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2024-05-15

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共16篇)

篇1: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一、活动内容:跳绳,滚铁环

二、负责人:魏曦

三、活动场地:室外

四、活动形式:集体(6人)

五、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5分钟)

内容:个人单脚跳,双脚跳,交叉步跳,登山步跳

2、但要跳绳(10分钟)(1)集体双脚跳。

(2)分两组双脚跳,一组跳,另外一组数数。(3)集体单脚跳,自己数数。

(4)分组单脚跳,一组单脚跳,另外一组数数。

3、滚铁环(3分钟)

4、活动结束。

篇2: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在梧桐树前徘徊,一片干枯的落叶吸引了我的目光,它像初生的婴儿,蜷缩成一团,是那么不引人注意啊。它为何不像其他的叶子一样,融入泥土,化作肥料,为来年的新枝绿叶做出一丝丝贡献呢?我不知道。

岁月可真像一把雕刻刀呀,梧桐年轻时岁月赋予它挺拔的身躯,但时光一点点过去,它似乎对曾经的“作品”不满意,拿起刀子就随意摧残,直到梧桐“血迹”斑斑。

它似乎累了,明明到了春天,其他植物都争先抢后拼命抽出新枝,长出绿芽。而它的“头顶”却还是光秃秃的一片,丝毫没有新生命的迹象。

寒风又加大了劲儿,不知疲倦地吹着,在风中,它似乎显得更老了,更憔悴了。它比不上桑树那样高耸入云,更比不上桃花、海棠那样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它会放弃吗?放弃继续长出梧桐叶,放弃老天赐予它的生命吗?

我想,它不会的。

我不知道它已经站立在那儿多少年了,但它身上的伤痕证明了一切。它就像人一样,也会老,也会死去。

但我始终希望,它能依旧像从前那样顽强地屹立在那里,不管遇上多少的磨难,多少的风霜雨雪,它还能保持自己的那颗初心,勇往直前,不被打败!

作者:浙江省 六年级 陈菲萍

篇3: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语文园地”的主要栏目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间隔出现的栏目有“书写提示”“展示台”和“我的发现”。栏目出现的情况详见下表:

阅读上表不难得到以下信息:主要栏目内容比较集中,围绕低年级要求,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识字加油站”直指“识字”,“字词句运用”直指“运用”,“日积月累”直指“积累”,“和大人一起读”直指“课外阅读”;其他栏目间隔出现,体现了栏目的交错性、多样性,在“其他栏目”中,“书写提示”多安排了一次,显现出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每个栏目的教学目标也从栏题中可见一斑,如“书写提示”重在提示书写规则,“展示台”重在鼓励学生展示自信,“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字词句运用”“和大人一起读”尤为重要,这是每个“语文园地”都有的栏目,“字词句运用”栏目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对应,是课标精神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则体现了我国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会的发展方向,利用“大手牵小手”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在“语文园地”的设计上可谓匠心独运,但一线教师如何理解编者意图,体会各个栏目内容间的梯度,了解其教学目标,从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解析主要栏目

(一)“字词句运用”栏目

1. 比较学习,突破形近字与音近字的教学难点。

(1)语文园地一

题目简析:这六个字在已学过的“识字单元一”中是要求会认的生字,在“园地一”进行三组形近字的比较,旨在比较字形,复习巩固易混的生字。

教学策略:按照题干的要求分步进行,先让学生分组读一读,再说说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分别组词。

(2)语文园地五

【字词句运用】

题目简析:四组音近字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识记,这道题旨在区别发音易混的“n l”“sh s”“zi zhi”,这几个均属于高频音节,所以区别发音有一定代表性。音近字的区别放在形近字后面,是因为在学完两个单元的汉语拼音后,“汉语拼音”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的要求应逐步落实。

教学策略:不需要学生先分析每组发音的不同。先让学生通过拍手读、同桌接龙读等方式饶有兴趣地读一读,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看着拼音,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如果学生读得不准确,教师或小老师进行带读、范读。

2. 拓展思维,识字、组词、说话练习实现三位一体。

(1)语文园地三

题目简析:有趣的思维导图形状的组词练习,又称“生字开花”。三组词有三个不同形式。第一组是“车的种类”,第二组是“与车相关的事物与部件”,第三组是“关于车的动作”。学生初读这道题,也许只能发现这些词中“车”字位置不同,词语也各不相同,这达到了基本学习要求。虽然这是一道组词的题目,编者的意图却不仅仅是将教学目标定在组词上面,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以往学生组词时人云亦云,只能从一个方向组词。三条枝蔓三个思路,因此笔者认为此题重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教学策略:让学生看图,发现这是什么,学生看出是用“车”字组词;再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三组词语,说说这三组词语分别有什么特点;第三步可以让学生照样子在每组后面再组几个词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照样子用“花”组三组词语。

(2)语文园地四

题目简析:第四单元是一组写大自然、四季的课文。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对四季的气候特点及与之相关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此题着眼于指导学生运用季节和相关词语说话,可以复习课文中学习过的语句表达形式,也可以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读一读”是前提,“说一说”是目标。教师可先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上面写在花朵中的四个季节词,再读一读下面的八个词语,之后教师明确提出分层说话的要求———第一层次即“联系这四个季节中的一个季节,用下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这是基础层次;第二层次即“用下面的两三个词语说说关于某个季节景物的句子”,这是提高层次;第三层次的要求是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可以接着小女孩、小男孩的话,把句子说得更好,也可以鼓励学生用多个词语说话,描绘一个或两个季节的景物。教师相机表扬、鼓励。

(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这个栏目与“字词句运用”一样,是该册部编教材的新设栏目。“和大人一起读”,在我省新教材培训时,老师问“大人”指谁。笔者认为,“大人”可以是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能够和学生一起读书的家长,可以是学生的邻居或学生爸爸、妈妈的朋友;“大人”也可以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设置“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旨在落实家校合作,鼓励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读书,既体现了亲子阅读的温馨,营造了美好的书香家庭氛围,也体现了幼小衔接的理念。“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内选择的儿歌、故事大多是孩子幼儿时期听过、讲过的经典儿童作品,如《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猴子捞月亮》等,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小时候听过的故事,能够较好地实现口语表达向书面阅读的过渡。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学生和大人一起读,并请学生和陪读的家长在书本或家校联系本上记下读书的情况。

