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

2024-05-04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共6篇)

篇1: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

关于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

考点一醇、酚

1.醇、酚的结构区别

2.醇的分类

3.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1)醇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2)苯酚的物理性质

①颜色、状态: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的气味,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呈粉红色。②溶解性:苯酚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高于65℃时与水互溶,苯酚易溶于酒精。

③毒性:苯酚有毒,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擦洗。4.醇的化学性质(结合断键方式理解)

5.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氢比苯中的氢活泼。(1)羟基中氢原子的反应——弱酸性(苯环影响羟基)电离方程式为

①与活泼金属反应:

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6H5OH+2Na―→2C6H5ONa+H2↑。②与碱的反应:

,俗称石炭酸,但酸性很弱,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NaOH溶液通入CO2气体

苯酚的浑浊液――→液体变澄清――→溶液又变浑浊。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苯环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羟基影响苯环)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显色反应:

苯酚跟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

(4)加成反应:

(5)氧化反应:苯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显粉红色;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容易燃烧。

(6)缩聚反应:

1.互为同系物吗?

提示:两者不是同系物关系,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结构相似是指官能团的种类、数目、连接方式均相同,醇和酚的官能团连接方式不同,两者不是同系物。

2.怎样鉴别苯酚溶液与乙醇溶液?

提示:(1)用小试管分别取溶液少许,滴加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苯酚溶液。(2)用小试管分别取溶液少许,滴加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的原溶液是苯酚溶液。

3.以C7H8O为例,分析醇与酚的同分异构关系?

提示:酚类与芳香醇,当碳原子数目相同时,可存在类别异构,例如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类有机物可以有下列几种?其中,①②③属于酚类,④属于芳香醇类,名称是苯甲醇,⑤属于醚类。

4.向提示:

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产物是Na2CO3吗?

溶液与CO2反应生成NaHCO3而不生成Na2CO3是因为酸性

解析:选B将醇和酚的定义进行比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有机物中醇和酚分类的实质:凡是—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有机物属于酚,B分子就是萘酚;而A中与—OH直接相连的是—CH2—,属于烃基,A属于醇类化合物中的芳香醇;D中的—OH与环烷烃基相连,这样的化合物也属于醇类化合物;C是一个二元醇,且—OH也是与烃基直接相连的。

2.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所示:

关于乙醇在各种不同反应中断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和金属钠反应键①断裂

B.在Cu催化下和O2反应键①③断裂

C.和浓硫酸共热140℃时,键①或键②断裂,170℃时键②④断裂D.与醋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

解析:选D乙醇与钠的反应:①断裂;分子内消去制乙烯:②④断裂;乙醇分子间脱水:①或②断裂;催化氧化:①③断裂;与氢卤酸反应:②断裂;酯化反应:①断裂。

3.(·厦门模拟)以下四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均为C4H10O:

其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又能氧化生成相应醛的是()A.①和②B.只有②C.②和③D.③和④

解析:选C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的醇才能发生氧化反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则生成醛,有一个氢原子则生成酮;与羟基相间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4.化合物甲、乙、丙有如下转化关系:

条件①条件②

甲(C4H10O)――→乙(C―4H8)―→丙(C4H8Br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甲属________类物质,甲可能的结构有________种,其中可催化氧化为醛的有________种。

(2)反应条件①为____________,条件②为____________。

(3)甲→乙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乙→丙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4)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____________。A.CH3CH2CHBrCH2BrB.CH3CH(CH2Br)2C.CH3CHBrCHBrCH3D.(CH3)2CBrCH2Br

解析:依甲、乙、丙间发生的变化,知条件①发生消去反应,条件②发生加成反应,然后进一步推导A是醇类,B是烯类。丁基的结构有四种,丁醇的结构也有四种。CH3CH(CH2Br)2中两个Br原子连在不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不可能由加成反应生成。

答案:(1)羟基醇42

(2)浓H2SO4、加热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3)消去反应加成反应(4)B[总结提升]

