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盱中版

2024-05-17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盱中版(共3篇)

篇1: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盱中版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A戮 胀B阱 葺D徇 陨)

2.B(A项粘zhān C项 模mú 没mòD项龟jūn)

3.B(A项句式杂糅,去掉“与”“分不开的”C项主语不一致,可在“给予”前加“被”,D项语序不当,将“繁衍”“栖居”对调。)

4.A(熟视无睹后不能接宾语。)

5.B

6.(1)分析概念的具体含义(2)①便于展开议论② 帮助对全文进行透彻的分析

7.C(A项为“埋怨”,B项为“察举” D项为“拿来”)

8.D(逋)..

9.D(A轻视 B使„„受辱 C远离)

10.A(B项为“水的旁边”,B项为“不同寻常”,D项为“报告申诉”)

11.C(同“返”,意为“返回”。A项分别为“心愿”“记”,B项分别为“相通”“抒发”,D项分别为“接

近、靠近”“完成”。)

12.D(均为取独。A项分别为介词在和表被动,B项分别为代词你和表修饰关系,C项分别为揣测语气词

和代词它。)

13.A(为判断句,其它均为被动句。)

14.①这样,我向陛下尽忠的时间长,而报答赡养祖母刘氏的时间短。(3分。“是”“于陛下”“报养”各

1分)②然而(可是)这可以对有智慧的人说,难以对俗人讲。(3分。“然”、“为”、句意通顺1分)③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3分。宾语前置、“恶”、“待”各1分)④古人慎重地对大夫施刑的原因,大概是这个缘故吧。(或:古人之所以不轻易地对大夫施刑,大概就是这个缘故)(4分)(所以、重、殆、句意通顺各1分)

15.(1)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老至”与“居人下”对比,写自己年事已高,却遭贬而居于卑位; “春归”与“在客先”对比,写新年伊始,春归人间,自己却滞留“天畔”(3分)。表现的是谪迁(年岁已高却地位低下)的悲凉,思乡(佳节到来却不能回到家乡)哀愁心境。(3分)

(2)运用了贾谊的典故。(1分)贾谊有济世之志和才干,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1分)诗人借此暗指自己被贬,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1分)并担心滞此难返,产生了“从今又几年”的忧虑。(1分)

16.(1)不在沉默中爆发。(2)茕茕独立。(3)淡烟暮霭相遮蔽。

(4)新沐者必弹冠(5)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

(6)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7.风是大气的精灵,风是人间的使者,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风还是忠实的史学家。(1点2分,答出3点即得满分)

18.以银杏写风,(1分)从而以有形写无形,(1分)突出风的形象,(1分)为下文具体写风作了铺垫。(1分)

19.有情有骨、坦荡磊落、心高气豪、敢爱敢怒、义无反顾、有英雄气度。(写出1点1分)

20.①赞美风有英雄风度,②赞颂风能催生万物,保持生命之树不衰,塑造了世界,记录了历史③批评随风而到的墙头草④表达对风荡涤世俗尘埃,将世界催化得更清纯、更壮丽的期盼。(1点2分,写出3点即可)

六、作文

1.书写清楚,符合文体要求,审题较为准确:53分以上;

2.记叙文叙事清楚,议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楚:56分以上。

3.记叙文能灵活运用细节描写等手法、议论文能紧扣论点,多角度论证:60分以上

4.有真情实感、议论深刻:63分以上。

篇2: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盱中版

1、D “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为无中生有。

2、D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

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D人心不古: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认为古风淳朴。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那样淳朴。句中可改为“人心思变”)

14.C.(A语序不当,应该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B.介词使用不当,应当“从„„中”得到力量,而非“在„„中”得到力量。D.不合逻辑“世界植物花卉、中国各地植物花卉以及秦岭特色植物花卉”不能并列。)

篇3:高二第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C(该说法与题干无关)

2.D(“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他的白话语言”这句话与文中“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

3.C(“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错,是“新文化的方向”)4.D(周:绕)

5.C(①是忠、勇;②是勇敢;③是侧面写勇敢;④是谦让;⑤⑥是忠)6.A(“黄得功就提拔重用了乙邦才”不对)

7.(1)于是黄得功感激乙邦才,把这件事告诉主事的人,主事的人才非常看重他,逐步提拔他做标下材官。(6分。“德”、省略句、“奇”、“稍”各1分,全句句意通顺2分)

(2)我自从参军以来,多次接受上峰赏赐的金钱,官位到了大将军(4分。“数”、“致位”各1分,句意2分)

8.耐寒,清高,报春(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9.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的坚毅;对比,以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高洁守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留清气满人间的高格远志。10.略

11.(1)(C)(E)(5分。选对一项给2分。C本文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对新疆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于文无据;E曲解文意,作者的观点是葡萄和水使沙漠充满了活力)

(2)(6分)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新鲜汁水,随时都可能把它薄而透明的皮胀破;一入口,便如一勺琼浆玉液,轻轻地滑过咽喉;吐鲁番的葡萄是一个个透明的水球,一粒粒晶莹的水珠;在葡萄丛中,可以听到滴水的声音。

(3)(6分)不矛盾。(2分)是水滋润了葡萄,葡萄又饱含水分,将生命的源泉随身携带;(2分)在作者心目中,吐鲁番的葡萄和吐鲁番的水已经融为一体,二者密不可分。(2分)

(4)(8分。观点2分,援引文本例句2分,分析评价4分)语言婉约细腻。婉约如“紧靠着山崖的角落,汩汩水流铺就绒绒一片苔藓,葡萄架下,似有细密的雨丝一阵阵袭来,吐鲁番的葡萄沟,莫不是把个江南水乡都挪来了”,显得雅韵有致,余味无穷;细腻如作者对葡萄沟的葡萄的外形进行的描写,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的叠加,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观其形,如品其甜。(从其它角度紧扣文本进行赏析也可以。比如:善用修辞,语言形象生动;语言质朴鲜明,富有生命的气息等)

