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024-05-05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共10篇)

篇1: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阅读量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不管是哪一种语言,阅读能力都是和阅读量密切相关的。孩子学语文,不仅仅是学课本,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语言和思维,这也是近年来很流行的“大语文”的概念。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主要是教授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以文章赏析为主要方式。但是仅仅有了方法还远远不够,需要大量的阅读去支撑这个方法。

大家学英语的时候常常说“语感”,其实中文学习也存在语感。语感的直观含义,其实就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积累出来的。可喜的是,阅读并不是一个苦差事,而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好的伙伴,阅读积累的过程完全是快乐成长的过程。这里要重点提醒妈妈们,一定不要把阅读作为任务分配给孩子们,而是作为奖励奖赏给孩子们。当然,前提是孩子们已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至于怎样培养阅读的习惯,这个要从孩子一岁说起,如果大家觉得有兴趣,日后我再另写一篇。

其次,培养家庭阅读讨论的氛围。萝拉四岁之前我俩是亲子阅读,我读她听。但是她喜欢看着绘本的画面听我读,我们会就绘本的内容和图画随时进行交流讨论。她还喜欢看着文字听我读,所以大约四岁半的时候,她就可以独立阅读绘本了。当时她读过的所有书我都很熟悉,我们几乎对每一个情节都展开了非常充分的交流。

后来她开始独立阅读了,有些书的内容我就不了解了。我们会一起去逛书店,她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我也会留意童书信息,推荐一些书给她。但是她特别喜欢的书会要求我读一读,然后和我讨论书中的情节。这个要求是她主动提出的,我也愉快接受了。我猜想可能因为她读书的过程中一直有妈妈讲解讨论,不仅仅是文字本身,还有文字背后的引申和拓展。所以即使自己能阅读了,也不希望漏掉这宝贵的分享环节。

我记得大约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读了一本书叫《俄罗斯娃娃的秘密》,这本书是写给孩子的一本生活哲理书,书中探讨了父母感情和家庭生活的不同方式。萝拉看完后似懂非懂,让我也看一遍。起初我也不太放在心上,结果她总是催着我问看完没有,她有问题要问我。我在她的催促下抓紧时间看完,然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她的疑问。经过那次之后,萝拉看到喜欢的书和文章都要拿给我看,然后和我认真讨论文章情节和写作手法。我俩都会说出对文章的体会,说出自己觉得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尤其是要说出文章背后的引申含义,作者想表达而又没有明白说出来的那层意思。有时候萝拉能领会这层含义,有时候能模糊感受到,而我从成人的.角度来分享自己的理解后,萝拉通常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么一来她就跟更喜欢和我分享,也给了我机会了解她的喜好,遇到她可能喜欢的书我会第一时间买回去给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阅读讨论时的重点要放在中心思想上,当然,比较精彩的细节描写也可以交流讨论。我们小时候做阅读题,最关键的就是中心思想,但是老师总是给个套路让我们背下来,其实我们并没有真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不少家长给孩子上课外辅导班,做阅读练习题,最后阅读能力并没有提高也这个道理。孩子抄写了老师的正确答案,不代表孩子理解了文章的精髓。更重要的是,阅读题的选材有时候真的很烂,答案也是莫名其妙。

上学时候我一直对中心思想这四个字很抗拒,现在回想起来是老师把这四个字妖魔化了。对于长篇节选和短篇文章来说,我个人理解中心思想通常就是作者最想让读者感受到的写作意图,或者说是作者最希望读者产生共鸣的部分。通常看完一篇文章我会问萝拉:“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或者结合文章的内容问得更具体一些,比如“你觉得文章中的爷爷有哪些大智慧?”“你觉得作者的家徽内涵是什么?”等等。

可能有些妈妈认为自己的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怕误导了孩子。其实我觉得作为受过常规教育的成年人来说,对文章总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只要如实表达就可以。成年人的人生阅历毕竟要多一些,对文章的理解力也会强一些。最重要是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孩子有情感上的互动,而不是应付差事或者按照应试模式去套答案。

