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笔记总结

2024-05-06

毛概复习笔记总结(共6篇)

篇1:毛概复习笔记总结

毛概复习资料(权威)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是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3、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实事求是的内涵:

1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因为强调实事求是一方面是要我们学会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学会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是党和国家经过长期经验确立的思想核心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概括

12、解放思想的内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管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1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论断资本桂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6、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9、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五中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根本制度: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根本目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2、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的需要。

2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5、科教兴国的含义: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科技第一、教育优秀)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含义:

1、我国社会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和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主要特征:

1、从生产力情况看,生产力整体水平低,具有多层次和不平衡性。

2、从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未成熟,还不完善。

3、从上层建筑状况来看,这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还未成熟,还不完善。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0、“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32、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3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34、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3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再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36、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7、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8、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9、试论述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

4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4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2、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国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45、政治协商制度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46、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47、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50、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5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长期不变。

53、新世纪阶段的对台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与台湾人民方针决不改变。

54、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邓小平)

55、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56、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毛泽东)

57、五项基本原则(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基本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篇2:毛概复习笔记总结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和 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 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 最低纲领 和 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纲领有其主客观的因素:

主观因素:①党开始懂得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②党对中国国情有了初步认识。

客观因素:①国内外时局的新变化;②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注意,建党开始我党没有意识到党内的―左‖右倾的问题。

历史意义: ①(初步指出)正确分析了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

②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③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党中央领导人民走上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新征途。

附:1922年8月,李大钊、陈等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会晤,商谈国共合作事宜,孙决定实行联俄联共,邀请共产党员帮助改组国民党。

3.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在广州举行(确定国共合作,党内合作;第二次在抗战时,遇事协商)

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瞿秋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概念);

中共三大开始我党比较明确的提到了和国民党合作过程中的―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批评了陈的右倾倾向),大会批评了这两种倾向,但是没有使用和―左‖右做斗争这个概念。

附: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4.中共四大――1925年1 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等20人。

主要中心议题: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

历史功绩: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②大会还指出来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③会议还把国民党分为了左、中、右三派。制定了对国民党的工作是扩大左派,批评和争取中派,反对右派; ④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的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⑤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不足:

1、虽提出领导权问题,但对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2、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附:1925年11月《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瞿秋白、邓中夏等就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成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前身。

附: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是毛的萌芽的标志

特点:

1、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或工人)(领导力量)来领导;

3、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民(主力军)是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

4、首次把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劳动阶级,是我们同盟的对象,革命的基本动力。)

内容: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要团结)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革命的基本动力,也是同盟军),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附: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中山舰事件‖。

附: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5月20日,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序幕。

附: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在武汉召开。-------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

主要任务: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失败原因:

1、虽然批判了陈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2、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一些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

附:1927年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正确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

内容: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6.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毛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心议题:①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撤销陈的书记),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7.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8.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共产国际帮助下,莫斯科召开。共有142人。会议毛并未参加,会议是瞿秋白主持。

主要讨论:

1.明确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没有根本解决。

2.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确定: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政治形势:两个革命高潮之间;革命力量:工人阶级;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4.批判了王明―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和陈的右倾错误。5.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

6.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

存在不足: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起了积极的作用。

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对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附:1928年4月,朱德达毛泽东会师井冈山。

附:1928年10月,毛泽《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分析存在的原因。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附:1928年年底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

附: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9.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红四军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中心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会议规定:

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阐明)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②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③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④古田会议的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⑤有效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内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构成,由于红军尚在幼年时期,党的领导及黄缺乏一致的坚决地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⑥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呈现出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附: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乡村为中心”----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内容: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附: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内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第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周29年提出)、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意义: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脱离实际的―唯书、唯上‖的本本主义。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强调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思)。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附: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

附:1930年12月16日,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五次反围剿开始。附: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

主要表现:

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势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附:1931年基本形成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地主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限制富农。

(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政策。

(49年,成立后):在新解放区土改运动中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合作化开展以后):对富农的政策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

附: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10日晚,红军开始长征。

10.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内容:

①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

②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③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④通过了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⑤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重要意义:①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②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附:1935年10月19日,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11.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会议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决议》: ①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②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③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1936年8月《致中国国民党书》再次改为―民主共和国‖ ④批判了成为当时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危险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吸收工农;是全民族先锋队,所以要全部吸收。)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会议主要决议:把“工农共和国”变成人民共和国;对富农财产不再没收;红军战略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实现对抗日统一战线领导权。

重要意义:①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②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党在总结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进行工作。

附:1935年瓦窑堡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论证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必要性

附: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四个特点: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7的革命;敌人强大;人民军队弱小;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

党实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附:1937年7月、8月,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刻分析了一些人犯错误的认识论根源,系统论述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践论》1937年-----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内容: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a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矛盾论》(1937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内容: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12.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中心议题: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会议认为: 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 ②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③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④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 ⑤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重要意义: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附:1937年9月22日,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附:1938年5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论持久战》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

1、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战胜利。

2、毛泽东向全国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建设军队的根本准则。

意义: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绝对领导,才能始终保持军队无产阶级性质,使它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

另外: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开展政治工作。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保证:坚持革命纪律和民主制度的高度统一。

附:1939年10月《 <共产党人 >发刊词》

1、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思想路线的角度);

2、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基本武器)

3、伟大的工程: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4、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来的。

这是一个历史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特点,而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所没有的。

附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全新的科学概念。

1、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中国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现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注解:

1、“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

2、”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指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并指明了中国现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

附: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特点: 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2)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3)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4)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的民主共和国(政体-民主集中制)。

经济纲领:---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容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有了中国工业和思想的基本思想(最早估计)。

文化纲领:---是无产积极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这是新、旧民主革命在文化上的区别标志。

总结:《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

A、客观依据、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B、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D、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形成了毛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善体系,标志着毛思发展与成熟。

附:1940年《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和《论政策》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展进步势力(小、无、农),争取中间势力(民、开明),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注意:在争取中间势力时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1.他们有充足的力量; 2.尊重他们的利益;

3.我们对顽固派做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在这几篇文章中要强调的是:

⑴“中间派”是毛泽东在《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出的,它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⑵“中间势力”这一概念则有两种情况:

1.当指三三制政权中的中间势力时,是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对三三制政权的组成原则的划分中提出的,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

2.但当它用于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概念时,它包括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3、―三三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

另外: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斗争的原则是:

有理: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利:胜利原则,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斗则以,斗则必胜。

有节:休战原则,斗争取得胜利以后,要适可而止,保持斗争的暂时性。

2、统一战线的两个同盟: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

3、统一战线中的原则和方针:独立自主、对资产积极又联合又斗争。

附: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中,作了精辟的阐述。实事:客观存在的事物;求:研究;是:规律;马列与中国实际―有的放矢‖。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

1、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党史上反复出现的―左‖、右倾错误,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主观主义。

2、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3、要克服主观主义,就必须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4、反对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消除主观主义在组织上和文风上的表现,也是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

9月26日,中央决定成立学习研究组,主要任务是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历史经验,以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错误思想。

附: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反对党八股》的报告。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4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

5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整风运动。

6月8日,中宣部又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在全党展开。

附:1942年5月2日至23日,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附:1943年6月,《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最早的完整的提出群众路线。

1、明确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3、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

4、有无群众的观点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附:1944年9月,在国民参政会上,中共代表林伯渠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废除***、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3.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通过了在党史上意义重大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重要性:

①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②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 ③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

1、《决议》指出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2、正式宣布了:―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决议》说:―我党终于在土革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这是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

3、《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认识,团结同志,而不是对犯错误者进行组织处理。

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A、毛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重要内容:强调从思想上建党;

B、毛的党建思想中,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高度的思想是:强调党的作风建设。C、用整风来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D、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民主集中制。

14.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

主要议程: 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三大作风;

1、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2、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一般纲领‖: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 ―具体纲领‖:”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3、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4、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在报告中提到人民战争必须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5、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区别其他政党的标志)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6、实现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为了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7、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8、也有点《新民主主义论》里带出来的中国工业化的基本思想。

9、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②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专门论述了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它提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高度。基本内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③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④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⑤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⑥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月1 1 日,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贡献:

1、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总结。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附: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

