否发生了变化?(2)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与周围的朋友结下了这样的“结”?有些“结”可能是看得见的。也可能是看不见的,比如你总是看某个同学不顺眼。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以何种心态来面对人际交往中的这些“结”的?(3)通过解开这个“结”,你觉得成员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朋友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是否只有消极的影响?(4)当努力了很久“结”都没有被解开时,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想到放弃了吗?在现实生活中,当你与某个同学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或者冷战了很久都没有和好的迹象时,容易产生什么念头?(5)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开这个“结”?联系现实生活,这对你解决人际矛盾有何启示?

(三)人际矛盾AB剧(30分钟)

1.根据成员在分享“解开千千结”活动体验时谈到的人际矛盾问题,选取其中最具普遍性的情境,请两三位成员来表演。比如室友很懒,每次值日都不打扫卫生,引起了全寝室同学的不满;好朋友向你借作业抄,你不想借,但又碍于情面;同学未经你的同意就翻看了你的日记。

2.其他成员则分小组讨论解决这个人际矛盾的方法,并用小品的形式把它表演出来。

3.所有成员一起来讨论以上各种解决方案的可取之处和不合理之处。

(四)小结(5分钟)

篇8: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团体

良好积极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存在着诸多人际交往问题,如宿舍矛盾、异性交往问题、人际交往技巧欠缺等。有关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80%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有关,可见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所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刻不容缓1。团体心理辅导克服了个体咨询耗时多、受众面窄、解决问题单一等弱点,作为助人的一种普遍且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方式,有效率高、感染力强、效果容易巩固等优势,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通过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辅导目标

通过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会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学会主动交往,学会沟通,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另一方面使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缺点,悦纳自我,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发挥个人的潜能,健康快乐的生活。

三、辅导对象

大学生,特别是有人际困惑的大学生。

四、辅导材料

“寻人信息卡”、笔,背景音乐等。

五、辅导过程

(一)预热阶段

通过“滚雪球”的活动让团体成员打破陌生,相互认识,为团体辅导打造良好的团队气氛。

首先,每人先想一句介绍自己的话,包括姓名、来自哪里、性格特点以及爱好。比如,第一个人说:“我是来自驻马店的、性格比较内向的、喜欢读书的周蕾。”那么第二个人就说“我是来自驻马店的、性格比较内向的、喜欢读书的周蕾———旁边的来自漯河的、性格比较矛盾的、喜欢打篮球的李玮。”第三个人需要说:“我是来自驻马店的、性格比较内向的、喜欢读书的周蕾———旁边的来自漯河的、性格比较矛盾的、喜欢打篮球的李玮———旁边的来自郑州的、性格比较善良的、喜欢小动物的贾晓燕。”以此类推。全组人都需要集中注意力,相互提醒,在多次重复中不知不觉记住他人的信息。

(二)主题活动阶段

1. 寻人行动

(1)活动目的:通过寻人行动让学生学习主动交往;学生在交往中介绍自己、了解他人,发现共同的兴趣爱好。

(2)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5分钟。

(3)活动道具:“寻人信息卡”、笔。

(4)活动程序

第一步:“寻人行动”要求学生根据“寻人信息卡”上的信息,在10分钟内找到具有该特征的人简单交流后签名。

第二步:大家交流“寻人信息卡”,看看谁的签名最多。主持人邀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如签名最多的和某一特征签名最少的。

第三步:交流完毕后,主持人在全班梳理信息,请具有同一特征的人站立一排相互介绍与交流。

2. 了解你我他

(1)活动导入:对于我们繁忙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大家是否疏忽了对自己和他人静心地去认识?是否忘却了寻找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如果是,那我们就失去太多了,生活中能够经常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会促进我们更好地完善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长,下面的活动,将会给大家机会去寻找这笔成长财富。

(2)活动内容与规则。第一步:活动分小组进行,围圈而坐,学生依次坐在中间,由四周的学生分别说出他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对他的“第一印象”和“现在对他的认识”分别是什么?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对他的友情提示有哪些?第二步:所有学生表述完后,该学生要说出自己的感受。第三步:轮换下一位学生坐到中央。

(3)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当别人赞美你时,你的感觉如何?你赞美别人时,通常赞美哪些地方?你能给所有的人不同的赞美吗?你在赞美别人时,感到自然吗?为什么会这样?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三)尾声阶段

通过“快乐大转盘”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被别人用不同方式对待时的内心体会,从而掌握对待他人的正确方式。

1. 全班同学在团体辅导室内四处分散站立。

2. 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仰头面朝天花板,面无表情地随意走动,遇人则马上避开。

3. 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低头面朝自己的脚尖,面无表情地随意走动,遇人则马上避开。

4. 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保持正常平视状态,面无表情地随意走动,遇人则马上避开。

5. 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在团体辅导室随意走动,面带微笑,遇人握手。

6. 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在团体辅导室随意走动,面带微笑,遇人握手,并在心中说“我欣赏你”。

7. 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在团体辅导室随意走动,面带微笑,遇人握手,并于口中说“你很棒”。

8. 集体分享不同待人方式的不同感受。

9. 教师总结:友善待人,他人才能友善对待自己。

六、辅导反思

团体心理活动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本辅导方案设计适用于由共同目的性———改善人际关系而组成的陌生团体或某些固定团体的初始阶段,此时团队成员相互比较陌生,个体对他人的开放程度和接纳程度较低,成员间的互动性较少,通过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营造出比较轻松愉快的团体氛围,缓和团体成员间的陌生感,增进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信任感的建立,使个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放自己,接纳他人,形成更和谐的人际关系2。

参考文献

[1]仝丽花,郑晓边.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8).

上一篇:各种姿势跑教案下一篇:小朋友狗年新春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