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2024-04-15

小班社会端午节教案(共14篇)

篇1:小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今年的6月2日是端午节,我选择端午节之后再上本次社会课。因为刚过完端午,孩子们会比较熟悉端午节的习俗。

课前,我先给孩子课前延伸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让孩子初步了解为什么会有端午节,端午节是干什么的。由于课前已经有了延伸活动,所以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

课上,我把重点放在了端午节的习俗上,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做香包、挂艾草等,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些习俗中,孩子们对包粽子比较熟悉,其次,对赛龙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所以就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而且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没有讲得太细,以免内容深奥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语言组织以及提问上,应该再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

篇2:小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带五彩线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五彩线若干。

3、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三、活动过程:

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教师补充)

3、讲述屈原的故事,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5、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6、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习俗。

——包粽子活动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2、乐于参加包粽子、体验节日的快乐。活动准备:

包粽子的糯米、苇叶、绑粽子的绳、装米的盆(4个)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学前班的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包粽子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

二、在音乐声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包粽子。

三、将包好的粽子交给伙房蒸煮

四、品尝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小班端午节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

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

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教师小结:

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教师小结: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活动结束!

小班端午节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的日期,通过学习端午节儿歌,知道什么是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从听故事看视频中感受端午节的意义。

3、幼儿和老师还只有伙伴一起玩玩端午节相关游戏、尝尝端午节粽子,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粽子

2、艾蒿等实物

3、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五月五》,让幼儿感受到端午节是一个喜庆、热闹、愉快的节日。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咸鸭蛋,喷喷香,龙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师为幼儿设置区角游戏环节:通过区角环境创设的端午主题,教师配合图片和动画给幼儿讲解介绍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1)挂艾叶: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2)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3)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4)佩香包:节日习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5)五彩绳:花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以抵防恶气。

3、教师出示端午节吃的粽子,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分发粽子、幼儿吃粽子感受端午节的快乐。

(1)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实物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2)教师拨开粽子让幼儿了解粽子的组成并让幼儿认识粽叶。

(3)教师将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在幼儿园的端午活动内容。

小班端午节教案4

活动名称:

粽情端午

活动地点:

小二班教室

活动目标: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

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

(放视频)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

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

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4、学念儿歌《五月五》。

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小班端午节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故事欣赏。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幼儿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发布于和谐亲子社区

(培养幼儿的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

篇3:小班社会活动:轻和响

1.体验轻、响不同的声音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知道自己发出的声音有时需要轻, 有时需要响。

3.尝试在不同的情境中, 发出轻、响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园生活已有一段时间。

2.录有幼儿嘈杂声的磁带、相关图标等。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轻、响不同的声音, 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响的声音说话。

(1) 教师创设讲故事的情境, 声音越说越轻, 体验轻的声音有时会让大家听不清楚。

(2) 幼儿用响亮的声音说出自己的名字, 体验一个人发言时声音应该响亮。

2.听录有幼儿嘈杂声的磁带, 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轻的声音说话。

(1) 播放一段幼儿游戏时发出的嘈杂声。

(2) 体验大家都在说话的时候应该用轻轻的声音。

3.回忆幼儿园的生活, 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轻, 什么时候需要响。

(1) 提问:我们在幼儿园里, 每天要做哪些事情呢?

(2) 提问:什么时候需要轻?什么时候需要响呢? (幼儿回答, 教师摆放图标。)

4.情景练习, 深入体验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声音。

(1) 发出响响的声音:向客人老师问好;学习解放军有精神地走路, 用响响的声音喊口令。

(2) 发出轻轻的声音:轻轻地搬椅子;大家一起轻轻地唱摇篮曲, 哄宝宝睡觉;宝宝睡觉了, 大家轻轻地走到活动室门口。

核心理念:体验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张艳

我班孩子刚入园不久、年龄偏小, 对各项活动中的规则理解模模糊糊, 有时还混淆不清。常常会出现该轻时不轻, 该响时不响的情况。所以, 仅从科学的领域体验声音的轻和响, 对我班孩子来说没有意义。我尝试从社会领域切入, 把握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 为幼儿提供一个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支架, 帮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声音, 从而更加清晰地理解了班级各项活动规则。对于小班初期的孩子而言, 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其体验声音的轻和响呢?我的策略是:

1.巧用故事, 体验什么时候该响。轻的情境是很难人为营造的, 我想到了孩子都喜欢听故事, 所以创设了讲故事的情境, 巧妙地抓住孩子想听清故事内容的心理, 声音越说越轻, 帮助孩子体验轻的声音有时会让大家听不清楚, 从而理解一个人发言时声音应该响亮。

2.听真实的噪音, 体验什么时候该轻。倾听一段真实情境中的嘈杂声, 引导幼儿谈感受:“你们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听不清楚?”从而体验大家都在说话的时候应该用轻轻的声音。

篇4:小班社会活动:啊呜啊呜

小班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给老师组织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孩子对活动内容感兴趣,他们就会非常投入,积极思考,能给教学过程带来活力。小班幼儿带有直觉行动性思维特点,只有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觉、知觉器官共同参与,才能使幼儿的听觉、视觉、嗅觉积极地捕捉信息,激起幼儿要听、要讲、要做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我设计了“啊呜啊呜”这节社会活动,通过故事“小老鼠”的形象让幼儿产生共鸣。故事的语言简单,情节有趣,能吸引幼儿。让幼儿通过故事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丰富其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闻闻、摸摸、听听、讲讲、说说感受故事的有趣情节。

2.让幼儿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丰富其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故事《啊呜啊呜》

2.魔术袋:内装有食物(一个面包、一小袋大米、一盒糖果、一个能吹的气球。)

3.各种物品和食物卡片

教学重难点:

让幼儿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变变变”

通过游戏“变变变”,让幼儿运用感官,闻一闻、摸一摸、摇一摇猜测物品。

1.闻一闻: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呀?

师: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呀,让我们一起来“变变变”。

老师变变变,变出一块小面包。

师:变出来什么呀?你们吃过吗?

师:你们吃的面包有什么味道的?(甜的、咸的)

2.摸一摸:这一粒粒的是什么呀?

师:盒子里面还有东西呢,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请一位小朋友猜猜这里面是什么东西。

我们一起把它变出来。教师拿出里面装有大米的透明的口袋让幼儿观察。

3.摇一摇:听听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师:听听这里面装的是什么?让我来摇一摇,请小朋友们伸长耳朵听好了,听听这里装的是什么?

老师引导幼儿认识糖果盒子的形状,通过观察糖果盒子的图案,说说可能是什么味道的糖果,让幼儿对糖果充满兴趣和期望。

4.老师结合食物卡片进行总结。

变变变,变变变,变出一个小面包。

变变变,变变变,变出一口袋大米。

变变变,变变变,变出一盒小糖果。

师:哈哈。真好玩!让我们再来瞧瞧还能变出什么来吧。

师:哇,变出了一只可爱的小老鼠。请小朋友来说说小老鼠长什么样子呢。

师:小朋友真棒。小老鼠好饿啊,吃了好多东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贪吃的小老鼠吃了什么东西、怎么吃的吧。

二、教师讲故事

1.教师讲述前半段故事。

一个面包,好香啊!小老鼠咬了一个洞,啊呜啊呜吃了起来。

一袋大米,小老鼠咬了一个洞,啊呜啊呜吃了起来。

一盒糖果,小老鼠咬了一个洞,啊呜啊呜吃了起来。

提问:

(1)小老鼠吃了哪些东西?

(2)小老鼠是怎么吃的?(孩子模仿小老鼠“啊呜啊呜”的动作,并模拟声音。)

(3)小朋友真聪明,想知道小老鼠刚才还吃的什么吗?那就请跟我一起看看吧。

2.教师引出后半段故事。

(出示一个气球)

提问:

(1)小老鼠发现什么?

(2)气球可以用来做什么?

(3)小老鼠想知道气球是什么味道的,它咬了一口,结果发生了什么事情?

继续讲述后半段故事。气球是什么味道?小老鼠张大嘴巴咬了一口——啪!气球爆炸了!

原来,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吃的呀!

3.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配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坐神气了,听老师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三、谈经验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讲讲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

四、分享糖果

篇5:小班端午节活动教案

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

(一)知识分享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二)学习端午节的儿歌

(三)动手操作

各班开展包粽子,制作荷包、编制五彩线等活动。

(四)区角创设:

1.科学角: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美工角:放Z制作荷包、五彩线、和制作粽子的材料;张贴赛龙舟的图片,屈原的图片等。

3.阅读角: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五)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篇6: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活动教案

1、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并愿意与家长一起合作制作龙舟。活动准备:

3、尝试运用画、剪、贴等多种方式和家长共同装饰美丽的龙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ppt、视频、未装饰的龙舟、彩纸、笔、剪刀、胶水、抹布等。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教师播放端午节的由来视频。

2、师:刚刚在视频里都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端午节都要做些什么吗?(不会的家长可以代替回答)吃些什么吗?