实话说,我的阅读积累很少,过去一直不怎么爱看书。生了孩子后,鬼使神差地给孩子读起书来,现在回想起来完全不明白是如何开始的。大概是某一天忽然发现孩子很喜欢画报图画,本着和孩子交流的基本想法就胡编乱造讲故事,然后就开始了绘本阅读。之后就进入一种螺旋式循环,孩子很喜欢听,自己就卖力读;孩子更喜欢听了,自己就更卖力读。完全没有什么章法,只要孩子喜欢就自由发挥,天马行空,享受和孩子互动的过程就好。

虽然初中时候语文成绩还算可以,但因为没有参加高考,所以之后的语文学习几乎都跟着感觉走。中专里学了两年语文后就再也没学过啥,读的书也寥寥无几。女儿上小学之后,我基本不辅导她功课。一来我拼音学得不标准,前后鼻音还是跟着女儿学会的;二来阅读理解和作文我也觉得自己不咋样。班里有孩子的妈妈是报社编辑,有孩子的爸爸是语文老师,都说自己辅导不了孩子,我就更不想尝试了。但是女儿追着我要我给她讲一讲文章,我想那就讲一讲呗,反正讲错了也没关系,不过是交流而已。学校里的作业老师自然会认真讲解的,我们交流的都是课外读物。没想到女儿对我的第一次讲解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妈妈讲的比老师好听。”当时确实有飘飘然的感觉,自己也很诧异孩子居然会爱听我的分析。

所以我的体会是,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行。不论你的文学水平如何,也不论你的表达能力高低,最重要的是,你是最爱孩子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也是陪伴孩子最多的那个人。有时候,孩子只是想找一个交流对象,随时愿意倾听又诚恳表达自己想法的伙伴。这会促进孩子对文章的思考,也会提升她对阅读的兴趣。

篇2: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阅读量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不管是哪一种语言,阅读能力都是和阅读量密切相关的。孩子学语文,不仅仅是学课本,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语言和思维,这也是近年来很流行的“大语文”的概念。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主要是教授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以文章赏析为主要方式。但是仅仅有了方法还远远不够,需要大量的阅读去支撑这个方法。

大家学英语的时候常常说“语感”,其实中文学习也存在语感。语感的直观含义,其实就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积累出来的。可喜的是,阅读并不是一个苦差事,而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好的伙伴,阅读积累的过程完全是快乐成长的过程。这里要重点提醒妈妈们,一定不要把阅读作为任务分配给孩子们,而是作为奖励奖赏给孩子们。当然,前提是孩子们已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至于怎样培养阅读的习惯,这个要从孩子一岁说起,如果大家觉得有兴趣,日后我再另写一篇。

其次,培养家庭阅读讨论的氛围。萝拉四岁之前我俩是亲子阅读,我读她听。但是她喜欢看着绘本的画面听我读,我们会就绘本的内容和图画随时进行交流讨论。她还喜欢看着文字听我读,所以大约四岁半的时候,她就可以独立阅读绘本了。当时她读过的所有书我都很熟悉,我们几乎对每一个情节都展开了非常充分的交流。

后来她开始独立阅读了,有些书的内容我就不了解了。我们会一起去逛书店,她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我也会留意童书信息,推荐一些书给她。但是她特别喜欢的书会要求我读一读,然后和我讨论书中的情节。这个要求是她主动提出的,我也愉快接受了。我猜想可能因为她读书的过程中一直有妈妈讲解讨论,不仅仅是文字本身,还有文字背后的引申和拓展。所以即使自己能阅读了,也不希望漏掉这宝贵的分享环节。