醇的催化氧化规律与消去规律

(1)醇的催化氧化规律:

醇的催化氧化的反应情况与跟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的个数有关。

(2)醇的消去规律:

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并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键。表示为:

浓H2SO4

CCHOH――→CC+H2O,△

CH3OH、CCH3CH3CH3CH2OH、CH2OH等结构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命题角度二酚的结构与性质

5.下列关于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酚类是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化合物

B.酚类都具有弱酸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

C.酚类都可以和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利用该反应可以检验酚

D.分子中含有羟基和苯环的含氧衍生物都属于酚类

解析:选D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化合物都属于酚类,A正确;酚羟基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所以酚类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B正确;酚类中羟基的邻对位易于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正确;分子中含

有苯环和羟基的物质不一定属于酚类,如6.某些芳香族化合物与()

A.2种和1种B.2种和3种C.3种和2种D.3种和1种

属于芳香醇,D错误。

互为同分异构体,其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色和不显色的种类分别有

解析:选C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8O,它与甲基苯酚(()、苯甲醚()、苯甲醇()互为同分异构体,其中仅甲基苯酚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7.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替代食品添加剂中对人体有害的合成抗氧化剂,用于多种食品保鲜等,如图所示是茶多酚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儿茶素A的结构简式,关于这种儿茶素A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分子式为C15H14O7②1mol儿茶素A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7molH2加成③等质量的儿茶素A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金属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④1mol儿茶素A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Br24mol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选D儿茶素A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所以1mol儿茶素A最多可与6molH2加成;分子中的—OH有5个酚羟基、1个醇羟基,只有酚羟基与NaOH反应,1mol儿茶素A最多消耗5molNaOH,而醇羟基和酚羟基均能与Na反应,1mol儿茶素A最多消耗6molNa。酚羟基的邻、对位均可与溴反应,因此1mol儿茶素A最多可消耗4molBr2。

8.A和B两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C7H8O,它们都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A不溶于NaOH溶液,而B能溶于NaOH溶液。B能使适量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A不能。B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

(1)写出A和B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B的同类的另外两种同分异物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篇2: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

课标要求

1.了解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2.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3.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要点精讲

一、烃的衍生物性质对比 1.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

2.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典型性质比较

3.醛、羰酸、酯(油脂)的综合比较

4.烃的羟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5.烃的羰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6.酯化反应与中和反应的比较

7.烃的衍生物的比较

二、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篇3: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

例1现有三组实验: (1) 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 (2) 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 (3) 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学生易错选 (A) 项, 主要原因是错把 (2) 操作当成了“萃取”, 从碘水中分离碘, 用CCl4“萃取”, 要把碘和CCl4分开, 须采用“蒸馏”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克服思维定势,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题答选 (C) .

例2写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 (括号内) , 可选用的试剂和方法.

解析:第一项中, 学生易错填“浓溴水、过滤”, 虽然浓溴水与苯酚生成三溴苯酚沉淀, 但因它仍易溶于苯中而不易分离, 故只能采取加NaOH溶液, 让其与苯酚反应生成可溶性的苯酚钠溶液, 然后采用“分液”操作进行分离.第二项中, 学生易错填NaOH溶液, 因在NaOH溶液中, 乙酸乙酯极易发生水解反应.还有一部分学生填“饱和Na2CO3溶液”时漏掉“饱和”二字而失分.第四项中, 因对加入“CaO”试剂的作用不清楚, 而采取直接“蒸馏”的方法, 实际上乙醇和水都易挥发, 加入CaO的目的是起到“固定”水的作用.

二、考查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

例3没食子儿茶素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它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的抗氧化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15H12O5

(B) 该物质在浓硫酸作用下可发生消去反应

(C) 1 mol该物质与4 mol NaOH恰好完全反应

(D) 该物质可以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 (C) 项, 把分子结构中的中间的环看成了苯环, 醇羟基看成了酚羟基.也有少部分错选 (D) 项, 主要原因是认为该物质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其实与此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应是液溴而不是溴水.本题选 (B) .