(1)幼儿和家长共同回答问题,说出端午节习俗

(2)教师出示ppt图片,端午节风俗习惯。

(3)特别引出赛龙舟,引起幼儿兴趣。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赛龙舟吧!(播放简短视频)

(1)观察端午节龙舟比赛的照片,回忆龙舟的外形特征,激发装饰龙舟的兴趣。

指导语:你看到的龙舟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

(2)出示木质龙舟,观察龙舟,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激发合作装饰的兴趣。

指导语:

①龙舟上缺少什么?怎样才能把龙舟装饰得漂亮呢?

②你准备装饰龙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播放ppt,观看别人的手工龙舟作品

4、教师示范制作龙舟师:我们也来做一做龙舟吧!

(1)出示制作龙舟材料,介绍制作材料

(2)一边制作,一边讲解注意事项。

5、举办”美丽的龙舟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幼儿家长与龙舟一起合影。

篇7:小班过端午教案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端午节》

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

5、粽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

(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

(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幼儿观看图片,人们正在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习俗。

2、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进入社会大观察环节,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家里会吃粽子,诱人赛龙舟,还会插菖蒲、挂艾蒿。

3、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幼儿的情感。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

(2)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故事中的屈原说点什么呢?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认识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骤方法。

(1)教师播放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师分发好吃的点心:粽子。

篇8:小班幼儿社会性游戏初探

关键词: 游戏 社会性 小班幼儿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幼儿能从游戏中认识周围生活,培养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动手动脑能力。幼儿教育中所谓社会性指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所需特点、品质。它是和平相处、解决矛盾、和睦相处的技巧和策略及使用或掌握公共资源的能力。社会性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游戏,也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

一、问题提示

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用幼儿的仪态和礼貌评价幼儿的社会行为,对小班幼儿来说很少会关注自己的仪态或外貌问题,如何评判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幼儿园中我们通过创设社会性游戏评判孩子的发展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社会性游戏,观察和发现幼儿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怎样与他人交往互动。

娃娃家是幼儿园最常见的社会性游戏,在小班布置让幼儿感觉温暖、安全的娃娃家环境,给予幼儿家庭生活体验,幼儿通过游戏体验家庭的温暖,减轻分离焦虑,同时学习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完善人际交往。观察幼儿自主游戏时娃娃家中若干幼儿的游戏情况,评价班级中部分幼儿社会性游戏发展情况。

二、案例

来园后的自主游戏时间,小G很快选择了娃娃家区域,插好卡片后她和清清、轩轩在娃娃家忙开了。小G拿着一个蓝色圆柱小玩具撑在娃娃的身旁,侧身坐在床边,把梳妆台拉近了身侧。清清左手用箩筐装好一个水壶,右手拿着一个杯子,弯腰凑近身体问:“你要吃什么?”小G抬头“菠萝菠萝蜜”,说着眼睛瞟了一下在旁边玩的其他小朋友。清清转过身去小灶台摆弄她的工具,小G嘴里开始念着:“菠萝菠萝蜜,菠萝菠萝蜜。”并开始摇头晃脑地唱起来,双手拿着积木晃动着身体唱了2遍,看了一下清清,并轻轻瞄了一下老师。接着她停了下来看着旁边的轩轩左手拿着小碗,右手拿着一把刀和一个小平底锅绕了过来,一边敲击着一边唱:“嘿哟嘿,嘿呦嘿,烧呀烧饭了。”然后转过身继续唱着:“菠萝菠萝蜜,菠萝菠萝蜜。”轩轩在小灶台的左侧挤开了清清,清清向后退了2步,小G只能往小床的右侧挪动了一下。嘴里继续咕哝着她的歌,这时听到有小朋友来的声音,抬头侧向左边看了一下门口,又回身向右看了一下清清的灶台。轩轩已经做好了饭,拿着他的平底锅和铲子,右手抢过清清手里的小碗,清清和他拉扯了一下说:你不给我们的厨师。轩轩一用力还是将碗拿走了并回身放到了小床上。清清很委屈地转身看了老师一眼继续回身拿灶台上的工具。小G坐在床边把轩轩放餐具边上的小熊拿起说:“要不它睡觉吧。”站起身说着:“睡吧!”转身跪在小床上掀开小被子把它并排放在小床最右边,并盖好了被子。这时轩轩拿着小碗也挤到了小床边看了一下娃娃,小G轻轻退下小床说:“你是她的爸爸,我是她的妈妈。”轩轩回身准备新的食物,小G也跟着一起蹲在食物框边上看着,轩轩用小碗装了一个香蕉和一条鱼,小G拿起框子里的煎鸡蛋和鸡蛋说着:“我来烧。”将鸡蛋拿到灶台上分别放进2个杯子,左右摇晃着最后倒了出来。轩轩也找到了食物在灶台上烧着,小G看了一下他说:“这是我们的控制台,这是我们的控制台。”左手轻轻搭在灶台上看着轩轩做饭。“爸爸”小G大叫了一声,停了一下咕哝了一声“老—老公”,声音小了些,轩轩没有答应,只是从右手边绕过她将菜端到了小床边。小G看着轩轩的动作,中间抬头看了我一眼,走到床边趴下看轩轩喂娃娃,嘴里说着:“多吃菜营养高!”声音很高。清清也端了饭菜走了过来,蹲在他们中间一起。小G笑着说:“谢谢清清,谢谢清清!”

