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运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4-05-08

2010年春运工作情况的报告(精选9篇)

篇1:2010年春运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2005年甘肃省水路交通春运工作

情况的报告

省交通厅:

按照交通部的统一部署和省交通厅的具体要求,我省水路交通春运工作从2005年1月1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历时46天。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和运政、海事部门针对全省水路交通春运工作的特点,加大春运工作组织力度,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合理调整船舶运力,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基本实现了“安全、有序、优质”的总体目标,较好地完成了2004年水路交通春运工作任务。春运期间,全省水路运输投放客船150艘,运送旅客43.03万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387.27万人公里,全省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未发生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为了认真搞好2004的水路交通春运工作,确保春运期间水路交通安全、畅通,我局组织召开春运工作专题会议,就全省水路春运工作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部署,成立了由行政一把手任组长,运管、海事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水路交通春运领导小组。下设春运办公室,负责组织、联系、协调春运期间同各地春运办的一切应急和突发事件及十日报表工作,设立了夜间和节日值班电话,做到了值班、交班有记录,及时汇总上报十日报表。各水域交通主管部门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区春运工作。为了抓紧落实好水路交通春运工作,确保水上交通安全,使旅客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我局于1月8日发出了《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水路交通春运工作的通知》(甘水运[2005]02号),就加强组织领导、全面 落实管理责任、合理组织运力、采取措施保安全、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等六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使春运期间的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水路交通春运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局制定了《2005年春运工作检查提纲》。春运第一天,省水运 管理局、省地方海事局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分四个检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分赴全省重点水域陇南、白银、临夏、兰州地区和有船地区检查指导春运工作,重点抽查了水运繁忙的向阳码头、莲花码头、景泰渡口、碧口库区码头、青白石渡口等10余处码头、渡口。检查组每到一地,都深入到各处、所和码头、渡口、船舶上检查各项制度和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提出,并当场予以纠正。各地交通主管部门 和海事单位的领导对春运工作非常重视,分别结合各地实际,做了具体安排部署,制定了春运防范措施并逐船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督促落实了县、乡政府管理安全责任。各渡口、码头都能看到醒目的宣传标语、安全 警语和安全警示牌,船舶安全设施齐全有效,切实做到了宣传到位、工作扎实有效。提出了该哪个部门做的,那个部门必须做到位;该哪个部门说的,那个部门必须说到位;该哪个部门管的,那个部门必须管到位的“三个到位”要求,要求各地 以春运为契机,力争实现长效的监管。

二、合理安排运力,及时输送旅客

各地水路交通主管部门针对春运期间旅客流量大,流向集中的特点,根据对一些水域的航线、渡口客货运量的预测,组织安排了 充足的船舶运力。整个春运期间,加发班船61班次,没有出现因运力不足而造成旅客和货物滞留现象。

三、加强管理,狠抓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春运安全、畅通

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旅客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是春运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省水路交通主管部门坚持做到“ 三个同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1、各级水路交通主管部门充分提高对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一把手负全面责任,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把运输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做到了谁主管,谁负责。督促落实了县、乡政府在乡镇船舶和渡口管理中的责任,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到责任、人员、工作检查到位。

2、全省实行统一核发水路“春运准运证”制度。加强对投入春运船舶的安全技术检查,对船舶技术状况良好,救生消防设施完备,各种证照齐全有效的船舶,根据运量预测和运力安排统一核发了水路“春运准运证”,从而确保了运力与运量的合理、平衡,使春运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

3、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源头管理。各地海事单位严格执行了船舶现场签证制度,坚持“谁签证、谁放行、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了船舶现场签证负责制,加强了对船舶开航前的各项安全检查工作。

4、加大对“三品”的查堵力度。春运期间,各地水路运输客运站(点)、码头、渡口,共查堵鞭炮2.1万响,汽油86公斤,有效地消除了事故隐患。

5、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力度。春运期间,各重点水域的客运站(点)、码头、渡口积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配合,严厉打击和查处了哄抬票价、宰客和强行拉客等欺行霸市行为,依法维护了正常的水路 运输市场秩序。同时,各海事单位强化了对“四重”(即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重大隐患)、“四客一危”船舶(即客船、客渡船、客滚船、高速船、危险品运输船)、渡口、渡船及浮动设施的安全检查力度,杜绝了船舶超载、早航、夜航等事故隐患,确保了水上交通的安全、畅通。

6、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春运 期间全省海事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472人次、出动监督车船226辆(艘)次、张贴安全宣传标语1015幅、现场签证563艘次。海事、运政执法人员在水运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全省未发生在依法管理工作中因执法人员违纪、违规行为而引发的各类投诉事件。

7、认真按照交通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关于进一步科学规范非典型肺炎防治措施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各地充分认识到疫情的反复性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认真做好预防和控制“非典”的各项工作和应急准备工作,保证了春运工作有序开展,实现了水上“交通不断、客流不断、货流不断、病源切断”的目标

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树立水运行业文明形象

春运期间,各地海事、运政管理部门和运输经营者,继续把提高服务质量当作水运行业精神文明和春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以“三

优”、“三化”为目标的各项服务工作和创建文明行业和文明船舶贯穿在春运工作的始终,注重发挥好文明客运站、文明船舶的示范带头作用,涌现出了许多助人为乐,为旅客着想的文明行为,树立了良好的水运行业文明形象。

2005年的水路交通春运工作,在全省水运职工的辛勤工作下,已圆满完成,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管理方式,我们将融于今后的各项工作之中。通过春运工作的开展,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运输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针对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加以认真地分析和解决,通过各部门扎实而有效地工作,确保水上运输安全形势稳定,促进我省水运事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二00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篇2:2010年春运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0年春运于3月10日已经结束。今年的交通春运工作,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在县委、县政府和市交通局的领导下,我局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奋力拼搏,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春运工作任务。全县共投入春运客车598辆,其中班线客车387辆,出租车150辆,城市公交61辆,累计发车65306班

次,其中加班2986班次,安全疏送旅客228.6万人次(其中农民工10.71万人次);水上运输共投入客(渡)船188艘,安全运送旅客11.8万人次。与去年同比,道路客运量增长约7%,水上客运量增长约5%。春运期间除发生城乡公交路面行车一般事故一起外,未发生道路运输源头安全管理责任事故和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未发生重大运输服务质量事故,实现了春运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机构健全,春运组织领导到位