例4近年来南通建设了多个主题广场, 为市民提供了夏夜纳凉的好去处, 夜色中常看到小朋友手持被称为“魔棒”的荧光棒玩耍, “魔棒”发光原理是利用过氧化氢氧化草酸二酯产生能量, 该能量被传递给荧光物质后便发出荧光, 草酸二酯 (CPPO) 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草酸二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 草酸二酯分子量很大, 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草酸二酯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D) 1 mol草酸二酯与氢气完全反应, 需要氢气10 mol

解析:本题易错选 (B) 项, 说明学生对“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不清楚, 认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就是高分子化合物, 对于高分子化合物的理解, 应从二个角度把握:一是分子式中出现了下角码“n”值, 二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另外, 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1 mol草酸二酯与氢气完全反应, 需要氢气10 mol, 主要错因是认为:只要是碳氧双键就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其实不然, 酮类和醛类中的碳氧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而羧基、酯基的碳氧双键则不能.

三、考查烃的含氧衍生物的转化关系

例5某分子式为C10H20O2的酯,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1的转化过程:

则符合上述条件的酯的结构可有 ()

(A) 2种 (B) 4种

(C) 6种 (D) 8种

解析:学生易错选 (A) 、 (C) 、 (D) 项, 主要原因是搞不清题意, 没有思路, 导致无从下手.本题的思路如下:由图中信息可知, 此为酯的碱性水解反应, B为羧酯盐, E为羧酸, C为醇, 而且此醇能连续氧化成酸.进一步挖掘题目隐含信息: (1) 是醇与酸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相同 (都是5) , 且结构相似. (2) 是醇为特殊的醇 (羟基相连的碳原上须连有二个氢原子) , 满足 (醇→醛→酸) , 符合此要求的醇能写出四种, 对应的酸也有四种, 故酯也有四种结构.故本题选 (B) .

四、考查有机物的燃烧规律

例6由A、B两种烃组成的混合物, 当混合物质量一定时, 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 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一恒量.对A、B两种烃的下面几种判断: (1) 互为同分异构体; (2) 互为同系物; (3) 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4) 烃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一定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极易错选 (B) 项, 主要原因是:认为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就能符合题意要求, 其实本题的思路应是:先根据结论, 然后推测一定符合结论的判断, 而不是可能的情况.本题是从结论中挖出本质、共性的东西, 而不是看一些个别、特殊例子.这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本题错误的根源是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向造成的, 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干扰性.本题答案选 (D) .

五.考查对新信息的理解运用能力

例7含有CC的有机物与O3作用形成不稳定的臭氧化物, 臭氧化物在还原剂存在下, 与水作用分解为羰基化合物, 总反应为:

(R1、R2、R3、R4为H或烷基) .以下四种物质发生上述反应, 所得产物为纯净物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篇4: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

一、有关醇的知识规律

1.结构规律

(1)饱和一元脂肪醇的通式为CnH2n+1OH,简写为R-OH;其分子式的通式为CnH2n+2O。

(2)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脂肪醇与饱和一元脂肪醚互为同分异构体。如CH3CH2OH(乙醇)与CH3OCH3(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3)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偶数。

2.物理性质规律

(1)状态和溶解性:低级的饱和一元脂肪醇为无色中性液体,甲醇、乙醇、丙醇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含4个~11个C的醇为油状液体,可以部分地溶于水;含12个C以上的醇为无色、无味的蜡状固体,不溶于水。

(2)沸点:由于醇分子间存在着氢键,使醇的沸点比相应烃的沸点高,且醇的沸点一般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的递增而升高。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脂肪醇,直链醇的沸点比含支链醇的沸点高。

(3)熔点:醇的熔点比相应烃的熔点高,且直链醇的熔点一般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的递增而升高。