我记得大约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读了一本书叫《俄罗斯娃娃的秘密》,这本书是写给孩子的一本生活哲理书,书中探讨了父母感情和家庭生活的不同方式。萝拉看完后似懂非懂,让我也看一遍。起初我也不太放在心上,结果她总是催着我问看完没有,她有问题要问我。我在她的催促下抓紧时间看完,然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她的疑问。经过那次之后,萝拉看到喜欢的书和文章都要拿给我看,然后和我认真讨论文章情节和写作手法。我俩都会说出对文章的体会,说出自己觉得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尤其是要说出文章背后的引申含义,作者想表达而又没有明白说出来的那层意思。有时候萝拉能领会这层含义,有时候能模糊感受到,而我从成人的.角度来分享自己的理解后,萝拉通常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么一来她就跟更喜欢和我分享,也给了我机会了解她的喜好,遇到她可能喜欢的书我会第一时间买回去给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阅读讨论时的重点要放在中心思想上,当然,比较精彩的细节描写也可以交流讨论。我们小时候做阅读题,最关键的就是中心思想,但是老师总是给个套路让我们背下来,其实我们并没有真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不少家长给孩子上课外辅导班,做阅读练习题,最后阅读能力并没有提高也这个道理。孩子抄写了老师的正确答案,不代表孩子理解了文章的精髓。更重要的是,阅读题的选材有时候真的很烂,答案也是莫名其妙。

上学时候我一直对中心思想这四个字很抗拒,现在回想起来是老师把这四个字妖魔化了。对于长篇节选和短篇文章来说,我个人理解中心思想通常就是作者最想让读者感受到的写作意图,或者说是作者最希望读者产生共鸣的部分。通常看完一篇文章我会问萝拉:“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或者结合文章的内容问得更具体一些,比如“你觉得文章中的爷爷有哪些大智慧?”“你觉得作者的家徽内涵是什么?”等等。

可能有些妈妈认为自己的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怕误导了孩子。其实我觉得作为受过常规教育的成年人来说,对文章总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只要如实表达就可以。成年人的人生阅历毕竟要多一些,对文章的理解力也会强一些。最重要是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孩子有情感上的互动,而不是应付差事或者按照应试模式去套答案。

实话说,我的阅读积累很少,过去一直不怎么爱看书。生了孩子后,鬼使神差地给孩子读起书来,现在回想起来完全不明白是如何开始的。大概是某一天忽然发现孩子很喜欢画报图画,本着和孩子交流的基本想法就胡编乱造讲故事,然后就开始了绘本阅读。之后就进入一种螺旋式循环,孩子很喜欢听,自己就卖力读;孩子更喜欢听了,自己就更卖力读。完全没有什么章法,只要孩子喜欢就自由发挥,天马行空,享受和孩子互动的过程就好。

虽然初中时候语文成绩还算可以,但因为没有参加高考,所以之后的语文学习几乎都跟着感觉走。中专里学了两年语文后就再也没学过啥,读的书也寥寥无几。女儿上小学之后,我基本不辅导她功课。一来我拼音学得不标准,前后鼻音还是跟着女儿学会的;二来阅读理解和作文我也觉得自己不咋样。班里有孩子的妈妈是报社编辑,有孩子的爸爸是语文老师,都说自己辅导不了孩子,我就更不想尝试了。但是女儿追着我要我给她讲一讲文章,我想那就讲一讲呗,反正讲错了也没关系,不过是交流而已。学校里的作业老师自然会认真讲解的,我们交流的都是课外读物。没想到女儿对我的第一次讲解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妈妈讲的比老师好听。”当时确实有飘飘然的感觉,自己也很诧异孩子居然会爱听我的分析。

篇3:强化阅读教学, 提升阅读能力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 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 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 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 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 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 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 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 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 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 是知识的“记事本”。

教学中, 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 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 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 请提出来, 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 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 辟一墙报, 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 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 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 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 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 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 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 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

认读虽简单, 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 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 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 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 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 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 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 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 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 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 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 由认读到鉴赏, 甚至到评价与创新, 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 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 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 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 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 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 才能各有所得, 各有提高。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 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 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 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 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 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 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 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 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 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 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 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 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 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 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 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 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 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 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 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 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 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 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 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 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 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 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 给段分层, 给句子划分结构,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 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 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 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 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篇4: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一、文體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即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文体自身的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议论文《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即可采用此法。比如说议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作为议论文的阅读框架。当然,前面所提的文章为议论文中的驳论文,应先指出在这种论文中一般作者是要先提出“敌论点”的。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敌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又是怎样在反驳别人论点基础上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

