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的菩提有感

2024-05-05

读心的菩提有感(精选10篇)

篇1:读心的菩提有感

读《心的菩提》有感

一本好书,应该如一池澈水,静人心弦;

一本好书,应该如一壶清茗,沁人心脾;

一本好书,不应仅仅为读者呈现一场视觉盛宴,更应该引领读者走进作者所呈现的世界,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全身心的投入到每一个情景中去,用心聆听作者的心灵感悟;一本好书,应该让读者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发现藏匿在身边的每一个小幸福,勇敢鞭挞生活中的不公与邪恶。

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不同于其他作者的一些作品,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选美的词藻,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菩提”本是佛家语,整本书都充满了佛家的禅味。这本书就像一条静远流深的的小溪,就像一面映照着人世的镜子,字里行间透露着清雅和娓娓道来的散淡以及那种充满禅意的心境,含蓄内敛的语句,平淡而隽永。

第一次接触林清玄的散文,是在高考模拟卷中以原文阅读的形式出现,当时,就被文章清净淡泊的意境所吸引,发现原来喧嚣繁华的写作界,还有这样一个安静参禅,淡泊名利之人,还有这样一颗柔软慈悲的心,还有这样一种如雨露般滋润人心的文字。

《心的菩提》讲了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比如说僧鞋的六个破洞是要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低头是虔诚有礼,看得破是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要看破色香味触法六尘,以及残破六道轮回,堪破贪喷痴慢疑邪见六大烦恼,甚至也要看破人生的短暂,人身的渺小。简易浅显的表达,很好的道出了佛中的智慧,从新颖的角度引导人们的思维。

书中还有这样一篇描写化妆的文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先天条件无法改变,化妆变成了女性渴望改变长相的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选择。文中这样禅师化妆,“化妆有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师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这是此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文字,简单的三句话阐释了化妆的三种境界,阐释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改变表相最好的办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而是要从内在改革,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是更需要精神和生命的化妆,用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学会接近

自然,让自己青春永驻,让自己的心灵敏锐而清净,用自信作为最好的化妆品,将自己妆点为最美丽的人。《云水》一文说及云水僧,名为云水,意一为这僧人如行云流水,自在无碍。二为他们如云在天,自然地生活着。它呈显了一个人从心灵到生活无可比拟的自由与高洁。云水本身就有禅的本质:自由自在、单纯朴素、流动无滞。它们的生活简单朴素,接近了最真实的生命。他们从容面对生活,行云流水的心灵世界都是我们现代人急切需要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们明了我们除了一个叫“身体”的东西,还有一个叫做“心”的东西存在。

林清玄的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清雅和娓娓道来的散淡以及那种充满禅意的心境,最让我感动的是《柔软心》,“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富有禅意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颗细腻的柔软心。告诉我们,拥有一颗柔软心是何其重要。若人世间颗颗皆为如此水晶般的心灵,去宽容,去爱护彼此,和平于整个世界不再可望而不可即。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叶子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地相见。

看完此书,我闭眼深思,顿悟。正因为一直保持着一颗参禅悟道的虔诚心境,林清玄才能写出这些充满哲理,干净励志的文字。正如佛家称“佛在心中”,心中充满阳光,眼里看到的便全是阳光,心中有佛,书中自有佛。紧张的学习之余,潜下心来,读读林清玄的散文,品品这优美淡静的文字,为繁杂的心灵找一处安静的栖息地,在如水的文字中,使心灵得到净化,在睿智的表达中,找寻心底的知音。

好书,或即如此。

篇2:读心的菩提有感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第一次接触林清玄,是在《读者》上看到一篇王家俊著的《清而不玄林清玄》。清,说的是林清玄的文章清新淡雅;玄,则是说他的文章平白易懂,从不故弄玄虚。从此,林清玄这三个字便印在我的脑海里。看他的书,轻松自然,不惊意间,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感动,走进林清玄,书如其人,随和、亲切,无拘无束。时时读一下他的散文,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安静的处所。

《心的菩提》是他写作生涯处于“镜花水月”的时期。作品清净淡泊,语句含蓄内敛,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世,不断地观照、感悟,不断丰富自我。“菩提”本是佛家语。整本书都充满了佛家的禅味。而正是作家林清玄先生一直保持着一份参禅悟道的虔诚心境,才能写出这些充满哲理,干净励志的文字吧。

苏轼有一首诗:

斜风细雨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高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说的是他和几位友人在小寒的冬日欢聚。清酒,乳花,高笋,吃得极其简单,却是“人间清欢”,滋味无穷。大诗人满腹才气,若只是在官场中摸爬滚打而不懂得经常品味一下如此“清欢”,恐怕也没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在后世流传了。

生活难免媚俗,也许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的心地保留一片净土。在现实的污浊嘈杂中待太久,灵魂沾满灰尘,即使外表活得再光鲜,心总是很累的。懂得在身心疲惫时找寻一份“河的感觉”,才不至于在环境中恐惧和迷失,才能活得从容、满足、快乐!