为切实抓好今年春运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春运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机构、人员,明确了分工职责,制定了完善的工作预案。局下属各单位、运输企业也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春运工作组织机构。全系统建立起上下衔接、左右协调、运转灵活的春运工作机制,为确保全县交通春运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我局于1月5日召开了全系统交通春运工作动员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对今年的交通春运工作做了全面动员和安排布置,并下发《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交通春运工作的通知》,局下属各单位、运输企业也分别层层组织职工和从业人员召开了春运工作会议,结合实际做了相应的安排部署,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具体方案。

二、措施落实,春运秩序优质有序

(一)提前进入春运工作状态。针对今年春运前客流高峰启动早、增长快、来势猛的新情况,我局全系统在市交通局的统一部署下,于1月6日全面启动春运方案,提前进入春运工作状态,有序地开展春运组织工作,保证了节前旅客及时、有序、安全运输。

(二)及时启动应急运输预案,圆满完成应急运输任务。一是保障了节前客流高峰应急运输。1月23日,针对麻柳方向乡镇客流陡增的情况,南客站及时调整部分线路发班密度,并抽调运力进行增援,保证了节前旅客及时、安全返乡回家。二是圆满完成节后客流高峰应急运输。1月30、31日(正月初

五、初六)石梯、石桥、麻柳等乡镇突发旅客高峰,我局再次启动了道路旅客应急运输预案,调集公交车17辆、班线客车3辆,实行运管人员专门护送,企业人员跟车管理的“保姆式”应急运输方式,及时、安全、有序输送旅客千余人次,受到了旅客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大力开展交通送温暖活动。南客站增设了售票窗口,开设了民工、学生专用购票窗口,延长了售票时间,方便旅客购票;为旅客免费提供热开水、感冒类等急救药品等;安排服务人员专门负责为老、弱、病、残等特殊旅客服务,帮助他们购票上车;给有困难的旅客免费提供食宿和车票;严格执行春运运价规定,不乱收费、乱涨价;加强站内客流组织和秩序维护,保证旅客进出站安全有序。运管所设立了春运服务质量举报电话,及时受理旅客投诉,查处违规违章行为。

(四)严格执法,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运管、渡管和海事部门加强了执法检查,对客车(船)超载、出租车组合拉客以及自用车(船)非法从运、非法组客等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路政大队加大了公路巡查,严格治超治限。春运期间,共查扣非法营运“黑车”26辆,水陆运输违法违规行为260辆(艘)次,维护了水陆运输秩序。

(五)强化宣传,营造春运和谐良好氛围。一是在单位办公区、车站、码头、重点乡镇等地悬挂了宣传标语、横幅。二是利用车站屏幕、车载电视等,播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片,向社会公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在所有营运客车上张贴了安全宣传条幅。三是通过报纸对春运工作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达州日报》2月9日在头版对我县的春运工作进行了报道,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四是通过电视媒体进行宣传。2月17日四川电视台四套《现场报道》栏目以《多种措施保春运》对县运管所的春运组织工作进行了报道,予以了高度的评价。五是制发了交通春运工作信息、简报等。春运期间,全系统共悬挂宣传标语51幅,编制信息、简报84篇。

三、重点突出,水陆交通安全稳定

(一)层层落实春运安全责任制。

春运前,我局与下属各单位签订了春运安全目标责任书,下属各单位内部、运管所与各客运企业、运输企业与单车业主、驾驶员签订了春运安全责任书,全系统共签订春运安全责任书720份,层层落实了安全责任。

(二)狠抓春运安全源头管理。

一是严格车、船技术准入。春运前,运管、海事部门对拟参加春运的客车、客(渡)船进行了技术性能检测,经检验合格后发放了春

运资格证方可投入春运,保证了投入春运的客车、客(渡)船参检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

二是严格驾驶人员资格准入。海事、渡管、运管和各运输企业在春运前分别对所有的车、船驾驶员的从业资质进行了一次严格的排查,对所有驾驶员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培训,凡证照不齐、资质不符、未参加春运安全教育的驾驶人员一律不准参加春运。

是严格车站、码头渡口源头管理。运管所严格执行三级以上客运站运政驻站监督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督促车站认真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安全例检”、签单发车等规定。海事、渡管等部门按照“五不发航”要求,加强渡口码头的现场监管,重点监管了节假日客流高峰时期、当场天等重点时段的签单发航情况。

(三)开展了春运前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春运前,组织对道路运输、水上交通、公路桥梁等进行了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进行了整治。

(四)加强了对重点路段、区域监控。海事直属二分局、渡管所落实人员在重点时段对重点码头、渡口现场监控和水域巡查,督促认真落实签单发航、“救生衣双百”要求;运管所分别在南外小河咀、高速公路路口处设置了道路春运安全临时检查点,加强了对重点线路的客车安全检查;运输企业安排管理人员对在建公路、临河临崖等危险路段蹲点监管,确保了重点路段行车安全。

(五)加强安全督查、检查。我局成立了六个春运安全督查、检查小组,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分头到运输企业、车站、路上、渡口、码头、车船上督查、检查春运安全。期间,共开展督查、检查34次,及时纠正、处理安全违章和隐患问题15起。运管、海事、渡管、养护等部门结合行业安全特点,组织开展了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查处纠正了违章行为。

四、纪律严明,值班信息及时畅通

我局系统各单位、运输企业均落实了由领导亲自带班的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了值班职责和要求,值班人员按时到岗到位,认真履职尽责,抓好了交通春运工作统计,及时报送春运工作动态、情况,保证了信息及时畅通。

篇3:2010年春运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0年,餐饮业跌宕起伏,历经物价上涨、人员短缺、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等考验。但在产业结构、管理水平、经营理念上有了全面提升,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期间餐饮业繁荣经济、服务民生、展现文化的历史使命。“十一五”期间,全国住宿餐饮业零售额从2006年的1034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约21000亿元。

自2010年1月起,统计局调整了统计口径,将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调整为餐饮收入。2010年全国餐饮收入达17648亿元,增长18.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1.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个百分点,对消费品市场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我国餐饮业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保持着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餐饮消费持续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

2010年底,中国烹饪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共同组织开展2010年度全国餐饮百强企业调查。统计分析显示,2010年度我国餐饮百强企业营业额为1395.84亿元,比2009年度餐饮百强营业额增长了11.69%,占2010年全社会餐饮收入的比重为7.91%。2010年度我国餐饮百强企业直营店资产总额346.36亿元,直营店利润总额超过60亿元,直营店从业人员约28.74万人。