3.化学性质规律

(1)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规律:醇与活泼金属(如K、Na、Mg、Al等)能够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醇钠和H2。1 mol一元醇(如CH3CH2OH)与足量的活泼金属反应生成1/2 mol H2,1 mol二元醇(如HOCH2CH2OH)与足量的活泼金属反应生成1 mol H2,1mol三元醇(如HOCH2CHOHCH2OH)与足量的活泼金属反应生成3/2 mol H2。即1 mol n元醇与足量的活泼金属反应生成n/2 mol H2。

(2)醇与氢卤酸的反应规律:醇与氢卤酸(HX)能够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一元醇(如CH3CH2OH)与氢卤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卤代烃;二元醇(如HOCH2CH2OH)与氢卤酸发生取代反应可生成二卤代烃,多元醇(如HOCH2CHOHCH2OH)与氢卤酸发生取代反应可生成多卤代烃。

(3)醇的燃烧反应规律:醇能够在空气里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且1 mol饱和一元脂肪醇CnH2n+2O完全燃烧需要消耗3n/2 mol O2,同时生成n mol CO2和(n+1)mol H2O。

(4)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含有两个或三个氢原子的醇(如CH3CH2OH或CH3OH),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含有一个氢原子的醇(如CH3CHOHCH3),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酮;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如(CH3)3COH],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5)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①在一定条件下,一元醇(如CH3CH2OH)发生分子内脱水反应生成烯烃;二元醇(如CH3CHOHCHOHCH3)发生分子内脱水反应可生成炔烃或二烯烃。

②与连有羟基碳原子相邻的两个或三个碳原子上均含有氢原子的醇,可能有两种或三种消去方式,可能生成两种或三种烯烃。

③含有一个碳原子的醇(CH3OH)和与连有羟基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如(CH3)3CCH2O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6)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规律: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醇之间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醚,且两分子一元醇脱去一分子水生成一元醚;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二、有关酚的知识规律

1.结构规律

(1)苯酚及其同系物(即烷基苯酚)分子式的通式为CnH2n-6O。

(2)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偶数。

(3)碳原子数相同、且分子式符合CnH2n-6O通式的酚与芳香醇及芳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如OHCH3、CH2OH与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2.化学性质规律

(1)酚具有弱酸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1 mol一元酚能够与1 mol NaOH反应,1 mol二元酚能够与2 mol NaOH反应,即1 mol n元酚能够与n mol NaOH反应。

(2)酚能与溴水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发生在连有酚羟基碳原子的邻、对位碳原子上)。

(3)酚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三、有关醛的知识规律

1.结构规律

(1)饱和一元脂肪醛分子式的通式为CnH2nO。

(2)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偶数。

(3)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脂肪醛与饱和一元脂肪酮及一元单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如CH3CH2CHO(丙醛)与CH3COCH3(丙酮)及CH2=CHCH2OH(丙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4)醛的同分异构体由醛分子中烃基的碳链异构所致,即醛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由醛分子中烃基的异构体数目决定。如丁醛C4H8O(C3H7-CHO)属于醛类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原因是C3H7-有2种异构体;又如戊醛C5H10O(C4H9-CHO)属于醛类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原因是C4H9-有4种异构体。

2.物理性质规律

(1)状态:在常温下,甲醛为气态,含碳原子数较少的一元醛一般为液态,含碳原子数较多的一元醛一般为固态。

(2)溶解性:甲醛、乙醛易溶于水,其他一元醛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大多数醛一般微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但易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3)沸点:醛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烃和醚的稍高,但比相应的醇的沸点低。不带支链的饱和一元脂肪醛的沸点一般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3.化学性质规律

(1)醛的加成反应规律:醛与H2加成所得到的醇所连羟基碳原子上含有2个氢原子(这样的醇叫做伯醇),且一元醛(RCHO)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元醇(RCH2OH)。