《清欢》一文中说到“人间有味是清欢”。什么是清欢?清欢是清淡的欢愉,是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文中说到第一流的人物,是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是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现代人没有也不会寻找清欢的滋味,而是一直在羡慕那种烟酒共舞的日子,只看到了他们的潇洒,却无法冷静地感觉到浮华背后的空虚。于是,一直活在别人的光环下,不去寻找心灵的智慧,无法体会生命清明的滋味。以浊为欢,以清为苦,是现代人的生活写照。细细品味《清欢》,是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管世间繁华怎么演绎,固守心灵的一块净土,才能永久地面对人生。

《猫头鹰人》说的一是个卖猫头鹰人的长相变化,由一个普通的人变成了猫头鹰相。其实,他的样子没有改变,只是作者的观照改变而已。是卖鹰者的习气与生活濡染改变了他的神色和气质。都说相由心生,一个人的职业、习气、心念和环境都会塑造一个人的长相和表情。经常听人说起:一看你就知道你是老师。我不知道这里面包含着多少意思,是老师的职业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长相”吗?那么,这个“长相”是不是受孩子和社会认可?照照镜子吧,我们拥有一张怎样的脸和一副怎样的表情。

我们渴望年轻,渴望美丽,渴望青春永驻。于是,想到了另一文《生命的化妆》。化妆一直是我们渴望改变长相的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选择。文中说化妆有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于是,让我们有了更深的感悟,表相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而是要从内在里改革。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生命的化妆,用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学会接近自然,让自己的心灵时常敏感着,清静着,方能让自己呈现给世人一个平和的表相,一个自然的表相。

《云水》一文说及云水僧,名为云水,意一为这游方行脚的`僧人如行云流水,自在无碍。二为他们如云在天,如水在瓶,自然地生活着。“云水”的意象竟如此有意思,它呈显了一个人从心灵到生活无可比拟的自由与高洁。云水本身就有禅的本质:自由自在、单纯朴素、身心调柔、流动无滞。它们的生活简单朴素,接近了最真实的生命。他们从容面对生活,行云流水的心灵世界都是我们现代人急切需要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们明了我们除了一个叫“身体”的东西,还有一个叫做“心”的东西存在。云和水才是心的实相,身体只不过是云的影子和水的浮沤。

身为人师,除了让自己拥有云水的心灵空间外,更主要是怎样让孩子们也拥有一个如云水的空间,明了自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唯有让孩子们面对学习从容了,自由了,无碍了,他们就会发挥自己最好的潜力,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学习和生活。

最让我感动的是《柔软心》,“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作为人师,拥有一颗柔软心是何其重要。我们要用这样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一颗颗水晶般的心灵,去宽容,去爱护。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摹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地相见。

篇3:读心的菩提有感

关键词:《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心传录》,下士道,人生无常

《菩提道次第心传录》这本书从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部分来论述了《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核心佛学思想。本文将对比《菩提道次第广论》就下士道当中人生无常这一部分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宗喀巴言:“殊胜下士者, 是于现实不以为重, 希求后世善趣圆满, 以集能往善趣因故”[1] (P42) , 即是对于具有下士根器的人以佛教的三善趣:天、人、阿修罗和三恶趣:地狱、畜生、饿鬼的划分来引导人们逐步提升和调整自己的人生境界和生活态度。

一、人死的必然性

每一个人从一开始出生就会注定会走向死亡。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自然定律。当然每一个人都不希望死, 可是每一个人最终都逃脱不了这个普遍的规律。兰仁巴大师以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为蓝本就人生无常这个问题提炼出了三条规律并且为每一条规律引经据典作以证明。

第一条规律:死亡必定来临。兰仁巴大师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任何一种办法可以改变这一条。这个论点兰仁巴大师用四个论据作以支持。

(一) 众生无论生在任何地方都避免不了死亡。

在此, 兰仁巴大师举了《无常集》 (诸阿罗汉所集经中关于无常方面的典籍) 中的一段话:“没有任何一地方, 可以避免死亡来, 天上也无海中无, 山林之中也无有”。这段话有力的佐证了死亡是没有区域之分。