---及时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附:1946年9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

附: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由中共中央公布实行。

----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附:1947年12月,陕北,通过《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1.第一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结为三大经济纲领: 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⑵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⑶保护民族工商业;

2、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第二,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总结了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便漏网。

1947年12月毛提出―十大军事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完善和丰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抗战时期:毛泽东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

在反围剿:诱敌深入。

井冈山时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另: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作战的基本方针(积极防御);基本指导思想(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战胜敌人的最好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主要形式(游击战、运动战);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人和优待俘虏。

附:1948年1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附: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完整阐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A、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新、旧的标志;革命成败的关键)

B、其中”人民大众“就是指革命动力(包括: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积极)。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他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

3、明确的提出土改的总路线:

a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土地改革依靠的阶级路线);b有步骤地、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遵循的总原则);c发展农业生产(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五四运动是划分标志)

A、相同:革命的对象一致(帝国、封建、官僚);革命的动力一致(工、农、小资、民资)B、不同: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无产阶级领导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附: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首次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附: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献辞,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西柏坡

中心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

1.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

2.转折一: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3.转折二: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4.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5.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6.引导个体经济朝着集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7.指出建国后继续加强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8.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重大意义: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附: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文中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关键因素。)第三、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第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附: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其中规定:―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政策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人大制定宪法前,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附:1949年10月1日,中国成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1949—1956。49年以前的国内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9-53年的国内矛盾: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土改没完、53-56年的国内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56年以后的国内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附: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

附:1950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人口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1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6日,在北京召开。---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

主要讨论: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1、毛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报告题目)。

2、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反对我们。

3、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

4、对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

5、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

6、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

知识点:毛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附:1951年12月,―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附:1952年9月,毛: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以后才开始过渡。

附:1953年6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2、《宪法》,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

3、改造的目的: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另: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改在的内容:

1、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行为。

2、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互助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3、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和(拥护宪法)接受改造的一面。

4、建国初的国营经济来源:解放区原有、没收官僚、接收外国;地主土地(给农民了)、民族资产(赎买,不没收)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到部分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6、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有: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公积金、工人福利、资方红利)、定息(5%,7年—变10年)。

7、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剥削制度消灭的标志,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附:中央提出,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指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3、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5、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附: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

1、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人大三届一次)、国防。

附:1955年,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附: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1、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知识分子实行的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

2、周提出―向现代化科学进军‖的任务;科技是关系国防、经济、文化的关键因素。

3、毛提出要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努力学习知识,迅速赶上先进水平。

篇3:毛概复习笔记总结

高三语文的考点众多, 知识点庞杂, 所以我认为语文自主复习中学生除了随堂记录好笔记外, 学会科学完整、个性化地整理笔记是必须的, 甚至比记录更重要。以“识记能力层级”为例, 在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词语、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这几个考点内容时, 老师和学生都会有共同的感受:考点知识浩如烟海, 复习量大, 易混点多、遗忘又快, 总觉得劳而无功, 复习到最后冲刺阶段, 最低的能力层级反倒成为最难得分的。如果学生能在一年的复习中整理出一本贴合自己学情的好笔记, 这时的冲刺将会事半功倍, 成效卓著。

介绍如何记录整理笔记的方法有很多, 如康乃尔形式 (即5R记录法) 、符号记录法、中心记录法、表格记录法、梗概记录法等等, 但我认为首先要区分“记录笔记”和“整理笔记”这两个概念。它们是先后相承, 互相补充的一个整体。完整准确的记录是整理的前提, 整理是巩固记录效果的保证, 但两者也有很多的区别。从时间上看, 记录笔记应是随堂进行, 整理笔记需在课堂学习之后抽出专门的时间来进行。从思维过程看, 记录笔记是听讲、思考、记录的协同作战, 因此跟上老师进度, 把握重点、记录要点是关键;整理笔记是理解、归纳、记录和反复复习的综合作战, 因此归纳和复习是核心。对于高三学生而言, 高一高二已经记录了海量笔记, 并且在复习过程中高三老师还会增补大量新的知识点, 如果没有筛选、归纳和整合, 那将溺死在笔记之海中, 忙忙碌碌却低效甚至无效。