一、餐饮百强营业额增速明显放缓,占社会餐饮收入比重提高

在通胀的压力下,餐饮行业的经营成本上升明显,行业利润不断下降,餐饮百强营业额增速明显放缓。

1. 餐饮百强营业额增速明显放缓

“十一五”期间,餐饮百强营业额增速(与上年餐饮百强相比)除2009年外,呈现逐年减慢态势,平均增速为15.71%。在国内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作用下,2009年的餐饮百强营业额实现大幅增长,是自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10年在通胀的压力下,餐饮百强营业额虽然保持着增长的趋势,但增速放缓明显,略低于“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速水平。

2. 餐饮百强入围门槛平稳上升

2010年入围百强的门槛由2009年的2.95亿元提高到3.77亿元,增长了27.81%,增速不仅高于2009年的水平,也明显高于19.57%这一平均增幅,是“十一五”期间增速最高的一年。

3. 占全社会餐饮收入的比重有所提高

餐饮百强营业额占全社会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010年为餐饮收入)的比重,在2004年至2010年间呈现出升——降——升的变化趋势。2004年到2007年,百强所占比重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8年是一个谷底,从2009年开始,百强所占比重又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百强占全社会餐饮收入的比重回复到“十五”期末的水平,略高于“十一五”期间百强占比的平均水平(平均值为7.43%),但仍低于“十一五”期间的峰值水平。

二、企业规模进—步提高,增幅及盈利能力分化明显

1. 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餐饮企业在资源整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差距逐渐拉大,百强餐饮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餐饮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已从2009年的26家增加到2010年的36家,有4家餐饮企业营业额超过50亿元。其中前10强餐饮企业营业额达到667.22亿元,比2009年前10强企业增长了5.3%,占2010年百强餐饮企业总营业额的47.8%。

2. 百强企业分布日益向成熟业态聚集,发展越来越理性

从经营业态来看,餐馆酒楼、快餐送餐以及火锅类企业依然是百强榜单中的主力军,占据了84个席位,与2009年度相比多了4个席位。前10强涵盖了除西餐外的所有业态,火锅类企业依然是前10强企业中的佼佼者,占据4个席位,紧随其后的是餐馆酒楼和快餐,但从前50强来看,餐馆酒楼类企业多于火锅类企业。快餐类企业虽然从前10强和前50强的席位数来看,不及火锅及餐馆酒楼类企业,但上榜企业的营业额总和高居榜首,占百强餐饮企业营业额的比重接近40%,比餐馆酒楼和火锅类企业的占比约高出了15个百分点。。

在经营模式上,餐饮企业越来越理性,从百强企业各业态的直营占比来看,相较于2009年,三大主流业态的直营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快餐送餐类企业直营占比提升幅度最大,餐馆酒楼和火锅业态次之。这充分说明,餐饮企业在扩张规模、增加门店数量、抢占市场的发展中,越来越注重对品牌价值的提升和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仅充分挖掘餐饮连锁化、集团化、标准化经营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做强品牌,如何做实企业,谋求长远利益和长期发展。

3. 百强区域分布逐渐形成了以直辖市为核心的集聚圈

入围2010年中国餐饮百强的企业分布在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逐步形成了以直辖市为核心的餐饮集聚圈。京、津、沪、渝所在的华北、华东、西南区域成为餐饮消费最旺盛、餐饮业绩最好的区域,这些区域的上榜企业超过了80家,营业额约占百强企业营业总额的90%。其中以华东地区表现最为抢眼,在上榜企业数量、营业额总量和营业额增幅均排在各区域之首。

以北京为首的华北地区入围企业数量比2009年增加了3个席位,但营业额增幅相比2009年有所放缓。

西南地区上榜企业集中在重庆和四川,云贵藏无一家入围百强,而且营业额增幅也比2009年略所放缓。

中南地区上榜企业有13家,虽然企业数量和营业额总量不及华东、华北和西南,但营业额增幅相较2009年有了较大提高。

东北地区入围企业数量比2009年增加了1家,营业额增幅相较2009年有了较大的突破。

西北地区实现零的突破,终于有1家企业跻身百强之列,但规模总量上还有待提升。

从城市分布来看,尽管餐饮企业经营的地域界限在逐步模糊,企业的市场竞争范围往往横跨多个经济区域,涵盖大中小不同城市圈,但市场经济成熟、消费需求旺盛、餐饮特色明显、经济发达的区域依然是餐饮企业创业、餐饮品牌培育的首选之地,这也充分表明餐饮集聚圈是以直辖市为圆心向外辐射,进而形成的特定区域。

三、餐饮百强企业业绩综合表现

为全面研究餐饮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分析百强餐饮企业经营实力和业绩表现,更好地实现餐饮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在现代服务业产值中的比重的目标,中国餐饮百强在提炼原有分析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国资委各行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餐饮行业自身的特点,将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资金运营质量、经营增长水平、管理运营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考量。考虑到餐饮行业连锁加盟的特点,为保证经营数据的科学客观,真实反映企业实际运营能力和综合实力水平,在对百强餐饮企业分析时,我们将以企业直营门店经营数据为准。

1. 百强餐饮企业总体盈利能力偏弱

由于2010年CPI高涨,在通胀压力下,餐饮企业原料成本、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而且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餐饮企业无法通过提价方式来抵消成本上涨压力,行业利润不断下降,营业利润率为27.41%,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5%。而且出现成本费用利润率的指标数值好于营业利润率的情况,说明餐饮企业在实行连锁化、集团化经营发展过程中,尽管达到了降低经营成本、分散风险的目标,但由于综合运营能力偏弱和外界抗干扰能力有限,使得营业利润率的整体表现不佳。

2. 百强餐饮企业资金运营使用效率高

由于餐饮消费结算一般都是现收现付,资金流动量不大而且速度快,平均收账周期很短,一般都采取现结的方式,存在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普遍来看,餐饮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很高,百强餐饮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83.38次,远远高于餐饮业全行业绩效评价的优秀值。

3. 百强餐饮企业经营发展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后劲

在前述分析中,我们提到百强餐饮企业在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增长上分化明显,但总体来看,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增速都在良好值之上。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餐饮行业转型升级的提速,餐饮企业未来经营发展依然有着持续增长的后劲和动力。

4. 百强餐饮企业主营业务优势明显,运营能力有所提高

2010年百强餐饮企业每平米劳效为9279.05元,略高于2009年的每平米劳效(9205.75元),比国家统计局2008年经济普查年鉴数据计算得出的全国餐饮业人均劳效水平(5251.21元)增加了76.7%。尽管百强餐饮企业中近40%的企业进行了多业态、跨区域的集团化经营,但餐饮的主营业务优势依然明显。从核心菜品来看,百强企业核心菜品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超过30%,企业主打产品优势突出。