三、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幼儿在3~4岁期间在社会领域中人际交往之目标是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本事件中小G已经能实现此目标。娃娃家是孩子们常玩的一种社会性游戏,做饭、喂娃娃是他们乐此不疲的活动形式。经过观察可以发现游戏中轩轩更多的是在同一个区域进行平行游戏,小G始终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开始时和清清玩做饭,“喜欢吃什么”,并利用摇头晃脑的歌唱形式表达了出来。当两个人的游戏受到干扰时(轩轩抢了小碗),清清表示抗议,小G用更积极的方式解决了这个冲突,她给轩轩安排了一个角色,“我来当妈妈,你来当爸爸”,轩轩也接受了安排,小G成功用她的策略使游戏继续了下去。接下来分配做饭的过程中她主动要求做鸡蛋,可以看出她扮演做饭角色时已经有所经验。开始使用“爸爸”这个称呼大声叫轩轩,后来停顿转用小声的“老公”称呼表明她对家庭成员中同一人不同称谓已有所认识,并能适当转换,不过并没有得到同伴的回应。在最后的喂娃娃过程中,清清再次加入游戏,小G表示很欢迎,继续这个游戏。从始至终小G都能用积极的方式在游戏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四、案例反思

对于进入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进程。起初,幼儿完全自我中心,源于婴儿阶段本能,进入幼儿园后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个体,要开始学会如何和同伴相处。幼儿在最初的阶段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和其他幼儿发生冲突如抓人、咬人等不适应症状,如何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开始学习如何与同伴相处一直是小班初老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能从游戏中认识周围生活,培养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动手动脑能力。幼儿从刚入园的摆弄、操作玩具,初步模仿到进入中班渐渐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并进行初步合作,再到大班时在游戏行为中产生假想替代行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幼儿社会性游戏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及时了解幼儿社会性游戏发展水平,并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与同伴交往。

1.让幼儿与教师一起观察和讨论

将游戏拍成视频和幼儿一起观看并讨论。如“你喜欢在娃娃家玩什么游戏”?“你是怎么玩的(具体玩法)”?帮助一些不会玩的幼儿提供借鉴经验。如果和幼儿观看视频时出现攻击性行为,教师可以和大家讨论这种行为会导致什么结果,一般来说大多数幼儿都不会喜欢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同伴的,可以给有这种行为的幼儿一些警醒。

2.教会一些游戏策略

当别人玩的过程中,如果有幼儿想要参与,需要一定的介入策略,如询问,在旁玩相似的平行游戏,直接“闯入”。不同介入方式往往会影响游戏进程或者中断游戏。同样游戏过程中如果出现影响游戏的因素,如何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解决,可以是协商、妥协,也可以是转移注意力等。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谈话、集体活动或者个别指导中示范或者教授相应积极策略,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社会性游戏,这就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过程。

参考文献:

[1]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篇9:小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习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与传统故事。

教案反思:

课前,我先给孩子课前延伸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让孩子初步了解为什么会有端午节,端午节是干什么的。由于课前已经有了延伸活动,所以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

课上,我把重点放在了端午节的习俗上,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做香包、挂艾草等,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些习俗中,孩子们对包粽子比较熟悉,其次,对赛龙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所以就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而且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没有讲得太细>,以免内容深奥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语言组织以及提问上,应该再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

篇10:小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教学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

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篇11: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即将来临!提起端午节,大家既熟悉又陌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方案,希望大家能借鉴!