二、猜读法

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看到题目时先不要去看文章,而是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猜测,如果是自己构思时又该怎样做,即先考虑这样的标题,这样的论点让我自己来写该如何写。比如,让学生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有的学生说这篇文章应该讲的是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也有的学生说是不是在给我们讲道理呢?当然这样的猜测只是学生的一种主观想象,就会激起其他学生的兴趣:这篇文章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在阅读时就会集中精神,并将自己的猜测和原文进行对比,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也能对文章的主旨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猜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问题一思考—求证一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综合阅读法

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出个别反应,而是对学习对象作出反应,即一种整体性的把握。那么,对于阅读来讲“肢解课文,着眼局部的分析”是一种极端的方法。同样本人也认为“仅从整体人手,忽视了局部乃至细节的研究”同样也是一种极端。正确地阅读理解方法应是“整体、局部、细节、大整体诸要素的主体交叉和综合”。

如在阅读《心声》一文时,有些同学认为这是作者通过对李京京想要读课文以及在公开课上读的叙述来表达李京京渴望家庭温暖的想法。而有些同学则认为除了渴望家庭温暖外,还有对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做法的一种呼吁。两种意见其实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理解方法。

当然,阅读方法不止以上列举的几种,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还是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必须指出的是阅读的方法总是常规的,关键的不是我们是否知道这些方法,也不是对方法本身的理解与否,而是学生运用是否“得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教给他们了,还要让他们慢慢在实践中运用并体会这种方法,真正的掌握这些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篇5:如何提升孩子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你会产生哪些问题?带着疑问继续阅读以寻得答案。期间,可以一边思考一边将疑问及答案写在便条上。研究证明,对于那些在写作方面没有压力的学生来说,手抄笔记可以增加他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而那些对学习写作感到吃力的学生,应该将手抄笔记与讨论材料的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理解力和记忆力。

阅读讲习结束后,对要点进行测试。思考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故事有哪些角色?自己学到了什么?然后将这些想法用自己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便于自己记忆,而且有助于深化自己对该话题的理解。若你对写作感到吃力,可以略记一些内容,还可以与朋友或同伴就阅读的内容展开讨论。

篇6:如何提升孩子阅读能力

他只喜欢读与军事有关的书籍,只要是战争方面的文章和小说,他都能快速阅读,而且能准确理解。但面对其他读物,以及学校课本里的文章,他就明显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不会分析段落大意,无法领悟语法,甚至读起文章来也是磕磕巴巴,语焉不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他对军事读物的独有兴趣,让他积累了很多关于军事的词汇,这让他在阅读军事读物时,顺畅了很多。越顺畅,他就越喜欢,越喜欢就越有兴趣。慢慢地,他对其他读物就失去了兴趣,只关注与军事有关的书籍,不关注其他书籍了。

篇7:阅读能力提升工程活动总结

一、指导思想

xx小学在深入实施潍坊市中小学阅读能力提升工程要求,落实xx市教研室关于提升师生阅读能力提升工程的相关要求,将每年的4月定为“读书月”。读书月期间,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提高了师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二、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教导处根据xx市和xx教研室的提高阅读能力提升工程活动方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读书节活动的具体方案。按照活动方案,我们在全校开展了读书活动的动员工作。召开了读书节活动月启动仪式,校园内张贴标语,随后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精心布置教室的读书角,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每个班级和教师个人都制定了具体可操作的读书计划,通过强势宣传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节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保障机制

1.学校成立了阅读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由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六个级部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规划和监督师生阅读开展情况。2.学校按照要求配齐了《潍坊市中小学阅读能力提升工程》规定的所有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固定阅读时段,学校要求语文教师拿出一劫语文课作为阅读课,另外全校将周四下午活动时间定为全校师生阅读时间。固定阅读时间,旨在引导学生能有选择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并且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成长,这两节课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形式有自由阅读、阅读指导、阅读交流、阅读汇报等。

4.各年级认真研究课外阅读指导的规律和方法。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研究的重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有益读物,从读书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感,从不断提高的阅读能力中获得持久稳定的阅读兴趣。