家长填写:

课前,教师检查签字,大致了解学生和大人的读书情况,并运用多种形式巩固读书成果,如师生续讲故事、学生分角色表演读、配乐读、比赛读、问答式交流等。

教师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一起分享朗读成果,前提是要了解教材。

“和大人一起读”,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也要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学生成长,积极营造大人、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氛围。

二、解析其他栏目

(一)“我的发现”栏目

1. 引导发现,倡导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呢?“我的发现”基于培养一年级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学生自主发现的方式展开教学,努力培养他们的“发现”意识和“发现”视角。

教师应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材的编写理念,不能为节省时间,将“我的发现”上成“让老师告诉我”。教师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我有什么发现”,目标在于往小学生的内心植入一种“愿意发现、勤于发现、善于发现”的意识。

2. 分层发现,逐步达成目标。

教学“我的发现”,教师应有分层教学的预设。上题被安排在语文园地五中,旨在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发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教学第一步,教师出示“花草莲苹”“树林桃桥”两组字,请两位学生分别认读,第一次问“你们看看这两组字,有什么发现么”,还可以相机补充提示,“注意看看这两组字的偏旁”,基础层次的学生此时能发现“第一组都是草字头的字,第二组都是木字旁的字”;第二次问“还有同学有新的发现吗”,还可以相机补充提示,“想想每个字的意思”。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先看第二组字,学生在“泡泡”的提醒下,应该能够发现这几个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并相机说出每个字的意思与树木有什么关系。两问两答以后,教师讲授形声字的特点,并板书解析第二组每个字偏旁表义的特点。由此,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说说“你们现在对第一组字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的回答即是进一步理解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

语文园地七的“日字旁的字与时间有关”“女字旁的字与女性有关”是对这一知识的再次复现与检验。

该册教材中的“我的发现”还较好地体现了前后教材内容的链接与联系,使得学生的学习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避免了知识系统混乱、前后关联不大的问题。

(二)“书写提示”栏目

语文园地一设置坐姿图示,并通过“泡泡”表达编者意图,指导学生“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一年级教师应强调每个学生做到“提笔便是练字时”,保持正确坐姿,每一次学生写字时,教师都应巡视指导,不对的姿势要一一纠正;笔顺规则教师应边范写边提醒,以使学生养成按照规则写字的良好习惯。

从园地一的“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到园地五的“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再到园地八的“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笔顺规则的教学遵循了先易后难的原则。

“书写提示”栏目是对小学一年级书写教学的再强调,并不是书写指导一个学期只讲三次。“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写字教学,借助本册教材“笔顺跟随”和“书写提示”栏目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一生的学习奠基。

篇4: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关键词】阅读;小学;氛围

一年级新生如何开展丰富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笔者认为有以下策略。

一、营造氛围——让班级的书香味日益浓郁

读书,长期坚持才能见效。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鼓励学生读书,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支持孩子读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热爱读书,必须重视读书的软、硬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走进班级,耳之所闻,皆为书声;目之所及,尽为书影。

挑选适合阅读的图书,让学生“有米可炊”。开学以后,我马上在征得家长的同意之后,利用班会费,为孩子们购买了第一批图书——64本图文并茂的国际儿童经典绘本故事书。由于我班的孩子都是農村孩子,且外来民工子弟占了多数,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落后,导致这些孩子在上学以前几乎没有过阅读。这样的孩子识字量自然也不大,让他们马上开始读以文字为主的故事书,只会让他们知难而退。而这些绘本,以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为主,辅以简单的文字,即使不识字,看着图片也能猜出个大概来。《走开绿色大怪物》《好饿的毛毛虫》《我爸爸》《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等一本本有趣的故事书,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能爱上阅读。

一年级的小学生,个子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上完规定的课程,已经很累了,如果再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端正地坐在位置上看书,会徒增他们的疲劳。因此,我特地定做了许多小板凳,放在教室的墙边,在孩子们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就可以拿着书到小板凳上去看看。这样,小小的板凳,成了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的阵地,也成了他们读书的休闲场所。在这里,他们可以独自阅读,也可小声和伙伴交流。

二、读书活动——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日渐高涨

“读书可贵,更贵在坚持。”如何使学生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使阅读成为广大农村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习惯,开展多元化的读书活动是最好的手段。在一年的课题实验过程中,我精心设计了各种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日渐高涨,很多孩子对书已经是爱不释手,一有时间,哪怕是几分钟的空闲,他们就争着到教室边上的阅读角,津津有味地读起书来。参加各种读书活动,更是成了他们的期待。

1.阅读从倾听开始——大声读给孩子听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更多的孩子热爱阅读,亲近经典,针对我们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学龄前的阅读历史几乎一片空白的现状,我开展了“大声读给孩子听”的班级读书会活动。

在实验中,我先后为孩子们朗读了《小猪唏哩呼噜》《木偶奇遇记》《长袜子皮皮》《草房子》《笨狼的故事》等大批文学名著,以及《精灵鼠小弟》《猜猜我有多爱你》《好饿的毛毛虫》《南瓜房子》《我爸爸》等六十几本图画绘本。

实验证明,大声读给孩子们听,是最吸引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的一种阅读形式,是引领他们亲近书籍的最好方式。在一年级所有的课程中,孩子们最安静的时间就是“大声读”活动时间。哪怕是课余时间,哪怕走廊上到处是隔壁班级学生追逐打闹的声音,我班的孩子依然没有丝毫动摇,仍然用心地听老师读书。用耳朵倾听名著,给予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它没有家长逼迫的痛苦,也没有生字的羁绊,纯粹处于一种放松的愉悦状态中。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读一本,孩子们就会爱一本。有的孩子甚至会要求家长买一本老师已经读过的书,自己再去读第二遍甚至第三遍。