5. 百强餐饮企业人员效率有所提升,但人员流失率依然较高

2010年百强餐饮企业人均劳效为14.17万元,不仅高于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经济普查年鉴数据计算得出的全国餐饮业人均劳效水平(10.997万元),而且也高于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经营数据得出的人均劳效水平(12.81万元)。这说明随着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人员效率和素质水平得到提升,2010年百强餐饮企业的人员培训费用平均为297万元,比上年增长了49.25%。

但是,餐饮行业的人员流失率依然很高。2010年百强餐饮企业的员工离职率为18.44%。从人力资源学的角度来看,理想化的员工离职率应该控制在5%~8%。餐饮行业由于工资水平基数和职业的社会评价度不高、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处于劣势等内在因素,高流失率一直是行业的特点之一,加之2010年随着物价上涨而催生的生活成本增加,使得餐饮行业流失率处于高位。

不过,百强餐饮企业人员效率的提升也使我们看到餐饮行业经营者转变经营理念,优化人力资源组合的趋势,“人海战术”逐渐被抛弃。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人工成本,解决“用工荒”问题,如何挖掘有限人力资源的无限潜能成为经营者的新课题。

四、餐饮百强企业中各业态的业绩表现

1. 盈利及资金运营能力

快餐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强,不管是营业利润率还是成本费用利润率,不仅高居各业态之首,而且超过了餐饮业全行业绩效评价值的优秀值水平。在资金运营效率上,由于其业态经营模式和特点,使得应收账款的周转率非常高,换算成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0.82天,基本上实现了现结现付。

休闲餐饮是随着近几年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业态,2009年百强休闲餐饮企业的各项表现已表明该业态的巨大发展潜力。今年休闲餐饮的营业利润率超过了餐馆酒楼和火锅,成为仅次于快餐的业态。从今年申报百强餐饮企业的整体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快餐企业开始介入休闲餐饮,依托快餐与休闲餐饮的天然联系发展休闲快餐。

餐馆酒楼、西餐、宾馆餐饮作为传统的餐饮业态,经营发展模式相对成熟,虽然没有很鲜明的突破,但不管外界市场经济条件和竞争环境如何变化,连续几年来各项业绩表现始终保持稳定。

2. 经营增长能力

从经营增长能力来看,各业态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平均增长幅度都超过了20%,增长幅度均超过了全社会餐饮收入的增长幅度。其中营业收入增长幅度排名前三的业态分别是快餐送餐、西餐、火锅,而从营业利润来看,快餐送餐、休闲餐饮以及餐馆酒楼表现突出。

快餐企业依然保持着行业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后劲的地位。作为新兴业态的休闲餐饮,虽然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表现一般,但营业利润增幅较大,已经将餐馆酒楼、火锅等传统强势业态甩在身后,大有赶超快餐之势。餐馆酒楼和宾馆餐饮保持着平稳的发展态势,虽然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多,但从上榜的几家上市公司表现来看,传统餐饮业态在规模总量和影响力上依然占据着核心位置。

3. 管理运营能力

从运营效率来看,人均劳效最高的业态是宾馆餐饮,这与宾馆餐饮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有关。在其他社会餐饮业态中,餐馆酒楼的人均劳效最高,其次是快餐业态,休闲餐饮位列第三位。从每平米劳效来看,休闲餐饮超过快餐成为单位营业面积最赚钱的业态。

从人员管理来看,快餐送餐和餐馆酒楼的人员流失率最高,人员相对稳定的业态是休闲餐饮和西餐。

从管理效率来看,特别是在2010年CPI高涨,各项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如何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成为企业优化管理效率、占据有利竞争地位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百强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增长幅度指标发现,百强各业态餐饮企业在成本费用上增幅比较大。

宾馆餐饮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幅最大,西餐的营业费用增幅最大。在餐饮企业关心的各项指标中,西餐的原料成本和人工费用增幅最大,而火锅在这两项上增幅最小。宾馆餐饮的水电燃料费用增幅最大,但广告宣传费用和房租费用增幅最低,餐馆酒楼的广告宣传费用和房租费用最高。

综合各业态在在原料成本、人工费用、水电燃料费用、广宣费用以及房租费用等成本费用方面的控制能力和综合管理绩效,在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强弱方面,各业态的排序分别为:火锅、休闲餐饮、快餐送餐、宾馆餐饮、餐馆酒楼和西餐。

篇4: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回顾2009

(一)对教育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加大。

报告要点: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中央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66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300元的目标。

本刊解读: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但就在这样的困境下,我们教育支出却依然保持增长,其中中央财政支出更是达到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保障了教育改革的稳定发展。

同时,在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一年实现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目标,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为我国教育事业健康长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义务教育的政策进一步完善。

报告要点: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资助学生2871万人,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本刊解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完善了教师的利益分配制度,对教育事业的也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物质奖励,是每个公民应该有的权利,这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认可。自从对教师施行绩效工资制度以来,在网上引起过许多争议,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但总体而言,这一政策的提出与实行,可以说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将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在助学方面,我国也在对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涉弄专业的学生实施免学费的政策,使贫困学生的失学率大为减少,有效的保障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

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但调查显示,我国儿童辍学问题却依然严重,每年都会有近百万儿童因贫困而被迫辍学。面对这种状况,政府颁布了许多有利于贫困家庭的教育政策,使那些贫困学生摆脱了缀学危机,特别是近几年,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全国各地贫困生的缀学率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但是这还不够,我国在教育领域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教育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偏远地区贫困儿童的关注,使义务教育深入人心。

二、奋斗2010

(一)提高经济建设,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报告要点:做好2010年的政府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本刊解读: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发展经济仍然是我国2010年的主要目标。只有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才能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经济的发展能够促使教育者阶层改革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原有的教育體制,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措施等必然会滞后,为了能够使教育适应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方面必然会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对现有的教育目的,课程的建设,采取的方式进行改革。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增大教育投资是改变教育水平的必要手段,所以,发展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

(二)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报告要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推进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

本刊解读: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源泉。“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教育系统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我国在教育领域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区域差距大,在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教育观念与教学设施都存在着很大差距。所以,现阶段,必须加快偏远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加快教育建设,完善教育制度,要以就业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就业或者创业是人才价值的体现。在上年,由于金融海啸的缘故,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但依然呈现增长趋势,这是对教育领域加大投入的一个表现。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可以看出,今年我国会继续对教育领域加大投入,尤其是对乡村及偏远地区。施行义务教育,颁发优惠政策,为普及教育提供了保障。另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国也将加大投入,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所以,只有打造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更多出色的人才,建设出一流的国家。