(二) 众生无论生在任何时代都会死亡。

在此, 兰仁巴大师同样举了《无常集》中的一段话来证明死亡不受时间限制。前两条从时和空两方面来论述了死亡的必然性。

(三) 无论何种生命形式都免不了死亡。

(四) 没有不死的任何办法。

总之这四个理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死亡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

第二条规律:寿命时刻在减少, 没有丝毫增加的道理。

对此, 兰仁巴大师引了《入菩萨行论》中的一段话来说明“浊世的寿命极短暂, 一部分已经失去, 所剩也已不多”[2] (P93) 的道理。

第三条规律:有生之年也没有修法宽余时间的道理。

以上的内容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则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如《菩提道次第广论》第三卷中所说:“谓任受生何等之身, 定皆有死, 《无常集》云:‘若佛若独觉, 若诸佛声闻, 尚须舍此身, 何况诸庸夫。’任住何境, 其死定至者, 即彼中云:‘住于何处死不入, 如是方所定非有, 空中非有海中无, 亦非可住诸山间’”[1] (P45) 。

二、人死的未知性

观想人生无常的第二条本质规律就是“死无定数”。既然我们一定会死, 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死呢?兰仁巴大师认为这就没有一个固定和准确的规律可循了。

第一部分兰仁巴大师阐述了众生死无定数的原因。这一部分兰仁巴大师提出了死无定数的三大理由。第一个理由是:南瞻部洲 (地球) 的生命的寿命长短没有定数, 尤其是浊世的生命的寿命长短不定, 死无定期。佛教认为我们住的这个地方叫南赡部洲, 南赡部洲众生的寿量没有一定。第二个理由是:众生死因多而生因少。这就是说死无定数的第二个理由是导致我们死亡的时间太多了, 相反促使我们生的原因太少了。即我们死亡的速度总是比生的生命的速度快很多, 然而毁灭一个生命太容易了, 可以是刹那间。所以说我们的生命太脆弱太不堪一击了。兰仁巴在这本书中也同样说道:“损害生命的内因疾病种类有404种, 外因有魔障8000种。延年益寿的条件只有药物等少量东西, 而且药物等延年益寿的东西也往往会变成致死的原因, 归根结底没有一样不是致死的因缘”[2] (P96) 。第三个理由是:生命的本身是脆弱的, 脆弱的就如水泡一样, 它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坚固, 因此兰仁巴大师认为我们每天都是和死忘擦身而过的。

第二部分列举了死无定数的三种比喻, 这三个比喻都非常形象的说明了世间各种生命在死亡面前的脆弱和平等。这本书中举了油灯的例子, 分了三个层次来说。第一个是油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熄灭即油尽灯枯。第二个是油灯因为外部的原因而熄灭比如风。第三个是从时间这个角度来讲的——油灯里面的油还剩多少不定, 而风什么时候吹来更是个未知数, 所以油灯什么时候熄灭是无法判断的, 这里借油灯来说明我们呢的生命是何其脆弱, 我们的寿命是何其短暂。就像龙树大师所说的:“生命害多无常还不如, 水上吹起水泡易破灭, 出入呼吸之间含生死, 睡后能在醒来是奇迹”[2] (P98) 。

三、死亡来临时除了佛法没有任何东西能帮的上忙

正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说:“思惟死时除法而外, 余皆无益之三者”[1] (P49) 。既然一定要死, 而且今天就要死并且死了以后所有的东西对于自己来说什么都用不上。那么只有一样东西有用即佛法。兰仁巴大师在探讨这个问题是分出了三个理由和一个结论。

第一个理由是:死亡来临时钱财帮不了忙。第二个理由是:死亡来临时亲人朋友帮不了任何忙。第三个理由是:死亡来临时自己的身体也帮不了忙。

所以基于以上三个理由, 兰仁巴大师认为我们除了一心一意的学佛修行之外没有别的任何出路。

总之, 通过以上探讨, 兰仁巴大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死亡的奥秘, 让我们了解到无论是生命的开始还是生命的结束都是人生必经的阶段, 是两种不同的生命形式并且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来接受这完全不同的两种生命形式。

参考文献

[1]宗喀巴著, 法尊译注:《菩提道次第广论》[M].青海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2]兰仁巴大师著, 多识译:《菩提道次第心传录》[M].甘肃民族出版社:2005.12月.

[3]日常法师译:《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M].台北:佛教书局出版社.

[4]蔡巴.贡噶多吉著, 陈庆英、周润年译.《红史》[M].拉萨西藏人出版社1986年.