2.让家庭成为读书的港湾——鼓励指导亲子阅读

在我们学校,一年级小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不超过7小时,其余时间均在校外。要想提高课外阅读效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鼓励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我作了如下尝试,颇见成效。

(1)合理引导,形成共识。经过调查,我班学生家长每天坚持读书的几乎没有,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几乎为零。有的家长说,我们每天忙于生计,哪有时间管小孩读书;有的家长认为,把课本上的东西学好了就不错了,没必要读课外书。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召开家长会,每周给家长写公开信等形式,使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家校共管的必要性。

(2)教给方法,激发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不少家长开始支持课外阅读了,可常听家长讲,给孩子买书时不知道买什么好。这时,我通过校讯通的短信平台,介绍怎样选择课外读物,怎样参与孩子的阅读,怎样教育孩子整理书籍、爱惜书籍等知识,使家长帮助孩子做好课外阅读的时间分配;帮助孩子选择好书阅读,选书时做到正确引导和尊重孩子意见相结合;要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使他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家长掌握了方法,明白了怎样做以后,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2]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

[3] 张明红,王雯主编.《蒙氏阅读》.亿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开发. 湖北美术出版社

[4] 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5: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一)——文艺汇演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旨在弘扬校园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展现他们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二、组织机构: 组长:李伟杰 副组长:彭康吉

组员:孙文胜、胡雪峰、赵全军、胡龙金、蓝高平、李兆平、曾丽娜黄娜、温海澄、赖妙娟、黄金生

三、活动时间:2009年6月2日下午

四、活动地点:校园阶梯舞台

五、节目内容:

1、学生舞蹈---《上学》

负责人:罗小理

2、电声乐队---《我的未来不是梦》

杨伟嘉、黄楚龙、邱广源、陈立章、高宇轩

负责人:温海澄

3、街舞--《机器舞》

赖京煌 负责人:温海澄

4、钢琴独奏

孙芊蓓

负责人:温海澄

5、电子琴独奏

吴航

负责人:温海澄

6、独唱

钟梦婷 负责人:温海澄

7、表演唱

潘雅思、蔡韵琴等 负责人:郭倩

8、独唱

潘雅思 负责人:郭倩

9、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负责人:温海澄、梁莹莹

10、课本剧 负责人:赖妙娟、周惠颜

11、诗歌朗诵 负责人:张祝玲、廖健

12、小品 负责人:张倩倩、凌宏达、朱丽萍

13、教师舞蹈 负责人:罗小理、刘东玲

14、三句半 负责人:曾丽娜、黄金生 备注:节目所需要的音乐、服装由各位负责教师解决落实。附工作安排:

1、宣传:(舞台布置、宣传海报、横幅标语等)赵明先、古一平

2、摄影:

李世生(录像)、陈坚(拍摄,并组织学生摄影小组开展活动)小罗(拍摄)

3、广播音响:

秦绍荣、李冠球(广播系统、音响效果)

4、音乐:梁莹莹

5、主持:男女生各一人(曾莉娜负责指导)

6、主持稿的撰写:张倩倩、黄志宁

7、节目评分标准的制定:黄娜

8、评分表印发、奖状印制:小罗

9、学生节目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 二等奖:4名 三等奖:6名

10、奖品购买:

李兆平、曾莉娜

11、奖品分类:

李静、车美娇

12、统计分数:

施晓慧、陈洁嫦

13、组织观看:

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要求学生自己带凳子)

14、观看场地的安排和学生纪律的监督:

刘国际及全体体育教师

15、礼仪:刘丛(四名学生,由刘丛自己挑选并培训)

16、音响、桌椅、舞台地毯的搬运和布置:

张秋明及保安队员(李兆平督促)

篇6: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一、时间:2010年9月6日

二、地点:本班教室

三、家长会程序:

1、班主任宣布会议主题及安排。

2、班主任进行主题讲话。

3、家长代表发言。(可提前与家长接洽)

4、可邀请学校领导进行总结发言。

5、家长会结束。

四、各班会前准备:

1、会前各班要彻底进行打扫卫生,可对本班桌椅进行适当布置,并安排学生家长自带麻扎,开会时学生在指定位置就座。

2、安排学生家长将自行车摆放在指定位置。(1.1学生家长自行车放在东面,1.2学生家长自行车放在西面。并自觉排好,按要求上好锁)。

3、班主任或安排学生在教室迎接家长,并在教室门口设签到表,以统计与会情况。

2、班主任事先组织到校家长进行交流。

五、家长会后要求:

1、各班会后及时将签到表交学校。

2、班主任上交一份家长会发言稿。

2011年9月

家长会会议内容

一、作息时间:

上学:早晨7:30,下午2:00之前不准到校。

放学:上午10:45;下午4:50。

请家长严格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接送学生。

二、接送孩子规定:

1、接送孩子时必须在接送线以外停车,孩子放学时不准越过接送线,坚决不准堵在校门口或进行校园。

2、坚决不允许学生家长将孩子亲自送进教室,更不能骑车直接进入校园,有事要先到传达室登记,说明情况,由传达室老师联系班主任后方可进入。

3、家长必须亲自接送学生。不能让孩子自己上、下学。不能让高年级学生骑车带孩子。家长没有及时赶到学校接送时学生自己不能自己走,要在学校校门以内等候,要找老师联系家长。家长接送时不能使用车况不好的车辆,不能有无牌、无证的机动车接送孩子,更不能同时接送多个孩子。

三、常规安全教育:

1、食品卫生安全:不吃变质过期食品,不在学校大门口买零食

2、传染病防治

3、防火、防电安全

4、交通安全

5、社会生活安全

6、在家活动安全

7、防自然灾害等极端天气安全

四、法制纪律教育

五、关于学生学习及教育管理问题:家长作为学生监护人,要学会以高姿态正确处理学生在学校里发生的各种矛盾。

篇7: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四)、积累(1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理解或掌握课文中的词语,不断丰富、积累词汇,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部分词语。

2、复习《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积累其中的好词佳句和优秀段篇。

3.正确背诵指定课文,并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教学重难点

正确背诵指定课文,并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谁是小巧嘴

1、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接力的形式背课文。看谁背得好,背得多。背不下来的要请小老师帮忙指导。最后不但评出小巧嘴,还要叫他小老师呢。