篇5:2010年春运工作情况的报告

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办:

2010年春运即将开始,我省春运期间水上运输的重点是库区渡运和乡镇渡口运输,客源多为省内游客和赶庙会(集会)、走亲访友的群众。据预测,春运期间我省水路运输客运量约为96万人次,将比去年同期增长5%左右,日均将投入船舶数300艘次、5000客位左右。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省交通厅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稳定全省水路运输安全形势,避免重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春运期间水路运输安全、优质、有序进行,2010年航务海事系统春运安排、准备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春运期间是人民群众出行的高峰期,要求各级航务海事机构高度重视,把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立足“三个服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抓好春运工作的重要性。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作为第一责任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早部署、早安排,搞好客流调查和分析预测工作,制定周密的运输组织计划和应急方案。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检查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水上交通运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关心工作在春运一线的航务海事系统干部职工的生活、健康,顺利完成2010年春运工作任务。为做好2010年春运工作,省航务局拟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局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航务局运管处,统一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全省春运工作。各市航务、海事机构也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组织机构,结合辖区水上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落实各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春运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省局将组成检查组对各市春运工作进行检查。

二、加强现场监管、开展安全检查活动

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春运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航务、海事机构和水运企业要严格落实有关运输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落实春运期间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和责任制。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加强监督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全力避免重特大水上安全事故的发生。各级航务(海事)机构要重点抓好库区等通航水域客船和乡镇船舶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严格按照“四项机制”的要求,加强水上旅游景点和渡口的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现场签证制度,对超员船舶一律不得签证放行,切实担负起交通部门对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管责任。

认真落实“三关一排查”,按照“早部署、早检查、早安排、早落实”的要求,春运前全面开展安全检查活动,重点对水运企业和船舶的内部安全管理、技术状况、消防救生设施、进港道路及码头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库区等封闭水域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船舶,要坚决封航和停航;加强对船舶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严禁酒后驾驶、违章航行和船舶超员、超载;关注气象信息,做好气象预测,严禁风、雪、雾等恶劣天气情况下船舶出航;要制定应急措施,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机制,落实设备、设施和应急船舶。

春运期间,发生人员伤亡运输事故,要按照有关规定,由事故发生地航务(海事)机构在10个小时内上报省局。

三、加强运输组织,突出重点区域

我省春运期间水上运输受冬季气候变化影响较大,若天气寒冷,则可能冰封停航。运输重点将是库区渡运和乡镇渡口运输,客源多为省内游客和赶庙会(集会)、走亲访友的群众。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各地在做好客流调查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科学调配运力,制定本辖区春节运输组织方案。重点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春运期间城乡客货流通大量增加,要把旅客渡运作为重点抓紧抓好。做好旅客流量流向分布的调查分析,确定重点监控的地点、时间,及时掌握信息。黄河渡口、浮桥等重点部位,要落实安全责任,做好防凌汛准备;二是做好春运期间库区等通航水域游客运输组织和安全工作。

四、加强宣传,营造重视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的良好氛围 春运期间,各级航务(海事)机构将积极配合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宣传对春运工作所采取的各项积极措施和春运工作准备情况。宣传春运的各项便民措施,及时通报春运进展情况。同时利用宣传品等形式,提醒驾乘人员、旅客安全注意事项,营造关注、重视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落实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渠道

春运期间,各级航务、海事机构将设立值班投诉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负责春运的联络、协调、宣传、统计和信息收集。要求各省辖市航务、海事机构将春运值班表(值班投诉电话、传真、带班领导、联系人、联络方式等)于2010年1月20日前报省局春运办公室(电话00000、00000;传真00000)。做好春运统计工作,要求安排专人负责统计和信息的上报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严肃性和及时性,以便掌握全省春运工作进度和动态。春运实行日报制度,要求各地航务、海事机构按照《2010年春运旅客运输统计表》(见附件)的要求,于每日下午18:00前将当天的统计数据上报省航务局。附件:2010年春运旅客运输统计表

篇6:2010年公交公司春运工作总结

2011年1月13日至15日,公司召开了2010工作总结暨2011年春运工作动员会。公司王总、刘总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全体驾驶员、调度员分批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王总传达了上级部门春运安全工作有关精神要求,分析了今年春运安全形势,并对春运安全工作前期准备做了要求:全体员工按照公司春运工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春运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维护好旅客运输秩序,严防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旅客的安全出行,为广大市民欢度新春佳节创造良好的春运安全环境;各驾驶员要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排除车辆隐患,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营;各调度员要科学合理发车;维修部门要配合司机,对有故障的车辆及时修理。全公司上下要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春运各项工作,以推动公交全年安全生产保持平稳良好态势。

市交警大队李宏祥股长也作重要讲话,他要求公司全体员工要充分认识今年春运的形势与特点,要加大动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春运无重特大行车事故发生;要注重服务创新,改善服务质量,通过春运提升公交客运整体服务形象和服务质量,以“安全、优质、诚信、规范、文明”的服务全面完成2011年春运各项目标任务的。

篇7:2010年春运工作情况的报告

为认真贯彻农业部和省、市、县春运安全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深刻吸取楚雄州“12.28”煤矿事故教训,加强春运和“两会”期间农机安全管理,切实做好我县2010年春运期间的农机安全工作,确保全县春运农机安全、有序生产,确保人民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根据省、市、县政府统一部

署,结合我县农机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春运时间

2010年春运从1月30日至3月10日结束,历时40天。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个重大战略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合理调度、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加强农机事故预防,力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氛围。

三、组织领导

县农机局成立以局长尹志陆为组长,各乡(镇)农机站站长、局属各科、站、校长为成员的“春运农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机监理站,吕方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四、工作任务及目标

(一)主要工作任务

1.加大对全县乡村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和重点场所的监控力度,坚决打击无牌无证驾驶、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载人,加大对其它农用机械车辆的管理力度。

2.加强拖拉机牌证管理,严格执行《拖拉机登记规定》和《拖拉机登记工作规范》,严禁超标准超范围拖拉机注册登记。

3.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检验标准,杜绝技术状况不合格的拖拉机带病作业。

4.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相关规定组织拖拉机驾驶人培训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严把源头关。

(二)主要目标

1.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群死群伤恶性农机事故;

2.力争春运期间“零死亡”;

3.不发生因管理不力而造成的严重农机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4.不发生“三乱”和违法违纪、失职、渎职等问题;