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

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

篇12:中班社会 快乐端午节教案

快乐端午节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2.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积极参与到端午风俗的游戏中。

3.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节日风俗的兴趣。

活动重点: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活动难点: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积极参与到端午风俗的游戏中。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春节、清明以及端午的经验。

物质准备:有关端午节的视频、赛龙舟的视频、艾草、粽子的图片

划龙舟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2)师:什么节日要吃团圆饭 放鞭炮呢?那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

(3)师:什么节日要放风筝 扫墓?还有最后一张图片 这是什么节日要吃的东西?今天我们就要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4)师:看来我们中二班的孩子是真的长大了,这么难的问题都没有难倒大家。

二 基本部分

(一):

1、师:端午节当天要吃粽子 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二):

1、师:除了吃粽子以外 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 那在我们新疆是很少见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简短的视屏

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2 师:现在我请所有的小朋友站起来跟我一起站起来尝试一下划龙舟 做动作 我今天还带了五个可以划龙舟的玩具 我需要两组孩子 和我一起玩 其他的小朋友当观众 帮我们加油

3、师:进行划龙舟游戏 没有玩到的孩子 下午我们出去作游戏的时候玩

(三):

1、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 原来是艾草

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 夏天会有很多蚊虫 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 他可以赶走虫子 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

2、观看图片

三 结束部分

1、师:今天呀 我们小朋友一起感受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片,在动画片里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端午节。

2、师:你记住了吗?请男孩子慢慢的划着龙舟去上卫生间吧

四 活动延伸

1、手工课可以进行包粽子的活动

2、环境创设上进行端午节的布置 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篇13:小班社会教案:剥蛋

活动目标:

1.能用感官知道蛋的味道、颜色、形状。

2.初步学会剥鸡蛋。

活动重点:

了解蛋的形状会剥鸡蛋。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鸡蛋或鹌鹑蛋、毛巾、小盘

活动过程:

1.猜猜这是什么:

“请幼儿猜测蛋里面有什么”

2.剥鸡蛋:

鼓励幼儿敲碎蛋壳剥开来看看,描述自己看到的情况。

3.品尝交流:

与幼儿边吃边聊:鸡蛋的味道、颜色、形状、告诉幼儿鸡蛋有丰富的营养。

4.提出问题:

“蛋还可以怎么吃?”

活动二:

活动名称:母鸡下蛋喽(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能用有节奏的`叫声和动作表现母鸡下蛋。

活动重点:

理解歌曲内容,能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场景:草地、花丛、小木屋等。

2.音乐录音、幼儿用书《母鸡下蛋》

活动过程:

1.游戏—母鸡下蛋:

角色游戏:

方法: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小鸡,在音乐的伴奏下出去玩。

一会儿来到花丛里,一会儿走在草地上,玩得真高兴(注意要跟着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在游戏中,“鸡妈妈”拍拍翅膀,大声叫“咯咯咯咯哒,咯咯咯咯哒。”然后“生”下一个大鸡蛋。

2.熟悉音乐的旋律和内容:

(1)幼儿欣赏歌曲:

—“母鸡妈妈带小小鸡们出去玩得时候,有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你们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你觉得母鸡妈妈下蛋的时候,心里什么样?”

(2)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母鸡妈妈生蛋的时候是怎么叫的?好像在说什么话?”

(4)幼儿练习有节奏地念母鸡下蛋时的叫声:

咯咯咯咯哒,咯咯咯咯哒,咯哒咯哒咯咯哒

3.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轻声跟着教师演唱歌曲,注意示范、提醒幼儿开始两句都有休止符,要停顿。

(2)幼儿分组演唱,一组幼儿唱歌,一组幼儿做动作,然后轮换。

(3)引导幼儿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生蛋:

—“妈妈生蛋时,地方不能太小太挤,否则蛋要挤破的。”

(4)示意幼儿在游戏时人要适当地分开:

—“你是在什么地方生蛋的?”“生了几只蛋?”