篇4:善读心的女子

21年前,28岁的梁晓声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最年轻的编辑。这可是一个对爱情抱有浪漫幻想的年龄。在他看来,能做他妻子的人一定是在某种“缘”中结识的,就像许多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然而,4年过去了,却没有“缘”来成全他的爱情。

梁晓声之所以相信“缘”,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婚姻殿堂非“缘”的梁柱不可能将它支撑得起。其实,“缘”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奇异之中产生“缘”,寻常中也照样有“缘”那妖娆的身影出现。

1981年7月的一天,梁晓声正埋头一部儿童电影剧本创作,这时文学部的党支部书记拉起他就走,支书是要给梁晓声推荐一位姑娘。见到姑娘那双大大的眼睛,他就喜欢上了。

两人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一天,梁晓声从食堂打饭回到单身宿舍,却发现压在书桌玻璃板下的照片一张也没有了,那是知青时的几位女战友,大学时的几位女同学。这时“大眼睛”来了。她明白他要说什么,说:“玻璃下面应该是放我的照片的地方。”

梁晓声想要说的是:“别人说我有责任心,做丈夫,也许将就吧。但婚姻大事是绝不可将就的,你可要考虑清楚。”

那还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就一个劲地亮“丑”:自己的身体是多么不好,有胃病、肝病、早期心脏病;家庭负担重,不但要赡养父母,还要给疯大哥治病,供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上学。但她不仅不像其他姑娘被吓走,而且当场就被梁晓声的“顾家”行为感动得哭了。

今天她又用行动表明,她铁了心要嫁给他。梁晓声这时已明白,他所谓的“缘”,其实就是遇见一个能读懂自己心的人。

“大眼睛”姑娘就是焦丹。焦丹说:“你瘦弱的身子竟然要挑起这么重的担子,那就更需要一个人来爱护你了。”

在相识10个月后,他们结婚了。梁晓声11平方米的单身宿舍就是他们的新房。

爱,让梁晓声的创作插上了翅膀,他在1984年发表了获得年度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年度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雪》后,于1988年又发表了深受人喜爱的长篇小说《雪城》。

梁晓声成了中国文坛的一颗新星。然而,他们家也只是从11平方米的宿舍“乔迁”到14平方米的筒子楼中。房子不仅小,而且简陋得不成样子:墙上贴的壁纸已经开胶,地上铺的还是早已不流行的地板革,客厅里没有沙发……可是,整栋楼各家都装修过了,家具也很时髦很气派。这时,梁晓声觉得对不起妻子。

直到1998年,他们家才买了金达园这栋四室一厅的房子。

送走母亲后,焦丹对丈夫说:“大哥这些年一直在老家哈尔滨江北精神病院疗养。我们既然答应了母亲,干脆将大哥接到家中来住。”见丈夫看着她,焦丹又说:“我明白你心里在想什么!大哥来后,我们再回到筒子楼去,让大哥住这间房子,还要为大哥请个保姆。这样既不会影响你写作,也让大哥能在北京治病,过上一段好日子。”妻子的话句句说在他的心坎上,梁晓声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西三旗的住所里,全是焦丹为大哥挑选的家具、家电和工艺品。听说大哥会弹琴,焦丹还特意买来了一台雅马哈电子琴。两年后,梁晓声夫妇才在离单位附近的地方又买了一处住所,这才正式结束了居住筒子楼的生涯。

2006年4月,梁晓声的三弟媳庞飞飞得了尿毒症,发现时已到了晚期。“咱们在北京找一家大医院的专家咨询一下吧,如果需要,就把飞飞接到北京来治。”见丈夫一个劲地叹气,焦丹说,“我知道你为钱的事叹气。”说着,焦丹交给丈夫一个存折,梁晓声打开一看,竟然有20多万元!看到丈夫吃惊的眼神,她又笑着说:“你忘了,这是当初我们公司配发的股份,我把它卖了,想不到现在竟值这么多钱。”

有了这笔钱,3个月后,庞飞飞战胜了病魔,健康地回到了家里。

人们都知道,大作家梁晓声照顾“疯大哥”、挽救绝症弟媳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面对记者,梁晓说:“其实我做得不多,大部分都是妻子付出的心血。”

可梁晓声由于多年伏案写作,损害了身体,尤其这些年颈椎病较严重。焦丹每天都会给他敷药治疗,并细心地记下他吃药、治疗的时间,按时督促他去医院。

善读心的女子是天下最值得尊敬与爱戴的女性,因为这样的女子不仅有着一颗冰雪聪明的心,她更是怀着人间的大爱。

(责编 子衿)