记录整理笔记意义非凡, 可有很多同学却不会记录整理笔记。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笔记的重要性却缺乏必要的指导, 导致学生不会记录整理笔记;学生的惰性导致笔记少而空, 只是老师板书的机械复制;学生学而不思, 只是不停地抄写, 导致笔记多而杂, 或者散而乱, 笔记反而成为高效复习的绊脚石。

高三复习必须把记录整理笔记的权利与方法交还给学生, 这是每一个高三老师应该深思并努力做到的。这一年知识传授固然重要, 但其实引导每一个学生真正拥有一本符合自己学情的笔记本也是教师的必修课。

首先, 教师要转变自身观念, 绝对信任学生的整理能力。老师要相信学生能比各种教辅资料书整理得更好。其实这一点做到并不容易, 有的老师会因担心学生整理的不完整、耽误时间等而选择油印现成的资料给学生, 然后安排学生使劲背诵。用现成的资料固然省时省事, 但学生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何尝不是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呢?只有学生自己整理, 他才会明白哪些知识点是自己没有掌握或模棱两可的, 做一遍抄写固然费时, 却为后来无数遍查缺补漏赢得了时间, 方便随时翻看复习。否则, 当学生需要复习某一个知识点时, 他将不得不在繁杂的资料中再次去重复已经掌握的内容, 寻找似曾相识或不会的内容, 这样的寻找过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再者, 若没有独属于自己的整理, 重难点也就不是自己的重难点, 而全是老师或资料所认为的重难点, 而实际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的难点一定是有个性化差异的。仅以高三语文的“识记”能力层级为例, 老师不会读不会认的字怎么可能就完全与学生不会的绝对吻合呢?所以, 请教师将整理笔记的权利、时间都交还给学生, 引导他们重视笔记整理, 并安排足够的时间指导他们, 相信他们不但能做好, 还可以灵活多样, 因人而异, 百花齐放, 放权与指导后的笔记经常会令老师刮目相看, 自叹不如, 这样的笔记整理也会让学生既整理知识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其次, 老师要切实做好整理方法的指导。我认为高三的语文笔记整理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归类整理。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 如果没有归类, 再多的抄写也是徒劳, 只有归类才能逻辑清晰, 重难点突出, 因此归类整理是任何考点梳理必备的整理方法。例如识记字音,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按照“声母易错”“韵母易错”“声调易错”“多音字易错”“特例易混”等类别来归类整理, 发现一点就在相应的类别补充一点, 日积月累就能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易错字音表。再如识记成语, 可按照“多义成语”“谦辞敬辞不同”“褒贬色彩不同”“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歇后语”“惯用语”“陌生成语”等类别归类整理。

二是反思整理。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需要反思整理。魏书生老师曾以“知识树”的形式对初中学段的语文知识作了归类, 他的这些做法后来受到一些非议。非议者认为“知识树”不过是一些“技术主义”的套路, 没有显示语文教学本身的魅力。但是, 就知识学习本身而言, 魏书生老师的“知识树”是有效的。语文教学的目标虽然不都显示为知识学习, 但语文教学也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任务。在今天, “知识树”的构建依然适用于高三语文复习。学生在复习一个考点之前先将该考点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构建一棵“知识树”, 就能从总体上明白该考点总共有哪些知识, 哪些先学, 哪些后学, 哪些是已知的, 哪些是未知的, 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清晰的复习思路, 也便于随时进行归类整理。该考点复习完之后再回头整理完善之前建立的“知识树”, 力求清楚这棵大树的每一根枝条, 每一片树叶。例如诗歌鉴赏, 可将这一块分为题材分辨篇、形象鉴赏篇、技巧鉴赏篇、语言鉴赏篇、情感鉴赏篇五大块, 然后逐块细化, 再细分成很多小块, 也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在复习中有清晰的复习脉络, 复习前、复习中和复习后都会反复地构建这棵大树, 最终诗歌鉴赏的诸多考点了然于胸。

每次练习或检测后更需要反思整理。让学生把错题简单地抄到笔记本上不叫反思, 叫浪费时间, 形式主义。学生抄写错题后应该有错误原因分析、正确答案、同类型题目举例, 甚至有变形后的题型举例等。这种整理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 有时需要很长时间很多次反复增补才能做全做透彻。