5.努力创造适应学生阅读要求的物质条件。学校积极充实学生读物,规范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阅览室全天向学生、教师开放;班级建立图书角,学生互相交流个人图书,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向学生推荐优秀书、报、刊,鼓励学生积极购书读书,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

四、营造阅读氛围

学校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各班根据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落实三个“一”,即读好一本书——师生携手共读一本书,读完、读懂;做好一件事——教师引领学生一同做,边读边记;树好一榜样——树立一个读书好榜样,实践一种读书精神。充分利用黑板报,适当布置些有关读书的名言、方法等,渲染读书的气氛。

1.开放学校阅览室: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或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图书也可开架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

2.设立班级图书角:以学生捐赠为主,加上由学校统一给各班借阅的图书,每隔一周同年级各班互相调换,每 周语文老师可以从学校图书室为学生借阅新书,提高图书的流通率。每班一橱,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交换、补充,每个班相当于都有一个“小小图书室”。

3.布置美化书香校园

学校加强校园阅读氛围的创设,精心布置美化校园,使校园也具有“书香气”。在校园内开辟阅读长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把学生浸润在书香中。学校定期开展各类读书竞赛活动,如阅读考级、读书郎竞赛等;举行各类阅读之星评比。各班根据“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书籍作为晨读教材,通过开展“读一读,赛一赛,讲一讲”等方式,加强晨读晨背,熟读背诵加以积累,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底色。上好每周的阅读课,以保证学生“会读”。办好校报《闾河圃》,每月一期,发表教师和学生的文章,鼓励师生阅读,体现阅读成果。

五、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乐趣。

在读书节活动中,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终身学习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师层面 1.主题征文活动

结合个人读书经历,写出读书与教学、读书与人生的感人故事,记录读书的心路历程。征文主题示例:“我的教育故事”、“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 影响了我”等。

2.古诗文(或经典作品)诵读活动

通过诵读古诗文(或经典作品),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展示我市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3.读书笔记、随笔展评活动

教师可以摘抄名言警句、精彩内容,可以记录心得体会,可以有感而发,发表看法,以此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品位。

4.“读书达人”评选活动

以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深度和广度为依据,在广大教师中评选“读书达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

5.读书交流、恳谈活动。

搭建教师交流、展示平台,分享读书的收获,获得心灵的共鸣。

(二)学生层面 1.主题征文活动

可在本次活动大主题下,设立个性化的主题,开展学生征文活动。2.主题演讲活动

可以从读书对学习、对成长、对人生的意义,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启示收获等方面确立主题,开展各类演讲活动。

3.课外阅读知识问答活动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大量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4.中华经典(或古诗文)诵读活动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升文明素养。5.“我与父母共读一本好书”活动

发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到“读书月”活动中,让学生与家长共读一本好书,交流读书心得,共享读书的快乐。

6.读书笔记(日记)展评活动

指导学生定时定量进行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日记)。对优秀的读书笔记可以整理成册,作为成果展示、交流。

7.故事表演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书中的情节、人物(也可适当改编),以讲故事或者表演的形式,生动形象地阐释读书的成果。

六、收获和成效

篇8:优化阅读提升能力

一. 积极拓宽阅读天地, 让阅读成为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

要读懂一篇文章, 必须有相关的知识背景。这些已有背景和知识, 或来自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感悟, 或来自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已有的知识越丰富, 便越能深入地读懂要读的文章。因此, 教师应积极拓宽学生的阅读天地, 既要注重数量的拓宽, 也要讲求质量的提升, 要让学生不断地“积理练识”。

对于教材文本, 教师要告诉学生:入选教材的多为经典, 经典文本需要精读细思。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情绪, 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本, 主动地去读, 专注地去读, 兴致勃勃地去读。如名著节选课文《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等,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人物对话妙语连珠, 学生读来有身临目见之感, 其阅读兴趣会被自然调动。又如现代文学作品《孤独之旅》《心声》等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 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在阅读中, 学生会不知不觉间走入小说主人公的世界。

此外, 教师还应该把课堂之外的阅读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并使之成为学生生命之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挑选、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时代新著以及名家名篇, 定期或不定期地在班里开展各种阅读活动, 如“图书漂流”活动、书友会、朗读、辩论、“好书伴我成长”故事会和演讲赛等, 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反思, 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把阅读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真正把阅读转变为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