5.从重处罚春运期间的违法行为。

五、工作措施

(一)认真实施《条例》,规范牌证核发。

严格按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核发工作,对于不符合gb 16151-2008《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要求、不按规定检验合格的不准办证上牌,严禁跨行政区域违规发牌发证。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教学检查和监督,查处纠正未按教学计划和大纲组织培训等违规行为,确保拖拉机驾驶培训质量。要规范驾驶人员的考试工作,杜绝给未经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人员核发驾驶证现象。防止考试检验走过场、办人情证。

(二)强化执法检查,纠正违法行为。

要针对冬季农机生产的特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继续推进农机安全“三项行动”的各项工作,组织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人员,深入乡村、田间、场院等农机作业场所,认真开展农机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纠正违章行为,防止制动、转向和操纵机构有严重隐患的拖拉机作业,消除安全生产隐患。要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五整顿”“三加强”有关工作要求,积极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维护农村公路交通秩序,严肃查处拖拉机载客、超速行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春运期间,全县要组织开展一次农机安全隐患大排查,排查范围为乡(镇)农机站油库、拖拉机、驾驶人、农机加工站、农机修理点、集镇拖拉机相对集中地等重点部位,对现有的农机安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全隐患落实领导、人员和资金,限时包干整治到位。特别是对交办的隐患整治任务实行“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规定时间”的措施,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三)严格安全检验,消除事故隐患。

要加大力度,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努力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检验率。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要通知农机所有者按时参加安全技术检验,杜绝因安全技术状态不合格而酿成的农机事故;要将过期未参加安全技术检验的机具型号、号牌等,抄告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并配合查处拖拉机不按时参加检验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要将《条例》宣传与“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等结合起来,以《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为契机,加大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机经营者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要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

社和其他农机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成员的教育培训,让农机手懂安全知识、会安全操作,带动和影响周围农机手增强安全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冬季农机行驶作业防雾、防滑、防冻裂等安全生产防范措施。要采取出动宣传车、发放安全资料、举办安全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条例》和典型事故

案例等,营造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在春运前和春运期间要对正在培训的拖拉机驾驶人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教育。

(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

要高度重视春运农机安全工作,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监管措施落实到位。春运放假期间,各农机局及农机监理站要安排专人值班,领导要在岗带班,确保信息畅通,随时掌握农机安全生产动态。要完善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妥善处理突发农机安全事件,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春运期间,县农机监理站要组织一次春运农机安全管理督察,春运期间拖拉机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倒查行政领导、包保干部及执法人员的责任。继续按照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要求,落实好县、乡(镇)、村(居)三级责任体系,乡(镇)农机监理员要切实履行农机安全监管职责,建立乡(镇)监理员包村、村(居)安全员包拖拉机的农机安全工作机制,明确包保责任。全面动员拖拉机不参加客运,不进行夜间作业。

(六)加强值班执勤,严查违法行为。

各乡(镇)要制定值班、执勤方案,实行领导值班、带班制度,值班、带班领导必须24小时开手机。要切实做好信息报送工作,重大情况随时上报。要把主要执法监管力量部署到重点集镇和时段,加强重点路面路段管理,对过往拖拉机实行逐台登记检查,依法严处各种违法行为。春运期间继续开展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强道路行驶拖拉机安全检查,坚决杜绝拖拉机违法载人、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载、无牌无证、无证驾驶、非法改装等严重违法行为。

(七)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各乡(镇)要做好应急准备,针对各种突发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和反馈,突发农机应急事件时要及时按规定报告各有关部门。

六、有关要求

(一)各乡(镇)春运农机安全值班安排等材料必须于2月3日前报县春运农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春运农机安全工作总结于3月8日前上报。

(三)春运期间,各乡(镇)要向县春运农机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汇报有关春运农机安全工作动态。

(四)凡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时,要立即上报县春运农机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快速处理。

篇8:2010年春运工作情况的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期间,广东省各职业病诊断机构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报告录入的职业病病例资料为分析对象。

1.2 方法

通过Excel和SPSS13.0,对病例基本情况、疾病分类、疾病特征、行业分布等项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

2 结果

2.1 历年职业病发病情况

2006—2010年共报告职业病520例,报告的职业病中,主要为职业中毒,共234例(45.00%);其次为尘肺和职业性皮肤病,分别为138(26.54%)和67例(12.88%)。每年职业病报告例数2007年下降后逐年加速上升,2010年一年已达到163例,见表1。

2.2 各类职业病发病情况

职业病发病以矽肺、慢性正己烷中毒、慢性苯中毒和噪声聋危害为主,其次为化学性皮肤灼伤、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以及苯所致白血病。慢性职业中毒情况较为突出。死亡病例主要见于苯所致白血病、皮炎和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各为1例,见表2。

2.3 年龄分布

2006—2010年报告职业病病例主要集中在20~50岁青壮年年龄段,共448例(86.15%),见图1。

2.4 尘肺病危害情况

2.4.1 病例构成

尘肺以矽肺为主,占83.33%,其中,其他尘肺包括磨工尘肺、金属混合尘肺、塑料混合尘肺、铜矿砂尘肺等,见表3。

2.4.2 发病情况

报告的尘肺病平均发病年龄46岁,发病工龄为9.25 a;Ⅰ期65例(47.10%),Ⅱ期44例(31.88%),Ⅲ期29例(21.01%)。病例分布在建筑业59例(42.75%),制造业32例(23.19%),非金属矿采选业20例(14.49%);集中在私营独资企业35例(25.36%),私营有限责任公司34例(24.64%)和其他企业29例(21.01%);主要从事爆破工的32例(23.19%),打磨工21例(15.22%),凿岩工17例(12.32%)。

2.5 有机溶剂危害情况

各类有机溶剂危害病例共192例,占职业中毒病例总数的82.05%,占职业病病例数的36.92%,主要毒物为正已烷、苯和二甲基甲酰胺。正已烷、苯中毒和三氯乙烯中毒主要见于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见于皮革、毛皮和(羽毛绒)及其制品,见表4。

3 讨论

2006—2010年职业病报告的职业病主要为尘肺,共138例(26.54%);其次为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分别为234(45.00%)和67例(12.88%)。每年职业病报告例数2007年下降后逐年加速上升,2010年一年已达到163例,这可能由于传统的中毒防治实施比较成熟,新型的有机溶剂中毒和群发性慢性职业病问题由于防治未到位而逐步暴露,新的职业病危害开始在一些不受关注的行业中出现,慢性职业病问题逐步暴露。报告的职业病集中在20~50岁青壮年年龄段,可能由于本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工人大多数是外来工,流动性大,文化层次偏低,再加上相当部分的企业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岗前体检、岗前培训或全面防治管理,以至于工人的防护意识薄弱、防治水平不高。