篇5:静夜读心的散文随笔

静夜,读心

静夜,月下,一个人……

一本书,一杯清茶,一个安静的女子,应该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吧!虽然看上去有些许的寂寞,却如墙角的一朵梅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这看似寂寞却不寂寞的女子,就如天空上明镜的云朵,是在自己的守望中云卷云舒;又似清香四溢的花儿脉脉芬芳,在自己的`故事中花开花落……

一曲清歌,唱不断天涯陌路人未还,一袖盈香,嗅不回花开花落何处赏。一杯浊酒,饮不完笑语嫣然声渐消。一腔离恨,悲不尽前世今生情残殇……掬一捧清光,把思念沁透。月下惟余惆怅,饮叹红尘纷扰碎。是谁醉了谁的梦?醉里迎风人亦瘦,思绪飘渺,恍然若梦……

一个人梦,一个人做。一个人唱情歌,一个人跳。一个人欢歌,一个人独舞。

一个人一颗心一生等待。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看风景。一个人走一个人睡。一个人思索一个人沉醉。一个人忙一个人累。一个人烦躁一个人体会。从希望到绝望,从盼望到失望,从梦想到狂想,从妄想到别想……

其实,人需要的并不多,难过时一句安慰,得意时一句赞扬,累了时有一个肩膀靠,伤心了有个温柔的怀抱。然而,幸福就这么简单。忘不了,你的那一抹花瓣的羞涩;忘不了,你那海水一样的柔情;忘不了,你眼角一滴让人痛惜的泪;忘不了,你依偎在我安然入梦的那份美,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红尘醉,迷醉了谁的泪。笑叹世间的纷纷扰扰,这一生的痴恋,全都化为忘情之水;独醉清风明月,月色朦胧,与清风把酒相送;陌上繁华,花依旧,欲挽清风缠绵醉……

静夜,读心!情――字,易借难还;萦绕心海,便难耐独自凭栏。缱倦一抹流年,墨染一笺惆怅,数不清几多痴怨?月光千杯不醉,柔情一滴就醉!看不尽多少缠绵?读不透多少情醉,月夜、舆情醉痴缠绵绵……

静夜,读心!!思念锁紧了我的媚,倾我一生一世的恋,来如飞花散似烟。心,眸。空余了相思一片情……

篇6:《心的菩提》演讲稿

读了林清玄的许多作品,他的《心的菩提》是我最喜欢的,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选美的词藻,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就像一条静远流深的的小溪,就像一面映照着人世的镜子,字里行间透露着清雅和娓娓道来的散淡以及那种充满禅意的心境,含蓄内敛的语句,平淡而隽永。

曾读到《心的菩提》中有这样一篇描写化妆的文章——“化妆有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师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这是我最喜欢的文字,如此简单的三句话不仅揭示了化妆的三种境界,更突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是更需要精神和生命的化妆,用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学会接近自然,让自己青春永驻,让自己的心灵敏锐而清净,用自信作为最好的化妆品,将自己妆点为最美丽的人。

曾读到《心的菩提》中有这样一篇《柔软心》,“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那最

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这样一段富有深意的话语,告诉我们拥要拥有一颗柔软心,若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此水晶般的心灵,去宽容,去爱护彼此,那么世间将变得多么美好。人人都有一颗柔软心,只是有些人那颗柔软的心还没有得到启发。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那便是菩提。

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在我们紧张的学习之余,静下心来,读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品品这清净淡泊的文字,为繁杂的心灵找一处安静的栖息地,在如水的文字中,使心灵得到净化,在睿智的表达中,找寻心底的知音。

篇7:心的菩提读后感

菩提就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扰,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也常常怀疑自己对职业的选择,工作压力大,而且待遇又差,导致内心迷惘,陷入身心疲惫、浮躁、颓废之中。林清玄以他优美、清醒的文笔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我的心灯点燃。读完后,觉得每篇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他的语言朴素、浅显,但注重对思想、生活的感悟,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静,充满禅境的喜悦,我十分喜欢这些作品。这些好的书籍引领我找到方向,带我一个中年人进入淡定、淡然、丰富、质朴的精神境界。