2、复习说话时,可以采取一问一答式(记者访问来了),还可以采取话题式(如:说说我的家等)

1、春天到了,()和柳树说话了,()给柳树洗澡了,()给柳树梳头了,()跟柳树捉迷藏了,柳树跟()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了。

2、小燕子说春雨是()的,麻雀说春雨是()的,小黄莺说春雨是()的。

3、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了,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了,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了。

4、()和()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是()和()。

5、春眠不觉晓,()闻啼鸟。夜来(),花落()。

6、花对(),桃对(),()对细雨,山清对(),鸟语对(),万紫对()。

7、小小的鸟蛋()的,两只鸟蛋就是两只()。

8、牧童骑(),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

9、()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10、《四个太阳》这篇课文里,“我”画了个()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的太阳送给(),()的太阳照亮冬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要画个()的太阳。

11、乌鸦口渴找水喝,看见一个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瓶口(),乌鸦喝不着水。乌鸦想到的办法是把()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水渐渐()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12、司马光救出掉进水缸的小朋友的方法是:举起一块(),使劲砸缸,缸里的水流(),掉进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13、“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官员们一边()一边()。

14、朝看太阳辨(),夜望北斗知()。一场()一场寒,十场()要穿棉。

15、()在前面带路,()吹向我们。我们像()一样,来到()里,来到()上。

16、小壁虎向()、()和()借尾巴,尾巴没借着,自己又长出了一条()。

17、地球爷爷的手其实就是()。

18、小蝌蚪的妈妈是()。

篇8: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一、评价方案内容和形式

我校“丽园游学”活动以“梦想随风车旋转”为主题,意在圆孩子的五彩童梦。在“丽园游学”活动的“游学点”,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游学”项目,与教师、同伴一起完成“游学”任务,并收集充满童趣的“游学足迹”印章。在“游学”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得到的“游学足迹”印章数量,在“丽园游学”奖品区换取相应的奖品。

我校“丽园游学”评价内容涵盖了一年级所有基础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各学科都制订了相应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重点关注学生的表达与运用,自然、音乐、体育、美术学科则侧重学生的兴趣与体验。

例如,一年级自然学科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测量、比较、分类等能力。基于此,我校“丽园游学”活动设计了以下几项评价内容:1.找出人物的不同,能按特征分类;2.分清植物的组成部分,知道几种植物名称;3.能区分昆虫与其他动物;4.能说出几种动物的名称;5.能知道季节的变化。通过这一系列的评价内容,鼓励学生联系亲身经历,培养并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其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观察实践能力,以及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评价活动成效

1. 让紧张的考场成为快乐的活动

评价本身应该是学生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的载体。我校“丽园游学”的评价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利用活动与知识结合的方式,学生还能自己选择评价内容,并获得相应的奖品。这样的模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更是乐于参与体验的。比起以往的评价,“丽园游学”活动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游戏王国,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2. 考查内容更全面

“丽园游学”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的内容包括智慧钥匙、圆桌游戏、Hello ABC、生命世界、丽园节拍、花开四季、苗苗闯关7个项目,活动考查了学生在一年级的所有科目知识点以及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联想能力等各个方面。相比以往期末只考查语文、数学、英语3门主课的基本知识外,“丽园游学”活动让学校考查的内容更加全面、丰满,除了针对知识与技能的检测外,还侧重对学生过程与方法领域、能力维度的检测。

3. 自主选择显“允能”

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应该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以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丽园游学”活动的每个“游学点”,有供学生们自主选择的考查内容。例如,自然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你和我、形形色色的植物、虫虫世界、天气变化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测试内容。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 评价形式、结果个性化

篇9: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关键词】一年级 课外阅读

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22-03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这些名言警句向我们一一阐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明确提出了要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书报、影视作品、网络资源等语文学习方式的一种。笔者在120名学生中调查发现,90%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已初步具备了阅读行为,但由于识字能力有限,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重任,往往落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身上。不少教育专家、同行,在关于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相关课题上做过不少研究,收获了不少成果,笔者就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根据小学一年级新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总结了有延续性、操作性强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下面,结合学生初启阅读大门阶段、具备拼读能力阶段和具备阅读能力的三个阶段,笔者从学生学情、教师策略、家庭策略三个方面试做论述。

一、初启阅读大门阶段(入学第一个月)

(一)分析学生学情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其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阶段。告别了幼儿园,一年级新生在新学期带着懵懂兴奋的心情踏入小学校门,对新的环境充满好奇,求知好奇的需求欲成为学生开启阅读大门的钥匙,引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然而,由于学生的识字量有限,要能够自由地阅读课外书,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大部分学生拿起书本,往往只是在看图猜故事,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行为。

(二)实行“强制阅读”规范行为

阅读作为一种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必然会受到一定阅读动机的激发、维持和指向。阅读动机分为四个维度: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社会动机和自我效能动机。从课外阅读动机来看,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是由好奇、投入等重要原因所激发,外部动机是指由外在的刺激而引发。前面提到,一年级新生还没有形成阅读文字的能力,他们的阅读动机主要靠外部刺激去引发,可塑性非常强,绝大部分具有顺从他人的行为特征。入学初,教师对新生进行“强制阅读”训练,这是基于儿童行为特征的一种行动策略。教师应如何“强制”学生进行阅读呢?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曾提出“五要”读书法,其中对于时间的要求是“天天读”。入学初,教师要求每个学生为班级图书角捐赠三到五本图书,供同学之间交换阅读,解决书源的问题。每天,学生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自行到图书角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然后开始晨读。由于学生们认字并不多,笔者只要求他们会看图猜故事即可。在课堂上,笔者还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等待老师批改作业的空闲时间里,也要阅读书籍,真正做到“天天读、时时读”。这个阶段学生阅读的主要任务是能静心安坐,做到读书时不闲聊,不做别的事情,专心阅读15分钟(时间长了他们也坐不住),至于看什么书、怎样看,教师不做具体要求,而是重在养成学生时时看书的阅读习惯。教师也要身先垂范,和学生一起静心读书,以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证明,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绝大部分新生都能够初步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营造浓郁家庭氛围,言传身教