三是拾零整理。语文复习常常让人觉得知识庞杂, 浩如烟海, 复习劳而无功, 付出多回报少, 因此有的学生甚至少数老师都寄希望于考试时的语感, 这是很不靠谱的, 显然是投机主义。其实我们在每天的学习中不妨采取拾零整理的方法, 聚沙成塔, 滴水石穿。

例如作文的思维训练和素材训练这一块, 高三往往因时间有限而被轻视, 很多学生都会感慨高三的作文写作没感觉, 老师也觉得学生的作文灵性不够, 甚至不如高一高二的水平。其实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可以做很多形式的拾零训练, 比如复习教材时, 灵光乍现, 会对教材产生一些新的支离破碎的看法、见解, 这时候马上记录下来, 长短不限, 哪怕只有一句话, 一个例子都是好的。在复习《孔雀东南飞》时我讲到了“大团圆结局”, 学生列举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例子来讨论, 对“大团圆结局”的优劣也做了全方位的评价, 观点有十几种之多, 我让他们随手记下来, 以备不时之需。又如复习必修二的《兰亭集序》和《赤壁赋》时, 我提醒学生注意两位作家在情感上的异同, 学生发现苏轼最后的情感由悲转乐, 而王羲之始终沉浸在悲情中, 于是深化了对苏轼旷达乐观性格的认识。再如学生非常喜欢用陶渊明作为文章的论据, 所以在复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杂诗十二首》 (其二) 时, 我引导他们思考陶渊明可以用来论证哪些观点或话题, 又该如何运用, 让学生明白旧例要用准确, 用新颖。

这种拾零的意识不仅仅在课堂上, 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具备。比如生活中不经意间就会看到听到只言片语, 让你有所触动, 引发内心的某种感悟, 这时候赶紧记下来。这种记录不同于专门的作文摘抄, 也无须苦思冥想, 关键在于保证情感或观点的及时性。作文的思维训练和素材训练不是老师上几节作文课就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教师当授之以渔。

以上三种整理笔记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 拾零整理到一定量时就必须进行归类整理和反思整理, 而在每一轮的归类、反思中要不断地补充完善, 这也正是拾零整理。

第三, 教师要督促检查以保证笔记整理和笔记复习的效果。整理笔记是一项繁琐而长期的学习任务, 意志力差、习惯差的学生往往很难坚持, 老师要长期指导, 定期检查, 做好总结。再好的笔记如果不经常复习也是一堆废纸, 所以老师要安排时间指导学生不断地回头梳理、补充、复习笔记, 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笔记的作用, 使之成为复习的利器。

篇4:地理专题复习中如何记笔记

关键词:专题复习;笔记;洋流

高考复习进入专题复习阶段,调动知识量大,重难点集中,涉及图像多,很多学生感觉课堂上难以记笔记,导致课后复习难以抓住重点,不知从何下手,充满焦虑,复习效度大大降低。专题复习阶段掌握笔记的记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以“洋流”为例,介绍地理专题复习中记笔记的方法。

一、概括法——记核心知识体系

专题复习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这既有利于从知识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面上的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概括法的第一步是理清结构,归纳重点;第二步是舍弃无关紧要部分;第三步按教师的要求和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形成思维路径;第四步用关键词、言简意赅语句表达出来,形成“干货”。

例1:洋流核心知识体系笔记(见图1、图2)

二、模式法——记有效解题套路

模式法主要是记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常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见到一道题目一时找不到思路,就迫不及待去翻看答案,看答案时往往觉得答案的每一步都顺理成章,该用哪个规律,该用什么方法,非常清楚,自认为把题目已经理解透了。但过几天再做相似的题目,还是无从下手。问题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该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或者说解题套路不清晰,方法没掌握。记有效解题套路就是针对重难点问题形成自己清晰的解题思路,构建操作性强的解题模式。

例2:洋流与等温线解题套路(见表1)

例3: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见图3)

例4:分析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1)由果及因推导。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

(2)洋流分布推导。温带沿海海域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沿海海域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海域。