最有趣的是读《猫头鹰人》一文,讲述一个卖猫头鹰人的长相发生变化,由一个普通的人变成了猫头鹰的长相。作者和朋友谈起猫头鹰人长相变异的故事,朋友说:“其实,变得不只是卖鹰的人,你对人的观照也改变了。卖鹰者的长相本来就是那样子,只是习气和生活的濡染改变了他的神色与气质罢了。”听了朋友的话,作者说:“卖猫头鹰的人每天面对猫头鹰,就像照镜子,我们面对自己俗恶和习气,何尝不是在照镜子呢?”读到到这里,引起我的深思,难怪人们常说,环境会塑造人,也会改变一个人,读后感《心的菩提读后感》。在生活中,每当我走进社会与人交流,别人总会对我说:“一看就知道你是老师。”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的职业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长相”吗?那么,这个“长相”是不是受孩子和社会的认可?也许,孩子们就是我们的镜子,要常常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长相”与昨日的不同,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当然,人的长相可以化妆,让你的外表变得永远美丽。一个进入中年的女人,我渴望年轻,渴望美丽,渴望青春永驻。静静的夜晚,躺在床上翻到林先生的《生命的化妆》一文,当时我想化妆一直是我们每个女人渴望改变长相的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选择。于是,细心品读,文中作者带着好奇心访问著名的女化妆师,交谈中作者把化妆归纳为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可是,作者心中最大的疑惑是化妆的最高境界究竟是什么?女化妆师告诉作者最高境界就是两个字“自然”。这几句话让我对化妆有了更深的领悟,原来表相的美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涵。那么,改变一个人表相气质的最好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变。也就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生命的化妆,用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书籍是我们女人最好的化妆品。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走进大自然,让自己的心灵时常敏感着,清静着。一个进入不惑之年的女人,我没有一套化妆品,不懂化妆知识。要是与作者讲的三种境界对照,至少可以算是生命的化妆吧!因为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闲下来读自己喜欢的书,尽管记忆力减退,记不住了,可是书籍愉悦我的心灵。对文字情有独钟,文字的诱惑常常激励我写日志,写游记等文字,朋友和家人总说我是个电脑迷。除此外还喜欢外出旅游,拍照片,这些爱好都成为我的高级化妆品。

最让我感动的是读《柔软心》一文,作者说:“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相见。”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和谐;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宽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单纯;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软心是包容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洋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作为人师,拥有一颗柔软心是何其重要。我们要用这样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一颗稚嫩的心灵,去宽容,去呵护。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森林更绿,比大海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永恒的。合上《心的菩提》一书,闭眼深思,什么是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心里的觉悟。我宁静,我淡定,所以我快乐。

篇8:会读心的机器

读心耳机

前不久,苹果公司收购了耳机制造商Beats,随后公布了两项最新的耳机专利——“在降噪耳机中监测耳机位置”和“具备流媒体控制功能的电子设备和配件”。这两项专利所描述的新型耳机,能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感知用户收听音乐的状态,自动调节播放开关。

第一项专利包括了加速度传感器、电容式触摸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声学传感器和触摸传感器等多个传感器,通过耳机减噪技术,使得传感器能准确判断出用户的耳机是否已经从耳朵上移除。第二项专利利用传感器控制音乐播放开关。当传感器检测出耳机已从用户耳朵上移除后,音乐会自动停止;当耳机又重新插入到用户耳朵时,又会自动播放流媒体音乐。对于用户而言,可以在不需要播放音乐的情况下,节省数据流量;对于运营商而言,则能够减少因播放第三方应用的歌曲带来的费用浪费。

读心“魔戒”

随着电子设备向可移动方向发展,移动设备的用户界面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或者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能不再需要触摸屏幕,只需要活动一下手指,就能完成所有的操作。

Nod戒指已经能够完美地实现这种效果,它通过蓝牙和手机相连,可以用一些手势来完成一系列的输入和控制。Nod戒指的外壳为全黑色,电池可以持续用一天。佩戴戒指时,人们需要把扁平的一侧朝向掌内,因为扁平面是一块电容板,两边各有一个小按钮,能够根据需要设定功能,如调节音量等。

最近,新推出一款名为Ring的戒指,它可以与IOS设备连接。用户戴上它之后,可以用手势控制家用电器,还可以用手指写字,甚至付账单,一切就像变魔术一般。从外表上看,这种戒指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更加粗一些。

上市之初,它的价格为185美元,被众多支持者一抢而空。随着这款“魔戒”的普及,也许以后我们会经常看到街上做各种手势的人。

读心头盔

目前,美国军方正在投入巨资研究一种神奇的头盔,内部装有读心设备,只要士兵带上这种头盔,可以长时间在战场实现静默状态,不需要说话就能实现相互交流和互通信息,而当士兵遇到危险时,头盔可以自动感应到你的想法,并把想法转化成电子波,传递给战友,来增加士兵生存的机会,而“读心部队”也将成为美军又一个秘密武器。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让实验志愿者戴上这种头盔,头盔内装有128条裹在凝胶内的电极。研究人员会让志愿者想着“前方有敌人”“注意隐蔽”等预先设定好的指令,然后记录下志愿者思考时的脑电波活动,并转换成相应代码发送给计算机。经过大量实验和改进后,读心头盔已经可以解读接近一半的常见命令。当然,这项技术仍在测试中。头盔内的线路连接还需要改进,另外在实际战场上受到环境干扰,也会影响读心头盔的信息辨别能力。

读心设备非常适合运用于医学、日常生活当中,虽然大多数的读心设备仍然在探索研究阶段,但是它们的出现必定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不可思议的改变。试想有一天,人们借助读心设备,能够清晰地读懂狗狗发出“汪汪汪”叫声的意思,那是不是很有趣呢?