父母可以促进儿童发展成就动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保持对儿童较高的成就期望,并细心地评价他们的成就;二是介入儿童阅读成长的行为之中去。在阅读活动中,父母介入的一种方式是在家中为儿童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入学初期,教师要和家长做好思想沟通工作,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儿童设立家庭图书角,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和氛围。图书角具有一定数量的书籍,书目最好挑选以拼音为主,符合儿童审美趣味的图书,如绘本等。父母介入的另一种方式是读书给孩子听。入学初的第一个月,笔者要求家长每天晚上给孩子读一个绘本故事,在读的过程尽量激发孩子与父母进行更多的口语交流。父母介入阅读活动,就是告诉孩子: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亲子间愉快的相互交往,激励儿童更多地去进行阅读。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最为关键的时间点,教师与家长要不怕繁琐,坚持不懈地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具备拼读能力阶段(入学第二、第三个月)

(一)学生学情分析

在家校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月的强制阅读训练,学生基本养成了早、午、晚按时阅读的习惯。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拼音的学习,初步具备拼读汉语拼音的能力,能够逐步独立阅读拼音读本。

(二)“同伴合作共读”策略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集合了人的动机、认知、情感、社会的众多因素。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如果只是对其采取强制阅读措施,没有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容易使学生失去最初的新鲜感,产生敷衍阅读的行为。如笔者曾发现个别阅读困难的学生只是坐在位置上干耗时间,完全没有用心地阅读。再者,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提到: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的需要后,产生情感和归属上的需要,认为群体中的每一员都有归属集体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关心与照顾。因此,同伴交往的需求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具有维持阅读行为的功能。基于这一观点,结合本阶段学生的学情,笔者提出“同伴合作共读”的策略:要求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每天两人轮流朗读带拼音的书籍。如第一天学生A读书给同桌B听,并把自己的疑问或者感受告訴同桌B,B根据书的内容和A进行交流讨论。讨论后,B可以对A的读书态度、读书效果进行模糊评价(如评星级),如“同桌A读书态度不够认真”等,B把A的读书情况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及时对A进行辅导教育。第二天,两人交换读书任务。这样相互督促,避免学生读书时出现“人在心不在”或“有口无心”的问题。由于学生读书容易出现漏字、跳行的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逐字逐行指读的方法,而对于个别阅读困难的学生,教师最好能手把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学会自己阅读书本。这样的阅读活动,满足了学生建立相互交往关系、融入团体的感情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一方面帮助学生渐渐养成认真读书、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学会“怎样去读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拼音学习成果,促使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活跃读书思维。

(三)家庭“亲子共读”的策略

家长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行亲子共读,要求孩子读书给父母听,并请家长填写《家庭读书记录表》。表格内容包括日期、阅读书目、具体页码、阅读时间、问题和感悟、阅读评价(评星级)等内容。教师要定期检查《家庭读书记录表》,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实践证明,家庭亲子共读能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成效。

三、具备自主阅读能力阶段(入学第四个月到学期结束)

(一)学生学情分析

随着语文课堂学习的深入,学生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其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积累与沉淀,学生开阔了眼界,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促使他们的阅读愿望比入学初期更为强烈。此时,学生对阅读的广度也有了更高的需求,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更有趣的阅读材料。

(二)教师加強阅读指导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读什么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阅读动机取向所决定。教师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阅读动机,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持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在前两个学习阶段,教师着重从读书时间、读书方法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到了第三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教师便可以顺势而导,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目去读,使学生知道“读什么”会有意思。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读物相对太难或者太容易,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动机,教师可以推荐难易适中、内容健康的书目供学生或家长选择,如童话故事、探险小说、绘本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选择在学生之间传阅度较高的书籍,与全班学生共读,讨论该书的优缺点,教会学生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借助影视作品推荐相关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观看《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作品后,推荐学生阅读儿童绘画版《西游记》,再与学生讨论影视、网络作品和书籍作品的优势与劣势,比较碎片化阅读和整篇(本)阅读的优势和劣势,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读整本书。

(三)家庭拓宽阅读渠道

来自学校同伴和家庭的书籍往往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愿望,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拓宽阅读渠道。除学校的图书馆外,笔者提倡家长在假日带孩子到图书馆借书、看书,与孩子分享阅读的乐趣,图书馆的物理环境、人文氛围,以及父母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态度,都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这样的阅读活动,拓展了学生阅读的范围,增大了阅读的数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四)学校创建阅读平台

群体动力学理论对个体阅读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除了学生学情、教师和家庭因素外,学校自身也要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为学生积极创设情境,开展一系列阅读交流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利用团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笔者所在的市、区、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月”活动,如讲故事大王比赛、课本剧表演、古诗词背诵比赛、知识竞赛、诵读比赛等。学校班级也经常进行“好书推荐”主题班会,每班每周设立一节在学校图书馆进行的阅读课。每一年,学校定期举办“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笔者积极发动学生参与读书活动,学生们也因此取得一些成绩,如笔者所教授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书香班级”,一些家庭和学生被评为市级“书香家庭”和区级“书香少年”,笔者本人也被评为区级“十佳读书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极大地激发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此外,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或是写句子、写话训练中,笔者经常表扬那些善于积累课外知识的学生,激发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成就感。由实践可知,竞争、激励、成绩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了学生被关注的需求,唤起学生阅读兴趣,持久引发阅读动机。在此基础上,同伴、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不断在学生心里发酵,“我要(像他们一样)成为知识丰富、明白事理的人”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促使学生持续进行课外阅读,完成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心路历程。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山有路,而学海无涯,学生进行阅读远航的路还很长,教师要沉下心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梧桐树小学四年级作文

春天,梧桐树在春雨的滋润下,长出了嫩芽,像一朵朵绿色的小花。它们有的已经完全展开。它的叶子像一个个手掌,有的两三个连在一起,像是在玩耍。有的自己站在那里,楚楚可怜。还有的打着卷儿,像姑娘有卷发。