三、综合法——记考点应用角度

对与核心知识应用有关的信息进行汇集、归纳和整理,以便对核心知识点进行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等方面的综合钻研,准确把握试题的考查角度。

四、补充法——记遗漏及更新点

复习和做题后及时进行整理和汇总,查漏补缺,不断调整分支和整体结构,更新旧知识点。对核心知识点、解题套路、考查方向都要进行及时的更新、补漏、整合,从而使笔记的体系更完善、方法更有效、方向更明确。

例6:洋流遗漏及更新点笔记

(1)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寒暖流只是与所流经海区水温对比而言的。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于寒流水温,高纬地区暖流的水温可能低于低纬地区寒流的水温。

(2)同是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洋流,性质不一定相同。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洋流为西风漂流,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主要表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主要表现为寒流。

(3)渔业资源丰富的海域,并非都是因为寒暖流交汇。

(4)海洋咸水渔业资源丰富与河湖淡水渔业资源丰富对比(以松花江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为例:面积广阔,河湖多,水域辽阔,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地势较为平坦,水流较缓,有机物沉积多;温度比较适宜,适合鱼类生存;水量丰富,上游发源于林区,河水中营养物质多)。

五、粘贴法——记典型考查题目

典型题往往图文结合,要记在笔记本上耗时多,难度大,且手绘图像变形大,不利于复习,不妨直接裁剪后粘贴到笔记本上。另外,还应将相似题或不同设问角度的相同题目补充到典型题中。通过对典型考查题目的不断复习,对专题复习时提高核心知识的应用能力,明确答题角度,快速解题,具有重要意义。

例7:图示A城市是所属国著名的渔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单说明A城市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2)如渔船漏油,试分析A城市附近海域油污的漂流方向。

分析:图示为日本的北海道,附近海域有北海道渔场。受千岛寒流影响,A城市附近海域油污向南漂流。

答案:(1)大陆架宽广,海水较浅;寒暖流交汇。(2)受千岛寒流影响,A城市附近海域油污向南漂流。

例8:图示为“某区域海陆分布图”,图中M为纽芬兰岛,a、b是两支洋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支洋流分别属于( )

A.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寒流

B.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暖流

C.寒流 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D.暖流 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分析纽芬兰岛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分析:(1)根据纬度位置可判定a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b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暖流。(2)纽芬兰岛附近渔场为纽芬兰渔场,该地纬度高,气温低,港口易封冻,渔业生产不利。靠近格陵兰岛,冬季多浮冰,威胁捕鱼船的安全。冬季受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气旋活动,多阴雨天气,不利作业。寒暖流交汇,多海雾,能见度低,容易出现事故。

篇5:毛概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我在闲暇之余拜读了《毛泽东选集》和《江泽民文选》这两部巨著,并将一些经典内容记录下来以及读书笔记整理如下,与大家共勉。当然从文章中我更看到的是政治家的卓越风范和政治见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显而易见。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章。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刻,我们缅怀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改革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改革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毛泽东认为教育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教育是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骨干的重要阵地。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大众只有接

受了革命的教育,掌握了文化工具,掌握了革命的理论,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教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要“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引自《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改革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引自《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历史跨过了一个世纪,当今,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的优良传统,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的指示精神,按党的十六大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改革。

毛泽东作为一个世纪伟人在这本书中著述的范围函盖之广是少见的, 从民族的问题, 革命的问题, 朝鲜战争的问题到社会主义建设, 青年问题等等都有著述.从中可以感受到他老人家的宽阔的政治视野和清醒的政治头脑.比如毛在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的问题>的讲话中谈到的知识分子问题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 最近一个时期, 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 出现了一些偏向.在一些人的眼中, 好象什么政治, 什么祖国的前途, 人类的理想, 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好象马克思主

义行时了一阵, 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针对着这种情况, 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段话中毛提到的现象可以说在今天是大量存在的, 可以说思想的颓废空虚是可怕的, 它在吞噬着人们的灵魂, 当人的思想灵魂丢失方向的时候, 那这个社会也陷入到了危机之中.世界战争中的一大奇观是什么? 大家应该知道, 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竟然有数百万的伪军在帮着日本人杀自己人.这些人恐怕就是些没了灵魂与思想的人。