注意:HCHO与H2加成所得到的醇(CH3OH)所连羟基碳原子上含有3个氢原子。

(2)醛的燃烧反应规律:醛在空气中能够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且1 mol饱和一元脂肪醛CnH2nO完全燃烧生成n mol CO2和n mol H2O,即饱和一元脂肪醛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3)醛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在一定条件下,醛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羧酸,且一元醛(RCHO)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元羧酸(RCOOH)。

(4)醛的银镜反应规律:醛及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如HCOOH、HCOONa、HCOOR、葡萄糖、麦芽糖等)均可发生银镜反应。此反应可以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且1 mol一元醛(甲醛除外)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可生成2 mol Ag。

(5)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规律:醛及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如HCOOH、HCOONa、HCOOR、葡萄糖、麦芽糖等)均可被新制Cu(OH)2氧化,生成Cu2O红色沉淀。此反应也可以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且1 mol一元醛(甲醛除外)与足量的新制Cu(OH)2反应可生成1 mol Cu2O。

(6)甲醛的氧化反应规律:1 mol甲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可生成4 mol Ag;1 mol甲醛与足量的新制Cu(OH)2反应可生成2 mol Cu2O。

四、有关羧酸的知识规律

1.结构规律

(1)饱和一元脂肪酸分子式的通式为CnH2nO2。

(2)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偶数。

(3)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脂肪酸与饱和一元脂肪酸跟饱和一元脂肪醇形成的酯互为同分异构体。如CH3CH2COOH与CH3COOCH3(HCOOCH2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4)羧酸的同分异构体由羧酸分子中烃基的碳链异构所致,即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由羧酸分子中烃基的异构体数目决定。如丁酸C4H8O2(C3H7-COOH)属于羧酸类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原因是C3H7-有2种异构体;又如戊酸C5H10O2(C4H9-COOH)属于羧酸类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原因是C4H9-有4种异构体。

2.物理性质规律

(1)溶解性:含碳原子数较少的脂肪酸一般易溶于水,含碳原子数较多的脂肪酸(叫做高级脂肪酸)一般难溶于水。

(2)状态:饱和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常温下呈固态,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如油酸C17H33COOH)常温下呈液态。

3.化学性质规律

(1)羧酸的酸性规律:①羧酸一般具有酸性,其原因是羧酸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RCOOHRCOO-+H+),羧酸一般为弱酸。对于一元脂肪酸,一般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酸性减弱。②1 mol一元羧酸能够与1 mol NaOH反应,1 mol二元羧酸能够与2 mol NaOH反应, 即1 mol n元羧酸能够与n mol NaOH反应。③1 mol一元羧酸能够与1 mol Na反应,生成1/2 mol H2;1 mol二元羧酸能够与2 mol Na反应,生成1 mol H2;即1 mol n元羧酸能够与n mol Na反应,生成n/2mol H2。

(2)羧酸的酯化反应有关量的变化规律:

①1 mol一元羧酸能够与1 mol一元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1 mol酯基;1 mol二元羧酸能够与2 mol一元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2 mol酯基;即1 mol n元羧酸能够与n mol一元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n mol酯基。

②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时,每生成1 mol酯基(COO),必生成1 mol H2O。

③当一元羧酸与一元醇发生酯化反应时,酸、醇、酯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a.质量:m(酯)= m(酸)+m(醇)-m(水)

b.碳原子数:N酯(C)=N酸(C)+N醇(C)

c.氢原子数:N酯(H)=N酸(H)+N醇(H)-2

④当一元羧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相应一元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大28。同理,当n元羧酸与乙醇完全发生酯化反应时,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相应n元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大28n。

⑤当乙酸与一元醇发生酯化反应时,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相应一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大42。同理,当乙酸与n元醇完全发生酯化反应时,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相应n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大42n。

五、有关酯的知识规律

1.结构规律

(1)由饱和一元脂肪酸与饱和一元脂肪醇形成的酯分子式的通式为CnH2nO2。

(2)酯(由羧酸与醇形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偶数。

(3)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由饱和一元脂肪酸与饱和一元脂肪醇形成的酯跟饱和一元脂肪酸互为同分异构体,例如,HCOOCH3与CH3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CH3COOCH3(HCOOCH2CH3)与CH3CH2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