篇9:心的菩提 读后感(定稿)

崔振鹏

一直想读一读林清玄的书,因为他与古龙的一段趣事。

当年,林清玄是报社副刊编辑,常常向古龙约稿。当日台湾稿费按行计算,古龙常常一个字占一行,“十八个大汉跳下墙,咚,咚,咚……”一连写十几个,每字一行,多赚不少银子。一次,副刊连载古龙文章,本来说好一年结束,可古龙越写越高兴,愣是连载了八百多天,还不肯收尾。

林清玄佯怒,一个电话打过去,逼古龙“赶紧结束”。古龙反戈一击,道:“没办法,我这小说里100多位主角,个个都有生命,我没办法控制他们的生命。”林清玄不甘示弱:“好,你没办法,那我帮你结束吧。”

林清玄的结尾是,100多位主角都到少林寺排英雄座次,却被小人暗算,所有人都被埋在少林寺的地雷给炸死了,一个不留。从此,武林归于平静……古龙大怒,可惜木已成舟,但他另有报复妙法。他在小说中写了一个道长,道长一肚子坏水,自小就偷鸡摸狗无恶不作,长大后放火奸淫掳掠……这还不算,道长最后被砍掉脑袋,挂在武当山上,下场十分悲惨。更惨的是,道长的名字居然叫“清玄道长”。

弄得林清玄哭笑不得,大发感慨:“千万别得罪作家。”

假期到书店,终于看到了林清玄的两本书,分别是《心的菩提》和《情的菩提》。回到家迫不及待的拿起书就读了起来,不禁被林清玄所打动。打动之下觉得再称呼“林清玄”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尊敬,以下尊为“林先生”、“林老师”。林先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切身感想着笔而写,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以及内心的美好都化作一篇篇清新、哲理的文章,这些文章淡雅、智慧、简朴,使人们尘封已久或蒙蔽已久的心灵在自然流淌的语言中受到启迪、感化与洗礼。《佛鼓》中写到先生住在佛寺里,佛寺里的木鱼分为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敲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我不能明白为何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是木鱼,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鸟?问了寺里的法师。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长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昼夜长醒。”

与佛结缘,是因家人皆为信徒。林清玄老师的文字,有着淡雅的意蕴。他有一颗佛心,慈悲而明净,如同温柔延展的莲花一般。于细微之中见佛理,以凡间俗事说慈悲。这是我所欢喜的文字,有精致的姿态。品读他的文字,如同是冬日于屋中品茗一盏铁观音,清香袭人,温暖弥漫。

林清玄说:“心若能持平,清静入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流大孩子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

哦,原来是人心变了,或者说是:失其本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滋润。人们不用自己辛苦的下地耕种,布网打渔,这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事物总有两面性,富贵奢侈的思想,渐渐地使人们脱离了本心。他们开始为了能更好地享受而努力挣钱,钱,似乎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抢手的东西,但它确实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分文不值,可笑

啊!人们在忙忙碌碌中,只为了寻找自己用血汗钱换来的,也许只有一瞬间的快乐,这又是何苦呢,何必呢?

林清玄老师说,人人都有一颗柔软心,只是有些人尚未得到启发。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

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妄执所缠缚,无法挣脱,因而痛苦不堪。若愿得菩提,则须手刃我执,须历过那痛彻心扉的割与舍,才见清明。