看这段话再联系今天的现实, 不得不感叹毛的远见性.现在的一些部门领导居然口口声称百姓为 “刁民” 不知道他的内心还有没有人民二字, 其实只要真正按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去做, 就绝对会赢得人民的称赞与拥戴。

篇6:毛概读书笔记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描述。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又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认为当代大学生,更加要重视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学习了科学的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必须要用科学的进步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大脑,在实践中探寻科学的真理。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在进行职业的选择上同样应该解放思想,不要局限于部分职业和岗位上,而是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社会实际经验,勇敢的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大胆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在现今的社会中,大部分人不能脚踏实地地面对学习和工作,这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进步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认为这也应该是当今社会中大力发扬的。而说到底,艰苦奋斗首先就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盲目自大和妄自菲薄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实事求是,去分析客观情况和自身的原因,结合实际,脚踏实地地学习和工作、生活,才能使自己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空间。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诱惑干扰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社会中迷失方向,忘记了曾经的慷慨激昂的立下的誓言,出现了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责任感和荣誉感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少一些虚荣,多一些务实;少一些妄想,多一些理性,我们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时刻用这一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并不断的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十大关系》感想

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便听说毛泽东这篇《论十大关系》中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相当精辟的论述,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谓是影响深远啊,值得后人敬仰。

读了这篇文章后,更让我体会了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毛泽东个人的人格魅力。我国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经济建设正是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毛泽东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奠基石。《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尤其体现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一句“道路总是曲折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的话就足以看出他个人对于将要遇到的困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对于未来的美好展望,作为国家领导人,他的讲话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对于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具有重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我认为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适当分配时间和精力,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两者互相促进,适当的休闲娱乐活动能够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必须权衡,个人价值离不开集体利益。只有在集体与个人之间寻找交点,通过个人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够促进集体利益更大更优;而集体利益的扩大和优化,能够提供个人更好的发挥平台。还有,关系既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必须了解的学问。

那时候的毛泽东虽然有这么好的理论,但还是防了重大的错误,如文革中的冲击公检机关,无政府主义思想,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社会动荡。这说明只有好的理论是不行的,还是要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落实良好的政策。这也是我从《论十大关系》中学到的比较重要的一点。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聚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这是我看到的一句附加的话语,我有所感悟,有希望,有需求,人才会去拼搏,去奋斗。我们要时常给自己一定的要求,让自己永远保持动力去面对社会的各种挑战。

通过读了《论十大关系》,我对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也希望我自己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感想

为了深入理解领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的方法了解到其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方正,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但是,党内一部分人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毒害,认为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有,当时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乱子,严重阻碍现代化建设。

现在的中国,我们让然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尽管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比当时的国情要好得多,但是官僚贪污严重,农民走向城市众多,以至于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严重。所以我们要重视我们现在的国情。我们必须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事实上,中国有句古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更本。若是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长青不衰,我们就要一如既往地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在新时代新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充实和发展。唯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我们当代大学生,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才能走向新的胜利。

《实践论》感想

毛泽东同志在文中着重介绍了认识是靠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并通过举例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认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等等,以此来深入浅出低描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他还特别强调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

在现今的先进的社会中,许多人总是埋怨机会太少,其实机会从来就是少的,只是我们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在不同状况下进行不同实践的能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的只适合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创造成功。我们要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才能做个有准备的人。

其实,就我个人认为,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来看,我们就要不断的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在实践”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认识才能不断深化,理论才能日趋完善,并形成真理指导实践。

就像我们的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学习也是缺少实践的,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考上一所好的学校,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我们拼命地学习,学习哪一大堆的教科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但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在当时是记得很牢,但是没有实践,我们就永远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我们没有亲身时间。现在到了大学还好,在学校的提倡和生活的压迫下,我们很多学生都会在假期去进行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实践,尽管有一些还是与自己的专业无关,但是我们也还是可以从中获得认识。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开阔视野,了解社会,体验了生活,更使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要改进的方面,最重要的是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酒店管理系统的项目实施过程是什么样的?下一篇:社会调研实践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