2.物理性质规律

低级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酯的密度一般小于水,且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3.酯的水解反应有关量的变化规律

(1)除酚酯外,1 mol酯基在NaOH溶液中水解,可消耗1 mol NaOH;2 mol酯基在NaOH溶液中水解,可消耗2 mol NaOH;即n mol酯基在NaOH溶液中水解,可消耗n mol NaOH。

(2)1 mol酚酯基在NaOH溶液中水解,可消耗2 mol NaOH;2 mol酚酯基在NaOH溶液中水解,可消耗4 mol NaOH;即n mol酚酯基在NaOH溶液中水解,可消耗2n mol NaOH。

(3)一元脂肪酸与一元脂肪醇生成的酯发生水解反应时,酯、羧酸、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①质量:m(酯)+m(水)= m(酸)+m(醇)

②碳原子数:N酯(C)=N酸(C)+N醇(C)

③氢原子数:

N酯(H)+2=N酸(H)+N醇(H)

篇5:烃的含氧衍生物学习指导

[ 醇、酚的结构比较]

例1 下列有机物是 [—OH][CH3] 的同系物的是( )

A. —Cl B. —OH

C. —CH2OH D. —CH2CH2OH

解析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物质互为同系物。据此判断,选项B正确,CD属于醇类,不正确。

答案 B

点拨 如果从“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物质互为同系物”易错选CD,要抓住酚的本质——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羟基。

[ 醇、醛、酸、酯的相互转化关系 ]

例2 X、Y、Z、W均为常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且物质类别不同,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X] [Y] [Z] [W]

A.X是羧酸,Y是酯 B.Z是醛,W是羧酸

C.Y是醛,W是醇 D.X是醇,Z是酯

解析 符合题目框图中转化的含氧有机物如下。(举例说明)

[乙醇][乙酸乙酯][乙酸][乙醛][酯化][水解] [氧化] [酯化][水解][氧化][还原]

答案 B

[ 醛基的检验 ]

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 mL 2%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4~6滴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

B.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方程式为:CH3CHO+2Cu(OH)2+OH-[△]CH3COO-+Cu2O↓+3H2O

C.检验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是否发生水解,应在水解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共热

D.检验丙烯醛(CH2=CH—CHO)中的官能团时,应先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碳碳双键再用新制Cu(OH)2试剂检验醛基

解析 正确的方法是在2 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4~6滴2%的硫酸铜溶液,配制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才能检验醛基,A项错误。稀硫酸会破坏银氨溶液,无法检验出结果,C项错误。用酸性KMnO4溶液无法检验碳碳双键还是醛基,碳碳双键或醛基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D项错误。

答案 B

点拨 醛类物质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均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检验甲酸酯类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有无醛基时,要先用NaOH溶液中和H2SO4至溶液呈碱性,然后再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

[ 不同类型的酯化反应]

例4 组成为C3H5O2Cl的有机物甲,在NaOH溶液中加热后,经酸化后可得组成为C3H6O3的有机物乙。在一定条件下,每2分子有机物乙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1分子酯丙。丙的结构式不可能是( )

[A. CH3—HC CH—CH3][COO][OOC] [CH2—CH2—COO][B. ][OOC—CH2—H2C][—][—][C. CH3CH—COOCH—COOH][CH3][OH][—][—][D. CH3CHCOOCH2CH2COOH][OH][—][A.][C.][B.][D.]