12.(1)(B)(D)(5分。选对一项给2分)(A文中没说有这样的因果关系;C文中没有说广东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新闻只是说深圳,该项扩大了范围;E“‘思想解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就是由深圳提供的”于文无据。)

(2)(6分,少一角度扣1分。不写2008年也可以)2008年3月7日,温家宝总理参加人大广东代表团会议,他高度肯定了广东改革开放的业绩,强调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一刻也不能停止,深圳在这方面要走在前列,并表达了高度关注广东民生的情怀。

(3)(6分)这篇新闻的开头结尾都使用了直接引语,温家宝总理在会议的过程中讲话的重要观点、汪洋的发言重点都直接引用,(举例1分)这些都是文章的关键内容,直接引用能鲜明地显示新闻的重点,突出新闻的主题,是新闻更有现场感(2分)。而温家宝总理的一些较长的阐述、深圳市长的发言都间接引用(举例1分),这样写使文章显得简洁、明快、流畅。(1分)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相得益彰,使新闻内容显得重点突出。(1分)

(4)(8分)由于新闻作者的立场原因,新闻并不可能完全客观。(1分)作者站在一个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和广东人的立场上,来展现温家宝总理对广东的肯定、支持与期待,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赞美之情,流露出了很明显的主观情绪。(4分)但他的这种情感是通过对人物的具体语言行动的描写来展现的,并没有明显的直接的抒情,是符合新闻写作要求的。(2分)这样写有助于新闻读者更好地把握党的政策,凸显新闻的时代价值。(1分)

13.C(3分。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此处意思恰好相反)

14.D(3分。A句式杂糅,可删去“的缘故”;B结构混乱,在“出现”后加“的”;C搭配不当,应改为“创造了„„新纪录”)15.B(3分)

16.以“中国制造”响当当的产品质量来打造“中国制造”的良好口碑和良好的市场形象。

17.(5分)示例:成长就像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闪烁的群星拦不住你心灵窗外的耀眼的阳光;成长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突来的暴雨拦不住你渐已远去的坚毅的背影18.作文(60分)一般在42 — 50分之间(选择好自己的近期目标,并努力去实现;欲创大境界需要从小目标出发;凡事需要选好切入口,从小处切入是一种做事的智慧;贪大求全弊端多,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

一等文:54分左右浮动。感情真挚,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据;叙事清晰,故事性强,形象富有特征。二等文:48分左右浮动。真实可信,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材料稍陈旧;叙事完整,有一定的故事性。三等文:42分左右。基本真实,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四等文:36分以下。其中言辞偏激者,0分;只写标题者,3分;只写一二百字者,只有开头,或因潦草难以辨认的文章,18—24分;字数接近要求,可是文章语句不够通顺等情况,或抄袭文,可给28—32分。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6分。

参考译文:乙邦才,字奇山,山东青州人。凭队长的身份跟随监军太监,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打击敌寇,主事的人不认为他有奇异的地方。

总兵黄得功和敌寇在霍山打仗,黄得功乘胜丢下大军单骑前往追逐敌寇,陷在泥淖中,敌寇重重围着他,射杀了他骑乘的马,得功也仰头射敌洞穿敌胸,与敌寇相持。赶上天将晚,得功自己只剩下两支箭,得功自己料想一定免不了战死。乙邦才恰好从别的地方疾驰回来,登高远远望见,认出黄得功的胄甲,知道是黄得功,大呼,又疾驰而来,敌寇散开逃走,黄得功自己才从泥淖中脱身出来。乙邦才把自己的马给黄得功骑,把箭囊中的箭分给他,步行跟随黄得功,边跑边射箭,共射杀了十几个追赶的骑兵,才得以到达大军中。于是黄得功感激乙邦才,把这件事告诉主事的人,主事的人才非常看重他,逐步提拔他做标下材官。

这时,有一个叫张衡的人,跟随总兵刘良佐,也凭骁勇闻名。敌寇军队围困六安情势非常危急,提督马士英率军救六安。刚到就斥责他的左右副将,并对众军士号令说:“谁是乙邦才、张衡?进来见我!”两人入廷拜见,马士英立即下文书补为副将,把自己的军队交给他,拿出文书说:“替我进入六安,取六安太守写的文书来报告!”两人答应说:“好!”马上出来,选拔两百精壮的骑兵,和他们约定,让每人拿一号角,十个人一组,连夜直趋敌营,冲破贯穿敌阵,于是进入六安城,绕城大呼:“大军到了!”城中的人非常高兴一起喊,两人催促太守准备饭食,吃完后,命令太守说:“写文书。”急忙将文书揣入怀中,又带领两百骑兵冲出六安城。敌寇非常惊慌,不久知道他们是乙邦才、张衡,都停下来不敢逼近。得到回报,竟然没有损失一个骑兵。

自从战乱兴起以后,颍州、寿州、六安、霍山等州县多遭受敌寇袭击。乙邦才常常在这些地方打仗,历经大小十几战,攻破重围攻陷敌阵,抓获和杀死的敌寇无数。主事的人要么侵夺他的战功,要么把战功多次记在其他将领的头上。同事替乙邦才不平,时不时地劝他据理力争,乙邦才就谢绝说:“这是我们众人不惜牺牲得来的,我一个人能做什么呢?”最终退让不再说。弘光帝即位,史可法出来督战,希望乙邦才和他一起战斗,以总兵官职的身份驻守扬州。不久,大清的军队到了,乙邦才战败自刎而死。

上一篇:住宅商业房屋买卖合同下一篇: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知识竞赛参考答案