二. 合理开发文本资源, 让阅读成为学生提高能力的演武场。

文本是承载信息和知识的沃土, 但并非任何人都能从中获取知识的果实。要读有所得, 必须凭借思维的犁铧去开掘文本资源, 还得注意选择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角度, 灵活地思考。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 选取了适当的角度, 我们定能探求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妙境界。

第一, 从领会内容的角度去读。对文章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学生自觉去发现, 去概括。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训练, 享受了发现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同时, 文章积极健康的主题思想又会美化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的性情。

第二, 从学习写作的角度去读。读是理解吸收, 写是理解表达。

有理解性的吸收, 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 表达能力强了, 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在具体实践中, 教师既不能自然性地读写结合 (文章读多了, 就自然会写) , 又不能机械性地读写结合 (读什么写什么) , 也不能随意性地读写结合 (随意学一点就结合一点) , 而应该讲求读写的对应性。我们应该主张以读为基础, 从读中写, 写中促读, 突出重点, 指导学生多读多写, 把读写训练有机地拧在一起,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第三, 从学习语言的角度去读。文本通过语言文字媒介来承载知识和信息。学生所喜欢的文本往往是因其语言优美、别具特色、饱含韵味。所以对语言的感受、品评绝不可小视。

三. 加强专项阅读训练, 让阅读成为学生考试制胜的强项绝活。

阅读如果总是“吃大锅饭”, 学生往往会觉得“营养不够”, 因此教师适当地加强专项阅读训练, 为学生“开开小灶”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要读懂一篇文章, 必须得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阅读经验从何而来?从阅读实践中总结得来。读什么文体的文章?该从何处入手?什么样的阅读目的该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是默读、跳读, 还是朗读、精读……阅读时重点抓住什么, 理解什么等等, 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 只要通过一些专项阅读训练, 使学生摸清规律, 积累经验后, 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教师可以把文章分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几大类, 再分别摘选出各类文章中典型的、精当的、有嚼劲的语段, 按课内精段阅读、课外精段阅读、美文精选阅读等板快进行系列训练, 明了各种文体的常用知识, 教给学生解题的一般方法, 突出不同文体侧重考点, 总结答题规律, 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目的。

篇9:提升阅读速度强化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 阅读速度 阅读准确性

一、引言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非常关键的部分,而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是体现阅读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在于能否快速、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能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好英语打下基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提升高中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准确性

阅读的准确性使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首要方面,只有能够准确正确地理解,英语速度才能发挥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使学生准确理解信息的原则进行教学。

1.扩大学生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英语理解的好坏、快慢,往往是由词汇量决定的。词汇量掌握的情况直接决定着阅读效果,如果学生不能掌握一定词汇量,则很难较好的掌握文意,抓住重点,正确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将记忆词汇作为一种自觉行为。从构词法、词根词缀等方面着手,教学生如何举一反三地记忆单词。如,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生词,告诉学生不要担心,先不要着急查字典,可以通过上下文文意或通过词根词缀猜测单词词义。如句子:If you leave a piece of bread in a damp place, mold will soon grow on it. When this happens we say the bread“has gone moldy”.在这句中,mold是生词,如果学生掌握了构词法知识,懂得后缀“y”加在名词后面就成了形容词,那么学生就能迅速而准确地由己知的单词moldy猜出生词mold的词性及词义。如果实在不知道某个词的词义,在不影响大意的情况下,可以先行跳过。阅读要和语法知识紧密联系,不是一种孤立的技能,要学生学会如何把所学到的语法知识运用到语篇理解中来。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

阅读准确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阅读心理素质,高中生普遍学习压力很大,在英语阅读时,往往信心不足,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在出现生词难句时,常常因为畏惧心理,使阅读不能正常进行。首先,教师要有科学的阅读心理,用自己科学、正确地阅读思维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和障碍心理,要学生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要因为个别长难句子的不懂就否定自己,要心平气和的去阅读,帮学生慢慢克服阅读障碍。学生养好良好的阅读思维,将提升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心理障碍。