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为泥而开放。

篇10:读心的菩提有感

「诸仁者!其馀菩萨经于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乃能满足菩萨愿行,乃能亲近诸佛菩提;此善男子,于一生内,则能严淨一切佛刹,则能教化一切众生,则以智慧深入法界,则能成就诸波罗蜜,则能增广一切行网,则能圆满一切大愿,则能超出一切魔业,则能承事一切善友令生欢喜,则能清淨诸菩萨行,令其具足,则能修习普贤诸行,令其成就。」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如是称歎善财童子种种功德,令众会中无量百千众生,坚固无上菩提之心,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为利乐一切世间,汝为救护一切众生,汝为勤求一切佛法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汝获善利,汝善得人身,汝善住寿命,汝善值如来出兴于世,汝善见文殊师利大善知识。汝身即是真善法器,为诸善根之所润泽。汝为白法之所资持,信乐广大,慧解清淨,已得诸佛之所护念,已为善友共所摄受。何以故?谓能发大菩提心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水,能涤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行世间无所碍故;菩提心者,犹如大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菩提心者,犹如淨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盛月,普能圆满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菩提心者,犹如淨目,普见一切夷险处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菩提心者,则为所归,利益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菩提心者,犹如严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菩萨诸善根故;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守护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海,普生一切诸功德故;菩提心者,如须弥山,于诸众生心平等故;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如大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如大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菩提心者,如妙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菩提心者,如调慧象,其心善顺不犷戾故;菩提心者,如良善马,远离一切诸恶性故;菩提心者,如调御师,守护一切大乘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故;菩提心者,犹如阬穽,陷没一切诸恶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能穿彻一切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香箧,能贮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犹如妙华,一切世间所乐见故;菩提心者,如白栴檀,除众欲热使清凉故;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能破一切烦恼病故;菩提心者,如毘笈摩药,能拔一切诸惑箭故;菩提心者,犹如心识,能与诸根作依止故;菩提心者,犹如帝释,一切主中最尊胜故;菩提心者,如毘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庄严故;菩提心者,如庄严具,庄严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如劫烧火,能烧一切诸有为故;菩提心者,如无生根药,长养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龙珠,能销一切烦恼毒故;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烦恼浊故;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菩提心者,如贤德瓶,满足一切众生愿故;菩提心者,如如意树,能雨一切庄严具故;菩提心者,如鹅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菩提心者,如白?线,从本已来性清淨故;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众生田故;菩提心者,如那罗延,能摧一切我见敌故;菩提心者,犹如快箭,能破一切诸苦的故;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菩提心者,犹如利刀,能斩一切烦恼首故;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憍慢铠故;菩提心者,犹如利镰,能翦随眠微细惑故;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器仗,能防一切诸厄难故;菩提心者,犹如善手,防护一切智度身故;菩提心者,犹如好足,安立一切功德身故;菩提心者,犹如金錍,能除一切无明翳故;菩提心者,犹如钳镊,能拔一切身见刺故;菩提心者,犹如卧具,息除生死诸劳苦故;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菩提心者,犹如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财无匮乏故;菩提心者,犹如涌泉,出智慧水无穷尽故;菩提心者,犹如明镜,普现一切法门像故;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诸罪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摄法故;菩提心者,如大龙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菩提心者,犹如命根,任持菩萨大悲身故;菩提心者,犹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菩提心者,犹如大网,普摄一切诸众生故;菩提心者,犹如羂索,摄取一切所应化故;菩提心者,犹如钩饵,出有渊中所居者故;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药,能除惑病永安隐故;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贪爱毒故;菩提心者,如善持明,能灭一切恶寻伺故;菩提心者,犹如疾风,能散一切诸障雾故;菩提心者,如大宝洲,出生一切觉分宝故;菩提心者,如好种子,出生一切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犹如住宅,诸功德法所依处故;菩提心者,犹如市肆,菩萨商主贸易处故;菩提心者,如鍊金药,能治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好蜜,圆满一切功德味故;菩提心者,犹如正道,令诸菩萨入智城故;菩提心者,犹如好器,能持一切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犹如时雨,能灭一切烦恼尘故;菩提心者,犹如住处,一切菩萨所依住故;菩提心者,犹如磁石,吸引一切解脱果故;菩提心者,如淨瑠璃,自性明洁无诸垢故;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二乘智故;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觉诸众生烦恼睡故;菩提心者,如清淨水,性本澄洁无垢浊故;菩提心者,如阎浮金,映夺一切有为善故;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所归,不拒一切诸来者故;菩提心者,则为义利,能除一切衰恼事故;菩提心者,则为妙宝,能令一切心欢喜故;菩提心者,如大施会,充满一切众生心故;菩提心者,则为尊胜,诸众生心无与等故;菩提心者,犹如伏藏,能摄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如善讽诵,普摄菩萨诸行愿故;菩提心者,如能守护,随顺长养一切法故;菩提心者,如能利益,能迴一切不善法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网,能伏烦恼阿脩罗故;菩提心者,如婆楼那风,能动一切所应化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火,能烧一切诸惑习故;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间应供养故。

上一篇:面试问题:如何面对不自信情况下一篇:防微杜渐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