瞧!那一个个小刺猬,浅浅的棕色,真像桂圆。

夏天,树叶变得更绿了。几株连在了一起,几乎遮住了半边天。梧桐树的叶子大大的,像一个个巴掌,一层层、一串串密密麻麻,像千物观音,像巨大的天然绿伞,为人们遮阴纳凉。

附近的居民,常常坐在树下,特别是老人,他们有的下棋;有的练武;还有的拉家常。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秋天,梧桐树的叶子渐渐变黄。几天后,叶子翩翩起舞,从树上飘落下来。像给大地铺了一层土黄色的毛毯,在这毛毯上走着,舒服极了。小朋友们把地上的树叶扔向对方,像天女散花一样。

冬天,梧桐树光秃秃的。一场雪后,梧桐树有了一件雪白的棉衣。小朋友们在树下堆雪人、打雪仗,他们的小手就得通红通红的,一点也不觉得冷。

篇11:梧桐树小学四年级作文

从前我们家门外有一棵梧桐树,小时候到奶奶家玩(就是我现在住的地方),在树下乘凉,听奶奶讲故事,一阵凉爽的风吹来,树叶哗啦哗啦地唱起“歌”来,那声音,真好听。

梧桐树一年四季都很美。春天,万物复苏,梧桐树上开出了紫白色的花,院子里弥漫着一股神清气爽的味道。花落了,树枝上才长出嫩绿的叶子,每天早上看一眼,很舒服。夏天,树叶长得非常茂密,下雨天,雨水“嘀嘀哒哒”地落在树叶、树枝、树干上,树干变成黑的,雨水冲走了上面的干燥,冲走了上面的尘土,树叶变得更绿了。雨过天晴,阳光从密不透风的叶丛上方射进来,犹如万道利剑。在阳光下,梧桐树的树叶闪闪发光,我都快被这一景象惊呆了。秋季,秋高气爽,习习凉风,吹落了梧桐树的树叶,那黄绿色的树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赏月时,脚踩上去发出清脆的声音,犹如一支优美的小曲,一直回荡在我的耳际。每到秋天,这余音绕梁的声音,我都能“欣赏”得到。冬天,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我以为梧桐树已经“黔驴技穷”了,可是不然,一天早晨,下起了大雪,不一会儿,我看到的一切都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梧桐树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雪块,一层堆着一层,像千手观音,像美丽的冰塔……我想,原来冬天的梧桐树也很美呀!

现在,梧桐树已经被人砍了,十年的感情,让我不得不流泪。我太喜欢这棵给我带来童年幻想的梧桐树了。

篇12: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来了,()()吹绿了()(),吹开了梨花、()()、()()。()()从南方飞回来了,()()也快乐地唱起了歌。

2、你还知道的体育项目有:跳水、举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长跑。

3、绿蜡(),()()(),蓝蜡(),()()(),()蜡(),()石头,()蜡(),()()()。要()()()()()()?()()祖国()()()。

4、有马能()()(),有土能种庄稼,有人()()()(),有水能()()()。

5、春笋()()泥土,掀翻()(),()()()()从地里冒出来。它们()着()(),在()()()(),在()()里()。

6、雨点分别落进()()、小溪、()()、()()。

7、雨点在()()里睡(),在小溪里()(),在()()里()(),在()()里()()。

8、()()倒映在()()里,像()()白鹅。()()倒映在()()里,像()()()()的气球。

9、()()的()()(),美丽的()()(),映出()()五彩的世界。

10、()(),满山的梅花就()()了。盛开的梅花,你()()我()()你,像蓝天下的()()彩云。

11、()()()()(),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人流,梅花山()()()()的()()。

12、一()()()()涌出了圈(),蹦跳着()()()()的()()。()()()跨上骏马,追赶那()()的()()。

13、()(),一()()()()像朵朵()()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人的歌声。

14、兔妈妈把蘑菇奖给()()(),因为他敢()()()()。

15、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他()得(),而是他()()()()。大松树看不远,不是他()得矮,而是他()()()()。

16、()水不()挖()人,()刻想念()()席。

17、先生要()()()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照着字帖写。()()写字,()()()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

18、()()知道()()学习这样()(),()()很()()。

19、奶奶笑着说:“这白发,()()是你()()()的,()()是你()()。”我说“奶奶,要是我()()()()操心,这白发()()()()()?”

20、陈毅()()洗衣服,()()跟()()谈家常。陈毅说给()()洗洗衣服是()()的呀!

21、我有一个()()的爸爸,最近一()()()(),就夹着包往外走,说去“充电”去。爸爸说“充电”就是()()()。爸爸()()()在电脑上打字,还会()()。

22、有关夏天天气现象的词语有()()()写出夏天的水果()()()写出夏天的虫子()()()写出夏天的花()()()写出春天的花()()()写出你认识的星星()()()()()

23、夏天来了,()风大,()雨多。()()和()()都成熟了。()花和()花都开了。

24、()人一()心,()土()()金。()()不()(),独木不()。

25、天气(),池水()。小()蜓,大()(),飞来飞去()()()。

26、()()的鲜花比天上的()()()()。()()的星星真比()()的()()()()。

27、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的羽毛,()()的嘴巴,两只眼睛()()()()的,()()可爱。

28、小鸡看到的()()原来这么(),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29、足球()()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个()()只有皇帝过()()才用他来()()。30、小树栽好啦!三个小()()()()()(),围着小树()()()()。

31、夏天蚂蚁在搬粮食,有的(),有的(),个个()()()()。而蝈蝈却在乘凉,有的()(),有的睡觉,个个()()()()。

32、锄 禾 悯 农

()()()(),()()()粒粟,()滴()()()。()()()颗()。谁()盘()餐,()()()()(),粒粒皆()()。()()犹饿死。

33、有一天,鲁班()船()(),看到老艄公用竹篙乘船()()()()。()()船撑到对岸,老艄公()()累得()()()()了。

34、乌鸦()()想出()()来了。()叼起()()(),一颗一颗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了,乌鸦就()()()了。