3.引导学生多了解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是语言的环境,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一大障碍。更熟悉语篇的文化背景知识,将能更为准确的理解文章。在授课中,教师除了教授语言的基础语法知识外,应多向学生讲解有关的文化背景。如教师在讲“节日”时,可以介绍圣诞节的由来,讲圣诞老人的故事,以及西方的一些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让学生对语篇背景熟悉后,更准确的理解文意。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一些相关的英文电影、视频、音乐,推荐学生看一些英文书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背景文化知识,使阅读变成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是制约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一个大的因素,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力有很大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提高,不是靠一日之功就可以成就的,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较长时间的积累慢慢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1.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

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就要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各种不良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视读习惯。比如,学生在阅读时,有些会大声读出来,有些会不出声的边读边念,还有些学生会用手指着读,甚至有些学生会用直尺比着一行一行往下移动,这些习惯会大大降低阅读速度。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指出并改正这些毛病,使学生体会阅读,是通过视觉来实现的,不能通过默读或读出声来实现,而是要用眼睛来看。一个有效率的读者,往往只是用视觉活动来达到阅读的目的。

(2)克服一目一词的不良习惯,扩大视幅阅读。实验证明,一般人的视幅约5厘米,一能够阅读20个字母,大约4至5个单词。中学生的视读能力很弱。因此,从高一开始,就要按这一原理,训练学生通过阅读字母、单词进行扩大视幅的训练。随着年级的递升,再通过词组和句子进行扩大视幅的训练。在阅读句子时,应该把句子划分为不同的意思群让学生进行视读。如可以把单词写在卡片上,数量可由1个增至5个。教师逐一出示每张卡片后即收回,然后让学生以的速度看一张后再读出所见词语或句子。

(3)坚持训练学生计时阅读。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进取心很强,给学生布置任务,明确阅读目标,将有助于于他们积极阅读,并提高阅读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计时的方式给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迫使他们用视读和扩大视幅的阅读习惯,改正阅读的毛病,慢慢提高阅读速度。另外,也可以使阅读变得乐趣十足,增强阅读乐趣。

2.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影响阅读能力的唯一,其实不然,拥有大的词汇量,如果没有适当的阅读技巧,则很难有大的突破。阅读技巧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速度的加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技巧是需要通过刻意的训练来掌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有意识的教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

(1)使用略读的方式。当遇到很长的文章时,往往需要采取略读的方式,先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了解文章的大意,知道整篇文章在讲什么。或者通过跳读,来掌握关键有效的信息。略读就是通过整体粗略读的方式来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首先,找出每段的主体句。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让学生理解中心句与文章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跳读就是不通读全文,靠寻找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的主体脉络。如,在阅读过程中,要跳过一些语气词,of、the、will等词,跳过不重要的词,抓住句子的主干。英语阅读的速度可以通过加强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来提高,这种方法对阅读考试帮助极大,平时可多加练习;老师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2)巧妙利用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往往是要表达某种东西或思想,会通过一些连接词来使文章一气呵成,若学生能够抓住一些逻辑词便能理清文章脉络。如句子中常见的连接词,and,because,since,so,therefore,thus,either... or...,not only... but also...等词。学生如果学会选择带有关键信息的连接词看,就会筛选文章的有效信息,更有效率的进行阅读。

(3)正确处理专业术语和陌生生词。在不影响文意的情况下忽略专业术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到重要的情景和相关线索,推出生词的大概意思;通过已知词汇推测陌生单词。

3.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是不能替代阅读本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的提升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多读来实现。课堂上的教学只是给学生阅读做一个引导,课堂阅读教学只是英语学习的一部分,学生还应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和网络资源正确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一定的督查,鼓励学生阅读,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展示自己课外的阅读知识。教师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阅读书目,让学生去挑自己有兴趣的阅读,同时老师应加强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给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多有效的建议。阅读量加大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速度自然会有所提升。

总之,需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帮助学生在准确阅读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永媛. 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 海外英语,2012(2).

[2] 刘人杰. 四个方法,让英语阅读速度“飞”起来[J]. 高考高参,2014(4).