尘肺以矽肺为主,占83.33%;与广东省同期发病情况相似[2,3]。近年经济快速发展,有较多的中小型私营企业蓬勃突起,这些企业多从事建筑行业、宝石加工业,且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从而导致矽肺病的高发。

职业病中毒仍以有机溶剂高发为特点[4,5],我市共报告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192例,占职业中毒的82.05%(192/234),占职业病病例的36.92%(192/520),主要毒物为正已烷、苯和二甲基甲酰胺。本市报告职业中毒的毒物与全国同期的有较大不同[6],这是老毒物在新的生产组织下发生危害的典型,开展有机溶剂危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对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皮革、毛皮和(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发生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显示一些不受关注的企业,若改变原料或工艺也可出现中毒问题。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市的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对有机溶剂危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并对其他重点职业病,例如尘肺病及其他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对建筑、加工、制造行业的监管、监测、健康监护。积极开展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及建立健全政府和企业的应急管理制度,以完善本市职业病防治体系,保障广大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高速平稳发展。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该市的职业病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职业病520例,其中以尘肺(138例)、职业中毒(234例)、职业性皮肤病(67例)为主;尘肺病以矽肺为主(83.33%),主要发生在建筑业;职业中毒以有机溶剂危害为主(82.05%),其中以正已烷、苯中毒高发为特点,主要发生在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结论 该市2006—2010年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主要以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为主,中小型私营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

关键词:职业病报告,尘肺,职业中毒

参考文献

[1]苏志坚,吴子俊,何家禧,等.深圳市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9(4):768-769.

[2]温贤忠,黄永顺,金佳纯,等.2006—2009年广东省新发尘肺病特点分析和防治重点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1,24(3):189-191.

[3]江兰,林秋红,刘移民,等.广州市2006—2010年新诊断职业病情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2,39(1):20-22.

[4]何家禧,黄先青,唐庆军,等.深圳市1990—2005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7,34(1):33-35.

[5]何家禧.深圳市职业病危害风险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24(22):2394-2396.

篇9:2010年春运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9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冲击,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实施有针对性的清费减负政策,进一步拓宽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范围,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可持续增长。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在继续实施有针对性清费减负政策的情况下取得较快增长,为全省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一、2009年全省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一)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09年,全省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2872.82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205.08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46.38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2166.44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501.30亿元。2009年全省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增收(以下简称“增收”)496.42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0.9%。

主要项目征收情况:

1政府性基金收入2210.87亿元,增长29.2%。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幅较大,2009年,全省共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含按规定计提的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1992.76亿元,增长39.6%,比上年增收550.52亿元。主要原因是从2009年5月份起,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房价止跌回升,促使土地市场转暖,政府土地供应增加,土地市场出现供需两旺、量价齐升的局面。

2专项收入88.19亿元,比上年减收(以下简称“减收”)12亿元,比上年下降(以下简称“下降”)12.0%。主要是2009年取消内河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和公路运输管理费,三项收费分别减收2.98亿元、2.53亿元和5.08亿元。

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38.46亿元,减收10.06亿元,下降2.9%。减收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自2008年9月1日起,取消工商部门征收的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工商两费”共计减收9.11亿元;二是根据财政部规定,自2009年起建设部门征收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由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调整为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规模影响较大。其他部门收费如水利、林业、人防办等部门,由于贯彻落实清费减负政策,取消、暂停了部分收费项目,降低一些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收入有所减少。

4罚没收入80.80亿元,增长7.5%。其中,公安罚没收入41.05亿元,占全部罚没收入的51.5%。增幅较大的主要有法院、检验、检察院和公安罚没收入,2009年这些部门的罚没收入分别增长了59.7%、38.5%、30.2%和20.5%。罚没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全省各有关部门按照“法治浙江”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使罚没收入增长较快。如公安交警部门通过增加电子警察、移动警务通等高科技设备,采取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等方式,实行异地罚缴等措施,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规范和加强了罚没收入收缴管理。

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7.65亿元。下降1.0%。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出租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收入分别下降41.9%和44.4%,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20.5%,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小汽车牌照拍卖收入、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

6其他收入106.84亿元,增长15.2%。主要是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清退补缴收入比去年净增长,彩票发行费比上年增收较多。

(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09年,省本级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195.24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46.73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3.85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67.19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81.32亿元。2009年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减少85.55亿元,下降30.5%。分项统计如下:政府性基金收入67.19亿元,下降55.4%;专项收入10.89亿元,下降37,9%;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87.47亿元,增长5.3%;罚没收入4.99亿元,增长48.9%;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7.60亿元,增长81.0%;其他收入17.11亿元,下降21.9%。

(三)主要征管工作

1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法制化建设。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对于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从制度上和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我们注重发挥业务优势,主动汇报协调,推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化建设。积极做好《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调研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向省人大有关部门、省法制办等汇报当前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情况,主动争取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省委将制定该条例列入2009年和2010年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在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人大的关心支持下,由我厅上报的该条例被省人大常委会列入2010年地方性法规一类立法计划。

2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各级财政部门和执收部门认真执行非税收入征收相关规定,努力消化燃油税费改革和清费减负等政策性减收因素,通过积极推进征管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征管情况、规范减免、加强直接执收执罚等措施,强化收入征管,规范征收行为,确保非税收入稳定增长。逐步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执收单位、代理银行以及财政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在规范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同时提高非税收入收缴效率,不断提高非税收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2009年,对省本级所有非税收入执收单位的基础资料、执收项目、使用票据等进行了清理核定,分7期组织省级所有非税收入执收单位进行系统培训,并于2010年1月1日起在省本级全面启用新版非税征管信息系统。稳步推进市(县)财政应用新版非税征管信息系统,至2009年底,全省共有17个市(县)部署应用。

3积极开展清费减负工作。按照国家和省里文件规定,积极做好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调整规范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认真执行省政府出台的取消、暂停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降低部分收费标准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据测算,省政府先后出台的三批收费减免政策,每年可减轻我省企业和群众负担20亿元左右。会同省物价部门对所有部门保留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重新梳理,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并以目录形式下发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规范部门收费行为。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有关规

定,对我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进行了调整完善,进一步规范我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贯彻落实财政部等五部委规定,对我省自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公路养路费等五项收费(基金)工作进行部署,并做好五项收费(基金)的清缴和清退工作。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针对机动车辆号牌工本费等涉及交通和车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交通负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强化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预收及退还结算工作的管理,切实提高资金清退力度。