35、宋代的寇准七岁时写了一首诗:只有()()(),更无()()()。举头()()(),()()()()低。

二、读读背背

()()雷()()()辉煌()暖()开()()满园()光()媚()意盎然 百折()()愚()移()勇()直()骨肉()()痛痒()()恩重()()()深似()循序()()温()()新()浅()深()积()累 漫()遍野 绿()成()天()日()()()根深 人()()虑 必()()忧()备()患 防患未()临危()惧()谋善断()容()迫()()不乱 自()自()千()万()

1、()()莺()二月天,拂堤杨柳醉()烟。儿童()()归()(),忙趁()()()纸鸢。

2、()()之计在()晨,()年之计在()()。一寸()()一寸(),寸()难买寸()()。

3、()()琢,()()器。()()(),不知义。

4、()()浮()(),红掌拨()()。

5、江上()()(),但爱鲈鱼美。君看()()(),()()**里。

篇13: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综合(多学科、多目标、多角度)、实践(走出教室、走近自然、走进社会)、活动(动手、动口、动脑),其内容必然需要进行系统化设计。再加上它没有现成“教材”,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教材,实施形态开放且灵活,如何根据课时安排设置课程与进行实施,成为学校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期实现已有零散案例的系统化,从散点、随意状走向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架构的依据

1. 课程内容设计指导标准

拉尔夫·泰勒指出:“在编制一组有效组织起来的学习经验时,需要符合三大标准,即: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例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确保学生有机会重复、不断地实践(连续性);高年级学生较于低年级,其实践任务的广度和难度都有所提高(顺序性);联系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将不同要素统一起来。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计要遵循这三个基本指导标准。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级目标体系,有总体目标,也有分层目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获得参与实践的亲身体验和经验;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积极了解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增进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和认识,养成主动交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和善于分享的优良品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架构

根据课程设计理念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本文构建形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见图1)。

1. 各维度间的区别和联系

“人与自然”维度的内容主要源于“自然”,如自然中的现象、问题、带给人类的惊奇、多重价值、存在规律等,面向学生集体,注重集体参与体验,多采用体验参与、汇报交流分享、问题解决、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突出个体在集体的影响下成长。

“人与社会”维度的内容主要源于“社会”,如社会中的现象、问题、对人类的要求、与个体的关系、社会道德、社会规则、社会生活及维护社会稳定的行动方案等。其面向对象总体来说是学生集体,但随着学生年龄增加,面向学生个体的活动会逐渐增加,在活动方式中增加了个体问题解决探究、个体尝试体验、个体汇报等。

“人与自我”维度的内容主要源于“自我”,如自我身体、自我心理、自我价值、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调整等,面向学生个体,主要发展学生个性,多以个体问题解决探究、个体尝试体验、个体汇报方式为主,也可采用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中的个体方式。

三个维度虽有区别,但在目标、方式、资源等方面存在关联。首先,各个维度中培养的学生自主性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在其他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促使学生整体综合实践能力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培养,总目标一致且统一。其次,不管哪个维度的活动方式,都体现一定的共性,如体验性、实践性、探究性,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探究的过程。最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依托校内外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等,同一资源可根据目标选择不同维度内容,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2. 对确定视点的考虑

内容体系框架设计中,如果只有“维度”,没有“视点”,容易让课程内容出现片面化。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多停留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层面,即“了解”层面,缺少“理解”层面的探究性活动,缺少“为了”层面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创造性内容。

“人与自然”维度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对自然的丰富感受,发展对自然的热爱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保护自然的实践能力。人类生于自然,归于自然。自然,首先应得到人类的认识,即“了解自然”,意味着探究过程要让学生直面自然,与自然交融,而不仅仅是了解一些关于自然的知识。其次,应得到人类的尊重,即“理解自然”,意味着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整体建构对自然的理解,探索自然为人类提供的多重价值,感受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最后,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即“为了自然”,意味着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在理解自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笃行所提的保护自然的方案,提高学生保护自然的能力。

“人与社会”维度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对社会的丰富感受,促进对社会的理解,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首先,学生应认识社会,即“了解社会”,意味着探究过程要让学生直面社会,近距离接触社会,关注社会现象,体验社会生活,而不仅仅是了解一些关于社会的书本知识。其次,学生应关爱、尊重社会,即“理解社会”,意味着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整体建构对社会的理解,在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中理解社会关系,丰富社会体验。最后,学生应保护社会,即“为了社会”,意味着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在理解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大胆参与并融入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人与自我”维度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自我的存在意义,张扬个性化,提升自主性,提高思考、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与负责意识,促进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自我。首先,学生应认识自己,即“了解自我”,了解自我的身体、心理与自我独特的存在意义,意味着探究过程要让学生直面自己,促进自我更好地思考、更好地成长。其次,学生应学会思考和判断,即“理解自我”,意味着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在每一项活动、每一次交往中,在多种关系中不断理解自我,在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最后,学生应懂得促进自己成长,即“为了自我”,意味着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在理解自我与其他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和挑战自我内心,懂得珍惜、坚持,坚守内心深处的真诚,提升自我的价值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对确定主题的考虑

为了很好地将课程目标落地,确定主题很重要。设计主题时,也必须遵循综合性、自主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考虑现阶段的资源情况、学生认知水平、能力状况、自然条件等。具体来说,主题设计要心中有学生。学生是课程的主人,课程的设计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小学阶段,学生研究的问题一般不会特别高深,但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至关重要,可以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埋下一颗好种子,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懂得基本的研究思路,遵守基本的研究规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开放,是动态、开放、发展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保证课程实施有价值。确定好的主题或实施方案,也会因资源、时间、条件、对象等的变化进行调整,这就需要师生及时调整方案,以适应变化,保证课程质量。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充分体现开放和民主,留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个体差异。

4. 对确定课题的考虑

课题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的要研究的问题,或侧重设计,或侧重体验,或侧重探究等,但课题研究步骤大体是:课题确定—课题研究—课题展示。

学生确定好要研究的课题后,可运用多种方法开展研究,并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目标、研究准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时间、成员分工等。