[3] 何小花. 怎样提高中学英语阅读速度[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7).

篇10:高二英语阅读能力提升方法

学生学习英语是由外向内、由接触到接受、由接受到自主学习而掌握的一个发展过程。对于初级学生而言,我们必须从学习英语的外因入手,将学习英语的积极意义灌输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思维,正确合理地把握导入学习步骤,才能真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抓住学生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在情趣教育的探索中,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先从应试程序、英语的考试形势到英语实际价值、其使用市场加以解读。从当前情况看来,中国与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和合作,英语由外入内,再由内入外,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通行证。无论社会、家长还是学校都对英语教学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这些外因都会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积极的影响。

2.营造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良好的学习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诱发其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进行竞争,既可以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积极情感。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有利于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

二、从内因入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内因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愿望,当外因正确合理地导入,使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积极意义并加以认真投入的学习,内因就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外因的有机统一。

1.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情境是一堂课的起点,对课堂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客观情境的意义建构只能是学生主体参与实践才能产生,而学生主体参与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才是客观情境意义的建构,是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智力、潜能、个性和促进社会化进程的根本途径。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产生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望,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这也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随时随地、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说英语和用英语的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英语的氛围,喜欢用英语表达,哪怕是简单的问候,如“Hello!”“Goodmorning!”“Goodnight!”等,随时让学生体会一种成就感。

2.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情感,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自尊、自信、愉快、自由、新奇、惊喜等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发展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不断获得成功感,形成良性的情感循环。其次,要克服消极情感。消极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焦虑、抑制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观察、分析学生学习失败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克服消极情感因素。例如:考试焦虑是导致很多初中生英语学习失败的原因。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对他们的学习给予更多鼓励和指导,对他们的学业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在测试评价中也要坚持初中英语课标中规定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不必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克服焦虑情绪”评价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3.英语课堂提问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源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思维。启发思维的原则是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启发,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因为好的提问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情境创设,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意境包括情境和环境。情境一般通过赏识激励,开发内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环境一般包括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书籍等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内在需求和个性特点进行赏识激励,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在平凡、平庸中捕捉闪光点,大力夸奖,把常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在进步、提高中评价赏析成功因素,强化欲望,扬长补短;在成功、卓越中品位、赞扬其特点及优势,以促进形成个性特色;在失误、挫折中寻找正确和有利因素,增强自信,开发内力。这是新课标提倡的,也是新形式下的新教学理念。

2.教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运用最直观的教具或实物,如卡片、图片,包括教学挂图和老师画的简易图片,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画,或选用一些报刊杂志的文章和图片来丰富课堂教学。这样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能更牢固地记忆词汇和掌握句型。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能让教学多一份色彩,它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冲击力。丰富的图片和大量的操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随之而来,并能营造出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英语教材提供了许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教师应利用这一优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营造和谐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情境一般包括课堂师生互动以及有助于教学的各种活动,和谐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前提。用英语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桥梁,课上回答问题、分角色表演对话更能体现对学生口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胆量,发挥他们的表演才能。另外,教师还应采取各种方式给学生以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1.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调节课堂氛围、创造温馨的课堂环境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少一些低效、重复的说教,多一些示范、参考和期待等积极的体态行为去影响学生,耐心细致地鼓励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由于害羞、紧张或心里没有底答不上来,如果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微笑地向学生提示其中一些词,学生的紧张感很快就会消除。同时,教师应避免老是板着脸、瞪着眼动辄就训斥的做法,力争让学生通过情感交流获得最大成功。

2.课堂上教师应多用“Please”,“Thankyou”,“Verygood”,“Haveatry”等礼貌或鼓励性的用语。尤其是对差生,要多关照,多提问,多提供一些使他们觉得有进步感和成就感的机会。教师只要真心对待每个学生,就会创造出各种生动的、赞赏的、鼓励性的语言。这些话就像兴奋剂,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信心高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快乐。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如办英语手抄报比赛,每两到三周举行一次班级英语会话表演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多数学生都在轻松、愉悦中渐渐接受了英语。

上一篇:装饰装修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下一篇:汉语拼音轻声的发音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