4加强和完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2009年,我们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里一系列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文件规定,切实抓好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工作,积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的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巩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成果,努力为地方政府提供可用财力。为推进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化进程,由省财政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和省人民银行共同参与,完成业务需求分析、系统开发采购。

5切实加强海域使用金管理。全省各地认真贯彻省政府颁发的《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积极采取措施,从管理制度、征管手段等入手,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明确海域使用金实行就地全额缴库,切实强化海域使用金管理。为克服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科学利用滩涂围垦资源,促进温台产业带发展,2009年,我厅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缓缴、减免等扶持政策,研究出台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减免管理办法,积极做好温台沿海产业带用海项目应缴地方部分海域使用金的缓缴审批工作。

6积极筹措彩票公益金。2009年,我们以国务院出台《彩票管理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彩票监管,积极筹措彩票公益金。一是在国务院《彩票管理条例》出台后,及时召集省级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我省的贯彻意见,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彩票管理条例的通知》,确保彩票管理条例在我省的顺利贯彻落实。二是积极支持彩票机构扩大彩票销量的各类促销活动,及时审核批复同意福彩中心动用“3D”调节基金进行组选加奖等活动方案,积极筹措彩票资金,2009年,我省共发行彩票94.61亿元,同比增长16.9%,居全国第四位。

二、2010年上半年全和省本级级征收简要情况

(一)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10年上半年,全省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2546.09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政府非税收入111.15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24.10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2256.42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178.52亿元。2010年上半年全省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增收(以下简称“增收”)1739.74亿元,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15.8%。

主要项目征收情况:

1政府性基金收入2272.82亿元,增长325.7%。上半年政府非税收入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出让收入。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完成2067.13亿元,增收1650.58亿元,增长396.3%。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行情较好,土地出让价升量增,土地出让金大幅增加;二是各级财政落实国家五部委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精神,加强土地出让金缴库及收支管理,加快土地出让金入库速度;三是上年第四季度土地出让较多,收入基本上在今年年初缴库;四是上年同期房地产行情低迷,同比基数较低。

2专项收入50.79亿元,增长20.1%。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水资源费收入增长较多,分别增长50.4%、34.5%、15.7%。排污费收入比去年下降11.7%。

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19.58亿元,比去年下降3.7%。其中教育收费减收3.87亿元,下降10.2%。国土资源收费减收2.85亿元,下降18.2%,交通运输收费减收1.73亿元,主要是车辆通行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所致。公安、人口和计划生育、质量监督检验、人防和建设等部门的收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增长。

4罚没收入37.16亿元,下降18.3%。主要是因公安交警部门去年对历年的交通违法进行了集中整治,公安罚没收入下降较多,去年同期交通违法罚没收入较多,上半年公安罚没收入下降42.8%。

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7.56亿元,增长27.6%。主要是我省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拓宽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范围,优化收入结构,使来自国有资源(资产)的各项收入正在成为我省政府非税收入增长的新亮点。

6其他收入38.18亿元,下降2%。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清退补缴收入较去年有所下降。

(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10年上半年,省本级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73.35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政府非税收入25.72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0.07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38.35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9.28亿元。2010年上半年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减收10.06亿元,下降12.1%。分项目统计如下:政府性基金收入38.35亿元,增长3.6%;专项收入5.95亿元,增长20.6%,主要是教育附加费征收4.42亿元,增收30.8%;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0.79亿元。下降18.8%,主要是教育收费、法院诉讼费和国土部门执收的耕地开垦费减收较多,涉农、涉企收费有所下降所致;罚没收入1.55亿元,下降35.8%;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45亿元,增长34.7%;其他政府非税收入2.25亿元,下降77.7%。

(三)主要征管工作

1主动做好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在广泛征求省级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向省政府上报了《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送审稿)》及起草说明,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到杭州、宁波等地开展《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并积极参与省级部门和专家学者参加的《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论证工作和协调解释工作。在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征求意见过程中,积极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2深入调研,重点加强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制度建设。一是根据财政部要求,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今年底到期的水利建设基金、民航机场建设费、旅游发展基金等三项政府性基金开展调查摸底工作,配合完成财政部、水利部来我省的实地调研工作,向财政部书面报送了上述三项政府性基金征收使用情况,结合全省实际积极研究提出保留和规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针对性建议,得到财政部肯定;二是经省政府同意,会同省商务厅对2002年制定出台的《浙江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进行修订,重新制定出台《浙江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适应和推动新形势下散装水泥管理工作的需要。

3积极贯彻落实清费减负政策。根据省企业减负办、省

政府纠风办的部署和要求,研究提出2010年财政部门企业减负工作思路。同时,根据中央的统一要求,对我省开展涉及企业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清理工作进行部署。为确保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出台了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

4加快推进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去年12月份德清信息系统应用观摩会议征求市(县)财政意见基础上,我厅与省国土资源厅、省人行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确定了2010年系统实施方案。3月份浙江省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系统在湖州地区投入试运行,针对试点过程中暴露的业务与技术问题修改完善和优化系统功能。6月底系统成功通过验收,财政、国土、人行三部门横向联通,省、市、县纵向联动的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系统已正式形成。年底前该系统将在全省推广使用。

5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应用为抓手,切实提高非税收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从今年1月1日起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全面启用新版政府非税收入信息系统,财政、执收单位和代收银行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项目、标准、征缴和票据都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执收项目、执收标准和资金收缴管理进一步规范,提高了非税收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从技术手段上确保非税收入资金安全,避免乱收费、超标准收费等情况的发生,强化以票管收、信息控费的管理功能,“收支两条线”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

6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海域使用金收入征收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出让收支预算管理制度,督促各地贯彻落实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相关政策,及时提出针对性意见、办法,转发了财政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切实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我省海域使用金减免管理行为,并对符合减免中央部分海域使用金的项目及时向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提出减免申请;认真落实省政府扶持政策,审批48个温台产业带滩涂围垦项目缓缴申请,批准缓缴地方部分海域使用金6.84亿元。

7积极支持彩票发行销售,强化彩票市场监管。积极拓展彩票市场,支持彩票发行销售机构丰富彩票玩法,提高彩票销量。深入开展调研和检查,促进我省彩票市场规范运行。会同省民政厅等单位对全省福利彩票资金进行专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具体要求,赴有关省就彩票市场监管及彩票机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方式进行了调研,不断完善我省彩票管理。

上一篇:合同成本部管理办法下一篇:春天畅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