不同的课题,运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同。探究类课题,适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查阅法、访谈法、实验法等;体验类课题,适合运用参观法、考察法等;设计类课题,适合运用展示法、汇报法等。当然,一种方法也会在多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方法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变通,科学运用,过程严谨。

课题展示是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总结研究过程和结果,可以通过小报、照片、文本、PPT、现场交流、演讲、答辩、报告等形式实现,这不但是对所获得知识进行汇报,更是对自我价值认同的展示

参考文献

篇14:又是一年秋雨梧桐叶落时

回忆冬天,梧桐的叶子并不多。虽只有手掌般大小,却稀稀疏疏散落一地。到了春天,微风轻拂,桃红柳绿,梧桐的叶子也逐渐茂盛起来。枝条上抽出新叶,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走过春天,又变成街道上最为抢眼的风景。站在炎炎夏日的路边,梧桐树挡住炽热的阳光。日复一日,仿佛无数把永远撑开的巨伞。

又到了秋雨梧桐叶落时。在一棵梧桐树下,我又见到您——名叫“梧桐”的老师。您不太善于言辞,所以与我们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但您也不常生气,因此也不会让我们讨厌。我们只是觉得,您仿佛离我们很远很远。您总是淡淡地笑着。

依稀记得,每次春游您都拿着画笔在一边为我们画画。那纸上有40多个孩子在奔跑、嬉笑,还有一位老师用粗糙的手画画。一年又一年,油画棒只剩当初的五分之一长度,您手上被粉笔磨的老茧也越来越厚……

脑海里仍能浮现出那个夏天。学校组织旅游,您也一起去了。那位同学也是在那时中暑的……此后,在外面的每一天,您都给她打伞。那伞,遮住了骄阳。

这个秋天,我又看见您。您已过“知天命”之年,头发飘落不少,却依旧很精神,依旧淡淡地笑着。30多年,您曾是孩子心中高大的梧桐树,就像一把巨伞,遮住炎阳的多少直射!

一阵秋风吹来,您身边的梧桐树上又飘落几片叶子。您在迷蒙的细雨中独自撑着伞,皱纹仿佛更深了,头发也仿佛更稀疏了。梧桐树的秋天过去了,仍有再来的时候;而您的春天过去了,又到何时才能再来?您或许只希望,那叶子飘落后,能融化在泥土中吧。

又是一年秋雨梧桐叶落时。满阶落叶,成了这秋天里最美的意象……

篇15: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2013年4月20日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境内(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波及四川13个地、市、州69个县,超过150万人受灾,死亡190多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到严重损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派出部队和工作人员深入灾区开展救援,极大地鼓舞了地震灾区群众抗震救灾、建设灾后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这场特大的灾难导致无数灾区人民无家可归,他们正焦急的期盼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目前全国各地已有不少企业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

为让爱心接力,学校大队部倡议全体师生开展向地震灾区捐款活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号召。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捐款,献出爱心,送去温暖,点亮希望,爱心不分大小,捐赠不分多少,让涓涓细流汇集成爱的海洋,帮助雅安人民重建美好家园。

篇16:梧桐小学一年级课外活动内容

一、入学教育要渗透核心价值,感受学习乐趣。(爱国情怀、自豪感)

二、识字写字教学建议:

1、识写分流,多识少写。认300字,写100字;放缓坡度,减轻负担;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体验阅读的乐趣。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识字一、二共90个字,识字加油站31个字(集中识字);汉语拼音32个字,课文147个字(分散识字)。

3、合理安排识字写字序列:①高频常用字,构词能力强的字优先;②写字由简单到复杂,由独体到合体;③先识字再拼音;④编排内容密切联系生活,渗透传统文化。

4、建议:

(1)听读中识字,正音;

(2)识字方式:字理识字、事物归类识字、传统蒙学、看图识字、反义词识字、儿歌识字。

(3)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象形字,凸显字理;凭借插图,感受趣味性;联系生活,感受识字内容的丰富性;注重实践,提升运用汉字的能力;多种方式有机结合。

三、关于写字:

(一)增加的内容:A、认识田字格;B、呈现新笔画;C、书写的提示;D、“斜钩”的掌握。

(二)改进的内容:创新笔顺的呈现形式;调整部分笔画的顺序;只书写本课出现的字。

(三)写字教学策略:

1、导——练——展——评;

2、练——导——练——评;

3、练——评——展——导。

准确把把握识字目标;提倡在语境中学习巩固运用;激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选用恰当的识字方法; 分类指导,突破难点;切实做好写字指导。

四、汉语拼音:识字的工具,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一)整合情境图,音节——带调呈现,词语、儿歌

情节完整,故事化,趣味性更强。编儿歌、故事、轻松练说话。

(二)音节,强调带调拼读,紧密联系学生的口语实际,高频常用音节,注重拼读结果。

(三)词语:由学生可以拼读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几个词语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如:马路、泥土。

(四)练习设计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

(五)儿歌:复现音节,巩固拼音;增加趣味性;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五、阅读教学建议:凸显语文要素,明晰知识体系

(一)篇目减少,难度降低;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联系学生生活,关注心理成长;人文内涵丰富;语言典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二)建议:

1、识字写字,朗读的系列练习,字词句的积累运用,阅读方法的引导;

2、读好课文,从模仿感受中学朗读;

3、积累语言:好词、佳句;

4、学习阅读:

A、多种阅读方法: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

B、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圈圈画画,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再说一说; C、充分利用插图,帮助教学。培养图文互照的意识。

六、语文园地:改变学习方式,注重方法迁移。

1、识字加油站,在活动中识字,充满趣味,强化了实践运用。

2、字词句运用,把握好三个关注:关注整体,把握目标;关注综合,融会贯通;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关注题目和单元学习内容间、与前后相关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展示台:展示学习成果,沟通课堂内外,激发学习动力,强调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和大人一起读”。从“看着读”变为“一起读”;从“要我读”变为“我要读”,从“课内作业”到“课外阅读”。

5、口语交际:

上一篇:理想的日子故事下一篇:初一学生关于军训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