(5)幼儿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活动三:音乐厅

篇14:小班社会教案

1.初步了解自己及别的幼儿的父母的工作。2.通过日常生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3.学会用行动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活动准备:

1.幼儿与全家人的合影或生活录像。2.父母与幼儿曾交谈过其工作情况。3.录音机、摄像机。

4.彩色皱纹纸若干、橡皮泥及辅助材料。每人一本小册子。活动过程: 1.谈话:我的家人。

(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及家人的合影照片或集体观看生活录像。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注意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如“这是我爸爸”等。

(2)幼儿大胆表述,教师记录在小册子上。讲讲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地方工作?如:我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厂里设计机器。2.幼儿思考、讨论:

(1)家中成员为你们都做了些什么?(2)爸爸妈妈天天要上班,可辛苦了。如果小朋友们天天跟着爸爸妈妈,那他们会怎么样呢?小朋友不能跟着爸爸妈妈,那到哪里去呢?你喜欢到幼儿园来吗?为什么? 3.为家庭成员送一件礼物。

(1)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说、唱),教师录音记录。

(2)拿出摄像机:你们在幼儿园学到那么多本领,想告诉爸爸妈妈吗?将幼儿的讲述记录下来。

(3)激起幼儿为爸爸、妈妈制作礼物的愿望。

教师引导: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定又累又饿,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制作面条、点心等)让幼儿自主选择完成。教师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指导。活动延伸:

1、把幼儿与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动室的墙面,幼儿随时可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

2、家人为小册子添加相关的内容(趣事、爱好)。

小班社会教案:认识自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从而初步了解自己的性别;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乐意参加集体游戏的积极情感。活动准备:

1、选择有一面大镜子的教室内进行,并在教室内构建一个“化妆间”;

2、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和一个玩具娃娃;

3、设计好一段关于认识自己的动画短片;

4、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五官。活动过程:

1、导入――看动画短片,引导幼儿发现自己。

动画短片内容为:一个小娃娃很开心地边吹泡泡糖边走路,碰到了好几个小动物,大家都劝他走路当心点,可他就是不听,结果头上撞了个大大的包。他又疼又急,哇哇地哭着跑回家,镜子说:“别哭!别哭,好孩子以后要爱惜自己!”娃娃问:“自己是谁呀?”镜子说;“自己嘛,请你对我照一照,就会看到了。”听了这话,娃娃真的对着镜子照了起来。

2、集体活动——玩照镜子游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

(1)幼儿在室内寻找镜子,找到后拿着镜子照照,并说出自己的名字,向教师介绍自己。

(2)玩“自己的五官在哪里”的游戏,说一说五官的名称,并指出五官的位置。

(3)请幼儿讲讲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如头发的长短、衣服的颜色„„

3、操作练习,使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学会区分男孩与女孩。

(1)“交朋友”游戏:幼儿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性别后,找一个玩具娃娃做朋友,并把他带回“家”。

(2)送“朋友”参加化妆舞会:请幼儿将自己的“朋友”按性别的不同送到“化妆间”里。

活动延伸:

1、让家长给孩子看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向孩子讲述小时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2、在晨检表、评比栏、毛巾架等上为幼儿贴上照片,让幼儿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小班社会教案:学做小客人

活动目标:

1.知道该怎样礼貌做客:

2.体验礼貌地做小客人的快乐。

3.通过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事先与家长取得联系,获得允许后集体到某个幼儿家做客。

2.录制做客的录像带。

3.准备好家长提出的建议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激发愿望;

教师引导:

(1)爸爸妈妈为小朋友们“我是小客人”的活动出了好多主意,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主意。教师讲完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主意?为什么?

(2)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想做小客人的愿望。图片内容依次为:拜访小伙伴、去叔叔阿姨家、生日聚会。

2.再现经验,分享交流。

(1)引起讨论

教师提示:

① 图片上哪件事我们已经做过了?(拜访小伙伴)

② 你们第一次去别人家做客,你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感觉怎么样?为什么?(高兴、害怕、紧张„„)

③ 你们做客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看录像思考问题:翻东西、要吃的、与人争吵,这样做对吗?

3.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怎样做个受欢迎的小客人(小朋友要有礼貌)。

4.实践活动,体验成功。

(1)交代任务:今天请你们到xx小朋友家集体做客,你们能争当礼貌的小客人吗?

(2)讨论任务:你准备怎样做客?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看哪个小客人最受欢迎?

(3)任务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做客情况,注意要以身作则并及时鼓励表现好的幼儿。

延伸提示:

上一篇:博大的词语解释及造句下一篇:理教师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