解析 由于丙是2分子乙通过酯化反应产生的,所以丙中结构应该是对称的,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答案 D

点拨 羧酸与醇的反应的不同情况在推断题中往往可作为推导物质结构的突破口。

[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判断与书写]

例5 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

A.15种 B.28种

C.32种 D.40种

解析 根据酯的水解规律知,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属于饱和一元酯。

若为甲酸和丁醇酯化,丁醇有4种;

若为乙酸和丙醇酯化,丙醇有2种;

若为丙酸和乙醇酯化,丙酸有1种;

若为丁酸和甲醇酯化,丁酸有2种;

故羧酸共有5种,醇共有8种,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5×8=40种。

答案 D

点拨 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1)基元法。例如,丁基有4种,丁醇、戊醛、戊酸都有4种。(2)替代法(称互补规律)。例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四氯苯也有3种(Cl取代H)。(3)对称法(又称等效氢法)。其判断可按下列三点进行:①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 有关烃的含氧衍生物的计算]

例6 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

B.1 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 A项,醇羟基不与NaOH溶液反应,不溶于NaOH溶液,错误。B项,碳碳双键、—CHO均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错误。C项,碳碳双键能被KMnO4(H+)溶液氧化,正确。D项,中间体X与β-紫罗兰酮的分子式不一样,不是同分异构体。

答案 C

篇6: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

[O][OH][O][O][O][HO][O][OH][OH][OH][HO][O][NM-3][D-58]

关于NM-3和D-58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原因不完全相同

B. 都能与溴水反应,原因不完全相同

C. 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原因相同

D. 遇FeCl3溶液都显色,原因相同

2. 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CH3CH=CH2+Br2 [CCl4]CH3CHBrCH2Br

②CH3CH2OH[浓H2SO4△]CH2=CH2+H2O

③CH3COOH+CH3CH2OH[浓H2SO4△]

CH3COOCH2CH3+H2O

④C6H6+HNO3 [浓H2SO4△]C6H5NO2+H2O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3-甲基香豆素有香草味,可用于香料及化妆品,其结构简式为。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10H10O2

B. 1 mol该有机物可以消耗2 mol NaOH

C. 1 mol该有机物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可以消耗5 mol Br2

D.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4. 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对羟基桂皮酸],[布洛芬],[阿司匹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有机物都能与浓溴水发生反应

B. 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都只有2种

C. 将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阿司匹林消耗氢氧化钠最多

D. 使用FeCl3溶液和稀硫酸不能鉴别出这三种有机物

5. “诺龙”属于国际奥委会明确规定的违禁药品中合成代谢类的类固醇,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诺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是C18H26O2

B. 能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

C. 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酯化反应

D. 既能发生氧化反应,也能发生还原反应

[CH3][CH3][CH3][CH][CH][N][N][CH][CH=CH2][—CH2CH3][CH3][N][N][Mg][C][CH2][CH2][C=O][O—C20H39][O][COCH3][CH—C=O] 6. 叶绿素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叶绿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叶绿素分子中含有四种类型的双键

C. 叶绿素属于芳香烃

D. 在一定条件下,叶绿素能发生加成、水解、取代等反应

7. A、B、C、D、E均为有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提示:RCH=CHR'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反应生成RCOOH和R'COOH,其中R和R'为烷基)。

回答下列问题:

(1)直链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0,A分子中碳、氢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0.814,其余为氧元素,则A的分子式为 ;

(2)已知B与NaHCO3溶液完全反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在浓硫酸的催化下,B与足量的C2H5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为 ;

(3)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的有 种,其相应的结构简式是 。

8. 金刚乙胺、达菲等药物可用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

(1)金刚乙胺是金刚乙烷的衍生物,其结构如图所示,其分子式为: 。

(2)金刚乙烷有很多一氯代物,A是其中之一。A有如下转化关系:

[一定条件][B][C][D][E][F][A][△][△][Br2][NaOH,水][NaOH,乙醇]

经检测:一个E分子中含有两个羰基,但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得不到砖红色沉淀;1 mol F与足量的钠完全反应生成22.4 L气体(换算成标况)。

试回答下列问题:(可用“R”表示

①写出D、E的结构简式:D E 。

②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

③A→B、E→F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

上一篇:2015年度小学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让尊重他人成为习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